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忧不惧学案
《〈论语〉十二章》学案
《<论语>十二章》学案【学习引导】《<论语>十二章》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第一篇文章。
本单元选择了先秦诸子的一些经典论说,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感受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盛况。
而这篇节选自《论语》的课文,焦点就在于立身处世的规范性原则,深入浅出,要言不烦,精辟隽永。
学习这篇文章时,要在理解仁、义、礼等儒家思想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
也要再研习中,注意把握这些经典篇章在论述道理方面的巧妙之处。
【素养目标】1.了解作者孔子及《论语》,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背诵课文。
3.提升思想品德修养水平,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为人处世的思想修养。
【学习重难点】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探讨课文的深刻内涵。
【学习过程】一、文化常识1.了解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2.孔子轶事圣人也会犯错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
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
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
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
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
《君子不忧不惧》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君子不忧不惧》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君子不忧不惧》。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解读、分析、综合、评价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君子品质。
(2)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积极心态。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经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君子不忧不惧》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解释和理解。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君子不忧不惧》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引发学生对君子品质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音韵律之美。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解读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交流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4. 探究学习:(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主旨和寓意。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君子品质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君子不忧不惧》并背诵。
2. 写一篇关于课文主旨和寓意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君子品质的魅力。
2. 案例分析:精选一些实际的案例,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君子不忧不惧》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君子不忧不惧》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君子不忧不惧》。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课文的主旨。
(3)学会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举例、分析等方法,阐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君子不忧不惧》。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课文的主旨。
(3)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君子”、“忧不惧”等。
(2)联系实际,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2.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案例教学法:结合生活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君子不忧不惧》的作者及其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观点,联系实际生活。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阐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课堂交流。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1)学生按要求完成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学案君子不忧不惧
君子不忧不惧【新闻速递】还债局长担任10年乡镇企业局局长,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先后为19户农民担保贷款69万余元,帮助他们办厂致富;作为担保人,在企业倒闭导致11户农民无法还债时,他主动把责任扛在肩上。
10年来,山西运城市夏县乡镇企业局退休局长胡丙申上街卖对联、卖鞭炮、开饭馆,甚至当过剃头师傅,最终替老百姓还清了39万元债务。
【评论文摘】作为局长他宁愿退休后走10年还债路,也不滥用手中的权力,这种干部很难得。
他是诚信重义的典范,是“爱民为民”的清官。
