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管理制度(一)

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管理制度(一)

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管理制度(一)近年来,各地频繁发生的传染病疫情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及时、准确的信息管理和快速反应措施成为防范疾病传播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开展传染病疫情监测和管理,建立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管理制度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优先推进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传染病网络直报是什么传染病网络直报是指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利用互联网实现对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疫情监测与上报。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监测效率,缩短信息传递时间,而且通过建立传染病报告信息网络,还可以更好地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专业的合作和信息共享。

传染病网络直报能够准确快速地汇总和处理上报的信息,加速疫情的应急响应,对于及时制定和实现预防控制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管理制度的实施建立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管理制度是保障疫情监测和上报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制度建设中,首先需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其中包括医学人员的保密义务及相关技术要求等规定。

其次,建立完善的疾病数据信息采集体系和信息交流机制,保障信息的稳定和准确上报。

最后,加强信息安全保护,采取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以防止疫情信息泄露和网络恶意攻击。

三、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管理制度的意义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管理制度的实施能够大大提高疫情监测和上报的准确度和速度,为疫情的及时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次,通过网络直报的方式,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及时汇总,使得决策者能够快速了解疾病动态,优化预防和治疗策略。

最后,在推广网络直报的过程中,也能够增强医务人员和公众对于疾病预防和管理的意识和知识,促进公众的身体健康。

总之,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管理制度的实施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

只有在建立完善的技术、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的基础上,加强医务人员、公众、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合作,才能够更好地防范传染病的爆发和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医院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医院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医院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一、传染病网络直报专机专用,配备2名专职疫情人员。

二、传染病网络直报实行24小时值班制。

双休日、节假日、工作日8小时之外,医师发现传染病报医院总值班室,由医院总值班室通知直报人员进行网络直报。

三、每天对报告的卡片及时录入微机。

(一)核对:疫情人员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卡片必须及时向填卡医师查询。

(二)订正:疫情人员收到订正报告卡时,须当日通过网络对已报告卡进行修改或删除。

(三)查重:对报告的传染病须进行重卡检查,确认重卡后进行标记,不再通过网络录入。

(四)录入:录入时须对填写项目进行检查,无误后进行保存上报。

(五)保存:卡片留存本单位3年。

四、每天须对传染病总登记与录入微机的传染病进行核对,对录入微机的传染病按月进行U盘备份。

五、遇到停电、网络故障等原因不能上网报告时电话通知天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六、疫情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

发现账号、密码已泄露或被盗用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更改密码,并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否则,由此导致的系统安全问题,由个人承担。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5篇)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5篇)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一、首诊医生为疫情报告责任人,要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立即填写完整的合格的传染病纸质报告卡,包括初次报告、订正报告(含死亡订正)。

医生填卡时,尽力询问病人的详细现住地址,得到病人的准确可靠地址,具体到乡镇、村名或街名和门牌号。

若病人为学生,必须在患者单位栏内填写学校正式全称及班级名称,勿用简称。

二、疫情管理人员为网络直报责任人,负责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慢病、居民病死亡原因等项工作的网络直报及电话报告工作;同时负责本单位网络直报系统硬件与网络维护,要妥善保管好用户编码及密码,在网络直报中遇到技术问题,立即与市疾控中心联系,及时解决,确保直报系统处于正常、安全的运行状态。

三、疫情管理人员负责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录入、初审和保存工作,收卡后应及时录入网络直报系统,不得延误,纸质卡片是电子疫情资料形成的重要原始依据,要至少保留三年备查。

四、一旦发现疫情,必须立即在规定时限内上网直报,特殊或重大疫情要同时电话报告市疾控中心。

传染病报告时限:甲类____小时,乙类____小时,丙类____小时内。

五、必须严格按照卫生部网络直报要求进行网络报告、开展测试及其他工作,绝对禁止在正式网站上进行练习、测试。

六、疫情管理员要积极与市疾控中心对所报疫情进行复核,每季度复核一次。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2)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和信息系统,实现对传染病疫情的实时监测、直报和管理的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和控制,及时掌握疫情信息,做出科学决策,迅速采取应对措施,保护公众健康。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直报平台建设:建立一个传染病直报的网络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传染病疫情信息的及时上传和管理。

