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美术妈妈和孩子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一级美术妈妈和孩子PPT课件

一级美术妈妈和孩子PPT课件
本画的作者潘常旺并 不是专业的画家,而是普 通的陕北农民,画画是她 劳动之余的爱好,我们把 这些农民画的画叫农民画。
母与子 农民画 潘常旺
比较三幅作品, 说一说农民画《母与 子》的特点是什么?
母与子 农民画 潘常旺
画面中画有许 多的花纹,这些花 纹有秘密吗?
福寿吉祥 富裕 多子多福
桃 鱼 石榴
母与子 农民画 潘常旺
我们欣赏表现母爱的作品 有油画、版画、农民画。
你还见过其它类型表现母爱的作品吗?
猴妈妈和宝宝 雕塑 毕加索(西班牙)
毕加索非凡的艺术创造力 这件雕塑表现了什么?
找一找:猴妈妈与小汽车有联系吗?
细致观察很重要






请你为同伴讲一讲这

件作品表现了什么情景,

你的感受是什么。


说一说
妈妈最爱我们,我们怎样表达对妈妈的爱呢?
手部
手部
手指纤细 粗壮、有力量

动作轻柔 给人安全感
请你说一说这张 画都画了些什么?
为什么叫农民画呢?
妈妈穿着漂亮的衣服, 面带微笑,将孩子高高举 起。看!小鸟、小狗、小 鸡都兴奋地围绕在妈妈身 边,这幅画表现了妈妈和 孩子怎样的心情呢?
母与子
农民画 潘常旺
请你说一说这张 画都画了些什么?
为什么叫农民画呢?
设计制作:潘红 2012.4
The End Thanks!
人民美术出版社 义务教育教科书 第一册 第பைடு நூலகம்8课

母亲保护她的儿女(版画)
澡(
珂勒惠支(德国)

认真观察:
画 ) 卡
1、两位妈妈的面部表情有 什么不同?

一年级美术上册 妈妈和孩子教案 人美版

一年级美术上册 妈妈和孩子教案 人美版

一年级美术上册妈妈和孩子教案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妈妈和孩子的形象特征,培养学生对母亲的尊敬和热爱之情。

2.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绘画技巧,能够画出可爱的妈妈和孩子形象。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妈妈和孩子的形象特征,如身形、面部表情、衣着等。

2. 学习绘画妈妈和孩子形象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3. 欣赏和分析优秀的妈妈和孩子绘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妈妈和孩子的形象特征,学会简单的绘画技巧。

2. 难点:如何表现妈妈和孩子的情感,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妈妈和孩子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妈妈和孩子的形象特征,如身形、面部表情、衣着等,并展示优秀作品进行分析。

3. 示范:教师示范绘画妈妈和孩子形象的基本技巧,让学生跟随操作。

4. 练习:学生自主绘画妈妈和孩子形象,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展示: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点评。

五、作业布置1. 完成一幅妈妈和孩子形象的绘画作品,要求表现出情感。

2. 收集有关妈妈和孩子的图片或画作,下节课进行分享。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2.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3. 针对不同学生的绘画水平,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妈妈和孩子形象特征的掌握程度,观察学生的绘画作品中是否表现出情感。

2. 评价学生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3. 鼓励学生自评、互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妈妈和孩子主题的绘画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示才华。

