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美术妈妈和孩子资料讲解
一级美术妈妈和孩子PPT课件
母与子 农民画 潘常旺
比较三幅作品, 说一说农民画《母与 子》的特点是什么?
母与子 农民画 潘常旺
画面中画有许 多的花纹,这些花 纹有秘密吗?
福寿吉祥 富裕 多子多福
桃 鱼 石榴
母与子 农民画 潘常旺
我们欣赏表现母爱的作品 有油画、版画、农民画。
你还见过其它类型表现母爱的作品吗?
猴妈妈和宝宝 雕塑 毕加索(西班牙)
毕加索非凡的艺术创造力 这件雕塑表现了什么?
找一找:猴妈妈与小汽车有联系吗?
细致观察很重要
《
欢
乐
柱
》
雕
请你为同伴讲一讲这
塑
件作品表现了什么情景,
田
你的感受是什么。
世
信
说一说
妈妈最爱我们,我们怎样表达对妈妈的爱呢?
手部
手部
手指纤细 粗壮、有力量
(
动作轻柔 给人安全感
请你说一说这张 画都画了些什么?
为什么叫农民画呢?
妈妈穿着漂亮的衣服, 面带微笑,将孩子高高举 起。看!小鸟、小狗、小 鸡都兴奋地围绕在妈妈身 边,这幅画表现了妈妈和 孩子怎样的心情呢?
母与子
农民画 潘常旺
请你说一说这张 画都画了些什么?
为什么叫农民画呢?
设计制作:潘红 2012.4
The End Thanks!
人民美术出版社 义务教育教科书 第一册 第பைடு நூலகம்8课
洗
母亲保护她的儿女(版画)
澡(
珂勒惠支(德国)
油
认真观察:
画 ) 卡
1、两位妈妈的面部表情有 什么不同?
一年级美术上册 妈妈和孩子教案 人美版
一年级美术上册妈妈和孩子教案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妈妈和孩子的形象特征,培养学生对母亲的尊敬和热爱之情。
2.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绘画技巧,能够画出可爱的妈妈和孩子形象。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妈妈和孩子的形象特征,如身形、面部表情、衣着等。
2. 学习绘画妈妈和孩子形象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3. 欣赏和分析优秀的妈妈和孩子绘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妈妈和孩子的形象特征,学会简单的绘画技巧。
2. 难点:如何表现妈妈和孩子的情感,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妈妈和孩子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妈妈和孩子的形象特征,如身形、面部表情、衣着等,并展示优秀作品进行分析。
3. 示范:教师示范绘画妈妈和孩子形象的基本技巧,让学生跟随操作。
4. 练习:学生自主绘画妈妈和孩子形象,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展示: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点评。
五、作业布置1. 完成一幅妈妈和孩子形象的绘画作品,要求表现出情感。
2. 收集有关妈妈和孩子的图片或画作,下节课进行分享。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2.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3. 针对不同学生的绘画水平,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妈妈和孩子形象特征的掌握程度,观察学生的绘画作品中是否表现出情感。
2. 评价学生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3. 鼓励学生自评、互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妈妈和孩子主题的绘画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示才华。
美术一年级上册第十八课《妈妈和孩子》说课稿人美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物绘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家庭亲情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表达对家人的爱。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教学难点
(1)人物形象的描绘:学生在描绘人物时,往往难以把握人物的比例、动态和表情。这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
举例:针对这一难点,可以采用步骤分解、示范教学等方法,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人物绘画技巧。
(2)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年级学生对绘画技法掌握有限,如何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
(2)创新与表现: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运用不同的绘画技法和色彩搭配,使作品具有个性和创意。
举例:介绍不同的绘画技法,如勾勒、水彩、拼贴等,以及如何运用冷暖色、对比色等色彩搭配技巧。
(3)情感与表达:培养学生关注家庭亲情,学会通过绘画表达关爱和温暖,提升人文素养。
举例:讨论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情故事,引导学生将情感融入作品中,使作品具有感染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培养视觉素养,通过观察妈妈和孩子的形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辨析力和表现力;二是提升创新素养,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绘画技法和色彩搭配,创作出具有个性化和创意的作品;三是强化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关注家庭亲情,培养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的情感态度。这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课本内容紧密结合,确保教学实际与目标的一致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作品。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8课 妈妈和孩子》 人美版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描绘,学生能够理解人物的基本比例和特征,学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妈妈和孩子的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将掌握描绘人物的基本技巧,提高观察力和绘画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感恩之情,增强对亲情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内容1. 人物比例: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妈妈和孩子的身高比例,理解基本的身体比例关系。
2. 人物特征:通过观察和描绘,引导学生关注妈妈和孩子的面部特征、发型、服装等,表现人物的特点。
3. 情感表达:鼓励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创作出富有情感的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观察和描绘人物的基本比例和特征,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妈妈和孩子的形象。
2. 难点:理解和掌握人物的比例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绘画表达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画纸、画笔、彩色铅笔、教材、PPT等。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画纸、画笔、彩色铅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妈妈和孩子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人物的比例和特征。
