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

合集下载

《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

《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

《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
1.供应链基础理论
供应链的定义、功能与组成结构。

供应链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2.供应链战略与计划
如何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制定供应链战略方案。

制定供应链计划以实现战略目标。

3.供应链运作与控制
深入解析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生产管理等环节。

掌握有效运作供应链的各项工作方法,如供应商选择与管理、库存控制技术等。

4.供应链数字化与信息管理
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优化供应链。

信息管理系统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5.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基本概念。

委托-代理理论及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形成与制约因素。

6.供应链管理的实践应用
企业现场访问与实地考察,了解供应链管理的实际应用。

热点讲座与行业趋势解读,为学员提供工作参考。

7.其他相关知识
物流与配送管理,包括配送中心的规划、运输方式的选择等。

退货处理与客户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的方法。

此外,课程还可能包括供应链管理专业的主修课程,如供应链信息技术、物流管理、国际物流、供应链系统仿真、仓储与配送管理等。

供应链理论基础

供应链理论基础

成本和质量
速度、灵活性和质量
性能最大化,成本最小 模块化设计,以尽可能延长

产品的差异性
2、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
功能性产品 革新性产品
有效性供应链 匹配
不匹配
反应性供应链 不匹配 匹配
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
有效性供应链流程适于功能性产品,反 应性供应链流程适于革新性产品。
3、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步骤
(1)分析市场竞争环境。 (2)分析企业现状。 (3)提出供应链设计。 (4)建立供应链设计目标。 (5)分析供应链的组成。 (6)设计供应链。主要解决以下问题:供应
链的成员组成;原材料的来源问题;生产设计; 分销任务与能力设计;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物 流管理系统设计。 (7)检验供应链。
功能性产品
创新性产品
>2年
3个月~1年
5%~20%
20%~60%
少(每类中有10~20 多(每类中有数
个)
百)
10%
40%~100%
1%~2%
10%~40%
0% 6个月~1年
10%~25% 1天~2周
判断企业供应链是具有物质效率的,还 是对市场反应灵敏的!
基本目的 生产焦点
有效性供应链
反应性供应链
当公司为供应网上最终用户服务时,它的 业务本质上是订单和客户驱动的。在制造、 组装和总装时,他们遇到一个相反的问题, 即为了满足相对少数的客户需求和客户订单 时,需要从大量的供应商手中采购大量的物 料。这种企业是一种典型的会聚型的供应网, 即形成“A”字形状。
(3)“T”型网结构
公司采购大量的物料和给大量的最终用户和 合作伙伴提供构件和套件时.
划分为平衡的和倾斜的供应链。

基础理论(第一节“横向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理念)

基础理论(第一节“横向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理念)
菏泽学院经济
一、制定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战略
• 1.在企业内外同时采取有力措施 • 2.充分发挥信息作用 • 3.供应链企业的组成和工作 • 4.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
菏泽学院经济
二、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模式
• 推式供应链 • 拉式供应链
菏泽学院经济
传统的供应链——推式供应链
零部件制造商
总装需求
–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的快递企业有上千家,良莠不齐,在激烈的市场 竞争下,再次出现快递企业倒闭的情况将不可避免。这要求行业管理者未雨 绸缪,以免给行业、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记者:张艳
菏泽学院经济
• 三、供应链管理应用的现实意义
–1.走向国际的需要 –2.成本、库存→合作关系→战略发展需要 –3.供应链管理降低成本10%,交货率提高15%以
菏泽学院经济系
2000 用户化的敏捷供应链
零部件制造商 最终装配
分销中心
零售商
用户
用户需求 拉动
Internet 信息系统
拉动
拉动
单个的用户需求
拉动
几个星期
一天
四天
菏泽学院经济系
(四)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
• 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的供应链管理 —— e-Supply Chain Management
–值得关注的是,星晨急便倒闭后,其残存的未递送快件怎么 办?记者昨天致电国家邮政局新闻发言人韩瑞林,对方表示, 国家邮政局已启动应急处置机制,具体解决方案将尽快公布。
菏泽学院经济
–探因——加盟模式存在弊端
– 由于牵扯众多的加盟商、客户、大量快件和钱财,所以快递公司的倒闭往往 不是单纯的企业事件,容易演变为社会事件。2010年初,东道公司的倒闭风 波让人记忆犹新。

