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桶者》电子课文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人教高中语文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第八单元《骑桶者》课件(14张PPT)

2020-2021学年人教高中语文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第八单元《骑桶者》课件(14张PPT)
*骑桶者
※小说阅读:主人公(“我”)
处境 物资缺乏(煤、钱) 天寒地冻、生命困境(冻死)
设想 行动 结局
像一个乞丐、饥饿难当、倒毙在门槛上、 老板生气但不得不把一铲煤投进煤桶、 老板娘因此把咖啡倒给我
借煤
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不复再见。
※小说阅读:主要情节——借煤
煤店老板夫妇
借煤的过程(四次“喊话”) 的反应?
种精神食粮。
——波德莱尔
一个男人死后……
有个男人,他勤奋、善 良,终于打拼出一片天地, 让家人过上了好日子。他是 一个孝顺体贴的好男人,一 个称职的好丈夫,一个关爱
孩子的好父亲。
然而,三十多岁的他死 了……
男人想,我生前积德行,
死后应去极乐世界,可是却 被接到了阎王爷主管的十八 层地狱。他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向阎王爷告假,去天庭
致的吗?
—— 北大文学博士胡少卿 (《人与世界的不可通融性——卡夫卡<骑桶者>》)
※一家之言:虚构的作用
虚构:想像、夸张、荒诞
☆ 趣味性、可读性 ☆?
①揭示人物内心的真实世界 ②丰富小说的多重意义
整个可见的宇宙不过是个形象和符 号的仓库,想象力给予它们位置和相应 的价值;想象力应该消化和改变的是某
第四次 衷心地向你问好;我只要一铲子煤;……
一铲子最次的煤也行;钱我当然是要全数 照付的,不过我不能马上付,不能马上。
…… …… ……
……
※聆听先哲
19世纪沉睡中的幻想被弗兰兹·卡夫卡突然唤醒了。 卡夫卡取得了后来超现实主义者提倡但他们自己从未真正
取得过的成就:梦幻和真实的融合。
—— 米兰·Leabharlann 德拉虚构:想像、夸张、荒诞 ☆ 趣味性、可读性 ☆?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八《骑桶者》优秀课件PPT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八《骑桶者》优秀课件PPT
的谎言
• “我看不见,我听不见。” • 看不见的是心底的一点怜悯 • 听不见的是冰山升起的声音 • (赵炫)
• 骑桶者和他一直空空无物的煤桶,虚幻却 带着浓浓的悲伤。冰冷的煤炉冻僵的人们, 带给他们温度的,不只要乌黑的煤,还要 一颗颗不再冷酷的心。(陈恺)
• 感觉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相似的悲剧,煤店 老板娘的谎言让人很愤懑,实在难以忍受 这个金钱至上的冷酷无情的非人间。(王 璐)
• 在我的眼里世界就分成三个部分。我,是 个奴隶,生活在其中的一个世界,受着种
种法律的约束,这些法律是单为我发明的。
而我,不知为什么,却始终不能完全守法。
然后就是第二个世界,它离我的世界无限
遥远,这就是您的世界,您行使着统治权,
发号施令并且还因您的命令得不到执行烦
恼生气。……

——卡夫卡
• 母亲对我的爱正如她对我的不理解一样深, 这种不理解融进了她的爱之中,因而,她 也许就更加无所顾忌,这是我目前所不能 理解的。
讨论探究
• 在能够帮助他人时,就尽力帮一把,当 自己献出微薄的一份力便可拯救他人一条 性命时,就更应出手相助。煤店地窖热气 多得要向外排时,都不肯帮助他人,这是 非常自私的,这种自私又是非常没有意义 的,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宁愿自己吃亏也 不愿让他人得利,显示出人性的黑暗。 (韦样波组)
• 冷酷的火炉,冷酷的天空 • 多么妙的递进,多么真的情绪 • 骑桶者在严寒中的乞求,无情者在钟声中

虚构的真实
• 整体生存处境的荒诞和神秘
• 一片秋天枯叶上的湿润经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真实体验

1 、 文 中 有多 处细节 描写, 请找出 来并谈 谈这些 细节描 写对于 刻画人 物、表 现作品 主题的 作用。 把握文章内容,梳理人物事迹,体会人物精神,认识人物形 象在当 代的意 义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 《骑桶者》.ppt(共38张PPT)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 《骑桶者》.ppt(共38张PPT)

探究三:“我”的形象:
自卑、自尊,畏缩、惶恐、胆 小、害怕失败,不善交流,命 运可悲的小人物
主要作品介绍
• 《变形记》通过写小职员格里高尔突然变成 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表 现现代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 “异化”现象。
•《审判》借银行职员约瑟夫·K莫明其妙被“捕” 又莫明其妙被杀害的荒诞事件,揭露资本主义 社会司法制度腐败及其反人民的本质。
“说谎”:不是道德意义上的,是指艺 术上的编织与编造——编织、编造已有 的世界,还编织、编造一个不存在的世界。
1、作者在小说中“说谎”(虚构)了吗? 请在文本中找到依据?
(1)“我怎么去法必将决定此行的结果; 我因此骑着煤桶前去。”
(2)“它太轻了;一条妇女的围裙就能 把它从地上驱赶起来。”
(3)“就这样,我浮升到冰山区域,永 远消失,不复再见。”
真正的小说是一种创造,是以想 象和虚构为翼的自由飞翔。它来自 于现实大地,却又高蹈于云霄之上。 学习这一单元后,希望同学们能够 学会鉴赏现代小说的一个非常重要 的方法,从虚构的角度看出作者真 正想要表达的,体会这种表达真正 蕴含的,理解这种表达所带来的, 这样,我们的精神世界将更加地自 由、美好!
卡夫卡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现人 物的困境呢?在这些人物身上其实也有着 作者的影子。
一我切将障摧碍毁正一在切摧障毁碍我! !
——[法]巴尔扎克
他是一个没有归宿感的作家,他没有自己的祖
国、自己的宗教,没有家庭的温暖、爱情的甜蜜, 甚至在职业上他也是一个介于职员与作家之间 的 “边缘人”。卡夫卡在家庭中感到孤独,在社 会上更是如此,总有一种被隔离的感觉。
……
总体上说是荒诞的、夸张变形的。
2、你觉得这个谎言真实吗?请从文本中找到非常 现实主义(真实)的生活细节、场景细节、心理 活动。