2. 观察与讨论: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人物图片,讨论人物的比例关系和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人物的基本比例和特征。
3. 示范与指导:教师进行示范,展示如何用线条和色彩描绘人物,指导学生进行绘画实践。
4. 实践与创作:学生根据观察和理解,进行绘画实践,创作出妈妈和孩子的作品。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
板书设计1. 《妈妈和孩子》2. 内容:- 人物比例:头、身体、四肢的比例关系- 人物特征:面部特征、发型、服装等- 情感表达:通过绘画表达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幅妈妈和孩子的绘画作品。
2.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和描绘自己的妈妈,创作一幅作品,表达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
一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掌握绘画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的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家庭、关爱亲人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描绘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的方法。
2. 学习运用色彩、线条、构图等基本绘画技巧。
3. 欣赏和分析优秀的妈妈和孩子题材的绘画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描绘妈妈和孩子之间亲密关系的绘画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绘画教材、绘画作品、画纸、画笔、水彩颜料、投影仪。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妈妈和孩子题材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2. 讲解:讲解描绘妈妈和孩子之间亲密关系的绘画技巧,包括色彩、线条、构图等方面。
3. 示范:教师示范绘画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讲解绘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技巧,自主绘画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5. 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妈妈和孩子2. 板书内容:a. 色彩:温馨、和谐b. 线条:流畅、自然c. 构图:亲密、均衡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描绘妈妈和孩子之间亲密关系的绘画作品。
2. 写一篇关于妈妈和孩子的绘画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妈妈和孩子题材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家庭亲情,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细节: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强化记忆,同时也是教师教学风格和艺术素养的体现。
在《第18课妈妈和孩子》的教学设计中,板书设计应当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突出主题,简洁明了,且具有启发性和直观性。
一年级上美术教案-第18课 妈妈和孩子 ▏人美版 (26)
一年级上美术教案-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26)教学目标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家庭亲情的认知和感受。
通过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让学生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增强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教授学生如何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
首先,将引导学生观察妈妈和孩子的特征,如面部表情、身体姿态和服装等。
然后,教授学生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如用柔和的线条和温暖的色彩表达温馨和亲密感。
最后,让学生进行创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出“妈妈和孩子”的形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
- 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
- 如何观察和描绘人物的特征。
教具与学具准备- 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
- 图片或实物模型,用于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
- 橡皮擦、铅笔等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妈妈和孩子”。
- 引导学生观察妈妈和孩子的特征,如面部表情、身体姿态和服装等。
第二阶段:示范与讲解- 向学生展示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如用柔和的线条和温暖的色彩表达温馨和亲密感。
- 示范如何观察和描绘人物的特征,如面部表情、身体姿态和服装等。
第三阶段:实践与指导- 让学生进行创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出“妈妈和孩子”的形象。
-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
第四阶段:展示与评价-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邀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 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板书设计教学内容- 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
- 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介绍主题,观察特征。
- 示范与讲解: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观察和描绘人物特征。
- 实践与指导:创作,个别指导。
人美2011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妈妈和孩子》说课稿
人美2011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妈妈和孩子》说课稿一、教材背景•教材名称:人美2011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妈妈和孩子》•教材版本:人美2011版二、教材内容概述本册教材是人美2011版一年级美术上册中的一篇课文《妈妈和孩子》。
通过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对家庭的尊重与关爱的意识。
本课文以简洁的语言和图画为主要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描绘家庭温暖的线条和色彩。
通过分析内容、讲解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以及设计教学流程等方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本课文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掌握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家庭温暖的技巧。
