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雷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学设计(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学设计(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和图文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观察日记的写作。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挂图、播放器、自制蜘蛛网。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两组词语,谁会读?蒙蒙细雨倾盆大雨春雨绵绵狂风暴雨读着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描写雨的)板书:雨。
2、是啊,雨是有脾气的,它时而温柔,时而暴躁,今天我们要认识的雨会是什么脾气呢?你们听,它来了!(播放雷雨声音)这是什么雨?板书:雷。
二、熟读课文,积累生字词:yāluàn chn chuí hóng黑压压乱摆黑沉沉垂头丧气彩虹táo zhī zhūzhan yuachán逃走了蜘蛛一阵大风越来越亮蝉三、自读自悟。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
2、边读边划分自然段,让学生把课文划分成三个部分。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第二课时:一、复习生词,导入新课:1、学生齐读生字词。
2、播放课文朗读。
二、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一)、研读“雷雨前”:1、朗读1-3自然段,出示挂图1:同学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乌云、树、蝉2、比较2、3自然段,和1自然段有什么不同?(想象2、3自然段)——树被大风吹得乱摆,蜘蛛赶紧逃走了,电闪雷鸣。
3、分析重点语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乌云的多、厚。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也一声不叫。
”强调没有一丝风,形容天气很闷。
《雷雨》教学设计15篇
《雷雨》教学设计15篇《雷雨》教学设计1教学模式:读思互导式;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对戏剧语言的把握,体会戏剧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教学难点:戏剧语言的分析;教具:投影片录音带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导入语我想我们每一位同学都知道,在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当中,有一个非常独特的东西,那就是成语的大量使用。
比如,如果我们今天要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场来势非常迅猛的运动,同学们想想看,你想到了哪一个成语?学生思考,教师提示:同学们可以想一下,在解放战争时期我们解放区农村的土地改革运动,曾经有一个著名作家还写过一篇著名的作品,题目就叫——明确:暴风骤雨教师述:那么在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我国有一剧本的问世,也可以用这一个成语来形容。
它的问世,就好象是一场暴风骤雨一般,震惊了当时整个的剧坛。
从此以后,我国剧坛才有了可以和世界优秀剧本相媲美的话剧作品。
这部话剧,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常演不衰,成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剧目之一。
那么这部话剧作品呢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现当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的著名话剧《雷雨》。
(板书课题:雷雨)[过渡]:那么在上新课之前,我想先问问同学们,通过我们的预习,你对这部话剧作品有了多少的了解呢?我想请几位同学起来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
[学生回答]二、简述《雷雨》的有关情况教师述:这一部《雷雨》创作于1932年,迄今为止刚好是70年。
这么长的历史,但它仍然不断地活跃在国内外的各大舞台之上,据说最近还有人把它搬上了荧屏。
有机会同学们可以去看看这方面的录象或电影。
那么我想,一部作品能够具有如此悠久的生命力,总要有它一些独特的魅力,总要能够打动我们读者的心灵,总要能够有助于我们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和思考。
那么《雷雨》的成功之处又在哪里呢?它又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借鉴的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讨的问题。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篇课文。
三、复习戏剧的有关常识教师述:那么作为一部话剧作品,我们知道,它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或者说要素,我们说,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戏剧语言和戏剧冲突[问]:那么这里的戏剧语言又包括哪些内容呢?[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问]:那么这里的戏剧冲突又指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指人物间的矛盾冲突,更多的体现为人物间的性格冲突。
小学二年级语文《雷雨》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雷雨》教案学校二班级语文《雷雨》教案1[教材分析]:酷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快。
呼吸着清爽的空气,观赏着漂亮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调皮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玩耍。
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
