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浮与沉》教学设计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9[1].浮与沉
课题浮与沉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33--36页--《浮与沉》.
一、教学目的
1.能区分浮和沉现象,会用“浮”和“沉”描述这两种现象,了解浮与沉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条不紊地操作,做实验记录。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水槽、橡皮泥、石块、砖块、铁钉、泡沫塑料、带盖的小瓶、气球、木块、曲别针、砂等。
2.演示实验材料——水槽、石块、木块。
三、教学过程
把课堂给学生教学《浮与沉》我发现,孩子们有很大的天赋,具有创造性。
学生在改变物体的沉浮活动
时时,主动思考,小组合作,有很多的奇思妙想,有些情况课前教师都没有想到。
教师最大限量的把时间给学生,把主动权给学生,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有些时候教师就应该放开手来,真正的把课堂教给学生,给学生一个真只属于自己的课堂。
三年级科学浮和沉教案7篇
三年级科学浮和沉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合同协议、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心得体会、策划方案、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documen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三年级科学浮和沉教案7篇在编写教案时,我们要注重语言的表达清晰度,在教案中融入多媒体元素能够增加趣味性,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三年级科学浮和沉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浮与沉教学设计
《浮与沉》教学设计徐水县东史端乡南胡小学李娟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小学科学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课。
教材在学生已有的日常生活经验基础上,编定了判断"物体的浮沉"、"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感受浮力"三项逐层递进的活动。
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浮沉现象,感知浮力的存在,给学生渗透科学的结论要用实验来验证的思想。
二、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现象进行猜测,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2、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到实验对科学结论得出的重要性。
2、体会小组探究,集体的力量产生最好的结果。
科学知识目标:1、能判断身边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2、知道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初步尝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学生设计实验,用不同的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并归纳方法。
五、教学支持:1、水槽,橡皮泥、石块、塑料尺、苹果、树叶、塑料瓶、铁钉、木板、泡沫、潜艇模型及实验记录单每组一套。
2、多媒体课件、生活录像及flash动画。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我们曾经学习过一篇名为《乌鸦喝水》的文章。
欣赏动画“乌鸦喝水”,边看边思考: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播放动画“乌鸦喝水”)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看法?生:因为石子放入水中会下沉,占据了瓶子的空间,把水挤上来了,乌鸦就喝到水了。
师:在生活中,有的物体放在水中会上浮,而有的物体(比如石子)放在水中会下沉,本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物体的浮与沉。
设计意图: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学生已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状态,产生了探究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达到课始趣生的效果。
二、小组合作,获取新知——物体的浮沉1、认识材料:小组成员说一说,在实验桌上都有哪些物体?对照实验报告单检查材料是否齐全。
2、猜一猜——根据生活经验猜测,在水中哪些物体上浮,哪些物体下沉?把猜测的结果填在实验报告单上。
科学浮与沉教案通用6篇
科学浮与沉教案通用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致辞演讲、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汇报材料、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written documents, reporting material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科学浮与沉教案通用6篇教师所写的教案一定要结合实际的教学进度,通过一份教案,教师可以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和作业,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科学浮与沉教案通用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浮与沉》教学设计
名称《浮与沉》教学设计执教者苏玉斌课时一所属教材目录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9课《浮与沉》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水》的最后一课,在前面学生对于水的一些物理性质,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保护水源已经有了了解。
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物品放到水里有的会上浮有的会下沉,为后面学习水的浮力打下基础,同时培养学生对浮沉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学情分析作为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水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的游戏和玩耍中,也会对一些物品在水中的浮沉现象有一定的判断。
