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上 知识拓展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8.23知识拓展:塞尚的绘画艺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8.23知识拓展:塞尚的绘画艺术

塞尚的绘画艺术

塞尚出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父亲是当地一位富裕的银行家,生活富足。他没有继承父业,而是迷恋艺术,投身于绘画生涯。早年曾追寻毕萨罗,崇拜莫奈,反对学院派。塞尚是现代艺术的拓荒者,是他创造发掘了绘画艺术的新大陆,从而直接引起了20世纪初现代美术的发展和变革,并一直影响着西方近百年来的现代美术。

他的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结构和感情,无论是静物——果实、陶壶、衬布,还是风景中的圣维克多火山,以及大浴女系列中的裸女,都充满了他对形式结构的冷静探究,以及这形式背后“热情而宁静”的真挚情感。塞尚一生一直保持对和谐、冷静、平衡和形与色的特殊的感觉。他对明暗、体积、层次、空间及刻画本身的研究,使他创造出一个不同于自然世界的艺术世界,他说过:“艺术是一种和自然平行的和谐体,绘画不是追随自然,而是和自然平行地工作着。”因此焦点透视在必要时可以改变。他认为,画面应追求“艺术的真实”,而不是再现自然,画家应该根据对自然的直接感受,在画面上创造第二自然。只有在画面上体现画家个人主观意念的作品,才可称得上“是我心灵的作品”。这样的观点,从根本上动摇了此前被公认的美术价值的基础,对此后的绘画艺术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塞尚的作品,画面就像一张网络,所有构成对象的基本形,都在这个网络上各行其所,有机地联结在一起。塞尚最喜欢画的主题是苹果和圣维克多火山,他的苹果是如此不可思议,是一种奇异的物质,观者会觉得桌画太陡,不合法则,桌子的脚也不合法则,好象越远越大,因此看瓶身的角度与看桌子的角度不同,仿佛为了看瓶口,塞尚取了一个与瓶子一般高度的姿势,而看桌子时,姿势远比桌子高,好像他坐着看瓶子,站起来看桌子,这也大大违背了始终一个角度的古典法则,用简单写实习惯看来不免别扭,但若不计较这样的视觉真实,而从形式结构上着眼,塞尚构图中有意识的变动线和块,按照预先构思的节奏来安排画布,避免偶然,追求画面整体的造型美,那么一种巧妙的秩序之网就在眼前呈现出来,越琢磨越有滋味。塞尚所关心的并

知识拓展:中国祖先创造的十大人间奇迹

知识拓展:中国祖先创造的十大人间奇迹

知识拓展:中国祖先创造的十大人间奇迹精品

中国祖先创造的十大人间奇迹

一、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它位于四川峨嵋县,大佛座高71米,肩宽24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眼长3.3米,鼻长5.33米,耳长7米,手中指长8.3米,脚背长11米,宽8.5米,可做100人。还有兵马俑,说起兵马俑,这秦始皇也真是的,30多岁就开始安排他死后的生活了,因为他为了在地下有的打仗,就修建了兵马俑,马上入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真好笑!不过好笑归好笑,当你走进兵马俑博物馆的时候,一个个鲜活动人的士兵,将军和马车呈现在眼前,使你感到震惊。

二、长城

万里长城,以它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和悠久的历史著称于世,被列为世界奇迹,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游览胜地。

三、故宫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为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紫禁城东西

宽750米,南北长960米,周长3420米,墙高10米,外层用澄浆砖包砌,里面是夯土.它共有四门:正南是午门;向东的名东华门;向西的名西华门;向北的明朝叫玄武门,清康熙年间因

避康熙帝名字玄烨之讳,改称神武门,沿用至今.紫禁城周围环有52米宽的护城河,城四角

各有一座角楼,结构精巧,造型秀丽.紫金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

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这些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

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

小学六年级必须知道的历史常识

小学六年级必须知道的历史常识

小学六年级必须知道的历史常识

1. 历史的定义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事件和事实的记录和研究。通过了解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过去,帮助我们理解现在,并为未来做出更好的决策。

