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格与修辞
第五章 修辞格

3、借喻——典型格式:乙代甲 这类比喻的本体,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 本体。如: “这个鬼地方,一阴天,我心里就堵上个大疙瘩”
以下是变式比喻
4、较喻——典型格式:甲比乙 又叫较物或权衡式比喻。这类比喻又分为强喻和弱 喻;本体强于喻体的是强喻;本体弱于喻体的是弱喻。 例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否喻——典型格式:甲不像乙 又叫反喻,非喻。这类比喻借否定喻体以强调突出本体特 征,实际上是从反面设喻。 如:“生活不是一架天平,在当时那个年月中,当做人,把人当做物,或者把甲物做 乙物来描写的一种辞格。
1.以物拟人
这类比拟是把生物或无生命的事物当做人来描写。 例如:“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 出 温柔的唰唰声。” 2.以人拟物 这类比拟是把人当做客观外物来描写。 例如:“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3.以物拟物
6、缩喻——典型格式:甲的乙 又称饰喻,反客为主式比喻。这类比喻本体和喻体 组成 定中型偏正结构,喻体为中心语,本体作修饰语。 如:“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7 、博喻——典型格式:甲像乙,像丙… 又称复喻。这类比喻连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多 方 面描写本体。 如:“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 莲花,像海棠叶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 8、引喻——典型格式:甲句,乙句 又称起兴式比喻,这类比喻不用喻词,以“实物, 实 事”作为喻体开头,引出主体事物。喻体、本体各 自
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格

例如:①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儿 来了。
例①“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香味”,这是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先出现 的事。
4 反复 • FAN FU
1.反复的含义和作用
反复是有意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以达到突出某种 感情、强调某个意思、加深读者印象的目的。
1.比喻的含义和作用
比喻的作用有三个: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人容易 理解;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便于使人接受;三是使 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2.比喻的基本类型
根据构成要素(本体、喻体、喻词)不同,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 借喻三大类。
(1)明喻
明喻的典型是形式是:甲像乙。明喻中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 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连接。
设问是一种应用较广的辞格。有的文章直接用设问作为标题, 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使读者更好的领会文章的中心 思想;有的用在一段或一节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能起到承上 启下的过渡作用。在说理文章中,为了使论证深入,在关键 性内容上,设问说理,更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总起来说,设问的作用是: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 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徐徐的、轻柔的爱抚,那神态,真好像母亲怀中含乳酣睡的婴儿。
先用比拟中的拟人,把“湖水”描写得具有人的神态,“愈发温柔”“愈发安 详”是动词性短语;后用比喻,把湖水的“神态”比作“母亲怀中含乳酣睡 的婴儿”,“母亲怀中含乳酣睡的婴儿”是名词性短语。
3 夸张 • KUA ZHANG
1.夸张的含义和作用
反复。 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 《纪念刘和珍君》)
现代汉语修辞部分

运用比拟要注意的问题 1.运用比拟必须是自己真实情感的 流露,而感情又必须符合所描写的环 境、气氛。
(二)运用比拟要注意的问题
2.用来比拟的人和物在性格、形态、 动作等方面应该有相似或相近之点,
才能把物写得像真正的人一般,或把 人写得像真正的物一样。
三、借代
“借代”,也叫作“换名”,是指不直说某 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 去代替它的辞格。 被代替的事物称为本体。
第二节 词语的锤炼
词语的锤炼,一般是从内容(意义) 和形式(声音)两方面着手的。
一、意义的锤炼
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人心。
二、声音的锤炼 运用平仄变化提升表达效果。 中国有句老话:
“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
第三节 句式的选择
“句式的选择”是指,在多种 同义句式间选择一种最适合当前
语境,表达效果最好的句式。
3.超前夸张 在两件事之中,故意把后出现的事 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 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 嗅出白面包的香味儿来了。
(二)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
1.运用夸张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否 则不能给人以真实感。 燕山雪花大如席
广州雪花大如席
2.运用夸张要明确、显豁,不能又 像夸张,又像真实。 祖国大地换新颜,一天等于二十年。
3.要注意思想感情。 另外的一个匪徒,趁着这个机会,侥 幸地脱了身,顺着高粱地,像兔子似的向
陈家庄奔去。
4.要区分比喻和非比喻。
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的通红。
5.不要拘泥于比喻的三种基本类型。师
二、比拟 根据想象,把甲当作乙来写的辞格。 大地母亲是宽厚仁慈的。 大地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
(三)修辞同语法的关系
修辞要在合乎语法的基础上进行, 但有时也可突破语法规则。 修辞是在各种同义手段中选择适 合的形式进行表达。
02(二十四)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

