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教现代波谱分析实验大纲

合集下载

波谱解析课程教学大纲

波谱解析课程教学大纲

波谱解析课程教学大纲波谱解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介绍波谱解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内容包括傅立叶变换、傅立叶谱、拉普拉斯变换、拉普拉斯谱、卷积定理、互相关函数和功率谱密度等基本概念和解析技术。

同时,还将涉及到如何应用波谱解析技术进行信号处理,如滤波、调制、解调、频率估计等。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波谱解析的相关基础理论有清晰的认识,具备应用波谱解析技术进行信号处理的能力。

2.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信号分析方法和处理技术,在工程实践中能够运用波谱解析技术处理信号。

3.让学生了解波谱分析在现代工程与科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应用波谱解析技术进行创新性科研和工程应用的能力。

三、教学大纲1.波的基本概念1.1 波的定义和形式1.2 波的分类和特点1.3 波的传播特性2. 傅立叶变换2.1 傅立叶级数和傅立叶变换的基本概念2.2 傅立叶变换的性质2.3 傅立叶变换的实用算法和计算方法3. 傅立叶谱3.1 傅立叶谱的基本概念3.2 时域信号和频域信号之间的关系3.3 傅立叶谱的平移、对称和卷积定理4. 拉普拉斯变换4.1 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概念4.2 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4.3 拉普拉斯变换的实用算法和计算方法5. 拉普拉斯谱5.1 拉普拉斯谱的基本概念5.2 时域信号和频域信号之间的关系5.3 拉普拉斯谱的平移、对称和卷积定理6. 卷积定理6.1 卷积运算的定义和性质6.2 卷积定理的证明和应用7. 互相关函数7.1 互相关函数的定义和性质7.2 互相关函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8. 功率谱密度8.1 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和能量谱密度8.2 普通功率谱密度的计算方法和应用8.3 交叉功率谱密度和互功率谱密度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四、教学方式1.课堂讲解2.实践操作3.个人和小组作业4.期末考试五、评分标准1.出勤率(10%)2.作业和小组报告(30%)3.期末考试(60%)六、参考书目1.《信号与系统分析》(美)Alan V. Oppenheim<,先生的编著,高清盛,肖樱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年。

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教学大纲

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教学大纲

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是有机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是有机化学实验和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课程旨在介绍有机分子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等波谱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帮助学生通过波谱分析技术了解有机分子的结构和特性,并培养学生分析、推测、探究问题的思维能力。

二、课程内容1. 红外光谱(1)基本原理介绍红外光谱分析的原理和基本理论。

(2)仪器构造学习仪器、设备和仪器调节,能够熟练操作红外光谱仪。

(3)数据解析根据光谱数据进行结构确定和分析。

2. 紫外光谱(1)基本原理介绍紫外光谱分析的原理和基本理论。

(2)仪器构造学习仪器、设备和仪器调节,能够熟练操作紫外光谱仪。

(3)数据解析根据光谱数据进行结构确定和分析。

3. 核磁共振谱(1)基本原理介绍核磁共振谱分析的原理和基本理论。

(2)仪器构造学习仪器、设备和仪器调节,能够熟练操作核磁共振谱仪。

(3)数据解析根据光谱数据进行结构确定和分析。

4. 质谱(1)基本原理介绍质谱分析的原理和基本理论。

(2)仪器构造学习仪器、设备和仪器调节,能够熟练操作质谱仪。

(3)数据解析根据质谱数据进行结构确定和分析。

5. 实验教学(1)仪器使用熟练操作波谱分析仪器。

(2)样品制备制备有机化合物样品。

(3)数据解析利用波谱仪器进行波谱分析。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授课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理论授课核心内容将以幻灯片教材为主,教师将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进行讲解。

并在课后布置预习作业和课堂问答,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实验教学部分将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独立操作,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学生的理论认知。

四、考核方式学生考核将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

其中理论考试、实验考核、班级讨论等多种考核方式组合,全面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综合评定,制定合理的考试方案,确保考试公平公正。

