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工电结合部道岔整治工作探讨
浅谈ZYJ7道岔工电结合部问题分析和整治方法

浅谈 ZYJ7道岔工电结合部问题分析和整治方法摘要:在铁路工程项目的建设中,道岔的结合部区域问题是比较常见的故障问题类型。
不同类型的道岔规格结构在故障维修和处理的过程中所应用的方式方法都有所不同。
针对调查出现工电结合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是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治完善的前提条件。
探讨的ZYJ7型号的道岔故障判断和问题研究中,结合此规格道岔的实际情况对容易发生问题的供电结合部进行针对性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整治解决方案。
关键词:ZYJ7道岔;工电结合部;常见问题;整治方法引言:工电结合部问题是铁路道岔问题中比较典型的一种类型。
基于不同的问题类型进行原因分析,并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解决是维护铁路运输安全提升道岔功能发挥效果的有效路径。
技术人员需针对道岔问题的表面现象从深层原因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进一步提出有效的整治完善措施。
一、ZYJ7道岔常见的工电结合部问题分析首先对工电结合部产生的问题表现和问题引发原因进行分析,是进一步提出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
对于铁路运输来说,道岔区域不仅关系到整个铁路运输线路的合理调配,也是铁路运输安全保障的重要影响因素。
因此,首先对关键的衔接部位,工电结合部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是提高安全保障效果的重要路径。
(一)道岔锁闭杆与表示杆的方向问题分析关于锁闭杆和表示杆的方向未能准确到位的问题,主要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
一是由于铁路线路中的枕木底部缺乏正常地捣固密实操作,在列车运行应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来回晃动的现象,当枕木向前或向后窜动时,就会进一步带动转撤机的托板发生移动。
在这种情况下,动作杆也会出现卡顿的现象,道岔在这时出现了解锁的现象,就会导致锁闭功率有所上升[1]。
二是由于季节的变化导致温差的问题,造成基本轨的爬行现象。
当爬行现象发生时,锁勾的位置就会产生偏移动作,出现与动作杆不在同一直线的问题。
这种问题会导致锁钩在锁闭和解锁的过程中出现卡阻的现象。
另外,尖轨发生爬行现象后,表示杆也会同步发生偏移,影响表示杆的方正状态,进一步引发道岔表示缺口频繁地发生变化,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卡口的故障现象。
论道岔常见病害的工电联合整治措施

论道岔常见病害的工电联合整治措施道岔位于铁路运营的关键位置,是列车换向、分流的必经之路。
但由于使用频繁、受力较大等原因,使得道岔易受各种病害影响,影响列车顺畅运行。
为了保障列车的安全和正常运行,工电联合整治道岔病害已成为铁路维护的重要工作之一。
1.三通道块翻转三通道块翻转是道岔常见病害之一,致使道岔失效。
工电联合的整治策略是及时巡视、维修和加强道岔管理。
一是通过夜间轮渡班的巡视、白天列车间的巡视,定期掌握道岔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修复。
二是加强道岔管理,保障适当的调整率,尽可能地避免强制拆卸导致正常三通道块损坏。
三是增加饱和石质量和维护次数。
2.道岔锁反道岔锁反是运行中唯一可能发生人为意外的道岔安全隐患,对于铁路运输安全极其重要。
工电联合的整治策略是规范操作、完善设施和实施防护。
一是加强操作管控和管理,严格把关操作人员的资质和素质,提高意识和技能水平,做好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设施完好,杜绝不当操作带来的道岔锁反等问题。
二是完善设施和技术手段,加装道岔防护装置和路基安全设施等,提高设施性保障功能。
三是落实岗位责任制和现场安全管理措施,并建立考核制度,确保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3.梢渡线异常梢渡线是道岔关键部位,通常由四个心轨和六个股轨构成,如果其中任意一条轨道异常,便可能导致道岔出现故障。
工电联合整治梢渡线异常的方法是全面巡视和维修。
一是加强各项检查,包括日常巡视和夜间轮渡班的巡查,定期进行梢渡线绞紧和磨合等工作,保证梢渡线年度维修保障率100%。
二是提高操作技能,加强维护投入和设备技术升级,确保设备操作可靠性。
4.交叉道口杆动及损坏交叉道口杆发生动作异常或者损坏,可能导致道岔失效,严重的话还可能导致铁路的偏离事故。
工电联合的整治策略是增加维修力度和提高质量。
一是加强道口杆维修和日常巡视,定期进行润滑和校验,提高维修水平和质量。
二是增加设备投入和技术升级,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改进道口杆的制造、装配和维修流程,确保其使用可靠性和稳定性。
以工电联整为手段提升道岔设备质量

以工电联整为手段提升道岔设备质量车务、工务、电务联合整治道岔(以下简称道岔联整)的目的是解决道岔工、电结合部存在的问题,消除影响道岔正常转换的病害,提高道岔运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道岔联合整治的前期条件一是组建专业整修队伍,我段在4月份从各工区抽调道岔业务知识强硬的工班长和职工,成立了道岔维修工区,专门负责道岔设备疑难问题的整治;二是我段主管生产副段长与电务部门沟通协调,电务部门也成立了道岔维修专业队伍;三是线路技术科与车务部门沟通协调,提报维修天窗,喀和线联合整治道岔维修时间为240分钟,为作业提供了丰富的时间;四是线路科抽配业务知识丰富的专业干部跟班指导、盯控道岔联合整治。
3 强化检查、严格落实标准(1)突出检查的手段。
日常检查发现尖轨不密贴时,可使用小撬棍向基本轨方向撬动尖轨,使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后松开小撬棍。
当尖轨与基本轨密贴无反弹时,由电务增加密贴调整片使尖轨密贴;当尖轨发生反弹不能保持密贴状态时,需工务用撬棍拨动尖轨检查顶靠部位,按照夹纸的方法实验确认每一个顶铁与尖轨轨腰是否有顶铁过长顶死现象,若有则可以通过增减垫片、打磨或更换顶铁的方法调整顶铁与尖轨间隙防止轨腰顶铁过长顶死现象,仍未解决,应在天窗点内将尖轨与转换设备脱离,在尖轨处于自由状态下使用撬棍检查其与基本轨的密贴状态,当不能自然密贴时(其间隙大于1mm),工务进行整治,否则,主要原因在电务方面。
(2)突出检查方式。
日常检修时,发现道岔部件安装不标准,外锁装置调整不良,道岔接点、溢流压力调整不当,安装装置螺丝松动时,应及时整治。
对磨损超标的锁闭勾内套、连接铁及销子进行更换,同时工务要对道岔尺寸超标岔枕进行方枕整治,消除摩卡因素,从而进一步强化道岔密贴强度的“两道关”(调整4MM锁闭、2MM不锁闭保密贴;调整锁闭勾与锁闭框锁闭斜面1MM间隙,保锁闭勾灵活防不解锁)。
(3)突出检查标准。
整治岔枕时,根据道岔岔枕标准尺寸,量出岔枕绝对位置,检查转辙部分岔枕的位置及歪斜情况,当岔枕位置串动大于20mm,安装装置两侧岔枕大于10mm时,应将岔枕恢复到设计位置。
高速铁路工电联合整治道岔培训探究

