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肾脏病20例分析

合集下载

实脾饮合肾气丸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实脾饮合肾气丸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实脾饮合肾气丸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肾脏逐渐失去滤过和排泄功能,导致体内代谢废物和水、电解质等平衡失调的一种疾病。

其主要病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肾小球肾炎等,严重威胁人体健康。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实脾饮合肾气丸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草药处方。

本文将详细介绍实脾饮合肾气丸的药物组成、功效和应用方法。

一、实脾饮合肾气丸的药物组成实脾饮合肾气丸由黄精、山药、白术、陈皮、甘草、茯苓、桂枝、麻黄、大枣等10味中药组成。

(一)黄精:黄精是一种常用的滋补性中药材,具有壮健筋骨、滋阴补虚、益气生津等功效。

(二)山药:山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滋补虚损、益肾健脾、补血养颜等功效。

(三)白术:白术是一种常用的健脾祛湿中草药,具有健脾、除湿、止泻等功效。

(四)陈皮:陈皮是一种具有生津开胃,宣肝理气,化痰止咳的中草药。

(五)甘草:甘草是一种滋补益气、缓解痉挛和镇静的中药材。

(六)茯苓:茯苓是一种常用的养心安神、利尿消肿的中药材。

(七)桂枝:桂枝是一种具有温阳散寒、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的中药材。

(八)麻黄:麻黄是一种能够消除风寒湿困所致疼痛,利尿消肿的中药材。

(九)大枣:大枣是一种各种病症都需经常食用的药食两用的中药材。

二、实脾饮合肾气丸的功效实脾饮合肾气丸药用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虚脾弱的症状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主要功效如下:1.益气健脾:黄精、山药、白术、茯苓等功效药对健脾益气有很好的效果,能够改善脾气虚弱引起的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症状。

2.益肾壮阳:黄精、山药等当归党参于养心安神,益气健脾,附子党参于壮阳补肾,和泉药等药物则可暖肾壮阳,改善肾虚引起的性功能减退等问题。

3.活血化淤:桂枝、大枣等能够舒筋活络、活血化淤,改善肾虚引起的身体瘀血、气血不畅等问题。

4.止泻降压:茯苓等能够利尿化湿,麻黄、陈皮等则具有活血通络、止泻降压的功效,能够降低血糖、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中医中药在慢性肾脏病上治疗方法有哪些?(2024年)

中医中药在慢性肾脏病上治疗方法有哪些?(2024年)

中医中药在慢性肾脏病上治疗方法有哪些?一、预防中医学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贯穿了典型的东方传统的整体认识论思想,即整体观念。

通过中医中药可以提高人体的机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压力的加大,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长期如此将影响人体的整体机能,影响生活的质量以及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面对这样的群体,可以通过调整生活的方式,给予一些中医中药方面的保健调理,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减少疾病的发生。

二、治疗对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医中药治疗具有很大的优势,疗效较好。

比如对于肾炎的患者,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健脾益肾、益气养阴、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清热利湿、通腑泄浊的中药治疗,取到减少蛋白尿、降低血肌酎、延缓肾损伤进展的作用。

此外,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配合中药治疗可以减轻这些药物的副作用,提高疗效。

除中药口服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的一些中医中药治疗方式来治疗肾脏病,比如中药灌肠、中药药浴、中药熏蒸、针灸、穴位按摩等。

三、保健冬季,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致密,水湿不易从体表外泄,而经肾、膀胱的气化,少部分变为津液散布周身,大部分化为水,下注膀胱成为尿液,无形中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易导致肾炎、遗尿、尿失禁、水肿等疾病。

因此冬季养生要注意肾的养护。

饮食上应多吃温热松软、苦味的食物。

睡眠应“早睡迟起”。

注意保暖:保头部、背部、足部暖。

但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这些都说明,冬季坚持体育锻炼,非常有益于身体健康。

“冬不臧精,春必病温”。

冬季,是机体能量的蓄积阶段,对于身体虚弱的人是进补的好季节。

四、腰部操两手掌对搓至手心热后,分别放至腰部,手掌向皮肤,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热感为止。

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约200次。

此运动可补肾纳气。

脚心按摩操:每日临睡前用温水泡脚,再用手互相擦热后,用左手心按摩右脚心,右手心左脚心,每次100下以上,以搓热双脚为宜。

何立群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集锦

何立群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集锦

何立群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集锦何立群教授是中医药界的知名专家,他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他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中医药治疗方案,为广大慢性肾脏病患者带来了希望和康复的机会。

下面是何立群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经验集锦。

何立群教授非常重视辨证施治。

他认为慢性肾脏病的发生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治疗慢性肾脏病要以辨证施治为基础,通过辨证分型,对症下药,达到调理阴阳、调理气血的目的。

何立群教授运用中医药调理慢性肾脏病注重整体调理。

他认为,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其功能与整个人体的多个方面息息相关。

治疗慢性肾脏病不仅要针对肾脏进行调理,同时还要调理全身其他脏器。

何立群教授常常通过调理肝脏、脾胃等脏器功能,提高整体机体的抵抗力和恢复能力。

何立群教授注重药物配伍的科学性。

他认为中药治疗慢性肾脏病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并进行合理的搭配。

何立群教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了一些常用的中药组合,如黄芪、丹参、补骨脂等。

这些药物具有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对于慢性肾脏病的治疗非常有效。

何立群教授强调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要注重调整饮食结构。

他认为慢性肾脏病患者应该遵循低盐、低蛋白质、高维生素的饮食原则。

何立群教授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推荐一些具有滋补作用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等。

