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奥数第七讲1行程问题教师版
(word完整版)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一)一、知识要点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是距离、速度和时间。
其互逆关系可用乘、除法计算,方法简单,但应注意行驶方向的变化,按所行方向的不同可分为三种:(1)相遇问题;(2)相离问题;(3)追及问题。
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距离=速度×时间。
它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相向而行:相遇时间=距离÷速度和(2)相背而行:相背距离=速度和×时间。
(3)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在环形跑道上,速度快的在前,慢的在后。
追及距离=速度差×时间。
解决行程问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图示把题中的情节形象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分析数量关系,有助于迅速地找到解题思路。
二、精讲精练【例题1】两辆汽车同时从某地出发,运送一批货物到距离165千米的工地。
甲车比乙车早到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
甲车行完全程用了多少小时?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已知甲车比乙车早刀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
这句话的实质就是:“乙48分钟行了24千米”。
可以先求乙的速度,然后根据路程求时间。
也可以先求出全程165千米是24千米的多少倍,再求甲行完全程要用多少小时。
解法一:乙车速度:24÷48×60=30(千米/小时)甲行完全程的时间:165÷30—4860=4.7(小时)解法二:48×(165÷24)—48=282(分钟)=4.7(小时)答:甲车行完全程用了4.7小时。
练习1: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420千米。
两辆汽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
第一辆每小时行42千米,第二辆汽车每小时行28千米。
第一辆汽车到乙地立即返回。
两辆汽车从开出到相遇共用多少小时?2、A、B两地相距900千米,甲车由A地到B地需15小时,乙车由B地到A地需10小时。
两车同时从两地开出,相遇时甲车距B地还有多少千米?3、甲、乙两辆汽车早上8点钟分别从A、B两城同时相向而行。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相遇问题)(教师版)
1行程之相遇问题1、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的关系。
2、通过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汇报展示、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甲从A 地到B 地,地,乙从乙从B 地到A 地,然后两人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甲和乙一起走了A,B 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相遇路程=甲走的路程相遇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的速度×相遇时间乙走的路程=甲的速度×相遇时间++乙的速度×相遇时间速度×相遇时间=(甲的速度=(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乙的速度)×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 .一般地,相遇问题的关系式为:速度和×相遇时间一般地,相遇问题的关系式为: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和。
路程和。
解决行程问题,常常要借助于线段图。
解决行程问题,常常要借助于线段图。
1: 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480千米的两个城市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42千米。
5小时后,两列火车相距多少千米?(适于五年级程度)解:此题的答案不能直接求出,先求出两车5小时共行多远后,从两地的距离480千米中,减去两车5小时共行的路程,所得就是两车的距离。
480-(40+42)×5=480-82×5=480-410=70(千米)答:5小时后两列火车相距70千米。
2: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是500千米,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个城市相对开出,客车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55千米,货车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45千米。
两车开了几小时以后相遇?(适于五年级程度)解:已知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是500千米,又知客车和货车的速度,可求出两车的速度之和。
小学奥数之行程问题综合型详解教案
小学奥数之行程问题综合型详解教案行程问题综合性详解一、知识详解行程问题核心公式:S=V×T,因此总结如下:1、当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2、当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3、当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从上述总结衍生出来的很多总结如下:4、追及问题:路程差÷速度差=时间5、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时间6、流水问题:顺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逆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水流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7、电梯问题:S=(人与电梯的合速度)×时间8、平均速度:V平=总路程S总÷总时间T总二、典例分析基础1、北京到天津的距离是138千米,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甲每小时行48千米,乙每小时行44千米,他们几小时能相遇?2、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
如果每时行45千米,就要晚0.5时到达,如果每时行50千米,就可提前0.5时到达。
问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4.4时,乘大客车要用几时?4、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A、B两城相向开出,4小时相遇。
相遇时,两车所行路程的比是3:4,已知乙车每时行60千米,求A、B 两城相距多少千米?5、李明开车从甲地到乙地,3时行驶330千米,照这样计算,还需5时就可以到达乙地,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拔高6、邮递员早晨7时出发送一份邮件到对面的山坳里,从邮局开始要走12千米的上坡路,8千米的下坡路。
他上坡时每小时走4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走5千米,到达目的地后停留1小时,又从原路返回,邮递员什么时候可以回到邮局?(核心公式:时间=路程÷速度)解法一:逐步考虑去时:T=返回:T’=T总=解法二:整体思考全程共计:去时的上坡变成返回时的下坡,去时的下坡变成返回时的上坡因此来回走的时间为:所以总的时间为:7、小明从甲地到乙地,去时每小时走6千米,回时每小时走9千米,来回共用5小时。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
例2:
相遇前:
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480千米的A、B两地 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72千米,乙车每 小时行48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距120千 米? 相遇前:
例2:
相遇后:
例2:
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480千米的A、B两 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72千米,乙 车每小时行48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距 120千米?
