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建议(老师存)
初三语文上册教师教学计划
初三语文上册教师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掌握课程要求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提高表达能力。
3.帮助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
4.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以优秀文本为基础,引导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共分为五大单元。
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单元:玄武门之变1.玄武门之变的历史事件了解2.掌握小说《玄武门》中人物角色及情节发展3.品读文本背景中的历史文化信息4.通过古代隶书教学,提高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第二单元:朝花夕拾1.掌握小说《朝花夕拾》中人物角色及情节发展2.增强学生对于人生命运的思考3.通过对于文章中文学手法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帮助学生学习古文阅读,提高汉语水平第三单元:《西游记》1.了解《西游记》的历史版本以及传统性2.探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特色及其发展3.比对不同版本的《西游记》文本中的异同4.学习古典文学中的修辞手法第四单元:诗词歌赋1.学习唐诗宋词元曲的特色及其时代背景2.进行文本的朗读和理解,并且模仿学习他们的风格3.熟悉古诗词欣赏中的文学符号和文化记忆4.进行补充为主,创作为辅的练习第五单元:现代文学经典1.研读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文本的分析和理解3.探究现代文学的发展趋势和特色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老师通过课件和板书的方式来展示和讲解课文的知识和内容。
2.听说读写法:根据理解难度,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3.课堂讨论法:以文本为基础,开展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相互启发。
4.考查分析法:通过课堂讲评、小测、考试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效果的检验。
四、教学评价1.学生出勤情况:学生必须按时到课,以便进行必要的听、说、读、写等日常训练。
2.作业完成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良好的学生有助于提高课堂互动和效果,也是课堂讨论中的主要材料来源。
3.考试成绩: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针对掌握不理想的知识进行补充和讲解。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的编写特点与教学建议
三、对比分析
相较于其他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部编本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具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部编本教材更加注重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和活动性,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次,部编本教材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化,这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部编本教材综合性学习的难度适中,既不过 于简单也不过于复杂,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综合性学习体现了听说读 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综合性学习的编写充分 考虑了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比如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 学生可以讲述自己的烦恼,这就是写的练习;学生听同学、朋友、家长、老师及 网上资料中有关烦恼的内容,这就是听的练习;然后讨论怎样消除烦恼,这就是 说的练习。
2、难度层次:任务难度层次分明,既有基础性任务,又有拓展性任务。这 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任务,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
3、学习目标:每个任务都明确了具体的学习目标,便于学生清晰地了解任 务的目的和要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有目的地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三、使用建议
1、任务前的准备:学生在接受任务前应充分了解任务的具体要求、目的和 评价标准。同时,学生还需要搜集和整理与任务相关的资料,为完成任务做好充 分的准备。
一、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综合性 学习特点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丰富:部编本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涵盖了诸多领域,包括传统文 化、语言文字、科学探索、社会实践等,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形式多样:部编本教材的综合性学习采用了多种形式,如小组讨论、调 查研究、制作展示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结语
九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
九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本学期的语文教学目标如下:1.掌握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强化语言表达。
3.夯实语言基础,提高语言能力。
4.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安排本学期的语文课程将按照以下计划安排:第一单元:走近古文化本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线,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主要内容1.古文常识的学习:培养对古文化的基本认识。
2.古诗文赏析:通过对古诗文的学习,培养学生成为文化传承者。
3.古代话语音律与乐曲赏析:通过音律和乐曲的赏析,了解古代文化形态及价值。
4.古代科技的重要成就:介绍古代科技对当代人类的影响和启示。
第二单元:优美现代文阅读与赏析本单元以现代文学为主线,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化的兴趣。
