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学案:《庖丁解牛》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庖丁解牛 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庖丁解牛 Word版含答案

[新课入门须知][知目标][知作者]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

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知背景]庄子生活的年代,诸侯兵戎相见,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学术流派竞相而起。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

本文体现了庄子主张养生之道的思想。

[知常识]1.寓言: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

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寓言的类型大约有两种:一种是用夸大的手法,勾画出某类人的特点和思想;另一种是用拟人的手法,把人类以外的动植物或非生物人格化,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或某种人的特点。

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它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

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故事情节有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2.《庄子》《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著作之一。

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

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

特别是大量地运用了寓言,把抽象迷蒙的天道描绘得似乎可感可知。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自觉地运用虚构手段塑造形象的开端。

在塑造形象时,作者擅长于体物入微的描写。

太空、江海、飞禽、走兽、音乐、风云,以及人物的肖像、心理、言行的描绘,无一不“指事类情”(《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惟妙惟肖,大大地开拓了艺术的境界。

2018-2019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四单元 第17课庖丁解牛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四单元 第17课庖丁解牛Word版含解析

第17课 庖丁解牛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砉.然(hu ā) (2)然(hu ō) (3)然(huò) (4)批大郤.(xì) (5)导大窾.(ku ǎn) (6)肯綮.(qìn ɡ) (7)大(ɡū) (8)新发于硎.(xín ɡ) 二、成语积累写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所包含的成语 (1)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2)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游刃有余: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

(3)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文中意为悠然自得,心满意足。

(4)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庖丁解牛:比喻技术高超,出神入化。

三、文言基础知识梳理 1.通假字(1)砉然向.然 通“响”,声响 (2)技盖.至此乎 通“盍”,何,怎样 (3)善.刀而藏之通“缮”,修治,此指拭擦 2.古今异义 (1)所见无非..牛者 古义:没有不是。

今义:只;不外乎。

. . .(2)依乎天理..古义:生理上的天然结构。

今义:天然的道理。

(3)虽然..,每至于族 古义:虽然是这样。

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4)视为止,行为..迟 古义:动作因此。

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3.一词多义(1)为⎩⎪⎪⎨⎪⎪⎧吾见其难为.:动词,做怵然为.戒:动词,作为视为.止:连词,因为为.文惠君解牛:介词,给,替为.之四顾:介词,为了恐为.操所先:介词,被何辞为.:句末语气词(2)然⎩⎪⎨⎪⎧因其固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连词,但是沛公然.其计:动词,认为……对(3)乎⎩⎪⎨⎪⎧技盖至此乎.:表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依乎.天理:介词,相当于“于”而况大乎.:表反问的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4.词类活用(1)良庖岁.更刀:名词作状语,每年。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庖丁解牛》导学案(含答案)-最新教学文档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庖丁解牛》导学案(含答案)-最新教学文档

《庖丁解牛》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2.把握文章内容,理解庄子寓言的本意;3.欣赏本文细致生动的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重点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2.理解庄子寓言的本意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知人论世1.庄子其人庄子,名,字子休,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

为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附近)人,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学派”。

曾经做过漆园吏。

他可能生于没落贵族家庭,生活贫苦,学问渊博,善于辩论,他的著作辑入《庄子》一书,现存33篇。

该书由后人整理为“”“”“”三部分。

一般认为“”为庄周所作。

《庄子》一书的寓言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

庄周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抱着无可奈何、玩世不恭的态度,宣扬并追求一种完全恢复人的“天然本性”的精神境界。

2.写作背景这篇课文是《庄子·养生主》里的一则寓言,题目是后来加的,原意是讲养生之道。

庄周认为,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要回避矛盾,寻求解脱,就须像庖丁解牛那样,找出规律,游刃有余,不受损伤,以求保身、全生、养亲、尽年,这反映了没落阶级消极遁世的思想。

庄子善于讲寓言故事,在感性的形象和有趣的故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深意。

3.文体知识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大多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结构简单,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中国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世界范围内有很高的知名度。

其成功之处在于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人们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二、疏通文意1.诵读全文,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为下面加点字注音)庖.( )丁所踦.( ) 砉.( )然騞.( )然大郤.( ) 大窾.(. ) 肯綮.( ) 大车瓜.( )发硎.( ) 怵.( )然讠桀.( )然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全文,并标记疑难。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庖丁解牛》教案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庖丁解牛》教案

庖丁解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体会本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特点,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掌握“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等词语意思3、了解“乎”、“然”、“为”、“于”等虚词的用法过程与方法: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疏通文章,并在此基础上领悟文中所蕴含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熟能生巧的道理,明白规律的客观性和按规律办事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1、本文的语言特色;2、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早在战国时期,有一位老人家很会讲故事。

