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酸奶教案
酸奶制作方法初中生物教案
酸奶制作方法初中生物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2. 掌握制作酸奶的基本步骤。
3. 培养学生对食品制作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
酸奶的制作方法及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酸奶发酵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引入话题:你们喜欢吃酸奶吗?知道酸奶是怎么制作的吗?
2. 导入知识:介绍酸奶的定义和制作原理。
二、学习
1. 讲解酸奶的发酵过程和利用乳酸菌产生酸性的原理。
2. 分析酸奶的主要成分,如乳糖、乳蛋白等。
3. 探讨酸奶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功效。
三、实践
1. 分组制作酸奶,学生亲自参与制作过程。
2. 观察酸奶的发酵过程,让学生了解发酵的原理。
四、总结
1. 回顾酸奶的制作过程和相关知识。
2. 引导学生总结制作酸奶的关键步骤和要点。
五、作业
1. 复习课上所学内容,准备简要介绍酸奶的制作方法。
2. 搜集酸奶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功效,并写下自己的观点。
【板书设计】
酸奶的制作方法
1. 原料准备
2. 发酵过程
3. 成品调理
【课后反思】
通过制作酸奶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原理,还培养了他们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酸奶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功效,激发了学生对食物健康和饮食习惯的关注,使他们认识到食品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达到了教学目标。
《自制酸奶》教案
《自制酸奶》教案教案标题:自制酸奶教案目标:1.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和步骤。
2.掌握制作酸奶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培养学生对酸奶的制作兴趣,并增加对酸奶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1.PPT和投影仪。
2.酸奶原料:牛奶、酸奶菌。
3.制作酸奶的容器:玻璃瓶、密封盒等。
4.适量的酸奶菌。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平时喜欢吃的酸奶品牌,并询问他们对酸奶有哪些了解。
2.利用PPT展示一些酸奶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1.通过PPT向学生简要介绍酸奶的制作原理:牛奶中的乳糖经过酸奶菌的作用转化为乳酸,从而使牛奶变酸。
2.解释酸奶菌的作用:酸奶菌是一种细菌,它能够利用牛奶中的乳糖进行发酵,产生乳酸,并将牛奶中的蛋白质变为乳酸菌的营养源。
3.介绍酸奶的益处:酸奶富含乳酸菌和蛋白质,能够促进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等。
Step 3:实践操作(40分钟)1.将适量的牛奶倒入容器中,加热至80°C左右,保持10分钟,使牛奶杀菌。
2.冷却至温度为37°C左右,加入适量的酸奶菌,搅拌均匀。
3.将酸奶容器密封,并放置于温暖的地方,保持温度不低于37°C,发酵12-24小时。
4.品尝酸奶的口感和味道,并与市售酸奶进行对比。
Step 4:交流与总结(10分钟)1.鼓励学生展示自制酸奶的成果,分享制作的过程和感受。
2.总结酸奶的制作过程和技巧。
3.提问学生对酸奶的认识有哪些改变,并展开讨论。
Step 5:拓展延伸(10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可以自由组成小组,讨论酸奶的其他制作方法、酸奶的营养价值、酸奶与其他食物的搭配等。
2.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演示其他制作方法或分享有趣的酸奶知识。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在家里亲自制作一次酸奶,并记录制作过程和体会。
2.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酸奶制作的小结。
初中生物制作酸奶教案
初中生物制作酸奶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
2. 掌握酸奶的制作方法
3. 能够通过实验操作成功制作出酸奶
教学准备:
1. 实验所需材料:牛奶、酸奶菌种、温度计、容器、保温杯等
2. 实验器材:玻璃容器、温度计、勺子等
教学步骤:
一、引入:
1. 通过介绍酸奶的健康价值,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你知道酸奶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
二、实验操作:
1. 准备工作:将牛奶煮沸后冷却至合适的温度,加入酸奶菌种,并在容器中搅匀。
2. 实验操作:将混合好的牛奶置于保温杯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其发酵情况。
三、实验结果:
1. 观察酸奶的表面是否产生凝块和气泡。
2. 闻一闻酸奶的气味,判断其是否成功发酵。
四、实验总结:
1. 结合实验结果,让学生回答酸奶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2. 引导学生总结制作酸奶的步骤和原理,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经验。
五、课堂检测:
1. 提出问题:酸奶中含有哪些益生菌?这些益生菌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2. 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并对正确答案进行肯定。
六、课后作业:
1. 思考:你觉得如何提高酸奶的口感和营养?