这个平台可以由卫生部门负责搭建和管理,提供给各级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使用。

2. 直报流程规范:明确传染病直报的流程和规范,包括哪些传染病需要直报、直报的时间要求和频率、直报的内容等。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模版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模版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模版一、总则本制度旨在规范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提高直报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都应严格遵守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的相关部门和人员。

三、责任与义务1. 直报部门和责任人应按时、准确地填报传染病网络直报表,并确认数据的真实性。

2. 直报部门应定期进行数据核对和质量审核,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数据。

3. 直报部门应密切关注传染病疫情动态,及时上报重要疫情信息。

4. 直报部门应定期组织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数据直报技能和意识。

四、数据采集1. 直报部门负责收集当地传染病疫情数据,并按照规定格式填写传染病网络直报表。

2. 直报部门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必要时可通过现场调查、病例追踪等方式核实疫情数据。

3. 直报部门应及时更新传染病网络直报表,确保数据的及时性。

五、数据审核与报送1. 直报部门应定期对传染病网络直报表进行核对和审核,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2. 直报部门应将审核通过的传染病网络直报表报送至上级部门,并保留相关备份。

3. 若出现异常疫情或重大疫情事件,直报部门应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六、数据保密1. 直报部门和责任人应严格遵守数据保密规定,确保传染病网络直报数据的安全。

2. 直报部门不得私自泄露或篡改传染病网络直报数据。

3. 直报部门应建立健全数据备份制度,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恢复性。

七、违纪违规处理1. 对违反本制度的部门或人员,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追责和处理。

2. 对故意篡改或伪造传染病网络直报数据的部门或人员,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八、附则1.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相关部门所有。

2.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以上是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的模版,旨在规范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提高数据质量和及时性。

相关部门和人员应严格遵守制度的要求,确保公众健康安全。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导言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在当前社会具有较高风险性,为了及时掌握疫情情况、有效防控传染病的扩散,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应运而生。

该制度通过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传染病发生、传播情况的快速收集和及时汇报。

本文将分析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流程和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重要性1.提高传染病疫情监测效率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收集、整理和汇报传染病疫情数据。

与传统的人工汇报相比,网络直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实现全天候、全地域的数据采集和传输,大大提高了疫情监测的效率。

2.加强传染病疫情预警和防控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可以及时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情况,提高疫情预警和防控能力。

通过网络直报,相关职能部门可以迅速获知疫情信息,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控,有效减少传染病的危害。

二、流程1.疫情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首先需要建立一个信息采集平台,包括传染病监测中心和各级卫生机构。

监测中心负责收集和整理各个卫生机构上报的传染病疫情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疫情数据的传输各级卫生机构将收集到的传染病疫情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测中心。

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采取加密和防火墙等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保护。

监测中心根据上报的数据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估,及时汇报给上级卫生主管部门。

3.疫情数据的汇报和发布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接收到监测中心的汇报后,根据传染病的疫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并发布公告通知相关单位和公众。

公众可以通过政府官方网站或手机移动应用程序获取最新的传染病疫情信息。

三、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数据传输安全性问题在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中,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是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可以采取加密技术和访问控制措施。

同时,建立专门的网络防御系统,阻止非法入侵和攻击。

2.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问题为了确保传染病疫情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可以培训卫生机构工作人员,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数据处理技能。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为了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和预防工作,提高传染病的网络直报效率和准确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传染病网络直报的目的和原则1、目的: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和预防,及时掌握传染病的爆发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2、原则:(1)准确性原则:网络直报的内容必须准确无误,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时效性原则:网络直报应及时进行,确保及时掌握传染病的情况,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3)规范性原则:网络直报需按照统一的格式和要求进行,确保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三、传染病网络直报的范围和内容1、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所有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