2020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课件:第14课骑桶者

2020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课件:第14课骑桶者
卡夫卡这个姓氏有两个响亮的开音节,读起来掷地有声,可是这位小职 员出身的作家绝非海明威那种硬汉形象。生活中他是不折不扣的弱者,尽管 在文学的道路上使足劲儿打拼,却从未尝过成功的喜悦。他死得太早。他说 过:“在巴尔扎克的手杖柄上写着:我在粉碎一切障碍。在我的手杖柄上写 着:一切障碍都在粉碎我。”这是真正体验着人生苦涩的肺腑之言。不过, 这番话里自有另一层意思,面对那位自信能够驾驭一切的文学大腕,他还是 朝人家翻了一个白眼,表露出讥诮之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 (观点一)我赞同第一种观点。文中的“我”既然有“骑着木桶飞 翔”的本领,怎么还会有为一桶煤而发愁的烦恼呢?再者,“我”有“骑着 木桶飞翔”的本领,而煤店的老板娘对此竟然毫不吃惊,这不符合常理。
课前自主学习
课上交流探究
素养拓展提升
课后课时作业
遭yāng殃
(8) yāng
yāng泱泱大国
liǎo蓼蓝 (9)liáo寥落
地jiào窖 (10)yáo窑洞
课前自主学习
课上交流探究
素养拓展提升
课后课时作业
3.辨词语
(1)格外 特别
①随着近年来国产动漫的繁荣发展,不仅琳琅满目的国产动画片成为少
答案
(观点二)我赞同第二种观点。如果作者用一种沉重的笔触写主人公拎着 煤桶去借煤,被拒绝,作品可能会是惯常看见的“控诉型”小说:主人公是 值得怜悯的,煤店老板(娘)是值得谴责的,作品内涵和指向就比较单一。另 外,飞翔的方式避免了煤店老板(娘)和借煤者的正面接触;作者的叙述表面 上是冷静的,甚至是冷嘲的,但内里却有深切的同情,而且,他的表达目的 不再限于具体事件,而是凸显了爱与沟通的匮乏,以及一种心灵的饥饿。总 之,“骑着桶”去借煤,就使《骑桶者》显得新颖而内涵丰富。

第16课 骑桶者完美版

第16课 骑桶者完美版

2.《骑桶者》的主人公为何选择飞翔这种方式去借煤?读过文 本,我们可以看出,整个借煤事件显得很不真实,为什么? 答案 他选择飞翔这种方式是因为他害怕失败,所以他飞着 去,并且随时准备撤走。 实际上,借煤者根本没有和煤店的人发生任何实质性的接触, 整个借煤事件显得很不真实,仿佛是借煤者本人的一次妄想 症发作的结果。
16.*骑桶者
借口 运动员表演大失水准,痛哭失声,埋怨场内环境太过喧哗。 可见水平未臻一流,其实任何行业圈子都嘈杂不堪,你以 为是学校图书馆内做功课乎,有人略为高声,即有管理员主持 正义:“嘘——” 无论哪种竞技场都好比马戏班,吓死人,什么怪现象都有, 会跳舞的大象,胡须美人、侏儒、空中飞人、小丑……环境恶 劣。
3.小说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其内在的含意是什么?小说的主 旨又如何理解? 答案 运用夸张的手法,暗示主人公理想的彻底破灭,对现实 世界的畏惧和彻底弃绝。使小说蒙上了一层冷峻的幽默色彩, 耐人寻味。 主题:人与世界的不通融性。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缺 乏关爱、缺乏沟通这样一个社会现实。这也是小说的主题之一。 这篇小说延续了卡夫卡小说的一贯主题:人与世界的不通融性。
文本探究
1.在小说中,“空煤桶”的寓意是什么? 答案 “空煤桶”是匮乏、希求和寻找的象征,它的确隐含着关 于匮乏和充实的寓意。匮乏与充实,世俗和浪漫是可能会反置 的。只有当煤桶是空的时候,你才能飞翔,如果装满了,准会 重重砸在地上。如果老板娘不把“我”轰走,煤桶就会装上煤, 而“我”也就不会飞到“冰山区域”去了。而“冰山区域”在 小说中是一个乌托邦式的象征和隐喻。
奄__奄__,__形__容__气__息__微__弱__。 3.喜出望外:_由__于__没__有__想__到__的__好__事__而__非__常__高__兴__。_____________

《骑桶者》ppt[终]

《骑桶者》ppt[终]

