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问题(一)_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七年级数学上册《工程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工程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3.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工程问题,如画图、列表、方程等,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勇于挑战、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耐心和毅力。
2.解决工程问题时,学生容易忽视约束条件,导致解题偏差。
3.学生在运用方程解决工程问题时,对等量关系的把握不够准确。
(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有实际情境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家庭装修、农田灌溉等,让学生体验工程问题的实际背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选做题:
-探究题:选择一个实际工程问题,如家庭装修预算分配、农田灌溉方案设计等,进行深入探究,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方案中体现数学模型和计算过程。
-拓展题:研究不同工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解决方法,总结规律,撰写一篇关于工程问题解决策略的小论文。
作业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应认真思考,独立完成,尽量避免抄袭现象。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5.教学评价多样化,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采用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学校组织的一次植树活动,向学生展示工程问题的实际背景。提出问题:“如果我们需要在一个上午完成100棵树的种植任务,现有30名学生,每个学生平均种植多少棵树才能完成任务?如果种植速度不同,又将如何分配任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工程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工程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工程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工程问题》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关系,掌握工程问题的解题步骤,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比例、分数等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掌握工程问题的解题步骤。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工程问题的解题步骤。

2.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 cases,让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一些实际问题,作为教学案例。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单,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引出工程问题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典型 cases,让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工程问题的解题步骤和关键点。

工程问题教案

工程问题教案

工程问题教案教案工程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工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工程问题的定义和特点2.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3.工程问题的案例分析4.工程问题的讨论和总结三、教学步骤1.引入工程问题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工程问题的定义和特点。

2.讲解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如分析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实施解决方案等。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工程问题的实际应用,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工程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归纳出解决工程问题的有效方法,并给出建议。

四、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问答、作业和考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工程问题概念和解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改进和优化。

五、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工程问题的相关教材,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2.案例:提供工程问题的实际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3.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源,供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六、教学建议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提高能力。

5.不断更新教学资源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教师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提升,从而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重点关注的细节: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本教案的核心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一)-精选教学文档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一)-精选教学文档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工程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工程问题的特点和解答方法,并能解答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以及分析的综合能力。

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1.使学生理解、掌握把工作总量看成单位“1”。

用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表示工作效率。

2.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复习旧知。

张师傅4小时做了200个零件,平均每小时做多少个零件?(200÷4=50(个))(1)问: 50个表示什么?生:50个表示每小时做的个数,就是张师傅的工作效率。

(2)张师傅4小时做了20个零件,1小时完成这些零件的几分之几?同吗?互相讨论后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师小结:分之几?2.导入。

准备题一段公路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甲、乙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1)分析:①找学生读题,并理解题意。

②提问:要想求合修几天可以完成,要先求什么?生:先求两队的工作效率和。

③学生独立完成。

④指名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30÷(30÷10+30÷15)=6(天)⑤运用哪种数量关系?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2)将“30千米”改成“60千米”,怎样解答?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板书:60÷(60÷10+60÷15)=6(天)(3)将“60千米”改成“90千米”,怎样解答?90÷(90÷10+90÷15)=6(天)问:同学们在做这3道题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吗?生:结果都是6天。

师:刚才,我们把工作总量“30千米”改成“60千米”,再改成“90千米”,最后结果都是一样的。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工程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工程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工程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工程问题》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分数、代数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章节。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工程问题模型的建立、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代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工程问题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步提高。

此外,学生可能对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困惑,需要通过具体例子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工程问题的基本模型,理解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工程问题的基本模型,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工程问题模型,以及运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工程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工程问题的实质。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例,发现工程问题的解题规律。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工程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相应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修路、植树等,引出工程问题,让学生感受工程问题的实际意义。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工程问题的解题规律。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一等奖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一等奖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一等奖1、工程问题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认识工程问题的特点,理解工作总量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

工作效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量的几分之一来表示。

2.理解掌握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3.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会怎样用单位1表示工作总量,以及用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表示工作效率。

掌握工程问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以前我们学过做工问题,谁还记得做工问题涉及到哪三种量?(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生口述,教师出示投影: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2.一条水渠长120米,5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依据三量关系,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1205=24(米))24表示什么?(工作效率)之几。

它们都是用工作量工作时间得到的。

)工作效率既可以是具体数量,也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占全部工作量的几分之一来表示。

(二)学习新课1.出示例10。

例10 一段公路和长30千米。

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2.分析解答。

(1)读题,思考,列式,解答,做在练习本上。

(2)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30(3010+3015)根据什么列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3010求的是什么?3015求的是什么?这两个商加起来,得到的`是什么?(甲队和乙队的工效和。

)再用30除以它们的和得到的是什么?(合修所用的工作时间。

)(3)板书解答过程:30(3010+3015)=30(3+2)=305答:两队合修6天可以完成。

3.变换题中的条件再分析解答。

(1)把30千米改为40千米、45千米、500千米、10千米、2千米。

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一组选择一个数据解答出来。

(2)谁能说说你们组选择的工作量是多少米?解答的结果是多少?每一组推选一名同学回答,结果都是6天。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六年级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六年级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六年级一、教学背景在六年级的数学课程中,学生将开始学习有关工程问题的知识和技能。

