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最高境界 是唤醒孩子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唤醒儿子的学习 “内驱力”

唤醒儿子的学习“内驱力”作者:仝红霞来源:《心理与健康》2020年第05期妈妈,你什么时候回家,我作业不会写。
”儿子打电话问我。
这段时间公司有重要项目,我还在加班。
老公在外地工作,每个周末回家一次,平时照顾孩子的重任全部落在了我的肩上。
下班后我匆忙赶回家,儿子悠闲地在看动画片。
“妈妈,我的作业还没有写完。
明天还要交一张画,我不会画。
”“你随便画一幅就可以了呀,怎么这么笨啊?”疲惫的我,看到儿子的状况,对儿子一顿指责。
儿子委屈得流下了眼泪,我意识到自己的话说重了。
但是儿子就是这样的,平时做作业,每一道题,每一个细节,都要依赖于我,先问过我之后才动手做。
对于他的这个毛病,我也想过好多办法,比如把他关在屋子里一个人独立完成,但是过不了两分钟,他就会跑出来问我。
后来我把门上了锁,二十分钟后,打开门一看,儿子呼呼睡大觉了,作业只写了几个字。
我平息了内心的怒火,辅导完儿子作业,已经是晚上十一点。
安顿孩子睡觉后,我难以入眠,拿起手机翻看朋友圈,又看到老同学晒女儿。
她女儿比我儿子大一岁,学习从来不用她操心。
周末,我约老同学一起吃饭,向她讨教教子经。
朋友跟我说:“你要让孩子从自身‘发热’,唤醒孩子的‘内驱力’,内驱力就是内部驱动力,你儿子的这种状况属于内驱力沉睡状态,你要对孩子适当提要求,多激励孩子。
”回家后,我把学到的“绝招”迫不及待地施展出来“降服”儿子。
“妈妈,你可回来了,我不会写作文,还有数学题,我等妈妈和我一起做呢。
”“你独立完成好不好?”我一改以往对儿子有求必应的习惯,对他提出了要求。
“不好,我不會。
”面对儿子的顽固,我只好耐着性子再次和他展开智斗:“那你和爸爸比一比,看谁更优秀?”一说和爸爸比赛,儿子好像有了点信心,因为爸爸在儿子心里是最没有文化的。
老公表现得愁眉苦脸,儿子看到爸爸的表情后,偷偷发笑。
半个小时后,儿子和老公将作文交给我“批阅”,尽管儿子写的前言不搭后语,但这是他第一次独立完成作业,我毫不犹豫地在他的作文本上画了两朵大红花,在老公的作业本上画了一朵大红花,儿子看到自己胜利,高兴得跳了起来。
教育的最高境界: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教育的最高境界:唤醒孩子的内驱力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激发孩子的内在潜力,唤醒他们的内驱力。
这种内驱力是孩子成长的动力,也是他们追求梦想、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探讨如何唤醒孩子的内驱力,并介绍一些简单但非常有效的方法。
一、认识孩子的内心世界要唤醒孩子的内驱力,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梦想,他们渴望被认可、被尊重和被理解。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要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优点和不足,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力和兴趣。
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我们要用真诚和耐心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勇敢面对挑战。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支持,从而激发他们的内驱力,积极向前。
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如果他们没有足够的自信心,就会失去勇气和动力。
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首先,我们要相信孩子的潜力,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支持。
当孩子取得进步时,我们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失败和挫折,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困难,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其次,我们要为孩子提供适合他们年龄和发展水平的挑战和机会。
这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而增强自信心。
例如,可以让他们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或项目,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孩子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时,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从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因此,我们要注重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热情。
首先,我们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提供相关的资源和支持。
例如,如果孩子喜欢画画,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绘画工具和画室;如果孩子喜欢音乐,我们可以为他们购买乐器和音乐教材。
心教:萨提亚唤醒孩子内驱力

“真正的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唤醒他们的内驱力,让 他们有动力去探索、去创新、去成为更好的自己。”这句话强调了教育的真正目 的,即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帮助他们成为有自 主发展能力的人。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自己的天赋和潜力。作为家长和教育 者,我们的任务是去发现这些潜力,并为它们提供成长的土壤。”这段话提醒我 们,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提供适合他们成长 的环境。
案例分析部分通过具体的案例,展示了萨提亚模式在教育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这些案例涉及到了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的孩子,对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说具 有很强的借鉴意义。通过分析这些案例,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萨提亚模式的 教育理念和方法。
在结语与展望部分,作者对萨提亚模式在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这一部分的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 握萨提亚模式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激发他们继续探索和实践的热情。
