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全面理解公共权力与国家权力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
第四课 公民义务
一、公民基本义务 ★1.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1)遵守宪法法律。 (2)维护国家利益。 (3)依法服兵役。 (4)依法纳税。 (5)其他义务: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2.公民遵守宪法法律的原因和表现。 (1)原因: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 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2)表现: ①遵守宪法就是要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②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 重社会公德。
★5.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原因及要求。 (1)原因: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 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 (2)要求:每个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 密联系在一起,自觉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统一,维护民族之 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通 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 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 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 通信秘密。
★8.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及内容是什么? (1)含义:公民都有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都应当享有受他 人和社会尊重的权利。 (2)内容: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 权、隐私权等。 ★9.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的内容有哪些? (1)社会经济权利: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等。 (2)文化教育权利:受教育权、文化权利等。
★7.什么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违反法定义务须承担什么责任? (1)含义: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 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2)后果: ①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②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律,应当 依法承担行政责任;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 责任。
第三章 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
• 【本章重点问题】
• 1.划分“公权”与“私权”的意义是什么?请详 述之。(试述划分“公权”与“私权”的理论与 现实意义。)
• ⒉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有哪些?
• 3.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 ⒋政治权力有哪些分配模式?
• (2)“社会契约论”被用来解释权力的来 源和基础。认为政治权力最终属于人民,这 成为现代民主共和制的理论基础。
• (3)美国学者希尔斯曼在《美国是如何治 理的》一书中曾经对权力的来源作了基本概 括,认为权力来自于暴力或军事力量、财富、 社会地位、组织制度、专门知识、社会舆论 等多种途径。
• ⑷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经济关系是政治权力 来源的基础。利益是凝聚社会力量的核心。
• 2.平等权。
• 3.民主权。
• 主要体现在公民的参政权上。参政权,是指公民参 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包括选举权、创制权、 复决权和罢免权。
• ⑴选举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⑵创制权主要指公民的立法提案权。
• ⑶复决权是指公民投票表决立法草案的权利。
• 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主要包括选举权和被选 举权、监督权、批评和建议权、检举权、申诉和控 告权、民主管理企事业单位的权利。
政党,在夺取政权的斗争中得到了其他党派的支持与 合作,因此,获得政权以后,与合作政党分享政治成 果,形成执政党与参政党的权力分享模式。二是在议 会选举过程中,不同党派出于选举策略,联合组成选 举团队,赢得选举之后组建联合政府,实现联合执政。
• (3)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分配模式(政府横向 分权)。
• (3)多元精英模式:多元精英主义者认为,现实 中单纯的精英模式和单纯的多元模式都是不存在的; 政治权力既不掌握在少数封闭的政治精英手中,也 不掌握在多元的利益集团手中,而是掌握在多元利 益集团的精英手中。
第四章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
第四章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权力的属性和类型,政治权力的含义性质及其合法性,了解政治权利的主要内容,明确个人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1、政治权力的含义、性质、合法性的基础。
2、政治权利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政治权力的归属和合法性问题。
教学内容:一、权力的相关理论(一)权力的含义政治权力源于权力,因此,要了解政治权力的确切涵义,首先要了解权力的涵义。
1、不同的观点在中西方文化中,“权力”都是一个内容广泛而难有定论的概念。
在古代中国的典籍中,权力一词简称“权”。
其含义有多种:有时“权”作名词使用,即权就是锤,就是用以测定、衡量物体重量的一种器具;有时则将其当动词使用,“权”有“衡量、审度、比较”之意;还有时将“权”看作是制约他人的能力。
在古代西方,人们对权力的解释也是多种多样的。
但大多同“力”、“能力”有关。
近现代西方学者对权力的解释更是五花八门,如有人认为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有人认为权力是在社会交往中一个行为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的可能性;有人认为权力是获得其它价值的价值或工具;还有人认为权力是一种影响力、控制力。
如此等等。
2、权力的含义根据古今中外思想家的论述可以看出,权力的本质应从强制与服从的广泛社会关系中去把握,权力就是一种强制与服从的社会关系,是社会关系参与者的一方要求他方做出一定行为的能力。
或者说,权力就是社会关系参与者的一方通过各种手段强制另一方服从自己意志的能力。
