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特殊功能及有效途径

合集下载

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制及其启示

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制及其启示
教育 主体是隐性 思想政治教 育 的提 出倡导者 和
组织 实施者 。从 宏观来 看 , 在我 国 , 隐性思想 政治教
育 的主体就 是党和政 府 。党 和政 府为 了维 护广大人
民群众 的根本 利益 , 了实现 自己的政治 目标 , 为 必定
要在社会成员中提 出、 倡导 、 宣传 自己的政治思想 , 并 通过各种 有效的途径 和方式 去组 织实施 对社会成 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隐性的方式就是其 中的一种。 从微观来看 , 教育主体是具体从事和实施隐性思想 政 治教育行 为的教 育工作者 。其 中主要包 括各级各
彭晓 薇
( 广东教 育学院 思政部 , 广东 广州 500 ) 133
摘要 : 隐性 思想政 治教 育 的机 制 , 指 隐性 思 想政 治教 育在 进行 过 程 中带有 规律 性 的 运作 模 是
式。 即构成 隐性 思想政 治教 育 的要 素及要 素之 间的关 系模式 和 受教 育 者反 映、 选择 、 整合教 育信 息 , 将 它 内化 为 自己的世界观 、 生观 和价值观 , 人 并进 而外化为 自己行 动的过 程模 式 。隐性 思想政 治教
育的机制启示我们, 为使隐性思想政治教 育发挥应有效力, 就要注意保持教育 目标和过程的隐蔽
性 、 育手段 的非强制性 、 育方法的 多样性 、 育过 程的 长期性。 教 教 教
关键词 : 思想政 治 ; 隐性 ; 育 ; 教 机制
中图分 类 号 : 1 文献 标 识 码 : 文章 编 号 :0 78 5 (0 9 0 - 8 4 G4 A 10 -7 4 2 0 )40 5 ) 0 4
报刊杂志 编辑发 行机构 等 ) 。
从静 态看 , 隐性 思想政 治教育 的机制 , 就表 现在 其 各要 素之 间相互联 系而构 成 的相对稳 定 的关 系模

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初步认识

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初步认识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课程作业(二)题目: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初步认识类别: 2012 级硕士(硕士/博士)姓名:顾鑫2012 年 3 月 13 日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初步认识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按照其教育方式可分为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1.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充分利用各种公开手段、公开场所,有领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1],是较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一种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说教式的教育方式。

对大学生而言,主要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团活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直观有形的教育[2]。

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通过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互联网等方式,将教育的内容融入到一定的环境中,同时引导受教育者去体验和感受,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一定的渠道对受教育实行教育,尊重受教育者学习的主体性,从而让受教育者能很乐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式,所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载体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过程的隐蔽性等特征。

1.载体的多样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也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有管理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大众传播载体,网络载体等,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依附一定的载体而存在,比如通过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微博,博客,人人网等一些新的传媒手段作为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2.内容的丰富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不像显性思想政治教育那样需要上理论课,需要有固定的地点以及相对固定的教育内容和形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可以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摆脱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制约因素,学校、社会、以及家庭生活中的各种因素都能成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资源。

3.过程的隐蔽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将教育的内容目的等融入到受教育者所在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及一些活动中,让受教育者不知道他们正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将以前被迫的学习转变为他们自主的学习,这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具有隐蔽性,避免了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传统的显性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概念及特点显性教育是指通过明确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对学生进行直接、明确的教育。

其优点是教育目标明确,教育效果直观,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但是,显性教育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教育方式单一、学生接受程度不一等。

隐性教育是指通过隐含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间接、渗透式的教育。

其优点是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提高教育的效果。

但是,隐性教育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教育效果难以评估、教育过程难以控制等。

二、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途径1、转变教育观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还要加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让学生在接受明确的教育的同时,也能够从隐含的方式中接受教育。

2、创新教育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创新教育方式,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隐性教育。

同时,还要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显性教育,提高教育的效果。

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人文景观设计等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隐性教育。

同时,还要加强校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意义1、提高教育的效果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融合,可以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提高教育的效果。

通过显性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隐性教育,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提高教育的效果。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手段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手段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手段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环节。

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讨论一些有效的途径与手段,以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一、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可以向学生介绍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还可以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向学生传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讲座和专题研讨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讲座和专题研讨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学者、社会名人等给学生做思想政治教育讲座,让学生了解国家政策、社会形势以及党的理论知识。