例1:
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 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 千米。两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东、 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1:
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 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 千米。两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东、 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画图分析:
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480千米的A、B两 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72千米,乙 车每小时行48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距 120千米?
例2:
相距120千米:要考虑到两车的位置关系
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480千米的A、B两 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72千米,乙 车每小时行48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距 120千米?
例2:
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480千米的A、B两 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72千米,乙 车每小时行48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距 120千米?
例2:
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480千米的A、B两 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72千米,乙 车每小时行48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距 120千米? 画图分析:
例2:
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480千米的A、B两 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72千米,乙 车每小时行48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距 120千米?
行程问题:
在人们的生活中离不开“行”,“行”中有三个重要的量: 路程、速度、时间。研究这三个量的典型应用题叫做行程问题。 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是行程问题的两个重要的类型。 • 相遇问题是指两个物体在行进过程中相向而行,然后在途中某 点相遇的行程问题。其主要数量关系式为: • 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六年级数学行程问题四种类型专讲完整版讲解
六年级行程问题专讲第一部分:相遇问题知识概述:行程问题是研究相向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运动的问题)指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这类应用题叫做相遇问题。
数量关系: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另一个速度=甲乙速度和-已知的一个速度注:(1)在处理相遇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公式的使用时二者开始运动那一刻所处的状态;(2)在行程问题里所用的时间都是时间段,而不是时间点(非常重要);(3)无论是在哪类行程问题里,只要是相遇,就与速度和有关。
解题秘诀:(1)必须弄清物体运动的具体情况,运动方向(相向),出发地点(两地),出发时间(同时、先后),运动路径(封闭、不封闭),运动结果(相遇)等。
(2)要充分运用图示、列表等方法,正确反映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理解题意,迅速的找到解题思路。
典型例题:例1.东西两地相距60千米,甲骑自行车,乙步行,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而行,3小时后相遇。
已知甲每小时的速度比乙快10千米,二人每小时的速度各是多少千米?习题: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分别从相距900千米的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40千米,8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例2.甲港和乙港相距662千米,上午9点一艘“名士”号快艇从甲港开往乙港,中午12点另一艘“日立”号快艇从乙港开往甲港,到16点两艇相遇,“名士”号每小时行54千米,“日立”号的速度比“名士”号快多少千米?习题:甲乙两地的路程是600千米,上午8点客车以平均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