2、内容:(1)传染病基本信息:包括病名、病原体、传播途径、潜伏期、临床表现等。

(2)病例信息:包括发病时间、性别、年龄、居住地、职业等。

(3)防控措施:包括隔离措施、消毒措施、人员防护措施等。

(4)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5)疫情动态:包括传染病的发病趋势、病例增长趋势等。

四、传染病网络直报的程序和方法1、程序:(1)发现传染病疫情后,立即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传染病的网络直报。

(2)省级、市级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收到的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及时上报给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收到的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研判,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5)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统计分析和研判的结果上报给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方法:(1)网络直报系统: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配备网络直报系统,用于传染病的网络直报工作。

(2)数据采集和录入: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组织专人进行传染病数据的采集和录入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数据传输: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通过网络将传染病的网络直报信息传输给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五、传染病网络直报的责任和义务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要求,负责传染病的网络直报工作。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及时收集传染病疫情报告卡,按时汇总、分析,并将汇总分析结果按规定的时限通过网络传输到上一级卫生防疫站。

2、卡片录入及传输时间:市直及乡镇医疗直报单位每天分上午8时及下午1 6时,按时将收集到的传染病报告卡核对后上级输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县(市区)疾控中心上午8时、下午16时上网收到直报单位输入的卡片后,及时审核并上传到地(市)疾控中心。

医院各科室在做好工作的同时,请务必做好及时送卡及登记工作.
3、旬月年报时间:县(市、区)卫生防疫站在“国家疫情管理系统”中按收卡日期生成当月本县(市、区)传染病发病、死亡数据表,旬报为每月逢“0”,月报时间为每月月底,年报时间为年底。

并向市疾控中心上报;市级卫生防疫站汇总各县(市、区)报表数据,并生成当月报表向省卫生防疫站传报。

4、平时主要以网络方式报告传染病卡片。

与网络不通的情况,系统管理员要及时调试网络或向上级部门申请解决。

5、各级医疗直报单位每天上、下班时间要求上网收取网上通知,以便及时收到各种文件和数据.
6、在紧急疫情期间,要逐级及时向省卫生厅上传疫情数据。

7、原有的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旬、月、年报)按原要求照常进行。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一、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由防保科负责,由疫情专职管理人员执行。

非工作时间由值班人员执行,并做好传染病疫情登记。

二、对法定传染病、病源携带者、疑似患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须按照规定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漏报、迟报。

三、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源携带者、疑似患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完成以上报告程序前须先报告分管院领导,同时电话报告杏花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网络直报人员在提交传染病报告卡前要认真审核传染病报告卡的内容,特别是所报疾病的名称,保证准确无误。

五、对瞒报、缓报、漏报、谎报或报告错误者,按《传染病奖惩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六、网络直报人员要妥善保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下发的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不得随意转让或泄漏。

七、专职管理人员按照规定定期不定期修改密码。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是我国传染病防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管理工作,提高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一、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首诊医生负责制。

责任报告人在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例后,根据诊断结果,按照规定时限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

发现漏报的应及时补报。

二、疫情管理人员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如发现上述问题,立即向报告人进行核实、补充或订正,将审核后的传染病报告卡及时录入网络直报系统。

三、网络直报人员收集到传染病报告卡片后,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实时报告,以便上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信息进行审核、监测、统计分析和预测、预警。

四、已报告病例如果诊断发生变更、死亡时,责任报告人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五、疫情管理人员应每月对上月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分析,并上报预防保健科和主管院长。

六、责任报告人和疫情管理人员应严格保护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七、传染病报告卡应按编号装订,《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

八、传染病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员、网络直报员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给予按有关规定处理。

九、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质量控制制度,定期对直报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

十、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直报工作落到实处。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医院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制度(四篇)

医院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制度(四篇)

医院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制度1、总则1.1目的1.1.1提高传染病监测的敏感性和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1.2提高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质量,及时、准确地掌握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有关部门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1.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规范性文件以及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1.3疫情报告及信息管理工作的原则1.3.1医院传染病报告实行首诊负责制,谁接诊、谁报告,网络直报的原则。

