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教案新人教版20180830221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教案新人教版20180830221

20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五首|诗 .2.学习赏析名句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课后练习 ,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之美 ,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方法1.朗读法: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有感情地朗读 ,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 ,品出诗的情味 .2.讨论、点拨法:教师艺术性地设问 ,让学生找出最|能表达诗歌意境的诗句 ,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料和优质音频资料 .生:课前预习古诗词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登幽州台歌导入新课同学们,有这样一位诗人 ,他胸怀大志 ,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 ,他屡受排挤 ,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 ,他独上高楼 ,难寻知音 .于是他百感交集 ,不禁悲从心中来 ,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诗人陈子昂的内心世|界 .根底梳理1.字词清单(1)生字注音怆.然 (chuàng ) 涕. (tì )(2 )理解词义①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阔 .②怆然:悲伤的样子 .③涕:眼泪 .2.作者简介陈子昂 (661 -702 ) ,字伯玉 ,梓州射洪 (今属四川 )人 ,唐代文学家 .他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 ,对唐诗开展颇有影响 .反对浮艳颓靡文风 ,重视散体 .有?陈伯玉集? .3.背景探寻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 ,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 ,常常提出批评意见 ,但不为武那么天采纳 ,并曾一度因 "逆(dang)〞株连而下狱 .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 ,反而受到打击 ,这使得他心情非常苦闷 .通天元年(696) ,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陈子昂作为参谋 ,屡次向武那么天进言 ,屡遭降职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 ,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 ,因此登上蓟北楼 ,慷慨悲吟 ,写下?登幽州台歌? .整体感知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 ,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愁苦情怀 . 文本探究本诗是从哪两个角度来写的 ?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 ?诗的前两句俯仰古今 ,写出时间的绵长;后两句那么从空间的角度来写 .在无限的时间和空间面前 ,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 .作者生不逢时 ,怀才不遇 ,功业未成 ,空老一生 .面对此景 ,想到自己的遭遇 ,怎能不 "怆然而涕下〞 ?板书设计望岳导入新课同学们 ,我们国|家山河秀丽 ,景色优美 ,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单说山就有很多 ,但在群山之中 ,谁最|有名呢 ?那当然是 "五岳〞 ,因为有语云: "五岳归来不看山 .〞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 ?泰山 -五岳之首|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根底梳理1.字词清单(1 )生字注音岱.宗 (dài ) 眦. (zì )(2 )理解词义①岱宗:指泰山 .②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③眦:眼眶 .④凌:登上 .2.作者简介杜甫 (712 -770 ) ,字子美 ,自称少陵野老 ,世称 "杜工部、杜少陵〞等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诗现存1400多首| ,这些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落这一转折过程的种种社会现象 ,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 ,被称为 "诗史〞 .他的诗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他的?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军官收河南河北?以及 "三吏〞 "三别〞等 ,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3.背景探寻这是杜甫早期的作品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736年 ) ,24岁的杜甫离开长安 ,到兖州(今山东省 )去探望父亲 ,之后由齐入鲁 ,途径泰山 ,便写下了这首|诗 .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整体感知1.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 ?①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 .这是远望 .②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的景象 .这是近望 .③望到了云涌云翻的壮阔景象和鸟儿归巢的黄昏景象 .这是细望 .2.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望到一个什么样的杜甫 ?不怕困难 ,敢于攀登顶峰 ,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文本探究1.找出诗中起统领作用的词语 .望 .诗中句句都是写 "望〞字 ,只是望的角度不同 ,有远有近 ,有虚有实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首|联的表达效果 .首|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极言诗人初见泰山时兴奋不已 ,竟不知如何描绘 ,造成悬念 .