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种群的特征(共32张PPT)
![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种群的特征(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46b746fcfc789eb172dc8b4.png)
6 、实际玉米粒数是300颗,将步骤5中测出的数值与这个 数字作比较,看是否相近。
7 、做完后举手示意,汇报结果。
标志重捕法
适用范围: 多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注意事项: ⑴选择的区域必须随机,不能有太多的主观选择; ⑵对生物的标记不能太醒目并对其正常生命活动及其 行为产生任何干扰; ⑶标记不会在短时间内损坏,也不会对此生物再次被 捕捉产生任何影响。
直接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种群各特征之间的关系
出生率和死亡率
决定大小 决定大小 迁入率和迁出率
种群 密度
直接影响
种群数量
年龄组成 预测方向 影响变动
性别比例
巩固练习
1、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一定地区单位面积内的杂草数量 B一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鲢鱼数量 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的乔木数量 D一条河流中单位体积中的鱼数量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
概念:种群中各年龄的个体所占比例 年龄的三个阶段:幼年、成年、老年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类型
种群构成特点
发展趋势
增长型
繁殖前期个体很多,繁殖 后期个体很少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稳定型
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 适中
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保 持稳定
衰退型
繁殖后期个体很多,繁殖 前期个体很少
共同点?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种群
种群是指在一个特定 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 全部个体的总和。
种群的特征
1.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草 2.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蒲公英
注意“同种”指同一物种 “全部”指一个群体,包括该物种的幼体和成体等。
种群的特征
7 、做完后举手示意,汇报结果。
标志重捕法
适用范围: 多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注意事项: ⑴选择的区域必须随机,不能有太多的主观选择; ⑵对生物的标记不能太醒目并对其正常生命活动及其 行为产生任何干扰; ⑶标记不会在短时间内损坏,也不会对此生物再次被 捕捉产生任何影响。
直接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种群各特征之间的关系
出生率和死亡率
决定大小 决定大小 迁入率和迁出率
种群 密度
直接影响
种群数量
年龄组成 预测方向 影响变动
性别比例
巩固练习
1、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一定地区单位面积内的杂草数量 B一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鲢鱼数量 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的乔木数量 D一条河流中单位体积中的鱼数量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
概念:种群中各年龄的个体所占比例 年龄的三个阶段:幼年、成年、老年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类型
种群构成特点
发展趋势
增长型
繁殖前期个体很多,繁殖 后期个体很少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稳定型
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 适中
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保 持稳定
衰退型
繁殖后期个体很多,繁殖 前期个体很少
共同点?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种群
种群是指在一个特定 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 全部个体的总和。
种群的特征
1.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草 2.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蒲公英
注意“同种”指同一物种 “全部”指一个群体,包括该物种的幼体和成体等。
种群的特征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31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31张)-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458dc0964bcf84b9d57be5.png)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1节 种群的特征 课件(共31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1节 种群的特征 课件(共31张PPT)
A 增长型
类型
增长型
B 稳定型
稳定型
C 衰退型
衰退型
年龄组成 幼年个体很多, 各年龄期的个体 老年个体很多,
特点
老年个体很少 数目比例适中 幼年个体很少
出生率与 死亡率
怎样控制害虫数 量,以防止虫灾发生?
首先就需要研究调查、估算种群密度
1、种群密度 ——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1)概念: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例:①养鱼池中每立方米的水体中鲫鱼的数量;
②每平方千米农田面积内田鼠的数量。 P49知能3
(2)公式: 种群密度 (3)意义:
种群的个体数量 面积或体积
10m
计算种群密度
1 2 34
56
10m
7 8 9 10
样方
11 13 12 14 12 10 13 17 11 15
N=13株/m2
N= 11+13+12+14+12+10+13+17+11+15 =12.8 10
(注意:这里的11、13等指的是样方的种群密度,而不是样方 内的个体数量。)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1节 种群的特征 课件(共31张PPT)
2.某村子中全部青年男女 3.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鱼 4.年嘉湖的一条鲤鱼 5、某市场上的全部乌骨鸡
1
P49知能2
种群的特征
一、空间特征:
随机分布、均匀分布、集群分布
二、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 (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1节 种群的特征 课件(共31张PPT)
A 增长型
类型
增长型
B 稳定型
稳定型
C 衰退型
衰退型
年龄组成 幼年个体很多, 各年龄期的个体 老年个体很多,
特点
老年个体很少 数目比例适中 幼年个体很少
出生率与 死亡率
怎样控制害虫数 量,以防止虫灾发生?