• 二、代称(借代、换名) • (一)代称,是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的固有 名称,而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的 一种辞格。 • 被代的对象叫“本体”,用来代称的叫“借 体”。本体和借体之间存在相关性。 • 如:“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犬);右 擎苍(鹰)。”(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 猎》) • “犬”、“鹰”是本体,“黄”、“苍”是 借体。
• (5)部分代整体; • (6)特指代泛指; • (7)具体代抽象; • (8)结果代原因。如:
• (1)一日不见,如三秋(三年)兮。(《诗· 王风·采 葛》) • (2)在于王所者,长幼尊卑皆薛居州(善士)也,王 谁与为不善?(《孟子· 滕文公下》)
• (3)晋国(专指魏),天下莫强焉。(《孟子· 梁惠王 上》)
• (二)叙事,如: • 1.公羊传十六年“卫侯朔出奔齐。……属负兹,舍 不即罪尔。”何休注:天子有疾称不豫,诸侯称负 兹,大夫称犬马,士称负薪。《白虎通》:“天子 病曰不豫,言不复豫政也。诸侯曰负子,子,民也; 言忧民不复子之也。”
• 2.君使士射,不能,则辞以疾,言曰:“某有负薪 之忧”。(《礼记· 曲礼上》)
• (2)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范仲淹《御街行》) • (说酒还没有喝下去就已经变成了眼泪, 愁得把时间都提前了)
• 五、并提(合叙) • 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表述。一 般是两个主语在前并列,两个谓语在后并列。 并提也称合叙。 • 并提可以使句子紧凑,文辞简练。 • 如: • (1)夫种、蠡无一罪,身死亡。(《史 记· 韩信卢馆传》) • 语意本是“文种无一罪,身死”,“范蠡无 一罪,逃亡”。 • “并提”表述时虽用一个句子,但理解时则 要按实际分开搭配。
• (二)代称分类:
• (1)以特征、标记代; • (2)以处所或所属代; • (3)以创作者或产地代;
9.分析辞格2个每3分

第6章修辞从综合运用的角度分析下文的辞格及其修辞效果1.血雨腥风,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
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袁鹰《井冈翠竹》)(5分)这段使用了8种辞格:“血雨腥风”用的是借代,代战争年代,具体指日本屠杀我国同胞,要杀人就有血,有血就有腥味,用结果代本体。
“青了又黄,黄了又青”用的是回环;“不向……不向……”用的是拟人;“不向”“不向”“还有”“还有”“还有”两处用的是反复;“竹叶烧了……竹根”用了顶真,也用了层递,三个分句,语气句句深入,层层递进。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用的是引用、对偶。
整段文字总体是连用,其内部也有兼用。
如“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根”一句,着眼于字面,用了三个“还有”,这是反复;着眼于结构形式上的首尾相接,又是顶真;从内容上看,由竹叶到竹枝,由竹枝到竹鞭,由竹鞭到竹根,又是层递。
这段综合运用了多种辞格,都生动说明了井冈山人民旺盛的生命力,是砍不完,杀不绝的。
2.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炮,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光未然《黄河大合唱》)这段使用的辞格有对偶,如“风在吼,马在叫”;“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炮,挥动着大刀长矛。
”对偶的运用使文字具有整齐美,均衡美,读起来琅琅上口。
有反复,如“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强化了语意。
有排比、层递、反复的兼用。
如“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这几句从结构来看,是排比,都是动宾结构;从内容上看,是层递,由“家乡——黄河——华北——全中国”,范围不断扩大;从字面上看,是反复,“保卫”四次出现。
综合运用多种辞格,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修辞效果异常显著。
辞趣类修辞格

①茵茵牧草绿山坡,山坡畜群似云朵,云朵 游动笛声起,笛声悠扬卷浪波。 ②大开发促大开放,大开放促大发展。 ③咱们做的事越多,老百姓就来的越多;老 百姓来的越多,咱们的力量就越大;咱们 的力量越大,往后的事也就越多!
根据用字的位置和频率,还可分为 (1)句内顶真,即在句中节奏点(断读处) 传递文字,古称之为联绵(连绵)。 长沙白沙井联: ④常德德山山有德; 长沙沙水水无沙。
⒉拈连的特点
⑪拈连的前项是正常搭配,作为前提、铺垫,由它
引导产生后面的用法。后项,不属正常搭配,它只 有在前项的带引、衬托下才能成立。 例:他们都是“赶海者”!他们赶来了半街银白的 海鲜;他们赶来了半个喧腾的大海;连同那嬉戏的 咸腥味的风,连同那潮水般哗哗的笑语……。 ⑫拈连各项使用同一词语,前项用的多是直义、实 义;后项则是喻义、虚义。 ⑬从结构上看,拈连词一般是动词,有时也用名词、 形容词。如:人穷志不穷。
2)反仿 临时仿造的词语和原有词语的某个成分在意义
上相反或相对。 托儿所——托老所 家庭妇女——家庭妇男 ⑩一夜之间从天堂到地狱,阿娇做梦都没想到 这种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艳照门事发,床 上私事变成了公事,玉女变成了欲女。 ⑾一个阔人说要读经,嗡的一声,一群狭人也 说要读经,岂但读而已哉,据说还可以救国哩。 (鲁迅《这个与那个》)
⑤那船便将大不安载给了未庄。 ⑥她穿得像一个穷苦的女人,胳膊上挎着篮子, 到水果店里,杂货店里,肉铺里,争价钱, 受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 的钱。 ⑦我仿佛刚从一场梦中醒转,身上还留有榕树 叶隙漏下的清凉;但我确实知道,这一觉已 睡过了三十年。
举子: “江南千山千水千秀才” 王尔烈:“塞北一天一地一圣人”。 举子:“敢问尊姓大名?” 王尔烈:“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
修辞2辞格一