1.3.2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1.4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所有医务人员。

2、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制度____组织管理医院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负责全院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防治工作。

公共卫生科为职能科室,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日常工作,具体职责为:____公共卫生科负责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信息收集、网络报告与管理;负责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维护和管理;对疫情资料的报告、分析、利用与反馈;对全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和考核;负责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2.1.2全院各科室门诊和病房医生负责传染病报告卡的规范填写及报告工作。

2.2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审核2.2.1疫情管理人员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例异常增加、罕见传染病病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相关公共卫生信息,要及时核实信息同时向医院及相关部门报告,并为业务科室及时提供传染病疫情信息。

2.2.2疫情工作人员必须____小时保持电话通讯畅通,公共卫生科负责处理日常及节假日白天疫情,夜间重大传染病疫情由示后处理。

2.3传染病信息报告病种、报告时限必须报告的传染病包括法定传染病和监测传染病,具体为:2.3.1法定传染病共三类____种: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旨在规范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提高传染病监测和应急处置能力。

适用于全市范围内的传染病监测和网络直报工作。

二、定义1. 传染病网络直报:指医疗机构将传染病病例和疫情信息通过互联网等方式报送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监测平台的行为。

2. 医疗机构:指具备传染病监测和直报要求的医疗机构,包括各级医院、诊所等。

三、网络直报要求1. 医疗机构在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或确诊传染病病例后,应立即进行网络直报,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

2. 医疗机构应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地方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规定,将所需报送的病例信息及时准确地填报至监测平台。

3. 医疗机构应确保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行,并定期检查设备的完好程度,以提高直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 医疗机构应配备专人负责疫情网络直报工作,该人员应经过培训并熟悉网络直报流程。

四、网络直报流程1. 医疗机构在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或确诊传染病病例后,由该机构内设的网络直报专人负责填报相关信息。

2. 填报的信息应包括但不限于病例基本信息、就诊医疗机构信息、疫情传播情况等内容,确保信息的完整性。

3. 填报完成后,网络直报专人应及时上传所填报的病例信息至监测平台,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

4. 监测平台将接收到的传染病病例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及时向上级卫生健康部门报告,协助卫生健康部门制定应对措施。

五、责任和惩罚措施1. 医疗机构应切实履行网络直报的责任,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可靠性。

2. 对于未按规定进行网络直报或直报信息不准确的医疗机构,卫生健康部门将视情况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暂停服务等。

3. 对于故意隐瞒传染病信息或虚报传染病病例的医疗机构,将追究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行政、刑事责任。

六、其他规定1.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网络直报制度进行审查,及时更新并完善制度。

2. 医疗机构应对网络直报专人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网络直报和应急处置能力。

医院传染病报告与网络直报制度样本

医院传染病报告与网络直报制度样本

医院传染病报告与网络直报制度样本一、背景介绍:为了规范医院传染病报告工作,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和及时性,我院决定开展医院传染病报告与网络直报制度。

本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传染病的报告工作得到及时、准确的推进,以便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二、报告制度的目标:1.推进传染病信息快速传递,提高报告工作的时效性。

2.提供准确的报告信息,以便进行科学合理的防控工作。

3.加强医院与卫生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形成高效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机制。

4.提高医务人员对传染病报告工作的重视和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报告制度的对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各科室、门诊以及与我院有合作关系的社区卫生机构等。

四、报告流程和要求:1.诊断和报告时间:医务人员在诊断出患者为传染病疑似病例后,立即向所在科室的主治医师或主管医生报告传染病的类型和疑似程度。

2.科室主管医生报告:科室主管医生收到传染病报告后,应立即向医院传染病管理部门报告,并提交相关疑似病例的基本信息和就诊情况。

3.传染病管理部门核实:4.卫生部门报送:对于涉及公共卫生的传染病疑似病例,医院传染病管理部门应立即向卫生部门报送相关信息,并根据卫生部门的要求提供进一步调查和处理。

