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探析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探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探析及发展对策研究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更重要的是在校园生活和学生日常行为中的隐性教育。
研究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1.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在高校校园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学生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他们更关心学业成绩和个人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和认同度不高;一些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只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忽视了在校园、社团等方面的隐性教育;一些校园文化和社团活动存在着一些不正之风,比如铺张浪费、攀比消费等,这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隐患。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发展中也有其特点。
一方面,随着高校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比如通过各种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一些“软”实力的培养方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比如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等得到了提升。
评估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一项困难的工作。
因为隐性教育往往不具备可衡量的具体指标,它更依赖于学生在校园活动中的表现和态度。
所以评估这方面教育效果往往需要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教师综合评价等方式进行,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难度。
1. 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为了解决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重视的问题,应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识的培养,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举办主题教育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度和认同感。
2. 强化校园文化和社团建设校园文化和社团活动是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应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和社团活动的引导和监督,通过优秀校园文化和社团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
3. 完善评估机制,提升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针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难题,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估机制,包括学生学习成绩、参与社会实践、校园活动表现等多方面指标,以多角度、多元化地评估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浅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以隐性教育法为例
1 隐性教 育的 特点
一
的 内容 渗 透 到学 生个 体 日 常生 活学 习的环 境 中的 过 程。 这种 教 育 方法 与 一般 的 方 法 比较 没有 那 么系统 , 但 是 这 种 方 法 的另一 个 特点 就 是潜 移 默化 的教 育达 到 “ 随 风潜 人夜, 润 物 细无 声” 的 效果 , 这 样做 更 容易达 到预 计的 效 果。 第二, 将教 育内容 与日 常 的管理 相 结合。 这 样 在对 学 生管 理过 程 中一 方面表 现了教 育管 理 的准 则和 要求 , 另一 方面 , 在 管理 的 过 程 中 可以 对学 生的思 想 进行 教育引导让 学 生接 受
创 新 教 育
S : i c i en ce e nd Tec hn ol ogy I n nov at i o n Her al d
浅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方法①
以隐性教 育 法 为例
张学玲 ( 河套大学 内蒙古巴彦淖尔 0 1 5 0 0 0 )
摘 要: 大学 生思想政 治教育 的隐性教育法, 是指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 工作者隐藏教育目 的和主题 , 根据前期的筹划 的方案和设计标准, 将需 要教 育 的资 料通过_定的方法融合到大学 生日 常的学习 与工作中 ' 体现在其周围 的各个方面 , 让高校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思想政 治 教育的一种方法。 关键词 :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隐形教育法 中图分类号 : G 6 4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l 6 7 4 — 0 9 8 x ( 2 O l 3 ) 0 5 ( a ) 一 0 1 8 5 — 0 1
一
1 . 3 教育 目的 和 内容 的隐 蔽 性与 暗示 性 在 教 育 方 法 中 与 显 性 教 育相 比 较 , 隐
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方法的功能及意义探析
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方法的功能及意义探析作者:石彦风来源:《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5年第03期〔摘要〕隐性教育方法是相对于显性教育方法而言的。
隐性教育方法具有独特的内涵、特点和功能,新时期隐性教育方法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方法;功能〔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76(2015)03-0065-03一、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方法的内涵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变化发展着,与传统的显性教育方法相比,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方法越来越多地被思想教育工作者提及和运用,并呈现出新的特点。
通过比较与发现,显性教育方法具有专门化、公开化、正规化等特点,而隐性教育方法不同于此,它不是那种为完成某种任务而专门设计的活动形式和活动过程,而是更多地通过依托人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内容渗透到诸如组织管理、职业生活、人际交往、文化娱乐、生活环境等方面,以隐蔽的方式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
因此,我们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方法界定为: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内容渗透到人们社会实践和人生活动的众多活动领域中,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教育的方法。
[ 1 ]该类方法使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得到很好的消除,扩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也因此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与肯定。