主要内容1.阅读《茶馆》和《红楼梦》等文学名著,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收听《中国之声》等访谈节目,提高学生对现代社会的认识和思考能力。
3.阅读名家作品和名篇佳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第三单元:科技与未来本单元以科技为主线,介绍科技的变革和科技对未来的影响。
主要内容1.回顾人类的科技史,介绍人类的科技进步和未来展望。
2.学习科技与环境的关系,并思考人类如何保护环境。
3.学习科技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了解未来的发展方向。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科技领域中发挥自己的才能。
三、教学方法本学期语文课程将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例如:1.讲解法:通过讲解学生可以完整深入的掌握知识点。
2.归纳法:通过学生可以整合知识。
3.探究法:通过自己的探究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更加深入深度学习知识。
4.讨论法:通过课程讨论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掌握知识。
四、教学评估本学期语文教学评估内容如下:1.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
2.提问评估:在课堂上随机提问学生进行评估,占总成绩的20%。
统编语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编写创新与使用建议
一、《教师教学用书》使用存在的误区 对于教参的使用一直存在一些误区:一是过分轻 视,研究教材的文章浩如烟海,研究教参的文章却寥 若晨星,其中又以批评意见居多。这些批评意见多立
足教参某一局部内容,如对某篇课文解读、所供资料发
表争鸣意见,言辞激烈者甚至提出了取消教参的观点。
其论述虽有一定合理性,但多数偏执一端,以点之不足
“关于教材”“关于教参”“关于教学方式”三个部分,
每一部分又分若干内容。两者相比,课标版简洁,统
编版清晰、详实,均体现了教材建设的继承性,不同
之处为统编版更加创新。
两版教参“单元说明”编写体例比较
单元目标 3 条
统编版
课标版
编写意图 教学指导
单元文本内容简析 教学意义分析 单元能力点逐条分析
3~5 条 课时安排建议
教
注意课标倡导的新理念
无
学
《 教 师 教 学 用 书》只 供 参
方
考
式
配有多种教学辅助资源
பைடு நூலகம்
两版教参编写体例呈现方式不同。课标版通过
书前“致老师们”予以说明,正文主要内容包括“注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教学工作计划3篇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教学工作计划 (2)九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教学工作计划 (2)精选3篇(一)时间安排:1. 第一周:复习七年级和八年级所学的知识,检查学生的基础能力。
2. 第二周至第四周:学习《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
3. 第五周至第九周:学习《古诗文鉴赏》和《古文阅读》。
4. 第十周至第十二周:学习《小说与戏剧》。
5. 第十三周至第十五周:学习《诗歌与散文》。
教学内容:1. 复习七年级和八年级所学的知识,包括诗、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习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包括《红楼梦》、《西游记》等,了解其背景、主题和艺术特点。
3. 学习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包括《骆驼祥子》、《家》等,分析其内容和文学风格。
4. 学习古诗文的鉴赏方法,包括对古代诗文的解读和理解,分析诗歌的词意、格律和修辞手法。
5. 学习古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包括对古代文献的理解和解读,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意义。
6. 学习小说与戏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小说和戏剧的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和表达方式。
7. 学习诗歌和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诗歌和散文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评估方法:1. 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作业布置,包括课后阅读和写作练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4. 中期和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学期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学策略:1. 啓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素材和案例,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好奇心和热爱。
2.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践、分组合作等,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
3.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和教学方法。
4. 融入现代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育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5. 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展示报告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作能力。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课《三顾茅庐》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课《三顾茅庐》教案教学内容:《三顾茅庐》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三顾茅庐》的故事情节,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培养热爱祖国、维护公平正义的情感。
2.通过分析文言文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掌握能力和文言文阅读能力。
3.通过课堂交流、互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找出重点短语、句子、段落,把握故事情节。
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特点,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文言文中的比喻手法,把握寓意。
2.把握文言文的整体语言风格,从中体会文化内涵。
教学方法:1.阅读课上课法2.分组朗读3.讲解文言文语法和特点4.阅读理解练习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针对历史背景,简要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三顾茅庐》故事的背景。
