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性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合集下载

集团客户风险管理制度

集团客户风险管理制度

集团客户风险管理制度一、前言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环境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风险挑战,其中集团客户风险管理尤为重要。

集团客户是公司业务的主要来源,但也可能存在较高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等。

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集团客户风险管理制度对于保障企业的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概述集团客户是指同一个母公司或控股公司所持有或控制的多个子公司或关联公司。

由于集团客户通常涉及到多个公司、多个行业、多种业务,因此其风险较为复杂和多样化。

为了有效管理集团客户风险,需要在公司制定一套全面的管理制度,以确保风险得到及时识别和控制,减少损失,最大限度地保护公司的利益。

三、集团客户风险的特点1. 多元化风险:由于集团客户通常涉及到多个公司和多个产业,因此其风险也是多元化的,可能涉及到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等多个方面。

这需要公司具有较强的综合风险管理能力。

2. 集团客户关联关系复杂:在集团客户中,各个公司之间存在较为复杂的关联关系,因此在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个公司之间的协同效应和风险传导。

3. 集团客户信用风险较大:由于集团客户通常规模较大,涉及到的资金量也较大,因此一旦发生信用违约风险,可能对公司造成较大的损失。

因此集团客户的信用风险管理非常关键。

四、集团客户风险管理制度架构为了有效管理集团客户风险,公司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架构,包括风险管理组织、风险管理政策、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测和风险报告等方面。

1. 风险管理组织公司应当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或委托专业的机构来负责集团客户风险管理工作。

风险管理部门应当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包括风险评估部门、风险控制部门、风险监测部门等,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和工作体系。

2. 风险管理政策公司应当制定明确的风险管理政策,包括风险管理的目标、职责分工、流程和制度、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等。

风险管理政策应当与公司的整体战略和风险承受能力相一致,确保集团客户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

关于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分析与监管建议

关于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分析与监管建议

关于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分析与监管建议■四川银监局建行处课题组 我国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的信贷风险,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客观上,集团客户内部关联交易的复杂性和隐蔽性造成银企信息的严重不对称,银行事前很难掌握和监控关联交易的具体信息。

同时,商业银行对于企业集团这一特殊客户群体的性质和地位难以界定,缺乏把握,针对其风险的信贷管理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制度和操作规范。

正确对待企业集团的信贷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不仅具有必要性,也有紧迫性。

一、集团客户信贷管理存在的风险(一)2003年8月银监会《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银监会2003第5号令](简称“指引”)出台前,商业银行的制度规定对集团客户的界定范围较窄,造成管理缺失。

此前多数商业银行没有制定有关集团客户授信方面的系统性文件,集团客户授信的有关规定包含在额度授信管理办法之中。

这类办法一般制定时间较早,已经不适应目前集团客户授信管理的需要。

对比银监会“指引”,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的界定,主要以“产权关系”为标准,范围较窄,因而造成不能对较广范围内的集团客户纳入统一授信管理,贷款实际发放中多头授信的现象难以克服。

(二)缺乏有效的识别集团关联企业的方法。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认识存在误区,易受虚假报表或合并报表资产总额的迷惑,往往认为资产规模庞大就是实力雄厚,忽视集团客户本身固有的风险,对集团客户经营风险、系统性风险、行业风险、法律风险认识不足,把握不准,把集团客户等同于优良客户。

已经爆发风险的蓝天集团、银广厦等上市公司就是最好的例子。

同时,因为集团客户界定范围较窄的影响,商业银行关注关联企业经营活动的意识不强,没有制定识别集团客户的操作性的具体规定。

(三)信贷向集团客户集中,形成风险集中。

监管中发现,商业银行的贷款呈现“双重集中”的特征。

所谓”双重集中”是指一家商业银行贷款集中某一集团客户和多家商业银行集中贷款于该家集团客户并存的现象。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大额信用风险的管控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大额信用风险的管控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大额信用风险的管控陈瑶璐陈寰摘要:近年来,商业银行不断暴露大额集团客户信用风险,风险暴露后发现,银行在信贷客户早期介入普遍存在对集团客户隐性关联关系识别不清,导致贷款资金出现挪用、集团客户过度授信以及集团内部关联担保比例过高等问题,增大了银行风险化解的难度。

本文针对集团客户隐性关联关系未有效识别所带来主要风险,剖析其中的原因,继而提出了识别隐性关联关系的有效路径,从而降低银行大额信用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隐性关联;风险识别;防范0 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多的份额和利润,在“做大做强”的理念驱动下,近年来企业集团化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同时融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在单一企业情况下,企业的股权结构较为简单,尚容易辨析。

而伴随着企业多元化发展,企业由单一企业逐步走向集团化发展道路,则企业的股权结构也随之改变,变得越发复杂。

集团企业因其股权结构的复杂,潜在风险的隐蔽性也强,特别是在刚介入时难以有效察觉,但一旦发生风险,对银行造成的负面影响往往也是非常巨大的。

1 集团客户隐性关联关系未能有效识别的主要风险大型集团客户是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服务对象。

由于种种原因,普遍存在股权结构复杂、关联交易隐蔽、风险易于传导等特征,在各类金融机构授信主体多,用信额度大,影响范围广,社会关注度高,是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抓好大额用信集团客户风险管控既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客观要求,也是落实监管部门防控金融风险要求的现实需要,更是商业银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集团客户隐性关联关系未能有效识别,将会给银行经营管理带来较大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1加大了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监管的风险集团信贷客户常常利用隐性关联交易,通过提供虚假贸易合同方式,进而套取银行信贷資金,信贷资金在集团内部不同项目、不同成员之间随意流动,个别信贷资金被挪用于房地产、矿产、民间借贷等高风险领域的情形,或归集母公司统一调配使用,导致银行贷款资金监控失效问题长期存在,难以杜绝。