他的很多寓言故事至今人们耳熟能详——邯郸学步、螳臂当车、井底之蛙、东施效颦、对牛弹琴、越俎代庖等,人们透过他简单而生动的故事,往往可以明白很多深刻的道理。

这位老人是谁?对!庄子,今天他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准备给我们讲讲《庖丁解牛》的故事,他会给我们带来怎样一番人生感悟呢?关于作者及其思想主张二、作者简介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

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

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

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

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三、整体感知1、播放录音,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节奏,初步把握寓言的内容。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第二《庖丁解牛》说课稿 说课稿(含反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第二《庖丁解牛》说课稿 说课稿(含反思)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第二《庖丁解牛》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篇目是《庖丁解牛》。

一、说教材《庖丁解牛》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属于自主赏析篇目。

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包括三个单元古代诗歌欣赏,共30首诗歌;三个单元古代散文欣赏,共18篇散文。

所以,这册选修教材的学习有利于继续夯实高中生古代诗文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本册书每个单元课文都分为三部分:赏析示例、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

《庖丁解牛》所属单元为古代散文欣赏,单元教学赏析指导的题目——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古诗中形象是经过提炼和升华的,跳跃性大;散文中的形象具体,贴近现实生活。

在欣赏古代散文的时候注意把握形象,对形象作出正确的理解和阐释。

《庖丁解牛》这篇文言文篇幅短小,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寓意深刻,适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关于文言文阅读,《大纲》的要求为: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2.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3.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1.学习鉴赏古代散文的基本方法,提倡个性化体验。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于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第一课扫清字词障碍,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继续夯实积累文言字、词、句基础;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2.理解其寓意,用辩证的思维评价庄子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2.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反复实践,做事才会游刃有余。

考虑到大纲对古代诗文教学的要求及教材特点,我确定本课时的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

高中语文-4自主赏析1-庖丁解牛-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4自主赏析1-庖丁解牛-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庄子》今存33篇,书中散发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和 悲观厌世的虚无思想。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构思巧妙,善 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鲁迅先生赞誉说:“其文则 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其散文 对后世影响很深。
1.《庖丁解牛》选自《庄子·养生主》,“养生主”是 什么意思?
《 庖 丁 解 牛 》 节 选 自 《 庄 子 ·养 生 主 》 。 关 于 “ 养 生 主”,清人王先谦《庄子集解》释义为:“顺事而不滞于物, 冥情而不撄其天,此庄子养生之宗主也。”所谓“养生主”, 就是养生的主旨,也就是养生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庖丁 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 的道理。
这篇散文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反映了庄子思想的复杂 性。为了把问题说清楚,我们想从这样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是庄子论述的原意。庄子的《庖丁解牛》选自内篇 《养生主》。所谓“养生主”就是养“生之主”,也就是养 精神的意思。那么,如何养精神呢?就是要像“庖丁解牛” 一样,善于寻找空隙,集中精神注意,“依乎天理,批大郤, 导大窾,因其固然”,避开矛盾,像保护刀刃一样保护自己。 这种避开矛盾、保存自己的人生哲学,来源于庄子的哲学观 和世界观。
2.“养生主”的本意是什么?
《养生主》是《庄子》内篇之三,主旨是探究养生之要 的,总论就两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 涯,殆也。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一句,“为善无近名, 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 可以尽年”为一句。第一句是庄子名言,大喊两个累(殆), 慨叹人生苦短,内省诸心,看穿了,也就不必痴迷和贪得。 既然不能苦生,当然就不免碰到养生的问题。怎么养呢?庄 子的妙诀却稀松平常:既不可太要强(为善无近名),也不可 太混蛋(为恶无近刑),顺乎天理自然(缘督以为经),保身、 全生、养亲(心)、尽年,全有了。

人教版高一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第四章2《庖丁解牛》(共1课时)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第四章2《庖丁解牛》(共1课时)Word版含答案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并能对之作简单辨析。

二、体会《庄子》散文中寓言特色,并体悟作者的情感。

三、在朗读与解析中,认识如下启示: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教学重难点一、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并能对之作简单辨析。

二、体会《庄子》散文中寓言特色,并体悟作者的情感。

三、在朗读与解析中,认识如下启示: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教学过程一.导语先秦诸子中能自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内格的就是庄子。

鲁迅称其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以其思想、哲学等影响着后世,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庖丁解牛》,看看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

