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经济学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4.3.3选民行为
拥有选举权的公民称为选民。
选民的选择行为可分为四个方面:
1.目标。一方面是投票者个人所追求的目标,另一方面是投票人所在或所代 表团体的利益。
2.候选方案。一般来说,候选方案越多,投票人的选择余地就越大。
3.选举规则和程序。选举规则即人们常说的投票规则,如一致同意规则、多 数同意规则等等。选举程序,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种主要形式。
公共经济学
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杜振华
北京邮电大学
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4.1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4.2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
4.3代议制下的公共选择
2
4.1.1公共选择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公共选择的含义
公共选择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是经济分析工具在政治领域 的应用和延伸,主要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内在 动力,通过民主投票实现的对公共经济的合理决策。
第四种是女巫模型(wicked witch model)。指被选出的政治家可能促成 任何有助于他们保住或获得官位的事情。
17
4.3.2官僚行为
官僚的主要作用包括:官僚是公共决策的执行者,公共产品生产者
选民(具有不同利益个人)
投票 政治过程 选举产生公共机构
投票 立法制定公共政策
利益集团 官僚集团
公共政策的供给
1.加权投票规则
加权投票规则的特点是首先按照利益差别,把投票参与者按重要性分类,根 据分类来分配票数,然后对候选方案进行投票,得到最多票数而不是最多人 数支持的议案将获得通过。加权投票规则只是多数票规则的一个变体,通常 具有和多数票规则一样的优点和弊端。
2.否决投票规则
否决投票规则首先让参与投票的每个成员提出自己认为可供选择的一整套建 议或者行动方案,汇总后每个成员再从汇总的方案中否决掉自己不喜欢的那 些方案,最后剩下的没有被任何人否决的议案,就是集体选择的结果。
第四章_公共选择理论.ppt
公共物品、政治家、政策法案和法律
制度。
9பைடு நூலகம்
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詹姆斯 ·布坎南说:“公共选择是政治上的观 点,它以经济学家的工具和方法大量应 用于集体或非市场决策而产生。”
10
决策环境的划分
决策环境
市
价格反映 偏好 企业提供 私人产品
场
非 市 场 投票反映 偏好 政府提供 公共产品
企 业
私 人
公共选择理论
Public choice theory
1
推荐阅读书目:
《集体选择与社会福利》 阿马蒂亚·森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公共经济学》 朱柏铭 江大学出版社 《公共部门经济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 黄新华主编
2
公共选择理论,在英文文献里也称为“公
共选择”,“集体选择”,“公共选择经济
学”,“政治经济学”等,是一门介于经济学 与政治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它以经济学的
基本假设(尤其是理性人假设)、原理和方法
作为分析工具,研究政治市场上的主体(选民、 利益集团、政党、官员和政治家)的行为,揭 示公共产品的供给和分配的政治决策过程。
3
公共选择学派的代表人物:詹姆斯·布坎 南
4
公共选择学派的代表人物:詹姆斯·布坎南,美国人,将政治决策的分 析同经济理论 结合起来,使经济分析扩大和应用到社会-政治法规的选择。1986年诺 贝尔奖获得者。 重要著作: 《财政理论与政治经济体系》(Fiscal Theory and Political Economy); 《同意的计算》(The Calculus of Consent》与塔洛克(G.Tullock )合著; 《自由的限度》(The Limits of Liberty); 《赤字的民主》(Democracy in Deficit》与瓦格纳(R.Wagner)合 著; 《宪法合约的自由》(Freedom in Consitutional Contract); 《课税的权力》(The Power to Tax)与布瑞南(G.Brennan)合著 ; 《法则的理由》(The Reason of Rules)与布瑞南合著; 《自由、市场与国家》(Liberty, Market,and State); 《经济学:在预测科学与道德哲学之间》 (Economics:Between Predictive Science and Moral Philosophy); 《宪法经济学探索》(Explorations into Constitutional Economics)。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二、偏好显示和投票机制
1.阿罗不可能定理(教材78-79) 即不可能存在一种能够把个人偏好转化为社 会偏好的理想的社会选择机制。 第一,合理性; 第二,不相关选择的独立性; 第三,帕累托最优原则; 第四,个人偏好的无限制性; 第五,非独裁性。
2.多数决策与投票悖论 在多数投票原则下,可能没有稳定一致的均衡结果,出现投 票循环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投票悖论。
预习思考:
1 阿罗不可能定理及其评价 2 中位选民定理及其评价 3 投票悖论是怎样发生的 4 利益集团在代议制民主中的作用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第二节 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 第三节 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一、什么是公共选择理论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