2. 文明的起源

人类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非洲大陆。早期的人类通过狩猎、

采集和种植来维持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明了工具、农业

和畜牧业,逐渐形成了更复杂的社会组织和文明。

3. 中国古代的历史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

许多重要的朝代和事件值得了解。例如,夏、商、周是中国古代的

三个重要朝代,而秦始皇统一六国和长城的修建也是中国历史上的

重要事件。

4. 世界历史中的重要事件

除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学生还应该了解一些世界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例如,古埃及文明的兴衰、古希腊的民主制度、罗马帝国的崛起和衰落,以及中世纪欧洲的黑死病等。

5. 著名历史人物

学生还应该了解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因为他们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中国的孔子、李白和,以及世界上的亚历山帝、伊丽莎白一世和尼尔斯·玻尔等。

6. 历史的重要意义

了解历史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通过了解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传承人类文明的成果,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以上是小学六年级必须知道的历史常识,希望对学生们的历史研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2023高考易错易混概念(世界史高频考点)

高中历史2023高考易错易混概念(世界史高频考点)

高考历史易错易混概念

(世界史高频考点)

一、世界史部分

1、居民、自由民、公民:居民包括自由民和奴隶;自由民包括公民和外邦人;公民指父母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能够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性,包括贵族和平民;平民包括上层新兴工商业者和下层农民。出身于公民家庭的妇女拥有不完整的公民权,未成年人、奴隶和外邦人基本被排斥于公民范畴之外(没有资格参与政治生活)

2、城邦:指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村社。希腊城邦是地缘共同体、血缘共同体(部落国家)、宗教共同体三合一的公民共同体。小国寡民、独立自治是城邦的基本特点。

3、民主政治:可分为古典民主(直接民主)和现代民主(间接民主,又称代议制民主)

直接民主是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间接民主是公民选出代表间接参政议政。现代民主又分为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对比:

①中国古代是君主专制,但商周政体中,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战国时期,随着各国变法运动的开展,君主权力加强,日益走向集权统治。

②“民主”强调主权在民,人民掌握权力(站在人民立场);“民本”强调主权在君,为政以民为本(站在统治者的立场,维护封建统治)

4、共和制: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其基本含义是国家和政府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类似于儒家“天下为公”);国家元首是选举产生的而不是世袭。可分为贵族共和制(如罗马共和国)与民主共和制(如美国、法国)

5、公民意识:指公民对自己的身份和政治角色及由此而来的权利义务的认知。包括责任意识、权利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国家意识、奉献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等。(中国古代强调臣民意识)

课外知识拓展知识点总结

课外知识拓展知识点总结

课外知识拓展知识点总结

在课堂教学之外,学生们往往也会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知识,这就是课外知识。课外知识往

往是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体验获得的知识,它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竞争力。下面就是一些课外知识拓展的知识点总结。

一般来说,课外知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阅读类:包括小说、历史书籍、哲学著作、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艺作品等。

2. 实践类:包括参与社会实践、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等。

3. 素质类:包括历史、地理、文化、语言、人际交往能力等。

4. 科技类: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业技术等。

而这些课外知识的拓展知识点是非常广泛的,下面将从几个方面简单总结。

一、阅读类知识拓展

1. 小说类:包括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英国文学作品、法国文学作品、日本文学作品等。

2. 哲学著作:包括西方哲学、东方哲学等。

3. 历史书籍:包括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古代史、现代史。

4. 社会科学:包括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

5. 人文艺术:包括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

二、实践类知识拓展

1. 社会实践:包括社区服务、环保活动、志愿者活动等。

2. 文艺活动:包括戏剧表演、舞蹈表演、声乐表演等。

3. 体育活动:包括球类运动、健身锻炼、户外运动等。

三、素质类知识拓展

1. 历史:包括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等。

2. 地理:包括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

3. 文化: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世界多元文化等。

4. 语言:包括汉语、英语、法语、德语等。

5. 人际交往能力:包括情商、沟通技巧、领导力等。

四、科技类知识拓展

1. 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6.19知识拓展:二战后福利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6.19知识拓展:二战后福利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二战后福利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二战后,西方社会流行着福利国家的思想。他们认为贫困和失业并不能完全归因于个人的无能或懒惰,是由社会不合理结构造成的。穷人和失业者是社会的受害者,理应由国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帮助。国家为那些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提供福利是社会正义的要求和应尽的义务,不是任意的施舍和恩赐,享受这种福利是个人的权利。为了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保障社会安全,促进国家的繁荣和发展,福利国家发展起来。