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图片,感知家庭的温馨以及线条和色彩对情感表达的作用;•能够简单描述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情。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庭的尊重与关爱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分析与描述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情;•通过线条和色彩表现家庭的温暖。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理解线条和色彩对情感表达的作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艺术创作。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黑板、彩色笔、刷子、颜料等;•学生准备:教材、美术工具。
六、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和妈妈之间的亲情,并向学生提问:“你最爱妈妈什么?”“你和妈妈之间有哪些温暖的互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妈妈和孩子之间情感的认识。
2. 学习课文(15分钟)•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妈妈和孩子》,了解课文中的情境和人物。
•教师边读边解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理解画家用线条和色彩表达家庭的温暖。
3. 分析课文(1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问:“课文中的妈妈和孩子之间有哪些情感?”•学生积极回答,教师逐一点评,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4. 创作活动(30分钟)•学生用彩色笔和纸分组合作,创作表达妈妈和孩子之间情感交流的画作。
第18课 妈妈和孩子(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一年级上册 人美版
第18课妈妈和孩子(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情关系,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绘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内容1. 介绍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观察妈妈和孩子的外貌特征,学习绘画技巧。
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幅表达妈妈和孩子亲情的画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妈妈和孩子的外貌特征,并将其融入画作中;如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幅富有创意的画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绘画示范作品。
2. 学具:绘画纸、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妈妈和孩子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讲解妈妈和孩子的外貌特征,教授绘画技巧。
3.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绘画练习。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家庭观念和绘画技能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妈妈和孩子2. 主题:家庭观念、绘画技能3. 内容:妈妈和孩子的外貌特征、绘画技巧、作品展示与评价作业设计1. 画一幅妈妈和孩子的画作,要求融入本节课所学的绘画技巧。
2. 写一篇关于家庭的短文,表达自己对家庭的认识和感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妈妈和孩子的外貌特征,教授绘画技巧,培养了学生的家庭观念和绘画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画作。
同时,通过作品展示与评价,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
2. 通过对比不同画家对妈妈和孩子形象的描绘,提高学生对艺术表现手法的认识和理解。
3. 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热爱和尊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学习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
2. 欣赏和分析不同画家对妈妈和孩子形象的描绘。
3. 学习使用线条、色彩等绘画元素表现妈妈和孩子的情感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使用绘画元素表现情感关系。
2. 难点:对比分析不同画家对妈妈和孩子形象的描绘,理解艺术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画作样本、绘画材料。
2. 学具:绘画本、铅笔、橡皮、水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画家对妈妈和孩子形象的描绘,引发学生对家庭、亲情的关注和思考。
2. 教学新课:讲解妈妈和孩子的形象描绘技巧,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
3. 实践操作:学生自主绘画妈妈和孩子的形象,注重表现情感关系。
六、板书设计1. 妈妈和孩子形象的观察与描绘。
2. 艺术表现手法:线条、色彩等。
3. 亲情、家庭的情感表现。
七、作业设计1. 回家后,观察自己和家人的相处场景,绘画一幅《我和家人》的作品。
2. 选择一位画家,分析其对妈妈和孩子形象的描绘特点,写一篇短文。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妈妈和孩子形象的观察和描绘能力有所提高。
2. 学生能理解不同画家对妈妈和孩子形象的描绘手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3. 学生对家庭、亲情的关注和尊重意识得到加强,审美情感得到培养。
4. 教学过程中,是否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绘画时间和空间,以及是否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评价,需要进一步反思和改进。
5. 在欣赏与评价环节,是否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需要进一步关注。
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过程”这一部分,因为它详细描述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步骤和活动,这对于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一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一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人物画的基本技巧,能够观察和描绘出妈妈和孩子的神态、动作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认识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家庭的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人物画的基本技巧,如观察、描绘人物的神态、动作和情感。
2. 学习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人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欣赏和分析国内外优秀的人物绘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