美术一年级上册第十八课《妈妈和孩子》说课稿人美版

美术一年级上册第十八课《妈妈和孩子》说课稿人美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经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物绘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家庭亲情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表达对家人的爱。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教学难点
(1)人物形象的描绘:学生在描绘人物时,往往难以把握人物的比例、动态和表情。这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
举例:针对这一难点,可以采用步骤分解、示范教学等方法,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人物绘画技巧。
(2)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年级学生对绘画技法掌握有限,如何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
(2)创新与表现: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运用不同的绘画技法和色彩搭配,使作品具有个性和创意。
举例:介绍不同的绘画技法,如勾勒、水彩、拼贴等,以及如何运用冷暖色、对比色等色彩搭配技巧。
(3)情感与表达:培养学生关注家庭亲情,学会通过绘画表达关爱和温暖,提升人文素养。
举例:讨论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情故事,引导学生将情感融入作品中,使作品具有感染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培养视觉素养,通过观察妈妈和孩子的形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辨析力和表现力;二是提升创新素养,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绘画技法和色彩搭配,创作出具有个性化和创意的作品;三是强化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关注家庭亲情,培养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的情感态度。这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课本内容紧密结合,确保教学实际与目标的一致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作品。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8课 妈妈和孩子》 人美版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8课 妈妈和孩子》  人美版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描绘,学生能够理解人物的基本比例和特征,学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妈妈和孩子的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将掌握描绘人物的基本技巧,提高观察力和绘画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感恩之情,增强对亲情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内容1. 人物比例: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妈妈和孩子的身高比例,理解基本的身体比例关系。

2. 人物特征:通过观察和描绘,引导学生关注妈妈和孩子的面部特征、发型、服装等,表现人物的特点。

3. 情感表达:鼓励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创作出富有情感的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观察和描绘人物的基本比例和特征,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妈妈和孩子的形象。

2. 难点:理解和掌握人物的比例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绘画表达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画纸、画笔、彩色铅笔、教材、PPT等。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画纸、画笔、彩色铅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妈妈和孩子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人物的比例和特征。

2. 观察与讨论: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人物图片,讨论人物的比例关系和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人物的基本比例和特征。

3. 示范与指导:教师进行示范,展示如何用线条和色彩描绘人物,指导学生进行绘画实践。

4. 实践与创作:学生根据观察和理解,进行绘画实践,创作出妈妈和孩子的作品。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

板书设计1. 《妈妈和孩子》2. 内容:- 人物比例:头、身体、四肢的比例关系- 人物特征:面部特征、发型、服装等- 情感表达:通过绘画表达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幅妈妈和孩子的绘画作品。

2.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和描绘自己的妈妈,创作一幅作品,表达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掌握绘画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的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家庭、关爱亲人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描绘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的方法。

2. 学习运用色彩、线条、构图等基本绘画技巧。

3. 欣赏和分析优秀的妈妈和孩子题材的绘画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描绘妈妈和孩子之间亲密关系的绘画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绘画教材、绘画作品、画纸、画笔、水彩颜料、投影仪。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妈妈和孩子题材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2. 讲解:讲解描绘妈妈和孩子之间亲密关系的绘画技巧,包括色彩、线条、构图等方面。

3. 示范:教师示范绘画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讲解绘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技巧,自主绘画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5. 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妈妈和孩子2. 板书内容:a. 色彩:温馨、和谐b. 线条:流畅、自然c. 构图:亲密、均衡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描绘妈妈和孩子之间亲密关系的绘画作品。

2. 写一篇关于妈妈和孩子的绘画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妈妈和孩子题材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家庭亲情,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细节: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强化记忆,同时也是教师教学风格和艺术素养的体现。

在《第18课妈妈和孩子》的教学设计中,板书设计应当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突出主题,简洁明了,且具有启发性和直观性。

一年级上美术教案-第18课 妈妈和孩子 ▏人美版 (26)

一年级上美术教案-第18课 妈妈和孩子 ▏人美版 (26)

一年级上美术教案-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26)教学目标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家庭亲情的认知和感受。

通过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让学生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增强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教授学生如何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

首先,将引导学生观察妈妈和孩子的特征,如面部表情、身体姿态和服装等。

然后,教授学生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如用柔和的线条和温暖的色彩表达温馨和亲密感。

最后,让学生进行创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出“妈妈和孩子”的形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