以提高社会整体福利为目标的利 益集团(环保、动植物保护组织 等)
利益集团分类 以福利在分配为目标的利益集团 (行业协会、工会等。在在分配 性公共决策中取得或维护其垄断 地位(寻租行为)
利益集团与寻租:
寻租:利益集团通过影响公共选择和决策,用各种办法获得租 金的特权行为。 实质: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必然产物,引起租金供给来自于政府 的权力。 寻租方式:游说、贿赂、拉关系、走后门。 性质:非生产性活动,因为寻租只改变了生产要素的产权关系 并不增加任何新产品和新财富(产品或劳务)。 后果:使资源配置扭曲;寻租者的垄断行为导致产品质量和生 产效率下降;耗费大量社会经济资源;政府部门争权夺利, 影响政府声誉,增加廉正成本;妨碍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降低行政运转的速度,甚至危机政权稳定;导致政府腐败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强调个人主义方法论,认为个体在经济和政治领域中的行为都是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 最大化。同时,它关注政治市场的竞争性和民主性,以及政府失灵和利益集团对政策制定的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的重要性
揭示政府失灵
公共选择理论揭示了政府在提供 公共物品和服务时可能存在的低 效、浪费和滥用权力等问题,为 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
政府失灵是指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时出现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情况。政府失灵的原因包括政府机构和官员的自利 性、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政策制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分配和外部性问题等方面出现的无效率和不平衡的情况。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垄断、不完全 竞争、外部性、公共物品等。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01
02
03
公共选择理论在公共部门人力资 源管理中强调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通过建立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 机制,提高公共部门的人才素质 和服务水平。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公共部门人力 资源管理应注重员工的激励和约 束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和创造力。
公共选择理论提倡建立员工绩效 评估机制,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 行科学评估和反馈,以提高工作 效率和服务质量。
02 对政策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的有效实
施。
建立政策调整和修正机制
03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修正政策,确保政策的持续
性和有效性。
05 公共选择理论案例研究
案例一:某城市垃圾处理政策制定过程
背景
某城市面临垃圾处理问题,需要制定相关政 策。
公共选择理论应用
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官员、利益集团、居民等各 方参与者通过博弈、协商等方式,争取自身利益最 大化。
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
• 在间接民主决策机制中,有三类主要的决策参与 者,即选民、政治家和官僚。 • 一、选民行为目标和特点
• 选民个人无论是作为消费者还是投票者,无论是在经 济市场上还是在政治市场上,其行为动机和目标都是一致 的,都是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即都作为理性的经济 人在进行经济活动或政治活动。 • 选民的行为特点: • 1.某些选民会放弃投票权。 • 2.某些有着共同利益的选民会结成特殊利益集团。
• 中间投票人:是指这样一位投票者,他的偏好正好处于
所有投票者的偏好的中点上,高于他偏好的数量的人和低 于他偏好的数量的人型中,个人
偏好都是单峰型的,则反映中间投票人意愿的那种政策会 最终获胜,因为选择该政策不仅使中间投票人获益最大, 也使其他人损失最小。
• 3、偏好强度与投票交易
• 在政治市场上,多数票规则的缺陷之一是没有考 虑每个人对不同表决方案的偏好强度,无论一个 人对某种方案的偏好多么强烈,他也只能投一票。 这样就可能出现多数人通过的方案产生的总收益 小于少数人支持的方案被否决导致的总成本。投 票交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第3节 关于政治行为的经济理论
• 二、政治家行为目标和特点
•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家也是理性的经济人,他和消费 者、生产者具有同样的行为动机,即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 化,其具体目标是当选或连任,也可说是争取选票最大化。 • •
政治家的行为特点:
1.政治家在竞选时会宣布一些最能被“中间投票人” 接受的政策主张 • 2.在收入政策方面,政治家更多地倾向于用发行公债 来代替税收。 • 3.在支出政策方面,政治家总是倾向于扩大公共支出 的规模和范围。
•
2、单峰偏好与中间投票人定理
• 单峰偏好:是指个人在一组按某种标准(如数量大小)排列的备选方 案中,有一个最为偏好的方案,而从这个方案向任何方向的游离,其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什么是公共选择?