2. 完成实验报告:写出制作酸奶的具体步骤和你的体会。
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酸奶的制作原理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对生物的兴趣和认识。
六年级上册科学《制作酸奶》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制作酸奶》教案
教学目标
- 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 掌握酸奶的制作方法。
-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 实验材料:牛奶、酸奶菌、温度计、、勺子。
- 制作酸奶的步骤展示板。
- 课件或PPT。
教学步骤
1. 导入:向学生介绍酸奶的定义和它对人体的好处。
2. 理论讲解:简单介绍酸奶的制作原理,即通过乳酸菌发酵牛奶而制成。
3. 实践操作:
-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实验材料。
- 将牛奶加热至40-45摄氏度,使用温度计测量,然后让学生观察牛奶的变化。
- 加入一定量的酸奶菌,用勺子充分搅拌均匀。
- 将混合液倒入中,盖上盖子。
- 将放置在保温环境中,保持恒定的温度。
4. 实验观察:让学生观察每天酸奶的变化情况,包括颜色、味
道和质地等。
5. 总结:与学生一起总结酸奶的制作过程,并强调每个步骤的
重要性。
6. 延伸拓展:可以让学生尝试在制作酸奶过程中添加其他食材,比如水果或蜂蜜,观察对酸奶的影响。
7. 运用与交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制作的酸奶,并与同学们交
流观察结果和经验。
教学评价
- 制作酸奶的操作是否正确。
- 观察酸奶变化情况的描述是否准确。
- 学生在小组内的合作和交流情况。
教学延伸
-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酸奶的营养价值和不同种类的酸奶。
- 学生可以与家人一起制作酸奶,开展家庭科学实验。
幼儿园小班动手做酸奶教案
幼儿园小班动手做酸奶教案教案主题:幼儿园小班动手做酸奶教学目标:1.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2.通过亲手动手制作酸奶,感受身体活动的乐趣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1.学生们能够协同完成酸奶的制作2.学生能够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教学难点:1.动手制作的掌握和实践2.动手操作的安全问题和卫生问题3.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学准备:1.牛奶2.酸奶菌3.绵布4.瓶子5.勺子6.温度计7.小篮子教学过程:一、热身这一环节可以先让孩子们通过看图片,了解酸奶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可以先讲解酸奶的好处,并且告诉孩子们从哪些角度去喝酸奶。
二、制作酸奶步骤一:净化瓶子首先,我们要净化我们的瓶子,以保证我们制作出来的酸奶的卫生。
幼儿园小班教师可以事先为每个孩子准备好一个瓶子。
然后让孩子们将瓶子清洗干净,并放在绵布上待用。
步骤二:加入牛奶当瓶子净化完毕后,我们就可以准备加入牛奶了。
为了方便孩子们掌握测量的过程,教师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一些勺子并让他们用勺子测量牛奶。
要注意的是,让孩子们一次性喝不完的牛奶最好是不要倒入瓶子里,否则可能会对制作酸奶的效果造成影响。
当孩子们都准备好牛奶后,教师可以用温度计测量牛奶的温度。
温度过低会导致酸奶菌死亡,温度过高也会破坏酸奶菌,影响酸奶的口感。
一般来说,37℃的温度是最适合酸奶菌生长的。
步骤三:加入酸奶菌当牛奶的温度已经适宜时,我们就可以加入酸奶菌了。
酸奶菌可以在很多超市里购买到,而且比较便宜,教师在购买前可以自行咨询超市里的工作人员,以确保所购买的酸奶菌的质量。
当孩子们加入酸奶菌后,教师可以耐心地为每个瓶子盖上一个口罩或者用保鲜膜包住瓶口,并且将其放入小篮子里。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参与制作酸奶的过程,教师可以在这个环节中为孩子们展示酸奶菌的外观,并且告诉孩子们酸奶菌是怎么生长的。
步骤四:密闭状态下发酵我们将瓶子放到小篮子里后,就要将篮子盖上盖子,让瓶子保持密闭状态,以确保酸奶菌可以充分生长。
酸奶怎么做科学实验教案
酸奶怎么做科学实验教案教案标题:探究酸奶制作的科学实验教学目标:1. 了解酸奶制作的基本原理;2. 学习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牛奶、酸奶菌(酸奶种子)、温度计、试管、试管架、加热装置、计时器、温度计、pH试纸等;2. 实验工具:实验报告模板、实验记录表、实验安全须知。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喜欢喝酸奶吗?酸奶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我们今天将通过一个科学实验来探究酸奶的制作过程。
实验步骤: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组,每组3-4人,讨论酸奶制作的基本原理和可能的实验步骤。
2. 实验材料准备:教师向学生展示实验材料,并说明每种材料的作用。
3. 实验操作:a. 温度控制:将牛奶倒入试管中,使用温度计测量牛奶的温度,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b. 添加酸奶菌:将适量的酸奶菌(酸奶种子)加入试管中,轻轻摇晃均匀。
c. 加热处理:将试管放入加热装置中,加热至一定温度(例如40-45摄氏度),并计时。
d. 静置发酵:将试管放置在试管架上,静置一段时间(例如4-6小时)进行发酵。
e. 检测pH值:使用pH试纸测试酸奶的pH值,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实验观察与记录:1. 观察酸奶的变化:学生观察酸奶的颜色、质地和气味等变化,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2. 记录实验结果:学生将实验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和pH值等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实验讨论与分析:1. 分组讨论:学生回到小组,讨论实验结果并解释酸奶制作过程中的科学原理。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实验结果和讨论的结论。
实验总结:1. 教师总结: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强调酸奶制作的科学原理和实验过程中的关键点。