货车以平均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
要使两车在全程的中点相遇,货车必须在上午几点出发?例3.甲骑摩托车,乙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126千米的A 、B 两城出发相向而行。
3小时后,在离两城中点处24千米的地方,甲、乙二人相遇。
六年级奥数第7讲巧解行程问题
第七讲 巧解行程问题例一、A 、B 两地相距960米。
甲乙两人分别从AB 两地同时出发,如相向而行,经过6分钟相遇;如同向而行,经过80分钟甲可以追上乙。
甲从A 地走到B 地要用多少分钟? 分析:“960米”是甲乙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6分钟一共行的路程。
那么两人的速度和是960÷6=160(米/分)。
甲乙两人同时出发通向而行到甲追上乙要用80分钟,甲追乙的路程是960米,甲乙速度差是960÷8=12(米/分)。
根据甲乙的速度和与速度差可以求出甲的速度(160+12)÷2=86(米/分)。
甲从A 地到B 地要用的时间是960÷86=43711960÷【(960÷6+960÷80)÷2】=43711(分) 答:甲从A 地走到B 地要用43711分。
巩固练习11、AB 两地相距1800米。
甲乙两人同时从AB 两地出发,若相向而行经过12分钟相遇;若同向而行经过90分钟甲追上乙。
甲从A 地出发走到B 地要用几分钟?2、甲乙两人在一条长400米的环形跑道上散步。
他俩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
若相背而行,经过762分钟相遇;若同向而行,经过3226分钟甲可以追上乙。
在跑道上走一圈,甲乙各要几分钟?3、两条公路成十字交叉。
甲从十字路口南1350米向北直行,乙从十字路口处向东直行。
甲乙两人同时出发10分钟后,二人距十字路口距离相等;二人仍保持原速直行,又经过80分钟二人离十字路口的距离又相等。
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例二、客车从甲地、货车从乙地同时相对开出5小时后,客车距乙地还有全程的61,货车距甲地还有142千米。
客车每小时比货车多行驶12千克。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客车每小时比货车多行驶12千米,所以客车剩下的路程就比货车少12×5=60(千米),客车距乙地的路程实际上是142-60=82(千米)。
(142-12×5)÷61=492(千米)答:甲乙两地相距492千米。
六年级奥数第7讲行程问题(一)
学生课程讲义
行程问题是专门讲物体匀速运动的路程、时间、速度三者关系的应用题。
有的涉及一个物体的运动,有的涉及两个物体的运动。
运动的形式有相向(相遇)、同向(追及)、背向(相离)三种情况。
不管哪种情况,它们的数量关系是相同的,都可以归结为路程=速度×时间,只要知道三个量中的任何两个量就能求出第三个量要正确解答有关行程问题的应用题,必须弄清物体运动的具体情况:“相向”“背向”“同向”有着不同的数量关系:
1.相向而行:相遇时间=距离÷速度和
2.背向而行:相背距离=速度和×时间
3.同向而行: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如果上述的几种情况交织在一起,组成的应用题将会丰富多彩千变万化。
解答这些问题时,我们还要理清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同时采用“转化”“假设”等方法,把复杂的数量关系转化为简单的数量关系,把一个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几个简单的问题,逐一进行解决。
【例1】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299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5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第一次相距69千米?再经过几小时两车第二次相距69千米? 【例2】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途中相遇,相遇时距离A地90千米。
相遇后,两车继续以原速度前进,到达目的地后,立即返回,在途中第二次相遇。
这时相遇地点距A地50千米。
已知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所用的时间是4小时,求甲乙两车的速度。
六年级数学专题详解 行程问题综合复习-教师版(30页)
