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学试题及答案(自考)
2023年10月 人际关系学 03291 自考真题

2023年10月人际关系学自考真题课程代码:0329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人际关系专家戴尔•卡耐基认为A.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处事能力B.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99%则要靠人际和他的处事能力C.一个人的成功,8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15%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处事能力D.一个人的成功,99%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1%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处事能力2.观察法是指A.通过直接向被调查对象提问而获取信息的方法B.通过制定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加以测量的方法C.研究者通过感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D.对经由研究者调查、访问、测量而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3.通过制定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加以测量的方法是A.参照测量法B.社会测量法C.人物推定法D.心理测评法4.四种窗格理论(透明窗格、不透明窗格、隐蔽的窗格、未知的窗格)的提出者是A.约瑟夫•鲁夫特和哈林顿•英翰姆B.考夫卡和苛勒C.乔治•赫伯特•米德和欧文•戈夫曼D.罗伯特•帕克和雅各布•莫雷诺5.“泛指人们为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各种竞争”属于A.政治领域的竞争B.经济领域的竞争C.思想文化领域的竞争D.社会生活领域的竞争6.“忠于祖国,坚持原则,严守国家机密,谦虚谨慎”是A.周密计划,充分准备的要求B.自重自爱,维护国格人格的要求C.尊重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的要求D.虚心向外国人学习的要求7.下列哪国人用“双手合十礼”,且双手举的越高,表示尊敬的程度越深A.泰国人B.美国人C.日本人D.韩国人8.日本人忌讳的颜色是A.青色B.黄色C.蓝色D.绿色9.“贼的儿子总是贼”;“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表现的是A.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B.nu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依附关系C.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宗法关系D.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10.在人的生产中,属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A.夫妻关系B.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C.兄弟姊妹之间的关系D.朋友之间的关系11.在个性系统的子系统“自我调节系统”中,“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属于A.自我意识B.意志活动C.情感D.认识12.“如果是弱者,他会振奋起来;如果是强者,他会充分发挥潜能;如果是失德失礼者,他会改性从善;如果是讲礼有德者,他会使自己更加完美。
2011年01月自考03291《人际关系学》试题答案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学试题课程代码:0329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类处于原始社会阶段时,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相处的,到了封建社会阶段,等级森严,原有的平等关系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等级关系。
现代社会提倡人人平等,提倡民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以平等为基础的。
这反映的是( B )A.人际关系特点的社会性B.人际关系特点的历史性C.人际关系特点的复杂性D.人际关系特点的变动性2.在人际关系上表现为倾向于控制他人,好为人师,以支配他人为满足,这属于个体行为控制类型中的(C )A.“服从型”B.“拒绝型”C.“独裁型”D.“民主型”3.戏剧交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 )A.法约尔B.巴纳德C.西蒙D.戈夫曼4.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是(A)A.人的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B.具有人与人的相互接触,并对接触的人加以选择C.在选择交往对象的过程中相互近似,相互补充D.在选择交往对象的过程中相互悦纳5.影响人际关系的隐性要素主要包括(D )A.交往主体、交往对象和交往目的B.有声语言、书面语言和体态语言C.交往条件、交往情况和交往过程D.利益、情感和尊严6.拿破仑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两个马木留克兵绝对能打赢三个法国兵;一百个法国兵与一百个马木留克兵势均力敌;三百个法国兵大都能战胜三百个马木留克兵;而一千个法国兵则总能打败一千五百个马木留克兵。
