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8课 登高

合集下载

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课件

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课件
神 沉奇郁《异顿采梦挫、游:瑰天沉丽姥郁动吟指人诗留的歌别意内》境容与。深《广登,高意》境都雄属浑于,登感临情高深沉地;的顿抒挫怀,之主作要。指诗
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沉郁与作品的主要意境、内容有
关李,诗顿留挫别则述与情作,品借的述节梦奏于、别表现友技之巧际有,关写。遭谗去京、意欲访道求仙的愤懑。 杜诗则写登高所见江上秋色,抒写了晚年到处漂泊、艰难潦倒的处境和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月夜》、《春望》、《羌村三首》、“三吏”(《新安吏》《石壕吏》 《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
(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江村》、《登岳阳楼》
【学习任务二】比照研读,赏诗风特色
前人总结两位诗人的风格离不开“豪放飘逸”“沉郁顿挫”,这样的诗 风具体有哪些体现?看似迥异的风格为什么都是盛唐气象的代表?在理 豪解放诗飘意逸的:基浓础烈上的,富各于组自进我行表讨现论的交主流观。抒情色彩,具有排山倒海、一泻千
里气势的感情的表达;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
【学习任务一】观图识人,鉴诗人才性
1.观图识人,知人论世:判断下面图中哪位是诗仙?哪位是诗圣?
郭沫若先生曾著有《李 白与杜甫》一书,书的封面 就是此图,不仅简单勾勒, 连五官也省了,可是两位诗 人的姿态毅然为我们给出了 答案,李白昂首云天、傲视 八极,而杜甫则立足大地、 直面眼前。
2.文如其人,涵泳唱叹:评判下面两首诗的作者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教学课件

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教学课件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三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
4
二、一词多义
1.欲①②我云欲青.青因兮之梦欲.吴雨越
___想____ __将__要__
2.行①②世须间行.行即.乐骑亦访如名山此
__实__行__,__在__此__是__“__享__受__”__的___意__思___ ___走___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三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
第三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
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
语文
第三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
1
01
课前预习 基础梳理
02
课堂探究 读文品析
03
课后提升 积累借鉴
04
课下练兵 巩固运用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三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
2
一、读准字音
1.天姥.(mǔ) 3.向天横.(hénɡ) 5.渌.水(lù)
5
3.忽①②迷忽.花魂倚悸石以魄忽.动已暝
__不__注__意__、__不__知__不__觉______ __忽__然__
4.事①②古安来能万摧事眉.东折流腰水事.权贵
_事__情____ _侍__奉___、__服__侍________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三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
6
三、词类活用
1.对此欲倒东.南.倾 方__位__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_向__东__南___ 2.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__方__位__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从__中__间________ 3.云青青兮欲雨. _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下__雨_______ 4.虎鼓.瑟兮鸾回车 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弹__奏__ 5.栗.深林兮惊.层巅 _动__词__的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战__栗__;__使__…__…__震__惊___

备战2022高考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提升练习含解析部编

备战2022高考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提升练习含解析部编

备战2022高考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提升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不分版本第8课(一)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基础知识1.以下字词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的一项为哪一项( )A.栗.(lì)澹.(dàn)剡.(shàn)溪暝.(mínɡ)B.屐.(jī) 渌.(lù)水訇.(nōnɡ) 天姥.(lǎo)C.霓.(ní) 扉.(fēi) 瀛.(yínɡ)洲长嗟.(jiē)D.鸾.(luán) 悸.(jì) 渚.(zhǔ)清恍.(huǎnɡ)然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瀛洲剡溪渌水荡漾猿啸哀B.层颠列缺丘栾石扉水澹澹C.倚石青冥訇然魂悸烦霜鬓D.长嗟作客霹雳崩崔谢公屐3.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确实、实在B.天姥连天向天横.横:横亘C.熊咆龙吟殷.岩泉殷:震动D.渚清沙白鸟飞回.回:盘旋4.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栗.深林兮惊层巅 B.对此欲倒东南..倾C.訇然中.开 D.古来万事东.流水5.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云霞明灭..新停浊酒杯..或可睹 B.潦倒C.百年..多病独登台 D.青冥浩荡..不见底6.以下各句中“之〞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我欲因之梦吴越(代词,指代前面越人的话)B.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助词,的)C.失向来之烟霞(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音节助词,无实义)7.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①云霞明灭或.可睹②一食或.尽粟一石B.①我欲因.之梦吴越②余因.得遍观群书C.①且.放白鹿青崖间②年且.九十D.①迷花倚石忽已.暝②是亦不可以已.乎8.以下诗句在修辞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B.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C.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9.以下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吟,古诗的一种体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