本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为我们的生活增加了很多乐趣。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育同学具有感受、理解、观赏的技能。
”“让同学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低班级段的阅读教学要引导同学“开展想象,感受语言的精美。
”本课的阅读教学尊敬同学独特的情感体验,引导同学有情趣地诵读、想象中感悟、积累、运用语言,读说结合,激发情感,培育同学灵性。
[学习目标]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让同学在自主诵读、创情想象中感受课文的意境。
3、能按肯定的顺次观测图画,培育观测技能和说话技能。
4、在体会文章意境时,让同学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开阔视野,培育喜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难点]1、让同学在创情想象中感受课文的意境。
2、能感受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改变的特征。
[教学预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爱好1、〔板书:雨〕你见过什么样的雨?2、同学自由回答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雨的样子,老师相机总结同学的回答。
今日,老师要带大家去观赏夏季里雷雨的壮美景色。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播放影像,情境体验1、播放雷雨前、中、后的影像,让孩子们仔细观看。
〔师仔细观测孩子们在观看时的表情〕2、总结孩子们刚才看影像时的感受,让同学说说刚才看到了什么?同学自由汇报。
3、师依据孩子叙说,相机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爱的阅读方式把课文读通顺、读精确。
2、同桌互读互评。
〔媒体出示评价标准:能仔细读书,得;能仔细读书,读得精确,得;能仔细读书,读得精确流利得。
〕3、获一颗星和两颗星的小伙伴齐读课文,争取得三颗星。
语文《雷雨》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2篇)
语文《雷雨》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2篇)语文《雷雨》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走进作品,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2、了解戏剧的基础理论,学习欣赏戏剧的方法。
3、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审美情趣,增强生命意识,提高语文素质。
教学重点: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改变语文教学的传统习惯仅仅用阶级关系看待人物的观念,学习用人文的观点,多角度理解作品,从文本本身出发进行阅读,用自己的心感受,用自己的头脑思考。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大家好。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有一期节目是:曹禺名剧的误解、曲解与理解。
主讲人是辽宁师大文学院王卫平教授。
那一期节目给与我一名语文老师太多的思考。
和一切经典作品一样,《雷雨》拥有许多的导演、演员、读者、观众、批评家,人们喜爱《雷雨》,但又误解曲解着《雷雨》。
今天让我们用生命视觉来理解《雷雨》。
我们的学习任务是: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二、提问:那么什么叫戏剧冲突?戏剧冲突,指剧本中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人物内心的各种动机之间的抵触、磨擦和撞击。
人物与人物的冲突是构成戏剧冲突最基本的内容。
人物与环境的冲突,人物内心的冲突都是人物与人物的冲突在广度与深度上的展开。
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在本质上是性格冲突,是各种不同性格的人,在一个特定的时空环境中遭遇由于相互的差距而产生的抵触、摩擦和撞击。
三、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1、我们研究探讨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戏剧冲突。
咱们分组探讨。
每个人研究你感兴趣的一道题(注意在课文中寻找依据)。
(1)探讨:周朴园没有认出鲁侍萍,周朴园对埋藏在记忆中三十年前的侍萍的感情是什么?为什么他要抛弃侍萍?他深情的怀念侍萍,他爱着侍萍。
他的心目中侍萍是一个很美好的人,他的爱是一种很原始、很单纯的、不理智的爱。
这种爱超越了地位身份。
他抛弃侍萍正是由于这份原始的美好的爱情与他所生活的环境是对抗的,他的性格是妥协。
16雷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6 雷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本二下第16课《雷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看图找段落"的方式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即“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学习雷雨前的片段,借助“完善板贴"这一学习活动,通过微视频、直观感受、表演等方式理解“垂下来、压下来、乱摆”这两个词语,并能借助这些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段落。
3.会写“雷、压、黑、垂"四个生字。
并能借助魔法棒和魔法圈写好“垂和黑”两个生字的横画间距和横画长度。
【教学重难点】目标2【教学过程】活动一:猜雨揭题猜“雨"字,积累和雨有关的词语①第一次见面,林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份礼物,猜猜它是什么字?②你能给“雨”找找朋友吗?③老师也带来了很多雨的朋友呢:毛毛细雨和风细雨倾盆大雨狂风暴雨能给他们分分类吗?揭题雨的朋友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看老师板书课题:雷活动二:看图梳理自由读课文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仔细观察这一场雷雨。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给图找段落林老师给这篇课文画了三幅画,现在请你先好好地观察第一幅画,对照课文,来读读对应的段落。