二.自读程序及内容一读一字一词一句的读,凭借注释,读准字音,了解词义,弄懂字词(预习中提出的),理会文义。

二读整体阅读,理清思路。

(思路体现在文章的段落层次中,文章的段落层次中又蕴含着思路。

)第一部分:(开头……乃中《经首》之会)写庖丁解牛的高超技术。

第二部分:(从文惠君曰……至第四段结束)写庖丁与文惠君的对话。

三读细细品读,体会并感悟作者的思想所给我们的启示,并对庄子人生哲学作粗略辨析:庖丁解牛的场面:庖丁解牛,文惠君观看。

作者以写动作为主,一连用了五个动词:解、触、倚、履、踦,(总动作为“解”;分别描写庖丁全身各部位的动作为触、倚、履、踦、)简直是一系列艺术化、舞蹈化了的动作。

并用两个拟声词:砉、騞,描摹他解牛进刀的声音,用两个比喻“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生动描绘出庖丁解牛的动作节奏感,刀锋所到异乎寻常。

、这段描写引人入胜,对突出全文的中心,起到重要作用,是后面叙述抽象道理的依据。

有之,才能使读者对庖丁的“经验之谈”心服,才有其感染力。

人教版高考语文选修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4.2《庖丁解牛》word学案

人教版高考语文选修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4.2《庖丁解牛》word学案

《庖丁解牛》导学案1、关于作者。

庄子,名,字子休,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

为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附近)人,为战国时期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学派”。

曾经做过漆园吏。

他可能生于没落贵族家庭,生活贫苦,学问渊博,善于辩论,他的著作辑入《庄子》一书,现存33篇。

该书由后人整理为“”、“”、“”三部分。

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周所作。

《庄子》一书的寓言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

庄周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抱着无可奈何、玩世不恭的态度,宣扬并追求一种完全恢复人的“天然本性”的精神境界。

2、庄子的有关思想主张。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从而陷入了虚无主义的泥坑。

庄子的思想是没落贵族阶级意识的反映,但是,在他的著作中常对黑暗现实揭露和抨击,也有一些积极意义。

庄子的散文,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庄子》现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其中《内篇》一般认定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3、关于课文出处这篇课文是《庄子•养生主》里的一则寓言。

题目是后来加的,原意是讲养身之道。

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

庄周认为,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要回避矛盾,寻求解脱,就须像庖丁解牛那样,找出规律,游刃有余,不受损伤,以求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反映了没落阶级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今天我们阅读这篇课文,可以得到一种有益的启示,这个启示是什么呢?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

4、关于养生主的解释①养生二字连读,意为保养生命,主在这里主要指道理和方法。

人教版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二语文《庖丁解牛》文本解读

人教版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二语文《庖丁解牛》文本解读

人教版语文选修高二语文《庖丁解牛》文本解读解牛悟道三重境,养生处世万世铭——《庖丁解牛》解读庄子是位奇人,冰魂雪魄,才学丰赡,却无意仕途,拒绝楚王之聘,甘愿“曳尾于涂”,飘逸洒脱,逍遥处世,潜心道学,隐居著书;《庄子》是本奇书,恢恑谲怪、风云开阖,纵横跌宕,仪态万方。

阅读《庄子》,徜徉于老庄开辟的思想园地,欣赏他的逍遥淡定,仰慕他的聪明睿智,沉思他于怪诞奇异的故事中寄寓的深刻哲理。

《庖丁解牛》是《庄子》中的名篇,文短意丰,耐人寻味。

庄子笔下的庖丁,是很接地气、极其普通的凡俗人物,他栖身市井,操刀解牛,十九年如一日,周而复始,辛苦劳累。

但是他又超凡脱俗,卓尔不群。

他解牛经历了三重境界:由生疏到技熟,由得心应手到形神兼备。

其解牛游刃有余,其悟道深刻透彻,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光辉。

庄子借庖丁解牛阐释的哲理,无论养生,还是处世,都可供我们借鉴参照,更值得后世铭记,永远传承。

庖丁解牛的技术由低到高分为三个阶段,人生体验也就相应形成三个境界。

第一阶段不懂规律,技术生疏,懵懂木讷。

此时的庖丁只是“族庖”,是千千万万个普普通通的解牛人之一,故而“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待解之牛,只是一头牛,一个庞大的存在,如同一堆木头、一块巨石,是干活的对象和承担的任务。

这是认识事物的第一阶段,所谓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只见事物本身,看到它的表象,却“不识庐山真面目”,看不清内在,摸不着规律。

因为茫然未知,两眼漆黑,不知牛体复杂,不懂做事诀窍和规律,只凭勇气、靠蛮力,生硬地砍切,胡乱地做事,心手不应,必然导致“月更刀”。

刀折断,人生碰壁,生活失意,皆因境界低,眼界窄,本领不高。

第二阶段认识规律,技术娴熟,得心应手。

三年之后,庖丁已经成长为“良庖”,换刀的频率降低,由“月更刀”到“岁更刀”;精通解牛技术,手眼相随,出神入化。

面对待解之牛,就像面对一幅详尽的解剖图,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一清二楚,了如指掌。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庖丁解牛》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庖丁解牛》

刀、牛、解牛过程和解牛方法 分别有什么寄寓?