第1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第2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丈夫之冠.也(名词作动词,加冠)(2)民鲜.久矣(形容词作动词,缺乏,缺少)(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使动用法,使……淫逸,使……动摇,使……屈服)(4)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使动用法,使……困苦,使……辛劳,使……饥饿)(5)所以动.心忍.性(使动用法,使……震动,使……坚韧)(6)内省不疚.(意动用法,以……为疚,感到内疚)第3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为人..谋而不忠乎古义:替别人。
今义:做人处世接物。
(2)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古义: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
第4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是吾忧也(判断句)译文:这些都是我的忧虑啊!(2)妾妇之道也(判断句)译文:这是做妇女的方法啊。
(3)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宾语前置)译文:不培养品德,不讲习学问。
(4)夫何忧何惧(宾语前置)译文:忧愁什么,恐惧什么呢?(5)舜发于畎亩之中(状语后置)译文:舜从田野之中被起用。
(6)些之谓大丈夫(宾语前置)译文:男子汉说的就是这样的人。
(或这样才叫男子汉)(7)孙叔敖举于海(状语后置)译文:孙叔敖从海边被提拔起来。
(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状语后置)译文:这样,就可以知道从忧愁患害中得到生存,在安逸快乐中使人死亡的道理了。
论语《君子不忧不惧》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阶段,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君子不忧不惧”的主题展开讨论。讨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论语《君子不忧不惧》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论语》的背景和作者,认识孔子及其弟子的人物形象。
2.掌握“君子不忧不惧”的意义,理解其在人生修养和道德品质培养方面的价值。
3.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如“不忧”、“不惧”、“君子”等。
4.提高古文阅读速度和理解Fra bibliotek力,培养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
6.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7.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辅导,帮助每个学生克服学习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8.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阶段,我将采用故事导入法,为学生讲述孔子及其弟子在周游列国过程中的一个小故事。故事中,孔子和弟子们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们始终保持着“不忧不惧”的心态,勇敢面对一切。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君子不忧不惧”的品质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课后阅读:阅读《论语》中与“君子不忧不惧”相关的其他篇章,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进一步了解孔子关于君子品质的论述。
3.案例分析:收集现实生活中体现“君子不忧不惧”品质的案例,分析案例中人物的心理品质,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谈谈对这一品质的理解。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学案君子不忧不惧
君子不忧不惧【新速】局担当10年企局局,他官一任造福一方,先后19民担保款69万余元,帮助他厂致富;作担保人,在企倒致11民没法,他主把任扛在肩上。
10年来,山西运城市夏企局退休局胡丙申上街、爆竹、开,甚至当剃傅,最替老百姓清了39万元。
【文摘】作局他情愿退休后走10年路,也不用手中的力,种干部很得。
他是信重的模范,是“民民”的好官。
第1步通假——奇妙无方字(1)曾益其所不可以(“曾”同“增”)(2)入没法家拂士(“拂”同“弼”)第2步活用——性异含迥(1)丈夫之冠也(名作,加冠).(2)民久矣(形容作,缺乏,缺乏).(3)富不可以淫,不可以移,威严不可以屈(使用法,使⋯⋯淫逸,使⋯⋯...,使⋯⋯折服)(4)必先苦其心志,其筋骨,其体肤,空匮其身(使用法,使⋯⋯困苦,...使⋯⋯辛,使⋯⋯)(5)因此心忍性(使用法,使⋯⋯震,使⋯⋯)..(6)自察不疚(意用法,以⋯⋯疚,感觉愧疚).第3步古今异——的昨天和今日(1)人而不忠乎..古:替人。
今:做人间接物。
(2)公衍、不大丈夫哉..古:男子今:女子的配偶。
第4步文言句式——特别句式多留神(1)是吾也(判断句)文:些都是我的啊!(2)妾之道也(判断句)文:是做女的方法啊。
(3)德之不修,学之不(前置)文:不培育道德,不学。
(4)夫何何惧(前置)文:愁什么,惧怕什么呢?(5)舜于畎之中(状后置)文:舜从野外之中被起用。
(6)些之大丈夫(前置)文:男子的就是的人。
(或才叫男子)(7)叔敖于海(状后置)文:叔敖从海被提携起来。
(8)而后知生于患而死于安也(状后置)文:,即可以知道从愁患害中获得生计,在安适快中令人死亡的道理了。
儒家的“”与“”儒家将“忧”分为两类:一为外感的,因困难挫折而导致的“忧”,亦即物欲或难知足之忧;一为内发的,欲实现理想而生起的“忧”,亦即善性力争扩大之忧。
前者如在陈绝粮,如箪食瓢饮,这种外忧,是平时人心目中的“忧”,也是君子作平庸想时的“忧”。
高中语文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君子不忧不惧》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君子不忧不惧》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掌握重难点实词虚词
2学情分析
课后引申练习
3重点难点
重难点实词虚词,句式翻译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君子不忧不惧
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50分)
彼节者有间间隙,空隙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军无见粮现成的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解开,使分开
若无罪而就死地走向,走上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荐,推举
不如早与之绝绝交
克己奉公克制,约束
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条例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爱戴。
