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重点知识点总结自然地理▐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统)——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外部:(1)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2)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自身:(3)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周期11年(2)影响:发出电磁波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发出高能带电粒子——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灾害——水旱灾害,诱发地震4.自转、公转的特点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2)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3)地转偏向力: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6.昼夜长短的变化(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夏至到秋分,秋分到冬至,北半球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3)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4)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7.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3)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ppt(8份 人教课标版2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ppt(8份 人教课标版2

优化方资源
考 基 自 主 落 实
1.图解气候资源的特点
考 能 联 动 提 升
考 向 真 题 探 究
专 题 优 化 演 练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第四单元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考 基 自 主 落 实
2.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目前,利用气候资源最为广泛的是农业、建筑、 交通运输、商业、旅游、医疗等部门。结合农业 的区位因素、工业布局等进行综合分析是考查的 主要方式。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第四单元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考 基 自 主 落 实
开发利用
应用举例
日照 城镇规划和建筑设计时, 与 充分利用日照资源,保 城镇街道与子午 街道 证居住区的街道两侧建 线成30°~60° 方 筑物都有较好的日照条 的夹角 位 件
考 能 联 动 提 升
考 向 真 题 探 究
专 题 优 化 演 练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第四单元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考 基 自 主 落 实
开发利用 为减少对居住区的污染, 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 的地区,将大气污染企 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 风与 向,居住区布局在上风 城市 向;在风向随季节变化 规划 的地区,大气污染企业 布局在最小风频风向的 上风向,居住区在下风 向
应用举例
考 能 联 动 提 升
考 向 真 题 探 究
专 题 优 化 演 练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第四单元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考 基 自 主 落 实
2.暴雨洪涝 (1)暴雨形成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 强烈的上升运动 ,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________________ 亚洲 最多。 (2)主要影响地区:_____ (3)防御措施: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3.干旱 (1)形成: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 空气干燥 、__________ 土壤缺水 的现象。 __________ (2)防御:农业结构、耐旱作物、水利工程、防护 林、耕作制度等方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ppt(8份 人教课标版1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ppt(8份 人教课标版1

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 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 震带;震级:表示地震 本身能量大小的等级
火 山 喷 发
滑 坡
泥 石 流
外 力 作 用 (斜 坡 重 力 作 用)
火山灰和熔岩流 破坏田园、建筑, 火山的构造:火山通道、 分布 有时会引起地震 岩浆沿地壳的薄弱 火山口、火山锥;火山 广泛、 及气候异常 地带喷出地表 的类型:活火山、休眠 危害 火山、死火山 大、 破坏或掩埋农田、 伤亡 建筑物和道路, 大、 造成人员伤亡 突发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 性强 体沿一定的滑动面 整体下滑 形成原因具有复杂性, 堵塞江河,摧毁 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 城镇和村庄,破 为因素 坏森林、农田、 山区暴发的饱含泥 道路 沙和石块的
专 题 讲 座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第四单元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体 系 构 建
二维坐标图用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两个地理要 素,坐标中的点、线等内容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 能够简明地反映地理要素的时空变化规律。根据 点和线的不同,二维坐标图可分为折线图、曲线 图、柱状图和点状图等。三维坐标图是用三维空 间反映三个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或将三个地理 要素统一放在一个平面内,最常见的多维坐标图 是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多维坐标图是根据坐标 的一般原理,将众多具有并列关系的信息反映在 一幅图上,常见的有雷达统计图、风玫瑰图等。 坐标图解读型选择题能很好地考查考生对数据的 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能反映出考生的理性思维 素养,因而在高考题中经常出现。
加强灾害研究, 建立灾情监测预 警系统;加强灾 害管理,建立健 全减灾的政策法 规体系;实施一 些预防措施
专 题 讲 座
解 题 技 能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第四单元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体 系 构 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13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13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双基训练读“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示意图”,完成1-2题。