《波谱分析》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波谱分析》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波谱分析Spectral Analysis课程代码:13410052学分: 2学时:32 (其中: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适用专业:化学、应用化学教材:《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裴月湖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年8月第四版。

一、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波谱分析》是应用化学和化学专业的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波谱解析的一般方法和原理,应用于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工作中。

本课程主要由从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拉曼光谱及质谱等有机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与结构的关系以及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作一介绍。

并结合示教实验,掌握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了解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拉曼光谱及质谱等有机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

课程目标2:熟悉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拉曼光谱、质谱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关系以及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 光谱的一般知识(一)课程内容1.电磁波的一般性质;2.几种波长的电磁波在结构测定中的应用。

(二)教学要求1.熟悉电磁波的一般性质;2.了解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在结构测定中的应用。

(三)重点与难点为后续章节学习准备基本知识。

第二章 紫外光谱(一)课程内容1.紫外光谱与电子跃迁;2.紫外光谱的λmax及其主要影响因素;3.吸收带及芳香族化合物的紫外光谱特征;4.推测不饱和化合物λmax峰位的经验规律;5.紫外光谱在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二)教学要求1.掌握紫外光谱与电子跃迁的关系;2.掌握紫外光谱的λmax及其主要影响因素;3.掌握吸收带及芳香族化合物的紫外光谱特征;4.熟悉推测不饱和化合物λmax峰位的经验规律;5.掌握紫外光谱在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三)重点与难点1.利用经验规律推测不饱和化合物λmax峰位;2.影响λmax主要因素在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波谱解析》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3)

《波谱解析》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3)

《波谱解析》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类别:专业课程实验课程性质:限选课程学分:2
二、实验总学时:12(学生实验12学时)
三、应开实验个数:2 必开实验个数:2 选开实验个数:0 课外选开实验个数:0
四、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五、考核方式: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及实验报告综合考查结果。

按100分制记分。

六、实验成绩评定方法:根据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及实验报告评定成绩,
七、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比例:30%。

八、实验教材或自编指导书:范康年。

《谱学导论》,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实验一红外光谱表征有机化合物结构
学时:6
(一)实验类型:综合型
(二)实验目的:学习和掌握红外光谱仪的使用方法,谱图分析技术。

(三)实验内容:红外光谱表征有机化合物结构
(四)要求:必开
(五)每组人数:4人
(六)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
红外光谱仪(含工作站和附件)(2台)
打印机(2台)。

(七)所属实验室: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实验中心
实验二紫外分光光度法表征共轭有机化合物
学时:6
(一)实验类型:综合型
(二)实验目的:学习和掌握紫外光谱仪的使用方法,谱图分析技术。

(三)实验内容:紫外分光光度法表征共轭有机化合物结构
(四)要求:必开
(五)每组人数:4人
(六)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紫外光谱仪(10台)。

(七)所属实验室: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实验中心
59。

波谱分析教学大纲---精品模板

波谱分析教学大纲---精品模板

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现代波谱分析课程负责人刘博静开课系部化学与化工学院教研室第一基础教研室二0一五年九月一日《现代波谱分析》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中文名称:现代波谱分析英文名称:Modern Spectrum Analysis适用专业:应用化学专业课程性质:专业方向选修课总学时:36 (其中理论教学28学时,实验教学8学时)总学分:2二、课程简介《现代波谱分析》是应用本科专业学生在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等课程知识后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该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有机质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红外和拉曼光谱、紫外和荧光光谱的基本原理、仪器简介与实验技术、基本规律与影响因素、谱图解析的基本程序与应用,以及谱图的综合解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波谱分析法的概念、作用以及各波谱之间的互相联系;掌握各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谱图特征;掌握应用四大波谱进行结构解析的基本程序;了解有关的实验技术;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综合运用所学波谱知识解决有机化合物结构表征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学习、毕业论文(设计)和研发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相关课程的衔接已修课程:有机化学、仪器分析、分析化学并修课程:工业分析食品分析四、教学的目的、要求与方法(一)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题讲授,学生自学,习题讲解和期末考试,通过以上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四大谱图的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综合运用所学波谱知识解决有机化合物结构表征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毕业论文和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的现代波谱分析手段、方法;掌握结构解析的原理、规律和过程;掌握波谱的特征数据和化合物结构的关系以及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单独或综合利用波谱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以讲授式为主,其它教学方法为辅。