学习工程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介绍一种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六年级学生掌握工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工程问题的定义和特征。

2. 了解工程问题的解决过程。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工程问题。

三、教学内容1. 工程问题的定义和特征:引导学生了解工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包括问题的背景、限制条件、目标和解决方法。

2. 工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介绍解决工程问题的一般步骤,包括分析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评价解决方案。

3. 解决简单的工程问题:通过一些简单实例的引导,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或故事开启学生对工程问题的兴趣,并引出学习目标。

2. 概念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例引导,介绍工程问题的定义和特征,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框架。

3. 实例分析:选取一到两个简单的实例,由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分析问题的背景、限制条件、目标和解决方法。

4. 练习探究:分组活动或小组讨论,让学生自行选择并解决一个简单的工程问题,教师在旁边给予指导和帮助。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回顾整个解题过程,总结掌握的方法和策略,并归纳出解决工程问题的一般步骤。

6.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更复杂的工程问题中,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7. 展示分享:学生展示并分享他们解决的工程问题,通过互动交流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和练习的积极性、思路是否清晰、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等。

2. 练习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和作业,检查学生对工程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自评:要求学生反思自己在解决工程问题中的思考和方法,主动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反思工程问题教学设计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精选6篇)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精选6篇)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精选6篇)《工程问题》教学设计篇1:郭建芬教学内容:第十一册79页例9(第一教时)教学目的:1.使同学熟悉工程问题的结构特点,把握它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工程问题的基本题。

2.培育同学解题的迁移力量,以及数学思维力量。

教学预备:投影片若干张教学过程:一、导入:今日,老师让每位同学当公司经理,看哪位经理最精明。

出示:假如你是某工程队的经理,要修一段路,现有甲、乙两个工程队,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

你想承包给哪个队?为什么?(同学分组争论,派代表发言)生1:给甲队做,由于他完工时间比乙队少,……师:仅考虑时间少行吗?生2:给乙队做,虽然他时间较长,可能修路质量好,……师:有没有更好的方案呢?生3:由甲乙两队合做,完工时间更短,可让两队优势互补,……师:若甲乙两队合做,猜猜看,大约需要几天完工?生1:小于10天,但大于5天。

生2:6天,可假设一段路长120千米,……师:我们不妨计算一下,详细是几天?[从实际事例入手,同学成为“经理”,突出了学习的主动性。

选择的素材紧密联系本课时的内容,同学在探讨解决问题的同时,爱好盎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预备状态。

]二、教学例91. 出示例9:一段大路长30千米(60千米)[用黑卡纸盖住],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修完?师:各位“经理”算一算,几天完成呢?[同学们谈论纷纷,跃跃欲势,都想当个精明的“经理”。

]同学汇报计算的方法:30÷(30÷10+30÷15)=6(天)(板书)师:请你说说每步计算的含义。

老师依次对应板书“甲的工效”“乙的工效”“工作总量”“合做时间”并小结数量关系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做时间师:假如把30千米改成60千米,其他条件不变,合做时间是多少呢?(揭去黑卡纸)[同学们思索片刻,纷纷举手]生:60÷(60÷10+60÷15)=6(天)(板书)师:认真比较这两道题,你发觉了什么?生1:合做时间都是6天。

工程问题教案设计方案

工程问题教案设计方案

工程问题教案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了解工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3) 熟悉工程问题的相关技术和工具。

2. 能力目标1) 能够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2) 能够运用相关技术和工具处理工程问题;3) 能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3. 情感目标1) 增强学生对工程问题的兴趣和热情;2)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 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和解决问题的勇气。

二、教学内容1. 工程问题的概念和特点1) 工程问题的定义和范围;2) 工程问题的分类和特点;3) 工程问题与解决方法的关系。

2. 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1) 数学模型和优化方法;2) 模拟和仿真技术;3) 专业软件和工具的运用。

3. 工程问题的相关技术和工具1) 工程测量技术;2) 工程设计技术;3) 工程施工和管理技术。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1) 通过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工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引导学生了解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并掌握相关技术和工具的使用。

2. 实践教学1) 组织学生参与工程项目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工程问题的解决过程;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讨论交流1) 定期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分享工程问题的解决经验和方法;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四、教学要求1. 学生要求1) 具备扎实的数学和理论基础;2) 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3)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 教师要求1) 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2) 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沟通能力;3) 热爱教育事业,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五、教学安排1. 理论教学:每周一次,每次2课时,共12次;2. 实践教学:每周一次,每次4课时,共6次;3. 讨论交流:每周一次,每次1课时,共4次。

六、教学评估1. 期中考核:安排一次理论考试和一次实践考核,占总成绩的40%;2. 期末考核:安排一次综合考核,包括理论题目和实践项目报告,占总成绩的60%;3.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度、实践表现和讨论交流情况,占总成绩的10%。

【2021教学教材】工程问题-教学设计

【2021教学教材】工程问题-教学设计

工程问题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数学第11册密云县南菜园小学赵东艳教学目标:1、在情境中逐步认识工程问题的特点,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熟练地解答工程问题。