目录分析
《心教:萨提亚唤醒孩子内驱力》是一本关于儿童教育的重要著作,它利用 萨提亚模式的心理学理论,旨在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唤醒并激发孩子的内在驱 动力,使孩子能够自主成长、自信面对生活的挑战。本书的目录结构清晰,逻辑 严谨,涵盖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内容。
目录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萨提亚模式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特点。萨提亚模 式是一种重视人的内在价值、注重人际关系和谐的心理治疗方法,对于儿童教育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一部分的内容旨在帮助读者建立对萨提亚模式的初步认 识,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理论阐释部分,作者详细解读了萨提亚模式如何与教育相结合,如何通过 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内在需求来唤醒他们的内驱力。这一部分的内容涉及到了儿童 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对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 价值。
学生教育激发内在动力的重要性

学生教育激发内在动力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学生教育被广泛关注,人们普遍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然而,许多教育者和家长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知识储备,忽视了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学生教育激发内在动力的意义以及相关的方法。
一、激发内在动力的意义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的关键。
与外在动力相比,内在动力源于学生内心的热情和追求。
学生在内在动力的驱动下,会展现出更强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首先,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时,他们会更加专注和投入,在学习中能够更加深入思考和理解。
与此同时,内在动力也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学生在内在动力的推动下,能够自觉地制定学习计划并积极地执行,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
他们懂得自我激励,不需要外界的引导和监督,更加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激发学生内在动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内在动力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寻找新的问题和挑战,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教育者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激发内在动力的方法1.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参与各种活动。
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中发展自己,可以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2. 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育者可以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采用互动教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展示。
3. 设立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教育者可以帮助学生设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目标,这些目标可以是学习方面的,也可以是个人成长方面的。
让学生朝着这些目标努力,并给予他们及时的认可和激励。
4. 引导学生寻找学习乐趣教育者可以引导学生从学习的过程中寻找乐趣,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享受而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好成绩。
教育的真谛在于“唤醒”

教育的真谛在于“唤醒”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要唤醒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对学习充满好奇和渴望。
我们要唤醒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我们要唤醒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让他们能够关注他人、尊重他人、关心社会。
然而,现实中存在许多问题,一些学生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一些学生缺乏自信和创造力,一些学生缺乏对他人和社会的关注和关心。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考试的分数,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情感和创造力。
这样的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和对知识的机械记忆。
相反,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活动,唤醒学生的兴趣、思考、情感和价值观。
我们的关注点应该发生变化: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问题解决、项目制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社区服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让他们能够关注他人、尊重他人、关心社会。
总之,教育的真谛在于唤醒。
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活动,唤醒学生的兴趣、思考、情感和价值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以下是一些额外的措施,可以让教育更加个性化和创新化:利用技术工具:利用现代技术工具,如在线学习平台、互动软件等,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进行学习,同时也可以提供实时反馈和指导。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制学习、游戏化学习等,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位置,让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和解决问题。