另外,还可以组织专题研讨,让学生深入探讨当前社会问题、热点话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发展变化,增强对社会、对国家的认同感。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关注弱势群体,提高对他人的关爱与尊重。

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教育方式。

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主题班会、主题演讲比赛、主题读书分享等,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关注时事热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周、主题展览等活动,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与认同。

五、加强个性化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个性化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促进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扰与压力,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 是通过直接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显性 方式,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 教育者关系明确,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比较 规范。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与特点
1、提出 1968年,美国教育学家菲利普· 杰克逊在其著作《班级生 W· 活》里首次提出“隐性课程”概念。 他认为,学生从学校生活中不仅学到了读写算等文化知识, 而且获得了态度、动机、价值和其他方面的成长。这些价值、 规范、态度、动机并非是学术课程中获得的,而是经由学校 的非学术方面,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这种“非正式的文 化传递”称为“隐性课程”。
2、特点 教育内容上比较隐蔽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往往隐藏在一定的活动及其活动 周围的环境中,受教育者没有直接感受到自己在接 受这方面的教育,然而活动及其活动周围的附加物 、 伴随物却传达着这些信息。
三、隐性思想政教育方法
(三)实践体验教育方法
渗透式教育方法 是指教育者将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受教育者可能接触到的一切 事物和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的方法。 隐性教育的内容应广泛渗透在教师教书育人、课程设置、校 园文化、先进人物的榜样示范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中。
自觉运用渗透式教育方法,要选择合适的载体: 一是活动载体 让人们在参与活动中身临其境、亲自体验、亲自感受,从而 使自己的思想发生变化,受到教育。它强调的是活动气氛, 自己感受,没有其他中间环节,缩短了教育时间,扩展了教 育空间,提高了教育效率。 二是文化载体 利用文化载体,是寓教于文的有效方式。 文化是人类在知识传播、知识创新、人才培养和科学实践中 形成的物质成就和精神财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文化载体, 形成文化氛围,实现氛围管理,就能够潜移默化地熏陶人、 规范人。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方法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及开展途径研究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及开展途径研究

作者简介 : 邓姗( 9 1 , , 18 一) 女 河南南 阳人 , 讲师 , 法学硕士 , 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从

1 52 —
行为等爪l 眭品质 , 这种过程和效果恰似唐代诗人 杜甫的名句 “ 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的效应 。 ( 教育对象的认 知 自主性 三) 教育 的根本任务是要发 展教 育对 象作 为一个 独立个 体
思 政 课 教学 的实 效 性 。 心理 学 研 究 表 明 , 学 生 面 对直 截 了 大
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 , 隐性教育是 以显性教 育为基础 的。
所 谓显性教育 , 是指通过一 系列有计划 、 有步 骤的显性课 程 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 目的的教育方式 , 在学习过程 中教 育者 与教育对象具有直接 的对应关系 , 且有 明确的教学 目的 、 计 划和固定集中的学 习场地 , 一般要进 行某 种成绩测定 , 具有 规范性 。随着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深入发展 , 教育研究者逐 步认识到 , 仅凭显性教育 , 而忽视 诸如物 质环境 、 制度形态 、
征, 具有更加 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 ( 教育 范围的延展性 一)
隐性教育是 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环境和活动实施的 , 其 范围不仅可以涵括显性课程所涉及 的领域 , 同时也覆盖 了 包括物质环境 、 制度形态 、 精神文化环境 、 教育活动互动等学 校生活的各个方面 , 些有形的 、 形的教 育资源同学生的 这 无
里首次提出“ 隐性课程” Hd e ur u m) ( i nC r cl 这一概念 , d i u J由
收 稿 日期 :0 9—1 20 0—1 2
于各种教育载体中 , 内容并非直接 由教育者传授 , 生 教育 学
可以充分根据 自己的情感与价值需求 , 选择符合 自己需 要的

