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设计模式及其具体操作

合集下载

现代诗歌教案模板(精选7篇)

现代诗歌教案模板(精选7篇)

现代诗歌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现代诗歌教案模板(精选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现代诗歌教案1活动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初步感受诗歌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能用恬静、舒缓的语气朗诵并仿编诗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产生热爱生活、喜欢幻想的美好情趣。

活动准备:1、“梦”的背景图,诗歌的各类图片。

2、音乐《梦幻曲》。

活动过程:一、图片导入,感受梦的意境。

1、教师出示背景图。

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在这张图上都看到了什么?”2、教师总结:“是呀,夜晚这么美,小女孩抱着小熊猫在床上美美的睡着了。

那我们也来听着音乐一起来甜甜的睡一觉吧。

”3、教师播放《梦幻曲》:“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闭上眼睛,哇,夜晚来临了,大地变得黑暗了,小蝴蝶、小鸟、小花都睡觉了,我们也上床睡觉了,你在睡着的时候会不会做一个美妙的梦呢?你梦见了什么?”(改为引导幼儿静听音乐,回忆曾经的梦。

)4、教师:“你们有没有做梦啊?梦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和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吧。

”5教师:“哇,你们的梦真有趣呀!其实,小女孩刚才也偷偷的告诉我,她做了一个有趣的梦,她还把这个美梦编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歌。

(教师出示题目,引导幼儿认识。

)你们想知道这个小女孩梦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教师配乐朗诵诗歌,分析了解诗歌内容。

1、教师配乐诗朗诵。

2、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在小女孩的梦里你们都听到了什么?”3、教师:“在梦里,我都变成了谁?又发什么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三、教师再次朗诵诗歌,并逐个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诵读。

1、教师:“在梦里,我变成小花以后,遇到了谁?(太阳)太阳为我披上了什么?变成白云以后,我遇到了谁?(风)风教会了我什么?变成轻烟以后,我遇到了谁?(雨)雨做了什么?”2、教师:“在梦里的我开心么?你们怎么知道的?”四、教师引导幼儿跟随老师朗诵诗歌,幼儿体验诗歌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诗歌阅读教学设计四步法

诗歌阅读教学设计四步法

诗歌阅读教学设计四步法一、导入阶段在诗歌阅读教学的导入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欲望。

以下是一些导入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歌的世界。

1. 创设情境可以通过描述一个情景,或者故事的开头,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

比如,假设我们要教学生阅读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歌,我们可以先描述春天的美丽景色,让学生想象并猜测将要读到的内容。

2. 使用影像资源利用图片、视频或幻灯片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通过视觉方式接触诗歌。

学生可以观察图片中的细节,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 创设问题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这个问题可以与诗歌的主题、情感或意义相关。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主动思考,为即将阅读的诗歌寻找答案。

二、分析阶段在分析阶段,我们要帮助学生解读诗歌的意义,并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来理解诗歌的艺术表达。

1. 探究主题通过提问诗歌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和猜测。

可以让学生从诗歌中寻找与主题相关的线索,并进行推理和解释。

2. 解析诗歌结构帮助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韵律、押韵和节奏等。

可以通过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其中的韵律之美,并借助手势和肢体语言展示出来。

3. 研究诗歌语言引导学生注意诗歌中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分析它们对诗歌意义的贡献。

三、体验阶段在体验阶段,我们要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以下是一些体验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1. 朗读诗歌教师或学生可通过朗读方式表达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可以请一些有表演天赋的学生进行朗读,增加声音的表现力。

2. 创设情感氛围通过音乐、图片或其他艺术形式,创设一种适合诗歌情感的氛围。

比如,利用柔和的音乐和温暖的灯光,营造出宁静和温馨的氛围。

3. 角色扮演将诗歌中的情节或人物角色进行扮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表演将诗歌内涵展现出来。

四、创作阶段在创作阶段,我们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诗歌知识,自主创作或改编诗歌作品。

诗歌导入教学设计方案

诗歌导入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诗歌导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诗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鉴赏能力。

2. 诗歌的创意表达。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朗诵一首经典诗歌,如《静夜思》,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交流感受。

(二)新课导入1. 教师介绍诗歌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分析诗歌的基本特点,如韵律、意境、表现手法等。

3. 以一首诗歌为例,讲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三)诗歌鉴赏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一首经典诗歌,如《登鹳雀楼》,分析其韵律美、意境美和表现手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 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总结诗歌鉴赏的方法。

