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吸收光谱法详解

合集下载

紫外吸收光谱法名词解释

紫外吸收光谱法名词解释

紫外吸收光谱法名词解释
紫外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分析化学技术,通过测量样品在紫外光波
长范围内对光的吸收程度来确定其物质成分。

在紫外光谱法中,使用
紫外可见光谱仪或分光光度计测量样品溶液或气体在紫外光波长范围
内的吸收光强。

紫外吸收光谱法的原理是,当紫外光照射到物质样品时,部分光
会被物质吸收,而其余光会通过或反射。

吸收的光的数量与物质的浓
度成正比,因此可以利用吸收光的强度来推断物质的浓度。

通过测量
不同波长下的吸收光强,可以绘制出物质的吸收光谱图,帮助确定物
质的成分。

紫外吸收光谱法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生物化学、药物分析、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

在生物化学中,紫外吸收光谱法常用于测量
核酸、蛋白质和酶的浓度。

在药物分析中,紫外吸收光谱法可用于药
物纯度和含量的检测。

在环境监测中,可以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测量
水中污染物的含量。

在食品安全方面,紫外吸收光谱法可用于检测食
品中的添加剂和农药残留。

总之,紫外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可以用于快速、准确地分析物质的成分和浓度。

它具有灵敏度高、无损伤性、操作简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原理_概述解释说明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原理_概述解释说明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原理概述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生物医药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分析技术。

它通过检测样品吸收紫外或可见光的能力,可以确定样品中存在的化合物或物质的浓度。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基于原子、离子或分子在特定波长范围内对电磁辐射的选择性吸收现象,利用这种吸收现象可以获得样品所具有的信息。

本文将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原理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其在化学分析、生物医药和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原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应用领域、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以及结论和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向读者介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通过阐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希望能为初学者提供一份清晰的指南,使其能够准确、有效地应用该技术进行分析。

同时,我们将对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局限性进行讨论,并展望其未来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发展方向。

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原理:2.1 光谱的基本概念:光谱是指将某物质在不同波长范围内对电磁辐射的吸收、发射或散射进行分析和测量的方法。

根据电磁辐射的能量不同,可将光谱分为紫外光谱、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等。

其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利用物质对紫外及可见光区域(200-800 nm)的吸收特性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2.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原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通过物质吸收特定波长范围内电磁辐射而产生的能级跃迁来进行分析。

当样品受到入射光线照射后,样品中的某些化学成分会吸收特定波长范围内的能量,并转为高能态。

这些化学成分在高能态时可能会跃迁至更高能级或离子化状态,从而使入射光线中特定波长的能量被吸收,形成明显的吸收峰。

根据琴斯定律(Lambert-Beer定律),光的吸收与样品中物质浓度成正比。

因此,通过测量入射光和透射光之间的吸收差异,可以推算出样品中特定化合物的浓度。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和解析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和解析
★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照射,测吸光度-- 吸
收曲线(最大吸收波长 max)。
2020/5/24
蓝 ➢黄 450~480nm 580~600nm
10
★吸收曲线的讨论
(1)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 长光的吸光度不同。 吸光度最大处
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
(2)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 形状相似、λmax不变。而对于不同物 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λmax则不 同。
物质可能达到的最大灵敏度。
2020/5/24
19
3.偏离朗白—比耳定律的原因 标准曲线法测定未知溶液的浓度时,发现: 标准曲线常发生弯曲(尤其当溶液浓度较高 时),这种现象称为对朗伯-比耳定律的偏离。
引起这种偏离的原因: (1)入射光非单色光。
仪器的非理想引起的 (2)溶液不均匀。 (3)溶液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布格(Bouguer)和朗白(Lambert)先后于1729年
和1760年阐明了光的吸收程度和吸收层厚度
的关系。A∝b
1852年比耳(Beer)又提出了光的吸收程度和吸
收物浓度之间也具有类似的关系
A∝ c
二者的结合称为朗白—比耳定律,其数学表达
式为: A=lg(I0 / It)= εb c
T It
AlgT
特征常数。 (2)不随浓度c和光程长度b的改变而改
变。在温度和波长等条件一定时,ε 仅与吸收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与待 测物浓度无关。 (3)可作为定性鉴定的参数。
2020/5/24
18
(4)同一吸收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ε值 是不同的。在最大吸收波长λmax 处的摩尔吸光系数以εmax表示。
εmax表明了该吸收物质最大限度的 吸光能力,也反映了光度法测定该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一、基本原理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是电子光谱,是材料在吸收10~800nm光波波长范围的光子所引起分子中外层电子在电子能级间跃迁时产生的吸收光谱,低于200nm的吸收光谱属于真空紫外光谱(即远紫外光谱,由于远紫外光被空气所吸收,故称为真空紫外光),通常讲的紫外光谱的波长范围是200~400nm,常用紫外可见光谱仪测试范围为400~800nm的可见光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常称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吸收的一般规律
设有一块厚度为x的平板材料,入射光的强度设为I0,通过此材料后光强度变为I。

