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项练习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一)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见曦.月()(2)沿溯.阻绝()(3)乘奔.御风()(4)属.引凄异()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意思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春冬之时A.渔人甚异之B.无丝竹之乱耳C.水陆草木之花D.石青糁之4.文章从山、水两个方面来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写山,突出、的特点;写水,则突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5.文章描绘秋天的三峡时,重点描写了猿鸣,有什么作用?(二)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四时.俱备()(2)夕日欲颓.()(3)晓雾将歇.()(4)古来共谈.()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2)遂.至承天寺()(3)怀民亦未寝.()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文言文总复习(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文言文总复习(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文言文总复习(含答案)21.桃花源记一、词语解释缘溪行沿着落英缤纷落花甚异之诧异豁然开朗开阔的样子俨然整齐的样子阡陌交通交错相通黄发垂髫老人小孩怡然喜悦的样子具答之详尽咸来问讯都率妻子邑人妻子儿女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再无论魏晋更不必说延至其家邀请处处志之作标记欣然前往高兴的样子无问津者渡口二、翻译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7、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8、后遂无问津者。

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10、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三、课文分析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

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回答下列问题:答案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3、豁然开朗、世外挑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4、甚异之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原文)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7、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1》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1》关羽传(节选)建安五年,曹公①东征,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绍遣大将颜良攻白马②,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初,曹公壮③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④问之。

”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吾终不留,吾当立效⑤以报曹公乃去。

”辽以报曹公,曹公义之。

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

羽尽封⑥其所赐,拜书⑦告辞。

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注】①曹公:即曹操。

下文的“羽”和“绍”分别为关羽、袁绍。

②白马:地名。

③壮:赞许。

④情:人情,感情。

⑤效:功劳。

⑥封:封存。

⑦拜书:呈上书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曹公东.征( )(2)禽.羽以归( )(3)谓.张辽曰( )(4)曹公义.之( )2.下列各句与“无久留之意”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礼之.甚厚B.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C.不可背之.D.左右欲追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1)(2)4.阅读上文,说说该文中的关羽是怎样的一个人。

关羽传(节选)1. (1)向东边,到东边;(2)同“擒”,捉住;(3)对……说;(4)认为……讲义气。

2. B(此项为助词,其他三项为代词。

)3. (1)曹操赞赏关羽的为人,但是发觉关羽没有久留之意。

(2)我一定要立功来报答曹公才会离开。

4.英勇善战,重义气。

【参考译文】建安五年,曹操东征,曹操活捉关羽而回,任命关羽为偏将军,待他非常客气。

袁绍派遣大将军颜良到白马进攻东郡太守刘延,关羽策马驰入千军万马之中刺杀颜良,袁绍的众多将领没有人能够抵挡他,于是解了白马之围。

当初,曹操佩服关羽的为人,而观察他的心情神态并无久留之意,对张辽说:“你凭私人感情去试着问问他。

”不久张辽询问关羽,关羽感叹地说:“我非常清楚曹公待我情义深厚,但是我受刘将军的深恩,发誓与他同生死,不能背弃他。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2》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2》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2》汶水汶水①出县西南流,自入莱芜谷②,夹路连山百数里,水流多行石涧中。

出药草,饶松柏,林藿绵蒙③,崖壁相望。

或高山阻径,或回岩绝谷。

清风鸣条,山壑俱响。

凌高降深,兼惴栗之惧,危蹊断径,过悬度④之艰。

未出谷十余里,有别谷在孤山,谷有清泉,泉上数丈有石穴二口,容人行。

入穴丈余,高九尺许。

谷中林木致密,行人鲜有能至矣。

又有少许山田,引灌之踪尚存。

……夷水⑤亦谓之“很山北溪”,东入大江。

水所经皆石山,略无土岸。

其水明澈,俯视游鱼,如乘空也。

浅处多五色石,冬夏激素飞清。

旁多茂木空谷,夜听之,恒有清响。

百鸟翔禽,哀鸣相和。

逐浪游者不觉疲而忘归矣。

【注】①汶(wèn)水:古水名,属于黄河水系。

②莱芜谷:古山名。

后文中很(héng)山亦同。

③林藿:树木丛林。

绵蒙:浓密茂盛的样子。

④悬度:用绳索凌空穿越地形险要地区。

⑤夷水:古水名。

在湖北西部。

1.下面选项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是( )A.水流/多行/石涧中B.有别/谷在孤山C.入穴/丈余,高/九尺许D.水所经/皆石山,略无/土岸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是( )A.或.高山阻径(有时)B.山壑俱.响(全,都)C.东.入大江(向东面)D.略无..土岸(都是)3.翻译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1)(2)4.“清风鸣条,山壑俱响”写出了文中汶水所经山谷(填四字词语)的特点。