何立群教授是一位非常有经验和知识的中医药专家,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他通过辨证施治、整体调理、科学配伍药物和合理饮食结构,为慢性肾脏病患者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治疗路径。

相信在他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能够康复并重返健康的生活。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85例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85例分析

者, 能够有效地减轻其临床症状 , 肾功能 , 改善 提高生活质量 , 肾脏替代疗法治疗 。 延迟
【 关键词】慢性 肾功能衰竭 ; 治疗 ; 中医; 西医
【 中图分类号】 62 R 9.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6390(0 83-0—2 17— 7120 ) 160 0
1 疗 效判 定标 准 . 4
促进 动物对病毒诱生干扰素的能力 ,并能增强动物网状内皮 系
统的吞 噬功能 , 在富含蛋白饮食 的基础上 , 明显增加蛋 白质的合
处方: 大黄 、 煅牡蛎 、 蒲公英 、 皮 、 丹 郁金
等水煎 20 L保 留灌肠半个小 时以上 , 0m , 每晚 1 次。 参照 18 年全 国肾衰保 守疗 法专题学术 会议临床 疗效判 97 定标准。 显效 : 症状体征减轻或消失 , 欲增加 , b 食 H 上升 ≥lg , 5/ L
慢性 肾衰竭( R ) 多种慢性肾脏疾病 的终末阶段 , C F是 实践证 明中医药治疗 C F具有突出的优势和 良好疗效 , R 我们于 20 0 6年 l ~20 0月 0 8年 5 收集我 院门诊 8 月 5例患者 ,采用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 效果较好 , 现报道如下。
进行统计学分析 , P< . 以 00 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1 1 63 1.6±49 3 1 3±8 .8 8 .5±2 . 1 . ±9 . 7 7 57 .0 5 . 9 17 69 13 7
功能不全代偿期 2 例 , 1 肾功能不 全失代偿期 4 例 , 9 肾功能衰竭
期1 5例。全部病例的肾功能分期 以( 9 2 ( 9 年全 国原发性 小球 1 { 子 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标准专题座谈会纪要 》 为标准Ⅲ 。

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11卷第22期 -105-5结论中医骨伤科有“肌筋不正,骨缝必错”的论述,以手法矫正使“筋归其槽,骨入其位”,纠正错位骨关节位置,以消除症状,实现“正筋先正骨,骨正筋自舒”的目的[9-11],从而起到止痛、调节患者免疫系统调节[12,13]的作用,进一步改善患者微循环,影响血流量,加速血流速度。

同时也可以增加淋巴回流以改善淋巴循环,达到减轻水肿、缓解疼痛的作用[14]。

总而言之,王友仁主任医师应用按动疗法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疗效显著,具有“简便廉验效”等特点,适用于按摩技术推广,造福广大患者。

参考文献:[1]Cohen SP.Sacroiliac joint pain:acomprehensivereview of anatomy, diagnosis,and treatment[J].Anesth Analg,2005,101(05):1440-1453. [2]Dreyfuss P,Dreyer SJ,Cole A, et al. Sacroiliac joint pain[J].J Am Acad Orthop Surg,2004,12(04):255-265.[3]WANG TC.Theoretical thinking on subluxation of sacroiliac joint[J]. Jo Clin Rehab Tissue Eng Rese,2008,12(11): 2161-2163.[4]龙层花,钟士元,王廷臣.骨盆旋移综合征[J].颈腰痛杂志,2004, 25(03):l98-202[5]栾明拥,栾明义,汪超,等.栾氏正骨诊治骨关节错缝的特点[J].辽宁中医杂志,2002,29(08):462-463.[6]张跃,徐超.张涛教授手法治疗骶髂关节损伤 132 例临床观察[J]. 中国临床医生,2010,38(10):51-52.[7]梁善皓,叶淦湖,陈焕亮,等.骶髂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02):172-173.[8]郭健红,林木南,高晖,等.手法整复治疗骶髂关节错位240例[J].福建中医药,2005,36(06):19-20.[9]田纪钧.错骨缝与筋出槽治疗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7-45,221-237.[10]张开勇,庄园,詹红生,等.棘突不共线在颈椎“骨错缝、筋出槽”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骨伤,2013,26(01):47-49.[11]元唯安,张明才,詹红生.对“骨错缝、筋出槽”的认识及临床诊断[J].中国骨伤,2013,26(06):502-504.[12]严峻,郑勇,谢耀杰,等.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背根神经节异位的临床疗效分析[J].颈腰痛杂志,2015,36(04):308-309.[13]宋瑞军,董莉莉,吴威,等.正骨理筋手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14(34):107-108.[14]李红卫,马勇,俞鹏飞,等.镇痛下大剂量牵引结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04):326-328.作者简介:韦景斌(1983-),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针灸推拿。