福利措施从零星的、局部的社会保障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体系,从单个的社会救济发展成了一种公民的“权利”。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政策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刚开始罗斯福新政采取直接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利国家制度逐渐完备,范围已涉及生、老、病、死、伤、残、孤、寡、失业和教育等各个方面,政府的社会福利开支及其在政府总开支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开支(包括公共教育开支),有的已占本国政府总开支的1/2至2/3,约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5以上。

20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世界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开始放慢,甚至出现了“滞胀危机”,这动摇了福利国家的基础,由此引发了福利国家的危机。这主要表现在:首先,政府财政支出过大,赤字增加,债台高筑;其次,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企业竞争力,影响经济增长。再次,福利国家给纳税人带来了沉重负担,引起了中产阶层的普遍不满,造成科技人才外流;同时,高福利、高补贴的社会保障措施使劳动者滋长依赖情绪,少干,不干。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企业和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福利制度原应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反而变成了对经济发展的负作用,庞大的社会福利开支愈益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英、美等国家的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调整或“改革”,竭力控制和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6.5知识拓展:爱因斯坦的科技伦理观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6.5知识拓展:爱因斯坦的科技伦理观

爱因斯坦的科技伦理观

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个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正直的人、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对科学技术双重作用和科学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都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精辟的阐述。

一.爱因斯坦对科学技术作用的认识

爱因斯坦认为,科学从本质上说是至善的。不过他又认为,科学是由人掌握的,科学的具体应用则又具有伦理的两重性。

科学对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进程都能产生巨大的影响,这表现在科学的物质作用和它对人们思想的作用。科学的第一种影响方式是它直接、或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各种工具;第二种方式是教育性质的——它作用于人的心灵,促使人思想道德受到感化。第一种方式是众所周知的。科学最突出的实际效果在于它使丰富生活的各种东西的发明成为可能,从而把人们从极端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改善并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爱因斯坦更关注科学的教育性质的作用。爱因斯坦指出,科学的不朽荣誉,在于对人类心灵的作用,它克服了人们在自己面前和自然界面前的不安全感,而在科学出现之前,人们则十分害怕超自然的和人类专横的力量。科学研究能破除迷信,因为它鼓励人们根据因果关系来思考和观察事物。科学研究中创造性的或者是领悟性的劳动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科学能在逻辑联系方面为道德问题提供一定的规范,并在怎样实现道德所企求的目标这个问题上提供一些方法。

但是,爱因斯坦并没有陶醉于科学的胜利进军中,他在看到科学使我们生活变得比以前更美好的同时,也清醒地意识到,高度发展的科学和技术也使人类面临着十分严重的问题,甚至是从未有过的巨大危险。人类的继续生存有赖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高一历史必修2_知识拓展:明清海禁政策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高一历史必修2_知识拓展:明清海禁政策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明清海禁政策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一、明清海禁政策形成的原因

从明清到清前期,准确说是从明中期欧洲人地理大发现到清代鸦片战争前这段时间,正是西欧资本主要崛起并向世界扩张从而引发了世界传统政治格局大变化的时代。在这一时代下那些力争海权,重视商业和海洋贸易的国家。如早期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以及后来的英国,通过这一途径都走向了世界大国的道路,而反观中国,这个当时并不具备航海技术和发展海洋贸易内部动力的世界文明古国,却在这段时间里与时代潮流相悖,采取了固守海岸。某些时期甚至是禁止海外贸易的保守主要政策,其原因何在呢?

(一)中国封建王朝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

“重农抑商”政策是在先秦战国时期就已提出并形成了体系的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秦汉以后,这一思想为历代统治者所信奉和推行,成为中国封建历史时代的一项基本国策。封建后期,尽管随着工商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传统的轻商思想受到了挑战。到明清时期提出了“工商皆本”思想。但是以农立国,重农轻商思想的统治地位并没有改变。在传统的轻商思想下,商业是得不到大力提倡,更不能过分发展以致冲击本业的。这种思想在中国封建时代已根深蒂固了,而这种传统的重农轻商思想及政策主张与当时同时代其他西方国家的思想潮流是南辕北辙的。地理大发现以后风靡西欧的主流经济思想的重商主义,各主要航海国家无不强调商品流通和贵金属的输入对于国家富强的重要意义。无不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去积极支持海外商业的发展。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殖民地贸易,荷兰人的“海上马车夫”时代以及英国人“日不落帝国”的建立,都是在重商主义思想和国家政策推动下实现的。中国明清两代封建王朝在这样一个时代却仍在高唱“强本抑末”的老调。当然不可能指望他们实行积极的海外贸易政策了。(二)中国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的心理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_知识拓展:布雷顿森林体系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_知识拓展: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