二、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方法的特点和功能隐性教育方法的功能表现为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对教育对象思想认识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方法的功能是由方法的特点决定的,不同的方法会形成不同的功能,隐性教育方法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以下独特的教育功能。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探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104现代交际·2019年13期作者简介:吴琳华,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探析及发展对策研究吴琳华(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 镇江 212000)摘要: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一直以传统的显性教育为主,但是新时代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教育教学的作用无法忽视。
阐述在高校中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思政课实效性,同时通过结合目前高校思政课的现状,指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开展过程中尚存在的不足,比如必要的资源保障的缺乏、体系的不健全、教师的关注度不够等问题。
从而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即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开发,加强保障机制建设等。
关键词:高校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必要性 建议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3-0104-02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及特点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意味着教育者借助教育资源及挖掘潜在的可利用的一些载体,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教育意图隐藏在各类教学资源中,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素质、精神境界等,从而使受教育者自觉在行动上践行道德。
1968年,美国学者杰克逊在其著作《班级生活》(《Life in Classroom》)中首次提出“潜在课程”(hiddencurriculum)这一概念。
[1]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1)教育过程的隐蔽性和渗透性。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学生自己的内心要求。
”[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施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区别于传统显性教育,注重有意识地淡化教育痕迹,使教育者在不自知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接受熏陶、感化、启发。
在内化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建构自己的思想政治品德。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形式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2)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赵鸿雁
(新乡 学院 中 文系, 河南 新乡 4 3〔0 5 幻 )
摘 要:增强高 校思想政治 教育的实 性, 仅要充分 效 不 发挥课堂 教育的主阵 地作用, 要充分重 性教育资源 还 视隐 的开 发和利用。 前, 性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主要通过三条途径来实 当 隐 现:一是依托网络平台, 二是构建良 好的校园 环境, 三
动, 弘扬主旋律, 不断满足学生日 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动力, 不断优化校园人文环境, 注重管理和积累, 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 校园文明风尚, 使学生在日 常学习、 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 熏陶和文明 风尚的感染, 好的校园人文、 然环境中成 在良 自
长发展。 ‘ . 5 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起来
4 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 人民 我国 在长期实践中 孕育的 传统美德, 华民 是中 族 生生不息、 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精神力量。 要把社会 因此, 主义荣辱观与祖国 传统美德有机结合起来, 按照古为今用、 去粗取精的原则, 充分运用它们来熏陶教育大学生, 激发大
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j 3 [ 刘穗燕 .发挥高 会优势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 .中国 校工 观田 劳动关系 学院学 o 7 l 报2o ,) ( .
] 4 [ 秦书 .树 和实 社 主 荣 观 基 途 田 北 生 立 践 会 义 辱 的 本 径 .东 大 学 报 科学 0 ,一 : 学 琳会 阂分 ( 7 1 ) 阎 砚 会主 辱 构 和 会的 想 础 .陕 姚 .社 义荣 观是 建 谐社 思 基 田 西
] l [ 杨宾, 黄志坚.明“ 八荣” 八耻’ 黄志坚教授谈树立 知“ 一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及其思考
辽 宁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Ju n lo a nn miitain C le e o ra fLio igAd nsrt olg o
No 9, 0 . 2 08
( 第 l 第 9期 ) 0卷
( 11 . o 9 Vo.0 N . )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及其思考
的 特 点 和 作 用 , 于 增 强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实 效 性 , 有 对 具 重 要 的 理论 价值 和 现 实 意 义 。 因此 , 们 必 须 正 确 地 认 识 隐 我 性 教 育 , 确 地 对 其 定 位 , 现 其 作 用 正 彰
一
者 的 情 感 体 验 , 而 个 体 就 很 容 易 形 成 社 会 所 要 求 的 思 想 品 从 德 , 之 , 离 个 体 思 想 实 际 的那 些 信 息 , 体 就 不 会 有 相 应 反 脱 个 的 情 感 体 验 , 然 就 很 难 实 现 “ 个 要 素 ” 转 化 , 成 社 会 必 五 的 形 所 要 求 的思 想 品德 。
逻 辑 相 一 致 。在 整 个 教 育 过 程 中 , 于 受 教 育 者 是 从 自己 的 由
由 学 校 扩 展 到 校 外 , 是 隐 性 教 育 作 为 一 个 上 位 概 念 出现 于
了 。 它 是 隐性 课 程 领 域 的 扩 展 和 意 义 的 提 升 。所 谓 隐 性 教 育 是 指 在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教 学 过 程 中 , 育 者 不 直 接 向被 教 教 育 者 提 出 教 育 的 目的 和 要 求 , 是 通 过 潜 藏 的 教 育 因 素 , 而