选取其中一薄层,并认为光通过此薄层的吸收损失-dI正比于在此处的光强度I和薄层的厚度dx,即-dI=α·I·dx,则可得到光强度随厚度呈指数衰减的规律,即朗伯特定律
I = I0 · e -αx(1)式中:α为物质对光的吸收系数,其单位为cm-1。

α的大小取决于材料的性质和光的波长。

对于相同波长的光波,α越大,光被吸收的越多,能透过的光强度就越小。

α随入射光波长(或频率)变化的曲线,叫做吸收光谱。

2.
2.4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系统
(3) 吸收池
吸收池也就是样品室,也称为比色皿。

它是由无色透明、能耐腐蚀的光学玻璃或石英制成的,能透过所需光谱范围内的光线。

玻璃——由于吸收紫外光,仅适用于可见光区;
石英——适用于紫外和可见光区。

(4) 探测器: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装置,现今使用的分光光度计主要采用光电管或光电倍增管作为探测器。

3第三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3第三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羧酸及羧酸的衍生物虽然也有n*吸 收带,但是, 羧酸及羧酸的衍生物的羰基 上的碳原子直接连结含有未共用电子对的 助色团,如-OH、-Cl、-OR等,由于这些助 色团上的n电子与羰基双键的电子产生 n共轭,导致*轨道的能级有所提高, 但这种共轭作用并不能改变n轨道的能级, 因此实现n* 跃迁所需的能量变大,使 n*吸收带蓝移至210nm左右。
白光除了可由所有波长的可见光复合得 到外,还可由适当的两种颜色的光按一 定比例复合得到。能复合成白光的两种 颜色的光叫互补色光。
/nm 400-450 450-480 480-490 490-500 500-560 560-580 580-610 610-650 650-760
颜色 紫 蓝 绿蓝 蓝绿 绿 黄绿 黄 橙 红
从基态向激发态(反键轨道)跃迁。主要有四 种跃迁所需能量ΔΕ大小顺序为:n→π* < π→π* < n→σ* < σ→σ*
⑴ σ→σ*跃迁
所需能量最大,σ电子只有吸收远紫外 光的能量才能发生跃迁。饱和烷烃的分子
吸收光谱出现在远紫外区(吸收波长λ<
200nm,只能被真空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到
)。如甲烷的λmax为125nm,乙烷λmax为
饱和烃的取代衍生物如卤代烃,其卤素原子 上存在n电子,可产生n* 的跃迁。 n* 的能量低于*。
例如,CH3Cl、CH3Br和CH3I的n* 跃迁 分别出现在173、204和258nm处。这些数据不 仅说明氯、溴和碘原子引入甲烷后,其相应的 吸收波长发生了红移,显示了助色团的助色作 用。
直接用烷烃和卤代烃的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这些化合物的实用价值不大。但是它们是测定 紫外和(或)可见吸收光谱的良好溶剂。
羧酸及羧酸的衍生物虽然也有n*吸 收带,但是, 羧酸及羧酸的衍生物的羰基 上的碳原子直接连结含有未共用电子对的 助色团,如-OH、-Cl、-OR等,由于这些助 色团上的n电子与羰基双键的电子产生 n共轭,导致*轨道的能级有所提高, 但这种共轭作用并不能改变n轨道的能级, 因此实现n* 跃迁所需的能量变大,使 n*吸收带蓝移至210nm左右。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例:
-C-C- 如:乙烷: max=135nm C-H 如: 甲烷: max= 125nm
2) n * 跃迁
分子中未共用n电子跃迁到* 轨道
化合物种类:凡含有n电子的杂原子的饱和化合物
特点:跃迁所需要的能量较高
位置:远紫外光区和近紫外光区

