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下血肿与硬膜外血肿的CT表现和鉴别

合集下载

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

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

主讲:滨州医学院外科学教研室徐军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脑损伤脑震荡原发性脑挫裂伤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损伤原发性脑干损伤硬膜外血肿继发性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颅内血肿急性血肿(3日内)亚急性(3日到3周内)慢性血肿(超过3周)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按时间分颅内血肿按部位分按部位分一.急性硬膜外血肿出血位置:颅骨与硬脑膜之间来源:脑膜中动脉(最常见)、静脉窦破裂、颅骨骨折脑膜中静脉、颅骨板障静脉、导血管损伤脑膜前动脉和筛动脉。

部位:颞区74.6%额顶11.9%颞顶 5.8%少见部位:额部,顶部,后颅窝及枕部硬膜外血肿分布急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表现1、意识障碍a、原发伤轻,无原发昏迷,血肿形成逐渐昏迷。

b、原发伤重,先昏迷,然后有中间清醒期,再次昏迷为典型表现。

c、原发伤严重,持续进行性昏迷。

2、颅内压增高:头痛、恶心、呕吐及血压升高,呼吸和脉搏减慢等生命体征变化(两慢一高——库欣反应)急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表现3、瞳孔变化早期动眼神经刺激,缩小,反应迟钝晚期动眼神经麻痹,散大,反应消失4、神经系统体征:局灶神经功能障碍、脑疝时锥体束征、病理征阳性。

急性硬膜外血肿诊断1、外伤史a、直接暴力及头皮损伤b、骨折线走行2、诊断:颅脑CT检查发现颅骨内板与硬脑膜间有双凸镜形或弓形高密度影,了解脑室受压、中线移位、有无合并脑挫裂伤、脑水肿及血肿定位、计算血肿量。

治疗1.手术治疗适应证:明显颅内压增高症状和体征;CT扫描提示明显脑室受压的硬脑膜外血肿;血肿量小脑幕上大于30ml、颞区大于20ml、幕下大于10ml及压迫大静脉窦而引起颅内高压的血肿;中线结构移位大于1cm;颞叶血肿(大于20ml)因易脑疝、硬膜外血肿难以吸收要放宽指征。

手术方法:血肿清除术;紧急情况下的颅骨钻孔探查术。

治疗2.非手术治疗:伤后无明显意识障碍,病情稳定,血肿量小脑幕上小于30ml、颞区小于20ml、幕下小于10ml及中线结构移位小于1cm,严密观察下药物保守治疗。

CT对于硬膜外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诊断

CT对于硬膜外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诊断

本 组 硬膜 下 血 肿 1 2例 . 中 , 表 现 为颅 骨 内板 下新 其 9例 月或 半 月 形 高密 度 影 , 表 现 为 内缘 模 糊不 整齐 的双 凸 形 3例
高 密度 影 , 裂痕 呈 “ 齿 状 ” 血肿 不 厚 , 围较 广 ,2例 患 外 锯 , 范 1 者 均存 在 中 线结 构 的不 同程 度 偏移 ; 1例 硬膜 外 血 肿 患 者 , 1
查诊 断 的 临床 经验 。 结果 : 膜 下血 肿 1 硬 2例 , 例 表 现为 颅 骨 内板下 新 月或 半月 形 高密 度影 , 例表 现 为范 围较 广 的 9 3
双 凸形 高密 度 影 , 存 在 中线 移位 ; 均 硬膜 外血 肿 1 1例 , 以局 限性 半 月形 高密 度 影为 主 。 结论 : 膜#, o 硬膜 下 血 硬 1 ̄h 和 n p 肿各 有 其 自身 影像 学 特 点 ,T检 查 是对 其进 行 良好 鉴 别诊 断 的手 段之 一 。 C
尊 黔 ; 毋
21 0 2年 1月第 1 9卷 第 1期
影像 与介入
C 对于硬膜 外 与硬膜下血肿 的鉴别诊 断 T
张 金 丽
辽 宁省 沈 阳市 第 一人 民医 院放 射科 , 辽宁 沈 阳 1 0 4 10 1
【 要】目的 : 讨 c 摘 探 T检 查 对 硬膜 外 与硬 膜下 血 肿 的鉴别 诊 断 意义 。方 法 : 总结 本 院对 于 硬膜 外与 硬膜 下 血肿 c T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的头 颅 常规 扫 描 , 特殊 病 例 。 0mm 对 加行 5mm薄 层 扫描 。
2 结 果
现 可 呈 现 双 凸镜 样 高 密 度 影 . 边 缘 锐 利 . 膜 下 血 肿 则 是 且 硬 在 硬 膜 下腔 , 多 继 发 于 颅 脑 损 伤后 , 于皮 层 动 静 脉 破 裂 大 由

硬膜下血肿讲解学习

硬膜下血肿讲解学习

硬膜下血肿硬膜下血肿【病因病理】1.硬膜下血肿发生在硬膜下腔,是颅内血肿中最常见,约占50% —60%,根据血肿出现症状时间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