从权力形成的角度看,权力就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权力主体为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而拥有的对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
从权力的本质可以看出,权力可以广泛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因而权力就是经济权力、政治权力、文化权力和军事权力之分。
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权力位于社会诸多权力的核心。
政治权力就是在特定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而拥有的对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
政治权力的本质是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其形式是特定的社会公共权力。
论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
第 四,从其行使 主体来 看 ,公 民权利 的行使 主体是公 民个 人, 即一般主体 , 当国家在成 为这种权 利 主体的时候 , 已是在 法 律上成 为被 人格 化了的 “ 人” , 此时在法 律上 与公 民处 于平等 的 地位。
四、 国 家 权 力 和 公 民权 利 关 系分 析 从 以上对 国家权力 与公 民权利 的分析来看 ,我们从不 同层 面分析 了国家权力 的内涵和公 民权利 的内涵之后 ,发现 国家权 力 和公 民权利之 间不 仅有 明显 的区别 , 而且也存在着 紧密联系 , 二者相互作 用 , 相互影响 , 并且具有 源与流的本质联系 。 从 现实运行状况来看 . 公 民权利对 国家权 力的作用 。 表现 为 公 民或以集体形式存在 的公民集合体 ( 非统治 阶级 ) 依据 自己的 价值观念 、 利益需要而行使权利和权力来影响 国家权力 。 而 国家 权力对 公民权利 的作用 , 表现为 国家权力 运作者 , 主要是公共行 政机关 等公 共组织对公 民权利 的行 使按其统治 和治理 目的发生
制约的关 系, 即公 民权利 能够有效制约 国家权 力, 国 家权力也 能合理 的制约公 民权利 ; 国家权力与公 民权 力之 间还 存在着相 互渗透和 相互 转化 的关 系, 双方关 系的最终归宿则仍在 于保 障公 民权利 。
关键词 : 国 家权 力 ; 公 民权 利 ; 法治; 民主
绪 论
作用 , 运用 国家权力 进行干预 . 从而影响和改变着公 民的价值观
念、 利益需求和 目标选择 。
( 一) 国 家权 力来 源 于公 民权 利
、
一
公 民作 为国家构 成的主 体, 是 国家主权 的保持 者, 是公 权力 的权力源, 一切公权力都来 源于公 民。“ 洛克假设说 , 人 的 自然状 态乃是一种完全 自由和平等的状态 ,这种 自然 状态乃是 受这样一种 自然法支配 的 , 即为 了促进人类 的和平 和延续 , 该自 然法教 导人们 : 人人 都是平 等和独立 的 , 因此 , 任何人 不得 侵害 他人 的生命 、 健康、 自由或财产 。只要 自然状态存在 , 那么人人就 有权执行 自然法 , 并 可亲手惩 罚违 反 自然法的犯 罪行 为。然而这 种状态也充满着种种缺陷 、 不满和危险。为了终止伴随 自然状态 而存在 的混乱与无 序 , 人们缔结 了一 项契约 , 根 据这项契 约 , 人 们彼此 同意组成一个共 பைடு நூலகம்体并建立一个政治 国家 ”
“权利”与“权力”的辨析
“权利”不是“权力”山东临沂市郯城一中马久正“权利”和“权力”这两个概念,在高中历史教材中频频出现。
不止是学生不甚明了,就是一些专家也会不慎出错。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第2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①第37页写道:“《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第90页最后一段这样叙述:“新建立的苏维埃政权不仅拥有行政权和司法权,而且拥有立法权。
这次大会后,一批工人、农民和士兵的代表走上了各级苏维埃的领导岗位,代表人民行使权利..的实施。
”笔者认为,..或监督权利文中三个加着重号的“权利”当为“权力”之误。
权利与权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权利属于法律上的概念。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12月第2版《法学词典》第267页对“权利”是这样定义的:“义务”的对称。
①法律上关于权利主体具有一定作为或不作为的许可。
如法律赋予人们享有的某种权益,权利人有权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和要求他人作出相应的行为(义务),在必要时可请求有关国家机关(法院、行政机关)以强制性的协助实现其权益。
权利与义务密不可分,一方有权利,他方必有相应的义务,或者互为权利义务。
②泛指社会组织规定的权利。
如工会章程规定其会员的权利。
此种权利不具有法律意义,是各社会组织赋予其成员享有参与或从事该组织某种事项的行为能力。
权力则属政治上的概念。
自古至今,中外学者对权力内涵的界定,众说纷纭。
什么是权力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将权力定义为“一个人或一些人在某一社会活动中,甚至是在不顾其他参与这种行动的人进行抵抗的情况下实现自己意志的可能性”。
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认为权力是“获得未来任何明显利益的当前手段”。
而对英国思想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来说,权力是“预期效果的产生”。
卢梭的共和主义的公民观
卢梭的共和主义的公民观1.引言1.1 概述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政治哲学家,他对共和主义和公民观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他的观点围绕着人民的自由和平等展开,强调个体的参与和责任感。
卢梭认为,共和主义的核心是公民参与政治决策和公共事务,而公民观则是指个体对于公共利益的认知和责任。
本文将探讨卢梭的共和主义的公民观,分析其理论及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潜力。
卢梭的共和主义观点强调在一个政治社会中,个人应该成为积极的公民,参与政治决策和公共事务。
他认为,只有通过公民的参与和投入,政治制度才能更好地代表和促进人民的利益。
卢梭着重强调公民的积极行动,他主张公民应该参与到从家庭到国家的各个层面的事务中,积极贡献力量,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决策和政策的规定。
在卢梭的公民观中,他对个体的责任感也表达了重要观点。
他认为,公民应该感到对公共事务的责任,并且愿意为了集体的利益而作出牺牲。
这种责任感需要公民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自律能力,以保证公共权力的正当掌握和使用。
卢梭主张公民应该自觉地履行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同时也要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以确保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结而言,卢梭的共和主义的公民观强调公民参与和责任感的重要性。
他认为,共和主义社会建立在公众参与和贡献的基础上,而公民应该积极参与政治决策和公共事务,同时感到对公共利益的责任。
卢梭的观点对于当今社会依然具有启示意义,它提醒着我们每个人应该积极履行自己的公民职责,并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只有在公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才能实现一个更公正、平等和繁荣的社会。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对整篇文章的框架和主要内容进行介绍。
