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
供应链金融相关理论
供应链金融相关理论1.供应链金融理论基础1.1贸易自偿性理论贸易自偿性理论,是指在供应链金融运作的整个过程中,商业银行的还款来源将依赖于整个供应链金融体系当中的各个企业的贸易所产生的现金流。
贸易自偿性业务的主要特点一个是封闭性,一个是自偿性。
与传统的融资方式不同,在贸易自偿融资中通常并不将申请融资的企业作为孤立的个体进行评估,而是结合其经营链条的上层和下层,评估其整个贸易活动,这样企业的信用和财务状况就很难被伪造,极大地解决了资信过程中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商业银行传统的做法是对单个企业进行授信,关注企业的规模、净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及担保方式等基本情况,自偿性贸易融资则关注于每笔真实的业务,通过资金的封闭式运作,确保每笔真实的业务发生后资金的回笼,以控制风险。
封闭性和自偿性流程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险,这种直接由银行按贸易链条付给上下游企业的封闭操作,能有效降低客户向银行骗取融资的风险〔47]0 1.2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不对称表示存在信息漏洞,即信息提供不平衡。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不同人员掌握的信息和对信息的理解是存在差异的,即交易双方获得某事件真实信息的程度是不同的。
对信息更了解的一方在交易中更据优势,在实际的交易中,卖双方对商品信息的掌握程度是不同的,卖方对商品的信息更加了解,而买方则不然,这种一方比另一方了解更多信息,并且直接影响到其对商品的判断的情况就是信息不对称。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一些中小企业可能会出现两种问题。
一种是逆向选择,就是在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时,由于价格下降而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一旦优质品由于商品平均价格的下降而退出市场,那么市场上就只剩下那些哪怕低价却依然能够获得利润的劣质品了,这样就会导致同类产品的平均质量大幅度下降;另一种是道德风险问题,道德风险指的是代理人为谋取自身利益,做出损害委托人或者是其它相关的代理人的一些行为与活动。
2.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理论2.1供应链金融风险由于当前供应链金融模式多为商业银行主导模式,因此目前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理论主要是站在商业银行角度的传统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理论。
供应链管理第2章 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
(3)评估自己的需求并选择服务提供商
企业的领导层应听取来自内部或外部专家的意见,这支专家 队伍至少要覆盖法律、人力资源、财务和经营业务等领域。
需要注意的是外包商是否真正理解了企业的需求,以及它是 否有足够的能力解决企业的问题。 外包商的财务状况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4)外包的实施和管理阶段
– 可以通过外向资源配置分散由政府、经济、市场、 财务等因素产生的风险。
• (3)加速重构优势的形式
– 企业重构需要花费企业很多的时间,并且获得效益也 要很长的时间,而业务外包是企业重构的重要策略, 可以帮助企业很快解决业务方面的重构问题。
• (4)使用企业不拥有的资源
– 如果企业没有有效完成业务所需的资源(包括所需现 金、技术、设备),而且不能盈利时,企业也会将业 务外包。
• 通过自身价值链的分析,企业可以更好的锁定目标,集中内 外资源构建自己核心竞争力,并通过不断动态的学习过程, 将核心竞争力的刚性转化为柔性,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业务外包
• • • • 3.1 业务外包的意义 3.2 业务外包的主要几种形式 3.3 业务外包的实现 3.4 业务外包需要注意的问题
1 价值链
1.1 价值链的基本内容 1.2 价值链的含义及特征 1.3 价值链与供应链的关系
1.1 价值链的概念
“一个企业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贷及维护其产品的各 种活动的集合。”
——美国学者米切尔· 波特(Porter,1985)
每一个企业的价值链都是由以独特方式联结在一起的9种基本 的活动类别构成,并且价值链列示了总价值,包括价值活动和 利润,其中利润是总价值与从事各种价值活动的总成本之差。
2.1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供应链理论基础
成本和质量
速度、灵活性和质量
性能最大化,成本最小 模块化设计,以尽可能延长
化
产品的差异性
2、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
功能性产品 革新性产品
有效性供应链 匹配
不匹配
反应性供应链 不匹配 匹配
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
有效性供应链流程适于功能性产品,反 应性供应链流程适于革新性产品。
3、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步骤
(1)分析市场竞争环境。 (2)分析企业现状。 (3)提出供应链设计。 (4)建立供应链设计目标。 (5)分析供应链的组成。 (6)设计供应链。主要解决以下问题:供应
链的成员组成;原材料的来源问题;生产设计; 分销任务与能力设计;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物 流管理系统设计。 (7)检验供应链。
功能性产品
创新性产品
>2年
3个月~1年
5%~20%
20%~60%
少(每类中有10~20 多(每类中有数
个)
百)
10%
40%~100%
1%~2%
10%~40%
0% 6个月~1年
10%~25% 1天~2周
判断企业供应链是具有物质效率的,还 是对市场反应灵敏的!