对强化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对强化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对强化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近年来,从全国各地爆发的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特征来看,均伴随巨额银行授信风险的暴露,涉及的银行和关联企业众多,不仅对当地金融稳定构成威胁,而且对社会稳定影响很大。

当商业银行面对一家经营规模不大的授信客户时,往往因处于资金供应者的地位而带有明显的强势,企业对银行授信管理配合度也比较高,一旦出现风险,银行会毫无顾忌地依法清收或查封处置其资产,尽量降低贷款损失。

而当面对具有相当规模、在当地影响较大的集团客户时,由于激烈的同业竞争使单家银行经常处于弱势地位,在授信管理上客户配合度较低,此类客户授信出现风险时,政府为避免其破产清算对地方经济金融影响过大,往往强力干预,银行难以从容依法处置问题授信,甚至不得不接受企业经营风险带来的巨大损失。

对于一个区域来讲,这种“规模大到不能倒”的集团客户的授信安全对于当地经济社会稳定和金融安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强化集团客户授信管理尤为重要。

一、区域性集团客户授信主要特征(一)企业关联复杂程度高,风险传染性强。

区域重要性集团客户所涉及企业之间的关联关系不仅局限于股权上的“有形"关联,其关联关系更为多样化、隐蔽化,识别难度更大,涉及关联主体更多,出现风险后传染性更强、扩散范围更大。

概括来看,此类客户的关联形式主要有三种具体表现。

一是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之间直接或间接的股权关联,即企业之间通过控股、参股或契约等形式构成的法人联合体。

二是企业集团或集团内企业作为一个区域或行业的龙头企业,与众多上下游企业因业务联系形成的业务关联或债权债务关联。

譬如以一家或多家骨干企业为核心,依托某一产业链形成的企业集群。

由于存在密切的业务联系甚至债权债务关系,不论是集团企业还是供应链企业、集群企业经营陷入困境,都会影响对方的偿债能力。

三是企业集团除了内部成员之间的担保以及关联担保外,集团企业对外提供担保或接受外来担保而形成的担保关联,包括企业相互担保形成的“债务共同体”、单向担保形成的“债务担保链”、循环担保形成的“担保圈"。

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损失。
严 也 信 贷 风 险主 要 属 于 信 用 风 险范 畴 , 信 脖 子 上 套 上 了 根 根 绞绳 , 重 地 威 胁 着 银 提 , 是 防 范集 团客 户 实际 控 制 人 道 德 风 用 风 险 绝 大 多数 来 自企 业 主 观 方面 , 市 行 信 贷 资 产 安 全 。 由 于 法 人 客 户 具 有 独 险的 关键 。 但
司 间形 成 了产业 链 上 的有 机 联 系 , 与 同 在 办 企 业 、 好 企 业 , 是 施 展 “ 手 套 白 本 要 件 , 绕 集 团 的核 心企 业 和 核 心产 品 但 办 而 空 围 之 骗 业相 比却 没 有 高 出对 手 的技 术 、 品 或 品 狼 ” 术 , 取 银 行 信 贷 资 金 。单 个 法 人 拓 展 业 务 , 无核 心竞 争 力 以及 核 心竞 争 产 对 牌及 服 务 , 银 行 依 旧对 企 业 授 信 、 放 客 户 也 可 能 图谋 不 轨 , 集 团客 户 更容 易 力较 弱 的 企业 原 则 上 不 得 介 入 ; 自 身无 而 发 但 对
个 根本 , 也是 集 团客 户信 贷 安 全 的 最 根 本 保 失厄 运 。在 集 团 客 户 中 , 别 居 于 控 股 地 起来 。 银行 在 选 择 客 户 时 必 须 把 有 无 核 证 。 如 集 团 客 户 中 各 个 子 公 司 与 控 股 公 位 的法 人 企 业 或 实 际控 制 人 , 不是 实 实 在 心竞 争 力 以 及 核 心 竞 争 力 的 强 弱作 为 基
对 因 场 风 险 、 作 风 险对 信 用 风 险 也 有很 大 的 立 法 人 资 格 , 外 独 立 承 担 法 律 责 任 , 操
或是 控 股 企 业 形成 的政 策 风 险 ; 银行 自身 盲 目迷信 大 客 互 相 担 保 在 银 行 取 得 贷 款 ,

集团客户授信风险与防范

集团客户授信风险与防范

集团客户授信风险与防范李泽辉【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集团客户风险表现、特征以及我国商业银行集团客户风险管理现状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对有效识别、防范集团客户风险提出了对策建议.【期刊名称】《青海金融》【年(卷),期】2013(000)008【总页数】3页(P47-49)【关键词】商业银行;集团客户;风险防范【作者】李泽辉【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分行青海西宁8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2.2近年来,随着各类跨地区、跨行业企业集团的逐渐壮大,商业银行集团客户的授信业务也迅速发展起来,与此同时,诸如太平洋建设、江苏申达等一系列集团企业债务危机事件引起的集团内部关联企业的信用风险也时有发生,给商业银行造成了巨大损失,暴露出银行在集团授信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如何有效识别集团授信业务信贷风险是目前银行授信管理的重要工作。

一、集团授信企业的主要信贷风险特征(一)集团客户的交易风险由于集团客户组织构成复杂、行业分布多元化、要真正了解和掌握集团客户真实的经营状况,需重点关注和分析下列因素:1.虚构交易。

集团客户通过成员单位,利用无贸易背景的交易合同,实现大量的支付和收入,从而增加大量的经营现金流,虚增盈利。

2.转移价格。

集团客户通过成员单位间的交易,压低售价或抬高进价,从而扭曲利润,尤其是拥有香港公司或境外投资的企业,通过价格调控,控制利润,也为逃避税务创造了条件。

3.改动交易时间。

集团公司为了调控财务状况,有时会人为地改动交易时间,将当年发生的交易记为下一个会计年度,或为了提高本年度利润,将应在下一年度发生的交易,记为本年发生的交易。

4.重复交易。

集团公司为了制造业务量或隐藏债务,往往会将同一笔交易重复进行。

(二)银行超额授信风险集团关联企业往往分散融资,与多家银行发生信贷关系。

从形式上看,一般关联企业各成员的贷款额不是很大,但由于其从属企业受控制企业的支配,从属企业以自己名义向银行获取的贷款往往被控制企业挪用,控制企业既可以直接与银行发生信贷关系,也可以通过从属企业获得贷款。

