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种质×国内种质玉米单交种产量构成性状的遗传分析

合集下载

玉米品种选育中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玉米品种选育中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玉米品种选育中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随着人类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的规模和产量也在不断提高。

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的品种选育显得尤为重要。

玉米品种选育的过程可以分为多个环节,而其中遗传多样性分析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之一。

什么是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是一种用于研究物种遗传多样性的手段。

通过对同种物种个体进行基因分析和测序,可以研究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以及基因型的分布特征。

遗传多样性分析是现代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手段,对于各种生物种群的进化历程和生态适应机制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玉米品种选育中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在玉米品种选育中,遗传多样性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对不同玉米品种个体的基因信息进行分析,研究玉米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以及基因型分布规律,为育种者提供更全面的遗传信息,从而研发出更加优质高产、适应环境更广泛的新品种。

对于遗传多样性分析的新型技术,如基于SNP、SSR和RAPD等技术的多样性分析有助于区分不同设施样本,并估计育种家育种程序中克隆选择,通过分析配合基因型和表现型组成的高密度遗传地图以及基因组数据,对某一特定品种的遗传基础和遗传资源进行评估和分析,从而为玉米育种提供更为精确、准确的数据信息。

同时,对于玉米遗传多样性数据的分析还可以为我们了解其遗传机理提供帮助,为筛选优良品质、适应性强、抗逆能力高的玉米品种提供参考,进一步推动玉米育种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遗传多样性分析对玉米育种和品种选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的同时也需要注重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和遗传资源。

在进行玉米遗传多样性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和保护物种的自然遗传资本,同时也应该探索新的玉米品种选育途径和技术手段,为全球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出贡献。

结论总之,遗传多样性分析在玉米品种选育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科学家通过对玉米遗传数据的分析,为玉米育种和品种选育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全面的遗传信息,从而推动了玉米育种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中国主要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中国主要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中国主要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文献综述)玉米育种的首选技术路线是利用杂种优势(张世煌,2001)。

因此系统研究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进而划分杂种优势群、构建杂种优势模式,一直是国内外玉米育种研究的热点。

这一研究不但有利于克服组配杂交组合的盲目性、提高育种效率,同时对于拓宽种质资源和克服种质的遗传脆弱性也十分重要。

在全面了解种质间遗传关系的基础上,合理准确地划分杂种优势群和构建杂种优势模式,可以为自交系选育 (尤其是二环选系 )、群体合成与改良、杂交种选配及育种研究管理等工作提供理论基础(谢俊贤,2001)。

1 国内外玉米种质研究现状1.1 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杂种优势群(Heterosis group)是指遗传基础广阔,遗传变异丰富,具有较多的有利基因,较高的一般配合力(GCA),种性优良的育种基础群体。

是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经过反复重组种质互渗而形成的活基因库。

从中可不断分离筛选出高配合力的优良自交系(李竞雄,1983;刘纪麟,1991)。

杂种优势模式(Heterosis pattern)是指两个不同杂种优势群之间具有较高的基因互作效应,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SCA),相互配对成为产生强优势的模式。

从配对的两个优势群分别选出的优良自交系之间,出现强优势杂交种的几率也相应较高(李竞雄,1983;刘纪麟,1991)。

划分杂种优势群和构建杂种优势模式是玉米种质分析的主要内容,也是玉米育种中关键性的基础工作。

1.2 国外的研究现状杂种优势理论应用于玉米生产始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最早根据远缘优势的原理划分出两个杂种优势群,并据此构建出第一对杂种优势模式Lancaster×Reid,这已成为经典模式被广泛应用于玉米育种工作中(刘纪麟,1991)。

随着研究的深入,美国的种质基础清晰地分为依阿华坚杆综合种(BSSS)、Reid黄马牙(Reid-YD)和Lancaster(LCS)三个种质系统(Melchinger et al,1991)。

玉米杂交种掖单13产量性状QTL定位与分析的开题报告

玉米杂交种掖单13产量性状QTL定位与分析的开题报告

玉米杂交种掖单13产量性状QTL定位与分析的开
题报告
尊敬的评审专家:
我申请的课题为“玉米杂交种掖单13产量性状QTL定位与分析”。

该课题是基于玉米产业发展的需求而展开的。

目前,玉米是世界上重要
的粮食作物,而其种植多以杂交种为主,良好的品种和优质种源对于玉
米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玉米杂交种的产量性状QTL,可以
为玉米选种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促进玉米产业的发展。

本课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文献综述:通过文献综述,详细阐述关于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
QTL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对已有研究结果进行科学比对,发现研
究中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2.试验设计:根据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杂交种掖单13的重要产量性状,并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分析。

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将
对试验所要用的材料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杂交组合、施肥处理等等。

3.数据分析:利用分子标记技术为主要手段,对试验所获得的数据
进行分析,确定QTL分布的位置和数量,探究各个QTL基因之间的协同作用。

通过比对和验证,筛选出对玉米杂交种掖单13产量性状的控制作用的QTL,从而为育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结论阐述:通过对实验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解读,得出研究
结论。

并针对结论的研究意义进行详细阐述。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确定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性状,并为其
他相关领域提供有关基因发掘与功能研究的参考。

同时,结果也将有助
于引导玉米育种方向的调整和优化,提高玉米生产的质量、效益和稳定性。

感谢您的审阅。

玉米产量性状配合力遗传分析

玉米产量性状配合力遗传分析

玉米产量性状配合力遗传分析
王向东;高根来;张风琴
【期刊名称】《玉米科学》
【年(卷),期】2001(9)1
【摘要】通过对 8个中晚熟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进行双列杂交分析 ,表明各个自交系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存在显著差异 ,玉米杂交种F1的产量构成受到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的共同作用 ,用特殊配合力对F1的作用大于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高低与一般配合力无明显相关关系。

因此在玉米杂交种组配与自交系改良工作中 ,既要兼顾双亲的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

【总页数】3页(P31-33)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遗传分析;产量性状;杂交育种【作者】王向东;高根来;张风琴
【作者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3.032;S513.035.1
【相关文献】
1.九份玉米自交系产量及穗部性状配合力的遗传分析 [J], 李波;陈喜昌;张宇;张立国
2.药剂诱导玉米孤雌生殖自交系产量性状配合力及遗传效应分析 [J], 王金艳;李刚;马骏;孙楠
3.4个自选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参数分析 [J], 陈春梅;高聚林;苏治军;于晓芳;胡树平;邹俊杰;崔超
4.9份玉米自交系产量及籽粒品质性状配合力的遗传分析 [J], 李波;陈喜昌;张宇;张立国;张文
5.玉米主要抗旱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Ⅰ.产量性状 [J], 于海秋;徐克章;陈学求;武志海;姜子涟;沈秀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70-2000年代玉米单交种的遗传产量增益分析方法的比较