次句作答 ,借齐鲁两地衬托出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总写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3.请赏析颔联中 "钟〞和 "割〞的表达效果 ."钟〞有 "聚集〞之意 ,在这里将大自然人格化 ,化无情为有情; "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 ,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 ,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4.尾联中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启示和哲理 ?它告诉我们:不怕困难 ,勇攀顶峰 ,不但望得远 ,而且可以雄视一切 .它鼓励人们树雄心立壮志 ,不怕困难 ,坚持到底 .板书设计第二课时登飞来峰导入新课同学们 ,自古以来 ,无数文人墨客喜欢登高抒怀 ,刚刚我们欣赏了?望岳? ,了解到杜甫登上巍峨的泰山,表达了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现在 ,我们欣赏一下北宋时期伟大的诗人、(政|治)家|王安石的一首|诗 - -?登飞来峰? ,探究一下他登上高山以后 ,会有怎样的情怀呢 ?根底梳理1.字词清单(1 )生字注音浮.云 (fú )(2 )理解词义①寻:古代长度单位 .八尺 (一说七尺 )为一寻 .②缘:因为 .|王安石 (1021 -1086 ) ,字介甫 ,号半山 ,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 "|王荆公〞 ,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 )人 ,又称 "临川先生〞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他被列宁誉为 "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宋神宗时任宰相 ,主张创新法制 ,改革旧政 ,史称 "|王安石变法〞 .他的散文雄健峭拔 .他位列 "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歌遒劲清新 .今存?|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 .3.背景探寻此诗为北宋诗人|王安石30岁时所作 .宋仁宗皇祐二年 (1050 )夏 ,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临川(今江西抚州)故里时 ,途经越州 (绍兴 ) ,写下此诗 .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 .此时他年少气盛 ,抱负非凡 ,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 ,寄托壮怀 .整体感知1.在这首|诗中 , "浮云〞有什么隐含的深意呢 ?在古代诗歌中 , "浮云〞往往借代奸邪小人 ,联系到诗人后来向宋仁宗上万言书 ,以及实行变法 ,与保守派的坚决斗争等 ,可以看出诗中 "浮云〞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 ,表达了|王安石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2.学了这首|诗 ,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观察事物 ,解决问题 ,要站得高 ,看得远 ,否那么会被眼前的小事物所羁绊 .同样,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也是这样,只有在各个方面到达一定的高度,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文本探究1.前两句写景 ,突出了飞来峰的什么 ?山是高耸的 ,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 ,前两句突出了飞来峰高耸云天的气势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极言塔的高峻 , "见日升〞从侧面写出古塔高耸 ,直入云霄 .这两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 ,为下文直抒胸臆蓄势 .3.后两句抒情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诗人远大的抱负和志向 ,以及对自己对未来充满雄心壮志的情怀 .板书设计游山西村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学过两个成语 "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 ,它们是什么意思呢 ?山重水复指山峦重叠 ,水流盘曲 .柳暗花明原指前面花红柳绿 ,树木花草繁茂锦盛的景象 ,之后又比喻绝|处之中找到出路 ,突然出现的好形势 .这两个成语最|早出自同一首|古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陆游的这首|诗 .板书课题?游山西村? .1.字词清单(1 )生字注音豚. (tún ) 箫.鼓 (xiāo ) 叩.门 (kòu )(2 )理解词义①腊酒浑:腊月所酿的酒 .②足鸡豚:指菜肴丰富 .③闲乘月:趁着月明来闲游 .④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 ,即随时 .2.作者简介陆游 (1125 -1210 ) ,字务观 ,号放翁 ,宋代爱国诗人 .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 ,尤以诗的成就为最| ,有 "小李白〞之称 .他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 ,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存诗9 300多首| ,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 .3.背景探寻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 (1167 )初春 ,在此之前 ,陆游因竭力支持张浚北伐 ,被投降派弹劾 ,罢归故里 ,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 .而作者对家乡淳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 .然而他并未心灰意冷 ,深信总有一天会否极泰来 .此诗即诗人在故土山阴(今浙江绍兴 )时所作 .整体感知1.在这首|诗中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山西村之游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从疑心、着急到快乐、惊喜 .2.你能想象出作者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景吗 ?诗人在青翠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 .