4. 开展亲情主题的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家庭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人物画的基本技巧,能够观察和描绘出妈妈和孩子的神态、动作和情感。
难点: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人物,创新画面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绘画作品、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温馨的妈妈和孩子的人物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 基本技巧学习:讲解人物画的基本技巧,如观察和描绘人物的神态、动作和情感。
3. 欣赏与分析:展示国内外优秀的人物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线条、色彩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
4. 实践教学:学生分组进行亲情主题的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人物,创新画面效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1. 人物画基本技巧:神态、动作、情感2. 创作要求:运用线条、色彩表现人物,创新画面效果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以妈妈和孩子为主题的亲情绘画作品。
2. 写一段关于作品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本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家庭观念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妈妈和孩子》| 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了解和掌握描绘妈妈和孩子形象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热爱。
3. 培养学生学会与同学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描绘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情关系,通过绘画表现家庭温馨氛围。
2. 学习简单的构图技巧,运用色彩、线条表现妈妈和孩子的形象特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描绘妈妈和孩子形象的基本方法,创作出富有情感的作品。
2. 难点:如何表现妈妈和孩子的亲情关系,以及温馨的家庭氛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油画棒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画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油画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庭照片,引导学生谈论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情,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 讲解:讲解描绘妈妈和孩子形象的基本方法,包括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
3. 示范:教师示范绘制妈妈和孩子,讲解绘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比例、动态等。
4. 练习:学生分组合作,每组绘制一幅妈妈和孩子的作品,要求表现亲情关系和家庭氛围。
5. 展示:学生将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6. 点评: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1. 妈妈和孩子形象的描绘方法2. 亲情关系的表现3. 家庭氛围的营造七、作业设计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回家后绘制一幅妈妈和孩子的作品,要求体现亲情和家庭氛围。
2. 家长参与评价,填写评价表,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
八、课后反思2. 关注学生的作品,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更好地指导学生。
一、导入环节:1.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家庭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氛围。
一年级美术上册 妈妈和孩子教案 人美版
一年级美术上册妈妈和孩子教案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妈妈和孩子的主题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表达自己对妈妈和孩子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亲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教学重点:1. 欣赏和分析妈妈和孩子的主题作品。
2. 运用绘画表达自己对妈妈和孩子的情感。
教学难点:1. 如何表现妈妈和孩子的情感。
2. 如何在绘画中运用色彩和线条。
教学准备:1. 收集妈妈和孩子的图片或画作。
2. 准备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妈妈和孩子的图片或画作,让学生感受妈妈和孩子的亲情。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妈妈和孩子的感受。
二、讲解(10分钟)1. 讲解妈妈和孩子的主题作品,分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2. 讲解如何在绘画中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妈妈和孩子的情感。
三、示范(5分钟)1. 示范如何绘画妈妈和孩子,讲解绘画的步骤和技巧。
2.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表现自己心中的妈妈和孩子。
四、学生创作(10分钟)1. 让学生选择一张妈妈和孩子的图片,或者自己构思一幅妈妈和孩子的画面。
2. 引导学生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妈妈和孩子的情感。
五、总结与展示(5分钟)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
2. 邀请其他学生对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回家后,为妈妈和孩子绘制一张画作,作为礼物送给他们。
2. 组织一次以妈妈和孩子为主题的绘画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妈妈和孩子的主题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绘画表达自己对妈妈和孩子的情感。
学生也在绘画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情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创作过程,给予更多的个别指导,以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表现力。
六、教学内容:欣赏与分析(10分钟)1. 让学生欣赏不同艺术家创作的妈妈和孩子主题画作,分析画作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8课《妈妈和孩子》 人美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人物的基本比例,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形状表现人物。
