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卷五 唐文 送董邵南序
送董邵南序
送董邵南序古代文化1220 2142送董邵南序[唐]韩愈【题解】董邵南,寿州安丰(今安徽寿县)人,因屡考进士未中,拟去河北托身藩镇幕府。
韩愈一贯反对藩镇割据,故作此序赠送他,既同情他仕途的不遇,又劝他不要去为割据的藩镇作不义之事。
首段先说此行一定“有合”,是陪笔。
次段指出古今风俗不同,故此行未必“有合”,虽不明说而主旨已露。
末段借用乐毅和高渐离之事,喻示董邵南生不逢时,应当效法古代的忠臣义士,效力朝廷。
全文措辞深婉,意在言外,虽仅百余字,但一波三折,起伏跌宕。
刘大櫆评此篇曰:“深微屈曲,读之,觉高情远韵可望而不可及。
”【原文】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1]。
董生举进士[2],连不得志于有司[3],怀抱利器[4],郁郁适兹土[5]。
吾知其必有合也。
董生勉乎哉!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彊仁者皆爱惜焉[6]。
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7]!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董生勉乎哉!吾因子有所感矣。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8],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9]?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选自《四部丛刊》本《昌黎先生集》【注释】[1]燕赵:战国时,燕国位于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一带;赵国位于今山西北部、河北西部一带。
[2]董生:指董邵南。
[3]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
这里指主持进士考试的礼部官。
[4]利器:比喻杰出的才能。
[5]兹土:当时河朔三镇幽州(领州九,治所在今北京西南)、成德(领州四,治所在今河北正定)、魏博(领州七、治所在今河北大名),都自置官吏,割据而不受朝廷节制。
[6]彊(qiǎng抢):同“强”,勉力。
[7]矧(shěn审):况且。
[8]望诸君:即乐毅,战国时燕国名将,辅佐燕昭王击破齐国,成就霸业,后被诬谄,离燕归赵,赵封之于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南),称“望诸君”。
[9]屠狗者: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高渐离曾以屠狗为业。
韩愈《送董邵南序》原文及译文
韩愈《送董邵南序》原文及译文本文是关于韩愈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送董邵南序韩愈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吾知其必有和也。
董生勉乎哉!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易移,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董生勉乎哉!吾因之有所感也。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注释】①有司:这里指主持进士考试的礼部官。
②利器:比喻杰出的才能。
③兹土:当时河朔三镇幽州、成德、魏博,都自置官吏,割据而不受朝廷节制。
④强仁:勉力为仁。
⑤矧:何况。
⑥望诸君:即乐毅。
⑦屠狗者:这里泛指不得志的豪侠义士。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⑴董生举进士()⑵郁郁适兹土()⑶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⑷为我吊望诸君之墓()19.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夫以子之不遇时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①皆爱惜焉②因以为号焉C.①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②倩女之靧面D.①可以出而仕矣②溪深而.鱼肥20.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⑴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⑵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2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见解和主张?(2分)参考答案18.(1)推荐;选用(2)往,到(3)怎么(4)祭拜(4分,每词1分)19.B(2分)(A ①认为②因为B ①②语气助词C ①代词②助词,的D ①表承接,然后②表递进,而且)20.①自古就说燕、赵一带有很多慷慨激昂的豪侠义士。
(2分)②姑且以你此行去证实吧。
(2分)21.表达了对董邵南处境的同情,反对他去河北(1分)表达了作者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的主张(1分)。
二1、据要求填写原文句子。
1)点明董邵南游河北缘由的句子是2)作者直接慰勉董邵南的句子是3)作者是怎样巧妙地提行董盛不要误入歧途的?2、首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文中两次出现“董生勉乎哉!”,其作用是什么?4、结尾一句“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所表达的真正含义是什么?5、韩愈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1、1)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