8-2《登高》说课稿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8-2《登高》说课稿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8-2《登高》说课稿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说教材《登高》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八篇课文的第二首古诗,本单元是诗歌单元,本单元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名作。

曹操对“天下归心"的渴望,陶渊明“复得返自然"的淡泊,展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李白驰骋想象的豪迈,杜甫登高望远的悲凉,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慨叹,表现出各自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世界;苏轼、辛弃疾词的豪放,李清照词的婉约,则展示出宋词不同的审美追求。

《登高》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之作,感情深沉,意境苍凉,最能代表其“沉郁顿挫"的诗风。

被誉为“杜诗第一"“古今七言律第一”。

二、说学情从对诗词的学习来说,在《登高》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杜甫的许多诗歌,学生对杜甫的诗歌风格有了一定了解。

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在诵读过程中体验诗人的情感,领悟诗歌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诗词鉴赏能力,还需要注重结合写作背景品味语言;从而深层次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新课标指出:了解诗歌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了解作品所涉及的重要作家知识及其他文学知识,能用于分析作品,帮助对作品的理解。

因此设置下列目标:1、朗读诗歌,积累重点字词,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背诵全诗。

2、结合诗人生平及诗歌写作背景,了解诗人的深层情感,体会诗人的深沉苦痛与无尽哀思。

3、理解诗歌的主要意象。

4、培养对中国古典诗文的兴趣,提升自身的诗歌审美情趣。

四、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讲授法:《登高》是古代诗歌,鉴赏诗歌应该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但学生对杜甫的生平经历不太了解,需要教师进行补充。

2、说学法(1)朗读法。

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

读的要求:句读准确,字正腔圆,流畅,熟读成诵。

(2)讨论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第8课《登高》课件精品

第8课《登高》课件精品
胡应麟认为《登高》是“古今七言律第一”
杜甫诗风 沉郁顿挫
沉 郁
沉郁:
思想内容。 “沉”即“深”——深刻、深广、深厚
“郁”即“积”——真实、凝重、含蓄


顿挫: 艺术形式。 感情表达的起伏低回
所谓“沉郁”,主要指诗歌境界雄浑、阔大,内容深广、深厚,情感深沉、 含蓄;所谓“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
杜甫诗歌并不是所有作品都是沉郁顿挫的风格。
写作背景
诚信铸就品质 创新引领未来
杜甫的最后10年,是在巴蜀和荆湘的流离漂泊中度过的,中间由于 蜀中长官严武的接济,在成都草堂过了几年稍微安定的日子,不料 (765)四月,严武忽然死去,杜甫失去凭依,不得不在五月里率领 家人离开草堂,乘舟东下,于次年到达夔州瞿塘峡。杜甫一家在夔 州滞留两年,作这首诗时已是第二个年(767)头了。
诗歌赏析
颔联赏析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此联为何能成为千古名句?
尾联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一生艰难,常常抱恨于志业无成而身已衰老,衰颓失意,刚刚停了消愁 的酒杯。
鉴赏首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诗人在此运用了哪些写 景方法呢?
有声(风声猿声) 有色(清、白)
视听结合
有动(鸟飞) 有静(天、渚、沙)
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 是一片混乱,民不聊生。杜甫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 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 ;再加上好友李 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 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登高》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登高》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登高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登高》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材第三单元第八课。

二、教材解析:在新旧教材转变的过程中,《登高》作为经典律诗依旧占据了一席之地,其秋江景色和高浑悲情以及沉郁顿挫的诗风都是值得审思的。

语文新课程标准主张语文阅读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并带着收获和新的思考走出来,解决更多同类型的文本。

本课以“反差”为依托讲解《登高》,学生通过“反差”能够感受的作者晚年诗作中的情感、沉郁顿挫的诗风,对杜甫“诗圣”的称号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三、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诗歌阅读经验与鉴赏能力,但是缺乏将鉴赏结果整合起来获得新认识的意识,对沉郁顿挫这一诗歌风格的理解也还停留在“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更无法运用”的阶段。