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

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
学 习 、 须 接 受 的方 法 呈 现 , 教育 者 处 于 一种 能 动 必 受
隐性 思 想 政 治教 育 具 有 潜 隐性 、 透 性 、 渗 自主 性
和 有效 性 四个特 点 。
1潜 隐 性 。 隐 性 与 显 性 是 相 对 的 , 隐 ” 含 有 隐 . “ 包 蔽 、 藏 的含 义 。在 隐性 思 想 政 治教 育 中 , 教 育 者 隐 受
感 受 不 到 自己正 处 于接 受 教育 的过 程 中 ,实质 上 是
的 状 态 , 可 以 学 习 、 可 以 不 学 , 以 参 与 、 可 以 他 也 可 也 不 参 与 , 全 由受 教 育 者 自行 决 定 。这 样 的 教 育 过 程 完 完 全是 主动选 择 、 动参 与 的过 程 , 教 育 者 可 以充 主 受
( ) 性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内 涵 一 隐
高 校 隐 性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是 随 着 时 代 发 展 被 提 出 来 的 一 个 新 型 教 育 课 题 。 隐 性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是 受 教 育 者 意 识 不 到 或 者 不 会 明 显 意 识 到 其 中 的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内 容 , 主 要 存 在 于 教 育 性 环 境 中 的 具 有 德 育 功 能 的 教 育 因 素 之 中 。 也 存 在 于 学 校 之 外 的 人 们 社 会 日常 生 活 之 中 , 使 受 教 育 者 在 没 有 意 识 到 自己 在
论高 性思想政 校隐 治教育的实现途 径
谢 冰
( 山西 大学政 治 与公 共 管理 学 院 , 山西 太原 00 0 ) 30 6
摘 要 :如 何切 实有 效地 开展 隐性 思 想政 治教 育 一 直是我 们 关注 的主要 问题 。 隐性 思想政 治 教 育具有潜隐性 、 渗透性 、 有效性和 自主性等特点, 这为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者所开发和应用。 文章探

论隐性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途径

论隐性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途径
作 用 。隐 性 教 育 则 是 指 在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中 ,教 育 者 、教 育 内容 、教 育 目标 是 不 直 接 显 露 的 , 其 教 育 形 式 是 侧 面
的 、间 接 的 , 常采 用 “ 回 ” “ 透 ” 的教 育 方 式 来 影 迂 、 渗 响 学 生 ,讲 究 以 情感 人 、 以 情 动 人 、 以 情 育 人 ,做 到 入 耳 、人 眼 、人 脑 ,在 潜 移 默 化 中 渗 透 到 学 生 心 灵 深 处 。 它 追 求 长 期 的教 育 效 果 ,学 生 在 不 知 不 觉 中 自愿 接 受 教 育者思想 和经验的教育方式 。 在 现 实 性 上 , 与 显 性 教 育 相 比 , 隐 性 的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有 着 自己鲜 明 的 特 征 。它 主 要 包 括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均是 “ 露的” 暴 ,其 教 育 形式 是 正 面 的 、 直 接 的 , 常采 用
将 教 育 的 目的 和 意 向 隐 藏 到 大 学 生 学 习 、生 活 和 各 种 活
动 之 中 , 以含 而 不 露 的 方 式 ,使 学 生 在 不 知 不 觉 中接 受
熏 陶 和 影 响 。这 有 利 于 培 养 大 学 生 的 民 主 意 识 和 平 等 参
第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应根据学生思想道德的实际表现采取试卷考评与鉴定评语相结合的方式尽量做到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表现从而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表现有效地加强学生的思想教二认真探索挖掘专业课程和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德育功能每一门专业课除了其系统博大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蕴涵有深刻的育人价值
第 2 2卷第 1 期 l
与 意 识 ,激 发 大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和 道 德 情 感 ,唤 起 大 学 生 提 高 自身 道 德 素 养 的 强 烈 愿 望 , 使 大 学 生 自主 地 、 能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的必要性及实现途径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的必要性及实现途径
需 要
所起的积极作用 , 分析隐性教 育在思 想政治教育 中的必要性 , 结合实 际开
辟 切 实 可 行 的 实 施 隐 性教 育 的途 径 。