指名读,追问,你读这段的理由是?为什么读这段呢?你们赞成吗?图片:小结:这篇课文就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来写的,这样写就显得特别有条理。
活动三:借板贴,学习1—3自然段圈画雷雨前的事物·让我们走进描写雷雨前的第1——3自然段,同桌合作:①默读圈画:默读1——3自然段,圈出雷雨前的事物②讨论校对:同桌校对·幻灯展示学生的圈画结果,并修正·全班修改2.利用板贴,理解词语,指导朗读对照课文,仔细观察,给老师提提意见,这幅画哪里需要改进?(相机教学)①教学“满天"·哪个词告诉你要贴很多很多乌云呢?·指名读句子,评价读好“满天、黑沉沉”等词语。
《雷雨》教案(通用5篇
《雷雨》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雷雨》这篇课文。
该课文选自教材第四章“戏剧欣赏”部分,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剧情梗概、人物关系分析、语言特点以及戏剧冲突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雷雨》的剧情,把握主要人物关系,理解其反映的社会现象。
2. 掌握戏剧的基本元素,如人物、情节、场景等,学会分析戏剧冲突。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戏剧冲突,理解剧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重点:把握剧情发展,赏析戏剧语言,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雷雨》剧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雷雨天气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剧情,梳理人物关系。
3. 精读课文:分析戏剧冲突,讲解剧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戏剧的基本元素。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其他剧作中的人物关系和戏剧冲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关系,绘制人物关系图。
(2)从戏剧冲突的角度,赏析《雷雨》中的一个片段。
2. 答案:(1)人物关系图见附件。
(2)示例:选取《雷雨》第一幕中周朴园与鲁妈的对话片段进行赏析。
此片段通过周朴园的傲慢与鲁妈的谦卑,展现了封建家庭中的主仆关系,为后续剧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分析、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基本掌握了戏剧的基本元素,但部分学生对戏剧冲突的理解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经典戏剧作品,如《茶馆》、《哈姆雷特》等,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戏剧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16《雷雨》教学设计
重点:1. 理解《雷雨》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2. 分析《雷雨》中的象征手法和戏剧冲突。3. 领会作者通过《雷雨》所揭示的社会意义和道德观念。
难点:1. 对《雷雨》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心理活动的理解。2. 对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戏剧冲突的深入分析。3. 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形成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3. 在《雷雨》主题思考文章中,提醒学生联系实际,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出发,探讨主题的现实意义,提高思考的深度和联系实际的能力。
4. 在《雷雨》影视作品观后感中,鼓励学生多角度比较影视作品和原著的差异,深入分析影视作品的改编手法和艺术效果,提高比较和鉴赏的能力。
十.重点题型整理
1. 请简述《雷雨》中的人物关系。
具体的板书设计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A. 人物关系图:用图形表示《雷雨》中的人物关系,突出主要人物和他们的关系。
B. 情节发展脉络:用时间线或流程图表示《雷雨》的情节发展,突出剧情的转折点和主要事件。
C. 象征手法解析:用表格或图示的方式,列举《雷雨》中的象征手法,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D. 主题思想阐述:用简洁的文字,总结《雷雨》所揭示的社会矛盾和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思考。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通过学习《雷雨》,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审美情趣和社会责任感。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提升文学鉴赏素养。同时,通过周朴园家庭悲剧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象,认识到社会矛盾,增强对社会的关注和责任感。通过课文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作业反馈:
1. 批改《雷雨》课后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小学二年级语文16课《雷雨》教学设计5篇
d.下面让我们进入“回声谷”。
e.再让我们一字开花读。第一个词谁来?……
f.去掉拼音还会读吗?男生领读,女生跟读—全班一起读。(全班齐读)
3.读课文
逐段读
四、初读课文,了解内容:(默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象?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住,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生活中学生对雷雨并不陌生,这也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日记。
师:同学们,看!(播放雷雨时的多媒体课件)
师: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雨呢?(指名学生汇报)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雷雨。(板书课题)
