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全真模拟试题练习及答案解析(5)
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二)真题模拟试题 附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二)真题模拟试题附解析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8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考号: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甲涉嫌故意杀人被提起公诉,可能判处死刑。
关于本案诉讼程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可以依据《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审理本案B、上级法院可以指定基层法院审理本案C、合议庭可以由审判员组成,也可以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D、某甲拒绝法院指定辩护人为其辩护,坚持自行辩护,法庭应当准许2、宋体乙的孙子丙因涉嫌抢劫被刑拘。
乙托甲设法使丙脱罪,并承诺事成后付其10万元。
甲与公安局副局长丁早年认识,但多年未见面。
甲托丁对丙作无罪处理,丁不同意,甲便以揭发隐私要挟,丁被迫按甲的要求处理案件。
后甲收到乙10万元现金。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对于“关系密切”应根据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实质进行解释,不能仅从形式上限定为亲朋好友B、根据A选项的观点,“关系密切”包括具有制约关系的情形,甲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C、丁构成徇私枉法罪,甲构成徇私枉法罪的教唆犯D、甲的行为同时触犯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徇私枉法罪,应从一重罪论处3、甲系外贸公司总经理,在公司会议上拍板:为物尽其用,将公司以来料加工方式申报进口的原材料剩料在境内销售。
该行为未经海关许可,应缴税款90万元,公司亦未补缴。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虽未经海关许可,但外贸公司擅自销售原材料剩料的行为发生在我国境内,不属于走私行为B、外贸公司的销售行为有利于物尽其用,从利益衡量出发,应认定存在超法规的犯罪排除事由C、外贸公司采取隐瞒手段不进行纳税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的10%以上,构成逃税罪D、如海关下达补缴通知后,外贸公司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接受行政处罚,则不再追究外贸公司的刑事责任4、某环保公益组织以一企业造成环境污染为由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后因诉讼需要,向县环保局申请公开该企业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排污许可证信息。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不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关于危害结果的相关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卷二真题试卷第1题)A.甲男(25岁)明知孙某(女)只有13岁而追求她,在征得孙某同意后,与其发生性行为。
甲的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B.警察乙丢失枪支后未及时报告,清洁工王某捡拾该枪支后立即上交。
乙的行为没有造成严重后果C.丙诱骗5岁的孤儿离开福利院后,将其作为养子,使之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丙的行为造成了危害后果D.丁恶意透支3万元,但经发卡银行催收后立即归还。
丁的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正确答案:A解析:题目中所称危害结果是指刑法中的犯罪结果。
关于犯罪结果,在我国刑法理论上存在狭义与广义两种不同的理解。
狭义上的犯罪结果是指构成要件的结果,即犯罪行为对犯罪对象所造成的侵害。
广义上的犯罪结果除了构成要件的结果以外,还包括对犯罪客体所造成的侵害。
无论是狭义上的犯罪结果还是广义上的犯罪结果,都是以犯罪成立为前提的,在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就不存在这种犯罪结果。
在本题中,B选项和D选项都不构成犯罪。
B选项所涉及的是丢失枪支不报罪。
根据我国《刑法》第129条的规定,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才构成该罪。
这里的“造成严重后果”是丢失枪支不报罪的构成要件,只有具备这一要件的才构成该罪。
在B选项中,枪支被捡拾后立即上交,因而警察丢失枪支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因为其行为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D选项所涉及的是信用卡诈骗罪。
根据我国《刑法》第196条的规定,透支行为构成犯罪必须是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
但在D选项中,丁透支后经发卡银行催收后立即归还。
因此,丁的行为不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既然B 选项和D选项中乙和丁的行为都不构成犯罪,其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结论是正确的。
2018年司法考试二卷刑法试题答案(5)【3】
2018年司法考试二卷刑法试题答案(5)【3】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对象的是( )。
A.轿车B.手枪C.影碟机D.成品油2.下列属于偷税罪主体的是( )。
A.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B.负有扣缴义务的单位C.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D.负有扣缴义务的自然人3.下列犯罪中( )既可由自然人构成,也可由单位构成。
A.生产、销售假药罪B.洗钱罪C.抗税罪D.集资诈骗罪4.下列犯罪中只能由自然人构成的罪名有( )。