实 施 隐 性教 育 的必 要 性
“ 以人 为本 ” 教 育 理 念 强 调 在 教 育 过 程 中 , 育 者 要 顺 应 人 的 自然 的 教
要 性 及 其 实现 途径 。
关 键词 : 思 想政 治教 育 ;臆 性 教 育 ; 育方 式 教 中 图分 类 号 : 6 G4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9 2(0 0) 8—0 0 17 0 9 2 1 0 2 7一O 2
思想政治教育 中隐性教育主要是指 教育者 以隐性课程 、 文化传 统和 环境情境为载体 , 引导学生在体验 、 分享中获得身心和个 性发展 以及价值 观、 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的活动过程及其方式 …。“ 隐性教育 ” 为一种 作
( ) 实施 隐性 教 育 是 思 想 政 治 一 教 育 本 质 所 需 关 于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本 质 问 题 , 界 有 不 同 观 点 。 笔 者 比 较 赞 同石 学 书 臣 教 授 的 观 点 : 想 政治 教 育 具 有 意 识 形 态 性 和 非 意 识 形 态 性 两 个 即思 方面的性质。
识形 态教育 , 更易被受教育者接受 , 并且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 思想政治教育非意识形态性的本质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为 丰富 , 包括受政治制约的思想教育 、 道德教 育等。 目前 , 部分高校 学生受
教育 方 式 , 显 性 教 育 相 比 , 其 自身 的 特 点 。从 教 育 目 的 和 内容 看 , 与 有 隐
独立思考意识较强 , 往不会 简单地接 受现成 的观点 和理论 。 往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探析【摘要】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论述。

在分析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内容和特点、实施现状、影响因素以及策略与建议。

结论部分强调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探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探析,引言,正文,结论,背景介绍,研究意义,概念,内容和特点,实施现状,影响因素,策略与建议,重要性,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高校学习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他们正确的政治思想和观念,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它通过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交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政治态度,起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正确认识和有效实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工作的关键之一。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其内涵、特点和实施现状等问题,对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提升,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补充和延伸作用。

其研究可以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基本路径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基本路径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基本路径摘要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课堂政治理论教育而言的,其具有目标的隐蔽性、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及效果潜在性等特点。

目前。

我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主要有定期的组织活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新媒体的舆论宣传、专业课堂及导师的言传身教等等。

现阶段,我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在环境的营造、制度的健全、人才的培养、对学生心理的把握等几大方面下功夫,以期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一、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是针对显性教育,即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而言的。

无论是从目标、形式、内容和效果等方面看,它都具有明显的特点。

(一)目标的隐蔽性。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它不像政治理论课那样,制定有详细、具体、显而易见的教学目标,而是蕴藏在教育对象参加的各类活动之中,其教育目标是教育者按照教育对象的实际需要和社会发展要求事先设定的,隐蔽在其丰富、活泼的活动形式下,易于被教育对象接受,降低排斥感。

(二)形式的多样性。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多样,大多数是以一定形式的校园组织为载体,通过其举办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吸引青年学生的参加和学习,告别了传统课堂的形式单一特点,利用教育对象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和途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三)内容的丰富性。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两课”内容为基础,并结合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以及社会发展要求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教育内容涉及价值、情感、家庭、社会、国家等生产生活领域的各个环节,其内容更多的偏重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高的职业素质,使其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立足社会。

(四)影响的潜在性。

隐性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隐”,不仅教育目的“隐”,同时其结果也具有“隐”的特点。

它不同于第一课堂的学习,可用试卷、成绩判定其教育成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生活中的点滴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中的。

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功能及有效途径

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功能及有效途径

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功能及有效途径摘要: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为了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以其教育内容的隐含性、教育方式的多样性、教育过程的愉悦性等特征弥补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本文旨在探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同时,阐述高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特殊功能有效途径探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式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是目前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极为关注的问题,而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的深入和理论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有其特殊的教育功能。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是指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者将教育的意向、目的隐藏到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特定的活动形式中,使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的内容,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1]。

1 高校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受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影响,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随之而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当代学生对传统的、正规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和排斥情绪,并且一些学生存在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这就需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辅助作用。

1.1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当今高校学生的特点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主体意识强烈、思维活跃、感触敏锐、情绪波动显著等特点。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他们个性张扬、差异明显的思想品德发展要求。

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将教育内容寓于多种形式中,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出现,比较容易消除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以及对教育本身的抵触感情绪,使学生在宽松、自由、愉快的环境氛围中受到教育,满足了他们成为平等、独立、自主的个体并在教育过程中成为主体的愿望,也激发了他们自觉参与教育活动的意识。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探究论文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探究论文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探究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被一直认为是比较科学且具有实效性。