公共选择,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个
人利益最大化为内在动力,通过民主投 票实现的对公共经济的合理决策(即政 府选择、非市场的集体选择)。
市场选择(市场决策)与公共选择(非市场决策) 的联系与区别
内容 媒体 杠杆 主体 动力
经济 市场
物物交换 (商品)
价格 个人之间可进 钞票 (等价交换、 行的简单交易 平等自愿) (个人、厂商)
(1)所有参与者的权利都会在投票结果中得到平等的体现。
每个参与者都拥有否决权,任何单个成员甚至集体均不能将 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此种选择规则的外部性成本为零。
(2)它可以有效避免“搭便车”行为。如果某项
待选方案可以使得部分成员不付任何代价从中受益,
这项方案将被其他成员否决。
——不足:效率低、成本高
03:00:40
12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Wharton School)管 理学教授阿姆斯特朗(Amstrong)注意到这个案例 后,在他的课堂上请学生们进行案例分析,并给他 们的选择。结果,不论他采取何种方式,只要在“ 董事会”没有外来人员的情况下,总有3/4左右的“ 董事会”成员选择“尽全力销售帕拉巴”,令他十 分震惊,但是当“董事会”里加入了公众代表、股 东代表和供应商代表之后,只有不到1/4的人做出上 述选择。
选民
代表(政治家)
决策
(一) 选民行为
1. 由于公共决策是一项公共产品,因而选民会出现“搭便车” 行为。
2. 由于公共决策中收入决策与支出决策的分离使得选民的态
度往往是自相矛盾的。 3.结成特殊利益集团。 特定的公共项目会与特定群体的利益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与某一公共项目有密切利益关系并在公共决策中发挥重要作 用的群体。 特殊利益集团在公共决策中能发挥重要作用。是因为它 能够降低本集团成员了解信息、对政治家进行游说或贿赂的 成本。
第四章公共选择理论
第四章公共选择理论第四章公共选择理论第四章公共选择理论*一、公共选择的定义*二、公共选择理论的内涵*三、投票机制和中位选民*四、公共选择中的利益集团*五、公共选择中的官僚集团*六、政治经济周期*七、当代中国的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一、公共选择的定义*詹姆斯.M.布坎南(James M.buchanan)认为,公共选择是一种对政治的看法,它把经济学的工具和方法扩大应用于集体的或非市场的决策过程。
*戈登·图洛克(Gordon Tullock)认为,公共选择基本上是运用经济学工具来研究政治学传统问题的一门学科。
*丹尼斯.C.缪勒(Dennis C.Mueller)认为,公共选择可以被理解为,是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或将经济学应用于政治学。
*公共选择(Public Chioce)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内在动力,通过民主程序投票等实现的对公共经济的理性决策。
公共选择理论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
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是对投票及其相关决策程序的研究。
一、公共选择的定义*公共选择的研究对象:非市场决策或公共决策问题*公共选择的研究工具:经济学的理论假定和分析方法,尤其是价格理论,它把政治舞台理解为市场,把选民、官僚和政治家视为政治市场中的博弈者,把选票看成是货币。
*公共选择的研究重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的局限以及政府失灵问题,分析政府行为的效率并寻找使政府最有效率工作的规则制约体系。
*公共选择的主要贡献:证明了市场的缺陷并不是把问题转交给政府去处理的充分条件。
一、公共选择的定义*公共选择的目的:保证政府按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意愿来提供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公共选择的方法:投票及其他民主形式和程序。
*公共选择的机制:各参与主体通过交易来谋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实现。
*公共选择的过程:个人偏好向社会偏好转化的过程。
*公共选择的因素:中位选民、利益集团、官僚集团、政治经济周期等。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内涵* 1.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历程*18、19世纪,一些数学家,如孔多塞(Condorcet)、拉普拉斯(Laplace)、卡罗尔(Carroll)等对投票过程发生了兴趣,发现了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原则的投票过程中的某些问题,不过他们的研究成果逐渐被淡忘了。
第四章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经济学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第一节 政府理论
1、偏好显示问题 在政治市场上,人们无法有效表示自己对某种公共产品 的看法啊,选民们只能通过对官员的选举来反映出需要 多少水平的公共支出,但不能反映出对具体公共产品的 偏好。 另外,即使人们能够表示自己对公共产品的偏好,他们 也未必就会真实表露出来。
实行统 一税制 的效用
富人的效用 中间阶层的效用 穷人的效用 GR GM GP 公共产品的数量
公共经济学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第二节 投票理论
(二)、投票悖论 1、投票悖论 多数票规则可能无法在多个备选方案中达到均衡,而在各种选择之 间循环。 2、阿罗不可能定理 不存在一种能够把个人对多种备选方案的偏好次序转换为社会偏好 次序,并且准确表达全体社会成员各自的个人偏好的社会选择机制。
公共经济学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第一节 政府理论