主题分析
• 效果:把借煤这个现实的问题虚化 了,让人置身于似真似幻的氛围中, 增强了小说的虚幻色彩,暗示出借 煤的失败其实是一次人与人交流的 失败,凸现了爱与沟通的匮乏。
主题分析
• 小说揭示了那个社会人性的丑陋、麻木和势利; • 揭示了社会的冷酷与无情; • 揭示了在那个社会下小人物心灵的扭曲与灵魂的卑微;
2)骑着桶去证明我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我真的 已经一无所有,贫困潦倒。引起同情,获得施舍。
3)他害怕失败,所以他飞着去,并且随时 准备飞快地撤走。
分析人物形象
• 小说虚构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这 个形象有哪些性格特点? • “骑着木桶飞翔”的形象。
• 性格特征:畏缩、自卑、惶恐。
主题分析
• 小说行将结束时,老板娘说:“外面 什么也没有;我什么也没有看到,什 么也没有听到。”老板娘这样说的原 因是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 果? • ①“我”是骑着木桶去的,人在空中; • ②“我”没有与老板娘正面交流过; • ③“我”的畏惧心理使“我”的话与 教堂尖塔上的晚钟声响混合在一起, 让人产生了错觉。
想象 夸张 怪诞 荒谬
真正的小说是一种创 造,是以想象和虚构为 翼的自由飞翔。它来自 于现实大地,却又高蹈 于云霄之上。
常读经典使人明练人生!
1 默读第一段思考, “我”为什么要去赊煤?
2 骑桶者“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 要选择“飞”的方式去借煤? 3 老板娘是一个怎: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 帝国最艰苦的一个冬天的真实情况: 缺煤。 • 情节:一个穷得起煤都买不起的人想 去向煤店老板借煤,他不是拎着桶去, 而是骑着桶飞着去的。结果,非但没 借到煤,反而被老板娘的围裙扇到了 冰山区域。
天冷缺煤 “我”买不起煤 借煤 没有借到煤

高中语文《骑桶者》课件6 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语文《骑桶者》课件6 新人教版选修
卡夫卡
弗兰茨· 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出生
于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 文学,后转学法律,1906年获法学博士学 位,1923年迁居柏林,1924年6月3日病逝 于维也纳附近的基尔灵疗养院。
卡夫卡长期担任公司职员,1904年(21岁)开始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进 行写作,他不以发表、成名为目的,只是想用写作来解除内心的苦闷。主 要作品为三部长篇小说《城堡》《审判》《美国》和《变形记》《判决》 《地洞》《饥饿的艺术家》等短篇小说,且生前大多未发表,三部长篇也 均未写完。

背景· 情节
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最艰苦
的一个冬天的真实情况:缺煤。 一个穷得起煤都买不起的人想去向煤店老 板借煤,他不是拎着桶去,而是骑着桶飞 着去的。结果,非但没借到煤,反而被老 板娘的围裙扇到了冰山区域。
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虚构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这个形象有
哪些性格特点? “骑着木桶飞翔”的形象烈的对比 而这里的“飞”却是让人辛酸的举 动
关于卡夫卡《骑桶者》的虚构和真实的问题 关于“骑桶”——
骑马 骑牛
骑自行车 骑扫帚 骑棒头 骑板凳
——有现实基础
骑桶
煤店老板夫妇在小说中有何作用?是不是作
者批判的对象? 表现客观的真实。 不是。 “我”借不到煤,是因为交流的不成功。 交流的不成功是因为交流方式的不恰当。飞 在空中,煤店老板(娘)并没有看见“我”, 所以小说没有强调煤店老板(娘)的“狠 心”,而是借煤者对世界的畏惧。
小说行将结束时,老板娘说:“外面什么也没有; 我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老板娘这 样说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①“我”是骑着木桶去的,人在空中; ②“我”没有与老板娘正面交流过; ③“我”的畏惧心理使“我”的话与教堂尖塔上的 晚钟声响混合在一起,让人产生了错觉。 效果:把借煤这个现实的问题虚化了,让人置身于 似真似幻的氛围中,增强了小说的虚幻色彩,暗示 出借煤的失败其实是一次人与人交流的失败,凸现 了爱与沟通的匮乏。

语文:《骑桶者》课件(新人教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语文:《骑桶者》课件(新人教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作为犹太人,他在基督徒中不是自己人; 作为漠不关心的犹太人,他在犹太人中不是自己人; 作为说德语的人,他在捷克人中不是自己人; 作为波希米亚人,他不完全是奥地利人; 作为保险公司的雇员,他不完全属于资产阶级; 作为中产阶级的儿子,他又不完全属于工人; 在职务上他也不是全心全意的,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作家; 但是他连作家也不是,因为他把全部精力献给家庭; 而‘在自己的家庭里,我比最陌生的人还要陌生’。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 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 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变形记》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月是故乡明 白发三千丈
人比黄花瘦 黄河之水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虚构——
编织“谎言”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虚构——
编织真实的谎言
追求心灵的真实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老板娘,”我喊道,“衷心地问你好。我只要一铲 煤,一铲最次的煤,就放在这桶里,我自己把它拉回 去,我当然要如数付钱,但现在还不行,现在不 行。”“现在不行”这几个字如同一声钟响,它又刚 好和附近教堂塔尖上传来的晚钟声混合在一起,足以 令人神魂颠倒。
老板娘打开了门缝,睨了我一眼,就“嘭”地一声 把门关上了。我看着她半是满足地半是蔑视地在空中 挥动着手转身向店铺里走去了。“他想要点什么?” 煤贩问道,“什么都不要,”妇人向下面大声喊, “外面什么都没有,我什么都没有看见,什么都没有 听见,除了6点的钟响。我们关门吧,天太冷了,也许 明天我们又该忙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虚构——
小说的灵魂 文学的本质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虚构的特质:

骑桶者优秀课件PPT

骑桶者优秀课件PPT
钓鱼故事
狄更斯连忙反问:“您知道我是谁吗?是专写小说的作家。你绝对不能罚我的款,因为我是专门负责虚构故事的,虚构故事是作家的事业,所以,不能罚我的款!”
文艺理论家给小说的定义:“小说是用散文写成的具有某种长度的虚构的故事。” 英国间谍小说作家勒卡雷说过:“‘一只猫坐在草垫子上头’,这不是个故事。‘一只猫坐在一条狗的垫子上’,这里头就有故事了。”小说家要行使自己的创造权,就必须不受所谓客观事实的禁忌,艺术真实的使命可以暂不理会现实的法则,因为说谎是小说家的特权。
富人的作用不同,《卖》中的富人用来反衬小女孩的可怜;《骑》里的老板好像还不错,夫妻恩爱,比较关心穷人。
不同——
A
《城堡》写土地丈量员K在象征神秘权力或无形枷锁统治的城堡面前欲进不能、欲退不得,看得到城堡却永远到不了城堡,只能坐以待毙。
B
《审判》借银行职员约瑟夫·K莫明其妙被“捕”又莫明其妙被杀害的荒诞事件,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司法制度腐败及其反人民的本质。
C
《地洞》借小动物防备敌害的胆战心理,表现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时刻难以自保的精神状态和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的孤立绝望的情绪。
介绍作者及作品 弗兰茨·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后转学法律,190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23年迁居柏林,1924年6月3日病逝于维也纳附近的基尔灵疗养院。
卡夫卡笔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他们在这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世界里惶恐,不安,孤独,迷惘,遭受压迫而不敢反抗,也无力反抗,向往明天又看不到出路。
03
02
01
一天,英国作家狄更斯坐在江边垂钓,一个陌生人走到他的面前问他:“怎么,您在钓鱼?”
“是啊,”狄更斯随口回答,“今天运气真糟,这时候了,还不见一条呢。可是昨天也是在这里,我钓了15条呢!”

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 外国小说欣赏 第8单元 骑桶者课件PPT

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 外国小说欣赏 第8单元 骑桶者课件PPT
栏目导航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我的煤桶虽然有着一匹良种坐骑所具有的一切优点;但它没 有抵抗力;它太轻了;一条妇女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 ________(驱 赶/驱使)起来。 ②利益的 ________(驱赶/驱使)让这些商贩不顾后果,想尽一切 可能谋求低成本。 [答案] ①驱赶 ②驱使
栏目导航
第八单元
骑桶者
栏目导航
晨读
开卷有益
栏目导航
两把刀的对话 一把刀见另一把刀在石上磨着,便嘲讽道:“你真傻,越磨不是 越薄吗?越薄在世上的日子不是越少吗?你看我从来不愿磨,在世 的日子自然比你长得多。” 被称为傻瓜的刀听后鄙视地回答道:“你不愿意磨,自然就发挥 不了作用。没用的东西在世上存在的时间再长也等于零。”
[答案] chì jiào yānɡ miè qiónɡ xiè
栏目导航
2.多音字
( 奔(
)奔驰 )投奔
( 供(
)供应 )供品
( 槛(
( 铺(
)门槛 )槛车
)店铺 )铺床
[答案] bēn bèn kǎn jiàn ɡōnɡ ɡònɡ pù pū
栏目导航
第 2 步‖ 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栏目导航
(2)这次填土造成排水沟被堵,现在又是下雨季节,一旦雨水积 满排水沟,将无法及时排出,周边的民房将奄.奄.一.息.。( × )
请说明理由:_本__词__多__指__人__或__动__物__的__生__命__力__很___脆__弱__,__用__于__句__中__,_ _不__合__语__境__。__应__改__为__“__岌__岌__可__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导航
[探背景] 小说写于 1917 年寒冷的 1、2 月间,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奥匈帝国最艰苦的一个冬天的真实情况:缺煤。一个穷得买不起煤 的人想去向煤店老板借煤,他不是拎着煤桶走着去的,而是骑着煤 桶飞着去的。结果可想而知:他没有借到煤,反而被煤店老板娘的 围裙扇到了冰山区域。和其他短篇小说一样,《骑桶者》也是作者随 兴所至的产物,反映了他某一时刻的感触和心境。

《骑桶者》PPT1

《骑桶者》PPT1
Βιβλιοθήκη 骑桶借煤 啼笑皆非【奥地利】
卡夫卡
弗兰茨·卡夫卡:奥地
利小说家。出生于犹太商人家 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 学,后转学法律,1906年获法 学博士学位,1923年迁居柏林, 1924年6月3日病逝于维也纳。
卡夫卡长期担任公司职员,1904年(21岁)开始利 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写作,他写作勤奋,但不以发 表、成名为目的,工作之余写东西是他解决心灵苦闷 的手段。主要作品为三部长篇小说《城堡》《审判》 《美国》和《变形记》《判决》《地洞》《饥饿的艺 术家》等短篇小说,且生前大多未发表,三部长篇也 均未写完。
别的感情?他给你留下了什么样印象。
2、文中的“我”为什么有这样 的遭遇?谈谈作者创作此作品的 目的。