但是学生对于如何把这种生活中的感性认识提炼上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哪些物体在水中会上浮,哪些会下沉,感受浮力。
并学会判断。
学习利用物体浮沉的特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观察,实验,总结。
从感性到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在生活中如何利用物体的浮与沉。
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改变物体浮与沉的状态。
难点浮沉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为主,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发挥老师的主导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在实验游戏中去感觉水的浮力,判断物品在水中的浮与沉,在学生充分积累了足够的感悟经验的基本上,帮助学生形成浮力的概念,同时注重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应用的联系,不管是练习还是思考,都紧紧围绕了学生的日常生活。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二.物体的浮与师生问好。
师:今天,老师首先给同学们讲一个小故事。
教师讲述《皮球浮上来学生听故事。
学生回答。
运用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沉。
三.改变物体状态,改变物体浮沉状态。
四,感受浮力。
五.浮力的应用。
了》及小猴子的故事。
师:小猴子为什么就没能让铁球浮上来呢? 师:看来呀,小猴子是不会活学活用啊。
你能告诉小猴子,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会沉入水底吗?师:让我们来证明给小猴子看。
《浮 与 沉》教学设计
《浮与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浮与沉》是河北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课共安排了三个逐层递进的教学活动:1、认识物体的浮沉现象;2、认识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的方法;3、感受浮力。
旨在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研出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并从而学会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对沉浮现象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学习基础,加之本课注重学生的亲身经历,探究性极强,学生在一次次经历中对原有认知不断修正、完善,三维目标得以落实,科学素养获得和谐发展。
因而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是从实际出发,把握深广度,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有条不紊地操作、用符号记录、体验感受到用语言表达、比较归纳、概括同类事物的共同性质等。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物体的浮沉现象;2、了解沉浮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二、技能目标:1、能根据生活经验预测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用实验的方法验证;2、能根据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状态给物体分类;3、能找出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三、情感价值观目标:培养认真细致的观察现象和积极思考问题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研究生活中的科学和运用科学的兴趣。
[学习资源]1、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强大的知识宝库搜索功能2、图书、科普资料资源;利用科普图书查询3、人力资源:向其它人,如家长或老师咨询[实施方案]组织形式:教师指导、实验探究、分组汇报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1、认识物体沉浮现象;2、实验设计: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表;水槽、塑料尺等演示设备学生准备:水槽、水、木板、橡皮泥、小石头、螺丝钉、钥匙、树叶、塑料瓶、泡沫塑料、铅笔、纸板等。
[教学过程]一、出示材料导入新课:1、出示材料:桌上的材料,有些是我们已经熟悉的老朋友,也有些是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新朋友,如果你有不认识的,提出来,大家帮你一起来认识它。
2、猜测,引出课题看到这些材料,你想研究什么内容?同学们想研究的问题真多,但我们一节课的时间无法全部研究,老师建议这节课先着重研究一个方面:物体在水中是浮还是沉。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9浮与沉》教案(1)
【教学重难点】
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科学、实事求是的描述实验想象。
用不同的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并归纳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自选材料(教师准备):土豆、橡皮泥、塑料小瓶、小刀、线、胶带、气球、橡筋、小勺、食盐等。
2.水槽,实验记录单每组一套。
3.探究提示(幻灯片)
4.课件:潜水艇在海中的沉浮运动及其原理
5.自治教。
演示:两块橡皮泥(一空一实)放入水中,问学生: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生提问而后猜测。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浮与沉的问题(板书课题)
主题探究
出示探究问题(幻灯片出示)。
1.原来浮在水面上的物体,用什么方法让它沉下去?
感受浮力
1.每组把气球或泡沫塑料放入水中轻按进行体验,引导出水的浮力的概念。
2.举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和浮力有关的例子。
课件演示潜水艇沉浮运动及原理,并给学生简单讲解制作小潜水艇的方法和材料。
课下作业
思考:煮饺子时,为什么刚下锅饺子沉在水底,熟了就浮起来了?
教学后记:
本课教学,由于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故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
2.原来沉在水底的物体,用什么办法让它浮起来?