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论语孟子选读》教案(第六课时)
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论语孟子选读》教案(第六课时)教学内容:《君子不忧不惧》教学目标:1.理解并整理本板块中的通假字、文言实词及虚词“其”的用法。
2.认识孔孟的忧乐观,使自己好德求人,内省不疚。
重点难点:1.如何理解孔孟的忧乐观2.体会孟子的议论技巧教学方法:讲解、诵读、探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儒家讲的道德修养的过程,既是一个由己及人的“外推”过程,更是一个自我完善与升华的过程。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去做呢?让我们一起学习“修养的境界”这一专题的第一板块《君子不忧不惧》。
二、文本研读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评析】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曾参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
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评析】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3.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译文】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
”【评析】宋儒说,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常谓庸。
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是一种折衷调和的思想。
孔子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这一状态,并概括为“中庸”,这在古代认识史上是有贡献的。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君子不忧不惧》祁艳PPT课件 名师优质课苏教
儒家之“忧”在于自身 内在的道德修养不够完 善。
儒家不忧
1、陋巷穷居,箪食壶浆。2、 内省不疚。 3、胸怀宽广,胸襟坦荡。4、 居仁由义,丈夫之道。
儒家“不忧”外在的环 境的恶劣,“不忧”的 原因是道德的完善,内 在的修养。
君子之道,不忧不惧
❖ 儒家将忧分为两类:一为外感的,因困难挫折 而遭致的忧,亦即物欲或难满足之忧;一为内发的, 欲实现理想而生起的忧,亦即善性力图扩充之忧。 前者如在陈绝粮,如箪食瓢饮,这类外忧,是平常 人心目中的忧,也是君子作平淡想时的忧。但当君 子自觉其为君子时,或能达性命之情时,这一类的 忧便不足为忧或不复为忧;所以有“仁者不忧”、 “君子不忧不惧”、“乐以忘忧”等等否拒和排除 忧的说法和办法。因为这类外忧都是“命”的安排, 是“莫之致而至者”,自己无可奈其何,也无所负
君子之道,不忧不惧
❖ 其责,因而也就无需动其情、用其忧;既来之,则安之,视 同天理自然。不仅此也,既然这类外忧乃命的安排,“有性 焉,君子不谓命也”,何不据性之善秉,视外忧为“天将降 大任”的征兆,化外忧为成贤希圣的动力?一念及此,乐之 唯恐不及,更何忧之有!
❖ 君子所真正当忧的,是内忧,不妨叫自寻烦恼。如“德 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如“舜人 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犹未免为乡 人也”,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思出民于水火而登衽席之忧; 总之是种种内圣外王之忧。这类内忧,觉之则有,迷之则无, 是良心善性之见于感情者,也是为学修身之结果,是君子之 所以为君子的情感所在。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说文解字,查漏补缺
❖ 1、闻义不能徙 ❖ “徙”本义是迁徙,迁移的意思。本句译为
“赴向义所在之处”。 ❖ 2、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 “正”有“为主的”,“把顺从所谓自己立
《君子不忧不惧》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君子不忧不惧》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君子不忧不惧》。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课文的主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例子,分析和总结君子的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激发学生追求君子品质的欲望,培养他们成为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练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 课文背诵: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加强记忆。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君子不忧不惧”、“仁者见之而思,智者见之而行”等,理解其含义。
4. 例子分析:通过课文中的例子,分析和总结君子的品质,如宽容、勇敢、诚实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课文的主旨。
(3)通过例子分析和总结君子的品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例子,总结君子的品质。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例子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例子,分析和总结君子的品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君子不忧不惧》的作者和背景。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课文背诵: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加强记忆。
4.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君子不忧不惧”、“仁者见之而思,智者见之而行”等,理解其含义。
5. 例子分析:通过课文中的例子,分析和总结君子的品质,如宽容、勇敢、诚实等。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探讨的能力。
苏教版选修《君子不忧不惧》课件
君子不忧不惧
文本研习
一、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他是从 哪三方面反省的?
1、为别人做事 2、与人交往 3、学习
二、孔子对颜回乐而忘忧的精神作了高度评 价,孔子是怎样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颜 回的这种精神包含了怎样一个具有普遍意义 的道理?