三、预习反馈,学习生字
1.汇报预习内容
小组内汇报
2.学习生字词
小朋友们说得多好啊!老师来检验一下大家生字词读得怎么样。谁愿意读。(示生字词)
a.找一位同学起立单独读。
b.谁愿意当小老师领读?(1人)谁还能像他这样当小老师?(1人)
3.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什么雨呢?(板书:雷)请学生一起跟老师写雷字,齐读课题两遍。
大家想不想知道雷雨是什么样子的呢?想。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好,那让我们走入课文,去感受下雷雨是什么样的吧,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下面的拼音多读几遍。读完后老师要请同学来说说雷雨是什么样的吗?(雷雨是先打雷后下雨;雷雨时风很大的;下雷雨还会有闪电等)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及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本质。
2.了解戏剧结构的基本特点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初步掌握戏剧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纷繁复杂的戏剧冲突,欣赏异彩纷呈的戏剧语言。
教学难点:认识周朴园思想性格的复杂性。
教学设想:作为戏剧欣赏单元的第一课,可先给学生介绍《雷雨》的梗概,通过反复阅读或分角色朗读,弄清节选部分的主要剧情,进而把握其中的主要矛盾冲突,理解人物语言所表现的人物性格。
用二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看过根据曹禺原作改编的电影《雷雨》。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原作,看看在30年代作家为我们勾勒的酝酿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空气里的一场即将到来的社会大变动的雷雨画卷。
二、简介曹禺及《雷雨》2、本文以“雷雨”为题的含义《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阻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
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
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
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三、简单介绍戏剧的有关知识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即台词)和舞台说明。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如《雷雨》);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四、本文的情节结构本文可分两部分。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创新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创新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创新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及训练重点】1、识记理解“涔涔”“郁热”“昧心”等词语及文学常识。
2、了解作品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特点。
3、体会戏剧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情节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作者作品简介2、分角色朗读3、理解课文节选部分的矛盾冲突4、课堂讨论:周朴园爱鲁侍萍吗?一、导入简介作者及《雷雨》的大致情节二、速读理清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填图练习三、讨论课后练习二: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为什么?四、课堂活动:辩论正方:一二组——周朴园爱鲁侍萍反方:三四组——周朴园不爱鲁侍萍[通过辩论,疏通“重逢”一节的情节脉胳,赏析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总结要点:1、周朴园曾经喜欢过,甚至爱过2、他始乱终弃的原因(性格特点、阶级特性)3、周朴园的人物性格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三六、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阅读赏析“斗争”一场2、归纳人物性格及主题3、课堂练习一、阅读赏析“斗争”一场讨论1、周朴园有没有顾父子之情,为什么不顾?2、剧中通过鲁大海的话交代了什么?3、侍萍为什么不认儿子周萍?二、讨论总结人物性格1、周朴园: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虚伪的反动资本家。
2、鲁侍萍:3、学生自己归纳鲁大海的人物性格。
三、讨论剧本为什么以“雷雨”为题?四、归纳主题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的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提示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20年代中国的社会现实。
五、课堂练习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让学生自己找印象深刻的句子,加以分析讨论。
教师可点拔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台词中能表现人物心理的句子。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创新教案第2篇】一、教学目的:1理解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2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3深刻认识旧社会的腐朽、黑暗和罪恶,认识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勇于斗争、追求光明的光荣传统。
语文《雷雨》教学设计(通用6篇)
语文《雷雨》教学设计(通用6篇)语文《雷雨》教学设计(通用6篇)1【教学构想】戏剧,高考一般不设题考查。