A.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B.伪造货币罪C.贷款诈骗罪D.合同诈骗罪5.保险诈骗罪的主体包括( )。
A.投保人B.保险人C.被保险人D.受益人6.下列构成偷税罪的情节是( )。
A.偷税数额超过1万元的B.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2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C.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10℅以上的D.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10℅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7.下列犯罪中由过失构成的犯罪是( )。
A.洗钱罪B.签定、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C.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D.中介组织人员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8.伪造货币罪与变造货币罪的主要区别是( )。
A.犯罪主体不同B.客观行为不同C.犯罪客体不同D.构成犯罪的要求不同9.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与走私假币罪的主要区别在于( )。
A.犯罪客体不同B.客观方面不同C.犯罪主体不同D.主观方面不同10.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的主体包括( )。
A.内幕信息知情人员B.一般投资者C.投资大户D.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员11.下列可以成为洗钱罪对象的包括( )。
A.贩卖毒品所获赃款B.走私假币的非法所得C.恐怖组织犯罪的违法所得D.生产、销售假药罪的违法所得12.票据诈骗罪中的票据是指( )。
A.发票B.汇票C.本票D.支票13.下列属于非法经营罪的客观行为的是( )。
A.非法买卖进出口许可证B.非法买卖外汇C.非法买卖枪支D.非法买卖进出口原产地证明14.下列属于信用卡诈骗罪的行为的是( )。
2018年司法考试二卷刑法试题答案(5)
2018年司法考试二卷刑法试题答案(5)2018年司法考试即将开始,小编在这里为考生们整理了2018年司法考试二卷刑法试题答案,希望能帮到大家,想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的及时更新哦。
2018年司法考试二卷刑法试题答案(5)【内容提要】一、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概念和特征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是指违反国家市场经济管理法规,干扰国家对市场经济的管理活动,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严重危害国民经济的行为。
本类犯罪具有以下共同特征:1.本类犯罪侵犯的同类客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即国家通过法律调节所形成的公平公开、平等竞争、协调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状态。
这是本类犯罪余其他犯罪区别的关键。
2.本类犯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市场经济管理法规,实施了各种干扰国家市场经济管理活动,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
以违反国家市场经济管理法规为前提,是本类犯罪的一个突出特点。
本类犯罪绝大多数都表现为作为,只有少数犯罪表现为不作为,如偷税罪、签定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的等就表现为不作为。
3.本类犯罪的主体多数为一般主体,且多数都既可以由自然人构成,也可以由单位构成。
属于特殊主体的犯罪主要有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偷税罪、抗税罪等;只能由自然人构成的犯罪主要是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抗税罪、签定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等;只能由单位构成的犯罪有一个,即逃汇罪。
4.本类犯罪的主观方面绝大多数为故意。
由过失构成的犯罪有签定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中介组织人员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
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应当重点掌握的罪名我国刑法规定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共计93个具体罪名,其中需要重点掌握的罪名如下:1.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国家产品质量管理法规,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行为。
司法考试卷二习题及答案解析
司法考试卷二习题及答案解析司法考试的备考过程中充满着枯燥乏味的法律知识,每一位考生都承受着沉重的压力,司法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司法考试卷二习题及答案解析”,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想了解更多关于司法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司法考试卷二习题及答案解析1.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构成犯罪。
司法解释将其中的“情报”解释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
这一解释属于下列何种解释?A.补正解释B.当然解释C.反对解释D.缩小解释答案:D解析:本题考核刑法解释。
刑法解释方法分为两大类,即文理解释与论理解释。
论理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扩大解释、缩小解释、当然解释、反对解释和补正解释。
所谓的补正解释是指在刑法文字发生错误时,统观刑法全文加以补正,以阐明刑法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