四、教学目标:1.探究诗歌中的“反差”,把握情景,体会诗歌内涵。

2.从“反差”中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3.思考杜甫“诗圣”之称的内涵,领会杜甫的家国情怀。

五、教学重难点:由“反差”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六、思维导图七、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的人生足迹图吗?明确:“诗圣”杜甫。

在这幅足迹图中,我们能够读出少年杜甫的足迹和老年杜甫足迹分布的不同,中原足迹密集,晚年则不断向西南呈线性延伸,这一“反差”背后暗藏了“诗圣”杜甫由踌躇满志走向漂泊落寞的一生。

当老年杜甫行至西南地区的夔州,写下“古今七律第一”的《登高》,会蕴含怎样的思绪和内涵呢?一生足迹的“反差”又会以怎样的方式体现出来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登高》,感受“诗圣”杜甫的情与思。

(二)环节一:于情景中见反差1、寻“反差”之面思考:晚年诗人漂泊西南,写下了不少佳作,这些作品含茹了诗人一生的经历。

请结合诗词说明《登高》是如何体现“反差”的。

明确:①广漠与渺小的反差提示:关注视角的变化。

明确:从视角发现广漠——从意象发现渺小远近、俯仰、纵横之间,时空的广漠尽显;在广漠的时空中,却有在急风、高天中哀鸣的猿;在清渚白沙中盘旋的鸟。

8 《登高》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8  《登高》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适用于“爱国”“责任”“信仰” “胸怀”等相关话题或材料作文中。
美文 韩玉香
曾经笙歌扬扬,廊亭画舫,盛极一时的大唐都为你倾 倒;为何曲江,仍是昨日的你,怎的今日如此憔悴,如此哀 伤!曲江池位于唐长安城东南,即从今大雁塔向东南约一华 里左右就到曲江池西岸,今天的东、西曲江池村即为曲江池 遗址。唐代时这里为长安城最大的名胜风景区,“曲江流饮” 被誉为长安八景之一。曲江池南北长而东西短,东南西三面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 莫言伤多酒入唇。”转眼已公元758年,长安早已“城春草 木深”,暮色中旧地重游,曲江的繁华已早如过眼云烟,花 又在眼前飘飞了,春天是不是要过去了?风从四面八方侵袭 我身,我被寒得体无完肤!饮酒吧!醉了就不会再想了!可 是触目的一景一物都刺痛了我的双眼:“江上小堂巢翡翠, 苑边高冢卧麒麟。”那些曲江边曾经的琼台玉宇现在都已成 了断壁残垣了;曾经在此极尽欢娱的公卿已成这冢中鬼了! 物是人非事事休,“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醉吧!醉吧!不要看,不要想了!
杜甫,这个迎风立在曲江边上的倔强的老头,这个悲天 悯人的苦吟诗人。如果可以,我多么希望你眉头舒展,含笑 凝望曲江!但是历史是不可以篡改的,“国家不幸诗家幸”。 少陵野老,你是怎样在苦痛中挣扎的,一定如蚌孕育珍珠, 那么痛! 【赏评】 杜甫,在诗中把曲江与大唐融为一体,用曲江的盛 衰比作大唐的盛衰。将全部的哀思给予曲江这一实物,这比空 泛地写大唐的兴衰形象得多。首先,曲江前后的变化比较明显, 而且曲江的兴衰是因大唐导致的。其次可以更直接地表达出讽 喻、伤感等感情,不受禁忌。再者大唐太抽象也太广博,极尽 刻画也不能描摹冰棱一角,而且会流于空泛抒情却没有任何实 证寄托。
再次是词句上的精练警策,多用炼字。

《登高》PPT课件

《登高》PPT课件

活动四
赏析景物,把握感情
1.《登高》的首联写到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迅疾的秋风 哀鸣的猿猴
高远的天空 孤零的小岛
水落而出的白沙
低回盘旋的水鸟
雄浑高远 肃杀凄凉
2.颔联历来为人所称道,有人评价它“把悲秋的情感推向了极致”,请赏析
这一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落木
无边
萧萧