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唤醒孩子的内驱力》读后感

《唤醒孩子的内驱力》读后感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唤醒孩子的内驱力》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刚开始看到这个标题,会觉得这是一本带有较强功利心的一本书,但读完以后有种很强的共鸣,感受到作者在育儿之路的用心!第一章讲了内驱力是什么以及如何唤醒孩子的内驱力!内驱力几乎是每个家长都关心的话题,几乎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内驱力很强的孩子,可是事事总不如人愿!那内驱力是什么,作者认为是调动一个人全部力量不断学习和探索的动力!要唤醒这种动力,作者认为需要一、爱孩子,无条件爱,促使他建立自我意识。
二、理解孩子的浪费时间。
三、扩展孩子的涉猎范围和领域,发现自身的价值所在。
四、尊重孩子,尊重他作为一个独立生命的存在。
五敢于放手。
六、助推。
整本书围绕这几点讲了几个重要的因素。
第二章讲了充足的学习后劲从哪里来,答案是自由!给足孩子自由的时间,童年玩耍的时间,不要过早的揠苗助长!而家长在这段期间就是做好引导工作!看了这篇文章,我在反思让孩子过早接触学科知识的缺点!从我自身的成长经历来看,不让孩子玩真的是致命的。
小时候,当我被关在家里写作业的时候,我内心满满的不爽,而那个时候写作业也是效率极低,准确率也很差,所以只有自发的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效率!第三章讲了最好的教养是父母永不放弃自我成长,我的理解是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一个不断学习成长的父母,孩子看了一会他会深受影响,他会认为人生就是要不断学习。
其次父母不断去学习不同人的育儿理念,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育儿理念,这样能更好解决在育儿道路上的`问题!第四章讲了弯路,作者讲到自己遇到弯路时,得到母亲的阻拦,然而年轻时候的作者还是义无反顾走了弯路,因为很多东西还是需要自己去亲身体验才会知道这条是否是弯路!这两天,我母亲告诉我表家里人对表妹的对象不是很满意,希望我说服表妹分手!可是,我告诉我母亲,这两人分分合合第三次了,她在这条路上是肯定会走下去的,是否是弯路,必须她自己去体会!而家人能做的就是在她幸福时候默默祝福,如果遇到困难,帮一把手!所以,父母不要给孩子灌输自己的执念,因为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弯路也得他自己走过才能体会!最后三章讲了接近大自然、阅读和体育的重要性!很庆幸,这三点和我的观点不谋而合!每到节假日,我就跟孩子回到乡下,开始享受农村的阳光、空气和泥土的芬芳!让孩子在泥地里放肆奔跑,翻滚!此外我也在新的一年里给自己定了目标,每周只要天气好就带孩子们去爬爬山!在阅读上,我一直努力营造家里的阅读氛围,给孩子们买书,读书,已经自己阅读!就是希望让孩子们可以养成阅读习惯,在书海中去碰撞不同人的想法,去领略脚步到达不了的地方!在体育上,我要感谢先生,努力培养孩子围棋和羽毛球兴趣!我们一直崇尚竞技精神,在竞技中能让人养成吃苦耐劳,耐挫等各种高尚的品质!。
唤醒儿童成长的内驱力

唤醒儿童成长的内驱力
作者:暂无
来源:《江苏教育.班主任》 2016年第11期
主持人语
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
脑科学研究认为,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将大脑中零乱无序的信息与世界上的真实事物建立联系,尽可能匹配起来,让大脑容量发生质的变化,所以在整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儿童的大脑容量在不断增长,到12岁,大脑容量几乎与成人没有多少区别。
儿童的这种自动与真实事物建立联系的力,就是内驱力。
但在与外界建立联系、匹配的道路上,如果没有经过全面引领、科学导引,儿童就会在匹配中出现他们不知道的甚至终身都无法纠正的错误。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要对其进行科学、正确的引导,不断唤醒儿童的生命内力,激发其成长动力,焕发成长活力。
只有让儿童的生命内力觉醒了,他才有使不完的巨大力量。
这种力量会激发儿童找到真正的自我,然后在前进中蜕变,成就精彩人生。
基于当前班主任工作的严峻形势,本期专题旨在探讨班主任工作中唤醒儿童成长内驱力的意义、策略和途径,期望通过一线班主任的教育实践提供一种教育的导向和思路,为班主任展示一种新的教育生态。
小学生主题班会:唤醒孩子内驱力家校共育 课件

第二部分
内驱力两个重要的来源
负面的情绪的危害
成长中的孩子难免会经历焦虑、悲伤、愤怒或羞耻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是人生的一部分。然而,当 负面情绪主导了孩子的世界,他们会感到世间充满着无法接受的不公,痛苦和愤怒的情绪让他们对一 切都持悲观态度。面对这种情况,孩子通常会采取两种应对方式:逃避或反抗。他们的思维和视野变 得狭窄,不再专注于自我提升和成长,而是将精力放在避免批评和掩盖羞耻感上。面对新挑战时,他 们更是难以激发勇气去应对。负面情绪最严重的后果便是孩子以激烈而绝望的方式逃避或对抗世界。
第四部分
如何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3 切忌培养超越孩子能力范围的“兴趣爱好”。
除了对这件事的好奇心,他还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它带来的挑战。
当一个人面对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时,很难产生兴趣。如果一味地勉强孩子面对学习障碍, 而不理解他们的困难,只会让他们丧失兴趣,产生抵触情绪,最终摧毁他们的自信。因此, 及时发现孩子的学习困难至关重要。通过寻求专业指导和科学方法,耐心引导他们走出困境, 让他们重新燃起对学习的热情。
长期被忽视的孩子容易变得叛逆或意志消沉,而得到倾听的孩子会感到被尊重,从而提升 自我价值感。
倾听 心声
每天花十分钟专注倾听孩子的想法,平等对话而非父母主导。鼓励孩子表达真实想法,不 随意评判或给意见,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和理解。这样的交流,无论关于学校还是生活中 其他方面,都能提升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第四部分
④ 兴趣的效果性
兴趣的力量源于它对工作和活动的积极推动作用。当兴趣转化为实 际行动时,它会成为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帮助人们克服困难、实现 目标。然而,如果兴趣只停留在向往层面,无法产生实际效果,就 会产生消极影响,使人陷入空想,难以实现人生价值。因此,将兴 趣转化为实际力量,是值得我们努力的方向。
唤醒孩子的内驱力观后感