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 ,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 .文本探究1.写出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所蕴含的哲理 .这两句既是对山水风光的描写 ,又是诗人内心境界的反映 .诗人虽被排挤回乡 ,好似已无出路 ,但他坚信 ,只要爱国信念坚决 ,总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同时启发我们 ,只要正视现实 ,面对艰难险阻 ,不退缩、不畏惧 ,勇于开拓 ,奋进不已 ,那么前方必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2. "从今假设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表现出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诗人已 "游〞了一整天 ,此时明月高悬 ,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 ,给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 ,别有一番情趣 .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以后 ,能不时拄杖乘月 ,轻叩柴扉 ,与老农亲切絮语 ,此情此景 ,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 ,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板书设计第三课时己亥杂诗 (其五 )导入新课同学们 ,诗题中的 "己亥〞是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中己亥年,即清道光十九年(1839) ,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组诗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第五首| .根底梳理1.字词清单(1 )生字注音吟鞭.(biān)(2 )理解词义①吟鞭:诗人的马鞭 .②落红:落花 .2.作者简介龚自珍 (1792 -1841 ) ,字璱人 ,号定庵 ,浙江仁和 (今杭州 )人 .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他主张革除弊政 ,抵抗外国侵略 ,曾全力支持林那么徐禁除鸦片 .他的诗文提倡 "更法〞 "改图〞 ,揭露清|王朝的腐败 ,洋溢着爱国热情 .他被柳亚子誉为 "三百年来第|一流〞 .厉人辑有?龚自珍文集? .3.背景探寻此诗作于道光十九年 (1839 ) .龚自珍因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 ,毅然决然辞去官职 ,回归故里 .一路上 ,他有所思 ,有所感 ,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 ,投入一个竹筐里 .后来共 "得纸团三百十五枚 ,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 (?与吴虹生书? ) ,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 ,是诗人刚刚离开京城时写的 .整体感知在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作者的哪些感情?第|一、第二句:通过写景表现诗人辞官南归的愁苦心情,通过动作描写表现离去时的决绝| .第三、第四句:抒情 .以 "落红〞自比,说明自己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文本探究1. "浩荡离愁白日斜〞句中的 "离愁〞应怎样理解?这里的 "离愁〞不是离家思念亲人的凄苦之情,而是离别京城,离别自己的事业,离别自己赖以报国的岗位的那种悲苦心绪,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情 .2.为什么不说 "夕阳斜〞而说 "白日斜〞 ?这里不说 "夕阳〞而取 "白日〞 ,正好与作者当时辞官后的心情相吻合 ,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3.如何理解?己亥杂诗?中的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两句诗的表层含义:落红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 ,即使化做春泥 ,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在这里 ,诗人以落花自比 ,辞官回乡就好似花朵掉落 ,虽身处江湖 ,仍忧国忧民 ,不忘报国之志 ,就好似花朵化为春泥养育新花 .即使牺牲自己 ,也要为一代新人的成长出力 .后来常用来比喻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板书设计拓展延伸蕴含哲理的诗句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 - -|王湾?次北固山下?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 - -晏殊?浣溪沙?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 -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 - -朱熹?观书有感?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 - -赵翼?论诗?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 - -汉乐府?长歌行?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 - -苏轼?浣溪沙?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这5首|诗 .2.选择感受最|深的一首| ,发挥想象写成一篇散文 .教学反思朗读教学是诗歌的重要环节 ,在学习五首|诗时 ,我注重了诗歌的朗读 ,无论是理解内容 ,赏析诗句 ,还是把握思想环节 ,都要求学生多角度地朗读诗歌 .多种朗读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更重要的是带着学生探究如何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题 ,并初步学习赏析诗歌的方法 .唤起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这是这堂课最|大的收获 .。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之《登飞来峰》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之《登飞来峰》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之《登飞来峰》导学案1.易错字千寻塔(xún)自缘(yuán)1.词语释义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