文章通过简单论述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内涵、特点和功能,详细分析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依据学校发展中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高校的各种载体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探究Universities hidd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explore Abstract:With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continues to grow,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was widespread concern in society, but also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to be solved, while the hidd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been considered to be more scientific with effectiveness. Articles through the simple exposition universities hidd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ent, features and functionality,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universities implici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the school development and the main problems, the us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 variety of carriers put forward practical solutions.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idd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rrier; explore引导学生在教育环境中,直接体验和潜移默化地获取有益于个体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的活动方式及过程。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隐性教学资源的作用及开发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隐性教学资源的作用及开发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隐性教学资源的作用及开发[摘要]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仍然任重道远,课程效果还有待继续提高。

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使教育理念隐蔽化,从而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持久。

因此,高校可以尝试打造艺术教育、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社团活动以及校园宣传媒体等平台,利用这些隐性教学资源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学资源;开发一、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现状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目前仍然是我国高校的必修课之一,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不显著。

虽然相对于以往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有所改进,但是在学习理念、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等问题上还是有待于继续完善。

随着目前社会大环境的变化,面临社会、网络、家庭等各方面的影响,学生的个性化更加突出,价值取向呈多元化趋势,学生对高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必要性缺少正确的认识,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

其次,在高校课程设置上,高校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就业问题,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完善、监督管理、课堂效果、教学创新等缺少一定的关注。

另外,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相对落后,课程设置理论性较强,不能很好地结合现实问题,教学内容相对重复,缺少创新,缺乏一定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教学方式上相对单一。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数是以学院、专业、班级和宿舍为教育单位,在教学方式上以集中教学为主,缺乏多样性和活力,内容相对单一,方式缺乏创新,学生相对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强。

二、隐性教学资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作用隐性教学资源,其实是相对于显性教学资源来说的。

目前,高校对于思想政治课采取的多是直观的、显性的课堂理论教育。

针对课堂理论教育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隐性教学资源可以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教育功能

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教育功能



彭晓薇 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教育功能 � � � �
居 高临下的强行灌 输
使教育者 与受教育者 � 之间保持着 是决定思 想政治教育活 动实效性的 重要因素
而 思想政
平 等的关系 , 充分尊重 受教育者的 尊严与人格 , 从而比较
治教育内 容的客观可信 度 , 又是决 定受教育者是 否接受 一般来说 , 受教育者愿意接受可信度高的内 我国过去极左年代思
� 探讨 新形势 下我 国思想 � 政治教 育工 作的新 形式 以 教育不感兴趣 甚至产生抵制的态度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形成一 种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的实效 是 � 党中央 国 务院以及广 避免了居 高临下造成的 冷漠 隔阂和 压力 � 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 笔者认为 隐性的思想政治 心情舒畅 乐于接受教育者传授的道理 教育正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有效方 � 式之一 在我国
大思想政治教育工 � 作者极为关注 的问题 � 也 是思想政治 松 和谐的 交流氛 围 使 受教 育者有 被尊 重的感 觉 因 而 接受思想政治 教育的主体 部分是广大 的青
所谓隐性思想 � � 政治教育 是 指教育者借助 � 于一定的 少年 追求平等 公平 是青少年的普遍的心理特征 一方 教育主体和社会活 动 � 隐蔽地进 行一定的思 � 想政治教育 面 从青少 年的发展心 理来看 随着 社会交往的 发展 1 3 活动 使受教育者在不 知觉的情况 下 接受教 � 育者所进行 岁左右的少 年儿童在观念 上已从服从 向平等发展 的思想政治教育 标的教育方式 从 而达到教育者 � 思想政治教 育价值目 公道不公道这 一价值标准 去判断是非 隐性 思想政治教育 作为一种 隐蔽的教育 果表明 能用 皮亚杰的研 究结 心理学的

浅谈隐性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精选教育文档

浅谈隐性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精选教育文档

浅谈隐性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施策略一隐性教育的内涵及特征所谓隐性教育,就是指教育者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下,通过隐蔽、无计划、内隐、间接的社会活动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