2. 学生反思:学生个体或小组反思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困惑和收获,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拓展活动:1. 酸奶的营养价值:学生可进一步了解酸奶的营养价值,并撰写一篇小研究报告。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共三套附板书含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一)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继前一课从整体上认识微生物的概况之后,再分类认识其中常见的一类微生物——细菌。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细菌,知道细菌具有双重作用,引发学生关注病菌的传播。
在设计结构上,本课以学生十分喜欢的一项实践活动——做酸奶,来激发学生研究细菌的兴趣和欲望,推动学生带着“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的问题,主动查找资料,进而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分布及繁殖特点,了解细菌的功与过。
二、教学目标1.能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或泡菜,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
2.知道细菌是一类分布极广的微生物,以及它们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3.知道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做酸奶的活动。
【教学难点】: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个数。
四、教学过程【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细菌的资料,每组豆子若干、纸杯6个等(一)、布置任务:制作酸奶,下次带来和大家一起品尝。
回去查找为什么鲜奶会变成酸奶的资料,以备交流。
(二)、开展酸奶品尝活动1.谈话:前几天,同学们回家后亲自做了酸奶(板书课题)。
今天,同学们在做酸奶和品尝酸奶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2.学生提出问题:酸奶是怎么做成的?(三)、认识细菌及酸奶的成因1.教师指导并帮助学生确定研究问题: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学生针对问题讨论并猜测。
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利用从网络、书本中收集到的有关细菌的资料。
学生进行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①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教师出示收集到的图片,引导学生总结细菌的形态②细菌的繁殖(介绍细菌的主要繁殖方式——二分裂繁殖)(1)教师先播放一段细菌繁殖分裂的视频,学生观看,之后再出示一则新闻资料,从资料中寻找有用的信息(2)模拟细菌繁殖的速度。
①介绍模拟实验,并让学生说出实验中各物品、环节模拟的是什么。
②进行实验——细菌繁殖第5代以后的数量。
幼儿园制作酸奶的教案
幼儿园制作酸奶的教案幼儿园制作酸奶的教案教学主题:制作酸奶教学目标:1. 认识酸奶的制作过程2. 了解酸奶的好处3. 掌握酸奶的制作方法教学内容:1. 酸奶的好处2. 酸奶的制作过程3. 酸奶的制作方法教学准备:1. 牛奶2. 酸奶种子3. 保温杯或保温箱4. 勺子5. 温度计教学过程:Step 1:导入老师用图片或实物向孩子们介绍酸奶,让孩子们说说他们对酸奶的认识和了解。
Step 2:讲解酸奶的好处让孩子们知道酸奶有哪些好处,例如:可以增强免疫力,保护肠道,预防便秘等等。
Step 3:讲解酸奶的制作过程用简单的语言解释酸奶的制作过程,例如:将牛奶倒入保温杯里,加入酸奶种子,用勺子搅拌均匀,然后放入保温箱里发酵。
Step 4:讲解酸奶的制作方法准备一个保温杯、牛奶、酸奶种子和温度计。
将牛奶倒入保温杯中,加入少量的酸奶种子,用勺子搅拌均匀后放入温度为40℃左右的保温箱(注意温度不要超过45℃)。
每隔一段时间,用温度计测量一下酸奶的温度,保持在40℃左右,约6-8小时后就可以制作出美味的酸奶了。
Step 5:制作酸奶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酸奶,按照上面的方法进行制作,老师可以提供帮助,但要让孩子们主导整个过程,体验制作的乐趣。
Step 6:品尝酸奶制作好的酸奶可以尝一尝,看看孩子们的制作是否成功,大家可以一起品尝。
Step 7:总结老师让孩子们回想一下制作酸奶的过程,以及整个制作过程的感受和体验,并且再次强调酸奶的好处和制作方法。
教学评估:在制作酸奶的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表现和理解情况,评估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制作酸奶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备注:1. 酸奶制作的过程需要时间,请提前做好准备。
2. 注意保温箱温度不能超过45℃,否则会影响酸奶的质量。
3. 酸奶制作可依据不同的口味添加其他的水果或甜品,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口味。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内容《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做酸奶》。
2. 教学目标•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能够自己制作出美味可口的酸奶;•了解大肠杆菌在酸奶制作中的重要作用。
3. 教学重难点•酸奶制作原理;•大肠杆菌在酸奶制作中的作用。
4. 教学准备•实验用牛奶;•酸奶发酵剂;•放大镜。
5. 教学过程5.1 导入引导学生猜测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并引出问题:“酸奶是怎么做出来的呢?”5.2 理论讲解讲解酸奶制作原理,大肠杆菌在酸奶制作中的作用,并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
5.3 实验操作1.将实验用牛奶倒入容器中;2.加入酸奶发酵剂;3.静置12小时。
5.4 观察现象观察酸奶的外观、颜色、味道等情况,用放大镜观察其中的大肠杆菌。
5.5 总结感想让学生回答问题:“你们对酸奶制作的原理和大肠杆菌有什么新的认识和体会?”6. 课后作业1.回答问题:“酸奶中的大肠杆菌是如何起作用的?”;2.在家中尝试做出酸奶,并简单写出制作过程。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针对性强,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中积极参与,提高了科学素养。
但是,在实验操作方面,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避免学生的意外伤害。
针对教学效果,课后作业是与本节课紧密结合的,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但是,在检查作业时需要特别注意,确保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
同时,对于学生疑问,也需要及时解答,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科学课上教做酸奶教案
