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优质课一等奖 五册19课范进中举

合集下载

语文《范进中举》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语文《范进中举》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幸会! 幸会!
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前对他漠不关心,在他
中举后都送了东西来。范进疯了也是众邻居 来帮忙。
众邻居对有权势者敬畏 谄媚,对不幸者冷酷无情。 这表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 凉。

2、张静斋(张乡绅)是城 中望族,之前与范进素不
先 生!
相识,为什么会来拜会范
进,而且还又送银又送房?
能看出当时官场怎样的风
烘托范进昏厥的怕人。 烘托范进疯跑的飞快。
烘托范进疯劲之大。
夸张:为功名利禄而神志不清的丑态,尖锐的抨
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范进中举后发疯的原因
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 青云。范进未中举前穷困潦倒,受尽屈辱。
中举范后进情一形生就热完衷全科不举同追了,求几功十年来的贫 困、名屈利辱禄一,旦为过什去么,他梦得寐以知求真的功名富贵 一旦的出中现举,后政却治又、发经疯济了、社?会地位一旦改
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倒运
养到30多岁 毕竟要嫁与个老爷
尖嘴猴腮 不三不四
不是你的文章好 ……舍与你的
品貌又好 张府…也没 有这样体面的相貌
才学又高
癞蛤蟆就想天鹅屁吃 毕竟要嫁与个老爷
“扯了几十回。”“低着头,笑迷
腆着肚子;啐
迷的去了”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 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 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 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 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变就使他惊喜得发了疯。那可憎可笑的疯 癫剧?
从人物命运的角度说这是一场悲剧,把一生浪费在科举考场
中,是范进的人生悲剧; 中举前生活贫困,没有营生能力,一心追求功名利禄,只是

九年级语文《范进中举》教案一等奖3篇

九年级语文《范进中举》教案一等奖3篇

1、九年级语文《范进中举》教案一等奖《范进中举》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节选自《儒林外史》。

下面是2.合作探究:学生先分组讨论,互相启发,再全班交流,使交流面更广。

3.课文解读和情境营造结合,课文情境和生活情境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的人生选择才是有价值的。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品评人物,理解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

2.引导学生赏析讽刺艺术,了解对比、夸张、细节描写等讽刺手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的人生选择才是有价值的。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导读导议法、赏读评议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理解人物。

2.通过填表的辅助性手段来引导学生体会对比产生的讽刺效果。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

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导语:曾经在网上上出现这样一则“拜神帖”,帖子的具体内容是:“范进,中国考神、中国考试宗师、传说中的文曲星!传说考试前拜考神,在考场上就会得到文曲星暗中相助!……考神范进在此!”从发帖日起,此后几乎每天都有考生来“拜神”。

一些社交网站上还出现所谓的“考神公共主页”,全部都是祈求自己能顺利通过考试,留言条数超过15万,主页粉丝也超过44万人。

这位“考神”何许人也?是否值得如此“膜拜”?今天,让我们来一窥“考神”的真面目。

【设计意图】从社会现象入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背景了解范进,是清朝小说家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中一个特色鲜明的人物。

“范进中举”这个片段选自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查捷报”。

小说描写广东学道周进,上任后在广州主考两场生员,然后主考南海、番禺两县的童生考试,其中就有范进。

范进当时已是54岁了,从20岁就开始应考到54岁,他整整考了35年。

《范进中举》获奖教案一等奖(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范进中举》获奖教案一等奖(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 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 、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提问导入,回顾明清科举制度背景。
教学过程
通过提问学生关于明清科举制度的知识,引出课文 背景,再让学生分享对范进中举的初步印象。
课文解析
教学目标
教学节奏
整体教学节奏紧凑,但在部分环节上可以更加注 重学生的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进度。
改进措施与展望
教学内容优化
针对学生反馈,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以更好地 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技巧提升
加强自身教学技巧的修炼,提高课堂掌控能力和教学水平,更好 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评价方式完善
进一步完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以更全面地反 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
06
学生反馈与建议
学生意见收集
学生对《范进中举》这篇课文的情节和人物设定有浓厚的兴趣,认为故事情节跌宕 起伏,人物形象鲜明。
学生对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表示满意,认为课堂氛围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效 果。
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并展开 讨论。
教学策略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 案例分析等多种策略,使学生 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学习
通过布置阅读任务、组织课堂 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 考,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展示课文背景、 人物关系图以及相关图片 ,使抽象内容形象化。
在线资源
推荐相关网络资源,如明 清科举制度专题网站,拓 宽学生学习视野。