2.大多数血肿主要来源于脑皮质挫裂伤灶中的静脉和动脉受损伤出血而致的,常常发生在外伤着力部位以及对冲部位的颅骨骨折致脑表面的动脉或静脉破裂而形成硬膜下血肿。

另一出血来源是脑表面的桥静脉,即脑表面浅静脉回流至静脉窦处被撕裂而形成硬膜下血肿,此类血肿多不伴有脑挫裂伤,仅为单纯性血肿,但血肿较广泛地覆盖于大脑半球表面。

3.血肿形成时多为新鲜血液或柔软血凝块,3天内逐渐变成硬凝块并与脑膜粘着,2周内凝块逐渐液化,肉芽组织逐渐长入脑膜粘着面,逐步机化,其硬膜粘着面形成血肿外膜,蛛网膜粘着面形成血肿内膜,内外膜将血肿包裹。

【临床表现】硬膜下血肿以急性及亚急性较多见,且经常合并严重脑挫裂伤。

因此常有严重意识障碍、昏迷加深或清醒后昏迷、单侧瞳孔散大和其他脑压迫症状。

并发脑疝时可出现生命机能衰竭的症状。

【影像学表现】1.CT表现:CT检查是硬膜下血肿首选检查方法。

在CT平扫上,血肿的密度直接与血红蛋白含量有关。

在急性期及亚急性期,伤后血肿多呈新鲜血液或软血凝块,3天内血液凝固,血浆吸收,血红蛋白浓缩。

因此,此期均有典型CT表现,主要特点是颅骨内板下出现新月形高密度影,CT值可高达70HU—80HU,体积大,也可以表现为双凸形高密度影。

部分可为混杂密度影,有的可出现液-液平面,即高密度血凝块沉于血肿下部或溶血后含铁血红蛋白下沉所致。

在慢性期和亚急性后期,由于血红蛋白的溶解和吸收,血肿密度随时间逐渐减低,伤后1周-2周变为等密度,伤后1个月变为低密度影。

增强扫描脑表面的小血管增强而使密度血肿衬托更为清楚,4h—6h后延迟扫描,约40%患者血肿边缘出观点状或线状强化,为包膜或血肿相邻脑表面充血强化所致,从而显示血肿轮廓。

无论急性期/亚急性还是慢性期的硬膜下血肿,均伴有脑挫裂伤或脑水肿,在CT片上均有占位效应。

硬膜下出血及硬膜外出血区别课件

硬膜下出血及硬膜外出血区别课件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降低颅内 压、控制血压和预防感染等措 施,以缓解症状并预防并发症 的发生。
对于出血量较大的患者,可能 需要紧急手术治疗,以清除血 肿并降低颅内压。
两者治疗的异同点
01
02
03
04
硬膜下出血和硬膜外出血的治 疗方式存在一定的异同点。
相同点在于两者都需要降低颅 内压、控制血压和预防感染等
05
硬膜下出血与硬膜外出血 的治疗
硬膜下出血的治疗
硬膜下出血的治疗通常需要紧急 手术,以清除血肿并降低颅内压

手术方法包括开颅手术和微创穿 刺引流手术,具体手术方式应根 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经验
选择。
手术后,患者需要在ICU进行密 切监测,以确保颅内压稳定和生
命体征平稳。
硬膜外出血的治疗
硬膜外出血的治疗通常包括药 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两者症状的鉴别要点
01
硬膜下出血和硬膜外出血的症状有一些相似之处,如头痛、呕吐、视 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症状,以及意识障碍等。
02
鉴别要点在于硬膜下出血通常会出现瞳孔散大、动眼神经受压等症状 ,而硬膜外出血则会出现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
03
此外,硬膜下出血通常会导致较严重的意识障碍和神经功能缺损,而 硬膜外出血则较少出现这些症状。
不同点
硬膜下出血主要由脑血管疾病或脑肿瘤引起,而硬膜外出血主要由颅骨骨折或 手术并发症引起。
03
硬膜下出血与硬膜外出血 的症状
硬膜下出血的症状
硬膜下出血的症状主要包括头痛、呕 吐、视乳头水肿等,这些症状可能会 在头部外伤后立即出现。
可能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 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从意识模糊、嗜睡、昏迷到深昏迷 ,甚至出现去皮质状态。

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的鉴别要点

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的鉴别要点

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的鉴别要点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是颅内常见的两种类型的脑出血。

它们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都有所不同,因此正确地鉴别两者非常重要。

以下是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的鉴别要点:
1.发病机制:硬膜外血肿是指血液在硬膜外腔内形成的血肿,通常由头部外伤引起,血液从颅外血管渗漏入硬膜外腔内。

而硬膜下血肿则是血液在硬膜下腔内形成的血肿,通常由头部内伤引起,血液从颅内血管渗漏入硬膜下腔内。

2.临床表现:硬膜外血肿的症状通常较为明显,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恶心、呕吐,可能伴有意识障碍或局部头皮肿胀。

而硬膜下血肿的症状可能较为缓慢出现,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恶心、呕吐,可能伴有昏迷或局部脑神经损伤。

3.影像学检查:CT扫描是常用的鉴别两种血肿的方法。

硬膜外血肿通常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的高密度区域,且边缘清晰;而硬膜下血肿通常表现为半月形或弧形的高密度区域,且边缘不完整。

4.治疗方案:治疗硬膜外血肿的首要措施是手术切除血肿,以减轻颅内压力。

而治疗硬膜下血肿的方法则因血肿大小和病情不同而有所不同,通常包括观察、手术切除或保守治疗。

综上所述,正确地鉴别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对于治疗和预后都非常重要。

如果出现头部外伤或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以确定病因和治疗方案。

- 1 -。

一文读懂:硬膜下血肿与硬膜外血肿如何鉴别?