1.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历史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建立一个世界统一的货币汇率体系迫在眉睫。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取代了英国在全球长期的首富地位,成为世界的政治、经济霸主。西欧国家曾经是国际政治、经济中的主宰力量,现在已沦为二三等国家。在欧洲和日本忙于清理战争的废墟瓦砾的时候,美国的经济影响则在进一步扩大。它一方面担负起援建盟国的任务,另一方面又乘机扩展它的世界霸权。这些任务当然牵涉到巨额资金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于是,美国作为西方世界的霸主,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世界统一的货币汇率体系以便于外汇的流通和结算。

另外,第二次世界大战既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又对战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战争破坏带来了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和扩大。战时发展起来的军事工业也大批转入民用工业,为整个工业带来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许多新兴工业部门应运而生。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个比历史上工业革命更为广泛深刻的科技革命。在这一背景之下,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更为紧密了,国际资本的流动也迅速增加。这也是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货币汇率体系的原因之一。

同时,20世纪30年代经济与社会的动荡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给40年代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他们总结经验,决心要建立一个新的货币汇率体系,以避免经济混乱和减少大萧条的影响。

为构建一个新的国际经济秩序,1944年7月,美、英、苏、法等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又称“布雷顿森林会议”,讨论重建国际货币制度。根据这个会议上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产生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因此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并根据会议协议条款产生了维持布雷顿森林制度运行的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世界史的86个易错易混概念与知识拓展概念归纳

世界史的86个易错易混概念与知识拓展概念归纳

一、世界古代史

【波斯帝国】古代伊朗以波斯人为中心形成的帝国。公元前558年居鲁士二世在波斯称王都帕塞波里斯。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波斯趋于鼎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公元前492—前449年发动希波战争结果以失败告终。此后,波斯国势渐衰。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被亚历山大所灭,西亚北非古代文明终结。波斯文明在古地中海文明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影响深远。

【大流士一世改革】公元前6世纪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推行的改革。公元前518年为了适应统治一个庞大帝国的需求,大流士一世实行改革:(1)建立完备的军、政分权的地方行政制度。(2)统一货币铸造制度,规定帝国中央铸造金币,行省铸造银币,自治城市可铸造铜币。(3)修筑道路,设置驿站。(4)改革军事。(5)整顿税收制度,对各省实行定额包税。(6)以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改革增强了波斯帝国的军事力量,客观上促进了帝国内部经济、文化的交流,奠定了波斯帝国主要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基础。

【希腊化时代】古希腊文明与西亚文明、埃及文明以及印度文明相融合的历史进程。时间上通常是指从亚历山大东征以来到希腊化王国托勒密埃及并入罗马帝国。希腊化国家主要包括马其顿的安提柯王朝、埃及的托勒密王朝、西亚的塞琉古王国和小亚细亚的帕加马王国和本都王国。希腊化时

代的文化具有希腊古典文化和东方文化相结合的特点。希腊化时代的文化对后来的罗马文化乃至近代欧洲文化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罗马元首政治】古罗马元首屋大维创立的统治制度。元首乃元老院中首席元老和公民中第一公民之意。公元前27年屋大维在取得罗马的统治权后,宣布实行共和制,自称罗马“第一公民”。屋大维表面上并不称帝,但拥有同共和国相违背的绝对权力,因此元首制通常被认为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制。在元首制下,元老院形式上仍然是最高国家机关,拥有立法权和审判权,管辖部分行省但实际上受元首的限制。3世纪末戴克里先执政时,改元首为“多米努斯”(意为主人),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元首制结束。

世界历史的全部知识点总结

世界历史的全部知识点总结

世界历史的全部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旨在总结世界历史的全部知识点,以帮助读者对世界历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古代文明

- 早期文明:包括古埃及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和古印度文明等。

- 汉唐文明: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涵盖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科技发展。