化学波谱分析实验讲义

化学波谱分析实验讲义

波谱分析实验实验一紫外吸收光谱用于芳香族化合物的鉴定(4学时)实验二有机化合物红外光谱的测绘及结构分析(4学时)实验三红外光谱法用于食品包装塑料薄膜制品的辨别与分析(4学时)实验四Cu(II)与二甲亚砜配合物的制备与红外光谱分析(6学时)实验五核磁共振实验(乙酸乙酯和丙磺舒)(4学时)实验六2-甲基-2-丁烯的制备和波谱鉴定(12学时)实验七洗衣粉中表面活性剂的提取、鉴定和结构分析(10学时)实验八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实验(93号汽油)(4学时)实验九阿斯匹林(乙酰水杨酸)的合成、纯化和结构鉴定(16学时)实验一芳香族化合物的紫外光谱鉴定一、目的要求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进行芳香族化合物的鉴定二、实验原理紫外吸收光谱带宽而平坦,数目不多。

虽然不少化合物结构上悬殊很大,但只要分子中含有相同发色团,它们的吸收光谱的形状就大体相似。

因此,依靠紫外吸收光谱很难独立解决化合物结构的问题。

但紫外光谱对共轭体系的研究有独特之处。

可以利用紫外光谱的经验规则进行分子结构的推导验证。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定性方法,是将未知化合物与已知纯的样品在相同的溶剂中,配制成相同浓度,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绘制它们的吸收光谱,比较两者是否一致。

或者是将未知物的吸收光谱与标准谱图比较。

两者光谱图的λ max和εmax相同,表明它们是同一有机化合物。

在没有紫外吸收的物质中检查具有高吸收系数的杂质,也是紫外吸收光谱的重要途径之一。

例如,乙醇在210nm没有吸收,检查乙醇中是否有苯杂质,只需看在256nm处有无苯的吸收峰。

请同学们预习(1)芳香族化合物苯的有什么吸收带,有什么特征吸收带?(2)什么是助色团?有哪些常见的助色团?苯环上若有助色团,会发生什么结果?为什么?三、仪器与试剂仪器UV – 1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石英比色皿一套。

试剂环己烷,乙醇四、实验步骤1. 芳香族化合物的鉴定领取三个未知试样,用1cm石英比色皿,以环己烷为参比溶液,在230 – 300nm范围测绘吸收光谱。

《波谱分析》教学大纲

《波谱分析》教学大纲

《波谱分析》教学大纲二、课程目的和任务通过课程学习,达到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等多种谱图综合解析未知有机化合物之目的。

通过作业和习题课等实际解谱练习,提高学生识谱和解析图谱的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的基本原理,了解影响谱图变化的因素及分子结构与谱图变化的规律。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涉及的其它主要课程包括:有机化学,结构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学。

四、教学内容、重点、教学进度、学时分配(一)绪论(2学时)1、主要内容介绍了仪器分析的发展过程及优势,对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的功能及测试样品的要求进行了论述,简单说明了气相、液相色谱与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的联用技术,介绍了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

2、重点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3、教学要求介绍了波谱分析课程所要学习的内容,简要说明了什么是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对四种谱的功能及与其它分析仪器的联系作了简单说明。

(二)紫外吸收光谱(6学时)1、主要内容概述;紫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影响紫外吸收光谱的主要因素;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紫外分光光度计结构与实验技术;紫外吸收光谱的应用。

2、重点紫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解析。

3、教学要求掌握分子中电子能级及电子跃迁规律,跃迁与分子结构的关系,电子跃迁产生的吸收带波长及其光谱特征。

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特征,了解分子结构与紫外吸收波长的关系及使紫外吸收光谱波长和强度变化的影响因素。