2024年度语文《范进中举》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2024年度语文《范进中举》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01
03
问题探讨
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 术特色(10分钟)
课程总结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5分钟)
05
04
课堂活动
角色扮演,模拟范进中举后的情景, 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10分钟)
2024/3/24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3/24
7
文本概述及结构分析
2024/3/24
12
科举制度对当时社会影响
社会流动
科举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 对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 会阶层流动。
2024/3/24
教育普及
科举制度推动了教育的普 及和发展,形成了“万般 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 社会风气。
文化繁荣
科举制度促进了文化的繁 荣和发展,涌现出了大量 优秀的文学家、思想家和 政治家。
13
《范进中举》对科举制度批判
01
《范进中举》是一篇讽刺小说,通 过描绘范进参加科举考试的经历, 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端和世态 炎凉。
02
文本结构清晰,以范进中举为线索, 通过对比、夸张等手法,生动地展 现了社会各阶层人物的性格特点和 命运遭遇。
8
关键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范进
懦弱无能、虚伪势利的读书人形 象。他一心追求功名利禄,却屡 试不第,最终因中举而发疯,揭 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
2024/3/24
分析小说中的讽刺手 法和主题思想
24
作业布置及要求说明
阅读《范进中举》全文,并 写出故事梗概和人物关系图
分析小说中的讽刺手法,举 例说明
思考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和历史文化背景,并写出自 己的见解
作业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 字迹工整,逻辑清晰

《范进中举》优秀教案一等奖3篇

《范进中举》优秀教案一等奖3篇

1、《范进中举》优秀教案一等奖《范进中举》节选自清代杰出小说家吴敬梓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范进中举》优秀教案,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教学目标1、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3、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4、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

教学重难点1、范进、胡屠户的形象对比(重点)。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1、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计五十五回,课文节选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题是“周学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

《儒林外史》全书正是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为影,全书故事没有一个主干,但有一个贯串其中的中心,即反对封建科举、封建礼教,讽刺因热衷功名而造成的极端虚伪的社会风气。

作品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严监生等等。

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讽刺小说中,这本书获得很高评价。

小说虽以明朝为背景,反映的却是清朝的社会现实。

3、明清科举制度简介童试—秀才(生员、相公、进学)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

他们的第一名分别叫解元、会元、状元。

二、整体感知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感知以下问题。

1、围绕“中举”这一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小说可分成哪两个部分?中举前、中举后2、说说中举前、中举后各写了哪些事?用四字短语概括。

屠户贺喜范进借钱范进发疯屠户治疯乡绅拜访3、读这篇小说中,你觉得哪个人物最可笑又可厌?胡屠户4、胡屠户可笑在哪里?找出课文句子来回答,并归类。

对范进的称呼:“现世宝”一一“贤婿老爷”。

对范进外貌的描述:“尖嘴猴腮”一一“才学又高,品貌又好”贺礼:“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一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范进中举》优秀教案一等奖《范进中举》公开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优秀教案一等奖《范进中举》公开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优秀教案一等奖《范进中举》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范进中举》是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

从单元教学内容看,第六单元选择了中国明清白话小说中的经典章节,意在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魅力并学会运用历史眼光分析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了解它们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范进是小说中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的典型,深入分析理解其形象就能让学生对《儒林外史》这部小说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有一定的认识与理解。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一、初二两年通过对《西游记》和《三国演义》两部名著的阅读,对明清白话小说的语言风格已经比较熟悉,又因为第四单元已经学习了阅读小说的方法,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和典型环境,所以在阅读《范进中举》时,不会在理解基本内容上感觉到难度。

但是,学生面对本文这样偏长的阅读篇幅,容易读得比较粗略,并且缺乏对整部作品的背景认识,对人物的分析理解就会比较表面化,甚至误读范进的形象。

三、教学目标(一)了解小说中的夸张、对比手法形成的讽刺效果。

(二)通过分析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在中举前后的变化,感知和评价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三)感悟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四、教学重点分析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境遇和中举后喜极而疯的丑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探究人物的典型意义。

五、教学难点从受科举制度毒害这一背景出发,正确认识范进这一人物形象。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环节一—梳理情节教师引导:1、找出小说三要素,理清课文故事情节。

2、说说下面几幅图分别表现的是文中的哪个情节?3、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复述这篇小说的情节。

学生活动:按照要求从多个角度完成情节的梳理,从整体上抓住本篇小说的核心,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和周围人对他的不同态度并从不同层次上理清情节的发展过程:范进中了秀才,胡屠户贺喜;范进借盘费,遭到拒绝和辱骂。