”这段话说明的人际交往具有的积极的正向的功能是( C )A.相互学习,促进个体社会化B.交流情感,有益于身体健康C.取长补短,增强整体效益D.相互影响,有利于自我完善7.交往条件和交往情境构成人际关系显性要素中的(B )A.交往手段B.交往环境C.交往目的D.交往内容8.人际关系按好坏程度划分,由好到坏正确排序是(A )A.亲密性→团结型→维持型→冲突型→疏离型→决裂型B.团结型→亲密型→维持型→冲突型→疏离型→决裂型C.亲密型→团结型→冲突型→维持型→疏离型→决裂型D.团结型→亲密型→冲突型→维持型→疏离型→决裂型9.按人际交往不同倾向把人际关系划分为八类型的是(C )A.心理学家莫·雷诺B.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C.心理学家雷维奇D.心理学家P·贝尔斯10.关于人际需要舒兹(W·C·Sehutz)提出的是(B )A.社会关系律B.三维人际关系理论C.人群关系理论D.需要层次理论11.人际交往的心理动力因素不包括...( B )A.需要与动机B.社会地位与知识层次C.理想与信念D.世界观与价值观12.“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句话的内涵在诚信原则中可以归之为(C )A.诚信原则是世界性法律原则B.诚信原则是中国的传统美德C.诚信原则是人际交往的基础D.诚信原则是做人之本13.能够体现人际交往最基本的动机的原则是(B)A.人道原则B.互利原则C.礼貌原则D.诚信原则14.产生自卑心理的主观因素是(D )A.家庭环境B.家庭教育C.社会环境D.性格孤僻15.世界卫生组织成立的时间是(B )A.1945年B.1948年C.1955年D.1958年16.以对某人某一特性的认知推及到尚未认知的其它特征上的心理效应是(A )A.晕轮效应B.近因效应C.首因效应D.刻板效应17.中国古代《礼记·中庸》说的八个字:“莫见乎隐,莫显乎微”的基本含意是(C )A.多读好书B.内省C.慎独D.选择座右铭18.属于夫妻关系调适技法的是( C )A.要坚持原则B.要满腔热情,宽容礼让C.互帮互让互谅D.有自知之明,做到严于律己19.不属于...同学关系调适技法的是(D )A.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念,积极投身于班集体建设B.珍惜同学友谊,处处关心他人C.平等相待,相互关心,精心维护D.理智思考法、志趣转移法和寻求社会支持法20.下列属于男下属与女上司相处技法的是(D )A.勤奋好学,不断提高素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B.自尊自重C.警惕诱惑,注意自我保护D.消除偏见,戒骄戒躁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人际关系学试题及答案(自考)

第一章人际关系学概述一、名词解释1、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2、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研究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以此规律指导人们实践,优化人际关系的科学。
3、文献法:指的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的等获取相关的信息,从而全面、广泛、系统地了解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4、观察法:指的是研究者通过感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5、实验法:指的是有目的地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和研究被试对象的活动和变化情况。
6、社会调查法:指的是通过直接向被调查对象提问而获取信息的方法7、社会测量法:指的是通过制定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加以测量的方法8、统计法:指的是对经由研究者调查、访问、测量而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二、选择题1、在人际关系交往中,情感上的“亲疏”与地位上的“尊卑”是人际关系中两个最基本的维度2、人是社会的人,人类本身具有社会性3、人的社会性正是人际关系的本质属性4、人际关系的历史性特点体现在人际关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的5、人的情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结合性情感,另一类属于分离性情感6、人际交往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交往,社会环境的形成因素无时不刻在发生变化,如政治因素、经济因素、道德因素、文化因素、科技因素等都处在不断变化中7、网际关系具有许多新特点:多维性、全球性、虚拟性、不确定性、非中心化等8、美国心理学家梅奥等学者通过“霍桑实验”的研究,提出人际关系学说9、人际关系学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10、人际关系的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人群关系和人际需要理论;角色、戏剧和交换理论;相互作用和认识平衡理论等11、文献既包括文字资料,也包括图象资料、有声资料(录音带等)、电子资料、实物资料12、人际关系评估法包括:社会测量法、参照测量法、人物推定法、自然观察评估法、心理测评法13、社会测量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J.Morenno)于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14、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对莫雷诺的社会测量法进行了补充和发展,提出了参照测量法三、简答题1、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45)

.浙江省2009年7月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试卷课程代码:0605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零接触状态是指人际关系恶化的( )A.冷漠阶段B.疏远阶段C.终止阶段D.分离阶段2.提出公平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马斯洛B.弗罗姆C.亚当斯D.费斯汀格3.决策后失调理论认为,当人们在两个备择物之间作一个选择,决策之后便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决策者试图________两个项目之间评价的差距。
( )A.缩小B.平衡C.扩大D.忽略4.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评价是正直的+3分,友好的+2分,有忍耐力的+1分,而对他的印象总分是+2分,那么这种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模式是( )A.累加模式B.平均模式C.累计模式D.加权平均模式5.小徐这次考试成绩不好,他的朋友安慰他说:“没关系,主要是这次考试太难了。
”这种归因是把失败归因为( )A.运气B.能力C.努力D.任务难度6.习得无助现象的归因与________有着密切关系。
( )A.可以控制的结果B.不可能控制的结果C.问题的原因D.问题本身7.由某种行为的诱发而产生一系列行为的现象,心理学家称为( )A.行为稳定性B.连锁反应C.行为链D.行为习惯8.个体之间的感染行为中主要传递的是( )A.思想B.动作C.意志D.情绪9.一个喝醉酒的人,摔倒在路边无法爬起,此时经过的路人都不愿意帮助他,以下原因哪种是最有可能的?( )A.求助者对自己所处的困境所应承担的责任是影响他人给予帮助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