唤醒孩子的内驱力观后感唤醒孩子的内驱力观后感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不只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更应该引导孩子发掘内心的驱力,让孩子的人生旅程充满动力和激情。
最近我在阅读一本书《唤醒孩子的内驱力》,对此有了一些感悟。
第一类别:家庭教育书中提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
与此同时,父母也应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充满乐趣和挑战,并在挑战中得到成长。
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孩子是否热爱学习,是否对生活充满热情。
第二类别:师生关系除了家庭教育,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不仅是孩子的知识传授者,更是孩子的引路人。
一个优秀的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同时,老师也应该积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潜力,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潜力,取得优秀的成绩。
第三类别:个人修养最后,孩子的内驱力还需要个人的努力和修养。
一个有内驱力的孩子不仅要有专注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更要有自信心和自我激励能力。
孩子应该学会自我成长和自我思考,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做到自我实现。
孩子还应该学会如何对待失败和挫折,在挫折中得到成长,并不断吸取教训,让自己更加坚强和自信。
总之,唤醒孩子的内驱力需要家长、老师和孩子自己的努力。
家庭教育、师生关系和个人修养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只有让孩子在稳定、安全、有趣的环境中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唤醒孩子的内驱力,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旅程中走得更加自信和充满力量。
教育家精神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我驱动力

教育家精神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我驱动力教育家,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角色,扮演着培育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角色。
与传统教学相比,教育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我驱动力,以便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适应变化和挑战。
一、重视学生的兴趣与需求教育家精神的核心之一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兴趣与需求。
他们明白,只有在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中找到共鸣,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
在课堂上,教育家会尝试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通过引导问题、让学生参与教学决策等方式。
这样的教育方式将使学生觉得自己在学习中有话语权,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引导学生建立学习目标教育家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的兴趣,还需帮助他们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
无论目标的远近,教育家都应引导学生制定可实现的、具体的目标,并帮助他们建立相应的学习计划。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努力方向,从而增强他们的自我驱动力。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育家精神的体现还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能够主动地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解决学习难题,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育家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了解自己的学习优势和不足,并通过积极的学习策略进行改进。
此外,教育家还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
四、激发学生的自我驱动力教育家的职责之一是激发学生的自我驱动力。
自我驱动力指的是学生的内在动力,即学生内心深处的渴望和动力,使他们主动去学习和探索。
教育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自我驱动力,例如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认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合作活动,以及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等。
通过这些措施,学生将更有动力去追求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结语教育家精神对于学生成长至关重要。
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驱动力,能够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独立和自信。
好家教当驱动孩子成长的内在力量

好家教当驱动孩子成长的内在力量内容提要:成功感和自豪感是产生学习动力的根本源泉,只有引导和帮助孩子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孩子才可能爱上学习。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在孩童时代,家长若要帮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并使孩子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坚强的品质,孩子就会更加优秀。
标签:习惯表达能力自信坚强榜样最近一项调查显示,在孩子成长的各种影响因素中,家庭占72%,学校占14%,社会和其它因素仅占4%。
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之大。
在一本关于儿童教育的书中有这样一段有意思的话:孩子是聪明的;如果孩子不聪明,那肯定是被父母吓傻的。
孩子是单纯的;如果孩子不单纯,那就是被父母训蒙的。
孩子是讲道理的,如果孩子不讲道理;那大多是被家长逼的。