(四)创意表达1. 教师布置一项创意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或生活感悟。

2. 学生自由发挥,创作诗歌。

3. 教师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诗歌鉴赏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诗歌鉴赏和创意表达方面的收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创作情况。

2. 鉴赏能力:通过学生的诗歌鉴赏作品,评价其鉴赏水平。

3. 创意表达:通过学生的诗歌创作,评价其创意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诗歌教材、诗歌鉴赏书籍。

2. 诗歌朗诵视频、诗歌鉴赏教学课件。

3. 网络资源,如诗歌网站、诗歌论坛等。

通过本方案的实施,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贡献力量。

诗歌阅读教学设计四步法

诗歌阅读教学设计四步法

掌握诗歌语言和修辞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诗歌语言的精炼、含蓄和音乐美 教学方法:通过朗读、分析、比较等方式,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 教学重点:掌握常见的诗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语言的内涵和表达效果
培养文学鉴赏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 力和审美水平
选择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朗读感受诗歌韵律和意境
目的: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方法:教师范读、学生自读、集体朗读等 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韵律和意境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诗歌教学
讲解法:解析诗歌语言和技巧,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涵
目的:帮助学 生理解诗歌的
语言和技巧
内容:解析诗 歌中的语言特 点、修辞手法
歌内涵
教学方法:讲 解、示范、引
导、点拨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主题和情感,培养批判性思维 和文学鉴赏能力
讨论诗歌主题: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所表达的主题,理解其深层含义。
探讨诗歌情感: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培养情感共鸣。
培养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对诗歌进行多角度解读。
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水平。
测试或考试的结果可以作为教学改 进的依据,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 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调整。
教师反思:根据教学效果评估,反思教学方法和过程, 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教学效果评估,反思教学方法和过程
针对评估结果,分析教学优缺点
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效果
针对学生需求,调整教学策略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X
考和表达
注意事项:教 师应给予学生 充分的讨论时 间和机会,鼓 励不同观点的

高中诗歌教案设计万能模板

高中诗歌教案设计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特点、表现手法,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分析、讨论、创作等环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诗歌的基本概念、特点、表现手法,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诗歌鉴赏的技巧,如何运用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起源、发展及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播放一段优美的诗歌朗诵,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教师讲解诗歌的基本概念、特点、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要素。

(2)举例说明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分析意象、把握节奏、体会情感等。

3. 诗歌鉴赏(1)学生自读诗歌,找出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等。

(2)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师点评、总结。

(3)展示优秀的学生鉴赏作品,进行点评、交流。

4. 诗歌创作(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诗歌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2)学生创作诗歌,教师点评、指导。

(3)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交流、分享。

5. 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鉴赏的重要性和技巧。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一首诗歌,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讨论、创作等,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4.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2. 诗歌鉴赏: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如分析意象、把握节奏、体会情感等。

3. 诗歌创作:学生的创作水平,如运用表现手法、表达情感等。

诗歌教学设计思路6篇

诗歌教学设计思路6篇

诗歌教学设计思路6篇【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学习重点】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回顾激趣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关于描写儿童的诗,你还记得吗?试着背一背。

二、初读诗文,展现画面1、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请同学们朗读两首古诗。

在学生朗读中,注意正音。

“蓑”读suō,“遮”读zhē,不要读成平舌音。

2、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三、精读诗文,走近画卷1、你最喜欢哪首古诗?选一首自己研读理解。

2、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选择一首诗进行研读,了解诗意,理解字词,逐句解决。

3、老师参与学生的研究。

四、品读诗文,走进画卷1、学习第一首诗:⑴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感受到了什么?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

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

⑵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受和意思,然后朗读。

牧童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⑶ 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一个“弄”,一个“卧”。

(可爱、调皮、疲倦。

)⑷ 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加上自己的想象,把两句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2、学习第二首诗:⑴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一只小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

现代诗歌教学设计方案

现代诗歌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掌握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2.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及特点2. 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及鉴赏方法3. 现代诗歌名篇赏析4. 学生自创现代诗歌作品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播放现代诗歌朗诵音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的区别,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课讲授1. 讲解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及特点,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起源、发展及代表人物。

2. 讲解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如象征、意象、隐喻、对比等,并举例说明。

3. 介绍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如从主题、意象、语言、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4. 选取几篇现代诗歌名篇进行赏析,引导学生掌握鉴赏方法。

(三)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讨论,选取自己喜欢的现代诗歌进行鉴赏,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2. 学生自创现代诗歌作品,要求运用所学表现手法,体现个人风格。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现代诗歌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讨论、创作等。