生命之短暂
长江
不尽
滚滚
活动五
赏析表达技巧
1.“沉郁”是杜甫诗歌内容的一个特点,《登高》各联是怎样表现其“沉郁”的特 点的?
答案 《登高》是借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来表现其“沉郁”的特点的。首联写苍茫、 苍凉萧瑟的秋天的气氛,来烘托诗人内心愁苦、悲慨怆然的情怀;颔联用秋江深远 广大的境界、肃杀的景象来表现诗人内心宏伟悲壮的气魄;颈联通过抒发悲秋的情 绪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沉郁悲抑之情;尾联叙写“艰难苦恨”来直接表达悲凉的情怀。
悲凉的对句出神入化。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
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
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分析错误,颈联“万里悲秋”是抽象的事物,寄托诗人 感伤情绪之景物是会令人心生孤独悲伤之感的景色,只有“万里悲秋”与“我”相 伴,“我”只能“独登台”,独在异乡的孤独惆怅感与深秋景色之荒凉凄冷水乳交 融,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寄托诗人悲秋伤己的伤感情怀。这两句诗意境开阔,极 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
2.“顿挫”是杜甫诗歌形式的一个特点,举例说明《登高》是怎样表现其“顿挫” 的特点的?
答案 《登高》是借感情表达的跌宕起伏、反复低回,来表现其“顿挫”的特点的。 比如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两句,情感表达得十分丰富:久客 他乡,则备尝艰难,这是第一层;备尝艰难则自然愁多,这是第二层;愁多则促人 衰老,这是第三层;艰难、愁苦更兼衰老则使诗人心灰意冷,潦倒日甚,这是第四 层;穷途潦倒需借酒浇愁,却因病不能喝酒,则更添愁绪,这是第五层。情感表达 上层层递进的“顿挫”笔法,让诗人的悲抑之情表达得更加深刻有力。

第8课《登高》课件

第8课《登高》课件
(一)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遍插茱萸少一人。 (二)感时伤怀;个人身世之悲。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独怆然而涕下! (三)伤古怀今。李白《登金陵凤凰台》:长安不见使人愁。 (四)励志抒怀。王之涣《登鹳雀楼》:更上一层楼。 (五)歌颂风物河山。白居易《杭州春望》:望海楼明照曙霞。
朗读正音
登高
知人论世
郭沫若: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楹联)
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 主义诗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 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真实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 反映了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有着深厚的忧国忧民情怀。 杜拾遗:曾任左拾遗。(“言国家有遗事,拾而论之”) 杜工部:曾任工部侍郎。 杜少陵:曾居于少陵西,自号少陵野老。 杜草堂:曾流寓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 “李杜”(“大李杜”):与李白齐名并称。故也称“老杜”。 “诗圣”:被后世尊称;其诗被称为“诗史”。
万里悲秋常作客,
哪两个部分?
情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前四句:登高见闻(景); 后四句:触景伤怀(情)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首联共写了哪几种景物(景象)?分别用什么词来形容?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风 天 猿啸 渚 沙 鸟
急 高 哀 清 白 飞回
尾联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仄仄 平平 仄仄 平
整体感知
登高 杜甫
• 诗中哪一句最能体现《登高》题旨?
万里悲秋常作客
风 急 天 高 猿 啸 哀 , • 诗中哪个字是《登高》的诗眼?
渚清沙白鸟飞回。 景 无边落木萧萧下,
悲 “悲秋”传统的典范之作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8课 登高 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8课 登高 教学课件
定韵脚。每首诗偶句句末必须押韵,一韵到底,首句可押可不押。
《登高》从“哀”字开始押韵,一韵到底
调平仄。诗句中每个字用(一、二)平声或(三、四)仄声,都有基本的规定。 讲对仗。律诗的首尾两联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对仗又分为工对、宽对等。工对要求
词性和意义严格对偶,宽对只要求词性相近、意义大体相对即可。
无亲朋也
第九页,共十五页。
对于首、颔联,学界常用“一密一疏”来评价两联关系,你能理解 这个评价吗?(试试看从意象的数量以及作用上把握)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秋空高远明净,更显人渺小孤单。
秋气逼人,天气 寒冷,内心凄凉。
冷色调上给人一种 清冷的感觉。
为景物蒙上一层悲怆、凄凉的色彩。
在空中盘旋,急风猛烈,无处停息,诗 人处境与在急风中低徊盘旋的鸟相似。 以鸟自况,孤独无依。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水中陆地、水落而出的白沙、 低飞盘旋的水鸟。
第十页,共十五页。
请再读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第十一页,共十五页。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01
对于首、颔联,学界常用“一密一疏”来评价两联关系,你能理
解这个评价吗?(试试看从意象的数量以及作用上把握)
02
第七页,共十五页。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第三单元 古 诗 词
第8课 登 高