因为高考不考,所以戏剧教习就可以“玩一玩”。
过去,比如《雷雨》教学,讲讲剧情,分角色读读课文,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处理处理课后习题,有条件放一放《雷雨》电影,如此而已!教学时如何指导学生欣赏戏剧,教师如何教的有“戏味”,教了十几年,似乎未深究。
其实,学生乐于表演,尤其时下演艺追风的热潮。
有的学校也热衷排演课本剧。
人物的台词与小说的语言有何区别,戏剧的台词有自己什么样的鲜明特色,学生有获知的热情!曹禺有幸就读于富有戏剧传统的南开中学,爱看戏,爱演戏,爱写戏,所以就有23岁时的处女作《雷雨》,并且震惊文坛。
在教学中,尝试点燃阅读戏剧的热情,激发兴趣、促发潜力,也许今日的教学尝试就会促成另一个“曹禺”的诞生,于是就是抱着这样的奢望,我开始了戏剧知识及作品的研读。
我的导师赵杰老师一直对我强调“文体意识”,我知道他一直在尝试,在践行。
从《长亭送别》的古典戏曲的教学到《别了,不列颠尼亚》,他一直在关注“文体”教学。
芜湖“名师大讲坛”倾听即教学“的教学理念也让我耳目一新。
如何扣住戏剧的特色,如何弯下身子倾听学生是我备课重点思考的问题。
几番思量,我确定了“台词”这个教学的核心,通过精选语言片段,尝试从品味台词的针对性、个性化、内蕴性为教学重点,感受戏剧台词对营造戏剧冲突、塑造舞台形象、形成潜台词的独特魅力,努力营造课堂教学的戏剧氛围、角色意识,通过品读精彩台词、分角色表演台词、尝试改编“宝玉摔玉”等活动努力体现戏剧教学的“实演性”独特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参与到戏剧学习的热潮中,且各有所获。
努力实现课堂解读由语言到形象、由情节到内蕴、由表层到深层的课堂解读框架,由《雷雨》小世界到戏剧大世界的拓展!【教学目的】1、通过指导学生品味戏剧台词,体会戏剧语言的针对性对营造戏剧冲突的作用;2、通过深入挖掘个性化和包蕴性的对话,感受人物复杂心理与人物的鲜明个性;3、通过对必修课文的指导研读,从欣赏戏剧语言入手,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戏剧知识与能力,为提高学生对戏剧的兴趣以及独立学习选修课程打下基础。
16课《雷雨》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生字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雷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突如其来的雷雨天气?”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雷雨天气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雷雨天气的基本概念。雷雨天气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它由特定的气象条件形成。了解雷雨天气对我们预防自然灾害、安排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雷雨天气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雷雨天气时的安全措施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雷雨天气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制作小型的“雷电”现象,演示雷电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显得有些拘谨,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鼓励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另外,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雷雨天气在民间传说中的文化内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中融入文化元素,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引入更多与课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戏剧教学内容,选取《雷雨》作为精讲篇目。
《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四幕悲剧,讲述了周、鲁两家复杂的情感纠葛和悲剧命运。
本节课将重点分析第一幕和第四幕,详细内容如下:1. 第一幕:周萍、周朴、鲁妈、四儿等人物出场,展现周家家庭矛盾。
2. 第四幕:周萍与四儿重逢,周朴得知真相,众人物命运走向悲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雷雨》的剧情,分析主要人物形象,体会曹禺戏剧的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通过对戏剧的阅读与讨论,引导学生关注人性、家庭和社会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剧情发展,体会曹禺戏剧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戏剧中的人性、家庭和社会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雷雨》的话剧片段,引发学生对戏剧的兴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第一幕,了解剧情。
3. 人物分析:分析周萍、周朴、鲁妈、四儿等人物形象,讨论他们在剧情中的作用。
4. 剧情分析:详细讲解第一幕和第四幕,引导学生关注戏剧中的冲突、高潮和结局。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人物分析的题目,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第四幕中的冲突,并进行小组讨论。
六、板书设计1. 人物关系图:展现周、鲁两家的复杂关系。
2. 剧情发展脉络:梳理第一幕和第四幕的主要情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结合剧情,谈谈你对人性的理解。
答案示例:《雷雨》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复杂。
周萍忠诚善良,却因家庭压力走向堕落;周朴自私冷酷,对家人无情;鲁妈善良无私,为女儿付出一切;四儿美丽纯真,却陷入情感纠葛。
通过这些人物,曹禺展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引发我们对人性的思考。
《雷雨》教案优秀7篇