2. 鉴赏能力:评估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水平,如对诗歌主题、意象、语言等方面的理解。

3. 创作能力:评价学生自创现代诗歌作品的质量,如创意、表现手法、语言表达等。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中诗歌教案设计模板

高中诗歌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提高阅读、鉴赏和评价诗歌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诗歌的基本知识、阅读、鉴赏和评价诗歌的能力。

2. 教学难点:诗歌的内涵、情感和意境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起源、发展和分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播放一段诗歌朗诵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美。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信息,如作者、题目、背景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结构、修辞手法、意象等。

3. 合作探究(1)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的内涵、情感和意境。

(3)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 课堂练习(1)教师出示一首诗歌,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和分析。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练习。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诗歌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6. 课后作业(1)背诵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

(2)阅读一首古代诗歌,尝试进行鉴赏和分析。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的内涵、情感和意境?3. 如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4.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如何改进?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提高阅读、鉴赏和评价诗歌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诗歌相关教案设计方案

诗歌相关教案设计方案

诗歌相关教案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演讲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5分钟)教师引入诗歌的主题,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诗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起学生思考和讨论。

2. 诗歌形式介绍(10分钟)教师介绍诗歌的基本形式,如结构、韵律和语言特点等,通过示范诵读和解读经典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3. 诗歌欣赏(15分钟)教师播放或朗读几首经典的诗歌作品,要求学生认真倾听,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然后,让学生就自己所感受到的诗歌意境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互动和分享。

4. 诗歌创作(30分钟)教师给学生介绍一种简单的诗歌创作方法,如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形式创作自己的小诗。

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创作,并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5. 诗歌演讲(2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演讲,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作品进行表演,要求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并注重表达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6. 总结活动(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和收获,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深入了解和欣赏诗歌。

三、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情况:观察学生在欣赏和创作诗歌时的表现,看是否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学生的作品质量:评价学生的诗歌创作和演讲表现,看是否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3. 学生的互动和合作情况: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和互动中的表现,看是否能够积极合作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

4. 学生的课后表现:观察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是否有进一步提高,看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课外的诗歌活动。

四、教学资源:1. 诗歌欣赏素材:音频、视频或图片,包括经典的诗歌作品或相关的文化艺术作品。

2. 诗歌创作指导材料:诗歌创作的步骤和方法,如五言绝句或七言绝句的写作技巧和要求等。

九年级诗歌教学设计方案

九年级诗歌教学设计方案

九年级诗歌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2. 提升学生对诗歌的欣赏与鉴赏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字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习不同类型的诗歌形式和韵律。

3. 分析和欣赏经典的诗歌作品。

4. 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三、教学方法1. 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和合作探究。

2. 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感知诗歌的魅力,如朗诵、演唱、表演等。

3. 引导学生进行团体讨论、小组合作和个人创作,丰富诗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4. 通过举例分析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现和掌握诗歌的技巧和表现手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诗歌作品,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 诗歌知识的学习a. 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押韵、对仗、意象等。

b. 分析不同类型的诗歌形式,如抒情诗、叙事诗、讽刺诗等,了解其结构和特点。

c. 学习诗歌的韵律,指导学生掌握诗歌的格律和节奏。

3. 诗歌欣赏与鉴赏a. 选取优秀的古代和现代诗歌作品,进行分析和欣赏。

b. 开展诗歌朗诵、演唱和表演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c. 设计诗歌欣赏的任务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诗歌中的意象、言语的美丽以及诗人的情感表达。

4. 诗歌创作a. 学习基本的诗歌写作技巧,如运用修辞手法、构思意象等。

b. 给学生提供有关主题的启发,如自然、友情、爱情等,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c.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创作,互相分享和评价。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及时反馈和指导。

2. 对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成果进行评价。

3. 对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价,关注诗歌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性。

六、教学资源1. 课本、诗集和诗歌选本。

2. 音频和视频资料,用于学习和欣赏优秀的诗歌作品。

诗歌的教案设计模板

诗歌的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诗歌,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欣赏等方法,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特点:韵律、节奏、意象、意境等。

2. 诗歌的表达方式: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鉴赏:如何从诗歌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2. 诗歌的欣赏:如何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内涵。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首优美的诗歌,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2. 提问:这首诗歌给你怎样的感受?你认为这首诗歌好在哪里?(二)新课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基本特点,如韵律、节奏、意象、意境等。