2.通过视频介绍账凡、马超等三国时期的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阅读理解1.第一遍阅读请学生在20分钟内阅读课文,理解其中的情节,掌握语言风格和特点。
2.第二遍阅读请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及所掌握的语言特点,找出重点短语、句子、段落,对其中的文化内涵进行解读,并用现代汉语表达。
3.第三遍阅读请学生根据所掌握的语言特点和重点内容,对文言文中的词汇、句型等进行分析,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
三、课文串讲1.结合所学内容,学生轮流讲述课文主要内容、人物形象以及情节转折点,促进学生理解、记忆课文。
2.分组讨论请学生就文章中“三顾茅庐”的涵义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友谊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如何体现“至诚无息”的精神。
四、评价反思1.针对本课内容,进行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梳理思路。
2.学生在家完成作业,对阅读理解、词汇,句型进行练习,检验在课堂上所掌握的阅读能力。
教学建议:本课程是一篇文言文的课程,在教学时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十课《谈创造性思维》教学反思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十课《谈创造性思维》教学反思语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而本书第二十课《谈创造性思维》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篇篇重要文章。
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本文对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教学困难,有必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一、教材分析本文主要从审美、思维创新两个方面展开,旨在引导学生寻找并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发挥自己创造性的潜力。
全文通过引用充满哲理的名言警句,和富有感染力的案例,阐述了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并且强调创意的培养需要积极的心态和勤奋的努力。
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导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明”能力。
二、教学反思1. 教学指导需要明确本文是一篇重点介绍创造性思维的文章,而许多学生对此还非常浅显,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帮助学生弄清楚文章中使用的专业术语的含义。
2. 教学案例的运用需要灵活由于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宜固定采用一种案例讲解练习,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案例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
3. 培养创造性思维需要持久的精力培养创造性思维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需要一定的训练和持久的精力,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尝试和创造,从而培养良好的习惯。
三、教学建议1. 对学生进行科技启蒙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越来越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对学生进行科技启蒙教育,培养学生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敏感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2. 教师要善于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是进行简单的知识传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激发学生自发性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静观中得到启示,从自由创新中汲取灵感,实现自我教育与自我实现的良性循环。
3. 以竞赛的形式增强学生积极性通过设置相关的创意桥梁大赛、发明展等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发明能力,增强学生优异的自我表现欲望和自我评价能力。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与学习要素1.梳理行文思路,明确作者观点和写作目的。
2.理解铺陈、类比、反语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议论文语言形象化表达的作用--能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使文章文质兼美,情理并具,使论述的逻辑力量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还可使作者开拓思路,文思泉涌。
二、教学建议《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写于1861年11月25日,是雨果在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近一年,拿破仑三世公然将抢来的圆明园文物在当时的王宫展出后,回复随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法军军官--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
巴特勒上尉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雨果作为一名正直的作家,在这封信中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他脱离了狭隘的民族主义,站在全人类的立场,公开证实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抢劫,并斥责政府的强盗行径、野蛮本质和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无耻态度,也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和对中国文明的尊敬。
这封信,先勾勒出圆明园在艺术上是伟大的、独一无二的,再直接批判欧洲自调的“文明”对中国的掠夺,并声明这些“艺术品”属于中国,应该归还中国。
全文言语间充斥着对东方文明的赞叹和对英法联军的讽刺和否定。
全文在论述观点时还充满了情感,打动人心,是一篇有情有理的文章。
朱光潜先生在《漫谈说理文》中有过这样的论述:“我很相信说理文如果要写好,也还是要动一点情感,要用一点形象思维。
…说理文的目的在于说服,如果能做到成,读者感动。
…如果坚持所谓‘零度风格’,玩弄一些抽象概念,或是罗列一些干巴巴的事实,没有一丝丝人情味,怎能叫人发生兴趣,感动人,说服人呢?“鲁迅先生也曾说过:“能爱能憎才能文。
