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八上)---新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物理学教材分析(八年级)

北师大(版)物理学教材分析(八年级)

北师大(版)物理学教材分析(八年级)一、教材的编写意图贯彻21世纪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落实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所涉及的理念、目标、内容和要求。

八年教材分如下三个板块1.学习物理--从认识物质开始2.有声有色的世界--物质的复杂运动3.从现象到本质--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九年教材分如下四个板块1.人与物理--机械和能的利用2.动手动脑--认识和组装电路3.利用电能--使生活更美好4.永恒的探索--信息、粒子、宇宙二、教材的主要特点(1)内容的呈现方式多样化,特别是倡导探究学习方式"大探究"第一章第三节探究--熔化与凝固第二章第三节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第三章第二节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第四章第二节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第五章第三节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第六章第二节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第七章第四节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第七节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第八章第五节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2)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学生认知特点如:第一章第一节物质的状态:从学生熟悉的图1-1所示的情景开始。

第一章第四节汽化和液化:从图1-18所示的情景入手分析第三章第一节运动的描述:从图3-1和图3-2所示的情景引入运动的相对性第七章第一节力:从图7-2所示的情况分析力的作用效果第八章第一节压强:从图8-1所示的情景入手进行分析第八章第三节连通器:从图8-10所示的茶壶的设计开始第八章第四节大气压强:从图8-20的现象分析大气压的作用(3)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增加新题材、新科技成果、图片(含照片),反映时代感。

同时,增加联系生活、技术、社会的实际内容。

例如,在第一章中,增加一节"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在第二章中,增加一节"新材料及其应用",简单介绍纳米材料、绿色能源和记忆合金;第四章介绍了超声波的应用等。

除此之外,还介绍了常见的各种光现象、打捞沉船技术、水翼船等等。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函数》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函数》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函数》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函数》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函数概念和性质的重要章节。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函数的定义、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等。

这些内容不仅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拓展,也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将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理解和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对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不同类型函数的特点和应用。

此外,本章还涉及到函数图象的绘制和分析,使学生能够通过图象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函数。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然而,由于函数概念和性质较为抽象,学生可能对其理解和运用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函数知识。

同时,学生在学习函数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对函数图象的理解和绘制方面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函数图象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能够通过图象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函数。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能够通过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绘制函数图象,培养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教学难点:函数图象的绘制和分析,对函数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辅助工具,直观地展示函数图象和性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函数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函数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分析八年级上册

新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分析八年级上册
新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
本册北师大版教材优点:
1教材设立了“做一做”、“议一议”、“想一想” 等栏目,便于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 的知识,建立符合个体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教材 有利于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符合课改精神。 2知识的呈现过程科学合理,由浅入深,重点突出。 3练习题安排层次分明。
三、第四章注意的几个重点:
1函数图像考察能结合图象对简单问题中的函数关系 进行分析。 2016年沈阳中考题第15.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有A, B,C三地,C地位于A,B两地之间,甲,乙两车分 别从A,B两地出发,沿这条公路匀速行驶至C地停 止.从甲车出发至甲车到达C地的过程,甲、乙两车 各自与C地的距离y(km)与甲车行驶时间t(h)之 间的函数关系如图表示,当甲车出发( )小时, 两车相距350km.
轴的距离等于点的纵坐标的绝对值;点到y轴的距离等于
点的横坐标的绝对值.部分学生常搞反.
【例2】点A(-6,8)到x轴的距离为
,到y轴
的距离为
.
第三章易错点
易错点3 混淆图形的变化与坐标轴之间的关系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变化与点的坐标的变化
关系为:图形关于x轴对称,则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
互为相反数;图形关于y轴对称,则点的纵坐标相同,横
行;当两点纵坐标相同时,误认为两点连线与y轴平行. 【例1】过点A(-3,2)和点B(-3,5)作直线,则直线 AB( )
A. 平行于y轴 C. 与y轴相交
B. 平行于x轴 D. 与y轴垂直
第三章易错点
易错点2 点的坐标与点到坐标轴的距离之间的关系理不

