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固废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固废污染课程设计

固废污染课程设计

固废污染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来源;2. 学生能掌握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现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3. 学生能了解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方法及其原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提出解决策略;2. 学生能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搜集等方法,对固体废物污染问题进行研究;3. 学生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能参与到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的实践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形成对固体废物污染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2. 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3.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强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信心,激发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学科的一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污染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对现实环境问题感兴趣,但相关知识储备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设计和评估中实现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概念、分类及来源- 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四节 固体废物污染与防治- 内容: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工业、农业、生活等来源)、特点及对环境的影响。

2.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现状- 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四节 固体废物污染与防治- 内容: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处理现状、污染问题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3.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五节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内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方法(如填埋、焚烧、资源化利用等)及其原理。

4. 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实践- 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五节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内容:国内外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案例分析,学生实地调查与实践。

固体废物治理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治理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治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 掌握固体废物治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了解我国固体废物治理的政策、法规及其实施情况。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固体废物治理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固体废物治理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固体废物治理,具有社会责任感;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态度。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固体废物的分类、危害及治理原则;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固体废物治理问题;3. 学生能够参与小组讨论,提出具体的固体废物治理措施,并进行汇报;4. 学生能够关注并了解我国固体废物治理的政策、法规,将其运用到实际案例分析中;5.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固体废物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讲解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分类及危害;- 教材章节:第一章 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2. 固体废物治理原则与方法:介绍固体废物治理的基本原则、技术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教材章节:第二章 固体废物治理原则与方法3.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分析当前国内外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如焚烧、填埋、资源化利用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4. 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探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和效益;- 教材章节:第四章 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5. 我国固体废物治理政策与法规:解读我国固体废物治理相关政策、法规及其实施情况;- 教材章节:第五章 我国固体废物治理政策与法规6. 实践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固体废物治理案例,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六章 实践案例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2课时: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3-4课时:固体废物治理原则与方法;5-6课时:固体废物处理技术;7-8课时: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9-10课时:我国固体废物治理政策与法规;11-12课时:实践案例分析。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固体废物处理与管理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固体废物的产生、分类、处理与管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固体废物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掌握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

授课内容:
第一章固体废物与环境问题
1.1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
1.2固体废物的危害及其影响
1.3固体废物处理的必要性和意义
第二章固体废物的收集与运输
2.1固体废物的收集和分类
2.2固体废物的运输和贮存
2.3固体废物的转运和加工处理
第三章固体废物处理技术
3.1固体废物的填埋处理
3.2固体废物的焚烧处理
3.3固体废物的压缩处理
3.4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处理
第四章固体废物管理
4.1国内外固体废物管理现状
4.2固体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
4.3固体废物管理的政策和标准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学生可以了解固体废物处理和管理的相关技术和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可以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考试和课程论文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综合考核。

考试包括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论文要求学生对固体
废物处理和管理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述,通过论文的撰写,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一、引言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是环境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固体废物问题日益突出。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目标1. 掌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2. 理解固体废物的分类和特性,并能进行合理的固体废物分类和收集;3. 学习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常用技术和设备,包括焚烧、填埋、堆肥等;4.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进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实验和模拟操作;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小组项目实践,解决实际的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问题。

三、课程设计内容1.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1 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1.2 固体废物的特性和危害1.3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原理2. 固体废物的收集和分类2.1 固体废物收集的方法和技术2.2 固体废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2.3 固体废物分类与回收的案例分析3.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常用技术3.1 固体废物焚烧技术及设备3.2 固体废物填埋技术及设备3.3 固体废物堆肥技术及设备3.4 其他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介绍4. 实验和模拟操作4.1 固体废物处理实验室的基本设备和安全操作规范4.2 实验项目的设计和实施4.3 模拟操作的设计和实施5. 小组项目实践5.1 小组组建和项目分工5.2 实践项目的选题和调研5.3 实践项目的实施和成果展示四、课程设计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方式,传授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 实验教学:利用固体废物处理实验室,进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实验和模拟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小组项目实践:学生组成小组,选择一个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实际问题,进行调研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4.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 学生能够掌握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政策和法规;3. 学生能够了解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和资源化技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固体废物问题;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固体废物分类、处理和资源化方案;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固体废物对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2. 学生能够养成节约资源、减少废物产生的良好行为习惯;3. 学生能够关注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领域的一节实践性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相关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环保问题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性的知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要求以实践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环境问题,提高其环保意识。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 教材章节:第三章“固体废物与环境”- 内容: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

