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四《长亭送别》ppt课件
合集下载
《长亭送别》-课件--ppt
•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这个 典故出于何处?用此典故表明 了怎样的意思?
语出苏轼《满庭芳》词。表明了 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对爱情的重 视。
分析第三部分
• 1.夫妻赠诗表现了二人怎样的心情?
提示:崔莺莺告诫张生切勿忘 记她;张生则发誓永无别恋。 这充分展示了二人深厚的情谊。
• 2. 怎样理解[耍孩儿]中的 典故?
第一部分
【滚绣球】这支曲子选取了哪些意象? 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抒发了莺莺的什 么感情?
意 象
手 法
感 情
离情难舍
身心憔悴、 怨恨
柳丝、玉骢、 疏林、斜晖、 借景抒情 马儿、车儿、 松了金钏、 减了玉肌、
夸 张
3.[滚绣球]中哪些词极力体现出主人 公难分难舍的心情?
每一句都有: “ 迟、疾、难 系、挂、迍迍、快快、却告 了 …… 又早、松了、减了 ” 等。每一句都在咏叹不忍分 离的苦楚。
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饶有 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了水,秦 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 将愁搬上了船,王实甫则把愁装在了车上。 都很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且意境完整。
送 别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惊艳——唐贞元年间,前朝崔相国病逝,
夫人郑氏带女儿莺莺、侍女红娘和小童欢 郎一行30余人,护相国灵柩回河北博陵安 葬。中途道路有阻,在河中府普救寺暂住。 此时,河南洛阳书生张珙(字君瑞)赴长 安赶考,路过河中府看望同窗好友白马将 军,顺便游览普救寺时与莺莺相遇,产生 了爱慕之情。张生为了追求莺莺,遂不往 京师,在寺中借厢住下。
《长亭送别》ppt课件
张君瑞形象: 诚实厚道、痴情忠贞
本折戏内容层次:
(一) (二) (三) (四)
赶赴长亭 长亭饯宴 临行叮嘱 依依送别
“赶赴长亭”经典曲段
碧云天,黄花地, 西风紧,北雁南飞。晓 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 人泪。
活动: 评——写——背
【端正好】一曲,点染了一幅空间广阔, 色彩斑斓的图画:蓝天白云,黄花满地,西风 凄紧,北雁南飞,霜林染红。前四句,一句一 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 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后两句是莺 莺自问自答,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 的莺莺心目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 而变红的。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 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 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萧瑟的秋景与悲凄 的心境化而为一,无法分开,造了委婉深沉、 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 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 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 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 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 谁知?
【端正好】因景生情,以凄凉的暮秋 景象来引出莺莺的离愁别恨。【滚绣球】 由情及景,柳丝系马儿、疏林挂斜晖、马 慢走车快行、松金钏减玉肌等等所有这些 描写,无不都是由莺莺对张生的依恋惜别 之情引发出来的。 对莺莺内心活动的刻画,借助鲜明生 动的形象。作者把天地景物乃至车马首饰 统统拿来,赋予丰富的联想和夸张,作为 表情达意的手段。使得抽象的人物感情表 现得十分具体真实,细腻动人。
长亭送别
佛殿相逢:唐贞元年间,“上朝取应”的洛阳才子张君瑞于河中府 (今山西永济)普救寺佛殿偶逢相国崔珏(已故)千金崔莺莺。莺莺“眼 角儿留情”,“回顾觑”,张生“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遂借 “塔院侧边西厢一间房”住下“温习经史”。
本折戏内容层次:
(一) (二) (三) (四)
赶赴长亭 长亭饯宴 临行叮嘱 依依送别
“赶赴长亭”经典曲段
碧云天,黄花地, 西风紧,北雁南飞。晓 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 人泪。
活动: 评——写——背
【端正好】一曲,点染了一幅空间广阔, 色彩斑斓的图画:蓝天白云,黄花满地,西风 凄紧,北雁南飞,霜林染红。前四句,一句一 景,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 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的心情。后两句是莺 莺自问自答,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 的莺莺心目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 而变红的。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 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 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萧瑟的秋景与悲凄 的心境化而为一,无法分开,造了委婉深沉、 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 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 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 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 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 谁知?