点到坐标轴的距离与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为:点到x
易错点4 利用方差来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2017年中考

八年级数学上册3.2平面直角坐标系第1课时平面直角坐标系说课稿(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3.2平面直角坐标系第1课时平面直角坐标系说课稿(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3.2平面直角坐标系第1课时平面直角坐标系说课稿(新版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坐标轴和坐标点的概念,坐标的表示方法以及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函数、几何等数学知识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坐标轴和坐标的初步知识,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坐标轴和坐标点的概念,以及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等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讲解和巩固。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中的坐标系应用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实例来加强理解和运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掌握坐标轴和坐标点的概念,学会表示坐标,并能判断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坐标轴和坐标点的概念,坐标的表示方法。

2.难点: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的判断,以及坐标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直观展示平面直角坐标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学过的坐标轴和坐标点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讲解: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坐标轴和坐标点的概念,坐标的表示方法,以及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课堂互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解答疑难问题。

4.练习巩固:布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确定位置》说课稿4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确定位置》说课稿4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确定位置》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确定位置》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坐标系的建立和点的坐标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坐标系的含义,掌握如何用坐标表示点的位置,以及如何根据坐标确定点的位置。

这一节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函数、几何等数学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面几何和方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坐标系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坐标系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有一定的困惑,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坐标系的含义,掌握如何用坐标表示点的位置,以及如何根据坐标确定点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和操作,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坐标系的含义,点的坐标的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坐标系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点的坐标的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坐标系的含义和点的坐标的概念。

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如PPT和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迷宫游戏,引出坐标系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通过操作和实例,探究坐标系的含义和点的坐标的表示方法。

3.讲解:教师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导,让学生理解坐标系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以及点的坐标的意义。

4.巩固:学生进行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讲解。

5.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坐标系的含义2.点的坐标的表示方法3.坐标系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4.点的坐标的意义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结果和课后反馈,评价学生对坐标系的含义和点的坐标的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情况。

八年级数学上册2.1认识无理数说课稿(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2.1认识无理数说课稿(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2.1认识无理数说课稿(新版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八年级数学上册2.1认识无理数是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无理数的概念,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关系,以及掌握无理数的估算方法。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索无理数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对数的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无理数的概念可能感到陌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无理数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无理数的概念,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关系,掌握无理数的估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无理数的概念和性质。

2.难点: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关系,无理数的估算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故事引入无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无理数的概念,通过例子让学生理解无理数的特点。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无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关系,分享各自的观点。

5.课堂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无理数的概念和性质。

7.拓展:介绍一些无理数的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无理数的概念和性质。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无理数的概念2.无理数的特点3.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关系4.无理数的估算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有序数对 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有序数对 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