2. 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 教材章节:第四章“固体废物的管理”- 内容:我国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政策、法规及实施情况。

3.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教材章节:第五章“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内容: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处置技术及资源化利用途径。

4. 实践活动:固体废物分类与处理- 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会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和资源化。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第二课时: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第三课时: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第四课时:实践活动:固体废物分类与处理教学内容进度:第一周:学习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第二周:学习固体废物管理政策、法规;第三周:学习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技术;第四周: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一、引言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不断增加,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开设一门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培养学生对固体废物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和特性;2. 掌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原理和技术;3. 熟悉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4. 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实践操作;5.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和特性- 介绍固体废物的概念和范围;- 分类固体废物为可回收物、有害废物和其他固体废物;- 讲解固体废物的特性,如毒性、腐蚀性和易燃性等。

2.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介绍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原理,如减量、再利用、资源化和无害化等;- 讲解固体废物处理的常用技术,如焚烧、填埋、堆肥和物理化学处理等;- 探讨固体废物处置的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3.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介绍我国相关的固体废物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 分析固体废物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探讨固体废物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4.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实践操作- 组织学生进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实践操作,如废物分类、回收利用和处理方法的实验;- 引导学生应用科学方法解决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环境保护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了解固体废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学校固废课程设计实验

学校固废课程设计实验

学校固废课程设计实验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固废课程设计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固废的分类、处理和利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创新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固废的来源、分类、特性及处理方法;掌握固废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进行固废处理和利用的实验操作能力;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固废相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参与环保行动的意愿。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固废的基本概念、分类、特性、处理和利用技术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1.固废的基本概念:介绍固废的定义、来源、分类及处理利用的意义。

2.固废的分类与特性:讲解各类固废(如废渣、废液、废气等)的来源、特性及其危害。

3.固废处理技术:介绍固废处理的常用方法(如填埋、焚烧、资源化利用等)及其优缺点。

4.固废利用技术:讲解固废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技术原理及应用实例。

5.课程实验:进行固废处理利用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讲解固废相关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术。

2.讨论法:学生针对固废处理利用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固废处理利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操作过程和技术应用。

4.实验法:进行固废处理利用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固废处理利用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利用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固废处理利用的原理和技术。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课程实验。

五、教学评估为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在固废课程设计实验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及小组讨论的表现,占比20%。

固废课程设计说明书

固废课程设计说明书

固废课程设计说明书一、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固体废物管理的认识和理解,使其能够掌握固废处理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理解固废概念及其分类方法;2.掌握固废处理与管理的原则和方法;3.能够评估固废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4.能够设计并实施固废管理方案;5.能够使用相关仪器设备进行固废处理。

二、课程设置本课程主要由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组成。

1.理论学习部分:2.实践操作部分:本部分主要通过实验室实践和实地考察的方式,培养学生固废处理与管理的实践技能。

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固废样品采集与分析、固废处理设备操作与维护、固废管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等。

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熟悉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并学习固废处理的实际操作技巧。

三、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主要分为平时成绩和课程设计报告两个部分。

1.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60%,主要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操作表现等。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按时完成作业,并在实践操作中表现出良好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2.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占总成绩的40%,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固废管理方案进行设计与实施,并撰写一份课程设计报告。

报告应包括问题分析、方案设计、实施过程、结果评估和总结等内容。

学生应能够清晰地描述固废管理的目的、方法和效果,并对所选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进行评估。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学资源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教材和参考书目:提供固废管理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目,供学生参阅和学习。

2.实验室设备和材料:提供固废分析和处理所需的实验设备和材料,保证学生能够进行实验操作。

3.实地考察场地:为学生提供实地考察的场地,使他们能够亲自了解和分析实际的固废处理情况。

4.教师支持和辅导:为了提高学生对固废管理的理解和能力,教师应提供课堂辅导和实践指导,回答学生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困难。