下面是一种可能的写法: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讨论卢梭的共和主义的公民观。
首先,我们将重点分析卢梭的共和主义观点,包括他对共和主义的定义、主要原则和政治理念的阐述。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讨论卢梭对于自由、平等和民主的理解,并探究他对于公共利益和个人自由之间的平衡的思考。
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重构权力道德生态的内在理路
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带领全党通过思想教育) 党内 政治文化建设等多重路径着力唤醒各级领导干部的 责任意识! 有效提升了党执政的能动性与积极性" 他从民族) 人民与党自身三个层面全面揭示了党的 历史责任! 即民族层面! 要带领人民努力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 提升中华民族的世界位置, 人民层 面! 要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不断改善群众生 活水平! 实现共同富裕, 党自身方面! 要全面从严 治党! 提升政党治理现代化水平! 增强党的政治韧 性" 他号召全党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树立以人民 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为完成党的历史使命而奋斗" 可以说! 这种清晰的责任剖析反映出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力意识自觉! 是对中国共产党 权力责任的主动确认! 更是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政治 承诺"
#$##%#
"&1
新时代新思想
形成人民监督的合力! 以使政府不敢懈怠" 三是以 %一把手&等主要领导干部为监督重点! 抓住% 关键 少数&" 习近平认为! 领导班子的% 一把手& 是整个 权力体系中的骨干力量! 必须增强对其监督力度" 如果其权力不能被有效监督就容易产生权力异化! 甚至发生系统性腐败" 四是形成了立体监督格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力监督体系不仅包括党 内外监督) 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 自下而上的民主 监督! 还包括政治监督) 司法监督) 审计监督与舆 论监督等多种监督方式! 总体上形成了一种立体权 力监督格局! 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多种监督形式 间的深度融合"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课《公民权利》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课《公民权利》教案一、概要知识点讲解:详细阐述公民权利的种类、特点、意义等,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权利的内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实践环节:设计相关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如何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利。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权利的重要性,布置课后作业。
本节课旨在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全面理解并认识到公民权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权利意识,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1. 介绍本课的背景和意义,强调公民权利的重要性我们身处在一个法治社会,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法律的保护和规范。
作为公民了解和掌握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是我们参与社会生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基础。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第三课《公民权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课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公民权利的概念、种类及其重要性。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法治教育的深入,他们逐渐需要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以便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因此本课的开展不仅是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启蒙,更是对他们未来生活能力的一种培养。
公民权利是法治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公民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
公民权利的保护和尊重,不仅关乎个人的尊严和安全,也关乎社会的公正和稳定。
因此了解和掌握公民权利,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现实生活中,公民权利的保护往往面临各种挑战和风险。
比如一些人对自身权利的认识不足,导致在面对侵犯时无法有效维护自己的权益;还有一些人因为缺乏法律知识,而在不知不觉中侵犯了他人的权利。
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公民权利》这一课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公民权利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权利,维护社会的公正和稳定。
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
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政治学:研究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它是当时社会矛盾运动和政治斗争发展的理论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的规律的思想结晶,同时,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和吸收前人政治学说,尤其是法国启蒙政治学说和空想社会主义政治学说中的合理成分而形成的思想革命成就。
国家:是由领土、人口、主权和政府所构成的,以社会公共权威为基础进行维持和运作的,并为维护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阶级利益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组织。
封建制国家:封建制国家建立在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的,封建地主阶级维护自己利益、压迫农民阶级的统治机器,本质上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于农民阶级的专政。
