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参赛第二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第二课时)
第3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第2节 油和煤 重要的烃 第二课时 省优获奖教案

第三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二节 油和煤 重要的烃本节教材分析(-)知识脉络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已经对石油和煤炭的用途以及它们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有了一些认识;本节进一步从化学元素组成、化学反应原理的角度介绍石油和煤炭的加工过程、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重点学习石油化工的基础原料乙烯、苯的性质,了解不饱和烃、芳香烃的结构特点与化学性质的相关性,同时认识有机化学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深化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
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重要性,初步确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知识框架新教材的主要特点:与旧教材恰好相反,新教材从石油和煤的加工引入重要的烃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更加突出了化学科学与社会生产实际的密切联系。
一、教学目标(一)识知与技能目标:重点掌握乙烯、苯的性质,了解不饱和烃、芳香烃的通性,认识有机化学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存在--结构--性质—用途的主线就展现在我们面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活动,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重要性,初步确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乙烯、苯的性质、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三、教学方法:问题推进法、交流研讨法、四、教学过程化石燃料第二课时(乙烯)教学准备学生:预习教材第二节第二部分(70页---71页);用球棍模型组合乙烯分子,体会与烷烃结构上的差别。
教师:教学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石油的炼制的过程及其产品的用途,引入新课。
(二)观察乙烯分子结构的特征:(1)碳碳双键:(2)平面分子:即二个C原子和四个H原子在同一平面上(3)键角1200(了解)观察*思考在教师的演示实验中,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同时思考下列问题:(1)发生了什么反应?(2)与甲烷有什么区别?(3)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别?实验完成后通过“交流·研讨”,师生共同总结出乙烯的性质:(1)CH2=CH2的氧化反应:(2)CH2=CH2的加成反应:迁移·应用:比较乙烯和乙醇的结构差别,若用乙烯制乙醇要利用什么反应?制备一氯乙烷的较好的方法:(三)烯烃的通式、通性:1.烯烃的通式为C n H2n烯烃的通性为:2.认识官能团及官能团异构第三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5 课 时 )本节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饮用食品不仅能为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素、调节口味、满足人体营养需要,而且其中的某些成分还是具有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防御疾病发生、增进人体健康的作用。
高中化学《石油和煤重要的烃》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鲁科版《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的化学名称是2,4,6——三硝基甲苯,它是甲基苯与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的产物。
TNT 是烈性炸药,可用于开矿、军事、筑路、水利建设等方面。
试写出制取2,4,6——三硝基甲苯的化学方程式。
(三) 苯的加成反应【小结】【知识升华】——身边的化学居室中的苯污染【触摸高考】已知(b)、(d)、(p)的分子式均为C6H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 和p 两种B.b、d、p 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C.b、d、p 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D.b、d、p 中只有b 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有机物的学习何所思?何所获?【课堂检测】1.苯环结构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可以作为证据的事实是()①苯不能使酸性KMnO4 溶液褪色②苯中碳碳键的键长均相等③苯能在一定条件下跟H2 加成生成环己烷④经实验测得邻二甲苯仅一种结构⑤苯在FeBr3 存在的条件下同液溴可发生取代反应,但不能因化学变化而使溴水褪色。
A.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2.下列反应中前者属于取代反应,后者属于加成反应的是()A.甲烷与氯气混和后光照反应;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褪色B.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C.苯滴入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有油状液体生成;乙烯与水生成乙醇的反应D.在苯中滴入溴水,溴水褪色;乙烯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3.下列有机物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A.C H2=C H2B.C H2=C H-C H=C H2C.D4.对于苯乙烯的下列叙述其中完全正确的是()①能使酸性KMnO4 溶液褪色;② 可发生加聚反应;③可溶于水;④ 可溶于苯中;⑤ 苯环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⑥所有的原子可能共面,且最多有5 个原子共线.A、①②④B、① ②④ ⑥C、①②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高一化学鲁科版2教案:第三章第2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第2课时含解析