固体废物工程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工程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工程课程设计
一、课程背景
本项目为《固体废物工程》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固体废物处理技术与管理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项目的实践学习,希望学生能够:
1.了解固体废物的类型、成分、产生量及处理方法;
2.了解固体废物处理的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和设备;
3.了解固体废物处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4.掌握固体废物处理的方法和技术,能够应对实际问题。

三、课程内容
本项目的主要内容为设计一套固体废物处理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固体废物处理对象和污染物种类及产生量;
2.设计固体废物的收集、转运、存储和处置方案;
3.选择符合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的处理工艺和设备;
4.制定应急预案,考虑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和方案。

四、课程实施
1.组成3-4人的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方案设计;
2.每个小组需要进行方案讨论,确定方案的技术路线和流程;
3.小组会议后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报告格式为Markdown文本格式;
4.每个小组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每个阶段的报告。

五、课程评估
本项目的评估方式主要为学生提交的课程设计报告,评估要点为:
1.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2.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方案设计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4.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质量和完整性。

六、课程总结
本项目的实践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深入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通过实践提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固体废物处置及资源化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处置及资源化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处置及资源化课程设计1. 简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和生活废弃物的数量也随之增加。

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已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将了解固体废物的特点、分类、处理和资源化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方法,从而培养出积极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行动力。

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1.了解固体废物的分类、成分、来源和特性等基本知识;2.掌握固体废物的处理方式、技术和标准,了解固体废物处理的流程和安全性;3.了解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现状、技术和前景;4.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环保责任感和行动力。

3. 课程内容本课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3.1 固体废物的基础知识1.固体废物的定义、成分和分类;2.固体废物的来源和特性;3.固体废物的危害和处置对策。

3.2 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1.固体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2.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和管理;3.垃圾焚烧和气化技术的原理和应用;4.固体废物的综合处理与利用。

3.3 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1.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理技术及其应用;3.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4 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1.环境保护的意义和目的;2.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估;3.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实施。

4. 课程形式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形式:1.教师讲授课件,引导学生学习课程内容;2.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深入探讨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实践;3.实地参观垃圾处理设施,了解垃圾处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4.课程作业、报告及其他学习任务。

5. 评价要求本课程的评价主要按照以下几个要素进行:1.课堂表现:包括听课质量、课堂参与度、发言质量等;2.课程作业:包括期中作业和期末作业;3.学习报告:包括参观垃圾处理设施的实地报告等;4.综合评价:将上述各项考虑综合评价。

6. 教材建议本课程主要使用以下教材:1.《固体废物处理工程》;2.《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3.《环境科学导论》;4.《生态环境学》。

学校固废课程设计实验

学校固废课程设计实验

学校固废课程设计实验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2. 学生能掌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基本方法和技术;3. 学生了解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及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学校内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分类和评估;2. 学生具备设计简单的固体废物处理实验方案的能力;3.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固体废物处理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认识到固体废物处理的重要性,形成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激发对环保事业的热爱,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验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具备一定的环保知识,对固体废物处理有初步的了解,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培养其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固体废物定义、分类及性质;-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方法及技术;- 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及资源化利用。

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技术”。

2. 实践操作:- 学校固体废物分类、评估及处理方案设计;- 实验室固体废物处理小实验:如废纸、塑料瓶的回收利用;- 实地考察:参观学校附近的固体废物处理设施,了解实际处理过程。

3.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课时:固体废物定义、分类及性质,导入课程,引发学生兴趣;- 第二课时: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处理固体废物的紧迫性;- 第三课时: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方法及技术,讲解理论知识;- 第四课时: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及资源化利用,提高学生的政策意识;- 第五课时: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学校固体废物分类、评估及处理方案设计;- 第六课时:实验室固体废物处理小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七课时:实地考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固废课程设计人人文库网

固废课程设计人人文库网

固废课程设计人人文库网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和利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固体废物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来源和处理方法;掌握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及其治理技术。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解决固体废物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进行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实验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来源和处理方法,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及其治理技术,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等。

具体安排如下:第1课时:固体废物的概念与分类第2课时: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处理方法第3课时: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第4课时:固体废物的治理技术第5课时: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讲授法:用于讲解固体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来源和处理方法等知识点。