古文鉴赏《送董邵南序》原文及翻译
古文鉴赏《送董邵南序》原文及翻译《送董邵南序》表面上一直是送董生游河北。
开头就预言前去“必有合”,是送他去;第二段虽怀疑燕赵的风俗可能变了,但要“以吾子之行卜之”,还是要送他去;结尾托他去吊望诸君之墓、劝谕燕赵之士归顺朝廷,仍然是送他去。
总之,的确是一篇送行的文章,但送之正是为了留之,微情妙旨,全寄于笔墨之外。
【原文】送董邵南序作者:[唐]韩愈燕赵00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01。
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02,怀抱利器03,郁郁适兹土04。
吾知其必有合05也。
董生勉乎哉!夫以子之不遇时06,苟慕义强仁者07皆爱惜焉。
矧08燕赵之士出乎其性09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10,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11?聊以吾子之行卜之12也。
董生勉乎哉!吾因子有所感矣。
为我吊望诸君13之墓,而复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14乎?为我谢15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16矣。
”【注释】00、燕、赵:借指现在的河北一带。
01、感慨悲歌之士:用悲壮的歌声抒发内心悲愤的人,多指有抱负而不得施展的人。
02、有司:这里是指礼部主管考试的官。
03、利器:锐利的武器,这里比喻杰出的才能。
04、郁郁适兹土:忧郁地到那个地方去。
意思是董生想去燕赵地区谋职。
适,到……去。
兹,这。
兹土,指燕赵之地,当时受地方割据势力统治。
05、有合:有所遇合,指受到赏识和重用。
06、夫以子之不遇时:像你这样不走运的人。
07、慕义强(qiǎng)仁者:仰慕正义、力行仁道的人。
08、矧(shěn):何况。
09、出乎其性:(仰慕正义)来自他们的本性。
这句意思是,燕赵之士由于有这样的本性而更加同情董生。
10、风俗与化移易:风俗随着教化而改变。
与,跟随。
易,改变。
11、吾恶(wū)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我怎么能知道那里现在的风气跟古时说得有什么不同呢?恶,怎么。
12、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姑且凭你这次的前往测定一下吧。
聊:姑且。
卜:测验、判断。
13、望诸君:即战国时燕国名将乐毅,后因政治失意,离燕至赵,赵封他为望诸君。
《送董邵南序》
文化常识
古代的科举考试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又称为大 比。由于是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参加乡试 的是秀才,但是秀才在参加乡试之前先要通过本省学
政巡回举行的科考,成绩优良的才能选送参加乡试。 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韩愈他评
韩愈是一个气场和存在感均极强的人物。作 为文坛领袖,他“手持文柄,高视寰海”“三十 余年,声名塞天”(刘禹锡《祭韩吏部文》); 作为作家,他敢为风气之先,为文为诗气势磅礴; 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人”,他刚直敢任,人格 伟岸,诚为伟丈夫。如此人中鸾凤,却也是性情 中人,不但极重感情,而且敏感于生活中的许多 细微乐趣或烦恼,而且有幽默的一面。
小结:作者写这篇文章作为临别赠言,先是表示同
情、慰藉,勉励董生有所遇合,而主旨所在,却是用 委婉方式,规劝他为朝廷效力,建功立业。正如前人 所言:“送之,所以留之。”
6.怎样理解本文语言蕴藉含蓄,曲折达意。
1、本意要贬低河北的藩镇割据,可是他欲抑先扬,先赞美那 里古时”多感慨悲歌之士”,然后才说风俗随着政治教化改变, 含蓄地贬低了当时的河北藩镇 2,最后要董生去吊乐毅墓,还要那些怀才不遇的“屠狗者”出 来为朝廷做事,对董生的去与留虽未提及,但也不言自明了, 名为送别,实则挽留。
背景介绍
唐代中期,“安史之乱”虽已平息,藩镇名义上仍是 朝廷的封疆大吏,他们凭借自己的军事力量割据一方, 专横跋扈,势力日渐强大,并且父子相传,不服从朝廷 调遣。当时的河北藩镇割据一方,有些不得志之士则寄 身于地方藩镇,以谋求个人出路。韩愈坚决反对藩镇割 据,主张维护国家统一,希望统治者能广招贤才。但面 对事实,他经常感到失望。作为董邵南的朋友,韩愈本 不赞成董邵南投奔藩镇,去为不臣于朝廷的割据者效力, 但他又同情董生的遭遇,且无力解决他的政治出路,故 怀着复杂的心情写此赠序。
送董邵南序课件
韩愈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 哲学家。字退之,祖籍河北昌 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 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 “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 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 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与 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 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凭你此行去判断吧。董生,
努力吧!