”可见,真情实感是任何文章都必不可少的。
议论文中的抒情,对说理往往具有催化剂的作用。
议论文固然需要精辟的论点、翔实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但是,如果仅仅这样一板一眼说理,不但缺少震撼人心的力量,而且也不容易使读者“心悦诚服”。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本文的教案内容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课《精神的三间小屋》。
本课讲述了精神世界的三个层次——信念、思想和文化,这些层次构成了人们内心的世界。
本文将对该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人的三个层次的构成和关系。
即信念、思想和文化。
2、明确每个层次的内涵和作用。
学生们需要思考:信念是对生命的根本认识和态度,思想是对生活问题的认识和探究,文化是人所创造的精神财富。
3、学习三个层次相互关系。
信念、思想、文化三个层次是相互关联、互相关联的,如信念是思想的基础,思想的多元化将推动文化的创新。
4、学会如何合理使用三个层次。
学生通过对三个层次的深入理解,应该能够更加理性地对待自我,对待生活,对待社会。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们通过学习本课,能够了解三个层次的作用和关系,从而更加深入地对世界和自己的认识。
2、能力目标:学生们通过本课学习,能够形成自己的思想观和人生观,增强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们通过本课学习,能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坚定信念,拓展思维,增强文化自觉。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通过提问的方式探究知识。
2、情境模拟法:通过模拟情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三个层次的作用与关系。
3、普及讲授法:通过结合生活实例、经典名言等方式,让学生更加亲近课本内容,达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
4、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口头汇报等,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使用三个层次的心得体会。
四、评价方式1、测试题目:单选、填空、判断、简答等。
2、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发言能力、参与情况、思考深度等。
3、作业表现:包括完成情况、认真程度等。
4、考核标准:了解三个层次的作用和关系,形成自己的思想观和人生观,增强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征求学生对本课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名师讲座】王涧: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上册设计思路ppt讲座课件
教材内容构成
• 与八年级基本一致,有所减负:
• 一个“活动·探究”单元(诗歌) • 五个“阅读·写作”单元 • 两个综合性学习(减少一个) • 一个口语交际专题(减少一个) • 两个名著导读(6部) • 两个课外古诗词诵读(8首) • 补白(复句知识)
第一单元 活动·探究
自主欣赏 (品味诗歌)
不息
口语交际
讨论 • 紧扣议题
• 言无不尽
• 包容合作 • 讨论规则(罗伯特议事规则) • 口语实践
名著导读
主推荐名著 阅读方法 《艾青诗选》 如何读诗 《泰戈尔诗选》 《唐诗三百首》 《水浒传》 古典小说的阅读 《世说新语》 《聊斋志异》
自主阅读推荐
课外古诗词诵读
唐诗 宋词 月夜忆舍弟(杜甫) 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辛 愈) 弃疾) 商山早行(温庭筠)
15.我的叔叔于勒
• 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 “我”的视角和叙事技巧
• 独特视角与少年成长 • 小说情节与人物形象 • 艺术技巧与文体特征
16. 孤独之旅
• 散文化小说与成长主题 • 抒情笔法与与环境描写 •
写作:学习缩写
阅读·写作
• 第五单元
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内容 • 了解驳论的特点
《语文学习》2017年第11、12期
•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四人谈 • 1.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构建(朱于国)
• 2.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传承传统文化的几点创新设计(尤炜)
• 3.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的设计思路(陈恒舒) • 4.“活动探究”单元的顶层设计和教学实施(王涧) •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三人谈 • 1.正本清源,双线并进,建构核心素养(王本华) • 2.教读课文的编写体例和教学建议(陈尔杰) • 3.名著导读的设计和实施(冯善亮)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解析及教学建议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九上第一单元解析及教学建议一、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编排体例九上第一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
活动探究是以任务为轴心,以阅读为抓手,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资料搜集、活动策划、实地考察等项目,形成一个综合实践系统,读写互动,听说融合,由课内到课外,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运用能力。
其基本设计思路是:文本学习—实践活动—写作。
教材首先明确单元总的“活动任务单”,并同步具化“任务一:自主欣赏”“任务二:自由朗诵”“任务三:尝试创作”的要求。
接着,教材给出“任务一:自主欣赏”的“阅读策略”,选编了5 篇阅读文本,依次是《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我看》。
这 5 篇文本都是现代诗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以旧体写新诗)。
在文本后都设计了“语文要素”的能力训练。
体现了统编教材双线组织(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单元的结构体例特点。
然后,依次给出“任务二:自由朗诵”“任务三:尝试创作”的具体要求和教学策略。
最后,“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
分名著简介、读书方法指导、专题探究、自主阅读推荐(《泰戈尔诗》《唐诗三百首》)四个板块。
本单元旨在强调活动、体验,重视在语文综合实践中获得语文口语实践的能力。
二、对现代诗歌及其基本教学策略的认识1.现代诗歌现代诗歌也叫“白话诗”。
现代诗歌通过高度浓缩,跳跃的结构形式,丰富的想象力,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