科学课上教做酸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掌握酸奶的制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动手操作,掌握酸奶的制作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酸奶的制作原理和方法。
难点:理解发酵过程和掌握酸奶的制作技巧。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牛奶、酸奶菌、温度计、容器、搅拌器等。
2. 实验条件:教室或实验室,需要有加热设备。
3. 教学内容:酸奶的制作原理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问题,“你们知道酸奶是怎么做出来的吗?”2. 讲解:简要介绍酸奶的制作原理,即利用酸奶菌将牛奶中的乳糖转化为乳酸,从而使牛奶变成酸奶。
3. 操作演示:老师向学生展示酸奶的制作过程,包括加热牛奶、添加酸奶菌、保持温度等步骤。
4. 学生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每组按照老师的演示进行酸奶的制作。
5. 观察记录:学生观察酸奶的发酵过程,记录温度变化和酸奶的状态。
6. 总结讨论:学生就酸奶的制作过程进行总结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体会。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了解了酸奶的制作原理和方法,掌握了酸奶的制作技巧,培养了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同时也增强了对科学实验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奠定了基础。
六、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尝试用不同的温度和时间制作酸奶,并记录制作过程和结果,下节课进行分享。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对酸奶的制作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实验中。
但也有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意识不足,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安全教育。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发酵和微生物的知识,拓展他们的科学视野。
做酸奶》教案
做酸奶》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制作酸奶,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认识乳酸菌的作用。
2.认识细菌,了解细菌的形态和作用。
3.探究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制作酸奶的活动,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和乳酸菌的作用。
教学难点: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的个数和速度。
教学准备:牛奶等制作酸奶的食品、豆子、纸杯、实验记录。
预要求:认真阅读教材第五页制作酸奶的方法,并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制作酸奶。
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1.出示课本第五页的制作酸奶方法,让学生认真阅读了解制作酸奶的步骤,并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酸奶。
2.学生带一部分制作好的酸奶到学校。
二、品尝酸奶,交流制作酸奶的方法1.教师询问学生是否成功制作酸奶,让学生品尝自己制作的酸奶,分享酸奶的味道和制作过程中的经验,看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2.学生交流自己动手制作酸奶的过程、方法以及制作酸奶的注意事项。
3.教师强调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温度和卫生,保持温度在35℃到40℃之间,使用消毒处理过的器皿,最好不要用塑料器皿。
4.过渡:为什么在合适的温度和条件下,牛奶就会变成酸奶呢?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三、认识细菌,探究酸奶的成因1.教师提问: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学生猜测,教师解释:酸奶中含有乳酸菌,乳酸菌会在适宜的温度下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2.认识细菌:出示课本第六页的细菌图,让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特点。
3.全班交流讨论: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
4.引导学生认识三种基本形态的细菌:杆菌、球菌和螺旋菌。
5.细菌也需要食物,有些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些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6.出示课本第六页中间的插图,让学生观察。
四、探究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1.教师提问:细菌对人类有哪些作用?学生回答,教师解释:细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2.教师出示课本第七页的图片,让学生了解细菌的传播途径和如何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学生亲手制作的酸奶: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学生亲手制作的酸奶: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酸奶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健康食品,其富含活性乳酸菌和蛋白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和促进消化系统健康。
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学生通过亲手制作酸奶,能够深入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并提高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能力。
实验材料:牛奶、酸奶发酵剂、塑料杯、保温箱、水壶、温度计、漏斗和搅拌勺。
实验过程:第一步:准备实验材料将牛奶倒入水壶中,加热至80℃左右,放入保温箱内,保温箱的温度可以达到40℃左右。