人生要解決的事情
牛 解牛方法
顺着事物间的空隙 走,不硬碰的方法。
精神
解牛过程
处理人生种种事情
庄子擅长讲寓言故事,在感性的形象和好 玩的故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深意。 在本文中,庄子的本意是要用这个故事来说明 养生的道理。
那么,如何理解庄子的养生之道?
比照手法的运用 得“道”的过程
具体形象
深刻道理
始臣之解牛之时: 所见全牛 〔不懂规律〕
三 个 三年之后: 未曾见全牛 〔生疏规律〕 阶 段 方今之时: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依乎天
理 因其固然 〔运用规律〕
庄子文章特色:比方 以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形象,把浅显而抽
象地哲理表达的浅显易懂。
异曲同工“三境地”
想的继承和发挥。
庄子散文的风格
浪漫主义是其散文的艺术特色,这 与先秦各家不同,而独与屈原的楚辞近似,
诙诡怪诞,汪洋恣肆。
首先,大量使用寓言。庄子及其后学 通过虚构的人物和故事讲自己的哲学观点。
其次,庄子寓言想象丰富,有惊人的夸 大和奇异的构思。
第三、庄子有很高的语言驾御力量, 散文词汇丰富,谴词造句变化多端,描情
给,介词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
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
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符 合
合:符合 于:介词,引出对象
节奏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
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
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符
合〔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符合〔尧时〕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人生三境地说: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第2课庖丁解牛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第2课庖丁解牛

古今异义:
天 古:天然结构
“依乎天理”
理 今:常指天然的道理
固 古:本来的样子
“因其固然”

今:a.表示承认某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b.表示承认甲事实,也用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特殊句式:
“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断句,“……者,……也”
• 2.作者写解牛场面,为什么避而不谈实况——
牛的挣扎之状、血流之景、惨叫之声,而极写
庖丁解牛动作的“合于《桑林》之舞”,奏刀 发出的声音“乃中《经首》之会”?
• 【参考思路】 作者写解牛时不闻牛惨叫,只 能听到悦耳的刀声,暗示了牛在毫无痛苦的情 形下被“解”了,说明庖丁的技艺确实出神入 化。作者通过对庖丁优美和谐的动作及悦耳的 刀声的描写,使读者产生急切了解其绝技如何 取得的念头。同时,从结构上看,写这个场面 既形象展现了庖丁技艺高超,又为下文申述其 之所以如此作了自然的铺垫。
研读课文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 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提刀而 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其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 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 —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 二、疑难辨析
• 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 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 系?这个寓言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 【参考思路】 虽然庖丁所好的“道”和文惠 君所说的“道”(实质上也是庄周所讲的 “道”)所指不一样,但在后者看来,社会如 牛体,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 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间”, 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 命,养护精神。这种消极颓废的处世之道,理 所当然为今人所抛弃,其实这不是庖丁经验本 身所固有的,而是道家用此来宣扬其人生哲学。

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庖丁解牛》 导学案(2)

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庖丁解牛》 导学案(2)

《庖丁解牛》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从课文中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2.体会本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特点,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掌握“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肯綮”等词语的意思。

了解“乎”、“然”、“为”、“于”等虚词的用法。

学习难点、重点:1.作者写解牛场面,为什么避而不谈实况——牛的挣扎之状、血流之景、惨叫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动作的“合于《桑林》之舞”,奏刀发出的声音合于“《经首》之会”?2.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3.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这个寓言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学习过程:一、课前自读作业:1.朗读课文,正音正形。

踦砉騞郤窾綮硎謋2.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逐句翻译课文。

3.划分本文层次,归纳大意。

本文共4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首段):描写庖丁解牛的一个场面,突出庖丁的技术高超。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庖丁技术之所以高超的原因。

第三部分(末段):从故事引出养生之道。

4.归纳“为”、“乎”、“然”、“于”等虚词的用法。

(1)为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

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

)③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因为的意思。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因为。