的影响 , 受 到周 围 环境 的熏 陶 , 个体 在 环境 的作用 下 , 又 是 知 、 、 、 、 五 个 要 不 断 转 化 的 过 程 , 不 是 简 单 地 依 照 情 信 意 行 它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青少年思想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开放性,他们不愿接受现成的真理,讨厌强制性的灌输,出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缺失的现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自然性平等性开放性和渐进性的独特品性,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以人为本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青少年思想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开放性,他们不愿接受现成的真理,讨厌强制性的灌输,出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缺失的现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自然性平等性开放性和渐进性的独特品性,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我以为,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就犹如无根的浮萍,总是漂流在人的思想表面而不能深入下去。
原因在于:第一,人格是人生价值观念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基础。
人的价值观念必须统一和稳定,而这就需要一个人的心理过程及其人格形态是统一而稳定的。
否则,分裂的人格只能产生分裂的观念。
第二,人格是形成特定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内在心理依据。
世界观是对于世界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虽然来自于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学习,但如果没有良性的人格形态作为内在心理依据,外在的观念灌输就很难起作用。
第三,人格是形成特定道德素质的主要动力。
人格具有品质化的特性,因此,人格一旦形成,人就具有了相应的内在质地,不同的质地会适应不同的道德倾向,良性的人格自然易于建立良性的道德素质。
同时它还与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意识发生相互的影响和转化作用。
总之,人格状态可以说就是细微的、隐性的和原始的思想道德状态,而思想道德则往往是发展了的、成型的、成熟的、显性的人格表现。
人格是人们社会化的结果,一般被理解为由人的心理、气质、生活习惯等表现出来的一种个性心理特质。
人格与人的先天秉赋密切相关,但更与后天的生活环境、习性养成和教育密切相关,也与特定的民族文化相关。
90后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论文
90后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摘要]以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证分析法为研究方法,详细分析“90后”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探讨“90后”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促进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
以学校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重视学校制度建设,发挥教育者和先进的示范作用,显现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建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四维空间,抓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着力点,实证分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90后”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径1 前言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现阶段,“90后”大学生群体逐步壮大,而市场化的社会环境、数字化的生活环境、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多样化的家庭环境必然影响着“90后”大学生的成长。
市场经济崇尚多元经济、多元利益,“90后”大学生教育要在利益多样化条件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
市场化的社会环境,冲击着“90后”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
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青少年的生活、学习、思维乃至话语系统。
影响着“90后”大学生对现实与虚拟关系的分析判断选择能力。
“90后”大学生群体越来越趋向小型化、分散化,这种个性化学习环境,影响着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塑造。
多样化的家庭环境,影响着“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对“90后”大学生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是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需要,能弥补高校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能促进高校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的有序发展,加强当代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助力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以及团队凝聚力的塑造。
2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方式上可以分为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两种。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逐渐凸显。
所谓隐性教育,是引导学生在学校教育性环境中,直接体验和潜移默化地获取有益于个体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的活动方式及过程。
浅谈大学生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大学生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摘要】现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坚力量,其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首先通过介绍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引出了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议题。
接着探讨了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概念,内容,方法,以及实施方式,深入剖析了这一教育形式的特点和意义。
结尾强调了加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浅出的探讨,本文旨在引起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目标、概念、内容、方法、实施、促进、成长、成才1. 引言1.1 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它不仅关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和社会和谐稳定。
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正确看待世界、尊重他人、珍爱生命,从而成为品德高尚、有担当的优秀公民。
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他们成为具有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通过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人民意识,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它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环节,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行的重要保障。
强化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二、开放性。