广西铁道2020年第2期高速铁路工电联合整治道岔培训探究韦木建1梁毅2(1南宁电务段,助理工程师,2南宁局电务部,工程师,广西南宁530003)摘要:从分析工务、电务联合整治道岔培训工作的现状中,提出培训工作确定掌握的基本知识、利用实训基地岗位练兵提升操作技能、多管齐下解决出现的问题,以及统一培训计划、围绕规章制度编制教材、加强考核调动职工学习的积极性等思路和建议,以解决联合整治道岔过程中的培训难点,提高职工素质,提升联合整治的技能,确保整治工作的正常开展。
关键词:工电联合整治;培训思路目前,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发展日新月异,高铁的行车设备与普速铁路相比,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由于高速铁路道岔具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工务专业实现跨区间无缝化、可动心轨及大号码化。
电务部门在尖轨加装了密贴检查装置,采用交流转辙机,增加道岔表示缺口、油量实时在线监测等功能。
因此,对道岔及转换设备工电结合部的维护工作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面对新情况,管好、用好、修好道岔这一关键铁路行车设备。
加强专业培训,努力打造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以尽快适应日常养护维修工作的需要,成为工务电务部门一项越来越重要的工作。
1存在的主要问题1.1年度培训计划缺失由于工电联合整治道岔涉及工务、电务两个专业,在分属两个单位的情况下,工务段和电务段都仅单方面培训道岔及转换设备的知识。
各段的年度培训计划,从源头上就缺失道岔结合部方面的培训要求,车间的培训计划更加缺乏相应的培训内容。
1.2培训教材稀缺工务专业的培训教材注重线路的几何尺寸,水平、高低、方向等方面的内容;电务专业的培训教材突出的是电路、油路、轨道电路、联锁方面的知识。
关于道岔结合部,如道岔尖轨爬行、基本轨尖轨肥边、吊板、翘头、硬弯等缺陷的整治,没有专门的教材。
关于顶铁调整、辊轮调整、密贴及表示缺口调整等方面的内容,也都分散在各自专业的书籍里。
工电两个专业的技术标准开放度不高,交流比较困难。
对电动转辙机道岔整治与调整的探讨

对电动转辙机道岔整治与调整的探讨一、影响道岔工作稳定的主要病害影响道岔工作稳定的病害有很多,根据多年的维修与整治经验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基本轨有肥边。
他不仅影响道岔密贴,经车轮碾压严重上还影响道岔解锁,造成道岔不能转换。
解决办法:与工务联系用砂轮打磨解决。
2、尖轨低于基本轨,使道岔尖轨密贴基本轨时爬不上去,严重卡阻,造成道岔转换不到位。
3、滑床板吊板严重,加大了道岔转换过程中的摩擦阻力。
4、尖轨弯曲,道岔密贴时出现反弹。
5、尖轨翘头翻背,影响密贴程度。
6、第二连接杆稍长,道岔密贴时尖轨竖切部分先密贴,尖轨尖端不密,反弹力大,加大密贴力会加重电机负载。
7、道岔连接杆下部扁铁磨基本轨轨底,使道岔转换产生阻力。
8、道岔尖轨根部活接头套管螺栓拧的过紧或大接头处顶死,也会加大尖轨在转换过程中的阻力。
9、道岔第一连接杆连接螺栓旷动,道岔密贴后密贴调整杆继续向前移动,造成4MM锁闭。
10、道岔开程,合理调整道岔开称以满足密贴调整杆空动距离要求,减少道岔转换阻力,普通道岔调整在150MM较为理想。
上述各种因素都属于工务道岔病害,必须由工电联合整治加以克服,作为电务维修人员应了解掌握工务道岔病害对电务设备造成的影响,道岔设备故障最终反映到电务设备上,工务道岔病害不克服会对电务设备造成下列情况:1、吊板:道岔吊板严重,列车通过时道岔上下震动,而密贴调整杆、表示连接杆均随列车的通过而震动,这种震动给表示杆、动作杆一种既有上下震动,又有纵向冲击的力。
使动作杆在齿条块中滑动,从而造成挤切销挤伤。
2、道岔不方正。
道岔在转换过程中会使动作杆扭动,加重牵引负载。
3、道岔弯曲拱腰,当列车通过时,道岔尖轨给转辙机内的动作杆、表示杆的冲击力,有时可能使移位接触器接点断开,造成切断表示故障。
4、道岔反弹,这是转辙机在解锁和锁闭时施加的一种弹力,造成解锁和锁闭困难,严重时影响转辙机寿命,或造成挤切销折断。
二、道岔病害解决办法:1、掌握道岔病害情况,与工务协商制定整治计划,纳入施工天窗进行集中整治2、整治标准:工务部分(1)、道岔各部几何尺寸全部达到规定标准,符合工务维修规则。
浅谈提速道岔工电联合整治