与此句意境上相似的一句为“,(须写出完整的一句),二句都采用了的手法。

泣水1.B(有别谷/在孤山)2.D(毫无)3. (1)山谷中的树木茂密,人们很少有能到达的。

(2)逐浪(沿着江流,顺着江流)畅游的人,不但不觉得疲惫,反而乐而忘返了。

4.空旷幽静。

“旁多茂木空谷,夜听之,恒有清响”以动衬静反衬。

【参考译文】汶水发源于莱芜市,向西南流,从流入莱芜谷后,道路两岸连绵的山峦一百多里,水道大多经过乱石累累的山涧。

盛产药草,遍地松柏,树林茂密,悬崖峭壁,遥遥相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与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与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与阅读专项训练一、文言文基础积累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在文中的意思。

1. 略无阙处()2. 蝉则千转不穷()3. 窥谷忘反()4. 往之女家()5. 曾益其所不能()6. 困于心,衡于()7. 入则无法家拂()8. 甚矣,汝之不惠()9. 军士吏被甲()10.改容式车()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 良.多趣味()2.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 互相轩邈..()4. 威武不能屈.()5. 必先苦.其心志()6. 面.山而居()7.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3.一词多义1.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杂然相许.()4.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5. 帝感其诚.()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6. 春冬之.时()甚矣,汝之.不惠()跳往助之.()7.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始一反焉.()且焉.置土石()8. 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9.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天子为.动()以顺为.正者()4.解释下列加点文言词的古今义。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今义:2.晓雾将歇.古义:今义:3.管夷吾举于士.古义:今义: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义:今义:5.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古义:今义:二、文言文阅读【一】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专题练习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专题练习

• • • • • • • • • • • • • • • •
9.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 全,都 ) 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都 ) 1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竟然 )( 哪里 ) 12.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 全,详细)( 邀请 ) 13.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 都 ) 1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 ( 妻子和儿女 )( 同乡的人 ) 1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竟然 )( 更不用说 ) 1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 详细地说出 )( 感叹惊讶 )
• • • • • • • • • • • • • • • •
3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应当 )( 很多 ) 34.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用 )(雕刻 ) 35.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无 )(顺着 ) 36.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 赠 )(坐着船在水上游览 ) 3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同“又” )( 大约 )(左右 ) 38.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缓缓地。 ) (起) 39.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拿着 )(说话 ) 40.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 靠近 )
• • • • • • • • • • • • • • • •
57.会当凌绝顶。 (终当,终要 ) 58.浑欲不胜簪。 ( 简直 )( 禁不住 ) 59.暮投石壕村。 ( 投宿 ) 60.老翁逾墙走。 ( 越过 ) 61.吏呼一何怒! ( 多么 ) 62.三男邺城戍。 ( 防守 ) 63.二男新战死。 (最近 ) 64.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 苟且 )( 停止 )
• • • • • • • • • • • • • • •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考点试题(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考点试题(完整版)

高效训练1.桃花源记(陶渊明)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②无论魏晋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④遂与外人间隔⑤寻病终⑥后遂无问津者⑦悉.如外人⑧便要.还家⑨欣然规往⑩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⑾渔人甚异之⑿阡陌交通⒀不足为外人道也⒁便扶向路二、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三、选择题1、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C.欲穷其林林尽水源 D.未果后遂无问津者2、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A.出:既出,得其船皆出酒食 B.乃:乃大惊乃不知有汉C.复:复前行不复出焉 D.舍:便舍船屋舍俨然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忘路之.远近徐公不若君之.美也B.见渔人,乃.大惊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其.如土石何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B.之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选文)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C.为武陵人捕鱼为.业(选文)不足为.外人道也(选文)D.虽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B、悉如外人悉以咨之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D、设酒杀鸡作食食之不能尽其材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橘生淮南则为橘7、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行道之人弗受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更若役,复若赋D.不足为外人道也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E.遂与外人间隔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①问今是.何世②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C.①不复出.焉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D.①设酒杀鸡作食.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B.有良田美田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C.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安陵君其.许寡人D.未果,寻.病终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问所从来,具答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其.中往来种作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便扶向.路寻向.所志11、以下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便舍.船太丘舍.去 B.欲穷.其林子子孙孙无穷.匮也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忠之.属也 D.问今是.何世斯是.陋室四、简答题1.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项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项练习