【端正好】因景生情,以凄凉的暮秋 景象来引出莺莺的离愁别恨。【滚绣球】 由情及景,柳丝系马儿、疏林挂斜晖、马 慢走车快行、松金钏减玉肌等等所有这些 描写,无不都是由莺莺对张生的依恋惜别 之情引发出来的。 对莺莺内心活动的刻画,借助鲜明生 动的形象。作者把天地景物乃至车马首饰 统统拿来,赋予丰富的联想和夸张,作为 表情达意的手段。使得抽象的人物感情表 现得十分具体真实,细腻动人。
长亭送别
佛殿相逢:唐贞元年间,“上朝取应”的洛阳才子张君瑞于河中府 (今山西永济)普救寺佛殿偶逢相国崔珏(已故)千金崔莺莺。莺莺“眼 角儿留情”,“回顾觑”,张生“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遂借 “塔院侧边西厢一间房”住下“温习经史”。
长亭送别(共43张PPT)
王实甫(约1260—— 1336),名德信,字实甫,大 都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剧 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 教为题材,描写男女爱情,刻 画封建阶级叛逆形象。 王实甫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 他吸收了当时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继承了唐诗 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融入百家,创造了五彩斑 斓的元曲语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文采派最杰出 的代表,形成了非常优美的‚花间美人‛的艺术 风格。
元曲
•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 白朴。 • 元曲三要素:唱(唱词),科(动作), 白(对白) • 元曲的代表作:窦娥冤,天净沙·秋思
元曲四大悲剧
• • • • 《窦娥冤》关汉卿 《梧桐雨》白朴 《汉宫秋》马致远 《赵氏孤儿》纪君祥
元曲四大爱情剧
• • • • 《拜月亭》关汉卿 《西厢记》王实甫 《墙头马上》白朴 《倩女离魂》郑光祖
王实甫和《西厢记》
新杂剧,旧传奇, 《西厢记》天下夺 魁。 ——贾仲明续 编《录鬼簿》
第六才子书——金圣叹
• 第一才子书:战国庄周所著《庄子》 第二才子书:战国屈原所著《离骚》 第三才子书: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 第四才子书:唐朝杜甫的《杜工部集》 第五才子书:明初施耐庵所著《水浒传》 (又名《忠义水浒传》)原书一百回, 金氏删定为七十回 第六才子书:元朝王实甫所编《西厢记》
在这幅图画中,崔莺莺是怎样的形象?为什么会 这样? 松了金钏,减了玉 肌 有甚么心情花儿、 靥儿,打扮得娇娇 滴滴的媚。
为 伊 消 得 人 憔 悴
【滚绣球】【叨叨令】【端正好】三者相比,在 抒情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端正好】主要采取因景生情的手法,通过景 物描写,用凄凉的暮秋景象来引出莺莺的离愁别 恨。 【滚绣球】主要采取融情于景的手法,通过心 理描写(希望柳丝系马、疏林挂斜晖、马慢走车 快随),抒发莺莺那种不忍遽别、虽一时半刻的 厮守也不肯放弃的惜别之情。 【叨叨令】则更是直白的倾诉离别的痛苦心情, 直抒胸臆。
《长亭送别》ppt课件共25页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长亭送别》ppt课件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长亭送别》PPT课件
莺莺轻功名、重爱情的叛逆精神。
赏析[二煞]
曲终人散,四顾无人之际,莺莺与张生倾诉
私情。从[二煞]中找出一个词来描绘莺莺离别之时
的心理活动。 “怕”什么?为什么“怕”?
