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新能源车解决方案

合集下载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鄂尔多斯市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实施方案的通知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鄂尔多斯市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实施方案的通知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鄂尔多斯市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2.22•【字号】鄂府发〔2023〕6号•【施行日期】2023.02.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新能源正文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鄂尔多斯市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实施方案的通知鄂府发〔2023〕6号各旗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各大企事业单位:《鄂尔多斯市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2023年第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2023年2月22日鄂尔多斯市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国家《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发〔2019〕39号)和《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发改产业〔2020〕202号),加快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着力培育发展新经济新业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全力打造鄂尔多斯市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绿色交通、智慧交通的部署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自治区“五大任务”,以构筑世界级能源产业和新能源产业为目标,依托我市能源主导产业,充分发挥绿电能源优势,打造以康巴什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为核心,多样化应用场景为支撑的“1+N”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布局,聚焦产业、培育产业、服务产业,有效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努力把鄂尔多斯市建成西北领先、国内一流的特色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地。

(二)基本原则——市场主导,政府规范。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政府、部门、企业和行业协会共同搭建产业平台和联盟,以企业、行业协会等市场主体作为示范工作的中坚力量,市场化运作,运用车辆租用等方式,以申报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城市为抓手,加强部门协同、行业协作,在宏观引导、政策制定、秩序规范等方面,为示范应用营造良好环境。

汽车智能网联化解决方案

汽车智能网联化解决方案

主动降噪,汽车音频增强, A2B技术
Wide Audio Design and
testing solutions
AVAS Engineering
Service A2B
ANC
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 Engine Order Cancellation Road Noise Cancellation
基于信号及报文的时序分析
- 包含发送方,多网段,接收方,网关 的“End to End”的基于功能的时 序模型
- 报文自动打包 - ID手动及自动分配 - 网络时序分析
Vehicle Sound Enhancement
ESS, AVAS etc.
Audio Engineering Linux & Embedded Audio
A2B® Solutions
IP Porting Integration Services
IP Algorithm Development Implementation Services
-自动驾驶,编队行驶,辅助驾驶 -远程诊断,远程控制,远程下载 -驾驶习惯分析 -智能手机互联(C养,保险,理赔,租赁,贷款管理
-加油站,充电桩查找;停车场,餐饮娱乐等引导
-音视频娱乐信息推送
Source: Designed around You - Volvo‘s all new EE Architecture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Dr. Thomas M. Müller, Vice President, Electrical & Electronic Systems Engineering,Volvo Car Group Automobil Elektronik Kongress, July 2013, Ludwigsburg, Germany

新能源汽车的智能网联技术与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的智能网联技术与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的智能网联技术与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汽车行业的一个重要趋势。

而其中,智能网联技术的应用更是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新能源汽车的智能网联技术以及其发展趋势。

一、智能网联技术的定义和应用智能网联技术是指将车辆与网络进行连接,通过传感器、通信设备和数据处理系统实现智能化的功能和服务,以提升驾驶的安全性、舒适度和便利性。

智能网联技术可以实现车辆之间的信息交流,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及车辆与云端的数据交互。

智能网联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通过与云端的数据交互,新能源汽车可以获取实时的路况信息、充电桩信息等,为驾驶者提供精准的导航和行车建议。

其次,智能网联技术还能够实现车辆与充电桩之间的智能匹配,提供便捷的充电服务。

此外,智能网联技术还可以实现车辆之间的远程控制和信息共享,提升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二、智能网联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关键技术智能网联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离不开以下几个关键技术:1. 无线通信技术:通过无线通信技术,新能源汽车可以与云端进行数据交互,实现信息共享和远程控制。

无线通信技术还可以实现车辆之间的协同行驶和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互联互通。

2. 传感器技术:新能源汽车通过各种传感器,如雷达、摄像头和超声波传感器等,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

这些传感器还可以实现自动驾驶功能,提升驾驶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3. 数据处理技术:智能网联技术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新能源汽车通过数据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对路况、能源消耗等数据的分析,为驾驶者提供决策支持。

三、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在未来将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自动驾驶的提升:智能网联技术为新能源汽车的自动驾驶提供了基础。

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更加智能化,实现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大大提升行车安全性和驾驶便利性。

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与此同时,智能网联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也开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本文将就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行讨论。

一、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技术的定义和概述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技术,简称为智能网联技术,是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将新能源汽车与外部环境、其他车辆和交通设施等进行连接,实现车辆与车辆、车辆与交通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协同操作的一种技术。

智能网联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智能化程度,为驾驶者和乘客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二、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趋势1. 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突破随着5G技术的逐渐推进,新一代的无线通信技术将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更强大的数据传输能力和更低的时延。

这将为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助力。

2. 人工智能的应用人工智能是智能网联技术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系统中,可以实现车辆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自主决策,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3. 车联网的发展车联网是智能网联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车联网技术,可以实现新能源汽车与其他车辆和交通设施之间的信息传输和互动,提高整个交通系统的智能化程度。

三、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技术的应用领域1. 自动驾驶技术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技术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通过感知、决策和控制等环节的协同,新能源汽车可以实现自主驾驶,提高交通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性。

2. 车辆远程监控与维护通过智能网联技术,新能源汽车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维护。

车主可以通过手机等终端设备,实时了解车辆的状态、位置和行驶记录,同时还可以进行车辆的远程控制和故障排查。

3. 能源管理与智能充电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技术可以实现对能源的高效管理和智能充电。

通过与电网和充电桩的连接,车辆可以根据电价、用电需求等因素智能调整充电策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新能源的智能网联技术

新能源的智能网联技术

新能源的智能网联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然而,单纯依靠新能源的驱动并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于车辆性能和便利的需求。

智能网联技术的应用为新能源汽车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提供了更智能、便捷的驾驶体验,还极大地推动了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

一、智能网联技术的定义及特点智能网联技术是指通过建立车辆与车辆之间、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无线通信网络,实现车辆之间、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数据传输,从而实现车辆之间的互联互通。