B.旁观者对他人陷入困境所应该承担的责任是我们决定是否给予帮助的原因之一。
C.我们比较愿意帮助我们喜欢的人。
D.外貌有吸引力或者人品好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
10.想吃肉又怕发胖所引起的冲突,属于________型冲突。
( )A.接近—接近B.接近—回避C.回避—回避D.双重接近—回避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28)

.浙江省2006年1月自考试题人际关系心理学答案课程代码:06050一、单项选择题(本文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C2、C3、B4、A5、 A6、A7、D8、A9、C 10、B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10、×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1、三2、顺应、防御3、平均模式、加权平均模式4、自我服务偏见5、计数法6、奖励或惩罚7、个人、群体8、内在、外在9、控制作用、指导作用10、社会两难情景、囚徒两难情景11、情感强化、人际吸引12、建设性、破坏性四、名词解释(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答:定型是认为某个特定社会群体的所有成员拥有同样的某些特质或特点的信念,它能强烈影响个体加工输入的社会信息的认知架构。
2、答:当人们经受了极端严重或持续的紧张后,事件完全在人们自己控制之下时,他们并不努力去控制,而是觉得希望渺茫无所作为。
这种心理状态称之为习得无助。
3、答:模仿是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仿效他人行为举止而引起与之相类似的行为活动。
其目的是使自己的行为与之相同或相似。
4、相对软弱的个体或群体通过与其他个体和群体组成联盟,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这个现象就是合作。
5、答: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广义的社会关系,指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狭义的社会关系,指社会生产关系。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答:修茨的人际反应特质理论,重视人际关系的需要及其变化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对人际关系实质的了解,有助于我们预测人与人之间可能发生的交互作用,而采取适当的配合行为,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3分)但这种理论忽视了阶级的关系、社会关系、政治关系及意识形态关系对人际关系的巨大作用,所以在运用这个理论观点的同时应当引起注意。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30)

.浙江自考试题2005年10月人际关系心理学答案课程代码:0605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B2.B3.A4.C5. A6.D7.A8.C9.C 10.A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2.√3.×4.√5. √6.×7.√8.×9.×10.×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小题1分,共20分)1、冷漠、疏远2、链式、Y式3、学习、归因4、丰满人性、个人潜能或特性5、规范6、自我奖赏7、失调8、隐含9、折扣原则10、小、低11、社会责任规范、回报规范12、情景因素、个人物质因素13、协商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答:所谓人际印象就是在人们记忆中所保留的有关他人的形象。
2、答:遵从是由于群体成员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的结果。
3、答:去个性化是指处在群体中的个体不是以个人的方式来行动而是溶化于群体中,丧失个体可辨别性的一种状态。
4、答:社会两难情景指的是自私的行为产生个体的得益,但可能导致集体的损失这样一种情景。
5、答:合作是指相对软弱的个体或群体能通过与其他个体和群体组成联盟,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的现象。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答: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2分)这里包含以下三层含义:第一、人际关系主要注意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的程度;(1分)第二、人际关系是由一系列心理成份构成的;(1分)第三、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1分)2、答: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
(1分)态度具有如下功能:(1)顺应功能;(1分)(2)认识功能;(1分)(3)防御功能;(1分)(4)调节功能。
(1分)3、答:(1)生活环境告诉我们,只有认为是“漂亮”的人才值得爱;(1分)(2)同漂亮的人在一起,人们常常觉得荣耀和光彩;(1分)(3)我们传统上认为,漂亮的人还具有其他方面好的品质,并且我们非常自然地把一些好的品质加到漂亮者的身上;(1分)(4)爱美是人的天性。
自考人际关系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人际关系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际关系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个人情感B. 社会互动C. 个人成就D. 社会地位答案:B2. 在人际关系中,哪种行为最有助于建立信任?A. 隐藏个人想法B. 频繁改变立场C. 诚实交流D. 避免冲突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有效沟通的要素?A. 清晰表达B. 倾听理解C. 单向交流D. 适当的反馈答案:C4. 人际关系中的“自我披露”指的是什么?A. 透露个人信息B. 公开他人秘密C. 隐藏个人意图D. 只谈论公共话题答案:A5. 根据人际关系学,以下哪种方式不利于解决冲突?A. 妥协B. 强制C. 合作D. 回避答案:B6. 在团队中,哪种角色最能促进团队合作?A. 批评者B. 协调者C. 独行侠D. 旁观者答案:B7. 人际关系中的“同理心”意味着什么?A. 理解他人情感B. 忽视他人感受C. 只关注自己D. 强制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答案:A8. 以下哪项不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A. 尊重他人B. 频繁打断他人C. 积极倾听D. 适当赞美答案:B9. 在人际关系中,“边界”指的是什么?A. 个人空间B. 社交礼仪C. 个人财产D. 社交网络答案:A10. 哪种类型的沟通最可能导致误解?A. 书面沟通B. 口头沟通C. 非语言沟通D. 电子沟通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人际关系中的“自我实现预言”是什么,并给出一个实际例子。