怕
怕“停妻再娶”;怕“金榜无名誓不归”。
封建时代妇女身上所承受巨大压力,在 男女不平等的社会里妇女悲惨屈辱的地位, 莺莺的痛苦是一种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痛苦。
二十四年浙江学政还在省城设局收毁之,后来类似情况还 不断重演。一些封建帮闲还大造舆论:“《西厢》、《玉 簪》等,诸淫亵之戏,亟宜放绝,禁书坊不 得 鬻 卖也”。 他们说《西厢记》是“淫书之尤者”,“看了《西厢记》, 到老不成器”,千方百计诋毁之。更有甚者,他们还瞎编 什么《西厢记》作者“嚼舌而死”,死后被打入阿鼻地狱不 得超生,连那些推崇者如李卓吾、全圣叹,也因评点《西 厢》而不得善终云云。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 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 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D.“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李煜《浪淘沙令》
《长亭送别》最后一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李后主《虞美人》 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秦观《江城子》中“便作春江都是泪, 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 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作比较分析。
长亭送别
送别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赏析[二煞]
曲终人散,四顾无人之际,莺莺与张生倾诉
私情。从[二煞]中找出一个词来描绘莺莺离别之时
的心理活动。 “怕”什么?为什么“怕”?
怕
怕“停妻再娶”;怕“金榜无名誓不归”。
封建时代妇女身上所承受巨大压力,在 男女不平等的社会里妇女悲惨屈辱的地位, 莺莺的痛苦是一种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痛苦。
二十四年浙江学政还在省城设局收毁之,后来类似情况还 不断重演。一些封建帮闲还大造舆论:“《西厢》、《玉 簪》等,诸淫亵之戏,亟宜放绝,禁书坊不 得 鬻 卖也”。 他们说《西厢记》是“淫书之尤者”,“看了《西厢记》, 到老不成器”,千方百计诋毁之。更有甚者,他们还瞎编 什么《西厢记》作者“嚼舌而死”,死后被打入阿鼻地狱不 得超生,连那些推崇者如李卓吾、全圣叹,也因评点《西 厢》而不得善终云云。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 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 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D.“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李煜《浪淘沙令》
《长亭送别》最后一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李后主《虞美人》 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秦观《江城子》中“便作春江都是泪, 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 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作比较分析。
长亭送别
送别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高中语文《长亭送别》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 [端]一曲,因景生情,写凄凉的暮秋景象引 出莺莺的离愁别恨。曲子的前四句,一句 一景,以具有深秋的景物,衬托出莺莺为 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后两句是莺 莺自问自答,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 眼泪的莺莺心目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 离情感动而变红的。一个“染”字,沟通 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 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 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创造 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
❖ 这段曲词和前面的[端正好]相比,在情景上的 铺设是不相同的。[端正好]主要是采用因景生 情的手法,用凄凉的暮秋景象来引出莺莺的离 愁别恨。[滚绣球]则是比较多的采用了由情及 景的手法,柳丝系马、疏林挂斜晖、马慢走车 快行、松了金钏减了玉肌等等描写,无不都是 由莺莺对张生的依恋惜别之情引发出来的。
页
第三十五页,共39页。
“长亭送别”的曲文在《西厢记》中颇具 代表性,既有丽藻,又有白描,既有对前代
诗词的借鉴、化用,又有对民间口语的吸收、 提炼,在总的风格上,不仅构成了协调的色 彩,而且形成了通晓流畅与秀丽华美相统一
的特色。论者有《西厢记》是诗剧之说。
“长亭送别”是全剧诗意最浓的部分,它在情 节上没有多少进展,也没有戏剧矛盾的激烈转 化,只是以抒情诗的语言,叙写女主人公的 离愁别恨,使全折弥漫着一种淡淡的而又是 悠长的衷愁。
的情感,增强感染力;
二是融古代诗词与民间口语为一体, 使语言既清丽华美,又生动活泼。
第三十页,共39页。
如何理解《西厢记》的曲文之美?