一、比喻(打比方)——譬喻 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 或说明道理的辞格。
我们的祖国 像
本体 喻词
花园。
喻体
比喻一般包括三 个部分:本体, 喻体,喻词。
构成比喻必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
第一,本体和喻体 “小王像他哥哥” 必须是本质上不同 “这件衣服跟那 的两类事物,同类 件一样”都不是 事物一般不能构成 比喻。 比喻。
“我们的祖国”和 第二,本体和喻体之 “花园”之间的相 间必须具有相似点, 似点都是“美丽”. 即喻体必须在某一点 相似点是比喻的灵 上与本体相似,才能 用来说明描绘本体。 魂。
比喻的基本类型
1.明喻
本体+喻词+喻体
像、如、似、仿佛、犹如、 有如、一般、好比、宛如 等。有时后面还用“一样, 一般,似的等词语呼应.
第四节
辞格及其特征
辞格(一)
辞格是指在使用语言过程中逐步固 定下来的在一定语境中能够产生积极 表达效果的语言运用形式。 表达效果的语言运用形式。 1.从形式上看,具有某种模式性。 2.从使用上看,对语境的依赖性很大。 3.从效果上看,对语言的运用具有优化性。 4.从范畴上看,修辞现象。
本章内容
一、比喻 二、比拟 三、借代 四、拈连 五、夸张
用否定句式构成的比喻
博喻
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说明同一 个本体。博喻可以用来强调特征, 个本体。博喻可以用来强调特征,增强 气势。 气势。
一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檐的灰色 的瓦瓴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王蒙《春之声》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传 队,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播种机。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运用借代要注意的问题 (1)借体要明确 (2)借体要有代表性。 (3)要注意感情色彩和使用场合。
修辞格

常见修辞格修辞格又称辞格、修辞方式,是为了提高修辞行为的效果而运用的组织语言材料的策略性方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映衬、拈连、仿拟等修辞格侧重语义变化,是追求语言形象上的创造的策略;对偶、排比、回环、顶真、反复等修辞格侧重语形的呼应变化,是追求语句组织上的创造的策略。
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某一事物或情境来比况不同类的另一事物或情境。
比喻是扩大话语的意义空间的最基本的手段之一。
运用比喻,可以用浅显的、具体的比喻深奥的、抽象的,也可以用抽象的、深奥的比喻具体的、浅显的。
被比的事物与作比的事物应该是不同类的,两者可以在一个或多个方面具有相似点。
两者的距离越远,越能获得意外的效果。
比喻的基本类型是明喻,由此有衍化出暗喻、借喻、博喻、撇喻等。
(一)明喻明喻是最典型的比喻。
在结构方式上最为完整:本体(被比的事物)、喻体(作比的事物)、比喻词(“像”、“如”、“若”、“似的”、“好像”、“如同”、“仿佛”、“一样”等)都出现,有时还可以顺势写出两者的相似点;在语义关系上也最为显豁,一般不容易与其他修辞格混淆。
如果用A表示本体,用B表示喻体,那么明喻的基本格式是:A像B。
有时也有B像A。
例:①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朱自清《梅雨潭》)②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痧子,非出不可。
小孩子出过痧痘,就可以安全长大,以后碰见这两种毛病,不怕传染。
我们出过洋,也算了了一桩心愿,灵魂健全,见了博士硕士这些微生虫,有抵抗力来自卫。
(钱钟书《围城》)(二)暗喻暗喻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而比喻词不出现的比喻。
常见的有利用判断关系构成“A是B”,利用修辞关系构成“A的B”,利用并列关系构成“A,B”等。
(1)“A是B”型。
例: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北岛《回答》)②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
修辞学 10种辞格举例