以:在……时候
第三段
吾因子有所感矣。 我因为你的此行而产生了 一些感想。请你替我到望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诸君乐毅的墓上去凭吊一 而观于其市,复有 番,并且到那里的街市上 昔时屠狗者乎?为 看看,还有过去的屠狗者 我谢曰:“明天子 一类的豪侠义士吗?替我 告诉他们:“圣明天子在 在上,可以出而仕 上执政,可以出来做官 矣。” 了!”
唐代中期,“安史之乱”虽已平息,藩镇名义 上也仍是朝廷的封疆大吏,但他们凭借自己的军事 力量割据一方,专横跋扈,势力日渐强大,并且父 子相传,不服从朝廷调遣。当时的河北藩镇割据一 方,有些不得志之士则寄身于地方藩镇,以谋求个 人出路。韩愈坚决反对藩镇割据,主张维护国家统 一,希望统治者能广招贤才。
背 景 介 绍
但面对事实,他经常感到失望。处在这种政治背 景下的董邵南尽管从小好学苦读,怀抱杰出才能, 但几次赴长安应试都落榜。为了谋求出路,他将投 奔河北藩镇。作为董邵南的朋友,韩愈不赞成董邵 南投奔藩镇,去为不臣于朝廷的割据者效力,但他 又同情董生的遭遇,且无力解决他的政治出路,故 写此赠序。
1.董生想去燕赵谋职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段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 自古就说燕赵一带
பைடு நூலகம்
歌之士。董生举进 士,连不得志于有 司,怀抱利器,郁 郁适兹土。吾知其 必有合也。董生勉 乎哉! 于:在;兹:指示代 词,这。
送董邵南序 课件
二读:探究问题 1.董生想去燕赵谋职的原因是什么?A 董生想去燕赵谋职的原因是什么? 董生想去燕赵谋职的原因是什么
(1)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 。 董生举进士, 董生举进士 (2)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怀抱利器
2.“吾知其必有合也”原因是什么?B
(1)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2)怀抱利器 。 怀抱利器 (3)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夫以子之不遇时, 夫以子之不遇时 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
不赞同。 不赞同。 因为河北乃是分裂势力最猖獗的 地方,董生却欲为其所用, 地方,董生却欲为其所用,实无异于助 长了分裂势力, 长了分裂势力,而危害国家统一这是韩 愈一贯反对的,同时担心董生此去前途, 愈一贯反对的,同时担心董生此去前途, 所以劝勉他小心从事。 所以劝勉他小心从事。
5.本文三段话在结构上有何特点?C 答:三段话,作者用意一层深一层,层 三段话,作者用意一层深一层, 层相连,一转再转,步步深入, 层相连,一转再转,步步深入,写得波 澜起伏,曲折多变,含蓄、 澜起伏,曲折多变,含蓄、巧妙地表情 达意。 达意。
夫(fú)以子之不遇 时,苟慕义 我因为你的此行而产生了 一些感想。 一些感想。请你替我到望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诸君乐毅的墓上去凭吊一 而观于其市,复有 番,并且到那里的街市上 昔时屠狗者乎?为 看看,还有过去的屠狗者 一类的豪侠义士吗? 我谢曰:“明天子 一类的豪侠义士吗?替我 向他们致意:“圣明天子 在上,可以出而仕 在上执政,可以出来任职 在上执政, 矣。” 效忠了! 效忠了!”
第二段
凭你这样的才能, 凭你这样的才能,而不遇于 如果是 时,如果是仰慕而勉力实行 仁义的人,都会同情怜惜你 都会同情怜惜 士出乎其性者哉!然 何况燕 的。何况燕、赵豪侠之士奉 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行仁义是出于他们的本性呢! 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 行仁义是出于他们的本性呢! 恶 然而,我曾听说风俗是随着 随 所云邪?聊以 聊以吾子之 教化而改变的,我哪能料想 我哪能料想 行卜之也。董生勉乎 现在比古时所说的有没有两 哉! 样呢? 样呢?姑且凭你此行去证实 吧。董生,努力吧!