有序数对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1.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有序数对的概念,让学生感受用一对有序的数可以简明准确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物体的确定位置,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本节课是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关键,也是学习函数的基础.教科书首先结合章前图----建国60周年庆典活动中,在天安门广场上出现的一幅背景图案,通过引言说明背景图案的组成方法,指出利用有序数对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进而说明可以通过建立坐标系来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点出本章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说明研究的意义.教科书从实际中需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出发,引出有序数对的概念.一开始,教科书举出确定电影院中座位的位置的实例,并较详细的说明,可以利用“排数”和“号数”这样一对有序数来确定位置,结合所配插图,感受“7排9号”和“9排7号”对应不同的座位,体会有序数对中顺序的作用;接着又举出如何说明一本书中某页的印刷错误、如何在教室中确定学生座位的位置等.让学生体会有序数对可以准确地确定位置.为了引导学生逐步进入数学化的过程,即经历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过程.教科书围绕着确定教室中学生的座位的例子,展开了对有序数对的讨论.首先设置一个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有序数对表示的座位,找出参加问题讨论的同学.接着,根据这个问题情境,设置了一个“思考”栏目,提出几个体现有序数对特征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数对的特点,感受有序的必要性,加深对有序的理解;最后归纳出有序数对的概念.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有序数对是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确定用怎样一对有顺序的数表示物体的位置.2.重难点突破有序数对的概念突破建议我们把有顺序的两个数与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对“有序数对”的理解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数对”:即两个数,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点的位置必须有两个数,而直线上的点的位置由一个数确定.(2)“有序”:即两个数的位置不能随意交换,(,)与(,)顺序不同,含义就不同.当时,它们表示同一有序数对;当时,它们表示不同的有序数对.(3)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时,要注意如下规范:横前纵后中间逗,两旁括号不能漏.(4)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我们要善于用生活常识或规律进行分析和理解,反复阅读题目,把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明确表述语句中的顺序.例如,电影院的座位7排9号,可以写成(7,9),这里的7和9所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前面的7表示排数,后面的9表示号数.因此,(7,9)和(9,7)表示的位置不同,(9,7)表示9排7号.例1.在广播体操比赛的广场上,王红月同学站在第3列第7排,表示为(3,7),而张小颖同学的位置可以表示为(5,6),那么她站在什么位置?邓浩宇同学的位置可以表示为(4,4),那么她站在什么位置?解析:本题考查有序数对的概念.根据“王红月同学站在第3列第7排表示为(3,7)”,说明“列数在前,排数在后”.所以,张小颖同学的位置可以表示为(5,6),那么她站在第5列第6排;邓浩宇同学的位置可以表示为(4,4),那么她站在第4列第4排.例2.在如图所示的国际象棋棋盘中,双方四只子的位置分别是(,3),(,5),(,7),(,2),请在图中描出它们的位置.解析:本题考查有序数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答案如下图所示:。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的应用说课稿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的应用说课稿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的应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一次函数的应用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一次函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本节课通过引入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的基本特征,并能够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代数知识,对数学概念和符号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一次函数的应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渐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感到困惑,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和练习,掌握一次函数的应用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和自信心,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一次函数的应用方法。

2.教学难点: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理解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板书,展示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一次函数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一次函数的应用。

2.新课导入:介绍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的应用方法。

3.课堂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和板书,展示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引导学生直观理解。

4.练习与讨论:学生进行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解答疑问,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一次函数的应用方法,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以及一次函数的应用方法。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整理课件
2.一些建议
●课时安排建议(略) ●教学方面的建议和要求
注重使学生经历探索勾股定理等的过程
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注重创设丰富的情景使学生体会勾股定 理及其逆定理的广泛应用
教师应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注意渗透形数结合的思想方法 尽可能地体现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鼓励学生阅读教科书提供的材料,并自己查阅更多的材料了 解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历史。
a2 + b2 = c2
c
a
b
整理课件
方法一与方法二的比较
都从两个途径去求同一个图形的面积. 都直接或间接的找到了a2、b2或c2 .
整理课件
方法三:弦图
c ab
c2 = (a b)2 + 4(½ab) = a2 2ab + b2 + 2ab
c2 = a2 + b2
整理课件
弦图
趙爽 東漢末至三國時代吳國
●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 ●注意运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清楚新旧知
识的区别和联系 ●淡化二次根式的概念
整理课件
一次函数
8
至 11 月 30 日
二元一次方程组
9
至 12 月 13 日
数据的代表
5
至 12 月 20 日
总复习
10
至 1 月上旬,1 月中旬期末考试
本册教材总课时数
71
2、本学期的四个领域的课时分配
数与代数部分共 3 章 28 课时:
第 2 章 实数;第 6 章 一次函数;第 7 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边的关系;
整理课件
方法一
b a
c
(a + b)2 = c2 + 4(½ab) a2 + 2ab + b2 = c2 + 2ab a2 + b2 = c2

八年级物理上册新教材分析体会(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新教材分析体会(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新教材分析体会(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新教材分析体会(北师大版)摘要:通过对前后两个版本教材的对比剖析,从六个方面简述了新教材的改革变化,为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学好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