例如,认为《刑法》第63条中的“以下”不包括本数,则是补正解释。
当然解释,即刑法规定虽未明示某一事项,但依形式逻辑、规范目的及事物属性的当然道理,将该事项解释为包括在该规定的适用范围之内。
例如《刑法》第201条规定,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构成偷税罪,认为因偷税被给予三次、四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构成偷税罪,则是当然解释。
反对解释是指根据刑法条文的正面表述,推导其反面含义的解释方法。
《刑法》第50条规定,判处死缓在缓期执行期间没有故意犯罪的,二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
据此,缓期执行期间没有满1年的不得减为无期徒刑,此即反对解释。
缩小解释,即刑法条文的字面通常含义比刑法的真实含义广,于是限制字面含义,使其符合刑法的真实含义。
《刑法》第111条规定的“情报”限定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就是缩小解释,答案D是正确的。
2.甲因为盗窃乙的自行车(价值460元)被抓获,公安机关对其作出行政拘留15日的处罚。
国家司法考试模考试题及答案(卷二)5
2016年国家司法考试模考试题及答案(卷二)51.规划局认定一公司所建房屋违反规划,向该公司发出《拆除所建房屋通知》,要求公司在15日内拆除房屋。
到期后,该公司未拆除所建房屋,该局发出《关于限期拆除所建房屋的通知》,要求公司在10日内自动拆除,否则将依法强制执行。
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拆除所建房屋通知》与《关于限期拆除所建房屋的通知》性质不同B.《关于限期拆除所建房屋的通知》系行政处罚C.公司可以对《拆除所建房屋通知》提起行政诉讼D.在作出《拆除所建房屋通知》时,规划局可以适用简易程序【正确答案】 AC【答案解析】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
《拆除所建房屋通知》属于行政处罚,《关于限期拆除所建房屋的通知》属于行政强制执行前的催告。
选项C正确。
因该公司“所建房屋违反规划”,规划局发出《拆除所建房屋通知》要求拆除违章建筑,该行为属于行政处罚,相对人对此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选项D错误。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只有罚款、警告的案件才可能适用简易程序当场作出处罚决定,本题属于拆除违章建筑,不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的相关规定。
2.“证人猜测性、评论性、推断性的证言,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系下列哪一证据规则的要求?( )A.传闻证据规则B.意见证据规则C.补强证据规则D.最佳证据规则【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选项A错误。
传闻规则是指法律排除传闻证据作为认定犯罪事实的根据的规则。
证人猜测性、评论性、推断性的证言不属于传闻。
3.某交通局在检查中发现张某所驾驶货车无道路运输证,遂扣留了张某驾驶证和车载货物,要求张某缴纳罚款1万元。
张某拒绝缴纳,交通局将车载货物拍卖抵缴罚款。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扣留驾驶证的行为为行政强制措施B.扣留车载货物的行为为行政强制措施C.拍卖车载货物的行为为行政强制措施D.拍卖车载货物的行为为行政强制执行【正确答案】 ABD【答案解析】《行政强制法》第九条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二)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三)扣押财物;(四)冻结存款、汇款;(五)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司法考试卷二模拟试题及答案
司法考试卷二模拟试题及答案2017年司法考试卷二模拟试题及答案司法考试需要大家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顺利通过,为了帮助大家提高考试成绩,下面店铺为大家编辑整理了2017年司法考试卷二模拟试题及答案,更多相关试题请关注店铺。
一、单选题1.张某为16岁的学生,在一起抢劫案件中被打成重伤,请问下列哪个人无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 )A 张某的母亲B 张某的哥哥C 为张某住院交纳部分医药费的王某D 张某的老师【答案】:D【解析】:《刑诉解释》第84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刑事案件后,可以告知因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已死亡被害人的近亲属、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故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除了被害人本人以外,还包括被害人之外的因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的人,另外在被害人为限制行为能力人或者无行为能力人时,其法定代理人和近亲属也有权提起。
2.李某因盗窃罪被公安机关抓获后,发现其已经有5个月身孕,公安机关对李某应当采取怎样的强制措施?( )A 应当逮捕B 应当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C 可以采取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D 不应当采取强制措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怀有身孕应当如何处理的问题。
刑事诉讼法第 60条第2款规定,对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可以采取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办法。
3.市公安机关在侦查张某的抢劫案时,发现张某还涉嫌参与拐卖人口,需要另行计算侦查羁押期限,为此,该市公安机关应该遵循什么程序?( )A 由公安机关决定,报同级人民检察院批准B 由公安机关决定,报上级人民检察院批准C 由公安机关决定,报同级人民检察院备案D 由公安机关决定,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答案】:C【解析】:《六机关规定》第32条规定,公安机关在侦查期间,发现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的,由公安机关决定,不再经人民检察院批准。