行程问题综合专题一:相遇与追及【专题知识点概述】在今天这节课中,我们来研究行程问题中的相遇与追及问题.这一讲就是通过例题加深对行程问题三个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使学生养成画图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在行程问题中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运动的问题,其中最常见的是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一、相遇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两人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甲和乙一起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相遇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的速度×相遇时间+乙的速度×相遇时间=(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一般地,相遇问题的关系式为: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和,即二、追及有两个人同时行走,一个走得快,一个走得慢,当走得慢的在前,走得快的过了一些时间就能追上他.这就产生了“追及问题”.实质上,要算走得快的人在某一段时间内,比走得慢的人多走的路程,也就是要计算两人走的路程之差(追及路程).如果设甲走得快,乙走得慢,在相同的时间(追及时间)内:追及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的速度×追及时间-乙的速度×追及时间=(甲的速度-乙的速度)×追及时间=速度差×追及时间.一般地,追击问题有这样的数量关系: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即t v S 差差【重点难点解析】1.直线上的相遇与追及2.环线上的相遇与追及【习题精讲】【例1】(难度等级※)一辆客车与一辆货车同时从甲、乙两个城市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46千米,货车每小时行48千米。
3.5小时两车相遇。
甲、乙两个城市的路程是多少千米?【分析与解】(46+48)×3.5=94×3.5=329(千米).【例2】(难度等级※)两地间的路程有255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
甲、乙两车相遇时,各行了多少千米?【分析与解】255÷(45+40)=255÷85=3(小时)。
小学六年级奥数专项行程问题(包括解题过程).
第七讲行程问题(一)教学目标:1、比例的基本性质2、熟练掌握比例式的恒等变形及连比问题3、能够进行各种条件下比例的转化,有目的的转化;4、单位“ 1”变化的比例问题5、方程解比例应用题知识点拨:发车问题( 1)、一般间隔发车问题。
用 3 个公式迅速作答;汽车间距 =(汽车速度 +行人速度)×相遇事件时间间隔汽车间距 =(汽车速度 - 行人速度)×追及事件时间间隔汽车间距 =汽车速度×汽车发车时间间隔( 2)、求到达目的地后相遇和追及的公共汽车的辆数。
标准方法是:画图——尽可能多的列 3 个好使公式——结合s 全程= v× t -结合植树问题数数。
( 3)当出现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柳卡火车过桥火车过桥问题常用方法⑴火车过桥时间是指从车头上桥起到车尾离桥所用的时间,因此火车的路程是桥长与车身长度之和.⑵ 火车与人错身时,忽略人本身的长度,两者路程和为火车本身长度;火车与火车错身时,两者路程和则为两车身长度之和.⑶ 火车与火车上的人错身时,只要认为人具备所在火车的速度,而忽略本身的长度,那么他所看到的错车的相应路程仍只是对面火车的长度.对于火车过桥、火车和人相遇、火车追及人、以及火车和火车之间的相遇、追及等等这几种类型的题目,在分析题目的时候一定得结合着图来进行.接送问题根据校车速度(来回不同)、班级速度(不同班不同速)、班数是否变化分类为四种常见题型:(1)车速不变 - 班速不变 - 班数 2 个(最常见)(2)车速不变 - 班速不变 - 班数多个(3)车速不变 - 班速变 - 班数 2 个(4)车速变 - 班速不变 - 班数 2 个标准解法:画图+列 3 个式子1、总时间 =一个队伍坐车的时间+这个队伍步行的时间;2、班车走的总路程;3、一个队伍步行的时间=班车同时出发后回来接它的时间。
时钟问题:时钟问题可以看做是一个特殊的圆形轨道上 2 人追及问题,不过这里的两个“人”分别是时钟的分针和时针。
学而思-六年级奥数-第七讲.行程问题(一).刘--用-教师版
第一讲行程问题学习目标:1、比例的基本性质2、熟练掌握比例式的恒等变形及连比问题3、能够进行各种条件下比例的转化,有目的的转化;4、单位“ 1”变化的比例问题5、方程解比例应用题知识点拨:发车问题(1)、一般间隔发车问题。
用 3 个公式迅速作答;汽车间距=(汽车速度+行人速度)X相遇事件时间间隔汽车间距=(汽车速度-行人速度)X追及事件时间间隔汽车间距=汽车速度X汽车发车时间间隔( 2)、求到达目的地后相遇和追及的公共汽车的辆数。
标准方法是:画图一一尽可能多的列3个好使公式一一结合s全程=vXt-结合植树问题数数。
( 3 ) 当出现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柳卡火车过桥火车过桥问题常用方法⑴ 火车过桥时间是指从车头上桥起到车尾离桥所用的时间,因此火车的路程是桥长与车身长度之和.⑵ 火车与人错身时,忽略人本身的长度,两者路程和为火车本身长度;火车与火车错身时,两者路程和则为两车身长度之和.⑶ 火车与火车上的人错身时,只要认为人具备所在火车的速度,而忽略本身的长度,那么他所看到的错车的相应路程仍只是对面火车的长度.对于火车过桥、火车和人相遇、火车追及人、以及火车和火车之间的相遇、追及等等这几种类型的题目,在分析题目的时候一定得结合着图来进行.接送问题根据校车速度(来回不同) 、班级速度(不同班不同速) 、班数是否变化分类为四种常见题型:( 1)车速不变-班速不变- 班数2 个(最常见)(2)车速不变-班速不变-班数多个( 3)车速不变-班速变-班数 2 个( 4)车速变-班速不变- 班数2 个标准解法:画图+列 3 个式子1、总时间=一个队伍坐车的时间+ 这个队伍步行的时间;2、班车走的总路程;3、一个队伍步行的时间= 班车同时出发后回来接它的时间。