- 伊斯兰文明:产生的文明,对中东和欧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中世纪及其后

- 封建制度: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政治体制,封建领主和农奴的关系是其特点。

- 文艺复兴:欧洲文化和艺术的重大变革,标志着中世纪到现代的过渡。

- 科学革命:17世纪欧洲的科学思想变革,推动了现代科学的

发展。

- 工业革命: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的重大变革,推动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 列强竞争: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列强之间的殖民地争夺和霸权争夺。

世界大战与冷战

-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至1918年,导致国际格局重大改变。

-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至1945年,战争范围广泛,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建筑物损失。

- 冷战:二战后的全球政治和经济对立,特别是美国和苏联的

对峙。

当代世界

- 全球化: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全球经济、文化和政治一体化趋势。

- 科技革命: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 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需要全球合作解决。

这些只是世界历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概述,通过深入研究和学习,你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探索这些历史事件和发展的细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8.25知识拓展: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8.25知识拓展: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

【成立经过】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

和意大利等12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布

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 NATO ),简称北约。秘书长安诺斯·拉斯穆森,2009年4月被任命。

【宗旨】作为军事政治集团,北约的宗旨是: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共同努力,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促进欧洲—大西洋地区的民主、法治和福利,保卫成员国的自由与安全。

20世纪90年代,随着1955年5月成立的华沙条约组织(华约)的解散和苏联的解体,欧洲的政治与安全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北约开始向政治军事组织转变。

【组织机构】北约曾被称为北大西洋联盟或北大西洋集团。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外长、国防部长组成,常设理事会由全体成员国大使组成。

【总部】北约总部设在布鲁塞尔。

【成员国】北约最初的成员国包括: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法国、卢森堡、荷兰、英国、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希腊和土耳其于1952年、联邦德国和西班牙分别于1955年和1982年加入该组织。

1999年7月马德里首脑会议决定首批接纳波兰、捷克和匈牙利加入北约。1999年3月,这三个国家正式成为北约新成员。至此,北约成员国已

发展到19个。

2002年11月,北约布拉格首脑会议决定接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7个国家加入北约。这是北约自1949年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2004年3月,上述7国正式递交各自国家加入北约的法律文本,从而成为北约的新成员,使北约成员国从目前的19个扩大到26个。

高三历史选修4_知识拓展: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经典语录

高三历史选修4_知识拓展: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经典语录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经典语录

1、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

2、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

3、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

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

5、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

6、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马克思和恩格斯《1888年英文版序言》

7、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8、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9、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10、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是过去支配现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是现在支配过去。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1.3知识拓展:康熙大帝和彼得大帝的较量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1.3知识拓展:康熙大帝和彼得大帝的较量

康熙大帝和彼得大帝的较量

一、并世英豪

彼得一世(1672——1725年),俄国沙皇(1682——1725年),被普希金说成“让俄罗斯腾空而起”,被马克思称为“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被列宁称为“迅速地促使野蛮的俄罗斯人迅速采用西欧的成果,决不惜用独裁方式,在反对野蛮势力时,决不拒绝使用野蛮的斗争手段”的一代帝王。利用儿时两个少年游戏兵团粉碎了其姐索非亚企图废黜他的阴谋,并将索非亚关进修道院,实际掌握政权(1689);以一个下士彼得·米哈伊洛夫的身份,随同一个250人的庞大考察团去西欧各国访问,酝酿改革(1769)在俄国进行了广泛的改革,使俄国一跃而成世界强国;先后在1708年列斯纳亚战役和1709年波尔塔瓦战役中打败瑞典好战国王卡尔十二世,迫使1721年俄瑞《尼斯塔得条约》签订,波罗的海东岸、芬兰湾、里加湾的大片土地,从而获得了出海口;1722—1723年对波斯的入侵中夺得里海西、南岸的土地。1703年,在涅瓦河沿岸地区建立建立圣彼得堡,1712年迁都于此,彰显其向西方发展、向海洋发展的战略。彼得一世十分勤政,兴趣也十分广泛,几乎无所不包,甚至热中与做解剖和牙医手术。他的一生是如此丰富,以至52年的生涯似乎已经透支了他的全部精力。1724年,他在海滩搭救几个遇险的士兵时受凉得病,第二年初去世。他所留下的,是一个强大而生机勃勃的帝国。