二、政府的不同类型及其决策 无差异曲线:是指这样一条曲线,曲线上每一点都代表了不同产品 的一种消费组合,而消费者从这些不同的组合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是 一样的。 政府的不同类型: 1、帕拉图式的政府 即大公无私的、只为全民利益服务的公仆政府。 该类型的政府根据社会偏好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律和秩序等公共 产品,同时从私人部门那里课税,以税收收入来支付政府雇员的工 资。
三、官僚预算最大化理论 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官僚会追求预算的最大化。官僚通过预 算的增加,可以获得职位、权限、尤其是随之而来的特权和名誉等 个人利益。 官僚与政府的关系: 是一种双边垄断关系,官僚将自己的服务出售给政府或政治家, 政府则向官僚们支付工资,从官僚那里购买服务。官僚从政府那里 获得一次性拨款,同时许诺将提供一定水平的总产出。
公共经济学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第三节 官僚理论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经济学
政策向中间选民演变的过程: 左图:民主党(D)失败,共和党(R)获胜 中图:民主党向中间调整了政策,获胜,共和党( R) 失败 右图:共和党也向中间调整政策
公共经济学
(二)唐斯假说 唐斯:《民主的经济理论》(1957) 政治家或政党也是理性的经济人,他和消费 者和生产者的动机是一样的。‚民主政治中 的政党与经济中追求利润的企业家是类似的。 为了达到他们的个人目的,他们制定他们相 信将能获得最多选票的政策,正像企业家生 产将能获得最多利润商品一样。‛
公共经济学
私人选择和公共选择
私人选择 (市场决策) 决策涉及的资源配置领域 决策过程/程序 决策的工具 决策的原则特点 个人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 私人产品 市场过程/市场程序 货币选票 自愿原则 消费量=需求量 公共选择 (非市场决策/集体决策) 公共产品 政治过程/民主政治程序 政治选票 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消费量与需求量可能不相等 没有直接联系
(二)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1965)对传 统利益集团理论提出挑战。
“实际上,除非一个集团中人数很少,或者除非存 在强制的或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以使个人按照他们的 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的、寻求自身利益的个人不 会采取行动来实现他们共同的利益或集团的利益。”
公共经济学
公够把个 人对 N 种备选方案的偏好次序转换成社会偏 好次序,并且准确表达社会成员的各种各样 的个人偏好的社会选择机制。 阿罗不可能定理并没有说,不应该把民主作 为政府的形式,但是,它认为,无论社会在 把其成员的偏好加总时采用哪一种方案,作 为社会选择机制它在某些方面都是有缺陷的。
公共经济学
市场的个人决策与非市场集体决策
公共经济学之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分析集体决策规则,与当 代西方一些民主论注重自由、从自由出发 去探讨民主的价值,在倾向上是一致的, 推进了民主研究的步伐。但公共选择理论 研究集体决策时是以经济人作为其前提预 设的,将人性绝对化为自利和理性,其理 论前提的缺陷必然导致理论本身的非规范 性。
私人部门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是一种 简单而有效的价格机制,通过这种机制决 定私人产品的产量,并决定产品如何在消 费者之间分配。
4.1.5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一项提案在付诸执行之前必须拥有n/2以 上的拥护者(n为投票者的数目)。
在投票者最偏好的政治结果中,处于中间 状态的、反映所谓中间投票者意愿的公共 产品的产量,往往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 衡。
4.1.6中间投票者
中间投票者,指的是这样一种投票者:其最偏好 的结果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的结果的中间状态。 中间投票者定理 如果所有投票者对公共物品或劳务的边际效 益曲线均呈向右下方倾斜状态,那么,中间投票 者最偏好的公共物品或劳务的产量,就是多数规 则下的政治均衡。
公共选择理论简介
公共选择理论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运用经济 分析方法来研究政府决策的方式和过程的一种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是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于60年代 末70年代初形成的一种学术思潮。公共选择学派在政 治家的动机、政府干预、财政政策、民主制度等方面 得出了一系列不同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结论。英国北 威尔士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邓肯·布莱克(Duncan Black,1908~1991年)于1948年发表的《论集 体决策原理》一文为公共选择理论奠定了基础。
公共选择理论简介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 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在经济市场上 活动的主体是消费者(需求者)和厂商(供给者), 在政治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选民、利益集团(需求 者)和政治家、官员(供给者)。在经济市场上, 人们通过货币选票来选择能给其带来最大满足的私 人物品;在政治市场上,人们通过政治选票来选择 能给其带来最大利益的政治家、政策法案和法律制 度。前一类行为是经济决策,后一类行为是政治决 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主要是做出这两类决策.