时钟问题:时钟问题可以看做是一个特殊的圆形轨道上 2 人追及问题,不过这里的两个“人”分别是时钟的分针和时针。
时钟问题有别于其他行程问题是因为它的速度和总路程的度量方式不再是常规的米每秒或者千米每小时,而是 2 个指针“每分钟走多少角度”或者“每分钟走多少小格”。
六年级奥数.行程.比例解行程问题(ABC级).教师版
比例的知识是小学数学最后一个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仿佛扮演着一个小学“压轴知识点”的角色。
从一个工具性的知识点而言,比例在解很多应用题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往往体现在方法的灵活性和思维的巧妙性上,使得一道看似很难的题目变得简单明了。
比例的技巧不仅可用于解行程问题,对于工程问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也有广泛的应用。
我们常常会应用比例的工具分析2个物体在某一段相同路线上的运动情况,我们将甲、乙的速度、时间、路程分别用,,v v t t s s 乙乙乙甲甲甲,;;来表示,大体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 当2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不变时,经过同一段时间后,他们走过的路程之比就等于他们的速度之比。
s v t s v t =⨯⎧⎨=⨯⎩甲甲甲乙乙乙,这里因为时间相同,即t t t ==乙甲,所以由s st t v v ==甲乙乙甲乙甲, 得到s s t v v ==甲乙乙甲,s v s v =甲甲乙乙,甲乙在同一段时间t 内的路程之比等于速度比 2. 当2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不变时,走过相同的路程时,2个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等于他们速度的反比。
s v t s v t =⨯⎧⎨=⨯⎩甲甲甲乙乙乙,这里因为路程相同,即s s s ==乙甲,由s v t s v t =⨯=⨯乙乙乙甲甲甲, 得s v t v t =⨯=⨯乙乙甲甲,v t v t =甲乙乙甲,甲乙在同一段路程s 上的时间之比等于速度比的反比(1) 理解行程问题中的各种比例关系. (2) 掌握寻找比例关系的方法来解行程问题.重难点知识框架比例解行程问题【例 1】甲、乙两车从相距330千米的A、B两城相向而行,甲车先从A城出发,过一段时间后,乙车才从B城出发,并且甲车的速度是乙车速度的56。
当两车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驶了30千米,则甲车开出千米,乙车才出发。
【考点】行程问题之比例解行程【难度】2星【题型】解答【关键词】2010年,第8届,希望杯,5年级,1试【解析】两车相遇时共行驶330千米,但是甲多行30千米,可以求出两车分别行驶的路程,可得甲车行驶180千米,乙车行驶150千米,由甲车速度是乙车速度的56可以知道,当乙车行驶150千米的时候,甲车实际只行驶了51501256⨯=千米,那么可以知道在乙车出发之前,甲车已经行驶了180-125=55千米。
【奥赛】小学数学竞赛:行程综合问题.教师版解题技巧 培优 易错 难
1. 运用各种方法解决行程内综合问题。
2. 发现一些综合问题中,行程与其它模块的联系,并解决奥数综合问题。
行程问题是奥数中的一个难点,内容多而杂。
而在行程问题中,还有一些尤其复杂的综合问题。
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 行程内综合,把行程问题中的一些零散的知识点综合在一道题目中,这就是一道行程内综合题目。
例如把环形跑道和猎狗追兔结合在一起,把流水行船和发车间隔结合起来等等。
二、 学科内综合,这种问题就不只是行程问题了,把行程问题和其它知识模块里的思想方法结合在一起,这种综合性题目的难度也很大,比如行程与策略综合等等。
本讲内容主要就是针对这种综合性题目。
虽然题目难度偏大,但是这种题目在杯赛和小升初试题中是很受“偏爱”的。
所以很重要。
模块一、行程内综合【例 1】 邮递员早晨7时出发送一份邮件到对面山里,从邮局开始要走12千米上坡路,8千米下坡路。
他上坡时每小时走4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走5千米,到达目的地停留1小时以后,又从原路返回,邮递员什么时候可以回到邮局?【考点】变速问题与走停问题 【难度】2星 【题型】解答【解析】 法一:先求出去的时间,再求出返回的时间,最后转化为时刻。
①邮递员到达对面山里需时间:12÷4+8÷5=4.6(小时);②邮递员返回到邮局共用时间:8÷4+12÷5+1+4.6 =2+2.4+1+4.6 = l 0(小时)③邮递员回到邮局时的时刻是:7+10-12=5(时).邮递员是下午5时回到邮局的。
法二:从整体上考虑,邮递员走了(12+8)千米的上坡路,走了(12+8)千米的下坡路,所以共用时间为:(12+8)÷4+(12+8)÷5+1=10(小时),邮递员是下午7+10-12=5(时) 回到邮局的。