作为父母,也许很快就会在文化知识领域帮助和辅导不了孩子,但在孩子性格和品德的形成中,家长却起着至关重要,甚至决定命运的影响。
作为家长,应该怎样鼓励孩子全面发展,怎样让孩子通过我们的帮助,走向自我努力和进步,去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呢?一、好习惯的养成从新生命的孕育到婴儿的呱呱坠地,孩子习惯的培养就已经开始了。
胎教理论说明,孩子的饮食和作息会遗传母亲怀孕时期的习惯。
从这一点我们得出结论,好习惯的养成,要从小做起。
在孩子蹒跚学步的时候,就要让孩子自己摔倒了自己爬起来,不扶习惯了,慢慢他就会养成自己克服困难的习惯。
当然这种摔倒也要视情况而定,如果孩子摔得重了,家长不管,孩子可能由此好长一段时间不敢再学走路。
有人说大人勤快了小孩儿懒,大了懒了小孩子勤快,这都是有道理的,因为有家长把一切都准备好了,什么都轮不到孩子自己想,自己做,孩子慢慢就会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成功的教育是从习惯的养成开始的,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帮助孩子从小养成的好习惯,孩子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如果养成一种坏习惯,也许孩子一辈子也还不清它的债务。
怎样才能引导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呢?一位细心的妈妈发现儿子写作业的时候,一会儿出来喝水,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削铅笔,一会儿找橡皮。
唤醒孩子学习的内驱力

唤醒孩子学习的内驱力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唤醒孩子学习的内驱力什么是学习内驱力当代美国着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内驱力是指学生学习的社会性需求。
这种需求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
这种需求一旦引起,学生便对学习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兴趣、主动积极的情感态度、良好的注意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努力,从而发动并维持学习行为的进行,使其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简言之,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动机。
德国的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灵性,激发本能。
家长、老师要唤醒孩子学习的内驱力,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1、帮助孩子树立对学习正确的认识。
有的家长往往向孩子承诺考多少多少名就给买什么东西,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要让孩子知道:学习应该是自己的事情,而非家长、老师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只起辅助作用,自觉、主动学习是学习的基本要求。
廉价的爱是要什么给什么,真正的爱不是你帮他点火取暖,而是给他一把柴刀,让他自己去打柴,给他火柴,让他自己去点燃生命的火焰。
2、对孩子提适当要求,多激励孩子。
许多家长老师往往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而对孩子提过高要求。
如果家长对孩子提的要求,孩子根本达不到,只会产生相反效果。
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让孩子多纵向比少横向比,制定蹦蹦脚能够到的目标,做最好的自己。
聪明的家长老师会把大目标化为小目标,只要孩子在某个方面有一点进步,就表扬孩子,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当然犯了错误也要有必要的惩罚,培养孩子做事负责的精神。
3、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要积极的面对生活和工作,不能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要在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上下功夫,习惯养不好将来会“还债”的;不能平时不闻不问,最后只关心成绩,孩子考分高,就欢天喜地;孩子考不好,就又打又骂,要多关注过程少关注结果。
真正的教育,是唤醒孩子的内在力量

真正的教育,是唤醒孩⼦的内在⼒量01每⼀个⼼灵都是⾃然宇宙与⼈类智慧的结晶,每⼀个孩⼦都有丰富的⼼灵与巨⼤的潜能,教育只需要将其内在的良知良能唤醒。
孩⼦的内⼼世界就像⼀个藏满宝藏的盒⼦。
在这个盒⼦⾥,有智慧、有理性、有意志、有品格、有美感、有直觉等⽣命的能量。
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亲是⼀位著名的⽯雕师傅,在苏格拉底很⼩的时候,有⼀次他⽗亲正在雕刻⼀只⽯狮⼦,⼩苏格拉底观察了好⼀阵⼦,突然问⽗亲:“怎样才能成为⼀个好的雕刻师呢?”“看!”⽗亲说,“以这只是狮⼦来说吧,我并不是在雕刻这只⽯狮⼦,我是在唤醒它!”“唤醒?”“狮⼦本来就沉睡在⽯块中,我只是将他从⽯头⾥解救出来⽽已。
”“唤醒“,多么富有启发意义的教育箴⾔!苏格拉底本⼈不也是⼀个伟⼤的⼼灵雕刻师吗?我们应该唤醒孩⼦⼼灵深处的天赋潜能和内在⼒量,让孩⼦从蒙昧中醒来,⽽不是⼀味地要求孩⼦学习,⽆限度地增加孩⼦的学习负担。
孩⼦在被动状态下的学习只是应付差事,对孩⼦的智⼒启发是毫⽆意义可⾔的。
我们要作⼼灵的唤醒师,⽽不做孩⼦学习的催促者与强⾏灌输者。
02教育的⽬的不在于传授和灌输某种外在的、具体的知识与技能。
要从⼼灵深处唤醒孩⼦沉睡的⾃我意识、⽣命意识,促使孩⼦价值观、⽣命感、创造⼒的觉醒,以实现⾃我⽣命意义的⾃由、⾃觉的建构。
教育的过程也不仅是要从外部解放孩⼦,⽽且要唤醒孩⼦内在的⼼灵能量与⼈格理想,解放孩⼦的智慧,发展孩⼦的潜能,激发孩⼦的⽣命创造⼒。
这位智慧的希腊⽼⼈的故事给我们的启迪是:保护好孩⼦的⾃尊,呵护好孩⼦明净的⼼灵,让他们见微知著、触类旁通、⾃觉⾃悟,在成长中收获⾃尊、⾃信,树⽴⽣命价值意识。
唤醒不只是依靠外界的⼀种⼒量,更重要的是⼀种⾃我觉知与⾃我唤醒的觉悟与⼒量。
孩⼦的求知欲望与⽣命的⼒量被唤醒之后,孩⼦就会⾃觉主动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这个探索的过程也就是孩⼦⾃我唤醒⼼灵智慧的过程。
当孩⼦能够进⾏⾃我教育的时候,孩⼦就会全⾝⼼地投⼊学习与⽣命成长的体验,这种亲⾝的体验以及知识的得来是经过他⾃⼰验证的。
唤醒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唤醒孩子的内在驱动力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是放眼望去,有的孩子能够主动学习,废寝忘食,而有的孩子每天花同样多的时间学习,却没有一点效果。
这是为什么?鸡蛋,从内部打破才有生命力。
孩子亦如此。
父母想让孩子成为佼佼者,就必须唤醒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那么,怎样唤醒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呢?北京宽高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陶勇说:“非常简单。