智能网联技术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时互联:通过智能网联技术,车辆之间可以实时传输信息和数据,保持高效的通信,实现车辆之间的互联互通。

2. 数据交互:智能网联技术可以实现车辆之间的大数据交互,通过数据共享和分析,优化车辆的运行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3. 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技术可以使车辆自主感知和判断周围环境,并做出相应的决策,实现自动驾驶和智能驾驶辅助功能。

4. 安全保障:智能网联技术可以通过车辆之间的远程监控和实时警报功能,提高道路安全性,在关键时刻发出警报并采取应对措施。

二、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技术的结合新能源汽车由于其环保、高效的特点,已成为替代传统燃油车的重要选择。

而智能网联技术的应用,则可以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便利程度。

1. 采用人工智能控制系统,使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更加智能化,实现能源的最优利用,提高车辆续航里程。

2. 结合云服务技术,实现对新能源汽车的远程监控和管理,随时获取车辆的状态、位置和充电信息等,方便用户进行车辆管理和使用。

3. 使用车辆感知技术和交通流量调度算法,实现新能源汽车与周围车辆、红绿灯等交通设施的互动,优化交通流量分配,缓解道路拥堵问题。

4. 结合智能导航和实时路况信息,智能规划行车路线,选择最优路径,节约时间和能源消耗。

5.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家居系统的结合,实现家庭充电设施与车辆之间的互联,根据家庭用电情况和电网负荷情况,智能调整车辆的充电时间和方式。

智能网联车辆系统解决方案

智能网联车辆系统解决方案

智能网联车辆系统解决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汽车工业的进步,智能网联车辆系统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一个热门话题。

智能网联车辆系统通过将车辆与网络连接起来,实现车辆之间、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以及车辆与手机、电脑等其他设备之间的信息互通。

它不仅可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和行驶舒适度,还可以为车主提供更好的驾驶体验和车辆管理服务。

本文将介绍智能网联车辆系统的解决方案。

智能网联车辆系统的技术基础智能网联车辆系统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核心技术:1. 无线通信技术智能网联车辆系统需要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将车辆与基础设施以及其他车辆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传输和交换。

常用的无线通信技术包括LTE、5G、Wi-Fi等。

2.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智能网联车辆系统的重要技术基础,它可以实时获取车辆周围的环境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输给车辆的控制系统,从而实现自动驾驶和自适应巡航等功能。

3. 大数据技术智能网联车辆系统需要收集和处理大量的数据,包括车辆状态数据、驾驶习惯数据、路况数据等,这些数据需要使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帮助车主和车辆管理者做出更好的决策。

4.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是智能网联车辆系统实现自动驾驶等功能的核心技术,它可以根据车辆周围的环境信息和传感器数据,实现自主驾驶和自适应巡航等功能。

智能网联车辆系统的解决方案智能网联车辆系统的解决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车联网平台车联网平台是实现智能网联车辆系统的核心环节,它将车辆、基础设施以及其他设备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互通和交换。

常见的车联网平台包括阿里云车联网、百度车联网等。

2. 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是智能网联车辆系统的用户界面,它可以帮助车主实现车辆远程控制、车辆位置追踪、车辆状态监测等功能。

常见的应用程序包括车载应用、手机应用和网页应用等。

3. 车辆控制系统车辆控制系统是智能网联车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可以根据车辆周围的环境信息和传感器数据,实现自动驾驶、自适应巡航、智能制动等功能。

新能源汽车的智能网联技术与车载系统

新能源汽车的智能网联技术与车载系统

新能源汽车的智能网联技术与车载系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新能源汽车正逐渐成为主流。

而其中的智能网联技术与车载系统更是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现状、应用场景以及车载系统的功能和优势。

一、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现状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网联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现如今的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技术主要包括车联网、自动驾驶和人机交互等。

1. 车联网车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将车辆与外部世界进行连接和数据交流,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服务的互通。

新能源汽车的车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远程监控、智能导航、远程诊断和车辆管理等功能。

例如,车主可以通过手机应用实时了解电池电量和车辆状态,预约充电或寻找最近的充电桩。

2. 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技术是指车辆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能够自主行驶的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可以提高驾驶安全性和效率。

例如,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可以通过感知环境、识别障碍物和交通标志,自动进行车辆控制和行驶路径规划。

3. 人机交互人机交互是指人和车辆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指令传递的过程。

新能源汽车的人机交互技术可以通过语音识别、手势识别和触控屏等方式,方便车主对车辆进行控制和配置。

例如,车主可以通过语音指令调节空调温度,拨打电话或切换音乐。

二、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技术的应用场景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技术的应用场景广泛,涵盖了行车安全、出行便利、能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1. 行车安全智能网联技术可以通过车辆与车辆之间和车辆与道路设施之间的信息交互,实现智能化的交通安全系统。