1970-2000年代玉米单交种的遗传产量增益分析方法的比较
*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s): 李明顺 , E-mail: mshunli@; 董树亭 , E-mail: stdong@
第一作者联系方式 : E-mail: xkc_99@ Received(收稿日期 ): 2010-06-17; Accepted(接受日期): 2010-08-04.
Comparison of Analysis Method of Genetic Yield Gain for the Single-Cross Hybrids Released During 1970s–2000s
CI Xiao-Ke1,2, ZHANG Shi-Huang1, XIE Zhen-Jiang1, XU Jia-Shun1, LU Zhen-Yu1, RU Gao-Lin1, ZHANG De-Gui1, LI Xin-Hai1, XIE Chuan-Xiao1, BAI Li1, LI Ming-Shun1,*, and DONG Shu-Ting2,*
2186
作 物 学 报
第 36 卷
玉米产量提高是育种和栽培管理共同作用的结果。 化 肥的使用以及种植密度的增加引起了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 将来的产量提高可能更多地依靠遗传改良。 国内外学者对 遗传产量增益做了大量研究 [5-7] 。 Darrah 等 [8]采用区试对 照法估算 1930—1970 年间美国依阿华州南部玉米杂交种 的遗传增益为商用玉米杂交种平均单产增益减去对照种 相应增益。霍仕平等
[11]
采用
直接种植法评估 1963—1993 这 30 年间河南省玉米杂交种 育种对玉米增产的贡献为 64.05%。 Duvick[12]采用直接种 植法对美国衣阿华州 1930—2001 年间不同年代的玉米遗 传产量增益进行多次评估 , 将总产量增益换算成农田产 量 , 通过比较 1930—2001 年美国玉米带的杂交种发现 , 这期间遗传产量增益占总产量增益的 51%。 随着社会的发展 , 人们对玉米的需求不断增长 , 到 2020 年 , 国内玉米的需求量预计将达到 2.22 亿吨 , 而届 时国内的生产能力只有 1.63 亿吨 , 缺口为 5 100 万吨 [13]。 对遗传增益的回顾性分析 , 有利于我们对产量潜力的了 解以及进一步实现产量改良 , 达到高产稳产。自 70 年代 以来 , 我国玉米已经经历了四至五轮的品种更替 , 但是 对遗传产量增益的系统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 确立正确 的研究方法则尤为重要。 本研究基于直接种植法对不同的 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 以期找到适合我国玉米生产实际情 况的评估方法 , 为遗传产量增益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利用玉米骨干系进行产量及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利用玉米骨干系进行产量及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利用玉米骨干系进行产量及相关性状的QTL分析【摘要】玉米重要性状QTL定位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前提条件,对于提高育种效率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当前大面积推广的一个优良玉米杂交种郑单958的两个亲本(郑58x昌7.2)构建含有225个家系的F2:3群体为基础材料,构建了SSR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并对产量和相关性状进行了QTL作图。

【关键词】玉米;产量性状;微卫星标记;数量性状基因座位;上位性1 玉米遗传改良对玉米产量的贡献玉米(Zea mays L.)是重要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和工业原料作物,涉及到食品、化工、医学等多个领域,并且还是多种商业产品的成分,例如胶、肥皂、油漆、杀虫剂、牙膏、橡胶轮胎、模压塑料等(Fussell,1999)。

玉米生产对维护粮食安全、促进畜牧业发展、满足工业原料需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玉米需求量急剧增加。

因此,提高单株生产力和增加单位面积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根本所在。

玉米单株生产力的提高一般从提高栽培管理技术和品种的遗传改良或更新换代两方面着手(Duvick,2001,2004)。

截至目前我国玉米杂交种至少经历了六次大面积的更新换代,从早期的综合品种到双交种以及现在的单交种。

过去几十年,玉米一直也是普通遗传学研究的模式植物,随着遗传学研究向分子水平深入,数量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的结合与发展提供了新技术和方法.因此,无论从当前还是长远考虑,玉米的遗传改良和遗传基础研究都显得十分必要,尤其是加强高产、稳产、多抗等强优势品种的选育(戴景瑞,2000)。

2 产量及相关性状的QTL分析方法产量相关性状是复杂的数量性状,以往经典遗传学基于多基因假说,从加性、显性、上河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位性等方面分析产量数量性状遗传规律,但是不能将影响某一性状的单个基因效应分开。

随着数量遗传学和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借助先进的QTL作图方法和软件,将控制复杂的数量性状遗传组分分解为若干离散的盂德尔因子(QTL),进而确定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效应大小及其与其他基因的关系(梅德圣,等,2003)。

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性状的遗传性研究

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性状的遗传性研究

摘 要: 1 个杂 交种及 对应 的5 自交 系的产 量和产 量相 关性状 进行 了配合 力 、 对 O 个 遗传力 等遗传参数 的研究 。 结果
表 明, 量 、 粒教显 性方差 明显 大于加 性方差 , 明这2 产 行 说 个性状 易晚代选择 ; 百粒 重 、 尖长加 性方差和 显性方差 秃 相 差不 多, 明这2 说 个性状 受加 性效应 、 非加性 效应 同等影 响; 重 、 行数 加性 方差 明显 大于显性 方差 , 明这2 容 穗 说 个性状 主要 受加性基 因影响 , 其性状 易在早 代选择 。 关键 词 : 玉米; 产量性状 ; 遗传 参数 中图分类号s 1 5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0 — 7 1( 0 1 6 O 0 3 7 7 2 1 )0 一 1 ~ 0 0 3 8
23 各 性 状 遗 传 参 数 分 析 .
为更好 的反 应各 性状 由亲代 传递 给子 代 的能力 , 性 对 状 的广 义遗传 力和 狭义 遗传 力进行 了统 计 , 结果 见表5 由 。 表5 知 , 可 广义遗 传力 的顺 序是穗 行数> 百粒重 > 容重> 粒 行 数> 量> 产 秃尖 长 , 且所有性 状 的广 义遗传力 均大 于5 %。 0 狭 义遗 传 力 的顺 序 是 容 重> 行 数> 粒 重> 尖 长> 穗 百 秃
性状 的一般 配合力 均 达极显 著水 平 ; 特殊 配合 力表 现不一 致, 产量 、 尖长 、 秃 百粒 重 、 行 数达 极 显著 水平 , 重 、 穗 容 行
粒数 差异 不 显著 。 结果 表 明 , 状 的一 般配 合力 方 差均 大 性
表3 供试 材 料产 量 及植 株 形态 性 状 方 差 分 析
表2 完全 双 列 杂 交组 合

玉米杂交群体产量性状及其特殊配合力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玉米杂交群体产量性状及其特殊配合力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作物学报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24, 50(2): 363 372 / ISSN 0496-3490; CN 11-1809/S; CODEN TSHPA9E-mail:***************DOI: 10.3724/SP.J.1006.2024.33022玉米杂交群体产量性状及其特殊配合力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马娟*曹言勇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河南郑州450002摘要: 提高产量是玉米育种的长期目标, 解析产量相关性状及其配合力的遗传基础对选育高产玉米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选用123份玉米自交系和8份测验种作为亲本, 根据NCII (North Carolina design II)获得540份杂交种为材料, 在新乡和周口试验田调查F1杂交种的单穗粒重、单穗重、百粒重、行粒数等8个产量及构成性状, 利用玉米 5.5K液相育种芯片检测亲本基因型, 推断F1杂交种的基因型, 利用BLINK (Bayesian information and link-age-disequilibrium iteratively nested keyway)加性和显性模型开展F1杂交种表型与其特殊配合力(special combiningability, SCA)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结果表明, 利用加性和显性模型对F1杂交种分别检测到10个和31个显著关联位点。

利用显性模型检测到8个SNPs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与SCA显著关联。

不同性状和模型间共定位位点有7个, 其中1个为单穗重与其SCA同时关联位点。

通过对主效和共定位SNPs的扫描, 共鉴定到26个候选基因,其中转录因子MYBR85、NLP9、PHD3、生长素上调小RNA (SAUR11和SAUR12)、FCS-like锌指蛋白基因FLZ16等可能是控制F1杂交种产量性状与其SCA的重要候选基因。

玉米主要株型性状的遗传分析的开题报告

玉米主要株型性状的遗传分析的开题报告

玉米主要株型性状的遗传分析的开题报告标题:玉米主要株型性状的遗传分析摘要:玉米是农业中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受到多种性状的影响。

本文旨在对玉米主要株型性状的遗传分析进行研究,为玉米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已知基因型和表型数据分析,建立遗传模型和各性状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确定各主要株型性状的遗传规律和遗传机制。

关键词:玉米,株型性状,遗传分析,基因型,表型,遗传模型,相互作用引言: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作为人类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

玉米的株型性状是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株高、穗高、茎粗、叶片数目、根系发达等。