第2课时煤的干馏苯(案例一)错误!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1)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掌握苯的主要性质;(2)加深对“结构—性质-用途"关系的认识;(3)了解苯与现实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
2.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苯的分子结构、主要性质和重要用途。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实验、交流研讨等活动的实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参与意识、合作交流等能力;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和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来认识新的有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煤的加工方法及产品的了解,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居室中苯的污染,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部分知识呈现方式同本节的第一标题内容-—石油的炼制乙烯。
从煤的诸多干馏产品引出重要有机物——苯的学习,符合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可采用与第1课时相同的教学思路.苯是一种液态烃,根据分子中的碳原子和氢原子的比例,学生会对碳原子的不饱和性产生思考,从而推断结构、性质,并设计实验探究。
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锻炼,并且通过对苯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使学生对碳原子成键的多样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能深刻体会到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同时也理解了“煤-—工业的粮食”的真正含义。
教材注重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意在培养学生学为所用的意识。
2.学情分析通过甲烷、乙烯两种有机物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从结构看性质的思路,具备了用对比、联系的方法来认识新的物质的能力。
通过分析苯的分子式学生必然会根据碳原子饱和程度对苯分子结构产生思考,根据结构对性质作出推断,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进而认识苯与烷烃和烯烃不同的性质。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苯的结构和性质。
2.难点:对苯分子结构的理解;苯分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教学方法问题推进法、实验探究法、假设论证等。
课前准备教师:PPT课件、苯分子结构模型、分组实验用品、课外阅读资料;学生:调查了解煤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苯的污染来源和危害.板书设计第2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二、煤的干馏苯1.苯的物理性质:(教材P71)2.苯的分子结构:分子式为C6H6结构式结构简式或凯库勒式成键特点:苯分子中的碳碳键完全相同,是介于单、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鲁科版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2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第2课时煤的干馏苯公开课教学课件共28张PPT

小结
煤的干馏 苯
1.煤的干馏 分解 化学变化 2.苯 (1)物理性质 难溶于水,密度小于水
(2)燃烧 (3)分子组成 C6H6 (4)结构
(5)取代反应
+HNO3
浓H2SO4
△
【作业】课本P74-75
NO2+H2O 3、4、5题
课时检测
1 .下列关于苯的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 .苯是无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B .常温下苯是一种不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的液体。 C .苯能使溴水退色但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D .苯不具有典型的双键,故不可能发生加成反应。 2.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既能起加成反应,也能
起取代反应,但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的(B)
CH3
O2N
NO2
+3H2O
NO2
2,4,6-三硝基甲苯 (TNT)
烈性炸药
(6)苯的加成反应:
+3H2
催化剂 △
环己烷
〔小结〕苯的化学性质:能氧化,易取代,难加成
(7)用途
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农药、医药、 染料、香料等。苯也常用于有机溶剂。
新装修的房子、新家具中都散发出苯及其 同系物,应注意通风,选用环保装修材料!
A.乙烷 B.苯 C.乙烯 D.甲烷
课时检测
3、下列各物质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
面的是(AB)
A、乙烯 B、苯 C、乙烷 D、甲烷
4.下列物质不能使溴水退色的是(D )
A. 乙烯 B. 二氧化硫 C. 丁烯 D. 丙烷
课时检测
5.下列哪些能说明苯环不是单、双键交 替的结构? A.苯的一溴代物无同分异构体。 B.苯的邻二溴代物只有一种。 C.苯不能使Br2水或酸性KMnO4褪色。 D.苯环上的6个碳碳键均相等。 E.苯呈平面正六边形结构, F.苯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
石油和煤 重要的烃第二课时 苯

浓硫酸 50 600C
硝基苯 NO2 + H O 2
苯的硝化
(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
+HNO3
浓H2SO
+H2O
硝基苯 友情提示:纯净硝基苯是无色、 友情提示:纯净硝基苯是无色、有苦杏仁 比水重的油状液体, 味、比水重的油状液体,而不纯的硝基苯 因为溶有NO 而显黄色。 因为溶有NO2而显黄色。
水
+ Br2
催化剂
Br +HBr
溴苯( 溴苯(无色液体 ρ>1) > )
(2)硝化反应 )
作用:催化剂、 ①浓H2SO4作用:催化剂、脱 水剂 100℃以下 以下, ②100℃以下,均可采用水浴 加热。 加热。
(苦杏仁味、无色油状液体 苦杏仁味、 不溶于水 ρ>1 有毒) > 有毒) + HNO3
焦碳
思考:干馏与蒸馏有何区别? 思考:干馏与蒸馏有何区别?