《雷雨》教案优秀7篇《雷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认读四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了解大自然的各种变化,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媒体:课件1:播放雷雨整个过程录音,激趣导入;课件2:播放雷雨前的情景动画,给学生视觉冲击,激发兴趣,促进理解;课件3:播放下雷雨时的情景动画,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促发形象思维活动的展开;课件4:播放雷雨过后的情景动画,将抽象变为直观,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课件5:奇特的自然现象:日出、日落、浓雾、秋霜、冬雪,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投影仪:出示投影片(雷雨后)、出示投影片(填空),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及积累语言、表达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听,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了?(课件播放雷雨整个过程录音)说说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答)2、大家听得真仔细、说得真好!对,这是一场雷雨。
(相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过渡: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雷雨场景多么热闹、壮观呀!课文中,小作者是怎么描述这场雷雨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看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场雷雨的?2、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畅谈。
(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过渡:雷雨前的天气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学习课文的1—3自然段。
三、细读,品味。
(一)指名读1---3自然段,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想:雷雨前的景象是什么样的?1、学生回答,老师引读(板书:蝉不叫、大风、蜘蛛、闪电、雷声。
)2、现在我们知道了雷雨前会出现这些景象,那么你觉得作者用哪些词语把这景象写的更具体的呢?我们一块来读一读,找找看吧!①学生自读,用自己喜欢的符号作上记号。
第十六课 雷雨(教案)
第16课雷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雷、乌、黑、压、垂、户、迎、扑”8个生字。
2.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通过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从中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观察雷雨前后相同景物的不同情形。
【教学难点】1.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2.培养学生要做一个善于观察、热爱自然的孩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问题导入:(演示第2张幻灯片)同学们,在大雨来临之前我们可以看到哪些现象呢?讨论回答: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出水面。
(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理解)2.小朋友们,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雨前后的故事。
(演示第3张幻灯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读课文,出示要求:(演示第4张幻灯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美丽景色。
2.理解字词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4.认读生字:(演示第5-6张幻灯片)(1)雷、乌、黑、压、垂、户、迎、扑(2)读音对对猜,让学生认读字音。
忽然(tū hū)蜘蛛(zhī zhi)垂下(chíu chuí)窗(chuāng chāng)户彩虹(hóng huòng)池塘(dáng táng)扑(bū pū)来(二)交流汇报:生自由说说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分别描写了什么景物?(师注意鼓励学生敢说并引导学生相互补充)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
三、精读课文1.阅读第1-3自然段(演示第7-22张幻灯片)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1)这三段话主要讲的是什么时候的情形?(2)雷雨前课文都描写了哪些景物?乌云、树叶、蝉、风、蜘蛛、闪电、雷声。
16雷雨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16雷雨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6雷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垂"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物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物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现在来唱一首儿歌,边唱边做动作。
2.在儿歌中提到了两种雨的形式,你知道哪两种吗?3.欣赏视频,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4.既打雷又下雨的现象,我们称为—雷雨。
齐读课题。
二、闯关游戏---读词语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跟着大屏幕进行朗读。
2.标出自然段。
3.自己朗读课文,找出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雷雨前、雷雨中及雷雨后的景象?四、细读课文,读中感悟(一)学习雷雨前1.雷雨前写了哪些景物?指名读,在读的同时圈出来。
2.作者是怎样来描写这些景物的呢?①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压”:说明乌云离我们越来越近,让我们感受到乌云低沉厚重。
