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四川成都七中新高三零诊模拟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中毕业班零诊模拟考试历史答案
参考答案:1-5 DDBAB 6-10 ADABB 11-15 CDBCA 16-20 BBBCA 21-25 BBCDB26-30 CDACD 31-32 CA33.(25分)(1)原因:新航路开辟,国际贸易发展;荷兰逐渐成为“海上马车夫”;海外贸易带来丰厚的利润;政府的支持;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推动;殖民扩张的刺激。
(任答4点给8分,答5点给9分)(2)特点:资金流动大、流速快;发展迅猛;资金主要流向工业领域;逐渐形成垄断组织;无政府调控,自由放任;国际性和全球性加强。
(任答5点10分)(3)影响:聚集资金,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国际贸易和全球化的发展;造成投机行为的猖獗,影响经济秩序稳定,引发经济危机。
(6分)34.(12分)示例一论题:15世纪至19世纪,西方的崛起推动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形成。
(2分)阐述:14世纪至18世纪,在欧洲相继兴起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大大解放了西方人的思想;英、法、美等国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推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工业革命的开展大大加速了西方的崛起;随着西方的崛起,欧美列强在全球范围内倾销商品,拓展市场,大肆殖民,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资本主义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最终建立起来。
(10分)示例二:论题:20世纪西欧的衰落和美苏的崛起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2分)阐述: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制度渐趋完善。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而传统的力量中心西欧衰落,英法德等国为美国马首是瞻;苏联在高度集中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实现了工业化,政治影响和军事实力迅速增强,成为二战后初期唯一能与美国匹敌的大国。
二战后世界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10分)35.(15分)(1)内容:准许农民退出村社;农民可赎买村社份地作为私产并允许买卖;实行移民政策。
2019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5月份)(3)
2019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5月份)(3)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西周时,周王授予诸侯管治封域内土著邦族的权力,包括组织城防、分派劳役、划定田亩、贡献土产等具体内容;各邦族多依旧保有其宗族组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践行周礼。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A. 儒家礼乐文明推动文化认同B. 中央政府实现对地方的直接管理C. 分封制的推行促进族群融合D. 土著邦族作为新兴政治力量崛起2.秦汉时期,粮食生产是农民的主要经营,此外还有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园艺种植等副业。
以上多种经营的收入,也仅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
这表明小农经济()A. 是不完全的自给自足经营B.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低C. 是一种脆弱的经济结构D. 是封建国家的统治基础3.考古学家在今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俑的形象既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东罗马人、波斯人,还有中亚地区的回鹘人,粟特人。
这表明当时()A. 东亚风俗深受西方文化影响B. 中西交流主要依赖于海上交通C. 丝绸之路已延伸到朝鲜半岛D. 中国与东罗马建立了外交关系4.洪武元年颁布的《大明令》申明,“不许乞养异姓为嗣,以乱宗族”。
明朝后期修订的《问刑条例》则规定,“其财买义男,如恩养年久,配有室家者,照例同子孙论”。
这一变化可以说明当时()A. 纲常伦理受到严重冲击B. 宗法关系渐趋松弛C. 异姓承继取代嫡子继承D. 社会风俗急剧转变5.19世纪90年代,中国的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八九”。
这种状况表明()A. 家庭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显现B. 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C.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环境恶化D. 民众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6.1910年9月,资政院正式成立。
职权是议定国家出入预算、决算、税法、公债、制定法规、弹劾大臣等。
根据资政院院章,资政院总裁出自钦定,清廷视之为控制资政院的工具。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1.在周代,所有的封君,不仅权力来源于周王,而且他们必须经过大族长周天子的媒介,才能“上达天听”,获得天命的眷顾。
这表明西周A. 有效地规范了当政者的行为B. 将天命观融入了政统和宗统C. 实现了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D. 通过分封制稳定了统治秩序【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不仅权力来源于周王,必须经过大族长周天子的媒介,才能‘上达天听’,获得天命的眷顾”,这说明西周时期天命观、政治系统(周王)、宗族系统(大族长)三者的融合,故B项正确;A项错在“有效地”;C项指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错误;“稳定了统治秩序”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解题的思维逻辑是“现象——本质”。
本题的现象是西周的封君权力来自于周王,并且通过周天子上达天听,这实质上反映出西周政治、宗族和天命的联系。
2.“这种制度带有武装殖民的性质,使国家朝着统一的方向前进了一步,但由此形成的国家不是一个有机的政治、经济整体。