2. 培养学生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的能力。
3.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绘画,增进对家庭成员的了解和感情。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人物的基本特征。
2. 引导学生用几何形状简化人物,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
3. 通过绘画实践,让学生掌握人物画的基本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2. 增进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人物基本比例的认识:介绍头部、身体、四肢的基本比例,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形状表现人物。
2. 家庭成员的观察与表现:引导学生观察家庭成员的特点,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
3. 绘画实践: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幅《妈妈和孩子》的画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人物基本比例的掌握。
2. 用几何形状简化人物的表现方法。
3. 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1. 人物比例的准确把握。
2. 用几何形状表现人物的技巧。
3. 线条和色彩的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人物画作品、PPT、黑板。
2. 学具:绘画纸、铅笔、彩色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人物画作品,引发学生对家庭成员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
2. 新知识讲解:介绍人物的基本比例,让学生学会用几何形状表现人物。
3. 观察与讨论:引导学生观察家庭成员的特点,讨论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
4. 绘画实践: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幅《妈妈和孩子》的画作。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板书设计1. 《妈妈和孩子》2. 知识点:人物基本比例、几何形状表现人物、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
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妈妈和孩子》的画作,要求用几何形状表现人物,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
人美版美术小学一年级上册第十八课《妈妈和孩子》说课稿
人美版美术一年级上册第18课《妈妈和孩子》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上册、第十八课《妈妈和孩子》的授课内容,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我确立阶段目标,本课《妈妈和孩子》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本课的内容是:本课主题“妈妈和孩子”是小明友们熟知的和易于接受的内容。
我们常常听到小朋友在儿歌、童谣中唱出:我的好妈妈……最爱自己的妈妈……而妈妈究竟给了孩子什么样的爱?妈妈是怎样爱孩子的?妈妈的爱表现在哪些地方?这些问题恐怕一年级小学生很少注意观察、用心体会。
本课就选用了以妈妈和孩子为表现内容的农民画、油画、版画、摄影、雕塑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作品,来展现妈妈与孩子的亲情,从而让一年级小学生,通过本课欣赏评述活动,认识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学习仔细观察艺术作品,深刻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
根据“欣赏·评述”通过观摩、讨论的方式,欣赏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 如中外表现儿童题材的美术作品)。
欣赏与了解民间玩具和现代儿童玩具,感受其造型与色彩的特点。
为了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接触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农民画、油画、版画、摄影雕塑),初步感知美术创作形式的多样性。
能在教师引导下,学习观察艺术作品的造型、色彩、材质、表现方法,能用语言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发表对作品的看法。
2.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中分析作品,细心观察作品的细节,从艺术作品中感受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学生初步了解描述美术作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以“妈妈和孩子”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感受世间母爱的伟大。
无论人还是动物,母爱都让人感到那么温暖,要珍惜这份爱,要爱自己的妈妈,用发自内心的爱去对待家里的人。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也就显而易见了:教学重点是:通过欣赏中外母与子的作品,让学生用简短的话语发表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体会艺术作品中表现的母子情,观察艺术作品中妈妈对孩子表达爱的不同方式,使学生认识到妈妈的爱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一年级美术《妈妈和孩子》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年级美术《妈妈和孩子》公开课教学设计一年级美术《妈妈和孩子》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应知:接触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感受美术的多样性。
通过欣赏认识艺术作品表达的主题思想。
2、学习观察艺术作品的造型、色彩、材质、表现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结合作品展开联想,发表对作品的看法。
3、通过欣赏妈妈和孩子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感受世间母爱的伟大。
认识到人与动物都生活在爱中,被妈妈爱是无比的温暖,小朋友同样要珍惜这份爱,要爱自己的妈妈,用爱心去对待家里的人、同学、老师、班集体。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发表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体会艺术作品中表现的母子情,观察艺术作品中妈妈对孩子爱的不同表达方式,使小朋友认识到妈妈的爱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难点:让小朋友学习观察艺术作品,对作品的造型、色彩、情节予以描述,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教师可发动学生搜集自己与妈妈的照片,小动物母子情方面的图片资料一同欣赏。
教学过程:1、自由欣赏书上的作品,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2、妈妈是我们最熟悉的人,你能唱几首有关妈妈的歌吗?3、选择书中农民画《母与子》、油画《洗澡》、素描《母亲保护她的女儿》、木雕《欢乐柱》几幅作品中对妈妈脸部的局部描写,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小朋友,请小朋友思考,都是表现妈妈,为什么不一样,你喜欢哪一张脸?4、认识作品的表现方法(色彩、造型、材质),你最喜欢哪种形式?说一说理由。