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与检查

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与检查

状况、行业发展趋势等。
风险评估
02
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进行量化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影响程度

风险应对
03
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如调整授信额度、加强贷后管理等

定期风险检查流程
检查计划制定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定期风险检查计划,明确检查对象、时 间、人员和内容。
检查实施
按照检查计划,对授信客户进行现场或非现场检查,收集相关信息 和数据。
05
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绩效评估
风险管理绩效评估标准
风险识别及时性
评估风险管理部门对潜 在风险的敏感度和反应
速度。
风险控制有效性
衡量风险控制措施在实 际操作中的效果和作用

风险报告质量
评估风险报告的准确性 、完整性和及时性。
风险管理创新性
鼓励在风险管理中引入 创新思维和方法。
风险管理绩效评估方法
检查报告撰写
根据检查结果,撰写风险检查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点。
风险预警与应急预案
1 2
预警机制建立
建立风险预警系统,通过指标监测和模型预测, 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预警响应
对达到预警级别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 如风险提示、限期整改等。
3
应急预案制定
针对重大授信风险,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对措 施和责任人。
优化流程
对风险管理流程进行优化,提 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完善制度
健全风险管理相关制度,确保 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强化监督
加强对风险管理工作的监督和 检查,确保其合规性和有效性

06
案例分析:成功与失败的集团客 户授信风险管理实践
成功案例分享

关于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的几点思考

关于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的几点思考

财税研究Finance and Tax一、集团客户的界定建行对集团客户的定义为:“集团客户是指通过控制权纽带联结在一起,存在紧密关联关系的企事业法人和非商业银行金融机构法人”。

笔者认为,集团客户其实质为集团成员间通过某种关联关系(包括股权关系、家族关系、合同关系或其他关系)连接在一起,具有不按公允价格转移资产和利润的可能。

其中控制权是识别与确认集团关联关系的重要特征。

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表现特征1.集团客户识别风险随着企业改革深入及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的产权形式和经营模式也发生了变化。

企业集团规模不断增大,产权关系日益多元化。

由于集团客户关联方式非常多,一些关联方关系比较隐蔽、复杂,很难区分识别。

虽然《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对集团客户的认定有了较为明确的界定,但各银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口径仍难统一,不同的银行往往会有不同的认定结果。

建行对集团客户显性关联企业的授信管理已比较成熟,集团客户关系树的建立与维护也日渐完善,但对实际控制人或主要股东幕后操纵的隐性关联企业,由于关联关系比较隐蔽,识别和管理仍缺乏更为有效的办法。

2.集团客户关联交易风险一是关联企业之间相互投资、参股,使得双方的资产和资本都出现了虚增,影响了银行对企业资本实力及资产规模的正确判断。

二是很多关联企业在注册成立后,控股公司便通过各种方式抽逃下属企业的注册资金。

资金的抽逃增大了银企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三是为满足贷款条件,利用关联企业相互控制的特性,通过进行关联交易来随意调节会计报表的相关数据,粉饰借款主体的财务报表以达到银行贷款条件。

四是当借款人不能偿还债务时,关联方之间通过转移资产、利润或债务重组等方式,悬空银行债务,将风险转嫁给银行。

3.集团客户过度授信风险由于集团客户成员结构及产权关系复杂、集团经营规模快速扩张,同时为实现融资规模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目标,集团客户往往与多家银行发生信贷关系,实行分散融资策略。

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制度1. 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公司的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以确保公司能够有效管理客户信用风险,减少可能的损失。

2. 目标公司的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主要目标包括:- 准确评估和监控客户的信用风险水平;- 制定有效的授信政策和流程,确保合适的客户能够获得贷款和授信额度;- 及时发现和应对可能导致损失的风险因素;- 提供明确的信用风险管理指南,确保员工了解和遵守相关政策和流程。

3. 授信政策与流程公司将建立一套完善的授信政策和流程,确保客户能够获得适当的贷款和授信额度,同时降低公司的风险暴露。

授信政策和流程将包括以下方面:- 客户背景调查:对客户进行详尽的背景调查和信用评估,包括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和还款能力。

- 评估风险水平:基于客户的信用评级和风险因素,确定客户的授信额度和贷款条件。

- 审核和监测:定期审查客户的信用状况和贷款还款情况,确保客户仍然符合授信条件。

- 风险控制措施:制定应对不同风险情况的应急措施,包括采取担保措施、要求增加抵押品等。

4. 监测和报告为确保客户信用风险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公司将建立监测和报告机制,包括以下内容:- 监测客户信用状况:通过监控客户的财务状况、市场变化和行业趋势等,及时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水平。

- 风险报告:定期向公司管理层和相关部门提供客户信用风险报告,包括风险评估、风险趋势和应对策略等信息。

5. 培训和沟通为确保员工了解和遵守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公司将进行培训和沟通,包括以下方面:- 培训课程:为员工提供相关的信用风险管理培训,包括授信政策和流程、风险评估方法和应对策略等。

- 内部沟通:定期组织内部会议和沟通,分享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的最佳实践和案例,促进经验交流和知识共享。

6. 评估和改进公司将定期评估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并对其进行改进。

评估和改进包括:- 风险事件分析:对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估,找出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集团性客户金融风险控制初探