干馏 条件 环境控制 强热 隔绝空气 蒸馏 加热 ______ 物理变化 分离混合物
物质变化类型 化学变化 活动目的 制取新物质
三、苯
(一)、苯的物理性质 一 、苯的物理性质
1.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1.无 特殊气味的液 气味的 2.密度小于水 2.密度小于水 密度 3.与水不溶, 3.与水不溶,易溶于有机溶剂 与水不溶 4.熔点5.5℃, 沸点80.1℃ 4.熔点5.5℃, 沸点80.1℃ 熔点 用冰冷却,苯凝结成无色的晶体。 用冰冷却,苯凝结成无色的晶体。 5.易挥发(密封保存) 5.易挥发(密封保存) 易挥发 保存 6.苯蒸气有毒 6.苯蒸气有毒 苯蒸气
3、苯的加成反应
化学性质小 结
结构
苯的特 殊结构
性质
易 取 代
化学ⅱ鲁科版第3章第2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教案(2)

化学ⅱ鲁科版第3章第2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教案(2)【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高考第一轮复习《化学必修2》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第2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1、石油的炼制2、乙烯、烯烃3、煤的干馏4、苯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二.教学目的:1、了解乙烯、苯的分子结构,主要性质和重要用途。
2、认识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3、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乙烯、苯的结构和主要性质四.考点分析:本节内容在高考中的主要考查点是:1、乙烯的分子结构和重要性质。
2、苯的分子结构和重要性质。
3、石油的炼制和煤的综合利用。
五.知识要点:石油和煤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许多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来源于石油和煤的深加工。
例如,乙烯和苯。
乙烯和苯的分子结构和重要性质在有机化合物中具有重要的代表性,乙烯是不饱和烃——烯烃的代表物,苯是芳香烃的代表物。
在此就以乙烯、苯作为不饱和链烃和芳香烃的典型代表进行讨论。
〔一〕石油的炼制1、石油的组成石油主要是由分子中含有不同碳原子数的烃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常温呈粘稠状液态,是多种液态烃溶解了部分气态烃和固态烃形成的。
〔二〕乙烯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
1、乙烯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分子式:42H C ,电子式:H :H C ::H C :H ⋅⋅⋅⋅,结构式:H —H |C H |C —H =或,可简化为22CH CH =。
分子中所有原子都位于同一平面内。
2、乙烯的物理性质乙烯为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3、乙烯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①燃烧O H 2CO 2O 3H C 22242+−−→−+点燃现象:火焰明亮伴有黑烟,放出大量热。
②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褪色可利用此性质来鉴别烯烃和烷烃,但不适合除杂,因烯烃可能被氧化为2CO 。
〔2〕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键〔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
第二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第二课时]42页PPT
![第二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第二课时]42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d1f82e1a02768e9950e7385b.png)
第三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 石油和煤 重要的烃
思考3:
如何除去甲烷的乙烯气体?
通入溴水中
为什么不能用酸性KMnO4溶液?