研究提示:
1.每组自选问题进行研究。
2.每组可选1-2种材料进行研究。
3.在讨论时尽可能多的想办法解决问题,汇报时比一比看哪一组的方法多。
(1)学生自选问题进行讨论,制定研究方案。教师巡视,参与其中。
(2)而后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实验方案,相互评价、补充实验方法。如有争议,鼓励学生在实验时加以验证。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9浮与沉》教案(1)
科学浮和沉教案精选6篇
科学浮和沉教案精选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作文大全、心得体会、申请书、演讲稿、教案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ssays, experiences, application forms, speeches,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科学浮和沉教案精选6篇教案的准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应用,教案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方针,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科学浮和沉教案精选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科学冀教版三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浮与沉》教案1
小学科学冀教版三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浮与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9课二.学情分析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接触探究还比较少,但是对于“浮与沉”的知识,他们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浮与沉”的现象也有着许多似是而非的解释。
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原有认识不断修正、完整。
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
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从实际出发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浮沉。
三.教学目标:1、能根据生活经验预测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2、能用实验的方法判断物体沉浮。
3、能根据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状态给物体分类。
四.教学重难点:能用实验的方法判断物体沉浮。
五.教学方法:学生分组实验演示实验猜想与验证实验设计等六.活动准备:泡沫木头石块塑料小瓶尺子铅笔橡皮等七.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件事,周六天气还不错,我准备洗衣服。
我用盆子接了大半盆水,刚要洗,一片树叶落进水盆里,你知道这片树叶在水中的状态吗?此时,我顽皮的儿子将一块石头扔进盆里,你知道这块小石头在水中的状态吗?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物体的沉浮。
(板书课题)(二)探究活动师:想一想,我们周围有哪些常见的材料可以试一下沉与浮?生:木头,塑料,金属,纸等。
师:出示相关图片。
师:猜一猜这些材料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生:回答,有争议时,鼓励学生说出预测的依据,按预测将材料分类。
师:谁说的有道理呢?出示幻灯片,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
学生分组实验。
讨论:1.材料如何放入水中?2.怎样来判断材料的沉浮,如何算沉,如何算浮?生回答。
师:出示实验要求。
生:开始试验,师巡视,点拨,学生汇报。
师:出示常见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表格)讨论: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
师总结:我们发现 1.像金属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大都()。
三年级上册教案: 浮与沉-冀教版
浮与沉(第一课时)科学探究:1.能根据生活经验预测常见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状态。
2.能用实验的方法判断物体的浮沉。
3.能设计实验证实沉入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积极的探究欲。
科学知识:1.知道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预测、设计实验方案及验证的能力。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证实沉入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空塑料瓶、海绵、钩码、粉笔、木片、橡皮塞、铝块、水槽、测力计、记录表等。
教师准备:量筒、乒乓球、烧杯、水槽、水桶、兜有石头的网兜、测力计、钩码、瓶盖等。
一.导入:1.活动:量筒中取乒乓球。
2.过渡:刚才同学们用到了乒乓球可以浮在水面这一生活常识,那么所有的物体都可以浮在水面上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浮与沉。
(板书课题)二.观察物体的浮与沉1.出示材料,提问:将这些物体放入水中,哪些浮、哪些沉?2.学生猜测。
3.交待要求,学生一一将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
4.汇报实验结果并与猜想对比。
三.感知浮力1.让学生用手压浮在水上的物体并说感受。
2.根据学生回答引出浮力概念。
3.提问:沉入水底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4.学生猜测。
5.叫学生上台进行“提网袋入水”的体验活动。
(让学生认识到有必要用“量化”的东西说明问题,有必要设计现象明显的实验验证)6.教师出示测力计、钩码、水槽、小黑板等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7.教给学生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交待要求,学生实验。
8.根据实验现象汇报。
9.小结:无论是上浮还是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10.击掌游戏:进一步体会物体的上浮和下沉。
四.交流反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拓展:将土豆放入水中出现浮、沉两种不同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原来物体的浮沉状态是可以改变的,下节课将会继续探究。
板书设计:浮与沉浮力足够大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浮力不够大蚯蚓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蚯蚓有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2、蚯蚓能对外界环境刺激有相应的反应,如对水的反应、对外力刺激的反应。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浮与沉2》教学设计
浮与沉课时安排用2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的教学;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和活动3的教学。
物体的浮与沉一、活动目标1.能对由常风材料制成的物体的沉浮进行预测。
2.能利用实验的方法判断物体的沉浮。
3.能根据沉浮状态对物体进行分类。
二、教学过程1.活动可4人一组,合作进行。
2.在本课导入部分,引导学生对照插图说说“哪些物体会浮起来”,“哪些物体会沉下去”,以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