送董邵南序
背 景 介 但面对事实,他经常感到失望。处在这种政治 绍 背景下的董邵南尽管从小好学苦读,怀抱杰出才能,
但几次赴长安应试都落榜。为了谋求出路,他将投 奔河北藩镇。作为董邵南的朋友,韩愈不赞成董邵 南投奔藩镇,去为不臣于朝廷的割据者效力,但他 又同情董生的遭遇,且无力解决他的政治出路,故 写此赠序。
小结
自古就说燕、赵一 带有很多慷慨激昂 的豪侠义士。董生 考进士,接连几次 未被主考官录取 (被动),怀抱杰 出的才能(古今异 义),心情抑郁地 要到那个地方去, 我知道董生此行一 定会有所遇合。董 生,努力吧!
第2节:夫以子之 凭你(这样的才能),却遇 不到好时机(不得志),如 不遇时,苟慕义 果是仰慕仁义并勉力实行 强仁者皆爱惜焉, (形作动)的人,都会同情 矧燕、赵之士出 怜惜(古今异义)你的,何 乎其性者哉?然 况燕、赵一带的豪侠之士 吾尝闻风俗与化 (奉行仁义)是出于他们的 移易,吾恶知其 本性呢?然而,我曾听说风 今不异于古所云 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我 邪?聊以吾子之 哪能知道燕赵现在和古时所 行卜之也。董生 说的相比没有不同(状后) 勉乎哉! 呢(通“耶”)?姑且凭你
含义不同。前一句表祝愿,后一句则是语重 心长地告诫。 4.韩愈是否赞同董邵南去燕赵?为什么? 不赞同。 因为河北乃是分裂势力最猖獗的地方, 董生却欲为其所用,实无异于助长了分裂势 力,而危害国家统一这是韩愈一贯反对的。
唐代中期,“安史之乱”虽已平息,藩镇名义上 也仍是朝廷的封疆大吏,但他们凭借自己的军事力 量割据一方,专横跋扈,势力日渐强大,并且父子 相传,不服从朝廷调遣。当时的河北藩镇割据一方, 有些不得志之士则寄身于地方藩镇,以谋求个人出 路。韩愈坚决反对藩镇割据,主张维护国家统一, 希望统治者能广招贤才。
送董邵南序
韩 愈 ( 768— 824 ) 字 退 之 , 河 阳(今河南孟县) 人,郡望昌黎(今 属辽宁)。故他又 自称昌黎人,世称 韩昌黎。
写作背景及文体
• 董邵南,寿州安丰(今安徽寿县)人,因 屡考进士未中,拟去河北托身藩镇幕府。 韩愈一贯反对藩镇割据,故作此序赠送他, 既同情他仕途的不遇,又劝他不要去为割 据的藩镇作不义之事。 • 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 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 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疏通课文
送董生邵南游河北序
韩
愈
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董生举
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 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疏通课文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 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
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疏通课文
qiǎng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Shěn
。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 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
wū
随教化改变
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姑且凭
测定
疏通课文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 致意 shì 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问题探讨B
2.作者希不希望董邵南到河北去?
为什么?
问题探讨
3.本文三段话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明确:三段话,作者用意一层深一 层,层层相连,一转再转,步步深入, 写得波澜起伏,曲折多变,委婉,含蓄 ,巧妙地表情达意。
问题探讨C
文仅百十余字,而有无限开阖,无限
古诗送董邵南序翻译赏析
古诗送董邵南序翻译赏析《送董邵南序》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
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吾知其必有合也。
董生勉乎哉!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董生勉乎哉!吾因子有所感矣。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原文】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吾知其必有合也。
董生勉乎哉!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董生勉乎哉!吾因子有所感矣。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注释】燕、赵:借指的河北一带。
感慨悲歌之士:用悲壮的歌声抒发内心悲愤的人,多指有抱负而不得施展的人。
有司:这里是指礼部主管考试的官。
利器:锐利的武器,这里比喻杰出的才能。
郁郁适兹土:忧郁地到那个地方去。
意思是董生想去燕赵地区谋职。
适,到……去。
兹,这。
兹土,指燕赵之地,当时受地方割据势力统治。
有合:有所遇合,指受到赏识和重用。
夫以子之不遇时:像你这样不走运的人。
慕义强(qiǎng)仁者:仰慕正义、力行仁道的人。
矧(hěn):何况。
出乎其性:(仰慕正义)来自他们的本性。
这句意思是,燕赵之士由于有这样的本性而更加同情董生。
风俗与化移易:风俗随着教化而改变。
与,跟随。
易,改变。
吾恶(ū)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我怎么能知道那里的风气跟古时说得有什么不同呢?恶,怎么。
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姑且凭你这次的前往测定一下吧。
聊:姑且。
卜:测验、判断。
望诸君:即战国时燕国名将乐毅,后因政治失意,离燕至赵,赵封他为望诸君。
望诸,古泽名,在河南东北部,又称“孟诸”。
送董邵南序
第一段
1.董生想去燕赵谋职的原因是什么?