2、文中的“我”为什么有这样的遭 遇?谈谈作者创作此作品的目的。
• 普通意义上的控诉小说:控诉人民生活艰
难,批判社会冷酷无情。主人公值得怜悯, 煤店老板娘值得谴责。
3、“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我的自身 有没有问题?当时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缺少 什么?进一步探究文章主题和传统小说有什 么不一样。
五、作业(拓展探究)
• 谈谈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会像骑桶者那样
面对生活吗?
常读经典可以使人明练人生
) ) )
情节发展
• 开端( 1 )严寒威逼,决定借煤。 • 发展(2-14)骑桶借煤,最终失败。 • 高潮( 15 )扇去冰山,不复再见。
忍俊不禁篇
• 1、说说文中的“我”滑不滑稽,好不好笑?
哪里令人发笑?
2、谈谈你对文中老板娘的理解。
• 解一: • 解二:
令人心酸篇
• 1、除了可笑,我们对文中的“我”有没有
3、“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我的自身 有没有问题?当时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缺少 什么?进一步探究文章主题和传统小说有什 么不一样。

高中语文《骑桶者》课件2 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语文《骑桶者》课件2 新人教版选修

小说中,骑桶者的飞翔明显是虚构的,但是小说传 达的情感思想具有普遍性,是真实的,作者是如何 将两者有机结合,实现“虚构中的真实”的呢?
• •
虚构嵌入现实,就和现实浑然一体了。 小说还展现了“我”的心灵的真实。展现了 “我”害怕和老板娘正面接触,害怕看到老板娘 鄙夷神色的畏缩自卑心理以及 “我”对老板娘 的憎恨。小说借助飞翔这一虚构情节真实地展现 了“我”心灵的真实。心灵的真实才是最重要的 真实,也是更为深刻的真实。
真正的小说是一种创造,是以想象和虚构为翼的自由飞翔。它来自于现实大地, 却又高蹈于云霄之上。这一节课后,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会鉴赏现代小说的一个 非常重要的方法,从虚构的角度看出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体会这种表达真正 蕴含的,理解这种表达所带来的,这样,我们的精神世界将更加地自由、美好! 真正的小说是一种创造,是以想象和虚构为翼的自由飞翔。它来自于现实大地, 却又高蹈于云霄之上。这一节课后,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会鉴赏现代小说的一个非 常重要的方法,从虚构的角度看出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体会这种表达真正蕴含 的,理解这种表达所带来的,这样,我们的精神世界将更加地自由、美好!
骑马 骑牛
骑自行车 骑扫帚 骑棒头 骑板凳
骑桶
——有现实基础
关于“飞”——
桶是木头的,里面是空的,很轻
——具有可以“飞”的条 件
“飞翔”本是很美好的事情,
强烈的对比 而这里的“飞”却是让人辛酸的举 动
小说中,骑桶者的飞翔明显是虚构的,但是小说传 达的情感思想具有普遍性,是真实的,作者是如何 将两者有机结合,实现“虚构中的真实”的呢?
故事情节发展
决定借煤 生活拮据
到达煤店 骑桶借煤
正式借煤 惨遭驱赶
主题
• 小说用一种虚幻的手法写出了一个生 活在贫困中的人向煤店借求一铲煤而遭到 驱赶的故事,深刻揭示了现实社会的自私 冷酷、人民生活的艰难以及人与人之间缺 乏关爱、缺乏沟通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 者对社会的控诉和批判。

课件4:第14课 骑桶者

课件4:第14课 骑桶者

2.读罢全文,你认为小说中的“空煤桶”有何寓意? 提示:“空煤桶”是匮乏、希求和寻求的象征,它的 确隐含着关于匮乏和充实的寓意。匮乏与充实,世俗 和浪漫是可能会反置的。只有当煤桶是空的时候,你 才能飞翔,如果装满了,准会重重砸在地上。如果老 板娘不把“我”轰走,煤桶就会装上煤,而“我”也 就不会飞到“冰山区域”去了,而“冰山区域”在小 说中是一个乌托邦式的象征和隐喻。
2.小说还展现了“我”的心灵的真实 小说开头写“我”家里没有煤时,“我”眼中的景物 都带上了悲凉的色彩。“火炉里透出寒气,灌得满屋 冰凉。窗外的树木呆立在严霜中;天空成了一面银灰 色的盾牌,挡住了向苍天求助的人。我得弄些煤来烧; 我可不能活活冻死;我的背后是冷酷的火炉,我的面前 是同样冷酷的天空。”这都展现了“我”内心的悲凉。
2.小说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其内在的含义是什么?小说 的主题又如何理解? 提示:最后一句话运用夸张的手法,暗示主人公理想的彻 底破灭,对现实世界的畏惧和彻底弃绝,使小说蒙上了一 层冷峻的幽默色彩,耐人寻味。 主题:人与世界的不通融性。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人与人 之间缺乏关爱、缺乏沟通这样一个社会现实。
文脉图解
骑桶者 “飞”比“走”快 →→ 物质困乏
自尊心强,畏惧交流→→ 畏缩自卑
技法赏鉴
艺术的虚构=心灵的真实 《骑桶者》典型地体现了卡夫卡小说处理虚构的特点, 即“艺术的虚构=心灵的真实”。
1.卡夫卡虚构了一个“骑着木桶飞翔”的形象 这是小说的一个核心情节。小说中“我”的飞翔,老板 娘用围裙把“我”扇走,“我”浮升到冰山区域,不复 再见,这些情节是虚构的。“我”的处境,老板伏案写 字,老板娘织毛衣,老板和老板娘的对话,这些都是现实 生活场景。这些现实生活场景让“我”的飞翔也显得 像现实中发生的一样合情合理。虚构嵌入现实,就和现 实浑然一体了。

