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中医药大学课件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药基本知识复习课件.ppt
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下
向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
边缘(孔最),进入寸口--桡动
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大
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大指
的末端(少商)。
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
内(桡)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
大最肠新.课经件。
28
经络学说
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十 二经脉的流注是从手太阴 肺经开始,阴阳相贯,首 尾相接,逐经相传,到肝 经为止,从而构成了周而 复始、如环无休的流注系 统。将气血周流全身,起 到濡养的作用
最新.课件
21
五行学说
中医药基本知识
肝/脾(木克土)--肝气条达,疏泄脾脏壅郁,利脾主运化功能 发挥
心/肺(火克金)--心的阳气克制肺气宣降太过,保证肺主气功 能正常
脾/肾(土克水)--脾主运化,运化精微使肾精充足以抑制肾火 亢烈
运化水液以制止肾水的泛滥;
保证肾主水的功能正常进行
肺/肝(金克木)--肺气肃降,抑制肝阳上亢,利于肝主疏泄功 能发挥 肾/心(水克火)--肾的阴精充最新足.课,件 使心阴充足以抑制心火亢烈22
证症状;金银花、菊花等治疗见效;说明金银花、菊花
药性是寒凉的
最新.课件
34
中医药基本知识
药性理论
四气
温热药-多数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 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常用来治疗寒性病症 寒凉药-多数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 常用来治疗热性病症
最新.课件
35
药性理论
五味
中医药基本知识
养髓进殖
作化生
功
用血长
能
发
育 最新.课件
5
中医药基本知识
基本概念
(2024年)中药学最完整的课件pptx
17
04
中药炮制学
Chapter
2024/3/26
18
中药炮制的目的与意义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通过炮制,可以降低或消除某些中药的毒性和副作用,保 证用药安全。
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炮制可以改变中药的药性,如寒、热、温、凉等,以适应 不同病情和体质的需要。
增强药物疗效
通过炮制,可以增强中药的疗效,提高治疗效果。
30
2024/3/26
10
03
中药鉴定学
Chapter
2024/3/26
11
中药鉴定的依据与方法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部颁药品标准
2024/3/26
12
中药鉴定的依据与方法
地方药品标准
方法
来源鉴定
2024/3/26
13
中药鉴定的依据与方法
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
理化鉴定
2024/3/26
14
中药鉴定的程序与步骤
切制
将净制后的中药材切成一定规格的 片、段、丝、块等,以便进一步炮 制和调剂。
炮炙
包括炒、炙、煅、煨等方法,通过 加热处理使中药达到一定的炮制要 求。
2024/3/26
煮法
将中药材放入水中煮沸,或加入其他 辅料一同煮制,以改变药性、提高疗 效。
复制法
将净制后的中药材加入一种或多种 辅料,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复制, 以增强药效或改变药性。
黄连
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药理作用,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恶心、呕 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附子
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等药理作用,但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中毒,表 现为心律失常、呼吸麻痹等。
雷公藤
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但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导致肝、肾等 器官损害。
04
中药炮制学
Chapter
2024/3/26
18
中药炮制的目的与意义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通过炮制,可以降低或消除某些中药的毒性和副作用,保 证用药安全。
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炮制可以改变中药的药性,如寒、热、温、凉等,以适应 不同病情和体质的需要。
增强药物疗效
通过炮制,可以增强中药的疗效,提高治疗效果。
30
2024/3/26
10
03
中药鉴定学
Chapter
2024/3/26
11
中药鉴定的依据与方法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部颁药品标准
2024/3/26
12
中药鉴定的依据与方法
地方药品标准
方法
来源鉴定
2024/3/26
13
中药鉴定的依据与方法
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
理化鉴定
2024/3/26
14
中药鉴定的程序与步骤
切制
将净制后的中药材切成一定规格的 片、段、丝、块等,以便进一步炮 制和调剂。
炮炙
包括炒、炙、煅、煨等方法,通过 加热处理使中药达到一定的炮制要 求。
2024/3/26
煮法
将中药材放入水中煮沸,或加入其他 辅料一同煮制,以改变药性、提高疗 效。
复制法
将净制后的中药材加入一种或多种 辅料,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复制, 以增强药效或改变药性。
黄连
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药理作用,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恶心、呕 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附子
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等药理作用,但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中毒,表 现为心律失常、呼吸麻痹等。
雷公藤
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但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导致肝、肾等 器官损害。
(2024年)中药学课件PPT课件
“相恶相反”原则
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 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18
中药的禁忌内容
01
配伍禁忌
某些药物因配伍不当而产生或 增强毒性、副作用,属于配伍
禁忌。
02
妊娠禁忌
某些药物因损害胎元或对孕妇 有不良作用,属于妊娠用药禁
忌。
03
服药食忌
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 简称食忌,俗称忌口。
04
证候禁忌
由于药物的药性不同,其作用 各有专长和一定的适应范围, 因此临床用药也就有所禁忌。
2024/3/26
19
配伍禁忌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甘草与海藻、大戟、甘遂、芫花等药材不宜同用, 属于“十八反”配伍禁忌。
案例三
人参与五灵脂、郁金等药材不宜同用,会影响人 参的补气效果。
ABCD
2024/3/26
案例二
乌头类药物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等 药材不宜同用,属于“十九畏”配伍禁忌。
案例四
服用滋补类药物时,应忌食生冷、油腻、腥臭等 不易消化及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20
05
中药的临床应用
2024/3/26
21
常见病症的中药治疗方案
感冒
桂枝汤、麻黄汤等中药复方制剂,可缓 解感冒症状,如发热、头痛、咳嗽等。
14
中药的制剂类型
汤剂
将中药加水煎煮一定 时间后去渣取汁制成 的液体剂型。
散剂
将一种或多种中药粉 碎后均匀混合而成的 干燥粉末状制剂。
丸剂
将中药细粉或提取物 与适宜的辅料混合制 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 剂。
膏剂