(1)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 。 (2)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第二段
凭你这样的才能,而不能遇到良好
• 夫(fú)以子之不遇时, 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 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 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 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 之也。董生勉乎哉!
含义不同。前一句表祝愿,后 一句则是语重心长地告诫。
第三段
•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 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 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 乎?为我谢曰:“明天 子在上,可以出而仕 矣。” • 我因为你的此行而产生了一些感
想。请你替我到望诸君乐毅的墓
上去凭吊一番,并且到那里的街
市上看看,还有过去的屠狗者一
类的豪侠义士吗?替我告诉他们:
“圣明天子在上执政,可以出来
任职效忠了!”
的时机,如果是仰慕而勉力实行仁
义的人,都会同情怜惜你的风俗
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我哪能料想
现在比古时所说的有没有两样呢?
姑且凭你(古时对别人的尊称,译
为“您”)此行去判断吧。董生, 努力吧!
文中两处“董生勉乎哉!”表达的
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
送董邵南序
Speaker name and title here
• 自古就说燕、赵一带有很 •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 多慷慨激昂的豪侠义士。 董生考进士,接连几次未 士。董生举进士,连不 被主考官录取,怀抱杰出 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 的才能,心情抑郁地要到 那个地方去。我知道董生 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 此行一定会有所遇合。董 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生,努力吧!
《送董邵南序》文言文阅读答案
《送董邵南序》文言文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送董邵南序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
董生勉乎哉!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董生勉乎哉!吾因子有所感矣。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采用了“古”与“今”的对比。
B.表达了作者对董邵南怀才不遇的同情。
C.本序是为送别而写的。
D.作者坚信董邵南到河北后一定会做大官。
2.下列句子没有言外之意的一项()A.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B.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C.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D.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作者对董生的遭遇表示深切同情,同时又给他提出一些政治上的忠告。
B.作者充分肯定了古代风俗与现代风俗的不同,并分析了它们不同的原因。
C.作者认为唐宪宗很英明,每个有才能的人都应该出来做官。
D.文中的“望诸君”“屠狗者”指的是隐于市井的豪侠之士高渐离。
4.下列各项对本文内容评述有误的一项是()A.董生考中进士后,为求官职碰了一次壁,便准备去河北求官,作者就写了这篇序送给他。
B.作者开头第一句看似在称赞河北,实际是暗中否定今日的河北,透露这个信息的是“称”前的一个“古”字。
C.作者之所以认为今日“燕赵之地”无“感慨悲歌之士”,原因是“风俗与化移易”。
D.当时的河北是藩镇割据的地方,而作者是坚决主张削平藩镇、实现大一统的,如果有人跑到河北去投靠藩镇,那就是“从贼”。
因此本文从根本上是反对董生游河北的。