一文读懂:硬膜下血肿与硬膜外血肿如何鉴别?

一文读懂:硬膜下血肿与硬膜外血肿如何鉴别?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都有哪些不同呢?初入神经外科,难免有所困惑。

而读了本文,你一定会恍然大悟,不再混淆二者。

表格对比下面一张表总结了两者间常用的鉴别点(表1),助你轻松鉴别,不再为难。

表 1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鉴别点注:点击可查看大图。

影像图片结合如下两张图更能加深印象:图1 可见脑挫裂伤灶、血肿范围广、跨骨瓣、呈弯月状,故诊断为硬膜下血肿图2 可见血肿局限(不跨骨瓣)、呈梭形、骨窗可见颞骨骨折,故诊断为硬膜外血肿补充说明以下几点补充说明有助于深入理解上述表格、加强记忆:1. 急性和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均系脑挫裂伤皮质血管破裂引起出血,属于复合型硬膜下血肿;而慢性硬膜下血肿系桥静脉断裂所致,属于单纯型硬膜下血肿。

2. 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均属于继发性颅脑损伤,其患者病情表现一方面与血肿发生速度、部位、量等有关,另一方面与原发伤的轻重密切相关。

即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均可表现为伤后清醒无昏迷、伤后持续昏迷等情况。

由此可见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简单地说,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均既可表现为伤后清醒无昏迷,又可表现为伤后持续昏迷的情况。

3. 很多时候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同时存在,特别是当脑挫裂伤和颅骨线形骨折同时存在时。

本文作者beta,首发于丁香园旗下神外专业公众号「神外时间」,感谢授权。

参考文献1. 王忠诚,主编.《王忠诚神经外科学》.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版2. Ryota Tamura, Yoshiaki Kuroshima, and Yoshiki Nakamura.Neuroendoscopic Removal of Acute Subdural Hematoma with Contusion: Advantages for Elderly Patients.Case Rep Neurol Med. 2016; 2016: 2056190.3. Ki Seong Eom,Jong Tae Park,Tae Young Kim, et al. Rapid Spontaneous Redistribution of Acute Epidural Hematoma :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 Korean Neurosurg Soc. 2009 Feb; 45(2): 96–98.。

硬膜下血肿PPT课件

硬膜下血肿PPT课件

病情观察
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
头痛部位、程度、性质,呕吐的次数、
性质及呕吐量。 术后伤口渗血、渗液情况。如渗血渗液 多,应及时报告医生更换敷料。 密切关注有无癫痫发作情况。 每班评估四肢活动及肌力。
管道护理

无 通 固 观 菌 畅 定 察



强调:硬膜下引流不能使用负压
基础护理
做好口腔、皮肤、会阴护理。 若有肢体偏瘫,则需Q2H翻身,保持床单 位整洁、平整、干燥、无碎硝。
健康宣教
心理指导,告知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原因、手术治 疗方法及预后,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早日康 复。 指导采取床头抬高30°的卧位,并告知其目的。 指导吸氧目的及注意事项。 告知严防引流管脱出,并强调一旦脱出可能产生的 后果。 拆线后3天内不能洗头,出院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 动。
针对患者病情,请说说目前的诊断是 什么?需要采取的首要措施是什么?
患者被诊断为:左额顶部巨大 慢性硬膜下血肿。入院后即予术前准备, 脱水治疗。于当天下午行左额顶部硬膜 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术后予止血、护脑、 抗炎等对症支持治疗。术后第四天拔除 硬膜下引流管,于1月24日出院。
THANK
YOU
SUCCESS
临床表现
急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局灶体征:伤后早期可因脑挫裂伤累及某些脑 功能区,出现相应体征,如偏瘫、失语、癫 痫等。也可在观察过程中出现新的体征,或 原有体征加重,表明有继发出血。
THANK
YOU
SUCCESS
2019/4/16
临床表现
慢性硬膜下血肿: 主要表现为慢性颅内压增 高,神经功能障碍及精 神症状,多数病人有头 痛、乏力、轻偏瘫,偶 有癫痫发作。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鉴别分析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鉴别分析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鉴别分析
1.病因:
硬膜下血肿:硬膜下血肿是指出血在硬膜与骨质之间的腔隙,多数由
颅骨骨折引起,如颅底骨折、颅顶骨折等。

2.临床表现:
硬膜下血肿:常见症状有头痛、恶心和呕吐,在意识清醒时较轻,但
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意识水平下降,常有局部脑受压症状如偏瘫、失语、
瞳孔异常等。