学会共轭二烯、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及酰基苯衍生物的K吸收带波长计算方法。

(三)红外吸收光谱法(6学时)1、主要内容红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各类有机化合物红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解析;影响峰位变化的因素;红外吸收光谱的应用;红外吸收光谱的实验技术;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和激光拉曼光谱简介。

最新化教现代波谱分析实验大纲

最新化教现代波谱分析实验大纲

化教现代波谱分析实验大纲化学专业《现代波谱分析》课程实践教学大纲(理)课程名称:现代波谱分析英文名称:MODERN SPECTRAL ANALYSIS课程编号:2404048 是否独立设课:否学分:2 实验学时:18 开课学期:5预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为化学专业本科生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构造,掌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基本制样技术:液膜法、压片法、漫反射法及单次反射法,掌握OMNIC ESP5.1FTIR操作软件中的基线校正、找峰、检索等技术,能对测定的FTIR进行正确的解析。

要求学生了解核磁共振仪的构造;学会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仪的制样操作;掌握用核磁软件对数据进行傅里叶变换、定标、积分等操作,并能利用核磁信息对结构进行正确解析。

二、实验报告要求与实验考核方法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步骤、结果和结构分析。

关于实验步骤的描述应根据具体所做实验内容作概要的描述。

实验考核方法以平时实验考勤、实验能力及实验报告为基础进行综合考评。

三、实验指导书与主要参考书1.程存归.有机波谱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北京化工学院等.波谱分析法实验与习题.重庆大学出版社3.毛希安.现代核磁共振实用技术及应用.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四、实验项目一览表《现代波谱分析》课程实验项目一览表撰写人:程存归、孔黎春审定人:王小霞《现代波谱分析》课程实验项目1FTIR液膜法测定并分析液态有机物的结构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议的构造,掌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基本制样技术:液膜法;能对测定的FTIR进行正确的解析。

二、实验内容1、FTIR仪的使用。

2、液体样品的制样方法――液膜法三、实验原理纯液态样品的FTIR测定是采用可拆卸的液体样品池。

该池光程长度为0.01~1mm。

这就是一般红外图谱上注明的液膜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专业《现代波谱分析》课程实践教学大纲(理)课程名称:现代波谱分析英文名称:MODERN SPECTRAL ANALYSIS课程编号:2404048 是否独立设课:否学分:2 实验学时:18 开课学期:5预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为化学专业本科生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构造,掌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基本制样技术:液膜法、压片法、漫反射法及单次反射法,掌握OMNIC ESP5.1FTIR操作软件中的基线校正、找峰、检索等技术,能对测定的FTIR进行正确的解析。

要求学生了解核磁共振仪的构造;学会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仪的制样操作;掌握用核磁软件对数据进行傅里叶变换、定标、积分等操作,并能利用核磁信息对结构进行正确解析。

二、实验报告要求与实验考核方法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步骤、结果和结构分析。

关于实验步骤的描述应根据具体所做实验内容作概要的描述。

实验考核方法以平时实验考勤、实验能力及实验报告为基础进行综合考评。

三、实验指导书与主要参考书1.程存归.有机波谱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北京化工学院等.波谱分析法实验与习题.重庆大学出版社3.毛希安.现代核磁共振实用技术及应用.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四、实验项目一览表《现代波谱分析》课程实验项目一览表撰写人:程存归、孔黎春审定人:王小霞《现代波谱分析》课程实验项目1FTIR液膜法测定并分析液态有机物的结构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议的构造,掌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基本制样技术:液膜法;能对测定的FTIR进行正确的解析。

二、实验内容1、FTIR仪的使用。

2、液体样品的制样方法――液膜法三、实验原理纯液态样品的FTIR测定是采用可拆卸的液体样品池。

该池光程长度为0.01~1mm。

这就是一般红外图谱上注明的液膜法。

液体池窗口一般采用溴化钾晶片。

它的优点是方法简单,没有溶剂干扰。

但是液膜法厚度往往难以重复。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制样:①带上乳胶手套,打开红外灯。