参考答案:1.D2.B3.A4.A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高三语文送董邵南序
三
太阳爬到山顶上开始释放出毒辣的光芒,五妹在山巅收割稻谷时,钟阿香正在屋前的那块空地上朝山下的那条小路眺望着。当年先祖们为远离战乱,视为世外桃源般的深山老林,在岁月的流转更迭 之下,已经沦为偏僻落后穷山僻壤的代名词。而今,她们要走四十里的山路,才能到镇上赶集,生病了也要求救于四十里外的镇医院,通常身上有什么不舒服,他们都硬扛着。孩子在山上读完小学,要 去四十里外的镇上读初中。农忙时节,家里两亩地都是五妹一个人在忙活,钟阿香看在眼底,早上她托下山赶集的秋凤带上两斤排骨给她。她想用做一个冬瓜排骨汤给儿媳吃。她本想炖一只老母鸡给儿 媳补补身子,但一想着老母鸡每天能下一个蛋,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冬瓜是自家种的,吃完早饭不久,她就去菜园子里摘了一个又大又圆的冬瓜,冬瓜很新鲜,藤蔓上还沾染着山间的雨露。秋凤早早地 挑着一竹筐的豆角和辣椒下山,说好了十点半回来,现在时间到了十一点,却依旧不见踪影。钟阿香有点着急,她踮起脚本朝小路的方向张望,小路上却只看见两个调皮的小孩在奔跑嬉戏着。十一点半 时,钟阿香迈着碎步沿着小路走到菜园子的拐角处,再往前张望时,她终于欣喜地看见秋凤回来了,两个空竹筐随着步履左右轻轻摇摆着。钟阿香把洗净的排骨、冬瓜放进锅里,盖好锅盖时,她忽然想 起什么,转身又去菜园子掰了两个玉米。剥去玉米绿色的外衣,金黄的玉米棒子呈现在面前,一股弥漫着泥土气息的清香漫入鼻尖。钟阿香不断地往灶台里添加柴火,烈焰蛇一般舔舐着灰黑的锅底。一 个小时后,排骨汤的香味弥漫着整个房间。钟阿香抽了抽鼻翼,猛吸了一口,嘴角荡漾出一抹笑来。屋后的菜园子是钟阿香的百果园,她在里面种满了长豆角、辣椒、丝瓜、冬瓜、南瓜、茄子等蔬菜瓜 果,闭上眼睛,她都知道它们长到什么模样了。排骨汤炖好后,钟阿香又炒了一个丝瓜炒蛋和一碗长豆角炒肉。看着桌子上的几个菜,钟阿香心底美滋滋的,除了肉,其它都是从自家地里长出来的,是 年愈八旬的她亲手栽种下的。她坐在墙角的老板凳上,笑了笑,脸上的皱纹都裂开来,仿佛盛开的花朵。
高三语文送董邵南序
她重重的点点头,把他紧紧地抱在怀里。千人斩 她努力培养像他的爱好,她买了相机,和他一起去发现生活的美好瞬间,用照片记录下来。在阳光和煦的午后,他们靠在一起慢慢欣赏照片里的美景,绿树红花、孩子天真的笑容、悠闲喝着下午茶 的人们、公园里散步的情侣、碧绿清澈的溪水。 他的温柔体贴像阳光照彻大地般把她的心彻底融化了,她和他商量着结婚的事情。她想着这世上唯一让她幸福的人只有他,她脸上的笑容比花儿还灿烂。 他对着她说:“如果当初不是我撞了你,后来又主动找你,你这丫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遇到对的人吧。” 她回道:“是啊是啊,我们是撞出来的缘分,老天给我撞了个老公。” 婚礼上,他把第一次见面时拍的她的背影照片放到了大屏幕上,他对着众人讲,那一刻我就认定了她。她笑的留下了泪。她说:“其实我第一眼看到他,心里就有感觉了。” 缘分或许就是这样,某天某个时候就突然降临,砸的你晕头转向。 他和她后来生了两个娃娃,一男一女,男孩继承了她的美貌,长的眉清目秀。女孩像爸爸,温柔恬静。 和许许多多普通家庭一样,进入家庭生活后,他和她也经常拌嘴,可是总有某些时刻,温暖的回忆会占据心头,他和她马上恩爱如初。
送董邵南序
董邵南去河北的原因是
(1)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
有司 。 • (2)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吾知其必有合也”原因
•
(1)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
•
•
(2)怀抱利器 。(3)夫以子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
作者拜托董生的两件事
•
替作者凭吊一下望诸君(乐毅) 的墓 。
介绍“序”
古代以“序”名篇的文章,有赠序一 类,是为送别亲友而写的,内容多为颂赞 勉励之辞。唐代赠序之作,以韩愈为最多。 韩愈扩大了赠序的内容,不仅一般地叙友 谊,话别情,而且述主张,议时事,咏怀 抱,劝德行等。
疏通课文
送董生邵南游河北序 韩 愈
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董生举 豪侠人物 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
主旨
•
提醒董生应妥善处理他和 唐王朝的关系,就劝其入朝廷 效忠 。
问题探讨
本文三段话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明确:三段话,作者用意一层深一 层,层层相连,一转再转,步步深入, 写得波澜起伏,曲折多变,委婉,含蓄 ,巧妙地表情达意。
哉!