基本目的 生产焦点
有效性供应链
反应性供应链
当公司为供应网上最终用户服务时,它的 业务本质上是订单和客户驱动的。在制造、 组装和总装时,他们遇到一个相反的问题, 即为了满足相对少数的客户需求和客户订单 时,需要从大量的供应商手中采购大量的物 料。这种企业是一种典型的会聚型的供应网, 即形成“A”字形状。
(3)“T”型网结构
公司采购大量的物料和给大量的最终用户和 合作伙伴提供构件和套件时.
划分为平衡的和倾斜的供应链。
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
企业与顾客的链式关系中创造价值的过程
在市场的调查、研究、开发 及产品的促销与分销等活动中创造价值的过程
价值链分析的内容二
识别价值活动 确立活动类型
基本活动 辅助活动
直接活动 间接活动 质量保证
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
对
很难认清其竞争优势;
企
业
经
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的集成
营
程度对企业的竞争优势起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分不同层面的
锁定目标
核
心
竞
集中资源
争
力
的
动态学习
形 成
价值链分析在构建核心竞争力中 的作用
通过自身价值链的分析,企业可以更好 的锁定目标,集中内外资源构建自己核心竞 争力,并通过不断动态的学习过程,将核心竞 争力的刚性转化为柔性,保持企业的核心竞 争力.
第三节 供应链管理下的业务外包
源
供应链联盟
汇
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供应链的高成本 • 库存水平过高 • 部门之间的冲突 • 目标重构
• 产品寿命周期变 短
• 外部竞争加剧 • 用户多样化需求
• 价格和汇率的影 响… …
• 从供应链的整体出发,考虑企 业内部的结构优化问题
• 企业要转变思维模式
• 向与供应链中的相关企业建立 战略伙伴关系为纽带的优势互 补、合作关系转变
• 企业要建立分布的、透明的信 息集成系统
• 实行协调工作和并行化经营
• 风险分担与利益共享
包 的 实
现
外包的实施与管理
业务外包应注意的问题
• 并非所有的非核心业务都能外包 • 增加企业责任外移的可能性 • 可能影响企业职工的稳定 • 信息技术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 可能带来企业在交叉职能上技能的丧失 • 可能使企业丧失对供应商的控制 • 其它问题
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马士华
•供应链基本概念与结构•供应链管理策略与方法•采购与供应商关系管理•生产计划与物流管理优化目录•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绿色供应链与可持续发展•总结与展望01供应链基本概念与结构供应链定义及特点供应链定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供应链特点复杂性、动态性、面向用户需求、交叉性。
供应链结构类型链状结构网状结构一种更为复杂的供应链结构,由多个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构成,各环节之间呈网状连接,形成多个交叉点和互动关系。
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企业,负责保证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和供应的稳供应商消费和使用产品的个人或组织,是供最终用户将原材料和零部件加工成最终产品的企业,负责产品的设计、生产和质量控制。
制造商分销商直接将产品销售给最终消费者的企业,负责产品的展示、销售和服务等职责。
零售商0201030405供应链中角色与职责02供应链管理策略与方法供应链管理目标与原则目标原则协同计划预测补货策略030201协同计划、预测与补货策略库存优化及风险管理方法库存优化风险管理03采购与供应商关系管理需求分析策略制定策略实施市场调研采购策略制定及实施过程供应商选择、评估与激励机制供应商选择供应商评估激励机制通过加强沟通和合作,建立双方之间的信任关系,为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奠定基础。
建立信任共享信息共同解决问题持续改进加强信息共享,包括市场需求、生产计划、库存情况等,以便更好地协调双方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当出现问题或纠纷时,双方应积极协商解决,共同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双方应不断寻求改进的机会和方法,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战略伙伴关系建立与维护04生产计划与物流管理优化生产计划编制和调整方法基于需求预测的生产计划编制通过收集历史销售数据、市场趋势等信息,运用统计分析和预测模型,制定初步的生产计划。