5.网络直报:6.信息保密:五、报告制度的执行和监督:六、制度的宣传和培训:七、制度的改进和完善:总结:医院传染病报告与网络直报制度的实施,将有力推进传染病信息的快速传递和科学防控工作的开展。

通过制度的落实和完善,将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对传染病报告工作的重视和认识,确保报告工作的及时、准确和高效。

这样一来,我们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展与进步,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也应随之不断完善与加强。

对于传染病的防治和掌控工作,网络直报系统是特别紧要的工具之一、本文将从网络直报管理的目的、管理制度的内容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网络直报管理的重要目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的重要目的在于实现传染病信息的集中汇总、适时交流和有效管理。

它可以帮忙政府能够快速反应,适时有效的防控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同时,这种管理制度还可以帮忙医疗卫生机构适时地把握各类传染病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病例监测和防治工作。

此外,网络直报管理可帮忙相关部门更好的把握本地区传染病疫情,开展精细化管理,订立更为科学和人性化的措施。

二、网络直报管理制度的内容1.归口管理单位网络直报管理制度的归口管理单位应为县级或以上地方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由专人专职管理。

该部门应牵头与相关部门订立管理措施,并向下属医疗机构进行培训。

2.网络直报系统建设网络直报系统建设应明确各级别单位之间的网络关系,建立相互联系的信息共享机制,并且保证系统的高效率、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该管理制度还应规定系统的接入条件、审批机制等。

3.信息收集和处理信息收集和处理是紧要的环节之一,对于各类传染病的信息应适时采集,确保精准性、真实性和适时性。

同时,应规定信息收集的时间和方式等,加强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监测和管理。

4.信息共享与发布网络直报管理制度应规定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之间适时、精准、完整地共享和发布传染病信息的渠道与方式。

如:短信通知、微信群发送、网站即时发布、电话通报等方式,便于信息快速传递和共享。

5.管理措施及反应机制为规范管理制度,必需通过订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来落实各项工作,并对不遵守规定、不履行职责的责任人进行批判、惩罚等,建立健全的管理反应机制。

同时,应适时发布防控措施,订立相关的救治方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疫情。

三、网络直报管理制度的优势数据精准、实时性强是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的重要优势。

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

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

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1. 引言1. 背景介绍:传染病的监测和控制对于保障公共卫生至关重要。

2. 目的:本文档旨在详细说明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包括其定义、目标、实施步骤等内容。

2. 定义与范围1. 定义: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及时准确地收集、汇总和分析全国各级医院上报的感染性疾病数据,并向相关部门提供信息支持以便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2. 范围:该系统适用于所有具备诊断能力并开展治愈工作或者进行抢救任务(含急救)机构。

3.目标与原则a) 目标:i) 及时发现突发流行事件;ii) 提高预警响应速度;iii) 加强跟踪调查管理;iv) 改进决策科学化水平。

b)原则:i)快捷准确: 数据需简洁明了且无误差;ii)统一规范: 数据格式和内容需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要求;iii)保密安全: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信息不泄露,防止非法访问。

4. 实施步骤a) 系统准备:i) 建立网络直报系统;ii) 配置服务器及相关硬件设备;iii) 制定操作规范与流程。

b)培训与推广:i)开展用户培训活动,提高使用者对该制度的认知和理解能力;ii)通过宣传手段向各级医院普及并推广该制度。

5.数据收集与汇总a) 医疗机构上报:i ) 按时、按量感染性疾病患者基本情况表格,并附带有关检验结果等资料;ii ) 及时更新已经录入或变更后发现问题反馈单据.6.质控管理a). 质量监测评估 :I ). 定期抽查样本进行核实比对, 发现错误即通知纠正 ;II ). 对于重复出错单位 , 给予警告甚至停用处理 .7. 报送分析应用A . 分析利用 : 核心功能是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和利用,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B . 报表 : 根据需求自动各类报告。