因此,对玉米株型性状的遗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基因型和表型数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玉米主要株型性状的遗传分析。

首先,通过采集样品,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测序,获取各样品的基因型数据;其次,通过实验测定各样品的表型数据,包括株高、穗高、茎粗、叶片数目、根系发达等性状;然后,对基因型和表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遗传模型和各性状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最后,结合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确定各主要株型性状的遗传规律和遗传机制。

预期结果:本研究将从遗传学的角度对玉米主要株型性状进行深入探讨,得到各性状的遗传规律和遗传机制,为玉米育种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通过研究玉米的遗传分析方法和技术,可以帮助农业科学家更好地进行玉米育种,提高玉米的品质和产量,进一步保障人类的粮食安全。

结论:本研究将对玉米主要株型性状的遗传分析进行深入研究,获得各性状的遗传规律和遗传机制,为玉米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同时,本研究将为植物遗传分析方法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经验。

几个优良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遗传及杂种优势研究

几个优良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遗传及杂种优势研究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一、引言玉米原产于南美洲,大约在十六世纪中期,中国开始引进玉米,十八世纪又传到印度。

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大洲均有玉米种植,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集粮、饲、经“三元一体”的优势作物。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

玉米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自新中国成立的60多年来,玉米在解决温饱问题、保障粮食和饲料安全、发展国民经济以及缓解能源危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工业加工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玉米消费量迅速增加,玉米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由解决温饱的主要粮食作物,发展成为禽畜饲料、工业原料、餐桌副食、能源作物四位一体的多样化格局,特别是近年来再生能源(汽油醇)与精深加工(化工醇)领域赋予了玉米新的内涵,工业加工比例急速增长,多元需求使玉米成为21世纪举足轻重的战略资源。

近50年来,我国玉米育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玉米品种完成了6次更新换代,并且使优良品种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率达到了30%以上n1。

我国玉米优良品种的广泛使用,加上良好的栽培技术,是我国近年来玉米产量稳步提高的关键因素,为保障粮食安全和缓解能源危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

据测算,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如果按玉米占粮食份额的四分之一计算,到2030年我国玉米的总产应达到1.6亿一1.75亿吨。

在玉米播种面积不变的情况下,要求玉米单产在1998年351公斤/亩的基础上,年均增长5公斤庙才能基本满足对玉米的需求乜1。

因此,提高玉米产量对我国农业发展,乃至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十分重要。

1.1玉米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现状1.1.1种质资源的概念作物种质资源(GermplamResources)Y..被称为物遗传资源(GeneticResources),指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是控制生物本身遗传和变异的内在因子n1。

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通过玉米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研究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方式和大小,为玉米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85个玉米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区组试验进行鉴定,收集参试品种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500粒重、出籽率等6个主要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产量,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的回归分析程序进行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行粒数,其次是粒重和穗粗,它们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421 1,0.450 2,0.473 7),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也较大(P=0.562 5,0.449 9,0.370 8);增加行粒数、粒重和穗粗,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谭静陈洪梅韩学莉段智利汪燕芬番兴明 TAN Jing CHEN Hong-mei HAN Xue-li DUAN Zhi-li WANG Yan-fen FAN Xing-ming 作者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 刊名:华北农学报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SINICA 年,卷(期):2009 24(z2) 分类号:S513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产量产量构成因素遗传相关通径分析 Maize hybrid Yield Yield component traits Correlation Path-coefficient analysis。

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的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

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的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

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的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王铁固;赵新亮;张怀胜;马娟;佘宁安;陈士林【摘要】以7个玉米自交系为母本,5个自交系为父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组配了35个杂交组合,对其产量及相关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产量及相关性状在不同亲本间以及同一亲本不同性状间一般配合力效应存在着显著差异,同一自交系同一性状不同组合间特殊配合力也存在着显著差异,一般配合力低的自交系也有特殊配合力较高的组合出现.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亲本为P4(济533)、P7(K1516)与P12(PH4CV).在特殊配合力分析中,产量以P5(浚0566)/P12( PH4CV)特殊配合力最高,P5(浚0566)/ P10(986)最低.百粒重、粒长、穗长与穗行数狭义遗传率较高,可在早代选择;穗粗、穗位高、轴粗与虚尖长狭义遗传率也较高,但这些性状对产量是负向效应,应综合考虑这些性状;产量与单穗重的狭义遗传率低,应在晚代选择.【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39)010【总页数】4页(P15-17,34)【关键词】玉米;产量;配合力;NCⅡ【作者】王铁固;赵新亮;张怀胜;马娟;佘宁安;陈士林【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3.032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经、饲兼用型作物,在我国的粮食持续增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配合力的高低是衡量一个玉米自交系优劣的主要标准,是综合评价自交系各性状配合能力的一个指标。

据赖仲铭等[1]研究年份对玉米经济性状配合力及其地点互作的影响表明,不同年份进行鉴定和选择的效果是基本一致的。

作物育种学各论(玉米)试题库答案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玉米)试题库答案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玉米育种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玉米自交系:单株玉米经过多代连续自交和选择,最后育成的基因型相对纯合、性状整齐一致的自交后代群体。

2、一环系:从异质杂合的群体品种或综合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3、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交种后代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4、顶交种:选用一个品种和一个自交系或单交种杂交而成。

5、三交种:选用一个自交系与一个单交种杂交而成。

6、双交种:先选用四个自交系分别配成两个单交种,再用两个单交种杂交而成双交种。

7、S型雄性不育系:育性不稳定、配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3表现显性、抗玉米小斑病8、T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1和Rf2 表现显性互补、高感玉米小斑病9、C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4和Rf5 表现重叠作用、抗玉米小斑病10、孢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的基因型所控制,而与花粉本身所含基因无关。

11、配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育性直接受雄配子体本身的基因所决定。

12、测验种:在测定配合力时,用来与被测系杂交的品种、杂交种、自交系、不育系、恢复系等称为测验种。

13、测交种:测交所产生的杂种。

14、轮回选择:轮回选择是反复鉴定、选择、重组的过程,每完成一次鉴定、选择、重组过程便称为一个周期或一个轮回。

15、糯玉米:又称粘玉米,其胚乳淀粉几乎全由支链淀粉组成。

16、普通甜玉米:以su1为基础。

在乳熟期,纯合su的复原糖和蔗糖含量增加,尤其是水溶性多糖〔water soluble polysaccharide〕增多,使支链淀粉变为水溶多糖。

17、超甜玉米:以sh2和以bt1,bt2为基础,sh2突变体子粒的含糖量是普通玉米的10倍,其作用是在胚乳发育过程中阻止蔗糖向合成淀粉底物的转化,故使胚乳中蔗糖含量增加,淀粉减小。