中医治疗肾衰竭的成功案例

中医治疗肾衰竭的成功案例

中医治疗肾衰竭的成功案例成功案例:中医治疗肾衰竭引言:肾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的肾脏功能逐渐丧失,导致身体无法正常排泄废物和液体。

传统中医学在治疗肾衰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和饮食调理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治疗肾衰竭的成功案例,并分享对这个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一、中药治疗的成功案例1. 案例1:王先生是一位患有慢性肾衰竭的患者,经过长期的中药治疗,他的肾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中医师根据他的体质和病情,采用了复方中药,包括山药、玄参、当归等。

这些药物有温补肾阳、滋阴补肾的作用,可以减轻症状、促进尿量增加。

中药还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肾脏的负担。

2. 案例2:李女士患有急性肾衰竭,病情严重,医生建议进行透析治疗。

然而,她选择了中医治疗,希望能够避免透析的副作用。

中医师给她开出了一副由腺苷、雷公藤、桃仁等中药组成的方剂,用于改善肾脏的血液循环和促进毒素的排泄。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李女士的尿液排出量逐渐增加,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也有所下降,肾功能有了明显的好转。

二、针灸疗法的成功案例1. 案例3:张先生在接受化疗治疗后,出现了药物导致的肾衰竭。

他选择针灸治疗来缓解症状,并恢复肾功能。

中医师为他进行了经络调理和针灸,选择了足三里、肾俞、关元等穴位进行刺激。

针灸能够促进气血循环,改善肾脏的供血,同时还有一定的抗炎和保护肾脏的作用。

经过连续几次的治疗,张先生的肾功能逐渐恢复,症状明显减轻。

三、饮食调理的成功案例1. 案例4:赵女士是一位患有糖尿病引起的肾衰竭的患者。

中医师根据她的体质和病情,为她制定了一套针对肾脏的饮食调理方案。

这个方案包括限制高蛋白、高盐和高糖的食物,增加摄入一些温补肾阳、滋阴补肾的食材,如黑豆、黑木耳、山药等。

赵女士在坚持这个饮食方案的还定期进行中医药治疗。

几个月后,她的肾功能有了显著改善,血液检查数据也逐渐趋于正常。

总结和回顾:中医治疗肾衰竭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这些案例反映了中医在肾衰竭治疗方面的长期积累和独特优势。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周婷;雷文明;冯伟;刘萍;贺东红【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医药》【年(卷),期】2024(31)11【摘要】目的采用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并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经文献数据提取、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纳入17篇随机对照试验(RCT),共1151例患者,大多数纳入试验质量偏低。

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总有效率(I2=33%,RR=1.31,95%CI:1.22~1.40)、肾小球滤过率(I2=50%,WMD=4.04,95%CI:2.04~6.05)高于对照组,血肌酐(I2=29%,WMD=-15.42,95%CI:-18.32~-12.51)、尿素氮(I2=77%,WMD=-1.27,95%CI:-1.81~-0.73)、中医证候积分(I2=89%,WMD=-6.97,95%CI:-9.47~-4.47)、24 h尿蛋白定量(I2=0%,WMD=-0.12,95%CI:-0.21~-0.03)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慢性肾脏病,效果更佳,可改善中医症状和肾功能。

【总页数】5页(P4-8)【作者】周婷;雷文明;冯伟;刘萍;贺东红【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肾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5【相关文献】1.中医药与西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的Meta分析2.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临床效果Meta分析3.雷公藤制剂联合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安全性的Meta分析4.参芪地黄汤治疗慢性肾脏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30例临床观察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30例临床观察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30例临床观察
柳企贤;邢国利;王会滨
【期刊名称】《中医药学报》
【年(卷),期】2001(029)005
【摘要】@@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由多种病因引起肾脏损害和进行性恶化的结果,是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癌肿的人类第三杀手,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理已有不少新认识,但在延缓CRF进程、阻断其恶性循环方面尚未有根本性突破,尤其是CRF 的氮质血症期是治疗CRF的关键.如果治疗及时,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延缓CRF进程.笔者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配合中药降浊汤(自拟)保留灌肠治疗该病30例,收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总页数】1页(P22)
【作者】柳企贤;邢国利;王会滨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中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76;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哈尔滨养老院康复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7.525
【相关文献】
1.中药直肠滴注为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J], 何丽金;梁颖
2.肾衰胶囊延缓氮质血症期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37例临床观察 [J], 黄彦彬;张佩
青;李淑菊
3.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湿热浊瘀证临床观察 [J], 李葆青;王绍华;李明贤;王海箭;邱模炎
4.麻黄加术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20例临床观察 [J], 谢薇西
5.肾康冲剂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临床观察 [J], 巴元明;王小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何立群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集锦

何立群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集锦

何立群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集锦1. 引言1.1 何立群教授介绍何立群教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教授,中医内科学博士生导师。

何立群教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受患者和同行的尊重和认可。

何立群教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曾在著名中医专家门下学习多年,研究领域涵盖中医内科学、中医针灸学等多个方面。

何立群教授在慢性肾脏病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了许多独到的治疗经验,为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案。

何立群教授不仅在临床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就,还在科研和教育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

他多次参与国家级项目,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中医学子。

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道路上,何立群教授一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创新,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可能。