首先就需要研究调查、估算种群密度
1、种群密度 ——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1)概念: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例:①养鱼池中每立方米的水体中鲫鱼的数量;
②每平方千米农田面积内田鼠的数量。 P49知能3
(2)公式: 种群密度 (3)意义:
种群的个体数量 面积或体积
10m
计算种群密度
1 2 34
56
10m
7 8 9 10
样方
11 13 12 14 12 10 13 17 11 15
N=13株/m2
N= 11+13+12+14+12+10+13+17+11+15 =12.8 10
(注意:这里的11、13等指的是样方的种群密度,而不是样方 内的个体数量。)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1节 种群的特征 课件(共31张PPT)
2.某村子中全部青年男女 3.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鱼 4.年嘉湖的一条鲤鱼 5、某市场上的全部乌骨鸡
1
P49知能2
种群的特征
一、空间特征:
随机分布、均匀分布、集群分布
二、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 (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1节 种群的特征 课件(共20张PPT)精选优质 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1节 种群的特征 课件(共20张PPT)精选优质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be63be767f5acfa0c7cd9c.png)
注意:调查时要爱护植被,不攀折 花木,不破坏草坪,不毁坏庄稼。
⑷比较各小组对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就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⑸讨论调查过程中发现的其他问题。
4—1 种群的特征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种群密度: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⑴样方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样方, 先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再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 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蝗害”的战略,一方面通过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降低蝗虫密度,一方面改造飞蝗发
生地,如修筑堤坝、控制水位、耕垦湖滩荒地等。这样就成功地打开了飞蝗综合防
治的大门,使大面积的蝗害在中国大地上得以防治。
此后,马世骏先生在生态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这些研究的共同 点都是从系统、综合、整体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对象、把握过程。正如他后来高度 概括的,生态学的实质就是协调生物与环境或个体与整体间的辩证关系,协调的实
如果你要研究一座城市的人口的 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因素。
废弃的城市
冬季某城市的乌鸦种群(部分)
4—1 种群的特征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 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增长型 年龄组成的类型 稳定型
衰退型
思考与讨论
探究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问题: ·制订计划: ·实施计划: ·结论: ·讨论:
注意:调查时要爱护植被,不攀折 花木,不破坏草坪,不毁坏庄稼。
⑴实地调查与本节课“问题探讨”活动中的模拟据调查有什么异同?
⑵为什么要强调随机取样?