”这一制度是指A. 分封制B. 郡县制C. 宗法制D. 中央集权制【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国家向统一方向迈进,但国家又没有形成完全的有机整体,所以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央集权,但最终能够使国家分裂,这应该是分封制,答案为A。
郡县制,能够使国家形成一个有机的政治经济整体,并且不带有武装殖民的性质,B错误。
宗法制没有涉及到对地方的管理和国家统一的问题,排除C。
从材料“但由此形成的国家不是一个有机的政治、经济整体”可知没有形成中央集权制度,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组中国古代分封制。
要求学生结合分封制实施的背景内容特征和产生的影响来分析材料。
3.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2019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毕业班摸底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9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毕业班摸底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面对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没有屈服,即使只需说一句表示屈服的话就可以获得自由,他也毫不退让。
这类神话构成了古希腊悲剧的主题,并成为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此可知,古代希腊A. 公民的思想自由遭到压制B. 传统文化蕴含着人文精神C. 民众厌倦平淡的世俗生活D. 神话观念逐步得到了强化【答案】B【解析】根据“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面对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没有屈服”“这类神话构成了古希腊悲剧的主题”可知,这类神话强调人的力量和作用,说明传统文化蕴含着人文精神,故B正确;材料反映古希腊神话,无法体现公民的思想自由遭到压制,排除A;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神话观念逐步得到了强化,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面对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没有屈服”“这类神话构成了古希腊悲剧的主题”,联系所学古代希腊人文经济的起源的知识分析解答。
2.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形成了捐助制度。
该制度规定,每年雅典城邦都要指定一部分富有公民承担城邦的公共支出,特别是资助戏剧演出、修建战舰。
此外,富有公民在战争时期要承担更多税额。
这表明古代雅典A. 形成了高度完善的社会管理体制B. 贵族集团政治地位上升C. 重视缓和公民财富不平等的矛盾D. 社会阶级对立得到消除【答案】C【解析】根据“每年雅典城邦都要指定一部分富有公民承担城邦的公共支出”“富有公民在战争时期要承担更多税额”,这种制度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缓解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稳定城邦秩序,故C正确;A中“高度完善的社会管理体制”表述夸大其词,排除;材料无法体现贵族集团政治地位上升,排除B;在奴隶社会的雅典,社会阶级对立不可能消除,D表述过于绝对,错误。
【全国百强校顶尖名校】2019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5月份)(含解析)
2019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5月份)(2)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周公将从远古到殷商的礼仪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孔子也一再强调自己“梦见周公”“吾从周”。
但后世普遍认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是孔子而非周公,这主要是基于孔予()A. 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B. 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C. 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D. 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2.周代作为“天子”的周王既掌握“天命”又主宰“天下”。
王室衰微后,诸侯征伐只能获取实质上的“天下”,却无法得到象征“天命”的“天子”身份。
秦始皇创制皇帝名号,着重标榜自己的功德,淡化“天下”为“天命”的赐予。
这说明了()A. 周代天命观念逐渐消亡B. 秦注重按功德分配身份地位C. 神权不再与王权相结合D. 秦意在打破旧有的权力逻辑3.朱熹说:“人欲者,此心之疾疚,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饥而欲食,渴而欲饮”,“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
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由此可知,朱熹的思想()A. 扼杀了人性的正当需求B. 极力为封建统治辩护C. 宣扬了封建的伦理纲常D. 有利于维护公共秩序4.明代中后期,来自海外的事物在中国社会逐渐增多。
除了由耶稣会士传入的天主教以及西方科学知识以外,白银、玉米、火器等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难以或缺的外来物质。
自鸣钟、眼镜、望远镜之类也已经出现在晚明时代社会生活中。
这些现象反映了()A. 文化优越这一传统心态的改变B. 明代中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征C. 中国对外接触的内驱动力增强D. 民间对外合法往来空间的扩大5.晚请以前,郑成功至多是以“遗民忠义”的“忠烈”形象受人景仰,也有人视之为“草寇”。
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其“排满驱荷开拓台湾”而备受国人推崇。
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A. 国人信仰推高了郑成功地位B. 国人对民族历史的重构以适应时代C. 近代以来传统儒家思想式微D. 国人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普遍认同6.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0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届高三历史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 商人之所以祭祀祖先,是因为他们相信成为鬼神的祖先是他们与至上神上帝之间的纽带,仍然有赏罚的能力。