疏通课文
qiǎng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Shěn
。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 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
随教化改变
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姑且凭
判断
第二段
• 像你这样不遇时,如果是 仰慕而勉力实行仁义的人, •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 都会同情怜惜你的。何况 慕义彊仁者皆爱惜焉。 燕、赵豪侠之士奉行仁义 矧燕、赵之士出乎其 是出于他们的本性呢!然 性者哉!然吾尝闻风 而,我曾听说风俗是随着 俗与化移易,吾恶知 教化而改变的,我哪能料 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想现在比古时所说的有没 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有两样呢?姑且以你此行 去证实吧。董生,努力吧! 董生勉乎哉!
苏教版选修《送董邵南序》译文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送董邵南①序韩愈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
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②,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吾知其必有合也。
董生勉乎哉!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③仁者,皆爱惜焉。
矧④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耶?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董生勉乎哉!吾因子有所感矣。
为我吊望诸君⑤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⑥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注:①董邵南,韩愈的朋友,因屡考进士未中,拟去河北托身藩镇幕府。
韩愈一贯反对藩镇割据,故作此序赠之,既同情他仕途的不遇,又劝他不要去为割据的藩镇作不义之事。
②有司:这里指主持进士考试的礼部官。
③读“ qiǎng”,勉力。
④读“ shěn ”,况且。
⑤望诸君:即乐毅,战国时燕国名将,辅佐燕昭王击破齐国,成就霸业,后被诬陷,离燕归赵,被赵王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⑥屠狗者,指高渐离一类风尘豪侠,这里喻不得志的豪士。
《送董邵南序》译文自古就说燕、赵一带有很多慷慨激昂的豪侠义士。
董生考进士,接连几次未被主考官录取,怀抱杰出的才能,心情抑郁地要到那个地方去。
我知道董生此行一定会有所遇合,董生,努力吧!像你这样不遇于时,如果是仰慕而勉力实行仁义的人,都会同情怜惜你的。
何况燕、赵一带的豪侠之士奉行仁义是出于他们的本性呢!然而,我曾听说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我哪能料想那里现在比起古时候所说的没有什么两样呢?姑且以你此行去证实吧。
董生,努力吧!我因为你的此行而产生了一些感想。
请你为我到望诸君乐毅的墓上去凭吊一番,并且到那里的街市上看看,还有过去的屠狗者一类的豪侠义士吗?替我向他们殷勤致意:圣明天子在上执政,可以出来任职效忠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观止卷五唐文送董邵南序
卷五唐文送董邵南序
(韩愈)
【题解】
董邵南,寿州安丰(今安徽寿县西南)人,与韩愈友谊甚厚。
大约在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董生屡次在京参加进士考试不第,准备去河北投靠藩镇割据势力,可能投奔魏博节度使田季安。
当时藩镇正在揽人才,增强实力,用以对抗朝廷。
而失意的士人多奔向那里,谋求个人出路。
韩愈是个爱惜人才的人,他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反对封建割据势力,对董邵南的屡考不第颇为同情,并深抱不平。
但对他投往河北的割据势力,又很不赞成,并深感惋惜。
因而文中勉励董邵南到河北去考察割据势力统治下人情风俗的交化,希望董邵南能与忠义豪杰之士相结合,动员他们出来为国家效力,那么董生应该如何自处是不言自喻的了。
【一段】
燕赵①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董生举进士②,连不得志于有司③,怀抱利器④,郁郁⑤适兹土。
吾知其必有合⑥也。
董生勉乎哉!