能较长期地保持高糖分水平。

18、杂种优势群:是指遗传基础广泛、遗传变异丰富、具有较多有利基因、较高一般配合力、种性优良的育种群体。

玉米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玉米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1):23G26H e i l o n g j i a n g A g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h t t p ://w w w.h a a s e p.c n D O I :10.11942/j.i s s n 1002G2767.2019.01.0023玉米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王㊀楠,王树星,张㊀乐,任红丽,党润海,安绿宇(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渭南71400)摘要:为探讨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及相互关系,本文以9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分析穗高系数㊁穗位叶面积㊁穗长㊁秃尖长㊁穗粗㊁穗行数㊁行粒数㊁百粒重㊁出籽率的变异系数及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和通径系数.结果表明:秃尖长在玉米品种选育过程中的变异程度大,选育潜力也较大;各性状与玉米单株产量的相关性从大到小依次为穗长>穗位叶面积>行粒数>穗行数>穗粗>百粒重;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贡献的大小依次为穗长>行粒数>穗行数>穗位叶面积>穗粗>百粒重.在选择时,要协调好各性状之间的关系,着重于穗长㊁穗位叶面积㊁行粒数㊁穗行数㊁穗粗㊁百粒重的选择,可放宽秃尖长㊁穗高系数和出籽率的选择.关键词:玉米;单株产量;通径分析;相关分析;产量相关性状收稿日期:2018G09G13基金项目:陕西省农业协同创新与推广联盟资助项目(L M Z D 201701G08);陕西省农业科技创新转化资助项目(N Y K J G2018GX Y 01).第一作者简介:王楠(1990G),女,硕士,农艺师,从事玉米育种栽培及农技推广工作.E Gm a i l :401934608@q q.c o m .㊀㊀玉米是我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在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通常认为玉米产量性状由出籽率㊁百粒重㊁单株产量㊁穗长㊁穗行数㊁行粒数和穗重等构成,而这些性状又相互作用㊁相互影响,对玉米产量的作用贡献大小各异.玉米群体产量的高低取决于单株的生产力,单株产量受多因素影响,明确各因素对单株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有重要意义.邱博等[1]认为行粒数是影响夏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田龙等[2]认为穗长是影响玉米小区产量的主要因素;李清超等[3]研究认为增加穗行数和单株产量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王大春[4]研究认为高产材料果穗较长较细,低产材料则果穗短粗;而鲁珊等[5]研究表明产量与穗粗和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广成等[6]研究显示穗长㊁结实性和穗粗是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丁传礼[7]研究表明在新组合选择中应将百粒重放在首位,其次是行粒数和穗行数.可见研究地区或研究材料不同,分析结果也存在差异.陕西省玉米常年种植面积超过113万h m 2,总产540万t 左右.品种是玉米生产的第一要素,选育高产稳产玉米品种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玉米产量是一个复杂的性状,明确各性状对玉米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对于玉米育种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采用9个玉米品种,测定穗位叶面积㊁穗高系数㊁穗长㊁穗粗㊁穗行数㊁行粒数㊁百粒重㊁出籽率及单株产量,通过相关性及通径分析,确定各因素对玉米单株产量的影响,为高产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材料供试的9个试验材料分别为:田旺T Y 20㊁锦绣79㊁利单618㊁强硕98㊁锦绣79㊁利单818㊁迪卡653㊁金科玉3306和郑单958.1.2㊀方法1.2.1㊀试验设计㊀试验于2017年在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孙镇试验站进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3次重复,5行区,行长5m ,行距60c m ,株距24.7c m ,小区面积20m2,设5行保护行.栽培管理措施与当地大田相同.1.2.2㊀测定项目及方法㊀试验期间调查生育期,每个材料均选有代表性的20株授粉后期调查穗位叶长宽,以0.75为矫正系数计算穗位叶面积[8];株高(H p )和穗位高(H s ),以H s /H p 计算穗高系数[9].成熟期收获20个果穗,晾晒后测量穗长㊁秃尖长㊁穗粗㊁行数㊁行粒数㊁百粒重㊁籽粒含水量㊁出籽率㊁单株产量.1.2.3㊀数据分析㊀采用E x c e l 200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汇总,并计算变异系数.用S P S S22.0进行相关系数计算和通径分析[10].方差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 n e GW a y A N O V A ),各组均数的多重比较(P o s tH o cM u l t i p l eC o m p a r i s o n s )选择T u k e y 检验(P <0.05和P <0.01).通径分析使用S P S S 逐步回法归实现.以单株产量为应32㊀㊀㊀㊀㊀黑㊀龙㊀江㊀农㊀业㊀科㊀学1期变量,记作Y ,其它各性状为自变量,穗高系数(X 1)㊁穗位叶面积(X 2)㊁穗长(X 3)㊁秃尖长(X 4)㊁穗粗(X 5)㊁行数(X 6)㊁行粒数(X 7)㊁百粒重(X 8)㊁出籽率(X 9).2㊀结果与分析2.1㊀果穗主要性状和单株产量及各因素的变异系数㊀㊀由表1可知,各因素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秃尖长>穗长>穗行数>百粒重>穗高系数>穗位叶面积>行粒数>穗粗>出籽率.说明秃尖在玉米品种选育过程中的变异程度大,即该性状稳定性差,选择的范围越广.其次是穗长㊁穗行数㊁百粒重㊁穗高系数㊁穗位叶面积㊁行粒数㊁穗粗.出籽率的变异系数最小,说出该性状较稳定,但在品种选育过程中选择的潜力较小.2.2㊀果穗主要性状和单株产量及各因素相关性分析㊀㊀表2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秃尖长和出籽率外,各产量性状与单株产量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穗长(r =0.798)㊁穗位叶面积(r =0.779)㊁行粒数(r =0.724)㊁穗行数(r=0.614)㊁穗粗(r=0.543)㊁百粒重(r =0.394)㊁穗高系数(r =0.270)与单株产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说明这7个产量构成因素对玉米单株产量有明显影响,在玉米高产潜力育种中具有极重要的作用.而出籽率和秃尖长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选育标准可以适当放宽.表1㊀主要性状的平均值及差异显著性分析T a b l e 1㊀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m e a na n d s i g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o f t h em a i n t r a i t s 品种名称V a r i e t y n a m e穗高系数/%S p i k eh e i g h t c o e f f i c i e n t 穗位叶面积/m m2E a r l e a f a r e a穗长/c m E a rl e n g t h 秃尖长/c mB a r e t i p l e n g t h 穗粗/c m E a rd i a me t e r 穗行数R o wn u m b e r 行粒数G r a i nn u m b e r pe r r o w 百粒重/g 100Gk e r n e l w e i g h t 出籽率/%K e r n e l r a t e单株产量/gY i e l d p e r p l a n t 利单81843.75794.7521.070.394.1916.441.738.6489.22245.14田旺T Y 2043.28827.4321.171.054.3216.442.838.8889.24253.49利单61834.12847.3321.940.993.9417.640.630.1389.35217.50强硕8835.73826.9820.550.664.5217.840.431.4786.45230.65锦绣7944.95827.4323.651.154.6316.040.240.2586.61254.56强硕9842.33872.2018.471.154.6519.436.434.5186.46229.42迪卡65335.40707.7816.470.103.8613.634.736.4591.67157.98金科玉330642.74711.0018.491.713.9815.436.732.2487.66191.50郑单95840.80681.5416.561.704.3013.834.830.7482.96140.74平均40.34788.4919.820.994.2716.2738.7034.8187.74213.44总和363.097096.44178.378.9038.39146.4348.3313.31789.621920.98方差16.994872.496.070.290.093.509.3814.986.241713.78标准差4.1269.802.460.540.301.873.063.872.5041.40变异系数/%10.228.8512.4354.676.9711.507.9111.122.8519.40㊀㊀产量相关性状之间相关系数较高且达到极显著的有穗位叶面积与穗行数(r =0.683)㊁穗长与行粒数(r=0.679)㊁秃尖长与出籽率(r=-0.623)㊁穗长与穗位叶面积(r =604)㊁穗高系数与百粒重(r =0.483)㊁穗粗与穗行数(r =0.472)㊁穗粗与出籽率(r =-0.474)㊁穗粗与穗位叶面积(r =0.415).因此,在进行性状选择时,要协同考虑各性状的整体效应.2.3㊀通径分析通径分析在对简单相关系数进行分解的基础上来研究各因素间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效果的大小,即直接通径和间接通径系数[11].由表3可知,各产量性状对产量的直接贡献的大小依次为穗长㊁行粒数㊁穗行数㊁穗位叶面积㊁穗粗㊁百粒重.421期㊀㊀王㊀楠等:玉米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表2㊀不同性状之间的P e a r s o n相关性分析T a b l e2㊀P e a r s o n c o r r e l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 b e t w e e nd i f f e r e n t t r a i t s项目I t e m s 单株产量Y i e l d p e rp l a n t穗高系数S p i k eh e i g h tc o e f f i c i e n t穗位叶面积E a r l e a fa r e a穗长E a rl e n g t h秃尖长B a r e t i pl e n g t h穗粗E a rd i a me t e r穗行数R o wn u m b e r行粒数G r a i nn u m b e rp e r r o w百粒重100Gk e r n e lw e i g h t出籽率K e r n e lr a t e单株产量1.000穗高系数0.270∗∗1.000穗位叶面积0.779∗∗0.0291.000穗长0.798∗∗0.221∗∗0.604∗∗1.000秃尖长-0.0820.350∗∗-0.161∗∗-0.0631.000穗粗0.543∗∗0.336∗∗0.415∗∗0.249∗∗0.1871.000穗行数0.614∗∗0.0030.683∗∗0.346∗∗-0.0130.472∗∗1.000行粒数0.724∗∗0.1510.534∗∗0.679∗∗-0.184∗0.1390.316∗∗1.000百粒重0.394∗∗0.483∗∗0.1500.356∗∗-0.227∗0.390∗∗-0.187∗0.256∗∗1.000出籽率0.002-0.243∗∗0.1010.108-0.623∗∗-0.474∗∗-0.0690.195∗0.0111.000㊀㊀∗∗和∗分别表示在0.01和0.05水平显著相关.下同.∗∗a n d∗i n d i c a t e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c o r r e l a t i o na t0.01a n d0.05l e v e l,r e s p e c t i v e l y.T h e s a m eb e l o w.表3㊀各性状指标对产量影响的通径分析T a b l e3㊀P a t h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i m p a c t o f v a r i o u s t r a i t s o n y i e l d自变量I n d e p e n d e n t v a r i a b l e简单相关系数S i m p l e c o r r e l a t i o nc o e f f i c i e n t直接通径系数D i r e c t p a t hc o e f f i c i e n t间接通径系数I n t e rGt u r nd i a m e t e r c o e f f i c i e n tX2X3X5X6X7X8合计X2穗位叶面积0.779∗∗0.178G0.1960.0720.1670.1430.0240.601X3穗长0.798∗∗0.3250.108G0.0430.0840.1810.0570.474X5穗粗0.543∗∗0.1730.0740.081G0.1150.0370.0630.370X6穗行数0.614∗∗0.2440.1220.1120.082G0.084G0.0300.370X7行粒数0.724∗∗0.2670.0950.2210.0240.077G0.0410.458X8百粒重0.3940.1610.0270.1160.067-0.0460.068G0.2332.3.1㊀穗长对单株产量的效应㊀穗长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325,对玉米单株产量的直接影响作用最大.穗长通过百粒重㊁行粒数㊁穗行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正向间接效应,通过其它性状对产量的间接作用总和为0.474.终表现为穗长与玉米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r=0.798∗∗),达到极显著水平,增加穗长是选育高产品种的有效途径之一.2.3.2㊀行粒数对单株产量的效应㊀行粒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267,对玉米单株产量的增加有正向直接作用.行粒数通过穗长㊁穗粗㊁百粒重㊁穗长㊁穗行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正向间接效应,间接作用总和为0.458.终表现为行粒数对玉米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r=0.724∗∗,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可见,行粒数增加的有助于提高单株产量.2.3.3㊀穗行数对单株产量的效应㊀穗行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244.穗行数通过百粒重㊁行粒数㊁穗行数均有正向间接效应,通过其它性状对产量的间接作用总和为0.370.终表现为穗长对玉米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r=0.614∗∗,达到了极显著水平.2.3.4㊀穗位叶面积对单株产量的效应㊀穗位叶面积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178,通过穗长㊁穗粗㊁百粒重㊁行粒数㊁穗行数的间接作用总和为0.601.