司法考试二卷《刑法》模拟题及答案
司法考试二卷《刑法》模拟题及答案2017年司法考试二卷《刑法》模拟题及答案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为9月16日、17日,不知道考生们都准备得怎么样了呢?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一份2017年司法考试二卷《刑法》模拟题及答案,供参考练习,预祝考生们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德国法律制度,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A.德国统一前普鲁士曾制定过《禁止组织新党法》B.德国1877年《民事诉讼法》确认了司法独立原则C.德国1900年《民法典》被誉为19世纪“德国法律科学之大成”D.希特勒统治时期颁布了以种族主义和恐怖主义为指导的《加洛林纳法典》答案:C解析:本题考核德国的法律制度。
选项A错误。
《禁止组织新党法》是希特勒统治时期颁布的。
选项B错误。
德意志帝国建立后,于1877年1月27日颁布《法院组织法》,确认了司法独立原则。
选项C正确。
英国法学家梅特兰评价说:“从未有过如此丰富的一流智慧被投放到一次立法行为当中。
”选项D错误。
《加洛林纳法典》是封建时代后期出现的一部以帝国名义颁布的刑法典。
2.关于法律权利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平民为争取权利同贵族进行的长期斗争,客观上加速了罗马氏族制度的瓦解,促进了罗马奴隶制国家与法律的形成B.美国宪法修正案中影响较大的是关于公民权利的宪法前10条修正案、南北战争后关于废除奴隶制并承认黑人选举权的修正案、20世纪以来关于扩大选举权男女享受平等权利的修正案等C.《法国民法典》根据“天赋人权”理论规定了全体公民民事权利平等的原则D.1888年完成的《德国民法典》第一草案被认为过于追求罗马法化而忽视民族传统,注重资本家的利益而缺乏对弱者权利的保护而受到多方批评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核罗马法的产生、美国宪法修正案、《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
选项A正确。
公元前7世纪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罗马社会产生了奴隶主和奴隶两个基本对立的阶级,氏族制度趋于解体。
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最新模拟题训练及答案解析(5)
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最新模拟题训练及答案解析(5) 16.下列关于商业贿赂刑事案件的规定,说法正确的是? A. 医疗机构中的国家工作人员,在药品、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等医药产品采购活动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销售方财物,或者非法收受销售方财物,为销售方谋取利益,构成犯罪的,以受贿罪定罪处罚 B. 医疗机构中的医务人员,利用开处方的职务便利,以各种名义非法收受药品、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等医药产品销售方财物,为医药产品销售方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定罪处罚 C. 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竞争性谈判采购中谈判小组、询价采购中询价小组的组成人员,在招标、政府采购等事项的评标或者采购活动中,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定罪处罚 D. 商业贿赂中的财物,既包括金钱和实物,也包括可以用金钱计算数额的财产性利益,如提供房屋装修、含有金额的会员卡、代币卡(券)、旅游费用等。
具体数额以实际支付的资费为准 答案:ABCD 解析:参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6、7条。
17.下列哪些情形不属于结果加重犯?() A.张某侮辱吴某导致吴某自杀身亡 B.监管人员李某对被监管人成某进行殴打与体罚虐待致其死亡 C.赵某强制猥亵妇女齐某致齐某自感屈辱而自杀 D.朱某遗弃因有重病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妻子白某致其死亡 答案:ABCD 解析:结果加重犯,是指法律规定的一个犯罪行为(基本犯罪),由于发生了严重结果而加重其法定刑的情形。
结果加重犯具有以下特征:1)行为人实施基本犯罪行为,但造成了加重结果。
基本犯罪行为与加重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2)行为人对基本犯罪一般指故意,对加重结果至少有过失;3)刑法就发生加重结果加重了法定刑。
也就是说只有法律对具体的加重结果和加重的法定刑均有明文规定时,才成立结果加重犯。
国家司法考试二卷《刑法分论》章节习题5
国家司法考试二卷《刑法分论》章节习题5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罪中属于贪污贿赂一类罪的有( )。
A.侵占罪B.挪用资金罪C.职务侵占罪D.挪用特定款物罪2.甲、乙两人共同贪污公款5000元,甲分得赃款3000元,乙分得赃款2000元,在共同贪污中,甲是主犯且情节严重,乙是从犯。
在本案中对甲处罚的数额依据是( )。
A.5000元B.3000元C.3000元,但从重处罚3.过失致人死亡罪是一种( )。
A.行为犯B.结果犯C.举动犯D.危险犯4.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的犯罪主体为( )。
A.国家工作人员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C.邮电工作人员D.任何公民5.以强制的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构成( )。
A.非法搜查罪B.非法拘禁罪C.强迫职工劳动罪D.侮辱罪6.刘某虚构张甲侮辱妇女的犯罪事实,并在从人中散布,刘某应构成( )。
A.侮辱罪B.诽谤罪C.诬告陷害罪D.报复陷害罪7.侮辱罪与诽谤罪的主要区别在于( )。
A.犯罪客体不同B.犯罪手段不同C.犯罪主体不同D.犯罪对象不同8.故意伤害致死与间接故意杀人的区别是( )。
A.犯罪的目的不同B.犯罪故意的内容不同C.使用的手段不同D.打击的部位不同9.拐卖妇女、儿童过程中导致其死亡的,应当( )。
A. 按牵连犯从一重罪处断B. 以故意杀人罪论处C. 以拐卖妇女儿童罪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D. 数罪并罚10.屠某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后盗窃了5000元人民币,对屠某( )。