150-250nm

ε=100 ~ 1000 L·cm-1 ·mol-1
Mn+-Lb- M(n+1)+-L(b+1)- (hν) [Fe3+-SCN-]2+ [Fe2+-SCN]2+ (这就是配合物λmax=490nm为血红色原因)
金属配合物的电荷转移吸收光谱,有三种类型:
1. 电子从配体到金属离子: 相当于金属的还原; 2. 电子从金属离子到配体; 产生这种跃迁的必要条件是金属离子容易被氧化
白炽光源: 热辐射光源:可见光区,340-2 500nm,影响因素:灯电压
如 钨丝灯和卤钨灯; 气体放电光源: 气体放电发光光源:紫外光
否相同。 在进行紫外光谱法分析时,必须正确选择溶剂。
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光源 λ1、 λ2、 λ3、 …、 λn
分光系统
λmax
调制放大 记录系统→显示A
检测系统 光→电
I0→样品池→ It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组成部件
光源
分光系统
样品池
检测系统
记录系统
1、光源
1.光源:提供入射光的元件。
3.电子从金属到金属
配合物中含有两种不同氧化态的金属时,电子可在其间转移,
这类配合物有很深的颜色,如普鲁士蓝 (磷、砷)钼蓝 H8 [SiMo2O5(Mo2O7)5 ]

药物分析中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药物分析中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药物分析中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引言:药物分析是研究药物性质和质量的一项重要领域,其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本文将就药物分析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原理、仪器设备以及应用案例进行探讨。

一、原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在紫外和可见光波段对电磁辐射的吸收来鉴定和定量分析物质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分子在特定波长的电磁辐射下,电子跃迁从基态到激发态,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能,并呈现出吸收峰。

二、仪器设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需要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分析。

该仪器主要由光源、单色器、试样室、光电倍增管和计算机系统等组成。

光源提供紫外和可见光波段的光线,单色器用于选择特定波长的光线,试样室中放置待测样品,光电倍增管转化光信号为电信号,计算机系统用于数据处理和谱图显示等功能。

三、应用案例1. 药物质量控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可用于药物的定量分析和质量控制。

通过建立药物与特定波长光的吸收关系,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药物中特定成分的含量。

例如,对某种药物中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可以根据其在特定波长处的吸光度与含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来计算出含量。

2. 药效研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还可用于药效研究中。

通过测量药物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可以得到药物的吸收光谱。

根据吸收峰的强度和位置可以判断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以及药物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等信息,从而为药效研究提供依据。

3.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还可用于研究药物与其他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通过测量药物与药剂、辅料以及体内代谢产物等物质之间的吸光度变化,可以分析药物在配方中的相互作用情况,为合理选用药剂和优化配方提供依据。

4. 药物稳定性研究药物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光线、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药物的质量变化。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可用于药物稳定性研究,通过测量药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吸光度变化,可以评估药物的稳定性,从而为药物的储存和使用提供依据。

(整理)紫外吸收光谱法

(整理)紫外吸收光谱法

(整理)紫外吸收光谱法第8章紫外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吸收光谱法(ultraviolet-visible molecular absorption spectrometry,UV-VIS ),⼜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

它是研究分⼦吸收190~750nm 波长范围内的吸收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主要产⽣与分⼦价电⼦在电⼦能级间的跃迁,是研究物质电⼦光谱的分析⽅法。

通过测定分⼦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可以⽤于鉴定和定量测定⼤量的⽆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在化学和临床实验室所采⽤的定量分析技术中,紫外-可见分⼦吸收光谱法是应⽤最⼴泛的⽅法之⼀。

§9-1 光吸收定律⼀、朗伯-⽐尔定律分⼦吸收光谱法是基于测定在光程长度为b (cm )的透明池中,溶液的透射⽐T 或吸光度A 进⾏定量分析。

通常被分析物质的浓度c 与吸光度A 呈线性关系,可⽤下式表⽰:0lg tI A abc I == (9-1)式中各参数的定义如表9-1所⽰。

该式是朗伯-⽐尔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它指出:当⼀束单⾊光穿过透明介质时,光强度的降低同⼊射光的强度、吸收介质的厚度以及光路中吸光微粒的数⽬呈正⽐。