范进中举发疯,胡屠户治疯;范进清醒后,张乡绅拜会,胡屠户受赠。

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教案一等奖

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教案一等奖

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教案一等奖1、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教案一等奖一、说课本:1、课本的职位地方和作用:《范进中举》是任务教诲课程尺度试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位的第三篇讲读课文。

本文节选自《儒林别史》,这是一部揭破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诲对念书人践踏糟踏的名著。

现在语文课本版本较多,但都选入了《范进中举》,可见本文在语文课本中的重要性。

本篇课文共需二课时,本日我重点说第一课时。

2、讲授目标:教科书上的单位阐明中明白指出本单位的讲授要点为:通过人物的言行,联合人物所处的详细环境,掌握人物的本性特点,并能对语言特色有肯定的领会,从而渐渐进步文学欣赏本领。

因此,联合本文内容,我确定的讲授目标是:(1)了解吴敬梓及《儒林别史》。

(2)通太过析范进中举前后的表现,掌握人物形象,明白小说的主题。

(3)领会小说浮夸、讥笑的伎俩。

第一课时完成前两个目标。

3、讲授重点和难点:依据课本的特点、讲授目标及门生的现实,建立本文的讲授重点为:阅读明白小说中人物语言、行动、举动的形貌,阐发人物形象。

难点:明白范进发狂的缘故原由及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驳。

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从门生现实出发,接纳以下教法引导学习:提问法,长文短教,因而老师提问的导向作用是很有须要的。

提问精而巧,渐渐引导,渐渐深入。

点拨法,在关键处举行恰到利益的开扶引导,开启门生伶俐,点燃头脑火花,让门生睁开遐想,拓展思绪,把题目引向深入,进步讲授服从和讲授质量。

表格法,填写“中举前后比拟”表格,突出主旨。

2、学法:初四门生已具备肯定的小说知识和自学本领,感性了解较强,但理性阐发不敷。

本文内容生动、语言形象,初中门生容易被其情节和语言所吸引,而纰漏仇家脑性和艺术性的阐发。

在观赏本篇小说时,接纳圈点法、讨论法、朗读法,充实变更他们的积极性,充实发挥门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讲授历程:(一)导入新课:从上册学过的《孔已己》导入,接洽到我国古代封建科举测验。

2024版年度语文《范进中举》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2024版年度语文《范进中举》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29
下一讲预告及预备工作
预告下一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提醒学生做好相关预习和准备工作 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和参考书籍
2024/2/3
30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2/3
31
故事结局
经过一系列的治疗和恢复,范进最终恢复了正常,但已对科举功名产生 了深刻的反思。
8
人物形象塑造及特点分析
2024/2/3
范进 小说的主人公,一个贫穷的小知识分子。他性格懦弱、自 卑,但又极度渴望功名。在科举制度的压迫下,他逐渐失 去了自我,成为了一个可悲可叹的人物。
范母
范进的母亲,一个善良、勤劳的农村妇女。她对范进寄予 了极高的期望,但也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对范进的发疯 感到痛心疾首。
视频播放
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视频片段,如电影 《范进中举》中的经典场景,增强教 学直观性。
2024/2/3
14
04
课堂互动环节设计
2024/2/3
15
提问策略及问题设置技巧
针对性提问
针对课文内容、人物形象、情节 发展等方面进行提问,引导学生
深入思考。
2024/2/3
开放性问题
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 发表个人见解,拓展思维空间。
05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推荐
2024/2/3
19
相关文学作品欣赏指南
2024/2/3
《儒林外史》
了解原著全貌,欣赏吴敬梓笔下的 讽刺艺术,更深入地理解范进等人 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同类讽刺小说
阅读《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 睹之怪现状》等清代讽刺小说,感 受作者对时代弊病的深刻揭露。
20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范进中举》优质课件 (共21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范进中举》优质课件 (共21张PPT)