而周人祭祀祖先的对象主要是那些在宗族文明发展史上做出了重大贡献、“有功列于民”者。
由此可见,与商代相比,周代政治文化. 突出宗法等级秩序. 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 彰显人文理性因素. 神权与王权结合更为紧密【答案】【解析】【详解】从商人祭祀带有神权色彩到周代祭祀“‘有功列于民'者”,体现了周代政治文化突显人性和理性的一面,故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等级的内容,排除项;祭祀祖先的对象是重大贡献、“有功列于民”的人,并不代表有功利主义色彩,排除项;周代祭祀祖先的对象变成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而非商代的鬼神,说明周代政治的神权色彩有所弱化,故项错误。
. 春秋战国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用。
这种民本思潮. 证明了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成为了秦国统一的指导思想. 反映了天命观念影响深远. 有利于缓和紧张的社会矛盾【答案】【解析】【详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各家主张从实际出发,为解决现实问题而争鸣。
民本思想也是如此,为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强调民众的作用,更有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故项正确;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是汉代以后,故项错误;秦国统一的指导思想是法家思想,故项错误;材料中体现出天人关系和君民关系,并不是天命观思想的影响,故项错误。
. 曹操在给汉献帝上表论田庄主田畴时说:“畴率宗人避难于无终山,北拒卢龙,南守要害,清静隐约,耕而后食,人民化从,咸共资奉。
……畴文武有效,节义可嘉,诚应宠赏,以旌其美。
”由此可知,部分田庄在东汉后期. 对中央集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起到了维护地方稳定的作用. 激化了田庄内部的阶级矛盾. 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答案】【解析】【详解】材料表明田畴率领族人在无终山居住,同时守卫边疆,抵抗外敌,使人民安居乐业,和谐相处,维护了当地的社会稳定,故项正确;材料所说的田庄并不是地方割据,因此不会对中央集权构成严重威胁,故项错误;材料表明部分田庄内部和谐相处,并没有激化矛盾,故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民族融合的场景,故排除项。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历史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2019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1.《淮南子》记载,“孔子、墨子皆修先圣之术,通六艺(即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之论”。
该记载认为儒、墨两家A. 注重传承传统文化B. 把六艺看作先圣之术的精华C. 主张维护礼乐制度D. 要求地主阶级重视先圣修养【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孔子、墨子皆修先圣之术,通六艺”可以得出材料核心信息是孔子与墨子都注重传承传统文化。
因为先圣之术和六艺是孔子与墨子那个时代的传统文化。
故答案为A项;材料中先王之术和六艺是并列存在,B项排除;C项说法以偏概全,排除;材料主旨是孔子与墨子注重传统文化,没有涉及他们倡导地主阶级学习先王之术和六艺的信息,D项排除。
【点睛】本题属于提炼信息类选择题。
其备考启示:其一,发现。
即找出材料中关键的字词句段,例如,找出“孔子、墨子皆修先圣之术,通六艺”;其二,转化。
浓缩关键的字词句段,转化历史学科术语。
“孔子、墨子”转化成“儒家、墨家”,“先圣之术和六艺”转化成“传统文化”。
据此可知,材料核心信息是儒家、墨家都注重传统文化。
2.魏晋时期经学有南北之分,“南学简约,得其精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
唐初,太宗诏令文士撰成《五经正义》并颁行全国,该书考订异说而定于一尊,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
此举意在A. 促进南北学术的交流B. 构建统一的政治文化C. 确保选官取士的公正D. 打破士族的政治垄断【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魏晋时期经学有南北之分”“唐初,太宗诏令文士撰成《五经正义》并颁行全国,该书考订异说而定于一尊”等信息来看,唐太宗的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构建统一的政治文化,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故答案为B项。
“考订异说而定于一尊”,不能反映南北学术交流,排除A项;这一做法不能确保选官取士的公正,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选官方式的变化,与打破士族的政治垄断无关,排除D项。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届高三历史综合测试试题(5.5,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届高三历史综合测试试题(5.5,含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1.《孟子·梁惠王下》中提到天子的巡狩制度,其目的之一是“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而如今国君出游却使“饥者弗食,劳者弗息”。
这一记载反映了A. 治国应秉承民惟邦本B. 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C. 农耕经济的地位重要D. 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的大意是:春天里巡视耕种情况,对粮食不够吃的给予补助;秋天里巡视收获情况,对歉收的给予补助。
这表明“天子的巡狩制度”的目的是了解民生,解决民困。
材料中“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的大意是:饥饿的人不吃饭,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
这是孟子揭示的战国时的民情。
由此可见,孟子意在提醒统治者了解民情,重视民生,解决民困。
故答案为A项。
B项,材料主旨与礼崩乐坏无关,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农耕经济的地位重要,排除;D项,中央集权体制是秦朝才确立的,孟子是战国时的思想家,不符,排除。