1.农业社会阶段,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最大的一类自然资源是( )A.气候资源B.水资源C.土地资源D.生物资源2.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 )①开发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大②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越来越强③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越来越少④人地关系的认识越来越深刻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读“我国煤炭分布图”,回答3-4题。

3.我国煤炭资源集中分布在( )A.华北、东北、华东 B.东北、西藏、西北C.华北、东北、西北 D.东南、西南、中南4.山西省是我国煤炭大省,下列开发方式中相对合理的是( )①直接销售煤炭②建坑口电站,出售电力③发展煤气化、液化工业④重点发展高能耗工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读“中国与世界十个人口最多国家的资源平均状况对比图”和“世界十个人口最多国家按资源环境安全分类表”,回答5-7题。

5.图中所列自然资源中,我国有一种资源优于十国均值,其优势在于我国( )A .林木蓄积量大B .煤炭储量丰富C .水能蕴藏量丰富D .耕地面积大6.表中a 、b 两个国家分别是( )A .澳大利亚、法国B .朝鲜、德国C .俄罗斯、日本D .意大利、伊拉克7.印度属于“次低安全度国家”的原因是( )A .水旱灾害频繁B .矿产资源短缺C .人口众多D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8-9题。

8.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 .4-6月B .6-7月C .6-8月D .5-8月9.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的灾害状况是( )A .南涝北旱B .南北皆旱C .南旱北涝D .南北皆涝下图是“我国不同时间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等)气象预报等级分布示意图”(3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4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5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知识点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知识点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知识点1.气候资源1.1气候资源:太阳辐射、热量、降水、风等,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1.2气候资源的特点:①普遍存在性:不同地区数量和结构不同,因此要因地制宜;②数值特征:气候要素只有在一定数值范围内才有利用价值;③有较大的变率:光、热、水都在变化,因此要因时制宜。

1.3气候资源与农业:①气候资源为农业提供了光、热、水、空气等能量和物质,是农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气候资源决定农业的种植制度,包括作物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③东北平原和西北地区:一年一熟;黄淮海平原:一年两熟;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三熟。

1.4气候资源与建筑:为了保证街道两侧建筑物有较好日照条件,城镇街道宜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

1.5风与城市规划:①盛行单一主导风向的地方,居住区布局在上风向,有严重污染的工厂应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②季风区,对大气有严重污染的工厂应布局在与盛行风相垂直郊外;③多种风向:居住区布局在最小风频风向的下风向,有严重污染的工厂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1.6气候资源与交通:①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等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②航空机场的选址应选在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距城市较远,地势较高的地方。

1.7开发气候资源:吉林松花江沿岸的雾凇,哈尔滨的冰雕艺术等2 海洋资源(一)2.1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

原因:①大陆架海水较浅,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③温带地区季节变化显著,引起海水上泛,④寒暖流交汇,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丰富。

2.2中国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渔获量较多的国家。

2.3西北大西洋渔场(北海道渔场),东南大西洋渔场(秘鲁渔场),西北大西洋渔场(纽芬兰渔场),东北大西洋渔场(北海渔场),东南大西洋渔场的形成(非洲西南)得益于附近垂直补偿中的上升流(本格拉寒流)。

2.4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海国家拥有12海里领海权,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ppt(8份 人教课标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ppt(8份 人教课标版
第四单元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2012高考导航
考纲展示
1.气候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 2.海洋资源开发及海洋环保 3.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陆地自然资源对人类活 动的影响,人类对陆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
护,中国主要防御
命题热点
1.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条件下其对人 类的影响,并理解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 2.关注中国的海洋权益问题,以某一海域为切入点, 综合考查洋流、资源与环境保护及知识迁移能力 3.结合各种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现状,考查太阳能、
7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8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 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
风能的分布
4.区域地理与当年重大气象灾害、地质灾害事件相
结合,考查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分布规律及防
御措施
1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2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
3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4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5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 6不要因为怕被玫瑰的刺伤到你,就不敢去摘玫瑰。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四单元第一讲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教案(含解析)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四单元第一讲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教案(含解析)