第二步:添加酸奶发酵剂将酸奶发酵剂倒入塑料杯中,加入少量牛奶混合均匀,将混合液倒入加热后的牛奶中,用搅拌勺搅拌均匀。
第三步:保温酸奶将搅拌均匀的牛奶倒入塑料杯中,盖上盖子,放入保温箱内,保温8-12小时即可。
第四步:冷藏酸奶将制作好的酸奶放入冰箱中冷藏,酸奶就制作完成了。
实验结果:经过8-12小时发酵,牛奶会变成酸奶,并具有酸、爽口的味道。
在制作酸奶的过程中,酸奶发酵剂起到的作用是将牛奶中的乳糖转化为乳酸,从而使酸奶具有酸味。
由于酸奶发酵过程需要一个相对恒定的温度,在制作酸奶时需要使用保温箱来保持稳定的温度。
同时,在制作酸奶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搅拌的步骤,确保酸奶发酵均匀。
实验启示:通过本次酸奶制作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乳糖转化为乳酸是酸奶发酵的过程,同时也深入了解到在制作酸奶的过程中,搅拌和保持温度的重要性。
通过这种亲手制作的方式进行科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同时,这种亲手制作的方式也能够加深学生对饮食健康的认识,让他们从小开始就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酸奶制作实验向学生介绍不同的营养成分,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需要,从而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饮食结构。
学生亲手制作酸奶是一种非常有趣和有意义的科学实验,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带来积极的影响。
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实验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其对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是非常值得推广和应用的科学教育方法。
六年级科学上册 做酸奶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做酸奶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及原理。
2.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和操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酸奶的制作过程。
2. 乳酸菌的作用。
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技巧。
2. 乳酸菌的观察。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牛奶、乳酸菌、实验仪器(烧杯、试管、显微镜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讲解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喝过酸奶吗?酸奶是什么味道的?它是怎么制成的呢?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主题:做酸奶。
二、酸奶的制作原理(10分钟)1. 教师讲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引导学生了解乳酸菌在酸奶制作中的作用。
2. 学生通过PPT或讲解资料,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教师演示酸奶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注意实验操作技巧。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观察乳酸菌的变化。
四、观察乳酸菌(10分钟)1. 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乳酸菌,了解其形态特征。
2. 教师引导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总结酸奶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科学思维。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回家后尝试自己制作酸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乳酸菌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实验操作和知识掌握方面的需求,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探索酸奶的多样性(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酸奶只能用牛奶制作吗?能不能用其他乳制品来制作酸奶?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乳制品(如酸奶、羊奶等)制作酸奶,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七、酸奶的营养价值(5分钟)1. 教师讲解酸奶的营养价值,引导学生了解酸奶对身体健康的好处。
制作酸奶初中生物教案设计
制作酸奶初中生物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原理。
2. 掌握酸奶的基本营养成分和益处。
3.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
1. 酸奶的定义和原理。
2. 酸奶的主要成分和益处。
3. 制作酸奶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
1. 牛奶
2. 酸奶菌
3. 温度计
4. 容器
5. 糖或果味酱(可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介绍酸奶的定义和益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制作酸奶。
二、实验操作:
1. 将牛奶倒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酸奶菌,并用温度计检测牛奶的温度。
2. 将容器置于恒温箱中,保持恒定的温度,待酸奶凝固。
3. 观察实验结果,让学生品尝制作好的酸奶。
三、讨论:
1. 请学生讨论酸奶的主要成分和益处。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加入酸奶菌可以使牛奶变成酸奶。
四、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制作酸奶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五、作业:
要求学生在家中尝试制作酸奶,并在下节课上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板书设计:
酸奶的制作过程
- 牛奶+酸奶菌
- 温度控制