修辞学—10种辞格举例1.歧解:例1:丈夫偷窃回来说:“看,收获不小吧!”妻子愤恨的责问:“你做这种事的时候为什么不为我和孩子想一想?”丈夫:“我当时想到了,只是这家店没有女人和孩子的衣服。
”——《宿州学院学报—言语中的歧解现象》例2:顾客:“你把大拇指伸进我汤里去了!”服务员:“不要紧,不烫。
”——《宿州学院学报—言语中的歧解现象》例3:父亲见儿子从学校拿回成绩单,关切的问:“考的怎么样,快念给我听听。
”儿子胆怯地打开成绩单念道:“语文52,数学48,共计100分。
”父亲:“嗯,你‘共计’这门考得不错。
”儿子一听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
父亲:“看,一表扬你就骄傲了,以后要继续努力!”——《歧解—生活中的一种幽默术》2.伸缩:例1:凡事不必太在意,更不需去强求,就让一切随缘吧,逃避,不一定躲得过面对,不一定最难过孤独,不一定不快乐得到,不一定能长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拥有。
——《爱一个人不一定就能拥有》例2:爸爸问孩子:“你这次考试考得怎么样呢?”孩子回答:“不像小丽考得那么好,但是要比壮壮好一些。
”——自编例3: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3.委婉:例1:小明爷爷问老师:“老师,小明的学习成绩怎么样?”老师:“有时会开红灯,平常要多督促他学习咯。
”——自编例2:“最近总是看她吃不下东西,是身体不舒服吗?”“你还没听说吧,她有喜了!”——自编例3:一次某著名相声演员在深圳某宾馆下榻时觉得受到冷遇,便问服务小姐:“你没看过电视吗?我就是那个说相声的xx啊。
”服务小姐回答的非常平静:“我们这里香港小姐和外国元首都接待过,我们的职责是服务受到,一视同仁。
”——搜狐“汉语委婉语”4.讳饰:例1: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战国策·赵策》例2:包扎所的担架不够了,好几个重彩号不能及时送后方医院,耽搁下来。
——《百合花》例3:有人劝这位老倌不立继,开导他说:"你有七亩好田,饱子饱药,百年之后还怕没的人送你还山?——周立波《山乡巨变》5.衬跌:例1:春天来了,树绿了,草绿了,老百姓的眼睛也饿绿了。
21通论十六:古汉语的修辞

五、譬喻(比喻) 譬喻(比喻)
譬喻,就是“比喻” 一般叫“ 譬喻,就是“比喻”,一般叫“打比 即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 方”。即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 与它有相似点的常见事物或道理来打比 。(朱熹 朱熹: 比者, 方。(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 也。” )
比喻三要素: 比喻三要素: 1、被描写的事物或被说明的道理; 、被描写的事物或被说明的道理; 2、用来比方的事物或道理; 、用来比方的事物或道理; 3、它们两者之间须是本质不同(不是同 、它们两者之间须是本质不同( 一类事物),但有某种相似点。 ),但有某种相似点 一类事物),但有某种相似点。 形式上有:本体、喻体、喻词。 形式上有:本体、喻体、喻词。如“其 本体) 比喻词)垂天之云( 翼(本体)若(比喻词)垂天之云(喻 )。” 体)。”
2、暗引:即不指明引文出处,只引原 暗引:即不指明引文出处,
文或把原文改动,与本文融合一起表述。 文或把原文改动,与本文融合一起表述。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赤壁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 引自《论语·子罕 子罕》 赋》(引自《论语 子罕》) 先秦引经主要是《诗经》《尚书》《周易》 先秦引经主要是《诗经》《尚书》《周易》。 》《尚书》《周易 论语》 诗经》 次 荀子》 《论语》引《诗经》2次。《荀子》引经最 诗经》 次 多,引《诗经》70次,引《书》12次,引 次 传曰” 次 《易》3次,引“传曰”20次。 次
代称- 代称-以特征代事物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不毛。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出师表》 黄发,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 代荒凉的地方。 代荒凉的地方。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特征,此代老人;垂髫, 特征,此代老人;垂髫, 是小孩束发时垂下的短发, 是小孩束发时垂下的短发, 以代小孩。 以代小孩。 绿,代海棠叶;红, 代海棠叶; 代海棠花。 代海棠花。
《现代汉语修辞学》

一、常见修辞手法 (一)比喻和比拟
1.比喻
俗称打比方。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 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即打比方。
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 打比 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 语
3.反用色彩
邻居内一个人道:“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 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
吴敬梓 《范进中举》
第三节 句子的配置
句式的选择,在较多的情况下就 是同义句式的选择。善于选择句式、 调整句式,可以有效地添加文采,增 强语言的表现力,收到理想的修辞效 果。
一、长句和短句
• 1、长句:有较长的修饰语或者词组作句子成分而
协调
肠子, 谁的肠子?
语境功能
制约
语音、词汇、语法;规范与偏离
协调
省略
过滤与添加;经济原则
补充
孔明庙前有老柏,
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
黛色参天二千尺。
——杜甫《古柏行》
• 科学家之争:
四十围是直径七尺,而高达二千尺,岂 不是太细长了吗? ——沈括
古制是围三径一,四十围,是一百二十尺, 围有一百二十尺,直径就是四十尺,怎么 能说是七尺呢?直径四十尺,高二千尺, 正好合适,怎么能以‘太细长’加以嘲笑 呢? ——黄朝英
• 有个农村叫张家庄。张家庄有个张木匠。张木匠有个 好老婆,外号叫“小飞蛾”。小飞蛾生了个女儿叫 “艾艾”,算到 1950 年正月 15 元宵节,虚岁 20 ,周 岁19。庄上有个青年叫“小晚”,正和“艾艾”搞恋 爱。故事就是出在他们两个人身上。(赵树理《登 记》) 只使用短句平铺直叙,却收到了简洁、明快,清晰利 落的表达效果。
修辞格及语言风格修辞