)(2)乎①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

)②进乎技矣(相当于“于”,可不译。

)③依乎天理(同②)④而况大軱乎!(表疑问语气,呢。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

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3)然①奏刀騞然(象声词词尾。

)②因其固然(副词词尾,表“……的样子”。

)③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④怵然为戒(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

)(3)于①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

人教版高考语文选修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4.2《庖丁解牛》word教案

人教版高考语文选修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4.2《庖丁解牛》word教案

《庖丁解牛》教案
1.要求学生在课外自读《庖丁解牛》,必须做到: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通读课文,达到可以较流畅的诵读要求;勾出“自读提示”及课文中有关文学文化常识、主旨、好句好段等内容;记下疑难问题。

二、指导思想:
学生课外自读老师是看不见的,要掌握学生自读的情况,解决其疑难问题,则必须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

既然是检查自读,当然就必须体现自读,不能搞成“讲读”,因此我采取了学生讨论与教师引导相结合,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式。

这个方式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同时也对教师备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你很难预测学生会提出一些什么样的问题。

可以说,这样的处理的确把“自读”二字落到了实处,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自读的一般方法。

2.时有高潮。

由于学生有极强的求知欲,始终主动参与,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例如,“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中的“三年”是不是正好三年?又如,“臣之所好者,道也”中的“道”与同一个单元《荷丈人》中“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中的“道”、《五蠹》中“然则今有美尧舜、鲧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中的“道”一样吗?这些问题激起更多的学生参与争论,气氛热烈,不时形成高潮。

3.真实自然。

这堂课事先没有“排练”,也没有限制学生的发言,因此既展示了学生自学的真实情况,也暴露了教师个别不足之处。

4.有一定的思辨色彩。

虽然是一个简单的写作训练,但由于引导了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深入思考“道”(事物的客观规律)与“技”(技术、技巧)的关系,使整堂课有了一定的思想高度。

第1页共1页。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庖丁解牛》导学案.doc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庖丁解牛》导学案.doc

研读文木明确:不懂规律固执蛮干,容易受到伤害。

遇到事情不知道变通,也容易受到伤害4、合作探究: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白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牛”之道有什么联系?明确:注意寓言的比喻义作者把牛比喻成复杂的社会,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间”,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

那么人就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了,粹神和身体不会受到伤害,同吋解完牛踌躇满志Z后,感到心滿意足的同時,應該好好地收歛口己的態度,不要得意忘形,否則還是容易受傷害的。

5、由庄子的庖丁解牛看庄子的哲学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叫以全生,"J以养亲,口J以尽年。

养生主【译文】我们的生命是有限度的,而知识是没有限度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疲惫不堪了。

那么,追求知识的人们,只能(弄得自己)疲惫不堪罢了。

做好事不要追求名声,做坏事不要遭到刑罚。

顺其口然Z理以为常法,就对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町以养护身体,可以享尽天年。

告诉我们:人们读书应当将精神状态调幣到一•种放松、舒适的状态,不要刻意的为寻找知识而读卩,也不要因为有什么不懂就冥思苦想,甚至灰心丧气。

不论是刻意的寻找知识还是冥思苦想的试图去弄懂一些知识都是近乎功利的做法,它会使人的精神变得紧张而疲惫,并月•未必就能得到事物的真谛。

让精神顺其H然。

有些东西是在生活中,在精神悠闲自得的状态中体悟到的,所以我们应顺虚以为常法,这样才能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养护身体,厚尽寿命。

学生研读文本,师生互动完成相关内容。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四单元 第17课 庖丁解牛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四单元 第17课 庖丁解牛 Word版含答案

第17课庖丁解牛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它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问题便迎刃而解。

品味庄子走近你,没有熟悉的词能修饰你睿智的笔触。

眼冷心热的你在凡尘中穿梭,梦里不停地构筑着赤子的社会。

在这样一个文化屈从政治的环境里,你是独树一帜的庄子,永远在世人不可亵渎的境界中做着一个个美丽的梦。

你不求名利,不求富贵,面对朝堂之邀你仍可以兀自悠闲垂钓。

纵使你明白,隐居是对清洁的放逐,你也只能居于山野。

你对世俗的嘲弄也只是你无奈的伪装吧?远离庙堂,走近江湖。

你脱离了尘世的是是非非,构建着只属于自己的精神江湖。

如果说儒家是封建制度的产物,是有千万追逐名利的儒生顶起来的,那么你,庄子,是纯粹的,你的人格魅力在博大的中华文化中屹立不倒。

你如同迷宫般的思想吸引着我,指引着我,也影响着我。

品味你,无论站在怎样的高度,都弥补不了云泥般的差距。

庄子,一轮孤月下守望的一株孤独的树,那是一种难以企及的妩媚。

明理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赏读: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下深谷就不知道地有多厚。