第21课《桃花源记》1.翻译下列加点词语。

缘.溪行 ______ 芳草鲜美..若有光 _______.. _______ 仿佛屋舍俨然..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 阡陌交通具.答之 ___ _ 便要.还家 ______ _ 咸.来问讯 ______________便扶.向路__________ 寻向.所志______________ 欣然规.往 ___________寻.病终 _____________ 后遂无问津..者 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3.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个社会理想?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叹惋”的是谁?“叹惋”的是什么?5.根据提示用原文语句填空。

(1)突出桃林之“美”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

,。

第22课《短文两篇》(一)陋室铭1.翻译下列加点词语。

惟吾德馨.________ 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可以调.素琴_________无案牍..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之劳形2.翻译下列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练习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练习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⒈解释加点字⑴具.答之(详细)⑵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⑶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⑷各复延.至其家(邀请)⑸乃.不知有汉(竟然)⑹便要.还家(通“邀”,邀请)⒉下列加点字与“皆叹惋”句中的“皆”字意义分歧的是( C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⒊有些成语出自本文,请写出两个世外桃源、豁然开朗⒋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分歧的是( D )A、阡陌交通.. B、率妻子..魏晋 D、设酒杀鸡..作食..邑人来此绝境 C、无论⒌翻译句子(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渔人把本身听到的每一件事都详细的说了出来,桃花源境的人都哀叹惋惜(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译文:本身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境地⒍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运用了这种手法,“具言”和“叹惋”都说的是桃花源境外的世事变迁,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六)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六)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专项复习(六) 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一)三峡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2)略无..阙处略无:完全没有(3)自非亭午..夜分亭午:正午(4)自非亭午夜分..夜分:半夜(5)不见曦.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6)至于夏水襄.陵襄:升到高处(7)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8)沿溯.阻绝溯:逆流而上(9)不以疾.也疾:快(10)则素湍..绿潭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11)回清..倒影回清:回旋的清波(12)绝.多生怪柏绝:极高的山峰(13)飞漱..其间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14)每至晴初..霜旦晴初:天刚放晴(15)每至晴初霜旦..霜旦:下霜的早晨(16)属引..凄异属引:接连不断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说其意思。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3.解释下列多义词。

(1)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②自.非亭午夜分(连词,表示假设,如果)(2)绝①沿溯阻绝.(动词,阻断)②绝.多生怪柏(副词,极,非常)③哀转久绝.(动词,消失)(3)清①回清.倒影(名词,清波)②清.荣峻茂(形容词,清澈)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连词,表选择(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即使今义:虽然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良.多趣味良:形容词用作副词,甚,很(3)空谷..传响空谷:名词用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6.翻译下列句子。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隐没遮蔽了天空和太阳。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5)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题练习题(一)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见曦.月()(2)沿溯.阻绝()(3)乘奔.御风()(4)属.引凄异()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意思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春冬之时A.渔人甚异之B.无丝竹之乱耳C.水陆草木之花D.石青糁之4.文章从山、水两个方面来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写山,突出、的特点;写水,则突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5.文章描绘秋天的三峡时,重点描写了猿鸣,有什么作用?(二)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四时.俱备()(2)夕日欲颓.()(3)晓雾将歇.()(4)古来共谈.()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2)遂.至承天寺()(3)怀民亦未寝.()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类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类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类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

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大将军邓鹭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妻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元初四年,征入为太仆,迁太常。

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杨伦等,显传学业,诸儒称之。

永宁元年,代刘恺为司徒。

明年,邓太后崩,内宠始横。

安帝乳母王圣,因保养之勤,缘思放恣:圣子女伯荣出入宫掖,传通奸赂,尤为骄淫。

与故朝阳侯刘护从兄瑰交通,瑰遂以为妻,得袭护爵,位至侍中。

震深疾之,诣阙上疏,书奏不省。

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

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待李闫兄于震,震不从。

宝乃自往候震曰:“李常待国家所重,欲令公辟其兄,宝唯传上意耳。

”震曰:“如朝是欲令三府辟召,故宜有尚书敕。

”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

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

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见拔擢。

由是震益见怨。

三年春,帝东巡岱宗,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

丰等闻,惶怖,会太史言星变逆行,遂共谮震。

及车驾行还,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

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意望,有诏遣归本郡。

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分。

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

身死之日,以杂木为馆,布单被载足盖形,勿归冢次,勿设祭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七 文言文阅读 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七 文言文阅读   同步练习(含答案)