1、运用复字复句:“贤哉,回也!” 2、运用反面衬托:“人不堪其忧。” 道理: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理想的,有了
七、分析第八则中的议论技巧。
1、首先列举反面 观点----2、再类比反驳----3、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整段文字批驳分析有说服力。
八、结合全文看,君子怎样才能做到“不 忧不惧”?
1、好德求仁 2、“内省不疚” 3、动心忍性 4、历经磨难
-------
•再见
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也?”是一句富含哲理与诗意的话。 请写一段鉴赏文字,不少于50字。
孔子用委婉的比喻指出,在冰雪严寒的 恶劣环境中,才能真正显示出具有坚韧 精神的崇高意志。作为有远大志向的君 子,就应像松柏那样,能够经受各种各 样严峻的考验。孔子的话,语言简洁, 比想观 点。
在孔子看来,进行道德修养、学习各种 知识、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知识才可 以丰富,修养才可以完善。
五、为什么说:“君子坦荡荡,小人 长戚戚”?
“孔子认为,作为君子,有宽广的胸怀,可 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情,不计较个人 利害得失。小人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 己为难,局促不安,时常忧愁。
理想和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可以自 得其乐。
三、“中庸”的内涵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折中主 义”,你同意吗?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中庸之道” 的作用。
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平常常谓之庸。中庸就是不 偏不倚的平常道理。中庸又被理解为“中道”, 中道就是不偏于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使双方保 持均衡状态。中庸又被称为“中行”,中行是说, 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一个方面,对立 的双方互相牵制,互相补充。中庸是一种折中调 和的思想,调和与均衡是事物发展的一种状态, 它不同于折中主义。但在任何情况下都讲中庸, 就否定了对立面的斗争与转化。
八年级《君子怀忧》第一课时 教案 盛文英
第12课《君子怀忧》第1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相关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体会唐太宗居安思危的高尚情操。
3、了解古代书院。
教学重点1、积累相关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体会论语“君子怀忧”所表现出的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理解论语“君子怀忧”所表现出的精神境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解读原典(1)《孟子·离娄下》1、老师领读2、学生自由读3、展示读4、学生齐读5、结合注释自己翻译译文:君子有终身的忧思,却没有一时的痛苦。
不过,像这样的忧思倒是有的:例如,舜是人,我也是人。
舜成为天下的榜样,名声可流传到后代。
我免不了是一个乡里人,这一点是值得忧思的。
忧思又怎样呢?像舜那样就是了。
如果是这样,那么,君子就没有什么值得担心的了。
不仁的事情不做,不符合礼的行为不做。
解读原典(2)《孟子·告子下》1、老师领读2、学生自由读3、展示读4、学生齐读5、结合注释自己翻译译文:人们常常是有了过错,然后才能够改正;在内心里有了困惑,在智虑里经过权街,然后才能够行动起来;在脸色上表现出来,通过声音表达出来,然后人们才能够明白。
一个国家内部没有执掌法度的大臣和辅弼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侵扰,这个国家也常常是要灭亡的。
这就是说,人们总是在忧患中生存,在安乐中死去。
解读原典(3)《孟子·公孙丑下》1、老师领读2、学生自由读3、展示读4、学生齐读5、结合注释自己翻译译文:行“仁政”的统治者,帮助他的人就多;失“仁政”的统治者,帮助他的人就少。
解读原典(4)《论语·季氏》1、老师领读2、学生自由读3、展示读4、学生齐读5、结合注释自己翻译译文:孔子说:我听说无论是诸侯还是大夫,都不担忧财富不多而只担忧财富不均;不担忧人民太少,而只担忧境内不安。
如果财富平均,就没有所谓贫穷;境内和谐团结,就不会觉得人少: 境内平安,国家便不会领覆。
”三、作业思考:1、孟子为什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你是怎么理解的?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什么道理?这句话对人生的有什么启示?四、收获平台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君子不忧不惧教案苏教版优教案
《君子不忧不惧》授课设计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时编号:授课目的:授课时数:授课过程:一、导入:二、师范读三、学生比较说明自读四、剖析、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不是尽心全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教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评析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
而本章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在春秋时代,社会变化十分激烈,反响在意识领域中,即人们的思想信奉开始发生摇动,传统看法忧如已经在人们的脑筋中出现危机。
于是,曾参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方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圆满的理想人格。
《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责怪,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样错误。
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重申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在本章中,曾子还提出了“忠”和“信”的范围。
忠的特点是一个“尽”字,做事全力,死而后已。
这样后儒家所说的那样,“尽己之谓忠” 。
“为人谋而不忠乎,是泛指对所有人,其实不是专指君主。
就是指对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全力帮助。
所以,“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围,不仅用于君臣关系。
至于汉代今后逐渐将“忠”字演化为“忠君” ,这既与儒家的忠相关系,又有重要的差异。
“信”的涵义有二,一是相信、二是信用。
其内容是诚实不欺,用来办理上低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信特别与言论相关,表示说真话,说话算数。
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质量是多么崇拜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贫穷贫困,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质量是多么崇拜啊!”评析本章中,孔子又一次夸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议论。