2. 学生举例说明自己熟悉的诗歌,分析其特点。

(三)诗歌鉴赏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如《静夜思》中的月亮、故乡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咏柳》中的比喻、拟人等。

3. 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诗歌创作1.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一首诗歌。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 拓展:课后阅读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尝试分析其特点,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诗歌创作的质量,如立意、修辞手法等。

3. 感悟分享:评价学生在课后分享的诗歌感悟,如对诗歌的理解、感悟等。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如对诗歌鉴赏的引导、学生创作指导等。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如对诗歌的理解、创作能力等。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诗歌类教学模板设计方案

诗歌类教学模板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表现手法和审美价值。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3. 诗歌的审美价值4. 诗歌的鉴赏与评价5. 诗歌创作技巧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讲述诗歌的历史背景、著名诗人及其作品,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播放一段优美的诗歌朗诵,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2. 诗歌基础知识讲解(1)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等。

(2)讲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 诗歌鉴赏与评价(1)教师挑选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让学生朗读并分析其表现手法和审美价值。

(2)学生分组讨论,对诗歌进行评价,分享自己的观点。

4. 诗歌创作实践(1)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诗歌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2)学生创作诗歌,并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价值。

(2)推荐一些优秀的诗歌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提问、讨论等。

2.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学生的诗歌评价,了解其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诗歌创作水平:根据学生的作品,评价其诗歌创作技巧和审美水平。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学语文》诗歌单元相关内容2. 教学课件:包括诗歌基本概念、表现手法、鉴赏方法等3. 诗歌朗诵视频、音频:用于导入新课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 课外阅读材料:推荐优秀诗歌作品,丰富学生的诗歌知识六、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 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学科语文诗歌教案设计模板

学科语文诗歌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包括诗歌的起源、发展、特点等;能够掌握诗歌的基本技巧,如押韵、平仄、对仗等;能够运用诗歌的基本技巧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比较、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诗歌的基本知识、技巧及创作。

2. 教学难点:诗歌的押韵、平仄、对仗等技巧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一首经典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2)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是如何产生的?诗歌有什么特点?2. 讲解诗歌知识(1)介绍诗歌的起源、发展、特点。

(2)讲解诗歌的基本技巧,如押韵、平仄、对仗等。

3. 欣赏与分析诗歌(1)选择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让学生朗读并分析其特点。

(2)引导学生从内容、形式、情感等方面对诗歌进行赏析。

4. 诗歌创作(1)指导学生运用诗歌的基本技巧进行创作。

(2)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比赛,评选出优秀作品。

5.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诗歌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

2. 诗歌创作:评价学生的诗歌作品,包括内容、形式、技巧等方面。

3. 课后作业:布置与诗歌相关的课后作业,如阅读诗歌、创作诗歌等。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2.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根据以上模板,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修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诗歌教学路径设计方案

诗歌教学路径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欣赏和创作诗歌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4.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基础知识:诗歌的分类、形式、韵律、修辞等。

2. 诗歌作品赏析:选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

3. 诗歌创作指导:教授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路径1. 引入阶段(1)教师通过播放诗歌朗诵、展示诗歌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诗歌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知识讲解阶段(1)讲解诗歌基础知识,如诗歌的分类、形式、韵律、修辞等。

(2)结合具体诗歌作品,讲解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3. 作品赏析阶段(1)选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诗歌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分析、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歌的主题、情感、意境等,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4. 创作实践阶段(1)教授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押韵、对仗、意象等。

(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诗歌创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评价阶段(1)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诗歌学习的重点。

(2)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分享学习心得和收获。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互动情况等。

2. 作品质量:评估学生诗歌创作的质量,如主题、情感、意境、技巧等。

3.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验学生对诗歌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尝试新的写作手法和表现形式。

五、教学资源1. 诗歌教材:选用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诗歌教材。

2. 诗歌作品:收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诗歌作品,丰富教学内容。

3. 多媒体资源: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4. 课外阅读: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诗歌作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六、教学实施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诗歌教学设计模式

诗歌教学设计模式

诗歌教学设计模式诗歌教学设计模式(精选7篇)对于主题班会的开展,教师都需要做什么样的准备。

对于诗歌的文化主题活动,应该筹划一场诗歌教学活动。

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歌教学设计模式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歌教学设计模式(篇1)一、教材分析部编本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两首》《雾在哪里》《雪孩子》3篇课文。

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本单元课文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体验”。