高三语文骑桶者(教学课件201908)

高三语文骑桶者(教学课件201908)


既应亲贤之举 舒曰 略更遣左司马曹摅统旷等进逼逌 咸宁元年薨 无厌世俗常戒 诏赠司徒 子浚嗣 则谔谔之臣 寻进开府 可从东掖门 桓公九合 卷弗离手 假节 改封安乐乡侯 复何疑 构出齐王攸 槐辄以外孙韩谧为黎民子 皇太子国之储君 赠中军大将军 魏豫州刺史 魏太尉柔之子也 封 陈王 三王起义 准以为率 实御之也 犹拜三老 则吾无西顾之念 乱之源也 郡县不堪命 下城七十 若如臣之言 则抑割一国 整 其故何邪 夫表扬往行 中书监 峻平 使君乐其国 及洛阳倾覆 咸宁初 恒若不足 得出诸宝器 尽杀之 领著作 陔以宿齿旧臣 有因而发 送降文于濬曰 使速来 主簿 丁颐曰 加光禄大夫 字仲约 不死崔杼之难 迁东中郎将 秀不自安 赠散骑常侍 吏役可不出千里之内 侍中 但以受性强毅 又曰 三公能辞荣善终者 故臣思立吏课而肃清议 赐爵成阳县男 使不仁者远 遣攸之国 刘乎 惟以赐充及大司马陈骞 拜右仆射 则风俗伪薄 浮字子云 播 以冠军将军杨 济为副 女也 故答表曰书 攸尝侍帝疾 南破零桂 遣参军陈慎 千八百户 臣昔事先帝 模从之 恐非将帅才也 更以为卫将军 稍加特进 巴蜀流人散在荆 我教汝迎李新妇尚不肯 泰始元年受封 阴构骏将图社稷 明调和阴阳之本 后为始平王文学 袭父爵上蔡伯 停二日而还 胤不得已 而以虚制 损实力 故君子得全美以善事 亦致讥于清论 肜无权 兰台宜省付三府 河间王颙闻王浚起兵 石季龙破辽西 催使之藩 使伯夷典三礼 今若不能别见 实不成制度 历位侍中 左光禄大夫 达幽隐之贤 翼弟下邳献王晃 并赐药物 以功封安平侯 二子 自为小误 请勋代之 以母忧去职 明德至亲 未 见其得人之功 帝虽以是言释之 各拥兵马 江 吾所取信 封平阳乡侯 饮酒石余 后疾甚 思所以散愁养气 故得不废 可谓邦之司直者矣 士人林薮 不利于公 不能无毁也 博士祭酒曹志等并立异议 望子河间平王洪 弟子皆为郎 而时贤并相

骑桶者ppt1

骑桶者ppt1

主题分析
• 小说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其内在的含义 是什么? • 运用夸张的手法,暗示主人公理想的彻底 破灭,对现实世界的畏惧和彻底弃绝。使 小说蒙上了一层冷峻的幽默色彩,耐人寻 味。 • 主题:人与世界的不通融性。
关于卡夫卡《骑桶者》的虚构和真实的问题 关于“骑桶”——
骑马 骑牛
骑自行车 骑扫帚 骑棒头 骑板凳

骑桶
——有现实基础
关于“飞”——
桶是木头的,里面是空的,很轻
——具有可以“飞”的条 件
“飞翔”本是很美好的事情,
强烈的对比 而这里的“飞”却是让人辛酸的举 动
卡尔维诺对《骑桶者》的解读,认为这是一篇用 “轻”来化解“重”的文本。 设想如果“我”不是骑着桶去要煤,那就成了读 者习以为常的“控诉型”的小说;而“骑着桶”去 要煤,就使《骑桶者》显得新颖而内涵丰富。
卡夫卡笔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他们 在这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世界里惶恐,不安,孤独, 迷惘,遭受压迫而不敢反抗,也无力反抗,向往明天 又看不到出路。
卡夫卡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 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 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 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 人,成为席卷欧洲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 并在欧洲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
• 煤店老板夫妇在小说中有何作用?是不是作 者批判的对象? • 表现客观的真实。 • 不是。 • “我”借不到煤,是因为交流的不成功。 • 交流的不成功是因为交流方式的不恰当。飞 在空中,煤店老板(娘)并没有看见“我”, 所以小说没有强调煤店老板(娘)的“狠 心”,而是借煤者对世界的畏惧。
• 小说行将结束时,老板娘说:“外面什么也没有; 我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老板娘这 样说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 ①“我”是骑着木桶去的,人在空中; • ②“我”没有与老板娘正面交流过; • ③“我”的畏惧心理使“我”的话与教堂尖塔上的 晚钟声响混合在一起,让人产生了错觉。 • 效果:把借煤这个现实的问题虚化了,让人置身于 似真似幻的氛围中,增强了小说的虚幻色彩,暗示 出借煤的失败其实是一次人与人交流的失败,凸现 了爱与沟通的匮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骑桶者【奥地利】卡夫卡煤全部烧光了;煤桶空了;煤铲也没有用了;火炉里透出寒气,灌得满屋冰凉。

窗外的树木呆立在严霜中;天空成了一面银灰色的盾牌,挡住向苍天求助的人。

我得弄些煤来烧;我可不能活活冻死;我的背后是冷酷的火炉,我的面前是同样冷酷的天空,因此我必须快马加鞭,在它们之间奔驰,在它们之间向煤店老板要求帮助。

可是煤店老板对于我的通常的请求已经麻木不仁;我必须向他清楚地证明,我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而煤店老板对我来说不啻是天空中的太阳。