8.2 登高(教案)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8.2 登高(教案)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8.2登高教学准备学情分析《登高》是高中部编本新教材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第八课的第二首诗。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本单元的单元目标指出,学习本单元,要逐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要在诵读和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境,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尝试写作文学短评。

《登高》是一首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达到了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高度统一。

他把自己的感情集中在了秋天和大江这两个最富于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形象中,诗歌饱含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身世的辛酸。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要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引导学生在了解诗人身世遭际和写作背景的前提下,品味语言,感知意象,深入理解作品。

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饱含深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工具高一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不少诗歌,但往往只满足于背诵、记忆,并不专注于诗歌本身的意象、意境与情感,因此,现在的任务是在背诵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学生古诗词诵读的训练,让他们从中学会品味诗歌的意境,进而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受到诗人情感的熏陶而有所感悟,从而引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课前可以布置预习,让学生提前熟悉文本。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杜甫诗歌音韵美。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诗歌内容,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研读诗歌中“悲”的多重内涵;探讨诗人杜甫悲叹的深层次原因。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诗人杜甫的思想情感,感受其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文化传承与理解: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较登临诗的异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022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课时检测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

2022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课时检测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一、语言基础专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烟涛微茫信.难求(实在)须.行即骑访名山(需要)B.失向来..之烟霞(原来)我欲因.之梦吴越(于是)C.使快.弹数曲(快速)颜色故.(衰老)D.声声思.(深长的情思)漂沦.憔悴(流落)解析:选D A项,须:等待。

B项,因:依据。

C项,快:畅快。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铁骑突出..刀枪鸣B.门前冷落..鞍马稀C.整顿..衣裳起敛容D.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解析:选B A项,古义:突然冲出。

今义:鼓出来或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

C项,古义:整理。

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

D 项,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歌.以赠之A.问君西.游何时还B.对此欲倒东南..倾C.浔阳江头夜.送客D.遂命酒.解析:选D 例句中的“歌”是名词作动词,“作歌”。

D项中的“酒”是名词作动词,“摆酒席”;其他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海客谈瀛洲”中的“瀛洲”是传说中的三座仙山之一,另外两座是蓬莱和方丈。

B.“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左迁”是贬官、降职的意思。

C.“初为《霓裳》后《六幺》”中的“《霓裳》”和“《六幺》”均为唐代的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

D.“予出官二年”中的“出官”是指京官往地方任职,一般指被贬谪。

解析:选C “《霓裳》”相传为唐玄宗所制,《六幺》不是。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4)杜甫的《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的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教学设计46:第8课 登高

教学设计46:第8课 登高

登高教材分析《登高》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主要是古典诗歌。

《登高》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而广为流传。

《登高》是一首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高度统一的七言律诗,堪称“古今七言律诗之冠”,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因此,本诗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诗人身世遭际,解读杜甫用阔大苍茫的秋景表现内心的孤独与苍凉,品味隐于诗句中的安史之乱后漂泊流离的情感,不仅能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更能体会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素养目标1.了解诗歌的内容。

2.思考诗歌中情景间的联系,感悟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美学风格。

3.掌握吟诵诗歌的基本方法,背诵诗歌。

4.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教学方法1.品读法: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把握诗歌内容及情感。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走进文本,把握文章内容。

3.小组合作探究法:通过合作探究,解读文本,并解决重难点。

4.展示交流法:通过展示交流使同学深层理解文本,并进行思维拓展。

教学设想采用学生自主合作、多种形式品读的教学策略。

用“读一读、议一议、品一品、练一练”来完成对文本的赏析。

在“读一读”环节中,用自由读、分享读、齐读、听读、再齐读的阅读方式,在层层诵读课文的基础上,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

在“议一议”环节中,通过三个学习任务的设置,让学生在读中概括景物的特点,读出诗人的悲情,读出不同的杜甫。

在“品一品”环节中,让学生在读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读出自己对本诗的独特的理解。

在“练一练”环节中,让学生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加深对个人与家国、个人与社会的思考和认识。