第一讲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考试说明] 1.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2.旱涝、台风、寒潮、地震、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一、自然资源与人类(一)认识自然资源1.概念: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2.分类:(1)依据:性质。

(2)类型⎩⎪⎨⎪⎧ 可再生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 水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

3.共性特点:分布的不平衡性、资源间的联系性、数量的有限性、利用的发展性。

(二)土地资源与人类(三)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2.可持续利用措施:适度开发、利益兼顾、环境保护和公众参与。

二、自然灾害与人类(一)认识自然灾害1.概念: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2.分类⎩⎪⎨⎪⎧ 气象灾害:台风、洪水、干旱、寒潮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二)认识洪水和洪灾1.概念:2.危害: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三)洪灾的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气象因素、河湖因素、流域汇水速度和河道排水速度等。

2.人为原因:破坏植被、围湖造田和建筑物占据河道等。

(四)洪灾的防治措施1.工程措施(1)兴修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

(2)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

(3)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

(4)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

2.非工程措施(1)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2)控制滥砍乱伐,提高森林覆盖率。

(3)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体制。

(4)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

(5)设置防洪保险基金和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

(6)加强灾前水利建设投入与减灾科研投入。

一、知识联系串一串二、核心问题想一想1.我国重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存在问题及对策有哪些?。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1、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指能够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分类:按成因和过程,可将自然灾害划分为: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洪涝、干旱、暴雨、寒潮、台风等)、生物灾害(病虫害等)、海洋灾害(海啸等)。

自然灾害的特点:复杂性、周期性、突发性、多因性、群发性、潜在性
2、自然灾害的危害: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有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发生频率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和干旱,另外,地震的危害程度也很大。

3、中国的洪涝灾害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的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包括洪水和雨涝两大类型,往往同时发生。

洪水:指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河道容纳,或因山
洪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河堤决口,水库溃坝,城镇和农田淹没的现象。

雨涝: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灾害的现象。

我国东部锋面雨推移规律(正常年份):
四、五月(E),南部沿海进入雨季;
六月七月(D),长江中下游“梅雨”;
七、八月(C),华北、东北多雨;
九月,雨带迅速南移;
十月,大陆雨季结束。

其他原因:流域地貌特征(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植被分布(森林覆盖率)人类活动:滥垦滥伐,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河道淤塞;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恢复天然植被、修建水库、整治河道、加固大堤、退田还湖;
非工程措施:建设分洪蓄洪工程、加强洪泛区管理、建立灾情预警系统、实行防洪保险等。

高考地理知识点2020

高考地理知识点2020

高考地理知识点2020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学科,对于高考来说,地理知识点是必备的考试内容之一。

在2020年的高考中,同样有一些重要的地理知识点需要考生掌握。

本文将针对2020年高考地理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解析和讨论。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自然地理是地理学的基础,掌握自然地理知识是理解地球自然系统和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之间关系的基础。

在2020年高考中,自然地理的重点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气候与气象:了解气候带、气候类型以及对气候形成与变化的因素有助于理解各地气候现象的差异和原因。

此外,还需要了解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形成原理以及应对措施。

2. 土地利用与资源:研究土地的类型和利用方式,了解特定土地利用对环境和生态造成的影响。

同时,还需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开发和利用情况,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 水资源与水循环: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情况、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法,以及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人文地理是地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2020年高考中,人文地理的重点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口与城市:了解人口分布的不均匀性,掌握人口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此外,还需要了解城市化的过程和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2. 经济地理: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特点,以及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同时,还需了解一些经济概念,如GDP、人均收入等。

3. 旅游与文化:了解旅游业的重要性以及其对地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同时,还需了解文化多样性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地理应用地理应用是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它涉及到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地理调查方法等方面。

在2020年高考中,地理应用的重点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图与地图阅读:了解地球的基本图形和地图的内容,能够准确阅读地图和利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