关键字:北师大版物理教材学习体会人们常说,演员要想演好剧,就要有一个好的剧本。

教师要想搞好某学科的教学,就要选择一套合适的课本。

在课程改革的初期,我们通过对几种版本教材的比较,从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原有高效的教学经验的同时,容易驾驭新教材施教,跟上教材的改革步伐,有利于学生轻松主动的学习方面考虑,选择了北师大版物理教材,使用将近十年,得到了师生一致公认。

本学期八年级物理新教材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发生了比较大的更新变化,使教材更加趋于完善。

一.正文方面的变化在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中,把原教材“一、物态”与“二、温度的测量”两节合为一节,即“一、物态变化温度”。

全章由原来划分的6节合并成了5节;教材既顺应了知识结构的连贯性,从课节内容安排上又节省了课时。

从观察与思考栏目中的图片展示后,直接给出了物质三种状态的概念,简单明了;删去了原教材中该部分的分子结构理论,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把原实验室温度计扩展到常用温度计,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熔化和凝固”这一节尾部增加了影响熔点的因素,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实际中的重要应用。

在“汽化和液化”一节中,科学窗中的沸点与气压,删去了“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表格,为学生减少了冗余的识记内容。

增加了阅读材料,“气体的液化”。

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了解有关气体液化的历史进程,以及在气体液化方面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及其科学成就。

在“升华和凝华”的“观察与思考”栏目中,对碘的升华、凝华实验,教材正文中细述了实验的过程、现象,并揭示了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原教材无实验现象、无原因分析相比,减轻了学生观察、探索、思考的难度。