8. 法律名词及注释a) 数据保护法:指对个人信息采取相应安全防范措施并且不得泄露或滥用等相关规定;b)网络安全法:指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与公共利益,并确保互联网运行稳定有序的一系列制度;9.附件:a) 模板1:感染性疾病患者基本情况表格;b)模板2:问题反馈单;10. 结束语本文档详细介绍了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的定义、目标、实施步骤以及涉及的质量管理和数据分析应用。

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管理制度

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管理制度

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管理制度为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县卫生局卫防字(1993)2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县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紧急通知”,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一、各级医疗机构做好门诊登记和传染病登记工作。

及医院死亡病例登记工作。

责任报告人首次发现传染病病人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的要求填写报告。

报告卡的填写必须使用兰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填写,项目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

督促本辖区卫生人员依法做好疫情登记报告工作。

二、实行传染病各医疗机构网络直报,乡(镇)责任报告单位负责收集和报告本辖区内传染病疫情信息,及时实行网络直报,如有特殊情况不能进行网络报告的,应按照规定时限以最快方式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由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网上代报。

三、报告时限: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时限上报疫情,及时做好疫情订正报告工作。

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确定诊断后,应在卫生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网络报告。

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非典和乙类中的爱滋病、肺碳疽、脊灰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检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菌痢、梅毒、淋病、乙肝、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检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对丙类和其他传染病应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检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四、每月按时做好收集、汇总、填表上报工作。

报表一式两份,一份上报,一份签字留存。

上报时间同计免运转时间,非运转月份挂号信寄往防疫站。

五、任何责任疫情报告人必须严格按《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认真做好疫情登记统计报告工作,若玩忽职守造成零报、漏报、不报、迟报传染病疫情的,将视情节和后果,依法追究责任。

传染病疫情自查制度1、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督查由防疫组负责。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一、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信息的传递速度大大提升,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应运而生,通过利用网络技术,提高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效率,加强疫情的控制和防范。

二、目的三、内容1.系统建设:搭建涵盖全国范围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共享。

该系统应包括病例报告、疫情监测和信息发布等功能。

2.数据采集:各级卫生部门应建立统一的传染病报告数据库,包括病例管理、流行病学调查等信息。

医疗机构应主动报告新发现的病例并提供相关信息。

3.报告流程:医疗机构发现疑似或确诊的传染病病例后,应立即报告给所在地的卫生部门。

卫生部门收到报告后应及时确认并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部门。

4.疫情监测:卫生部门应利用网络直报系统实时监测疫情,包括病例数量、病例分布、传染源等信息,并及时发布给相关单位和社会公众。

5.预警机制:根据疫情监测的结果,建立一套有效的预警机制,能够及时警示有关单位和社会公众,为疫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6.信息公开:卫生部门应及时将疫情信息公开发布,包括疫情的严重程度、疫情防控措施等,以引导公众正确应对疫情。

四、实施步骤1.系统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制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建设方案,并进行系统建设和测试。

2.数据采集:各级卫生部门组织培训,提高医疗机构和工作人员对传染病报告的重视程度,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报告流程:卫生部门通过宣传和培训,提高医疗机构和工作人员对传染病报告流程的了解和遵守程度。

4.疫情监测:卫生部门健全数据收集、分析和发布机制,确保疫情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5.预警机制:卫生部门与气象部门和环保部门等相关单位合作,建立多元化的预警机制,实现疫情预测和预警。

6.信息公开:卫生部门通过媒体、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程序等渠道,公开发布疫情信息,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度和防控意识。

五、监督与评估1.监督机制:建立监督机制,对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使用情况、数据的准确性和报告流程的遵守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1. 引言传染病是指可由病原体感染并引起临床症状或无症状感染的疾病。

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会对公共卫生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危害。

为了及时掌握疫情动态,便于及时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我国自2004年起开始实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2. 直报系统概述2.1 直报系统介绍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传染病防控机构进行传染病信息传递和管理的系统,可以及时、准确地完成对传染病病例的报告、反馈和数据分析,便于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高防控工作效率和水平。