2.讨论法:学生针对固体废物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固体废物处理的现状和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2.参考书:固体废物处理相关的学术论文、专著等3.多媒体资料: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图片、视频等4.实验设备: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所需的实验仪器和设备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在固废课程中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记录学生的表现,占总评的30%。

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20%。

固废课程设计山谷填埋场

固废课程设计山谷填埋场

固废课程设计山谷填埋场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山谷填埋场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在固体废物处理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掌握山谷填埋场的结构、工作流程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学生能了解我国关于山谷填埋场的政策法规及相应环保要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山谷填埋场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案例,评估山谷填埋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措施。

3.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山谷填埋场处理方案,为固体废物处理提供技术支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认识到固体废物处理的重要性,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具备科学探究精神,对山谷填埋场技术持开放态度,积极学习新知识。

3.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分析问题,提高沟通能力。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固体废物处理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山谷填埋场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其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教学要求教师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山谷填埋场基本概念与原理:包括固体废物的分类、山谷填埋场的定义、工作原理及在固体废物处理中的作用。

教材章节:《环境保护》第五章第二节“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2. 山谷填埋场结构与工作流程:详细讲解山谷填埋场的结构、布局及其工作流程,分析山谷填埋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教材章节:《环境保护》第五章第二节“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3. 山谷填埋场环境评价与政策法规:介绍我国关于山谷填埋场的政策法规,分析山谷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环境评价。

教材章节:《环境保护》第五章第三节“固体废物处理的环境影响评价”。

4. 实践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山谷填埋场案例,使学生了解山谷填埋场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固废课程设计大纲最新

固废课程设计大纲最新

固废课程设计大纲最新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固体废物的分类、性质及危害等基础知识;2. 使学生了解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法规及处理处置技术;3. 引导学生认识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意义及途径。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分析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合作交流、展示成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2.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关注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保护问题;3. 激发学生对环保事业的热爱,引导其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保教育类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对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环保知识基础,但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

学生好奇心强,乐于探究,具备一定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讲授、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将环保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基础知识:包括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性质及危害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 案例分析:生活中常见固体废物的种类及危害。

2. 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介绍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法规及标准,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 对比分析:国内外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及法规的差异。

3.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讲解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处理及处置技术,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 实地参观:参观固体废物处理设施,了解实际处理过程。

4. 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分析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意义、途径及实例,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 小组讨论:探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及经济效益。

5. 固体废物污染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固体废物污染案例,提出解决方案,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固废收集课程设计

固废收集课程设计

固废收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对环境的影响;2. 学生能够掌握固体废物收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及处理处置技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固体废物进行正确分类;2. 学生能够设计并实施简单的固体废物收集方案;3. 学生能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评估固体废物收集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主动参与到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中;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探索固体废物处理新技术的兴趣。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领域的一门实用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收集、处理和处置方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2.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好奇心强,善于合作,对环保问题有一定认识;3.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实践操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 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及分类- 各类固体废物的特点及对环境的影响2. 固体废物收集原则与方法- 固体废物收集的基本原则- 常见固体废物的收集方法及注意事项3. 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处理处置技术- 我国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及法规-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介绍(如填埋、焚烧、资源化利用等)4. 固体废物收集与处理实践- 生活、学习中固体废物的分类实践- 设计并实施固体废物收集方案- 数据分析方法在固体废物收集效果评估中的应用5. 环保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 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的案例分析- 固体废物处理新技术探讨- 团队合作、沟通与协作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固体废物概念与分类第二课时:固体废物收集原则与方法第三课时: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处理处置技术第四课时:固体废物收集与处理实践(一)第五课时:固体废物收集与处理实践(二)第六课时:环保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固体废物与环境第二章:固体废物的收集与运输第三章: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第四章:固体废物的资源化与利用第五章:固体废物管理政策与法规第六章:固体废物处理新技术及发展趋势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对于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管理政策及处理处置技术等理论知识,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固体废物分选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分选课程设计

固体废物分选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危害;2. 使学生了解固体废物分选的原理、方法及其在环保中的作用;3.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固体废物处理的政策、法规及现状。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固体废物进行正确分类和分选;2.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针对固体废物处理提出合理化建议;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和实验,掌握固体废物分选的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树立绿色生活的观念;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固体废物分类和环保活动;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探索环保领域的兴趣。