把“热管”由原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变更为新教材的正文内容,彰显了热管在科学技术中人造卫星方面的重要应用。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1.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主要是学习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以及在平面上用方位角和距离刻画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教科书首先设置了一个“思考”栏目,让学生思考在地图上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是如何表示的,通过这个“思考”栏目,可以让学生看到,用坐标可以清楚地表示地理位置,由此引出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表示地理位置的内容.教学时,也可通过本地的地图,提出思考问题,来引入学习内容.教科书紧接着设置了一个“探究”栏目,要求学生根据所提供的问题情境,以及给出的条件,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画示意图.根据问题中的条件,很容易想到以学校为原点建立坐标系,教科书就采用了这样的做法.并在边空提出问题,让学生体会选取学校所在位置为原点,并以正东、正北方向为轴、轴正方向建立坐标系的优点.教学时也可以结合习题7.2的第5题或数学活动2进行.让学生体会如何确定原点能更清楚地描述地理位置.在学生思考、探究等活动的基础上,教科书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除了用平面直角坐标表示地理位置,还有多种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为此,教科书设置了一个“思考”栏目,通过一个有关海上救援的问题,让学生了解用方位角和距离表示平面内物体的位置的方法,体会利用方位角和距离刻画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实际应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根据具体情境灵活选用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用方位角和距离刻画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难点是,根据具体情境,建立适当的坐标系.2.重难点突破(1)根据已知条件,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突破建议①要说清楚坐标系的建立方法,明确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地理位置的过程:ⅰ.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轴、轴的正方向.一般选择明显或大家熟悉的地点为原点,以向东方向为轴正方向,向北方向为轴正方向.ⅱ.根据实际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比例尺的选择必须恰当,既不为过大,也不能过小,以画出的图形的大小恰当为好.ⅲ.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个地点的名称.②建立坐标系,应根据图象特点和实际问题背景,灵活处理,有时坐标系不唯一,应选取使用问题简单化的坐标系.例1.如图是某市市区四个旅游景点的示意图(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请以某景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保留坐标系的痕迹),并用坐标表示四个景点的位置.解析:本题考查根据已知条件,建立适当的坐标系,以及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答案不唯一,可以以任意一个旅游景点为原点,以水平方向为轴,竖直方向为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若以景点的相对中心位置金凤广场为原点,建立如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金凤广场(0,0),开心岛(-3,1),动物园(1,2),烈士陵园(-2,-3).(2)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突破建议①指导学生掌握好在坐标系中描点的方法.描点时,找准横坐标、纵坐标,切不可颠倒,为了防止发生此类错误,描点时可按“先横后纵”顺序进行;②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实际生活中确定物体的位置出发,帮助学生掌握确定地理位置的问题.③让学生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可以借助数来研究图形的问题,即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例2.某城市C地和G地之间、H地和D地之间都有一条笔直的公路相连.C地和G地之间常有车辆来往,H地和D地间也常有车辆来往,四地的坐标分别为:C(-3,2),D(1,1),G(-1,-4) ,H(-5,-3).①请在图中标出四地的位置;②现拟建一座加油站,那么加油站建立在哪里对大家都方便,试给出具体的位置.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描出C地、D地、G地、H地的位置,可以发现,道路CG和道路DH相交,因此加油站建在两条公路的交叉口对大家都方便.答案:①四地的位置如图;②连结CG,DH,交于点Q,加油站建在道路CG和道路DH的交叉口Q对大家都方便,加油站的具体位置Q的坐标是(-2,-1).(3)用方位角和距离表示平面内物体的位置.突破建议①让学生弄清方位角的概念.以观测者的位置为中心,将正北或正南方向作为起始方向旋转到目标的方向线所成的角(一般指锐角),而不是正东正西方向.②和用坐标表示平面内点的位置一样,利用方位角和距离表示平面内物体的位置时,方位和距离两个要素一个都不能少,缺少任何一个,都无法确定目标的位置.③这类问题往往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要养成耐心阅读问题的习惯.例3.小明要去某地考察环境污染问题,并且他事先知道下面的信息:①“悠悠日用化工品厂”在他现在所在地的北偏东30°方向距离此处3km的地方;②“明天调味品厂”在他现在所在地的北偏西45°的方向,距离此处2.4km的地方;③“321号水库”在他现在所在地的南偏东27°的方向,距离此处1.1km的地方.(1)根据这些信息画出表示各处位置的一张简图.(2)小明在明天调味品厂的什么位置?解析:本题考查用方位角和距离表示平面内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应用.(1)以小明所在地为原点O,以正北方向为轴的正方向,正东方向为轴的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确定好单位长度.根据方向角的定义可画图如下.(2)以明天调味品厂所在地为原点,以正北方向为轴的正方向,正东方向为轴的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可知小明在明天调味品厂的南偏东45°方向距离此处2.4km的地方.例4.如图,雷达探测器测得六个目标A、B、C、D、E、F出现.按照规定的目标表示方法,目标C、F的位置表示为C(6,120°)、F(5,210°).(1)按照此方法表示目标A、B、D、E的位置.(2)若目标C的实际位置是北偏西30°距观测站1800米,目标F的实际位置是南偏西60°距观测站1500米,写出目标A、B、D、E的实际位置.(3)若另有目标G在东南方向距观测站750米处,目标H在南偏东20°距观测站900米处,写出G、H的位置表示.解析:本题考查用方位角和距离表示平面内物体的位置.解答时,需要读懂题目信息,理解有序数对的两个数表示的实际意义.(1)根据C(6,120°),F(5,210°)可知括号中第一个数据表示目标与中心距离,第二个数据表示目标所在以中心为端点的射线对应的度数,据此规律可知,目标A、B、D、E的位置为A(5,30°),B(2,90°),D(4,240°),E(3,300°);(2)因为1800÷6=300米,所以每一圈表示300米,再根据方位角可知目标A的实际位置为:北偏东60°距观测站1500米,目标B的实际位置为:正北方距观测站600米,目标D 的实际位置为:南偏西30°距观测站1200米,目标E的实际位置为:南偏东30°距观测站900米;(3)根据方位角的定义以及位置的表示方法,找出点G、H,标出的位置如图所示.。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计划(4篇)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计划(4篇)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二、学情分析本期我继续授八(二)班数学,本班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不少同学基础很差,问题较严重。