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概述
1.2 供应链管理的产生
1.2.1 供应链管理产生的必然性 1.市场需求的变化 2.竞争环境的变化 3.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
1.2 供应链管理的产生
1.2.2 供应链管理产生的可行性 1.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 2.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形成 3.物流技术与物流管理的发展 4.企业内部管理观念的转变
1.1 供应链的基本概念
1.1.2 供应链的特征 1.复杂性。 2.动态性。 3.市场性。 4.相对性。 5.增值性。 6.风险性。
1.1 供应链的基本概念
1.1.3 供应链的分类 1.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
内部供应链是指企业内部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 所涉及的采购部门、生产部门、仓储部门、销售部门 等组成的供需网络。
不匹配 匹配
2.3 供应链的设计
3.设计步骤
(1)分析市场竞争环境(2)分析、总结企业现状 (3)提出供应链设计项目,确立供应链设计目标。 (4)分析供应链的组成 (5)分析和评价供应链设计的技术可能性 (6)设计供应链(7)检验供应链
Hale Waihona Puke 2.3 供应链的设计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概述
路漫漫其悠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第一章 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
1.1 供应链的基本概念 1.2 供应链管理的产生 1.3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内涵
1.1 供应链的基本概念
1.1.1 供应链的概念 1.国外关于供应链的定义
(1)美国物流专家马丁·克里斯多夫教 授
(2)美国供应链协会 (3)全球供应链论坛 (4)美国的史蒂文斯
外部供应链是指涵盖企业的并与企业相关的产品 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供应商、生产商、储运商、 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所组成的供需网络。
供应链理论
供应链理论一、由来:供应链最早来源于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经济链”,后经由迈克尔·波特发展成为“价值链”,最终演变为“供应链”。
“供应链”的定义为:“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它是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模式。
”所以,一条完整的供应链应包括供应商(原材料供应商或零配件供应商),制造商(加工厂或装配厂),分销商(代理商或批发商),零售商(卖场、百货商店、超市、专卖店、便利店和杂货店)以及消费者。
从中可以看到,它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机构模式.它不仅是条联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它也是一条增值链.因为物料在供应链上进行了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了其价值,从而给这条链上的相关企业带来了收益.这一点很关键.它是维系这条供应链赖以存在的基础.如果没有创造额外的价值,即增值,相关企业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这条链能继续转动吗?另外,全球著名市场咨询机构国际数据公司IDC的《制造业视野》(IDC Manufacturing Insights)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制造企业将“移动”及“云”列为供应链四大新兴技术中最重要的两项。
二、供应链管理:指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令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客户的所有过程,MBA、EMBA等管理教育均将企业供应链管理包含在内。
供应链管理就是协调企业内外资源来共同满足消费者需求,当我们把供应链上各环节的企业看作为一个虚拟企业同盟,而把任一个企业看作为这个虚拟企业同盟中的一个部门时,同盟的内部管理就是供应链管理。
只不过同盟的组成是动态的,根据市场需要随时在发生变化。