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基础

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基础

2.Heide象征论
根据Ursula Y. Alvarado和Herbert Kotzab的研究成 果,将Heide象征论作为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基础。
(1)Heide理论 经济学和组织理论的交叉学科。在Heide象征论框架中,
当企业选择使用供应链管理战略时,它能够在新的市场环境 中,与网络中的其他企业建立关系。
基于这个假设,Heide框架能够用来研究供应链管理。 Heide框架最具有吸引力的特征之一,是它考虑了不同阶 段的供应链伙伴关系。Heide称这些阶段为维,它们由关 系初期、关系维持和关系终结三个阶段组成。
➢第一个阶段,关系初期指的是关系的开端,它揭示了在 管理非市场阶段应考虑的问题。 ➢第二个阶段比第三阶段时间更长或至少相当,因为它是 关系的核心活动,即关系维持。维持组织形式的许多要求, 不仅应该在渠道系统的开端进行详细说明,而且还应该随 着关系的变化不断进行更新。 ➢最后阶段,在关系的末端和终端结束这个框架。
1.约束理论
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 TOC)在项目管理和 供应链管理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TOC是一种用于开发特殊管 理技术的哲学,该理论观点认为:“任何系统都存在一种限 制产能的约束”。TOC试图回答与生产组织相关的如下三个问 题:
1)变化什么?2)用什么去变化?3)如何引起变化? 可见,TOC关注的焦点问题和供应链管理体系形成和发展的 出发点相吻合,而且提供了业务流程创新和组织结构创新的 思想。
物流管理
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基础
当供应链管理得到广泛应用时,很少有人提出有效的 理论解释,有关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理论还很少,但随着供 应链管理渠道中不同角色的出现,以及有效实施所涉及到 的伙伴关系的增多,供应链管理呼唤更深的理论基础。因 此,在实际工作中有必要建立相应的理论、开发标准工具 和方法来成功地实现供应链管理。

基础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基础与应用

基础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基础与应用

基础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基础与应用供应链管理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概念,它是指企业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在整个供应链系统中各个环节的协同管理。

简而言之,【供应链管理】是将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经销商和零售商等各个环节串联起来,实现对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运输、销售等全过程的管理。

为了达到供应链管理的目标,企业需要在供应链内部建立一套协同管控机制,包括资金、物流、人员和信息等多个方面。

其中,基础供应链管理是实现供应链目标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通过合理的规划、组织、执行和监控,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有效沟通和协同配合。

一、基础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基础1. 需求管理需求管理是基础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基础之一。

它指的是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供应计划,实现对供应链整个过程的有效管理。

需求管理包括需求预测、需求计划、需求执行和需求调整等多个方面。

企业通过需求管理,可以更好地掌握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库存水平,从而提高供应链效率和效益。

2. 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是基础供应链管理的另一个理论基础。

它是指通过合理的库存控制,实现对生产、采购及配送等环节的协同管理。

库存管理的内容包括库存规划、库存控制、库存定期盘点和库存分析等多个方面。

通过库存管理,企业可以更加直观地掌握库存情况,避免过多库存带来的资金浪费和资源浪费,减少库存不足带来的损失。

3. 生产管理生产管理是基础供应链管理的第三个理论基础。

它是指通过合理的安排生产计划、生产调度和生产监控等多个方面,实现对生产线上下游环节的协同管理。

生产管理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多个方面,进一步优化供应链管理。

4. 货物流转货物流转是基础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指通过物流运作,实现对商品的采购、生产、仓储和销售等整个过程的有效掌控。

货物流转包括运输计划、物流单证管理、仓储管理和货物跟踪等多个方面。

通过货物流转,企业可以合理调配运输资源,确保产品及时到达各个销售点,提高交货速度及配送质量。

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马士华

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马士华

•供应链基本概念与结构•供应链管理策略与方法•采购与供应商关系管理•生产计划与物流管理优化目录•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绿色供应链与可持续发展•总结与展望01供应链基本概念与结构供应链定义及特点供应链定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供应链特点复杂性、动态性、面向用户需求、交叉性。

供应链结构类型链状结构网状结构一种更为复杂的供应链结构,由多个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构成,各环节之间呈网状连接,形成多个交叉点和互动关系。

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企业,负责保证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和供应的稳供应商消费和使用产品的个人或组织,是供最终用户将原材料和零部件加工成最终产品的企业,负责产品的设计、生产和质量控制。

制造商分销商直接将产品销售给最终消费者的企业,负责产品的展示、销售和服务等职责。

零售商0201030405供应链中角色与职责02供应链管理策略与方法供应链管理目标与原则目标原则协同计划预测补货策略030201协同计划、预测与补货策略库存优化及风险管理方法库存优化风险管理03采购与供应商关系管理需求分析策略制定策略实施市场调研采购策略制定及实施过程供应商选择、评估与激励机制供应商选择供应商评估激励机制通过加强沟通和合作,建立双方之间的信任关系,为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奠定基础。

建立信任共享信息共同解决问题持续改进加强信息共享,包括市场需求、生产计划、库存情况等,以便更好地协调双方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当出现问题或纠纷时,双方应积极协商解决,共同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双方应不断寻求改进的机会和方法,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战略伙伴关系建立与维护04生产计划与物流管理优化生产计划编制和调整方法基于需求预测的生产计划编制通过收集历史销售数据、市场趋势等信息,运用统计分析和预测模型,制定初步的生产计划。

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

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

2.2供应链管理相关理论2.2.1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由Keith Oliver与Skf、Heineken、Hoechst、Cadbury-Schweppes、Philips等客户在合作交流中形成的观点。