范进的经济情况和社会地位 有了怎样的变化?
中举前 对比 中举后
住茅草房 每日小菜饭 母亲常挨饿 乡试无盘缠 岳丈斥骂 众邻漠不关心 张乡绅不识范进
赠房 拿蛋送鸡 背米送酒 送银 敬畏 称老爷
况经 济 状
社 会 地 位
巴结
范进形象之我感:
中 举 前 中 举 后
“岳父见教的是” 甘受屈辱 唯唯连声 千恩万谢 唯唯诺诺 借钱被骂得摸门不着 热衷功名 连考三十五年 对比 “噫!好了!我中了!” “晚生久仰老先生” 再三推辞,方才把银 子收了。
那手早颤起来;
千恩万谢;
笑迷迷的去了
其主要性格特点是: 前倨后恭 、欺贫爱富、
趋炎附势、圆滑自私 注意:他的形象反映出当时社会上那种
趋炎附势的现象。时人对权贵阿谀奉迎, 对寒士则加以白眼。
贵为乡人畏,贱受乡人怜。 ——吴敬梓诗
胡屠户、乡邻、张乡绅、范进性格特征: 胡屠户: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 乡 邻:趋炎附势
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小说三要素:
明确:
主要人物:范进 胡屠夫 张乡绅 老太太等
情节:范进中举前后,周围人对他不同的态度。 环境: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世态人情
课文结构
《范进中举》按故事情节的发 展,可分为中举前和中举后两大 部分。
第一部分:写范进中举之前的情况。
第二部分:写范进中举喜极发疯及 中举以后社会地位显著变化。
一、词语积累
作揖( zuòyī ) 带挈(
qiè ) 荒诞(dàn ) 荼毒( tú ) 啐( cuì )
ng ) 亲家( qì
癞蛤蟆( há ) 腆着( tiǎn ) 轩敞( xuān ) 侥幸( jiăo )
醺醺( xūn ) 避讳(huì )

《范进中举》教案一等奖

《范进中举》教案一等奖

《范进中举》教案一等奖《范进中举》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故事情节,是九年级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的教案如何编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进中举教案一等奖,供大家参考!范进中举教案教学目的:1、探讨小说中的讽刺艺术;2、学生对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协作交流能力;3、写作模仿创新能力教学重点:探究小说中的讽刺艺术教学难点:如何在小说中运用讽刺艺术。

(通过对比、夸张的手法达到讽刺效果)电教手段:计算机网络教学,学生和教师在网络机房进行学习(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探讨)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集体责任感、交流创新能力课件制作:素材搜集来自互联网和教学参考资料,DreamWeaver MX制作网络课件。

使用软件工具还包括:WORD、ASP、FLASH5.0、FireWork MX、CUTEFTP 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机房(校园网宽带接入国际互联网)课时安排:2课时1、创设情境——封建科举制度简介,作者吴敬梓简介2、明确任务l 探求小说讽刺艺术的表现手法l 根据学习过程的提问,讨论问题并做出结论。

l 模仿讽刺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写一段讽刺小作品。

3、协作学习①思考问题,形成小组观点,并用BBS交流。

②形成各自结论作品。

为了完成任务,同学们需要经历哪些过程?请仔细看下面的步骤,并按要求一步步进行。

1)、分好三人小组(课前已经完成)2)、小组成员阅读《范进中举》文章中,5—9自然段。

思考:小说的讽刺艺术表现手法是什么?(讨论,把小组的结论写下来。

)_示例:我们小组认为,…………3)、故事欣赏(《范进中举》的图片故事)4)、范进中举前后有什么变化?胡屠户又有怎样的变化?作者用什么写作手法来体现这种变化的?(阅读课文,并作出总结,写下来。

)5)、在“自由阅读”资料中任意选择一篇讽刺小说阅读,思考:小说中运用了什么方法来体现讽刺效果?(学习建议:选择一篇小说,仔细阅读,分析其中运用了什么手法达到了讽刺的效果,小组成员讨论,并写下你们的结论。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教学目的:
1、领略运用对比和挖苦刻画人物的写法;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和封建 社会趋炎附势的世态。
教时安排: 两个教时
二、知识窗: ⑴ 作家作品介绍
本文选自《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清代长篇章回 体小说,55回。因读书人称儒生,故“儒林”指读书人这个 阶层;“外史”与“正史”相对,记载那些没有写入“正史” 不堪称道的轶事;“章回体”是长篇小说中的一种体裁,分 若干回,每回都有标题,大多是一种对仗句,概括本回重要 内容。《儒林外史》描写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状 态,记载他们的种种丑行,揭发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批判了 当时的黑暗现实。
下面是明清两朝科举考试的某些状况:
1、初步考试--童试、岁试、科试 ⑴童试(小考):童子初应试皆称童生,及格者称生员 (庠xiáng生、秀才)。成绩最佳的是廪( lǐn )生,有一定名额, 公家发粮食;另首先是增生,也有一定名额;新及格的皆称附 生。 ⑵岁试:一年一考,按成绩等第依次升降进行选优。 ⑶科试(大考):三年一考,为了拟定举人考试资格。
2、归纳范进喜极而疯的四个过程。 昏厥——疯跑——跌进水塘——疯走上集
3、“好了!我中了!”有何含义?
运用重复修辞,体现了他念念不忘的是科举。 由于一旦中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济状况、社会地位都能变化。地 位即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他在心理上一下子承受 不了这样巨大的反差,因此才有这样疯癫的举动。
4、写“老太太慌”“邻居吓了一跳”“众人拉他 不住”等细节有何作用?
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标题是“范进中举”,能够说“中举” 是 范进一生的转折点。中举前后他的经济状况、 社会地位判若两人。
讨论下面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小 说主题以及人物形象。