将中药提取物或细粉 与适宜的基质混合制 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 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18
中药的禁忌内容
01
配伍禁忌
某些药物因配伍不当而产生或 增强毒性、副作用,属于配伍
禁忌。
02
妊娠禁忌
某些药物因损害胎元或对孕妇 有不良作用,属于妊娠用药禁
忌。
03
服药食忌
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 简称食忌,俗称忌口。
04
证候禁忌
由于药物的药性不同,其作用 各有专长和一定的适应范围, 因此临床用药也就有所禁忌。
2024/3/26
19
配伍禁忌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甘草与海藻、大戟、甘遂、芫花等药材不宜同用, 属于“十八反”配伍禁忌。
案例三
人参与五灵脂、郁金等药材不宜同用,会影响人 参的补气效果。
ABCD
2024/3/26
案例二
乌头类药物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等 药材不宜同用,属于“十九畏”配伍禁忌。
案例四
服用滋补类药物时,应忌食生冷、油腻、腥臭等 不易消化及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20
05
中药的临床应用
2024/3/26
21
常见病症的中药治疗方案
感冒
桂枝汤、麻黄汤等中药复方制剂,可缓 解感冒症状,如发热、头痛、咳嗽等。
14
中药的制剂类型
汤剂
将中药加水煎煮一定 时间后去渣取汁制成 的液体剂型。
散剂
将一种或多种中药粉 碎后均匀混合而成的 干燥粉末状制剂。
丸剂
将中药细粉或提取物 与适宜的辅料混合制 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 剂。
膏剂
将中药提取物或细粉 与适宜的基质混合制 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2024年度完整版《中药学》PPT演示课件
17
04
常见方剂与治法解析
2024/2/2
18
解表剂及治法
辛温解表
麻黄汤、桂枝汤等,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证,如恶寒 发热、头痛身痛等。
辛凉解表
银翘散、桑菊饮等,用于治疗外感风热表证,如发热 重、微恶风、咽痛等。
扶正解表
败毒散、参苏饮等,用于治疗正气虚弱又感外邪的表 证。
2024/2/2
19
清热剂及治法
2024/2/2
21
补益剂及治法
补血
四物汤、归脾汤等,用于治疗 血虚证,如面色无华、头晕眼 花等。
补阴
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用 于治疗阴虚证,如潮热盗汗、 五心烦热等。
补气
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用 于治疗气虚证,如倦怠乏力、 少气懒言等。
2024/2/2
气血双补
八珍汤、炙甘草汤等,用于治 疗气血两虚证。
深入开展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研究,揭示中药科学内涵 。
创新药物研发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
拓展应用领域
探索中药在养生保健、康复治疗等领域的应用,拓展中药服务范围 。
31
传承创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传承精华,守正创 新
在传承中药传统精华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 进行创新。
29
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需求
中药质量标准体系
建立完善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确保中药质量可 控、安全有效。
规范化种植与炮制
推广规范化种植和炮制技术,提高中药材品质和 药效。
标准化临床应用
制定统一的中药临床应用指南和规范,提高临床 疗效和安全性。
2024/2/2
30
创新能力提升途径探讨
04
常见方剂与治法解析
2024/2/2
18
解表剂及治法
辛温解表
麻黄汤、桂枝汤等,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证,如恶寒 发热、头痛身痛等。
辛凉解表
银翘散、桑菊饮等,用于治疗外感风热表证,如发热 重、微恶风、咽痛等。
扶正解表
败毒散、参苏饮等,用于治疗正气虚弱又感外邪的表 证。
2024/2/2
19
清热剂及治法
2024/2/2
21
补益剂及治法
补血
四物汤、归脾汤等,用于治疗 血虚证,如面色无华、头晕眼 花等。
补阴
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用 于治疗阴虚证,如潮热盗汗、 五心烦热等。
补气
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用 于治疗气虚证,如倦怠乏力、 少气懒言等。
2024/2/2
气血双补
八珍汤、炙甘草汤等,用于治 疗气血两虚证。
深入开展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研究,揭示中药科学内涵 。
创新药物研发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
拓展应用领域
探索中药在养生保健、康复治疗等领域的应用,拓展中药服务范围 。
31
传承创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传承精华,守正创 新
在传承中药传统精华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 进行创新。
29
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需求
中药质量标准体系
建立完善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确保中药质量可 控、安全有效。
规范化种植与炮制
推广规范化种植和炮制技术,提高中药材品质和 药效。
标准化临床应用
制定统一的中药临床应用指南和规范,提高临床 疗效和安全性。
2024/2/2
30
创新能力提升途径探讨
完整版中药学ppt课件-2024鲜版
34
关键工艺参数控制点分析
药材前处理
提取
浓缩
干燥
制剂成型
关键控制点包括药材的净 选、切制、炮制等,直接 影响后续提取效果和制剂 质量。
关键控制点包括提取溶剂 的选择、提取时间、提取 温度等,影响有效成分的 溶出和杂质的去除。
关键控制点包括浓缩温度、 浓缩时间、浓缩设备等, 影响浓缩液的相对密度和 后续干燥效果。
2024/3/28
36
适应症判断依据和误区提示
2024/3/28
病史采集
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包括现病史、既 往史、家族史等。
症状分析
对患者症状进行全面分析,明确中医 证候类型。
37
适应症判断依据和误区提示
• 体征检查: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病情信 息。
2024/3/28
38
适应症判断依据和误区提示
十八反
指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或增强 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甘草反甘 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 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
等。
2024/3/28
16
配伍禁忌概念及分类
十九畏
指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 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等。
2024/3/28
佐药
佐助药,配合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 药物;佐制药,用于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 反佐药,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 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使药
引经药,能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调和药,具有调和 诸药作用的药物。
方剂组成技巧
注意药物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特性,合理搭配药物; 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煎服方法;注意方剂的剂型选择。
关键工艺参数控制点分析
药材前处理
提取
浓缩
干燥
制剂成型
关键控制点包括药材的净 选、切制、炮制等,直接 影响后续提取效果和制剂 质量。
关键控制点包括提取溶剂 的选择、提取时间、提取 温度等,影响有效成分的 溶出和杂质的去除。
关键控制点包括浓缩温度、 浓缩时间、浓缩设备等, 影响浓缩液的相对密度和 后续干燥效果。