在学生回答正确或对答案产生争议时,可自然开始本次活动。
3.学生预测某物体的沉浮特点时,如棉花、海绵、小瓶(有盖与无盖)、废纸等,如果有争议,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预测的根据,再让学生根据预测将材料在实验桌上分门别类地摆开。
4.指导学生实验时,一定要强调操作方法,如轻轻地将材料贴近水面后再放入水中,每次放一种材料,注意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等。
A)教师在巡视的时候,可根据各组实验情况,适时提出一些有关沉浮原理的问题,如:是不是所有能浮在水上的物体都比沉下去的物体小?为什么有的物体能浮在水上,有的却要沉下去?B)可以边实验边记录,也可以在实验结束后集中记录。
如材料较多,可以给物体编号,记录时只记某物体的号码即可。
C)活动结束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预测是否正确,并初步体会实验的重要性。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一、活动目标1.能选择一个恰当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制订简单的究计划。
2.能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改变物体沉浮。
3.能意识到把大家的意见综合在一起往往是最好的结果。
二、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选择问题,燕自由结组。
教师要对学生选择的问题做个简单的统计,明确各组的任务。
2.实验前先要设计好实验方案,每次尝试都可作为一种方法记录下来。
3.交流时,要指导学生说清过程和结果(即说清楚实验步骤和看到的现象),更要启发学生说清从失败到成功的实验过程。
4.可让学生用刚获得的经验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设计打捞沉船的方案、推测潜水艇的沉浮原理等。
感受浮力一、活动目标1.能用不同方法感受到浮力的存在。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浮与沉〉教学设计
9、浮与沉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生活经验预测常见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状态;能用实验的方法判断物体的浮沉,并根据浮沉状态将物体分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意识到把大家的意见综合在一起往往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3.科学知识目标通过自主探究的观察实验活动,获得关于物体本身大小和轻重关系的认识;初步了解到物体大小相同的条件下,重的物体容易沉下去,轻的物体容易浮上来;在物体轻重相同的条件下,物体大的容易浮上来,小的容易沉下去。
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知道影响物体在水中浮沉的因素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验记录表;水槽、塑料尺等演示设备学生准备:水槽、水、木板、橡皮泥、小石头、螺丝钉、钥匙、树叶、塑料瓶、泡沫塑料、铅笔、纸板、棉花、海绵等。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对由常见的材料制成的物体的沉浮进行预测。
2、能利用实验的方法判断物体的沉浮。
3、能根据沉浮状态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实验判断物体的浮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橡皮泥、水槽、塑料尺、塑料瓶、棉花、海绵等演示设备学生准备:水槽、水、木板、橡皮泥、小石头、螺丝钉、钥匙、树叶、塑料瓶、泡沫塑料、铅笔、纸板、棉花、海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看P33插图,说出图中哪些物体会浮起来?哪些物体会沉下去?(板书课题:浮与沉)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活动1 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浮与沉。
1.预测物体在水中的浮与沉。
猜测浮的物体放在右面,沉的物体放在左面,不能确定是沉是浮的、有争议的放在中间。
2.实验要求:①由组长分工,依次进行,每人至少操作一种物品的实验,其余的人仔细观察。
②实验时要注意,物体放入水中要轻拿轻放,防止水贱出,每次只能放一种物体。
③记录员及时记录结果,物体是沉或是浮就在表格对应的地方打“√”,在实验过程中有什么发现要如实记录下来。
3.学生实验:观察物体的沉浮并做好记录。
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指导。
4、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发现。
三年级科学上册《9 浮与沉》教案 冀教版
《9 浮与沉》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对由常风材料制成的物体的沉浮进行预测。
2、能利用实验的方法判断物体的沉浮。
3、能根据沉浮状态对物体进行分类。
(二)过程与方法1、能用不同方法感受到浮力的存在。
2、能说出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
3、能举例说明浮力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选择一个恰当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制订简单的究计划。
2、能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改变物体沉浮。
3、能意识到把大家的意见综合在一起往往是最好的结果。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以有的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判断“物体的浮沉”、“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感受浮力”这三项逐层递进的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认识浮沉现象,对浮力有一种切身的感受。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生活中,哪些物体会在水面上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新课讲解:物体的浮与沉1、活动可4人一组,合作进行。
2、在本课导入部分,引导学生对照插图说说“哪些物体会浮起来”,“哪些物体会沉下去”,以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
在学生回答正确或对答案产生争议时,可自然开始本次活动。
3、学生预测某物体的沉浮特点时,如棉花、海绵、小瓶(有盖与无盖)、废纸等,如果有争议,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预测的根据,再让学生根据预测将材料在实验桌上分门别类地摆开。
4、指导学生实验时,一定要强调操作方法,如轻轻地将材料贴近水面后再放入水中,每次放一种材料,注意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等。
A)教师在巡视的时候,可根据各组实验情况,适时提出一些有关沉浮原理的问题,如:是不是所有能浮在水上的物体都比沉下去的物体小?为什么有的物体能浮在水上,有的却要沉下去?B)可以边实验边记录,也可以在实验结束后集中记录。
如材料较多,可以给物体编号,记录时只记某物体的号码即可。
C)活动结束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预测是否正确,并初步体会实验的重要性。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引导学生选择问题,燕自由结组。
教师要对学生选择的问题做个简单的统计,明确各组的任务。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9 浮与沉|冀教版
《浮与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材在学生已有的日常生活经验基础上,编定了判断"物体的浮沉"、"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感受浮力"三项逐层递进的活动。