浅谈提速道岔工电联合整治发表时间:2018-11-16T09:31:46.2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作者:刘府平[导读] 摘要:道岔是铁路运输中最重要的基础设备,也是设备最薄弱的结构。
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喀什工务段新疆喀什 844000摘要:道岔是铁路运输中最重要的基础设备,也是设备最薄弱的结构。
它构造复杂、受列车冲击力大、技术标准要求高,是工、电日常维护的难点和重点。
由于道岔设备属于工、电两个单位的管理,存在专业结合的问题。
设备相互牵连,相互影响。
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本文通过探索联合作业和电力的长期运行机制,促进工电联整后的生产组织模式,提高道岔联合部门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铁路道岔;工电联合、整治措施1 引言提速道岔转辙位置的检测与维护是日常维护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虽然工务和电务人员在不断改进和提升维修措施,增加了检查和维修的强度,但仍然没有设备来停止提速道岔的转辙部件故障。
除道岔转辙设备故障外,还提出了相应的调整方法和措施。
2 造成提速道岔转辙部位设备故障的主要病害问题(1)道岔转辙的部件松动脱落,导致轨道扳动不到位,道岔失表。
(2)转辙机不正确,电务锁闭框调至极限造成锁闭杆与锁闭铁摩擦、别卡,使转辙困难,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3)道岔锁钩上下没有间隙,道岔位置和反位转换有异常声响,尖轨有抗劲,或者道岔位置和反位不能正常转换。
(4)轨头与滑床板之间的间隙超过标准。
在开关被拉开后,不接触基础钢轨,导致道岔失表。
(5)从轨斥离尖轨锁钩凹槽与锁闭杆凸台作用面离缝(假开程)或尖轨头和基本轨道的非闭合杆贴合不紧密,导致道岔锁异常或解锁。
3问题产生的原因1,施工遗留:施工单位在道岔装配时不按标准装配,只注重效率和不注重质量,不考虑将来的维修困难。
2,设备管理单位在验收时不能充分识别设备的深层问题,即使发现也受封锁点的限制,不能及时解决。
3,思想认识本位主义的存在,日常的维护工作,各工科部门的各项标准的贯彻执行,都认为他们的设备是正常的,各行其是,不能站在问题的立场上处理设备故障。
论道岔常见病害的工电联合整治措施

论道岔病害的工电联合整治措施摘要:道岔转辙部位是工务和电务部门维修作业的结合部,需要联合整修,其联合整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信号联锁的效果和行车安全。
本文就***线通用道岔转辙部位的常见病害进行分析、总结,阐明病害的现象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整治措施,切实提高了工电联合整治的质量,保障了设备质量和行车的安全。
关键词:道岔病害工电联合整治措施道岔是铁路运输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更是行车安全的关键部位。
是由工务和电务部门共同管理和维修的技术设备。
随着****铁路运量的不断增加,万吨列车的开行,对工务、电务设备的损坏程度也随之增加。
道岔故障在工、电设备故障中所占比重较大,反映出工电结合部是养修的薄弱环节。
因此重视和加强道岔的工电联合整治,对全面提高道岔设备的质量,减少道岔设备故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道岔转辙部分的常见病害1.1尖轨与基本轨间、尖轨和顶铁间有离缝。
尖轨和基本轨不密贴和尖轨与顶铁间离缝,导致轨道框架稳定性不足,列车通过时产生晃动,加剧对尖轨的冲击,进而加快尖轨的伤损,严重者将影响行车安全。
见图1-1和图1-21.2轨距不良、尖轨竖切部位不密贴。
尖轨中部轨距小、两基本轨间尺寸不合适、竖切部位不密贴,列车通过时因轨距变化率不良,导致列车左右摇晃,容易引起车载式线路检查仪和轨检车检测出分,病害严重者将影响尖轨正常锁闭或列车通过时尖轨横移,道岔表示缺口容易引起变化。
图1-1图1-21.3尖轨与滑床板间离缝。
尖轨与滑床板间离缝,导致部分滑床板不接触尖轨,部分滑床板受力过大,磨耗严重,尖轨扳动时因受力不均衡而滑动受阻,甚至不能正常锁闭。
见图1-3和1-4图1-3图1-41.4尖轨爬行超标。
尖轨爬行量过大,导致尖轨跟部间隔铁顶死,尖轨顶面宽50mm及以下断面处,尖轨顶面高于基本轨顶面超过2mm;基本轨侧磨出现肥边,或尖轨尖端有肥边不能密贴,严重者将影响正常锁闭。
见图1-5图1-51.5基本轨、尖轨及拉杆的联接零配件松动。
铁路道岔设备工电结合部病害整治分析

铁路道岔设备工电结合部病害整治分析发布时间:2021-07-13T03:26:01.172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1期作者:杨自强[导读] 在尖轨、心轨不密贴的情况下,如果强行调整道岔使其密贴,必定影响到转辙设备参数变化,极易造成道岔空转、卡缺口故障,长期使用会造成尖轨、心轨变形。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电务段天津市 300140摘要:减少道岔故障对行车的干扰,重点是电务专业和工务部门之间要按“五个联合”的要求开展病害道岔的调查和整治,预防道岔故障发生。
本文以某道岔为例分析,研究工电结合部常见病害成因,并以此为据此,提出相应整治措施,旨在有效降低道岔因结合部问题,期望能够助力行业发展。
关键词:铁路;道岔设备;结合部病害1工电结合部道岔病害及成因1.1 尖轨及心轨不密贴在尖轨、心轨不密贴的情况下,如果强行调整道岔使其密贴,必定影响到转辙设备参数变化,极易造成道岔空转、卡缺口故障,长期使用会造成尖轨、心轨变形。
道岔道岔造成尖、心轨不密贴主要原因如下:岔框架尺寸不达标电务道岔转辙设备依托于道岔框架实现道岔位置的转换。
道岔长期使用和日常维护不到位会引起道岔框架尺寸的变化,当框架尺寸不达标时,会引起道岔尖、心轨与基本轨不能自然密贴。
顶铁间隙不达标工务顶铁间隙对尖、心轨宏观密贴影响较大,如果把尖轨当成一根杠杆,尖轨根部当成一个支点,任何一个顶铁较长时都会成为阻碍尖轨运动的一个支点。
尖轨硬弯在现场实际中,可能因施工安装、运输使用等因素造成安装在道床上的尖轨已经产生形变,与基本轨不匹配,存在有硬弯,使道岔尖轨不能自然密贴[1]。
1.2 辊轮不良道岔滚轮调整不当尖轨前后辊轮高低不一致会导致尖轨在移动过程中,每个不同高度的辊轮对尖轨产生阻力,表现为道岔在转换过程中阻力增大,道岔功率曲线偏高且不平顺。
辊轮失效辊轮失效主要体现:一是辊轮内部锈蚀,道岔转换阻力增大;二是辊轮变形,道岔转换时会抬高尖轨,道岔转换阻力增大;三是辊轮失效,尖轨磨滑床板,道岔转换阻力增大[2]。
工电联合整治道岔存在问题和对策