2024/3/28
36
适应症判断依据和误区提示
2024/3/28
病史采集
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包括现病史、既 往史、家族史等。
症状分析
对患者症状进行全面分析,明确中医 证候类型。
37
适应症判断依据和误区提示
• 体征检查: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病情信 息。
2024/3/28
38
适应症判断依据和误区提示
十八反
指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或增强 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甘草反甘 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 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
等。
2024/3/28
16
配伍禁忌概念及分类
十九畏
指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 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等。
2024/3/28
佐药
佐助药,配合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 药物;佐制药,用于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 反佐药,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 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使药
引经药,能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调和药,具有调和 诸药作用的药物。
方剂组成技巧
注意药物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特性,合理搭配药物; 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煎服方法;注意方剂的剂型选择。
中医学中国医科大学PPT课件
16
(五)丹剂
丹剂是以某些矿物类药物经高温烧炼制成的 不同结晶形状的制品,如红升丹、白降丹等,供 外科使用。
另有一些方剂,由于药品贵重或药效显著而 名之为“丹”,它没有固定的剂型,主要供内服 (至宝丹、活络丹)。
17
第二节 常用方剂 一、解表剂
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 透疹等作用,主治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 属“八法”中的“汗法”。
4
当治法从经验总结上升为理论体系之 后,就成为指导遣药组方和运用成方的原 则,而方剂则是在明确治法的前提下的具 体运用。中医诊治疾病时,首先要通过四 诊、辨证,明确诊断后确定治法,然后才 能依据治法遣药组方(方剂)。治法是方 剂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及验证治法 的主要手段。
5
前人将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概括为“方 从法出”,“以法统方”,“方即是法” 总之,治法与方剂之间的关系,互相为用 密不可分,既不能有法无方,也不能有方 而无法,只有治法与方剂相互配合,才能 完成理、法、方、药辨证论治的全过程。
若加饴糖倍芍药,补虚温里小建中 【趣记】桂芍草姜枣(桂嫂炒姜枣)
23
小青龙汤
【组成】 麻黄9g 芍药9g 细辛5g 干姜6g 炙甘草6g 桂枝9g 半夏9g 五味子6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 外寒内饮证。恶寒发热,无汗,
头身疼痛,胸痞喘咳,痰涎清稀 量多,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 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
【功用】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
20
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 浮弱。
【运用】 1 本方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以发热,恶风,
汗出,脉浮缓为辨证要点。
2 加减法:若恶风寒甚者,宜加防风、荆芥 疏散风寒;兼见咳喘者,宜加杏 仁、桔梗、苏子等宣降肺气,止 咳平喘。
(五)丹剂
丹剂是以某些矿物类药物经高温烧炼制成的 不同结晶形状的制品,如红升丹、白降丹等,供 外科使用。
另有一些方剂,由于药品贵重或药效显著而 名之为“丹”,它没有固定的剂型,主要供内服 (至宝丹、活络丹)。
17
第二节 常用方剂 一、解表剂
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 透疹等作用,主治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 属“八法”中的“汗法”。
4
当治法从经验总结上升为理论体系之 后,就成为指导遣药组方和运用成方的原 则,而方剂则是在明确治法的前提下的具 体运用。中医诊治疾病时,首先要通过四 诊、辨证,明确诊断后确定治法,然后才 能依据治法遣药组方(方剂)。治法是方 剂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及验证治法 的主要手段。
5
前人将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概括为“方 从法出”,“以法统方”,“方即是法” 总之,治法与方剂之间的关系,互相为用 密不可分,既不能有法无方,也不能有方 而无法,只有治法与方剂相互配合,才能 完成理、法、方、药辨证论治的全过程。
若加饴糖倍芍药,补虚温里小建中 【趣记】桂芍草姜枣(桂嫂炒姜枣)
23
小青龙汤
【组成】 麻黄9g 芍药9g 细辛5g 干姜6g 炙甘草6g 桂枝9g 半夏9g 五味子6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 外寒内饮证。恶寒发热,无汗,
头身疼痛,胸痞喘咳,痰涎清稀 量多,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 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
【功用】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
20
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 浮弱。
【运用】 1 本方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以发热,恶风,
汗出,脉浮缓为辨证要点。
2 加减法:若恶风寒甚者,宜加防风、荆芥 疏散风寒;兼见咳喘者,宜加杏 仁、桔梗、苏子等宣降肺气,止 咳平喘。
中医学课件ppt
针灸的操作方法
针灸的操作包括针刺、艾灸、拔罐等 ,需由专业医师进行。
针灸的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需注意消毒、避免感染,同 时根据个体差异调整治疗方案。
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的原理
推拿的适应症
推拿通过手法按摩,舒缓肌肉紧张和疼痛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推拿主要用于治疗肌肉劳损、关节扭伤、 颈椎病等。
推拿的操作方法
详细描述
在临床实践中,掌握一些常用的中药和方剂,如六味地黄丸 、逍遥散等,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况,合理选用中药和方剂,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
04
针灸推拿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的原理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经络和 气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的适应症
针灸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妇科疾病
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中医认为月经不调多由气 血不和所致,治疗月经不调应以调和气血为主,同时根据 不同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痛经
痛经是妇科常见症状之一,中医认为痛经多由寒凝气滞所 致,治疗痛经应以温经散寒、行气止痛为主,同时根据不 同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产后调理
产后调理是妇科重要环节之一,中医认为产后调理应以补 益气血、调理脾胃为主,同时根据不同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
虚与实