2. 地理信息系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应用范围,能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理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自然灾害是高考地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了解和掌握常见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对于应对考试以及提高地理综合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对高考地理中常见的自然灾害知识点进行较为全面的归纳。

一、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是由于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或河流排水不畅导致的河水泛滥现象。

形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包括持续的强降水、流域地形地貌、河道弯曲狭窄、水系支流众多、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等。

洪涝灾害会淹没农田、冲毁房屋和道路,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主要有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2、干旱干旱是指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气象灾害。

干旱的形成与气候类型、地理位置、大气环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全球范围内,干旱多发的地区有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澳大利亚中部、中亚等。

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还可能引发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等次生灾害。

3、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

台风的形成需要具备广阔的高温洋面、充足的水汽和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等条件。

台风通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台风频繁登陆的地区,每年的夏秋季节是台风活动的高峰期。

台风带来的降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旱情,但强风暴雨也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深秋、冬季和初春时节。

寒潮的源地通常是北极地区和西伯利亚等地,当冷空气迅速南下时,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寒潮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们的生活都有较大影响,可能导致农作物遭受冻害、牲畜死亡、道路结冰等问题。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能量突然释放,导致地面震动的一种自然灾害。

地震的发生与地壳板块运动、地质构造、断层活动等因素有关。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是地震多发的国家之一。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以下是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请考生及时学习。

1、洪涝灾害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

(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2、沙尘暴现象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3、地震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形成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减轻灾害的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4、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治理措施:恢复植被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高考地理知识点栏目。

2020版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五章第二节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概况

2020版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五章第二节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概况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
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B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
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A )
A.葫芦岛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
3.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
深度剖析考点 探 究
(2018·重庆联考)读我国某区域水资源来源构成统计图,回答4~5题。
4.该区域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B )
A.珠江三角洲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东北地区
5.7、8月份该区域调水量相对较少,
原因是( C )
①江淮地区伏旱
②华北地区春旱
③江淮地区梅雨
④华北地区夏涝
A.①②
前煤炭 时期
煤炭时 期
18世纪
中期
18世纪中期~ 20世纪60年代初

木柴、水力 开发利用程度很低
建立了 煤炭工业 和
煤炭
以煤为主 的能源
体系
木柴时代 煤炭时代
后煤炭 时期
20世纪60年代 初期以来
石油、天然气
优势地位逐渐被取代
石油时代
构建知识体系 储 备
3.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历史 阶段
对人类活动的影 响
深度剖析考点 探 究
【名师指津】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在空间分布上表现 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在时间分配上表现为夏秋多,冬春少。 其原因主要包括:①自然地理格局和降水的时空差异;②水系 的分布;③地形与地下水的分布;④聚落分布和产业布局的特 征。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知识点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知识点

第三篇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一、自然资源的特征与分类1、自然资源基本特征?不均匀性---分布不均匀;有限性---总量有限,开采有限(受技术条件、经济成本、环境条件的限制)综合性---在开发一种自然资源时,必须考察对其他自然资源和整个自然环境的影响,要注意保护生态平衡,防止环境的恶化。

2、自然资源的分类?按再生性质分类-----可再生资源:生物、土地、气候、水资源---如何保护和促进再生,以及如何充分地加以利用的问题。

非可再生资源:可重复利用资源不可重复利用资源3、主要的自然资源?1)、气候资源(光照、热量、水分)a 、理解光照资源和热量资源的区别?光照资源---指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

用“年太阳辐射总量”和“年日照时数”衡量。

与纬度、气候和地形等因素有关。

(如何影响---请参照下列问题)热量资源---指某地区在特定条件下所提供的热辐射能量。

用“气温”“积温”“无霜期”表示。

与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等因素)有关。

b 、理解水分和水资源的区别?水分资源----大气降水和地面的湿润状况。

衡量指标为降水量和干燥度(干燥度=蒸发量/降水量)水资源-----以多年平均径流量作为衡量指标(=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水分、光照、热量均属于气候资源。