【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或“说明”、“反映”、“旨在”、“体现”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
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
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
“等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
2.“毁镜”是北方草原地区拓跋鲜卑的一种特殊葬俗,即在下葬过程中将随葬铜镜故意打碎、通常仅以其中一块残片随葬的习俗。
考古发现揭示随着鲜卑南迁,越靠近中原,毁镜现象越少。
据此推断,鲜卑毁镜习俗的废弃原因极有可能是A. 政府禁止奢侈之风B. 鲜卑人审美水平提高C. 战争频繁铜镜难得D. 受到汉人习俗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越靠近中原,毁镜现象越少”可知,题干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孝文帝改革后,北方民族交融,鲜卑习俗受汉人习俗影响,符合题意的是D项;A、B、C三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只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一、选择题(共35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1.西周初年,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于殷商旧地,建立卫国,管理殷民七族;周公之子伯禽受封于奄国故地,建立鲁国,管辖殷民六族;成王之弟叔虞受封于唐国故地,统治夏墟。
这一举措的目的是A. 防止宗族内部产生利益纠纷B. 联合旧贵族扩大统治基础C.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巩固统治D. 促进民族交流与文化认同【答案】C【解析】【详解】西周实行分封制,武王将王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其目的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巩固统治。
故答案为C项。
宗法制的目的是防止宗族内部产生利益纠纷,材料所述为分封制,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西周联合旧贵族扩大统治基础,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交流与文化认可,排除D项。
【点睛】分封制是西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分封制带有“家天下”的色彩,“国”乃是“家”的大而化之。
从政权角度说,周王是最高统治者,是天下诸侯的“周天子”,是君臣关系;从宗族角度说,周王是姬姓宗族的大家长,与同姓诸侯是兄弟关系或父辈与子侄关系。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核心,政治权力是根据宗族地位分配的;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
2.下图所示内容为南朝梁元帝所作的《职贡图》(局部),记录了前来南梁朝贡的各国有关人物状态,有金发碧眼的波斯胡人,也有浑身只披一块白布的黑人。
该图A. 将西方的写实与中国传统写意有机结合B. 说明南朝时期的绘画以写实人物画为主C. 可作为中原王朝与非洲国家交往的史证D. 是研究中国古代外交史的重要图文史料【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对史料价值的判断。
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得一、单选题1.韩非子在《五蠹》中把以往的历史时期划分为上古、中世、当今三个阶段,说“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这表明韩非子( )A.要求国策与时俱进B.看重继承历史传统C.客观总结历史规律D.抨击社会礼崩乐坏2.王莽代汉建立新朝后以《周礼》为依据,数年内实施了多次货币改革,其中一次曾同时推行数十种兑换关系复杂的货币,被百姓拒绝使用.这反映出当时()A.保守观念影响改革成效B.复兴礼制势在必行C.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D.商品经济发展受阻3.对于魏、蜀、吴三国政权的正统问题,北宋学者多以禅让得国且控制中原的曹魏政权为正统,而南宋学者则多以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为正统。
这一现象体现出()A.两宋官方意识形态差异B.立场差异使得历史研究难有共识C.政治形势发生显著变化D.对三国历史的认识渐趋理性客观4.两宋时江南地区农业发达,是重要的粮食输出地,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
到了明朝,谚语变为“湖广熟,天下足",时人指出“(江南)地窄人稠,半仰食于江、楚、庐、安之粟”。
据此推知,江南地区()A.生产秩序遭严重破坏B.农业商品化程度下降C.海禁政策已趋向松动D.产业结构出现新态势5.总理衙门设立之初,司员官役以及经费等方面“较之各衙门旧制格外裁减,暗寓不得比于旧有各衙门”。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廷按李鸿章的方案将其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优给俸糈”。
2019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及解析(5月份)
2019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5月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商代时,相伊尹以商王太甲暴虐将其流放;西周初年,周公因成王年幼执掌政权多年;西周晚期,厉王行专利之法激发国人暴动,其后“共和行政”。
这共同反映出商周时()A. 权力与血缘相联系B. 王权专制受到制约C. 仁政思想深入人心 D. 贵族政治色彩浓厚2.秦朝公文书制度相当严密,凡有事''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托人转达)”;对公文如何传发、使用何种材料书写、文书如何封缄,都有细密规定,这一制度为汉代所继承。
这反映岀秦汉时期()A. 统治思想一脉相承B. 职能部门分工明确C. 文书是行政的基石 D. 文字发展日益简便3.宋代的服饰色彩一反唐代浓艳鲜丽色,形成了淡雅恬静之风,风格趋于修长、纤细、朴素无华,在朝服上仍十分重视旧有传统基础上,体现等级的饰品与图案也更多、更加严格。
这反映了宋代()A. 理学影响社会审美B. 商品经济异常活跃C. 科举制度臻于完善 D. 等级秩序受到冲击4.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断。
对下列史料解释合理的是,当时中国()A. 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 金属锻铸技术成熟C. 新的生产关系滋生 D. 海外贸易占据主导5.1842年6月,道光帝在《著福建浙江广东各督抚制造战船事上谕》中指出:中英交战中“为陆守之计,迄无成效”,若“能制造大号战船,度其力量堪与逆夷外洋接仗,上之足歼丑类,次亦不失为尾追牵制之计”。