意思是事情如果不身临其境,就不知道它的真实情况。

2.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林逋《省心录》赏读: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3.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

——《荀子·君道》赏读:公道畅通,那种只顾小个体或私人利益的事就杜塞了。

公义倡明,那种只顾小个体或私人利益的事就熄灭了。

知识卡片1.作家作品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哲学家,名周(一说子沐)。

汉族,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安徽蒙城县)人。

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其文采更胜老子。

庖丁解牛-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精校解析Word版

庖丁解牛-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精校解析Word版

第四单元第17课庖丁解牛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选项中,画线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砉然(huā)中意(zhòng)更换(gèng)庖丁解牛(páo)B.踌躇(zhù)怵惧(chù)醴酪(lǐ)切中肯綮(qìng)C.宫绦(tāo)酬酢(zuò)脚踝(huái)不偏不倚(yǐ)D.孽障(niè)绾发(wǎn)妻孥(nú)削足适履(xiāo)【答案】C【解析】A项,更(gēng)换;B项,踌躇(chú);D项,削(xuē)足适履。

2.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砉然向然 B.技盖至此乎C.如土委地 D.善刀而藏之【答案】C【解析】A项,“向”通“响”;B项,“盖”通“盍”;D项,“善”通“缮”。

3.下列句子不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是()A.臣之所好者道也B.族庖月更刀,折也C.怵然为戒D.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答案】D【解析】A项,判断句;B项,判断句;C项,省略句,在“为”后省略了“之”。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担当是一份社会职责,超越是一种生命境界。

,,。

,。

①这绝不是简简单单地以积极或消极而论②用庄子的话说,人生至高的境界就是完成天地之间的一番逍遥游③在这样一个浩瀚的坐标系上,让人真正成为人④看过庄子很多的故事,你会打通他的一套生命哲学⑤也就是说,看破内心重重的樊篱障碍,得到宇宙静观天地辽阔之中人生的定位⑥而是在我们生命不同的体系上给我们建立起来的参照系统A.②⑤③④①⑥ B.①②⑥④⑤③ C.④①⑥②⑤③ D.④③⑤②①⑥【答案】C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

,?,,?。

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4单元《庖丁解牛》 Word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4单元《庖丁解牛》 Word版

《庖丁解牛》原创教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掌握“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切中肯綮”等词语的意思,了解“乎”“然”“为”“于”等虚词的用法。

②学习用生动细致的描写来表达抽象的道理的写法。

③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课文所包含的认识客观规律必须通过反复实践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掌握本文的层次结构;学习本文用生动描写表达抽象道理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有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知识,方能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

〖学习重点〗1、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分析人物形象。

2、第二段,理清层次及运用两个对比写出庖丁高超的技巧。

〖学习难点〗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的理解。

〖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语设计著名诗人郭沫若曾说过:“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载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的,这绝无仅有的一个便是庄子。

”先秦的诸子百家之中对后世的影响之大莫过于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庄子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

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老庄,尤其是庄子的哲学最贴合他们内心深处隐蔽的部分的。

它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佛家的禁欲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块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的,反对人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

学生回忆并介绍庄子后多媒体显示:“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庄子,走进庄子的哲学,领略庄子哲学的魅力。

二、整体感知1、解题庖丁:庖,厨师。

丁,厨师的名字。

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

庖丁解牛的高超技术,说明只有掌握了事物的规律,才有好的效果。

这篇课文是《庄子•养生主》里的一则寓言。

题目是后来加的,原意是讲养身之道。

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

补充:关于养生主的解释①养生二字连读,意为保养生命,主在这里主要指道理和方法。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庖丁解牛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庖丁解牛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

庖丁解牛学习目标1、了解庄子及其哲学观点,领会《庄子》散文以故事说明道理,把道理寓于故事之中的特点;学习《庄子》散文生动活泼、如行云流水的文笔。

2、学习《庖丁解牛》,从课文的故事中领悟: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有反复实践,才能积累经验,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

3、赏析文中所创造的庖丁形象,掌握稳重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一词多义现象。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庄子(约前369-前286),和孟子同时或稍后,战国中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