- 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

- 如何观察和描绘人物的特征。

教具与学具准备- 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

- 图片或实物模型,用于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

- 橡皮擦、铅笔等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妈妈和孩子”。

- 引导学生观察妈妈和孩子的特征,如面部表情、身体姿态和服装等。

第二阶段:示范与讲解- 向学生展示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如用柔和的线条和温暖的色彩表达温馨和亲密感。

- 示范如何观察和描绘人物的特征,如面部表情、身体姿态和服装等。

第三阶段:实践与指导- 让学生进行创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出“妈妈和孩子”的形象。

-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

第四阶段:展示与评价-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邀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 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板书设计教学内容- 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

- 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介绍主题,观察特征。

- 示范与讲解: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观察和描绘人物特征。

- 实践与指导:创作,个别指导。

人美2011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妈妈和孩子》说课稿

人美2011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妈妈和孩子》说课稿

人美2011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妈妈和孩子》说课稿一、教材背景•教材名称:人美2011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妈妈和孩子》•教材版本:人美2011版二、教材内容概述本册教材是人美2011版一年级美术上册中的一篇课文《妈妈和孩子》。

通过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对家庭的尊重与关爱的意识。

本课文以简洁的语言和图画为主要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描绘家庭温暖的线条和色彩。

通过分析内容、讲解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以及设计教学流程等方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本课文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掌握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家庭温暖的技巧。

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图片,感知家庭的温馨以及线条和色彩对情感表达的作用;•能够简单描述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情。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庭的尊重与关爱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分析与描述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情;•通过线条和色彩表现家庭的温暖。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理解线条和色彩对情感表达的作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艺术创作。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黑板、彩色笔、刷子、颜料等;•学生准备:教材、美术工具。

六、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和妈妈之间的亲情,并向学生提问:“你最爱妈妈什么?”“你和妈妈之间有哪些温暖的互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妈妈和孩子之间情感的认识。

2. 学习课文(15分钟)•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妈妈和孩子》,了解课文中的情境和人物。

•教师边读边解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理解画家用线条和色彩表达家庭的温暖。

3. 分析课文(1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问:“课文中的妈妈和孩子之间有哪些情感?”•学生积极回答,教师逐一点评,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4. 创作活动(30分钟)•学生用彩色笔和纸分组合作,创作表达妈妈和孩子之间情感交流的画作。

第18课 妈妈和孩子(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一年级上册 人美版

第18课 妈妈和孩子(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一年级上册 人美版

第18课妈妈和孩子(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情关系,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绘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内容1. 介绍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观察妈妈和孩子的外貌特征,学习绘画技巧。

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幅表达妈妈和孩子亲情的画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妈妈和孩子的外貌特征,并将其融入画作中;如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幅富有创意的画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绘画示范作品。

2. 学具:绘画纸、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妈妈和孩子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讲解妈妈和孩子的外貌特征,教授绘画技巧。

3.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绘画练习。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家庭观念和绘画技能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妈妈和孩子2. 主题:家庭观念、绘画技能3. 内容:妈妈和孩子的外貌特征、绘画技巧、作品展示与评价作业设计1. 画一幅妈妈和孩子的画作,要求融入本节课所学的绘画技巧。

2. 写一篇关于家庭的短文,表达自己对家庭的认识和感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妈妈和孩子的外貌特征,教授绘画技巧,培养了学生的家庭观念和绘画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画作。

同时,通过作品展示与评价,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

2. 通过对比不同画家对妈妈和孩子形象的描绘,提高学生对艺术表现手法的认识和理解。

3. 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热爱和尊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学习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

2. 欣赏和分析不同画家对妈妈和孩子形象的描绘。

3. 学习使用线条、色彩等绘画元素表现妈妈和孩子的情感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使用绘画元素表现情感关系。

2. 难点:对比分析不同画家对妈妈和孩子形象的描绘,理解艺术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画作样本、绘画材料。

2. 学具:绘画本、铅笔、橡皮、水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画家对妈妈和孩子形象的描绘,引发学生对家庭、亲情的关注和思考。