【答案】5时【例 2】 小红上山时每走30分钟休息10分钟,下山时每走30分钟休息5分钟.已知小红下山的速度是上山速度的1.5倍,如果上山用了3小时50分,那么下山用了多少时间?【考点】变速问题与走停问题 【难度】2星 【题型】解答【解析】 上山用了3小时50分,即60350230⨯+=(分),由2303010530÷+=L (),得到上山休息了5次,走了230105180-⨯=(分).因为下山的速度是上山的1.5倍,所以下山走了180 1.5120÷= (分).由120304÷=知,下山途中休息了3次,所以下山共用12053135+⨯=(分)2=小时15分.【答案】2小时15分【例 3】 已知猫跑5步的路程与狗跑3步的路程相同;猫跑7步的路程与兔跑5步的路程相同.而猫跑3步的时间与狗跑5步的时间相同;猫跑5步的时间与兔跑7步的时间相同,猫、狗、兔沿着周长为300米的圆形跑道,同时同向同地出发.问当它们出发后第一次相遇时各跑了多少路程?行程综合问题知识精讲 教学目标【考点】环形跑道与猎狗追兔 【难度】5星 【题型】解答【解析】 方法一:由题意,猫与狗的速度之比为9:25,猫与兔的速度之比为25:49.设单位时间内猫跑1米,则狗跑259米,兔跑4925米. 狗追上猫一圈需25675300194⎛⎫÷-= ⎪⎝⎭单位时间, 兔追上猫一圈需496253001252⎛⎫÷-= ⎪⎝⎭单位时间. 猫、狗、兔再次相遇的时间,应既是6754的整数倍,又是6252的整数倍. 6754与6252的最小公倍数等于两个分数中,分子的最小公倍数除以分母的最大公约数,即]()675,62567562516875,8437.5424,22⎡⎡⎤⎣===⎢⎥⎣⎦. 上式表明,经过8437.5个单位时间,猫、狗、兔第一次相遇.此时,猫跑了8437.5米,狗跑了258437.523437.59⨯=米,兔跑了498437.516537.525⨯=米. 方法二:根据题意,猫跑35步的路程与狗跑21步的路程、兔跑25步的路程相等;而猫跑15步的时间与狗跑25步、兔跑21步的时间相同. 所以猫、狗、兔的速度比为152521::352125,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为 ()[]15,25,211525211,,35212535,21,253557⎛⎫== ⎪⨯⨯⨯⎝⎭, 即设猫的速度为151225353557÷=⨯⨯⨯,那么狗的速度为251625213557÷=⨯⨯⨯,则兔的速度为211441253557÷=⨯⨯⨯. 于是狗每跑3300(625225)4÷-=单位时追上猫; 兔每跑25300(441225)18÷-=单位时追上猫. 而[]()3,2532575,4184,182⎡⎤==⎢⎥⎣⎦,所以猫、狗、兔跑了752单位时,三者相遇. 猫跑了752258437.52⨯=米,狗跑了7562523437.52⨯=米,兔跑了7544116537.52⨯=米. 【答案】16537.5米【例 4】 甲、乙两人沿 400 米环形跑道练习跑步,两人同时从跑道的同一地点向相反方向跑去。
六年级下册春季奥数培优讲义——6-07-真题汇编-行程问题-教师
第7讲行程问题【学习目标】1、复习行程问题;2、熟悉小升初的常见题型。
【知识梳理】行程问题是历年小升初的考试重点,各学校都把行程当压轴题处理,可见学校对行程的重视程度,由于行程题本身题干就很长,模型多样,变化众多,所以对学生来说处理起来很头疼,而这也是学校考察的重点,这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对题目的分析能力。
【典例精析】1、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若每小时行36千米,8小时能到达。
这辆车以每小时36千米的速度行驶一段时间后,因排队加油用去了15分钟。
为了能在8小时内到达乙地,加油后每小时必须多行7.2千米。
加油站离乙地多少千米?15分钟=0.25小时36×0.25=9(千米)9÷7.2=1.25(时)(36+7.2)×1.25=54(千米)2、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距B地54千米处相遇。
他们各自到达对方车站后立即返回原地,途中又在距A地40千米处相遇。
两次相遇地点的距离是多少千米?54×3-40-40-54=28(km)3、A、B两港相距48千米,甲船在静水中的船速是每小时10千米,乙船在静水中的船速是每小时20千米,两船同时从A 港出发逆流而上,水流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乙船到B 港后立即返回,那么从出发到两船相遇用了多少小时?48÷(20-4)=3(小时)48-(10-4)×3=30(千米)30÷(10-4+20+4)+3=4(小时)4、一次远足活动中,一部分人步行,另一部分人乘一辆汽车,两部分人同地出发。
汽车速度是60千米/时,步行的速度是5千米/时,步行者比汽车提前1小时出发,这辆汽车到达目的地后,再回头接步行的这部分人。
出发地到目的地的距离是60千米。
问:步行者在出发后经过多少时间与回头接他们的汽车相遇?(汽车掉头的时间忽略不计)解:设路人的路x 公里,16060605+-+=x x x=13180 1336513180=÷(h)5、在一条公路上,汽车从东城出发向西城开去,这时在西城有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同时出发,甲、乙两人速度相同,丙的速度是甲的2倍,甲向东,乙、丙向西行进,甲行了5千米时与汽车相遇,相遇后汽车经过15分钟追上乙,再经过15分钟追上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讲行程问题(一)知识点拨:发车问题(1)、一般间隔发车问题。
用3个公式迅速作答;汽车间距=(汽车速度+行人速度)×相遇事件时间间隔汽车间距=(汽车速度-行人速度)×追及事件时间间隔汽车间距=汽车速度×汽车发车时间间隔(2)、求到达目的地后相遇和追及的公共汽车的辆数。
标准方法是:画图——尽可能多的列3个好使公式——结合s全程=v×t-结合植树问题数数。