3.影像学特点:
硬膜下血肿:CT扫描可见椭圆形或半圆形的高密度灶,位于颅骨外
侧和硬膜内侧,血肿范围相对模糊。

4.治疗方法:
硬膜下血肿:一般情况下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颅骨开窗引流术,通过手术清除血肿减轻脑压力,恢复正常脑功能。

总结来说,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在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
以及治疗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区别。

对于鉴别诊断,临床医生可以通过详细
询问病史、观察临床症状以及进行相关影像学检查来准确判断。

不论是硬
膜外血肿还是硬膜下血肿,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都非常关键,可避免严重
的脑功能损害和危及患者生命。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硬膜外血肿好发于什么部位及原因:
由于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引致硬膜外血肿占3/4,其次是损伤静脉 窦、板障静脉、导静脉而导致血肿。因此可根据骨折线通过脑膜 血管和静脉窦的部位来判断血肿部位。故此,硬膜外血肿最好发 部位为颞顶区,其次为额顶矢状窦旁,可单侧或双侧,多为单发, 多发者少见。
慢性硬膜下血肿为什么易误诊?
硬膜下血肿的分类 :1、急性期:3天以内;2、亚急性期:4天—3周;
分类:早中晚三期
3、慢性期:3周以上。
硬膜下血肿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为主,如头痛、呕吐、视乳头 水肿,意识障碍等。
年龄不同的硬膜下血肿病人,其临床表现可各有特点。青壮年由 于血肿的压迫,使脑静脉回流发生障碍,引起脑水肿,产生颅高 压症状。而老年患者,因脑萎缩颅内间隙相对增大,颅高压症状 相对较轻。动脉硬化患者,容易出现神经及精神症状。
2、硬膜下血肿(SDH)
形成机制
减速性损伤,头颅在快速运动中受阻,发生在着力点对侧称为对冲伤, 约半数合并脑实质的挫裂伤. 血液聚集在硬膜下间隙形成较广泛血肿,可覆盖整个大脑半球表 面、扩展至半球间裂沿大脑镰分布,但不能超越中线至对侧
! 60%
! 出血来源多为桥静脉或皮质小静脉。桥静脉是链接大脑浅静脉和 静脉窦之间的纽带静脉,一般都是游离的。上矢状窦、额顶外侧 面及内侧面的引流静脉,先是穿破软脑膜、蛛网膜,达到硬膜下, 游离走形一段,这段游离的血管就是桥静脉。由桥静脉进入上矢 状窦,由桥静脉进入硬脑膜静脉窦,再进入上矢状窦。
2、硬膜下血肿: 典型血肿为新月形,厚度较薄;
亦可为带状影 可因CSF进入或反复出血,致血肿密度不均匀 大量SDH可引起弥漫性占位效应,致灰、白质界面内移,中线结
构对侧移位
CT鉴别诊断:

硬膜下出血及硬膜外出血区别ppt课件

硬膜下出血及硬膜外出血区别ppt课件
软膜:紧贴脑和脊髓表面的薄膜
硬膜下出血及硬膜外出血区别
2
硬膜下出血及硬膜外出血区别
3
硬膜下出血及硬膜外出血区别
4
什么是脑脊液?
脑脊液是充满于脑室系统、脊髓中央管和蛛 网膜下隙内的无色透明液体,内含无机离子 、葡萄糖和少量蛋白,细胞很少,主要为单 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硬膜下出血及硬膜外出血区别
硬膜下出血及硬膜外出血区别
7
脑脊液循环机制
流动于脑室、中央管、蛛网膜下隙内的无色 、透明、无沉淀、的液体为脑脊液。正常 400~500ml/日
硬膜下出血及硬膜外出血区别
8
硬膜下出血及硬膜外出血区别
9
大脑半球的上缘附近、蛛网膜 形成许多绒毛状的凸起,为蛛 网膜颗粒。它们都突入上矢状 窦内
上矢状窦位于大脑顶部,硬脑膜 中线,是硬脑膜内外两层形成的 管道
11
硬膜外血肿
硬脑膜外血肿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 之间的血肿,由脑膜血管、静脉窦和板障血 管的破裂而引起。十分常见,约占外伤性颅 内血肿的30%左右。
硬膜下出血及硬膜外出血区别
12
临床表现
硬膜外血肿主要的临床表现是颅内压增高症
状明显。
典型:昏迷
清醒
昏迷
血肿对侧肢体出现无力,甚至瘫痪、失语。
硬膜下出血及硬膜外出血 区别及护理要点
后病房IUC
2016-5-28
硬膜下出血及硬膜外出血区别
1
脑部结构
硬膜 :由2层纤维膜组成,紧贴颅骨内面 ,包在脊髓外面的叫硬脊膜,通过枕骨大孔
与硬脑膜相连
蛛网膜:半透明膜,位于硬膜深面,与深
面软膜之间有许多小梁呈网柱状为蛛网膜下
隙,内充满脑脊液此腔贯通脑和脊髓