康熙,生辰: 1654年5月4日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祭日: 1722年12月20日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8岁即位,14岁时亲政,16岁时铲除了权臣鳌拜,清三藩(1673年),收台湾(1684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1688年-1697年),并击败了当时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定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中国东北边界(1689)。实行“摊丁入亩”制度,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康熙十分勤政,兴趣也十分广泛,几乎无所不包,康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数学修养最高的帝王,我们至今沿用的“根”、“次”、“方”等数学名词就是他亲自命名翻译的。然而他也实行海禁,进行迁界禁海给沿海百姓造成苦难,也首开闭关锁国之始。他崇尚儒学,尤其是朱熹理学,致使中国封建时代的文件专制达到了顶峰。晚年因选择继承人失误,两度废立皇太子,造成长达20余年的诸皇子为夺储位的结党争斗,致使吏治懈怠,朝中党派林立,直接影

八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的世界历史内容涉及从古代文明到近现代世界历史

的诸多方面。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八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的知

识点。

1. 古代文明

古代人类的文明发展可以上溯到公元前5000年。在这个时期,人类开始使用工具制造和耕作,生活趋于定居化,从而孕育了许

多重要的古代文明。其中,埃及、中华、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

文明和爱琴海文明是最有代表性的。

古代文明给人类历史的进程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开创了社

会进步和文化繁荣的新时代,也推动了人类科技和文化的不断进步。

2.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

中世纪欧洲是封建社会时期的典型代表。在这个时期,封建领

主拥有土地权和世袭财产,而农民和贫穷的人则沦为农奴和奴隶,失去了所有的政治和经济权利。

同时,中世纪欧洲的封建领主也形成了欧洲现代国家的基础。

在这个时期,国家权力开始崛起,中央集权也得到了加强。

3.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欧洲16世纪时期的一种文化和思想运动。该运动

反对教会教义中的偏狭和保守,并主张各种艺术和科学的多样性

与自由。文艺复兴使得人们的思维方式得到了改变,这种新思潮

也对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 地理大发现

地理大发现是欧洲16世纪末、17世纪中期的一场重大的历史

事件。在这个时期,欧洲各国纷纷派出远航船队,前往未知的地

区探索和扩张领土,从而推动了整个欧洲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

5.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欧洲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时期工业创新和生产方

式的改变。在这个时期,欧洲开始使用蒸汽机和电力来进行生产,从而掀起了一场生产方式的革命。新技术的发明和生产方式的改变,推动了欧洲的经济和文化的进步,并引领了欧洲的现代化进程。

历史课的世界历史教案

历史课的世界历史教案

历史课的世界历史教案教案主题:世界历史

教学目标:

1. 熟悉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致轨迹和重要事件。

2. 掌握世界历史中的重要人物、事迹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

1. 掌握世界历史的主要事件和人物。

2. 理解历史事件对世界造成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资料、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 教师通过展示有关世界历史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世界历史

的兴趣。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世界历史对我们现在的

生活有什么影响?”

二、学习古代文明(30分钟)

1. 教师介绍古代文明的概念,并以埃及、中国、印度、美洲等古代

文明为例,介绍其发展历程和影响。

2. 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探究并讨论不同古代文明间的联系

和交流。

三、学习中世纪(40分钟)

1. 教师以罗马帝国的衰落为起点,介绍中世纪的发展和重要事件,

如拜占庭帝国的崛起、十字军东征、黑死病的爆发等。

2. 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总结中世纪的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

特点和变化。

四、学习近代史(40分钟)

1. 教师以欧洲大航海时代为切入点,介绍近代史的发展和重要事件,如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

2. 学生们进行小组活动,分析近代史对世界的影响,并展示自己的

研究成果。

五、学习现代史(40分钟)

1. 教师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起点,介绍现代史的发展和重要事件,如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和后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变化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延伸拓展1】《马可·波罗行纪》流传,使欧洲人陷入“寻金热”之中,本质上反映了?

——反映了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

【延伸拓展2】葡萄牙、西班牙殖民征服的性质?为什么?

两国的殖民征服均是封建性的。

原因(了解一下):因为葡、西两国当时都是封建主专政,海外扩张受到王室直接控制且以贵族为主体;两国殖民征服的目的仍在于扩大封建统治的范围,且建立起来的也都是封

建性的帝国;两国在殖民扩张中掠夺的财富只是花在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享乐上,并未在本国转化为发展资本主义所必需的资本。

【延伸拓展3】在文艺复兴运动中,为什么欧洲的封建资产阶级反封建势力打着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旗号?