大学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各种思想、观点在这里交流碰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鼓励学生接触不同的观点,进行思想碰撞,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开放胸襟。
新时期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新时期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探析【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高校中的思政教育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挑战。
以往的思政教学理论及模式已无法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隐性的思政教育载体研究正不断深入,广泛应用。
本文简要论述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并论述了当前高校应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进行教学的方法,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现今,我国正位于社会发展与转型的重要阶段,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历经从未有过的变化,一个开发性、多元化、交互型的社会环境正慢慢形成。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确立了多元化的分配形式,在一定方面就会对高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方式等造成影响,同时也为大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困难。
这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讲,不仅是一次挑战,同时也是一次机遇。
以下就其相关内容进行论述,仅供参考。
一、隐性思政教育的定义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外国存在很长时间,而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才对其进行研究。
同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过对比发现,隐性的思政教育指的是教学工作者依据一定的方向,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依靠某些行为或物质载体,通过同学们参与的过程,传授思想政治相关教育信息,从而令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取感染,接纳知识,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建立优良的素养,完成思政教育的任务。
高校隐性思政教育则是利用载体进行表现的。
隐性思政教育的载体指的是开展隐性思政教学时被教学工作人员应用、推进教学主体与客观受教人员互相作用的物质载体。
例如:校园的环境、宣传、网络、校风、实践等。
二、高校进行隐性思政教育的方法(一)物质环境对于隐性思政教育来讲,物质环境是其重要的载体之一,应同高校的特色及办学宗旨保持一致,创建积极的校园环境,从而使学生自主接受教育。
利用校规、校训、建筑物、绿化等作为思政教育的载体,突显高校的办学宗旨,营造校园中的文化环境。
其一,校规、校训是一所高校创建的综合表现,以此来约束、指导学生的言行,具有良好的效果;其二,学校中的教学楼外观、绿化等可以展现一所高校的精神,学生在其中进行学习,时时感受这样的气氛,长此以往,就会对学校的理念及宗旨认同,并付诸实践;其三,以学校中的告示牌、展示柜、塑像等作为思政教育载体,可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提醒,充实学生的精神领域,升华道德境界,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
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方法与隐性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方法与隐性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所采取的一种手段、技术、工具和途径,是教育主体和接受主体相互作用的有效中介和桥梁。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不同的两种教育方式,两种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标签]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方法隐性方法吉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讲师、法学博士(吉林长春130017)方法一般是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是“在给定的前提下,为达到一个目的而采取的行动、手段或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不可缺少的中介要素。
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
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
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
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作为活动主体的人与作为活动客体的具体对象,正是通过方法才得以在活动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所采取的一种手段、技术、工具和途径,是教育主体和接受主体相互作用的有效中介和桥梁。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面临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化、价值多元化的挑战,它不仅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时俱进,而且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断创新和发展。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不同的两种教育方式,二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互为补充、相互促进。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方法显性方法“是指充分利用各种公开的手段、公共场所,有领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显性教育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和主渠道,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方法在实践活动中虽存在已久,但作为一种方法概念,它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隐性方法”提出之后,才概括出来的与隐性方法对应的方法类型。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基本路径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基本路径摘要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课堂政治理论教育而言的,其具有目标的隐蔽性、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及效果潜在性等特点。
目前。
我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主要有定期的组织活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新媒体的舆论宣传、专业课堂及导师的言传身教等等。
现阶段,我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在环境的营造、制度的健全、人才的培养、对学生心理的把握等几大方面下功夫,以期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一、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是针对显性教育,即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而言的。