1.2 慢性肾脏病概述慢性肾脏病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肾小球、肾小管和间质慢性损害,以及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的一组综合征。

其主要特征是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功能异常和间质纤维化。

慢性肾脏病可导致氮质血症、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并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

慢性肾脏病的主要病因包括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等。

慢性肾脏病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发病率逐年增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慢性肾脏病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

慢性肾脏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均造成了严重影响,给社会医疗资源和患者家庭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

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延缓疾病进展、减轻病痛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慢性肾脏病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下文将着重介绍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脏病方面的原理和方法,以及何立群教授在此领域的临床经验和贡献。

【2000字】2. 正文2.1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原理1. 辨证施治: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自拟益肾化浊汤治疗慢性肾衰竭32例

自拟益肾化浊汤治疗慢性肾衰竭32例

优 势 ,现 就 我 院采用 中西 医结 合 的方法 治疗 此 病 ,疗 效满 意 ,特 报 告如 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有效 预 防和 治疗 是 医 学界 面临 的重 要课 题 。现 在 临床 多认 为其 发 病机 制 主要 与 肾实 质减 少及 健存 肾小球 血 液动 力学 改 变 、 肾小球 通透 性 改变 、进 行性 肾小球硬 化 、肾小 管 高代 谢等 因素有 关 。随 着研 究 的深入 ,肾 间质纤 维化 在 C F中的 作用 日益 受到重 视 。多数 认 为 R 肾问 质纤 维化 的发 生机 制与 炎症 细 胞浸 润 、肾 小管 问 质 细 胞活 化 以及 致 纤维 化细 胞 因子 、生 长 因子和 血 管 活 性物 质 的过 度表 达 等 因素 相关 。而近 来备 受关 注 的 C F微炎 症状 态与 上述 因素 密切 相关 。在 多种 因素参 R 与 下 ,使细 胞外 基 质 ( C E M)合成 增 多而 降解减 少 ,
标方面 治疗 组亦 明显优于对照 组。
3 讨论
C F是 严 重危 害人类 健康 的慢 性疾 病 ,它不 是一 R 种独 立 的疾 病 ,是 由各 种 原 因引起 的肾脏 损害进 展 恶 化达 终末 期 的表现 ,当患者 肾功 能接 近正 常人 1 %左 0 右 时 ,出现 的一 系 列综 合征 ,一般 病程 比较 长 。如 何
组 在 在 上述 常 规 两 医 治疗 基 础 上 加 用 臼拟 益 。 浊 汤 : 肾化
黄芪 2 g 0 ,党参 1g 自术 1g 5, 0 ,丹参 1g 5 ,川芎 1g 5,
当归 1g i 0 ,川 石斛 2 g 0 ,大 黄 1g 0 。并随症加减 。每 日 l
剂 ,分早晚 2次服用 。埘照组 采用单纯西医常规 治疗 。2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体会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体会
本不相离 , 病血者未尝不 病水 , 病水者未 尝不病血 ” “ 血化 ,瘀
中图分类号 : 2 6 5 R 5 .
文献标 识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7 2 4 (0 90 一O 2 — 0 1 0 - 3 9 20 )1 0 6 2
水. 亦发水肿 , 积即久 , 能化 为痰 水” 说明瘀血 与肾病相 血 亦 ,
皮、 当归等能改善微 循环及高凝状 态 , 轻血小板 聚集 , 减 增加
肾血流量 , 有助于免疫 复合物清除及病变组织 的修复 , 阻止 肾 小球硬化 、 肾间质纤维化 。因此 , 活血 化瘀 已成为延缓慢性肾 脏病发展 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 应贯穿于治疗 的始终 。
4 辨 病 与 辨 证 相 结 合
关 。慢性。 肾脏病病程较长 ,久病人络”“ “ 、久病 多瘀” 水湿 、 , 湿 热、 湿浊等实邪阻塞气血运行 , 血行 不畅 日久成瘀 。现代医学 研究 表明, 慢性。 肾脏病病理可见 肾小球毛细血 管内细胞 增生,
毛细血管微 血栓 , 肾小球基底膜增 厚 , 质增多 , 基 肾小管和肾 间质纤维化 , 最后发展到肾小球硬化 , 。 肾萎缩 。肾盂肾炎的病 理过程是 肾盂 粘膜充血 、 水病理组织学改变更 为明显 , 这些
2 6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20 年第3 卷第1 09 O 期
中医药治疗慢性 肾脏病的体会
王 清 ,吉 勤 ( 南 中医学院 附属 医院肾病科 ,云 南 昆明 60 2 ) 云 501
关 键 词 : 性 肾脏病 ; 医药 疗 法 ; 慢 中 体会
水溢则经有 留血” 的论 述。《 匮要 略》 血 不利则 为水 , 金 有“ 名 日血分” 之谓 。近代如《 血证论 》 则更 为详尽地 指出“ 与水素 血

赵宗江教授运用益肾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肾脏病32例经验总结

赵宗江教授运用益肾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肾脏病32例经验总结

2019 第=十一卷第十一期★Vol.21No.il趁崇江教授运用益資鮮毒化泰方治々慢性肾舷病32例经验总结*李贝金',赵宗江2**(1.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北京100103; 2.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摘要:目的探讨赵宗江教授运用益肾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32例患者的经验和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CKD肺肾气虚,瘀毒内阻型患者共32例,持程为6个月和1年,对其治疗 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及疗效指标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其肾功能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32例患 者经中医疗效评定,6个月疗程后显效者8例,有效者23例,无效者1例;1年疗程后临床痊愈者1丨例,显效者 18例,有效者3例。