集团性客户金融风险控制初探

直存在争论 。 而现实 中, 我们看到许多集 团客户为了提高其 自 身赢利水平 ,在人员 、管理等基础条件并不完全具备的背景
下, 纷纷介入一 些自己并不熟悉的行业 , 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加 大。 另一方面 , 多元化经营极易导致 资金短缺 的局面。众所 周 知 , 业的自身造血能力是非常有限的 , 企 要满足一些新涉足 的
集 团实际偿债能力的难 题。 目前 , 团是否配合调查几乎成 为 集 银行贷款评估是否能顺利完成 的前提条件 。因为现 阶段 各商
78《 D 当代经济》o8 - 期( 2 g 1 上) 0g
维普资讯
经 论 坛
■■ ■ — ■ ■ —— — ■ ● — ● — ■■ ■ — ■ ■ ■■ ■ _
维普资讯
【 摘要 】在 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 , 业之 间的跨 区域 、 企
跨 行 业 、 产 业 并 购越 来越 频 繁 . 团 内部 及 关联 企 业 之 问的 跨 集
组 织 形 式也 日益 多样 化 、 杂化 , 致银 行 传 统 的 风 险 控 制 手 复 导 段 面 对 巨大 的挑 战 。 因此 , 何 针 对 集 团客 户 组 织 结构 日趋 复 如
达, 融资渠道相对单一 , 业对信贷资金形成了非常强的依赖 企
性, 为了满足不断增加 的资金需求 , 分企业通过相互 参股 、 部
成立子公司 、孙公司等各种资本运作手段 ,建立多个融资窗
口, 达到信 用倍增 的目的。鉴于此 , 如何针对 集团客户组织结
由于集团内部母子公 司之间天然的血脉关系 ,导致关联 交易的大量 存在 。 从近期媒体披露 的情况看 , 管关联交易 的 尽 形式多种多样 ,但绝大部分被曝光的集团都 无一例外 的涉及 到关联交易 , 债权人的利益普遍受 到了不 同程度的损 害。

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2010年11月18日8点37分来源:中国金融网综合相关标签:银行授信一、银行集团客户的概念和特点(一)集团客户的定义银行集团客户是指具有以下特征的企事业法人授信对象:一是在股权上或者经营决策上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他企事业法人或被其他企事业法人控制;二是共同被第三方企事业法人所控制;三是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近亲属共同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四是存在其他关联关系以致可能不按公允价格原则转移资产和利润,商业银行按照风险尽责原则认为应视同集团客户进行授信管理。

(二)集团客户的特点1.集团客户规模扩张往往伴随银行贷款迅速上升。

大部分企业集团融资主要依靠银行信贷,相当一部分贷款是由关联企业提供担保的流动资金贷款。

由于集团企业对银行资金依赖程度较深,贷款规模增幅大,绝对量呈上升趋势,信贷风险也迅速攀升。

从集团客户经营角度来看,其通过频繁的兼并收购活动进行多元化投资,迅速扩张规模,对其自身也存在着极大的经营风险。

2.集团客户的经营行为特征。

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集团内关联企业投资关系复杂。

不少集团客户的关联企业主要是通过投资链条形成的,投资形式主要有全资、控股和参股三种。

投资呈现出多层次特征,而且层次之间不平衡。

二是通过频繁的兼并收购多元化投资,扩大资产规模。

混业经营的企业集团兼并收购活动频繁,它们围绕市场热点做题目,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多元化投资。

三是集团发展往往以融资促投资,以投资带融资。

企业集团多元化投资是以其独特的融资能力为基础的,并与其融资能力相互助长。

集团融资方式以银行贷款为主,也有通过上市募集资金的。

在以银行信贷市场为主的资金市场上,多元化投资既是融资冲动产生的原因,又是融资能力增强的通道。

集团控制的关联企业越多,融资能力也越强。

四是注重培养同政府的关系。

企业集团为寻求更大发展,高度重视培养同政府部门的关系,并注意形象塑造,经常参与捐助活动、助学活动、大型演出以提高知名度。

客户信用风险评估与控制

客户信用风险评估与控制

客户信用风险评估与控制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客户信用风险。

客户信用风险是指企业在与客户合作过程中,客户无法按时支付货款或者违约的风险。

这种风险不仅会对企业的现金流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以及市场声誉受损。

因此,客户信用风险评估与控制成为了企业非常重要的任务。

首先,对于客户信用风险的评估是关键的一步。

企业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客户的信用历史、财务状况、行业背景以及交易记录等信息来评估客户的信用状况。

一方面,可以借助外部机构或者第三方征信平台获取客户的信用报告和评级信息,以了解客户的还款能力和信用记录。

同时,企业也应建立自己的客户信用数据库,及时更新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精准评估。

其次,企业需要建立客户信用风险控制机制。

一方面,企业应建立风险识别和预警系统,通过监测客户的实际付款情况、交货延迟情况等指标,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信号。

另一方面,企业应采取措施降低信用风险,如要求客户提供担保或者履约保证金,制定合理的付款方式和信用限额,以及加强对客户的跟踪和监督。

客户信用风险的控制也需要加强与供应商和金融机构的合作。

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共享客户信用信息,共同评估客户的信用状况和风险,减少企业的信用暴露。

此外,企业也可以寻求金融机构的支持,通过与银行合作建立信用保障和融资渠道,降低客户信用风险的影响。

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做好客户信用风险的监测和控制。

首先,建立完善的内部审批流程和风险管理制度,确保合同签订和付款过程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其次,加强内部沟通,建立跨部门的协作机制,及时共享客户的信用变化和风险信息。

并且,还需要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识别和处理客户信用风险的能力。

最后,客户信用风险评估与控制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企业应及时调整评估指标和风险控制策略,根据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进行灵活应对。

同时,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和数据分析的手段来提高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管理的难点_成因和对策分析_刘静