A.以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论处B.以盗窃罪论处C.实行数罪并罚D.按牵连犯从一重罪处断11.下列各项中,不是报复陷害罪的直接客体的是( )。
A.公民的控告权B.公民的批评监督权C.公民的隐私权D.公民的申诉权12.甲对乙与自己妻子有奸情心中愤恨,一天,甲在路上碰见乙,恰逢无人,甲以石头砸乙,恰好打中太阳穴,导致乙死亡,甲的行为构成( )。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事诉讼法)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事诉讼法)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不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某市人民法院受理了被告人甲的贩毒案。
审判期间被告人提出了新的立功线索。
此时审理本案的合议庭可以:( )A.自行调查取证B.向检察院调取相应的证据材料C.建议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D.建议检察院变更起诉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刑事诉讼法解释》第226条的规定,审判期间,合议庭发现被告人可能有自首、坦白、立功等法定量刑情节,而人民检察院移送的案卷中没有相关证据材料的,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移送。
审判期间,被告人提出新的立功线索的,人民法院可以建议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
故C项正确。
知识模块:第一审程序2.自诉人赵某控告被告人薛某犯诽谤罪,在诉讼过程中,薛某提出证据,控告赵某把他打成重伤。
人民法院对薛某的控告应如何处理?( ) A.应作为反诉并案处理B.转交公安机关立案C.应另案处理D.转交检察机关立案正确答案:B解析:《刑事诉讼法》第204条规定了自诉案件的范围,一般的诽谤罪告诉才处理,属自诉案件的范围。
依《刑事诉讼法》第207条规定,自诉案件被告人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
本案被告人对自诉人提出的是反控告,重伤超出了《刑事诉讼法》第204条规定的自诉案件的范围,依《刑事诉讼法》第18条规定,重伤案应属公安机关管辖;依《刑事诉讼法》第84条第3款的规定,接受控告的机关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
因此,B项符合法律规定,应选。
知识模块:第一审程序3.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可以如何处理?( )A.要求人民检察院撤回起诉B.开庭审理后退回检察院补充侦查C.应当决定开庭审判D.作出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从而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裁定正确答案:C解析:《刑事诉讼法》第18l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
2021年司法考试二卷《刑法》习题答案(5)
2021年司法考试二卷《刑法》习题答案(5)2021年司法考试二卷《刑法》习题答案(5)1.主犯包括()。
A.组织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B.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C.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D.聚众性犯罪中的首要分子参考答案:ABC2.犯罪未遂具有如下特征()。
A.已经着手实行犯罪B.犯罪没有得逞,即没有具备构成某个具体犯罪的全部要件C.犯罪没有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D.以上答案都不对参考答案:ABC3.有关犯罪预备,正确的说法是()。
A.犯罪预备包含着严重的社会危害性B.刑法规定对犯罪预备予以必要的处罚C.犯罪预备尚未造成犯罪客体的实际损害D.刑法规定对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参考答案:ABCD4.紧急避险必须具备以下哪些条件.()。
A.必须是为了避免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遇到危险而采取的B.必须是正在发生危险的情况下采取的C.必须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如果能采取其他方法避免危险,就不能实施紧急避险行为D.紧急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参考答案:ABCD5.1997年修改后的新《刑法》赋予公民对某些犯罪采取绝对防卫而不受限度限制的权利即对正在进行()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A.行凶、杀人B.抢劫C.强奸D.绑架参考答案:ABCD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C.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的单位必须是公司、事业单位、企业、机关、团体D.醉酒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参考答案:ABCD7.自然人成为犯罪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
A.它必须是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自然人B.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自然人C.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D.以上答案都不对参考答案:ABC8.犯罪客体是()。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第一套)(七月预考版)(5)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第一套)(七月预考版)(5) 41、某市西城区建委根据市政府总体规划,对某大街实施改造,刘某房屋位于改造区。
某日,西城区建委改造建设指挥部下达住房安置通知,刘某未搬迁。