- 益处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制作酸奶的过程,能够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通过讨论和总结,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和益处,培养其对健康饮食的认识。
在后续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发酵食品的制作和营养特点,拓展其知识面。
初中制作酸奶的教案
初中制作酸奶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2. 学会如何制作简单的酸奶。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 酸奶的制作原理。
2. 酸奶的制作过程。
教学准备:
1. 牛奶一瓶。
2. 酸奶一瓶。
3. 温暖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向学生介绍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酸奶要在温暖的地方发酵。
二、制作酸奶(10分钟)
1. 将牛奶倒入一个容器中。
2. 将酸奶倒入牛奶中,搅拌均匀。
3. 将搅拌均匀的牛奶放入温暖的地方,如保温箱或暖气片旁边。
三、观察酸奶的变化(20分钟)
1. 让学生观察酸奶在温暖地方的变化。
2. 引导学生注意酸奶的颜色、气味和质地的变化。
四、总结(5分钟)
1. 让学生回顾酸奶的制作过程和观察到的变化。
2. 引导学生思考酸奶的制作原理和为什么要在温暖的地方发酵。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菌种来制作酸奶,比较口感和味道的变化。
2. 学生可以研究酸奶的制作历史和在不同文化中的地位。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已经了解了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并学会了如何制作简单的酸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教学延伸,进一步深入研究酸奶的制作和相关文化。
做酸奶-优质教案
《做酸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制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
2.能够通过收集资料,模拟细菌的繁殖来探索细菌的特点。
3.学会一些防止病菌传播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1.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2.知道酸奶是有乳酸菌发酵而变成的;3.学会对有害细菌的预防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所学知识。
2.通过搜集资料,能更好的学习知识。
3.关心科学和人类相关的社会问题。
4.体验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粉笔灰、黄豆、试验记录纸、纸杯。
学生准备:做好的酸奶、课前收集的各种细菌的资料、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预备,实践调查)一、情景体验:利用课前预习的时间,同学们自己深入超市或者是上网,去认识一下琳琅满目的各种酸奶,从而形成对酸奶的直观的、浅层的认识。
二、提出问题:1、对酸奶和牛奶做一个对比,到底哪种奶的营养价值更高一些?小学生正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补充哪种奶会更好一些?我们在喝酸奶和保存酸奶方面应该特别注意什么?2、同学们都知道现在的酸奶主要有哪些品牌啊?不同品牌,不同价格的酸奶,在构成和营养方面有什么区别呢?同学们在超市里应该怎样自己选购酸奶呢?3、酸奶是如何制造的呢?我们在家里可不可以自己也亲手制作一份酸奶呢?三、思考验证:通过查阅书籍或者上网查资料等多种方法形成对酸奶的比较全面、客观的认知。
四、归纳建构:利用自己直观观察和上网获得的资料,写一份关于酸奶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中要包括调查者、调查时间、调查内容、调查结论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课时(课中整合,活动体验)一、学习制作酸奶的方法1.创设情境:老师可以利用自己课前搜集的关于酸奶情况的小视频,在课堂上播放,从而激发孩子们的探究热情。
2、深入思考:师:你们吃过酸奶吗?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谁能说?生: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
(让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做任何评价;提醒学生自己观察酸奶瓶上的配料表,或许会有所发现)3.活动体验:教会学生学习动手做酸奶的方法。
幼儿园小小科学家自制酸奶教案 幼儿园科学实验
幼儿园小小科学家自制酸奶教案一、简介1.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实验,让幼儿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1.2 教学内容本次实验将通过简单的步骤教导幼儿如何制作酸奶,包括原料准备、培养发酵和呈现成果。
1.3 教学准备酸奶制作所需原料:牛奶、酸奶菌(提前好)二、实验步骤2.1 准备工作将牛奶煮开后冷却至40摄氏度左右(让幼儿简单了解温度概念)2.2 加入酸奶菌将少许酸奶菌加入温热的牛奶中搅拌均匀(提示幼儿注意卫生,并解释酸奶菌的作用)2.3 发酵培养将混合好的牛奶倒入干净的容器中,盖上盖子,放置在温暖的地方静置12-24小时,直至酸奶呈现出凝固的状态(让幼儿体会发酵的过程)2.4 呈现成果将制作好的酸奶取出,让幼儿品尝并观察形态、味道和气味(引导幼儿描述酸奶的特点)三、教学方法3.1 操作指导老师示范并讲解制作酸奶的步骤,引导幼儿动手操作。
3.2 互动交流通过提问和互动,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引导他们观察和思考。
四、实验总结4.1 效果评估教师和幼儿一起品尝酸奶,了解制作过程并总结实验的结果。
4.2 启发讨论通过实验结果,引导幼儿探讨酸奶的好处以及发酵的原理。
五、安全注意事项5.1 清洁卫生制作酸奶前,务必保持手部和容器的清洁。
5.2 热源安全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热源,避免幼儿接触热物品。
5.3 实验品尝提醒幼儿实验后可以品尝酸奶,但不要过量食用。
六、延伸活动6.1 制作酸奶饮品将制作好的酸奶和新鲜水果搅拌成果昔,让幼儿体验不同口味的酸奶饮品。
6.2 观察实验结果让幼儿观察发酵后的酸奶,观察其变化和特点。
七、教学效果7.1 提升动手能力通过制作酸奶,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7.2 增强观察力实验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其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八、存在问题及改进8.1 教学体验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师对实验内容、步骤的反思和改进。