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血肿

术前讨论记录
陈建华主任同意上述意见。 主持人小结: 经讨论,大家意见基本统一,总结如下: 1.术前准备情况:已完善。 2.手术指征:患者诊断明确,症状明显,符合手术治疗指征, 无手术禁忌症,保守治疗欠佳,家属同意手术。 3.手术方案:施行“左侧颞顶部硬膜下血肿开颅清除术及去 骨瓣减压术”,手术安排在××年××月××日××时×× 分进行。
评分
1
0 0
非急诊手术
0
NNIS
1
术前讨论记录
时间:××××年××月××日××时××分 地点: 外一科医生办公室 内容:26床、某某,女,69岁,左侧硬膜下血肿。 目的:进一步明确诊断、确定手术方案,制定风险预防 措施。 主持人: 陈建华主任医师 参加讨论人员: 张景杰副主任医师、梁红军副主任医师、 赵庆府副主任医师、刘新坡、赵子光主治医师、实习生, 冉颖颖、刘明琴、崔慧、刘庚玲护士,王艳菊护士长等。
分患者有肢体偏瘫和/无意识障碍。硬膜下出血量多时,有 颈抵抗,病理征阳性。血量少时,可无病理征表现。 5、头颅CT检查:急性血肿可见硬膜下有弧形(或新月形) 高密度影。亚急性血肿可见混杂密度影。慢性血肿可见等 密度影。
硬膜下血肿鉴别诊断
1、脑挫裂伤:本病有脑外伤病史,伤后昏 迷时间较长。查体常有神经系统损伤的表现 ,颅脑CT示:斑片状不等高密度影,本患者 不具备上述特点,可排除。
术前讨论记录
张景杰副主任医师: 患者老年女性,车祸伤病史,意 识嗜睡,颅高压症状,进行性意识恶化,血肿厚度> 10mm,中线移位>5mm的急性硬膜下血肿,需行手术 治疗,手术方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和/或去骨瓣减 压术。
术前讨论记录
王艳菊护士长: 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工作,积极避免术 后并发症,术前留置尿管,术后留置胃管,以保证术 后禁食的营养供应。术后应注意观察切口有无渗血、 渗液、引流管通畅及引流的颜色、量等,嘱患者及家 属帮助其适时翻身扣背,防止术后并发症。

硬膜下及硬膜外血肿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硬膜下及硬膜外血肿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血肿体积估算:
ABC/2法: • 临床使用最广泛,由椭圆体体积的计算公
式衍变而来,计算圆形-椭圆形血肿的体 积最佳
• 在血肿的中央选择一个代表性的层面,测 量最大的线性长度A(cm)、最大的宽径 B(cm)和最大的深度C(cm),相乘然后除 以2。
• 线径A和B垂直 • 深度C为层面数×层距
5层×0.8cm
血肿磁共振信号变化
血肿分类: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脑内血肿
按血肿来源和部位
按病程 和血肿 形成的
时间
01 急性血肿(3天内) 02 亚急性血肿(3天~3周)
03 慢性血肿(3周以上)来自硬膜外血肿• 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 • 好发于颞、额顶和颞顶部 • 约占全部颅内血肿30% • 颅骨骨折所致 • 最常见的出血来源为脑膜中动脉破裂(70%-80%) • 原发昏迷时间短,再度昏迷前可有中间清醒期 • 急性约占85%,亚急性约占12%,慢性约占3%
小脑幕硬膜下血肿
小脑幕硬膜下血肿依小脑幕缘分布而出现不同形状,勾勒出各层面小脑幕
Y
V

女,72岁 头痛2周 小脑幕下血肿
鉴别诊断
• 硬膜下积液 • 脑萎缩
硬膜下积液
• 也称硬膜下水瘤,多系外伤后蛛网膜破损, 形成活瓣,脑脊液进入硬膜下腔不能回流 所致
• CT:表现为新月形或弧形低密度影,CT值 近似于脑脊液,密度均匀,边缘较光整, 相应部位脑回变平,脑沟变浅
• 与软脑膜间存在较大的间隙,即蛛网膜下 腔,内含脑脊液和较大的血管
• 不深入脑沟,使蛛网膜下腔在某些部位扩 大成为蛛网膜下池(脑池),其中最大的 是小脑延髓池
软脑膜
• 由胶质纤维和弹力纤维构成 • 薄而富有血管 • 附于脑的表面并伸入脑沟内

医学影像诊断学名词解释 (1)

医学影像诊断学名词解释 (1)

一、名词解释1. CT值:是测定人体某一组织或器官密度大小的一种计量单位,通常称亨氏单位(hounsfield unit ,HU)。

2. 窗宽:是指CT图像上所包含的CT值范围。

在此CT值范围内的组织结构按其密度高低从白到黑分为16个灰阶供观察对比。

3. 窗位:又称窗水平。

是图像显示过程中代表图像灰阶的中心位置。

4. 流空效应:由于信号采集需一定的时间,快速流动的血液不产生或只产生极低信号,与周围组织、结构间形成良好的对比,这种现象就是“流空效应”。

5. PACS(Picture Archiving & Communication System):即医学影像的存储和传输系统,它是放射学、影像医学、数字化图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的结合,它将医学图像资料转化为计算机数字形式,通过高速计算设备及通讯网络,完成对图像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及传输等功能,使得图像资料得以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