在上学期镇组织的期末统考中,本班数学只是位列中上游,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师生需加倍努力,补缺补差,注重方法,夯实基础。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第十六章二次根式本章是在数的开方的基础上展开的,是算术平方根概念的抽象与扩展。

本章的重点是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运算,难点是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的合理性。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____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及几种特殊的四边形,通过对图形的操作或度量,让学生直观认识图形的性质,通过逆命题的猜想、操作验证和逻辑推理的证明等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几种图形的判定方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函数的基本知识,以及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和简单应用。

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揭示了现实世界中数量相互依存和变化的实质,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

本章是学习函数的入门,也是进一步学习函数的基础。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本章主要研究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四、教学目标和要求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缩小两极分化,尽力使后进生能迎头赶上,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单元教材分析精选全文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单元教材分析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单元教材分析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概念与计算;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以及离散程度。

【本章重点】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的计算。

【本章难点】
正确选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方差进行数据的描述和分析。

【本章思想方法】
1.掌握数形结合思想,如: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就是利用了数形结合思想。

2.掌握方程思想,如:本章中常利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解答问题。

1平均数1课时
2中位数与众数1课时
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1课时4数据的离散程度1课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
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王丙振
【期刊名称】《山东教育:中学刊》
【年(卷),期】2007(000)007
【摘要】本册教材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①数与代数方面有实数、一次函数与
二元一次方程组;②空间与图形方面有勾股定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四边形性质探索及位置的确定;③统计与概率方面有数据的代表;④课题学习方面有平面图形的镶嵌等。

其中探索勾股定理、实数系的建立、各种四边形的性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思想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等内容是教学的重点;【总页数】3页(P75-77)
【作者】王丙振
【作者单位】商河县教学研究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51
【相关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教材分析 [J], 王真真;
2.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三章教材分析 [J], 李新花;
3.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四边形"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J], 陈德前
4.青岛·泰山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实数"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J], 李殿起
5.青岛·泰山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实数”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J], 李殿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八年级数学上册4.1函数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4.1函数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4.1函数教案新版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新版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函数”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函数概念。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代数知识,为本节函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函数的定义、性质及表示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新知识有一定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但是,由于函数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一时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具体实例和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函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函数的定义、性质及表示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函数的表示方法。

3.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实例引入函数概念,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问题驱动: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函数的性质和表示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4.练习巩固:课后布置适量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例和图片,用于导入和讲解。

2.准备PPT,用于展示函数的性质和表示方法。

3.准备习题,用于课后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物体的高度随时间的变化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数学规律。

让学生意识到函数可以用来描述这些变化规律。

2.呈现(10分钟)讲解函数的定义、性质及表示方法。

通过PPT展示函数图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函数的概念。

同时,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函数来解决。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函数的性质和表示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课后布置适量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1.图形的轴对称 (1)通过具体实例了解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它的基本性质:成 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参见例 65)。 (2)能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点,线段,直线,三角形等)关于 13% 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 (3)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 正多边形、圆的轴对称性质。 (4)认识并欣赏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4 . 整 式
1.幂的运算;(零指数幂公式 和负指数幂公式) 2.科学记数法(较小数) 3.平方差公式; 4.完全平方公式; 5.整式的乘除运算;
15
4.整式与分式 (1)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数(包括在计算器上表示)。 (2)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 行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能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 中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之间以及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 28% (3)能推导乘法公式:(a+b)( a- b) = a2- b2; (a±b)2 = a 2±2ab + b 2,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 计算(参见例51)。
8
2.相交线与平行线 (1)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等概念,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 、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 (2)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能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 已知直线的垂线。 (3)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能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4)掌握基本事实: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6)理解平行线概念;掌握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 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7)掌握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 15% 线平行 (8)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 截,同位角相等。 *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参看例60)。 (9)能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10)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 截,如果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平 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或同旁内角互补)。 (11)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二 、 图 形 与 几 何
( 二 ) 图 形 的 变 化
1 . 图 形 的 轴 对 称
1.认识和欣赏身边的轴对称图 形; 2.了解轴对称的概念,探索轴 对称的性质; 3.能按要求,画出一些轴对称 图形 4.探索线段垂直平分线、角平 分线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5.
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 1.轴对称现象; 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4.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第六章《概率初步》 1.感受可能性; 2.频率的稳定性; 3.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8 15%
(二)事件的概率 1. 能通过列表、画树状图等方法列出简单随机事件所有可能的 结果,以及指定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了解事件的概率(参 看例73,例74)。 2. 知道通过大量地重复试验,可以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
领域 一级 考点 二级 考点 三级考点