三者相互配合,对农业起重要作用。

2)、土地资源----自然综合体。

目前或预见的将来可供农、林、牧或其他各业利用的土地我国及世界土地资源分布状况?世界土地资源:亚洲:耕地面积世界第一欧洲土地利用率最高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但不易利用的土地比重大;耕地面积世界第四(美、印、俄)但人均低,耕地比重小,后备土地资源不多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耕地、林地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草地沙漠戈壁分布在非季风区(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3)、生物资源:植物资源(森林资源、草场资源)、动物资源、微生物资源①、森林资源—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的作用?环境作用:净化空气、吸收滞尘;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调节气候(森林能使土地不直接受雨水冲刷,并使雨水缓慢下渗,增加地表蓄水能力。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必背知识点: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必背知识点: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必背知识点: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天然存在、未经人类加工的资源,如土地、水、生物、能量和矿物等,下面是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必背知识点,供参考。

1、自然资源分类:自然资源是指人类能够直截了当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1)依照自然资源按利用分为:①土地资源、②水资源、生③物资源、④气候资源、⑤矿产资源。

(2)依照自然资源的性质可分为:①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②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

(3)依照自然资源空间分布可分为:①气候资源、②海洋资源、③陆地自然资源。

2、气候资源及利用(1)气候资源的特点①气候资源是可再生资源;②气候资源的普遍存在性;③气候资源的数值;④气候资源有较大变率。

(2)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①气候资源与农业:A、气候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B、一地气候资源往往决定该地区的作物种类和种植制度。

②气候资源与建筑A、日照与街道方位:城镇街道宜采取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中间方位,即街道与子午线成3 0°—60°的夹角,以使街道两侧较好地、公平地获得光照。

B、风与都市规划。

盛行一种主导风向:工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

盛行季风区:工业布局在垂直于季风风向的市郊。

已知最小风频:工业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③气候资源与交通A、公路、铁路设计要考虑暴雨及其引发的泥石流、大风显现的频率及冻土积雪的深度;B、桥涵、路基高低要考虑暴雨强度;C、机场选址,宜选少云雾和暴雨频率较少、风速较小、距城较远的地点。

④气候资源与旅行不同气候区域的气候景观的专门专门性,如冰雕、雾凇、日光等。

3、海洋资源及利用(1)海洋资源的要紧类型①化学资源:海水中已发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开发达到工业规模的有食盐、镁、溴、淡水等。

我国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

②生物资源:鱼、虾、贝、藻等,捕捞活动从近海扩展到世界各个海域。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的作用而引发的一系列不可抗拒的灾害现象,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的破坏。

在地理学科中,自然灾害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通过总结高考地理考试中常见的自然灾害知识点,为考生提供参考。

一、地震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和地壳的断裂引起的一种地表震动现象。

地震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板块运动和岩石断裂等,常见于构造活跃带附近。

地震的震级可以通过里氏震级和地壳短期变形等来测定。

地震常伴随着破坏性的地壳运动、地上建筑物倒塌等不良后果。

二、台风台风,又称热带气旋,是一种热带海洋的风暴性的低气压系统。

台风生成的条件包括海水温度高、海水蒸发量大、大气温度梯度小等。

台风通过旋转的强风带和暴雨带给沿海地区带来严重的风灾和水灾,例如风暴潮、洪涝灾害等。

三、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由于地表、地下水过多或降雨异常等原因,导致水体超出原有容量,造成农田和城市区域内的淹没、植物死亡等现象。

洪涝灾害常发生于河流流域、低洼平原和人类活动集中地区。

出现洪涝灾害的原因有持续的降雨、雨量集中、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等。

四、干旱灾害干旱灾害是由于降水量偏少、蒸发量偏大或下降雨不均等原因造成的一种地表水资源供需失衡现象。

干旱可导致农作物死亡、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使得干旱灾害的频发和严重性不断加剧,对于草原和农业地区的影响尤为显著。