——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联系中国维新思想)

【延伸拓展4】这一时期是大发现的时代:发现世界,发现人,发现自然?

1)发现世界——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走向一体。

2)发现人——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3)发现自然——自然科学革命。

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

【延伸拓展1】如何认识议会的召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

——在议会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提出限制王权、保障议会权力的政治问题;革命的中心问题就是政权问题。因此以议会的召开做为革命开始的标志。

【延伸拓展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革命任务是什么?

——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延伸拓展3】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它体现的主要精神是什么?中国此时是如何强化君主权力的?——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大权,约束国王的作为。

——中国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使皇权得到强化。

【延伸拓展5】欧洲的启蒙运动把矛头直接指向谁?其批判的领域在?

——矛头指向封建制度;批判的领域集中于政治思想领域。

【延伸拓展6】启蒙运动过程中,主要的学说有哪些?

——三权分立学说;天赋人权学说;“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的学说。

【延伸拓展7】如何理解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它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1)“它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2)“广泛的影响”:

①政治上:英国革命期间和以后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政治制度打击了欧洲各国封建制度,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②经济上:英国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政治前提,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使亚、非、拉美各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③思想上:革命期间产生的先进思想,如洛克提出的分权学说,为欧洲的启蒙运动奠定

了思想基础,也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

3)“新的历史时期”:指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延伸拓展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及其成因;

1)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领导。——成因:①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资产阶级力量弱、影响小。而新贵族力量大,政治影响大。②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当时的根本利益相同。 2)革命经历了曲折反复的过程。从内战初期失利到打败王军,从共和国建立到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成因:①资产阶级、新贵族自己的妥协性。②封建势力不甘心失败的反扑。 3)披着宗教外衣进行。打着清教徒革命的旗号。

成因:①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缺乏理论指导。②新教改革后在英国广泛传播,影响大。【延伸拓展9】为什么三级会议的召开不作为革命开始的标志呢?

因为法国大革命的特点就是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予。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后掀起了全国革命的高潮,这一天后来又被定为法国的国庆日,以此作为革命开始的标志更符合法国革命的特点。

【延伸拓展10】根据《人权宣言》内容来看,包含哪几个方面,其核心又是什么?对于这一文献,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和认识呢?

1)三个方面:天赋人权原则;法治原则;财产权原则;

2)核心内容:阐明资产阶级的人权要求和以法治国的主张;

3)评价与认识:(一分为二)

A、进步性: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体现了摧毁君主专制的要求,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

B、局限性:承认了财产的不平等,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延伸拓展11】近代史上,许多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得轰轰烈烈,但为什么独有法国革命称之为“大革命”,“大”在何处?

1)从它的激进和彻底而言的,纵观各国资产阶级革命,都不如法国革命深入彻底;

2)从它的广泛性而言,法国革命是资产阶级与人民结盟,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发挥了巨大作用,把革命逐步推向深入;

3)从它的具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不仅影响了法国,也深深影响了欧洲以及全世界。【延伸拓展12】“热月政变”仅仅是为了处死罗伯斯庇尔等人吗?这场政变的实质是什么?

热月政变的发生从本质上讲是想要恢复和建立资本主义正常秩序。

它不单单是为了处死罗伯斯庇尔等人,只是由于罗伯斯庇尔在当时已经成了恢复资本主义正常秩序的绊脚石。

所以,政变的实质是资产阶级要求重新取得他们的革命成果。

【延伸拓展13】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一分为二)

1)前期进行的战争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具有革命性)

2)后期的进行战争侵犯了许多国家的民族独立。(具有侵略性)

3)与俄国进行的战争则又带有在欧洲争霸的性质。

【纵横联系】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国也进行了一系列对外战争,这些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法国大革命时期所进行的对外战争是反对欧洲封建势力干预法国革命的正义的、革命的战争;

【延伸拓展14】北美独立战争过程中,美国得到了法国的援助,法国当时的出发点是什么?

法国当时的出发点是与英国争夺市场和打击英国海上霸权。

【延伸拓展15】如何理解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之间的相互影响?

美国独立战争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并证明了它的可行性;

法国革命的发生又受美国革命的推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