其间接作用是其直接作用的4.4倍,52㊀㊀㊀㊀㊀黑㊀龙㊀江㊀农㊀业㊀科㊀学1期可见穗位叶面积对单株产量的促进作用可以通过其对其它相关因素的促进作用表现出来.最终表现为穗位叶面积对玉米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r =0.779∗∗,达到极显著水平.因为当叶形值在一定范围内时,随着叶面积的不断变大,叶片的光合面积也随之增大,能够接受充足的光照,提高光合效率,形成较多的光合产物[8]进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单株产量.2.3.5㊀穗粗对单株产量的效应㊀穗粗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173,对玉米单株产量的增加有正向直接作用.随着穗粗的增加玉米单株产量会显著增加.穗粗通过其它性状的间接通径系数总和为0.370,最终表现为穗粗对玉米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r=0.543∗∗,达到了极显著水平.2.3.6㊀百粒重对单株产量的效应㊀百粒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161,对玉米单株产量的增加有正向直接作用.百粒重通过穗长㊁穗粗㊁穗位叶面积㊁行粒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正向间接效应,而通过穗行数则出现了较小负向间接作用,间接作用总和为0.233,最终表现为百粒重对玉米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r =0.394.3㊀结论与讨论本研究对9个玉米品种的10个产量相关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与通径分析,同时分别计算10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其中秃尖长的变异系数最大(54.67),出籽率的变系数度最小(2.85).秃尖长的选育潜力最大[12],此结果与贾晓军[13]㊁田龙等[2]的研究结果一致.出籽率的选育的潜力最小[13],在组合群体中的选择潜力不大,此结果与刘帆等[14]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穗长㊁穗位叶面积㊁行粒数㊁穗行数㊁穗粗㊁百粒重㊁穗高系数与单株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同时穗高系数与百粒重㊁秃尖长㊁穗粗㊁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出籽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穗位叶面积与穗长㊁穗粗㊁穗行数㊁行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秃尖长呈极显著负相关;穗长与行粒数㊁百粒重㊁穗行数㊁穗粗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粗与百粒重㊁穗行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出籽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穗行数与行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行粒数与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经逐步回归分析,排除非主要的影响因子,对玉米单株产量的影响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穗长>穗位叶面积>行粒数>穗行数>穗粗>百粒重.说明在玉米育种着重增加穗长㊁穗位叶面积㊁行粒数㊁穗行数.同时放宽对可放宽秃尖长㊁穗高系数和出籽率的选择,同时考虑各性状间的互补和相互克制效应.产量性状是一个很复杂的数量性状,且受遗传和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切忌片面追求某一个性状而忽略其它特征[15].各种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既互补又有相互克制,一些性状的加强会附加某些性状的加强或者削弱.穗位叶面积是玉米的农艺性状的直观表现,它的间接通径系数最大,可见穗位叶面积可通过影响其它性状进而影响产量.参考文献:[1]㊀邱博,罗水清,陈平平,等.不同夏玉米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分析[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2(1):11G15.[2]㊀田龙,韩媛芬,丁维汉.陕西省玉米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2017,63(6):1G4.[3]㊀李清超,马浪浪,文琼,等.玉米杂交组合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7):59G62.[4]㊀王大春.不同产量水平下玉米主要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J ].玉米科学,2006,14(2):40G41,43.[5]㊀鲁珊,肖荷霞,毛彩云,等.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21):26G27,58.[6]㊀广成,薛雁,苟升学,等.玉米10个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J ].西北农业学报,2001,10(1):96G99.[7]㊀丁传礼.夏玉米育种目标和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通径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2016,22(2):24G26.[8]㊀刘江.玉米穗三叶与其它主要性状的相关研究[J ].甘肃农业,2016(19):30G32.[9]㊀汤国民,龙丽萍,夏德君,等.玉米穗高系数对产量性状的影响[J ].莱阳农学院学报,2002,19(2):95G97.[10]㊀杜家菊,陈志伟.使用S P S S 线性回归实现通径分析的方法[J ].生物学通报,2010,45(2):4G6.[11]㊀敬艳辉,邢留伟.通径分析及其应用[J ].统计教育,2006(2):24G26.[12]㊀卓越.玉米杂交组合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7):55G57.[13]㊀贾晓军,吴杨焕.甜糯玉米新品种(组合)主要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 ].华北农学报,2016,31(S 1):311G316.[14]㊀刘帆,石海春,余学杰.玉米果穗主要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与通径分析[J ].玉米科学,2005,13(3):17G20.[15]㊀梁晓玲,阿布来提,冯国俊,等.玉米杂交种的产量比较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 ].玉米科学,2001,9(1):16G20.62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1):27G32H e i l o n g j i a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h t t p://w w w.h a a s e p.c n D O I:10.11942/j.i s s n1002G2767.2019.01.0027不同密度对寒地水稻产量及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赵黎明,顾春梅,王士强,王丽萍,王㊀贺,那永光,解保胜(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黑龙江佳木斯154007)摘要:为明确不同密度对寒地水稻产量形成过程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空育131为试验材料,设置行株距30c mˑ8c m(D1)㊁30c mˑ10c m(D2)㊁30c mˑ12c m(D3)㊁30c mˑ14c m(D4)㊁30c mˑ16c m(D5)五个密度水平,分析密度对水稻产量及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D1㊁D5处理相比,D2和D3处理均显著增加了产量,分别实现了13.5%~14.6%和9.5%~10.4%的产量增幅,其中以D2处理效果最佳,该处理的增产途径是提高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抽穗前叶面积指数,增加了抽穗期前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生物产量,增强了抽穗期茎鞘干物质生产及转运能力.综合分析表明,适当密植能够增加产量,促进水稻光合物质生产.关键词:寒地水稻;密度;产量;光合物质㊀㊀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重要的产粮大省之一,目前水稻种植面积已超过400万h m2,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主要的粳稻生产基地之一,在保障全国粮食安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水稻实际生产过程中,提高种植密度是增加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相关研究表明,栽培密度对水稻茎蘖变化㊁干物质生产以及产量的影响显著,并认为只有在密度适宜的条件下,水稻个体与群体矛盾才收稿日期:2018G10G16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农垦总局重点科研资助项目(2018G N1z p1431).第一作者简介:赵黎明(1980G),男,博士,副研究员,从事水稻高产栽培与化学调控研究.EGm a i l:n k z l m@126.c o m.通讯作者:顾春梅(1973G),女,硕士,研究员,从事水稻高产栽培研究.EGm a i l:z p g u c h u n m e i@126.c o m.能得以缓解,并建立高质量群体,进而有利于产量构成要素之间的协调发育[1G2];但也有研究认为,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不明显[3].目前关于密度对水稻产量建成影响的研究已比较深入[4G9],但是在寒地稻区研究密度对水稻产量及光合物质生产的调控效应鲜见报道.因此,本文以空育131为试验材料,从插秧密度角度出发,对寒地水稻分蘖㊁叶龄㊁群体干物质积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明确不同密度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为寒地水稻生产提供技术支撑.1㊀材料与方法1.1㊀材料供试水稻品种为空育131,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于2001年推广.C o r r e l a t i o na n dP a t hA n a l y s i s o fY i e l d a n dY i e l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M a i z eW A N GN a n,W A N GS h uGx i n g,Z H A N GL e,R E N H o n gGl i,D A N GR u nGh a i,A NL y uGy u(W e i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A g r i c u l t u r eS c i e n c e s,W e i n a n7140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I no r d e r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e f f e c t o fm a i na g r o n o m i cc h a r a c t e r so fm a i z eo n y i e l d p e r p l a n t a n dt h e i r c o r r e l a t i o n,i n t h i s p a p e r,n i n em a i z e v a r i e t y w e r e a p p l i e d t o e l u c i d a t e t h e y i e l d p e r f o r m a n c e a n d t h e 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 y i e l d p e r p l a n t a n d y i e l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b a s e do nt h e t e ne c o n o m i c a l t r a i t s(i.e.s p i k e p o s i t i o nh e i g h tc o e f f i c i e n t,e a r l e a f a r e a,e a r l e n g t h,b a r e t i p l e n g t h,e a rd i a me t e r,e a r r o w s,r o w g r a i n s,100Gk e r n e lw e i g h t,k e rGn e l r a t e a n d y i e l d p e r p l a n t)o fm a i z e.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v a r i a t i o nof b a l d t i p l e ng thi nm a i z e b r e e d i n g p r o c e s sw a s l a r g e a n d t h eb r e e d i n gp o t e n t i a lw a s a l s o l a r g e.T h e 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 t r a i t s a n dm a i z e y i e l d p e r p l a n tw a s e a r l e n g t h>e a r l e a f a r e a>r o w g r a i n s>e a r r o w s>e a rd i a m e t e r>100g r a i n w e i g h t.P a t ha n a l y s i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d i r e c t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o f e a c h t r a i t t o y i e l dw a s a s f o l l o w s:e a r l e n g t h>r o w g r a i n s>e a r l i n e r o w s >e a r l e a f a r e a>e a r d i a m e t e r>100Gg r a i nw e i g h t.W h e ns e l e c t i n g,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o f t h e s e c h a r a c t e r sm u s tb e w e l l c o o r d i n a t e d.E a r l e n g t h,e a r l e a f a r e a,r o w g r a i n s,e a r r o w s,e a r d i a m e t e r,100Gk e r n e l w e i g h t s h o u l d b e g i v e n m o r e e m p h a s i s.B a r e t i p l e n g t h,s p i k e p o s i t i o nh e i g h t c o e f f i c i e n t,a n dk e r n e l r a t e c a m e s e c o n d.K e y w o r d s:m a i z e;y i e l d p e r p l a n t;p a t ha n a l y s i s;c o r r e l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y i e l d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72。