6. 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肺野。

正位片上,两侧肺野透明度基本相同,其透明度与肺内所含气体量成正比。

为便于指明病变部位,通常将两侧肺野分别划分为上、中、下野及内、中、外带。

7. 肺纹理:胸部X线片上,在充满气体的肺野,可见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理。

主要是由肺动脉、肺静脉构成。

8. 肺实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结构,如肺泡及肺泡垫。

9. 肺实变:肺泡内气体被病理性液体或组织的代替,常见于急性炎症。

10. 空气支气管征:是影像学术语,当实变扩展至肺门附近,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形成对比,在实变区中可见到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称为支气管气像或空气支气管征。

是肺实变的重要征象。

11. 原发综合征:原发性肺结核时,肺部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原发综合征,X线呈哑铃状阴影,临床上症状和体征多不明显。

12. 中心型肺癌:是指发生于主支气管,肺叶及肺段支气管的肺癌。

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的鉴别要点

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的鉴别要点

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的鉴别要点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是常见的颅内外伤后引起的一种病理现象,它们的临床表现和危害程度都相似,因此在鉴别诊断中十分关键。

下面我们来分步骤详细介绍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的鉴别要点。

一、解剖结构区别硬膜外层是紧贴外侧颅骨的坚韧膜层,而硬膜下层则是位于硬膜内侧与蛛网膜之间的一层薄膜。

因此,硬膜外血肿紧贴颅骨而硬膜下血肿定位在脑表面,两者位置不同有助于鉴别。

二、发病机制区别硬膜外血肿是由外伤性血管破裂而血液聚集在硬膜外层,形成局部血肿。

而硬膜下血肿是脑表面的血管破裂血液渗入硬膜下层,然后进一步扩散导致脑实质受压。

因此,从发病机制方面也可区别两者。

三、临床表现区别1. 硬膜外血肿的典型症状是头痛、意识不清、恶心呕吐等,可能伴有局部裸露、皮下积液等表现。

2. 硬膜下血肿的典型症状是剧烈头痛、意识障碍、偏瘫、癫痫等神经系统症状,常常是数小时至数天出现,可能导致颅内高压等情况。

四、影像学检查区别除了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也是鉴别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的重要依据。

1. CT检查:硬膜外血肿呈半圆形,紧贴颅骨,形态规则。

而硬膜下血肿则呈叶片状,与颅骨距离远,形态不规则。

2. MRI检查:可显示血肿的大小、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是更加精准的辅助诊断方法,硬膜外血肿的信号呈高T1、T2信号;硬膜下血肿的信号则呈低T1、高T2信号。

总的来说,虽然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很相似,但是从解剖结构区别、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可以帮助医生明确诊断,给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血肿硬膜下血肿是指颅内出血血液积聚在硬脑膜下腔,在颅内血肿中发生率最高。

根据伤后血肿发生的时间,分为急性硬膜下血肿(伤后3天以内)、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伤后3天至3周内发生)和慢性硬膜下血肿(伤后3周以上)。

硬膜下血肿与硬膜外血肿有什么区别?首先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硬膜?硬膜是在颅骨和脑组织之间的一层坚韧的薄层膜状结构,是用来保护我们的脑组织的屏障。

这样就出现了两个间隙:硬膜和颅骨之间的“硬膜外”,以及硬膜和脑组织之间的“硬膜下”,在这两个间隙出血造成的血肿,也就被称为硬膜下血肿与硬膜外血肿。

其中硬膜外血肿因为有硬膜的阻挡,不会直接接触到脑组织,并且因为硬膜的限制,血肿不容易出现扩散,很容易包成一块,在CT或磁共振上面会出现一个凸透镜形状的影子。

因为不合并脑其他损伤的话意识比较清楚。

而硬膜下血肿,基本上属于直接在脑组织表面出血,而脑组织表面没有什么限制的东西了,所以出血很容易向两面渗透,所以他的表现就会在靠近脑组织的一边看到血肿贴着脑组织的纹理,另一边贴着硬膜,变成新月形状。

这种情况下,因为出现很可能就来自于脑组织,所以往往有脑组织明显挫伤。

比较容易引起脑水肿等。

往往有意识障碍。

最明显的一个区别就是血肿的部位不同硬膜是硬脑膜的简称脑组织被三层脑膜所包被第一层称为硬脑膜临床上的硬脑膜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颅骨内侧面的骨膜第二部分是真正意义上的脑膜这两部分共同组成硬脑膜第二层称为蛛网膜位于第一层硬脑膜与第三层软脑膜之间因类似蜘蛛网而得名在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存在着一个间隙称为蛛网膜下腔充斥着脑脊液第三层称为软脑膜紧贴于大脑表面质地较柔软广义上的硬膜下血肿范围比较大凡是位于硬脑膜以下的出血形成的血肿均可视为硬膜下血肿包括硬膜到蛛网膜之间的血肿甚至蛛网膜下腔到脑实质之间的血肿也可视为硬膜下血肿甚至脑实质内的血肿也可归为硬膜下血肿但是在临床上往往并不这么叫脑实质内的血肿往往有其他的专业名称总而言之一句话广义上的硬膜下血肿是指位于硬膜以下的所有血肿只是部位不同的血肿可能会有不同的名称而狭义上当血肿位于硬脑膜之上颅骨之内时称为硬膜外血肿而当血肿位于硬膜以内至脑实质之间时称为硬膜下血肿脑实质以内的血肿往往以其他专业名称命名相同的血肿量就严重程度而言硬膜下血肿往往要比硬膜外血肿严重硬膜下血肿多由脑实质或蛛网膜、大脑表面小血管出血形成因此对脑组织以及脑功能的损害更为严重对脑组织和脑功能的损害往往是直接的而硬膜外血肿多由硬膜或颅骨骨膜上的血管出血形成对脑组织和脑功能的损害往往是间接的多是由于血肿压迫而形成的脑组织损害就形态上来说硬膜外血肿多呈椭圆、圆形等较规则的形状而硬膜下血肿形态大多不规则或呈半月、新月形等形状病因急性和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一般为加速性暴力引起皮质与静脉窦之间的桥静脉撕断或是脑挫裂伤皮质血管破裂引起出血,多发生在着力点的对冲部位。