专项复习七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A.窥谷忘反.(同“返”)B.在昼犹昏.(夜晚)C.负势竞上.(向上)D.从.流飘荡(随着)2.翻译下列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3.总领全文山水特征的是哪一句?全文结构有什么特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总分式。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1.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A.念/无与为乐者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C.苔痕/上阶绿D.可以调∕素琴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念.无与为乐者(想到)B.怀民亦未寝.(睡觉)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D.无丝竹..之乱耳(制作乐器的丝、竹等材料)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专题练习共45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专题练习共45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复习专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习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专题练习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专题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专题一、解释各句加线的词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沿着 2.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落花繁多的样子 3. 渔人甚异之。

非常以之为异 4. 复前行欲穷其林。

穷尽 5.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6. 便舍船从口入。

放下7. 初极狭才通人。

非常仅8.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整齐的样子类9.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全都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都1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竟然哪里12.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全详细邀请13.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都1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和儿女同乡的人1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竟然更不用说1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详细地说出感叹惊讶1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请18.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对…..说值得桃源之外19.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已经沿着从前的、旧的做标志 20.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到了到2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立即派遣标志于是就 22.闻之欣然规往。

高兴的样子。

计划。

23.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实现不久渡口2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只是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2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弄这里指弹琴2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使身体劳累27.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多28.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大多29.濯清涟而不妖。

洗涤清水美丽而不端庄30.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更加3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亲近而不庄重语气助词啊3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少3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应当很多34.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用雕刻35.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无顺着36.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赠坐着船在水上游览3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同“又” 大约左右38.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缓缓地。

起39.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古诗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古诗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古诗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一、回忆《桃花源记》完成下列各题:1、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⑴、具答之()⑵、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⑶ 、屋舍俨然()⑷、各复延至其家()⑸、乃不知有汉()⑹、便要还家()2、下列加横线的字词与“皆叹惋”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是()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有些成语出自本文,请写出两个4、下列加横线的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阡陌交通 B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无论魏晋 D 、设酒杀鸡作食5、翻译句子: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译文:6、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二、回忆《陋室铭》完成下列各题:1、《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采用了的写法2、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1) 、有仙则名((2) 、斯是陋室( )(3) 、惟吾德馨((4) 、无案牍之劳形( )3、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策之不以其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多助之至,天下顺之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4、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5、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说明了( )A、自己和诸葛亮、扬雄一样都居住在陋室中。

B、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

C、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我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D、表明作者怀念诸葛亮、扬子云。

三、回忆《爱莲说》完成下列各题:1、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⑴、可爱者甚蕃( ) ⑵、濯清涟而不妖( ) ⑶、香远益清( ) ⑷、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翻译文言语句。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文:3、课文第1 节从、、三个方面对莲花进行了描写。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习题汇编(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习题汇编(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习题汇编(附答案)宁静致远。

夫人之才,非凡品也,自古以来,人们对花草树木的喜爱不断增加。

晋朝的陶渊明喜爱菊花,唐朝的诗人李白喜爱牡丹。

但我却独爱荷花,因为它能在淤泥中生长而不受污染,清澈的水中洗净自身,不会妖艳,直立中通外直,不会蔓延分枝,芬芳远扬,更让人感到宁静和深远。

虽然荷花并非珍贵之品,但它的品质却非凡。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⑵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请从[二]文中摘录出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宁静致远”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1分)答:3.从[二]文看,作者喜欢荷花的理由是什么?这种品质对人有什么启示?(3分)答:4.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香远益清,宁静致远。

译:⑵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5、下列哪项不是作者所喜爱的花草树木?( )A、菊花B、牡丹C、荷花D、梅花1. 我能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可爱者甚蕃。

可爱的东西很多。

⑵濯清涟而不妖。

清澈的水不会迷惑人的心智。

⑶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从远处欣赏,但不可以随意乱玩。

2. 我能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意思是:茎直叶通,不蔓不枝,香气远而清雅,植物高雅洁净。