②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乱摆:说明风很大。
3.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了,逃走了。
垂:一头挂在树上,一头掉在地上。
能把“垂"字换成“掉”或“落"吗?图片展示,体会不能换的原因。
4.指导书写“垂”字。
5.下雨前,哪些小动物还会有反应?燕子低飞小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6.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用“越 ...... 越 ...... "造句。
7.有感情配乐地朗读并背诵1—3自然段。
(二)学习雷雨中1.指名读4—6自然段,思考雷雨中的景物是怎样的?2.“看不清”说明了什么?3.写雷雨中时,雨是怎样变化的?4.教师指导朗读。
5.配乐朗读及背诵。
(三)学习雷雨后1.小组合作学习:雷雨过后,我们又看到了哪些景物?2.完成老师发给大家的表格,汇报。
3.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创新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创新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创新教案第【1】篇〗雷雨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识字教学是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从而逐步形成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在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阅读教学中以“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为阅读主线,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采用图文对照、情境创设、想象谈话等多种形式去品悟文章描写的意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制作学生活动卡。
学生准备:制作本课的生字卡片;留心观察天气变化。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题目1.导入: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来临了!请同学们仔细看,认真听!(播放视频:课文第一幅插图。
)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3.过渡:同学们真会观察。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6课《雷雨》,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直观的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此环节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想办法记住。
2.教师示范读文,学生听读识字,看看解决了哪些生字。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翘舌音:蝉、垂。
4.在小组中,利用生字卡片交流识字方法。
5.汇报识字方法。
(1)压:做一做把手压在语文书上的动作。
用顺口溜识记:广上一点落下,埋在泥土底下。
(2)蝉:课件出示“蝉”的,播放蝉的叫声,使学生了解“蝉”是一种昆虫。
(3)垂:出示蜘蛛垂下来的,引导学生感受“垂”字的整体结构。
《雷雨》优秀教案
《雷雨》优秀教案《雷雨》优秀教案《雷雨》优秀教案篇11、教师活动:(1)投影展示情境一,让学生通过课文节选的第一场戏——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中的语言入手,来把握周朴园的复杂个性。
朴: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鲁: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朴: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鲁: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朴: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
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
鲁: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朴: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哦,好地方。
(2)预设问题,分组讨论:体验“我们”在表意上的作用?通过贯穿全戏的时间概念“三十年前”(让学生找出第一场戏中“三十年前”共出现12次)来深入了解周、鲁两人特殊的关系。
(3)投影展示曹禺在序幕中明确写出的人物关系表。
周朴园--某煤矿公司董事长,五十五岁。
周繁漪--其妻,三十五岁。
周萍--其前妻鲁侍萍生子,年二十八。
周冲--繁漪生子,年十七。
鲁贵--周宅仆人,年四十八。
鲁侍萍--其前妻,某校女佣,年四十七。
鲁大海--侍萍与前夫周朴园之子,煤矿工人,年二十七。
鲁四凤--鲁贵与侍萍之女,年十八,周家使女。
(4)预设问题,分组讨论:从这表中你能看出什么奥妙吗?那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30年前,难道是作者记错了吗?2、预设学生行为:阅读情境一两人的对话,找出对话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三十年前”,结合老师提供的人物关系表的阅读资料,运用教师介绍的方法分组讨论分析周朴园的形象,对周朴园和鲁侍萍的感情纠葛有个整体把握。
3、设计目的:使学生能通过提取关键词语“三十年前”对周朴园和鲁侍萍的感情纠葛有个整体把握,并培养学生从表格图形中获取主要信息的读表能力。
六、提供鉴赏人物的第二视角1、教师活动:(1)、投影展示佛洛伊德的格言,凡是你不想记忆的东西,你总是会忘记的。
——(奥地利)弗洛伊德(2)提示学生可用心理学分析法来说明周、鲁确实存在过真实的爱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雷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
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
教学难点