Michael E.Porter1985年提出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该定义指在满足一定的消费者需求的情况下,让整个供应链成本降到最低,使供货商、仓储、制造商、配送中心与渠道商等有机的组合在一起,进行的产品制造、运输、分销和销售的一种管理方式。

集成化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在供应链管理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其实施的是从供应链的最前端供应商至最后的消费者的物流计划与管理等职能。

站在企业的角度,即公司从改善供应链前端和后端的关系,集中并合理配置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企业界越来越重视供应链管理,无论是电子产品,还是流通速度快的物品,甚至是食品连锁企业也在研究供应链管理。

大家慢慢的了解到供应链管理不只是简单的计划、生产与物流配送,而是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利润的有效途径和竞争武器。

许多企业家意识到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所以很多企业把公司的重点放在了建立本公司的供应链并进行优化。

应该说,这是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策略的必由之路。

2.2.2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思想逐渐产生,它的核心主要是由需求客户化——计划集成化——重组业务流程——面向对象进行管理构成的工作路径;由客户化策略——共享信息——对适应性进行调整——团队的创造性构成的策略路径;各作业回路能够对自己进行作业性能评价和改进回路,使回路不断的得到完善。

供应链管理正是以这些回路为中心进行展开的,并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12】。

通过对集成化理论的整理和分析,建立了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理论模型图,如图2.1所示【13】。

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概述

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概述
反应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市场中介功能, 即产品分配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市场,对未预知的需求 作出快速反应等。
1.2 供应链管理的产生
1.2.1 供应链管理产生的必然性 1.市场需求的变化 2.竞争环境的变化 3.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
1.2 供应链管理的产生
1.2.2 供应链管理产生的可行性 1.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 2.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形成 3.物流技术与物流管理的发展 4.企业内部管理观念的转变
1.1 供应链的基本概念
1.1.2 供应链的特征 1.复杂性。 2.动态性。 3.市场性。 4.相对性。 5.增值性。 6.风险性。
1.1 供应链的基本概念
1.1.3 供应链的分类 1.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
内部供应链是指企业内部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 所涉及的采购部门、生产部门、仓储部门、销售部门 等组成的供需网络。
不匹配 匹配
2.3 供应链的设计
3.设计步骤
(1)分析市场竞争环境(2)分析、总结企业现状 (3)提出供应链设计项目,确立供应链设计目标。 (4)分析供应链的组成 (5)分析和评价供应链设计的技术可能性 (6)设计供应链(7)检验供应链
Hale Waihona Puke 2.3 供应链的设计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概述
路漫漫其悠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第一章 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
1.1 供应链的基本概念 1.2 供应链管理的产生 1.3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内涵
1.1 供应链的基本概念
1.1.1 供应链的概念 1.国外关于供应链的定义
(1)美国物流专家马丁·克里斯多夫教 授
(2)美国供应链协会 (3)全球供应链论坛 (4)美国的史蒂文斯
外部供应链是指涵盖企业的并与企业相关的产品 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供应商、生产商、储运商、 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所组成的供需网络。

供应链管理理论

供应链管理理论

04
采购管理与供应商选择技巧
采购策略制定和执行过程剖析
采购需求分析 明确采购目标,分析所需产品或服务的
规格、质量、数量、价格等要素。
采购策略制定 根据采购需求和市场调研结果,制定 相应的采购策略,包括采购方式、合
同条款、交货期等。
市场调研与供应商寻源 了解市场状况,收集供应商信息,评 估供应商能力和信誉。
供应链结构组成要素
厂家
即产品制造业。产品生产的最 重要环节,负责产品生产、开 发和售后服务等。
零售企业
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的企业。
供应商
指给生产厂家提供原材料或零、 部件的企业。
分销企业
为实现将产品送到经营地理范 围每一角落而设的产品流通代 理企业。
消费者
是供应链的最后环节和终点。
供应链中角色与职责划分
创新业务模式
通过整合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竞争优势,提升供应链整体绩效。
协同与整合关系探讨
01
协同与整合的联系
02
目标一致性:协同和整合都是为了实现供应链整体最优和成 员共赢的目标。
03
相互依存性:协同需要整合提供资源和支持,而整合则需要 协同来确保实施效果。
04
协同与整合的区别
05
侧重点不同:协同侧重于策略和运营层面的合作与协调,而 整合则更侧重于资源和结构的优化与重组。
• 复杂性:供应链往往由多个、多类型甚至多国企业构成,所以其结构模式比一 般单个企业的结构模式更为复杂。
• 动态性:供应链管理因企业战略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其中节点企业需 要动态地更新,这就使得供应链具有明显的动态性。
• 面向用户需求: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 的,并且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用户的需求拉动是供应链中信息流、产品/服 务流、资金流运作的驱动源。