(3)当出现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柳卡火车过桥火车过桥问题常用方法⑴火车过桥时间是指从车头上桥起到车尾离桥所用的时间,因此火车的路程是桥长与车身长度之和.⑵火车与人错身时,忽略人本身的长度,两者路程和为火车本身长度;火车与火车错身时,两者路程和则为两车身长度之和.⑶火车与火车上的人错身时,只要认为人具备所在火车的速度,而忽略本身的长度,那么他所看到的错车的相应路程仍只是对面火车的长度.对于火车过桥、火车和人相遇、火车追及人、以及火车和火车之间的相遇、追及等等这几种类型的题目,在分析题目的时候一定得结合着图来进行.接送问题根据校车速度(来回不同)、班级速度(不同班不同速)、班数是否变化分类为四种常见题型:(1)车速不变-班速不变-班数2个(最常见)(2)车速不变-班速不变-班数多个(3)车速不变-班速变-班数2个(4)车速变-班速不变-班数2个标准解法:画图+列3个式子1、总时间=一个队伍坐车的时间+这个队伍步行的时间;2、班车走的总路程;3、一个队伍步行的时间=班车同时出发后回来接它的时间。
时钟问题:时钟问题可以看做是一个特殊的圆形轨道上2人追及问题,不过这里的两个“人”分别是时钟的分针和时针。
时钟问题有别于其他行程问题是因为它的速度和总路程的度量方式不再是常规的米每秒或者千米每小时,而是2个指针“每分钟走多少角度”或者“每分钟走多少小格”。
流水行船问题中的相遇与追及①两只船在河流中相遇问题,当甲、乙两船(甲在上游、乙在下游)在江河里相向开出: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速+水速)+(乙船速-水速)=甲船船速+乙船船速②同样道理,如果两只船,同向运动,一只船追上另一只船所用的时间,与水速无关.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顺水速度=(甲船速+水速)-(乙船速+水速)=甲船速-乙船速也有:甲船逆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速-水速)-(乙船速-水速)=甲船速-乙船速.说明:两船在水中的相遇与追及问题同静水中的及两车在陆地上的相遇与追及问题一样,与水速没有关系.例题精讲:模块一发车问题【例 1】某停车场有10辆出租汽车,第一辆出租汽车出发后,每隔4分钟,有一辆出租汽车开出.在第一辆出租汽车开出2分钟后,有一辆出租汽车进场.以后每隔6分钟有一辆出租汽车回场.回场的出租汽车,在原有的10辆出租汽车之后又依次每隔4分钟开出一辆,问:从第一辆出租汽车开出后,经过多少时间,停车场就没有出租汽车了?【例 2】某人沿着电车道旁的便道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步行,每7.2分钟有一辆电车迎面开过,每12分钟有一辆电车从后面追过,如果电车按相等的时间间隔以同一速度不停地往返运行.问:电车的速度是多少?电车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例 3】一条公路上,有一个骑车人和一个步行人,骑车人速度是步行人速度的3倍,每隔6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超过步行人,每隔10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超过骑车人,如果公共汽车始发站发车的时间间隔保持不变,那么间隔几分钟发一辆公共汽车?【例 4】甲城的车站总是以20分钟的时间间隔向乙城发车,甲乙两城之间既有平路又有上坡和下坡,车辆(包括自行车)上坡和下坡的速度分别是平路上的80%和120%,有一名学生从乙城骑车去甲城,已知该学生平路上的骑车速度是汽车在平路上速度的四分之一,那么这位学生骑车的学生在平路、上坡、下坡时每隔多少分钟遇到一辆汽车?【例 5】甲、乙两地是电车始发站,每隔一定时间两地同时各发出一辆电车,小张和小王分别骑车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每辆电车都隔4分钟遇到迎面开来的一辆电车;小张每隔5分钟遇到迎面开来的一辆电车;小王每隔6分钟遇到迎面开来的一辆电车.已知电车行驶全程是56分钟,那么小张与小王在途中相遇时他们已行走了分钟.【例 6】小峰骑自行车去小宝家聚会,一路上小峰注意到,每隔9分钟就有一辆公交车从后方超越小峰,小峰骑车到半路,车坏了,小峰只好打的去小宝家,这时小峰又发现出租车也是每隔9分钟超越一辆公交车,已知出租车的速度是小峰骑车速度的5倍,那么如果公交车的发车时间间隔和行驶速度固定的话,公交车的发车时间间隔为多少分钟?【例 7】某人乘坐观光游船沿顺流方向从A港到B港。
发现每隔40分钟就有一艘货船从后面追上游船,每隔20分钟就会有一艘货船迎面开过,已知A、B两港间货船的发船间隔时间相同,且船在净水中的速度相同,均是水速的7倍,那么货船发出的时间间隔是__________分钟。
模块二火车过桥【例 8】小李在铁路旁边沿铁路方向的公路上散步,他散步的速度是1.5米/秒,这时迎面开来一列火车,从车头到车尾经过他身旁共用了20秒.已知火车全长390米,求火车的速度.【例 9】小英和小敏为了测量飞驶而过的火车速度和车身长,他们拿了两块跑表.小英用一块表记下了火车从她面前通过所花的时间是15秒;小敏用另一块表记下了从车头过第一根电线杆到车尾过第二根电线杆所花的时间是20秒.已知两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100米.你能帮助小英和小敏算出火车的全长和时速吗?【例 10】列车通过250米的隧道用25秒,通过210米长的隧道用23秒.又知列车的前方有一辆与它同向行驶的货车,货车车身长320米,速度为每秒17米.列车与货车从相遇到相离需要多少秒?【例 11】某列车通过250米长的隧道用25秒,通过210米长的隧道用23秒,若该列车与另一列长150米.时速为72千米的列车相遇,错车而过需要几秒钟?【例 12】李云靠窗坐在一列时速60千米的火车里,看到一辆有30节车厢的货车迎面驶来,当货车车头经过窗口时,他开始计时,直到最后一节车厢驶过窗口时,所计的时间是18秒.已知货车车厢长15.8米,车厢间距1.2米,货车车头长10米.问货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例 13】铁路旁的一条与铁路平行的小路上,有一行人与骑车人同时向南行进,行人速度为3.6千米/时,骑车人速度为10.8千米/时,这时有一列火车从他们背后开过来,火车通过行人用22秒,通过骑车人用26秒,这列火车的车身总长是多少?【例 14】一列长110米的火车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向北缓缓驶去,铁路旁一条小路上,一位工人也正向北步行。