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管理的难点_成因和对策分析_刘静

国际金融 2014-1INTERNATIONAL FINANCE14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管理的难点、成因及对策分析◎刘静 冷绪江 邹巍作者简介:刘静,中国银行总行风险管理总部(信用风险)高级经理;冷绪江,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专业审批人;邹巍,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风险管理部。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企业集约化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投资人的投资方式及投资渠道的逐步丰富,企业集团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潮流或趋势。

一方面,随着集团客户企业间关联关系的日益增多及复杂化,集团性公司客户也已成为商业银行的一个特殊的客户群体。

同时,由于集团性公司客户相对单一公司客户一般经营规模较大、资本实力雄厚、市场竞争力也较强,特别是那些跨区域、跨行业的大型集团公司,对业务竞争日益激烈的银行而言,有着较大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虽然自2003年8月,银监会下发了《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均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及操作细则,并在后期的管理工作中不断细化与改善,但由于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相较单一公司客户有着结构性、传染性与集中性等特殊风险特征,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困难重重。

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可以说是又爱又恨。

一、 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特征及现行风险管理工作中的难点一般而言,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管理要点集中在三个方面:集中性风险、传染性风险和结构性风险。

(一)集中性风险的表现及管理难点集团客户信贷的集中性风险主要表现是银行对某一集团客户的信贷支持额度过大,在该集团客户发生实质性风险时,由于信贷投放过于集中,会直接影响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

这一风险控制理念即经济学中所谓“风险分散”及“不要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投资理念。

针对集团客户信贷集中性风险的量化控制手段目前仅限于“对任一集团客户的授信总额不得超过银行资本余额的15%”。

对于这一量化指标,在实际集团客户信贷管理工作中过于宽松,特别是在一2014-1 国际金融INTERNATIONAL FINANCE15级分行或区域分支机构实际风险控制工作中的指导意义不大。

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及其防范

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及其防范

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及其防范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集团企业已经越来越多,并成为各家银行重点拓展的客户群体。

然而在集团客户给银行带来较大利益的同时, 也隐藏着巨大信贷风险。

因此,商业银行应高度重视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标签:集团客户信贷近年来,银行信贷向集团客户集中已成为一种趋势。

集团客户一般规模较大、资本实力雄厚、市场竞争力较强、资信等级较高,对银行有较大的吸引力。

但是随着德隆、贴本、格林柯尔等企业集团案件的的爆发,充分暴露出商业银行在集团客户授信方面存在的风险。

本文针对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的现状,分析了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增大的因素分析1. 银行经营观念存在偏差银行普遍认为集团客户规模大、偿债能力强,把集团客户等同于优良客户。

在一家银行给予集团客户以高额贷款之后,往往容易成为其他银行争相贷款的理由之一,对于该公司的偿还能力则很少关注。

同时,如果一家银行向集团公司授信采取信用方式,就会迫使其他银行降低门槛,放宽贷款条件,发放信用贷款。

2.集团关联企业财务不实主要体现在合并报表与借款主体报表不分,编制合并报表未剔除集团关联企业之间的投资、应收应付款项、虚增借款主体的资产、销售收入和利润;母公司财务报告未披露成员单位之间的关联交易、相互担保等情况;集团关联企业容易通过关联交易调整集团内部各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使银行很难准确掌握客户的真实资产负债以及财务效益等。

3. 集团融资主体与贷款资金实际使用主体不一致目前多数集团企业财务管理采用由集团总部统一管理的模式,集团的融资和投资都由集团总部统一调度。

这种模式便于集团投资、融资统一管理,降低财务成本,但增加了银行监控信贷资金用途的难度。

集团关联企业往往以好的子公司和用途作为借款主体和理由,取得贷款后再挪作他用,并在一段时期内以一定量资金循环借、还多家银行贷款,从而易于掩盖其资金短缺甚至重大不良问题。

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管理分析及其政策建议

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管理分析及其政策建议


集 团客 户 的 信 贷 风 险
1 .银 企 间 严 重 的 信 息 不 对 称 造 成 的信 贷 风 险 。集 团客 户 的 组 织 结 构 、 内部 交 易 和 人 事 关 系 比单 一 客 户 要 复 杂 得 借 : 售 费 用— — 销 售物 流成 本 — — 运 输 费 1 0 销 00 0
— —
仓 储 费 5 0 00
贷 : 行 存 款 银
1 0 5 00
() 流 成 本 的 归 集 与分 配 。企 业 发 生 的 物 流 成 本 应 借 记 告 。 2物 “ 流 成 本 ” 关 二 级 账 户 , 记 相 关 账 户 , 有 些 物 流 费 用 在 物 相 贷 但 供 应 、 产 及 销 售 各 阶 段 都 有 发 生 , 区 分 情 况 , 别 记 入 相 应 物 流 和 废 弃 物 物 流 以及 委 托 加 工 物 流 的物 流 流 程 进 行 物 流 成 生 应 分 的二 级 账 户 及 明细 账 户 。一 是 供 应 物 流 成本 归集 : 理 费用 、 管 原 本 的归 集 并 进 行 报 表 的编 制 。 在 实 际 工 作 中 , 业 还 可 以根 据 企 材 料 账 户 中 的相 应 项 目; 是 生 产 物 流 成 本 归 集 : 造 费 用 账 企 业 的 实 际 需要 、 本 核 算 的 不 同 内容 等 , 照 物 流 成 本 支 付 二 制 成 按 户 中 的相 应 项 目: 是 销 售 物 流 成 本 归 集 : 理 费 用 、 售 费 用 形 态 、 品等 进 行 物 流 成 本 的 会 计 核 算 。 三 管 销 产 账 户 中 的 相 应 项 目; 是 废 弃 物 流 成 本 归 集 : 售 费 用 账 户 中 四 销
风 险的爆发 具有 连锁性和 突发性。在对某商业银行 集团客户贷款进行 实证分析的基础 上, 梳理和总结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管理的要 点和难点 , 研究与探索集 团客 户信贷风 险的应对策略和要 点。