2. 教学新课:讲解妈妈和孩子的形象描绘技巧,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

3. 实践操作:学生自主绘画妈妈和孩子的形象,注重表现情感关系。

六、板书设计1. 妈妈和孩子形象的观察与描绘。

2. 艺术表现手法:线条、色彩等。

3. 亲情、家庭的情感表现。

七、作业设计1. 回家后,观察自己和家人的相处场景,绘画一幅《我和家人》的作品。

2. 选择一位画家,分析其对妈妈和孩子形象的描绘特点,写一篇短文。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妈妈和孩子形象的观察和描绘能力有所提高。

2. 学生能理解不同画家对妈妈和孩子形象的描绘手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3. 学生对家庭、亲情的关注和尊重意识得到加强,审美情感得到培养。

4. 教学过程中,是否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绘画时间和空间,以及是否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评价,需要进一步反思和改进。

5. 在欣赏与评价环节,是否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需要进一步关注。

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过程”这一部分,因为它详细描述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步骤和活动,这对于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一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一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一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人物画的基本技巧,能够观察和描绘出妈妈和孩子的神态、动作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认识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家庭的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人物画的基本技巧,如观察、描绘人物的神态、动作和情感。

2. 学习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人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欣赏和分析国内外优秀的人物绘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

4. 开展亲情主题的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家庭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人物画的基本技巧,能够观察和描绘出妈妈和孩子的神态、动作和情感。

难点: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人物,创新画面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绘画作品、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温馨的妈妈和孩子的人物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 基本技巧学习:讲解人物画的基本技巧,如观察和描绘人物的神态、动作和情感。

3. 欣赏与分析:展示国内外优秀的人物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线条、色彩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

4. 实践教学:学生分组进行亲情主题的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人物,创新画面效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1. 人物画基本技巧:神态、动作、情感2. 创作要求:运用线条、色彩表现人物,创新画面效果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以妈妈和孩子为主题的亲情绘画作品。

2. 写一段关于作品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本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家庭观念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 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了解和掌握描绘妈妈和孩子形象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热爱。

3. 培养学生学会与同学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描绘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情关系,通过绘画表现家庭温馨氛围。

2. 学习简单的构图技巧,运用色彩、线条表现妈妈和孩子的形象特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描绘妈妈和孩子形象的基本方法,创作出富有情感的作品。

2. 难点:如何表现妈妈和孩子的亲情关系,以及温馨的家庭氛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油画棒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画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油画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庭照片,引导学生谈论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情,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 讲解:讲解描绘妈妈和孩子形象的基本方法,包括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

3. 示范:教师示范绘制妈妈和孩子,讲解绘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比例、动态等。

4. 练习:学生分组合作,每组绘制一幅妈妈和孩子的作品,要求表现亲情关系和家庭氛围。

5. 展示:学生将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6. 点评: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1. 妈妈和孩子形象的描绘方法2. 亲情关系的表现3. 家庭氛围的营造七、作业设计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回家后绘制一幅妈妈和孩子的作品,要求体现亲情和家庭氛围。

2. 家长参与评价,填写评价表,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

八、课后反思2. 关注学生的作品,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更好地指导学生。

一、导入环节:1.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家庭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氛围。

一年级美术上册 妈妈和孩子教案 人美版

一年级美术上册 妈妈和孩子教案 人美版

一年级美术上册妈妈和孩子教案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妈妈和孩子的主题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表达自己对妈妈和孩子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亲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教学重点:1. 欣赏和分析妈妈和孩子的主题作品。

2. 运用绘画表达自己对妈妈和孩子的情感。

教学难点:1. 如何表现妈妈和孩子的情感。

2. 如何在绘画中运用色彩和线条。

教学准备:1. 收集妈妈和孩子的图片或画作。

2. 准备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妈妈和孩子的图片或画作,让学生感受妈妈和孩子的亲情。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妈妈和孩子的感受。