第四章 公共选择
案例4:火车站的设租行为
某地火车站为广开财源,改善职工福利想 出了一个“靠山吃山”的办法。他们由火车 站职工以股份制形式创办了一个后勤服务公 司,由该公司出面与一些单位签订代售火车 票合同,并确定合作分利的标准。于是,火 车站以支持后勤服务公司发展的名义,源源 不断的向该公司提供票源。结果:火车站买 不到紧俏的车票,代售点却大量存在;同时, 代售的手续费最高的是火车票价格的50%。
五、政治行为的分析
•
• •
1、投票者的选择
2、政党:选票的极大化(唐斯模型) 3、政府部门:公共权力的极大化
案例1:公共产品的过度供给
横幅标语在一些城市随处可见,它以红 色的条形布面作底,上面均匀地印制一排夸 张的汉字,悬挂在城市的主要街道、广场、 立交桥或醒目的建筑物上。按标语的内容可 分为:会议型、礼仪型、运动型、工作型等 等,几乎每个部门和行业都可以随时拉出横 幅标语,因此,无论走在哪里都能观赏到这 样独况让人非常的头疼,但是, 每当国宾车队通过、需要占用车道时,绝大多数市 民表示理解。因为 ,迎宾的礼仪涉及民族形象和国 家利益。所以宁可自己暂时被堵在路上。 在众人皆无期待的情形下,国家有关方面主动 提出:鉴于给市民的出行带来很多不方便,从2004 年1月1日起,取消为国宾车队安排礼仪性摩托车护 卫。
四、投票交易
互投赞成票和操纵投票
1· 互投赞成票,也叫投票交易,投票者在投票赞成自己强烈偏好的议案 的同时,也赞成与自己关系不大甚至稍微有损害而对另一个投票者至关 重要的议案。 2· 操纵投票
第一 甲 乙 丙 A C B 第二 B A C 第三 C B A 甲 乙 丙 第一 A A B 第二 B C C 第三 C B A
非市场环境和市场环境的示意图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三、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流派 1、罗彻斯特学派,研究领域为“实证的政治理论”,并
善于运用博弈论的抽象语言来描述现实的政治法律过程。 主要代表人物是威廉•赖克、Ordeshook等。
2、芝加哥学派,关注制度现实,代表人物有:斯蒂格勒
(George Stigler)、贝克尔(Becker)等。
3、弗吉尼亚学派,对公共选择这一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作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假设前提
1、“经济人”假设,能够根据成本-效益分析,选择最有利 于自己的决策。 2、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交易”性质,公共选择理论认为经 济学的基本命题是不同经济个体之间的交换,而非“选 择”。 3、政治规则完善论,政治过程的“理性的人”或经济人的 交易能够顺利进行,一个社会必须制定合理的政治行为规 则。
3、中位选民定理
影响投票行为的普遍规律。中位选民是指将处于所有投票 者最优偏好结果的中间状态的投票者。
在实际政治生活中,中位选民定理并中的利益集团与寻租
一、利益集团的含义
利益集团,指那些由一些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组成,对政府的 决策能够施加影响的团体。
二、利益集团产生的必然性
2、寻租行为与资源配置的效率
(1)寻租是一种非生产性活动。它使本来可用于生产的 资源白白被消耗,不增加任何新产品或者新财富,只是改 变生产要素的产权关系,把更大部分的国民收入装入了私 人口袋,导致资源无效配置。 (2)寻租还会导致不同部门官员的争权夺利,败坏政府声 誉,增加廉政成本。
3、寻租问题的治理对策
C C
B
A
C
B
3、单峰偏好是指每个选民的偏好只有一个峰值
循环投票,要么多数人暴政,要么进行投票交易
三、阿罗的不可能定理与中位选民定理 1、不可能定理,无论何种规则下,政府决策都可能产生
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由公共选择 学派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西方经济学理论, 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的交 叉学科,是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或 是把经济学运用于政治科学的分析。
代表人物:
英国北威尔士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邓肯 · 布莱克(Duncan Black,1908—1991 年)被尊为“公共选择理论之父”,他 于1948年发表的《论集体决策原理》 一文为公共选择理论奠定了基础。
关心的主题:
始终是国家和社会中的个别成员的偏好与 政府作出的公共选择之间的关系
回答的问题:
当个人面临对资源的公共使用作出决策时 ,不同的制度规则如何使个人的成本——收 益计算发生变化?给定的制度规则如何影响 个人的选择行为?如何制定制度规则以使人 们对资源的公共使用的选择达到最优?