▪ 伊底眼变成忧愁的引火线了; ▪ 不然,何以伊一盯着我, ▪ 我就沉溺在愁海里了呢?
——(汪静之《伊底眼》)
▪ 甲:为人民服务,我要买盒烟来自 ▪ 乙:要斗私批修,什么烟? ▪ 甲:革命无罪,一号烟。 ▪ 乙:造反有理,两毛钱一盒。 ▪ 甲:一不怕苦,这是钱。 ▪ 乙:二不怕死,找你三毛。
▪ 让你算道算术题:心里喜欢的任意一个两 位数加上52.8,再乘以5,再减去3.9343, 然后除以0.5,最后再减去你那任意两位数 的十倍,好好算算,会让你有意外惊喜!
第四章 语言风格修辞
1、语言风格的含义 2、语体的类型 3、语体的形成 4、书面语体例释
一、语言风格、语体、文体的区别与联系
▪ 1、区别: ▪ 语言风格是一个综合系统,包括语言性风格和言语
性风格。前者指语言体系内部的各种特点。后者指 语言在运用中呈现的各种特点(格调和气氛)。
▪ 语言风格系统的子系统: ▪ (1)功能风格(语体) ▪ (2)民族风格 ▪ (3)时代风格 ▪ (4)表现风格 ▪ (5)个人风格
▪ 除非是为了取得某种特殊的交际效果,一般不会 在交际中运用不得体的语体或语体要素。
三、语言风格的类型
▪ 1、民族风格:某一民族语言体系的特点及其在运 用中所体现出的特色。
▪ 民族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有异于其他 民族语言的特点,必然在语言表达上体现出来, 最终呈现出某一民族语言的独有风格。
热也好活着就好》等具有武汉特色。
▪ 李浩淼比陆建设小四五岁,他称陆建设为“拐 子”。用普通话解释,“拐子”与“哥们”相近, 但武汉市所谓的“拐子”含有老大的意思,匪气 十足。
——(池莉《你以为你是谁》)
4.表现风格
▪ 表现风格:运用语言的各种表现方法和修辞手法 所形成的语言风貌格调。
【现代汉语修辞】修辞格

【现代汉语修辞】修辞格1、陈望道概括的"四类三十八格"分类标准:大体依据组织,间或依据作用(甲类)材料上的辞格:譬喻、借代、映衬、摹状、双关、引用、仿拟、拈连、移就(乙类)意境上的辞格:比拟、讽喻、示现、呼告、夸张、倒反、婉转、避讳、设问、感叹(丙类)词语上的辞格:析字、藏词、飞白、镶嵌、复叠、节缩、省略、警策、折绕、转类、回文(丁类)章句上的辞格:反复、对偶、排比、层递、错综、顶真、倒装、跳脱映衬反映:相反情况或观点集于同一事物。
例:无事忙、雅的这样俗、好聪明的糊涂法子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对衬:不同事物情况或观点相同。
例:一言为重百金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拈连:一夜东风,枕边吹散愁多少?(语词依托上文顺势移用)移就:怒发上冲冠;醉鞍谁与共联翩(甲物性状移于乙物)倒反倒辞:真真你就是我命中的魔星(冤家、讨厌死了、恨)反语:英雄多故谋夫病相同:都是"口是心非",不同:后者有嘲弄讽刺的情感态度婉转:说话时不直白本意,只用委曲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
新来瘦,非关病酒,不是悲秋。
(排除法)最好还是去、不是顶好的。
(隐约法)避讳:填沟壑、山陵崩、那件东西、那玩艺飞白:明知其说错或写错,故意将错就错如实记录或援用。
有方音、口头禅、口吃、错音、错别字、语义错、语法错、逻辑错等。
作用一是存真,一是增趣。
小孩小孩你白(别)哭,前边有个小车屋。
清末李鸿章的一位亲戚,在科举应试是写道:"我是李中堂大人的亲妻",乞求照顾。
主考官将错就错,以毒攻毒批曰:"所以我不敢娶"。
"最近一段时间,谣言四起…"他照文件念过一句,便解释说:"最近一段时间,谣言四起,已经抓到三起了,同志们,要提高警惕!…"台下哄然大笑。
镶嵌镶字:虚字、数字嵌字:几个特定字嵌入词语或诗文中这个其容且易、冤哉枉也、既雅且静、一不做二不休、唠三叨四、千溪百川、接二连三吴歌《采莲》芦花滩上有扁舟,俊杰黄昏独自游。
修辞格