五、滑坡与泥石流灾害滑坡是指地表的土壤、岩石或构筑物由于外力作用而发生的失稳、滑动或坍塌现象。

这种现象常出现在地势陡峭的山区和土质脆弱的地区。

滑坡可能导致道路中断、房屋毁坏等不良后果。

而泥石流是指由于陡坡上的土石流失平衡导致的一种复杂的地质灾害,常伴随着强大的冲击力和破坏力。

六、火山喷发灾害火山喷发是指火山口或附近地区喷出岩浆、烟气、火山灰、岩渣等物质的现象。

火山喷发的原因是地球内部的构造活动和地球表面的板块运动。

火山喷发可能引发火山喷发灾害,包括火山碎屑流、火山灰落下、火山口松动等。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4.3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4.3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条目解析
核心突破
-26-
典例剖析
(1)夏季风的进退与降水。
时间 强降水集中地区
春夏之 交
华南一带
6、7 月份江淮地区
7、8 月份华北、东北地区 西南地区
8、9 月份东南沿海
原因
夏季风开始盛行,锋面雨带控制本区, 多暴雨天气 准静止锋影响,锋面雨带徘徊,形成梅 雨
锋面雨带移至并控制本地,出现盛夏 暴雨 受西南夏季风影响,暴雨时有发生 受热带气旋影响,多狂风暴雨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条目解析
核心突破
-24-
典例剖析
考点四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1.受季风的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 极不均匀 ,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 不均。
2.我国暴雨具有 季节 性、 频发 性和高强度的特点。 3.近年来因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显著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洪涝 灾害。
(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
前和未来福利的
物质与能量
的总称。
(2)属性:具有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3)分类。 ①按自然属性: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②按自我再生的性质:分为 可再生资源 与非可再生资源两大类。多数可
关闭
第2题,由图可知,我国生产的碳排放总量较大,但消费的本国碳排放量和消费的他 国碳排放量之和较小,说明我国生产的碳排放量有一部分出口到他国被消费掉。
关闭
D
解析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3.人均消费碳排放量( ) A.印度多于俄罗斯 B.美国最多 C.原欧盟十五国多于加拿大 D.日本多于美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1、自然资源分类: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1)根据自然资源按利用分为:①土地资源、②水资源、生③物资源、④气候资源、⑤矿产资源。

(2)根据自然资源的性质可分为:①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②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

(3)根据自然资源空间分布可分为:①气候资源、②海洋资源、③陆地自然资源。

2、气候资源及利用(1)气候资源的特点①气候资源是可再生资源;②气候资源的普遍存在性;③气候资源的数值;④气候资源有较大变率。

(2)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①气候资源与农业:A、气候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B、一地气候资源往往决定该地区的作物种类和种植制度。

②气候资源与建筑A、日照与街道方位:城镇街道宜采取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中间方位,即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的夹角,以使街道两侧较好地、公平地获得光照。

B、风与城市规划。

盛行一种主导风向:工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

盛行季风区:工业布局在垂直于季风风向的市郊。

已知最小风频:工业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③气候资源与交通A、公路、铁路设计要考虑暴雨及其引发的泥石流、大风出现的频率及冻土积雪的深度;B、桥涵、路基高低要考虑暴雨强度;C、机场选址,宜选少云雾和暴雨频率较少、风速较小、距城较远的地方。

④气候资源与旅游不同气候区域的气候景观的独特非凡性,如冰雕、雾凇、日光等。

3、海洋资源及利用(1)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①化学资源: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开发达到工业规模的有食盐、镁、溴、淡水等。

我国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

②生物资源:鱼、虾、贝、藻等,捕捞活动从近海扩展到世界各个海域。

③矿产资源:大陆架海底——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硫等;近岸带滨海区——砂、贝壳、金属矿;深海海盆——锰结核。

④海洋能源:优点:能量巨大,无污染,可再生。

缺点:密度很小,利用难度大。

具商业开发价值的潮汐和波浪发电。

(2)海洋渔业生产①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A、沿海大陆架海域: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繁盛。