综合疗效评定6个月疗程后临床控制者4例,显效者24例,有效者4例;1年疗程后临床 控制者17例,显效者15例。

且益肾解毒化瘀方对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及血尿酸的升高均有改善作用 (P< 0.05)。

结论益肾解毒化瘀方治疗CKD中医辨证属肺肾气虚,瘀毒内阻者,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蛋白尿、血肌酐和血尿酸水平,维持并改善肾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临床疗效治疗经验用药规律doi: 10.11842/wst.20181107008 中图分类号:R289.5 文献标识码:A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为—■组进行性发展的慢性非感染性疾病,据20]2年报道的 我国针对中国成人CKD的大型横断面研究估计,18岁以上人群CKD患病率为10.8%,患者人数约为1.195 亿lu。

虽然现代医学对CDK的诊断不断进步完善,但 治疗手段仍较为有限,导致本病病情多呈进行性加 重,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

赵宗江教授从事中医 临床、科研工作多年,在慢性肾脏病的中医治疗方面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慢性肾脏病“肺肾气虚,瘀 毒内阻”的病机,采用经验方——益肾解毒化瘀方治 疗肺肾气虚,瘀毒内阻型慢性肾脏病患者,临床取得 较好疗效。

中医学毕业论文

中医学毕业论文

中医学毕业论文中医学毕业论文中医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

一碗药汤,一根银针,常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中医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医学之一。

”中医药能生生不息数千年,至今还能够存在并不断发展,其最重要的原因是临床有效。

中医药能受到广大患者欢迎,也是因为其临床有效。

中医学毕业论文1 “固本泄浊饮”治疗慢性肾衰竭 30 例临床研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 2010 年 1 月~2011 年 6 月在我院肾内科门诊和住院的患者,共 60 例,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30 例:男 14 例,女 16 例;年龄 28~65 岁,平均年龄(47.8±16.68)岁;病程 5~26 年,平均病程(7.27±6.32年); 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18 例,糖尿病肾病 7 例,紫癜性肾炎 3 例,狼疮性肾炎 2 例;对照组 30 例:男 15例,女 15 例;年龄 30~68 岁,平均年龄(54.83±17.31)岁;病程 6~25 年,平均病程(11.68±10.37)年;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5 例,糖尿病肾病 10 例,高血压肾损害 3 例,狼疮性肾炎 2 例。

2 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参考文献[1-2]拟定。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慢性肾功能衰竭符合脾肾两虚、湿浊型中医辨证标准。

2 治疗方法2.1 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

即予优质低蛋白、低磷饮食、高热量饮食,控制血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纠正贫血( 贫血者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每次 3000~4000U,每周 2 次,并配合服琥珀酸亚铁片、叶酸片);同时,注意休息,避免疲劳,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预防感染等。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固本泄浊饮口服。

乔成林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

乔成林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
中医 研 究 2 0 1 3年 1 0月 第2 6卷 第 1 0期
T C M R e s . O c t o b e r 2 0 1 3 V o l 2 6 N 0 . 1 0
文章编号 : 1 0 0 1— 6 9 1 0 f 2 0 1 3 ) 1 0— 0 0 4 2— 0 2
脏 疾 病 诊 治 方 面 有较 深 的造 诣 和 独 到 的 见解 。 乔 教 授 强调 : 肾病 治本 当调 补 脾 肾 , 临 证 当病 证 相 互 参 合 , 活 用 古 法 经 方
慢 性 肾脏 病 无论 是 临床 症 状 、 体 征还 是 发病 病
因, 均 繁多 复杂 , 临证 时 必 须 充分 辨 证论 治 , 找 出 疾
摘 要 乔 成林 教 授 是 西 安 交 通 大 学 医 学 院 教 授 、 主任 医师,
2 治 本 调 补 脾 肾
陕 西 省 首 届 名 中 医, 全 国第五批老 中医药专家 , 陕西 省 中医 药 学会 名老 中医 药 专 家学 术 委 员会 副 主 任 委 员。 他 从 事 中 医 内科 临床 、 教学及科研 4 0余 载 , 临证经验 丰 富, 尤其在 肾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6 9 1 0. 2 0 1 3 . 1 0. 2 2
乔成 林 教授是 西 安 交 通 大学 医学 院教 授 、 主任
医师, 陕 西省 首届 名 中 医 , 全 国第 五批 老 中 医 药 专
家, 陕西 省 中医药 学会 名 老 中医 药专 家 学术 委 员会 副 主任 委员 。他从 事 中医 内科 临床 、 教 学及 科 研 4 0
肾脏 为先天 之本 , 脾 脏 为后天 之本 , 二者在 生理 上相 互 资助促 进 , 在 病 理上相 互影 响 , 在 肾脏疾 病 的致 病