范进中举优质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范进中举优质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第13页
范进形象经典性、经典意义
• 思索:范进中举喜极发疯,在当初类似情 况并非仅有,课文中哪里透露这一社会情 况
明确:报录人在范进发疯后镇静提出了解救 方法,可见他见过类似情形。这也便是范进 形象经典意义所在,从范进身上我们看到是 一批“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儒生形 象。
第14页
其它人物形象
• 胡屠户:欺贫爱富,粗鄙势利,蛮横倨傲(前); 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后)市侩形象。 张乡绅:早已中举,做过知县,是地方上一霸。范 进中举当日就来拉拢,送银送房,与范进称兄道弟。 这就表明他急于结交新贵,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 汤知县,以到达巩固和扩大自己权势和目标道貌岸 然,老奸巨滑性格。
•众乡邻:嫌贫攀富,前倨后恭,说明封建科 举流毒已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从他们身上足 见封建社会世态炎凉。
第15页
刻画人物手法
• 1、以人物自己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如范进对 胡屠户称呼由先前“岳父”到中举后“老爹”。 2、利用细节描写、侧面衬托。如范进喜疯过 程。用老太太慌,衬托范进昏厥怕人等。 3、利用夸大、对比手法进行讽刺。范进中举 惊喜得发疯,利用了夸大手法,但并不失真。
第16页
作业 :
• 选取一个你熟悉有鲜明性格人物,写 一篇记叙文,利用一定描写人物手法。
第3页
读准字音
• 星宿(xiù) 斋公(zhāi)
醉醺
醺( xūn)癞蛤蟆( lài ) 阎王
( yán )紧攥( zuàn) 带挈
(qiè) 腆(tiǎn) 啐(cuì)嗑
(hé) 讳(huì) 兀(wù)绾
(wǎn) 轩敞(chǎng)

(wēn)桑梓(zǐ)
第4页
熟读课文,思索以下问题。
1.快速默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号。 2.用简练语言概述故事情节。 范进中举,作者着意描写范进中举 前后不一样遭遇。

五册19课范进中举_九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五册19课范进中举_九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五册19课范进中举_九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儒林外史》的介绍。

2.讽刺艺术的表现形式——夸张、对比、写实。

(=)能力训练点1.欣赏小说的讽刺艺术。

2.比较阅读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了解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四)美育渗透点体会作者对丑恶现象进行辛辣讽刺的艺术。

二、学法引导癣峨藕隰因《范进中举》是长篇小说节选,学生要想较好地完成该课的学习目标,宜课外阅读《儒林外史》全书,对该书的整体情况,包括所刻画的人物,所选取的典型题材,反映的主题,主要的艺术手法有个大体的了解。

学习本文时,着重从范进的语言、动作分析其性格,抓住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遭遇及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原因的讨论分析,理解本文的主题及艺术特点。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1)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与动作。

(2)对比、夸张与直接写实在讽刺小说中的作用。

2.难点旧小说中的雅语与口语。

3.疑点同是读书人,范进与孔乙己有何不同?4.解决办法重点问题主要由学生阅读分析得出答案,难点多参照文下注解解决,疑点采取结合上几节课内容进行两个人物的比较的方法解决。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六、师生互动活动1.查找资料,谈对吴敬梓和《儒林外史》的了解。

2、教师启发,学生讨论分析。

(1)从范进中举前后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及其自身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及世态人情。

(2)范进喜极而疯片断赏析。

(3)胡屠户形象分析。

(4)对比、夸张、直接写实的讽刺手法。

3.教师推荐《儒林外史》精彩片断,师生共同赏析。

4.范进与孔乙己比较阅读,教师点拨,归纳。

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介绍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2.从范进中举前后地位、经济状况变化把握科举制度的罪恶,从周围人的态度变化了解世态。

3.范进喜极而疯片断精读。

(:)整体感知《儒林外史》是古代讽刺小说中的精品,所以在一开始应予以介绍并鼓励课外阅读,这也能促进学生对本课知识、人物主题的认识。

《范进中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范进中举》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话说的就是科举考试。

封建社会选拔人才最主要的方式是科举。

有的人数十年苦读依旧美梦落空,“黄金榜上,偶失龙王望”,有的人美梦成真从此平步青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一起来看看范进的命运又是如何。