二、讲解(10分钟)1. 讲解妈妈和孩子的主题作品,分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2. 讲解如何在绘画中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妈妈和孩子的情感。

三、示范(5分钟)1. 示范如何绘画妈妈和孩子,讲解绘画的步骤和技巧。

2.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表现自己心中的妈妈和孩子。

四、学生创作(10分钟)1. 让学生选择一张妈妈和孩子的图片,或者自己构思一幅妈妈和孩子的画面。

2. 引导学生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妈妈和孩子的情感。

五、总结与展示(5分钟)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

2. 邀请其他学生对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回家后,为妈妈和孩子绘制一张画作,作为礼物送给他们。

2. 组织一次以妈妈和孩子为主题的绘画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妈妈和孩子的主题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绘画表达自己对妈妈和孩子的情感。

学生也在绘画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情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创作过程,给予更多的个别指导,以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表现力。

六、教学内容:欣赏与分析(10分钟)1. 让学生欣赏不同艺术家创作的妈妈和孩子主题画作,分析画作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8课《妈妈和孩子》 人美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8课《妈妈和孩子》 人美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人物的基本比例,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形状表现人物。

2. 培养学生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的能力。

3.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绘画,增进对家庭成员的了解和感情。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人物的基本特征。

2. 引导学生用几何形状简化人物,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

3. 通过绘画实践,让学生掌握人物画的基本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2. 增进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人物基本比例的认识:介绍头部、身体、四肢的基本比例,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形状表现人物。

2. 家庭成员的观察与表现:引导学生观察家庭成员的特点,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

3. 绘画实践: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幅《妈妈和孩子》的画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人物基本比例的掌握。

2. 用几何形状简化人物的表现方法。

3. 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1. 人物比例的准确把握。

2. 用几何形状表现人物的技巧。

3. 线条和色彩的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人物画作品、PPT、黑板。

2. 学具:绘画纸、铅笔、彩色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人物画作品,引发学生对家庭成员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

2. 新知识讲解:介绍人物的基本比例,让学生学会用几何形状表现人物。

3. 观察与讨论:引导学生观察家庭成员的特点,讨论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

4. 绘画实践: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幅《妈妈和孩子》的画作。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板书设计1. 《妈妈和孩子》2. 知识点:人物基本比例、几何形状表现人物、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

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妈妈和孩子》的画作,要求用几何形状表现人物,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

人美版美术小学一年级上册第十八课《妈妈和孩子》说课稿

人美版美术小学一年级上册第十八课《妈妈和孩子》说课稿

人美版美术一年级上册第18课《妈妈和孩子》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上册、第十八课《妈妈和孩子》的授课内容,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我确立阶段目标,本课《妈妈和孩子》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本课的内容是:本课主题“妈妈和孩子”是小明友们熟知的和易于接受的内容。

我们常常听到小朋友在儿歌、童谣中唱出:我的好妈妈……最爱自己的妈妈……而妈妈究竟给了孩子什么样的爱?妈妈是怎样爱孩子的?妈妈的爱表现在哪些地方?这些问题恐怕一年级小学生很少注意观察、用心体会。

本课就选用了以妈妈和孩子为表现内容的农民画、油画、版画、摄影、雕塑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作品,来展现妈妈与孩子的亲情,从而让一年级小学生,通过本课欣赏评述活动,认识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学习仔细观察艺术作品,深刻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

根据“欣赏·评述”通过观摩、讨论的方式,欣赏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 如中外表现儿童题材的美术作品)。

欣赏与了解民间玩具和现代儿童玩具,感受其造型与色彩的特点。

为了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接触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农民画、油画、版画、摄影雕塑),初步感知美术创作形式的多样性。

能在教师引导下,学习观察艺术作品的造型、色彩、材质、表现方法,能用语言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发表对作品的看法。