基于NAM群体的玉米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解析-文档资料

基于NAM群体的玉米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解析-文档资料
2011年4月至7月:表型数据和基因型数据处理,构建联 合遗传图谱
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查阅文献和使用相关的作图软 件进行QTL作图
2012年2月至6月:毕业论文撰写及修改 2012年7月:毕业答辩
ExcelPro的图表博客
新疆试验点分为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溉两个处理
基因型鉴定:SNP分子标记 表型鉴定:(1)穗部性状:穗长、穗粗、穗行数、行
粒数和轴粗 (2)籽粒性状:粒长、粒宽、粒厚和百粒重
3、实验内容
高密度联合遗传图谱绘制 11群体联合进行穗部性状和籽粒性状QTL初步定位、遗传效
应、上位性互作检测及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NAM群体是新一代作图群体,它综合了连锁分析和关联分析 的优点,可有效的鉴定、剖析复杂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研究进展
已完成11个RILs群体及其亲本的基因型鉴定 2009年的表型鉴定已完成,2010年的表型鉴定正
在进行中
研究计划
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11个群体考种,完成考种后将 数据录入到电脑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基于NAM群体的玉米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解析
硕士研究生:李春辉
指 导 教 师:黎 裕 研 究 员
王天宇 研 究 员

业:作物种质资源学
汇报内容
一、研究背景 二、目的和意义 三、试验内容及技术路线 四、创新点 五、研究进展和研究计划
研究背景
玉米(Zea May L.)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及工业原料作 物,提高玉米产量一直是育种家们追求的首要目标。
产量相关性状遗传基础的研究对产量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分子标记进行QTL定位是深入剖析产量相关性状 遗传基础的重要途径之一

玉米品种间的生长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玉米品种间的生长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玉米品种间的生长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玉米种植在全球范围内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优良品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研究玉米品种间生长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可以为选育更高产、更适应各类产区的优质玉米品种提供重要理论和实践依据。

一、玉米品种间生长性状的差异玉米是一种复杂的农作物,其生长性状及生理特性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不同的玉米品种在种植环境和生长季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往往呈现出明显的生长差异。