总的目的使学生更好地走近作者,走近诗人的内心世界,深刻体悟诗歌的丰富意蕴,达到了说教不能达到的教育效果。

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1.课前要求学生朗读并背诵,本课教学所面对的学生已步入高中,学生懂得一些鉴赏诗歌的门路,但是对于杜甫的诗歌语言凝练丰富、意蕴深远、诗人沉郁苦痛的感情,并且是通过对诗歌意象的探究和分析,来感知杜诗上述的这些特点有一定的难度。

高一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登高》教学反思

高一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登高》教学反思

高一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登高》教学反思七言律诗《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晚年的作品,诗歌“气势雄浑、语言精练、意蕴深广”,是作者一生血泪铸就、垂范千古的艺术经典。

读懂了《登高》,也就领会了作者豪情背后隐藏的沧桑的情怀,感受到了作者内心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为了让学生与诗人感同身受,我在讲授这节课时把学习目标定为:1.分析诗句把握诗歌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2.熟练掌握写景诗的鉴赏方法。

虽然目标很明确,但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处理引发了我的反思,归纳如下:一、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的学习主体,需要充分地积极地给予调动。

但由于学生对古诗的热情不高,所以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许多问题,将问题逐一抛给学生,然后再适度地引导,这样学生的思维意识渐渐打开,活跃的课堂氛围再次回归。

在分析鉴赏写景诗句的环节上,我把抓意象——明意境——悟情感三个环节扎扎实实地落实,个人觉得这是可取之处。

二、方法梳理与教学诗词的学习重在鉴赏,作为教师,应该教会学生鉴赏方法,并且要养成习惯,让学生一课一得。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这么设立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只注重让学生口头上表达,总结归纳鉴赏方法,却忽视了让学生落实在笔尖上,这是我的疏忽,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认真对待的事。

三、教学环节设计,要精益求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改进教学设计,精益求精,优化课堂,给学生一个全新、优质、高效的教育。

在知人论世环节的设计上,还有提升的空间,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去设计一些情境,拉近学生和诗人的距离,让学生在课堂之初就有探究之心,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可以让学生搜索一些与杜甫有关的地点、人物和事件来引入,比如,大诗人杜甫曾经和开封就有过亲密的接触,这样设计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诗的兴趣,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最后,读书是语文课堂的源头活水。

在诗歌教学中,走进诗歌,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可以让我们体验一段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一次涵养心灵的精神之旅。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登 高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登   高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第8课 登高
写作背景
《登高》一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重阳节。当时 诗人流寓夔州,身体的病痛,生活的艰辛,时局的动荡,使 得诗人备受摧残。这一年的重阳节,诗人感慨万千,独自登 高,写下了这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第8课 登高
课文探究 思考1:诵读诗歌,说说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答案:D 解析:“由景选情”分析错误,应是“由情选景”。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第8课 登高
谢 谢!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第8课 登高
2.《登高》在行文写法和语言风格方面有哪些特点?
①行文富于变化,意境开阔。 本诗在写法上注意前后的变化。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
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的气氛,好 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来补充;颈联表现感情,从横 (空间)、纵(时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缠身;尾联又从白 发日多、抱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的忧国 伤时之情,便跃然纸上,使主题更为鲜明,意境更为开阔。
思考7:请具体分析一下颈联表达的思想感情?
明确:颈联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诗人目睹阔大苍凉的 秋景,不由得想到自己一生漂泊不定,年老后沦落他乡、体弱多病的处境, 无限悲秋之绪顿时涌上心头。与上一联相互照应:诗人的羁旅之愁与孤独 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在此有了最好的交 融之境。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第8课 登高