从风险限额看集团客户授信信用风险控制

从风险限额看集团客户授信信用风险控制

从风险限额看集团客户授信的信用风险控制(上)为防集团客户授信风险,实现信贷资源有效配置,2003年,中国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

《指引》要求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授信应遵循适度原则,即“商业银行根据客户风险大小和自身风险承担能力,合理确定对集团客户的总体授信额度,防止过度集中风险”。

《指引》明确将“一家商业银行对单一集团客户授信控制总额超过商业银行资本余额15%以上”的情形规定为“超过风险承受能力”的情形。

根据《指引》精神,各商业银行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最高信用额度风险控制标准。

而以集团净资产为基数,以信用等级为调节系数的最高额度风险控制,成为各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控制的主要措施(方法),即集团客户授信风险限额(最高授信额度)=集团净资产×集团信用评级调节系数。

该指标将集团客户授信最高额度与集团自有资金盈利能力和信用评级状况相结合,首次对集团客户授信总量进行了量化控制,在防集团客户授信信用风险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然而随着集团客户交叉持股、偏离主营业务的大规模兼并扩,以及盲目涉足境外期货等现象的普遍出现,商业银行信用授信的风险日益多样化。

现有的以净资产和信用评级为主要指标的风险限额控制模型的局限也就日益显露出来,从而对集团客户授信最高风险限额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目前集团风险限额模型的缺陷由于风险限额(最高授信额度)等于集团净资产乘以集团信用评级调节系数,使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决策建立在客户净资产规模和信用评级的基础上。

即净资产和信用评级是衡量银行是否与集团客户发生信用往来以及授信规模大小的重要尺度。

在决定信用等级的诸因素中,客户的偿债能力、财务效益、资金运营效率和发展能力与潜力等几方面的主要财务指标至关重要,在评级中占相当大权重。

因此,企业的财务数据是一切的基础。

但是,基于集团合并财务数据的集团客户授信风险限额控制存在以下风险隐患。

(一)集团客户方面的风险隐患1.关联交易风险。

商业银行防范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研究

商业银行防范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研究

商业银行防范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研究内容摘要集团客户就是企业通过内聚外联、扩大规模等方式进行产业和行业并购整合而形成的企业集团的总称。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加剧,为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更多的国内企业加入到国内和海外的并购行列,从而诞生了一批较大规模的集团企业。

一方面,集团企业作为一个国家产业实力和竞争力的标志,成为商业银行重点拓展的客户群体,也为商业银行带来了明显的规模聚集效应,另一方面,集团客户由于融资规模巨大、债权银行较多,一旦出现信用风险,往往产生连锁的资金链风险和系统的银行风险。

因此,集团客户的信用风险必须引起商业银行的关注。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观点进行了回顾,汇总了现有研究成果,通过与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的比较,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在集团客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特别是对大型集团客户缺少风险管理经验。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深入剖析了我国集团客户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重点分析了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的特征和类型,并对商业银行经营产生的影响。

结合银行经营实际,从经营体制、经营意识、主观行为等方面,归纳出我国商业银行在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几大问题。

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可以拓宽商业银行防范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的视野和思路,更有助于为管理层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从而促进商业银行和集团客户双向、健康、快速发展。

本文包括六部分内容,分别是绪论、相关文献综述、集团客户的信用风险分析、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防范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的对策、结论。

关键词: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研究I目录内容摘要 (I)1 绪论 (1)1.1 背景及意义 (1)1.1.1 选题背景 (1)1.1.2 选题意义 (2)1.2 内容与预期成果 (2)1.2.1 研究内容 (2)1.2.2 预期成果 (3)1.3 研究的主要方法 (3)2 相关文献综述 (4)2.1 国外研究现状与观点综述 (4)2.1.1 信息不对称与集团企业违约研究(stiglitz.1981) (4)2.1.2 软预算约束与集团企业违约研究(dewartripont&maskin.) (4)2.1.3 企业价值理论与集团企业违约研究(merton模型) (5)2.2 国内研究现状与观点综述 (5)2.2.1 关于集团客户的界定 (6)2.2.2 集团客户风险的特点 (6)2.2.3 集团客户风险管理的主要观点 (7)2.2.4 现代商业银行集团客户风险管理体制研究的主要观点 (8)3 集团客户的信用风险一般分析 (9)3.1 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特征 (9)3.1.1 集团客户风险具有隐蔽性 (9)3.1.2 集团客户风险具有复合性 (9)3.1.3 集团客户风险具有滞后性 (9)3.1.4 集团客户风险具有突发性 (9)3.1.5 集团客户风险具有行政性 (10)3.2 集团客户的信贷风险类型 (10)3.2.1 集团客户的投资经营风险 (10)3.2.2 集团客户的道德风险 (12)3.2.3 集团客户内部关联企业的互保以及过渡对外担保产生的风险 (13)3.2.4 集团客户由于违法违规经营带来的不确定风险 (14)4 银行对集团客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5)4.1 认识偏差与管理粗放 (15)4.2 方式滞后与创新不足 (15)4.3 竞争无序与过度授信 (15)4.4 银企经营层次不对等和信息不对称 (16)4.5 银行体制不完善及员工操守不规范 (16)5 防范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对策 (17)5.1 风险意识的强化与先进信贷经营理念的树立 (17)5.1.1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市场营销与风险控制的关系 (17)5.1.2 正确处理好做大总量与经营转型的关系 (17)5.1.3 正确认识商业银行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辩证关系 (17)5.1.4 正确认识并走出集团客户“表象”的误区 (17)5.2 严把信贷准入和决策关 (18)5.2.1 强化调查力度 (18)5.2.2 延伸调查宽度 (18)5.2.3 挖掘调查深度 (19)5.3 进一步强化授信管理 (19)5.3.1 完善授信制度 (20)5.3.2 界定授信范围 (20)5.3.3 确定授信总量 (20)5.4 建立上下联动与信息共享的集团客户贷后管理体系 (21)5.4.1 建立集团客户主办银行制度 (21)5.4.2 加强对集团客户贷款实际使用的监管 (21)5.4.3 加强集团内部关联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互保行为的监控 (22)5.4.4 建立集团客户的风险预警机制 (22)5.4.5 创新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的处置方式 (23)5.5 构建风险共防机制 (23)5.5.1 建立银行同业风险共防制度 (23)5.5.2 建立银行同业与社会执法部门风险共防制度 (24)5.6 拓宽集团客户融资渠道 (24)6 结论 (25)参考文献 (26)1 绪论1.1 背景及意义1.1.1 选题背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国内与国际间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集团性客户及其关联企业信贷风险的识别和防范