3. 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形象。

4. 下面诗句都表达了诗人一定的内心旨取,请帮周敦颐从中找出他的“同予者”。

常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周敦颐的“同予者”是欣赏山水之美的人。

李商隐: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周敦颐的“同予者”是欣赏花叶之美的人。

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周敦颐的“同予者”是欣赏秋高气爽之美的人。

5. 《爱莲说》中渗透着几种人生观?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人生观。

6.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桃花源记》
1.翻译下列加点词语。

缘.溪行 ______ 芳草鲜美
..若有光 _______
.. _______ 仿佛
屋舍俨然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 阡陌交通
具.答之 ___ _ 便要.还家 ______ _ 咸.来问讯 ______________
便扶.向路__________ 寻向.所志______________ 欣然规.往 ___________
寻.病终 _____________ 后遂无问津
..者 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3.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个社会理想?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叹惋”的是谁?“叹惋”的是什么?
5.根据提示用原文语句填空。

(1)突出桃林之“美”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

,。

第22课《短文两篇》
(一)陋室铭
1.翻译下列加点词语。

惟吾德馨.________ 谈笑有鸿儒
.._____________可以调.素琴_________
无案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之劳形
2.翻译下列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作者的“陋室不陋”具体体现在哪三个方面?(用自己的话概括)
(1)(2)(3)
4. 《陋室铭》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5.默写《陋室铭》全文。

(二)爱莲说
1.翻译下列加点词语。

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 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 不可亵.玩焉_____________
濯.清涟而不__________ __________ 亭亭
..净植.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___ 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结尾“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的世风的鄙弃。

4. 《爱莲说》中称莲是“花中君子”,请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5.默写《爱莲说》第1段
第26课《三峡》
1.翻译下列加点词语。

略无阙.处_____________ 自非
..亭午夜分____________ 不见曦.月_____________
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_____ 沿溯
..阻绝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不以疾.也_____________ 则素湍
..凄异_____________
..绿潭_____________ 属引
2.翻译下列句子。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 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4. 文末引用渔歌有何作用?
5.按要求写原句:
(1)从侧面渲染山峰的高峻和江面的狭窄的句子:
(2)用比较的方法表现江水迅疾的句子:
第27课《短文两篇》
(一)答谢中书书
1.翻译下列加点词语。

五色交辉
..俱备___________ 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四时
夕日欲颓.____________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答谢中书书》中表现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

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

,。

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二)记承天寺夜游
1.翻译下列加点词语。

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 相与
..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
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 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 ______ _ 2.翻译下列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欣然”是____________的意思,作者身处逆境却自得其乐,体现了作者的___________。

4. 《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5.默写《记承天寺夜游》一文。

第23课核舟记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为.宫室、器皿、人物。

(2)罔不因.势象.形。

(3)尝贻.余核舟一。

(4)高可.二黍许。

(5)其两膝相比.者。

(6)佛印绝类.弥勒。

(?)矫.首昂视。

(8)神情与苏、黄不属.。

(9)珠可历历
..数也。

(10)其人视端.容寂。

(11)其船背稍夷.。

(1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2.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诎右臂支船。

通解释为:
(2)左手倚一衡木。

通解释为: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4)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5)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作者抓住了核舟的哪些特征来说明的?
第24课大道之行也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人不独亲.其亲。

(2)男有分.,女有归.。

(3)货恶.其弃于地。

(4)盗窃乱.贼而不作.。

2.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通解释为:
3.用原文填空。

(1)“大道之行”具体表现在、、三方面。

(2)希望全社会亲如一家的句子是,,,
,,、、、、。

(3)希望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的句子是,。

(4)希望社会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句子是,,
,。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3)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5. 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第28课观潮
一、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2.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3.溯迎
..而上。

4.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
..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二、翻译句子: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2.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3.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4.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三、阅读理解: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钱塘江大潮进行了描写?
2.作者引用杨诚斋的诗句在结构上和内容上有何作用?
第29课湖心亭看雪
一、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1.湖中人鸟声俱绝
..。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船。

3.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湖中焉得更
...有此人。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6.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二、用原文句子填空。

(1)描写西湖雪后水天一色的景色的句子是,,。

,、、、。

(2)借“舟子”之口,含蓄地表达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三、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