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浮沉现象,感知浮力的存在,给学生渗透科学的结论要用实验来验证的思想。
二、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现象进行猜测,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2、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到实验对科学结论得出的重要性。
2、体会小组探究,集体的力量产生最好的结果。
科学知识目标:1、能判断身边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2、知道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初步尝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学生设计实验,用不同的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并归纳方法。
五、教学支持:1、水槽,橡皮泥、石块、苹果、树叶、塑料瓶、铁钉、铅笔、橡皮擦、及实验记录单每组一套。
2、多媒体课件、生活录像及flash动画。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我们曾经学习过一篇名为《乌鸦喝水》的文章。
欣赏动画“乌鸦喝水”,边看边思考: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播放动画“乌鸦喝水”)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看法?生:因为石子放入水中会下沉,占据了瓶子的空间,把水挤上来了,乌鸦就喝到水了。
师:在生活中,有的物体放在水中会上浮,而有的物体(比如石子)放在水中会下沉,本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物体的浮与沉。
设计意图: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学生已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状态,产生了探究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达到课始趣生的效果。
二、小组合作,获取新知——物体的浮沉1、认识材料:小组成员说一说,在实验桌上都有哪些物体?对照实验报告单检查材料是否齐全。
2、猜一猜——根据生活经验猜测,在水中哪些物体上浮,哪些物体下沉?把猜测的结果填在实验报告单上。
交流猜测结果,(把学生的不同意见突显出来并展示,等实验结束后再做对比)。
《浮和沉》教学设计
《浮和沉》教学设计《浮和沉》教学设计 1《浮与沉》教学设计陈学艳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小学科学冀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的前两个活动。
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的日常生活经验基础上,安排了“物体的沉浮”“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感受浮力”三项活动。
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浮沉现象,感知浮力的存在。
意识到科学要用实验来验证,要尊重事实,尊重数据。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知道物体的沉浮可以改变、沉在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
活动1,观察物体的浮与沉。
出示观察的物体,要求学生先进行预测,分类。
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预测结果正确与否。
实验时,强调操作规范,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做好实验记录。
实验结束,教师提示学生检查原来预测及依据是否正确,根据现在的实验结果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对自己的预测进行反思,调动学生的思维,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活动2,感知浮力。
感知水对浮在水面上的物体的浮力时,教师指导学生将浮在水面的物体(如空矿泉水瓶)用手缓慢向水中压,感受水对瓶子的托力存在,这种水对瓶子的托力就是浮力。
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能根据生活经验预测普通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状态。
·能用实验的方法判断物体的浮沉,并根据浮沉状态将物体分类,想办法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你可以感觉到水中的物体会被水浮起。
2、情感、态度也价值观能体验到科学证据对科学结论的重要性,要尊重事实,尊重数据。
3、科学知识知道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沉浮可以改变。
教学准备:木块、石头、矿泉水瓶、泡沫、橡皮泥、尺子、橡皮、锡箔纸、曲别针、塑料块、水槽、同颜色的小球等。
教学过程:一、实验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看老师手中有两个小球,一个是塑料空心的,一个是玻璃球,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你认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学生猜测,教师演示)放到水中来验证一下,果然,塑料求浮上来了,玻璃球沉下去了,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主题就是物体在水中的浮与沉。
(板书课题:浮与沉)二、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浮与沉,用实验验证改变沉浮的方法。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浮与沉冀教版(5)
《浮与沉》教学设计
一、活动内容
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的日常生活经验基础上,安排了“观察物体的浮与沉”这一活动。
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浮沉现象,并动手操作实现物体的浮沉。
意识到科学要用实验来验证,要尊重事实,尊重数据。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根据生活经验预测常见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状态。
2、科学探究
能用实验的方法判断物体的浮沉,并根据浮沉状态将物体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亲身参与,认真观察,全身心地投入,要尊重事实,尊重数据,合作交流中充分认识到实验数据对科学结论的重要性。
三、重难点:
让学生知道物体在水中有浮沉现象。
四、教学准备:
苹果、石头、橡皮泥、塑料尺、铅笔、空小瓶、废纸、棉花、螺丝钉、钥匙等。
五、教学过程:
附板书设计:
浮与沉
浮:小瓶、铅笔等
沉:石头、钥匙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意识到把大家的意见综合在一起往往能得到最好的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
重点
认识物体浮沉现象
教学
难点
学生能独立完成实验,科学、实事求是的描述实验现象和
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教学
方法
讲授法、对比法、讨论法、探究法、演示法、实验法、谈话法
教学
准备
自制小船、石块、透明水槽、乒乓球、木块、铁钉、苹果、矿泉水瓶、蜡烛、钥匙、烧杯、毛巾、三角板、铅笔、橡皮擦、
设计思想: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3分钟
四、整理实验器材
设计思想:让学生养成爱惜器材和整理器材的好习惯。
课后
作业
思考: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沉入水底的橡皮泥浮出水面呢?为什么物体在水中有浮、有沉?是什么力量使物体浮在水面上呢?