第8课《登高》课件

第8课《登高》课件
杜甫的悲秋融入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忧伤, 身世的感慨,显得更加沉郁厚重。
理解性默写
⒈杜甫在《登高》中发出:“万__里__悲__秋__常__作__客_,百__年__多__病__独__登__台__。”的感 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 抗争的精神。 ⒉ 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_风__急__天__高__猿__啸__哀__,__渚__清__沙__白__鸟__飞__回___。 ⒊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_无__边__落__木__萧__萧__下__,__不__尽__长__江__滚__滚__来___。 ⒋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_艰__难__苦__恨__繁__霜__鬓__,__潦__倒__新__停__浊__酒__杯_。
造成杜甫苦恨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恨:遗憾。 杜甫此时年事已高,疾病缠身,虽忧国 忧民,却无能为力。
常年做客他乡的 羁旅之愁
战争带来的 国难家愁诗眼悲来自晚年多病缠身的 孤独之感
白发日渐增多而 壮志未酬之虑
小结
这首诗以“悲”字为核心,贯穿全诗。 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 悲景起笔,悲情落笔!
这些景物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悲伤 人渺小,孤独 冷(心灵的悲凉)
风急 天高 猿啸哀, (色调) 渚清沙白鸟飞回。
肃雄 杀浑 凄高 凉远
环境的冷清和凄凉
无家可归,漂泊沉沦
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由树及人,还是要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
这两句写了哪两种景,它可能引发诗人怎样的情思? 这两句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诵读、理解
《登高》被誉为七律之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高课前自主预习生平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

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

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两次约见李白,与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备受颠沛流离之苦,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唐代宗大历五年,诗人病死在湘江上的一只小船中。

作品代表作《蜀相》《客至》《春夜喜雨》《绝句二首》《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南逢李龟年》《天末怀李白》《月夜忆舍弟》《兵车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月夜》《旅夜书怀》,“三吏”“三别”等。

评价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是“千古绝唱”,称誉杜甫是“诗学宗师”“诗圣”。

《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当时诗人正因为“安史之乱”而客居四川,那年他已经五十五岁,动荡的社会,漂泊的生活,已使他疾病缠身,痛苦不堪。

这一年秋天的重阳节前后,他来到了夔州的一座山上,登高远眺,面对苍茫秋景和滚滚长江,他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为了抒发心中深沉的情感,就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

后人给予这首诗极高的评价,胡应麟就曾说这首《登高》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这是毫不夸张的评价。

1.近体诗近体诗与古体诗(又称古风)相对,是唐代形成的新诗体,严格讲究格律,分为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八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

律诗格律要求严格,常见的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它们在格律上的规定如下:①限字句。

一般每首八句,分为四联,分别叫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②定韵脚。

每首诗偶句句末必须押韵,一韵到底,首句可押可不押。

③调平仄。

诗句中每个字用平声或仄声,都有基本的规定,一般按照平仄交互的原则处理。

④讲对仗。

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对仗又分为工对、宽对等。

工对要求词性和意义严格对偶,宽对只要求词性相近、意义大体相对即可。

2.悲秋对萧瑟秋景而伤感。

语出《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中国诗人很多是怀才不遇的文人士大夫,他们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不免要寓于他物以求自慰。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又是将近冬天的时候,看到那凋零的落叶,诗人们一方面感叹岁月不饶人,另一方面也为自己一事无成而慨叹,这样就会产生悲秋的情绪。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秋风凛冽,天高云淡,猿猴的啼叫声显得十分悲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水清沙白的河洲上鸟儿在空中盘旋。

无边落木萧萧下,落叶萧萧飘落,漫天无际,不尽长江滚滚来。

望不到头的江水,奔腾而来。

层解:前四句写登高所见。

在极其萧瑟的景象中,充满着一种雄浑奔放的气势。

万里悲秋常作客,远离故乡悲对秋景,感慨自己长期漂泊他乡,百年多病独登台。

(我)晚年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历尽艰难,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潦倒新停浊酒杯。

衰颓失意偏又刚刚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层解:后四句写登高所感。

叙述长年作客、衰病潦倒之苦,表达悲哀之情。

1.古今异义(1)百年..多病独登台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一百年的时间。

(2)艰难苦恨..繁霜鬓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苦和恨。

(3)万里..悲秋常作客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指路程遥远。

(4)艰难..苦恨繁霜鬓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艰苦困难。

答案(1)晚年(2)极其遗憾(3)指远离故乡(4)指一生颠沛流离2.词类活用(1)艰难苦恨繁.霜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增多)(2)无边落木萧萧下.(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落下)课堂任务学习1.有人评论“无边”“不尽”用得好,请你简要阐述一下理由。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人仰望无边无际、萧萧而下的树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地传达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2.颈联和尾联紧扣一个“悲”字,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请分析“悲”的内涵。

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深秋叶落猿啼之悲;长年漂泊他乡之悲;衰老多病之悲;孤独无依之悲;忧国伤时之悲;因病断酒,悲愁无以排解之悲。