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家占有的基础上,以维护和服务于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为目的,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专政。
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是资本主义发展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国家,与资本主义经济的自由发展阶段相联系的。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资产阶级国家,又称帝国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新型国家,在本质上是无产阶级的国家。
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
有限职能:一般是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职能,国家在特定的范围内管理社会和公共事务。
无限职能: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家职能,国家对于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进行全面的管理。
国家内部职能:主要是指国家要进行社会控制,保持社会的政治秩序和安定,以求得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国家外部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国家政治职能:是国家性质的典型体现,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统治阶级意志和要求的根本点,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社会职能:是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管理职能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关系和地位。
王惠岩_政治学原理_第二版_笔记1-2
第一章绪论本章知识点本章概述:政治是人类社会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
政治现象的基本内容,是围绕着争夺和掌握国家政权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
政治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政治学就是研究人类政治活动规律性的一门科学。
但是,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政治理念和价值原则,因此,各种政治学说都是各个阶级特定阶级利益和意志的反映。
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学注定不同于一般的实证科学,而是一门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色彩的学科。
本章主要介绍学习政治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首先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通过对于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各种关于政治的观点的比较分析,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什么是政治、什么是政治学作了系统的解释和说明,同时,对于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历程等内容也作了概括性的介绍。
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本节概述: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科学,因此,要了解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首先应当明确什么是政治。
本节回答了什么是政治、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以及政治学与哲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的相互关系。
知识点1:中西历史上关于“政治”的基本观点我们现在所说的“政治”这个概念是从希腊语的“polis”一词演化而来的,其最初含义是指古希腊时代的“城邦”,即当时的“城市国家”。
在中西历史上,不同的思想家因其所处的阶级地位和历史条件的不同,对于“什么是政治”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在古代,政治学和伦理学是混在一起的。
各个思想家都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就是为了使人和社会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政治的主要现象——国家是法律的产物,因为国家是为了制定法律和执行法律而设置的。
(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分开,提出了政治是君主夺取国家政权和维护其统治的权术活动的观点。
第五章 公共权力与公共伦理
孔子提出的五种官德: “恭则不侮,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 惠则足以使人。”
解读 恭谨就不会有侮辱,宽容就会得到众人拥护, 守信就能使人敢於委以重任,机敏就能有成效, 使人得到实惠就足以让人听从指挥。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五种官德原文】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 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译文】 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 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 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 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 使唤人。” 【评析】“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这些确实 都是人类的美德,作为个人的道德修养,能够具备这些自然好。 但是如果认为具备了这些美德就一定能有怎样的好处,那就不很 妥当了,甚至也是非常靠不住的。比如,一个人庄重固然可以避 免受到庄重的人侮辱,但却不一定能避免受到不庄重的人的侮辱。 一个人诚信,自然会比不诚信的人优先受到任用,但是诚信只是 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之一,仅仅做到诚信还是远远不能满足被任用 的要求的,被任用的主要因素还是要有才能。至于做到慈惠,原 本是做人的本份,如果是为了方便使唤人才去故意慈惠,那未免 失去了慈惠的本意。
一、公共权力伦理分析
第 二 节 公 共 权 力 价 值 与 伦 理
公共权力具有特定的价值属性和伦理关 系,人们对权力价值属性的看法和观点 就是权力价值观,是公共管理主体对权力
的意义和指向的伦理把握,在行为实践活 动中,就是个人对于权力所进行的价值评 价、判断、选择的内在主体尺度,是公共 权力主体和对象对公共权力具有的意义的 看法和态度。
公共政策的理论界定
公共政策的理论界定作为研究行政学和政策科学的基础,公共政策的定义是什么?中外学者的认识与解释差别极大。
我们认为,十分有必要对这个基础理论问题进行认真研讨。