现代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和情感表达能力,丰富精神世界,促进个性发展,而且对于学生的情感意识,审美意识,创新思维及想象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更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现代诗歌与散文、小说的区别:(——郑桂华.《散文教学内容开发的路径与原则》)2.现代诗歌教学的现状、目标及传统策略现代诗歌的教学一直处于边缘地位。
究其主要原因有四:一是中高考中现代诗歌考查的缺位,导致师生对现代诗歌课堂教学的弱化甚至漠视。
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一、教学目标与学习要素1.品味“这一篇”的写法与读法,掌握此类文本的特点及读法。
2.泛读、精读,理解、感悟艾青诗歌的主线。
3.欣赏独特的、连贯的与反复使用的诗歌意象,品味诗意魅力。
独具诗人特质的意象群,贯穿诗作主线,彰显作品主旋律。
二、教学建议《艾青诗选》被选入统编教材整本书阅读书目,安排在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艾青诗选》教材导读文本包括名著简介、读书方法指导、专题探究推荐,构成了比较完整的指导学生阅读《艾青诗选》的基本内容框架、方法支架和目标要求。
贯穿艾青诗歌创作的一条主线是诗人强烈而鲜明的大爱:爱祖国、爱土地、爱人民、爱大地上的一切生命。
对土地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成为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艾青诗歌的意象是丰富多彩的,对土地和太阳的热烈歌成就了艾青诗歌的独特性,也由此与古典诗歌的意象区别开来,创立了独属于艾青个人特质的意象群。
对初中生来说,整本地阅读《艾青诗选》有较大的难度,教师当精选其中一首或几首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了解、掌握新诗的特点;然后将同类诗歌勾连成线,把握整本书的主线;进而阅读全书,探究诗人的旨趣;最后逐渐将阅读所得融入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中。
从大单元教学的思想出发,《我爱这土地》这篇课文理应承载开启《艾青诗选》整本书阅读之门的任务,用“这一篇”开启“这一部”的阅读之门。
三、教学过程根据已有知识储备,猜猜看,《艾青诗选》情感主线会是什么?示例:对土地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成为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活动设计一:诗境探秘大闯关请以《我爱这土地》为例,探秘诗歌阅读的过程及方法。
第一关:有感情地朗读《我爱这土地》。
提示: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着力把握“暴风雨”“土地”“悲愤”“河流”“激怒”“风”等词语的语气、语调和情感,读出重音和节奏。
第二关:捕捉诗人的情绪发生器。
诗人的情绪借助意象表达出来,意象分为核心意象与辅助意象。
九年级上语文教学的建议
D.儿童读物文字要浅显,最好再配上一些图画,就能收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相得益彰)
增加考查词语数量
选项之间完全独立
辨析词语差异
分析语言环境
作出情理判断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3分)
台风是怎样生成的?要说明这个,先得说明为什么会有风。
空气
一流动,那就是风了。
①空气到达地面之后,再向稀薄的地方冲过去。
例如:她的小脸犹如盛开的桃花。
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脸红 润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她的赞美与喜爱。
b. 词语: 规范化答题:本句运用*******几个极富表现力的动词 或形容词,把*****写得惟妙惟肖,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 达了作者(或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例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赏析:本句运用了“潜”“细”两个极富有表现力的 词语,把春雨的轻柔描写得惟妙惟肖,表达了作者对春雨 的喜爱之情。
▪ √训练立意 (写得深刻)
▪ √充实内容 (写得具体)
▪ √锤炼语言 (写得生动)
实施高效的训练方法(讲究实在 追求实效)
主观性试题训练五步法
●书面训练(针对性强,参与面广)
●及时反馈(板书演练,实物投示)
●互动评析(评分、评议;先学生,后教师)
●归纳要领(错误归因,解题方法)
●修正提升(修改答案,形成优质)
(二)现代文阅读 1.理解重要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2.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3.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和材料。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5.分析文章主要的写作方法。 6.赏析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思想情感。
(三)古诗文阅读 1.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思。 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4.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
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建议(老师存)
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建议语文教材怎么打开?第一步:素读(包括新、旧)素读新课文:先当作品,后当课文;先做读者,后做老师。
素读旧课文:温故而知新。
第二步:读单元导语和课后练习读单元导语:关注教学目标和能力体系。
读课后练习:关注新的教学增长点(《社戏》六、《<礼记>二则》四)。
第三步:读教参留意那些看似“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不要只盯着“教学设计”“参考译文”。
于漪一、不看任何参考书、资料和教参,全凭自己的理解对教材进行一次整体把握。
二、广泛收集各种参考文献资料,看看名师、教育专家是如何授课和对教材进行分析的,同时思考三个问题:1. 哪些问题参考材料上想到了,我也想到了。
2. 哪些问题参考材料上想到了,我没想到。
3. 哪些问题参考材料没有想到,我想到了。
三、在上一个平行班后,总结经验,进行教学反思后,再备一次课。
三个关注:关注自己、关注理念、关注学生。
两次反思:理念反思、行为反思。
语文老师的三种形象于漪老师有一篇讲话:《主人·情人·高人》。
是2013年9月21日在上海市第九届青年语文老师论坛上的讲话。
她开篇即说:“听了论坛主持人和六位老师的论述,我脑中清晰地浮现出老师的三种形象,具体地说是主人形象、情人形象与高人形象。
”主人形象,谓“我的教学我做主”;情人形象,谓“心醉神迷,不离不弃”;高人形象,谓“坚守理想,追求卓越”。
我以为,这是语文人的生存姿态、职业尊严。
读书三问读与不读,有什么不同?教与不教,有什么不同?你教我教,有什么不同?比如,读《我看》:知道了穆旦他的诗超出于“写实”,画面感、动感、造型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教学:前:预设中:实施、充实、矫正、提升、存疑后:反思欣赏语文(九年级上册),主题词基于读书;关注单元;强化文体;分清课型。