1.植株高度植株高度是衡量玉米生长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衡量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高矮适中的玉米植株高度在1.75-2.3米之间。

2.叶片大小和数目叶片大小和数目也是决定玉米产量的关键性状之一。

叶片面积越大,光合作用所产生的碳水化合物也就越多,进而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3.茎粗和节点数茎粗和节点数是表征玉米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茎粗与玉米产量的相关性较为密切。

4.根系发育情况根系发育不良可能导致玉米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下降,从而影响养分和水分利用效率,最终影响玉米的产量。

二、玉米品种间生长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通过对不同品种玉米的生长性状和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生长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为玉米选育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1.植株高度与产量的相关性植株高度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这是因为高植株所拥有的叶片面积更大,光合作用也更加充分,因此可以更好地利用养分和水分,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

2.叶片大小和数目与产量的相关性叶片大小和数目与玉米产量的相关性也呈正相关关系。

当叶片面积增大时,光合作用的效率也会更高,可以促进玉米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3.茎粗和节点数与产量的相关性茎粗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因为茎粗增加可以提高根系的吸收能力,从而增强玉米的养分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而提高玉米的产量。

而节点数与产量也呈正相关关系,但是这个关系较为微弱。

4.根系发育情况与产量的相关性玉米的根系发育对于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影响非常大。

玉米单片段代换系的构建及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分析的开题报告

玉米单片段代换系的构建及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分析的开题报告

玉米单片段代换系的构建及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题目:玉米单片段代换系的构建及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分析二、研究内容:1. 根据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筛选玉米良种2. 建立玉米单片段代换系3. 构建杂交种,分析其产量性状杂种优势三、研究背景:现代农业越来越注重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育种。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经成为全球粮食供应的基石之一。

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玉米必须适应不同的栽培条件和逆境环境,育种目标也应该逐渐变成高产、高品质、高效益和抗逆性强的玉米品种的培育。

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单片段代换系是通过基因组背景不同的检测,在不同种质之间的DNA片段进行定向转移,可以提高杂种优势,从而提高玉米产量。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实验将有助于开发新的高收益、抗逆性强的玉米品种,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加快我国农业的科技进步,同时也可为分子育种提供新的方法。

五、研究方法:1.利用分子标记筛选玉米良种2.建立玉米单片段代换系3.构建不同组合的杂交组合4.对比不同组合的产量性状,分析杂种优势六、研究预期结果:1.成功建立适应不同环境的玉米血缘系评估卡2.建立玉米单片段代换系,进行了单片段代换试验3.通过对不同组合的玉米杂交组合,分析产量性状杂种优势4.通过对不同组合的玉米品种杂交,确定了最佳杂交组合七、研究计划:1. 第一年:根据分子标记筛选玉米良种,建立单片段代换系2. 第二年:对不同组合的玉米杂交组合进行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分析3. 第三年:对最佳杂交组合进行扩大推广,同时进行杂交后代抗逆性继续选择工作八、参考文献:1. Lee, M. (2011). Molecular markers used in plant breeding.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Life Sciences, University of Arizona.2. Liu, B., Zhang, S., Wu, J., Li, C., Li, B., & Song, X. (2017). Construction of a male sterile line via the targeted knockout of anther-specific genes> by TALENs in cotton. Scientific reports, 7(1), 6440.3. Liu, P., & Kassel, J. (2017). The role of molecular markers in the improvement of agricultural crops. Advances in Cro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3), 269-273.。

玉米品质性状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玉米品质性状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玉米品质性状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玉米是世界上四大作物之一,不仅在经济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更在人类生活中起到重要的食品作用。

然而人们对于玉米品质性状的理解却不尽相同,而其内在的遗传学因素也极不稳定,给玉米产业带来诸多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分子遗传学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以期望通过深入挖掘玉米遗传学特征来获得更好的玉米品质性状。

本文就从几方面来介绍一下玉米品质性状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一、玉米产量与品质性状的联系想要探索玉米品质性状的分子遗传学原因,就不得不从玉米产量与品质性状的联系说起。

事实上,这两者是紧密相关的。

玉米的产量往往与玉米籽粒的大小和数量有很大的关系,而玉米籽粒的大小和数量又与品质性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对于玉米颗粒大小的控制与调节需要多种遗传因素参与,其中多为多基因遗传特征,而且不同基因往往有着不同程度的互补效应和互作效应。

而玉米籽粒数量的大小与营养条件、环境和基因型等因素有关系,遗传因素的作用也十分常见。

在研究玉米品质性状的分子遗传学时,就需要针对以上问题配合各种手段进行实验,以期望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二、玉米营养成分的特征为了更好地底层理解玉米品质性状的分子遗传学特征,不妨对于玉米营养成分的特征做一概要介绍。

玉米中包含的营养成分十分丰富,主要有其他作物无法达到的淀粉、氨基酸、磷脂、多糖、脾脏、核黄素、钾、硒等,这些独特的成分都是玉米的核心优势。

而玉米在营养成分上的特征则主要表现在硬度、口感、膳食纤维等方面。

硬度与口感是玉米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的关键品质的表现;膳食纤维则是玉米对于人体健康影响的保障之一。

因此,对于玉米品质性状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也需要从营养成分的特征方面加以考虑。

三、玉米品质性状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在分子遗传学方面,对于玉米品质性状的研究多为利用分子标记、QTLs、转录组、基因组、代谢组、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编辑等多种手段进行。

具体来说,通过以细胞学、基因分型、量热法和波谱分析等一系列系统分析技术取得了许多丰硕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成果。

玉米主要数量性状遗传相关分析

玉米主要数量性状遗传相关分析

玉米主要数量性状遗传相关分析玉米的产量、数量、性状是多个数量性状综合作用的结果,而玉米各主要农艺数量性状对产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需要充分了解目标数量性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程度,明确各主要农艺数量性状对产量构成的相对重要性,从而有根据、有重点地进行自交系的选择和杂交组合的选配。

同时将产量与各数量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分解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进一步剖析各自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研究采用完全双列杂交遗传设计对11个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杂交组合进行遗传相关分析,为玉米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供试的11个玉米杂交系由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系提供,并对其编号:1、47×90,2、39×44,3、99×13,4、99×61,5、45×60,6、99×44,7、新玉米9号(CK),8、45×44,9、61×06,10、99×15,11、37×44等11个组合。

1.2试验设计配置的11个杂交组合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3.5m×0.9m=3.15m2。

地膜覆盖,膜宽为70cm。

人工播种,一区两行,株行距为25cm×50cm,试验地面积为24m×6m=144m2,每小区行距为50cm,株距为25m,播种深度为5-7cm,每小区种植28株,试验地总株数为924株。

抽雄期,每小区随机选择10株,测其株高、穗位;收获时,每小区随机选择10个果穗进行室内考种,测其穗长、穗粗、百粒重等。

玉米各农艺数量性状数据如下表1。

2结果与分析作物杂交优势是各个数量性状相互作用的综合表现,各数量性状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因而对一个数量性状的选择势必影响到另一个数量性状的遗传效果。