无论是从目标、形式、内容和效果等方面看,它都具有明显的特点。
(一)目标的隐蔽性。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它不像政治理论课那样,制定有详细、具体、显而易见的教学目标,而是蕴藏在教育对象参加的各类活动之中,其教育目标是教育者按照教育对象的实际需要和社会发展要求事先设定的,隐蔽在其丰富、活泼的活动形式下,易于被教育对象接受,降低排斥感。
(二)形式的多样性。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多样,大多数是以一定形式的校园组织为载体,通过其举办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吸引青年学生的参加和学习,告别了传统课堂的形式单一特点,利用教育对象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和途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三)内容的丰富性。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两课”内容为基础,并结合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以及社会发展要求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教育内容涉及价值、情感、家庭、社会、国家等生产生活领域的各个环节,其内容更多的偏重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高的职业素质,使其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立足社会。
(四)影响的潜在性。
隐性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隐”,不仅教育目的“隐”,同时其结果也具有“隐”的特点。
它不同于第一课堂的学习,可用试卷、成绩判定其教育成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生活中的点滴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中的。
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功能及有效途径
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功能及有效途径摘要: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为了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以其教育内容的隐含性、教育方式的多样性、教育过程的愉悦性等特征弥补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本文旨在探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同时,阐述高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特殊功能有效途径探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式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是目前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极为关注的问题,而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的深入和理论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有其特殊的教育功能。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是指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者将教育的意向、目的隐藏到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特定的活动形式中,使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的内容,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1]。
1 高校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受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影响,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随之而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当代学生对传统的、正规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和排斥情绪,并且一些学生存在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这就需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辅助作用。
1.1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当今高校学生的特点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主体意识强烈、思维活跃、感触敏锐、情绪波动显著等特点。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他们个性张扬、差异明显的思想品德发展要求。
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将教育内容寓于多种形式中,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出现,比较容易消除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以及对教育本身的抵触感情绪,使学生在宽松、自由、愉快的环境氛围中受到教育,满足了他们成为平等、独立、自主的个体并在教育过程中成为主体的愿望,也激发了他们自觉参与教育活动的意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资源探析
思想要素 , 从而影响人 的世界 观、 人生观 、 价值观及整体 素质
隐性教育资 源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的重要 组成部
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必要条件。实践证明 , 有效地利 的形成 。隐性教育资源是隐性教育得 以实化 , 润物无声 , 可以是物质形态 用隐性教育资源 , 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 传播主流文化 、 的校园建筑 、 塑等 , 雕 还可 以是精神形态 的校 园人 文环境 、 历 陶冶高尚情操 、 消极情绪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 的作用。 疏导
式灵活。它可以是体现爱国主义情怀 、 集体荣誉感 、 具有奉献 筑 , 蕴含着传统 的民族精神与韵味 。具有象征意义 的雕塑 , 对 精神的奥运会青年志愿者活动 , 具有振奋心弦 、 警醒作用 的校 学 生是一种激励 , 如耶鲁大学校园里 , 矗立着美国民族英雄 内 黑尔的雕像 , 雕像的基座上 刻着他 的名言 :我 唯一 的憾事 “ 风校训 , 宣扬团队精神 、 合作意识 的体育 比赛 , 具有感染 力 、 吸 森 ・ 引力的教 师人格魅力 , 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 , 等等 。与思想政 就是没有第二次生命献给我 的祖国。 寥寥数字 , ” 令人震撼。 校 治教育及理论课程集中的灌输相 比,隐性教育资源 以其丰富 园物质文化环境建设 ,要像苏霍姆林 斯基说 的那样 :让每一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隐性教育资源探析
汪德 莉
( 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辽宁 沈阳 10 3 ) 10 4
[ 摘
要】 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资源包括显性教 育资源与隐性教育资源, 隐性教 育资源具有内容丰富多样、 影响潜移默化、 盖 覆
范围跨越 时空的特点 , 在增强高校思想政 治教 育有效性 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用。通过校 园文化环境 、 专业 学科教 学、 师人格魅 教 力、 实践活动等, 挖掘 隐性教育资源对 于提高大学生政治觉悟和 思想道德素质 、 化思想政治教 育教 学效果具有 重要意义。 优 【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 隐性教 育资源 ; 功能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评估 结果。