本课程结合初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生动的案例、互动讨论和实验操作,使学生在掌握固体废物分选知识的同时,提高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危害:介绍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分类,以及不同固体废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二章“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分类”2. 固体废物分选原理及方法:讲解重力分选、风力分选、磁力分选等常见分选技术的原理、设备及其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中的第一节“分选技术”3.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介绍固体废物处理的方法,如填埋、焚烧、堆肥等,以及资源化利用技术。

教材章节:第三章“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中的第二节“处理与资源化”4. 我国固体废物处理政策、法规及现状:分析我国固体废物处理的政策法规,以及目前固体废物处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教材章节:第四章“我国固体废物处理的政策与法规”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固体废物分类和分选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实践活动”中的“固体废物分类与分选实验”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共5个课时,第一课时讲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及危害;第二课时介绍固体废物分选原理及方法;第三课时讲解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第四课时分析我国固体废物处理政策、法规及现状;第五课时进行实践活动。

固废课程设计

固废课程设计

固废课程设计固体废物课程设计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课程设计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固体废物分类与特性分析1.分类:根据固体废物的来源、成分、性质和危害程度等,将其分为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等。

2.特性分析:分析各类固体废物的组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环境危害性,为后续处理与处置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1.预处理:包括固化、稳定化、破碎、分选等,为后续处理奠定基础。

2.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分解固体废物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无害或低害的物质。

3.物理处理:通过物理方法(如磁选、重选、浮选等)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离和富集有价值物质。

4.化学处理:采用化学方法将固体废物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或低害物质。

5.热处理:通过高温燃烧、熔融、焙烧等方法,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资源化和无害化。

6.最终处置:对经过处理后仍无法达到排放标准的固体废物进行安全填埋、地下储存等处置方式。

三、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1.资源化利用:根据固体废物的成分和性质,将其转化为可再生资源,如回收金属、制作建筑材料等。

2.综合利用:将固体废物与其他原料混合,制备为新型的产品或材料,如废旧轮胎制橡胶颗粒等。

四、固体废物环境监测与评价1.监测: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物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治理效果。

2.评价:根据监测数据,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设施的运行效果、环境安全性等进行评价。

五、课程设计实践1.实地考察:参观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企业,了解实际操作过程和技术应用。

2.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成功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3.方案设计:针对某一实际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项目,进行整体设计,包括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工程预算等。

4.成果展示:撰写课程设计报告,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

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固体废物的分类、特性和环境危害。

固废课程设计

固废课程设计

固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方法,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让学生掌握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和处理方法;了解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处理固体废物的法律法规。

技能目标包括: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提高他们对固体废物处理问题的关注程度。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处理方法和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首先,介绍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基本概念。

然后,讲解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包括回收利用、填埋、焚烧等,让学生掌握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接着,分析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了解不合理处理固体废物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

最后,介绍我国关于固体废物处理的法律法规,让学生知道处理固体废物的责任和义务。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固体废物的定义、分类、处理方法和环境影响。

其次,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固体废物处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再次,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处理的重要性。

最后,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固体废物的处理过程。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教材:《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环保书籍,拓展知识面。

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直观地展示固体废物的处理过程和环境影响。

实验设备:准备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身体验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

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固体废弃物利用课程设计

固体废弃物利用课程设计

固体废弃物利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固体废弃物的概念,掌握其主要分类和来源;2. 学生能掌握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了解我国固体废弃物管理的基本政策;3. 学生能了解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基本途径,掌握相关实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固体废弃物的种类及其处理方法;2. 学生能设计简单的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方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能通过资料搜集、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自主学习、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2. 学生能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树立绿色生活观念;3. 学生能通过学习固体废弃物利用的实例,激发创新思维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科学领域的一节实践性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固体废弃物的相关知识,提高资源利用和环保意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环保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思考,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固体废弃物的概念与分类- 了解固体废弃物的定义、来源及分类;- 学习我国固体废弃物管理的基本政策。

关联教材章节:课本第四章“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第三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

2. 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影响- 掌握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固体废弃物污染案例,了解防治措施。

关联教材章节:课本第四章“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第四节“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3.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学习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基本途径;- 掌握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的实例及其应用。