供应链管理概论

供应链管理概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1 二十一世纪企业面临的环境特点
1.1.5产品研制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
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新产品开发对企业创造收益的重要性,因此 许多企业不惜工本予以是,产品研制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特别是那些大 型、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在研制中一般都需要各种先进的设 计技术、制造技术、质量保证技术等,不仅涉及的学科多,而且大都 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因此如何能成功地解决产品开发问题是摆在企 业面前的头等大事。
第一章 供应链管理概论
1.1 二十一世纪企业面临的环境特点 1.2 二十一世纪全球市场竞争的主要特点 1.3 供应链研究的演化过程 1.4 供应链的基本理论 1. 5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
1.1 二十一世纪企业面临的环境特点
二十一世纪企业面临的环境特点如图1-1所示。
1.1.1信息爆炸的压力
21世纪大量信息的爆炸飞速产生和通讯技术的更新换代日益加快的 发展迫使企业把工作重心从如何迅速获得信息转到如何准确地过滤和 有效利用各种信息。
4)迁建项目。迁建项目指为改变生产布局、考虑自身的发展前景或出于 环境保护等其他特殊要求,搬迁到其他地点进行建设的项目。迁建项 目中符合新建、扩建、改建条件的,应分别作为新建、扩建或改建项 目。迁建项目不包括留在原址的部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公路建设项目
5)重建项目。重建项目指原固定资产因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等原因已全 部或部分报废,又在原项目基础上重新投资建设的项目。在重建的同 时进行扩建的,应作为扩建项目。 (2)按建设规模分类 基本建设项目按建设规模可分为大、中、小型项目。基本建设大、中、 小型项目是按项目的建设总规模或总投资来确定的。习惯上将大型和 中型项目合称为大中型项目。基本建设项目大、中、小型划分标准, 是国家规定的,按总投资划分的项目,能源、交通、原材料工业项目 5 000万元以上,其他项目3 000万元以上的为大中型项目,在此标准 以下为小型项目。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大、中、小型划分标准(目前 国家正在研究修改中,在未修改前暂按原标准执行)为:

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

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

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针对整个供应链网络进行规划、协调和管理的方法和理论体系。

它旨在实现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高效协同,以优化整个供应链的运作和业务绩效。

本文将对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基础1.供应链整合理论供应链整合理论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强调通过协调和整合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资源、能力和信息,实现供需平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

供应链整合理论通过研究供应链中的各种关系和交互作用,探索供应链合作、协同和协调的机制和方法。

2.风险管理理论供应链管理需要面对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

风险管理理论提供了对供应链风险进行预测、评估和应对的方法和工具。

供应链管理者需要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降低供应链中的风险水平,保障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持续改进理论持续改进理论是指通过不断优化和改进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和流程,实现供应链的长期发展和提高。

这一理论强调供应链管理者应该持续地对供应链进行评估和改进,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客户的需求。

二、供应链管理的方法和工具1.供应链网络优化通过建立供应链网络模型,运用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等数学方法,对供应链中的生产、配送、库存等各个环节进行优化。

这一方法可以帮助供应链管理者实现供需平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2.供应链协同平台建立供应链协同平台,集成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信息和数据,实现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

这一方法可以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灵活度,降低信息传递成本和误差。

3.供应链绩效评估通过制定合适的供应链绩效指标和评估方法,对供应链的运作和业务绩效进行评估和监控。

这一方法可以帮助供应链管理者发现问题和瓶颈,提出改进措施,优化供应链的整体绩效。

4.供应链风险管理开展供应链风险评估,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这一方法可以帮助供应链管理者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提高供应链的韧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

为了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各种供应链管理理论应运而生。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探讨供应链管理如何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一、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理论1. 跨国企业制造商跨国企业制造商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础。

这些公司通常拥有全球制造能力和多种制造选项,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灵活生产。

跨国企业制造商还可以从全球范围内选择供应商,并从供应商那里获取更多的材料和组件。

2. 建立协作伙伴关系建立协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管理理论的核心。

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之间的协作伙伴关系是产生高效率的关键因素。

这可以通过建立供应链管理系统、共享信息和通信等方式实现。

3. 信息技术的使用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另一个核心。

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交换和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等方式将信息共享给与之有关的人员和组织。

这可以使企业在管理上更加灵活和高效。

二、供应链管理的实践1. 约瑟夫·波,高钙工厂和供应链管理约瑟夫·波是高钙工厂的CEO。

高钙工厂生产面包、饼干和不同类型的烤面包。

波使用供应链管理系统来优化生产和销售。

波的主要目标是减少制造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加快产品上市时间。

波发现,如果高钙工厂能够推迟订购供应商的材料,就可以减少原材料储备和相关成本。

另外,如果企业采购的产品可以在工厂进口时就进行安装,那么可以节省组装人工和货物运输费用。

此外,高钙工厂还可以使用供应链管理系统来实现预测和生产计划,以便在市场上提供正确的产品。

2. 亚马逊和供应链管理亚马逊拥有全球最大的在线零售业务。

亚马逊的供应链管理系统通过将供应商直接连接到产品展示页面,从而使过程更加透明和高效。

该系统还可以为亚马逊提供销售数据和供应链运作等信息,以便进行分析和优化。

亚马逊的另一个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是Fulfilled by Amazon (FBA)。