主要的贡献: 共公选择理论将应用于市场的成本——效 益等微观经济分析方法,引入到政府公共 决策过程这一政治市场,为考察市场运行 和政府的政治行为找到了一个统一的标准 。
四、官僚的行为动机分析 • 官僚,现在一般指非经公选而是经考试被 政府录用且不受执政党更迭影响的政府行 政官员和职员 。 • 尼斯坎南(1971年),遵循理性经济人假 设,认为官僚与普通人一样,都是追求个 人利益的最大化,其目标函数包括“薪水 、职务津贴、社会声望、权力、人事权、 较大影响力、轻松的工作负担等”。为获 得个人的地位、权力和收入、政府官僚必 然想方设法追求机构预算的最大化和对政 府权力的有效控制。
– 1、有共同的利益和目标; – 2、具有一定的组织性; – 3、具有影响政治决策的能力。
• 利益集团希望通过集体性的行动,争取有 利于自己的决策方案获得通过 ,并政治家 、官员形成“铁三角”关系 ,从中获得远 远大于因联合和说服政府所发生成本的收 益。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 布坎南在《公共选择理论》(1972)一书中 说过,公共选择学派想要做的事情是,把 40年来人们用来检查市场经济缺陷和不足 的方法,完全不变地用来研究国家(政府) 和公共经济的一切部门并提供改进的措施。 为了提出改进政府干预行为的措施,公共 选择学者首先对政府干预行为局限性或"政 府失败"的表现及原因进行了较具体深入的 研究。
三、投票机制和中位选民
1.投票和社会偏好。公共选择理论对投票行为的 研究假定投票是由其福利受到投票结果影响的 那些人们来进行的。公共选择的目标为:提高 社会福利或对福利进行再分配。 参与投票的经济人对提高福利有自身的期待,社 会福利为个人福利的加总;福利再分配是一项 零和博弈,即部分人的福利增加是另一部分人 福利的损失,社会总福利没有增加。 同一项公共决策不可能同时实现两个目的,必须 区分目的来选择不同的公共选择程序。
• 2.多数决策与投票悖论 在西方,民主分为直接民主与代议制民主。 投票将个人偏好转化为社会偏好,有许多 投票原则: 全体一致原则:效率低、采用少; 简单多数和2/3多数原则被普遍采用。 这些原则都表明了多数决策。
多数通过规则的梅尼思.O.梅斯定理(梅氏定理 梅氏定理表明多数投票原则只有在两个备选方 案,同时满足4个条件时有效,在多个方案时, 就会出现循环投票现象。此种现象被称为“投 票悖论”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学习要点: 经济人的概念; 谋求最大发展自我利益与集体行为; 合适的公共选择方式可以约束官僚的行为; 政府失灵的必然性 中国的抉择科学化、民主化是一个逐进深 入的发展过程。
• 一、公共选择与非市场抉择
• 对人们选择行为的研究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各种决策的内容不同,因此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方法对选择问题(或称为决策问题)进行研究。
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案例分析1
在2004年广东省的人大、政协“两会”上, 人大代表林才贤认为,公务员加薪支出应提前 公开,增强透明度,实行听证。公务员所加的 薪水来源于纳税人缴纳的财政资源,因而公务 员加薪不能由政府说了算,值不值得加、怎样 加、加多少都应该问问他们的“主人”。合理 的加薪程序应该是政府提出加薪申请,纳税人 听证,报人大批准,交财政实施,结果分别向 人大和政府备案,并将涨幅向社会公布。 试对林才贤代表的主张进行评论。你认为公务 员加薪应以什么为基础。
28
互投赞成票*
含义:偏好强度不同的投票者根据 收益大于成本的原则,会愿意就那 些与其利益关系重大的问题进行投 票交易,从而出现“互投赞成票” 的现象。 投票交易存在的条件:与提案有关 的效益和成本不一致。
29
隐含的投票交易*
互投赞成票常常以隐含的形式出现。当分别 代表不同利益集团和两个或更多的议题被组合 在一起,让投票者就此进行投票,隐含的投票 交易就会发生。
19
配对投票:循环现象的改变*
净效益
. 丙的偏好峰 . 甲的偏好峰 乙 ’ 的.偏 好 峰
.
.
.
.
0
.
.
.
.