集团性客户及其关联企业信贷风险的识别和防范

甘肃金融GANSUFINANCE2008·6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市场化经营步伐的加快,集团性客户作为特殊的客户群体,一直是国内商业银行重点营销,积极介入的对象,其相对较为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较大的资产规模,较高的社会知名度,较好的经营业绩和较强的融资能力对商业银行颇具吸引力,从而使该类客户的信贷资金也不断增加。

随着近几年来金融监管力度的不断增强,一些集团性客户隐藏的风险不断显现,个别集团性客户危机陆续爆发,且呈现出系统性、连带性、突发性、扩散性等特点,给商业银行造成了巨额信贷损失,同时也暴露出商业银行在上市公司及集团性客户准入、审查,风险识别及防范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文就该问题提出粗浅的认识。

集团性客户的基本特征集团性客户一般是指具有以下特征的企事业法人:一是在股权上或者经营决策上具有直接或间接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二是共同为第三方所控制的多个企业集合;三是主要投资者个人,关系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包括三代以内直系亲属和两代内房系亲属)共同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的企业集合;四是存在其他关联关系,可能不按公正价格原则转移资产和利润,管理行认为应视同集团客户进行授信管理的多个企业集合。

关联企业,即是由多个法人组成,各自独立管理的联合协作企业(譬如生产过程中存在上下游关系)或通过投资,担保等关系形成关联企业群体,或者商业银行认为有关联关系的企业。

随着企业产权、股权的变化,企业并购等行为的出现,集团性客户及关联企业的产权关系更为复杂化。

集团公司及其关联公司的融资管理形式集团公司及关联企业是随着现代经济特别是在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公司之间主要通过项目融资过程中的资金相互拆借、投资;核心公司对(分)子公司的财务集中管理;相互之间的担保;产业链条的上下游关系,原料供应或生产之间的依赖关系;资本市场上的投资收购、并购;业务之间的协议合作等渠道形成了集团公司,或更为复杂的公司之间的关联关系。

集团关联客户授信业务中的风险防范与管理

集团关联客户授信业务中的风险防范与管理

集团客户授信业务中的风险管理与防范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投资主体多元化,一些跨地区、跨行业的集团性公司得到了迅速发展,规模庞大、发展快速的集团客户成为了各家银行重点拓展的客户群体。

集团客户在给银行带来较大利益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风险。

一些集团企业频繁进行关联交易、资金串用和相互担保,导致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呈现系统性、整体性、连带性、多发性、严重性。

近年蓝田、三九、托普、农凯、德隆等事件相继爆发,涉及金额巨大,债权银行众多,在金融界引起巨大震动。

虽然银监会于2003年8月27日发布了《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诣在加强对集团客户授信业务的风险管理,防范集团客户授信风险。

但从总体看,我国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的授信管理仍然没有到位,缺乏一整套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集团客户授信管理和风险控制面临着巨大挑战。

一、集团客户自身客观存在的风险(一)法律性质不明确。

我国对集团客户的界定,多依据国务院及各部委颁布的法规和部门规章,零散且可操作性不强。

而在目前现实情况中集团客户的表现形式各异,关联关系异常复杂多样,有些集团客户在法律上不存在关联关系,但其通过关键管理人员或密切家庭成员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组成集团关联企业。

立法的滞后导致银行对集团客户的法律性质和运作方式认识不清,对集团内部法律关系无法准确识别,很难在短时间内对其组织结构和经营状况做出准确评价。

(二)注册资金不实。

集团客户中存在大量虚假出资行为。

重复验资、先出资后抽逃、注册资本不到位等现象严重。

(三)财务状况不实。

主要表现为:编制合并报表未剔除关联企业之间的投资、应收应付款项,夸大了承贷主体的资产、销售收入和利润;母公司财务报告未披露成员单位之间的关联交易、相互担保情况等,形成财务泡沫。

一些集团客户为包装上市,往往通过关联交易随意调整集团内各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使银行很难准确掌握客户的真实负债以及财务效益情况。

(四)盲目投资和过度举债。

有些集团客户为追求规模效应,往往利用其控股地位随意调动集团成员企业资金,并利用集团规模优势取得大量银行贷款,过度负债,盲目投资,涉足不熟悉的行业,造成系统性财务危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蔽性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作者:陈德状
来源:《时代经贸》2015年第03期
随着企业集约化、一体化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集团化正成为企业发展新的趋势。

企业集团也已成为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要的一类客户群体。

对于集团客户,商业银行对之可谓既爱又恨,一方面,因其经营规模较大、资本实力雄厚、市场竞争力强等因素趋之若鹜,另一方面,也因集团客户信用风险较单一企业客户有着易传染、敞口大、难处置等风险特征,又对其又避之不及。

长期以来,集团客户风险管理一直是商业银行较为棘手的一个难题。

然而,由于尽职调查不到位、企业刻意隐瞒、管理工具有限等方面原因,还有一部分面貌不完整、关系不透明的隐蔽性集团,该类集团客户加剧了银企信息不对称,较之显性集团客户更容易引发信用风险。