供应链管理基本理论v.ppt

供应链管理基本理论v.ppt
实现供应链的协调是解决双重边际效应的关键
供应链的协调要以实现双赢或多赢为目标。 供应契约(Supply Contract)是一种能够实现供应链协调的
有效机制
© 2011 Chen,Jianling. All Rights Reserved
22 22
案例:HP打印机供应链
HP公司成立于1939年,1988年打印机进入市场,销 售部门分布在110个国家,总产品超过22000类。
其它不确定性因素,如供应商的交货质量、内部业务 流程等
© 2011 Chen,Jianling. All Rights
23
Reserved
案例:HP打印机供应链
效果:服务水平为98%, 各成品配送中心保持5周 的库存量,节省3000万 美元

供应商
© 2011 Chen,Jianling. All Rights
3
Reserved
作业:请查阅有关资料,比较和体会供应链的 不同定义?供应链和物流的关系是怎样的?
© 2011 Chen,Jianling. All Rights
4
Reserved
二、模型 1.结构模型
© 2011 Chen,Jianling. All Rights
Deskjet打印机是HP的主要产品之一。过去由位于5 个不同地点的分支机构负责该打印机的生产、装配和 运输。生产周期为6个月。
为保证顾客订单98%的即时满足率,各成品配送中心 要保持7周的库存量
采用订货型(Make-to-Order)生产组织方式,制造中 心采用JIT方式,目标是满足分销中心的安全库存
© 2011 Chen,Jianling. All Rights
16

物流学中的供应链管理理论

物流学中的供应链管理理论

物流学中的供应链管理理论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供应链管理在物流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供应链管理是指通过有效地协调和整合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各个环节,以实现产品和服务的高效流动,并满足客户需求的管理过程。

本文将探讨物流学中的供应链管理理论,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供需平衡和信息共享的基础上。

首先,供应链管理要求各个环节之间的供需平衡,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流动畅通。

这需要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合作和协调,以便及时调整生产和配送计划,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其次,供应链管理强调信息共享的重要性。

通过共享信息,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供应能力,从而更好地协调生产和配送计划。

信息共享还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

二、供应链管理的关键要素供应链管理的关键要素包括供应商管理、物流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

供应商管理是指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供应链中的物资和原材料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物流管理是指通过优化运输、仓储和库存管理等环节,实现物流成本的最小化和服务水平的最大化。

客户关系管理是指与客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了解客户需求,并及时做出反应,以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三、供应链管理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供应链管理面临着许多挑战,如需求不确定性、供应链中断、库存管理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供应链管理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

首先,供应链管理需要建立有效的需求预测模型,以准确预测市场需求,从而避免库存积压和缺货的问题。

其次,供应链管理需要建立灵活的供应网络,以应对供应链中断的风险。

这可以通过建立备份供应商、多元化供应渠道等方式实现。

另外,供应链管理还需要优化库存管理,以减少库存成本和提高资金利用率。

四、供应链管理的实践案例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苹果公司为例,其供应链管理被认为是业界的典范。

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一、概述现代企业面对日益复杂、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如何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降低成本,缩短交付周期,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成为关键问题。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供应链为基础,通过综合协调、优化供应链活动,实现企业的整合和协同发展的管理方法。

二、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是指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用户销售的整个过程,包括多个环节和多个参与方。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以供应链整体为基础,以协同合作、信息流动、资源共享、价值优化为特点的管理模式。

其目标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二)供应链管理的原则1. 客户为中心原则: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需求,实现顾客的满意度与忠诚度。

2. 信息共享原则:在整个供应链中,各参与方之间应该实现信息共享,合理调配资源,消除信息壁垒。

3. 合作共赢原则:通过互相协作、资源整合、成本分担等方式实现供应链各参与方共赢的目标。

4. 持续改进原则:通过不断地改善和创新,提高供应链效率、质量和竞争力。

(三)供应链管理的流程1. 计划流程: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计划、物流计划和采购计划等,保证供应链的顺畅。

2. 采购流程:从供应商处采购原材料和物流服务,保证物流信息的交流、货物流动的顺利。

3. 生产流程:完成生产任务,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交付周期。

4. 物流流程:完成发货、装配和配送等流程,保证产品的即时性和物流效益。

5. 销售流程:满足客户需求,实现销售目标,保证客户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

三、供应链管理的实践(一)供应链管理的策略1. 供应商管理策略: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优化供应商的整个生命周期,实现资源共享和风险控制。

2. 库存管理策略:通过对库存的减少和控制,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风险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

3. 物流管理策略:优化物流网络,提高物流效益和快速响应能力。

4. 信息管理策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的流通、共享和协作,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和效率。