答案:自我实现预言是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行为预期,会影响后者的行为,从而使前者的预期成为现实。
例如,如果一个老师预期某个学生表现不佳,并因此给予较少的关注和支持,学生可能会因此失去信心,导致成绩下降,从而验证了老师的预期。
2. 描述一下在人际关系中,如何通过“积极倾听”来增强沟通效果。
答案:积极倾听是指在沟通过程中,倾听者全神贯注地理解对方所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这包括不打断对方讲话,通过点头或微笑等非语言信号表示理解,以及通过重述或总结对方的话来确认自己的理解。
学历类《自考》自考专业(公共关系)《人际关系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学历类《自考》自考专业(公共关系)《人际关系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1、“酸葡萄”心理体现了哪种自我防卫技法( )。
A、以合理化缓解B、以升华转移C、以补偿消除D、幽默诙谐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我国战国时代有“负荆请罪”的故事,故事中的蔺相如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采用的原则是( )。
A、理解原则B、相容原则C、平等原则D、自律原则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解析3、属于平等的相对性表现的是( )。
A、平等具有地域性B、平等具有时代性C、起点和机会是均等的D、平等是发展变化的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解析4、通过比较稳固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称为( )。
A、性格B、兴趣C、能力D、气质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解析5、由专家学者组成的专业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社团组织归属于( )。
A、血缘关系B、学缘关系C、业缘关系D、趣缘关系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解析6、个体社会化的起点是( )。
A、家庭B、遗传C、学校D、岗位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解析7、“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这里的“知己”一词,在影响人际关系的要素中归属于( )。
A、利益因素B、情感因素C、尊严因素D、交往主体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解析8、人际交换理论把人际交往看作是一种商品交换过程,用以解释人际吸引行为的产生和持续。
该理论主要采用了经济交易理论和( )。
A、人本心理学原理B、相互作用分析理论C、强化心理学原理D、格式塔心理学原理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解析9、下列属于人际关系形成的先决条件是( )。
A、相互接触B、相互补充C、相互悦纳D、人的生产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0、相互作用分析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乔治B、加拿大的精神病医生伯恩内博士C、美国学者罗伯特·帕克D、美国学者雅各布·莫雷诺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1、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被称为“创造性的需要”指的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美国心理学家梅奥等学者通过“霍桑实验”的研究,提出人际关系学说9、人际关系学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10、人际关系的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人群关系和人际需要理论;角色、戏剧和交换理论;相互作用和认识平衡理论等11、文献既包括文字资料,也包括图象资料、有声资料(录音带等)、电子资料、实物资料12、人际关系评估法包括:社会测量法、参照测量法、人物推定法、自然观察评估法、心理测评法13、社会测量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J.Morenno)于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14、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对莫雷诺的社会测量法进行了补充和发展,提出了参照测量法三、简答题1、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1)作为个体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进行物质或精神的交往2)人与人之间在交往和互动中会发生、发展和形成某种关系3)人与人之间在交往总是维系着某种心理联系2、为什么说利益是人际关系的实质?1)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利益的驱使2)利益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a、利益是生产关系的基础b、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c、利益是法律关系的基础d、利益是道德关系的基础3)利益对人际关系的性质起决定作用3、人际关系有哪些特征?