第三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 石油和煤 重要的烃 塑料袋
三、乙烯的用途
乙 烯 与 溴 单 质 反 应 原 理
第三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 石油和煤 重要的烃
乙 烯 与 溴 单 质 反 应 原 理
第三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 石油和煤 重要的烃
乙 烯 与 溴 单 质 反 应 原 理
第三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 石油和煤 重要的烃
乙 烯 与 溴 单 质 反 应 原 理
第三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 石油和煤 重要的烃
乙 烯 与 溴 单 质 反 应 原 理
第三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 石油和煤 重要的烃
乙 烯 与 溴 单 质 反 应 原 理
第三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 石油和煤 重要的烃
乙 烯 与 溴 单 质 反 应 原 理
第三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 石油和煤 重要的烃
乙 烯 与 溴 单 质 反 应 原 理
反应实质: 第三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 石油和煤 重要的烃
②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
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 物的反应。
乙烯
【C练H习2】=C写H出2 乙+ 烯H溴2与分H催2子△化、剂HCCl和H13H-,C2O2H的3二加乙溴成乙烷反烷应
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方程式:CH2=CH2+3O2 点燃 2CO2+2H2O
高中化学鲁科版 必修2 3.2 第2节 石油和煤 重要的烃 第2课时 煤的干馏 苯 (1)(共23张PPT)

课堂检测: 创新方案57页
液体分两层 上层无色, 下层呈紫红色
科学研究证明
C-C
1.54×10-10m C=C
结构特点:
1.33×10-10m
碳碳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鲍林式
凯库勒式
苯分子的结构特点:
6碳成环 6条碳碳键等同 6碳6氢位于同一平面内
练习:创新方案第57页1、2题
四、苯的化学性质
结构
性质
三、苯的结构
苯的六个碳原子形成闭合环状,即平面 六边形。
C6H6
分子式
H
C HC CH
HC CH
C 凯库勒式
H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小组合作:
请大家设计实验证明苯分子结构是否是单 双键交替结构,简要叙述操作过程及现象、 结论。
实验
加入苯
溴水
振荡
苯 振荡 酸性KMnO4溶液
现象 液体分两层,
(萃取) 上层呈橙黄色, 下层几乎无色
苯的特殊结构
苯的特殊性质
饱和烃 取代反应
不饱和烃 加成反应
四、苯的化学性质 1、燃烧(氧化反应)
注意: 苯易燃 烧,但 难被酸 性高锰 酸钾氧 化
产生明亮而带有浓烟的火焰(含碳量92%)
点燃
2C6H6 +15O2→ 12CO2 + 6H2O
2、苯与浓硝酸反应 (取代反应)
H + HO-NO2
浓H2SO4 55-60℃
一、煤的干馏
阅读课本70-71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煤和石油的组成有何不同? 2、什么叫煤的干馏?为什么要对煤进行深加工? 3、干馏与蒸馏有何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教育部参赛第二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第二课时)刘秀花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一
2、学科:化学
3、课时:1课时
4、课题: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第二课时)
5、学生课前准备:
回顾初中已学过的有机化合物知识,启发学生从已有知识到未知知识的探索,具有基本的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例如上网查阅材料、浏览网页等。
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1、了解煤干馏的原理和煤干馏的主要产物及其用途
2、了解苯的分子结构及其重要性质
3、了解甲苯的主要性质
4、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和初步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
教育方面:
1、通过本的发现史,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体会科学探索的艰辛,学习科学家严谨、务实的优秀品质和科学态度。
2、通过“苯污染”的介绍,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社会密切相关,教材设计遵循“从生活、生产走进化学科学”,从化学科学走向社会发展“的线索。
教材从煤的干馏产物引苯之后,有关本的性质教学建立在苯分子结构的基础上。
因此,教材首先结合化学史介绍苯分子的特殊结构,然后结合观察思考与分析综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苯的主要化学性质,并且讨论苯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重点:苯的化学性质
难点:苯的特殊结构的理解
教学方法
本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社会密切相关,授课时首先要从学生日常生活了解的知识入手,引出煤的干馏产物,从而引出苯这种有机物。
苯的物理性质可通过分组实验,然后讨论总结。
苯的化学性质可通过演示实验,互联网查阅的方式总结。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找一幅图片:展现煤燃烧时产生的大量污染,引导学生认识煤应该被综合利用。
【百度图片】/pic/0/10/79/66/10796660_355722.jpg
2、图片中大量的烟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大量的烟?他们有什么危害?