2.2 直报系统内容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病原学实验室网络直报系统:对医院、疾控中心等单位及时进行信息传递和数据收集。

•人员信息数据库:保存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信息和数据统计历史记录,便于疫情总控和分析。

•数据传送、校验及存储系统:对数据进行传送、校验、存储,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报表生成和数据分析系统:根据上报资料自动生成分析报表,并进行数据分析,为制定防疫措施提供依据。

•疫情预警系统:实时监控疫情数据,及时预警,提高防控效率。

3. 疫情直报流程3.1 疫情报告当医疗机构发现病人患有某种传染病时,需要及时向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情描述、确诊方式等。

3.2 疫情状态反馈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将疫情报告上报至上级部门后,会受理并对其进行审核,进行其他必要的调查和监测,同时对其做进一步处理。

处理后反馈结果至相关机构,必要时会进一步通报公众。

3.3 疫情防控根据疫情的性质及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同时,要加强对公众和医务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高防控意识。

4. 直报系统管理制度4.1 数据管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防止数据造假等不当行为的发生。

对上报的数据进行实时校验,确保数据的及时、完整、准确。

4.2 机构管理建立健全的机构管理制度,包括制度和流程,人员培训、宣传等方面。

1、医院传染病报告与网络直报制度(最新版)

1、医院传染病报告与网络直报制度(最新版)

1、医院传染病报告与网络直报制度(最新版)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给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临床医生必须按规定做好门诊日志的登记工作。

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要项目齐全、字迹清楚,住址写到行政自然村,不得有缺项、漏项。

审核无误后提交至疾病预防控制科,由网络直报人员进行录卡,报至区疾控中心。

2、疾病预防控制科为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络直报工作的主管科室,负责该项工作的日常管理和考核,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和报告,并建立传染病登记簿。

3、疾病预防控制科做好我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和疫情自查,每月底对本月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进行自查,并做好自检记录。

对发现传染病不报、迟报或漏报的医生,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惩罚。

4、发现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须在2小时内上报区疾控中心,同时上报疾病预防控制科及分管的领导;其它乙类及丙类传染病须在24小时内上报区疾控中心。

5、发现传染病暴发、食物中毒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首诊医生以最快的速度上报院分管领导、医务科、疾病预防控制科,同时上报区疾控中心。

6、医院疫情报告人员应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对甲、乙、丙类传染病疫情按要求时限进行网络直报。

7、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对疑似或确诊甲、乙、丙类传染病不按要求报告,出现瞒报、缓报、漏报或谎报,一经查实将给予教育、经济处罚,并及时补报,情节严重者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追究行政、法律责任。

8、医务人员未经区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得将就诊的淋病、麻风病、艾滋病人和艾滋病病原携带者等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公开。

9、疫情管理专职人员每月全面检查门诊登记、检验结果登记、放射科登记、出入院登记等。

对发现疫情登记项目不清晰、不完整、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不及时、不规范及有传染病漏报的科室,根据传染病法有关规定由单位按照情节严重程度进行相应处罚,可与经济效益、职称晋升等挂钩。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和信息系统,对传染病发病和流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直报和管理的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提高传染病监测和预警的效率,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数据采集与上传:各级卫生机构通过互联网或专用数据上传系统,将传染病相关数据实时录入、上传至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

2. 数据监测与分析: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对上传的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传染病的异常情况和趋势,并生成相应的报告和预警信息。

3. 数据共享与交流: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流,各级卫生机构之间可以随时获取最新的传染病监测数据和研究成果,促进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4. 预警与应急响应: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可以根据监测数据生成预警信息,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并根据需要启动传染病应急响应计划。

5. 管理与评估: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可以对传染病监测和防控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管理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优化工作流程,并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传染病监测和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
疾病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降低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同时,该制度还可以促进卫生信息化建设,提升卫生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人员定时收集传染病卡片并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卡片或填写不规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准确无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登记。

2、对已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当诊断变更、死亡或误报时要及时做出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3、定期对已上报的传染病卡片进行查重,对重卡进行剔除。