数日后,区建委工作人员带领20余人强行拆除了刘某房屋,刘某不服提起行政复议,则下列哪个机关可以作复议机关? A.省政府 B.市政府 C.西城区政府 D.西城区建委 42、花冈房地产开发公司与市城市改造办公室联合开放花城小区,已经基本完成土建工程,尚未进行装修。
因售房问题与市城市改造办公室发生纠纷,工程暂时停工。
已经缴纳预购款的购房户到省政府上访,省政府发现该工程立项存在问题,于是决定收回土地使用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花冈房地产开发公司与市城市改造办公室可以共同向国务院申请行政复议 B、市城市改造办公室可以向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申请行政复议 C、花冈房地产开发公司可以单独向国家建设部申请行政复议 D、花冈房地产开发公司可以单独向省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43、关于规章的监督程序和主体,下列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建设部制定的不适当的部门规章 B、山西省人民政府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太原市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地方规章 C、山东省人大常委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山东省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 D、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陕西省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地方规章 44、某县粮食局建议该县农民种植水稻,并宣称否则粮食局对其他农作物将不予收购。
对于此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该建议不是具体行政行为,因此不具可诉性 B、该建议并未对农民的权利义务产生实际影响,因此不具可诉性 C、该建议采取的是行政指导的形式,但实际上具有强制性,具有可诉性 D、该建议是不可诉的行政指导行为 45、关于行政机关对申请人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的处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张某向工商局提出的申请材料有错误,但可以当场纠正,工商局于是允许他当场纠正 B、从事某种活动已经不需要行政许可,马某不知,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行政机关应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 C、李某向司法局提出行政许可申请,但是该行政许可不属于司法局职权,于是司法局即时作出不受理的决定,并告知李某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申请 D、王某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时,提交的材料不符合法律规定,但是行政机关并未当场告知,在5日内也未告知王某需要补正的内容,那么王某应当重新提出申请 46、某省会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加强市容环境保护的管理办法》规定,每个用燃料的个体户每年都要交4000元的环境保护费。
2017年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五)
2017年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五)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物品中,哪一种不能成为侵犯财产罪的犯罪对象( )A、不动产B、提货单C、无主物D、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2、甲采用虚构事实的方法,骗取乙正在运输的走私物品,数额巨大。
甲的行为构成:A、走私罪B、诈骗罪C、非法经营D、不属于犯罪3、下列犯罪中,不需要数额较大就可以构成犯罪的是( )A、抢劫罪B、抢夺罪C、盗窃罪D、敲诈勒索罪4、甲某某日晚在一条街上看到一老妇手上提一只包(包内有现金1000元),独自行走。
甲就冲上前去,一把夺过去老妇的包就跑,因夺包行为用力过猛,将老妇带倒在地,老妇摔成重伤。
甲构成( )A、抢劫罪B、抢夺罪C、抢夺罪,但应从重处罚D、抢夺罪和过失重伤罪5、甲、乙两人某天晚上携带凶器潜入商店准备进行抢劫,但在进店后发现值班人员睡着了,两人就没有使用凶器的情况下取得大量商品。
甲、乙的行为构成( )A、抢劫罪B、盗窃罪C、抢劫罪犯罪预备和盗窃罪6、甲进入乙的菜地偷了两棵大白菜,被乙当场抓住,甲为了挣脱逃跑而将乙打成重伤。
甲的行为构成( )A、抢劫罪B、故意伤害罪C、抢劫罪和故意伤害罪D、抢夺罪和故意伤害罪7、甲自己因饮酒过量醉倒在路旁,乙从此路过,见有机可乘,就将甲身上的钱包掏走(包内有现金850元)。
甲的行为构成( )A、抢劫罪B、抢夺罪C、盗窃罪8、甲谎称乙的儿子将自己弟弟打伤,要求乙赔偿医疗费1000元,并威胁说,如不答应就在5日内将乙的儿子打伤,乙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给了甲1000元。
甲的行为构成( )A、抢劫罪B、敲诈勒索罪C、诈骗罪9、某村村长带领一批村民,深夜去偷某国有公司放在墙外的钢材,价格数千元,回来全部交给村里制作农具使用。
该村村长的行为构成( )A、盗窃罪B、侵占罪C、不属于犯罪10、甲系某宾馆服务员,在上班期间,甲经常乘客人不在房间内,窜入房内以旅客的名义偷打国内、国际长途电话。
甲的行为构成( )A、贪污罪B、盗窃罪C、不属于犯罪11、甲某日晚潜入商场偷得一台彩电,后甲被公安机关查获,关于这台彩电有这样几个价格:商场进货的价格为8500元,市场零售价为9000元,甲销赃的价格为8000元。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刑法)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我国某核基地高级工程师谢某,在国外进修期间接受境外间谍机构任务,回国后多次秘密非法侵入某核基地计算机信息系统窃取国家核技术秘密送往国外,后被我国安全机关查获。
谢某的行为构成:( )A.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B.间谍罪C.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D.为境外刺探国家秘密罪正确答案:B解析:根据《刑法》第110条的规定,间谍罪是指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285条的规定,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