《君子不忧不惧》课件设计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
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 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 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 无事。”
学习 理解 赏析
原文: 孟子曰:“是焉得
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 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 之;女子之嫁也,母命 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无违夫子!’以顺为正 者,妾妇之道也。居天 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 位,行天下之大道;得 志,与民由之;不得志, 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此之谓大丈夫。”
学习 理解 赏析
原文:
【译文】:
子曰:“贤哉,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
回也!一箪食,一 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
瓢饮,在陋巷,人 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
不堪其忧;回也不 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
改其乐。贤哉,回 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
也!”
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
高尚啊!”
学习 理解 赏析
【评析】: 孔子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
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 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 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 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学习 理解 赏析
原文:
【译文】:
子曰:“中
孔子说:“中庸作为一
庸之为德也,其至 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
矣乎!民鲜久矣。” 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
学习 理解 赏析
原文:
曾子曰:“吾 日三省吾身,为人 谋而不忠乎?与朋 友交而不信乎?传 而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
作多次自我检讨:为主人出 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 与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诚信了 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 温习了吗?”
八年级《君子怀忧》第二课时 教案 盛文英
第12课《君子怀忧》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唐太宗居安思危》唐太宗居安思危所蕴含的道理。
2、认真阅读《古代书院》,了解古代书院的作用。
3、阅读齐鲁名片——《沂蒙山小调》,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做人的道理,增强对中华名族历史文化和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导入
1、上节课原典古文背诵情况
2、让学生大体说出意思
二、故事链接环节《唐太宗居安思危》
1、仔细阅读并探究交流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教育意义?
2、齐读:名言警句并试着解释。
组内班内交流。
三、国学馆——古代书院
阅读并交流古代书院在我国教育和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进而增强对中华历史文化的热爱。
四、齐鲁名片——沂蒙山小调
播放音乐《沂蒙山小调》,之后交流这首民歌所激发的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美丽江山的热爱之情。
五、课余欣赏
生自己阅读
六、收获平台
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2016苏教版语文选修《君子不忧不惧》word学案
【译文】司马牛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孔子说:“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
1、翻译画线句子。
2、本板块中这一章是核心,请同学们联系其他章,理解孔孟的“忧”与“乐”。
简要了解本章内容。
05、【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阅读本章,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怎样的胸怀。
【评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许多人常常将此写成条幅,悬于室中,以激励自己。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课题:君子不忧不惧
课堂笔记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整理本板块中的通假字、文言实词及虚词“其”的用法。
2、整理本板块中的名句、成语。
3、认识孔孟的忧乐观,使自己好德求人,内省不疚。
学习重难点:
1、如何理解孔孟的忧乐观
2、体会孟子在本板块中的议论技巧
学习方法:
诵读、质疑、讨论、合作探究
学习时数:1课时
互动学习过程:
01、曾子曰:“吾日三省(多次地反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诚)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阅读本章,说说儒家加强自身修养的方法及其现实意义。
《君子不忧不惧》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君子不忧不惧》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君子不忧不惧》。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课文的主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例子,分析和归纳君子的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君子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理、善良和美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君子不忧不惧》。
(2)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君子不忧不惧的品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通过例子分析和归纳君子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君子不忧不惧》的背景。