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可以帮助实现四项目标:缩短现金周转时间;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实现盈利增长;提供可预测收入。
供应链管理的七项原则:根据客户所需的服务特性来划分客户群;根据客户需求和企业可获利情况,设计企业的后勤网络;倾听市场的需求信息,设计更贴近客户的产品;时间延迟;策略性的确定货源和采购与供应商建立双赢的合作策略;在整个供应链领域建立信息系统;建立整个供应链的绩效考核准则等三、供应链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对企业节能减排的要求更加严格,企业只有通过强化环境保护的自我约束机制,来降低产品和生产过程相关的环境污染所带来的生产经营风险。
供应链管理概论
1.1 二十一世纪企业面临的环境特点
1.1.5产品研制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
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新产品开发对企业创造收益的重要性,因此 许多企业不惜工本予以是,产品研制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那些大 型、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在研制中一般都需要各种先进的设 计技术、制造技术、质量保证技术等,不仅涉及的学科多,而且大都 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因此如何能成功地解决产品开发问题是摆在企 业面前的头等大事。
第一章 供应链管理概论
1.1 二十一世纪企业面临的环境特点 1.2 二十一世纪全球市场竞争的主要特点 1.3 供应链研究的演化过程 1.4 供应链的基本理论 1. 5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
1.1 二十一世纪企业面临的环境特点
二十一世纪企业面临的环境特点如图1-1所示。
1.1.1信息爆炸的压力
21世纪大量信息的爆炸飞速产生和通讯技术的更新换代日益加快的 发展迫使企业把工作重心从如何迅速获得信息转到如何准确地过滤和 有效利用各种信息。
4)迁建项目。迁建项目指为改变生产布局、考虑自身的发展前景或出于 环境保护等其他特殊要求,搬迁到其他地点进行建设的项目。迁建项 目中符合新建、扩建、改建条件的,应分别作为新建、扩建或改建项 目。迁建项目不包括留在原址的部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公路建设项目
5)重建项目。重建项目指原固定资产因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等原因已全 部或部分报废,又在原项目基础上重新投资建设的项目。在重建的同 时进行扩建的,应作为扩建项目。 (2)按建设规模分类 基本建设项目按建设规模可分为大、中、小型项目。基本建设大、中、 小型项目是按项目的建设总规模或总投资来确定的。习惯上将大型和 中型项目合称为大中型项目。基本建设项目大、中、小型划分标准, 是国家规定的,按总投资划分的项目,能源、交通、原材料工业项目 5 000万元以上,其他项目3 000万元以上的为大中型项目,在此标准 以下为小型项目。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大、中、小型划分标准(目前 国家正在研究修改中,在未修改前暂按原标准执行)为:
供应链管理理论
改变需求-供应失调的办法: 需求预测
需求预测是企业所有部门(包括物 流、营销、生产和财务部门)进行规划 和控制的基础,所以需求预测的水平对 企业整体至关重要。
许多需求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如图 所示。需求预测也有许多定性和定量的 方法。
普通产品的需求模式举例
库存结构、库存量的不合理
由于需求的不确定性,导致需求预测 不准确和不及时,为了避免缺货,企业往 往加大库存量,从而使物流成本增加。
(2)企业持有某些库存的目的可能是投机, 而这些库存也是需要控制的总库存的一部分。 对某些原材料,如钢铁、煤炭等的采购,有 时是为了价格投机,有时是为了满足运作需 要。如果一定期间为价格投机而采购的货量 超过预期的运作需求量,企业的财务经理会 比物流经理更关注由此造成的过量库存。但 如果出于对季节性销售高峰的预期或由于先 期购买活动而累计的库存,就可能属于物流 经理的责任范围。
企业在销售阶段,为了能及时满足 顾客的要求,避免发生缺货或延期交货 的现象,需要有一定的成品库存。在采 购生产阶段,为了保证生产过程的平稳 性和连续性,需要有一定的原材料、零 部件的库存。而库存商品要占用资金, 发生库存维护费用,并存在库存积压而 产生损失的可能。因此库存既要防止缺 货、避免库存不足,又要防止库存过量, 避免发生大量不必要的库存费用。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2.1 库存管理基本知识
2.1.1 库存的概念
1、库存的定义 (1)狭义的观点认为,库存仅仅指的是
在仓库中处于暂时停滞状态的物资。 (2)从广义的观点看,库存表示用于将
来目的、暂时处于闲置状态的资源。
为什么会有库存?