谢某秘密侵入某核基地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与执行间谍机构委托的任务之间构成方法行为与目的行为的牵连犯,按牵连犯择一重罪论处的原则,其行为构成间谍罪。
间谍罪与为境外刺探国家秘密罪的区别在于行为人是否加入间谍组织和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有此中行为构成前者,否则构成后者,因此谢某的行为构成间谍罪。
知识模块:危害国家安全罪2.下列哪些行为构成叛逃罪?( )A.军官甲在一次战斗中向敌国投降,为敌人指出我国部分军事部署B.曾经担任政府官员的乙(现已退休)出国探望国外友人C.公务员丙在生病住院期间以亲友邀请之名,逃至他国,与单位脱离关系D.驻外使馆三等秘书丁在假日里离开使馆,逃至第三国家正确答案:D解析:A选项不正确.因为行为人并没有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其行为是投降敌人,并且为敌人效力,符合投敌叛变罪的构成。
B选项不正确。
因为其已经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再具有叛选罪主体的特征,因而不构成叛逃罪。
C 选项不正确,因为叛逃罪要求发生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职务期间,生病住院期间因为不是履行公务期间,所以不构成叛选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全真模拟试题练习及答案解析(5) 多项选择 1.关于不作为犯,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刑法规定,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构成犯罪。
该罪以不报告为成立条件,属于不作为犯罪 B.偷税罪是一种不履行纳税义务的行为,只能由不作为构成 C.遗弃罪是一种不履行扶养义务的行为,属于不作为犯罪 D.刑法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构成犯罪。
该罪以拒不退还为成立条件,属于不作为犯罪 答案:AC 解析:危害行为分为作为和不作为。
作为是指行为人以积极的身体活动实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即不当为而为。
不作为是指行为人在能够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的情况下不履行该义务,即当为而不为。
A项,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构成丢失枪支不报罪。
由于本罪的成立以行为人不及时报告为条件,即行为人应当及时报告而不及时报告,当为而不为,因此,属于不作为犯罪。
A项正确。
B项,《刑法》第201条规定,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以及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是偷税罪。
从这一规定看,偷税罪以行为人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或已扣、已收税款为要件,是一种不履行纳税义务的行为,应当缴纳税款而不缴纳,当为而不为,系不作为犯。
但是,《刑法》第204条第2款规定:“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采取前款规定(即骗取出口退税罪——笔者注)的欺骗方法,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依照本法第二百零一条(偷税罪——笔者注)的规定定罪处罚;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纳的税款部分,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据此,缴纳税款后,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成立偷税罪。
这一偷税罪的行为方式,以行为人缴纳税款后又骗取所纳税款为要件,即行为人不当骗取而骗取,不当为而为,违反的是禁止性规范,因此,是一种作为方式。
据此,认为偷税罪只能由不作为构成错误。
另外,有观点认为,作为与不作为可能结合构成一个犯罪行为(参见:张明楷《刑法学(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56页),按照这一观点,对《刑法》第201条规定的偷税罪的手段行为而言,如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等,系不当为而为,即作为;而其目的行为即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等,系不履行纳税义务的行为,即当为而不为,属于不作为,因此,偷税罪存在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
据此,认为偷税罪只能由不作为构成错误。
C项,遗弃罪是一种不履行扶养义务的行为,即行为人应当履行扶养义务而不履行,当为而不为,因此,属于不作为犯罪。
事实上,遗弃罪是一种典型的纯正不作为犯。
C项正确。
D项,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构成侵占罪。
侵占行为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具体表现为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出卖、消费等等。
因此,D项错误。
2.丁某教唆17岁的肖某抢夺他人手机,肖某在抢夺得手后,为抗拒抓捕将追赶来的被害人打成重伤。
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丁某构成抢夺罪的教唆既遂 B.肖某构成转化型抢劫 C.对丁某教唆肖某犯罪的行为应当从重处罚 D.丁某与肖某之间不构成共同犯罪 答案:ABC 解析:A项,《刑法》第29条第2款规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这种情况在理论上称为教唆未遂。
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通常包括以下情况:被教唆的人拒绝教唆;被教唆的人接受教唆但没有实施犯罪行为;被教唆的人实施的犯罪与教唆行为无关;被教唆的人虽然实施了犯罪,但所犯之罪与教唆犯所教唆之罪完全不同。
本题中,丁某教唆17岁的肖某抢夺他人手机,肖某实施了抢夺行为,并且抢夺得手。
因此,并非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这一教唆未遂的情形,而是构成抢夺罪的教唆既遂。