读书为什么读书:目的怎么样读书:方法读什么样书:内容关乎读,关乎书,关乎人。
如是我闻,如是我读,如是我想。
如何阅读是知识问题,但更是读书人的德性问题。
读古代白话小说 品小说艺术魅力——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
112020.1 •初中◎覃文珍(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语室,北京 海淀区 100081)◆特稿·编者小说是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统编教材在九年级上册集中安排了第二和第六两个小说阅读单元,从散点式的学习过渡到单元集中学习,体现了小说阅读教学内容编排的螺旋式上升体系。
第二单元学习现代小说,主要表现少年生活,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把握小说展开故事和描写人物的基本手法,培养学生感知小说艺术和进行自主阅读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第六单元学习另一种类型的小说,即古代白话小说。
古代白话小说除了含有小说必备的要素外,还有一定的文言成分以及传承古代优秀文化的任务,所以单独归到一个单元。
下面简要地谈一谈这一单元的选编意图和教学建议。
一、单元课文的组成及选编意图明清时期,我国古代白话小说发展到顶峰,产生了众多不朽的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等最有代表性。
第六单元课文基本上由这些白话小说名著中的精彩章节组成,内容上有的反映当时百姓反抗社会黑暗压迫的行动,有的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对士人的毒害,有的讲述乱世寻贤才、礼贤下士的感人故事,有的则描写时代大背景下豪奢家族的生活场景,都呈现了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出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文化。
《智取生辰纲》节选部分虽然只记叙了杨志护送生辰纲一事,但是将杨志和梁山好汉的活动分作明暗两条叙述线索,表面上只对杨志一方着墨,却在行文过程中运用铺垫伏笔,同时虚写晁盖、吴用等人的行动,虚实结合地展现出双方斗智斗谋的较量,故事情节完整曲折,富有摇摆性,读来引人入胜。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用艺术化的夸张手法反映生活的真实,揭示了科举制度对当时士人的毒害之深,也写出了世态炎凉的社会现实。
《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段落之一,赞美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和诸葛亮隆中定计、运筹帷幄的战略眼光,显示了他在魏蜀吴三国鼎立中的重要作用。
初三语文教学建议
初三语文教学建议引言初三是学生中学阶段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迈向高中的关键一年。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为他们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使他们具备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的能力。
本文将提出一些初三语文教学建议,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教学。
建议一:针对惯培养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惯培养的重要途径。
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鼓励学生多读经典文学作品,如诗歌、小说和散文等。
通过读经典作品,学生可以提高对古代文化的了解,拓展思维深度和广度。
2. 组织课外阅读活动,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并与同学分享读后感。
3. 设计多样化的阅读任务和活动,如阅读角、小组合作阅读等,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
建议二:注重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是语文学科的核心能力之一,对于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表达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建议:1. 教师要讲授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包括写作的结构、要点和技巧等。
通过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能。
2. 提供写作素材,如图片、故事情节等,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同时,鼓励学生多写多练,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3. 定期组织写作比赛和评议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写作成果的机会,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写作。
建议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思辨能力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能力,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以下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建议:1.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深入分析问题,并提供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法。
通过积极思考和思辨,学生可以不断提高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
2. 鼓励学生进行辩论和讨论活动,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和论述能力。
通过分组讨论和辩论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导入哲学和人文课程,扩展学生的思维领域。
学生在接触哲学和人文课程的同时,可以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
结论初三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时期。
统编语文教材的主要特点和教学建议
(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⒈理解“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语言理解能力:能读懂文本的主要内容,了解文本表达上的特点;
知道积累优美的、有新鲜感的语言材料,具有初步的语感。 语言运用能力:能根据具体语境(语言情境)和任务要求,在口头
和书面语言表达中尝试着运用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交流顺畅,文 从字顺。
(四)加大课型区分度
精读与略读不分
课型混淆
文体不分