一、人们对公共政策的理解多数人都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党和政府为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制定出的政治谋略或行为规范。
它的内涵是什么,中外学者作出如下界定: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这个定义对政策内容规定得太窄,并受到政治与行政二元论的影响。
)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
(这个定义侧重于公共政策的价值分配功能,但对价值可以有广义的理解。
)拉斯韦尔与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这个定义强调了政策作为一种以特定目标为取向的行动计划,以及它与一般计划的区别,但内涵过于笼统。
)托马斯·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这个定义强调了政策的表现形式,特别提出了“不做”的形式,但它没有严格地指出政府要做的事情与决定做的事情之间存在的偏差。
)国内学者张金马认为,公共政策是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动的准则或指南。
其表现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指示以及行动计划与策略等等。
(这个定义比较全面地指出了公共政策的表现方式,而且突出了它是一种行为规范。
但定义没有把公共政策的本质反映出来。
)尽管以上著名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看法并不一致,但我们仍然会从中归纳出以下几点有益的看法。
(一)公共政策是政府有选择的管理行为。
具体地讲,它体现在四个方面:1.社会管理公共政策最终要解决的问题,都是那些要维持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大问题,明显地表现出社会管理特征。
2.实际行为公共政策是政府实际做的事情,而不是准备要做的事情。
人们更多地是看重政府为维护其政治统治的实际行动。
3.反复选择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全社会利益以及自身利益的需要不断选择的结果,既不是一般的政治行为,也不是泛泛的管理。
高中政治课教案:认识我国的三权分立机制
高中政治课教案:认识我国的三权分立机制认识我国的三权分立机制一、引言在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即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之间独立而又互相制约。
三权分立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民主的基础和保障,也是确保政府职能合理运行的关键。
本教案旨在帮助高中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三权分立机制的重要性、原理及运行方式。
二、认识三权分立机制的重要性1. 维护社会稳定三权分立机制可以避免某个部门过于集中权力而导致滥用职权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通过相互监督与制约,确保公共事务处理公正透明,提升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度,从而维护社会稳定。
2. 实现民主治理通过将国家权力划分为不同领域,各自由专业性较强的机构负责,可以有效推进民主决策和多元参与,并且更好地代表人民意愿。
这有助于实现政治体系的平衡与效率,并加强全民参与政治的意识。
3. 保护公民权利通过三权相互制约,确保政府行使权力时能够遵守相关法律和程序,进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司法独立性的坚持可以使人们获得公平的司法程序和审判结果,提高司法公正性和人权保护水平。
三、了解三权分立机制的原理1. 立法权立法权是国家重要的决策与规划机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
它负责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监督行政机关工作以及决定重大问题。
立法机关代表着社会各个阶级和各族人民利益,履行国家最高立法职能。
2. 行政权行政权是指国家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设立的行政主体,在实际工作中管理国家事务,负责具体执政事项。
包括国务院及其所属机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等。
行政部门执行并管理立法机关通过的决策,并依照对应部门之间所委托与授权来处理具体事务。
3. 司法权司法权是对违反法律行为进行审判的权力,确保案件得到公正和有效处理。
我国实行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公平合理地对各种纠纷和违法犯罪行为进行裁决。
司法机关的独立性保证了判决结果客观中立、公正无私。
四、了解三权分立机制的运行方式1. 三权协作与制衡三个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和协作,通过各自的权力范围来共同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并避免出现过度集中以及滥用职权的问题。
如何理解政治的的概念
如何理解政治的的概念? 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的过程。
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起什么样的作用?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和伟大动力。
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之间是什么关系?1. 世界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性基础。
2. 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即世界范围内的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3. 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基本前提。
只有维护世界和平。
才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才能保证世界各国集中精力加快发展;才能保证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上面。
4. 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与繁荣,是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如何理解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我国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选举代表组成全国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统一领导国家事务和管理国家、社会的政治制度。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哪些特征?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的科学性的统一。
3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有何作用?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实践是如何检真理的?实践是联系客观实际和主观认识的桥梁,实践为检验人们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提供了客观上、物质上的证明。