只要让孩子在生活、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和快乐的体验,他的内在驱动力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用价值证实法激励孩子记者(以下简称记):您说,让孩子在生活、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和快乐的体验,他的内在驱动力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就这个问题,您能具体谈谈吗?陶勇(以下简称陶):也就是说,给孩子搭建进步的阶梯,让孩子心情愉快,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家长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
这说起来简单,但做到并不简单。
现在有些父母为激励孩子上进,总是什么话刺激、什么话伤人就说什么话。
他可能觉得孩子不努力,再不刺激一下行吗?其实,这是非常愚蠢的做法。
因为这么做的后果,无非是让孩子觉得人生无望,放弃学习,同时也伤害了孩子的感情,他会觉得这个世界没有温情可言,连父母都要伤害他。
这么做的父母不知道,孩子的内在驱动力不是用伤人的话刺激出来的,而是用爱和快乐浇灌出来的。
只有你不断地帮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肯定他,不断告诉他“你是个了不起的孩子”,他才会觉得自己有力量。
下面我讲几个方法,供家长们参考。
第一个激励孩子的方法,就是价值证实法。
在生活中,怎么证明孩子的价值?非常简单。
比如,你让孩子干一些家务,这就证明了孩子在家庭中的价值。
如果你经常对孩子说:“我非常欣赏你!”这种积极、正向的评价,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特别棒,值得他人喜爱。
孩子感到自己有了价值,也就拥有了好的心态,这时他也会用善意对待别人,从而得到别人更多的支持和认可。
反过来,别人的支持和认可又加强了他的价值感,让他觉得世界如此美好,便会更加积极上进和充满正能量。
多措并举 在班级管理中扶困提质

文武令花学困生是每个班主任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难题,特别是到了初中阶段,随着学习科目增多、深度增加、课业增重,学困生比例越来越大。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行为习惯、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情绪以及正确的归因方式,都会对学习效率和成绩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此,我在对待学困生的时候,始终保持不嫌弃、不放弃、不抛弃的态度,并采取一系列方式让他们对学习保持兴趣。
唤醒内动力,行使“主人权利”让学生时刻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班级的主人,学生们才能把学习当作是耕种自己的“责任田”,而不是为老师或家长“打工”。
在我的班级里,每名学生都有自己承包的“责任田”。
如轮流承包的“值日班长”、抄写每日格言、主办班级黑板报等;固定承包的有收发各学科每日作业、检查学生日记、管理桌椅等。
总之,要让每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都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很多后进生几乎是从读小学起,就伴随着呵斥、嘲笑、辱骂甚至体罚,而此时他们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感,这样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上进愿望和信心,他们的进步就会出现并得以持久。
点亮盏盏心灯,自我“精神充电”我认为,格言警句就像一盏盏心灯,如果在学生心灵中点燃,会有利于学生选择正确的道路,朝着自己理想的高峰攀登。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要求全班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座右铭。
座右铭上写清三部分内容:第一是自己最崇拜的人的名字或照片;第二是自己要追赶的本班同学的名字;第三是针对自己思想弱点写一句“医治”这一弱点的格言。
第一个内容是学生心中最好的榜样;第二个内容可以激发全班同学你追我赶的积极性;第三个内容更重要,是学生自我完善、实现第二个内容的最好办法。
有时我会让学生在书桌内存放这位伟人的传记,在语文课前三分钟,进行“集体充电”。
全班同学起立,各自想着自己最崇拜的人,自己就是这位伟人,自己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为人处世都和自己崇拜的人一样。
想象得越逼真、越形象、越生动、越细致,“充电”就越成功。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唤醒孩子的学习内驱力。
唤醒孩子的内驱力简书

唤醒孩子的内驱力引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内驱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品质。
它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发地去探索、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然而,有些孩子天生缺乏内驱力,对学习和成长缺乏热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方法,帮助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为了唤醒孩子的内驱力,我们首先要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这个环境应该充满鼓励和支持,让孩子感到自己可以自由地表达和尝试新事物。
家长和教师应该提供积极的反馈,鼓励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而不仅仅关注结果。
此外,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学习活动,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例如,通过游戏、实验或音乐来教授知识,让孩子积极参与其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内驱力。
设定明确的目标孩子缺乏内驱力的一个常见原因是他们没有明确的目标。
他们可能不知道自己想要实现什么,或者不知道应该如何实现目标。
因此,我们要帮助孩子设定明确的目标,并教导他们制定合适的计划和策略来实现这些目标。
目标应该具体、可量化和有挑战性。
例如,一个具体的目标可以是在期末考试中获得80分以上的数学成绩。
孩子可以学会如何分解目标,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并跟踪自己的进展。
当孩子实现一个个小目标时,他们会逐渐建立起对自己的自信,并激发内驱力。
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孩子渴望获得自主选择的机会。