“它害得我很惨”福美加油站欧福美说。
“它令我很不舒服”敌对车行薛达盛说。 “太快了,我不喜欢”87岁的叶小倩说。
“邦迪创可贴”《朝韩峰会篇》,不仅给予人们情感 和视觉的震撼,而且更能引起受众的联想和满足。对于这 则获奖广告,权威媒介是这样评述的: 这确实是一幅经典之作。人物事件取材于真实的历 史。2000年夏季,朝韩峰会这个震惊世界的话题引起全球 关注,半个世纪的对峙终于握手言和。邦迪广告《朝韩峰 会篇》敏感地抓住这一真实的历史,把人们对和平的期盼, 通过“邦迪坚信没有愈合不了的伤口”的概念,倾注给品 牌。邦迪创可贴将“愈合伤口”这个简单的产品功能扩展 为“再深、再久的创伤也终会愈合”的产品理念,在消费 者心中引起共鸣。当然,广告也因为这个历史性事件与产 品的个性、功能、品牌理念的契合而打动了评委,获得了 国际大奖。
比喻的使用: (1)明代“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为新开张的商号写的对 联: “生意如春草,财源似水泉” “门前生意,如似夏天蚊虫,队进队出
夜里铜钱,好像冬天虱子,越捉越多”
(2)台湾一家牛仔裤广告语: 犹如第二层皮肤 (3)你的第二个家。(纽约林肯饭店) (4)每一位新娘的秘密武器。(某化妆品)
运用联想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把甲事物 当作乙事物来写,这种修辞格叫比拟。 人们长期传诵的一些古典诗词名句,就是运用了比 拟手法。例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焕《凉州词二首》之一)诗人把《折杨柳》 曲调的羌笛之声人格化,巧妙地说它也在“怨杨柳”, 从而深刻地表现了玉门关外的荒寒,和边远征夫的离恨。 根据拟体的不同属性,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 1 拟人是把非生物或生物当作人来表现,赋予它们人的思 想感情,声情笑貌,使它们人格化。表现形式:
第5章修辞第7节辞格(四)

运用映衬要注意的问题: 运用衬托要爱憎分明,要宾主有别,陪衬事物与被陪衬
事物让人家一看便清楚;不要喧宾夺主,冲淡被陪衬的事物。
衬托与对比的区别: 衬托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说明被陪衬事物的,是用
来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 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
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等等。 例如: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么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臧克家《有的人》)
2.一体两面对比 把同一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来说,能把事理说
得更透彻、更全面。例如: 时间是勤奋者的财富,创造者的宝库; 时间是懒惰者的包袱,浪费者的坟墓。
三、反复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 或句子,这种辞格叫反复。
反复可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类。 ① 贫穷像鞭子,鞭笞着他像陀螺一样不停的旋转、旋 转、再旋转。 ② 南国的红豆啊,红得活泼,像泉水的叮咚,让人清 爽。南国的红豆啊,红得艳丽。像朝阳的初生,让人神往。 有时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交错使用,可以表现感情由一般 到强烈的发展变化。例如: ③ 沉默啊! 沉默啊!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 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对比和对偶不同: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内容上“对立”,对 偶的基本特点是形式上“对称”。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 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从 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对称、字数相等。对偶里的 “反对”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辞格的兼 属现象。当然,对比不一定都是对偶,这要取决于它的结构 形式是否“对称”。
辞格是什么意思

辞格是什么意思
辞格的意思:修辞方式之一。
亦称“修辞格”。
引证解释:
1、诗文的格调或风格。
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一:“近见曾子固编《李太白集》后,谓颇获遗亡。
而有《赠怀素草书歌》,并《笑矣乎》数首,皆贯休、齐己辞格。
”
2、修辞学术语。
指积极修辞的各种修辞格式。
引陈望道《修辞学发凡》第五篇二:“辞格以前颇有种种的分类。
”
黄民裕在《<辞格汇编>前言》:“汉语在长期的使用和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些‘讲究美妙,讲究技巧’的比较固定的修辞格式,这就是修辞学中‘积极修辞’的各种修辞格,简称辞格。
”。
举例说明辞格兼用的修辞效果。