B、温带海域:鱼类饵料浮游生物丰富。

C、寒暖流交汇或冷海水上泛,饵料比较丰富。

②世界四大渔场: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

③主要渔业国:我国和日本等国家是世界海洋渔获量较多的国家。

(3)海洋油气开发海上钻井平台是实施海底油气开发和勘探的工作基地。

(4)海洋空间利用①范围:包括海上、海中、海底三个部分。

②领域: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扩展到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文化娱乐等。

(5)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①海洋运输的发展:从利用人力、风力,发展到大型集装箱货轮和巨型油轮的兴起。

②港口建设:A、有一个服务区,即腹地;B、有配套设备;C、高效率的运作服务。

(6)围海造陆:①作用: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

②人工岛、海上城市。

4、陆地自然资源及利用(1)陆地自然资源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①在人类社会与陆地环境组成的系统中,陆地自然资源在协调系统平衡中起着核心作用。

②陆地环境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

人类通过对自然资源的获取和加工,使自然资源增值。

③人类主要是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环境发生关系的。

(2)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①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②陆地自然资源的利用潜力是无限的。

③陆地自然资源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④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

(3)土地资源①耕地:主要在温带湿润平原地区。

②林地:分布具有明显地带性规律。

(4)水资源和水能资源:①径流量:最丰富六国:巴、俄、加、美、印尼、中。

最多洲是亚洲;最少是大洋洲。

人均量最多洲是大洋洲、南美洲;人均最少洲是欧洲。

全世界60%的地区面临供水不足问题。

②⑵水能最丰富的国家:中、俄、巴、美、加。

水电比重高的国家有:巴西;加拿大;瑞士、瑞典达。

委内瑞拉。

水能开发程度高的国家有:法、意90%;德、英80%;美、加40%。

(5)矿产资源:①世界主要矿产出产国:铁矿俄罗斯第一位,黄金南非占第一位,赞比亚、智利的铜矿,几内亚的铝土矿,马来西亚的锡矿、摩洛哥的磷酸盐等。

②煤矿: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

中美俄最丰富。

南半球:澳、南非丰富,中国煤炭消费量最大③石油:中东石油储量比重(一半以上)④新能源核电最多国是美国,核电比重最大国是法国;地热能:冰岛:70%的人口利用地热采暖5、能源分类:⑴按能源开发利用的状况分类:①常规能源:大规模广泛应用,利用技术比较成熟的能源资源,如:矿物能(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等。

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占主要地位。

②新能源:目前技术水平所限,未被广泛应用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

⑵按能源的形成和来源分类:①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煤、石油、天然气、生物能、水能、风能等。

②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地球内能):地热能、核能。

③来自天体引力的能量(日、月对地):潮汐能。

⑶按资源性质分类:①非可再生能源:各种矿物燃料、核燃料。

∴应该节约使用、综合利用②可再生资源:生物能、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可以持续利用。

∴应该合理利用,保护和促进更新,最充分利用。

⑷能量是否转换分类:①一次能源:上述四种分类中除沼气外的各种能源。

从自然界直接取得的天然能源②二次能源:如:电能、煤气、焦炭、汽油、蒸汽、酒精、热水、沼气、液化石油气、激光等。

⑸清吉能源:指不污染环境的能源:如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风能、潮汐能、氢能、沼气等。

6、我国自然资源总体特征:总量丰富,品种齐全,人均占有资源量不足;分布不平衡,质量水平不高;浪费污染严重7、中国水资源:⑴水资源特点:①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②时间分配不均—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年际变化大。

⑵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办法:跨流域调水(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黄济青、引黄入晋、南水北调);修水库等水利工程。

⑶华北地区供水紧张:①原因:A、工农业发达,用水量较大;B、人口稠密,人均占有量小(海河流域人均径流量200多立方米,全国人均2240),供水相当紧张;C、河流径流量小,属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②解决办法:A、合理用水(喷灌、打机井、种旱粮等),节约用水;B、修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