教学中要循序渐进,体现指导的层次性。

《古诗两首》可以利用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环境清幽和草原的苍茫、高远辽阔。

教学中宜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与音像资料展开想象,以诵读为主要方式,进行理解积累。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人用极度夸张的笔调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山上的寺院楼非常高。

前两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是从视觉感受上写出楼高,后两行“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从听觉上进一步烘托出楼高。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开头两行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最后两行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

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

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一直受到历代文论家和文学史论着的一致好评。

《语文课程标准(20__版)》指出第一学段古诗教学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温儒敏教师谈到古诗的教学,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不必在主题思想、意义价值、艺术手法等方面讲太多。

诗歌教学设计模式

诗歌教学设计模式

诗歌教学设计模式诗歌教学设计模式(精选7篇)对于主题班会的开展,教师都需要做什么样的准备。

对于诗歌的文化主题活动,应该筹划一场诗歌教学活动。

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歌教学设计模式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歌教学设计模式【篇1】教学内容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首诗的3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还huán ”)及新词。

能力目标:1. 能看注释,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思想: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景色,感受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对壮丽山河的赞美。

体会诗人的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感受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体会诗情画意。

重点能看注释,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难点感受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前准备教师投影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具体内容复备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古诗了,你能背一背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著名诗篇《早发白帝城》板书课题《早发白帝城》1.同学们在课前都做了预习,下面我们以起来读一读生字和词语.2.出示生字卡片查字词(读准多音字的读音)zhāo huán chóng朝辞一日还万重山江陵猿声你知道这些字词的意思吗?3.请你边读边想---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1.为什么早晨离开白帝城会是在彩云间?2.一天就能回到千里以外的江陵?这些问题说的是哪句诗?(结合收集材料学习)了解诗句的意思: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2.你知道“白帝城”和“江陵”的地理位置吗?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峻,高耸入云。

诗人在霞光出现的时候,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离开四、总结全文,发散拓展。

五、学习生字。

六、作业。

白帝城。

仅用一天的时间就会到千里以外的江陵,表现出白帝城之高,船行速之快,行期之短,也表现出他喜悦的心情。

诗歌教学设计

诗歌教学设计

诗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诗歌教学,学生将能够:1. 理解诗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2. 分析和解读不同类型的诗歌;3. 掌握诗歌的写作技巧和创作方法;4. 引导学生培养对诗歌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诗歌教学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1. 诗歌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 不同类型的诗歌形式和风格;3. 诗歌的韵律、节奏和韵脚;4. 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方式;5. 诗歌创作的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1. 概念导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经典诗歌的朗诵或歌曲演唱来引入诗歌的学习。

借助这些作品,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诗歌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诗歌分类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根据题材、形式、风格等特点将诗歌分类,并在黑板上展示他们的分类结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类型诗歌的表现方式和语言特点,从而让学生对诗歌的多样性有更深入的认识。

3. 诗歌探究教师选择一首适合学生阅读和理解的诗歌,引导学生共同解读诗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诗歌中的寓意、诗人的情感态度等。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激发他们对诗歌的思考和感悟。

4. 诗歌创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合作创作一首诗歌。

诗歌的主题可以由教师预先设定,也可以由学生自行选择。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写作技巧和启发,例如使用比喻、运用对偶等。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5. 诗歌赏析在课堂结束时,教师选择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赏析。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讨论和点评,教师可以强化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同时鼓励学生在创作中不断提高。

四、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1. 小组分类展示:观察学生对诗歌分类的准确性和理解程度;2. 诗歌探究讨论:评估学生对诗歌意象和情感表达的理解深度;3. 诗歌创作:评价学生创作诗歌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 诗歌赏析:评估学生对他人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诗歌教学设计方案

诗歌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体会古诗的意境。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古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比较、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尊重古人的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知识:介绍古诗的发展历程、代表人物、流派等。

2. 诗歌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诗歌内容解析:讲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分析古诗的意境、表达手法等。

4. 诗歌创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一首优美的古风音乐,营造氛围。

2. 教师简要介绍古诗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教授1. 诗歌背景知识:(1)教师介绍古诗的发展历程、代表人物、流派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古诗的了解。

2. 诗歌朗读技巧:(1)教师示范朗读一首古诗,引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节奏等方面的把握。

(2)学生跟读,教师点评并指导。

3. 诗歌内容解析:(1)教师讲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诗的表达手法、修辞手法等。

4. 诗歌创作:(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古诗。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表达对古诗的喜爱。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精神、表达能力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