8.2 学生反馈幼儿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反馈,以及对实验体验的意见建议。
幼儿园制作酸奶教案
幼儿园制作酸奶教案幼儿园制作酸奶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酸奶的好处和制作过程2.学习制作酸奶的方法3.培养幼儿动手制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二、教学内容1. 酸奶的好处2. 制作酸奶的材料和工具3. 制作酸奶的方法4. 观察变化和品尝酸奶三、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引导幼儿们回忆在超市里买酸奶时,看到过哪些酸奶品牌和口味,酸奶对健康有什么好处。
鼓励幼儿们分享自己的见解。
2. 介绍酸奶的好处教师向幼儿们讲解酸奶含有多种有益菌群,有助于维护肠道健康,提高免疫力等好处。
3. 介绍制作酸奶的材料和工具教师向幼儿们展示制作酸奶的工具材料清单,并讲解每种材料的作用:材料:牛奶、酸奶菌,蜂蜜(可选)工具:奶锅、温度计、酸奶机(可选)、容器(切勿使用铁制品)4. 制作酸奶的方法(1)加热牛奶。
将牛奶倒入奶锅中,慢慢加热至摄氏75度左右,持续加热10分钟。
(2)降温。
将加热过的牛奶放置在常温下,等待牛奶降温至摄氏45度左右;可用温度计检测。
(3)加入酸奶菌。
将1勺酸奶菌倒入降温的牛奶中,轻轻搅拌。
(4)保温。
将牛奶倒入容器中,用保鲜膜包住容器,放入温度为摄氏37度的环境下;可用酸奶机。
(5)发酵。
将装有牛奶的容器放置在温度为37度的地方,经过6-12小时的发酵,酸奶就可以完成。
(6)加入蜂蜜(可选)调味。
待酸奶做好后,根据口感可将蜂蜜加入酸奶中拌匀,即可品尝。
5. 观察变化和品尝酸奶教师将制作好的酸奶倒入小碗中,让幼儿们观察其中的变化,例如变成了黄色液体和白色块状物质,再让幼儿们品尝酸奶,感受自己制作的成果。
四、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注意牛奶加热的温度,过高或不足都会影响到最终的酸奶质量。
2.注意消毒工作,材料和工具要保持清洁,以免造成细菌交叉感染。
3.教师需在课前准备好材料和工具,进行充分的演示和细致的讲解。
4.注意幼儿的安全,酸奶制作过程中需要成人的指导和监督。
五、教学反思本次酸奶制作课程在幼儿园里进行,没有选择过于复杂的方法,让幼儿能够易于理解和实践。
幼儿园中班酸奶制作教案 幼儿园酸奶制作
幼儿园中班酸奶制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原理;2. 培养幼儿动手实践的能力;3. 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4. 增强幼儿对食品安全和卫生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酸奶的基本原理和制作过程;2. 酸奶制作准备工作;3. 酸奶制作步骤;4. 老师和幼儿共同体验酸奶制作过程;5. 酸奶品尝和讨论。
三、教学准备1. 厨房用具:锅、盆、勺、个别小碗;2. 食材:新鲜牛奶、酸奶菌(酸奶小苗);3. 图片或实物:酸奶制作的相关图片或实物;4. 课件或教具:酸奶制作的PPT课件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5. 教师准备工作:提前查阅有关酸奶制作的知识,准备详细的制作步骤和讲解内容;6. 安全准备工作:提前做好安全检查,确保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安全。
四、教学步骤1. 介绍酸奶制作的基本原理和过程(10分钟)1.1. 通过图片或实物向幼儿展示酸奶的原理和制作过程;1.2. 讲解酸奶是通过发酵牛奶制成的,发酵的过程中,好的细菌会分解牛奶中的乳糖和乳蛋白,产生酸味和丰富的营养成分;1.3. 引导幼儿思考酸奶对身体的好处,并引导他们对酸奶制作过程产生兴趣。
2. 酸奶制作准备工作(5分钟)2.1. 教师向幼儿介绍酸奶制作所需的准备工作和食材;2.2. 教师带领幼儿做好了解实验室安全和个人卫生的准备。
3. 酸奶制作步骤(30分钟)3.1. 教师向幼儿演示酸奶的制作过程,简要介绍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3.2. 幼儿分组进行酸奶制作实验,老师在旁边引导和督促;3.3. 教师适时加入必要的讲解内容,让幼儿充分了解酸奶制作的过程和原理。
4. 老师和幼儿共同体验酸奶制作过程(20分钟)4.1. 老师和幼儿一起参与酸奶的制作过程,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4.2. 老师引导幼儿在实践中仔细观察和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4.3. 老师耐心指导幼儿,帮助他们排除困难,确保制作过程顺利进行。
5. 酸奶品尝和讨论(10分钟)5.1. 完成酸奶制作后,教师和幼儿一起品尝制作的酸奶,共享制作的心得体会;5.2. 教师引导幼儿围绕酸奶的味道、口感等进行讨论,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5.3. 教师结合幼儿的讨论,对酸奶的制作过程和品质进行总结。
高中生物教案制作酸奶
高中生物教案制作酸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2. 掌握酸奶的制作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
1. 酸奶的相关知识介绍;
2. 酸奶的制作实践。
教学准备:
1. 牛奶、酸奶菌、温度计、发酵罐等制作酸奶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2. 制作酸奶的流程图。
教学步骤:
1. 介绍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15分钟)
- 解释酸奶是通过乳酸菌将牛奶中的乳糖发酵而成的;
- 分析酸奶的好处,如富含益生菌和对肠道有益等。
2. 制作酸奶实践(30分钟)
-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配备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 指导学生按照流程图操作,测量和记录温度,控制发酵时间。
3. 检查结果和总结(10分钟)
- 检查学生制作的酸奶结果,看是否成功;
- 让学生总结制作酸奶的关键步骤和要点。
4. 课堂讨论和提问(5分钟)
- 引导学生思考酸奶的作用和适合的人群;
-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酸奶的乳糖是否比牛奶中的乳糖更易消化等。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还能够亲自动手制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对酸奶的理解。
在今后的生活中,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更多美味健康的酸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细菌的繁殖;
(3)细菌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7.讨论并交流:你还能举出哪些有用或有害的细菌?