工电联合整治道岔存在问题和对策赵文平(桂林工务段,助理工程师,广西桂林541001)摘要:道岔是铁路运行的重要设备,也是轨道线路中结构最薄弱的环节。
道岔结构复杂,尤其是工务和电务的结合部成为了工电维修的重点和难点。
随着维修体制改革的推进,工务和电务部门分别成立了综合工区,大力开展集中修。
但工电结合部涉及到两个单位,设备相互牵涉、相互影响,整治过程中可能出现心齐力不齐,导致整治效果不佳。
通过探索分析工电联整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工电联整,适应当前维修体制改革生产模式的对策,进而提高道岔工电联整的管理水平,提升道岔设备质量。
关键词:工电联整道岔;对策1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1.1工电联整的认识不足工务电务部门联合整治道岔的意识不强,对开展工电联整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只顾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现象。
整治前没有深入了解沟通协调,整治中主动性不够,没有真正体现和充分发挥联合整治道岔的作用。
个别部门缺乏整治的大局意识,对一些联合整治的问题相互推诿,袖手旁观,认为对自己设备影响不大,甚至不是自己的责任范围。
工作不主动、不积极,导致未能及时制订整治措施,设备病害不能得到及时消除。
1.2工电联整的制度落实不到位为了加强和做好工电联整工作,南宁局集团公司下发了《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工电结合部管理办法》,实行规范指导,提出具体要求。
但是在实际落实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偏差,特别是在车间、工区层面,在制度落实上,有的大打折扣。
1.2.1会议制度落实不到位集团公司工电结合部管理办法规定,车间级联合整治协调会每月至少召开1次,由工务、电务依次组织,车间主任、副主任及业务骨干等参加。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上阶段联合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研究制订措施,布置下阶段重点工作。
同时,会议要做好详细记录,以方便贯彻执行和检查落实。
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由于种种原因大打折扣。
有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妥善地解决,会议应有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道岔工电结合部问题分析和整治方法

道岔工电结合部问题分析和整治方法发布时间:2021-11-17T10:13:59.795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1年21期作者:焦利伟[导读] 翘头严重时,将会引起道岔发生不锁闭、不解锁故障[1]。
乌鲁木齐集团有限公司喀什基础设施段新疆省喀什市 844000摘要:信号设备的不断更新改造,现场广泛使用闭液压道岔,但随之而来的道岔设备故障率居高不下,其中因工电结合部问题引发的道岔故障较为突出,长期以来工电双方反复整治,但效果不明显,如何提高道岔转辙设备运用质量,解决工电结合部问题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展开了相关的分析,期望可以带来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道岔;工电结合部;问题整治1道岔工电结合部问题原因1.1道岔尖轨翘头问题道岔尖轨发生翘头主要原因为尖轨根部部分低、尖轨部分低或靠近尖轨尖端某块滑床板偏高,造成尖轨尖端轨底与滑床板有2mm以上的间隙。
枕木与基本轨因道床不稳造成下沉,从而直接引起尖轨翘头。
尖轨翘头会造成道岔尖轨与基本轨之间离缝,同时影响道岔转换的平顺性,翘头严重时,将会引起道岔发生不锁闭、不解锁故障[1]。
1.2道岔不密贴、有抗点问题第一牵引点密贴处有0.5mm以上离缝。
尖端有离缝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工务基本轨轨向不良,轨距或框架调整不当,导致尖端产生离缝;二是尖轨长期使用易发生变形,脱杆后无法在自然状态下与基本轨密贴;三是竖切部分钢轨面有肥边,从而使I机密贴处产生反弹力,造成离缝;四是道岔锁钩、锁闭杆、锁闭铁有磨耗,压力调整不当。
第二牵引点密贴处有1mm以上离缝。
II机产生离缝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工务II机框架不标准(偏大),造成II机产生离缝;二是工务顶铁顶死,造成II机有支点不能在自然状态下密贴;三是竖切部分钢轨面有肥边,从而使II机密贴部位产生反弹力,造成了II机不密贴;四是尖轨根部轨距调整块调整不良,导致尖轨在II机密贴位产生了反弹力。
1.3尖轨反弹问题尖轨反弹是道岔常见病害,尖轨扳动过程中有异响,尤其锁闭时会发现尖轨与基本轨有碰撞声,近距离查看,尖轨先密贴后又弹开,容易造成接点反弹等。
道岔的整治措施方案