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

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

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第一节现行企业运作模式与供给链管理思想的冲突如前所述,当今世界各种技术和管理问题日益复杂化和多维化,这种变化促使人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也发生了变化,逐渐从点的和线性空间的思考向面的和多维空间思考转化,管理思想也从纵向思维朝着横向思维方式转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横向思维正成为国际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的热门话题和新的追求,供给链管理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

供给链管理是新的管理哲理,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不同于传统管理思想的特点。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一新的管理哲理与传统管理模式之间也必然存在着许多有冲突的地方,因此,应用供给链管理首先要认清传统管理模式在当前环境下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讲,传统的企业管理与运作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供给链管理的要求,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企业生产与经营系统的设计没有考虑供给链的影响。

现行的企业系统在设计时只考虑生产过程本身,而没有考虑本企业生产系统以外的因素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 供、产、销系统没有形成"链"。

供、产、销是企业的根本活动,但在传统的运作模式下根本上是各自为政,相互脱节。

※ 存在着部门主义障碍。

鼓励机制以部门目标为主,孤立地评价部门业绩,造成企业内部各部门片面追求本部门利益,物流、信息流经常被扭曲、变形。

※ 信息系统落后。

我国大多数企业仍采用手工处理方式,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不健全、数据处理技术落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工具落后,没有充分利用EDI、Internet等先进技术,致使信息处理不准确、不及时,不同地域的数据库没有集成起来。

※ 没有建立有效的市场响应、用户效劳、供给链管理方面的评价标准与鼓励机制。

※ 系统协调性差。

企业和各供给商没有协调一致的方案,每个部门各搞一套,只顾安排自己的活动,影响整体最优。

※ 没有建立对不确定性变化的跟踪与管理系统。

※ 与供给商和经销商都缺乏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且往往从短期效益出发,挑起供给商之间的价格竞争,失去了供给商的信任与合作根底。

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理论

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理论
供应链协同技术:实现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响 应速度。
供应链集成技术:将供应链中的各种技术和流程进行整合和优化,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和 效益的最大化。
供应链协同与集成技术的优势: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 客户满意度等。
供应链协同与集成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适用于制造业、物流、零售、电子商务等领域。
供应链预测与决策技术
预测技术:利用历史数据预测未来需求 决策技术:基于数据和算法进行决策,如库存管理、运输方式选择等 风险管理:识别和评估潜在的供应链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供应商选择与评估: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对其进行评估,以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时间: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 背景:全球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开始寻求新的管理方式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起源地:美国 起源行业:制造业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阶段
萌芽期:20世纪80年代 形成期:20世纪90年代 发展期:21世纪初 成熟期:现在
供应链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提升企业竞争力 降低运营成本 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产业升级
未来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数字化与智能化趋势
供应链管理将更加依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更高效的信息传递和决策支持。 物联网技术将进一步推动供应链的透明化和实时监控,提高对异常情况的响应速度。 区块链技术将应用于供应链管理,实现更安全、可信的数据交换和协作。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将推动供应链预测和优化的发展,提高库存管理和物流效率。
添加标题
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对供应链 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 行计划、协调和控制,实现供 应链的高效运作。
添加标题
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包括采购 管理、库存管理、物流管理、 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旨在提 高供应链的效率和可靠性,降 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第二章 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

第二章  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

32
以福特公司1996年开发的名为Taurus的新车型为例,当 时,福特公司试图改变以往的采购策略,即不再通过多轮 的招投标来选择供应商,而是与少数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 的合作伙伴关系。福特公司打算把这一新车型的车座全部 外包给一家名为利尔的公司,该公司当即承诺为福特公司 的两款轿车和一款货车设计并生产车座。尽管严重缺乏技 术人员,但是利尔公司还是和福特公司签了一份他们自己 完全清楚无法完成的供货合约。后来,利尔公司不但没有 按时交货,而且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也没能达到合约要求, 并且有大部分的产品根本无法使用,为此,福特公司蒙受 了巨大的损失,并导致新车型上市的延期。
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防范机制
供应链管理通过风险防范机制,能快速地应付无法预 测的风险的发生,以最低成本、最有效地保证供应链依然 能正常运行
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
供应链管理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 供应链管理强调和依赖战略管理 对所有相关企业采用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强调在企业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供应链管理的成功更加依赖协调与激励机制
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要素及结构体系框架
集成化供应链管理
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
供应
生产作业
订单交付
需求管理 回流
供应链全程物流管理 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全球信息网络
各种技术支持
图2-1 供应链管理涉及的领域
六个主要领域: ➢ 需求管理-Demand management ➢ 计划-Planning ➢ 订单交付-Fulfillment ➢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 ➢ 供应-Sourcing ➢ 回流-Return
第2章 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
目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供应链管理相关理论2.2.1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由Keith Oliver与Skf、Heineken、Hoechst、Cadbury-Schweppes、Philips等客户在合作交流中形成的观点。