固废的课程设计

固废的课程设计

固废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处理和利用方法。

知识目标包括:掌握固体废物的定义、来源、分类和处理方法;了解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和资源化利用。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类和简单的处理;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固体废物进行资源化利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处理和利用方法。

首先,介绍固体废物的定义和来源,让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和产生背景。

然后,讲解固体废物的分类,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等,使学生能够对固体废物进行正确的分类。

接下来,介绍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包括填埋、焚烧、堆肥等,让学生了解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最后,讲解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包括资源回收、再生利用、减量化处理等,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固体废物的概念、分类、处理和利用方法。

其次,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再次,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最后,采用实验法,学生进行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首先,教材《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作为主要的学习资料,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其次,参考书《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和《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实践案例。

再次,多媒体资料,包括PPT、视频等,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方法。

最后,实验设备,包括实验仪器、材料等,用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汉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环境工程专业题目江大校园垃圾收集运输设计任务起止时间:2015 年1月4日至2015 年1月12日学生姓名学号1322092011指导老师石零目录任务设计书 (1)1.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设计要求 (2)1.1.1收运系统的组成部分 (2)1.1.2一般的垃圾收运系统形式 (2)1.2垃圾收集原则 (2)1.3垃圾收集模式 (2)1.4校园垃圾收运情况 (3)1.5收集车辆类型 (3)1.6垃圾收运方式 (3)2.现状分析 (5)2.1清运区概况 (5)2.1.1服务人口及面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垃圾生产量估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生产垃圾种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校园垃圾箱设计 (7)3.1垃圾箱型号 (7)3.2校园垃圾桶数量 (8)3.3垃圾桶摆放位置 (8)4.垃圾临时储存点设计 (9)4.1临时储存点设计 (9)4.2临时存放点摆放位置 (9)5.垃圾清运设计 (10)5.1清运车辆及员工选择 (10)5.1.1移动式垃圾清运 (10)5.1.2固定式垃圾清运 (10)5.2运输路线规划 (10)5.2.1移动式垃圾清运 (10)5.2.2固定式垃圾清运 (10)5.3运输时间 (11)5.4路线选择 (11)5.4.1陈家冲生活垃圾填埋场 (11)5.4.2汉口北垃圾焚烧厂 (12)5.4.3长山口垃圾焚烧厂 (12)6.成本预算 (13)参考文献 (14)附录设计任务书1.任务题目:江大校园垃圾收集运输设计2.设计目的:使学生得到一次关于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设计的综合训练,特别是: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步骤,技术资料的查找与应用;基本计算方法和统筹规划能力的训练;综合运用课本的理论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熟悉、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及其它有关数据;3.设计任务及条件:查阅相关资料,按江汉大学在校人数30000人计算垃圾产生量和种类,设计出合理的分散垃圾箱布点设置,选择垃圾箱型号,并把垃圾收集运送到垃圾处理厂(陈家冲、长山口、汉口北),设计垃圾集中运输时间和次数以及运输路线,设计需进行成本估算。

4.设计内容和要求:(1)估算江大校园生活垃圾产量;(2)设计或选择分散垃圾收集箱的型号,给出垃圾箱的规格尺寸;(3)规划垃圾收集时间、运输路线规划;(4)给吃设计的校园垃圾收集运输的成本估算。

一、概述1.1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设计要求1.1.1收运系统的组成部分城市垃圾收运并非单一阶段操作过程,通常由三个阶段构成一个收运系统: 第一阶段是从垃圾发生源到垃圾桶的过程,即搬运贮存(简称运贮); 第二阶段是垃圾的清除(简称清运),通常指垃圾的近距离运输,一般用清运车辆沿一定的路线收集清除容器和其他贮存设施中的垃圾,并运至垃圾转运站,有时也可就近直接送至垃圾处理厂和处置场;第三阶段为转运,特指垃圾的远途运输,即在转运站将垃圾装载至大容量运输工具上,运往远处的处理处置厂。