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今山东诸城)飞来。

千寻:极言塔高。

古以八尺为一寻(一说为七尺),形容高耸。

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

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

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21世纪*教育网缘:因为。

眼:视线。

塔:铁塔。

最高层:最高处,有两层含义。

一指千寻塔的最高层,二指政治的最高层。

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

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

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

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文题解说】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

浙江绍兴城外有一座塔山,此山又称宝林山。

山上有一座应天塔。

传说宝林山是从琅琊东武海中飞来的,因此又得飞来山之名。

越王勾践曾在山上筑游台以观天象。

塔山始建于晋末,高30余米,分七层,塔山因此而得名。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新人教版

20 《古代诗歌五首》预习学案1. 反复诵读这五首诗,看谁最先能够背下来。

2。

解释下列词语.(1)念:(2)悠悠:(3)涕:(4)怆(chuàng )然:(5)钟: (6)会当:(7)寻:(8)畏 :(9)缘:(10)腊酒:(11)若许: (12)叩门:(13)吟鞭: (14)落红:3。

“/”断句。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

利用工具书查找下列文化常识。

(1)杜甫,字,自号,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后世尊称为,杜甫与李白合称,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

(2)陆游,诗人、词人。

字,号,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3)王安石,字,号,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传世文集有等。

5. 你在预习中那些收获,遇到了哪些困难或者疑惑,及时和同学交流.我的收获:我的疑惑:20 《古代诗歌五首》预习检测(共20分)一、诗句填空(12分)1. 《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2。

《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

3. 《望岳》中描绘泰山巍峨高大的诗句是:,.4. 《登飞来峰》中借景物描写来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

5。

《游山西村》诗中颔联是,。

6。

《游山西村》中蕴涵豁然开朗、绝处逢生这一哲理的句子是:,。

二、选择(8分)7。

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4分)A. 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里感受。

B。

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而是写泰山众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 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汇集在此,是为泰山的运气。

(完整word版)人教版七下《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

(完整word版)人教版七下《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

20古代诗歌五首自主预习文本预习1.朗诵课文,圈画出文中生字词,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怆然( chuàng).足鸡豚(t ún).涕下( t ì).敲门(kòu).岱宗( dài ).箫鼓(xi āo ).决眦(zì).吟鞭(yínbi ān )..合作研究《登幽州台歌》一、整体感知诗歌表现了诗人如何的情怀?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触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的孤单感。

二、研究品尝1.“前不见先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觉?明确:向前看,像燕昭王那样的古代贤君再也见不到了;向后看,后辈的贤君又在哪里呢?一种茫然与无奈自然涌上诗人的心头。

2.诗人为何会“怆但是涕下”?在这泪中还包括着什么深层的精神?明确:(1)诗人立足于幽州台这个时间与空间的交汇点,眼观天地,空间一望无际,而个人何其微小!神游今古,时间无始无终,而一世何其短暂!再加上明君贤臣、英豪好汉难追难待。

于是一种深重和孤掌难鸣、独行无友的孤独袭上心头,不由“怆但是涕下” !( 2)诗歌中所表达的不不过客体的浩渺,更有诗人在怆然流涕后的抗争与进步,诗歌中包含着诗人力争为国立功的踊跃精神。

《望岳》一、整体感知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明确:诗人热忱地赞叹了泰山高大宏伟的气概和奇特艳丽的风景,表露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表露了诗人从前的远大志向。

这首诗也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不怕困难勇于吃苦的精神,要有敢于登攀人生巅峰的壮心壮志,要有渺视全部的英豪气派。

二、研究品尝11.你以为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吗?幸亏哪处?明确:“钟”。

“钟”字是“齐集”的意思,含有拟人的意味,诗人给予自然以人的感情,说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把全部的奇特艳丽都齐集在泰山上,既写出了泰山的奇特艳丽,也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赞叹之情。

“割”字是“切断”的意思,这里诗人把泰山比作一把直指云天的巨大非常的宝刀,它把阳光切断,使得山的南北两面体现出截然相反的明暗之景,突出了泰山的高峻挺秀、遮天蔽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

《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3.背诵默写古诗词,并学以致用。

二、学习重点(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三、作者与写作背景1.《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当时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征伐契丹,陈子昂任右拾遗参谋军事。

武攸宜缺乏将略,军事失利,陈子昂屡次进言,不仅不被采纳,还被贬为军曹。

在极度苦闷忧愤的情况下,陈子昂登上燕昭王为招贤纳士而建的幽州台,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

2.《望岳》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3.《登飞来峰》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政治家、思想家,当过“宰相”,主持过“王安石变法”。