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

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

他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

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这部文献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个部分(“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字词汇总通假字砉然向然(向,通响)技盖至此乎(盖,通盍)技经肯綮之未尝(技,通枝)善刀而藏之(善,通缮)一词多义族族庖月更刀(众,一般的)每至于族(丛聚、集结之处)为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两处都是动词,分别译为解、作为)然砉然向然 / 因其固然 / 怵然为戒(助词,形容词或副词词尾,表状态)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乎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助词,相当于“呢”)依乎天理(介词,相当于“于”)而况大軱乎(反问语气助词,相当于“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古今异义词(1)所见无非全牛无非古义:没有不是今义:只,不外乎(2)依乎天理天理古义: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3)虽然,每至于族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4)视为止,行为迟行为古义:动作因此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获得(5)每至于族族古义: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今义:事物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大类(6)吾见其难为难为古义:很难做今义:使人为难(7)因其固然固然古义:本来的样子今义:表示承认某一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词类活用以无厚入有间(厚,形容词名用,厚度)良庖岁更刀(岁,名词作状语,每年)族庖月更刀(月,名词作状语,每月)重点语句倒装句技经肯綮之未尝(未尝技经肯綮,宾语前置)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于硎新发,介宾后置)合乎《桑林》之舞(此处“乎”相当于“于”,于《桑林》之舞合,介宾后置)省略句如土委(于)地怵然为(之)戒,视为(之)止,行为(之)迟判断句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庖丁解牛学习目标1、了解庄子及其哲学观点,领会《庄子》散文以故事说明道理,把道理寓于故事之中的特点;学习《庄子》散文生动活泼、如行云流水的文笔。

2、学习《庖丁解牛》,从课文的故事中领悟: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有反复实践,才能积累经验,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

3、赏析文中所创造的庖丁形象,掌握稳重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一词多义现象。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庄子(约前369-前286),和孟子同时或稍后,战国中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

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

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

他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

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这部文献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个部分(“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字词汇总通假字砉然向然(向,通响)技盖至此乎(盖,通盍)技经肯綮之未尝(技,通枝)善刀而藏之(善,通缮)一词多义族族庖月更刀(众,一般的)每至于族(丛聚、集结之处)为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两处都是动词,分别译为解、作为)然砉然向然/ 因其固然/ 怵然为戒(助词,形容词或副词词尾,表状态)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乎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助词,相当于“呢”)依乎天理(介词,相当于“于”)而况大軱乎(反问语气助词,相当于“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古今异义词(1)所见无非全牛无非古义:没有不是今义:只,不外乎(2)依乎天理天理古义: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3)虽然,每至于族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4)视为止,行为迟行为古义:动作因此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获得(5)每至于族族古义: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今义:事物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大类(6)吾见其难为难为古义:很难做今义:使人为难(7)因其固然固然古义:本来的样子今义:表示承认某一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词类活用以无厚入有间(厚,形容词名用,厚度)良庖岁更刀(岁,名词作状语,每年)族庖月更刀(月,名词作状语,每月)重点语句倒装句技经肯綮之未尝(未尝技经肯綮,宾语前置)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于硎新发,介宾后置)合乎《桑林》之舞(此处“乎”相当于“于”,于《桑林》之舞合,介宾后置)省略句如土委(于)地怵然为(之)戒,视为(之)止,行为(之)迟判断句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也”表判断)臣所好者道也。

(“……者……也”表判断)内容分析理解主旨课文节选自《养生主》,主旨在于阐明保护、蓄养生命之主——精神,提示养生的方法莫过于顺应自然。

节选部分借“庖丁解牛”的故事,来比喻社会的复杂如牛的筋骨盘结,处理世事当“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并持“怵然为戒”的审慎、关注的态度,还应该以藏敛(“善刀而藏之”)为自处之道,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以达到人之养生的目的。

理清结构第一部分(1段):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

作者从绘形和摹声两个方面运用大胆的夸张(人触、倚、履、踦牛体,牛的骨头就分离)和生动的比喻,把庖丁解牛的技术写得超凡入圣。

这一节句式整齐,把解牛场面作了诗意化处理,写成了一支劳动交响曲,一支劳动赞歌。

第二部分(2~4段):记叙了文惠君和庖丁的对话。

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2段):从文惠君的称赞引出庖丁的话。

此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层(3段):记叙了庖丁的经验之谈。

第三层(4段):文惠君“得养生焉”,点出本文主题,即庄子的一切顺乎自然的思想。

把握重点“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解牛”这件事情,是一件带着野蛮挟着腥风血雨乃至腥臊恶臭的事情。

所谓的“君子远庖厨”,说的就是这种庖厨之事难登大雅之堂,是遭君子鄙夷的,是君子所不能靠近的,是有违于翩翩君子的“仁爱”之心的,是有违于圣人君子的“仁义道德”的。

然而,庖丁却将这样的一件事情,做成了合乎音乐和舞蹈的行为艺术。

凡庖丁双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到的地方,膝盖顶到的地方,都会发出“砉然”、“騞然”的声音。