这反映出清廷()A. 天朝观念受到冲击B. 萌发近代海权意识C. 意识到军事的落后 D. 调整传统御敌策略6.面对千年变局,郑观应认为''泰西诸国富强之基,根于工艺,而工艺之学不能不赖于读书”,梁启超则倡导“必以广智为第一义”,严复也认为“尤以愈愚为最急”,肯定''民智者,富强之源”。
这表明当时的知识界()A. 开始思考西方富强的本源B. 探索社会变革的有效手段C. 强调传统民本思想的作用D. 推动维新运动的发展壮大7.20世纪20年代末,中共早期领导人面对“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的客观现实,提出了将“农民军''改造为无产阶级军队的主张,并通过组织和思想改造的方式推进。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届高三历史三诊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届高三历史三诊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只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代遇重大事情需解决时会举行国人(指城邑及其四郊的居民)会议,甚至某些时候可定夺国君的废立,如《左传·僖公十八年》中记载狄人伐卫,卫侯以国让父兄子弟,众不可。
这反映出国人会议A. 确保了民众参政的权利B. 破坏了正常的分封体制C. 制约了周代贵族的权力D. 巩固了周代的封建统治【答案】C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周代遇重大事情需解决时会举行国人(指城邑及其四郊的居民)会议,甚至某些时候可定夺国君的废立”可知体现的是国人会议制约了周代贵族的权力,C选项符合题意。
国人会议不能保障民众参政的权力,材料强调的是对周代贵族权力的制约,A选项排除。
分封制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和自身体制的局限性导致的,B选项排除。
周朝属于奴隶制社会,D选项排除。
2.据《汉书》记载,汉废帝刘贺因“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而被废黜。
2016年,在海昏侯墓即刘贺之墓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编钟、琴瑟、包括《论语》、《礼记》等内容的大量竹简木牍,以及绘有孔子像的屏风。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 出土文物冲击了《汉书》的史学价值B. 了解刘贺的真实面目须多种史料互证C. 分析随葬品就能得到可靠的历史结论D. 不存在关于刘贺作为的客观历史叙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可知,对于刘贺的真实面目了解需要多种史料相互印证,B 选项符合题意。
2019届四川成都七中新高三零诊模拟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四川成都七中新高三零诊模拟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这两种耕作方式 ( )A.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B.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C.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D.都实行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2. 汉武帝实行莞盐铁(莞即管),结果“盐、铁贾(价格)贵,百姓不便。
贫民或木耕手褥,土覆(农具)淡食”。
对此恰当的解释是 ( )A.战乱不息,破坏社会经济B.土地兼并,导致民生困苦C.盐铁官营,影响社会民生D.重农抑商,违背历史潮流3. 根据北魏均田制,大部分国有土地授出后要求受田者年老身死时交还国家再分配,但这种“还”和“受”大多在户内进行。
这说明均田制客观上 ( )A.抑制了土地兼并B.加剧了皇权衰落C.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D.造成了国有土地的私有化4. 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占到54.5%;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59.1%.以北则为40.9%。
这一变化 ( )A.表明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B.导致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C.推动对外贸易通道的变化D.加剧了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5. 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
下列符合“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 )A.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B.出现最早的纸币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近代工业出现6. 如下图所示,与隋朝大运河相比,元朝大运河航道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洛阳城市经济衰落B.加强对南方的控制C.政治中心向北迁移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7. 明朝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2019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5月份)(解析版)
2019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5月份)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试室号、座位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商代时,相伊尹以商王太甲暴虐将其流放;西周初年,周公因成王年幼执掌政权多年;西周晚期,厉王行专利之法激发国人暴动,其后“共和行政”。
这共同反映出商周时()A. 权力与血缘相联系B. 王权专制受到制约C. 仁政思想深入人心D. 贵族政治色彩浓厚2.秦朝公文书制度相当严密,凡有事''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托人转达)”;对公文如何传发、使用何种材料书写、文书如何封缄,都有细密规定,这一制度为汉代所继承。
这反映岀秦汉时期()A. 统治思想一脉相承B. 职能部门分工明确C. 文书是行政的基石D. 文字发展日益简便3.宋代的服饰色彩一反唐代浓艳鲜丽色,形成了淡雅恬静之风,风格趋于修长、纤细、朴素无华,在朝服上仍十分重视旧有传统基础上,体现等级的饰品与图案也更多、更加严格。