四、“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主要特色 (一)选文更加严谨科学; (二)单元结构更加灵活 (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四)加大课型区分度
精读与略读不分
课型混淆
精读——教读
文体不分 略读——自读
四、“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主要特色 (一)选文更加严谨科学; (二)单元结构更加灵活 (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四)加大课型区分度
——温儒敏《语文教科书编写(修订)的十 二个问题》
阅读方法
阅读速度
浏览、猜读、跳读、 群读,等等,教给方 法,并不断训练,获 得阅读技能。
浏览泛读,“读整本 的书”,不仅可以练 习精读,还可以练习 速读。
注重默读、浏览、朗读、读整本的书等阅读方法的渗透、 指导和掌握; 注重阅读速度的培养。
四、“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主要特色 (一)选文更加严谨科学; (二)单元结构更加灵活 (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一)选文更加严谨科学。 (二)单元结构更加灵活。 (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四)加大课型区分度,阅读教学实现“三位一体”。 (五)课外阅读是分内事。 (六)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 (七)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九年级设计思路及教学建议
九年级上册
句,注意文言虚词的作用
增强文言语感, 积累常见文言词语
九年级下册
►从“文”的角度
册次 第三单元 进入诗文意境,感受山川之 美,体会作者情怀 领会诗文的丰富内涵, 第六单元
八年级上册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
欣赏精彩语句,学习论事说理
八年级下册
品味精美的语言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 情,感受诗人情怀 把握古诗文的意蕴,领悟作
• 技巧点拨 • 模仿写作
• 意象、韵律与节奏
►具体编写思路和设计
2. 提示具体的活动策略、可操作的活动步骤,为学生学会
学习提供支架
先独立阅读每首诗,不要参考任务资料,记下你的初读感受。 结合注释、旁批或者所给资料,再读诗歌——教材的使用 反复朗诵,看看能够回答下列问题: 感情基调、意象、意境、思想情感、朗读的手段 如果能回答出来,自主学习有收获;不能解决,师生探讨 任选一首,写一段赏析文字
第五单元 “活动•探究”单元
►具体编写思路和设计
3.从单篇到整组,强调单元整合,明确文本教学价值
实践阅读策略、阅读方法的载体——把握文本的独特之处 这些文本,是“任务二”“任务三”的基本资源,同时提示了更广阔的资源获取 的方向,也为活动生成性资源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这些文本,是学生语文生活的重要支架。
九上 第二单元 九上第二单元
• 议论性文章
• 议论文的特点 • 把握观点、区分材 料与观点 • 学习论证方法 6.敬业与乐业
• 观点明确,开门见山 • 思路明晰,多种论证方式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 表达思想的书信 • 文章思路。反语与语言风格。
8.论教养
• 从日常生活小事入手 • 正反对比论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建议(老师存)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
让我们一起到一起学习吧!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建议语文教材怎么打开?第一步:素读(包括新、旧)素读新课文:先当作品,后当课文;先做读者,后做老师。
素读旧课文:温故而知新。
第二步:读单元导语和课后练习读单元导语:关注教学目标和能力体系。
读课后练习:关注新的教学增长点(《社戏》六、《礼记二则》四)。
第三步:读教参留意那些看似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不要只盯着教学设计参考译文。
于漪一、不看任何参考书、资料和教参,全凭自己的理解对教材进行一次整体把握。
二、广泛收集各种参考文献资料,看看名师、教育专家是如何授课和对教材进行分析的,同时思考三个问题:1. 哪些问题参考材料上想到了,我也想到了。
2. 哪些问题参考材料上想到了,我没想到。
3. 哪些问题参考材料没有想到,我想到了。
三、在上一个平行班后,总结经验,进行教学反思后,再备一次课。
三个关注:关注自己、关注理念、关注学生。
两次反思:理念反思、行为反思。
语文老师的三种形象于漪老师有一篇讲话:《主人情人高人》。
是2013年9月21日在上海市第九届青年语文老师论坛上的讲话。
她开篇即说:听了论坛主持人和六位老师的论述,我脑中清晰地浮现出老师的三种形象,具体地说是主人形象、情人形象与高人形象。
主人形象,谓我的教学我做主;情人形象,谓心醉神迷,不离不弃;高人形象,谓坚守理想,追求卓越。
我以为,这是语文人的生存姿态、职业尊严。
读书三问读与不读,有什么不同?教与不教,有什么不同?你教我教,有什么不同?比如,读《我看》:知道了穆旦他的诗超出于写实,画面感、动感、造型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教学:前:预设中:实施、充实、矫正、提升、存疑后:反思欣赏语文(九年级上册),主题词基于读书;关注单元;强化文体;分清课型。
读书为什么读书:目的怎么样读书:方法读什么样书:内容关乎读,关乎书,关乎人。
如是我闻,如是我读,如是我想。
如何阅读是知识问题,但更是读书人的德性问题。
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数量、姿态、内容、容量。
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
叶圣陶《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改订》(1941年)中学语文教材除单篇的文字而外,兼采书本的一章一节,高中阶段兼采现代语的整本书。
叶圣陶《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草稿)》(1949年)关于读书的姿态孤独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善于读书是孤独可以提供给你的最大乐趣之一。
因为,至少就我的经验而言,它是各种乐趣之中最具治疗作用的。
我转向阅读,是作为一种孤独的习惯,而不是作为一项教育事业。
美布鲁姆慢板我们二者我以及我的书,都是慢板的爱好者。
因为语文学是一门体面的艺术,要求它的爱好者最重要的是:走到一边,闲下来,静下来和慢下来它是词的鉴赏和雕琢,需要的是小心翼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如果不能缓慢地取得什么东西,它就不能取得任何东西。
这种艺术并不在任何事情上立竿见影,但它教我们正确地阅读,即是说,教我们缓慢地、深入地、瞻前顾后地、批评地、开放地、明察秋毫地和体贴入微地进行阅读。
德尼采比如《智取生辰纲》里的杨志:孤单无助、憋屈无奈、英雄无路、投奔无门快乐我说的文本并不是实用性质的文本(比方法律条文、科学公式、会议记录或列车时刻表),而是存在意义自我满足、为人类的愉悦而创作出来的文本。
大家阅读这些文本的目的在于享受,在于启迪性,在于扩充知识,但也或许只求消磨时间。
意大利埃科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痛苦20世纪的小说令人感到阅读不再是一种消遣和享受;阅读已成为严肃的甚至痛苦的仪式。
北京大学吴晓东让人读书的快乐和被迫读书的痛苦。
日本东野圭吾温儒敏:读书为要统编本语文教材有什么特色?最主要的就是读书为要。
新教材专治不读书。