Michael E. Porter1985年提出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该定义指在满足一定的消费者需求的情况下,让整个供应链成本降到最低,使供货商、仓储、制造商、配送中心与渠道商等有机的组合在一起,进行的产品制造、运输、分销和销售的一种管理方式。

集成化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在供应链管理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其实施的是从供应链的最前端供应商至最后的消费者的物流计划与管理等职能。

站在企业的角度,即公司从改善供应链前端和后端的关系,集中并合理配置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企业界越来越重视供应链管理,无论是电子产品,还是流通速度快的物品,甚至是食品连锁企业也在研究供应链管理。

大家慢慢的了解到供应链管理不只是简单的计划、生产与物流配送,而是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利润的有效途径和竞争武器。

许多企业家意识到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所以很多企业把公司的重点放在了建立本公司的供应链并进行优化。

应该说,这是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策略的必由之路。

2.2.2 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思想逐渐产生,它的核心主要是由需求客户化——计划集成化——重组业务流程——面向对象进行管理构成的工作路径;由客户化策略——共享信息——对适应性进行调整——团队的创造性构成的策略路径;各作业回路能够对自己进行作业性能评价和改进回路,使回路不断的得到完善。

供应链管理正是以这些回路为中心进行展开的,并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12】。

通过对集成化理论的整理和分析,建立了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理论模型图,如图2.1所示【13】。

图2.1 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理论模型集成化供应链管理越来越重视:低成本性、物流管理的统一协调性、与供应商的共享性、消费者的满意性等。

以此对供应链外部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15】,使整个供应链系统达到最优,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

2.2.3供应链管理结构模式在对供应链管理论述的基础上,概括出供应链管理的结构模型:商业连锁企业是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对供应链上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效管理,以供应链的前端供应商为起点,再经过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有物流调配、库存管理、需求计划管理、物流分销、物流采购管理、运输装配等等,最终通过销售渠道把货物转移给最终使用者顾客。

把供货商、企业、消费者有机的组合成一个整体【16-17】。

通过对供应链管理的结构模式的研究与分析,得到商业连锁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的网络结构模型图,如图2.2所示。

图2.2 商业连锁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的网络结构模型2.3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系统对企业管理进行信息化管理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18】。

供应链管理的过程是物资通过供应商到加工商再到零售商最后送到消费者手中整个过程的高效管理。

一个公司的供应链越快速的流动就说明该公司的经营效益越好。

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能够把从供应商订货到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进行有效地控制【19】。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运用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来实现以上过程,把物资供应与物资需求系统的结合起来【20】。

一个企业的物流供应链与物流配送管理系统的效率是分不开的,将会对公司实施低成本战略与公司的长期目标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的物流系统对提升公司的整体信息化程度具有不可轻视的作用。

供应链管理非常重视核心企业和供应链上其他企业的合作程度,运用共享信息、优化配置资源、技术扩散(沟通和协作)与有效的链激励机制等方法实现企业经营系统化、集成化、规模化【21-22】。

2.4 库存管理库存是仓库中实际存放的物资,其管理的目的是在满足不同顾客差异化需求的基础上对公司的库存水平进行管理,最大限度的控制库存成本、增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效率,提升公司的竞争优势。

过去的库存管理给公司无形中加大了成本负担,增加的成本将随着物资的转移最后转嫁给消费者。

在本企业的供应链内实行库存管理一方面能够减少库存,以降低流动资金的占用,另一方面还能够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

原来的供应链的各企业和各自的客户之间没有途径进行充分的联系与沟通,所以难以把握住消费者的需求,尤其是用户的动态需求。

企业通常通过预测来做生产计划,因为预测和实际经常会有误差,会经常出现缺货或库存过多的情况。

根据有关资料的显示,这样的缓冲库存在整个库存中占到百分之三十左右。

而随着供应链的各个企业间的关系从对立关系向协作关系的转变,供应链的各个企业之间运用信息交流与分享,能够在各企业间进行协调库存管理,先进的库存管理方法与技术能够为该方法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库存管理的对象通常是单个企业,他的目的是对公司的库存实施重点管理与分类管理,并对订货数量与订货时间进行确定,有效地降低企业的库存总成本【23】,为实现低成本战略做出积极的贡献。

2.4.1 ABC分类法通常情况下,公司的库存货物种类很多,各个品种的价格大多不一样,而且数量也不同,有一部分货物品种少但是价值高,而有一部分货物品种多但是价值很低。

因为公司的资源不是无限的,所以,对库存货物都进行相同程度的管理是做不到的,也与实际不相符合。

为了能够在有限的资本、时间、人员、硬件设施等限制条件下,能够充分的利用公司资源,对库存商品施行分类管理,对重要的库存货物施行重点管理,通过分类管理,根据不同重要程度的库存商品,采取不一样的管理方式,上面所述的就是ABC分类方法的原理。