硬膜外血肿影像实验报告

硬膜外血肿影像实验报告

硬膜外血肿影像实验报告
硬膜外血肿是指血液在硬膜外腔内聚集形成的疾病。

在临床上,常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诊断和评估硬膜外血肿。

下面对硬膜外血肿影像实验报告进行分析和回答。

硬膜外血肿的主要影像学表现包括:压迫性改变(出现于硬膜外腔内),颅骨压迫与改变,蛛网膜受损,在MRI图像中可见高信号和低信号区域。

在CT扫描中,硬膜外血肿呈现为局部或弥漫性的高密度区域。

影像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患者基本信息
1. 患者性别、年龄、病史等。

2. 就诊目的、症状等相关信息。

第二部分:影像学检查方法
1. 使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CT、MRI等。

2. 扫描层厚、扫描间隔等相关参数。

第三部分:影像学表现描述
1. 硬膜外血肿的位置、范围和大小。

2. 硬膜外血肿的形态特征,如半球形、卵圆形等。

3. 硬膜外血肿的密度或信号强度变化。

4. 周围组织器官结构受压或改变的情况。

第四部分:影像学诊断与评估
1. 根据影像学表现,初步诊断为硬膜外血肿。

2. 评估硬膜外血肿的严重程度和对周围结构的影响。

3. 根据影像学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第五部分:结论
1. 确定硬膜外血肿的存在与程度。

2. 如果有其他疾病存在,需明确其他疾病与硬膜外血肿之间的关系。

在回答硬膜外血肿影像实验报告时,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验报告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回答。

硬膜下及硬膜外血肿影像表现

硬膜下及硬膜外血肿影像表现

小脑幕硬膜下血肿依小脑幕缘分布而出现不同形状,勾勒出各层面小脑幕

Y
V

治疗及预后
治疗主要取决于硬膜下出血量的多少
治 疗
出血量少时(“硬膜下涂抹”),尤其是那些慢性期血肿,没

有引起症状的,可以通过CT随访
预 后
有症状的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在急性期应在4小时内颅骨切
开术
有症状性的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一个或多个颅骨造口引流 术
硬膜下及硬膜外血肿
颅内血肿定义
颅脑损伤后引起颅内继发性出血,血液聚积在颅腔 内达到一定体积(幕上出血 ≥ 20 ml ,幕下出血 ≥ 10ml ),形成局限性占位性病变,产生脑组织受压和颅 压增高症状
解剖
解剖
颅骨与脑间有三层膜 由外向内为硬脑膜、蛛网膜和
软脑膜,三层膜合称脑膜 蛛网膜、软脑膜及二者之间的
部位 多在着力点或骨折线附近
位于对冲部位
形态 双凸形(梭形)
新月形
范围 边界
较局限;
较广;
一般不跨过颅缝,可以跨过大脑 不跨过大脑镰和小脑幕,可以跨
镰和小脑幕
过颅缝
锐利
欠锐利
大小范围 复查基本无变化
常有变化
脑挫裂伤 可有
多有
THANK YOU
(可能为胞外正铁血红蛋白)
慢性期T1WI低(高于脑脊液),T2WI高
(可能为脑脊液进入、蛋白渗入蛛网膜下腔)
38Y,M,高处坠落10余天
增强扫描


பைடு நூலகம்
表 现
可见到远离颅骨内板的皮层和静
脉强化,亦可见到连续或断续的
线状强化的血肿包膜(由纤维组
织,新生毛细血管及肉芽组织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硬膜下血肿与硬膜外血肿的CT表现和鉴别
A.形态:新月形,月牙形;;梭形,双凸镜形,内缘境界清楚。

B.分布范围:广,可越过颅缝;;较窄,不越过颅缝。

C.伴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较少见。

D.占位效应:明显;;范围大者较明显
2.肾癌的CT表现:表现为肾实质内缘不规则肿块,可向外突出,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癌肿多为不均匀强化,癌肿向外侵犯可致肾周脂肪消失
3.胃癌:早期X线表现:低张气钡双重造影,胃小弯和胃小沟破坏消失。