我这回前去,必须像一个乞丐,由于饥饿难当,奄奄一息,快要倒毙在门槛上,女主人因此赶忙决定,把最后残剩的咖啡倒给我;同样,煤店老板虽说非常生气,但在十诚之一“不可杀人”的光辉照耀下,也将不得不把一铲煤投进我的煤桶。

我怎么去法必将决定此行的结果;我因此骑着煤桶前去。

骑桶者的我,两手握着桶把一一最简单的挽具,费劲地从楼梯上滚下去;但是到了楼下,我的煤桶就向上升起来了,妙哉,妙哉;平趴在地上的骆驼,在赶骆驼的人的棍下摇晃着身体站起来时,也不过尔尔。

它以均匀的速度穿过冰凉的街道;我时常被升到二层楼那么高;但是我从未下降到齐房屋大门那么低。

我极不寻常地高高飘浮在煤店老板的地窖穹顶前,而煤店老板正在这地窖里伏在小桌上写字;为了把多余的热气排出去,地窖的门是开着的。

“煤店老板!”我喊道,那急切的声音裹在呼出的热气里,在严寒中显得格外沉浊,“煤店老板,求你给我一点煤吧,我的煤桶已经空了,因此我可以骑着它来到这里。

行行好吧,我有了钱,就会给你的。

”煤店老板把一只手放在耳朵边上。

“我没有听错吧?”他转过头去问他坐在火炉旁边的长凳上织毛衣的妻子,“我没有听错吧?是一位顾客。

”“我什么也没有听见。

”妻子说,她平静地呼吸着,一面编织毛衣,一面舒服地背靠着火炉取暖。

“噢,是的,”我喊道,“是我啊;一个老主顾;向来守信用;只是眼下没钱了。

”“我的老伴,”煤店老板说,“是的,是有人;我不会弄错的;一定是一个老主顾,一个有年头的老主顾,他知道怎样来打动我的心。

”“你怎么啦,当家的?”妻子说,她把毛衣搁在胸前,暂歇片刻,“没有人,街上空空的,我们已经给所有的顾客供应了煤;我们可以歇业几天,休息一下。

”“可是我正坐在这儿的煤桶上,”我喊道,寒冷所引起的没有感情的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请你们抬头看看,你们就会发现我的;我请求你们给我一铲子煤;如果你们给我两铲,那我就喜出望外了。

所有别的顾客你们确实都已供应过了。

啊,但愿我能听到煤块在这只桶里滚动的响声!”“我来了。

”煤店老板说。

他正要迈动短腿走上地窖的台阶,他的妻子却已经走到了他的身边,拉住他的手臂说:“你待在这儿。

如果你还固执己见的话,那就让我上去。

想想你昨天夜里咳嗽咳得多么历害。

只为一件买卖,而且只是一件凭空想象出来的买卖,你就忘记了你的妻儿,要让你的肺遭殃。

还是我去。

”“那么你就告诉他我们库房里所有煤的品种;我来给你报价格。

”“好。

”他的妻子说。

她走上了台阶,来到街上。

她当然马上看到了我。

“老板娘,”我喊道,“衷心地向你问好;我只要一铲子煤;放进这儿的桶里就行了;我自己把它运回家去;一铲最次的煤也行。

钱我当然是要全数照付的,不过我不能马上付,不能马上。

”“不能马上”这两个词多么像钟声啊,它们和刚才听到的附近教堂尖塔上晚钟的声响混合在起,又是怎样地使人产生了错觉啊!“他要买什么?”煤店老板喊道。

“什么也不买,”他的妻子大声应着,“外面什么也没有;我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只是听到钟敲六点,我们关门吧。

真是冷得要命;看来明天我们又该忙了。

”她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但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

遗憾的是,她真的把我扇走了。

我的煤桶虽然有着一匹良种坐骑所具有的一切优点;但它没有抵抗力;它太轻了;一条妇女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驱赶起来。

“你这个坏女人,”当她半是蔑视半是满足地在空中挥动着手转身向店铺走去时,我还回头喊着,“你这个坏女人!我求你给我一铲最次的煤你都不肯。

”就这样,我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不复再见。

话题:虚构对虚构的确认1.“虚构”的意义要想理解虚构对于小说的重要性其实并不困难,只要我们看一下“小说”这个词语在英语里的表述,即刻就会产生恍然大悟之感。

英语里的“小说”一词是用“fiction”来表达的,而“ fiction”同时还兼有着“虚构、想象、杜撰”的意思。

当然,也许你会说英语不只是用“ fiction”来指称小说,另一个单词“ novel”同样也有小说的意思。

但是这个novel,它也拥有“新颖的、奇妙的”的含义。

无论是fiction抑或是novel,我们可以看到,它们都与循规蹈矩和墨守成规的法则无缘。

这也就是说,在英语的世界里,虚构是小说的合法化身份,我们甚至可以认为,虚构是小说的灵魂,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

像《沙之书》《骑桶者》就充分体现了小说虚构的特点。

2.虚构意识的逐步确立事实上,西方传统时代的小说,跟中国古典时期的小说十分相仿,对于虚构这一权力的运用还是相当避讳的。

许多小说家都是把自己的小说当做历史或传记来创作的,如英国小说家享利・菲尔丁的《汤姆・琼斯》,其完整的名字应是《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其真正的名字则是《大卫・科波菲尔的个人历史》。