辨别邪正盛衰,确定治疗原则。
脏腑辨证
肝与胆
肝主疏泄,主藏血 ,与胆相表里。
肺与大肠
肺主气,司呼吸, 主宣发肃降,与大 肠相表里。
心与小肠
心主血脉,主神明 ,与小肠相表里。
脾与胃
脾主运化,主统血 ,与胃相表里。
肾与膀胱
肾主藏精,主生长 发育与生殖,与膀 胱相表里。
中医学ppt课件
02
详细描述
中医内科疾病治疗注重整体观 念和辨证施治,通过中药、针 灸、推拿等手段,针对不同疾 病进行个性化治疗,如感冒、 咳嗽、哮喘、胃痛等常见内科 疾病。
03
总结词
04
中医内科疾病治疗强调预防和调 养。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治未病”非常重要, 因此内科疾病治疗不仅关注疾病 的治疗,更注重预防和调养,通 过调整饮食、运动、情志等方面 ,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 发生。
中药治疗
总结词
通过口服或外敷中药来调节人体内环境、治疗疾病的方法。
详细描述
中药治疗是中医学中的核心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口服或外敷 中药来调节人体内环境、治疗疾病。中药治疗具有副作用小 、疗效稳定等特点,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包括感染、肿瘤、 免疫系统疾疼痛的方法。
总结词
修身养性,培养良好品德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修身养性是养生的根本。应培养良好的品德,如 仁慈、宽容、诚实等,以保持心态平和、愉悦。同时,应 避免贪欲、嫉妒等不良心态,以免影响身心健康。
总结词
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环境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是相互联系的。应顺应自然 规律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心态。如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原则,以保持身心健康。
中医基础理论
包括阴阳五行、藏象、经络、气血津液等基 本理论。
中医临床实践
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以及临 床各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中医学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
中医学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原始医 学,如《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
。
形成
经过数千年的实践与总结,中医学 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发展
在现代,中医学得到了广泛应用与 发展,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
2024年《中药学》全套课件完整版x
金银花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主 治痈肿疔疮,外感风热, 温病初起。
连翘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 散风热。主治痈疽,瘰疬 ,乳痈,丹毒,风热感冒 等。
板蓝根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 治外感发热,温病初起, 咽喉肿痛等。
祛湿类中药材
茯苓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主治水肿尿少,脾虚食少 ,便溏泄泻,心神不安等 。
04
经典名方解读与临床应用 举例
经典名方来源及背景介绍
《伤寒杂病论》
东汉张仲景所著,被誉为“方书之祖”,其中收录的经典 名方如麻黄汤、桂枝汤等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
《千金方》
唐代孙思邈所著,集唐代以前医方之大成,收录了许多实 用有效的方剂,如温胆汤、四物汤等。
《外台秘要》
唐代王焘所著,汇集了初唐及唐以前的医学著作,保存了 大量珍贵医学资料,其中收录的经典名方如黄连解毒汤、 犀角地黄汤等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中药分类与命名规则
中药分类
根据药物性质、功效和临床应用等特点,中药可分为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 、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驱虫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开窍药、 补虚药、收涩药、涌吐药、攻毒杀虫止痒药和拔毒化腐生肌药等。
命名规则
中药的命名通常根据其形态、气味、产地、功效等特点进行,如“金银花”因其花色金黄、状如银花而得名,“ 黄连”则因其根茎呈连珠状且色黄而得名。
中药资源分布及采集加工方法
资源分布
中药资源分布广泛,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多种来源。其 中植物类中药占比较大,涉及的药用植物种类繁多。
采集加工方法
中药的采集和加工是保证其质量和药效的重要环节。采集时 应根据药用部位和生长时期进行,加工则包括净制、切制、 炮炙等多个步骤,旨在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提高药效和 降低毒性。
2014-1中医药大学课件PPT课件
肿瘤的大体(肉眼)形态特征
颜色:癌多呈灰白色,肉瘤多呈灰红~粉红色
暗红色——血管源肿瘤、肿瘤继发广泛性出血
黄色——富于脂肪或脂质的肿瘤 (例:脂肪瘤、黄色瘤、肾上腺皮质肿瘤) 灰黑色、褐色——含有:黑色素(例:色素痣、黑色素瘤) 铁血黄素(例:纤维组织细胞瘤) 脂褐素(例:肾上腺皮质“黑色腺瘤”) 半透明或胶冻样——富含黏液的肿瘤
非典型增生(dysplasia*)=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
以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异常为特征的增生性病变 细胞形态异型性:细胞核增大、形态不规则、染色质过多、核仁明显、 胞核与胞质比例(核浆比)增大、核分裂象增多、呈 现病理性核分裂象等 组织结构异型性:细胞核极性丧失、排列紊乱等
肿瘤病理诊断常用术语
肿瘤的大体(肉眼)形态特征
数目 形状 边界 大小 色泽 质地 继发性病变
直径(长径):数mm~巨大(微小肿瘤-可恶性) 狭小处(如椎管) 重要部位(如心房传导束附近) 肿瘤:易早发现、常较小
体表、腹腔内肿瘤:可巨大
缓慢生长、巨大肿瘤:多良性
短期内速长肿瘤:很可能恶性
肿瘤的大体(肉眼)形态特征
数目 色泽
切面——细致(程度)、纹理(结节等)、囊内容(性状)、坏死等
继发性病变:出血、坏死(尤其恶性肿瘤)、糜烂、溃疡(良性/恶性特征?)、 囊性变、感染
肿瘤的大体(肉眼)形态特征
数目 形状 边界 大小 色泽 质地 继发性病变
单发瘤 多发瘤: 同步性(同时出现) 非同步性(非同时出现) 同类型(例:神经纤维瘤病、结肠家族性腺瘤病) 异类型
成熟,几乎与正常细胞形态类似。恶性肿瘤细胞分化不成熟,依据其与正常
细胞的相似程度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少数肿瘤细胞分化很差,以 至无法确定其分化方向,称为未分化肿瘤。 间变(anaplasia):恶性肿瘤细胞未向任何方向分化,即失分化现象,相当于未 分化。 间变性肿瘤(anaplastic tumor)通常指瘤细胞异型性非常显著的未分化肿瘤。
中医学 PPT课件
三、中国医药学的发展
• 从公元3-10世纪,即我国隋唐时期,医药学有了全面的 发展,在脉学、病因、证候、临床治疗学等方面。出现了 不少专著。如晋代著名医学家王叔和著《脉学》十卷,进 一步使脉学理论与方法系统化。对于病源的探讨和证候的 描述,到隋代已取得相当成就。巢元方(公元610年)等 人集体编写的“诸病源候论”,总结了晋魏以来的医疗和 成就,就是这方面的代表著作。书中记述绦虫病,认为是 吃不熟的肉类所致,患漆疮与人体的过敏体质有关,患某 些传染病是外界有害物质(乖戾之气)所致;患麻风病有 初、中、晚三期之分等内容共有50卷之多,反映了医学理 论和临床实践的进一步提高。
• 总之,“内经”代表了当时我国医学的巨大成就, 并且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内经”一书引起世界许多国家医学家的重视, 部分内容相继译成日、英、德、法等国文字。 • 在公元前2世纪,便已著成了我国第一部药物 学专书《神农本草经》。该书除载有药物365种 (内有重复的18种,实得药物347种)外,并总 结和肯定了有关药物方面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 从而奠定了我国药物学的基础。例如,将药性分 为寒、热、温、凉四性(此外尚有平性),将药 味分为酸、苦、甘、辛、咸五味(此外尚有淡味) 等。
四、针灸学的形成与发展
• 针灸来源于石器的发明,最早使用的是砭 石和石针。石针是古代针刺的原始工具, 发明了金属,才出现了金属针。我国第一 部针灸书是“灵枢”,这本书成于战国时 期。