这反映了宋代()A. 理学影响社会审美B. 商品经济异常活跃C. 科举制度臻于完善D. 等级秩序受到冲击4.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断。
对下列史料解释合理的是,当时中国()A. 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 金属锻铸技术成熟C. 新的生产关系滋生D. 海外贸易占据主导5.1842年6月,道光帝在《著福建浙江广东各督抚制造战船事上谕》中指出:中英交战中“为陆守之计,迄无成效”,若“能制造大号战船,度其力量堪与逆夷外洋接仗,上之足歼丑类,次亦不失为尾追牵制之计”。
2019成都零诊历史
2019成都零诊历史篇一:四川省成都市2019届高三摸底(零诊)考试历史试题)篇二:四川省成都市2019届高三摸底(零诊)考试历史试卷(word 版)四川省成都市2019届高三摸底(零诊)历史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椽皮撵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 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荀子说:“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这表明其治国思想是A.恢复周礼B.严刑峻法C.儒法并用D.君臣有别2.《战国策》在评论商鞅变法时说:“’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①法及太子,黥劓其博、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俱。
”②③④以上评论明显有夸大之嫌的是A.①B.②C.③D.④3.学界一般认为,我国在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
下列史料最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A.西晋傅咸作《纸赋》肯定纸的意义B.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C.蔡伦因造纸有功被汉和帝册封为侯D.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的造纸工序4.北魏前期,吏治混乱,各级官吏贪污现象相当严重,北魏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
为此,北魏孝文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迁都洛阳,削弱保守势力B.定期考核,依照政绩提拔官吏C.限制“恩荫”,防止权贵垄断D.发放俸禄,并由国家统。
【解析】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成都七中高2019届高三一模考试文综试题1.据《礼记·玉藻》记载,周代服饰的颜色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而象征尊贵。
但春秋时期齐桓公“好服紫”,以致齐国的百姓争相效仿,最终一国尽服紫。
这一变化说明A. 宗法分封制度走向崩溃B. 分封割据逐渐走向统一C. 礼乐制度已经丧失殆尽D. 齐国彻底独立于周王室【答案】A【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服饰是等级制度的体现,齐桓公喜好“正色”之外的紫色,齐国的百姓仿效齐桓公穿着紫色的衣服,这体现等级制度的破坏,即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因此A 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齐桓公的喜好及民众的效仿与国家统一无关,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并未走向统一;C选项错误,材料中只体现了服饰突破等级限制,无法说明礼乐制度已经消失殆尽,该说法过于绝对;D选项错误,此时期周王室还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彻底”一词表述过于绝对。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孝”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
孝的含义有:尊祖敬宗、传宗接代。
到秦汉时期,孝的对象变成“父母”。
这一变化反映了A. 儒家思想得到官方认可B. 血缘关系日益受到重视C. 家庭伦理特征渐趋突出D. 宗法分封制度得以建立【答案】C【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尊祖敬宗、传宗接代”体现西周时期的“孝”侧重于宗族关系。
到秦汉时期,“孝”的对象变为“父母”,重视的是家庭伦理关系,因此这一变化反映了家庭伦理特征渐趋突出,故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家庭伦理观念更加突出和明显,与儒家思想的政治地位变化无关;宗族关系和家庭关系都体现了血缘关系,B选项无法体现该变化,错误;D选项错误,宗法分封制度在周代实行,秦汉时期并未建立宗法分封制度。
因此正确答案为C选项。
3.《晋书·卫瓘传》记载:“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具一时选用之本耳。
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只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一、选择题(共35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1.西周初年,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于殷商旧地,建立卫国,管理殷民七族;周公之子伯禽受封于奄国故地,建立鲁国,管辖殷民六族;成王之弟叔虞受封于唐国故地,统治夏墟。
这一举措的目的是A. 防止宗族内部产生利益纠纷B. 联合旧贵族扩大统治基础C.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巩固统治D. 促进民族交流与文化认同【答案】C【解析】【详解】西周实行分封制,武王将王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其目的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巩固统治。
故答案为C项。
宗法制的目的是防止宗族内部产生利益纠纷,材料所述为分封制,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西周联合旧贵族扩大统治基础,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交流与文化认可,排除D项。
【点睛】分封制是西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分封制带有“家天下”的色彩,“国”乃是“家”的大而化之。
从政权角度说,周王是最高统治者,是天下诸侯的“周天子”,是君臣关系;从宗族角度说,周王是姬姓宗族的大家长,与同姓诸侯是兄弟关系或父辈与子侄关系。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核心,政治权力是根据宗族地位分配的;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