C、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

⑷南水北调工程:①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沿着京杭大运河苏北段和沿途河湖北上,逐级提水,在山东西部穿过黄河,顺势而下,进入河北再抵达天津、北京。

②中线:由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经郑州、石家庄等城市一致流向北京、天津。

(2008年前必须到北京)。

全线利用自然落差,直流输水。

③西线: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上游,以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8、中国水能资源:⑴数量: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可开发3.8亿千瓦。

⑵分布:70%在西南三省和西藏自治区;其中,长江水系为最多,其次雅鲁藏布江水系,黄河水系和珠江水系也较大。

可开发地区在西南、中南(三峡、西江中上游)、西北(黄河上游)。

⑶目前已开发的地区集中在长江、黄河、珠江的上游水系9、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有:(1)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有利于因地制宜,多样化开发。

草地面积较广(2)山地多、平原少,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后备耕地主要在黑龙江、新疆)。

(3)人均占有农业用地数量较少:人多地少(人均土地只有世界的1/3),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

∴国家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基本国策。

(4)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区域差异明显:(描述分布特点)耕地:主要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北方旱地、南方水田。

西部耕地面积小。

草原:多分布在非季风区的高原和山地,如内蒙古高原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

森林:天然林多在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东南部山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

西北、华北林地少。

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的干旱荒漠,青藏高原的高寒荒漠。

10、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1)问题:①水蚀、风蚀、沙漠侵吞(即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面积扩大;草场资源普遍超载;重要林区面积减少)。

②次生盐碱化(不合理排灌和气候干旱所至);③城市、工交、农村住房建设用地扩大。

(2)措施:①依法管理:在工交城建时尽量节约用地少占农田;牧区轮牧,建人工草场;风沙侵袭、水土流失严重区建防护林。

②走扩大耕地和提高单产相结合道路:一方面保护耕地,提高耕地生产水平,变低产田为高产田;另一方面,适当开发荒地、沿海滩涂,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稳定耕地总量。

11、中国矿产资源:⑴特点:①地质条件复杂,矿产资源丰富;②某些重要矿产资源贫矿多、富矿少;③伴生矿多,分选冶炼困难;④矿产资源地区分布不均;⑤矿产资源形势严峻。

总体特点: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2)评价:有利于在资源集中地大规模开采,形成全国性的重要矿产基地;也造成不同地区间矿产资源的流通交换,加重了运输的负担。

(3)主要有色金属矿的分布:①钨矿-赣-大余;②锑矿-湘-锡矿山;③锡矿-滇-个旧;④铅锌矿-湘-水口山;⑤钒钛矿-川-攀枝花;⑥稀土矿-内蒙古-白云鄂博;⑦/汞矿-贵-铜仁;⑧镍矿-甘-金昌市的金川;⑨铜矿——赣-德兴、云-东川。

12、气象灾害及防御气象灾害成因危害防御台风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①强风使地面建筑物和通信设施遭受严重破坏;②特大暴雨会造成河堤决口,洪水泛滥;③特大风暴潮能破坏海堤,淹没海岛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发布台风预报和警报暴雨洪涝连续性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淹没工厂农田,造成农作物减产,影响交通,造成地面建筑物倒塌①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

②建立洪水预报系统干旱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①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②在干旱区选择耐旱作物;③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寒潮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内剧烈降温强烈大风、降温天气使农作物、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信受到影响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提前对农作物、畜群等作好防寒准备13、地质灾害-地震:地震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⑴发生: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形式强烈释放出来,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

大部分地震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称为构造地震。

断层中地震最容易发生。

⑵分布: ①环太平洋地震带;②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

⑶地震要素: 震源、震中(震源相对应的地面上的点);震中距和等震线;纵波(速度快、先到)和横波(速度慢、后到)。

⑷地震大小:用里氏震级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