❖ 一曰意美。从戏剧内容看,意美就是准确、 生动、形象地表现性格。
❖ 二曰形美。形与意实为表里,相互依存。从 戏剧形式看,曲文中方块字的排列,组合有 其独特的魅力,对称是整齐的美,不对称是 参差的美。
❖ 这段曲词和前面的[端正好]相比,在情景上的 铺设是不相同的。[端正好]主要是采用因景生 情的手法,用凄凉的暮秋景象来引出莺莺的离 愁别恨。[滚绣球]则是比较多的采用了由情及 景的手法,柳丝系马、疏林挂斜晖、马慢走车 快行、松了金钏减了玉肌等等描写,无不都是 由莺莺对张生的依恋惜别之情引发出来的。
页
第三十五页,共39页。
“长亭送别”的曲文在《西厢记》中颇具 代表性,既有丽藻,又有白描,既有对前代
诗词的借鉴、化用,又有对民间口语的吸收、 提炼,在总的风格上,不仅构成了协调的色 彩,而且形成了通晓流畅与秀丽华美相统一
的特色。论者有《西厢记》是诗剧之说。
“长亭送别”是全剧诗意最浓的部分,它在情 节上没有多少进展,也没有戏剧矛盾的激烈转 化,只是以抒情诗的语言,叙写女主人公的 离愁别恨,使全折弥漫着一种淡淡的而又是 悠长的衷愁。
的情感,增强感染力;
二是融古代诗词与民间口语为一体, 使语言既清丽华美,又生动活泼。
第三十页,共39页。
如何理解《西厢记》的曲文之美?
❖ 一曰意美。从戏剧内容看,意美就是准确、 生动、形象地表现性格。
❖ 二曰形美。形与意实为表里,相互依存。从 戏剧形式看,曲文中方块字的排列,组合有 其独特的魅力,对称是整齐的美,不对称是 参差的美。
2024年度长亭送别(上课)PPT优秀课件
14
04
知识拓展:古代戏曲艺术特色
2024/3/24
15
古代戏曲发展历程概述
先秦时期
戏曲的萌芽,出现了以歌舞娱神的祭 祀活动,如《九歌》等。
02
汉代
百戏兴起,包括杂技、魔术、角抵戏 等,为戏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01
明清时期
传奇剧和京剧的兴起,使古代戏曲艺 术达到了高峰。
05
03
唐代
参军戏的出现标志着戏曲的正式形成, 同时唐代歌舞戏也为戏曲的发展提供 了丰富的艺术营养。
和服饰道具的运用。
17
京剧
唱念做打并重,表演程 式化,角色行当分工明 确,具有高度的艺术综
合性。
经典剧目推荐和欣赏
《窦娥冤》
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窦娥 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
暗和腐败。
2024/3/24
《西厢记》
王实甫的经典之作,讲述了张生 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被誉为 “天下夺魁”之作。
《牡丹亭》
4
王实甫生平及成就
王实甫的生平
王实甫,名德信,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卒年与生平事 迹均不详。
王实甫的成就
王实甫创作了多部杂剧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西厢记》,被誉为“天下夺魁” 之作。他的作品在元代杂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影 响。
2024/3/24
5
《长亭送别》选文原因
21
当代社会中东西方爱情观念融合趋势
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方文化交流 日益频繁,爱情观念也在相互融
合。
2024/3/24
现代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人感受与 追求,同时也不忘家庭责任与义
务。
在爱情表达方式上,既有内敛含 蓄的一面,也有开放直接的一面。 人们更加注重心灵的沟通与契合,
04
知识拓展:古代戏曲艺术特色
2024/3/24
15
古代戏曲发展历程概述
先秦时期
戏曲的萌芽,出现了以歌舞娱神的祭 祀活动,如《九歌》等。
02
汉代
百戏兴起,包括杂技、魔术、角抵戏 等,为戏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01
明清时期
传奇剧和京剧的兴起,使古代戏曲艺 术达到了高峰。
05
03
唐代
参军戏的出现标志着戏曲的正式形成, 同时唐代歌舞戏也为戏曲的发展提供 了丰富的艺术营养。
和服饰道具的运用。
17
京剧
唱念做打并重,表演程 式化,角色行当分工明 确,具有高度的艺术综
合性。
经典剧目推荐和欣赏
《窦娥冤》
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窦娥 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
暗和腐败。
2024/3/24
《西厢记》
王实甫的经典之作,讲述了张生 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被誉为 “天下夺魁”之作。
《牡丹亭》
4
王实甫生平及成就
王实甫的生平
王实甫,名德信,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卒年与生平事 迹均不详。
王实甫的成就
王实甫创作了多部杂剧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西厢记》,被誉为“天下夺魁” 之作。他的作品在元代杂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影 响。
2024/3/24
5
《长亭送别》选文原因
21
当代社会中东西方爱情观念融合趋势
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方文化交流 日益频繁,爱情观念也在相互融
合。
2024/3/24
现代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人感受与 追求,同时也不忘家庭责任与义
务。
在爱情表达方式上,既有内敛含 蓄的一面,也有开放直接的一面。 人们更加注重心灵的沟通与契合,
《长亭送别》ppt课件
14
3.[滚绣球]中哪些词极力体现出主人公 难分难舍的心情?每一句都有:迟、疾、难系、挂、 迍迍、快快、早、松、减等。
15
赏析“松了金钏,减 了玉肌”的修辞手法夸张手法的使用: “松了金钏,减了玉肌”表现了崔莺 莺在感情的折磨下身心交瘁的情形
16
(红娘说)姐姐今天怎么不打扮?(莺莺说)你哪里知道我的心里呵!( 莺莺唱)
4