• 晋代皇甫谧(公元215-282)著针灸专书《甲乙经》, 总结了前人和本人的实践经验,阐述经络理论,明确穴位 和位置,并详述疾病针灸取穴等。可称为第二次总结性的 针灸专著。宋代针灸学家王惟一,在总结前人针灸医疗实 践的基础上,考定了明堂图经络孔穴,并主持设计铸作立 体铜人孔穴模型,刻有十四经的经穴名称和位置,对于学 习和运用针灸学有很大贡献。这尊铜人孔穴模型,在八国 联国入侵时被日本军国主义者掠走,现仍藏在日本东京国 立博物馆。 • 针灸疗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民间 流传了几千年,一向为群众所喜用,因而能广泛传播,并 不断发展。
中医学PPT课件
中医学在历史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 著作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中医学的基本理论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用以说明 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01
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 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 的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
中医学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治疗作用
中医学具有独特的辨证论治方法和丰富的治疗手段,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能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 率。
中医学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康复作用 中医学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促进患者的 身心康复。
中医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拔罐、刮痧等
简要介绍拔罐、刮痧等非药物疗法的原理、操作方法和适应症。
饮食治疗
食物的药性
讲解食物的四气、五味等药性理论, 以及食物归经、饮食禁忌等。
常见疾病的食疗方案
针对常见疾病,提供具体的食疗方案 和建议。
食疗原则和方法
介绍食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因人、 因时、因地施膳等。
心理治疗
情志与疾病的关系
中药制剂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01
中药制剂的种类与特点
介绍中药制剂的种类,如汤剂、丸剂、散剂、膏剂等,并分析其特点。
02
中药制剂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领域
阐述中药制剂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领域,如中药抗炎、中药抗病毒、中
药抗肿瘤等。
03
中药制剂研发的挑战与前景
探讨中药制剂研发面临的挑战,如质量控制、临床试验等,同时展望其
常用中药介绍
详细介绍常用中药的名称、 药性、功效、应用等,可 配合图片展示。
中医学的基本理论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用以说明 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01
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 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 的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
中医学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治疗作用
中医学具有独特的辨证论治方法和丰富的治疗手段,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能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 率。
中医学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康复作用 中医学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促进患者的 身心康复。
中医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拔罐、刮痧等
简要介绍拔罐、刮痧等非药物疗法的原理、操作方法和适应症。
饮食治疗
食物的药性
讲解食物的四气、五味等药性理论, 以及食物归经、饮食禁忌等。
常见疾病的食疗方案
针对常见疾病,提供具体的食疗方案 和建议。
食疗原则和方法
介绍食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因人、 因时、因地施膳等。
心理治疗
情志与疾病的关系
中药制剂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01
中药制剂的种类与特点
介绍中药制剂的种类,如汤剂、丸剂、散剂、膏剂等,并分析其特点。
02
中药制剂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领域
阐述中药制剂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领域,如中药抗炎、中药抗病毒、中
药抗肿瘤等。
03
中药制剂研发的挑战与前景
探讨中药制剂研发面临的挑战,如质量控制、临床试验等,同时展望其
常用中药介绍
详细介绍常用中药的名称、 药性、功效、应用等,可 配合图片展示。
中医学完整ppt课件
针刺方法演示
包括进针、行针、留针、出针等基本针刺方法的演示, 以及补泻手法的介绍。
推拿手法介绍及操作注意事项
推拿手法介绍
包括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常用推拿手 法的介绍。
操作注意事项
推拿操作前需明确诊断,注意手法力度、频率和时间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同时,推拿过程中需观察 患者反应,及时调整手法。
触诊技巧
通过触摸患者的皮肤、肌肉、骨骼等部位,了解患者的体温、湿度、弹性、压痛等情况,有助于对疾病的辨证施 治。例如,腹部触诊可以了解脏腑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有无压痛等。
03
中药基础知识与分类应用
中药性能特点及配伍禁忌
性能特点
中药具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性能特点,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脏腑经络的作用倾向 。
运动锻炼方式选择及效果评估
运动锻炼方式选择
根据个人兴趣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养生 运动,或慢跑、游泳等现代健身运动。
效果评估
通过运动前后的身体指标对比,评估运动效果。如体重、血压、心率等指标的变 化,以及精神状态和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
心理调适方法分享
1 2 3
情志调养
阴阳五行理论在中医学中应用
阴阳平衡
阴阳是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代表着相对的两个方面。阴阳 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失衡则会导致疾病。
五行养生
根据五行理论,调和阴阳平衡。五行养生法,调和阴阳平衡 。
脏腑经络学说及其功能联系
脏腑功能
脏腑是人体内部的重要器官,具有各自独特的生理功能。脏腑之间通过经络相 互联系,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配伍禁忌
中药配伍禁忌包括十八反、十九畏等,指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或降低、破坏药效, 应避免配合使用。
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基础整理阴阳五行ppt课件
总结词
注重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
总结词
加强中西医结合,提高诊疗水平
详细描述
慢性病的发生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在慢性 病管理中,应注重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指导患者养成健 康的生活习惯,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和复发。
THANKS
感谢观看
04
阴阳五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诊断中的应用