今有辑本《临川先生文集》,唐宋八大家之一。

四、学习探究《登幽州台歌》1.请大声朗读诗歌,注意字音和停顿。

2.思考: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3.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4.从诗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

(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5.假如你是陈子昂,你将怀着怎样的心情吟诵这首诗?试着有感情诵读。

《望岳》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望岳》,注意读准以下字音,读出节奏。

岱宗造化曾云昏晓决眦2.品析诗歌,思考:(1)古人认为五岳中泰山最高大,诗人是如何写出泰山“高大”这一特点的?讨论明确:通过“青未了”“钟”“割”“决眦”等词语、赏析,领会诗歌的意境,体会泰山“高大”这个特点。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会当”如何理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请同学们试着背诵,诵出这种豪迈的气势。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之《登幽州台歌》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之《登幽州台歌》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之《登幽州台歌》导学案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朗读、背诵、默写这五首诗歌。

3.留意朗读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学会赏析诗歌,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本课为3课时。

登幽州台歌1.易错字怆然(chuàng)涕下(tì)2.词语释义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

前:过去。

古人、来者: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指燕昭王。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阔。

怆然:哀痛的样子。

涕:眼泪。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

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

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2.抒发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抱负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3.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怀才不遇,抱负破灭,孤寂沉郁4.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阔。

5.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孤独孤独凄凉直抒胸臆苍凉悲壮6.“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

“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7.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政治理想不能实现,这使诗人的心情特别苦闷。

诗人俯仰古今,表现了自己失意的境遇和孤独苦闷的情怀。

8.我登上幽州台远眺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将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独孤独,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9.把个人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10.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寥廓绵长,天长地久,写出了空间的宽阔。

11.面对悠悠天地,不禁感到孤独孤独,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2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2新人教版
板书设计
《望岳》
远望青未了广阔近望神秀高大凝望豪迈愿望勇攀高峰,俯视万物。
反思
第2 0《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
导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
难点
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 中情与景的融合。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对策
备习
1.作者简介:
2.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整理积累词语。
3.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研讨,理解主旨。
一、学习《登幽州台歌》
1.朗读指导
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表现了 诗人什么样的感受?
4.诗人为什么会“怆然 而涕下”?在这泪中还包含着什么深层的精神?
三、《登飞来峰》
重 点品味蕴含在诗中的哲理。
1、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本诗是一首哲理诗,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来的?
引导学生首先独立阅读,
自主探究;
其次合作交流,共同研讨。
题目的含义及对其他同类型人的了解,教师进行补充讲解
点拨要点:
点拨:①哲理是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来的。
②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即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
③由学生谈谈对这两句蕴含 深刻的诗的理解。
1、组员互相说说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2、同学畅所欲言 。
3、学生自由读,再找学生朗读。在读时用心揣摩诗的内容和情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

课题:《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主备教师:共1课时一、认知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预习成果展示1.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

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心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

大家知道诗人是谁吗三、课堂学习研讨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注意课文的朗读节奏。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4.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1分)四、当堂训练检测《登幽州台歌》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古人”“来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 。

“独”字表现了作者_________ 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采用______ 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___ __ 的感情基调。

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5.“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登飞来峰》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3.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4.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泘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同步学案导学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同步学案导学案

同步学案二【学习目标】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默写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情感。

3.领会诗歌名句的新意。

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查阅资料,了解《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的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1)作者作品陈子昂:杜甫:王安石:(2)写作背景《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课堂探究】1.说说三首诗歌的情感基调及带给你的不同感受,并指出其中的关键语句。

2.诗人陈子昂为何会在登临幽州台时产生感怀?3.诗人陈子昂笔下的“古人”和“来者”指的是谁?4.找出《望岳》诗中的对偶句,体会杜甫诗歌的对仗工整之美。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你读完这两句诗有何感悟?6.品析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哲理与内涵。

【拓展练习】1.背诵并默写三首诗歌。

2.写写读后体会,100字以上。

第二课时【课前预习】1.查阅资料,了解《游山西村》《已亥杂诗(其五)》的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1)作者作品陆游:龚自珍:(2)写作背景《游山西村》:《己亥杂诗》:【课堂探究】1.品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探究“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这两个成语在诗歌中的意义和它们的现代延伸意。