例如,车辆之间可以实时共享交通信息,避免碰撞和堵塞。

路口红绿灯可以根据车辆流量自动调整,确保交通流畅和行车安全。

2. 出行便利智能网联技术可以提供一系列出行便利的服务。

例如,智能导航系统可以根据实时交通情况为驾驶员提供最佳路线规划,避免拥堵。

通过车联网技术,驾驶员可以实时预约停车位或充电桩,节省时间和精力。

智能网联汽车解决方案

智能网联汽车解决方案

智能网联汽车解决方案目录1. 总体概述 (3)1.1 项目背景 (4)1.2 解决方案目标 (4)1.3 解决方案架构 (5)2. 智能定义 (6)2.1 智能驾驶系统 (8)2.1.1 核心技术 (9)2.1.2 功能模块 (10)2.1.3 安全保障 (12)2.2 智能座舱 (13)2.2.1 信息娱乐系统 (14)2.2.2 人机交互系统 (16)2.2.3 驾驶员状态监测及预警系统 (18)3. 网联应用 (18)3.1 道路协同感知 (20)3.1.1 高精度地图 (22)3.1.2 V2X通讯技术 (24)3.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5)3.2 云端平台服务 (26)3.2.1 数据存储与管理 (28)3.2.2 基于云的预测服务 (29)3.2.3 远程诊断与更新 (31)3.3 用户体验 (32)3.3.1 移动终端应用 (34)3.3.2 智能助手服务 (35)3.3.3 个性化服务 (36)4. 安全与隐私 (37)4.1 系统安全 (39)4.1.1 硬件安全防护 (41)4.1.2 软件安全保证 (42)4.1.3 数据加密与安全传输 (43)4.2 用户隐私保护 (44)4.2.1 数据收集与使用规则 (45)4.2.2 访问控制与权限管理 (47)4.2.3 匿名化与脱敏技术 (49)5. 未来发展 (50)5.1 技术趋势 (52)5.2 市场展望 (53)5.3 解决方案升级之路 (55)1. 总体概述随着全球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未来交通出行的核心驱动力。

本报告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网联汽车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将包括硬件、软件、通信技术、网络安全、车规级标准以及相应的服务和管理工具。

智能网联汽车,其核心功能包括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自动驾驶、智能互联以及大数据分析等,能够极大提高道路安全、行车效率、环保水平和用户体验。

技术创新: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包括物联网(IoT)、云计算、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5G通信和车联网(V2X)技术,来优化车辆性能,提高驾驶体验。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与应用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与应用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与应用过去几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正逐渐成为汽车产业的风向标。

这些新一代汽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融合了先进技术的智慧载体。

让我们一起走进未来,探索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与应用。

智能驾驶技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关键之一是智能驾驶技术。

通过激光雷达、高精度地图、摄像头等传感器的应用,车辆可以实现自动驾驶功能,大大提升了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

未来,智能汽车将逐渐实现完全自动驾驶,为驾驶员带来更加便利的出行体验。

车联网技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不仅能够自动驾驶,还具备强大的车联网功能。

通过与互联网的连接,车辆可以实现远程控制、远程诊断、数据共享等功能,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化服务。

比如,可以通过手机App对车辆进行远程预约充电、预热等操作,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生活。

新能源技术新能源汽车采用了电力、氢能等清洁能源,减少了对传统石油资源的依赖,有利于保护环境和减少碳排放。

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得到了大幅提升,正逐渐成为主流选择。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车辆产生的数据量将大幅增加,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

汽车制造商和相关企业需加强数据加密、身份认证等安全机制,保障用户的数据安全和隐私权益。

未来展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技术的不断创新将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多便利和安全。

这些汽车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人类社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出的坚实一步。

未来,智能汽车将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引领汽车产业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与应用,正在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推动汽车产业迈向智能化、绿色化未来。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步普及,相信智能汽车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惊喜。

让我们共同期待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美好未来!。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及其对策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正逐渐成为未来的交通趋势。

然而,与其发展相对应的是安全问题的增加。

本文将重点讨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安全问题一:网络安全威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一个关键特点是其连接到互联网,这为车辆的操控和数据传输提供了便利。

然而,与此也催生了网络安全威胁的增加。

黑客可能通过入侵车辆的系统,对车辆进行远程控制或访问车辆的敏感数据。

这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车辆被盗、远程操控车辆和未经授权者访问车辆中的个人隐私信息。

对策一:强化网络安全措施厂家应加强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网络安全措施。

这包括加密车辆的通讯协议、建立完善的防护体系、定期更新车辆软件以修复漏洞以及提供安全补丁。

对策二:加强用户教育和意识培养用户应该意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车辆免受黑客的攻击。

对于车辆的操控和软件更新,用户应仔细遵循厂家的指南,并确保及时安装安全补丁。

安全问题二:传感器和系统故障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使用了大量的传感器和复杂的系统来收集和处理数据。

然而,这些传感器和系统也可能存在故障的风险,导致车辆无法正确地收集和分析数据,甚至可能影响车辆的驾驶安全性能。

对策一:严格质量控制厂家应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传感器和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这包括在制造过程中严格检查每一个零件,并在车辆交付后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对策二:提供实时监控和警示系统车辆应配备实时监控和警示系统,以及故障诊断功能。

这样一旦出现传感器或系统故障,车辆可以及时提醒驾驶员,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安全问题三:交通环境感知不准确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需要准确地感知交通环境,以便正确地执行操控和避免事故。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包括天气、光线条件和道路状况等,传感器可能无法准确地感知交通环境,从而导致车辆的安全性受到威胁。

对策一: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厂家应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以提高车辆对交通环境的感知准确性。

智能网联汽车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能网联汽车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能网联汽车系统设计与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系统是一种结合了智能化和互联网技术的新一代汽车系统,旨在提供更安全、更智能、更便利的汽车驾驶和乘车体验。

本文将重点探讨智能网联汽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包括硬件设施、通信技术、数据处理和安全保障等方面。

一、硬件设施智能网联汽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首先需要搭建相应的硬件设施。

这些硬件设施主要包括车载计算机、传感器、通信模块和人机交互装置等。

车载计算机是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负责整合和处理来自各个传感器的数据,并与其他车辆或基础设施进行通信。

传感器主要用于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如雷达、摄像头、激光雷达等。

通信模块则负责与车辆之间、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数据交换,以实现实时的信息共享与协作。

人机交互装置包括车载显示屏、语音识别系统等,用于提供驾驶员与乘客与车载系统的交互界面。

二、通信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系统设计与实现离不开高效可靠的通信技术。

目前,多种通信技术被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系统中,包括车辆对车辆通信(V2V)、车辆对基础设施通信(V2I)、车辆对云端通信(V2C)等。