3、设疑:煤的干馏有哪些产物?这些物质都有那些用途?4. 板书课题、交待学习任务。
【教师板书】一、煤的干馏
【百度文库】百度搜索:早期工业时代的能源与近代文明的兴起。
【总结并投影】
1、19世纪30年代,欧洲经历空前技术革命,煤炭工业蒸蒸日上。
2、煤焦油造成严重的污染,要想变废为宝,必须对煤焦油进行分离提纯。
3、煤焦油焦臭黒粘,化学家们忍受着烧烤熏蒸,辛勤工作在炉前塔旁。
4、1825年6月16日,法拉第向伦敦皇家学会报告,发现了一种新的碳氢化合物。
5、日拉尔等化学家测定该烃的分子式C6H6,我们今天称它为苯。
【阅读讨论】煤的干馏及其产品
阅读课本第70页表3-2-1煤干馏的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比较干馏、蒸馏、分馏的差别
蒸馏
分馏
干馏
操作方法
加热和冷凝
加热和冷凝
隔绝空气加强热
变化类型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应用
分离、提纯
精炼
加工煤
【教师活动】展示苯药品
【学生活动】观察色、态、味,描述物理性质。
【教师板书】
二、苯
1、苯的物理性质:(1)色态味(2)密度,水溶性(3)熔点,沸点
【学生活动】实验苯在不同温度下的水溶性
【设疑】已知苯的分子式为C6H6, 与烷烃相比较,它是一种碳原子的价键远没有饱和的烃,那么它的结构应该是怎样呢?你能写出它的一种链式结构吗?推测它可能有哪些化学性质?
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2、苯的结构
【学生活动】自己动手设计实验
实验一:点燃苯,观察燃烧时火焰的亮度和颜色。
实验二:向酸性KMnO4溶液中加入苯,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实验三:向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苯,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
1
2
3
【结论分析】在此,产生了矛盾的“焦点”---苯远远没有达到饱和,却通过实验验证知,
不含有双建或三键!设置“悬念”“扣子”,为讲解苯的闭链结构做铺垫。
【百度网页】梦中发现苯分子的结构
/kjxb/html/2012-08/15/content_544984.htm?div=-1
【百度百科】/view/262809.htm
【学生活动】总结凯库勒的主要贡献。
【投影并讲述】探索科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明确解决的问题----收集有关资料文献和数据-----提出假说-----验证假说-----发现问题的规律性-----得出结论
凯库勒在1866年提出两个假说:
苯的6个碳原子形成环状闭链,及平面六角形。
苯的6个碳原子之间存在单双键交替形式。
假说1很快被证实(苯的一溴代物只有一种)
假说2的证实却遇到了麻烦,按照假说2,苯的邻位二溴取代物有两种(哪两种?),但实际上苯的
邻位二溴代物只有一种,于是假说2暴露出缺陷。
【启发并引导】学生大胆的的预测苯的结构,并写出苯分子的结构简式。
【投影并讲述】苯分子的结构
苯分子具有平面正六边形结构,没有单纯的单键和双键,各键完全相同,是介于碳碳单键与碳碳双键
之间的特殊的键
【练习】能说明苯分子中不存在单键和双键,而是所有的碳碳键完全相同的事实是()A.甲苯无同分异构体
B.苯分子中各原子均在同一平面内
C.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D.1 mol苯最多只能与3 mol H2加成
【百度图片】展示中国科学院化学家们用纳米技术拍摄的聚苯胺彩色照片,进一步验证苯分子的结构。
/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8%81%9A%E8%8B %AF%E
【教师活动】引出芳香烃定义
【教师板书】3、苯分子的化学性质
【启发引导】前面做过实验,已经涉及到了苯的那些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燃烧反应;苯不能与溴水和高锰酸钾反应
【教师补充】苯的取代反应(苯与硝酸的取代反应)
【学生活动】学生看书后动手写出化学方应方程式。
【教师板书】4、苯的用途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看书,网上查阅资料,自己动手总结。
【归纳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布置作业】课后习题
教学反思
该教案是否已经用于实际教学;如果已经用于实际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有哪些环节可以继续改进;如果还没有用于教学,原因是什么,计划什么时间用于实际教学。
课堂通过学生熟悉煤的燃烧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提起学生的学习探索的兴趣。
对于教学中的难点苯分子的结构教学通过百度搜索化学史故事和凯库勒的假说,更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欲,后又让学生通过实际实验探索这个假说进一步证实。
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是他们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
不足之处:1、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验证苯的物理性质温度不够低,耗时较长,可以事先做好让学生对比。
2、反馈花了大量的时间,是否可以寻找更好的方法。
我想通过这堂课,在以后的班级小组分工实验合作中,我还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找一些更为省时的方法,学生之间的配合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尝试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