补肾泄浊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2例

补肾泄浊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2例
我 院检 验 科 的 自动生 化 分 析 所
仪检测 。 2 3 统计学 方法 .
3 治疗 结果
采 用 t 验进 行显 著 性 分析 , 效 检 有
诊 断标 准 : 照 《 参 内科 学》 的诊 断 标准 , 合 以下 … 符
慢性 肾功能衰 竭 ( R ) 肾病 科 的常见 病 。它是 C F是 由各 种 肾脏疾 病持 续发 展 的最终结 局 。 随着 肾移植 和
2 .m o L 临床 见 各 系统 症 状 严 重 ) 上 述 4期 以下 86 m ] , / ,
简称 肾功 能不 全 I、 Ⅲ、 Ⅱ、 Ⅳ期 。
2 治 疗及 观察 方法
2 1 两 组 患 者 均 采 用 优 质 低 蛋 白饮 食 ( . . 0 6—0 8/ .g )根 据病 情 采 取控 制 血 压 、 正 酸 中 毒 、 尿 、 正 , 纠 利 纠 贫血 等治 疗 , 以避 免 这 些 因素 对 治 疗 效 果 产 生 影 响 。 治疗组 在此 基 础 上 给予 生 黄 芪 3 g 太 子 参 1 g 淮 山 0、 5、 药 1g 苍 白术各 1g 仙 灵 脾 1g 菟 丝 子 1g 炒 陈 皮 5、 5、 5、 2、 1 g法 半夏 1g 生 牡蛎 3 g 六 月雪 3 、 大 黄 1g 0、 0、 0、 0g 制 0、 当归 1g 益 母 草 3 g 蒲 公英 1 g 泽 兰 1 g 泽 泻 1g 5、 0、 5、 5、 5、 丹参 1g 猪苓 2 g 桃仁 1g 5、 0、 0。 两组 患者合 并 有感 染 、 电解 质 紊 乱 者 均对 症 治 水 疗 。两组 均治疗 3个 月统计 结果 。 2 2 观察 指标 治 疗 前 后 分 别 检 测 血 肌 酐 ( C ) 血 . S r、 尿素 氮 ( U ) 血红 蛋 白 ( b 、 BN 、 H ) 甘油 三 酯 ( c 、 r ) 血胆 固 r 醇 ( H) 低 密 度 脂 蛋 白 ( O ) 高 密 度 脂 蛋 白 ( D ) C 、 LL、 H L

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P o r s h e t e to r me Ki n y Die s swih Bu a g u n c c i n r g e si t e Tr a m n f Ch o d e s a e t y n h a wu De o t n o
张灿 伟 , 指导 : 郭立 中
2 3例血流减慢者血流速度在原来基础上加快 , 红细胞聚集降
观察到治疗组 尿蛋 白 泄率 、4h 排 2 尿蛋 白定量 、 空腹血糖 、 糖 化血红蛋 白、 血浆 白蛋 白、 血尿 素氮 、 血肌 酐均显著 下降 , 与
低者达半数 。认为 补 阳还五 汤 的活血化瘀 作用 能扩张 肾血 管 , 肾血流灌注 , 改善微 循环 障碍 的原理包 括通过 神 增加 其
例, 无效 3 , 例 总有效率 为 9.% , 14 治疗 慢性 肾炎 , 效果 较为 满 意。认为此方有利 尿 、 降压 、 血管 , 扩 改善 肾血 流 , 节免 调
芪、 当归尾 、 、 芎、 赤芍 川 桃仁 、 、 红花 地龙组 成 , 为中风之气 原 虚血瘀证 而设 。近几 年 来 , 已广 泛 用于 多种 肾脏 疾 病 的治 疗 , 取得较好疗 效。现将 近 1 年 来补 阳还 五汤在 慢性 肾 并 O 脏病治疗中的研究 与进展综述如下 。
治疗前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0 0 , 0O ) P< .5 P< ,1 。马永 经 体液途径 , 调节微血管功能 , 护微血管上 皮细胞 , 善血 保 改 泽 和代芳 也认为补阳还五汤能明显改善糖代谢, 降低血 液 黏滞性 , 减轻红细胞 聚集 性 , 影响 红细胞 变形能力 等多种
d p c prs m m r os eh pt , yees n i e d es,ho c nlnuiec, n s a z e eh r s an ht, e b nu pr a y hprni d y i a c n a i f i y adao nle t im e- o ile i i a n o h t o k n s e r ir s cn e l a y dhr

中医药对慢性肾脏病5期(非透析)患者治疗优势的临床研究

中医药对慢性肾脏病5期(非透析)患者治疗优势的临床研究
世界中医药 2018年 6月第 13卷) 患者治疗优势的临床研究
陈 云1 傅文宁2 鲁 盈2
(1浙江金华市人民医院,金华,321000;2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肾病科,杭州,310012)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健脾益肾法辨证治疗慢性肾脏病(CKD)5期(非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初步探索中医药 对终末期肾衰竭的治疗优势。方法:选取 2015年 11月至 2016年 6月金华市人民医院门诊或住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 CKD5期非透析患者 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 30例,对照组 20例。观察组予西医基础治疗联合中医 健脾益肾法辨证治疗,对照组仅西医基础治疗,疗程为个 24周。观察治疗前后 2组患者中医主要症状及积分变化、中医 证候疗效;肾功能、血红蛋白、血白蛋白、血钾、HCO3-等指标的改变;以及对不良事件和终点事件的分析,进行疗效评价和 安全性观察。结果: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显著降低,组内或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畏寒肢冷、倦 怠乏力、气短懒言、恶心呕吐等症状改善尤为明显;中医证候总有效率 667%,对照组 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升高,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 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肌酐均有升高、eGFR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高钾血症、严重代谢性酸中毒等不良反应以及进入透析的终点事件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 异。结论:中医药治疗 CKD5期(非透析)患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营养状态,从而有助于延缓进入透析期。对该期患 者在医生严密观察下应用中药治疗是相对安全的。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非透析;中医药;临床研究;肾功能