V2V通信允许车辆之间相互交换信息,以便实现车辆间的协作与安全警示。

V2I通信使车辆能够与红绿灯、交通监控设施等基础设施进行通信,从而优化交通流量和路况信息。

V2C通信则使车辆能够与云端服务器进行通信,获取实时更新的地图数据、天气信息等。

这些通信技术的高效利用将大大提升智能网联汽车系统的功能和效益。

三、数据处理智能网联汽车系统离不开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

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将驾驶员与乘客的需求和车辆的状态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传感器获取的海量数据需要通过算法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并转化为对车辆控制和决策的有用信息。

例如,基于车辆周围环境的数据,可以实现自动驾驶、交通流量调度、车辆安全警示等功能。

同时,车辆状态的实时监测也能提供给驾驶员有关驾驶行为和车辆故障的提示,进而提升驾驶安全性和乘车舒适性。

四、安全保障智能网联汽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必须高度重视安全保障。

汽车行业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方案

汽车行业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方案

汽车行业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方案第1章智能网联汽车概述 (3)1.1 智能网联汽车的定义与分类 (3)1.2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3)1.3 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 (4)第2章车载网络通信技术 (4)2.1 车载通信协议及标准 (4)2.1.1 车载通信协议概述 (4)2.1.2 车载通信协议分类 (4)2.1.3 车载通信标准 (5)2.2 车载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 (5)2.2.1 车载网络架构 (5)2.2.2 车载网络关键技术 (5)2.3 车载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5)2.3.1 车载网络安全 (5)2.3.2 车载网络隐私保护 (5)第3章传感器与感知技术 (6)3.1 车载传感器概述 (6)3.2 感知算法与数据处理 (6)3.3 感知技术的应用场景 (6)第4章数据融合与处理技术 (7)4.1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 (7)4.1.1 数据级融合 (7)4.1.2 特征级融合 (7)4.1.3 决策级融合 (7)4.2 数据预处理与特征提取 (7)4.2.1 数据预处理 (7)4.2.2 特征提取 (8)4.3 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 (8)4.3.1 深度学习 (8)4.3.2 强化学习 (8)4.3.3 迁移学习 (8)第5章车载计算平台与人工智能 (8)5.1 车载计算平台架构与功能要求 (8)5.1.1 车载计算平台架构 (8)5.1.2 车载计算平台功能要求 (9)5.2 人工智能算法在智能网联汽车中的应用 (9)5.2.1 深度学习算法 (9)5.2.2 强化学习算法 (9)5.2.3 群体智能算法 (9)5.3 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在智能网联汽车中的协同 (9)5.3.1 边缘计算在智能网联汽车中的应用 (10)5.3.2 云计算在智能网联汽车中的应用 (10)5.3.3 边缘计算与云计算的协同 (10)第6章自主导航与路径规划 (10)6.1 自主导航系统架构 (10)6.1.1 感知层 (11)6.1.2 数据处理层 (11)6.1.3 决策层 (11)6.1.4 控制层 (11)6.2 路径规划算法及优化 (11)6.2.1 Dijkstra算法 (11)6.2.2 A算法 (11)6.2.3 RRT算法 (11)6.2.4 路径规划算法优化 (12)6.3 智能交通系统与车联网 (12)6.3.1 智能交通系统 (12)6.3.2 车联网 (12)第7章智能控制系统与车辆动力学 (12)7.1 智能控制器设计与实现 (12)7.1.1 控制系统概述 (12)7.1.2 控制器硬件设计 (13)7.1.3 控制器软件设计 (13)7.2 车辆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13)7.2.1 车辆动力学概述 (13)7.2.2 车辆动力学建模 (13)7.2.3 车辆动力学仿真 (13)7.3 智能控制算法在车辆动力学中的应用 (13)7.3.1 智能控制算法概述 (13)7.3.2 控制算法设计 (13)7.3.3 控制算法实现与验证 (13)7.3.4 功能分析与优化 (14)第8章信息娱乐与车联网服务 (14)8.1 信息娱乐系统架构与功能 (14)8.1.1 硬件层面 (14)8.1.2 软件层面 (14)8.1.3 服务层面 (14)8.2 车联网服务及应用场景 (14)8.2.1 应用场景 (14)8.2.2 服务优势 (15)8.3 车联网在智能网联汽车中的融合与创新 (15)第9章安全性与法规标准 (15)9.1 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性分析 (15)9.1.1 安全风险概述 (16)9.1.2 信息安全风险分析 (16)9.1.3 控制安全风险分析 (16)9.1.4 数据隐私保护 (16)9.2 法规标准与政策支持 (16)9.2.1 国内外法规标准概述 (16)9.2.2 我国法规标准现状 (16)9.2.3 政策支持与产业发展 (16)9.3 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认证 (16)9.3.1 安全认证体系 (16)9.3.2 安全认证关键技术研究 (16)9.3.3 安全认证实践与推广 (17)第10章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17)10.1 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挑战与发展方向 (17)10.2 智能网联汽车与新型交通模式的融合 (17)10.3 智能网联汽车对汽车产业的影响与变革 (17)第1章智能网联汽车概述1.1 智能网联汽车的定义与分类智能网联汽车,是指通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实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的智能信息交换和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并能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行驶的新一代汽车。