道岔的整治措施方案随着铁路行业的快速发展,保障铁路交通安全格外重要,而道岔作为铁路交通机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往往是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对于道岔的整治措施是极其重要的。
道岔的现状目前我国还存在一些简单、老旧的道岔,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隐患,因此,我们有必要及时制定道岔的整治措施方案,定期的对道岔进行检查,以确保其运行的安全性。
道岔的整治方案针对道岔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的整治方案。
1. 道岔的清洗道岔长期暴露在露天空气中,会出现生锈和腐蚀的现象,不及时清理会对道岔的安全性造成危害。
因此,我们应该定期清理道岔表面的杂物和污垢,以保证其正常使用。
2. 道岔的检查道岔的检查是道岔整治中的重要工作,只有对道岔的检查工作做好,才能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保障道岔的安全性。
检查工作的重点主要包括道岔轨枕、轨道、横枕、道叉子、角铁等部位的检查,以及轨距和轨面高度的检查。
3. 道岔的维护道岔在使用过程中会有各种磨损,应注意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部件,保证道岔正常使用。
同时,在检查过程中,对于磨损较轻的部件,可以通过加润滑助剂或加涂抹剂的方式来进行维护,以保证其使用寿命。
4. 道岔的改造老旧的道岔不仅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对于现代高速铁路的使用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对老旧的道岔进行逐步改造,以适应现代高速铁路的运行需求。
改造的重点主要包括道岔的结构、材料和出边线的设计等方面,通过技术升级和改良来提升道岔整体的质量和安全性。
道岔整治的实施步骤为了提高道岔整治的效率和质量,我们应该严格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实施:1.制定道岔整治计划:根据道岔检查报告和实际使用情况,制定完整的道岔整治计划,并将其上报相关领导进行审批。
2.道岔清洗和检查:按照制定的整治计划,进行道岔清洗和检查工作,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
3.道岔维护:针对检查结果中的问题,对道岔进行相应的维护工作,保证道岔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4.道岔改造:通过科技手段和改良,将老旧道岔改造成现代化道岔结构,为现代高速铁路的运行提供保障。
关于加强工电联合整治道岔的重要性及道岔结合部典型问题整治的探讨

关于加强工电联合整治道岔的重要性及道岔结合部典型问题整治的探讨摘要:道岔是结合部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从设备故障数量看,工电设备故障超过50%以上发生在结合部或因结合部病害影响,道岔结合部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是道岔无表示、红光带等。
反映在工务设备上主要有离缝、卡阻、反弹、爬行、绝缘失效等病害。
为了保证铁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于道岔的质量水平也必然提出一定的要求,所以工电部门联合开展工电联整道岔,提升道岔维护管理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工电联整;道岔;设备质量;隐患整治引言:道岔在铁路建设中非常重要,主要起着允许创造多条线路的作用,同时道岔也是铁路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工电结合部问题居多,但也就是诸如此类的问题容易造成道岔设备质量水平下降,为此积极开展工电联整道岔来进行道岔质量的维护和管理,提高道岔的设备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是分析探究关于加强工电联合整治道岔的重要性及道岔结合部典型问题整治的探讨。
一、道岔对于工务、电务具体管理分工明细(一)道岔钢轨、辙叉、轨枕、滑床板、垫板、连接杆、拉杆、间隔铁、限位器、防跳限位装置、轨撑、顶铁、挡砟板、连接零配件、连接销、螺栓,岔枕上用于安装道岔安装装置的螺栓孔,提速道岔钢岔枕与钢轨连接螺栓的绝缘垫板及绝缘套管,心轨牵引点处连接铁(拉板)及其连接螺栓等由工务负责维修管理。
(二)道岔转辙机、密贴检查器、锁闭装置、导管装置、动作杆、表示杆、防踩板、安装装置(含绝缘),可动心轨道岔的锁闭板、锁闭板绝缘垫片及锁闭板与钢枕的连接螺栓,心轨牵引点拉板安装外锁闭的方孔及安装转辙机托板的螺栓,CN道岔下拉装置、辙叉夹紧杆、辙叉连接柄及其紧固件由电务负责维修管理。
(三)岔枕等工务设备上用于安装电务设备的螺栓孔由电务负责检查,道岔钢岔枕与钢轨连接螺栓的绝缘垫板及绝缘套管由电务负责测试,发现失效时通知并配合工务修复。
(四)锰钢辙叉上的导电销由电务负责日常检查、工务负责维护;电务发现导电销脱落或无法安装跳线时,应通知并配合工务焊修。
普速线路道岔施工工电结合部问题探究

广西铁道2020年第2期普速线路道岔施工工电结合部问题探究韦华建黎婕陈少婷(广西宁铁工程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广西南宁530001)摘要:针对既有铁路线的站场改造施工,特别是道岔插入或拆除等改造施工,产生的道岔转换卡阻、道岔无表示、道岔区段出现红光带、道岔不密贴等系列问题,深入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具体的对策措施。
对既有线站场改造,特别是道岔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如何加强工电两部门间的配合,细化和落实协调组织工作,确保既有线施工的正常和安全有序,减小对运输的干扰和影响,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道岔工电结合部;施工配合既有铁路线上的站场改造施工中,最关键的工序就是道岔插入或拆除等改造施工。
道岔预铺、道岔插入、道岔维护保养等施工工序,都涉及工务和电务部门间的配合。
如工电两部门间的配合和协调不畅,就会产生一系列问题,严重时会造成施工延时,影响营业线的运输组织。
因此,在既有营业线上的站场改造施工,必须加强工电两部门间的配合和协调组织,保持沟通顺畅。
1常见病害和产生原因1.1道岔转换卡阻既有线插入道岔施工中,在进行道岔转换过程中发生卡阻问题,主要原因可分为外界影响和转辙设备机械影响两个方面。
外界影响的主要因素有:道岔滑床板掉板严重、道岔滑床板缺油严重、道岔尖轨翘头、道岔转换器间存在异物、道岔轨枕间距未达标、道岔尖轨爬行超标等。
转辙设备机械影响的主要因素有:道岔油压或启动电流未达标、道岔调整过重、道岔安装不方正、转辙器自身故障等。
1.2道岔无表示电务部门对密贴及表示杆调整不当,造成表示电路无法构通。
电气回路未构通,无法构通表示电路。
1.3道岔区段出现红光带在既有线道岔区段施工,经常发生轨道电路“闪红”现象,可分人为因素和轨道电路电气特性因素等。
人为因素主要有:施工工具乱搭乱放、施工中在钢轨上推送使用施工机械安装的轮子不是绝缘材质的等。
轨道电路电气特性因素主要有:绝缘夹板及各绝缘配件在安装时未按规定配齐安装、绝缘破损等。
工电联合整治道岔交流材料