1 2 3 焰火燃放次数 中间偏好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20
配对投票:循环现象的改变*
第一轮 配对投票 第二轮 配对投票 第三轮 配对投票
投票者 甲 乙’ 丙 得票数 结果 投票者 甲 乙’ 丙 得票数 结果 投票者 甲 乙’ 丙 得票数 结果
A E
MSB B
0
效益和成本 (元)
Q*
QB 供给量 TSC TSB
TSB’
0
Q*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Public Economics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溯源
14
• 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之一的弗兰克· 奈特(Frank Knight)提倡经济自由主义学说。奈特认为,经 济学不是一门选择科学,而是一门研究经济制度、 研究社会组织是怎样为有关的集体、为社会而运 行的学科,在布坎南的思想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公 共选择理论产生的背景 。 • 公共选择理论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学 领域尤其是福利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些争论和需要 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些争论主要包括两个方 面:一是社会福利函数的性质,二是市场失灵与 政府干预的论述。 • 公共选择理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60年代末 70年代初形成一种学术思潮。
Public Economics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溯源
15
• 英国的邓肯· 布莱克(Duncan Black,1908—1991) 被尊为‚公共选择理论之父‛,他于1948年发表的 《论集体决策原理》一文(载《政治经济学杂志》 1948年2月号)为公共选择理论奠定了基础。 • 公共选择理论的领袖人物当推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詹 姆斯· 布坎南(James.M.Buchanan,1919一 )。 布坎南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事公共选择理论研 究的。他发表的第一篇专门研究公共选择的文章是 《社会选择、民主政治与自由市场》。他是公共选 择研究领域著述最多的学者。布坎南因在公共选择 理论方面的建树、尤其是提出并论证了经济学和政 治决策理论的契约和宪法基础而获得1986年度诺贝 尔经济学奖。
Public Economics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溯源
16
• 公共选择理论的学术阵地是公共选择理论的另一位 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戈登· 塔洛克 (Gordon Tullock,1922一 )于1966年创办的 《公共选择》杂志,这个杂志现在被列为全世界30 个最重要的期刊之一。
Public Economics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溯源
17
• 公共选择理论的三个学派 • 1.罗切斯特学派(Rochester School) • 罗切斯特学派的主要成员有:赖克(W.H.Riker)、 奥德舒克(P.C.Ordeshook)、布拉蒙斯 (S.J.Brams)、赫里奇(M.J.Hinich)、艾纳 森(P.H.Aranson)、麦克尔维(R.Mckelvey)、 菲奥瑞勒(M.Fiorina)、费雷俊 (J.A.Ferejohn)、谢泼斯尔(K.A. Shepsle) 和温盖斯特(B.R.Weingast)。他们大多在美国罗 切斯特大学执教,其中赖克是罗切斯特学派的领袖人 物。 • 罗切斯特学派有两个特点:一是坚持用数理方法来研 究政治学,在投票、互投赞成票、利益集团和官员研 究中使用数学推理;二是坚持把实证的政治理论与伦 理学区分开来。
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在经济 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消费者(需求者)和厂商
6
•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
Public Economics
(供给者),在政治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选民、
利益集团(需求者)和政治家、官员(供给
者)。在经济市场上,人们通过货币选票来选
择能给他带来最大满足的私人物品;在政治市 场上,人们通过民主选票来选择能给其带来最
个人 增进个人福利
公共选择 个人 增进个人福利
相
选择主体
选择目的
同
区 别
选择对象
个人影响 力
私人事物
个人单独决定 个人选择 = 个人 利益 市场
集体/公共事物
个人无法单独决定 个人选择 ?= 个人利 益
实现途径
非市场(选举)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定义
3
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在英文文 献里又称作‚公共选择‛(public choice), ‚集体选择‛(collective choice),‚公共选 择经济学‛(economics of public choice), ‚新政治经济学‛(the new political economy), ‚政治的经济学‛(economics of politics)或 ‚政治的经济理论‛(economic theory of politics)等,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 新的交叉学科。 公共选择理论以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尤其是 理性人假设)、原理和方法作为分析工具,来研究 和描述政治市场上的主体(选民、利益集团、政党、 官员和政治家)的行为和政治市场的运行。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溯源
12