②用无水乙醇清洗2块溴化钾晶片,然后在绒布上抛光,备用。

③用毛细滴管加一小滴试样在一片溴化钾晶片的中心位置,然后盖上另一片溴化钾晶片,抛光面朝里,使试样分布均匀,形成一层液膜,最后装到可拆池支架上。

2、红外测定:①根据电脑中的设置要求,可先扫本底,再打开仪器仓盖,把可拆池插入样品架上;②扫描样品的红外光谱。

3、计算机处理:进行以下操作:除去本底吸收,基线校正,找峰的位置(本实验要求手动找峰),打印图谱。

4、图谱解析。

五、实验要求1、实验内容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议的构造,掌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基本制样技术:液膜法,掌握OMNICESP5.1FTIR操作软件中的基线校正、手动找峰、检索等技术,能对测定的FTIR进行正确的解析。

2、实验报告要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按时上交。

3、考核评价要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液膜法制样及FTIR的测定并分析。

六、场地、设备与器材场地:校内11幢301室设备与器材:Nicolet公司生产的NUXUS67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议;红外灯;溴化钾晶片;玛瑙研钵;可拆池;绒布;窗片。

撰写人:程存归审定人:王小霞《现代波谱分析》课程实验项目2FTIR压片法测定并分析固态有机物的结构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议的构造,掌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基本制样技术:压片法;能对测定的固态有机物的FTIR进行正确的解析。

二、实验内容1、FTIR仪的使用。

2、固体样品的制样方法――压片法三、实验原理压片法就是把固体样品和金属卤化物一起置于玛瑙研钵中,研磨成极细的粉末,然后用模具加压成一个透明的薄片。

KBr压片法广泛用于红外定性分析和结构分析,通过称量压片质量也可方便的用于常量组分的定量分析。

制备KBr压片时,应取少量样品研磨,然后加入200~200倍的干燥KBr粉末充分混合,再转入合适的模具中,使之分布均匀,加压形成透明薄片。

装入压片夹后置于样品仓中扫描红外光谱。

查谱线索引找出标准谱图对照谱峰位置、形状和相对强度进行鉴定。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制样:①用无水乙醇棉球清洗所有于样品直接接触的器具,并用红外灯烘干至全挥发。

②取0.5mg干燥的样品在玛瑙研钵中研细在加入10mg干燥的KBr 粉末在红外灯下继续研磨至200目左右,使样品与KBr完全混匀。

③制取KBr压片(注意不锈钢孔与轴吻合)。

④取出压模,小心除去顶模,取出KBr压片。

2、红外测定:①根据电脑中的设置要求,可先扫本底,再打开仪器仓盖,把制得的压片放在样品支架上;②扫描样品的红外光谱。

3、计算机处理:基线校正,找峰的位置(本实验要求自动找峰),检索,打印谱图。

4、图谱解析五、实验要求1、实验内容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议的构造,掌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基本制样技术:压片法,掌握OMNICESP5.1FTIR操作软件中的基线校正、自动找峰、检索等技术,能对测定的FTIR进行正确的解析。

2、实验报告要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按时上交。

3、考核评价要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液膜法制样及FTIR的测定并分析。

六、场地、设备与器材场地:校内11幢301室设备与器材:Nicolet公司生产的NUXUS67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议;红外灯;模具;压片装置。

撰写人:程存归审定人:王小霞《现代波谱分析》课程实验项目3FTIR糊状法测定并分析固态有机物的结构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议的构造,掌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基本制样技术:糊状法,能对测定的FTIR进行正确的解析。

二、实验内容1、FTIR仪的使用。

2、固体样品的制样方法――糊状法三、实验原理糊状法,就是把研细的样品粉末悬浮分散在糊剂中进行测定。

大多数固体样品都可以使用糊状法测定其光谱,尤其是含-OH 基的样品采用此法特别合适。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制样:①用无水乙醇棉球清洗所有于样品直接接触的器具,并用红外灯烘干至全挥发。