2.下图所示内容为南朝梁元帝所作的《职贡图》(局部),记录了前来南梁朝贡的各国有关人物状态,有金发碧眼的波斯胡人,也有浑身只披一块白布的黑人。
该图A. 将西方的写实与中国传统写意有机结合B. 说明南朝时期的绘画以写实人物画为主C. 可作为中原王朝与非洲国家交往的史证D. 是研究中国古代外交史的重要图文史料【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对史料价值的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四川成都七中新高三零诊模拟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这两种耕作方式 ( )A.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B.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C.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D.都实行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2. 汉武帝实行莞盐铁(莞即管),结果“盐、铁贾(价格)贵,百姓不便。
贫民或木耕手褥,土覆(农具)淡食”。
对此恰当的解释是 ( )A.战乱不息,破坏社会经济B.土地兼并,导致民生困苦C.盐铁官营,影响社会民生D.重农抑商,违背历史潮流3. 根据北魏均田制,大部分国有土地授出后要求受田者年老身死时交还国家再分配,但这种“还”和“受”大多在户内进行。
这说明均田制客观上 ( )A.抑制了土地兼并B.加剧了皇权衰落C.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D.造成了国有土地的私有化4. 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占到54.5%;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59.1%.以北则为40.9%。
这一变化 ( )A.表明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B.导致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C.推动对外贸易通道的变化D.加剧了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5. 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
下列符合“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 )A.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B.出现最早的纸币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近代工业出现6. 如下图所示,与隋朝大运河相比,元朝大运河航道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洛阳城市经济衰落B.加强对南方的控制C.政治中心向北迁移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7. 明朝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 )A.工商业发展造成农业衰退B.工商业发展导致社会结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工商业发展8. 张之洞认为:“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无一能到厂者,岁糜巨款,谁其信之?若设在省,则督、托、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
”他对汉阳铁厂选址的主要考虑是 ( )A.节约生产成本B.便于官府监督C.带动民用工业D.临近销售市场9. 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创办了大生纱厂,他通过刘坤一(时任两江总督)将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以20400锭领回,作价25万两,作为官股,“按年取息”;当时工人工资较低,正、杂各税也较轻,企业经营顺利,利润优厚。
这表明( )A.大生纱厂是一个官商合办的企业B.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基本消失C.民族工业得到政府一定程度的扶助D .股份制在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10. 1912年5月,袁世凯命令工商部“从速调查中国开矿办法及商事习惯,参考各国矿章、商法,草拟民国矿律、商律,并掣比古今中外度量权衡制度,筹订划一办法。
”在周学熙、张謇等人的努力下,至1921年,北洋政府先后颁布的经济法规达40多项。
北洋政府此举( )A.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B.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潮流C.促进了实业救国思想的产生D.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11. 阅读下表:1921-1936年中国轻工业与重工业部门的相对比重。
数据的变化可以说明 ( )A.轻工业衰落加剧了民生痛苦B.积累了抗日的战备物质基础C.官僚资本掌控国家经济命脉D.国民政府片面发展重工业12. 宣传画、宣传标语是一种信息传递和舆论造势的手段。
贯穿下图的主题是( )A.舆论造势大力推动思想解放B.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社会主义建设防右更要防“左”D.向共产主义社会高歌前进13. 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①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英国对华资本输出B.②的变化主要原因是日本对华军事侵略C .③ 的趋势表明我国基本完成所有制的转变D.④的产生促进了抗战时期民族企业的发展14. 建国后,我国出现过两年多时间内,2600万人浩浩荡荡从城市退回到农村的逆城市化现象。
导致该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C.国民经济政策的调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中西部三线建设的需要15. 2015年7月15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逝世于北京。
风阳小岗村村民送来挽联“想吃米,找万里;小岗人,怀念您”“万书记,你让父辈吃饱了饭”。