汽车行业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解决方案

汽车行业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解决方案

汽车行业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解决方案第一章智能网联汽车概述 (2)1.1 智能网联汽车的定义 (2)1.2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历程 (3)1.2.1 国际发展历程 (3)1.2.2 国内发展历程 (3)1.3 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 (3)1.3.1 传感器技术 (3)1.3.2 控制器技术 (3)1.3.3 网络通信技术 (3)1.3.4 软件技术 (3)1.3.5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3)第二章车载通信系统 (4)2.1 车载通信系统的组成 (4)2.2 车载通信协议与技术 (4)2.2.1 车载通信协议 (4)2.2.2 车载通信技术 (4)2.3 车载通信系统的安全与隐私 (5)2.3.1 安全问题 (5)2.3.2 隐私问题 (5)第三章感知与定位技术 (5)3.1 感知技术概述 (5)3.2 雷达与摄像头融合 (6)3.2.1 雷达技术 (6)3.2.2 摄像头技术 (6)3.2.3 雷达与摄像头融合 (6)3.3 高精度定位技术 (6)3.3.1 全球定位系统(GPS) (6)3.3.2 地面增强系统(GBAS) (6)3.3.3 惯性导航系统(INS) (6)3.3.4 多传感器融合定位 (7)3.4 感知与定位技术的集成 (7)3.4.1 传感器融合 (7)3.4.2 数据处理与分析 (7)3.4.3 控制策略与执行 (7)第四章智能决策与控制 (7)4.1 智能决策系统的组成 (7)4.2 驾驶辅助系统的设计 (8)4.3 自动驾驶系统的实现 (8)4.4 智能控制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 (8)第五章车载计算平台 (9)5.1 车载计算平台的架构 (9)5.2 车载计算平台的功能优化 (9)5.3 车载计算平台的安全与可靠性 (9)第六章数据处理与分析 (10)6.1 数据处理技术概述 (10)6.2 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在智能网联汽车中的应用 (10)6.3 大数据分析在智能网联汽车中的应用 (11)第七章车联网技术 (11)7.1 车联网的架构与组成 (11)7.2 车联网的关键技术 (12)7.3 车联网的安全与隐私保护 (12)第八章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 (13)8.1 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概述 (13)8.2 车载网络安全 (13)8.3 车载软件安全 (13)8.4 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测试与评估 (14)第九章智能网联汽车的政策法规与标准 (14)9.1 智能网联汽车的政策法规 (14)9.1.1 国家层面政策法规概述 (14)9.1.2 地方层面政策法规现状 (14)9.1.3 政策法规的促进作用 (14)9.2 智能网联汽车的标准体系 (15)9.2.1 标准体系构建 (15)9.2.2 标准制定与修订 (15)9.2.3 标准体系的作用 (15)9.3 智能网联汽车的认证与监管 (15)9.3.1 认证制度 (15)9.3.2 监管体系 (15)9.3.3 监管体系的完善 (15)第十章智能网联汽车的未来发展趋势 (16)10.1 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发展趋势 (16)10.2 智能网联汽车的商业化进程 (16)10.3 智能网联汽车的社会影响与挑战 (16)第一章智能网联汽车概述1.1 智能网联汽车的定义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ICV)是指通过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以及网络通信技术,实现车辆与车辆、车辆与基础设施、车辆与行人以及车辆与网络等的信息交换和共享,从而提高汽车的安全、环保、节能和舒适性的一种新型汽车。

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开发及应用技术方案

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开发及应用技术方案

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开发及应用技术方案第1章新能源汽车概述 (3)1.1 新能源汽车发展背景 (3)1.2 新能源汽车类型及特点 (3)1.3 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4)第2章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概述 (4)2.1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历程 (4)2.1.1 国内外发展概况 (4)2.1.2 关键技术突破 (5)2.1.3 应用场景拓展 (5)2.2 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 (5)2.2.1 环境感知技术 (5)2.2.2 决策规划技术 (5)2.2.3 车联网技术 (5)2.2.4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5)2.3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趋势 (5)2.3.1 自动驾驶技术逐渐成熟 (5)2.3.2 车联网应用更加广泛 (6)2.3.3 跨界融合加速 (6)2.3.4 安全性与隐私保护成为关注焦点 (6)第3章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开发 (6)3.1 电池系统开发 (6)3.1.1 电池系统概述 (6)3.1.2 电池单体选型 (6)3.1.3 电池管理系统设计 (6)3.1.4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集成 (6)3.2 驱动电机开发 (6)3.2.1 驱动电机概述 (6)3.2.2 驱动电机选型 (7)3.2.3 驱动电机设计 (7)3.2.4 驱动电机控制策略 (7)3.3 电控系统开发 (7)3.3.1 电控系统概述 (7)3.3.2 硬件设计 (7)3.3.3 软件架构 (7)3.3.4 功能实现 (7)第4章智能网联汽车感知技术 (7)4.1 感知系统概述 (7)4.2 激光雷达技术 (8)4.3 摄像头与视觉识别技术 (8)第5章车载网络与通信技术 (8)5.1 车载网络技术概述 (8)5.2 车载以太网技术 (8)5.2.1 技术原理 (8)5.2.2 协议标准 (8)5.2.3 应用案例 (9)5.3 无线通信技术 (9)5.3.1 车联网(V2X)技术 (9)5.3.2 蜂窝车联网(CV2X)技术 (9)5.3.3 车载WiFi技术 (9)5.4 车载网络信息安全 (9)5.4.1 信息安全威胁 (9)5.4.2 安全防护策略 (9)5.4.3 关键技术 (9)第6章车载计算平台与算法 (10)6.1 车载计算平台概述 (10)6.2 高功能计算平台 (10)6.2.1 硬件架构 (10)6.2.2 软件平台 (10)6.3 边缘计算与云计算 (10)6.3.1 边缘计算 (10)6.3.2 云计算 (11)6.4 人工智能算法与应用 (11)6.4.1 机器学习算法 (11)6.4.2 深度学习算法 (11)6.4.3 强化学习算法 (11)第7章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12)7.1 系统概述 (12)7.2 自适应巡航控制 (12)7.2.1 技术原理 (12)7.2.2 技术实现 (12)7.3 自动紧急制动 (12)7.3.1 技术原理 (12)7.3.2 技术实现 (12)7.4 车道保持辅助 (13)7.4.1 技术原理 (13)7.4.2 技术实现 (13)第8章车联网与大数据应用 (13)8.1 车联网技术概述 (13)8.2 车联网平台架构 (13)8.3 大数据在车联网中的应用 (14)8.4 车联网与智能交通 (14)第9章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验证 (14)9.2 实验室测试 (15)9.2.1 硬件在环(HIL)测试 (15)9.2.2 软件在环(SIL)测试 (15)9.2.3 系统级测试 (15)9.3 实车测试与验证 (15)9.3.1 封闭场地测试 (15)9.3.2 公开道路测试 (15)9.3.3 长距离测试 (15)9.4 安全性评估与认证 (15)9.4.1 功能安全评估 (16)9.4.2 信息安全评估 (16)9.4.3 认证与审查 (16)第10章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技术应用案例 (16)10.1 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 (16)10.1.1 城市交通场景下的智能网联汽车应用 (16)10.1.2 城市公交领域的智能网联汽车应用 (16)10.2 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 (16)10.2.1 充电站智能调度与管理 (16)10.2.2 车辆与充电设施互联互通 (16)10.3 智能网联汽车共享出行 (17)10.3.1 共享汽车平台建设与运营 (17)10.3.2 共享出行服务创新 (17)10.4 智能网联汽车物流与配送 (17)10.4.1 无人配送车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17)10.4.2 货车智能网联技术应用 (17)第1章新能源汽车概述1.1 新能源汽车发展背景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新能源汽车作为替代传统燃油车的重要选择,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智能网联新能源车