何立群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集锦

何立群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集锦

何立群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集锦孙蓓蓓;何立群【摘要】慢性肾脏病目前是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但慢性肾脏病发病初期临床表现及体征较少,很容易被忽视,若未在早中期给予及时治疗,将很快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现作者就何立群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思路及经验进行整理总结,并附验案1则,与诸同道共享.【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9(014)005【总页数】4页(P1102-1105)【关键词】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何立群【作者】孙蓓蓓;何立群【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012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肾病科,上海,200021;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012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肾病科,上海,20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5;R249.2/.7何立群教授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致力于研究慢性肾脏病30余载,集临床、科研于一身,临证思辨不拘泥于古法,而是博采众家之长,遣方用药也颇多传承与创新。

笔者有幸跟随老师学习,获益颇丰,现就何老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思路及经验进行整理总结,浅析一二,与诸同道共享。

慢性肾脏病(CKD)常由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炎等继发,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纳到中医学“虚劳”“腰痛”“溺毒”“水肿”等疾病范畴,何教授认为本病虽病因病机错综复杂,但整个病程还是以“本虚标实”为主线,病久损及他脏,进而气血阴阳俱虚,五脏六腑俱伤。

1 常用治则治法1.1 从脾论治从脾论治的方法尤善用于CKD慢性肾炎的患者,水肿是CKD最为常见的症状,慢性肾小球肾炎也属于中医学“水肿”的范畴。

《景岳全书》中提到凡水肿等症,乃脾、肺、肾三脏相干之病,其本在肾,其制在脾,其标在肺。

《素问》中也提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可见肺脾肾三脏涉及了水液代谢的整个过程。

何教授运用海派名医童少伯学术思想[1]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得出,慢性肾炎CKD1-2期患者病位在肾,但病本在脾,脾失运化,则不能助肾化水,不能散精于肺,脾不制水,泛溢肌表为肿。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湿浊证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湿浊证

DOI :10.13463/zyy.2016.03.019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湿浊证李志祥1,孔 薇2*(1.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210029;2.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南京210029)摘要:中医认为,慢性肾脏病(CKD )为本虚标实,湿浊证为其最常见的邪实证型。

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湿浊之邪下注蓄积于肾脏。

针对慢性肾脏病的病因病机,提出补益脾肾、活血化瘀、化湿泄浊等中医治法,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为辨证治疗肾脏病湿浊证延缓进展到慢性肾脏病5期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湿浊证;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256.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6258(2016)03-0492-03 基金项目: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金项目“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脏病蛋白结合型毒素影响的临床研究”(201303026)。

作者简介:李志祥(1988-),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医肾脏病学研究。

*通信作者:孔 薇,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电话-183****3592,电子信箱-lizhixiang0726@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dampness turbidity syndromeLI Zhixiang 1,KONG Wei 2*(1.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9,China ;2.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9,China )Abstra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lieves that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s the virtual reality ,dampness tur-bidity syndrome for its most common evil empirical type.The basic pathogenesis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s spleenand kidney deficiency ,damp evil on accumulation in the kidne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proposed tonifying the spleen and kidney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 ,wet discharge turbidity of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improve the patient ˊs clinicalsymptoms ,differenti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kidney disease syndrome of dampness and turbid delay progression to CKD stage 5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Keywords :chronic kidney disease ;dampness turbidity syndrom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2006年“提高全球肾脏病预后(KDIGO )国际组织”确认在全球肾脏病界用慢性肾脏病取代过去的“慢性肾衰竭”(CRF )、“慢性肾损伤”(CRI )等名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肾脏病20例分析
目的探究中医中药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的作用,为慢性肾脏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2011年1月~2013年6月就诊于我站家庭病床慢性肾脏病患者共20例,在进行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我们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方法进行辅助治疗。

结果本组20例患者中治疗有效者13例,有效率为65.00%。

治疗有效率为75.00%。

结论中医中药在慢性肾功能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疗效,综合治疗效果较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中医中药;肾脏病;慢性;治疗
慢性肾脏病是一类由肾脏渐进性损害,功能受损逐渐加重而表现出一系列临床症状的临床综合征[1]。

为了减少该疾病對人类健康的影响,医学工作者已经研究出一些治疗或者控制疾病的方法,其中透析这类治疗方法的出现为该疾病进程的延缓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但是这类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中医的治疗以阴阳五行为基础,注重人体整体的稳定性以及协调性,从整体上进行调节。