举例说明辞格兼用的修辞效果。
1. 举例辞格兼用使得观点更具体详实,帮助读者或听众更好地理解与接受论述。
2. 通过举例辞格兼用,修辞者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3. 举例辞格兼用使得修辞者的论述更具说服力,因为具体的案例往往能够为观点提
供更具体的证据和支撑。
4. 举例辞格兼用能够引发读者或听众的共鸣,通过提供他们能够感同身受的实例,
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与修辞者的观点产生共鸣。
5. 通过使用举例辞格兼用,修辞者可以更好地向读者或听众解释抽象或复杂的概念,使其更易理解。
6. 举例辞格兼用能够增强修辞者的说服力,因为具体的案例往往能够更好地触动人
们的情感和情绪。
7. 举例辞格兼用能够为文本增添趣味和幽默,使得修辞者的论述更加吸引人。
8. 使用举例辞格兼用可以使得修辞者的论述更加具体有力,避免了空洞的概念和抽
象的说辞。
9. 举例辞格兼用可以帮助修辞者创造更为生动的语言画面,从而更好地吸引读者或
听众的注意力。
10. 通过使用举例辞格兼用,修辞者可以让读者或听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论述,因为
案例往往具有更具体的说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辞格与修辞一、辞格及其特性辞格,又叫辞式、语格、修辞格、修辞方式。
它是逐步固定下来的具有动人的表达效果的语辞优化模式。
辞格具有以下特性:1.动人的表达效果2.特定的结构模式3.稳固性和发展性二、语言均衡类辞格(一)对偶对偶是指形式上对称均衡、意义上相互关联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排列在一起,表示相反、相关或相连意思的修辞方式。
1.对偶的修辞效果对偶,从形式上看,协调匀称,整齐美观,节奏鲜明,铿锵有力,便于记诵;从内容上看正对可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反对可以相互映衬,意思显豁;串对前后衔接紧密,一气呵成。
(二)排比排比是3个或3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排列,以增强语势的修辞方式。
2.排比的修辞效果(1)增强语言的节奏感、韵律美。
(2)加强语势,给人以一气呵成的感觉。
(3)抒发强烈的感情。
3.排比和对偶的区别(1)对偶只限于两项,排比则多于两项。
(2)排比对组成的各项结构要求宽,字数可以不一致,重字也常见;对偶对结构的要求严。
(三)顶真顶真就是上文的词语、句子用来作为下文的开头,上递下接,首尾相连的修辞方式。
这种辞格又称顶针、连珠、联珠、蝉联。
2.顶真的修辞效果(1)叙事状物,层次清楚,能反映出事物间的有机联系。
(2)议论说理,逻辑严密,结构谨严,含义深刻。
(3)抒情写意,情深意浓,具有一唱三叹的效果。
(四)回环回环是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
2.回环的修辞效果(1)揭示事物的辩证关系,使语意精辟警策。
(2)使语句整齐匀称。
3.回环和顶真、回文的联系与区别回环和顶真在头尾顶接这一点上相似,但顶真是顺连而下,由甲到乙,由乙到丙;回环是回环往复的语言形式,由甲到乙,再由乙回到甲。
回环与回文在回环往复这一点上是相似的,但没有回文严谨。
(五)互文互文是上文里省去下文出现的词,下文里省去上文出现的词,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2.互文的修辞效果(1)语言简练,避免冗杂。
(2)形式均衡匀称。
(3)内容委婉含蓄。
三、突出联想类辞格(一)比喻比喻,就是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即用某一事物来说明与其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另一事物。
比喻是通过联想,使人们从一种熟悉的事物或道理,去感受、认识另一种事物或道理,从而便于理解。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互不相同的事物,但又有某些共同的属性或特征,这样才能构成比喻。
2.比喻的修辞效果(1)运用比喻来说明事理,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浅显,使艰深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具体。
(2)运用比喻描述事物,可以使被描述的对象具体化、形象化,提高对事物的感知度。
3.运用比喻的要求(1)贴切。
(2)新颖。
(3)注意感情色彩。
(二)比拟比拟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写或把人当做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比拟重在根据想象来“拟”,因此往往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
2.比拟的修辞效果(1)表现出鲜明的感情。
(2)增加叙述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3)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
(三)借代借代就是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来代替。
借代重在事物的相关性,也就是利用事物间的种种关系巧妙的进行艺术换名。
2.借代的修辞作用(1)形象突出,鲜明生动。
(2)言简意赅,含义丰富。
(3)新鲜风趣。
3.借代和借喻的区别借代和借喻在形式上都是本体不出现,只出现借体或喻体,要注意区别:(1)借代和借喻构成的客观基础不同。
借喻的基础是相似性,借代的基础是相关性。
(2)借喻可以转换为明喻,而借代不能。
(四)拈连拈连是利用上下文的联系,将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用于乙事物。
拈连辞格具有下列突出的修辞效果:(1)利用上下文的巧妙联系,引起人们的联想,使语言蕴涵深刻的哲理性。
(2)这种变异的组合使语言有新鲜感,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
(3)造成幽默诙谐的情调。
(五)引用引用就是引述有关的语言材料以帮助观点的阐述和情感的表达。
(六)移就移就是把本来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用来修饰乙事物的修辞方式。
移就的修辞效果,主要是突出事物的形状特征,使语言生动别致。
(七)痛感痛感就是通过联想,将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沟通起来的修辞手法。
痛感将不同的感觉互相沟通,能激起读者的感觉联想,强化人们的心理感受。
使描述的事物更具有可感性。