智能网联新能源车

智能网联新能源车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升,智能网联新能源车成为了当下汽车行业的热门话题。

这类车辆集合了智能化、互联网和创新动力技术的优势,正以其出色的性能和环保的特点,引领着汽车产业的新发展方向。

一、智能驾驶系统智能网联新能源车的一大亮点就是其先进的智能驾驶系统。

该系统通过高精度传感器、激光雷达、摄像头等装置,能够实时获取车辆及周围环境的信息,并将其分析处理后进行决策。

与传统汽车相比,智能网联新能源车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道路情况,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不仅如此,它还可以通过车联网技术与其他车辆、交通设施进行实时通讯,实现车辆间的智能协同行驶,提高交通效率,缓解城市拥堵。

二、新能源动力系统智能网联新能源车采用的是新能源动力系统,如纯电动、混合动力等。

相比传统燃油车而言,新能源车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减少尾气排放,对环境更加友好。

此外,新能源车还拥有更高的能源利用率和更低的能源消耗,可持续发展,为未来提供了更加可靠的能源供应。

三、智能互联特性智能网联新能源车的智能互联特性是其又一独特之处。

它通过车联网技术实现了车辆与外部环境的无缝连接,为驾驶者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舒适。

驾驶者可以通过手机App远程管理车辆,了解电量情况、预约充电桩等。

同时,车辆可以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智能导航、智能语音助手等功能,提供个性化的驾驶体验。

四、安全性能提升智能网联新能源车在安全性能方面也有了显著的提升。

智能驾驶系统可以及时感知和判断道路情况,减少驾驶员的疲劳驾驶和人为失误,提高行车安全。

此外,车辆与车辆之间的智能协同行驶可以实现自动跟车和自动变道等功能,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五、未来展望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车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多的突破和进步。

在性能方面,电池技术的不断提升将为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提供更大的提升空间。

在智能化方面,车辆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实现更加智能化的交互,为驾驶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同时,智能网联新能源车的广泛应用也将进一步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环保产业的发展。

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融合

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融合

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融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如今已经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了全新的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智能网联技术使车辆能够实现与外界信息的无缝交互,提升驾驶体验和安全性;新能源汽车则以其环保和节能的特点,成为未来汽车市场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从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的融合发展对汽车产业的影响、技术挑战和前景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的融合对汽车产业的影响智能网联技术的引入,使得汽车拥有了更为智能化的驾驶和交通管理能力。

通过与道路基础设施和其他车辆的信息交互,驾驶者能够及时获取道路状况、车辆位置等信息,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同时,智能网联技术还能实现车辆之间的协同驾驶,通过车队式驾驶等方式,降低车辆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促进交通运输效率的提升。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则是汽车产业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

传统燃油汽车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尾气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而新能源汽车则通过电力或氢能源等清洁能源进行驱动,减少了尾气排放,降低了能源消耗,具有明显的环保和节能效果。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普及和推广,汽车产业将向着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的融合面临的技术挑战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的融合发展虽然带来了诸多好处,但也面临着一些技术挑战。

首先是智能网联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

由于智能网联技术需要不断获取和处理大量数据信息,因此面临着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挑战,如何确保车辆信息的安全性和私密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是新能源汽车的能源存储和续航能力问题。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技术还不够成熟,续航里程有限,充电设施不够完善,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程度和使用便利性。

另外,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的融合还需要解决汽车与基础设施、其他车辆之间的信息交互标准化和互操作性问题。

各个不同厂商生产的汽车和各种不同类型的智能交通设施之间如何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是智能网联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难题。

新能源行业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新能源行业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新能源行业的智能化解决方案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新能源行业正迅速崛起。

然而,新能源行业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能源管理、生产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智能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行业,为其提供了许多创新的解决方案。

一、智能能源管理系统随着新能源行业发展的规模与复杂性增加,能源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智能能源管理系统通过集成传感器、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技术,实时监测和控制能源生产和使用。

这种系统可以收集大量关于能源生产、储存和分配的数据,并通过智能算法进行分析,从而实现优化能源供应链、减少能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节能减排。

二、智能电网技术智能电网是新能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系统相结合,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最大化利益。

智能电网利用智能化技术实现了对电力的实时监测、调度和控制,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智能电网还能够实现对分布式能源的管理和优化,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和普及。

三、智能能源储存技术能源储存是新能源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传统的能源储存方式往往不够灵活和高效,而智能能源储存技术通过运用智能化的控制和管理手段,提高了能源储存的效率和稳定性。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对能源储存设备的精确控制和监测,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降低能源储存成本,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四、智能能源监测与分析技术智能能源监测与分析技术是新能源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采集和分析能源生产和使用的数据,可以实时监测能源在各个环节的消耗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智能能源监测与分析技术还可以为企业提供能源管理建议和决策支持,促进能源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配置。