⑶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完美课件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完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4e2c1c195f312b3069a518.png)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假设某随小机组抽讨取样论方设n个计,了每8个个样样方的方生,物随个机体 抽 取数X了=为∑4XX个n1,/n样X。2,方X3的,…蒲X公n,英则数样方量的分平别均数为为12、13、 13、15株。那么,我们如何计算该模拟 草地(100m2)的蒲公英种群密度(单位: 株/m2)?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27张P PT)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27张P PT)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27张P PT)
❖步骤: 捕捉 标记 放回 重捕 计算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27张P PT)
不会对动物产生伤害 不能过分醒目 要能维持一定时间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27张P PT)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27张P PT)
❖
6本 课 的 突 出 特点 是拟人 手法的 运用, 把植物 和种子 分别当 作“妈 妈”和 “孩子 ”来写 。“妈 妈孩子 ”这样 的关联 ,易触 动儿童 的情感 世界, 易激发 想象、 引发思 考,读 起来亲 切、有 趣,易 于调动 小读者 的阅读 兴趣。
❖
7学 习 这 篇 课 文, 应该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引导 学生运 用探究 式的学 习方式 ,注意 激发学 生了解 植物知 识、探 究大自 然奥秘 的兴趣 ,把向 书本学 习和向 大自然 学习结 合起来 ,引导 学生养 成留心 身边的 事物、 认真观 察的好 习惯。
1 出生率和死亡率 2 迁入率和迁出率 3 年龄组成 4 性别比例
与社会的联系
我国为什么要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呢?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ppt课件(34页)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ppt课件(34页)](https://img.taocdn.com/s3/m/51383d243169a4517723a373.png)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概念及其特征 自然区域 内,同种生物的全 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___________ 部个体形成种群。 2.种群的特征: 体积 中的个体数。 (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_______ (2)出生率和死亡率: 个体数目 ①概念: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________________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繁殖能力 强的种群出生率高,种群增长快。 ②特点:______________
③重捕后计数:一段时间后,在原自然环境中再次捕获部 分个体,并计数为 n,其中被标记的为 m,再放回原生存环境。 ④计算:根据总数 N 中的标记比例与重捕取样中的标记比 例相等的原则,即 M/N=m/n,可得调查区中该种群数量 N= M· n/m。计算公式为: 个体总数(N) 再次捕获的个体数(n) = 初次捕获标记数(M) 重捕的标记个体数(m)
A.1 个物种 C.2 个种群
[解析]绵羊和山羊是不同的物种,是 2 个种群。 [答案]C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样方法:
(1)常用的取样法:
图 4-1-1
①五点取样法: a.调查的总体为非长条形时。 b.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 5 个样方,每个样方的长和宽要求 一致。
②等距取样法:
a.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 b.先将调查的总体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样比率决定距离或 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 (2)适用范围:植物或活动能力和范围较小的动物(如蚯蚓、 蚜虫、跳蝻等)。
[探究与学习] 根据所学的知识,讨论下列问题: (1)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什么? (2)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什么? 提示:(1)种群密度 (2)年龄组成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概念及其特征 自然区域 内,同种生物的全 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___________ 部个体形成种群。 2.种群的特征: 体积 中的个体数。 (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_______ (2)出生率和死亡率: 个体数目 ①概念: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________________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繁殖能力 强的种群出生率高,种群增长快。 ②特点:______________
③重捕后计数:一段时间后,在原自然环境中再次捕获部 分个体,并计数为 n,其中被标记的为 m,再放回原生存环境。 ④计算:根据总数 N 中的标记比例与重捕取样中的标记比 例相等的原则,即 M/N=m/n,可得调查区中该种群数量 N= M· n/m。计算公式为: 个体总数(N) 再次捕获的个体数(n) = 初次捕获标记数(M) 重捕的标记个体数(m)
A.1 个物种 C.2 个种群
[解析]绵羊和山羊是不同的物种,是 2 个种群。 [答案]C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样方法:
(1)常用的取样法:
图 4-1-1
①五点取样法: a.调查的总体为非长条形时。 b.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 5 个样方,每个样方的长和宽要求 一致。
②等距取样法:
a.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 b.先将调查的总体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样比率决定距离或 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 (2)适用范围:植物或活动能力和范围较小的动物(如蚯蚓、 蚜虫、跳蝻等)。
[探究与学习] 根据所学的知识,讨论下列问题: (1)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什么? (2)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什么? 提示:(1)种群密度 (2)年龄组成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第四章种群的特征(51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第四章种群的特征(51张)-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af6c7ef524ccbff0218495.png)
➢样方法:在被调查的种群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
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 求得每个样方的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步骤:随机取样
计数
求平均值
样方大小:一般1m2的正方形
使用范围:常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种群密度 的抽样调查(如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 度、跳蝻的密度等)
2、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
C)
B.校园内的所有乔木
C.棉田中由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组成的全部棉蚜
D.一个池塘里所有的雄性鲤鱼
种群并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 有机单元,种群具有单独生物个体没有的特征
种群的数量特征(主要)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空间特征