肾脏病属中医中”关格”、”虚劳”、”水肿”等证范畴[2]。

因此,我们认为中医在该病的治疗中应当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

分析发现,益气活血利湿降浊法在该疾病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开展应用[3]。

为了进一步探究中医中药在慢性肾脏病疾病中的治疗效果,为慢性肾脏病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选择,我们对2011年1月~2013年6月就诊于我站的2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采用了益气活血利湿降浊的治疗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治疗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3年6月我站共收治慢性肾脏病者20例。

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61~76岁,平均年龄为68.9岁。

男性患者中糖尿病肾病10例、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3例;女性患者中糖尿病肾病3例、高血压性肾小动脉硬化2例。

肌肝为167~256umol/L,尿素为9.2~11.00mmol/L。

1.2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参考《肾脏病学》;②中医诊断标准:病名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中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断疗术语疾病部分(GB/T 16751.1-1997)9.14.2,肾系病类。

证候分型参考《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及中华中医药学会肾脏病分会制定的《慢性肾衰竭的诊断、辩证分型及疗效评价》。

1.3方法中医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按照该疾病病变的缓急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原则,即急者治标,缓者治本[4]。

由于部分患者可能有新感外邪者存在,对于这类患者我们采用的是祛邪与补肾同时进行的治疗方法。

由于部分患者虚实不同,按照虚实在病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1.3.1以正虚为主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以正虚为主的患者主要的表现为:脉搏弦细或为缓脉;面色萎黄、舌苔淡薄、舌质淡红;另外,由于肾脏功能受损,水分排泄受到损害,因此可表现为轻度水肿、除此之外,还可存在头晕以及腰酸乏力等。

治疗方法以扶正治疗为主,并同时进行益肾健脾和祛瘀化浊治疗。

对于这类患者我们给予的基础方剂为:怀牛膝15g,熟地20g,白术15g,丹参30g,山药30g,扁豆30g,泽兰20g,生苡仁15g,党参15g,黄芪15g,益母草30g,陈皮10g,制半夏10g。

由于此方剂在服用期间可能会出现大便秘结等症状,对于出现症状者我们给予通腑片进行控制。

1.3.2以邪实为主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以邪实为主的患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纳呆等消化系统症状和头晕、乏力等全身表现,部分患者出现舌苔厚腻等表现。

在该症的治疗中我们该用清解通腑,祛瘀化浊,佐以扶正为主的治疗原则,具体基本处方为:车前子30g、黄连5g、陈皮10g、白茅根30g、紫苏10g、制半夏10g、生大黄10g、丹皮15g、半枝莲30g、泽兰20g、冬葵子30g。

对于出现舌苔厚腻者我们在上述方剂的基础上为其增加苍术15g和厚朴9g服用,另外采用灌肠治疗,具体方剂为生牡蛎30g、蒲公英30g、丹参30g、何生大黄15g。

另外,所有患者均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以活血化瘀。

1.4疗效标准本组研究中我们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缓解、好转以及无效3个等级。

其中症状缓解和好转者认为治疗有效。

具体如下:①症状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肌酐以及尿素氮水平降至正常范围内;②症状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血肌酐以及尿素氮水平降到水平的90%甚至更低;③症状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血肌酐以及尿素氮水平无降低,甚至出现增高。

2 结果
本组2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13例患者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即治疗有效,有效率为65%,其中,症状缓解者8例,占40.00%;症状好转者5例,占25.00%;症状无效者7例,占35.00%。

3 讨论
慢性肾脏病是一类病程较久的疾病,因此病变程度不一。

该疾病患者一般正气虚损,中医认为是由于肾脏,运化乏权,气化无能,升降开关失常,以致湿浊邪毒滞留为患,病属因虚致实,本虚标实。

因为病程迁延,因此患者脏腑功能会受到极大损伤,以肝脾以及肾虚为主要表现,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肾脏功能会进一步损伤,病情加重,最终出现严重的正气虚衰,甚至出现气血浊邪壅滞等表现[5]。

本组研究中我们应用的方剂主要在于扶正,通过中药调理达到益气活血利湿降浊的目的。

本方剂中生大黄具有通腑泄浊之功效,可引导湿浊之邪通过大便排出,从而减轻肾脏的负担;白术则有健脾除湿的功效,对脏腑功能的提升具有一定效果,车前草等药物则可以利尿除湿,在提升脏腑功能的同时减轻体内水分的蓄积,减轻水肿症状[6]。

姜半夏燥湿和中,有降逆止呕,同时还具有通腑降浊之功;黄芪、党参等药物成分可以健脾益气,同时可以补气扶正,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外邪的侵入。

除此之外,丹参等药物的应用可以起到活
血化瘀的效果。

这些药物通过共同作用,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局部症状,同时对于机体整体水平的调节作用亦较为显著。

在本次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因此,我们认为,中医中药方法在慢性肾脏病疾病的治疗中有独到之处,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海燕.肾脏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815-18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9.14.2,肾系病类[S].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M].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3-167.
[4]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慢性肾衰竭的诊断、辩证分型及疗效评价[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8):8-9.
[5]薛冰,李同娜.浅谈慢性肾脏病的中医治疗[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2):147.
[6]蒋微微.慢性肾脏病的中医外治法[J].吉林中医药,2011,31(2):133-1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