由于被分析物质的溶液是放在透明的吸收池中测量,在空⽓/吸收池壁以及吸收池壁/溶液的界⾯间会发⽣反射,因⽽导致⼊射光和透射光的损失。

如当黄光垂直通过空⽓/玻璃或玻璃/空⽓界⾯时,约有8.5%的光因反射⽽被损失。

此外,光束的衰减也来源于⼤分⼦的散射和吸收池的吸收。

故通常不能按表9-1所⽰的定义直接测定透射⽐和吸光度。

为了补偿这些影响,在实际测量中,采⽤在另⼀等同的吸收池中放⼊溶剂与被分析溶液的透射强度进⾏⽐较。

⼆、吸光度的加和性当溶液中含有多种对光产⽣吸收的物质,且各组分间不存在相互作⽤时,则该溶液对波长λ光的总吸收光度A 等于溶液中每⼀成分的吸光度之和,即吸光度具有加和性。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也被称为UV-Vis吸收光谱法。

该方法通过检测样品溶液对紫外和可见光的吸收程度来确定分析物的浓度。

通常,该方法需要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该方法的原理是,当物质受到紫外或可见光的照射时,如果该物质能够吸收这些光线,那么它会吸收能量,并转移到一个高能级。

由于原子、离子或分子的能量级是固定的,因此只有特定波长的光线才能够被吸收。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在特定波长下吸收的光的强度,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可以用于分析各种样品,包括有机物、无机物、生物分子等。

在生物化学中,该方法通常用于测定核酸和蛋白质的浓度。

此外,该方法还可以用于检测水中的污染物浓度以及药物的含量等。

虽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在分析化学中被广泛应用,但该方法也有一些局限性。

首先,该方法只适用于具有共轭结构的物质。

其次,该方法无法确定分子的化学结构,因为吸收峰只与分子的电子转移有关,而不考虑分子的化学结构。

因此,在使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时,我们需要考虑到这些限制,并结合其他分析方法来进行综合分析。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np*所需能量最低,在近紫外区,有时在可见区。但 pp*跃
迁几率大,是强吸收带;而np*跃迁几率小,是弱吸收带,一般 emax500 。许多化合物既有 p电子又有 n 电子,在外来辐射作用下,既有
pp*又有np*跃迁。
如 -CO OR 基团 , p p * 跃 迁 l m a x =1 65 nm , e m a x = 4000 ; 而 n p * 跃迁 lmax=205nm,emax=50。pp* 和n p* 跃迁都要求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
式中D与A分别代表电子给体与受体。下面三例是能产生 电荷转移吸收带的一些化合物。
Fe2+是电子给体,H2O是电子受体
-NR2是电子给体,苯环是电子受体
苯环是电子给体,氧是电子受体
电荷转移吸收带的一个特点是吸收强度大,emax >104l/mol· cm,因此含有这类结构的分子测定灵敏度高,该 原理已被广泛应用于分子识别的主体分子设计中
s s*跃迁所需能量最大,lmax170
ns*跃迁。含有未共享电子对的取代基都可能发ns*跃
迁 ,含有S,N,O,Cl,Br,I等杂原子的饱和烃衍生物都出现 一个ns*跃迁产生的吸收谱带。ns*跃迁也是高能量跃迁,一般 lmax200 nm,落在远紫外区。但跃迁所需能量与n电子所属原子 的性质关系很大。杂原子的电负性越小,电子越易被激发,激 发波长越长。有时也落在近紫外区。如甲胺,lmax =213 nm
从图中观察分子的三种能级跃迁,结合已有知识比较三种光 谱出现的区域。
线光谱
带光谱
2、紫外-可见光谱曲线示意图
3、有机物分子紫外可见光谱
从化学键性质考虑,与有机物分子紫外-可见吸收光 谱有关的电子是:形成单键的s电子,形成双键的p电子

第9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第9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第九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9-1 概述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程度〔吸光度〕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含量,推测物质结构的分析方法,称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UV-VIS〕。

它具有如下特点:〔1〕灵敏度高适于微量组分的测定,一般可测定10-6g级的物质,其摩尔吸收系数可以到达104~105数量级。

(2) 准确度较高其相对误差一般在1%~5%之。

(3) 方法简便操作容易、分析速度快。

(4) 应用广泛不仅用于无机化合物的分析,更重要的是用于有机化合物的鉴定与结构分析〔鉴定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

可对同分异构体进展鉴别。

此外,还可用于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的测定。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有机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光区没有吸收谱带,有的仅有较简单而宽阔的吸收光谱,更有个别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大体相似。