1.1.2一般的垃圾收运系统形式:(图1-1)1.2垃圾收集原则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1.3垃圾收集模式目前校园垃圾的收 集方式主要是在产垃圾的建筑和单位定点放置垃圾桶,收集所在区域的垃圾,并在交通道路上也放置垃圾桶,然后垃圾车按照现制定的收集线路深入每个教学楼、宿舍楼和居民区进行收集清运。

最后再由垃圾车将所收集的垃圾运至垃圾堆场进行最后处置。

此收集模式是目前国内多采用的收集方式,因此本课程设计主要是从合理的收集线路着手,仍采用目前所使用的垃圾收集模式。

小垃圾箱 ↘环卫工人生活垃圾→定点大垃圾桶→垃圾车→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 地面垃圾 ↗环卫工人(图1-2)垃圾收集运输 中转 运输垃圾处理1.4校园垃圾收运情况首先,对常用生活垃圾的五个收集阶段进行了解:第一阶段垃圾发生源到垃圾桶的过程,这里的收集又分为分类收集和混合收集两 种。

第二阶段:垃圾的清除,我国统一由环卫工人将垃圾箱内的垃圾装入垃圾车内。

第三阶段:垃圾车按收集路线将垃圾桶中垃圾进行收集。

第四阶段:垃圾车装满后运输至垃圾堆场或转运站,一般由垃圾车完成。

第五阶段:垃圾再由转运站运送至最终处置场,或填埋场。

1.5收集车辆类型按用途分类:自卸式垃圾车、摆臂式(地坑地面两用型)垃圾车、密封式垃圾车、挂桶式垃圾车、拉臂式垃圾车、压缩式垃圾车,车厢可卸式垃圾车,后装卸式垃圾车等。

校园内安装车形式大致可分为前装式、侧装式、后装式、顶装式、集装箱直接上车等形式。

车身大小按载重量分,额定量约10~30t ,装载有效容积为6~25m 3(有效载重量约为4~15t)。

还有数量甚多的人力推车、人力三轮车和小型机动车作为清运工具。

1.6垃圾收运方式垃 圾 处 理 厂(或转运站) 转运负载容器 返回空容器至下一集装点始发站出发(载有空容器)满载容器 收工回始发站空容器1号垃圾集装点3号垃圾集装点n 号垃圾集装点(b )交换容器方式 2号垃圾集装点图1-3 移动容器清运方2号垃圾集装点 3号垃圾集装点 n 号垃圾集装点中转站或垃圾处理厂清运车清空垃圾车后出发去下一集装点清空集装点垃圾后继续去下一集装点图1-4固定容器清运方式直到垃圾车满载回中转站d/t 7.37d /kg 2.376991.102.112.130000==⨯⨯⨯=W aveD Q WV ×ave =d /m 7.1044508.0376993ave =⨯=V 二、现状分析:2.1清运区概况:2.1.1服务人口及面积:江汉大学总人口约30000人,占地面积为2114亩,校舍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

学校区内有宿舍24栋(南区9栋,北区15栋),教学楼17(J01—J17),图书馆,行政楼,活动广场一个(英才广场),校园建筑大小不一,但建筑群分布有一定规律。

2.1.2垃圾生产量估算:该清运区可按下式计算容器服务范围内的垃圾日产量:P Y C R W ⨯⨯⨯= (2-1)其中,R 为服务范围内人口数,人; C 为实测的垃圾日产量,kg/(人×d ); Y 为垃圾日产量不均匀系数,通常取1.1--1.15; P 为居住人口变动系数,取1.02—1.05。

经课查阅相关资料得出,得出2012、2013、2014三年内的垃圾产率分别为1.030 kg/(人·d)、1.112 kg/(人·d)、1.201kg/(人·d)。

, 考虑到学校的特殊性:大学人口数则保持相对稳定,生活垃圾的成分相对稳定, 产率也基本稳定。

取C=1.12kg/(人·d); R=30000 人;P=1.02,Y=1.1,得:得到日产量后,可根据日产量由下式计算垃圾日产生体积:(2-2)其中,V ave 为垃圾平均日产生体积,m/d ;W 为垃圾日产生量,kg/d ;Q 为垃圾容重变动系数,一般取0.7—0.9;D 为垃圾平均容重,kg/ m 。