一、隐蔽性集团产生的原因
所谓隐蔽性集团即通过投资、派驻法定代表人形成对企业的直接控制,以及通过亲属关系实现间接控制等方式形成的,表面上并无明显股权关系,但由相同控制人控制的集团企业。

从隐蔽性集团产生的过程来看,无非有客观和主管方面的原因。

客观上,由于集团客户普遍存在跨区域、多元化经营现象,部分集团客户关联关系复杂、关联交易隐蔽,导致难以准确识别在本行办理信用业务的集团客户全貌,对集团客户家族图谱“看不清、看不全”,难以对其主动实施扎口风险管控。

主观上,部分客户管理行和经营行为规避本行在评级、分类、授信、授权、关联担保等方面对集团客户的管理规定,刻意隐瞒已发现的集团成员企业投资、股权等关联信息,误导上级行信贷决策,并可能介入了部分原本不该介入的集团成员企业。

二、隐蔽性集团客户的主要特征
总体而言,隐蔽性集团客户主要具有如下几方面特点:
(一)组织形式。

隐蔽性集团客户的结构通常是实体企业+贸易企业或实体企业+个人经营类贷款。

比如:某隐蔽性集团,涉及成员企业4个,分别为**针纺有限公司、**纺织有限公司、**实业有限公司,以及实际控制人本人承贷的个人助业贷款,其中,**针纺有限公司为实体企业,其余均为贸易公司。

(二)控制关系。

隐蔽性集团客户实际控制人与法定代表人的关系复杂,隐蔽性较强,除了实际控制人的配偶、亲属关系之外,还有公司员工、朋友等关系。

比如:某隐蔽性集团,涉
及成员企业4家,分别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新材料有限公司、**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化工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分别是公司董事王某、股东顾某、股东李某和亲戚宋某,但该隐蔽性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均为刘某。

(三)经营特点。

隐蔽性集团客户多元化、跨区域、跨行业的投资情况较多,除了传统行业,还涉足房地产、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煤炭贸易、烟酒贸易、电子行业、汽车4S店等行业。

(四)担保特点。

隐蔽性集团客户,普遍存在过度担保、过度用信、资金挪用、风险高度关联等情况,容易引发担保链、资金链风险。

(五)区域分布。

隐蔽性集团客户跨区域(乡镇、县、市)经营特点明显。

比如,某隐蔽性集团是典型的跨一级支行集团客户,成员企业2家,分别为吴江地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相城地区的**电子有限公司。

(六)审批层次。

新增的成员企业授用信业务均由各经营行按照单个法人权限审批。

尽管部分信贷业务由上级行审批,但调查报告未对实际控制人情况作详细说明,还有部分个人信贷业务由各县域分行自行审批。

三、隐蔽性集团的信用风险分析
与已经认定的“显性集团客户”相比,未作为集团客户管理的“隐性集团客户”因不受集团整体评级、分类、授信、授权、关联担保等管理要求的制约,未建立有效的整体信息沟通协调机制,潜在的风险隐患更大。

过度授信与超额用信风险。

与单一客户相比,集团客户具有股权结构和组织结构复杂、业务多元化和跨地区经营等特点,容易导致严重的银企信息不对称。

(二)贷款资金挪用风险。

很多企业集团在内部实行资金统一调度,对银行借款也往往“统借统还”。

关联担保风险。

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采用集团内部或集团之间关联企业连环担保、交叉担保的现象较为普遍。

(四)整体出资能力不足风险。

四、加强隐蔽性集团客户管理的对策
大量应认定但未认定隐性集团客户的存在,极大地削弱了各级行对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管理的努力,加剧了银企信息不对称,使得有权审批行难以全面了解其真实的经营及风险状况,不
利于从整体上把控整个集团信用风险。

同时,隐蔽性集团客户清理、管理工作是一项常规工作,须常抓不懈。

(一)提高隐蔽性集团识别能力。

除股权控制关系之外,重点关注通过直系亲属或旁系亲属控制的家族式成员企业、由同一控制人通过代持等方式形成的隐蔽性较高的集团客户,对符合集团客户特征的及时认定并在信贷管理系统中标识,最大限度地还原集团真实面貌。

(二)差异化清理隐蔽性集团。

对于排查确定为空壳公司的客户,一户一策制定处置计划,采取收回贷款、转移承贷主体、落实有效抵质押担保等方式防范信用风险。

对于以个人经营性贷款形式借款隐蔽性集团成员企业,应尽快转换授用信品种,统一使用法人类品种。

对已发生的严重隐性集团风险事件,应加强与当地政府机关、司法及银监部门的沟通和争取,通过政府行政协调、同业同进共退等措施,灵活处置风险。

(三)科学、合理确定集团客户授信额度。

以开展客户集团客户授信为契机,识别空壳公司套取贷款行为,严禁为空壳企业提供信用。

加强集团整体授信管控,对集团下辖非主业、层级低、母公司不提供担保的子公司要严格控制新增用信。

(四)加强担保管理,防范担保圈风险。

优先采用抵质押担保或无关联关系客户提供的优质保证担保,严格控制新增担保圈贷款,逐步降低担保圈业务占比,从源头上防范担保圈风险。

(五)加强集团客户贷后管理。

加强集团客户信贷资金管理。

识别内部虚假交易,避免信贷资金被实际控制人移用于高风险领域,或被其他关联企业非正常占用。

(六)明确管理责任。

在贷前调查时,必须按照尽职调查的要求,全面了解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借款主体经营全貌,并按规定实施集团授信管理。

对于年中新拓展的集团成员企业,须按规定的权限、路径审查审批,并及时在C3系统中予以标注。

对于存在与客户合谋,故意隐瞒集团客户实际情况,向空壳企业提供信用,为隐性集团成员企业充当资金掮客等违规行为,要追究相关经营责任人违规责任,同时加计经济资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