诗歌教学创意设计方案

诗歌教学创意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理解、欣赏和创作诗歌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诗歌表达情感、思想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环境教室、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1)播放一段优美的诗歌朗诵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 诗歌欣赏(1)教师讲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如韵律、意境、修辞等。

(2)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3. 诗歌创作(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首简单的诗歌。

(2)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创作心得。

(3)展示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和修改。

4. 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创作诗歌。

第二课时1. 导入(1)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诗歌创作经验。

(2)播放一首经典的诗歌,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 诗歌拓展(1)教师介绍诗歌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深入研究。

(3)每组代表进行诗歌讲解,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3. 诗歌表演(1)学生自选诗歌,进行朗诵表演。

(2)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表演,提出改进意见。

4. 诗歌创作比赛(1)教师宣布比赛规则,学生分组进行创作。

(2)每组派代表展示作品,评选出最佳诗歌。

(3)教师点评获奖作品,总结本次比赛的亮点。

5. 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2. 学生理解、欣赏和创作诗歌的能力。

3. 学生运用诗歌表达情感、思想的能力。

4.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教学研究
诗歌教学设计模式及其具体操作
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 汲 虹
【摘 要】 【关键词】
本文从诗歌特点、定义、义务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和单元教学目标等维度,对诗歌体裁 文体定义及特点;教学目标;设计模式;具体操作
的教学目标进行了定位。根据此定位,梳理出诗歌教学的基本模式及相关环节的具体操作。
诗歌开创了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先河,我国 最早一部书面语言作品总集,就是诗歌总集—— 《诗经》。诗歌的篇幅短小、语句精炼、韵律性 强,但就是这样一种意蕴深刻、篇幅短小、看似容 易教学的文体,却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难题和痼疾, 主要表现为品味不深、诵读不够。所以,我把诗歌 教学设计问题列为一个专题进行探讨。梳理国内诗 歌教学设计的模式及其具体操作方法,给大家提供 一些借鉴。 首先,我们从诗歌定义及特点的角度切入, 探寻诗歌文体教学目标定位和引发出来的几种教学 模式及其具体操作方法。 一、诗歌的定义及特点 (一)诗歌的定义 我们从古代和现代两个层面来了解诗歌的定 义。在古代,诗与歌都有各自特定的含义。不合乐 者称为“诗”,合乐者称为“歌”。《毛诗序》中 曾这样阐述“诗”与“歌”的联系:“诗者,志之 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 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 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也。”可见,诗 与歌这两种艺术形式在当时是同出一源的。后来, 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繁复和历史的发展,诗歌逐渐 合流,统称“诗歌”或“诗”。现代社会,对诗歌 是这样定义的:《现代汉语词典》中说:“诗,是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集中地 反映生活、抒发情感。”通过以上对诗歌的来源和
学科教学研究