课时 数

所占 比例



课标要求
所在章节及目录 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3.平行线的性质; 4.用尺规作角;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二 、 图 形 与 几 何
( 一 ) 图 形 的 性 质
2 . 相 交 线 与 平 行 线
(
领域 一级 考点 二级 考点 三级考点






课时 数

所占 比例



课标要求
所在章节及目录 第四章《三角形》 1.认识三角形; 2.图形的全等; 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4.用尺规作三角形; 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2.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3.三角形三边关系; 4.三角形三条重要线段; (重心) 5.全等图形的性质;(全等三 角形的性质) 6.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分类 思想) 7.利用尺规作三角形; 8.运用三角形全等解决问题; 9.
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1、 对顶角 2、 补角和余角: 3、 利用网格构造平行线与垂 线 4、 垂线公理:平面内,过一 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 线垂直; 5、 垂线段最短: 例如:“跳远” 6、 平行线的判定:“证明两 直线平行” 7、 平行线的性质:“证明三 类角的数量关系” 8、 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 平行 9、 方位角:课本第54页; 10、 用尺规作角:作一个角等 于已知角(和、差、倍)
5
9%
1.函数 (1)探索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变量 的意义。 (2)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法,能举出函数的 实例。 (3)能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4)能确定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会求出 函数值。 (5)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简单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 系(参见例56)。 (6)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能对变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初步讨 论(参见例57)。
( 三 ) 函 数
1 . 函 数
1.能读懂不同方式呈现的变量 之间的关系; 2.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实际情 境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 简单的预测; 3.探索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系 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变量 的意义; 4.能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 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的关 系; 2.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的关 系; 3.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的关 系;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三 、 统 计 与 概 率
( 二 ) 事 件 的 概 率
1 . 事 件 的 概 率
1.感受生活中的随机现象,并 体会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大小; 2.通过试验感受不确定事件发 生的频率的稳定性,理解概率 的意义; 3.能求一些简单不确定事件发 生的概率,并能设计符合要求 的简单概率试验; 4.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 数学模型,发展数据分析观 念;
(
领域 一级 考点 二级 考点 三级考点

所占 比例



课标要求
所在章节及目录 第一章《整式的乘除》 1.同底数幂的乘法 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3.同底数幂的除法 4.整式的乘法 5.平方差公式 6.完全平方公式 7.整式的除法 回顾与思考 复习题
( 一 ) 数 与 式
一 、 数 与 代 数
二 、 图 形 与 几 何
( 一 ) 图 形 的 性 质
3 . 三 角 形
11
3.三角形 (1)理解三角形及其内角、外角、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等概 念,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掌握它的推论:三角形 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证明三角形的任意两边 之和大于第三边 (3)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识别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 对应角。 (4)掌握基本事实: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掌握基本事实: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掌握基本事实: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7)证明定理:两角及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 角形全等 (8)探索并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 边的距离相等;反之,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 分线上。 (9)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探索并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 20% 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反 之,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10)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 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线、中线及顶角平分 线重合。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 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 各角都等于60°,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三个角都相等的三 角形(或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1)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 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 斜边的一半。掌握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探索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 实际问题。 (13)探索并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斜边、直角边”定理 。 (14)了解三角形重心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