二、学习目标:1.感知文章内容。

2.欣赏讽刺艺术。

3.认识科举制度。

三、预习检测(一)作者作品吴敬梓,清,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

代表作《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全书正是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深刻的批判。

(二)学情诊断星宿( xiù)作揖( yī) 带挈( qiè) 不省( xǐng )人事醉醺醺( x ūn) 腆( tiǎn)着肚子赊(shē)欠桑梓( zǐ) 侥幸( jiǎo )四、活动一师: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课文。

按这个格式回答: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了_________________。

生一:通过塑造范进、胡屠户、张乡绅、老太太、众乡邻等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了范进、周围人的变化。

师:小说以什么情节为分水岭可看出范进及周围人的变化呢?生齐答:中举师:小说以范进中举这一情节为分水岭,分为哪几个部分?生齐答:中举前、中举后这两部分师:请同学们依据这一情节,再来完善下对这篇课文的概括。

生二:通过塑造范进、胡屠户、张乡绅、老太太、众乡邻等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了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和周围人对他的不同态度。

活动二㈠师:封建社会选拔人才最主要的方式是科举,一般而言,一个人得知中举了会有什么反应?生齐答:开心、喜悦、兴奋......师:我听到同学们说了,肯定开心啊,马上飞黄腾达,有的人甚至会喜极而泣。

《范进中举》教案一等奖

《范进中举》教案一等奖

《范进中举》教案一等奖《范进中举》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故事情节,是九年级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的教案如何编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进中举教案一等奖,供大家参考!范进中举教案教学目的:1、探讨小说中的讽刺艺术;2、学生对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协作交流能力;3、写作模仿创新能力教学重点:探究小说中的讽刺艺术教学难点:如何在小说中运用讽刺艺术。

(通过对比、夸张的手法达到讽刺效果)电教手段:计算机网络教学,学生和教师在网络机房进行学习(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探讨)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集体责任感、交流创新能力课件制作:素材搜集来自互联网和教学参考资料,DreamWeaver MX制作网络课件。

使用软件工具还包括:WORD、ASP、FLASH5.0、FireWork MX、CUTEFTP 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机房(校园网宽带接入国际互联网)课时安排:2课时1、创设情境——封建科举制度简介,作者吴敬梓简介2、明确任务l 探求小说讽刺艺术的表现手法l 根据学习过程的提问,讨论问题并做出结论。

l 模仿讽刺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写一段讽刺小作品。

3、协作学习①思考问题,形成小组观点,并用BBS交流。

②形成各自结论作品。

为了完成任务,同学们需要经历哪些过程?请仔细看下面的步骤,并按要求一步步进行。

1)、分好三人小组(课前已经完成)2)、小组成员阅读《范进中举》文章中,5—9自然段。

思考:小说的讽刺艺术表现手法是什么?(讨论,把小组的结论写下来。

)_示例:我们小组认为,…………3)、故事欣赏(《范进中举》的图片故事)4)、范进中举前后有什么变化?胡屠户又有怎样的变化?作者用什么写作手法来体现这种变化的?(阅读课文,并作出总结,写下来。

)5)、在“自由阅读”资料中任意选择一篇讽刺小说阅读,思考:小说中运用了什么方法来体现讽刺效果?(学习建议:选择一篇小说,仔细阅读,分析其中运用了什么手法达到了讽刺的效果,小组成员讨论,并写下你们的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进中举优质课一等奖五册19课范进中举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儒林外史》的介绍。

2.讽刺艺术的表现形式夸张、对比、写实。

(=)能力训练点1.欣赏小说的讽刺艺术。

2.比较阅读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了解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四)美育渗透点体会作者对丑恶现象进行辛辣讽刺的艺术。

二、学法引导癣峨藕隰因《范进中举》是长篇小说节选,学生要想较好地完成该课的学习目标,宜课外阅读《儒林外史》全书,对该书的整体情况,包括所刻画的人物,所选取的典型题材,反映的主题,主要的艺术手法有个大体的了解。

学习本文时,着重从范进的语言、动作分析其性格,抓住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遭遇及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原因的讨论分析,理解本文的主题及艺术特点。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1)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与动作。

(2)对比、夸张与直接写实在讽刺小说中的作用。

2.难点旧小说中的雅语与口语。

3.疑点同是读书人,范进与孔乙己有何不同?4.解决办法重点问题主要由学生阅读分析得出答案,难点多参照文下注解解决,疑点采取结合上几节课内容进行两个人物的比较的方法解决。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六、师生互动活动1.查找资料,谈对吴敬梓和《儒林外史》的了解。