14时10分时火车追上这位工人,15秒后离开。
14时16分迎面遇到一个向南走的学生,12秒后离开这个学生。
问:工人与学生将在何时相遇?【例 15】同方向行驶的火车,快车每秒行30米,慢车每秒行22米。
如果从辆车头对齐开始算,则行24秒后快车超过慢车,如果从辆车尾对齐开始算,则行28秒后快车超过慢车。
快车长多少米,满车长多少米?【例 16】两列火车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3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4千米.两车错车时,甲车上一乘客发现:从乙车车头经过他的车窗时开始到乙车车尾经过他的车窗共用了14秒,求乙车的车长.【例 17】在双轨铁道上,速度为54千米/小时的货车10时到达铁桥,10时1分24秒完全通过铁桥,后来一列速度为72千米/小时的列车,10时12分到达铁桥,10时12分53秒完全通过铁桥,10时48分56秒列车完全超过在前面行使的货车.求货车、列车和铁桥的长度各是多少米?【例 18】一条单线铁路上有A,B,C,D,E5个车站,它们之间的路程如图所示(单位:千米).两列火车同时从A ,E 两站相对开出,从A 站开出的每小时行60千米,从E 站开出的每小时行50千米.由于单线铁路上只有车站才铺有停车的轨道,要使对面开来的列车通过,必须在车站停车,才能让开行车轨道.因此,应安排哪个站相遇,才能使停车等候的时间最短.先到这一站的那一列火车至少需要停车多少分钟?【解析】模块三 流水行船【例 19】 乙船顺水航行2小时,行了120千米,返回原地用了4小时.甲船顺水航行同一段水路,用了3小时.甲船返回原地比去时多用了几小时?【例 20】 船往返于相距180千米的两港之间,顺水而下需用10小时,逆水而上需用15小时。
由于暴雨后水速增加,该船顺水而行只需9小时,那么逆水而行需要几小时?【例 21】 (2009年“学而思杯”六年级)甲、乙两艘游艇,静水中甲艇每小时行112千米,乙艇每小时行54千米.现在甲、乙两游艇于同一时刻相向出发,甲艇从下游上行,乙艇从相距27千米的上游下行,两艇于途中相遇后,又经过4小时,甲艇到达乙艇的出发地.水流速度是每小时 千米.【例 22】 一艘轮船顺流航行 120 千米,逆流航行 80 千米共用 16 时;顺流航行 60 千米,逆流航行 120 千米也用 16 时。
求水流的速度。
【例 23】 一条河上有甲、乙两个码头,甲在乙的上游 50 千米处。
客船和货船分别从甲、乙两码头出发向上游行驶,两船的静水速度相同且始终保持不变。
客船出发时有一物品从船上落入水中,10 分钟后此物距客船 5 千米。
客船在行驶 20 千米后折向下游追赶此物,追上时恰好和货船相遇。
求水流的速度。
【例 24】 江上有甲、乙两码头,相距 15 千米,甲码头在乙码头的上游,一艘货船和一艘游船同时从甲码B EC AD 225千米 25千米 15千米 230千米头和乙码头出发向下游行驶,5小时后货船追上游船。
又行驶了1小时,货船上有一物品落入江中(该物品可以浮在水面上),6分钟后货船上的人发现了,便掉转船头去找,找到时恰好又和游船相遇。
则游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多少千米?【例 25】 (2008年三帆中学考题)一艘船往返于甲、乙两港之间,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9千米,平时逆行与顺行所用的时间比是2:1.一天因下暴雨,水流速度为原来的2倍,这艘船往返共用10小时,问:甲、乙两港相距千米.【例 26】一条小河流过A,B, C三镇.A,B两镇之间有汽船来往,汽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11千米.B,C 两镇之间有木船摆渡,木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3.5千米.已知A,C两镇水路相距50千米,水流速度为每小时1.5千米.某人从A镇上船顺流而下到B镇,吃午饭用去1小时,接着乘木船又顺流而下到C镇,共用8小时.那么A,B两镇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解析】如下画出示意图【例 27】河水是流动的,在B点处流入静止的湖中,一游泳者在河中顺流从A点到B点,然后穿过湖到C点,共用3小时;若他由C到B再到A,共需6小时.如果湖水也是流动的,速度等于河水速度,从B流向C,那么,这名游泳者从A到B再到C只需2.5小时;问在这样的条件下,他由C到B再到A,共需多少小时?模块四时钟问题【例 28】现在是10点,再过多长时间,时针与分针将第一次在一条直线上?【例 29】有一座时钟现在显示10时整.那么,经过多少分钟,分针与时针第一次重合;再经过多少分钟,分针与时针第二次重合?【解析】【例 30】某科学家设计了只怪钟,这只怪钟每昼夜10时,每时100分(如右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