社会性、历史性、客观性、情感性、复杂性、变动性、网际关系新特点4、怎样理解人际关系客观性的特点?1)人际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2)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3)人际关系的功能具有客观性5、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社会性的特点?1)际关系的社会性体现在人们是赖以生存的劳动中结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2)人际关系的社会性还体现在人们是运用在劳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语言系统进行交往的3)人际关系的社会性在现代社会体现得更明显、更强化6、人际关系对研究对象包括哪些方面?1)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2)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3)人际关系的结构与功能4)人际关系的类型5)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6)协调人际关系的原则7)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其调适技法8)完善主体,影响客体的技法,协调人际关系的技法9)人际关系的研究方法和评估方法7、研究人际关系学的理论和实践的目的是什么?1)理论方面a、建立一门独立的、系统的、完善的学科体系b、为人们的人际交往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c、有助于分析和研究人际关系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与区别d、有助于从理论上划清人际关系与庸俗关系的界线2)实践方面a、协调、优化人际关系b、预防、消除人际障碍c、建立、发展新型的人际关系d、培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8、研究人际关系学的原则有哪些?系统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统一性原则9、研究人际关系学的方法?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社会调查法、社会测量法、统计法、人际关系评估法、10、观察法有哪些要求?1)必须在被调查对象处在自然状态中进行,否则便失去了真实性2)观察必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而不是盲目的3)对观察的内容必须有详细的记录4)观察必须防止主观片面5)观察的结果应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11、人际关系评估包括哪些内容?1)社会测量法(20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2)参照测量法(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3)人物推定法4)自然观察评估法5)心理测评法第二章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一、名词解释1、角色:特指某一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一定社会地位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符合规范的行为模式。
2、角色扮演:是指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职位、时间场合、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3、角色期望:是指社会、团体或他人对角色扮演者行为的期待或要求,是个人行为的动机4、剧班:是指两个以上的表演者共同组成的表演单位。
5、角色外沟通:特指私下交往和表演二、选择题1、马克思(Karl Marx1818-1883)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
他致力于对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研究。
2、人际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的交往,马克思认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社会交往。
3、交往本身要受每个人的不同志向、性格、爱好等因素的影响,但同时又受社会生产的制约。
4、人际关系理论也称为人际关系学说。
5、美国学者梅奥是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
1927年应邀参加霍桑实验。
6、霍桑是美国芝加哥的一座工厂。
7、马斯洛学说的理论基石是他的动机理论。
他认为人的动机原动力是人的基本需要,这些需要属于人的本性。
8、儿童时代的经验可能形成三种个体行为的控制类型,即拒绝型、独裁型、民主型。
9、角色扮演是指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职位、时间场合、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10、戈夫曼所说的不协调角色有五种:告密者、表演者的同谋、职业侦探、中介人、雇员或仆人。
11、人际交换理论的代表人物霍曼斯。
12、人的三种不同心态:每个人身上都好象保留着儿童时代的特征、每个人身上又都好象存在着自己父母的特征、一个正常恩具有的客观冷静理智的心态。
13、伯恩内的《人们玩弄的游戏》中明确了相互作用的概念。
14、在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中父母、成人、儿童都是特指个性的心理状态。
15、人际关系认识平衡理论起源于格式塔理论。
16、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
三、简答题1、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人际交往是社会交往——人际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往。
马克思认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社会交往人际交往与生产力——马克思不仅强调社会因素对人际交往的制约性,而且指出了交往对生产力的作用交往的发展趋势——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把人际交往看成社会系统的要素,并把它放在人类整个发展过程中去考察,从而展示了人际交往的发展趋势2、人际关系理论的创立和发展?1933年梅奥出版的《工业文明中的人性问题》标志着人际关系学说的创立。
罗特利斯的专著和与人合著的《管理和工人》、《管理和士气》对人际关系理论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为人际关系理论的创立和传播做出了贡献。