【注释】
①燕赵:原来是周朝的两个诸侯国,战国时属于七个强国中的两个,古代以多刺客、侠义之士著称。
燕国的领地在今河北北部一带,赵国的领地在今河北南部、山西东部和河南、山东黄河以北地区。
在唐代相当于河北这一带地方。
②生:旧时对读书人的通称。
举进士:指乡贡(地方推举)到京城参加进士科考试。
③有司:古代设官分司,各有所司,故称官吏为“有司”。
此处指主考官吏。
④利器:比喻杰出的才能。
⑤郁郁:忧伤、沉闷的样子。
⑥有合:有所遇合。
【译文】
燕赵一带,自古称说多有慷慨仗义、悲壮高歌的豪杰之士。
董生参加进士考试,连续多次没被主考官录取,他怀抱优异的才能,内心抑郁地要到这个地方去。
我预料他此去定会遇到知己。
董生好自为之吧!
【二段】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⑦,皆爱惜焉。
矧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⑨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董生勉乎哉!
【注释】
⑦苟:假如。
慕义强仁者:指仰慕高义力行仁道的人。
强:努力做到。
⑧矧(shěn):况且。
⑨恶(wù):怎么。
聊:姑且。
吾子:对人亲昵的称呼,此处指董邵南。
【译文】
像您这样没有好机运,即使一般仰慕正义、力行仁道的人都会同情爱惜您的。
何况燕、赵一带的豪杰之士,他们行侠仗义是出于本性的呢!然而我曾听说过,社会风俗习惯是随着教化而转变的,我哪里知道那边现在的社会风俗和古代所说的不会有不同呢?姑且以您此行作为一番测验吧。
董生努力吧!
【三段】
吾因之有所感矣。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注释】
望诸君:即乐毅,战国时赵人,辅佐燕昭王击破齐国,先后攻下七十多座城。
晚年在燕不得志归赵。
赵封其于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南),称“望诸君”。
屠狗者:指高渐离,荆轲的好友,以屠狗为业。
荆轲刺秦王不遂而被杀,高渐离替他报仇,也未遂而死。
此处泛指不得意之士。
明天子:圣明的天子。
仕:古代称做官叫仕。
【译文】
我因此有所感触。
请您替我凭吊一下望诸君乐毅的坟墓,并且到那里的集市去看看,还有从前的“屠狗者”高渐离一类的豪杰人物,好吗?替我向他们致意说:“圣明天子在上面当政,可以出来做官为国家效力了!”
【评析】
此文从表面上看,是送董邵南游河北。
第一段就“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立论,预言董生“必有合”,是送他去。
第二段燕赵的风俗可能变了,但要“以吾子之行卜之”,还是送他去。
结尾委托董生吊望诸君之墓,劝谕燕赵之士“归顺朝廷”,仍然是送他去。
总之,的确是一篇送行文字。
但送之正所以留之,徽精妙笔全寄于笔墨之外。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反对董邵南游河北,但其内容远远不止于此。
与之相联系:其一,向往古燕赵的感慨悲歌之士,从而指斥了当时割据河北的藩镇。
其二,反对董生游河北,但肯定他是“怀抱利器”的,“怀抱利器”却“连不得志于有司”,因而只好到河北去谋出路,这又流露了对“有司”的不满,似乎在责备他们“为渊驱鱼”。
其三,董生明明是“不得志于有司”才投奔藩镇的,却委托他劝喻河北的“屠狗者”入朝做官。
“屠狗者”真的跑到唐王朝去,“有司”会让他“得志”吗?在这些地方,作者不仅暗暗地责怪“有司”,而且隐隐然在向最高统治者敲警钟。
从董生的遭遇看,所谓“明天子”其实不很“明”,但作者却希望他“明”。
根据历史记载,当时的唐王朝“仕路壅滞”,失意之士纷纷投奔藩镇;而藩镇呢,又“竟引豪杰为谋主”。
为此,藩镇益强而朝廷益弱。
企图实现大统一局面的韩愈,在给他曾经赞美过的董邵南送行的时候,真是感慨万千!惟其感慨万千,才能写出这篇内容深广的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