3.分析《登高》首联和颔联中的几个关键意象,并体味这些意象的特点及所表达的感情。

答案①猿声给人凄凉感②用猿这个意象来表达悲情③漂泊的诗人却因战乱而远离家乡,有家难回,让人感慨万端④与漂泊的境遇相似,更添一层羁旅生活、思念家乡的悲凉之情⑤联想到自己的生命的流逝,年过半百,而自己还未完成自己的抱负和理想4.《登高》全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怀?我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形象:全诗通过对诗人肖像、身体状况、心理、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塑造了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壮志未酬的爱国诗人形象。

(2)情怀:诗人独自登高远望,纵目山河,俯仰宇宙,可谓壮怀激烈,慷慨悲歌。

这里有对漂泊生涯的感叹,有对老弱多病的嗟伤,但也有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执着。

让人感受到诗人忧国忧民、感时叹逝的博大胸怀。

5.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人民疾苦的诗人。

沉郁顿挫,是杜诗的主要风格。

你是如何理解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的?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观点一: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人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

沉郁,正是感情的博大;顿挫,正是感情的深沉。

观点二:沉郁,应是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顿挫,应指感情抒发得深沉含蓄。

如杜甫极善于运用反复、重叠、对比、衬托等手段,使沉郁之情巧妙地寓于顿挫中,把沉郁顿挫昭然揭示在人们的面前。

观点三:所谓沉郁,主要表现为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表现为语言和韵律曲折有力,而不是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

如《登高》,前两联意境雄浑,后两联感情深沉,正体现了沉郁的特点;全诗情感表达沉着蕴藉,正体现了顿挫的特点。

读写能力提升『读写能力』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

表面写景,实质写情。

明写景,即字面都是景语;但是,其中又都暗含着情,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运用这种方法作文,能使情与景高度融合,所写的景融入感情色彩,所抒发的感情又寄托在景物之中,从而达到景中有情、情以景显、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如《登高》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

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前后四句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

全诗通过“望中所见,意中所触”,描绘了江边的深秋景色,抒发了诗人感事怀乡的悲郁情怀。

『针对练笔』请借鉴情景交融的写法,写一景物或者事物,要体现出特色,不少于2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这一天我走在街上的花坛旁,忽然发现,这干渴得如同水泥灰的泥土里,居然萌生出几点新绿,且自信地开出几朵小花,黄灿灿的。

它们在春天阳光的照耀下,竟透着那么一份欣喜,它们的根就扎在这块毫不湿润的土地上。

它们,是以怎样的毅力在这样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啊?我索性停下脚步,俯身凝视着一朵小花,它向我微笑着。

这样一朵小花,两片小小的叶子,像两只举起欢呼的小手,一根小茎,极绿,在春风吹拂中战栗不止。

它微小而精致,令人不忍触碰。

便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生命,一朵开放在春天里的小小花朵,猛然地让我感悟到生命力的强大。

在如此干燥的土地上,扎根,吸收到哪怕一丁点儿的养分,极顽强地生长出来,还绽开小小的花朵,即便是捧起这样微小的喜悦,但它终是这春天里的花朵啊!它的呈现,妩媚了枯燥的北国的春天。

随堂任务作业一、基础检测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渚.清沙白鸟飞回(名词,水中的小洲)B.潦倒新.停浊酒杯(副词,刚刚)C.惟觉.时之枕席(动词,感觉)D.势拔.五岳掩赤城(动词,超出)答案 C解析觉:音jiào,动词,醒。

2.对本诗诗句的诵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急/天高/猿/啸哀B.无边/落木/萧萧/下C.百年/多病/独登/台D.潦倒/新停/浊酒/杯答案 C解析应为“百年/多病/独/登台”,“独”应单读,“登台”是一个词,需要连读。

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渚清沙白鸟飞回..飞回:盘旋飞舞B.无边落木萧萧..下萧萧: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C.万里..悲秋常作客万里:这里指到处漂泊,居无定所D.潦倒..新停浊酒杯潦倒:政治上不得志答案 D解析潦倒应指衰颓,失意。

4.与“万里悲秋常作客”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百年多病独登台B.无边落木萧萧下C.锦瑟无端五十弦D.一弦一柱思华年答案 A解析与例句都是省略句,省略主语“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