当孩子有权利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学习领域时,他们会更有动力去学习和发现。
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鼓励孩子在学习中有选择权。
例如,让孩子从几个选项中选择他们想要研究的主题,或者让他们选择适合他们学习风格的学习方法。
当孩子发现他们的选择能够满足他们的期望和需求时,他们会更加专注和投入。
培养持之以恒的品质内驱力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品质。
为了培养孩子的持之以恒的品质,我们可以教导他们如何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
这不仅包括面对困难时坚持下去,还包括学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并继续努力。
我们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让孩子学习和了解成功人士的故事,他们的努力和付出,以及他们面对挑战时的坚持不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唤醒孩子学习的内在驱动力爱尔兰诗人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这句话被全世界的教育专家引用,它说的是,“填鸭式教育”不是最好的教育,它会让孩子丧失学习的兴趣,以及主动学习的能力。
只有点燃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培养他主动学习,主动汲取知识的热情,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我认为,想要点燃这把火,需要一种力量,而这种力量,就是我们说的内在驱动力。
我初中的时候也不爱学习,事实上,我就是老师眼中的渣渣,初三上学期,班主任直接跟我说:反正你来了也不学,而且还会影响其他同学,不如这样,你从明天开始就不用来了,回头毕业证照样发给你。
当时我就怒了,我就这么遭人嫌弃吗,我难道就比别人差吗,于是我痛下决心,痛改前非,拼命学习,发愤读书......没想到,我竟然考上了普高,虽然刚好够分数线。
回想起来,也许就是班主任的那番话,点燃了我心中的火,唤醒了我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为什么要唤醒一个人的内在驱动力?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要搞明白什么是内在驱动力,其次,内在驱动力有什么好处?我们一个个来看:1、什么是内在驱动力?内在驱动力的定义: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
通俗点说,就是我有什么东西缺失了,没有这个东西,我会很难受,这种缺失感会推动我做点事情,比如,我现在口渴了,喝水就是我的需要,为了满足喝水这个需要,我会不自觉地采取行动。
再比如,我现在很穷,我需要钱,为了得到钱,就会有一种力量推动我去做事情,而这个力量,就是内在驱动力。
有人说了,学习这件事算不算需要?当然算!但学习属于高级的需要,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只有当底层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被满足之后,学习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会产生。
道理很简单,如果一个人吃穿都成问题,安全都无法得到保障,那么你跟他谈学习是不是有点扯,因此,唤醒学习内在驱动力的前提是,先满足底层的需要。
对孩子而言,父母需要先保证他身心健康,有自信,有价值感,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在此基础上,再来思索如何唤醒内在驱动力。
试想,身处以下家庭环境中的孩子,是否有学习的需要:夫妻整天吵架,家庭随时面临崩溃亲子关系极差,孩子经常遭受批评,指责,甚至打骂所以,当父母问起如何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时,我们会先问以上两个问题,因为,这是父母唤醒孩子内在驱动力的基础和前提。
2、内在驱动力有什么好处?我们都听过一句话:叫”胡萝卜加大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你听话,那么我就奖励你,如果你不听话,那么我就惩罚你。
奖励和惩罚其实也是一种驱动力,不过它们属于外部驱动力,相比较内驱力来说,外驱力有以下几个问题:不具有延续性,奖励和惩罚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有它的时候,孩子可能会行动,可是,一旦没有,孩子会立刻停止行动。
无法实现责任的转移,我们知道,学习是孩子的事情,也是孩子的责任,可是,奖励和惩罚很容易把这种责任转嫁到父母身上,孩子会觉得学习是为了父母学,那么可想而知,他的投入度肯定不会高。
半衰期太短,通俗点说,如果父母把奖励和惩罚当成筹码,那么这个筹码很快就变无效了,你需要不断加大筹码,才能继续推动孩子学习,那问题就来了,你总有满足不了孩子的时候,而到那时,你又该怎么办。
相比较外部驱动力,内部驱动力的好处就显而易见了。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唤醒孩子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方法超简单参与度更高,孩子会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是自己的责任,因此,他会自觉自愿的投入,他不在意任何的奖励和惩罚,他就是打心眼里想去做。
行动更持久,由于孩子把学习当成满足自身需要的事情,因此,他会持续不断地行动,因为学习这件事的特点是,越学越无知,越学越投入,孩子会不断探索新知,不断挑战难点。
成就感更足,由于不需要奖励和惩罚的筹码,所以,一旦孩子有所突破,他的内心感觉会非常棒,他会更享受这种成功的喜悦。
樊登的父亲,是大学的数学教授,按樊登的说法,他父亲最喜欢干的事,就是做数学题,人们问他,为什么你从来都不去放松,他父亲说,做数学题就是放松啊。
你看,当一个人把学习当成放松的方式时,他根本不觉得学习很苦,他认为学习就是放松,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乐趣,这就是典型的内部驱动。
小结一下:相比较外部驱动而言,有内在驱动力的孩子,他们参与度更高,行动更持久,成就感更足,而想要唤醒孩子的内在驱动力,父母需要先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要让孩子更有自信,更有价值感,更受家庭和外界的欢迎。
接下来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如何唤醒孩子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再重复一遍,唤醒孩子学习内在驱动力的前提是,先满足底层的需要,这一点非常重要!对父母而言,你首先是父母,然后才是家长。
因此,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支持他,理解他,关心他,爱护他,鼓励他,这些本就是父母的本能,也是作为父母最应该做的事,当满足了这些后,我认为,唤醒孩子的内在驱动力,主要靠以下三点:给予孩子充分的学习自主权什么叫自主权,就是在没有人逼迫的情况下,自己打心眼里想做,对孩子而言,学习不是为了讨好父母,也不是为了逃避惩罚,就是发自内心的想去学。