种群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在对某地麻雀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 了50 只麻雀,将这些麻雀腿上套上标志环并放掉。数 日后,又 捕获麻雀40只,其中有标志环的为10只。请 计算,该地约 有麻雀 A.200只 B.300 C.350 D.400
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 km2区域中刺猬的种 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
第四章 种群与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一、种群的概念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 全部个体形成种群。
例如: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鲤鱼,它是由鱼苗、小鱼和 大 鱼组成;
一个种群中有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个体; 一个种群中可能有外表不同的个体;种群 是物种的具体单位、繁殖单位、进化单位
思考题
1、(多选)下列叙述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B D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B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 C世界上的全部鸟 D一个岛上的全部绵羊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课件 (共35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1《种群的特征》课件 (共3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a7a5458fe4733687e21aa78.png)
B.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薇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精讲精析】种群的数量特征主要是指种群密度、 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 迁出率等。A选项指的是年龄组成;B选项指的是
出生率;D选项指的是死亡率;而C选项与种群数
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2、空间特征: 随机分布、均匀分布、集群分布 3、遗传特征: 基因库
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的全部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一般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样方法(多用于植物): 植物,昆虫卵的密度,蚜虫的密度, 跳蝻的密度,趋光性的昆虫,蚯蚓 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
2.性别比例 概念: 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①♀>♂ 增长快
②♀≈♂ 相对稳定 ③♀<♂ 增长慢 意义: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影响种群密度和 种群数量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次要依据 应用: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 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率、迁出率
捕获M个个体进行标记个体数,一段时间后 重捕,重捕个体数为n,其中标记数为m,根 据总数N中标记比例与重捕标记比例相等,即 N:M = n:m,则种群数量 N = M× n / m。
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 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2只,将捕获 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34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34张)-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8f6b2e9e314332386893d2.png)
思考
• 为什么东北虎、大熊猫等动物在人为保护措 施下,种群数量仍不能迅速增长;而蚊子、 苍蝇、蟑螂等动物,尽管人们采取各种治理 措施,却仍然数量繁多,屡屡为害?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概念: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死亡的个体数目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1.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有没有关系?
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增加 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减少 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不变
四、年龄组成
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年龄的三个阶段:
34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1节 种群的特征 课件(共34张PPT)
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
A 增长型
B 稳定型
C 衰退型
思考与讨论:
图中A 、B、C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哪种类型的种 群数量会越来越大,属于增长型?哪种类型的种群 数量会越来越小,属于衰退型?哪种类型的种群数 量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属于稳定型?
• (3)取样关键:随机取样
• (4)样方大小的确定:
样方的大小应该根据所调查对象的大小和分 布情况而定。
• (5)样方数目的确定:
相对多一些较好,样方数量越多,统计的结 果越接近真实情况。
• (6)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 (7)计数方法: 样方内+相邻两边上
(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N:50=50:10 得到N=250
种群密度=250/2=125只/公顷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62-63内容,思考下 列问题,并尝试建立概念模型。
种群还有哪些特征,各特征之间具 有怎样的联系?
利用概念图的形式将种群各特征之 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种群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酵母菌数量变化记录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四.进行实验
连续培养5天,每天用显微镜和血细胞计数板 计数出酵母菌种群密度。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第 1天 第4天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d 每个样品一般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5)计算结果
每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
A×25×10×稀释倍数 4×10-4ml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6)将试管在28℃条件下连续培养5d,并 且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设计如图所示 的表格:
匀,以保证估算的准确性,减少误差。 4 取样,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得到N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1)血细胞计数板:一种专门计数较大单细胞微生物的仪器
计数室
计数室(中间大方 格)的长和宽各为 2mm , 深 度 为 0.1mm , 其体积为
__0_._4__mm3 , 即 __4_×__1_0_-_4_mL。
4.2种群数量的变化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酵母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是: 出芽生殖
2、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是: 兼性厌氧
酶
有氧呼吸 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
酶
无氧呼吸 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3、酵母菌的培养条件要注意那些问题?