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和教师,以便 改进和完善教育方案。
05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 育的挑战与对策
面临的问题
教育方法单一
当前高校隐性思想政治 教育方法相对单一,缺 乏创新性和趣味性,难 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 与度。
教育内容陈旧
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性和 针对性,未能紧密结合 社会热点和实际问题, 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和 期望。
社会实践
高校可以开展各种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未来发展方向展望
多元化教育模式
未来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将朝着多元化教育模式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全面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信息化技术应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高校将更加注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心理学基础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借鉴了心理 学中的潜意识理论,通过暗示 、模仿、感染等心理机制,让 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下接受教育
。
教育学基础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还借鉴了教育学 中的情境教育和体验教育理论,通 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和活动,让学生 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
社会学基础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也借鉴了社会学 中的社会互动理论,通过学生之间 的相互影响和互动,让学生在人际 交往中接受教育。
创新课程形式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 学习方式和丰富的学习资源。
强化实践教学
通过组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 际生活中,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04
关于加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关于加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
是指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教育者将教育的意向、目的隐藏到大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和特定形式的活动中,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以外的校园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者的思想和内容,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1)间接性。
隐性教育是一种间接的、渗透式的教育方法。
它与显性教育不同,它不直接言明教育的内容、目的,而是隐藏于各种活动及载体中,在活动过程中,摆脱了显性教育注入式的教育方式给学生带来的紧张感,隐性教育能使学生心理放松、情感共鸣,教育内容乐于学生接受。
(2)渗透性。
传统的显性教育目标明确,多充分利用各种公开手段、公共场所,有系统有组织地进行,多在短期内向学生灌输教育者的观点,以期达到迅速教育学生的目的。
而隐性教育则采用渗透式,讲究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潜移默化、慢慢渗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3)隐蔽性。
隐性教育存在于教学、管理、服务的每一个环节,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无论是教师的思想、人格,还是演讲、辩论、社团活动等,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
(4)有效性。
由于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有其特有的心理规律,如果采用正面的“灌输”教育方式稍有不当,学生往往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拒绝接受教育者的观点,显性教育的效果就要打折扣,甚至起反作用。
二、加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1.形势变化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经济文化交流更加广泛,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中,西方文化大量传播和侵入到高校,西方一些敌对势力利用隐蔽手段,宣扬西方的价值观,争夺高校青年学生。
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变化速度非常快,大学生从相对封闭的校园走向开放的社会,有些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急剧变化,一些人偏重强调个人理想,责任意识弱、政治观念淡漠、对正规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和排斥情绪。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方法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方法探究【摘要】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从而探索其教育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隐性教育方法是相对于显性教育方法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隐性教育方法具有潜隐性、渗透性、灵活性、自主性和持久性等特点。
在高校运用隐性教育方法要注意与校园的物质文化环境、精神文化环境以及教师的行为方式紧密结合,使教育对象潜移默化的受教育。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方法探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对象的思想趋于多元化,自身主体意识不断增强,这时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针对十八大报告中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正确的认识隐性教育方法,充分利用其独特优势,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实效性。
一、隐性教育方法的含义及特点隐性教育方法是相对于显性教育方法而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
隐性教育方法的提出一方面是隐性课堂发展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是我国借鉴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结果。
所谓隐性教育方法是指利用人们社会实践和人生活动,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的方法。