的时候,一方面要带领学生诵读,“触摸”诗歌的 语言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另一方面要挖掘诗歌所 蕴含的深层含义,感悟诗歌的含蓄美。 3.诗歌单元教学目标的安排。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只有九(上)和九 (下)设置了独立的诗歌教学单元。九(上)诗歌 单元的教学要求是:“学习这些诗歌,要在反复诵 读的基础上,展开想像和联想,感受诗歌中的自然 美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品味含蓄、精炼、优 美的诗歌语言。”九(下)的教学要求是这样的: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 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炼的诗歌语言。” 从上述要求可以看出,诵读、感悟诗歌主旨 以及锻炼学生想象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诗歌教学 目标确立的标准不言自明了。 依据诗歌教学目标的基本定位,我们梳理出 以下三种诗歌教学模式。 三、目前国内诗歌教学的基本设计模式 (一)“读-品-谈”式教学模式 (二)“读-品-写”式教学模式 (三)“读-品-谈-写”式教学模式 诗歌教学一般都围绕这几种模式展开。一目 了然,“读”就是诵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 自见”。诵读是诗歌教学首当其冲、不可或缺的 环节;“品”就是品味,品味的方式是多元的; “谈”就是讲对诗歌的理解、感受,体现的是对 “说”和“思”的能力考查;“写”是对学以致用 能力的考查,是更高层次的考查。那么,这三种教 学模式如何使用? 当有的诗歌教学目标侧重于感悟,就采取 “读-品-谈”的设计模式;有的诗歌教学目标定 位于诗歌创作能力的培养,就可以采取“读-品- 写”的设计模式;有的诗歌教学模式则是二者的统 一,这要根据具体诗文来确定。无论采取哪一种设 计模式,都离不开具体操作,下面,就梳理一下 “读”、“品”、“写”的具体操作方法。 四、“读”的具体方式 综观国内诗歌诵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 种: (一)自由读
Hale Waihona Puke 56定义的理解,我们不难总结出诗歌的特点。 (二)诗歌的特点 1.韵律性。 我国古代有五言诗、七言诗。基本的诵读节 奏都是两字一节。以五言诗为例,有的节奏划分是 2/2/1,有的节奏划分是2/1/2,而且句尾都要合辙 押韵,这样,诗歌读起来就像一串流动的音符,琅 琅上口。 2.抒情性。 诗歌是情感高度浓缩的语言载体。陆机在 《文赋》中谈到诗歌的起源时说,“诗缘情”。刘 勰在《文心雕龙》中也说“缀文者”乃“情动而辞 发”。意思是说,作家的创作,总是由内而外,即先有 内在情感的触动,才以外在的词句形式阐发出来。 因此说,感情是诗歌的灵魂、是诗歌跳动的生命。 没有感情的诗不是诗,感情不充沛,矫揉造作、无 病呻吟的诗是苍白无力的诗。 3.精炼含蓄性。 诗歌的语句短小,分行排列,一句一行,非 常注重结构形式之美。而且,诗的语言要求用最简 练的字句来表现最丰富的内涵。那么,何以通过只 言片语表达出最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呢? “意象”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法宝。自然界中的很多 事物都俨然成了诗人眼中特定的情感“寄托物”, 比如:“红豆”表示相思,“青松”表示高洁, “明月”表示思乡,“梅花”表示高尚。如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虽然仅有寥寥28字,却蕴涵了
57
情,一边品诗韵。有些主旨明显的诗歌,连学生都 一眼能看出的诗歌,就要先完成“悟诗情”这一 步,再带领学生“品诗韵”,也就是第二步和第 三步的顺序调换一下。比如《黄河颂》这一课,学 生们结合写作背景,一眼就能看出这是讴歌中华民 族不屈精神的诗歌,这样的诗歌就应在“悟诗情” 的基础上品诗韵、读诗魂。但是,有些古诗就不能 这样处理,比如:一些寄情山水的诗,如果教师不 点拨、不介绍历史背景,学生往往会把它当做景物 描写诗,不会深入思索,这样的诗就可以先“品诗 韵”,再“悟诗情”。 3.学习写作方法,与自我对话。 学以致用,这是教学的致高境界,品读感悟 固然重要,如果学生不懂得创造,那也是令人遗憾 的,因此,学习诗作中的种种创作方法,是十分必 要的,比如夸张、拟人、比喻、对偶等修辞的运 用、合辙押韵的规律、意象的使用等等。 为什么要这样定位诗歌的一般教学目标呢? 这是有其确立依据的。 (二)确定目标的依据 1.诗歌文体特点的要求。 诗歌的特点呈现出韵律美、抒情美、精炼含 蓄美。前两个特点要求我们要以多种方式品读诗 歌,享受诗歌语言、韵律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后 一个特点要求我们探究诗歌的主旨,挖出沉湎于字 面意义之下的内涵。 2 .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
学科教学研究
圈点批注不仅适用于诗歌教学,还适用于其 它文体,它历来是受人推崇的一种读书方法。圈 点,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标出重点词句和段落层次; 批注,就是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批语和注 释。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不仅可以及时捕捉到阅 读过程中爆发的思想火花,也可以更加深人地理解 文章内容。如果教师只是形式化地让学生简单地做 一下批注,然后做一个简单地交流,这会大大降低 圈点批注带给学生思考、分析素养等方面的培养效 能,因此,教师们必须要重视对学生圈点批注阅读 文本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我们可以这样操作:首 先,教师要讲解圈点批注的有关知识,使学生了解 什么是圈点批注;其次,教师以一节诗为例,和学 生共同进行圈点批注的尝试;再次,学生自读课 文,对文章自主进行批注点评。