工电联合整治道岔交流材料道岔是铁路线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列车安全运行,需要对道岔进行定期的检修和维护。
然而,在现实中,道岔存在着交流材料问题,造成列车运行中的故障和事故。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工电联合开展了道岔交流材料的整治工作。
首先,我们对道岔现有的交流材料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和分析。
通过对道岔材料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我们发现,目前许多道岔使用的交流材料老化、损坏严重,无法满足列车的正常运行需求。
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道岔轨道、导轨、梢口等部位,进一步影响了道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针对道岔交流材料问题,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整治方案。
首先,我们将对道岔使用的交流材料进行全面的更换和更新。
通过选用质量可靠、寿命长的交流材料,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提高道岔的使用寿命和运行稳定性。
其次,我们将建立健全的交流材料采购和质量监管制度。
通过与优质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交流材料的质量和供应周期。
同时,加强对交流材料的入库检验和质量把关,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采购。
对于存在质量问题的交流材料,将及时追溯和退换。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道岔交流材料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
定期对道岔的交流材料进行巡检和清理,及时排除杂物和污垢。
发现材料老化、破损等问题,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同时,加强对道岔交流材料使用的监测和记录,掌握道岔材料的使用寿命和性能指标,提前预防材料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最后,我们将加强对道岔交流材料的技术培训和知识普及。
通过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施工和维修人员对道岔交流材料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同时,向广大铁路工作人员普及道岔交流材料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相信道岔交流材料问题会得到有效解决。
工电联合将全力以赴,确保道岔的安全运行,为列车的正常和高效运行提供保障。
同时,我们也呼吁广大铁路工作人员和乘客共同关注和支持道岔交流材料的整治工作,共同维护铁路运输的安全和畅通。
工电联合整治道岔病害及整治方法

工电联合整治道岔病害及整治方法摘要:道岔作为铁道线上较为复杂的设备,其科技含量高,养护维修难度大,近年来随着线路速度提高,载重增加,道岔设备相对薄弱的问题更加突显,工电结合部问题尤为突出。
现在的工电联合整治,已经不再是以往传统意义的工电联整,而是要对道岔的全面维护和修理,重点解决道岔与道岔、道岔与区间线路的衔接问题,实施综合整治方案,确保岔区质量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工电;转辙;道岔;三道缝;可靠1 道岔联合整治的重点①拉方道岔,两尖轨尖端相错量不大于20mm;②更换磨损严重的拉杆,连接杆,螺栓等;③尖轨翘头、拱腰、侧弯及基本轨硬弯;④打磨尖轨、基本轨的作用边和非作用边的肥边;⑤更换开焊、磨损严重的滑床板,整修轨撑及挡肩,消灭“三道缝”;⑥调整尖轨顶铁,使竖切部分密靠基本轨;⑦调整尖轨动程及开程;⑧绝缘接头的整治;⑨捣固密实,使道床排水良好,不翻浆;⑩道岔框架及轨道几何尺寸整治。
2 结合部病害的形成原因及整治方法2.1 尖轨跳动2.1.1 原因①尖轨跟端各种联结零件磨损。
②尖轨拱腰、滑床板连续不密贴,尖轨中部连续空吊板。
③尖轨跟端有低接头或暗坑。
2.1.2 整治方法①更换跟端磨损的连接零件。
②加强转撤部分捣固,尤其加强接头及尖轨跟端的捣固。
③调直拱腰的尖轨。
④安装防跳器,防跳限位装置与斥离尖轨(标准开口)间隙应为3-5mm,尖轨防跳顶铁与密贴尖轨间隙为2-4 mm,心轨防跳顶铁、卡铁、间隔铁与心轨间隙应为2-4mm。
2.2 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大于1mm)2.2.1 原因①直股方向不良。
②尖轨与基本轨本身有硬弯。
③曲基本轨弯折不良、框架尺寸不对。
④尖轨拉杆、连接杆尺寸选配或调整不良。
⑤尖轨顶铁过长或过短(顶铁与轨腰离缝大于2mm)。
⑥基本轨工作边、尖轨非工作边有“肥边”造成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或假密贴。
⑦滑床板弯曲,造成尖轨歪斜,形成与基本轨离缝或假密贴(弹片与滑床板挡肩离缝、挡肩前后离缝2mm)。
道岔状况性能分析及工电联合整治

道岔状况性能分析及工电联合整治道岔作为铁路线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铁路运输安全和运行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道岔经常出现各种性能问题,影响铁路运行的安全和稳定性。
本文将分析道岔常见的性能问题,并探讨工电联合整治的必要性和方法。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道岔。
道岔是铁路线路上的一种特殊装置,用于连接铁轨的不同方向,实现列车的换轨和转向。
道岔通常由道岔心、定位器、设置器和扳道器等组成。
在列车行进过程中,道岔可以根据信号机的指令实现换轨,确保列车按照预定的线路行驶。
然而,道岔在使用中会出现一些常见的性能问题,其中最常见的是道岔定位不准确。
道岔定位不准确可能导致列车行进时无法切换到正确的轨道,从而产生行车事故。
这一问题主要由道岔心、定位器和设置器等零部件的磨损和老化引起。
除此之外,道岔在使用过程中还可能出现扳道器异动、导轨磨损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列车运行的不稳定性和安全风险。
面对道岔的性能问题,工电联合整治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工电联合整治是指工务和电务部门共同协作,通过检修、维护和改造等手段,对道岔进行系统的维修和升级。
首先,工务部门可以对道岔进行定期检修和保养,及时发现和修复道岔的磨损和故障问题。
其次,电务部门可以改进道岔的电气控制系统,提升道岔的运行稳定性和反应速度。
最后,工电联合还可以通过改变道岔的结构和材料,提高道岔的耐用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工电联合整治时,还需要注意一些关键问题。
首先,需要清晰确定整治的目标和重点,对于性能较差的道岔进行重点维修和改造。
其次,需要确保整治工作的协调性和连贯性,工务和电务部门要加强沟通和合作,确保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还需要充分考虑道岔的运行环境和使用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优化。
最后,整治工作完成后,还需要及时进行跟踪检测和维护,确保道岔的性能稳定和持续可靠。
在总结中,道岔作为铁路线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问题对于铁路运输安全和运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关于铁路道岔工电联整问题的对策分析