例如,甲苯和乙苯的紫外吸收光谱根本一样。

因此,单根据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不能完全决定这些物质的分子结构,只有与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等方法配合起来,得出的结论才会更可靠。

§9-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根本原理当一束紫外可见光〔波长围200~760nm〕通过一透明的物质时,具有某种能量的光子被吸收,而另一些能量的光子那么不被吸收,光子是否被物质所吸收既决定于物质的部结构,也决定于光子的能量。

当光子的能量等于电子能级的能量差时〔即ΔE电 = h f〕,那么此能量的光子被吸收,并使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物质对光的吸收特征,可用吸收曲线来描述。

以波长λ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作图,得到的A-λ曲线即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或紫外可见吸收曲线〕。

它能更清楚地描述物质对光的吸收情况〔图9-1〕。

从图9-1中可以看出:物质在某一波长处对光的吸收最强,称为最大吸收峰,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低于高吸收峰的峰称为次峰;吸收峰旁边的一个小的曲折称为肩峰;曲线中的低谷称为波谷其所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小吸〕;在吸收曲线波长最短的一端,吸收强度相当大,但不成峰形的收波长〔λmin局部,称为末端吸收。

第三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第三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3.金属离子影响下配体的 p → p* 跃迁 显色剂大多含有生色团和助色团,与金属离子 配位时,其共轭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吸收光谱发生红 移或蓝移。 例:茜素磺酸钠 弱酸性-黄色- λmax=420nm 弱碱性-紫红色- λmax=560nm
pH为4~5时与Al3+配位后,为红色,λmax=475nm,相对于 酸性茜素磺酸钠吸收峰红移,相对于碱性茜素磺酸钠吸收峰 蓝移。
480-490
490-500 500-560 560-580 580-610 610-650 650-780
绿蓝
蓝绿 绿 黄绿 黄

红 红紫 紫 蓝


绿蓝
蓝绿
3.特点:
(1) 灵敏度较高,可达10-4~10-7g/mL; (2) 准确度较高,一般为1% ~5%; (3) 仪器价格较低,操作简便、快速; (4)应用范围广。既能进行定量分析,又可进行 定性分析和结构分析;既可用于无机物化合 物分析,也可用于有机物化合物分析;还可 用于络合物组成、酸碱解离常数的测定等。
标准谱图库:46000种化合物紫外光谱的标准谱图 有一定局限性,需与红外、核磁、质谱等法相结合 进行准确鉴定。
(二)结构分析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有机物发色体系信息分析的一般规律: (1)若在220~280nm内无吸收峰,可推断化合物不含苯环、共轭 双键、醛基、酮基、溴和碘(饱和脂肪族溴化物在200-210nm有 吸收)。
必须在配体的配位场作用下才可能产生;
一般的规律:轨道分裂能随场强增加而增加,吸 收峰波长则发生紫移。 例如:水合铜离子(Ⅱ)是浅蓝色的λmax=794nm ,而 它的氨络合物却是深蓝色的λmax=663nm 。
摩尔吸收系数ε很小,对定量分析意义不大。但可 用于络合物的结构及无机络合物的键合理论研究。

第三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第三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吸收谱带的强度与分子偶极矩变化、跃迁几率有关,也提 供分子结构的信息。通常将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得的摩尔 吸光系数εmax也作为定性的依据。不同物质的λmax有时可能 相同,但εmax不一定相同;
吸收谱线强度A与该物质分子吸收的光子数成正比,即与 该物质的浓度C成正比,这是定量分析的依据。
A bc
s*
收远紫外光的能量才能发生跃
p*
迁;
E
n
饱和烷烃的分子吸收光谱出现
p
在远紫外区;
s
吸收波长λ<200 nm;
例:甲烷的λmax为125 nm , 乙烷λmax为135 nm。只能被真 空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到;故可作为溶剂使用。
- 18 -
1.2 n→σ*跃迁
所需能量较大; 吸收波长为150~250 nm,大部分在远紫外区,近紫外区
光聚焦至出射狭缝; 出射狭缝
- 43 -
色散元件:
光学系统的核心部分,起分光的作用。其性能直接影响 入射光的单色性,影响测定灵敏度、选择性及校准曲线的线 性关系等。
棱镜:依据不同波长光通过棱镜时折射率不同而将不同波 长的光分开,缺点是波长分布不均匀,分辨能力较低。
光栅:利用光的衍射与干涉作用制成,它可用于紫外、可 见及红外光域,而且在整个波长区具有几乎均匀一致的高 分辨能力。它具有色散波长范围宽、分辨本领高、成本低、 便于保存和易于制备等优点。缺点是各级光谱会重叠而产 生干扰。
远紫外光区:10-200 nm; 近紫外光区:200-400 nm; 可见光区:400-780 nm。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特点:
仪器较简单,价格较便宜; 分析操作简单; 分析速度较快。
-2-
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子价电子能级跃迁(伴随着振 动能级和转动能级跃迁)。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V-Vis)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V-Vis)
max 1104 ; M 100
max 一般 10
增大