企业进行仓储主要有以下四个基本 原因:
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
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第一节现行企业运作模式与供给链管理思想的冲突如前所述,当今世界各种技术和管理问题日益复杂化和多维化,这种变化促使人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也发生了变化,逐渐从点的和线性空间的思考向面的和多维空间思考转化,管理思想也从纵向思维朝着横向思维方式转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横向思维正成为国际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的热门话题和新的追求,供给链管理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
供给链管理是新的管理哲理,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不同于传统管理思想的特点。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一新的管理哲理与传统管理模式之间也必然存在着许多有冲突的地方,因此,应用供给链管理首先要认清传统管理模式在当前环境下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讲,传统的企业管理与运作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供给链管理的要求,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企业生产与经营系统的设计没有考虑供给链的影响。
现行的企业系统在设计时只考虑生产过程本身,而没有考虑本企业生产系统以外的因素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 供、产、销系统没有形成"链"。
供、产、销是企业的根本活动,但在传统的运作模式下根本上是各自为政,相互脱节。
※ 存在着部门主义障碍。
鼓励机制以部门目标为主,孤立地评价部门业绩,造成企业内部各部门片面追求本部门利益,物流、信息流经常被扭曲、变形。
※ 信息系统落后。
我国大多数企业仍采用手工处理方式,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不健全、数据处理技术落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工具落后,没有充分利用EDI、Internet等先进技术,致使信息处理不准确、不及时,不同地域的数据库没有集成起来。
※ 没有建立有效的市场响应、用户效劳、供给链管理方面的评价标准与鼓励机制。
※ 系统协调性差。
企业和各供给商没有协调一致的方案,每个部门各搞一套,只顾安排自己的活动,影响整体最优。
※ 没有建立对不确定性变化的跟踪与管理系统。
※ 与供给商和经销商都缺乏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且往往从短期效益出发,挑起供给商之间的价格竞争,失去了供给商的信任与合作根底。
供应链管理与理论经济学的关系
供应链管理与理论经济学的关系引言:供应链管理是现代企业运营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领域。
它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交付的全过程,要求企业在实现供应链高效运作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
在这一背景下,理论经济学可以为供应链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本文将探讨供应链管理与理论经济学的关系,以及理论经济学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和影响。
第一部分: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基础供应链管理理论基础较为丰富,其中包括合同理论、信息经济学、博弈论等。
这些理论为企业在供应链中进行合理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首先,合同理论研究了合约的设计和实施问题,帮助企业在供应链关系中制定合理的合同,明确权责关系和激励机制。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合同设计,对供应商和分销商的绩效进行控制,以达到有效的供应链协调和管理。
其次,信息经济学研究了信息不对称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为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提供了理论支持。
企业在供应链上能够实时共享信息,可以更好地预测需求、优化生产计划和库存管理,提高供应链的反应速度和适应性。
再者,博弈论研究了多个决策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策略选择。
供应链中涉及到众多参与者,他们的决策会相互影响,而博弈论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分析和预测不同决策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
第二部分:理论经济学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由于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理论经济学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和工具,可用于解决供应链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首先,优化模型是理论经济学在供应链管理中常用的工具之一。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考虑到供应链中各个决策变量的相互关系,可以得出最优的决策方案。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线性规划模型来优化供应链的产能配置和运输规划,以最大化整体利润或最小化成本。
其次,协调机制是理论经济学在供应链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协调供应链中不同参与者的决策行为,可以实现供应链整体绩效的最大化。
例如,合理的奖惩机制可以激励供应商和分销商共同合作,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
管理学中的供应链风险管理理论
管理学中的供应链风险管理理论供应链风险管理是管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关注的是企业在供应链中面临的各种潜在风险,并提供相应的策略和方法来应对这些风险。
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障供应链的持续运作,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本文将介绍管理学中的供应链风险管理理论,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供应链风险是指与供应链相关的不确定性事件或情况,可能对供应链的正常运作和目标达成造成负面影响。
供应链风险的出现可能导致生产中断、库存积压、交付延迟以及损失财务和声誉等问题。
因此,有效的供应链风险管理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二、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1. 风险识别与评估: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因素。
通过对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调查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对其进行评估,确定其影响程度和概率。
2. 风险应对策略:在面对风险时,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风险应对策略。