同时实践本身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的优点,实践对认识的检验,就是把指导实践的理论同现实直接对照,检验出认识是否符合实际,符合的程度如何,是否是真理性的认识。
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一是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贯穿其中,二是在着力研究解决的中心问题,三是在围绕中心问题形成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四是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不以权谋私,不滥用职权,不贪赃枉法。
不以权谋私,不滥用职权,不贪赃枉法。
1.引言1.1 概述在概述部分,我们将介绍本文的主题以及涉及到的几个主要观点。
本文的主题是“不以权谋私,不滥用职权,不贪赃枉法”,即探讨如何正确行使权力、遵守法律规定,以及反对贪腐和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将从不以权谋私的角度入手。
为了实现公正与平等,我们应该遵守公正原则,确保我们在行使权力时不以个人私利为目的。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始终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不利用职务之便谋求私利。
其次,在不滥用职权方面,我们必须要尊重法律规定并公正地行使我们的权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遵循法律的准则,不滥用职务来压制或伤害他人,而是要遵循法律规定并公正地履行我们的职责。
最后,我们谈到了反对贪赃枉法的重要性。
贪污腐败是破坏社会公平正义的一大问题,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贪污腐败的发生。
同时,我们也需要维护司法公正,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在法律面前平等公正地受到对待。
总的来说,本文将从不以权谋私、不滥用职权以及不贪赃枉法的角度来探讨权力的正确行使和法律的尊重,强调这些原则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这些原则,并不断努力将其融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以建设一个公正、法治和廉洁的社会。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将对整篇文章的组织框架进行介绍和梳理,以便读者了解文章的整体布局。
文章的结构将按照以下几个主要部分展开讨论:1. 引言:本部分将在文章开始时引入主题,并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意义。
引言部分旨在让读者对本文的主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激发读者对本文内容的兴趣。
2. 正文:2.1 不以权谋私:在本部分中,将强调对权力的正确运用态度。
首先,遵守公正原则是确保权力不被个人私利所损害的基础。
其次,公平分配资源是权力运作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具体案例和论证,展示权力应该用来为社会公众谋福祉,而非个人私利。
2.2 不滥用职权:本部分将探讨权力滥用的危害性以及如何避免滥用职权的问题。
行政权力的概念
行政权力的概念
行政权力是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
它是政治权力的一种,与立法权力、司法权力相对应。
为了更好地理解行政权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主体:行政权力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他们通过合法的授权,代表国家行使行政管理职权。
2. 来源:行政权力来源于国家宪法和法律的授权,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3. 性质:行政权力具有强制性、权威性和公共性。
强制性体现在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权威性体现在行政机关的决定对行政相对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公共性体现在行政权力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而行使的。
4. 范围:行政权力的范围广泛,涉及国家行政管理的各个领域,如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环保等。
5. 功能:行政权力的主要功能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6. 制约:为了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必须对其进行制约和监督。
制约包括内部制约和外部制约,内部制约主要是通过行政机关内部的制度和程序进行制约,外部制约主要是通过立法、司法、舆论等方面进行监督。
行政权力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进行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对于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公民权利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为了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必须对其进行制约和监督,确保其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关于权力与权利的思考
2003年4月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Apr.,2003第19卷 第2期 Journal of Nanjing college for P opulation Programme Management V ol.19 N o.2 [收稿日期]2003-02-18 [作者简介]朱华桂(1965-),男,安徽滁州人,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后,哲学博士。
理论探讨关于权力与权利的思考朱华桂(南京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摘要]本文从权利的视角考察了权力的来源、性质及运作方式。
认为权力本质上是权利主体的一种契约形式的让渡,权力只有定位服务于权利才能获得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合法权力是权利的有限让渡,未经让渡的权利是权力的止限。
尽管权力对于社会而言不可或缺,但它相对于权利的工具理性地位是不可更改的。