它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多样性、持久性等特征。

1.教育对象的自主性传统的显性教育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强调知识灌输、理论说教,学生被动地接受,忽视学生的自觉主动性,造成学生主体缺位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落实,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能力不高,只有改变这种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充分发挥隐性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隐性教育通过营造活泼生动的教育氛围,借助丰富的教育载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主动感受、内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性发挥到极致,学生选择的权利、自由和空间也得到一定的满足。

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环境,用丰富集体生产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2.教育形式的开放性隐性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形式,只要有利于学生品德培养、全面发展、正确价值观念形成的活动方式都可以用来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它是一种全方位、开放性、多层次的教育,包括班会活动、校本课程、校园文化环境、社区服务,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

隐性教育形式除了涉及学生生活的不同空间领域,在时间领域上也是充分开放的,打破传统的政治课堂在规定时间地点对学生进行特定内容教育的局限性,使学生在所有时间、空间范围内接受教育,形式的开放促进了教育效果的提高,对学生的影响面也在不断扩大。

由此可知,在不知不觉中,在不同的时空内,都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来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3.教育内容的多样性隐性教育传播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教育内容大到社会、学校和家庭,小到学校的建筑、墙画、花草树木、校服、校歌以及学生的言行举止等,它一般将教育信息隐藏在教育对象的日常活动当中,通过激发教育对象的兴趣,使他们在自然而然的教育氛围中接受教育内容,实现教学目的。

论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运用

论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运用

论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运用作者:郭峰,马文娟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33期郭峰1,马文娟2(兰州工业学院1.材料工程学院;2.艺术设计学院,甘肃兰州730050)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由复杂网格构成的系统,教育方法和手段种类繁多。

其中隐性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旨在于突破教育环境的内部视野,放眼于受教育者的日常生活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本文将从隐性教育的发展历史、含义及特点等方面进行阐述,同时结合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议和具体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039-02作者简介:郭峰(1981-),男,汉,法学硕士,兰州工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马文娟(1989-),女,汉,文学学士,兰州工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隐性教育的发展史和概念隐性教育的观点发源于英国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于1958年在哲学研究中提出的隐性知识的概念。

他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

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

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

”可见,波兰尼把前者称之为显性知识,后者为隐性知识。

美国教育学家马丁·杰克逊在波兰尼的研究基础上,把隐性知识的外延扩大到教育学领域。

他于1968年提出了学校生活环境中的“隐藏课程”理论(Hidden curriculum)。

他认为,一种无显性表象、间接、内隐的教育方式能够使受教育者在不经意间受到教育,同时也可以缓和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说教和抵触的矛盾关系。

我国古代的教育学理论之中也蕴含着许多隐性教育观点。

如将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放置于教育环境之中,就能深刻体会到其顺应教育规律,力求循序渐进的无痕引导,通过表象上的无所作为,实则通过默化,最终令其有所为,从而达成最终的教育目的。

隐形教育及载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隐形教育及载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敏 450 ) Nhomakorabea 0 0
( 河南大学,河 南 开封
有 的那些 显性 载体 开展 思想 政治 教育 已明显缺 乏针对 性和 实 效性 ,出现 了被 动滞 后 的现象 。 因此在 新形 势
下研究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的教育载体一一隐
形教 育 载体 ,应是 高校 学生 思想 政治 工作者 要研 究 的 项 重要 问题 。
2. 实 生 活 的 实验 室 真
现 实 中 ,许多学 生往 往认 为 自己所 具有 的一 些观 念 、情 绪 、 困惑 是个 别 的 、独 特 的 ,而当在 团体 中交 流时 ,他们 常常 会惊 讶地 发现 其他 人 与 自己有 着相 似 的想法 或 问题 , “ 来有 这 么多 同学和 我 有 一样 的 问 原 题” 。因此 ,可 以充分 发挥在 团体 中 “ 别人一样 ”的 和 体验 所带 来 的抚慰 功 能为开 展学 生工 作创 造 良好 的氛 围 。当前 高校 学生 工作 大多 只注 重组 织要 求而 忽视学 生心理 发 展需 要 ,只注 重教 育要 求的 正确性 而 忽视其 接受性 ,认 为 每个 学生 都应 该有 正确 的人生 观 、价值 观 ,顺 从社 会 给定 的思想 观 念与行 为模 式 ,是一 种典 型 的 强制接 受 。这种 “ 强制接 受 ”的结 果使 学生 产生 了极大 的 阻抗 ,引起 本 能的反 感 ,使教 育工 作难 以收 到 预期的效果 。如果通 过 团体 活动 中学生之 间 的互动 、 分 享 ,并获得 和 别人 一样 的经验 ,不再封 闭 自我 ,则 可 以促 其 自我反 省 ,达到 教育 目标 。
收稿 日期 :2 0 . 60 090.1 作者简介: 吕敏 (9 6 ,女 ,河南大学药学院讲师 ,研究方 向:思想政治 。 1 5 一)