2.读《游山西村》,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的画面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己亥杂诗》画面。

4.品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拓展练习】1.背诵这两首诗。

2.陆游和龚自珍都是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他们写过大量的爱国诗篇,搜集两首他们的爱国主义诗歌,品读赏析。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宋)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己亥杂诗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0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0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

20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 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理解诗中蕴含的道理。

3.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理解诗中蕴含的道理。

难点: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理解诗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从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范仲淹、苏轼等导入。

二、出示教学目标1. 学生齐读。

2. 教师解读。

三、预习检查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3. 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

四、学习《登幽州台歌》1. 作者介绍:陈子昂 (661-702),字伯玉,射洪人。

他是唐诗革新的先驱者。

诗的代表作为《感遇》38首,旨在抨击时弊,抒写情怀。

他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解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敢言,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所重视,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2. 写作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

武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3. 诵读,注意节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 注释。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

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

悠悠:渺远的样子。

怆然:悲伤凄凉。

涕:古时指眼泪。

5. 诗歌大意。

前两句:(在幽州台上)我向历史长河的前端和后面望看去,也看不到像燕昭王那样的贤君。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导入
1、诗词大会:抢答:猜一猜,他是谁?
①他官至宰相,且两度任相。②他是现在的江西临川人。③他坚持变法,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却被列宁誉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④他还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⑤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⑥“春风 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我们学过的他的名句。⑦他字介甫,号半山,被封荆国公,也称王荆公,卒谥“文”,亦称王文公。
自主学习
1、补充笔记。
2、读诗文:
1、 自读诗歌,体会朗读节奏。
2、划分朗读停顿。
3、多种形式朗读。
3、品诗意:
1、你从这首诗里捕捉到了哪些信息?
2、你有不理解 的地方吗?
个案补充
1、《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考一考:格律诗分为律 诗和绝句,谁能说说他们有什么区别?
飞流直下三千尺(李白《望庐山瀑布》)
2、过渡:诗人站在飞来峰高高的塔顶,仿佛看见了太阳升起时的美景,你们看到过日出吗?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学生发言)诗人想象着日出的美景,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引出三四句
3、“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苏洵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 )
④自缘身在最高层( )
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采用( )手法,点明飞来峰、千寻塔的陡峭高峻。
4、《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踌躇满志的情怀的句子是:
再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借物抒情的句子:
5、《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6、《登飞来峰》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
板书
格律诗:
律诗绝句
篇有定句——八四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20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
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壮志难酬、知遇难逢的情感。

所提建议不被采纳,反而受到降职处分。

三十八岁解职还乡,被县令段简陷害,死于狱中,时年
j
年执政后,励精图治,广招贤士,为了使原来国势衰败的燕国逐渐强大起来,燕昭王建黄金台,置金于黄金台上,延请天
具的奇葩,永开
标题带有“歌”字的诗一般是古乐府诗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汉武帝时,设有机构专门
这个机构名叫乐府。

后来人
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此景为什么怆然而涕下。

空间无限辽远。

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
“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幽州台”即“蓟北楼”。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学案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学案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20 古代诗歌五首学习目标1.熟读诗歌,了解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古诗。

2.品味字句,研读赏析,学习诗歌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3.领会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以及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一、作家作品1.《登幽州台歌》(1)作者简介:陈子昂,代家。

字,梓州射洪(今属某某)人。

敢于陈述时弊。

曾随武攸宜征契丹,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

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

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传世。

(2)写作背景:2.《望岳》(1)作者简介:杜甫,字,自号。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

是代最伟大的主义诗人,被尊为“”,与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对穷苦人民寄予,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有《》传世。

(2)写作背景:3.《登飞来峰》(1)作者简介:王安石,字,号,某某某某(今某某抚州)人,著名的家、家、家。

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某某某某),赠太傅。

绍圣元年(1094),获谥“”,故世称。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名列“”,有《》《》等存世。