总结智能化解决方案为新能源行业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我们可以预见,智能化技术将在新能源行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要实现新能源行业的智能化,我们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加大政府支持和投资力度。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技术融合如何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技术融合如何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技术融合如何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技术的融合正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趋势。

这一融合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出行方式,还为未来的交通和城市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新能源汽车,顾名思义,是以电能、氢能等新型能源作为动力的汽车。

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具有更低的碳排放、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更少的环境污染。

而智能网联技术则是将汽车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相结合,使汽车具备智能驾驶、智能导航、智能互联等功能。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技术的融合首先体现在动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上。

通过智能网联技术,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能够更加精确地监测电池的状态,包括电量、温度、充放电速度等,从而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充电和放电过程。

同时,智能网联技术还可以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和路况,优化动力输出,提高能源利用率,延长续航里程。

在智能驾驶方面,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技术的融合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智能驾驶技术依靠传感器、摄像头、雷达等设备获取车辆周围的环境信息,通过算法进行分析和决策,实现自动驾驶或辅助驾驶功能。

而新能源汽车由于其电子架构更加先进,能够更好地支持智能驾驶系统的运行。

例如,电动汽车的电机响应速度更快,能够更精确地控制车辆的加速、减速和转向,为智能驾驶提供了更好的硬件基础。

此外,智能网联技术还可以实现车辆之间的通信和协同驾驶,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智能导航是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技术融合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智能导航系统能够实时获取路况信息,为驾驶员提供最优的行车路线规划。

同时,智能导航系统还可以与车辆的动力系统相结合,根据路线的路况和剩余电量,提前规划充电地点和时间,避免因电量不足而导致的行程中断。

在智能互联方面,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技术的融合为用户带来了更加便捷和丰富的出行体验。

通过车载互联系统,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互联网服务,如在线音乐、在线视频、社交媒体等。

同时,车辆还可以与智能家居、智能手机等设备进行互联,实现远程控制车辆、查询车辆状态等功能。

新能源汽车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创新解决方案

新能源汽车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创新解决方案

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
氢燃料电池技术
加快氢燃料电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氢燃料电池的功率密度和 耐久性,降低成本。
氢能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氢能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如加氢站、储氢设施等,为氢燃料 电池汽车的推广提供有力保障。
政策支持与产业协同
制定针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政策和支持措施,推动产业链上下游 企业协同合作,共同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
快充电设施建设进度。
加强技术研发支持
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 的支持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和产 业升级,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市场
竞争力。
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形成良好氛围
加强宣传引导
通过媒体宣传、科普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 度和接受度,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
鼓励企业参与
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加大投资力度,推动产 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03
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将带动新能 源汽车相关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链和生 态系统。
07
总结与展望
当前阶段成果回顾
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突破
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充电时间缩短、续航里程增加等。
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消费者接受度提高。
产业链逐步完善
从原材料、零部件到整车制造,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产业融合加速
新能源汽车将与智能网联、共享经济等产业深度融合,创 造更多市场机遇。
THANKS
感谢观看

尾气排放是导致城市雾霾、光化 学烟雾等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之
一。
传统汽车尾气排放对生态环境和 人体健康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新能源汽车低排放或无排放特点

智能网联汽车实施方案

智能网联汽车实施方案

智能网联汽车实施方案加快建立数字经济统计管理制度,研究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数和监测体系,建设苏州市数字经济监测平台,开展数字经济统计监测、分析、评价、考核工作,准确掌握数字经济发展动态。

强化协同工作机制,进一步扩大统计监测对象范围,加强对规模以下企业的统计分析。

加强重大项目管理与监控,定期发布市及各区县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的形象窗口,争取国家数字经济统计与监测的试点不范。

一、智能网联汽车以打造国家级车联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目标,建设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大规模应用的道路与城市基础设施,构建涵盖NR-V2X、5G车联网、安全认证等支撑“人-车-路-网-云”高度协同的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及研发支撑体系,打造丰富、创新、融合的示范应用场景。

全面推进产学研用合作机制,鼓励引导优势企业、高校院所围绕数据、算法、算力、芯片、软件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完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生态体系,全面抢占L1至L3级别自动驾驶核心市场,加快建设吴中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应用测试基地,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技术创新基地。

加强国内外重点企业引进工作,加强独角兽培育企业、上市公司培育,形成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二、存在问题苏州市数字产业发展迅速,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基础设施、数据要素供给日益充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一是新兴产业产业链高端环节偏弱,产业核心竞争力仍需进一步提升。

信息产业链体系仍存在短板,“硬的偏硬,软的偏软”,新兴产业产业链高端环节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缺乏国际性的行业巨头企业和跨界融合企业,产业集聚和创新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是数字支撑体系前瞻性布局不足,数据要素价值有待进一步释放。

水、电、气、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传感设备尚未整合,市政基础设施的智慧化改造和城市神经感知网络部署有待加强。

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标准和采集、交换、发布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数据价值开发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网联新能源车解决方案
技术创新,变革未来
驱动汽车行业创新的趋势 自动化、电气化、网联化以及共享化
政策重塑
出行需求
技术革新
* Source: Roland Berger
汽车数字化企业的实现 智能网联新能源车全价值链的应用
数字化企业:智能网联新能源车研发、制造和运行
从辅助驾驶 到自动驾驶
自动化
感知 决策 执行
生产系统数字双胞胎技术 跨越时空的虚拟旅行
跨越空间的旅行 - Intosite
跨越时间的旅行 – 车间仿真
生产系统数字双胞胎技术
增材制造实现产品的大规模定制
XEV首款量产3D打印电动车LSEV亮相北京车展
• 起步于概念验证,但是目前超多7000订单,市场价格 7,500美元/辆
• 续驶里程为150公里,最高车速为70 公里/小时
嵌入式软件设计管理
DMU与虚拟验证
DMU与虚拟验证