关于铁路道岔工电联整问题的对策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铁路道岔工电联整的检查重点,提出道岔工电联整的具体措施,以提高工电联整的工作质量,实现铁路道岔工电联整的工作目标,从而提升铁路道岔设备质量。
关键词:铁路;道岔;工电联整铁路道岔工电联整的工作目标是消除道岔设备隐患,提高道岔综合品质,实现道岔、复式交分道岔优良率达到100%。
突出实现“五个100%”目标,即100%消灭道岔转辙部位滑床板空吊、100%消除尖基(心翼)轨密贴间隙超标、100%消灭道岔“三道缝”病害、100%消灭杆件不顺直、100%消灭轨道绝缘病害。
为实现铁路道岔工电联整的工作目标,应明确工电联整检查重点,并提出工电联整具体措施,以保证行车安全。
1铁路道岔工电联整的检查重点1.1工电结合部:对照道岔评估检查记录表中结合部相关标准,逐项对标检查。
保持道岔尖轨与基本轨(心轨与翼轨)密贴间隙符合标准;杆件方正;尖轨爬行不超标;斥离尖轨不反弹;基本(翼)轨顶铁间隙符合标准;道岔转辙部位不存在“三道缝”病害(即:基本轨轨底边与滑窗台或是外侧轨距块之间有缝隙、基本轨外侧轨头下颚及轨底上部与轨撑铁接触部分有缝隙、轨撑铁尾端与滑床板挡肩有缝隙);道岔防跳轮作用良好;滑床板无划痕;滑床板辊轮安装符合标准、转动灵活;尖(心)轨无连续吊板。
岔区轨道绝缘无肥边超标、无剥离掉块;弹条(扣件)无单极封连;复式交分道岔异极性垫板采取可靠有效的防封连措施。
1.2电务方面:道岔设备外观。
转辙机号码、定位标清晰;道岔周边无废弃路料,硬面整洁无破损;道岔清扫干净、滑床板注油适量;设备及安装装置螺栓紧固、防松防脱措施良好,无金属裂纹;各种轨旁设备及线缆、防尘罩安装牢固。
转辙机内。
转辙机密封良好,防尘防水良好,机内无锈蚀、无脏污,各部螺母紧固并画有防松标记;动接点在静接点片内接触深度不小于4mm、用手扳动动接点摆动量符合《维规》规定的各类型转辙机标准,动接点环、静接点片磨耗不超标;油缸、油泵组等油路系统各接头无泄漏,油箱油位应保持在油标尺上、下标记之间;机内各部按标准注油,速动爪、滚轮转动灵活;转辙机、电缆盒内配线线头紧固并画有防松标记,不压套管,用途、标号、去向齐全正确;线缆无破皮、老化、锈蚀、断股,防混措施齐全;检查自动开闭器上接点固定板及安装接点防护板的8条螺栓有无断裂或松动隐患;锁闭柱与锁闭杆缺口(检查柱表示杆检查缺口)间隙符合标准,与表示口监视窗标记一致。
综述铁路提速道岔工电结合部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综述铁路提速道岔工电结合部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摘要:道岔是铁路工务、电务专业联系最频繁、结合最紧密的重要基础设备。
道岔工电结合部是道岔设备问题和故障多发的薄弱环节,是工务、电务专业联合整治的重点。
但由于工务、电务现场人员对结合部问题的理解和描述存在差异,有关专业技术标准也不完全一致,影响了双方的沟通甚至造成分歧。
文章对铁路提速道岔工电结合部常见故障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提出了处理措施。
关键词:道岔;工电结合部;故障分析;处理措施前言减少道岔故障对行车的干扰,重点是电务专业和工务部门之间要按“五个联合”的要求开展病害道岔的调查和整治,预防道岔故障发生。
提速道岔养护维修中暴露了不少问题,本文就提速道岔养护维修中工电结合部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进行归纳总结。
一、提速道岔工电结合部常见故障提速道岔铺设后,由于其采用了先进技术,大大提高了结构强度,减少了养护工作量,基本能适应重载快速运输的畅通。
但在日常养护维修中发现,工电结合部常见故障有以下几个方面。
道岔转换卡阻,主要反映为道岔转换杆件与混凝土岔枕间碰卡。
道岔不密贴,主要反映在单股行车的道岔上,原定位时道岔密贴,但在扳到反位时,往往扳不到位,严重的离缝30mm以上,回到定位时,往往扳不到位,严重的离缝30mm以上,又造成定位不密贴。
道岔出现红光带,道岔表示不良。
此外,受专业不同、技术性较强的影响,工电双方对对方的设备性能了解较少,不掌握单方面作业对对方设备造成的影响。
常见情况主要有:工务作业在道岔枕木两侧补充石砟,因清扫、试验不彻底,容易造成电务道岔摩擦故障;而电务作业又会因滑床板涂油过多,极易腐蚀工务胶垫等。
二、提速道岔工电结合部常见故障的原因分析通过深入分析,提速道岔工电结合部故障的产生虽然是由于设计和制造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而造成的,但可以通过精心铺设、细心养护来防止故障的产生,保证列车正常畅通。
1、道岔转换卡阻设计和制造原因由提速道岔的特性可知,提速道岔的各类转换杆件全部安装在混凝土岔枕内,混凝土岔枕的设计宽度为340mm,由于设计缝隙仅25mm,制造中产生的误差又会使缝隙变小,因此使道岔在防止卡阻方面存在先天不足。
浅谈工电联合整治道岔具体方法