(2)写作背景:二、整体感知1.读准下列字音。

怆.然( ) 涕.下( ) 岱.宗( )青未了.( ) 决眦.( ) 千寻.塔( )自缘.( )2.结合注释或工具书读懂诗文大意,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内容。

3.你能不能把《登幽州台歌》中登台的这个情景详细地描述出来呢?4.反复诵读《望岳》,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体会才华横溢的大诗人杜甫登上泰山时的心情如何,说说诗人此时的心境。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导学案20 古代诗歌五首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导学案20 古代诗歌五首

20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作者简介:陈子昂(659~700),唐文学家。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少任侠。

开耀进士。

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转右拾遗。

敢于陈述时弊。

曾随武攸宜击契丹。

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死于狱中。

写作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训,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遗万人作前驱以击适,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课文赏析: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问题探究:1.《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慨?3、诗人为什么“独怆然而涕下”,“独”字有什么作用?4、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

5.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课堂练习:一、按要求填写。

1、诗歌中抒发诗人对明君的渴望之情的诗句是:,。

2、诗歌中抒发诗人怀才不遇,悲伤凄凉的诗句是:。

3、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人生悲歌。

B、一二句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的明君和贤臣。

C、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乐观积极的思想感情。

D、第三句登楼远眺,写空间的辽阔无限和感叹生命的短暂。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俯仰古今,既写出时间的绵长,又表现了诗人要承前启后干一番事业的抱负。

B、前两句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期待来者,感慨自己怀才不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五首学习目标1.熟读诗歌,了解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古诗。

2.品味字句,研读赏析,学习诗歌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3.领会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以及诗歌中所描绘的意境,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一、作家作品1.《登幽州台歌》(1)作者简介:陈子昂,代家。

字,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敢于陈述时弊。

曾随武攸宜征契丹,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

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

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传世。

(2)写作背景:2.《望岳》(1)作者简介:杜甫,字,自号。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

是代最伟大的主义诗人,被尊为“”,与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对穷苦人民寄予,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有《》传世。

(2)写作背景:3.《登飞来峰》(1)作者简介:王安石,字,号,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著名的家、家、家。

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

绍圣元年(1094),获谥“”,故世称。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名列“”,有《》《》等存世。

(2)写作背景:二、整体感知1.读准下列字音。

怆.然( ) 涕.下( ) 岱.宗( )青未了.( ) 决眦.( ) 千寻.塔( )自缘.( )2.结合注释或工具书读懂诗文大意,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内容。

3.你能不能把《登幽州台歌》中登台的这个情景详细地描述出来呢?4.反复诵读《望岳》,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体会才华横溢的大诗人杜甫登上泰山时的心情如何,说说诗人此时的心境。

5.请同学们反复吟读《登飞来峰》,联系王安石的生平及其时代,想象自己就是那个年轻气盛,抱负不凡的文学家王安石,当王安石登上飞来峰时,心境是怎样的。

三、品读诗文1.《登幽州台歌》(1)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2)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3)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

(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品读《望岳》(1)本诗是围绕“望”字写的,但望的角度不同,望到的景象也不同,你能分析出来吗?(2)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3)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望到一个什么样的杜甫?(4)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钟”“割”字用得巧妙,请你结合诗句分析一下。

(5)试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做赏析。

3.品读《登飞来峰》(1)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哪里?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2)“浮云”有什么隐含的深意呢?(3)“最高层”有什么样的深层含义?仅仅指的是他站得比别人高吗?(4)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四、体验感悟,拓展文本你有过登山的经历吗?当你登高纵目,与云朵、飞鸟、山峦融为一体时,也许就会心气清朗,油然产生类似《望岳》与《登飞来峰》所写的那种感觉。

反复诵读这两首诗,体会两首诗结尾两句的含义。

第二课时一、作家作品1.《游山西村》(1)作者简介:陆游,宋代诗人、词人。

字,号,山阴(现浙江省绍兴市)人。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浚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

他晚年失去了官职,回到了故乡,报国信念始终没有衰退。

一生留下九千多首诗,大都洋溢着,充满收复失地的信心。

是他诗歌的特色,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文集传世。

(2)写作背景:2.《己亥杂诗(其五)》(1)作者简介:龚自珍,号,代家、家。

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在诗、文、词方面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