人际关系理论的四个领域(1)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蒺激励的问题(2)同企业管理有关的所谓人性问题(3)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及人际关系问题(4)企业中的领导方式问题评述:人群关系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人际关系的积极性人群关系理论也存在片面性:(1)其创始人往往不恰当地夸大人际关系学说的影响和作用(2)将人群关系理论同其他管理科学对立的倾向(3)将人际关系状况看成是实现企业效率的决定因素等3、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本内容?马斯洛学说的理论基石是他的动机理论。
他认为人的动机原动力是人的基本需要,这些需要属于人的本性内容:(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社交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6)认识与理解的需要(7)追求完美的需要评述:(1)马斯洛设想,每一种需要都在前一种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出现,这并不意味着必须使前一种需要得到百分之百地满足后,后一种需要才出现。
(2)马斯洛认为,以上七种需要按重要程度渐次展开,就大多数人而言,这可能是正确的。
(3)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七种并且层次分明,这种划分方法也明显地存在弊端,4、舒兹的人际需要的理论?舒兹是现代精神分析学家,他提出了人际行为三维理论三种人际需要的内容(1)沟通的需要(包容的需要)(2)支配的需要(控制的需要)(3)爱的需要(情感的需要)评述:肯定:舒兹的人际需要理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1)揭示了人际需要同人际行为和人际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2)强调了儿童时期的人际关系与个体人际行为之间的继承关系,即承认家庭环境对个体行为模式的影响,不足:舒兹的人际需要理论的片面性(1)具有明显的精神分析倾向,忽视了社会关系对人际关系的制约性影响(2)夸大了儿童时期的人际经验对个体人际行为的影响作用5、角色理论的基本内容?角色:特指某一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一定社会地位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符合规范的行为模式内容:(1)角色扮演: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职位、时间场合、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2)角色期望:社会、团体或他人对角色扮演者行为的期待或要求,是个人行为的动机(3)角色冲突:不同角色行为以及不同角色期望之间的矛盾(4)角色实现:在角色扮演和角色期望的基础上实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评述:(1)由于一个人同时扮演着多种不同的角色,因此他就肩负着不同的角色期望(2)不同的角色期望要求他遵循不同的角色规范6、人际交换理论的基本原则?(1)成功原则(2)刺激原则(3)价值原则(4)剥夺-满足原则(5)攻击-赞同原则(6)理性原则交换理论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社会交换规律,为认为人们了解人际交往、人际吸引的机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交换理论只是抓住了市场交换形成的双方相互作用的一些方面,便概括出人际交往的原则,或者说完全以商品交换的经济利益原则来解释人际行为,这具有片面性7、戏剧交往理论的基本内容。
(1)剧班(2)前台和后台(3)不协调角色(4)角色外沟通评述:(1)戈夫曼的印象管理理论,从独特的角度对人际互动做了深入细致的描述,其中某些具体技术,对现实总的人际交往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2)戈夫曼完全使用戏剧中的一些概念来阐释人际交往,把人际交往与表演同等看待,在某些方面难免牵强附会8、人际关系认识的平衡理论积极意义:人与人之间具有趋于一致的倾向片面性: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人际关系的平衡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过程。
平衡理论只考虑到了两个人和一个物体这样简单的系统,忽略可这个系统中的其他大量因素,对平衡模式的讨论显得有些简单9、梅奥等人提出的人群关系的主要观点生产率不仅受物理的和生理的因素影响,而且要受到身会的和心理的因素影响。
影响组织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是生产中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1)以社会人的人性假设代替经济人的人性假设(2)否定以物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强调以人为中心、主张从人的心理和社会方面来激励工人的士气,提高生产率(3)正确处理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4)改变对管理人员只强调技术方面素质训练的片面做法,强调加强对管理人员了解、诊断、调适人际关系技能的培养和训练第三章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一、名词解释1、宗法关系:是以宗法制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按家族血统远近区分亲疏贵贱的等级关系2、先决条件:是指对于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普遍促进作用的决定性条件3、时间关系:是指对于发展人际关系来说需要经历的过程4、网际关系:是指以电脑联网和数字符号信息为中介,在超文本多媒体链接中实现的人-机-人互动基础上形成的人际关系二、选择题1、在从猿到人的极其漫长的历史转变过程中,劳动起到了决定性达到作用。
2、宗法关系是封建社会人际关系的基本特征。
3、社会与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4、社会主义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新型关系。
5、社会主义社会平等关系的表现经济上的平等、政治上的平等、生活中的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