②将晶片抛光、备用。

③取一些糊状物在玛瑙研钵中研磨至200目左右的细粉末,然后加入几滴液体石蜡继续研磨直至呈均匀的浆糊状。

④用不锈钢铲除一些糊状物置于可拆池的一块窗片上,再压上另一窗片使呈均匀薄层,然后装在可拆池上。

2、红外测定:①根据电脑中的设置要求,可先扫本底,再打开仪器仓盖,把可拆池放在样品仓的支架上;②扫描样品的红外光谱。

3、计算机处理:基线校正,找峰的位置,打印谱图。

4、图谱解析。

五、实验要求1、实验内容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议的构造,掌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基本制样技术:糊状法,掌握OMNICESP5.1FTIR操作软件中的基线校正、找峰等技术,能对糊状法所测定的FTIR进行正确的解析。

2、实验报告要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按时上交。

3、考核评价要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液膜法制样及FTIR的测定并分析。

六、场地、设备与器材场地:校内11幢301室设备与器材:Nicolet公司生产的NUXUS67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议;红外灯;溴化钾晶片:玛瑙研钵,可拆池,绒布,窗片。

撰写人:程存归审定人:王小霞《现代波谱分析》课程实验项目41H NMR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议的构造,掌握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的基本制样技术,能对测定的1H NMR进行正确的解析。

二、实验内容1、FTNMR仪原理及使用。

2、样品的制备3、1H NMR测定三、实验原理质子的共振频率不仅决定于外加磁场和核磁矩,同时还要到质子在化合物中所处的化学环境的影响。

即不同化学环境中的质子,其化学位移不同,由此可利用化合物进行定性鉴定。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样品配制:将样品溶解在相应的0.5ml左右的氘代溶剂中。

2、放样:打开空气压缩机,等气压上来后,按小键盘上的“lifton/off”键,等听到气流后,把插有转子并量好高度的样品管小心插入磁体中,再按“lift on/off”键搁入样品。

3、设置样品号:键入“edc”,设定样品编号及测定时间,点击“save”。

4、锁场:在Xwinnmr界面中键入“lock”命令,选择相应的溶剂锁场。

5、匀场:在Xwinnmr界面下的windows中,调出“bsms”和“look” 面板,点击shim,调节Z,Z2等,使匀场参数为最佳。

6、采样:键入“rga”,等finished后,键入“zg”进行采样。

7、傅立叶变换:采样结束后,用“ft”进行傅立叶变换,然后键入“apks”进行相位校正,积分。

8、画图:用Mestrec,Chemsketch,word等软件处理。

(相位校正,积分,作图,打印)五、实验要求1、实验内容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议的构造,掌握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议的基本制样技术,掌握核磁软件中的相位校正、定标、积分等操作技术,能对1H NMR测定的结果进行正确的解析。

2、实验报告要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按时上交。

3、考核评价要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软件操作及并正确解析1H NMR。

六、场地、设备与器材场地:校内11幢101室设备与器材:Bruker公司生产的AV400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议;核磁管;氘代溶剂;丙酮;无水乙醇;TMS;待测样品。

撰写人:孔黎春审定人:王小霞《现代波谱分析》课程实验项目513C NMR和1H NMR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的学习,巩固1H NMR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方法,要求学生了解13C NMR和DEPT技术在有机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1、样品的制备2、1H NMR、 13C NMR及DEPT测定三、实验1H NMR原理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而13C谱因无核间耦合,弛豫时间较长以及对场均匀度的敏感程度较低等原因,谱峰重叠现象没有那么严重,其基本原理如同氢谱。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样品配制:将样品溶解在相应的0.5ml左右的氘代溶剂中。

2、放样:打开空气压缩机,等气压上来后,按小键盘上的“lifton/off”键,等听到气流后,把插有转子并量好高度的样品管小心插入磁体中,再按“lift on/off”键搁入样品。

3、设置样品号:键入“edc”,设定样品编号及测定时间,点击“save”。

4、锁场:在Xwinnmr界面中键入“lock”命令,选择相应的溶剂锁场。

5、匀场:在Xwinnmr界面下的windows中,调出“bsms”和“look” 面板,点击shim,调节Z,Z2等,使匀场参数为最佳,调谐: atma。

6、采样:键入“rga”,等finished后,键入“zg”进行采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