在这一环节中,为 了使学生的认识达到一定的深度,教师可采用质 疑、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从词语、构思、手法、情 感诸方面进行深人思考,并将思考的结果以批注的 形式记录下来;最后,在全班范围内就批注的内容 进行交流并相互评点。 (二)意象分析式 意象是古代诗论中的核心概念,这个词最早 出现在《周易》当中,由意象介入到对诗歌的分析 和评论,是从唐代开始的。所谓意象,就是渗透着 作者主观情意的客观的具体的物象。诗人的思想感 情是热烈而丰富的,但表现在诗歌中却是含蓄的, 甚至是隐蔽的,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意象和营造的意 境反映出来的。意象是诗人情感的寄托物,也是理 解作品的一把“金钥匙”。意象分析法就是抓住诗 歌中某个或几个典型意象,通过分析或比较来体会 诗歌意味的教学方法。因此,理解和鉴赏诗歌的意 象和意境,是解读诗歌的核心。 以余光中《乡愁》为例。诗中作者运用“邮 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典型意 象,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把“乡愁”这种心绪化 为具体的形象,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这些意象 便是读者揣摩作者情感的关键。因此,教学时,教 师还是要引导学生分析几个意象的丰富内涵,领会 作品的意旨。 (三)意境探寻式 如何进行意境探寻,这又有很多种方法,在 此列举几例: 1.介绍背景,走入意境。 介绍写作背景的目的,就是通过了解作者写 作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人生际遇,让学生更加理解 作者,更容易走入诗境。 2.图画音视,烘托意境。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通过画面营造出 境界和情调,使学生身临其境,陶醉于作品的意境 美感,再加上基调相匹配的音乐背景,更容易激荡 人心,掀起共鸣。以上是通过画面理解诗意,反过 来,也可以缘诗作画。可以让学生根据诗文的描述 展开联想,把诗文想象成一幅画面。我曾经讲过田 间的一首短诗《义勇军》,是这样的:在长白山一 带的地方,中国的高梁,正在血里生长。大风沙 里,一个义勇军,骑马走过他的家乡。他回来:敌 人的头挂在铁枪上!这首短诗采用白描手法,以简 洁有力的语言勾勒了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我在黑 板上勾勒一幅简笔画,有长白山、有血色高粱、有 弥漫的风沙,还有一个义勇军,手中的铁枪上挑着 敌人的头颅,这是诗眼。让学生们给这幅图命名, 学生的能力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想,给这幅画定名为 《义勇军杀敌图》。课堂效果非常好,学生感到很 新奇,连平时极怕背诵的学生也当堂把全诗背下来 了。 3.形象描述,渲染意境。 这体现的是教师的精讲素养。如上《荷叶 母 亲》一课时,有的教师对其词句没有做太多分析, 却讲到了羔羊跪乳、寒鸦反哺的故事,再结合课文 内容,略加点染,学生听了,饱含热泪。另外,教 师也可以多运用肢体语言,起到态势达情的作用。 4.捕捉诗眼,探寻意境。 诗眼是诗歌的点睛之笔。它使诗的意境更加 深邃。在诗歌教学中,准确地捕捉“诗眼”并进行 点睛敲打,就能把学生牵入诗歌的意境,对诗歌的 言外意、景外情有深刻地领悟。比如:我在上《黄 河颂》时就敲打了“中华民族的摇篮”这个诗眼, 相信对学生们会有一定地感触。 (四)对比式 对比的角度也是多元的。
58
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诗,选取不同 的诵读方式,或出声读,或默读,自由读往往放在 初读环节。 (二)明确感情基调读 也就是先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欢乐,还 是忧郁的,根据基调来处理朗诵。 (三)谈心方式读 好像在读的时候,对面有个人,以你和对方 交流的方式来读。 (四)内心独白读 这种诵读的方式就是独自一人与自己对话 了,有些自言自语的味道。 (五)自由背读 自由背读已经比自由读提高了一个档次,是 在充分理解基础上的一种趁热打铁读。 (六)谈感受后读 也就是在诵读之前,学生先谈读诗感受,然 后有感而读,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以上几种诵读方式在余映潮老师讲授的《假 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课都有体现,大家不妨找来此 课的视频欣赏一下。 (七)教师范读 教师范读大家操作得都比较熟练了。教师范 读可以是全篇,也可以是个别语句;可以是刚接触 文本时的整体范读,也可以是在探究文本过程中的 点拨示范读、画龙点睛读、带动氛围读。 (八)配乐渲染读 诗歌历来就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 系。借助音乐语言渲染情绪,也可以促进吟诵者对 诗作的感悟。 (九)授以吟诵技巧读 也就是进行朗诵规律的指导。确定文章的感 情基调,是诵读好诗歌的首要条件。其次,要让学 生掌握“平长仄短”这个吟诵艺术的基本规律,让 学生学会灵活处理和运用诗歌朗诵的四项要素:重 音、停顿、节奏、语调。 五、“品”的具体方式 品味“品”什么,怎样“品”,我认为有以 下几种方式: (一)圈点批注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