四、语义对照类辞格(一)对比对比就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者同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互相比较,从而使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更加鲜明突出的一种辞格。
2.对比的修辞效果(1)深刻地揭示出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使真、善、美与假、丑、恶在比较中更加鲜明、突出。
(2)反映事物内部既对立有统一的辩证关系,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
(二)映衬映衬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而选用类似的事物或有差异事物来做陪衬。
映衬也叫“衬托”“陪衬”。
2.映衬的修辞效果同是一盏灯,在太阳光下,感到光线微弱,在黑夜里,就显得特别明亮;同是一朵红花,在红花的海洋里,很不起眼,但在万绿丛中,就特别引人注目,这就是映衬的作用。
通过烘托,使所阐述的思想、观点更深入,使所描绘的事物更鲜明突出。
3.映衬和对比的区别(1)映衬的主体和衬体有主次之分,衬体起铺垫陪衬作用。
对比要显示对立的现象,用于对比的人和事,或一反一正,或并列同等,没有主次之分。
(2)映衬的目的是烘托和突出主要事物;对比的目的是采用比较对照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本质,让好的显得更好,坏的则显得更坏,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三)同语同语在两个字面相同的词语间加上“是”“为”之类的判断词,组成主语和宾语相同的语言形式,以表示强调、让步、说明、描述。
同语具有突出的修辞效果。
同语含义深刻,富有哲理性。
同语在结构上主宾相同,音节匀称,节奏鲜明。
(四)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的辞格叫反语,也叫“说反话”。
五、语义突出类辞格(一)夸张夸张是出于表情达意的需要,对客观事物故意“言过其实”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述。
2.夸张的运用(1)夸张要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给人以真实感。
(2)运用夸张要明确,不能又像夸张又像写实。
(3)运用夸张要注意语体。
(二)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这种辞格叫设问。
设问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明知故问”,先给对方一个悬念,然后再作回答,从而引起对方注意,去思索体会。
(三)反问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思想内容的修辞方式。
反问也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但无须回答,将确定的意思包含在问句里。
(四)层递层递是为了表达事物间的层次关系,把3个或3个以上的事物按照性状的大小、轻重、长短、难易等差别,或逐层递升,或逐层递减地排列在一起。
层递可以分为递升和递降两个类型。
层递和排比不同。
在内容上,排比的各项是平列关系,层递的各项是等级关系。
在形式上,排比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层递的结构可以是不同的。
(五)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识地使某些词语、句子甚至段落一再重复出现,这种辞格叫反复。
反复可以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可以分清层次,贯通脉络;可以增强语句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六、委婉表达类辞格(一)婉曲故意不把本来的意思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运用婉转曲折、含蓄暗示的话语来表达,这种修辞方式叫婉曲。
(二)双关双关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借助语音或语义的联系,有意使语句同时具有双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
双关中字面的意思是次要的,本意是隐藏在内里的那层意思。
(三)象征象征是借助事物间的联系,用某种具体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事理,以表达真挚感情或深刻寓意的修辞手法。
七、追求变化类辞格(一)仿拟仿照现成的词语或格式,临时仿造出类似的词语或格式叫仿拟。
2.仿拟的修辞效果(1)语言新鲜活泼,风趣幽默。
(2)推陈出新,相映成趣。
(二)拆字拆字也叫“析字”,是运用离合字形,增减字形,借用字形或者离合字义等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修辞方式。
2.拆字的修辞效果(1)使语言形象,趣味性强。
(2)使语言含蓄,寓意深刻。
(三)释词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加以临时的引申、发挥或作形象化的说明,赋予词语特殊的含义,这种修辞方式叫释词。
(四)镶嵌把词拆开插进别的词,或者把词拆开交错搭配,或者把特定的词句有规则地暗嵌在别的语句中的修辞方法叫镶嵌。
(五)摹状运用语言手段,把人或事物的声音、情状或形态、色彩等摹写出来的修辞方式叫摹状。
八、体现幽默类辞格(一)易色易色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故意改变词语感情色彩的修辞方式。
有褒词贬用和贬词褒用两种类型。
(二)飞白明知对方说错或写错,却故意将错就错,如实记录援用的修辞方式叫飞白。
(三)歇后歇后是一种运用歇后语使语言变得生动具体、幽默风趣的修辞方式。
(四)降用根据表达的意思,偶尔把一些分量重的词语“降级”作一般词语用,这种修辞方式叫降用。
降用具有风趣诙谐和讽刺嘲弄的修辞效果。
(五)转类转类是根据表达的意思,凭借上下文的条件临时转变词性的修辞方式。
转类的修辞效果:(1)新颖别致、简洁含蓄。
(2)生动活泼、幽默风趣。
(六)闪避利用含义宽泛的概念或不够精确的语言,故意把话说得不明白、不具体,已收到特定表达效果的修辞方法。
闪避具有含蓄委婉、幽默风趣的修辞效果。
(七)曲解曲解是有意利用同音异字,或者是一词多义对语义做歪曲性解释的一种修辞方式。
曲解具有幽默风趣的修辞效果。
(八)断取断取是有意地“断章取义”,斩头去尾地任意截取词语中个别字词“做文章”,表达一种与原词语既有联系又根本不同的意义的修辞方式。
断取可以使语言表达得曲折含蓄,而且形式奇特新颖,增强了语言的趣味性。
(九)衬跌先用其它话语从反面作衬托,然后急速转折,说出正意,使前后造成强烈反差,这种修辞方式叫做衬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