我记得初三那一年,当我决定认真学习时,我根本不需要父母的催促,一到了学习的时间,我就自觉自动地走进了书房,而一到了我认为可以休息的时候,我也会主动放下手中的笔,按照自己的方式休息。
有的时候,父母还是忍不住说我两句,但我就回一句话: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我心中有数,不需要你们不时地提醒。
慢慢地,父母也就不过问我了。
实际上,当孩子可以决定什么时候学,学什么的时候,他的自主权其实也就释放出来了,特别是对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对“自己做主”这件事毫无抵抗力,只要能自己说了算,他们内心会倍爽。
我有一个同学,他想培养儿子一个兴趣爱好,起初,他的想法是,男孩子嘛,应该学打篮球,可是儿子似乎对篮球没啥兴趣,他真正喜欢的是羽毛球。
经过协商,他跟儿子达成共识:篮球和羽毛球都学,结果,孩子虽然也会去培训篮球,但投入程度远不及羽毛球。
给孩子学习的自主权,是唤醒他内驱力最基本的条件,试想,如果你的老板整天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你,我想,你工作的积极性将会大打折扣,你会觉得:反正我是按照你的方式做,如果做的不好,那也是你的问题,跟我无关!可是,如果老板把决策权交给你,那么你肯定会认真负责,你会觉得,这是我的责任,我有义务把事情做好。
作为父母,我们习惯性地对孩子采取控制,我们最擅长的,就是过度干预,我们总觉得孩子不懂事,需要父母的辅助和监督,其实,这些做法,无形当中,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我总结如下:陪写作业,要知道作业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和巩固当天的知识,是需要孩子独立完成的,可我们迫于学校老师的压力,以及自身的焦虑,对孩子的写作业问题强加干涉,结果就造成了作业责任的转嫁,孩子会觉得,父母催,我就做,父母不催,我就一直拖着。
代选兴趣班,孩子掌握一两个技能是有必要的,但是,在选择兴趣班的时候,我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孩子安排课程,要知道,兴趣班之所以叫兴趣班,是因为它基于兴趣,孩子没有兴趣的事情,你非要强加给他,这不就是剥夺了他的自主权嘛。
生活上的大包大揽,当孩子上小学后,他自己可以做的事太多了,可我们总是觉得孩子没长大,还不够成熟,因此,把孩子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大包大揽,渐渐地,孩子觉得这些事情都是父母的,自己没有必要去参与。
因为我们习惯于干涉,习惯于控制,所以,养成了孩子依赖别人的个性,他的自主意识会变得极差,他更倾向于看父母的眼光,他更喜欢把责任转移到父母身上。
小结一下:想要唤醒孩子学习的内驱力,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学习的责任转交给孩子,他可以决定学什么,什么时候学,要学到什么程度。
同时,在生活上,我们要多给孩子一些选择权,经常给他创造一些机会,鼓励他独立自主的完成,通过外部环境孵化他的自主意识。
先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有的父母可能会说,“如果不敦促孩子学习,那他很可能真的就不学了”,这话我信,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本身就缺乏一定的自律性。
可我们依然不建议敦促,因为前面已经说了,敦促是一种变相的惩罚,它不具备长期效应,时间久了,孩子会对敦促会产生抗体,这时候,父母很容易被迫加大惩罚的筹码,这显然不利于孩子的学习成长。
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好处,试问,没有好处的事情,谁会愿意去做?我认为,想要让孩子获得学习的成就感,需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胜任力,拿手机游戏来说,如果一款游戏难度很大,你相信吗,只要孩子尝试几次失败,他很快就放弃了,因为他无法胜任,他总是被虐,这种感觉是很痛苦的。
对应到学习,其实也一样,如果当前的课程太难,孩子hold不住,那么他同样也会放弃。
及时反馈,还拿手机游戏举例,游戏生产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游戏中设置各种反馈,比如,打死一只小怪有奖励,干掉一个boss还有奖励,打游戏的过程,就是不断制造反馈的过程,对应到学习,孩子感受到的正面反馈相对较少,更多的是挫折,是卡壳。
基于以上两点,我认为,父母可以这么做:暂时降低学习难度,父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把目前的学习难度调低,让孩子跳一跳就可以够得着,比如,如果孩子初二的知识跟不上,那么是否可以先从初一补起,先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好处,让他觉得自己是可以hold住学习的,让他获得一些学习的成就感。
刻意制造反馈,看过《垫底辣妹》的人都知道,只要主人公有一丁点儿进步,补习班老师会玩命地欣赏,玩命地鼓励,其实这就是反馈,跟游戏一样,孩子能感觉到自己的力量,慢慢地,孩子会把这种反馈转移到学习本身,他会从做题过程中找到快感。
小结一下:没有人天生喜欢被虐,人们更喜欢干有好处的事情,想要孩子投入学习,爱上学习,那么,你得先让他感受到好处,先让他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
要培养孩子内在的目标我们说,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这个目标可以大,也可以小,但不能没有,没有目标的事情,人很容易迷茫,迷茫就容易放弃,放弃就意味着失败。
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亚海岸下起了浓雾。
在海岸以西21 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一个43岁的女人准备从太平洋游向加州海岸。
她叫费罗伦丝·查德威克。
那天早晨,雾很大,海水冻得她身体发麻,她几乎看不到护送他的船。
时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过去,千千万万人在电视上看着。
有几次,鲨鱼靠近她了,被人开枪吓跑了。
15小时之后,她又累,又冻得发麻。
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
她的母亲和教练在另一条船上。
他们都告诉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弃。
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浓雾什么也没看不到……人们拉她上船的地点,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后来她说,令她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因为她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
查德威克小姐一生中就只有这一次没有坚持到底。
对学习来说,道理也一样,它也需要有目标,你总得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吧,试想,我都不知道学习要用来干嘛,你觉得我会努力学习吗,当然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