所谓“砉然”、“騞然”,那是一种如“破竹”的声音,是一种畅通无阻的声音,像是撕布裂帛,又像是抽刀断水;全然不同于我们平日里在肉市中常常听到的不绝于耳的“咣”“咣”的抡锤挥斧的劈斫砍剁之声。

“砉然”、“騞然”的声音,让人觉得清脆悦耳,让人听出柔中带刚,让人听出行云流水,让人听出抑扬顿挫,让人听出举重若轻。

难怪庄子说,这种声音是合乎音乐的:有旋律,有节奏,有轻重快慢。

这当然是艺术,庖丁将解牛这种下里巴人的五大三粗的野蛮行为,做成了阳春白雪的文明艺术。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庄子所谓“目无全牛”,是一个人对事物的本质有了深入了解之后的境界。

一个优秀的“庖”,他不仅要知道牛的长相,哪里是头,哪里是腿,他还要透过表面看到牛的内部的生理结构,哪里有骨头,哪里是筋络。

目无全牛,要求对事物的本质,有着清晰而充分的认识;不仅要了解事物的现象,还要掌握事物本身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这种规律,就是庄子所谓的“道”了吧。

天有“天道”,人有“人道”,——自然地牛也有“牛道”。

这所谓的“道”,自然是要比一般所谓的“技术”(也称“术”)高得多的境界。

“术”是方法层面的,是操作的;“道”是哲学层面的,是指导操作的,是一通则万通的理念和意识。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了解了牛的生理构造,懂得了事物的内部机理,掌握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就可以凭借超越感官的“心”和“神”,来操纵事物,这就是所谓的“神遇”。

眼耳鼻舌的感官所获,只能是事物的表面现象,而要真正深入事物的本质,必须也只能依靠“心”、“神”,这就是所谓的“官知止而神欲行”。

如此,就可以“依乎天理”而行事。

此处讲的“天理”,就是“天道”,就是事物的自然而原本的样子,就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就是庄子所宣扬的高于一切的“道”。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良庖”,就是“良好的‘庖’”;他们一般来说每年就要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来割肉。

“族庖”,就是“一般的‘庖’”;他们一般来说每个月就要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来砍骨头。

而“优秀的‘庖’”则“游刃有余”。

“游刃有余”,是一种高屋建瓴的卓越,是一种闲庭信步的洒脱。

要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需有两个条件:一是所用之刀要够薄,二是施展的空间要够宽。

庖丁说,刀刃是“无厚”的,那关键就在于要找到任人施展的空间:“节者之间”——也就是上文说到的“大郤”“大窾”。

这种空间,只属于“目无全牛”者,只属于懂得了“道”的人。

所谓的“道”,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本质规律。

懂得“道”的人,是用不着和“困难”面对面的,他会在“困难”和“困难”之间找到缝隙,他会绕道“困难”的一边,从旁超越它,继续赶自己的路。

如此“游刃”,必定“有余”,也就必定轻松如意。

庄子所谓的“游刃有余”,和“经验”有关,但又“无关”。

其“有关”,在于一个优秀的庖丁需要在实践经验中达到“目无全牛”的境界,其后,就和“经验”“无关”了。

一个“目无全牛”的庖丁,他的眼里掌握了牛的各个生理构造,哪里是“骨头”,哪里是“经络”。

然后,他要在这些骨肉之间找到“大窾”找到“大郤”,于是,便能“游刃有余”。

也就是说,一个人了解了事物的内部规律之后,剩下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努力寻找到各种“有”之间的那个“无”,然后在“无”处下工夫,便是所谓“游刃有余”。

知识迁移文言文阅读陆游家训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子,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

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1.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B.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C.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D.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2.翻译下面的句子(1)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2)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参考答案1.A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

例如,文言标志性词语“者”“若”“之”;名词作主语或宾语的“父兄”。

句意:后辈中锋芒毕露的人最容易变坏。

倘若有这样的人,做父兄的应当引以为忧,而不可以高兴。

2.(1)用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训导他们,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和相处。

这样经过十多年,志向和情趣自然养成。

要不然,可以忧烦的事情决非一件。

(2)我这是给后人防止过错的良言规戒,各位都要谨慎地对待,不要留下后悔、遗恨。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训、游、药石、后悔。

拓展阅读庄子的意义《庄子·外篇·天地》里写了这样一则故事:“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仰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佚汤,其名为槔。

’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

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