浅谈工电联合整治道岔具体方法作者:张连锁来源:《价值工程》2011年第02期摘要:确保铁路行车安全的基础就是设备质量,京包线为客货混跑的主要干线,年运量已达到两亿两千万吨,每日开行万吨达到50列以上,对线路道岔的冲击损坏非常严重,道岔病害难以解决。
本文对解决道岔病害进行了探索,阐明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Abstract: The equipment quality is the base to ensure railway traffic safety. The Jing-bao line is the main lines that mixed passenger and freight,its yearly transportation has reached 220 million tons, and the daily operation of up to million tons has reached 50 list, which have great damage to the turnout of line. The turnout disease is difficult to solve. This paper makes exploration on solving turnout diseases, and expounds the reasons and the solving methods.关键词:思想认识;离几改几;放劲归零Key words: thinking and understanding;chang the crack's width;release stress and change gauge to zero中图分类号:U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2-0085-010引言根据呼和浩特铁路局管内液压道岔普遍上道的现状,高密重载、万吨大列的加密开行,对工务、电务设备的坏损程度也随之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铁路工电结合部道岔整治工作探讨
作者:邢旭昭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11期
摘要:本文介绍了高铁工电结合部道岔设备的管理分工、存在的问题和整治方法,从微机监测研究分析整治方案、道岔精细化测量、工电联合整治的推进三个方面,阐述了高铁工电结合部道岔整治实施方案。
关键词:高铁工电;结合部;道岔;问题;方案
1.引言
随着高速铁路运营量日益增加,工务、电务设备质量紧密相连又互相制约,尤其在道岔的维护方面,一直是高铁维护的重点,针对工电部门联合整治道岔所存在的问题,对高铁工电联合整治道岔提出参考意见,达到增大道岔使用寿命、改善列车过岔的平稳性、降低列车过岔事故率的目的。
2.高铁工电结合部道岔设备管理分工
2.1道岔钢轨、辙叉、轨枕、滑床板、垫板、连接杆、拉杆、间隔铁、限位器、防跳限位装置、轨撑、顶铁、挡砟板、连接零配件、连接销、螺栓、岔枕上用于安装道岔安装装置的螺栓孔,提速道岔钢岔枕与钢轨连接螺栓的绝缘垫板及绝缘套管,心轨牵引点连接铁(拉板)及其连接螺栓等由工务负责维修管理。
2.2道岔转辙机、密切检查器、锁闭装置、导管装置、动作杆、表示杆、防踩板、安装装置(含绝缘),可动心轨道岔的锁闭板、锁闭板绝缘垫片及锁闭板与钢轨的连接螺栓,心轨牵引点拉板安装外锁闭的方孔及安装转辙机托板的螺栓,CN道岔下拉装置、辙叉夹紧杆、辙叉连接柄及其紧固由电务负责维修管理。
2.3岔枕等工务设备上用于安装电务设备的螺栓孔由电务负责检查,道岔钢岔枕与钢轨连接螺栓的绝缘垫板及绝缘套管由电务负责测试,发现失效时通知并配合工务修复。
2.4锰钢辙叉上的导电销由电务负责日常检查,工务负责维护;电务发现导电销脱落或无法安装跳线时,应通知并配合工务焊修。
2.5道岔辊轮安装、固定、维护由工务负责,辊轮调整电务负责。
辊轮及其部件缺失、脱落或破损时,由工务准备材料并安装回复,电务负责调整。
3.高铁工电结合部道岔存在的问题及整治方法
根据现场对高铁121组道岔的检查测量,发现高铁工电结合部道岔存在三大“顽疾”,分别是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占高铁工电结合部道岔存在问题的16.54%;轨距不符合标准,占存在问题的13.38%;转辙机不水平,占存在问题的10.23%。
3.1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
主要原因:一是基本轨轨下5mm胶垫压溃,造成基本轨下落,与尖轨防跳台不吻合;二是基本轨工作边与尖轨非工作边有肥边,造成假密贴;三是道岔压力调整不当。
整治方案:一是更换基本轨轨下、滑床板下压溃胶垫,造成基本轨下落,与尖轨防跳台不吻合。
二是打磨基本轨、尖轨肥边。
三是根据季节变换,对压力进行预调整。
3.2轨距不符合标准。
主要原因是:一是轨底面向下16MM处,因为曲线和小轨距过车,造成曲线侧磨;二是标准轨距块随着列车的震动产生磨耗;三是板下胶垫油沁失效。
整治方法:一是对侧磨严重的钢轨进行更换;二是工务工区定期检查更换轨距块;三是电务工区在滑床板涂抹机油时,方式方法必须正确,轻抹一层,不得成股流溢,避免造成对道床的油污污染和工务绝缘胶垫的腐蚀损坏,工务采用新型耐油胶垫,延长胶垫更换周期
3.3转辙机不水平。
主要原因:一是工务的轨枕不水平;二是转辙机安装角钢或托盘不水平。
整治方法:一是对轨枕进行调整;二是对转辙机角钢或者托盘进行调整,或者对工务的水平进行调整。
4.高铁工电结合部道岔整治的实施方案
4.1合理利用微机监测研究分析整治。
当工电结合部出现病害或工作状态不良时,道岔动作电流监控曲线就会出现不同的变化情况,根据长时间的经验总结,也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电流监控曲线判别工电结合部道岔病害类型及严重程度,以便及时进行养护维修,大大降低了人工巡视查看道岔病害的工作量,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人工巡视的人为漏检、误检等现象。
4.2道岔精细化测量。
一方面制定框架几何尺寸的测试表格,通过对直基本轨轨向,基本轨牵引点框架、滑床板间隙测量,尖轨方正量测量等一系列的关键部位测试卡控,确保道岔的基本框架稳定。
另外一方面对于因尺寸变化造成的磨耗件进行跟更换,最大程度上的消除道岔在機械部分的卡阻。
4.3工电联合整治的推进。
一是工务部门必须重点抓好对各牵引点处的捣固,道岔部位各种螺丝的紧固,防止尖轨或整体道岔的爬行,满足道岔各部几何尺寸符合标准,框架尺寸必须标准,滑床板辊轮齐全和作用良好。
二是电务、工务必须定期进行沟通。
三是由于道岔故障主要反映在电务设备上,电务部门比较清楚那组道岔存在结合部问题,联合整治工作应由电务部
门牵头,存在的具体问题由双方共同查找处理。
四是通过联合调查,电务人员加强了工务道岔知识的学习,掌握道岔框架等关键尺寸的测量方法和标准。
5.结束语
通过加强高铁工电联合整治,有力地提升了高铁道岔设备运用质量,提高道岔运用质量,有效遏止了道岔转换设备的工电结合部故障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