2.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中分析作品,细心观察作品的细节,从艺术作品中感受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学生初步了解描述美术作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以“妈妈和孩子”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感受世间母爱的伟大。

无论人还是动物,母爱都让人感到那么温暖,要珍惜这份爱,要爱自己的妈妈,用发自内心的爱去对待家里的人。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也就显而易见了:教学重点是:通过欣赏中外母与子的作品,让学生用简短的话语发表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体会艺术作品中表现的母子情,观察艺术作品中妈妈对孩子表达爱的不同方式,使学生认识到妈妈的爱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一年级美术《妈妈和孩子》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年级美术《妈妈和孩子》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年级美术《妈妈和孩子》公开课教学设计一年级美术《妈妈和孩子》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应知:接触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感受美术的多样性。

通过欣赏认识艺术作品表达的主题思想。

2、学习观察艺术作品的造型、色彩、材质、表现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结合作品展开联想,发表对作品的看法。

3、通过欣赏妈妈和孩子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感受世间母爱的伟大。

认识到人与动物都生活在爱中,被妈妈爱是无比的温暖,小朋友同样要珍惜这份爱,要爱自己的妈妈,用爱心去对待家里的人、同学、老师、班集体。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发表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体会艺术作品中表现的母子情,观察艺术作品中妈妈对孩子爱的不同表达方式,使小朋友认识到妈妈的爱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难点:让小朋友学习观察艺术作品,对作品的造型、色彩、情节予以描述,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教师可发动学生搜集自己与妈妈的照片,小动物母子情方面的图片资料一同欣赏。

教学过程:1、自由欣赏书上的作品,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2、妈妈是我们最熟悉的人,你能唱几首有关妈妈的歌吗?3、选择书中农民画《母与子》、油画《洗澡》、素描《母亲保护她的女儿》、木雕《欢乐柱》几幅作品中对妈妈脸部的局部描写,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小朋友,请小朋友思考,都是表现妈妈,为什么不一样,你喜欢哪一张脸?4、认识作品的表现方法(色彩、造型、材质),你最喜欢哪种形式?说一说理由。

5、找一找这几幅作品中描绘的情景,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出现过吗?在什么时候?仔细想一想,你当时的感受,说一说艺术家表现得好不好?为什么?6、几幅作品中,妈妈不一样的表情代表了不一样的心情,大家一起猜一猜,每位妈妈心里在想什么?听老师读一读作品旁的文字介绍,说一说你都喜欢哪位妈妈?7、这么多艺术家描绘、塑造了妈妈的形象,你认为哪件作品最能体现妈妈对孩子的爱?哪件作品最有意义(有趣)?哪件作品最漂亮?哪件作品表现的妈妈最像你的妈妈?为什么?8、请小朋友展示自己小时候和妈妈的照片,仔细看看照片中妈妈的眼睛、表情、动作,与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妈妈哪儿最美?(包括:外貌,语言声音,动作等)9、欣赏书上的作品,假如你是某一幅作品中的孩子,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你会对妈妈说什么?10、艺术家们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景来表现妈妈对孩子的爱,你还能说出平时妈妈怎样爱你吗?给大家讲一讲妈妈爱你的一件小事。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2. 通过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包括面部特征、身体姿态和服饰等。

2. 学习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和创造美的方法。

3. 创作一幅描绘妈妈和孩子的画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和创造美。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和创造美,以及如何观察和描绘人物形象。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妈妈和孩子的图片、画纸、画笔、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引入:向学生展示妈妈和孩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妈妈和孩子的形象,引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2. 讲解:讲解如何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以及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和创造美。

表达情感和创造美。

4. 练习:让学生观察妈妈和孩子的图片,并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和创造美,创作一幅描绘妈妈和孩子的画作。

5. 评价:评价学生的画作,鼓励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和创造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

板书设计1. 妈妈和孩子2. 子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和创造美。

作业设计1. 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和创造美,创作一幅描绘妈妈和孩子的画作。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培养对家庭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同时,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和创造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妈妈和孩子的形象,以及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和创造美。