A 1103 7 1 Cmin 1 10 mol L b 1104 1 1107 100 1108 g mL1 1000
3 ~104;灵敏
的 >104;个别的可达 105 106
若λ1= λ2
dA b dC
ε 1 = ε2= ε 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 A= εbC
若λ1≠ λ2
2.303 f1 f 2b 2 ( λ1 λ 2 ) 210 ( λ1 λ 2 )bc d2A 0 λ 1bc λ 2bc 2 2 dC ( f110 f 210 )
1) 液气固介质均适用 2)入射光是单色光,平行光 3)稀溶液
朗伯-比尔定律
A = Kbc
(二)朗伯-比尔定律推导
Ix dIx S I0 db b It
-dIx ∝ Ix adn dn = csdb
-dIx∝ IxaCsdb -dIx/Ix=k Cdb
b dI x I0 I x k 0 cdb It
0
0
C
A = 0.434
(四)吸光系数
1. a ( L · g –1 · cm-1) 2.ε ( L · mol–1 · cm-1)
max
A KCb
A aCb A Cb
C: g / L C: mol/ L
吸光物质结构的特征参数;
吸光物质定量分析的灵敏度参数
3. 检出限与摩尔吸光系数 若可测量的吸光度为0.001
It ln kcb I0 It kcb lg Kcb I 0 2.303
A lg T Kbc
吸光度 与透射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σ →σ*跃迁:饱和烃 △E = hυ= hc/λ 高能跃迁,大约需780kJ.mol-1的能量,相当于真空紫 外区的波长。 • 乙烷的σ →σ* :135nm • 环丙烷σ →σ* :190nm
一般饱和烃在近紫外区没有吸收,是透明的,所以常 用作测定紫外吸收光谱的溶剂。 (2)n→σ*跃迁:含有氧、氮、硫、卤素(有孤电子 对)等原子的有机化合物,能产生n →σ*跃迁。能 量比σ → σ*低,一般吸收低于200nm的波长,但含 有电离能较低的原子(易电离原子,如S、I)时,波长 可高于2ax与吸光分子的结构 相关,各种有机化合物的λmax和εmax都有定值,同类 化合物的εmax比较接近。 ε:朗伯-比耳定律的比例系数,A =εbc; 表示物质 的浓度为1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溶液的吸光度。
•分子中价电子能级跃迁产生紫外吸收光谱。由于电 子能级跃迁往往要引起分子中核的运动状态的变化, 因此在电子跃迁的同时,总是伴随着分子振动能级和 转动能级的跃迁(见上图)。
• 电子能级跃迁所产生的吸收线由于附加上振动 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而变成宽的并有精细结 构的吸收带。
• 溶液中的溶剂化作用及分子间作用力都能导致 振动、转动精细结构的消失。
§2.2-2 分子轨道与电子跃迁类型
• 1、 分子轨道 • σ分子轨道 见图2-3(P7) • π 分子轨道 见图2-4 (p7) • n(非键)电子:形成分子后的轨道能级与原子轨道
§2.2 紫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
§2.2-1 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 如果用一束具有连续波长的紫外光照射有机化合物,
这时紫外光中某些波长的光辐射就可能为该化合物的 分子所吸收,若将不同波长的吸光度记录下来,并以波 长λ为横轴,吸光度A为纵轴作图,则可得该化合物的 紫外吸收光谱图,见图2-1(P6)。 • 特征吸收:用谱图中最大吸收处波长λmax和该波长 下的摩尔吸光系数εmax表征化合物的特征吸收。
能级相同,未参与成键的弧对电子。 • 2、电子跃迁的类型 • 根据分子轨道理论的计算结果,分子轨道能级的高
低次序如下: σ* > π* > n > π> σ • 电子跃迁形式主要有4种,见图2-5。