浅谈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作用

浅谈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作用

的方 式对学 生 的态度 、 动机 、 价值 、 规范 、 观念 等发 生
着作 用 。 为学 校教育 “ 作 附生物 ” 隐性 教育 , 的 既体 现
识 的学 习结果 ” 。这样一 来 , 程 内容无形受 到社会 课 价值体 系 、 识形 态 的过滤 。学校规 范 、 意 课堂 纪律也 渗 透或折 射 出价值 观 、 道德 观 的要 求 。16 98年 , 国 美 教 育社 会 学 家杰 克 逊 在其 专著 《 级生 活 》 f i 班 en
方法和模式显然在许多情况下 已不能适应 , 隐性教育作 为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思政工作方法, 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具
有 独 特 的价 值 和 优 势 。 关 键 词 : 校 : 想 政 治工 作 ; 高 思 隐性 德 育
中 圈分 类 号 : 6 1 G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7 3 5 (0 6 0 - 0 8 0 1 0 — 5 8 20 )6- 4 - 3 0 -
浅谈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作用
曾 娜
( 西科技 师 范学 院, 西 南 昌 3 0 1 ) 江 江 3 0 3

要 : 新 的时代 里 , 会经 济 、 治 和 文 化 以及 青 年 人 的心 理 特 征 都 发 生 了很 大 的变 化 , 统 的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在 社 政 传

学 等 多 门学科 知识 的一 项系统 工程 。思想 政治工 作
的有效 开展对 于提 高人 的政治 思想 觉悟 ,调动人 的

隐性 教育 的提 出和形 成过程
2 0世 纪 6 o年代 后期 。国外一 些 专家 经过 研究 逐 渐认识 到 .学生 除 了在 学校安 排或 教师指 导下从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其实现途径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其实现途径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其实现途径作者:高嘉璘张珂瑄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8年第02期[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

思想政治教育在过去基本采用显性的“灌输法”教学,虽然这种教育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网络信息传播的发展,社会趋向价值多元化,各种思想交流、碰撞,给思想教育带来极大的挑战,单一依赖显性的“灌输法”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隐性思想教育理论起源于国外,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对改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必要性;实现途径[作者简介]高嘉璘(1992-),女,汉族,吉林省吉林市人,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张珂瑄(1992-),女,满族,吉林省梅河口市人,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8)02-0062-02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分析(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隐性教育理论提出的一个概念。

隐性教育理论起源于国外。

现在,对于隐性课程的讨论虽有分歧,但隐性课程所取得的效果内嵌在教师教学、集体活动的过程之中。

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各种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涵、教学目的体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让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教育。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与显性思想政治思想教育相排斥的,而是双方彼此联系、通过渗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1、超时空性——相对隐形的课堂能够避免课时和环境的限制,即能够在任何时间地点开展。

只需要把教学者的教学想法传达给受教者,大量的教学信息和知识理念都会被学生理解和接受,随即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和真实想法中去,即可转变成自己的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功能及有效途径
摘?要: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为了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以其教育内容的隐含性、教育方式的多样性、教育过程的愉悦性等特征弥补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本文旨在探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同时,阐述高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特殊功能?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0(a)-0248-02
探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式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
工作的实效是目前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极为关注的问题,而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的深入和理论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有其特殊的教育功能。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是指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者将教育的意向、目的隐藏到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特定的活动形式中,使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的内容,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1]。

1 高校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受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影响,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
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随之而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当代学生对传统的、正规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和排斥情绪,并且一些学生存在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这就需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辅助作用。

1.1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当今高校学生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主体意识强烈、思维活跃、感触敏锐、情绪波动显著等特点。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他们个性张扬、差异明显的思想品德发展要求。