5、找一找这几幅作品中描绘的情景,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出现过吗?在什么时候?仔细想一想,你当时的感受,说一说艺术家表现得好不好?为什么?6、几幅作品中,妈妈不一样的表情代表了不一样的心情,大家一起猜一猜,每位妈妈心里在想什么?听老师读一读作品旁的文字介绍,说一说你都喜欢哪位妈妈?7、这么多艺术家描绘、塑造了妈妈的形象,你认为哪件作品最能体现妈妈对孩子的爱?哪件作品最有意义(有趣)?哪件作品最漂亮?哪件作品表现的妈妈最像你的妈妈?为什么?8、请小朋友展示自己小时候和妈妈的照片,仔细看看照片中妈妈的眼睛、表情、动作,与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妈妈哪儿最美?(包括:外貌,语言声音,动作等)9、欣赏书上的作品,假如你是某一幅作品中的孩子,你会有怎样的感受?你会对妈妈说什么?10、艺术家们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景来表现妈妈对孩子的爱,你还能说出平时妈妈怎样爱你吗?给大家讲一讲妈妈爱你的一件小事。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8课妈妈和孩子▏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2. 通过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包括面部特征、身体姿态和服饰等。
2. 学习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和创造美的方法。
3. 创作一幅描绘妈妈和孩子的画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和创造美。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和创造美,以及如何观察和描绘人物形象。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妈妈和孩子的图片、画纸、画笔、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引入:向学生展示妈妈和孩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妈妈和孩子的形象,引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2. 讲解:讲解如何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以及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和创造美。
表达情感和创造美。
4. 练习:让学生观察妈妈和孩子的图片,并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和创造美,创作一幅描绘妈妈和孩子的画作。
5. 评价:评价学生的画作,鼓励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和创造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
板书设计1. 妈妈和孩子2. 子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和创造美。
作业设计1. 观察和描绘妈妈和孩子的形象,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和创造美,创作一幅描绘妈妈和孩子的画作。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培养对家庭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同时,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和创造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妈妈和孩子的形象,以及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和创造美。
在评价学生的画作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达情感和创造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
一年级上美术导学案-第18课 妈妈和孩子 ▏人美版
一年级上美术导学案-第18课妈妈和孩子 | 人美版一、导入1.1 课堂导入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老师可以让学生看一些母亲与儿女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图片,让学生尽可能观察母亲的外貌特征,例如:母亲的脸型、嘴唇、眼睛等,同时观察母亲与孩子之间的表情,身体表现等等。
1.2 学生练习学生可以拿出笔和纸,在5分钟内画出一张他们心目中对母亲的画像,让学生尽可能根据自己的对母亲的认知画出一张完美的母亲画像。
二、学习内容2.1 知识点讲解在本节课中,我们将要探讨的是“妈妈和孩子”这个主题。
我们可以从一些图片、故事、诗歌等中来学习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和关系。
2.2 学生练习请同学们根据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尝试画出一幅妈妈和孩子的画作吧,可以选择不同的颜色和画笔,来表现出他们之间的细腻感情。
三、课堂互动3.1 互动展示请选出三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让其分享一下其所表达的感受和对母亲的理解。
3.2 互动交流让现场的同学给予展示的三名同学一些评价和建议,可以提高其在未来的创作中的表现。
四、巩固练习4.1 个人练习请同学们在课后的家庭作业中,画出一张自己与妈妈的亲密画面,将其带到下一节课的时候,通过互相交流和评价来提升自己的画技和表达感情的能力。
五、认知小结5.1 总结回顾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关于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和关系。
通过对一些图片、故事、诗歌等的学习和区别,来增强自己对妈妈和孩子之间感情的了解和理解。
5.2 学习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学习到了关于美术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到了如何用画笔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对亲情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六、延伸拓展6.1 扩展思考请同学们思考,如何用一张画作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理解。
可以尝试不同的视角,表达方式和画风,提高自己的美术创造能力和艺术价值。
6.2 普及知识鼓励同学们通过网络、书籍等方式,了解更多关于美术的知识和绘画技巧,提高自己对美术的兴趣和认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画 潘常旺
请你说一说这张 画都画了些什么?
为什么叫农民画呢?
本画的作者潘常旺并 不是专业的画家,而是普 通的陕北农民,画画是她 劳动之余的爱好,我们把 这些农民画的画叫农民画。
母与子
农民画 潘常旺
比较三幅作品, 说一说农民画《母与 子》的特点是什么?
母与子
农民画 潘常旺
画面中画有许 多的花纹,这些花 纹有秘密吗?
福寿吉祥
桃
富裕
鱼
多子多福
石榴
母与子
农民画 潘常旺
我们欣赏表现母爱的作品 有油画、版画、农民画。
你还见过其它类型表现母爱的作品吗?
猴妈妈和宝宝 雕塑 毕加索(西班牙)
毕加索非凡的艺术创造力 这件雕塑表现了什么?
找一找:猴妈妈与小汽车有联系吗?
细致观察很重要
《
欢
乐
柱
》
雕
请你为同伴讲一讲这
塑
件作品表现了什么情景,
一年级美术妈妈和孩子
洗
澡 (
母亲保护她的儿女(版画)
油
珂勒惠支(德国)
画 )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
卡
温柔、亲切 紧张、坚定
萨 特
手部
手部
(
手指纤细 粗壮、有力量
美 国
动作轻柔 给人安全感
)
请你说一说这张 画都画了些什么?
为什么叫农民画呢?
妈妈穿着漂亮的衣服, 面带微笑,将孩子高高举 起。看!小鸟、小狗、小 鸡都兴奋地围绕在妈妈身 边,这幅画表现了妈妈和 孩子怎样的心情呢?
田
你的感受是什么。
世
信
说一说
妈妈最爱我们,我们怎样表达对妈妈的爱呢?
设计制作:潘红 20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