阴阳失调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判断体 内阴阳是否平衡,以及阴阳失调的具 体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五行相生相克
利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分析疾病 传变规律,预测病情发展趋势,有助 于早期诊断和防治。
治疗中的应用
调整阴阳
治疗的目标是调整阴阳平衡,根据阴阳失调的具体情况,采取补阴、补阳或调和 阴阳等治疗方法。
心与火
心主血脉,负责推动血脾与土
脾主运化,负责消化吸收,五 行中属土,代表化生、承载和 受纳。
肾与水
肾主藏精,负责生殖和生长发 育,五行中属水,代表滋润、 涵养和下行。
五脏失调与疾病
肾失调
肾阳虚或肾阴虚可能导致腰膝酸软、性功 能减退等症状;肾虚水泛则可引起水肿、 小便不利等。
案例三:中医学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
总结词
发挥中医学优势,提高慢性病管理效果
详细描述
中医学在慢性病管理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如整体观念、辨 证施治、预防为主等。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健康指导, 可以提高慢性病管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详细描述
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各有所长,加强中西医结合可以提高诊 疗水平。在慢性病管理中,应充分发挥中医学的整体调节 和现代医学的精确诊断优势,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方 案。
总结词
注重整体观念,综合调理
详细描述
注重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
总结词
加强中西医结合,提高诊疗水平
详细描述
慢性病的发生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在慢性 病管理中,应注重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指导患者养成健 康的生活习惯,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和复发。
THANKS
感谢观看
04
阴阳五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诊断中的应用
阴阳失调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判断体 内阴阳是否平衡,以及阴阳失调的具 体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五行相生相克
利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分析疾病 传变规律,预测病情发展趋势,有助 于早期诊断和防治。
治疗中的应用
调整阴阳
治疗的目标是调整阴阳平衡,根据阴阳失调的具体情况,采取补阴、补阳或调和 阴阳等治疗方法。
心与火
心主血脉,负责推动血脾与土
脾主运化,负责消化吸收,五 行中属土,代表化生、承载和 受纳。
肾与水
肾主藏精,负责生殖和生长发 育,五行中属水,代表滋润、 涵养和下行。
五脏失调与疾病
肾失调
肾阳虚或肾阴虚可能导致腰膝酸软、性功 能减退等症状;肾虚水泛则可引起水肿、 小便不利等。
案例三:中医学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
总结词
发挥中医学优势,提高慢性病管理效果
详细描述
中医学在慢性病管理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如整体观念、辨 证施治、预防为主等。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健康指导, 可以提高慢性病管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详细描述
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各有所长,加强中西医结合可以提高诊 疗水平。在慢性病管理中,应充分发挥中医学的整体调节 和现代医学的精确诊断优势,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方 案。
总结词
注重整体观念,综合调理
详细描述
《中国中医药·医学课件》
国内和国际
中医药在传统基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继承传统
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让它在 现代医学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中医药·医学课件
中医药概述
中医药是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医学,注重平衡人体阴阳,以达到治疗疾病和 保持健康的目的。
中医药的基本理论
1 阴阳五行
中医药理论中的重要概 念,帮助诊断和治疗疾 病。
2 气血津液
3 经络与脏腑
人体内的重要物质,对 身体健康起着关键作用。
中医药理论将人体分为 多个经络和脏腑,相互 影响,决定健康。
中医药的诊断方法
1
闻诊
2
通过闻取呼出气味和身体散发的气味
来判断病情。
3
望诊
通过观察面色、舌象等外部表现来判 断病情。
问诊
医生与患者交流,了解症状、生活习 惯等信息。
中医药的常用治疗方法
针灸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整 人体的阴阳平衡,以治疗 疾病。
中药疗法
使用植物、动物或矿物的 药物,通过调整身体功能 来治疗疾病。
推拿按摩
利用手法按摩身体,促进 气血循环,缓解疼痛和疾 病。
中医药对身体的作用机制
中医药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循环、调理脏腑功能等方式,来调整和增强人体的自愈能力。
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类疾病,包括慢性病、急性病和预防保健等方面。
中医药的发展和前景
传统与创新
中医学之中药学PPT课件(2024)
2024/1/30
24
06
现代科技在中药学领域应用前 景展望
Chapter
2024/1/30
25
现代科技对中药学发展推动作用分析
1 2
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
现代科技手段如基因测序、组织培养等,有助于 保护和合理利用中药资源,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
揭示中药作用机理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如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等, 可以深入揭示中药的作用机理,为中药的临床应 用提供科学依据。
推动中药制剂创新
3
运用现代制剂技术,如纳米技术、微囊化技术等 ,可以改进中药制剂的剂型、提高药效,推动中 药制剂的创新发展。
2024/1/30
26
现代科技在中药质量控制方面应用探讨
2024/1/30
建立中药质量标准体系
借助现代分析技术,如色谱、质谱等,可以建立中药的质量标准 体系,确保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禁忌症
虽然针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也有一些禁忌症需要注意,如孕 妇腹部和腰骶部禁针、皮肤破损处禁 针等。
异常情况处理
在针灸治疗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晕针 、滞针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保 证患者安全。
2024/1/30
20
05
拔罐、刮痧等非药物疗法介绍 及操作演示
Chapter
2024/1/30
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黄芩等。
应用举例
02
用于治疗热毒壅盛所致的疮疡肿毒、咽喉肿痛等证,如黄连解
毒汤、银翘散等。
功效
03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14
祛湿方剂组成及应用举例
组成
茯苓、白术、陈皮、半夏等。
应用举例
用于治疗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泄泻等证,如五 苓散、平胃散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人民医院 病理科
1
外科诊断病理学基础
肿瘤 基本病变诊断
2
肿瘤
(tumor,neoplasm)
➢ 病理诊断思路:
➢
是否肿瘤?
➢
先确定其性质(良性、恶性或交界性)
➢
再进行组织学分类或分型
➢
尽可能为临床提供影响该类(或该型)肿瘤
治疗、预后的形态学和生物学行为参数
3
肿瘤病理诊断常用术语
➢ 乳头状瘤(papilloma):鳞状上皮、尿路上皮或柱状上皮等 形成的良性肿瘤,表面被覆相关上皮细胞,内含纤维-血 管束的乳头状突起(可分支)。
13
肿瘤的一般形态
很重要!