常见的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缓解和风险接受。
企业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风险应对策略。
3.风险控制措施:为了减轻供应链风险带来的影响,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风险控制措施。
例如,建立供应链风险管理体系,制定明确的风险控制指标,建立供应商评估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等。
4. 风险监测与应对:供应链风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企业持续监测和调整应对策略。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风险监测系统,定期评估供应链的风险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新出现的风险。
三、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实践案例1. 紧急备份供应商:一些企业在供应链中选择多个供应商,以便在其中一个供应商出现问题时,迅速切换到备份供应商,保证供应链的连续性。
2. 建立预警机制:企业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建立供应链预警机制。
一旦供应链中的风险事件发生,可以及时触发预警机制,让企业能够快速做出反应。
3. 信息共享和沟通: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对于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价值链是增值链 • 价值链是电子链 • 价值链是协作链 • 价值链是虚拟链
价值链与供应链的关系
对象
价值链
供应链
研究重点 如何创造效益和价值 如何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率
出发点 战略思想
集成的管理思想
研究内容 价值流为主
物流为主
对象范围 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 外部活动为主
价值链分析的意义
• 价值链分析就是通过分析和利用企业内部与外部之 间的相关活动来达成整个企业的策略目的,是为企业 在价值链上获取更多的价值,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 重要手段。
着关键的作用;
企业的价值链是体现在一 个更广泛的价值系统中。
第二节
核心竞争力理论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企业员工的技能
企业的技术体系
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企业的管理体系
企业中占主导地位的 价值观念
核心竞争力的特性
能很好的实现顾客所看重的价值 能力特性在竞争中的独特性 核心竞争力还具有延伸性 核心竞争力的二重性
第三节 供应链管理下的业务外包
业务外包的意义与原因
• 成本与财务管理优势 • 分担风险 • 加速重构优势的形成 • 使用企业不拥有的资源
业务外包的主要形式
脑 应临 研 生 物 力 用时 发 产 流 资 服服 外 外 外 源 务务 包 件 内部条件
企业的内部分析和评估
第二章 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
本章内容
第一节 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 核心竞争力理论 第三节 供应链管理下的业务外包 第四节 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
第一节
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
波特“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的含义及特征
• 企业各项活动之间都有 密切联系
• 每项活动都能够给企业 带来有形无形的价值
• 不仅包括企业内部各种 链式活动,而且更重要 的是,还包括企业外部 各种链接的活动
在产品销售过程中,
企业与顾客的链式关系中创造价值的过程
在市场的调查、研究、开发 及产品的促销与分销等活动中创造价值的过程
价值链分析的内容(二)
识别价值活动 确立活动类型
基本活动 辅助活动
直接活动 间接活动 质量保证
对企业经营模式的启示
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 很难认清其竞争优势;
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的集成 程度对企业的竞争优势起
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发展的五阶段
阶段1:基础建设 物料流
采购
物料控制
生产
阶段2:职能集成 物料流
物料管理
制造管理
阶段3:内部供应链集成 物料流
物料管理
制造管理
销售
用户服务
分销
用户服务
分销
用户服务
分销
阶段4:外部供应链集成 物料流
供应商
内部供应链
用户
用户服务
阶段5:集成供应链动态联盟
源
供应链联盟
汇
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企业要建立分布的、透明的信 息集成系统
• 实行协调工作和并行化经营
• 风险分担与利益共享
• 价值链是由一系列创造价值的活动组成的,通过价 值链分析,确立企业的核心活动,从而更好地获得企 业的竞争优势。
• 在成本控制过程中,通过对企业的价值链分析,实 现对成本的控制。
价值链分析的内容
(供产销)
在供应过程中,
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供应链中创造价值的过程
在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
各环节、各单位创造价值的过程
评估自己的需求并 选择服务提供商
外包的实施与管理
业务外包应注意的问题
• 并非所有的非核心业务都能外包 • 增加企业责任外移的可能性 • 可能影响企业职工的稳定 • 信息技术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 可能带来企业在交叉职能上技能的丧失 • 可能使企业丧失对供应商的控制 • 其它问题
第四节 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
有关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说明
竞争力不等于核心竞争力 核心业务不等于核心竞争力 没有核心技术并不意味着没有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长期经验积累和整体素质的体现 核心竞争力是有生命周期的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分不同层面的
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锁定目标 集中资源 动态学习
价值链分析在构建核心竞争力中 的作用
通过自身价值链的分析,企业可以更 好的锁定目标,集中内外资源构建自己核 心竞争力,并通过不断动态的学习过程, 将核心竞争力的刚性转化为柔性,保持企 业的核心竞争力。
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意义
所谓集成化供应链管理 ,是指供应链上的节点企 业摒弃传统的管理思想和 观念,通过信息技术把所 有供应链成员的采购、生 产、销售、财务等业务进 行整合,并看作一个整体 的功能过程而开发的供应 链管理功能。
供应链集成化管理的意义 在于通过合作伙伴之间的有 效合作与支持,提高整个供 应链中物流、信息流和资金 流的通畅性和快速响应性, 提高价值流的增值性,使所 有与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人 、技术、组织、信息以及其 他资源有效地集成,形成整 体竞争优势。
• 供应链的高成本 • 库存水平过高 • 部门之间的冲突 • 目标重构
• 产品寿命周期变 短
• 外部竞争加剧 • 用户多样化需求
• 价格和汇率的影 响… …
• 从供应链的整体出发,考虑企 业内部的结构优化问题
• 企业要转变思维模式
• 向与供应链中的相关企业建立 战略伙伴关系为纽带的优势互 补、合作关系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