• 电子在不同轨道间跃迁所吸收的光辐射波长不同。 σ→σ*跃迁所需要的能量最高,吸收波长最短; n →π*跃迁所需要的能量最低,吸收波长较长。
(4) n→π*跃迁:当化合物分子中同时含有π电子和n 电子,则可产生n→π*跃迁。 丙酮(CH3)2C=O: n→π*,280nm,εmax1.5m2.mol-1 特点:跃迁所需的能量最低,波长最长,吸收强度较 弱,εmax:10m2.mol-1。 • 电子跃迁类型→分子中的官能团→分子结构。 • 饱和烃: σ → σ* 跃迁 • 不饱和烃(如烯、炔): σ → σ* ,π→π* • 脂肪族醚和卤代烃: σ → σ* ,n → σ*
§2.1-2 吸收光谱的产生
• 吸收:电磁波能量向分子或原子转移的作用。 • 发射: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或离子在外层电子发生能
级跃迁时产生的特征辐射。
• 基态:电子处于最低能级状态的原子。 • 原子吸收光谱:用一连续波长的光束照射处于基态
的原子,原子的外层电子可能吸收某些波长的光辐 射能而跃迁到激发态,这时若测量并记录透过原子
• 振动频率(υ),波长(λ)与光速之间的关系: υ = c / λ或 c = υ ×λ
• 电磁波具有一定的能量,它可以被物质的分子或原 子所吸收。
• 电磁波的能量E与波长或频率的关系为: • E = hυ = hc/λ • h:普朗克常数 6.626×10-34J、S
• 波长λ与波数υ的关系:υ = 1/λ • 电磁波的有关数据见表2-1(P5)。
• 分子内部运动: *分子内外层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分子的电子
能级→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分子内原子在其平衡位置的振动→振动能级→红外 吸收光谱。
*分子本身绕其质心的旋转运动→转动能级→远红外 吸收光谱或微波谱。
根据量子理论,原子或分子中各种运动状态所对 应的能级是量子化的,即能级的能量变化是不连续的。 只有当电磁波的能量与原子或分子中两能级之间的能 量差相等时,原子或分子才可能吸收该电磁波的能量, 并从较低的能级跃迁到较高的能级。即当两个能级之 间的能量差与电磁波的频率符合下述关系时,电磁波 才能为原子或分子所吸收。即:△E = E2-E1= hυ 此式可以计算分子中各种能级跃迁时所产生的分子吸 收光谱波长范围。见表2-1。
电磁波与光谱
辐射区域 X 射线
真空紫外 紫外 可见 红外 微波
无线电波
波长
分子运动
0.1 ~ 10 nm
内层电子跃迁
10 ~ 200 nm
外层电子跃迁
200 ~ 400 nm
外层电子跃迁
400 ~ 800 nm
0.8 ~ 1000 μm
0.1 ~ 100 cm
外层电子跃迁 振动与转动跃迁 转动跃迁、自旋跃迁
1 ~ 1000 m
核自旋跃迁
光谱类型 X 射线谱 电子光谱 电子光谱 电子光谱 红外光谱 微波谱、顺磁共振 核磁共振
电磁波谱
• 后的光辐射强度(未被吸收的),可以得到一系列 不连续的谱线,称为原子吸收光谱。
• 分子吸收光谱:分子吸收一定波长电磁波后,从低 能级向高能级分子轨道跃迁而产生分子吸收光谱。
2、紫外吸收光谱法
§2-1 概述 当电磁波照射物质时,物质的分子或原子将吸
收一定波长的电磁波而产生相应的吸收光谱。 §2、1-1 电磁波与辐射能(波粒二象性)
光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是能量存在的一种形 式,它具有波粒两重性质-波动性和微粒性。
• 电磁波的范围包括从波长最短的γ射线到波长达数 百米的无线电波的整个区域,可见光仅是其中极小 的一部分。
例如CH3SH: n→σ* 227nm; CH3I: n→σ* 258nm. n→σ* 跃迁的吸收强度较弱。
(3)π→π*跃迁: 不饱和化合物及芳香化合物的跃迁,吸收强度很
强,εmax~103m2.mol-1。只含弧立双键的乙烯、丙 烯等化合物,其波长变短,π→π*,170~200nm。
如果烯键上存在取代基(推、拉显著)或共轭体 系,吸收波长可移到近紫外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