隐性教育方法和显性教育方法,两者相互区别又相互补充,在当今社会,隐性教育方法的发展有利于改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僵化的局面,能较好的消除教育对象的逆反心理。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作为一种渗透的、潜隐的教育方法,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目的的潜隐性;2.教育内容的渗透性;3.教育方式的灵活多样性;4.教育主体的自主性;5.教育效果的持久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方法的必要性(一)大学生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实现大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当今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全面人才,所以在高校的教育中,仅仅依靠显性的课堂教育是不够的。
隐性教育方法更加注重主体的自主性,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在教育过程中建立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双方平等的地位,突出地表现了“以人为本”的特点。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摘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由于显性教育在教学实践中遭遇的困境,对隐性教育的研究则更多的被提及。
文章从分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征入手,结合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实施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考,对于如何开展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特征;对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长期以来都是传统的显性教育起主导作用,较多的是正面的、直接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隐性教育往往为教育者所忽视。
但是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状况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西方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冲击,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人生观,并且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这种“灌输式”的显性教育不感兴趣,甚至反感。
由此可见,显性教育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弱化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根据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转化过程是知、情、信、意、行诸要素的均衡发展和适应知与行从旧质到新质转化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矛盾运动过程原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对学生情、信、意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使学生在无形中接受到道德情操和理想信念的教育,因此隐性教育能够有效弥补显性教育的不足。
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在高校实施的现状1.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关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不同学者给出不同的定义。
如“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将教育目的、教育意向渗透于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社会实践活动中,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综合各学者的定义,本文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是通过影响受教育者的情感、信念等对受教育者产生作用,使受教育者在无意识中自觉地接受教育,得到启迪,最终达到教育目的。
1.2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浅析
应 用 各类 学 生 容 易 接 受 、喜 闻 乐 见 的方 式 ,寓 教 于
乐 ,丰富教育 内容 ,借助游戏 、实践 、文化活 动等 手 段 ,优 化 教 学 效 果 ,令 人 们 循 序 渐 进 的产 生 学 习 热情 ,愿 意接受教育 。不但将视 野 由学校 内部扩充 至 外 部 环 境 ,同 时 由教 学 扩 展 至 德 育教 育 ,以 及 整 体 教 育 学 领 域 。二 十世 纪后 期 ,较 多 发 达 国 家 渗 透 隐性教育至思想政治学科领 域之 中 ,尤其是 进行高 校 教 育 进 程 中 ,逐 步 赢 得 了 大 众 广 泛 认 可 与 全 面 重 视 。隐性思政教育为社会 阶级与政治组织 ,基于根 中信一 本 任 务 目标 ,挖 掘 教 育 环 境 包 含 的 隐 性 教 育 内容 , 文息一 对 教塑 育对 象 实施 潜移 默 化 的引 导 、塑 造 ,令 其 思 童 想 、行 为 、道 德 以及 心 理 状 态 在 无 感 知 状 况 下 逐 步 信一 积 累皇 、渐 渐 稳 定 ,并 呈 现 出持 久 、悠 远 的 良好 教 育 效 果 。 同显 性 思政 教 育 对 比 ,隐性 教 育 较 易 令 教 学 对 象 在 思 想 意识 、情 感 体 验 上 产 生 共 鸣 ,并 逐 步 的 认 可 以及 接 受 。 而显 性 思 政 教 育 则 应 用 公 开 方 式 、 场合 ,通 过 有 目的 、有 策 划 、系 统 性 的思 想 政 治 培 养 教育 ,达到 既定 目标 。上述 两类 方式互 相渗 透 、 集 成 融 合 ,成 为 整 体 网络 ,并 利 用 直 接 以及 间 接 方 式 、局 部 与 系 统 方 式 ,通 过 理 论 联 系 实 际 ,实 现 多 重 方 式 的 融合 ,全 面 覆 盖 教 育 对 象 ,提 升 思 想 政 治 教育综合水平 。
网络时代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
( 一 )高校 隐性 思 政 教 育 的 特 点
首先 ,该项教育具有 自愿性特点 。一般在高校 中 ,大 学 生几乎 属 于强迫式进 行思 想政 治学习 ,学 生在相关 环境下 , 对 思想政治 的学习完全处在 被动的状态 ,从而导致学生对 思 政课 产生抵触 的心理 ,这样完全无法达到理想 中的教学效果 。 其 次 ,高校在相关 方面 的教学完 全可以离开教室 ,开展相关 方面 的节 目活动 ,或者将其融入 到校园文化艺术界 当中 ,让 学生主动 去参 加 ,自愿去学 习 ,在不知不觉 中,学生就会 自 然而然 的接受 思政教育 ,并 接收其熏陶 ,在无形之 中 ,高校 的隐性思政教育就达到了最初需要 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 目标。 ( 二 )高校 隐性 思政教育的优势 1 、将学生 的 自我教 育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都提高 课程 上的安排 、课程 的场地以及课程 的时 间都对 高校 素 质教 育产生一定 的影响 ,仅仅在课 堂中是完成不 了的 ,隐性 教 育完全打破 上述 中的 问题 ,该 教学 方法完全不受时 间和空 间的限制 ,并且 广泛灵活 ,并且 ,该 教学方式在校 园中每一 处 环节都可 以存 在 ,从不 同的角度 和层面都对学生进行 了思 政的教育 ,完 全提高了学生 呢个综合 性的素质能力 。除此之 外 ,该教学方式将 学科方面教育 的道德培养 以及非智力方 面 的因素缺失进行 了克服 ,让学生 在参 加相关方面活动 的过程 中 ,完善 自身 的道 德信念 ,逐渐养成 习惯 ,将学生整体 的能 力 都 向着积极化 的方 向进行 提升。 2 、完全跟 随学生 以及社会 环境在思想政治上 的变化 网络化的时代 已经将社会 管理 中的 “ 刚 ”变成 了 “ 柔” , 所 有 的一切都 在向着 民主化 的方 向发展 ,因此 ,思政方面 的 教育也在 随之 变化 。高等 院校 中,学 生的整体素质 以及文化 修养会相对 比较 高 ,但 是价值观 以及人格 都没有定型 ,他们 的思想十分乐 观且 开放 ,容易接受许 多新 的事物和思想 ,同 时也 会受到不 良的思想 潮流影响 ,还会有 不少 的学生只追求 学业 ,完全 的忽视 了道 德方面的教育 ,甚 至有 很多学生以不 挂科 为学习 的 目标 。因此 ,思政教育课程要对 学生的相关思 想进行 劝导 ,让学生在 自由的情况下对思政 内容进 行 自我的 学 习 ,调 动学生在相关方面 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