2、教师启发,学生讨论分析。

(1)从范进中举前后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及其自身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及世态人情。

(2)范进喜极而疯片断赏析。

(3)胡屠户形象分析。

(4)对比、夸张、直接写实的讽刺手法。

3.教师推荐《儒林外史》精彩片断,师生共同赏析。

4.范进与孔乙己比较阅读,教师点拨,归纳。

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介绍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2.从范进中举前后地位、经济状况变化把握科举制度的罪恶,从周围人的态度变化了解世态。

3.范进喜极而疯片断精读。

(:)整体感知《儒林外史》是古代讽刺小说中的精品,所以在一开始应予以介绍并鼓励课外阅读,这也能促进学生对本课知识、人物主题的认识。

而后分析课文内容,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重点剖析主人公范进的遭遇及性格。

(三)教学过程1.作家、作品简介吴敬梓,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早年也曾热衷功名,便考场屡屡失意,同时在家境由富到贫的变化中,他也饱尝世态炎凉,这些使他对现实,尤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清醒的认识,促使他写下了长达三十万字的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

《儒林外史》全书正是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为影,全书故事没有一个主干,但有一个贯串其中的中心,即反对封建科举、封建礼教,讽刺因热衷功名而造成的极端虚伪的社会风气。

作品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严监生等等。

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讽刺小说中,这本书获得很高评价。

2.听课文范读录音,要求(1)读准字音,体会语气,语调的运用,注意文下注释中一些旧小说中的词语的解释。

(2)围绕中举这一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将选文分成中举前和中举后两个部分。

3.范进形象分析(1)中举前学生默读第1、2两段,[思考]两段有哪些地方能表现范进的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明确:如这十几年,不知猪油也曾吃过两三回,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几句可见范进家境贫寒,而胡屠户对他的轻侮中可见他社会地位低下,面对屠户的训骂,他竟然唯唯连声。

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试,更表现出他对功名的热衷。

(2)中举后投影,放范进发疯的画面,学生读第5段范进喜极而疯片断,给其划分层次,并分析这里有哪些文句的反复,这种反复说明了什么。

明确:范进喜极而疯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昏厥一疯跑一跌倒一疯走上集。

这里拍手的动作、笑的表情多次重复,我中了一句话反复出现。

拍手、笑印证了他是因喜而疯,我中了体现他念念不忘的是科举,一旦中举,喜极而疯,这一情节的设置,充分表现了范进的利欲熏心,从而揭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学生读第5至12段,[思考]范进中举之后地位、经济状况发生哪些变化?这说明了什么?范进对胡屠户的态度有何变化?又说明了什么?明确:中举之后,范进地位马上提高,这从周围众邻居的称呼范老爷,胡屠户的言行,张静斋上门几件事都可看出。

而张静斋送钱送房子,可见范进经济状况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更预示他从此将走上富贵之路。

他对胡屠户的称由岳父转为老爹,可见他性格中有虚伪的一面。

从中举之后看,范进已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新贵,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功名富贵,但他也马上表现出虚伪、世故的性格,对胡屠户态度变化,与张静斋称兄道弟,这就表现他已被科举制度所腐蚀,所同化。

4.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二、课后练习五第2小题。

(四)总结、扩晨本课对于范进形象的分析是一个重点内容,通过分析,我们重要的是明确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孔乙己没有进学、潦倒一生,范进进了学又如何?不过变为统治阶级的走卒而已,不同的命运、相同的主题。

(五)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对胡屠户描写部分,体会人物性格。

2.课外阅读《儒林外史》第四、五、十三至十五回。

(六)板书设计(板书另下载ja/1901.gif)第二课时(一)明确目标..1.胡屠户形象分析。

2.对比、夸张、写实的讽刺手法。

3.范进与孔乙己形象比较。

4.《儒林外史》精彩片断阅读。

(二)整体感知本课时以讽刺艺术的欣赏为重点,以胡屠户的形象分析其实也贯穿这一内容,范进与孔乙己比较、精彩片断阅读求粗不求细,大致轮廓出现后让学生自己揣摩。

(三)教学过程1.以胡屠户为例,分析本文的讽刺艺术。

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讽刺艺术。

讽刺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对比、夸张、反语以及直接写实等。

[思考]本文主要用了哪几种形式?结合胡屠户形象分析逐一进行说明。

明确:主要用了对比、夸张和直接写实三种。

(1)对比胡屠户对范进的前后态度变化。

对范进的称呼现世宝一贤婿老爷。

对范进外貌的描述尖嘴猴腮一才学又高,品貌又好贺礼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动作腆着肚子去了,一日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一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那手早颤起来,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通过对比,表现出胡屠户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性格。