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

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

(2)写作背景:二、整体感知1.读准下列字音。

鸡豚.( ) 叩.门( ) 腊.( )浑.( ) 己亥.( ) 吟.( )2.结合注释或工具书读懂诗文大意。

3.请同学们反复诵读《游山西村》,联系作者的生平及其时代,设身处地地想象自己就是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会有怎样的心境呢?4.请同学们反复吟读《己亥杂诗(其五)》,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想象自己就是报国无门的龚自珍,他愤然辞官回家时心中是怎样想的呢?三、品读诗文1.品读《游山西村》(1)这首诗中诗人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2)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你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诗的?(3)“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表现出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2.品读《己亥杂诗(其五)》(1)在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作者的哪些感情?(2)“浩荡离愁白日斜”句中的“离愁”应怎样理解?(3)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不得已辞官还乡时的无限愁思,而最后两句却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积极思考,这里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四、拓展文本古诗文中某些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

请解释下列诗句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五、感悟中考(一)名句默写1.《登幽州台歌》(1)(2017·泉州中考)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2016·沈阳中考)诗文填空。

念天地之悠悠,!2.《望岳》(1)(2017·天水中考)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2)(2016·天津中考)在杜甫的《望岳》一诗中,“,”化用孔子名言,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3.《登飞来峰》(1)(2017·潍坊中考)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表达豪情满怀,壮志凌云,似觉天地万物都可尽收眼底的诗句是:,。

(2)(2016·长沙中考)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4.《游山西村》(1)(2017·安徽中考)默写《游山西村》的前四句:,。

,。

(2)(2013·山西中考)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5.《己亥杂诗(其五)》(1)(2017·安徽中考)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2)(2017·济宁中考)后人常用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讴歌奉献精神。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两句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3)(2016·丽水中考)面对春花凋零的景象,晏殊发出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慨,而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写下的“,”,则道出了他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心志。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学习《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一、作家作品1.(1)唐文学伯玉陈伯玉集(2)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

武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西南),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2.(1)子美少陵野老杜工部唐现实诗圣李白当时的社会矛盾深切同情诗史杜工部集(2)杜甫出生于公元712年,整个唐王朝处于上升时期,当时的人们普遍具有较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建功立业、万里封侯是当时文人普遍的人生目标。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

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3.(1)介甫半山北宋思想政治文学文王文公唐宋八大家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2)《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祐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

这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轻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二、整体感知1.chuàng tìdài liǎo zìxún yuán2.略3.示例夜已深了吧?迷雾阻挡着我的前路,荆棘撕破我单薄的衣服。

我独自一人登上这高台,借着微微的月光眺望远方。

此时此刻,我忽然感觉自己迷失了方向,我不知身在何处,身后无人跟随,前方也没人引路。

难道我错了吗?难道上天是公平的吗?面对这茫茫的天宇和原野,我感觉自己是多么渺小,沧海一粟而已,人生只有几十年罢了。

我忍不住仰天长叹!在这清冷的夜晚,在这幽静的幽州台上,我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4.示例杜甫登上泰山后,发现泰山如此绵延不尽,如此神奇秀丽,如此巍峨高大,心潮澎湃,心胸开阔了,禁不住热情地赞美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5.示例此时年轻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本诗作者通过对自己亲身登临千寻塔远望,一览无余的视角直接描写,来抒发他心中兴奋愉悦的心情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三、品读诗文1.(1)前两句诗是从时间角度(前、后)写的。

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

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

(2)后两句诗是从空间角度(天、地)写的。

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

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涕下”?(3)我看到一个沉思的陈子昂;我看到一个为自己不能实现人生价值而怆然涕下的陈子昂;我看见一个有着积极的人生追求,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陈子昂……(4)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愁苦情怀。

2.(1)远望: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

近望: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的景象。

细望:颈联“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望到了云涌云翻的壮阔景象和鸟儿归巢的傍晚景象。

眺望: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到了众山的渺小和泰山的高大,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