小岗人这么深情悼念他,是因为他曾以非凡的胆识支持( )A.实现土地集体所有向私有的转变B.让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C.完全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D.使农民获得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16. 1984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子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因此,实行计划经济同运用价值规律、发展商品经济,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统一的,把它们对立起来是错误的。
”对以上决定认识正确的是 ( )A.探索克服计划经济弊病的途径B.实行政企分开以增强企业活力C.对外开放,创办沿海经济特区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7. 下表是根据国际统计年鉴数据“1996年平均每千亩耕地上使用机械台数”绘制的,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我国农业机械制造整体水平较低B.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C.国家政策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D.农民对使用机械生产的认识不足18. 冯自由《革命逸史》载:“武昌革命军兴,清吏张呜岐、龙济光、李准等初负隅白固,讵(反问)沪电谣传‘京陷帝崩’四字,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
张督知人心己去,无可挽救,始仓皇出走,龙、李遂卑辞乞降。
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
”材料反映报刊对辛亥革命的主要作用是 ( )A.传播革命思想,赢得群众支持B.制造声势,加速革命进程C.使革命运动迅速波及全国D.使清政府统治空前孤立19.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432年的斯巴达公民大会上,首先是外邦使节发言,然后是斯巴达内部的辩论,发言者为国王阿基达马斯和主持会议的监察官,结果国王的主张遭到失败。
这说明斯巴达城邦 ( )A.监察官拥有实权B.国王阿基达马斯与监察官矛盾尖锐C.公民大会有否决权D.公民大会辩论的结果受外邦使节影响20. 古代罗马人关于“法”留下了很多论述,其中体现“法治”原则的是( )A.一切法律都和任何财产有关B.因为法律统治执政官,所以执政官统治人民C.我因感觉到上帝的旨意而笔削于法律D.法律的功能在于命令、禁止、允许和惩罚21. 七年战争后,英国决定在北美殖民地征税。
北美人民提出“无代表,不纳税”的口号,反对英国征税。
这一口号的依据是( )A.北美殖民地的自治传统B.英国议会中没有北美议员C.邦联政府不享有征税权D.征税未获北美各地议会批准22. 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均宣布废除封建贵族等级制度,代之以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这为社会成员改变其社会地位提供了舞台。
这种制度变革( )A.为下层民众社会革命树立了榜样B.促成国家权力转移到议会C.利于欧洲政党政治的普遍形成D.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到来23. 美国国会议员的来源分为两部分,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
众议员由各州人民选出。
这体现了 ( )A.联邦与民主相统一B.共和与联邦相统一C.分权与制衡相统一D.集权与分权相统一24. 在审判国王路易十六时,罗伯斯庇尔主张对国王不应该适用法庭审判,而应该适用人民审判。
罗伯斯庇尔说:“他们不下判决,他们像闪电一样予以打击;他们不裁判国王,他们把国王化为乌有。
”这一主张( )A.体现了司法制衡民主的理念 B.推动了法国大革命向欧洲的蔓延C.反映了民主主宰司法的思想 D.蕴含了坚守公平公正的法治精神25. 下图是欧洲某次重要战争形势图。
这场战争对近代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具体表现在 ( )A.促成君主制度在法、德两国终结 B.直接导致了巴黎公社起义C.推动了大革命思想在欧洲的传播 D.改变了欧洲大陆政治格局26. 下图是某学生对西方代议制的理解而制作的图示,最恰当的标题是( )A.统而不治的“虚君”政治B.打着民主幌子的君主专制C.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典范D.相互妥协下的“一票共和”27. 《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的大规模集结,还不是他们自己联合的结果,而是资产阶级联合的结果,当时资产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必须而且暂还能够把整个无产阶级发动起来。
因此,在这个阶段上,无产者不是同自己的敌人作斗争,而是同自己的敌人的敌人作斗争”。
这里“敌人的敌人”主要是指 ( )A.封建主义残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资本主义制度C.罗马天主教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工业资产阶级28. 1917年3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
这反映出彼得格勒苏维埃A. 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________B. 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C. 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________D. 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29. 有历史学家认为20世纪开始于1914年,结束于1991年。
据此判断,其历史分期的依据是( )A.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C.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D.技术革命的影响程度30.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意大利企业家阿格涅利提出,欧洲要想和平、强大,就必须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超越邦联阶段,建立联邦制的“欧洲合众国”。
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美国历史事实是( )①邦联政治结构松散,无力平息社会动荡②联邦剥夺各州的自主权,稳定了统治秩序③邦联没有统一的关税,严重阻碍经济发展④联邦统一发行货币,促进了经济有序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1. 下表所呈现的变化是因为( )A.俄罗斯教育与科技基础雄厚 ____________________ B.戈尔巴乔夫改革C.叶利钦的自救措施 D.普京的务实政策32. 布热津斯基说:“美国成不了全球警察,也当不成全球银行家,甚至连全球道德家也做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