(2)激发学生对君子品质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君子应有的品质。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中的例子,分析和归纳君子的品质。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君子品质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进一步深化对君子品质的认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作业中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2)通过课后习题,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君子不忧不惧》。
2. 相关注释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课件。
4. 课后习题及答案。
六、教学准备:1. 教师提前熟悉课文内容,准备相关教学资源。
2. 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课文原文、相关注释、例子等。
3. 准备课后习题及答案,以便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评价。
七、教学过程:1. 课堂讲解:(1)教师按照教学设计,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2)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司马牛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孔子说:“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
1、翻译画线句子。
2、本板块中这一章是核心,请同学们联系其他章,理解孔孟的“忧”与“乐”。
01、曾子曰:“吾日三省(多次地反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诚)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阅读本章,说说儒家加强自身修养的方法及其现实意义。
0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经得起,忍受)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本章中,孔子是怎样称赞颜回的?
03、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副词。恐怕,大概)至矣乎!民鲜(少)久矣。”
【注释】(1)中庸:中,谓之无过无不及。庸,平常。
简要了解本章内容。
05、【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阅读本章,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怎样的胸怀。
【评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许多人常常将此写成条幅,悬于室中,以激励自己。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1、理解本章“之”“其”的用法。
2、理解“中庸”的含义,联系现实讨论其现实意义。
04、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学习探求),闻义不能徙(徙移而从),不善不能改,是(代词,这些)吾忧也。”
【译文】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1)人不堪其忧()
(2)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3)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5)其何以行之哉()
3与例句句式不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A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
B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C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指出下列句中活用词并加以解释。
A苦其心志()
B劳其筋骨()
C饿其体肤()
D空乏其身()Leabharlann E行拂乱其所为()F所以动心忍性()
7作者开头列出的六位历史名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作者想用名人的史实说明什么?孟子认为要想成就大业,必先经历哪些磨难?
D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4翻译下列句子。
A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B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是一句富含哲理与诗意的话,请定一段鉴赏文字,不秒于50字。
6阅读第9章,完成下列题目。
(1)解释下列句中加于的意思与用法
A舜发于畎亩之中()
0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本章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评析】孔子认为,人是要有骨气的。作为有远大志向的君子,他就像松柏那样,不会随波逐流,而且能够经受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孔子的话,语言简洁,比喻精当,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1、概括本章中“之”的用法。
2、诵读翻译名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本章在议论上思路严谨,请同学们概括说说。
09、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通过……来)动心忍性,曾(曾:同“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衡:通“横”,指横塞。)于虑,而后作;徵(征:表征,表现。)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拂,假借为“弼”,辅佐)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08、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指男子)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遵循)之(大道。即儒家倡导的“义”);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课题:君子不忧不惧
课堂笔记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整理本板块中的通假字、文言实词及虚词“其”的用法。
2、整理本板块中的名句、成语。
3、认识孔孟的忧乐观,使自己好德求人,内省不疚。
学习重难点:
1、如何理解孔孟的忧乐观
2、体会孟子在本板块中的议论技巧
学习方法:
诵读、质疑、讨论、合作探究
学习时数:1课时
互动学习过程:
1、教师范读,学生对照注释自读本章。
2、生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质疑、讨论。师针对本章的文言现现象进行适当点拨。
3、找出本章的中心论点,分析本章的议论思路和论证方法。
巩固拓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
吾日三省吾身()人不堪其忧()
民鲜久矣()小人长戚戚()
内省不疚()岂不诚大丈夫哉()
2、解释下列句中“其”的意思及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