[关键词]权力;权利;让渡;指归;止限 [中图分类号]D0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32X (2003)02-0050-03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righ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s ource ,nature and operating m ode of power.It holds that power is essentially a stipulated conversion of the agreement of right ,therefore ,only oriented to serving for right can power be legal for its existence.Legal power is the limited assignment of right ,and the unassigned part of right consti 2tutes the limitation of power.Although power is necessary for a s ociety ,it is unchangeable that power is only a tool of right.K ey Words :P ower ;Right ;C onversion ;Regress ;Limitation 权力的存在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古老的事实,而关于权力的解释至今仍令人极感困扰。
权利和权力练习题
权利和权力练习题权利和权力是社会生活中常常涉及的概念,它们在政治、法律、文化等多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权利和权力的界限以及它们的实际意义并不十分清楚。
本文旨在通过一系列练习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权利和权力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实际运用中的应用。
练习一:权利和权力的区别1. 权利和权力的基本区别是什么?2.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解释一下权利和权力的区别。
3. 在法律领域,权利和权力是如何相互关联的?练习二:权力的来源1. 个人的权力是如何形成的?2. 政府的权力是如何产生的?3. 除了个人和政府,还有哪些机构或组织可以拥有权力?练习三:权力的运用1. 请列举一些权力被滥用的例子,并解释其对社会的影响。
2. 在您所在的社会环境中,权力的运用是否公正?请谈谈您的观点。
练习四:权利的保障1. 在法律中,如何保障公民的权利?2. 请列举一些组织或机构,它们的职责是保护人们的权利。
3. 您认为权利的保障应该得到哪些方面的加强?练习五:权力的制约1. 在民主社会中,如何对权力进行制约?2. 您认为在制约权力方面,法律和道德哪一个更有效?为什么?练习六:影响权利和权力的因素1. 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如何影响权利和权力的行使?2. 请举例说明某个具体因素对权利和权力的影响。
练习七:权利和权力的平衡1. 您认为权利和权力的平衡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有何重要性?2. 在您所在的国家或地区,权利和权力的平衡是否得到有效维护?练习八:权利和权力的教育意义1. 在学校或教育机构中,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权利和权力?2. 您认为加强权利和权力教育对于培养公民素质有何重要性?练习九: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的冲突1. 在某些情况下,个人权利可能与公共利益产生冲突。
请列举一个可能的例子,并阐述可能解决此冲突的方法。
练习十:权利和权力的未来发展1.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您认为权利和权力的概念将如何演变?2. 您对未来权利和权力的发展有何期待?练习十一:个人对权利和权力的思考1. 请简要概括您对权利和权力的理解。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类(按章节顺序)1、公共政策:是指公共权力机关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经由政治过程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方法、办法、条例等的总称。
2、公共权力:是指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由政府官员及其相关部门掌握并行使的,用以处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增进公共利益的权力。
3、公共利益:是一定社会条件下或特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主体利益相一致的方面。
它不同于国家利益和集团(体)利益,也不同于社会利益和共同利益。
4、政策工具:是指被设定为旨在实现一定政策目标的各种措施、策略、方法、技术、机制、行动、作为以及配置的人力、资金、设备、资源等手段。
5、公共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和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政府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
6、政策议程:是指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等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将其纳入政策讨论,确定为应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7、公共政策制定:指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针对政策问题,依照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拟订、评估、选择、决定政策方案的过程。
8、公共政策目标:指为解决公共政策问题而制定的政策方案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9、政策方案规划:指政策议程确立后,为实现政策目标,政府组织力量拟定和评估政策措施与行动步骤的过程。
10、政策方案抉择的合法化:指政策抉择主体依据有关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对政策方案进行审查、通过或批准、签署及发布的过程。
11、公共政策执行:指政策主体(或机构)为实现政策目标,运用各种措施和手段将政策内容贯彻落实于政策对象的行动过程。
12、公共政策的监控:指对公共政策过程(制定、执行等)进行督促、检查、指导、纠偏的过程。
二、简答题(按章节顺序,或与论述题在类型区分上有所偏差)1、公共政策的本质——1)公共政策是由特定的主体,即由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所制定及执行;2)公共决策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现特定的目标或目的,政策主体尤其是执政党和政府总是试图通过制定和执行政策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目标;3)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以及调整相互关系而采取的政治行动;4)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公共管理的价值理念
公共管理的价值理念公共管理的价值理念公共管理的价值理念分别为:公共性、服务性、公共利益至上、职能外包、主体多元化、权力依赖。
一、公共价值理念的核心是公共性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运用公共权力为实现公共利益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
公共管理强调公共性的时候,它会牵涉到公共利益、公共权力、公共责任、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公共秩序、公共监督,以及公共道德一系列的问题。
公共性又表现为:一是合法性,公共权力来自于民众的授权,必须受民众的监督、民众的制约。
二是公共利益性,即追求公共利益就是公共管理所追求的的目标。
三是互动性,即公共管理过程是互动的,政府将保证每一名公民有平等参与的权利。