14
大体(肉眼)形态特征 组织形态特征
15
肿瘤的大体(肉眼) 形态特征
数目 形状 边界 大小 色泽 质地 继发性病变
16
肿瘤的大体(肉眼)形态特征
➢ 边界: 良性肿瘤:膨胀性生长-通常清楚,多有包膜(可无包膜) 恶性肿瘤:浸润性生长-通常不清,常无包膜(可部分性包膜、假包膜)
熟悉肿瘤的颜色有助于判断组织来源
18
肿瘤的大体(肉眼)形态特征
➢ 质地:与肿瘤类型、实质/间质比例、继发性改变等有关 实性/囊性/囊实性(不同比例) 较软——富含肿瘤细胞(例:脂肪瘤、血管瘤和髓样癌等) 或肿瘤继发出血、坏死和囊性变 较硬——富含纤维性间质(例:癌) 坚硬——含钙化、骨化肿瘤(例:毛母质瘤、骨源性肿瘤)
增生(hyperplasia):组织中正常排列细胞的异常增多。增生细胞形态正常, 无异型性。引起增生的刺激因子(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等)去除后, 增生的组织可恢复到正常状态。
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替代的过程, 是正常细胞中的储备细胞发生转向性分化的结果,最常见于上皮组织。 例如,慢性子宫颈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时,子宫颈管黏膜的柱状上皮和支 气管黏膜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可发生鳞状上皮化生;胃酸反流至食管 时,食管黏膜鳞状上皮发生腺上皮化生);慢性胃炎时,胃黏膜固有的分 泌型腺上皮可发生肠上皮化生。化生细胞可异型增生,有可能进展成恶
➢ 切面——细致(程度)、纹理(结节等)、囊内容(性状)、坏死等 ➢ 继发性病变:出血、坏死(尤其恶性肿瘤)、糜烂、溃疡(良性/恶性特征?)、
➢ 腺瘤(adenoma) :腺上皮形成的良性肿瘤 ➢ 癌(carcinoma) :上皮形成的恶性肿瘤(鳞癌、腺癌等) ➢ 肉瘤(sarcoma):间叶组织形成的恶性肿瘤 (纤维肉瘤、
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骨肉瘤等)
4
肿瘤病理诊断常用术语
囊肿(cyst):为内壁衬覆上皮、腔内充满液体的肿物。可为肿瘤性(如囊腺瘤 或囊腺癌、囊性畸胎瘤等)、先天性(如鳃囊肿、甲状腺舌管囊肿等)、寄 生虫性(如包虫囊肿等)、潴留性或种植性等。
➢ 鳞状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累及上皮层的大部分或全层 ➢ 腺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病变未突破基底膜(在结直肠则指病变未突破黏
膜肌,未侵犯粘膜下层
12
肿瘤病理诊断常用术语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可与浸润性癌同时 存在,活检时只见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并不表示无浸润性癌,很多情况下是 因为临床取材不当、过于浅表所致
细胞形态异型性:细胞核增大、形态不规则、染色质过多、核仁明显、 胞核与胞质比例(核浆比)增大、核分裂象增多、呈 现病理性核分裂象等
组织结构异型性:细胞核极性丧失、排列紊乱等
非典型增生(异型增生)的程度:分为轻、中、重度
复层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 轻度—异型增生细胞限于上皮层下1/3 中度—异型增生细胞限于上皮层中下2/3 重度—异型增生细胞>上皮层中下2/3、以至几乎累及上皮全层
➢ 大小 直径(长径):数mm~巨大(微小肿瘤-可恶性) 狭小处(如椎管)、重要部位(如心房传导束附近)肿瘤:易早发现、常较
小 体表、腹腔内肿瘤:可巨大
缓慢生长、巨大-多良性 短期内迅速生长-很可能恶性
17
肿瘤的大体(肉眼)形态特征
颜色:癌多呈灰白色,肉瘤多呈灰红~粉红色 暗红色——血管源肿瘤、肿瘤继发广泛性出血 黄色——富于脂肪或脂质的肿瘤 (例:脂肪瘤、黄色瘤、肾上腺皮质肿瘤) 灰黑色、褐色——含有:黑色素(例:色素痣、黑色素瘤) 铁血黄素(例:纤维组织细胞瘤) 脂褐素(例:肾上腺皮质“黑色腺瘤”) 半透明或胶冻样——富含黏液的肿瘤 (例:黏液癌、黏液性脂肪肉瘤)
间变(anaplasia):恶性肿瘤细胞未向任何方向分化,即失分化现象,相当于未 分化。
间变性肿瘤(anaplastic tumor)通常指瘤细胞异型性非常显著的未分化肿瘤。
6
7
8
肿瘤病理诊断常用术语
非典型增生(dysplasia*)=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
以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异常为特征的增生性病变
②高级别(high grade)
10
肿瘤病理诊断常用术语
➢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异型较轻 ➢ 鳞状上态和组织结构异型显著
➢ 包括:①重度非典型增生(重度异型增生)
➢
②原位癌
11
肿瘤病理诊断常用术语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WHO肿瘤最新分类:建议避免使用原位癌或原位腺癌之类术语(实际工作中,重 度非典型增生与原位癌在形态上常难以明确区分。长期随访 结果显示,两者进展为润性癌的危险性并无差别,临床处理 原则也相同),因而统一使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性肿瘤。
5
肿瘤病理诊断常用术语
分化(differentiation):胚胎或出生后原始幼稚细胞向多方向演化成为成熟细胞、 组织和器官的过程。肿瘤可视为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良性肿瘤细胞分化较 成熟,几乎与正常细胞形态类似。恶性肿瘤细胞分化不成熟,依据其与正常 细胞的相似程度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少数肿瘤细胞分化很差,以 至无法确定其分化方向,称为未分化肿瘤。
重度非典型增生易发展为恶性肿瘤,属于癌前病变
9
肿瘤病理诊断常用术语
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IN)
上皮内瘤变最早用于表述子宫颈鳞状上皮肿瘤性增生,现扩展到表述许多部位 (前列腺、食管、结直肠、乳腺、膀胱等)上皮组织的肿瘤性增生。 曾分为三级:轻、中、重度(Ⅰ、Ⅱ、Ⅲ级) 目前趋于分为:①低级别(low grade)
1
外科诊断病理学基础
肿瘤 基本病变诊断
2
肿瘤
(tumor,neoplasm)
➢ 病理诊断思路:
➢
是否肿瘤?
➢
先确定其性质(良性、恶性或交界性)
➢
再进行组织学分类或分型
➢
尽可能为临床提供影响该类(或该型)肿瘤
治疗、预后的形态学和生物学行为参数
3
肿瘤病理诊断常用术语
➢ 乳头状瘤(papilloma):鳞状上皮、尿路上皮或柱状上皮等 形成的良性肿瘤,表面被覆相关上皮细胞,内含纤维-血 管束的乳头状突起(可分支)。
13
肿瘤的一般形态
很重要!