关于元杂剧的知识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 演唱的一 种戏曲形式。 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 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 展起来的。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 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 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 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 完整的文学剧本。
[满庭芳]中用了几个典故?其在文中 的作用是什么?①举案齐眉: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体 贴之心;②“望夫石”: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爱 之深切。
31
(红云)姐姐不曾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旦云)红娘,甚么汤水咽得 下!(红娘说)姐姐不曾吃过早饭,就喝一 口汤吧。(莺莺说)红娘,什么汤儿咽 得下去呢!
32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 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快活三】拿来的酒和食,吃着就象 土和泥。假若就是真的土和泥,也有 些土的气息,泥的滋味。
33
[朝天子]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 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 愁肠胃。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 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 长吁气。【朝天子】暖溶溶的美酒,清淡得如同水一 样,这里边多半是相思的泪水。眼面前的茶 饭难道不想吃,只是愁恨塞满了肠胃。为了 一些“微不足道的虚名小利”,却把一对夫 妻拆开在两处。一个在这边,一个在那里, 一声接着一声长长地叹气。
3.[滚绣球]中哪些词极力体现出主人公 难分难舍的心情?每一句都有:迟、疾、难系、挂、 迍迍、快快、早、松、减等。
15
赏析“松了金钏,减 了玉肌”的修辞手法夸张手法的使用: “松了金钏,减了玉肌”表现了崔莺 莺在感情的折磨下身心交瘁的情形
16
(红娘说)姐姐今天怎么不打扮?(莺莺说)你哪里知道我的心里呵!( 莺莺唱)
4
关于元杂剧的知识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 演唱的一 种戏曲形式。 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 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 展起来的。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 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 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 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 完整的文学剧本。
[满庭芳]中用了几个典故?其在文中 的作用是什么?①举案齐眉: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体 贴之心;②“望夫石”: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爱 之深切。
31
(红云)姐姐不曾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旦云)红娘,甚么汤水咽得 下!(红娘说)姐姐不曾吃过早饭,就喝一 口汤吧。(莺莺说)红娘,什么汤儿咽 得下去呢!
32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 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快活三】拿来的酒和食,吃着就象 土和泥。假若就是真的土和泥,也有 些土的气息,泥的滋味。
33
[朝天子]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 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 愁肠胃。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 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 长吁气。【朝天子】暖溶溶的美酒,清淡得如同水一 样,这里边多半是相思的泪水。眼面前的茶 饭难道不想吃,只是愁恨塞满了肠胃。为了 一些“微不足道的虚名小利”,却把一对夫 妻拆开在两处。一个在这边,一个在那里, 一声接着一声长长地叹气。
《长亭送别》ppt课件(23页)
长
亭
元送
王 实
别
甫
·
2024/3/18
长 亭 送王 别实
甫
2024/3/18
送别旋律 送别旋律 曲词鉴赏 欣赏背诵 布置作业
送别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 唯有别离多
2 “松了金钏, 减了玉肌〞表现了在感情的折 磨下的莺莺身心交瘁。
2024/3/18
【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 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 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 的行,车 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 儿又早别离,听得到一声“去也〞, 松了金钏;眺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 肌:此恨谁知?