二、服务性(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用政治学的语言表述是为社会服务,用专业的行政学语言表述就是为公众服务。
服务型政府的管理分为:监督管理型公共服务,如国家行政管理;纯公共服务,如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环境保护;准公共服务,如发展非义务教育、新闻出版等。
三、公共利益至上公共管理部门把服务对象界定为顾客,其行为受顾客驱使,满足顾客的需要,让顾客有所选择,与顾客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
四、公共管理社会化取向(职能外包)政府管理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
尽可能多地把社会公共事务交由社会管理,实现公共管理职能社会化。
五、权利主体多元化权利主体多元化带来以下五个作用:第一,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提高政府生产力,提高行政效率。
第二,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大幅度地全面地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第三,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造就大批的优秀的国家各级各类公务员。
第四,科学的行政体制是公共行政民主化的保证。
第五,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确保公民的各种权利和生命财产。
六、权利依赖权力依赖,指的是参与公共活动的各个组织,无论其为公营还是私营,都不拥有充足的知识和资源来独自解决一切问题,它们必须彼此依赖,进行谈判和交易,在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中实现各自的目的。
由于存在着权力依赖关系,公共管理过程便成为一种互动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全面理解公共权力与国家权力
所谓公共权力,就是关于公共事务的权力,亦即关于政治社会的权力,即政治权力。
他的所有者应该是全体社会成员,而不是单一的个人或特定社会成员。
公共权力的主体以国家机构为主,同时还包括非政府公共组织;客体是有关全社会的公共事务;它的所有者和行使者是分离的。
公共权力来源于社会成员,存在于社会关系中,作用于社会,维持一定的社会基本秩序,它是政治权力、经济权力、文化权力的综合,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会产生关键的影响。
在专制政治中,公共权力实际上是统治者的私有权力,是专制统治用以谋取利益和维护统治的工具。
而当时社会公民的政治冷漠和缺乏公民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公共权力的私有化。
而在民主政治中,公民共同体才是公共权力的归属主体,国家机关只是公共权力的行使主体。
此时的公共权力是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公民共同体的利益而存在的。
民主政治中的公共权力具有人民性——公共权力是人民权力或者人民权利的产物,来自于人民的让渡和人民的授权,即“主权在民”
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无论是公共权力的主体还是客体,对于公共权力
的理性认识程度都有待逐步提高。
例如,当前公共权力部门仍普遍存在“官本位”的意识,公共权力行使中的“越位”、“缺位”和“错位”等滥用和异化现象是这种意识的直接表现,一些机构和官员受利益驱使超越权力范围行使管辖权,特别是在一些有利可图的经济领域,越界管理的现象随处可见,而在一些公共事务领域,又常常见不到权力机构有效地行使自己的管理职能,近年来各地频繁爆发的矿井爆炸、食物中毒,都明显是权力机构理性权力意识缺乏的结果;而一些社会公众又时而把一切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都归因于公共权力的使用不当,时而则忽视政府的能力和权限、要求政府继续承担应该属于市场或社会自治范畴内的事务。
这些对公共权力认识不到位或思考不理性的表现,都会阻碍公共权力的运行。
要想不断增进公共权力的理性化程度,就必须准确界定公共权力的合理边界,只有明确了权力边界,权力机构才可能审慎而负责任地行使公共权力,社会和公众也才能对公共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
而关于公共权力的界定,就需要民主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同时,国家法律的严谨规范、公民意识的发展和公民政治参与的不断加强也对此有重要影响。
所谓国家权力则是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机器来实现其意志和巩固其统治的支配力量。
它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权力,是通过国家
政权发生的政治权力关系。
其权力的形成来自于国家各机构,因此也可以叫做治权或政府权力。
国家权力是一种大于其他一切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并且对其他力量具有制约性的力量。
它是一国所有公共强制力的总称,其核心是广义的政府权力,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
国家权力的目标只能是公共利益,而不是国家机关自身利益或是少数特定社会成员的利益。
所以作为一种可以左右社会利益分配的力量,国家权力必须要有所制约。
所谓国家权力制约就是依宪法和法律对国家权力进行监控和约束,使之在法定的轨道上正常运行。
.一切法治国家都需要对国家权力进行制约,否则就会造成权力的滥用。
国家权力制约包括横向制约(主要是在国家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的相互约束和制衡。
有利于防止越权或者失权,从而使国家权力得到有力的监控,使之保持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纵向制约(是国家权力中的总体权力与部分权力之间的制约关系,如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相互制约或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的相互制约。
这种纵向制约关系的实质是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对立统一关系)和非国家权力的社会力量对国家权力的制约(如社会舆论、非执政党、社会组织等)。
公共权力与国家权力也存在着紧密联系,国家权力是公共权力中的从属性权利,是公共权力的行使权。
国家权力来源于公民共同体的授权,从属于公共权力,不能凌驾于公共权力之上,国家机关也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非法利益。
公共权力也需要国
家权力的规范,例如用法律约束公民的行为,制止越权或缺位等现象。
尤其是对于公共权力的异化,国家权力就应该予以纠正和制止,以保证公共权力的正确实行和公民的利益。
在规范公共权力和国家权力的过程中,国家法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系列成熟而完善的法律可以有效地划分公共权力的边界,规范国家权力的行使,使各项事务都有法可依,有矩可循,从而有力地维护公民权益,使社会利益得到公平分配。
而公民意识的增强和公民政治参与的增多以及政府办公的透明化也对公共权力和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有着强大影响力。
当公民的公民意识增强就会更多的关注国家各种权利的运行,并且会要求更合理的社会利益分配,而政治参与的增多会使公民对政府的影响力扩大,从而使民意能得到更好的传达,使国家权力和公共权力得到规范。
而办公的透明化也使公民能更好地监督政府的工作和国家权力的行使状况,也有利于与权力行使的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