垃圾密度一般为0.4~0.6 t/m 3,垃圾容重变动系数Q 取0.8, 得 (2-3)2.2生产垃圾种类:(图2-1校园垃圾组分)其中,废纸约占10%,塑料包装约占5%,电池,碎玻璃约占5%,食物等饮食垃圾比重较大,约占80%。

总体上看,在教学区的垃圾以废纸为主,数量所占比例较高,在食堂主要是餐饮垃圾,包括塑料餐盒和食物等,宿舍区主要有塑料食品包装,瓜皮,果核等。

(参考文献[1]、[2])三、校园垃圾箱设计3.1垃圾箱型号根据校园分区(见附录地图),在宿舍楼、食堂和教学楼内选用方形垃圾桶,根据垃圾产出量情况,在宿舍楼和教学楼选用选用容积为100L的,在教学楼内选用容积80L的在学校道路两侧选用箱式垃圾桶3.2校园垃圾桶数量参考文献[3]、并调查研究可得,学校宿舍楼每栋楼有8个垃圾桶,分别存放于2楼的左右两个楼梯口处:共有26×8=208个;(3-1)教学楼平均每层楼4个,教学楼平均为4层,共有17个教学楼,共有 4×4×17=272个(3-2)根据地图(见附录垃圾箱、临时储存点摆放图)以及相应比例尺,学校的主要道路长度大约为:1400+870+200+340+390+400+1100+500+350=5550m 按照平均80米放置一个垃圾箱,则有5550÷80≈70个(3-3)食堂平均每个有10个垃圾桶,则共有:5×10=50个(3-4)垃圾桶共有:50+208+272=530个垃圾箱共有:70个3.3垃圾桶摆放位置见附录垃圾箱、临时储存点摆放图四、垃圾临时储存点设计4.1临时储存点设计以如图所示垃圾集装箱作为临时存放装置,设尺寸为1800×1500×1000错误!学校内道路旁垃圾有专门的垃圾车进行清理,大约占总体积的40%,需要进行临时储存的垃圾体积为总体积60%,则全校所需的容器数量为:个集30298.015.18.16.07.1048.0%60ave ≈=⨯⨯⨯⨯=⨯⨯=V V N (4-1) 按两个集装箱放一起为一个临时储存点,则共有30÷2=15个储存点。

(4-2)4.2临时存放点摆放位置见附录垃圾箱、临时储存点摆放图辆载36.23%60n 1ave 1≈=⨯⨯=V V 辆载27.13%40n 2ave2≈=⨯⨯=V V五、垃圾清运设计5.1清运车辆及员工选择5.1.1移动式垃圾清运负责对垃圾临时停放点的清运东风(新中昌)小霸王加油车EQ1040TJ20D3载重:8m3 需要死机:1人 其他人员:2人设每天清运3次,则每次需要车辆数目为:(5-1)5.1.2固定式垃圾清运负责对教学楼、宿舍、路边、食堂的垃圾桶的清运东风大多利卡型压缩式垃圾车载重:8m3 需要死机:1人 其他人员2人每天清运3次,则每次需要车辆数为:(5-2)5.2运输路线规划(见附录垃圾运输路线)5.2.1移动式垃圾清运路线为A →B →C →D →E →F →C →G5.2.2固定式垃圾清运路线为(1)A →B →D →E →F →G(2)A →B →C →Gdbc pc hcs tt +=P 5.3运输时间集装时间: (5-3)其中,hcs P 为每次行程集装时间h/次;pc t 为装垃圾时间;dbc t 为容器间行驶时间,h/次;移动式:设行车速度为20km/h ,总路程约4.2km ;沿路停靠次数为15次,每次用时3min ; 耗时h 96.005.015202.4t 1=⨯+= (5-4) 固定式:车速20km/h ,路线一路程约3.4km ,停靠次数约为30次;路线二路程约3.0km ,沿路停靠次数约40次;每次用时约2min ; 路线一用时:h 16.1033.030204.3t 2=⨯+= (5-5) 路线二用时:h 47.1033.040200.3t 2=⨯+=(5-6) 5.4路线选择5.4.1陈家冲生活垃圾填埋场5.4.2汉口北垃圾焚烧厂5.4.3长山口垃圾焚烧厂可以发现,选长山口垃圾焚烧厂的路程最短,为25.3k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