ABC分类管理法就是把库存物资根据其重要程度分为特别重要(A类库存),一般重要(B类库存)与不重要(C类库存)三个级别,然后根据不同的等级分别施行管理与控制。

ABC分类管理法有两个步骤;一是怎么进行分类,二是怎么进行管理。

(1)如何进行分类库存货物一般有两种分类方法,第一种是根据库存商品所占库存总价值的比例进行分类,第二种是根据库存商品所占库存商品总种类数的比进行分类。

进一步说明,A类库存物资资金占用量大但是品种数目少;也就是A类库存物资品种数目大概占到库存总品种数目的1/20到1/5,但是A类库存物资所占资金数占用库存资金总数的3/5到7/10。

C类库存物资种类多,但是资金数占用少,C类库存物资种类数约占库存种类总数的3/5到7/10,其占用的资金量低于资金总量的 3/20。

B类库存物资在A类与C类之间,B类库存物资种类约占库存物资品种总数的1/5到3/10,它所占用得资金数占到库资金总额的1/5上下。

但上述方法根据所占金额的多少进行分类的方法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根据资金占用量来划分,有可能发生一些商品被划到C类,但该物资是生产过程中的必须物资的情况。

如果发生该物资缺货的现象则会造成停产。

为了弥补这种分类法的缺陷,产生了重要性分析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员工对库存物资的主观感受对每一种库存物资分别进行重要性评价打分,所得到的分数被称为:分数值,根据分数值的大小把商品按种类分为三到四个等级,即最高优先级(Top Priority)、高优先级( High Priority)、中优先级(Medium priority)、低优先级(Low Priority)。

最后依据不同的等级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2)如何进行管理首先把库存物资依据ABC分类法进行分类,其次就是依据公司的经营理念根据库存货物不同的等级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来进行控制。

A类库存物资:A类库存数量少但是公司最不能缺的物资,必须进行精确的控制与管理。

公司在对A类物资进行管理时应该采取定时盘点,随时检查和详细记录并分析货物使用情况,库存量的变化、货物是否损坏等数据,增强对货物进、发、运的管理,在能够供给公司内部需求与顾客需求的同时尽最大可能的降低日常库存量与安全库存量,增强同供应链其他企业的交流,增加库存周转效率,减少库存量。

B类库存物资:对该类库存物资通常只需要采取一般的日常管理与控制。

C类库存:该库存商品对公司的重要程度最小但数量却最大,所以通常称为不重要的库存物资,对该类库存物资通常只采取一般的日常管理。

可以进行大量库存、批量采购、增长库存检查时间、减少该类库存物资相关人员与设备的投入等。

2.4.2经济批量模型(EOQ)公司使用的订货方式有很许多,各种类型的订货方式不是每种条件下都适用,而是在不同的条件下使用不同的订货方式,一般订货方式分为定量订货与定期订货两种订货方式【24】。

(1)定量订货方式定量订货方式是指:当库存量减少到提前规定的最小库存量时,就根据经济批量EOQ 计算出来的数量进行补充订货。

该订货方式有如下好处:因为每次订货前都要对库存进行详细的检查与盘点(确定库存是否减少到订货点),能够及时的获知库存信息。

每次订货都是根据经济批量提前计算好了的,订货数量是不变的,所以该方法非常的方便。

该订货方式有如下不足之处:对库存进行频繁的检查与盘点,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导致库存费用增加。

定量订货方式必须对各种拟订物资都进行一次订货作业,该方式会升高订货费用与运输费用。

该订货方式适用于A 类库存物资。

(2)定期订货方式定期订货方式是指:根据提前计算出来的订货间隔时间进行订货、使库存物资的数量满足公司要求的库存量。

公司通过对历史经验进行分析提前计算出一个订货间隔时间。

隔一个订货周期就开始订货,每次订货量有可能不等。

定期订货方式的优点有:因为订货间隔时间已经知道,所以不同种类的物资能够同时采购,采取该方式一方面能够减少订单处理费用另一方面能够减少运输费用。

此外,定期订货不要求对库存进行经常检查与盘点,能够减少该方面的费用支出。

缺点有:库存水平较高。

定期订货方式适用于C 类库存物资与B 类库存物资。

(3)经济批量模型(EOQ )【25】库存量与库存总成本通常会根据公司每次订货的数量不同而变化,所以,公司想找到在库存总成本最小时的订货数量。

经济批量模型(Economic OrderQuantity Model )就能够达到此效果。

经济批量模型是指根据采购费用以及仓储费用,计算出一个能够满足总库存成本最低条件下的订货数量。

经济批量模型分为确定条件下的模型与概率统计条件下的模型。

下面论述确定条件下的经济批量模型。

第一种:条件:不发生缺货、需要率明确且连续、订货到货时间间隔明确且不变。

假设:每年的总库存成本为TC ;年采购成本为PC ;每年的保管仓储成本为HC ;每年的需求量为D ;物资的单位购买价格为P ;每次订货量为Q ,每次订货费用为I ;单位物资的保管与仓储费用为J ;单位商品的仓储成本和单位商品进货价格的比为F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