在评价学生的画作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和创造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

一年级上美术导学案-第18课 妈妈和孩子 ▏人美版

一年级上美术导学案-第18课 妈妈和孩子 ▏人美版

一年级上美术导学案-第18课妈妈和孩子 | 人美版一、导入1.1 课堂导入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老师可以让学生看一些母亲与儿女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图片,让学生尽可能观察母亲的外貌特征,例如:母亲的脸型、嘴唇、眼睛等,同时观察母亲与孩子之间的表情,身体表现等等。

1.2 学生练习学生可以拿出笔和纸,在5分钟内画出一张他们心目中对母亲的画像,让学生尽可能根据自己的对母亲的认知画出一张完美的母亲画像。

二、学习内容2.1 知识点讲解在本节课中,我们将要探讨的是“妈妈和孩子”这个主题。

我们可以从一些图片、故事、诗歌等中来学习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和关系。

2.2 学生练习请同学们根据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尝试画出一幅妈妈和孩子的画作吧,可以选择不同的颜色和画笔,来表现出他们之间的细腻感情。

三、课堂互动3.1 互动展示请选出三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让其分享一下其所表达的感受和对母亲的理解。

3.2 互动交流让现场的同学给予展示的三名同学一些评价和建议,可以提高其在未来的创作中的表现。

四、巩固练习4.1 个人练习请同学们在课后的家庭作业中,画出一张自己与妈妈的亲密画面,将其带到下一节课的时候,通过互相交流和评价来提升自己的画技和表达感情的能力。

五、认知小结5.1 总结回顾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关于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和关系。

通过对一些图片、故事、诗歌等的学习和区别,来增强自己对妈妈和孩子之间感情的了解和理解。

5.2 学习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学习到了关于美术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到了如何用画笔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对亲情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六、延伸拓展6.1 扩展思考请同学们思考,如何用一张画作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理解。

可以尝试不同的视角,表达方式和画风,提高自己的美术创造能力和艺术价值。

6.2 普及知识鼓励同学们通过网络、书籍等方式,了解更多关于美术的知识和绘画技巧,提高自己对美术的兴趣和认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与子
农民画 潘常旺
请你说一说这张 画都画了些什么?
为什么叫农民画呢?
本画的作者潘常旺并 不是专业的画家,而是普 通的陕北农民,画画是她 劳动之余的爱好,我们把 这些农民画的画叫农民画。
母与子
农民画 潘常旺
比较三幅作品, 说一说农民画《母与 子》的特点是什么?
母与子
农民画 潘常旺
画面中画有许 多的花纹,这些花 纹有秘密吗?
福寿吉祥

富裕

多子多福
石榴
母与子
农民画 潘常旺
我们欣赏表现母爱的作品 有油画、版画、农民画。
你还见过其它类型表现母爱的作品吗?
猴妈妈和宝宝 雕塑 毕加索(西班牙)
毕加索非凡的艺术创造力 这件雕塑表现了什么?
找一找:猴妈妈与小汽车有联系吗?
细致观察很重要






请你为同伴讲一讲这

件作品表现了什么情景,
一年级美术妈妈和孩子

澡 (
母亲保护她的儿女(版画)

珂勒惠支(德国)
画 )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

温柔、亲切 紧张、坚定
萨 特
手部
手部

手指纤细 粗壮、有力量
美 国
动作轻柔 给人安全感

请你说一说这张 画都画了些什么?
为什么叫农民画呢?
妈妈穿着漂亮的衣服, 面带微笑,将孩子高高举 起。看!小鸟、小狗、小 鸡都兴奋地围绕在妈妈身 边,这幅画表现了妈妈和 孩子怎样的心情呢?

你的感受是什么。


说一说
妈妈最爱我们,我们怎样表达对妈妈的爱呢?
设计制作:潘红 20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