比如要用适宜的温度培养,调节好PH值,溶氧 量的控制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七 进一步探究
例如,温度、营养物质对酵母菌生长 又怎样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培时间养变液化中的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
酵母菌在,由于资源和
空间有限,呈“S”型增长。
3.设计实验:
1 配置无菌培养液:将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 入试管中;
2 接种:在无菌条件下,把酵母菌接种到无菌的培养液中 3 摇匀:酵母菌会沉降到试管底部,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4)计数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a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震 荡几次;如果酵母菌浓度过大,应先进行稀释。 b 对于压在中格界线上的酵母菌,一般只取相邻两边及 顶角计数; c 对于已经出芽的酵母菌,芽体达到母细胞大小一半 时,即可作为两个菌体计算;已死亡的酵母菌不计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计数室
计数室分为25中格(双线边) 每一中格又分为16小格 计数室是由2_5_×__1_6_=__4_0_0_个小格组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2)取样方法:抽样检测法
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 滴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的培 养液用滤纸吸去。稍等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 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显微镜载物台 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 为依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3)计数方法
五点取样法
A1
A2
A5
A3
A4
计算出A1,A2,A3,A4,A5的平均值为A,即A 代表平均每个中格中酵母菌的数目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死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第 6天 第7天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五.分析结果和表达交流:
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结合前5天的 结果,画出酵母种群增长的曲线图并 进行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六.得出结论
酵母菌在开始一段时间呈“J”型增长,但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将 呈“S”型增长,死亡个数逐渐增加。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四.进行实验
连续培养5天,每天用显微镜和血细胞计数板 计数出酵母菌种群密度。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第 1天 第4天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d 每个样品一般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5)计算结果
每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
A×25×10×稀释倍数 4×10-4ml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6)将试管在28℃条件下连续培养5d,并 且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设计如图所示 的表格:
匀,以保证估算的准确性,减少误差。 4 取样,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得到N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1)血细胞计数板:一种专门计数较大单细胞微生物的仪器
计数室
计数室(中间大方 格)的长和宽各为 2mm , 深 度 为 0.1mm , 其体积为
__0_._4__mm3 , 即 __4_×__1_0_-_4_mL。
4.2种群数量的变化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酵母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是: 出芽生殖
2、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是: 兼性厌氧
酶
有氧呼吸 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
酶
无氧呼吸 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3、酵母菌的培养条件要注意那些问题?
比如要用适宜的温度培养,调节好PH值,溶氧 量的控制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七 进一步探究
例如,温度、营养物质对酵母菌生长 又怎样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培时间养变液化中的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
酵母菌在,由于资源和
空间有限,呈“S”型增长。
3.设计实验:
1 配置无菌培养液:将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 入试管中;
2 接种:在无菌条件下,把酵母菌接种到无菌的培养液中 3 摇匀:酵母菌会沉降到试管底部,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4)计数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a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震 荡几次;如果酵母菌浓度过大,应先进行稀释。 b 对于压在中格界线上的酵母菌,一般只取相邻两边及 顶角计数; c 对于已经出芽的酵母菌,芽体达到母细胞大小一半 时,即可作为两个菌体计算;已死亡的酵母菌不计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计数室
计数室分为25中格(双线边) 每一中格又分为16小格 计数室是由2_5_×__1_6_=__4_0_0_个小格组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2)取样方法:抽样检测法
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 滴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的培 养液用滤纸吸去。稍等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 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显微镜载物台 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 为依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3)计数方法
五点取样法
A1
A2
A5
A3
A4
计算出A1,A2,A3,A4,A5的平均值为A,即A 代表平均每个中格中酵母菌的数目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死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第 6天 第7天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五.分析结果和表达交流:
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结合前5天的 结果,画出酵母种群增长的曲线图并 进行分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课 件
六.得出结论
酵母菌在开始一段时间呈“J”型增长,但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将 呈“S”型增长,死亡个数逐渐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