中晚期:1.胃腔变窄,广泛受累时呈现“皮革”状胃 2.充盈缺损,呈现大小不等,边缘不规则的充盈缺损,与正常的胃壁分界清楚3.粘膜皱襞消失,破坏,结节状增粗
4.龛影,见于溃疡型,癌肿向腔内突出形成大而浅的不规则碟形溃疡
4.结肠癌:1,肠腔偏心性或环形狭窄,轮廓不规则2.粘膜皱襞破坏,消失和中断3.龛影较大,形状不规则,龛影边缘有尖角极不规则结节状充盈缺损
风湿性心脏病的二尖瓣狭窄的X线表现:左心房和右心室增大,肺淤血及肺循环高压征象,心底部可看见双心房影,非业内出现肺纹理增强,模糊,肺野透亮度降低,支气管分叉角度加大
5.二尖瓣关闭不全的X线表现:轻者心影大小形状无明显改变,或仅见左心房,左心室轻度增大,二尖瓣较重,左心房可明显增大,搏动增强,左心室也增大,主动脉结正常或略小
6.左心室增大见于高血压病,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
不全及部分先天性心脏病
7.右心室增大见于二尖瓣狭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狭窄,心房或心室间隔缺损以及法洛四联症
8.左心房增大见于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心室功能衰竭和某些先天性心脏病
9.中央型肺癌于周围型肺癌的X线,CT表现:
中央型肺癌:早期癌肿局限于黏膜内,可无异常发现,病变发展,癌组织从支气管黏膜表面像腔内生长或沿支气管壁浸润生长,使管腔狭窄CT表现为:肺门区分叶状肿块影或病变支气管腔内的结节及息肉样阴影,支气管关闭不规则增厚,引起支气管官腔的狭窄与截断
周围型肺癌:发生于肺段以下较小支气管的肺癌,由于管壁结构薄弱,易侵入肺内或经局部淋巴管播散在非小叶内生长,形成肿块
10.胸腔积液的X线表现:游离性积液;少量积液是,液体首先聚积与后肋隔角,立为表现为患侧肋膈角变钝、变平,透视下液体可随呼吸及体位改变而移动,中量积液时表现为患侧下肺野均匀致密影,肋隔角消失,隔面及心缘被遮盖,由液体形成的致密影其上缘呈外高内低的斜行弧线,大量积液是指液体上缘达第二前肋间以上,患侧肺野均为致密,有时仅肺尖透明,肋间隙增宽,纵膈向对侧移位
11.化脓性骨髓炎的感染途径和X线表现:血源性,外伤性,临近软组织或关节化脓性感染直接延伸所致。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1.软组织弥漫性肿胀2.骨膜增生3.骨质破坏4.死骨慢性:骨皮质增厚和骨干增粗,轮廓不整,骨髓腔狭窄或消失
12.退行性骨关节病:1.四肢关节间隙略变窄,关节边缘唇状骨质增生,骨性关节面硬化致密,关节面下方可见小圆形透光区,其边缘硬化,可见关节内游离体,构成关节的诸骨端一般无明显骨质疏松 2.椎间隙变窄,椎体关节面骨质硬化及边缘骨赘形成,相邻椎体骨赘可连接形成骨桥。

有时在椎间盘内可见气体影
13.良恶性骨肿瘤的X线鉴别要点:良性骨肿瘤生长缓慢,不侵犯临近组织和器官,骨质破坏多成膨胀性,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边缘锐利,骨皮质保持连续性,无骨膜增生和软组织肿块;恶性骨肿瘤生长迅速,可侵犯临近组织和器官,骨质多成浸润性破坏,局部可有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易侵犯软组织形成肿块
14.脑肿瘤:直接征象:1.肿瘤发生的部位2.肿瘤的密度3.肿瘤的数目,大小形态和边缘,4.肿瘤强化的程度及形态,间接征象:1.瘤旁水肿,表现为围绕肿瘤的低密度区2.颅骨变化,临近颅骨的肿瘤可造成骨板的受压变薄,骨质侵蚀破坏等
15.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的鉴别:急性:1.直接征象:1.胰腺呈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轮廓不清 2.内部回声,大多呈低回声,因胰腺水中所致,也可成弥漫性分布不均的强弱不等回声或强回声光斑,多见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 2.间接征象:1.胆石引起的胰腺炎可见胆石声像或胆囊肿大及胆管扩张 2.胰腺周围的弱回声区,是胰腺周围组织的渗出和水中所致 3.少数急性胰腺炎可并发胸腔积液和腹腔积液4.脾静脉和下腔静脉受压征象5.胰腺区呈现气体强反射。

慢性胰腺炎:胰腺萎缩,轮廓不清,边界不整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
内部回声不均匀呈条状或带状增高回声,部分合并假性囊肿,胰管扩张或胰管内结石
肝脓肿与肝囊肿的鉴别
16.肝囊肿1.肝内类圆形无回声区,后方回声增强;2.壁薄而光滑,边界清晰。

3.可单发或多发。

肝脓肿 1.早期肝脓肿:肝内不均匀低回声区,类似肝肿瘤。

2.典型肝脓肿:脓肿呈无回声区,伴细点状回声;边界清晰,圆形或类圆形,形态规则,壁厚,内壁不规则;后方回声增强。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