2024/3/18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 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 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 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 去后何迟?
此曲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曲中作者是如何创造情景交融的 艺术境界的?
2024/3/18
这一曲以青山疏林,淡 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 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 面,和【端正好】中的清晨 景象相比,氛围更加萧瑟凄 凉。
2024/3/18
2024/3/18
本文是如何创造情景交融,充 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的?
1、意象的精心选用 2、情景的密切交融 3、诗词的巧妙化用 4、修辞的广泛使用 5、典故的适当运用
2024/3/18
选取你最喜爱的一支 曲子进行朗诵并将它背诵 下来,同时体味一下本曲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024/3/18
亭
元送
王 实
别
甫
·
2024/3/18
长 亭 送王 别实
甫
2024/3/18
送别旋律 送别旋律 曲词鉴赏 欣赏背诵 布置作业
送别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 唯有别离多
2 “松了金钏, 减了玉肌〞表现了在感情的折 磨下的莺莺身心交瘁。
2024/3/18
【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 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 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 的行,车 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 儿又早别离,听得到一声“去也〞, 松了金钏;眺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 肌:此恨谁知?
2024/3/18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 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 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 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 去后何迟?
此曲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曲中作者是如何创造情景交融的 艺术境界的?
2024/3/18
这一曲以青山疏林,淡 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 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 面,和【端正好】中的清晨 景象相比,氛围更加萧瑟凄 凉。
2024/3/18
2024/3/18
本文是如何创造情景交融,充 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的?
1、意象的精心选用 2、情景的密切交融 3、诗词的巧妙化用 4、修辞的广泛使用 5、典故的适当运用
2024/3/18
选取你最喜爱的一支 曲子进行朗诵并将它背诵 下来,同时体味一下本曲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024/3/18
《长亭送别》PPT课件完整版共30页文档
《长亭送别》PPT课件完整版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0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0
《长亭送别》经典ppt(精品课件)
艺术成就
王实甫的戏曲作品以曲词 优美、情节曲折、人物形 象鲜明著称,被誉为“花 间美人”。
《长亭送别》故事梗概
01
故事背景
唐代洛阳书生张君瑞赴长安赶考,途经蒲东时,与驻军将领之女崔莺莺
邂逅并相爱。
02 03
故事情节
在红娘的帮助下,张生与崔莺莺私定终身。然而,崔母得知后却以门第 不由拒绝了这门婚事,并逼迫张生上京赶考。张生无奈离去,崔莺莺十 里长亭送别张生,二人依依惜别。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主要人物形象
人物间的关系
分析崔莺莺、张生、红娘等主要人物 的性格特点、情感变化及其在故事中 的作用。
探讨人物间的情感纠葛和矛盾冲突, 分析其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人物塑造手法
通过肖像、心理、行动和语言等多种 描写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
优美文辞欣赏与解读
经典语句欣赏
选取《长亭送别》中的经典语句 进行欣赏,感受其语言之美。
04 主题思想与社会价值
爱情观念在《长亭送别》中体现
忠贞不渝的爱情观
作品通过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 展现了二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即使 面临分离和困难,也始终坚守着对彼 此的承诺和感情。
反抗封建礼教的爱情观
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受到了封建礼教 的束缚和压迫,但他们并没有屈服, 而是勇敢地反抗,追求自由和真正的 爱情。
封建礼教束缚下女性命运思考
女性地位的卑微
在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她们的命运往往由男性 决定,缺乏自主权和尊严。
女性对命运的反抗
尽管面临巨大的困难和压力,但崔莺莺等女性角色并没有放弃对自由和幸福的 追求,她们用自己的方式反抗着封建礼教和命运的不公。
社会现实意义和时代精神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亭送别》一折戏因系老夫人以"相国门第不招白衣女婿"为 由,硬逼张生赴京赶考,得中状元后才得与莺莺完婚之故,恩爱情 人的分手才显得特别缠绵感人。
《西厢记》的故事来源于唐元稹的小说《莺莺传》(又名《会 真记》)。小说叙述唐贞元年间寄居蒲州普救寺的少女崔莺莺和书 生张生恋爱、终被遗弃的悲剧故事。莺莺的悲剧形象概括了中国历 史上受封建礼教约束和被轻薄少年遗弃的善良少女的共同命运。可 是元稹却诬莺莺为“不妖其身,必妖于人”的“妖孽”,而把张生 对莺莺的始乱终弃说成是“善补过者”。这就未免颠倒黑白,文过 饰非。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
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见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