竞品管理


造型数据管理

成本管理
多CAD 在线协同设计
EE架构设计管理 线束设计管理
EE协同研发管理 EE验证管理
整车功能安全管理
仿仿真真数数据据管管理理(CAE模型、1D行为&仿真架构模型)
供应商协同
供应商协同
软件研发过程管理
需求管理
测试管理
架构管理
配置管理 问题管理
汽车数字化企业的实现 数字双胞胎实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行业革命性转型
制造规划与仿真
生产系统设计 与仿真
自动化设计与 虚拟调试
产品系统数字双胞胎
Page 21
生产系统数字双胞胎
运行系统数字双胞胎
生产系统数字双胞胎技术 生产系统设计的变革
将机械、电气和自动化 设计统一在一个平台上
• 产线设计 • 离线编程 • 机器人运动分析 • 干涉检查 • 路径优化 • 虚拟试生产
电池、电驱、电控、电气架构、电动执行器及其集成器 电气架构
热管理
多属性 优化
三电测试
校核&验证
确保协同、数字化的持续性、多领域的追溯性以及功能安全
智能网联新能源车研发解决方案 网联化系统研发方案
人、车以及外部世界的互联研发
信息娱乐系统
驾驶员 信息系统
车载终端 T-Box
空中下载
软件设计和仿真
电子电气 设计和仿真
机械和环境 设计和仿真
生产系统数字双胞胎
运行系统数字双胞胎
产品系统数字双胞胎技术 全面满足智能网联新能源车的研发需要
智能网联新能源车研发解决方案
从辅助驾驶 到自动驾驶
自动化
感知 决策 执行
从内燃机到 混动到纯电动
电气化
电池 电驱 电控
从孤立的车 到系统的系统
网联化
整车网络设计 ECU通讯开发
校核&验证
V2X仿真
确保协同、数字化的持续性、多领域的追溯性以及功能安全
智能网联新能源车研发解决方案 车辆性能开发解决方案
车辆属性分析及多属性平衡
经济性 及能量管理
Drivability
车辆动力学
NVH和声学
空气动力学 和水管理
强度及耐久
一体化安全
校核&验证
确保协同、数字化的持续性、多领域的追溯性以及功能安全
缺陷管理
控制建模
代码管理
软件制品管理 SWBOM管理 软件发布管理 软件变更管理 软件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 BOM管理
配置管理 BOM管理
© Si emens AG 2018 Page 20
问题与变更管理
试生产
正式投产
验证管理
DMU与虚拟验证
作业指导书

制造工艺仿真


工厂级物流仿真

结构化工艺规划
工艺库和工艺知识管理
实践案例 数字双胞胎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行业革命性转型
世界纪录
超强动力性能
8台超强的性能电机, 扭矩密度高达30Nm/Kg
从内燃机到
混电动到设气纯化电计动 开发
电池 电驱 电控
从孤立的车 到系统的系统
网联化
人 车 环境
生产制造大规模定制
从拥有汽车
使用运行到出行服务 共享化
© SiemenPsLAGM20平18台:Teamcenter
Page 3
智能制造
智能车辆研发的集成流程
确保协同、数字化的持续性、多领域的追溯性以及功能安全
产品系统数字双胞胎技术 全面满足智能网联新能源车的研发需要
确保协同、数字化的持续性、多领域的追溯性以及功能安全
智能网联新能源车研发解决方案 校核和验证的解决方案
从纯虚拟、到半实物到封闭路面的解决方案
确保协同、数字化的持续性、多领域的追溯性以及功能安全
产品系统数字双胞胎技术 全面满足智能网联新能源车的研发需要
智能网联新能源车研发解决方案
确保协同、数字化的持续性、多领域的追溯性以及功能安全
智能网联新能源车研发解决方案 协同的管理平台: 支持汽车研发创新的机、电、软的高度协同
产品规划
概念设计
总体设计
详细设计
工艺规划
试制试验
项目管理
需求管理
功能建模
系统工程 架构建模
系统实现
多领域仿真建模与追溯
电子电器设计管理
汽车数字化企业的实现 数字双胞胎实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行业革命性转型
MindSphere
产品使用和工厂运行的实时数据持续反馈到产品工程和生产工程部门形成闭环持续改进
产品系统数字双胞胎
生产系统数字双胞胎
运行系统数字双胞胎
汽车数字化企业的实现 数字双胞胎实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行业革命性转型
产Dig品it系al统Tw数in字o双f 胞胎 the product
人 车 环境
校核&验证
确保协同、数字化的持续性、多领域的追溯性以及功能安全
智能网联新能源车研发解决方案 自动驾驶系统研发方案
感知、决策及执行系统的研发
片上系统
自动驾驶平台
嵌入式软件
驾驶算法
校核&验证
传感器集成
确保协同、数字化的持续性、多领域的追溯性以及功能安全
系统集成
智能网联新能源车研发解决方案 电气化系统研发方案
• 塑料零件从 2,000降至57,全部采用3D打印。这样整 车质量控制在450公斤
Page 26
生产系统数字双胞胎技术
2
集成的端到端系统方案实现增材制造的产业化
创成式建模技术 拓扑优化技术 晶格设计(轻量化) 面向可制造性的设计 产品性能仿真 粉末熔融成型技术 多喷嘴融合技术 混合增材制造技术 多轴熔融沉积成型技术 增材制造数据管理
汽车数字化企业的实现 数字双胞胎实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行业革命性转型
产品系统数字双胞胎
生产系统数字双胞胎
运行系统数字双胞胎
运行系统数字双胞胎
2
革新产品演进方式:设想所有产品和工厂能和您对话
工业物联网APP开发 工业物联网数据采集开发 工业物联网云平台测试 设备互联与数据采集 数据转换与建模 设备实时监控 设备能耗分析 设备预测性维修 生产线失效模式分析 云计算与边缘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