一般所观察到的是表现型的相关,包含环境的影响,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各数量性状间相关的遗传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决定因素 " 株型 $ 穗型 $ 粒型性状的遗传规律已 有很多报道 " 但其正反交效应表述的很少 " 而育种实 践中正反交效应是明显存在的 % a! 株型 $ 穗型性状 是受 a! 种子基因型效应的控制 ’(7 性状 J " 可能也存 在细胞质效应和上位效应 # 而 a! 代表经济产量的玉 米子粒既受控于种子基因型 " 同时由于子粒是 a! 代 雌雄配子双受精的产物 " 其胚’(7J和胚乳 ’,7J 是不同
数较大 . 亲本自交系测量误差大 7! 其余均在 %+@ K
%$@ $ 表明本试验中各性状的测定具有一的精度 $
!± ± ±! /+0 ±! ± !± ! ± !!± ! !±! /+1 ± ± ! ! ±
/$,3$&!/3,4$%&5$!/6,0%%+!/-, 马长 ! 国外种质 7 !&$4!/%*, 丹 *&*!/%&,;**! 国 内 种 质 7! 组 配 8$ 个
由于自交系与杂交种生长势 % 植株差异较大 ! 为防止
正反交组合 $ *++* 年春季在承德种植 !% 及其亲本 $ 其相互竞争 ! 试验亲本和杂交种分组进行随机区组 每小区 ** 株 $
设计 !& 次重复 !每小区双行 ! 行长 $ <! 行距 +=3 < !
成熟期测量株高 " 穗位 " 叶夹角 ! 每小区测量 3 株 & 收获小区全部果穗 ! 子粒风干后 !选取 3 穗考种 ! 穗长 ,3 穗长 > 3! 穗粗 ,3 穗粗 > 3! 结实长 , 平均穗长 5 平均秃尖 & 用游标卡尺测量粒长 % 粒宽 % 粒厚 . 精确到
玉 米 科 学 (""#=!, &! ’!##b#%
文章编号 ! !""#$"%"&’(""#)"!$""##$"#
9M@N<AR MH VA:DC 3L:C<LCS
国外种质!国内种质玉米单交种产量 构成性状的遗传分析
邢吉敏 !!蔡春泉 !!王维真 "!杜占芬 #
’!* 中种集团承德长城种子有限公司 " 河北 承德 "&+""" #(* 河北省邯郸市农业局 " 河北 邯郸 "#&""! # ,* 河北省安国市农业局 " 河北 安国 "+!("")
在遗传差异 $ #杂种对亲本均存在极显著的显性效 向显性 $ 表明杂种与亲本相比 ! 显性倾向于株高 % 穗
位 % 叶夹角 % 穗长 % 穗粗 % 秃尖 % 穗行数 % 行粒数 % 结实
长 % 百粒重 % 子粒长 %宽 % 厚的增加 !而容重减小 $$%$
个性状的测定误差变异系数 .I0J7 只有秃尖和行粒
+=+% ?<7 ! 每份样测 &+ 粒 ! 求小区平均数 & 测小区实
表!
" # # # # $%&’() " # # # # $%&’()
#"#
各性状的方差分析和二级遗传参数
由双亲及杂种 !% 各性状综合方差分析结果 . 表
*7% 二 级 遗 传 参 数 估 计 . 表 &7% 细 胞 质 效 应 的 联 合 测
"#$#%&’ ($)*+,&, -$ .&#*/ 01)&%, &$ %2# 3+41&/, -5 6-1#&7$ "#189*),8: ;-8#,%&’ "#189*),8 &$ <)&=#
5678 9:$;:<!= >46 >?@<$/@A<!= B478 BC:$D?C<(= EF G?A<$HC<, ’!*!"#$%&# ’(#)* +,-- .//01 2345,$6 7*08 2"9$: .//&1 ;(3<58 2"/$%&/ "&+"""I (*=%(9><-*<(:- ?<(/,< 3@ A,$0,$ 29*68 A,$0,$ "#&""!I,*=%(9B<-*<()- ?<(/)< 3@ =$%<3 29*68 =$%<3 "+!(""= >?:<AJ >4,%1)’%K 4LLMNO:<P QM Q?C RASQ -./.(-/ ;AQ:<P OCS:P< A<O A<ARTS:S ;CQ?MO -NM-MSCO UT VM W@:OM<P= Q?C PCX <CQ:L LM<QNMR MH !1 QNA:QS Y?:L? :<LR@OC -RA<Q SQN@LQ@NC= CAN S?A-C= ZCN<CR O:;C<S:M<S CQL= YCNC SQ@O:CO Y:Q? 01 ;A:DC ?TUN:OS A<O Q?C:N !, -ANC<QS R:<CS* [?C NCS@RQS :<O:LAQCO Q?AQ Q?C :<?CN:QA<LC MH -RA<Q ?C:P?Q= RCAH A<PRC= CAN RC<PQ?= CAN Y:OQ?= UANNC< CAN Q:- RC<PQ?= CAN RC<PQ? Y:Q? ZCN<CRS= CAN NMYS= ZCN<CRS -CN NMY= @<:Q YC:P?Q= ZCN<CR RC<PQ?= ZCN<CR Q?:LZ<CSS ALLMNOCO Y:Q? AOO:Q:\C$OM;:<A<Q PC<CQ:L ;MOCR= AOO:Q:\C CHHCLQ -RATCO Q?C ;A]MN NMRC :< Q?C QNA:QS MH CAN Y:OQ?= CAN NMYS= @<:Q YC:P?Q= ZCN<CR RC<PQ? A<O Q?:LZ<CSS* [?C ?CNCO:QT MH CAN :<SCNQ:M<= ?@<ONCO ZCN<CR YC:P?Q A<O ZCN<CR Y:OQ? H:QQCO QM Q?C AOO:Q:\C$OM;:<A<Q$C-:SQAQ:L PC<CQ:L ;MOCR= U@Q ZCN<CR Y:OQ? YAS ;MNC :<LR:<CO QM AOO:Q:\C :<?CN:QA<LC* 4-ANQ HNM; @<:Q YC:P?Q A<O ZCN<CR Q?:LZ<CSS= ARR QNA:QS S?MYCO -MS:Q:\C OM;:<A<LC* [?C LTQM-RAS; CHHCLQ YAS HM@<O :< ARR Q?C AUM\C QNA:QS C^LC-Q ZCN<CR Y:OQ? A<O Q?:LZ<CSS* 4LLMNO:<P QM <ANNMY SC<SC ?CNCO:QT AU:R:QT= Q?C SQ@O:CO QNA:QS LM@RO UC NA<ZCO AS ZCN<CR RC<PQ?2 ZCN<CR Y:OQ?2 @<:Q YC:P?Q2 CAN NMYS2 CAN Y:OQ?2 ZCN<CR Q?:LZ<CSS2 ?@<ONCO ZCN<CR YC:P?Q2 -RA<Q ?C:P?Q2 CAN :<SCNQ:M<2 RCAH A<PRC2 CAN RC<PQ?2 UANNC< CAN Q:- RC<PQ?2 CAN RC<PQ? Y:Q? ZCN<CRS2 ZCN<CRS -CN NMY* ?#+ @-1/,K VA:DCI [NA:QSI 8C<CQ:L ;MOCRI WCNCO:QT AU:R:QT
配设计及其分析方法 ! 综合分析 !% 性状的表达特 点 ! 估计有关遗传参数 ! 旨在进一步明确玉米 !% 有 论依据 $
关性状的遗传机制 ! 为玉米育种的遗传改良提供理
%
!"!
材料和方法
试验设计与性状测定
*++" 年冬季 ! 选用自选和引入 "& 个普通玉米
自 交 系 按 ’ ,- ./% , 丹 &%&+ !/* ,012% !/& ,%%-* ! 和 ) ,6 ./8 ,%%-- !/4 , 王 64!/%+ ,/90:* !/%% ,
各性状一级遗传参数估计
!± !± ! ± . ± ± ! ! ± ! /+ ± ±! ±
[CR !!,%,(1&%(+0 _$;A:R !LL^];‘SM?@*LM;
36




%& 卷
于母体植株的新世代 ! 子粒性状的表达可能受控于
产 % 子粒含水量 % 小区收获果穗数 ! 把小区实产折算 成小区相同果穗 %&@ 标准含水量时的产量 $ 公式为 理论产量 , 小区产量 A.%5 实际含水量 (%B@7AC%(.**5 实收果穗数7A+=- > 实收果穗 D $ 百粒重用十分之一托 盘天平称重 $ 统计方法和遗传参数估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