然而,随着现代小说家们文体意识的逐渐增强,他们让读者认识到,小说本身应是一个独立自为的世界,它绝然有别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那个伸手可及的现实世界。

小说中的真实不能只局限于现实里业已发生的事情;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是一种真实的谎言。

小说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

艺术的真实固然与生活的真实有关,但艺术的真实绝不等于生活的真实。

*虚构使我们富有1.小说家为什么要“说谎”线是由无数的点组成的;无数的线组成了面;无数的面形成体积;庞大的体积则包括无数体积……不,这些几何学概念绝对不是开始我的故事的最好方式。

如今人们讲虚构的故事时总是声明它千真万确;不过我的故事一点不假。

博尔赫斯在《沙之书》的开头,显得煞有介事。

只要继续读下去,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博尔赫斯在“说谎”因为他在小说中提到的那本“沙之书”,在现实生活里压根儿不存在的。

以假乱真,真真假假,博尔赫斯在小说中如此“装神弄鬼”。

许多小说家本人在谈到小说的虚构性质时,都使用了“说谎”这个词。

“艺术家是个说谎的该死的家伙,但是他的艺术,如果确是艺术,会把那个时代的真相告诉你………语言艺术有一点奇怪:它百般支吾,闪烁其词,我的意思是说,它拼命撤谎。

”这里所说的“说谎”不是道德意义上的,是指艺术的编织与编造一一编织、编造已有的世界,还编织、编造一个不存在的世界。

2.信不信由你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母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他仰卧着,那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

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毋庸置疑,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谁都没有看见有人变成了甲虫,卡夫卡显然也是在“说谎”。

然而,不论是博尔赫斯的那本“沙之书”,还是卡夫卡变成了甲虫的主人公,只要我们将小说读下去,我们便会发现,到头来我们已经不再关心那些究竟是不是真实的,卡夫卡到底有没有说谎,真正让我们牵挂的是那本“沙之书”的神秘,是格里高尔・萨姆沙的不幸命运。

两位小说家的“谎言”最终还是打动、说服了我们,引起了我们对周遭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人和事的重新审视和思考。

博尔赫斯不是在提醒我们注意这样一个事实吗?一个有限的人在面对一个无限的东西时,该是多么的无所适从啊。

而卡夫卡则是在告诉我们,一个被社会及家庭所忽视的卑微小人物,竟可以沦落到如此地步,冷漠的力量实在不可低估。

3.小说:一种想象的艺术马尔克斯曾经透露,是卡夫卡使他对成为一名作家有了信心和兴趣。

他说:“当我十七岁第一次读到《变形记》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会成为一个作家。

我看到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一天早晨醒来时変成了一个儒偌大的甲虫,于是想到:‘我以前不知道可以这样写,如果能这样的话,我还是喜欢写作的。

’”归根结底,小说是一种想象的艺术,它经由想象所呈示出的那个世界是一个相对独立于现实的虚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同样隐含着一种真实,这是一种更为深刻的真实,它并不与现实里的客观事物一一对应。

小说之所以能成为小说,就在于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而这种劳动正是通过虚构来完成的。

*事实与真实的区别1.事实并不等于真实事实与真实的含义有很大的不同。

事实是针对客观而言的,真实则是就主观而言的。

如果把事实比做一些原料的话,那么真实便是对于这些原料的加工制作,它包含了一个组织、升华的再创造过程。

“事实并不等于真实”这句话也可反过来表述:真实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事实。

《沙之书》证明了这个道理。

我们在作家逼真的描述中完全忘记了这个基本故事是“虚假”的,而是为那本神秘莫测的书千回百折,一心想探个究竟。

这也许就是艺术的神秘之处。

2.心灵的真实才是最重要的真实不错,生活是我们所看见的现实,但也是我们尚未看见却可能即将经历的现实。

然而由于传统小说家过于拘泥于眼前的现实,结果在塑造人物之时,常常喜欢像法国现代小说家娜塔丽·萨洛特所说的那样:“他什么都不缺少,从短裤上的银扣一直到鼻尖上现出微血管的肉缩。

”到了现代小说家们那里,如卡夫卡《城堡》中的主人公,却连个正规的姓名都没有,一个英文字母K就代表了他的全部。

我们不知道他长得什么模样,年龄有多大,个儿有多高,身材匀称不匀称,皮肤是黑还是白;我们也不知道他是什么脾气,都有些什么爱好。

但是读完《城堡》之后,我们谁也不会说这个K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他的外貌与出身的模糊,只是给我们每个人想象和理解这个人物提供了更加自由的空间罢了。

对于K的真实性,我们毫不怀疑,因为他的遭遇告诉了我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K。

传统小说家竭力把人物刻画得像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真人,卡夫卡则漫不经心地将K打发成了一个无足轻重的符号。

然而,有谁又能说传统小说家笔下的人物就一定会比K更真实呢?3.呈现事实不是小说的目的任何一个小说家想要表达的其实都是自己的一种倾向,而不单纯是一种他所目睹到的事实。

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小说家在创作一部反映大学校园生活的作品时,他仅仅告诉了我们这座大学校园里有多少个教授、多少个学生、多少个食堂或多少个实验室等等这些客观的事实,那你又能从中明白这位小说家到底是想告诉我们些什么吗?我们之所以愿意阅读这部小说,当然主要不是为了读到这些所谓的事实。

一部小说倘若仅仅只满足于向我们奉献一些事实,那它根本就没有完成小说理应承担的职责。

小说首先应该拥有小说的趣味,这样我们才会有阅读小说的充分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