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
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 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 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 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 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 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 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益发 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 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 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 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 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人物角色:夫人,长老(即下文的洁),旦,末,红娘,
由四个紧密衔接的场面组成:
一、赴亭惜别(送别途中)——表现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之 情。
二离别(临别叮嘱)——表现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
四、离别愁思(目送行人)——描写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 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
《董西厢》是说唱艺术,它以六分之一篇幅叙述孙飞虎与法聪、 白马将军的战斗,不免偏离篇末提出的“才子合配佳人”的主题。至 于对张生、莺莺、老夫人等人物性格的塑造,虽已扭转了《莺莺传》 的思想偏颇,但有些地方为了耸动听众迎合小市民的情趣,在着力 描摹书中人物的情态时,不免有过火的地方。唱词说白的生动、泼 辣,是说唱家的长技,但通俗有余,优雅不足,未能充分显示有高度文化 修养的张生和莺莺的性格特征。这些地方,只有到了杰出戏曲作家 王实甫手里才别出心裁,另辟蹊径,从而完成了崔张故事由说唱诸 宫调到杂剧的重新创造。
四个场面,共十九支曲文,将艺术触角伸展到人物的心灵深处, 集中刻画的是莺莺送行时的细致复杂的心境意绪。
[端正好] 因景生情,写凄凉的暮秋景象引出莺莺的离愁别恨。
这首曲子化用了范仲淹的《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
长 亭 送 别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
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 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宝玉笑道:"妹妹, 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 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 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 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 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 "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 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 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王 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 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 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 样腊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 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
王实甫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吸收了当时民 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融化百家, 创造了文彩斑斓的元曲语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文采派最杰出的代 表,形成了非常优美的“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我们今天学习的 这篇课文,可以说就是这种风格的一个杰出的代表。
结合注释,了解《西厢记》的故事梗概。
北宋苏轼曾在诗词里多次引用《莺莺传》的材料。秦观、毛滂 都写过莺莺故事〔调笑转踏〕词。宋、金对峙时期,南戏里出现 《张珙西厢记》,没有流传。北方出现的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一般称为《董西厢》(又称《西厢记弹词》或《弦索西厢》)。它 在主题思想、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都已经越出了《莺莺传》
《董西厢》从根本上改变了元稹《莺莺传》的思想倾向,把莺 莺受张生引诱失身的悲剧故事改变为莺莺和张生为争取自愿结合的 婚姻、共同向封建家长斗争、终于取得胜利的喜剧。这一改变,赋 予崔、张故事以新的主题思想,使它具有明显的反抗封建礼教的精 神。董解元把轻薄文人张生改变为用情专一的青年;把深受封建礼 教压抑的莺莺塑造成为能够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少女;加上对正面 人物如红娘、法聪、白马将军和反面人物如郑恒、孙飞虎、老夫人 等的刻画,初步完成了从《莺莺传》到《西厢记》的改造。
作家作品:
王实甫,中国元代杂剧作家。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生 卒年与生平事迹不详。他的创作活动大致在元成宗的元贞 、大德年 间。长期混迹于教坊、行院,与伎艺为伍,当是位不得志的落拓文 人 。编撰杂剧 13 种 ,只有代表作《西厢记》与《丽春堂》传世, 《 贩茶船 》、《 芙蓉亭 》各传曲文一折,余则散佚。
《西厢记》的故事来源于唐元稹的小说《莺莺传》(又名《会 真记》)。小说叙述唐贞元年间寄居蒲州普救寺的少女崔莺莺和书 生张生恋爱、终被遗弃的悲剧故事。莺莺的悲剧形象概括了中国历 史上受封建礼教约束和被轻薄少年遗弃的善良少女的共同命运。可 是元稹却诬莺莺为“不妖其身,必妖于人”的“妖孽”,而把张生 对莺莺的始乱终弃说成是“善补过者”。这就未免颠倒黑白,文过 饰非。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