B项,《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抢劫罪——笔者注)的规定定罪处罚。
”这种情形在理论上称为转化型抢劫或者事后抢劫。
本题中,肖某在抢夺得手后,为抗拒抓捕将追赶来的被害人打成重伤,符合转化型抢劫的条件,成立转化型抢劫。
B项正确。
C项,《刑法》第29条第1款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本题中丁某教唆17岁的肖某抢夺他人手机,属于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情形,故应当从重处罚。
C项正确。
D项,《刑法》第25条第1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共同犯罪的成立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二人以上;(2)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即需要具有同一性质或同种犯罪的故意而且各共犯人之间具有意思联络;(3)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即各个共犯人协同一致实施犯罪行为。
在共同犯罪的本质问题上,历来存在犯罪共同说和行为共同说的争论。
由于两种学说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折中的部分犯罪共同说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支持。
所谓部分犯罪共同说是指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不同的犯罪,在犯罪性质不共同的部分不能成立共犯,但是在犯罪性质共同的部分能成立共犯。
本题中,丁某教唆肖某抢夺他人手机,肖某实施抢夺行为并得手,虽然肖某抢夺得手后为了抗拒抓捕而将被害人打成重伤,因此成立抢劫罪。
但是,丁某与肖某在抢夺罪上有共同部分,存在共同故意与行为,成立共同犯罪。
因此,D项认为丁某与肖某不成立共同犯罪错误。
3. 丁某盗窃了农民程某的一个手提包,发现包里有大量现金和一把手枪。
丁某将真情告诉崔某,并将手枪交给崔某保管,崔某将手枪藏在家里。
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丁某构成盗窃罪 B.丁某构成盗窃枪支罪 C.崔某构成窝藏罪 D.崔某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 答案:AD 解析: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误解了自己行为的法律意义或者误认了客观事实,分为法律认识错误和事实认识错误两种。
事实错误又分为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和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
后者是指行为人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不一致,且分别属于不同的犯罪构成的情况。
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包括对象错误和打击错误两种情况。
对象错误是指行为人误把甲对象当作乙对象加以侵害,而甲乙对象分别属于不同的犯罪构构成。
本题中,丁某意图盗窃普通财物,结果同时窃取到了枪支。
由于行为人所认识的对象普通财物和实际对象枪支分别属于盗窃罪和盗窃枪支罪两个不同的犯罪构成,因此,属于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中的对象错误。
对此,通说认为应采法定符合说,即应当在主客观相统一的范围内认定犯罪。
本题中,由于丁某意图盗窃普通财物,因此,主观上只有盗窃罪的故意并无盗窃枪支罪的故意,不成立盗窃枪支罪。
丁某有盗窃罪的故意,客观上也实施了盗窃行为,枪支同时具有财产价值,也可以评价为财物,因此,在盗窃罪的范围内主客观形成统一,即丁某构成盗窃罪。
A项正确而B项错误。
窝藏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
本题中,崔某窝藏的是丁某盗窃所得的枪支,而非为崔某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
因此,不成立窝藏罪。
非法持有枪支罪是指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枪支的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第2款规定:“刑法第一百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的‘非法持有’,是指不符合配备、配置枪支、弹药条件的人员,违反枪支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擅自持有枪支、弹药的行为。
”本题中,崔某不符合配备、配置枪支的条件,却将丁某盗窃所得的枪支藏于家中,符合非法持有枪支罪的构成要件,成立本罪。
D项正确。
4.关于狭义刑法体系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A.特指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又称刑法典 B.我国刑法典采用大陆法系的刑法典模式,分为“总则”、“分则”和“附则”三部分 C.总则共5章101条,规定刑法的原则、效力范围以及犯罪和刑罚一般性或通用性刑事实体内容 D.附则只有一条,规定了因刑法典施行而废止的15个刑事条例的名录和8个刑事条例中有关行政处罚和行政措施的规定继续有效 答案:ABCD 解析:狭义的刑法体系是指刑法典的组成和结构。
刑法典由两编组成,第1编为总则,第2编为分则,此外还有一条附则;总则为一般规定,分则为具体规定;总则规定不仅适用于分则,而且适用于其他有刑罚规定的法律(但其他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编下为章。
总则共5章,分则为10章。
因此,A、B、C、D当选。
5.某乙在黑暗中误入某甲的院内,某甲的猛犬向某乙进行攻击。
某甲明知猛犬正在咬人,却不予制止。
后来,某乙被咬伤要害死亡。
某甲的行为: A.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 B.过失致人死亡罪 C.不纯正的不作为犯 D.纯正的不作为犯 答案:AC 解析:某甲不作为行为构成了通常需要作为构成的故意伤害罪,所以是不纯正不作为犯。
也可以这样认为,某甲不作为行为构成了法律上不限于不作为行为的犯罪,属于不纯正不作为犯。
C项正确。
某甲明知其猛犬正在咬人,但却不予制止,主观上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具有间接故意,故A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