1、倾听问题
2、讨论
3、小组收集资料
4、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5、评价
6、倾听,做好笔记
7、讨论并交流
活动三:了解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
1.讲述:下面老师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动物、植物和我们前面所研究过的微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你知道吗?在微生物大家族中,还有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成员,它就是病毒。
2.为什么鲜奶会变成酸奶呢?回去查找相关的资料,下次交流。
1、倾听、回答
2、交流感受并猜测回答
3、学生学习动手做酸奶。
4、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活动一:组织学生开展酸奶品尝会
1.谈话:前几天,我们同学们回家后亲自做了酸奶(板书课题)。今天,同学们带来了亲自做的酸奶,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就举行一个酸奶品尝交流会。
要求:在酸奶品尝交流会上,你可以品尝其他同学做的酸奶,了解他是怎么做成的,并且要选出你认为最好喝的酸奶。
2.学生分组进行品尝并交流。
3.全班汇报并交流。
4.质疑问难:在做酸奶和品尝酸奶的过程中,你产生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5.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1、学生倾听要求
2、学生分组进行品尝并交流。
2.谈话:你听说过“非典”和艾滋病吗?它们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3.学生看教材插图认识形形色色的病毒。
4.提问:你对哪种病毒比较熟悉?不妨向同学介绍介绍。
5.学生交流。
6.教师小结:病毒个头很小,有的病毒,几千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细菌那么大。病毒单独存在时,不会生长、繁殖,像一个没有生命的非生命体。然而,一但侵入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就能够生长繁殖,对生物体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麻疹病毒等。病毒比细菌小得多,有的病毒,几千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杆菌那么大,所以,一般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它。
2、做酸奶
↓
细菌
↓
病毒
↓
病菌
教学反思
4.讨论:还有什么其他途径会使病菌沾到你的手上?我们应该怎么预防?
5.学生交流。
6.谈话:除了皮肤接触以外,还有哪些途径会使病菌侵入人体?
7.教师补充介绍有关病菌传播途径的资料。
1、倾听教师问题
2.学生猜测,回答。
3、学生根据要求做实验。
4、小组讨论
5、学生交流
6、学生回答问题。
7、倾听教师补充
板书设计
3、汇报交流
4、质疑问难
5、提出问题
活动二、认识细菌及酸奶形成的原因
1.教师指导并帮助学生确定研究问题: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
2.学生针对问题讨论并猜测。
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通过网络、书本收集有关细菌的资料。
4.学生进行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5.民主评议小组研究情况。
6.教师小结:
③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入自消过毒的保温杯,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并盖上盖子。
④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4、强调
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
二、布置作业
1.制作酸奶,下次带来和大家一起品尝。
教学准备
做好的酸奶、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粉笔灰等
教学构想
本课教学分三部分,第一制作酸奶,第二通过制作酸奶,引出认识细菌的一些知识,第三了解细菌的功与过。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细菌,知道细菌有双重作用,引起学生关注病菌的传播。
备注
第一课时
活
动
过
程
活动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生互动
课前准备
一、学习制作酸奶的方法
六年级上册科学《做酸奶》教学设计
禄丰县干海资学校李应东
活动内容
2、做酸奶
授课教师
李应东
活动目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制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
2.能够通过收集资料,模拟细菌的繁殖来探索细菌的特点。
3.学会一些防止病菌传播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2.知道酸奶是有乳酸菌发孝而变成的;
1.谈话:你吃过酸奶吗?知道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
2.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
(让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做任何评价;回去观察酸奶瓶上的配料表,或许会有所发现)
3.学生学习动手做酸奶。
(1)介绍做酸奶的方法:
①在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
②消毒保温杯和勺子。(可用开水烫一烫)
7.谈话:你还知道哪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倾听
2、学生根据教师问题回答。
3、认识病毒
4、倾听教师的问题
5、小组交流
6、倾听
7、根据教师问题回答
活动四:认识病菌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1.提问:病菌是通过什么途径侵入人体的呢?
2.学生猜测。
3.模拟病菌通过皮肤接触传染的活动:一位同学用沾粉笔灰的手和第二位同学握手,依次传递下去,粉笔灰就传给了握过手的同学。其实有些病菌的传播也是这个道理。
3.学会对有害细菌的预防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所学知识。
2.通过搜集资料,能更好的学习知识。
3.关心科学和人类相关的社会问题。
4.体验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活动重点
学会动手认识细菌与人的关系
活动难点
认识细菌细菌的应用和预防细菌引起的疾病
教学方法
实验、讲解、小组讨论、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