改变,从阅读开始!我认为:语文,是引导读书的学科;将阅读进行到底;将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将琅琅的书声还给课堂。
单元夏丏尊、叶圣陶《国文百八课》,语文单元教学发轫。
语文单元教学思想的提出在学校教育上,国文科向和其他学科对列,不被认为一种科学,因此国文科至今还缺乏具体的科学性。
本书编辑旨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想给予国文科以科学性,一扫从来玄妙笼统的观念。
单元教学内容的组合每课为一单元,有一定的目标,内含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车、习问四项,各项打成一片。
文话以一般文章理法为题材,按程配置;次列古今文章两篇为范例,再次列文法或修辞,就文选中取例,一方面仍求保持其固有的系统;最后附列习问,根据文选,对于本课的文话、文法或修辞提举复习考验的事项。
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是一种环环相扣的链锁式的结构。
文话总领单元,文选依据文话选文,文法从文选中取例,习问从训练着眼,复习总结全单元。
语文单元教学方法的指要1.这篇文字属于哪一类?和哪一篇性质相似或互异?这类文章有什么特性和共通式样?(文章的体制)2.文章里用着的词类,有否你所未见的或和你所知道的某词大同小异的?(语汇的收集)3.文章里的词和词或句和句的结合方式有否特别的地方?你能否一一辨认,并且说出所以然的缘故?4.文章里对于某一意思用着怎样的说法?那种说法有什么效力,和别种说法又有什么不同?(修辞)5.文章里有什么好的部分?好在哪一点?又是你坏的部分?坏在哪一点?(鉴赏与批评)6.这篇文章和别所写的同类的东西有什么不同?你读了有什么感觉?(风格)7.从开端到结尾有什么脉络可寻?有否前后相关联的部分?哪一部分是主干?哪些部分是旁枝?(章法布局)史绍典《中学语文单元教学的范本评国文百八课》(1993年)文体(或体式)从表现人生经验的本质和意义的方式来看:诗:直接描绘静态的人生本质,但较少涉及时间演变的过程;戏剧:关注的是人生矛盾,通过场面冲突和角色诉怀(所谓舞台表现或体现)来传达人生的本质;小说:展示的是一个延绵不断的经验流中的人生本质。
从不同体式的文学作品在传达人生经验时的内容来看:假定我们将事,即人生经验的单元,作为计算的出发点,则这三种体式之中:小说的构成单元为最大,诗为最小,而戏剧居于中间地位。
美浦安迪《中国叙事学》古代的文章分类:文章者,孔子曰:焕乎其有文章。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
盖诗言志,歌永言。
不歌而诵谓之赋,古者登高而能赋,山川能祭,师旅能誓,丧纪能诔,作器能铭,则可以为士大夫矣。
三代之后,篇什稍多,又训诰宣于邦国,移檄陈于师旅,笺奏以申情理,箴诫用弼违邪,赞颂美于形容,碑铭彰于勋德,谥册褒其言行,哀吊悼其沦亡,章表通于下情,笺疏陈于宗敬,议论平其理,驳难考其差。
此其略也。
唐徐坚《初学记第二十一卷文部文章第五》说一说语文钱理群:语文就是喜欢读书写作的语文老师带领喜欢读书写作的学生在读书写作中享受读和写的快乐。
我用两只眼睛一只看语文一只看生活这样我便有了一切语文我全部的生活生活我全部的语文语文与生活就是全部的我史绍典《语文与生活》题记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独体为文,合体为字语者,吾之言也,文者,言之美也。
介绍一种读书方法蛛网式读书法:由一点放射出去,自一文及多文,由一人及多人,而这些人物与文章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翻清代姚鼐所编《古文辞类纂》,读明代作家归有光的《二子字说》。
此文便是蛛网之中心,凡与此有关者,均在阅读之列。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西晋时的羊叔子(祜)、三国时的管幼安(宁)。
于是读《晋书羊祜传》,由羊祜而及其东吴对手、大将陆抗,及陆抗之父陆逊,读《三国志》中的《陆逊传》《陆抗传》。
由羊祜而及其后继者杜预、张华、王濬,读《晋书》中之灭吴功臣《杜预传》《王濬传》《张华传》。
读《三国志管宁传》,并《世说新语德行》中之管宁割席部分。
由管宁而及华歆,读《三国志华歆传》。
阅读了这些,便不难理解其对两个儿子的期望,幼安之隐,叔子之仕,予难以拟其后。
若其渊雅高尚,以道素自居,则士诚不可一日而无此。
不然,要为流俗之人;苟得爵禄,功名显于世,亦鄙夫也。
由此文再及作者所写其他文章,如《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思子亭记》等。
并读《明史归有光传》。
从《智取生辰纲》说起1. 生辰纲之失,谁之过?写杨志忽然肯去,忽然不肯去,忽然又肯去,笔势夭矫,不可捉搦。
写天气酷热,不费笔墨,只一句两句便已焦热杀人。
写一路老都管掣人肘处,真乃描摹如画。
写枣子客人自一处,挑酒人自一处,酒自一处,瓢自一处,虽读者亦几忘其为东溪村中饮酒聚义之人,何况当日身在庐山者耶?耐庵妙笔,真是独有千古。
写卖酒人斗口处,真是绝世奇笔。
盖他人叙此事至此,便欲相就,读之,满纸皆似唯恐不得其卖者矣,今偏笔笔撇开,如弶弓怒马,急不可就,务欲极扳开去,乃至不可收拾,一似唯恐为其买者,真怪事也。
写七个枣子客人饶酒,如数鹰争雀,盘旋跳霍,读之欲迷。
故我谓生辰纲之失,非晁盖八人之罪,亦非十一禁军之罪,亦非一都管、两虞候之罪,而实皆梁中书之罪也。
金圣叹《批评第五才子书水浒传》2.吴用之智,价值何在?吴用村中一学究无用少不读水浒蔑视生命、蔑视妇女、蔑视孩子嗜斗、嗜杀、嗜血阴谋诡计、不择手段《水浒传》的反讽寓意《儒林外史》则不同以讽刺科举制度为主题,塑造了众多的知识分子形象:周进、范进匡超友、牛布衣、赵雪斋正面人物:杜少卿《儒林外史》的结构:由若干故事的片段组成;颇像文言笔记小说的连缀;讽刺手法婉转含蓄。
古典小说的百回定型结构中国古典小说的定性长度是一百回,不是一个偶然的巧合。
在四大奇书(三国、西游、水浒、金瓶梅)成文的时代,已成为文人小说形式的标准特征。
百的数字暗示着各种潜在的对称和数字图形意义,正好符合中国艺术美学追求的二元平衡倾向。
明代的文人小说家按照杜撰的章节名称,把街头巷尾说书人各自独立的片段故事一回一回地串联成百回巨著,可以视为一桩重新的创作。
更为重要的是,明清文人小说家们又把惯用的百回总轮廓划分为十个十回,形成一种特殊的节奏律动。
细读西游时,我们会发现,回目每逢平方数,如,9回,红孩儿的故事;25回,孙行者大闹五庄观;36回,劈破旁门见月明;49回,渡通天河;64回,木仙庵遇怪几乎必有一场寓意深远的好戏上演。
美浦安迪《中国叙事学》小说任何叙事文都要告诉读者,某一事件从某一点开始,经过一道规定的时间流程,而到某一点结束。
因此,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充满动态的过程,亦即人生许多经验的一段一段的拼接。
展示的是一个延绵不断的经验流中的人生本质。
立德树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与时俱进,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书为要:区分教读与自读,突出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1+X拓展阅读,重视整本书阅读素养为本: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包括语文知识与能力,学习方法与策略,思维品质与学习习惯等单元概说:诗歌诗是对家园的无限怀想:毛泽东想到家园是无限江山艾青想到的家园是深情土地余光中想到的家园是无尽乡愁穆旦想到的家园是青春色彩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沁园春雪》:创作背景与发表背景无数英雄与风流人物《我爱这土地》:指示代词与方位名词泪水与爱《乡愁》:四个意象与两个指代《你是人间四月天》:音乐感、绘画感与韵律《我看》:穆旦查良铮,查拆为木旦,以穆旦为笔名金庸查良镛,镛拆为金庸,以金庸为笔名小说:讲故事用第一人称写法说孔乙己,篇中我就是鲁迅自己,这样写出来未尝不可以,但是写成的小说会是另外一个样子,跟咱们说到的《孔乙己》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