(2)夸张胡屠户打了范进之后,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

众人回家时,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这种细节上的夸张,用漫画式的笔法显示出胡屠户对范进畏惧、巴结的情态。

(3)直接写实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五第1小题。

这里胡屠户的动作攥、舒、缩、揣及紧紧、连忙两个词活画出他那副贪财虚伪的小人相。

通过对比、夸张、写实的手法,胡屠户的性格跃然纸上:这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市侩形象,他欺贫爱富、贪财虚伪、庸俗自私。

学生讨论文中对其他人物的讽刺描写,如用夸张的手法描写范进喜极而疯的情状。

2.学生讨论,比较范进与孔乙己形象。

教师提示:可以从人物性格,人物的遭遇,人物与作品中其他的人关系几方面着手。

范进逆来顺受,甘受屈辱,孔乙己自视清高、孤芳自赏;范进世故虚伪,孔乙己迂腐善良;范进中举之后成为统治阶级,享受荣化富贵,孔乙己连秀才也没考上,最后被打折了腿死路一条;范进中举后,周围人巴结奉承,送钱送银子,孔乙己一生遭人嘲笑,掌柜最后记得他还是因为他欠了酒钱。

作者的态度:吴敬梓对范进以批判为主,鲁迅对孔乙己有批判,也有同情。

3.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三。

(四)总结、扩展本文与《孔乙己》相比,是通过一个中举的人,围绕中举这一事件,描写各色人等的种种丑态,从而揭露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揭露当时社会中趋炎附势的世态。

作者用了对比、夸张、直接写实的手法对这些人物进行描写、讽刺,大大加强了文章的批判性。

比较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

作为比较的双方应具有可比性,即有共性与个性。

同样,除了范进与孔乙己,还可进行丁举人与张静斋的比较,胡屠户与张静斋的比较。

这些比较都有利于深入地把握人物性格。

下面进行《儒林外史》精彩片断的阅读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找一个带有明显讽刺的片断进行阅读,然后集中讨论。

示例1第四回写到范进到知县汤奉处打秋风,当知县看到范进因守制而不用银镶杯箸,不用象箸时,很担心他不用荤酒,正在此时,却见范进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这才放心。

一句大虾元子的描述将范进虚伪的性格暴露无遗,同时也表现出封建礼教的虚伪性。

示例2第五回写到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个指头,众人都不得要领,其妾赵氏猜出他的心事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恐费了油,挑掉一茎之后,严监生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这两个指头使严监生与葛朗台一样,成为世界文学画廊中著名的吝啬鬼形象,1.关于作者及其《儒林外史》吴敬梓(170l~lTM),字敏轩,又彰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讽刺小说家。

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曾祖、祖父、叔祖均凭科举显达。

父吴霖起,拔贡出身,只做过一任县教谕(八品学官),为人正直耿介,不慕荣利,对吴敬梓颇有影响。

吴敬梓13岁丧母,后随父到任所,20岁中秀才,(此后即屡举不中)23岁丧父。

从此,他的生活起了很大变化,由于素不习治生,性复豪上,遇贫即施,不数年而产尽矣。

乡里传为弟子戒(均见程晋芳《文木先生传》),大家都拿他作败家子的典型来教育子孙。

他33岁时移居南京,生活愈加贫因,到后来甚至常常无米下锅。

1754年冬病逝于扬州。

吴敬梓一生中大半时间在南京、扬州两地,他所交往的多是些上层人士,如官僚豪绅、纨绔子弟、举业中人、名士、清客等,对他们的卑污的灵魂,腐朽的生活,一切秽行劣迹,有较深刻的了解;加上他个人经济地位的剧变,使他与广大下层人民有较多的接触,这些成了他创作《儒林外史》的丰富的素材。

《儒林外史》成书于作者50岁以前。

这部长篇讽刺小说共五十五回,刻画了一百多个人物,但并无一中心人物作主干,,是连缀很多故事而成的长篇小说。

可是全书却有一个中心思想,这就是通过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地揭露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

它确实是一幅刻画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百丑图。

鲁迅先生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中国小说史略》)这是对《儒林外史》进步思想和讽刺艺术的最好的概括。

由于时代的局限。

作者在书中批判黑暗现实的同时,却把理想寄托在一些品学兼优的士大夫身上,宣扬古礼古乐,这是应加以批判的。

现在通行的《儒林外史》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张慧剑校注本。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