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总课时数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听音乐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播放:刮风下雨闪电雷声
的旋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雷雨》。
(板书课题)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léi hēi wū yā zhī chuí hù yínɡ pū chán bǎi huá
雷黑乌压枝垂户迎扑蝉摆哗 各自拼读,读好翘舌音“枝、垂、蝉”;后鼻音“迎”也是整体认读音节。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出示新词
雷雨黑沉沉乌云树桩垂下来窗户迎面扑来摆动阵雨毛毛雨暴雨
开展读词游戏。
指名读,开火车读。
②小老师领读,齐读。
理解、记忆。
(3)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①标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②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
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整体感知内容。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课件出示)
说说课文主要按照什么顺序讲的?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读一读,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雷黑乌压枝垂户迎扑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
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加一加:“⻗”加“田”是“雷”;“木”加“支”是“枝”。
(2)换一换:“补”减“衤”换“扌”就是“扑”。
(3)减一减:“鸟”减“丶”是“乌”;“睡”减去“目”是“垂”。
“护”减掉“扌”是“户”。
(4)猜谜语:“一只山羊,跌倒山上”是“黑”,“十一点进厂”就是“压”,“昂首前去逐龙舟”是“迎”。
2.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黑、垂、迎”并讲述:(板书:扁战)
(课件出示):“黑、垂、迎”田字格课件。
“黑”:上下结构,注意“黑”字的书写顺序,第六笔是竖,七八两笔都是横。
注意下面的横四点的写法,左边的一点向左,右边的三点都是向右。
“垂”:独体字结构,笔画顺序是:撇、横、竖、横、竖、竖、横、横。
“迎”半包围结构,注意,第二笔是竖提,上面不要多写一撇。
最后三笔才是“辶”:点、横折折撇、捺。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
(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提出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四)总结交流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了解了描写雷雨的叙述顺序,下节课我们接着学。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总课时数
(一)从生活经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注意过雷雨天气吗?
雷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雷阵雨,谁能说说雷雨情景?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叫做《雷雨》。
(板书课题)
(二)朗读感悟雷雨前的画面
A.天“闷”
过渡:课文中是什么压下来了,读课文第一段找一找。
——乌云(板画)
从哪句话中知道的?
a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
1.从这句话中你感觉到这压下来的云怎样?
从哪个词语中感受到的?
黑沉沉:黑、多、厚、沉
满天:多
指导词语朗读后再放入句子。
2.这么多的云都“压”下来(板书)
知道压下来是什么感觉吗?(压一个学生)什么感觉?——重、沉、透不过气来。
现在压着你的不是老师,而是这——读句子
引读:云好黑啊、云好多啊、云好沉啊
b“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过渡:这么沉的云压得你是透不过气来,压得树上的叶子,是一动不动,压得蝉是一声也不叫啊。
1.读句子
2.蝉:见过蝉吗?就是“知了”为什么称知了?(叫声像“知——了”)
爱唱歌的蝉为什么不叫了?——引出:闷(板书)
c齐读
B.风“乱”
过渡:哗——(出示:打乱):打乱头发、打乱书本
这种沉闷被什么给打乱了?读第二小节找——风(板书)
出示句子“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
1.指导朗读:读了这句话,你会在风前面加什么字?(乱)
从哪个字中感受到的——乱。
抓住这个字,把风的狂猛给读出来,注意朗读不单用嘴,还课加入表情和动作。
(1)自由读(2)指名读(3)齐读
2.引导感悟:风好狂哪,吹得树枝乱摆,(课件出示)这样的风吹到了蜘蛛身上呢?
3.句式训练:风仅仅只吹到了大树和蜘蛛吗?还吹到了谁?
大风吹得树枝
大风吹得蜘蛛
大风吹得花儿
C.电闪雷鸣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过渡:是呀,此时的乌云越积越厚,像巨石一样压下来,狂风又席卷着
大地,更可怕的是闪电和雷声也来凑热闹了。
闪电是一道比一道亮,雷
声是一个比一个响。
用一个成语说就是:(电闪雷鸣)
小结:乌云压、狂风吹、电闪雷鸣,天气的闷,场面的乱,雷声的响都告诉我们谁要来了
(三)研读“雷雨中”
1.默读课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大家?
2.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互动,教师相机点拨。
如:为什么用3个“哗”?该怎么读这3个“哗”?
为什么“往窗外看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雨要停下来了。
)
3.有感情的朗读。
自由读——女生读——指名读
(四)研读“雷雨后”
1.小组合作读一读,画一画文中的景色。
2.展示自己的画。
3.美读这一段。
4.积累运用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雨越下越大。
__越__越__。
(2)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了,()也()了。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