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将教育内容寓于多种形式中,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出现,比较容易消除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以及对教育本身的抵触感情绪,使学生在宽松、自由、愉快的环境氛围中受到教育,满足了他们成为平等、独立、自主的个体并在教育过程中成为主体的愿望,也激发了他们自觉参与教育活动的意识。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因而教育信息容易被接受。

1.2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开启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属于固定的学科领域,具有明显的计划性、目的性。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局限,将触角和思路拓展到学校的各个领域,凝聚融合了学校所有的教育因素、教育途径、教育力量,利用高校的全部资源对大学生进
行全方位、全天候的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启了新的工作思路。

1.3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2]
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场所。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的关键。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激发学生的首创精神,特别注重突出了学生的人性化、生活化的理念。

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教育更加贴近了学生的心理、学习和生活。

重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我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性的必然选择。

2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教育功能
2.1 改善了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状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时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和制约接受的态度,从而直接影响教育效果。

如果受教育者以愉悦的心态接受教育,会促使其对教育活动持一种积极的态度,愿意接受教育,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相反,如果受教育者以冷淡、烦闷的心态接受教育,就会对教育不感兴趣,甚至产生抵制的态度,达不到教育目的。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居高临下的权威式的训导,没有长篇大论的理论说教,更回避明显的强加意图和声色俱厉的批评指责,因此避免学生对教育活动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相反隐性思想政治
教育注重营造宽松、自由、愉快的氛围,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

2.2 激发了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和热情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的内心要求。

”当代大学生喜欢独立思考,厌恶观念强加;主张自主判断,排斥被动接受;倡导多元化的理论获取,反对单一性的理论灌输。

任何命令和要求只有他们真正从心底认可才能使他们心悦诚服,从而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恰恰淡化了他们被动接受教育的角色意识,赋予他们更多的空间和自由选择权利,从而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参与动力和热情。

2.3 强化了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和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关键是将教育者所传授的政治思想观念内
化为受教者自身的政治思想观念,进而转化为适当得体的行为方式。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将教育意图隐藏在友好、无拘无束的氛围中,这样受教育者比较乐于接受教育者的思想,容易达到教育的预期目的。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以隐蔽的方式巧妙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
确的思想意识和伦理道德观念,通过不断内化,自觉地指导、规范他们的日常言行,进而为今后他们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3 高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3.1 注重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人格是指个人的思想、品德、尊严、价值、学识和能力的总和。

教师的人格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对教师的观察、理解和模仿而获得。

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尚的情操、坦荡的胸怀、正直的为人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
教师应该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力求教育形式生动、活泼、新颖,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建立师生之间时时相亲,事事相亲的新型师生关系,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巨大的育人功能。

3.2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校园文化是一种对内集中体现为育人气候,对外向社会树立一种学校形象的特殊文化,这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新课题。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这些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环境提供丰富的载体资源。

高校应通过校园(公寓、宿舍)文化、大学(公寓)精神、校园建设、社区(公寓)的精神文明建设,努力营造文明幽雅的生活环境、团结互助的和谐氛围、进取创新的精神风貌,形成一个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

3.3 注重校园网络建设,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特别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分
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学习、科研、娱乐的重要载体。

因此,高校应充分认识到网络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主动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高校应该利用校园网络优势和大学生开展平等的对话,针对大学生中的不良思想,开展民主、互动的思想交流,帮助他们及时扭转消极的、错误的观点和立场,形成积极的、正确的思想和观念。

3.4 注重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交叉并举
长期以来,显性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采用的教育手段,我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效。

但显性教育固有的一些不足之处也逐渐显现,亟待解决。

隐性教育恰恰克服了显性教育的不足,在应用中教育者的教育意图、目的,受教育者一般感受不到,这样能够避免受教育者的逆反情绪[4]。

因此,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应该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交叉并举,达到相互促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了解学生的需求,采用既办实事又讲道理的方法,在积极倡导“两课”教育活动的同时,积极探索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增强实效,就必须立足于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优良作风,给予学生更好的生活启迪和人生指导。

只要我们高校的教育者充分意识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建设和利用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培养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就一定能够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 职君利.陈晓鹤,叶云.论高校应进一步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j].陕西教育,2009(7).
[2] 贾丽敏.浅析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4).
[3] 于玉娟.试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齐齐哈尔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6).
[4] 方见粉.浅谈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实现途径[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