• 瑞典经济学家林达尔(Erik Lindahl)提出了公共 物品理论。林达尔在1919年发表的《公平的赋税》 一文中,根据维克赛尔的自愿交易学说,认为公共 物品的生产同私人物品的生产一样,都是社会成员 通过交易各自获益的行动的结果。 • 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庞塔雷奥尼 (Pantaleoni)、德· 维蒂(De Viti)、德· 马尔科 (De Marco)、萨克斯(Sax)等人的公债理论和 国家学说,成为公共选择理论的又一个理论来源。 • 19世纪在欧洲大陆流行的霍布斯(T.Hobbes)、 洛克(J.Locke)等人的政治学说尤其是社会契约 理论,也构成公共选择理论的思想来源之一。
Public Economics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定义
• 丹尼斯· 缪勒(Dennis C.Mueller)认为: ‚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经济
Public Economics
4
研究,或者简单地定义为把经济学应用于政治
科学。公共选择的主题与政治科学的主题是一 样的:国家理论,投票规则,投票者行为,政
Public Economics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溯源
10
• 19世纪末,瑞典经济学家维克赛尔(Knut Wicksell)提出了政治的自愿交易学说和一致性原 则。 维克赛尔在他的1896年的论文《公平赋税的 新原理》中认为,传统的公共财政理论在经济学和 政治学这两个学科之间竖起了一道隔墙。 • 维克赛尔认为,政治是一种个人之间进行复杂交 易的结构,在这种结构里,个人追求集体地得到他 们私自限定的、不能通过简单的市场交易而有效率 地获得的目标。没有个人利益就没有任何利益。人 们正是基于自身利益通过自愿的交易,来形成所需 要的政治过程的结构。在市场上,个人用一种物品 交易另一种物品;在政治上,个人交易他们同意的 公共需要的成本份额。政治市场上的交易同样是自 愿的,从个人利益出发的。
第四章
Public Economics
公共选择理论
1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定义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溯源 三、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 四、投票机制和中位选民 五、公共选择中的利益集团 六、公共选择中的官僚集团 七、政治经济周期的怪圈
私人选择与公共选择的异同
比较项目
Public Economics
2
私人选择
党政治学,官员政治等等。公共选择的方法仍
然是经济学的方法。像经济学一样,公共选择
理论的基本行为假设是,人是一个自利的、理
性的、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人。‛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定义
• 保罗· 萨缪尔森和威廉· 诺德豪斯在《经济学》中给 公共选择理论下的定义是:公共选择理论‚是一
Public Economics
Public Economics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溯源
• 2.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1)
18
• 公共选择理论中的芝加哥学派又称芝加哥政治经济 学,其主要成员有贝克尔(G.S.Becker)、佩茨 曼(S.Peltzman)、波斯纳(R.A.Posner)、 兰德斯(W.E.Landes)、巴罗(Robert Barro) 和斯蒂格勒(G.Stigler)。斯蒂格勒一直是这个 学派的学术领袖,直到他1991年去世。公共选择理 论中的芝加哥学派的思想源流主要来自西方经济学 中的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奈特(F.H.Knight)、 瓦伊纳(J.Viner)、西蒙斯(H.C.Simons)和 弗里德曼(M.Friedman)等人的思想。
• 公共选择理论的学术大本营是‚公共选择研究中 心‛,这个中心现在设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乔 治· 梅森(George Mason)大学。公共选择理论的 追随者大多云集于此,布坎南和塔洛克是这个中心 的学术领袖。他们二人合著的《一致同意的计算: 宪法民主的逻辑基础》(1962年)被认为是公共选 择理论的经典著作。
8
Public Economics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溯源
9
公共选择理论最初产生于公共财政理论,财政理论是 公共选择的理论之源。财政理论是关于政府税收和政 府支出的理论。税收和政府支出是政府或集体的活动, 而不是单个的个人行为。在政府的收支过程中,消费 者面对的是国家或政府,而不像在经济市场上他面对 的是企业。为此必须研究税收和支出选择的政治决策 机制,而政治决策则是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主题。在 19世纪英法经济学家的经济理论模型中,国家被视为 一种‚不生产‛的活动,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负担。与 这种‚国家(或政府)缺位‛的模型不同,19世纪末 欧洲大陆一些经济学家开始运用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 法来分析决定公共活动的结构,这种分析内容构成他 们的公共财政理论的一部分。
Public Economics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溯源
19
• 公共选择理论中的芝加哥学派成员大多又是法律经 济学的芝加哥学派成员,他们的基本假定也是相同 的。 • 芝加哥政治经济学是公共选择理论中起步较晚的一 个学派,直到 20世纪70年代他们才着手公共选择 研究。斯蒂格勒于1971年发表的《经济规则理论》 一文打响了芝加哥政治经济学研究计划的第一炮, 随后兰德斯、波斯纳等人加入了这个研究行列。 • 芝加哥学派的自由主义色彩尤其是‚反历史‛的色 彩最为明显。芝加哥学派认为,经济学家可以观察、 解释和描述历史过程,但是不能影响历史过程;改 变这个世界的努力总的来说是枉费心机的,是对本 来就稀缺的资源的一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