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见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
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
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 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 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 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 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 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 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益发 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 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 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 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 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人物角色:夫人,长老(即下文的洁),旦,末,红娘,
由四个紧密衔接的场面组成:
一、赴亭惜别(送别途中)——表现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之 情。
二离别(临别叮嘱)——表现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
四、离别愁思(目送行人)——描写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 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
《董西厢》是说唱艺术,它以六分之一篇幅叙述孙飞虎与法聪、 白马将军的战斗,不免偏离篇末提出的“才子合配佳人”的主题。至 于对张生、莺莺、老夫人等人物性格的塑造,虽已扭转了《莺莺传》 的思想偏颇,但有些地方为了耸动听众迎合小市民的情趣,在着力 描摹书中人物的情态时,不免有过火的地方。唱词说白的生动、泼 辣,是说唱家的长技,但通俗有余,优雅不足,未能充分显示有高度文化 修养的张生和莺莺的性格特征。这些地方,只有到了杰出戏曲作家 王实甫手里才别出心裁,另辟蹊径,从而完成了崔张故事由说唱诸 宫调到杂剧的重新创造。
四个场面,共十九支曲文,将艺术触角伸展到人物的心灵深处, 集中刻画的是莺莺送行时的细致复杂的心境意绪。
[端正好] 因景生情,写凄凉的暮秋景象引出莺莺的离愁别恨。
这首曲子化用了范仲淹的《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
长 亭 送 别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
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 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宝玉笑道:"妹妹, 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 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 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 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 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 "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 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 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王 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 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 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 样腊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 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
王实甫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吸收了当时民 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融化百家, 创造了文彩斑斓的元曲语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文采派最杰出的代 表,形成了非常优美的“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我们今天学习的 这篇课文,可以说就是这种风格的一个杰出的代表。
结合注释,了解《西厢记》的故事梗概。
北宋苏轼曾在诗词里多次引用《莺莺传》的材料。秦观、毛滂 都写过莺莺故事〔调笑转踏〕词。宋、金对峙时期,南戏里出现 《张珙西厢记》,没有流传。北方出现的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一般称为《董西厢》(又称《西厢记弹词》或《弦索西厢》)。它 在主题思想、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都已经越出了《莺莺传》
《董西厢》从根本上改变了元稹《莺莺传》的思想倾向,把莺 莺受张生引诱失身的悲剧故事改变为莺莺和张生为争取自愿结合的 婚姻、共同向封建家长斗争、终于取得胜利的喜剧。这一改变,赋 予崔、张故事以新的主题思想,使它具有明显的反抗封建礼教的精 神。董解元把轻薄文人张生改变为用情专一的青年;把深受封建礼 教压抑的莺莺塑造成为能够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少女;加上对正面 人物如红娘、法聪、白马将军和反面人物如郑恒、孙飞虎、老夫人 等的刻画,初步完成了从《莺莺传》到《西厢记》的改造。
作家作品:
王实甫,中国元代杂剧作家。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生 卒年与生平事迹不详。他的创作活动大致在元成宗的元贞 、大德年 间。长期混迹于教坊、行院,与伎艺为伍,当是位不得志的落拓文 人 。编撰杂剧 13 种 ,只有代表作《西厢记》与《丽春堂》传世, 《 贩茶船 》、《 芙蓉亭 》各传曲文一折,余则散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