14
大体(肉眼)形态特征 组织形态特征
15
肿瘤的大体(肉眼) 形态特征
数目 形状 边界 大小 色泽 质地 继发性病变
16
肿瘤的大体(肉眼)形态特征
➢ 边界: 良性肿瘤:膨胀性生长-通常清楚,多有包膜(可无包膜) 恶性肿瘤:浸润性生长-通常不清,常无包膜(可部分性包膜、假包膜)
熟悉肿瘤的颜色有助于判断组织来源
18
肿瘤的大体(肉眼)形态特征
➢ 质地:与肿瘤类型、实质/间质比例、继发性改变等有关 实性/囊性/囊实性(不同比例) 较软——富含肿瘤细胞(例:脂肪瘤、血管瘤和髓样癌等) 或肿瘤继发出血、坏死和囊性变 较硬——富含纤维性间质(例:癌) 坚硬——含钙化、骨化肿瘤(例:毛母质瘤、骨源性肿瘤)
增生(hyperplasia):组织中正常排列细胞的异常增多。增生细胞形态正常, 无异型性。引起增生的刺激因子(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等)去除后, 增生的组织可恢复到正常状态。
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替代的过程, 是正常细胞中的储备细胞发生转向性分化的结果,最常见于上皮组织。 例如,慢性子宫颈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时,子宫颈管黏膜的柱状上皮和支 气管黏膜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可发生鳞状上皮化生;胃酸反流至食管 时,食管黏膜鳞状上皮发生腺上皮化生);慢性胃炎时,胃黏膜固有的分 泌型腺上皮可发生肠上皮化生。化生细胞可异型增生,有可能进展成恶
➢ 切面——细致(程度)、纹理(结节等)、囊内容(性状)、坏死等 ➢ 继发性病变:出血、坏死(尤其恶性肿瘤)、糜烂、溃疡(良性/恶性特征?)、
➢ 腺瘤(adenoma) :腺上皮形成的良性肿瘤 ➢ 癌(carcinoma) :上皮形成的恶性肿瘤(鳞癌、腺癌等) ➢ 肉瘤(sarcoma):间叶组织形成的恶性肿瘤 (纤维肉瘤、
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骨肉瘤等)
4
肿瘤病理诊断常用术语
囊肿(cyst):为内壁衬覆上皮、腔内充满液体的肿物。可为肿瘤性(如囊腺瘤 或囊腺癌、囊性畸胎瘤等)、先天性(如鳃囊肿、甲状腺舌管囊肿等)、寄 生虫性(如包虫囊肿等)、潴留性或种植性等。
➢ 鳞状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累及上皮层的大部分或全层 ➢ 腺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病变未突破基底膜(在结直肠则指病变未突破黏
膜肌,未侵犯粘膜下层
12
肿瘤病理诊断常用术语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可与浸润性癌同时 存在,活检时只见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并不表示无浸润性癌,很多情况下是 因为临床取材不当、过于浅表所致
细胞形态异型性:细胞核增大、形态不规则、染色质过多、核仁明显、 胞核与胞质比例(核浆比)增大、核分裂象增多、呈 现病理性核分裂象等
组织结构异型性:细胞核极性丧失、排列紊乱等
非典型增生(异型增生)的程度:分为轻、中、重度
复层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 轻度—异型增生细胞限于上皮层下1/3 中度—异型增生细胞限于上皮层中下2/3 重度—异型增生细胞>上皮层中下2/3、以至几乎累及上皮全层
➢ 大小 直径(长径):数mm~巨大(微小肿瘤-可恶性) 狭小处(如椎管)、重要部位(如心房传导束附近)肿瘤:易早发现、常较
小 体表、腹腔内肿瘤:可巨大
缓慢生长、巨大-多良性 短期内迅速生长-很可能恶性
17
肿瘤的大体(肉眼)形态特征
颜色:癌多呈灰白色,肉瘤多呈灰红~粉红色 暗红色——血管源肿瘤、肿瘤继发广泛性出血 黄色——富于脂肪或脂质的肿瘤 (例:脂肪瘤、黄色瘤、肾上腺皮质肿瘤) 灰黑色、褐色——含有:黑色素(例:色素痣、黑色素瘤) 铁血黄素(例:纤维组织细胞瘤) 脂褐素(例:肾上腺皮质“黑色腺瘤”) 半透明或胶冻样——富含黏液的肿瘤 (例:黏液癌、黏液性脂肪肉瘤)
间变(anaplasia):恶性肿瘤细胞未向任何方向分化,即失分化现象,相当于未 分化。
间变性肿瘤(anaplastic tumor)通常指瘤细胞异型性非常显著的未分化肿瘤。
6
7
8
肿瘤病理诊断常用术语
非典型增生(dysplasia*)=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
以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异常为特征的增生性病变
②高级别(high grade)
10
肿瘤病理诊断常用术语
➢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异型较轻 ➢ 鳞状上态和组织结构异型显著
➢ 包括:①重度非典型增生(重度异型增生)
➢
②原位癌
11
肿瘤病理诊断常用术语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WHO肿瘤最新分类:建议避免使用原位癌或原位腺癌之类术语(实际工作中,重 度非典型增生与原位癌在形态上常难以明确区分。长期随访 结果显示,两者进展为润性癌的危险性并无差别,临床处理 原则也相同),因而统一使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性肿瘤。
5
肿瘤病理诊断常用术语
分化(differentiation):胚胎或出生后原始幼稚细胞向多方向演化成为成熟细胞、 组织和器官的过程。肿瘤可视为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良性肿瘤细胞分化较 成熟,几乎与正常细胞形态类似。恶性肿瘤细胞分化不成熟,依据其与正常 细胞的相似程度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少数肿瘤细胞分化很差,以 至无法确定其分化方向,称为未分化肿瘤。
重度非典型增生易发展为恶性肿瘤,属于癌前病变
9
肿瘤病理诊断常用术语
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IN)
上皮内瘤变最早用于表述子宫颈鳞状上皮肿瘤性增生,现扩展到表述许多部位 (前列腺、食管、结直肠、乳腺、膀胱等)上皮组织的肿瘤性增生。 曾分为三级:轻、中、重度(Ⅰ、Ⅱ、Ⅲ级) 目前趋于分为:①低级别(low gr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