4、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5、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少见传染病和本地已消除的传染病的报告信息,立即上报院领导和当地疾病控制机构,经疾病控制机构确认后,按照法定时限通过网络报告信息。

6、疫情分析资料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使主管领导及时掌握动态。

7、传染病报告记录资料要保存3年,网络直报的疫情信息和相关资料定期导出,制成电子文档双重备份。

8、传染病疫情管理相关资料分类归档保存。

9、疫情管理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密码要定期更换一次。

10、对疫情信息资料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密。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版)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给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或者电子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报告病种: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
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4)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开展应急监测报告的其他传染病。

2.其他传染病。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4、由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重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

5、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

6、医院各门诊分别建立传染病门诊日志,肠道门诊设立肠道门诊日志,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记薄,对本科所有入院传染病病人进行详细登记,按照规定及时上报。

实验室应根据化验结果,对所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进行疫情报告。

7、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

8、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

9、本院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
1、门诊部、住院部、检验科、放射科等有关科室接诊传染病患者时,首先进行登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然后做好处置工作。

2、疫情管理员每日两次收取传染病报告卡,并对卡片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正。

3、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立即电话通知网络直报员,网络直报员接到报告后以最快的方式向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当专家组确诊后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上报。

4、发现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时,于24个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5、发现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时,应当在24个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6、进行网络直报时,经查错、查重、订正后上报。

同时登记在《疫情直报登记本》上备查。

7、传染病报告卡网络直报后,整理、装订、存档,保留三年。

8、每季度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情况汇总分析,报医务处、业务院长。

9、遇到特殊情况时,报告业务院长协调解决。

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确保报告系统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网络直报的优势,规范本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提高报告的效率与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工作制度如下:
1、我院为法定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我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

2、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首诊医生负责制。

3、责任报告人在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例后,根据诊断结果,按照规定时限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

发现漏报的应及时补报。

4、疫情管理人员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如发现上述问题,立即向报告人进行核实、补充或订正,将审核后的传染病报告卡及时录入网络直报系统。

5、网络直报人员收集到传染病报告卡片后,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实时报告,以便上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信息进行审核、监测、统计分析和预测、预警。

6、已报告病例如果诊断发生变更、死亡时,责任报告人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7、疫情管理人员应每月对上月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分析,并上报预防保健科和主管院长。

8、责任报告人和疫情管理人员应严格保护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9、传染病报告卡应按编号装订,《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

10、传染病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员、网络直报员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给予直接责任人及其主管领导行政处分,并给予相当经济处罚。

11、网络直报人员应保障网络直保系统有关设备和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正常发挥。

经常检查直报系统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2、网络直报人员应对网络直报系统的帐户、密码等资料妥善保管,密码定期更改,一般应在8位以上,应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并严格保密。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员工作职责
1、传染病网络直报人员应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且熟习传染病疫情管理和网络直报业务,具备指导和培训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工作能力。

2、网络直报人员在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并录入直报系统;每月应对本单位传染病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呈报本单位主管领导并向有关科室通报。

3、网络直报人员在网络直报或上报当地区(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
构之前,需先对本单位填报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

①发现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情况时,及时通知报告人核对;对重复报告的卡片进行标注,不再进行网络直报。

②发现以下情况时,建议立即对报告信息进一步核实:
Ⅰ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Ⅱ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Ⅲ发现同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同一自然村、街道、集体单位(场所)一日内出现3例及以上,或一周内出现5例及以上。

如以上任何一种情况属实,应立即电话报告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按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4、每月、季、年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查。

认真执行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5、传染病报告卡应按编号装订,《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

6、网络直报用户帐号的正式使用密码,一般应在8位以上,并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定期更改。

网络直报人员未经上级系统管理员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网络直报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并避免在公共场所公开使
用网络直报系统。

7、按时参加辖区或市疾控中心召开的疫情例会制度。

8、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传染病有关法规信息和知识。

9、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责任,由于工作不负责任造成重大影响,按有关法规追究责任。

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化成一座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