1分钟
板书
设计Leabharlann 浮与沉浮可以改变沉一定的条件
乒乓球改变物体的轻重钥匙
设计
思路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每个人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小学生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可以说,小学生天生就爱玩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现象。
教学过程
内容
预测
时间
一、
导入
通过谈话、实验,引出浮沉现象,借此引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老师手里有两样东西,你们看看是什么?(拿出一块石头和木块)
教学
目标
知识与
技能
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的观察实验活动,获得关于物体的沉与浮。
2、初步了解到物体大小相同的条件下,重的物体容易沉下去,轻的物体容易浮上来。
3、在物体轻重相同的条件下,物体大的容易浮上来,小的容易沉下去
过程与方法
1、有选择的研究自己感兴趣的方法,解决物体的沉浮状态。
2、实验的方法判断物体的浮沉,并根据浮沉状态将物体分类。
学生答:_________
师:老师把石头和木块一起放入水槽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2、演示实验:把石头和木块放在水中。
3、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5分钟
二、
新授
(一)、指导学生认识沉浮现象
(1)讲解:把木块放在水中,它会漂在水面上或者说浮在水面上,这种现象叫做“浮”,(板书 “浮”)把石头放入水中,它会沉入水底,这种现象叫做“沉”。(板书“沉”)浮与沉是水中经常发生的现象。
(二)、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浮与沉
1、拿出一些物品的图片,先让学生们预测一下这些物品的浮沉现象,并把预测结果贴在黑板上。
2、 用实验来验证学生们的预测结果是否正确。请一位同学到上面来做演示实验,其余的学生观察其结果,并做好记录。(逐个图片,做实验)
3、提问:实验结果如何?请同学们来说一说。
谈话:结果与我们原来的预测是否一样?
学情
分析
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接触探究还比较少,但是对于“浮与沉”的知识,他们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浮与沉”的现象也有着许多似是而非的解释。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原有认识不断修正、完整。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从实际出发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浮沉。
总结(6)钟
三、结尾
这节课我们通过两个探究活动了解到物体的浮沉和大小相同的物体,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轻重来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那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沉入水底的橡皮泥浮出水面呢?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有的物体是往下沉的,有的是浮在水面上的。那么,为什么物体在水中有浮、有沉?是什么力量使物体浮在水面上呢?请同学们回家思考一下,明天我们再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沉与浮》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姓名
彭高秀
学科
科学
教龄
10
名称
沉与浮
学校
桑珠孜区甲措雄乡希望小学
教材
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有日常生活经验基础上,安排了“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感受浮力”三个教学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浮沉现象,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有多种方法,感知浮力的存在。本课内容我分为两个课时,本课内容需要学生形成科学概念主要体现在物体在水中是浮还是沉与物体的重量和大小有关,同样的物体,轻的比重的浮的可能性大;重量相同的物体,大的比小的浮的可能性大”。
(烧杯、土、小石头、烧杯、小毛巾——若桌面有打湿的地方可以用来擦拭)
实验要求:小组合作,把想到的办法记录下来,不会书写的汉字可以写拼音。
引导学生总结:大小相同的物体,重量重的,比较容易沉;重量轻的物体,比较容易浮。
总结: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轻重来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板书:改变物体的轻重)
实验(10)分钟
蜡烛 铁钉
三角板 橡皮擦
纸船苹果
4、小结:看来搞科学不是想当然的,不是随便想象就可以的,一定要亲自去实践,用事实来说话,实践出真知。
(10)分钟
(三)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活动一:大小相同,重量不同的物体,沉与浮的情况。
演示实验:拿一个空的塑料瓶拧紧盖子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它的现象。(学生回答)
提问:你们的桌上也有一个和老师一样的塑料瓶,请用老师给你们的材料,使这个塑料瓶沉入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