2、在解答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类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渗透“联系与统一”的数学思想。

加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点:掌握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

教学用具:课件、题纸教学过程:一、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揭示新课:(2分)1、情境:【课件出示】要修一条长约120千米的公路,有两个工程队竞争,甲工程队说:“包给我们,保证10天完成”;乙工程队说:“包给我们,保证15天就完成”。

如果你是工程负责人,会怎么选择?学生预测,发表想法。

师:这些方案中,你觉得哪一种最好?学生讨论并汇报,提出由两个队合修。

师小结:在学习的时候我们经常采用“合作学习”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在做事时采用合作的工作方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合作的工作时间自然比单独做要缩短了。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一)猜测、验证,合作探究(13分)【课件出示】一条公路长120千米,甲工程队修要10天,乙工程队修要15天,现在两队合修要几天完成?1、猜测:根据现有条件,先估计一下,两队合修大概要用几天?学生猜想,发表看法。

2、验证。

(1)学生列式解答。

(2)追问: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思?师:解答这道题,根据是哪个数量关系?(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改题练习:将第一题中的“修一条120千米的公路”改为“修一条300千米的公路”和“修一条61千米的”,其余条件不变。

逐题完成。

【课件演示】(1)估计。

提问:两队合修这条路,合作的时间会不会变呢?学生发表意见。

(2)设疑: 到底怎样呢?请大家快速计算验证一下。

(3)学生计算。

(4)汇报:师板书。

4、观察思考。

(1)提问:通过刚才的解答,你发现了什么?(结果都是6天。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实际问题工程问题 一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实际问题工程问题 一

工程问题教学目标:1. 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工程问题的特征、分析思路及解题方法。

2. 能正确熟练的解答这类应用题。

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用单位“1”表示工作总量,用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表示工作效率。

掌握工程问题的特点和解答方法。

教学过程:师:为了配合学校艺术节的顺利举行,学校管乐团委托服装厂加工一批服装。

(出示)一批服装,服装厂甲车间单独加工需15天完成,乙车间单独加工需10天完成。

师:所以校长想知道两个车间的加工能力,甲车间单独加工每天能加工多少?乙车间单独加工每天完成多少?你能帮校长解决这个问题吗?生1:不能。

因为我们不知道这批服装的总数量。

生2:能。

甲车间每天完成这批服装的1/15;乙车间每天完成这批服装的1/10。

师:你是怎样想的?生2:我是把这批服装的总数量看作单位“1”。

甲车间15天完成,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15份,所以,每天完成1/15;乙车间10天完成,所以,每天完成1/10。

师:厂长接到校长的通知,艺术节要提前举行,因此服装加工任务也必须提前完成。

这可给厂长出了一个难题,既要保证质量,又要加快速度。

怎么办?生3:如果让乙车间加工,再增加一些工人。

生4:如果让甲车间加工,再延长工人每天的工作时间。

生5:让甲乙两个车间共同加工。

师:你觉得这些方法怎样?生6:我认为增加工人不合适。

因为增加工人一般都缺乏经验,质量难以保证。

生7: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也不行,因为这样违反《劳动法》。

师:是呀,厂长既要考虑合法,又要考虑质量。

那么,他最可能采用什么方法?生;甲乙两个车间共同加工。

师:那么,采用甲乙两个车间共同加工的办法,究竟需要几天才能完成任务?出示:甲乙两个车间共同加工需几天完成任务?师:请大家猜一下,两个车间共同加工需要的时间大概会是几天?生8:可能是7天。

生9:我认为会是12.5天,因为(15+10)/2=12.5。

生10:肯定比10天少,因为一个车间才干10天,两个车间合作所用时间应该更少。

六年级数学上册《工程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上册《工程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4.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策略,如列表法、画图法、方程法等,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发现工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探讨解决工程问题的不同方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某工厂生产一批产品,原计划每天生产200个,需要10天完成。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工厂决定提前3天完成任务,每天至少需要生产多少个产品?
(2)一项水利工程需要挖掘土方,若每天挖掘100立方米,需要20天完成。现在施工队想用15天完成任务,每天至少需要挖掘多少立方米?
(3)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原计划每小时行驶60公里,需要5小时到达。为了提前1小时到达,汽车每小时至少需要行驶多少公里?
4.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自我检查和改正,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工程问题的特点和解决方法。
2.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3.教师强调解决工程问题的关键是找出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方法。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建议。
4.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层次性的工程问题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解答,进行展示和评价,强调解题过程中的关键点和易错点。
3.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协助学生完成作业,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六年上册《工程问题》教学设计

六年上册《工程问题》教学设计

六年上册《工程问题》教学设计《工程问题》教学内容:第42~43页例7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假设法”解决分数工程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的分数工程应用题的基本特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通过猜想验证、自主探究、评价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工程问题的特点,掌握其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用“工程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师:今天,我们将继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先来看看,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1)修一条360米的公路,甲队修12天完成,平均每天修多少米?360÷12=30(米)。

师:你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教师板书: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2)修一条360米的公路,甲队每天修18米,多少天能完成?360÷18=20(天)。

师:你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教师板书: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3)加工一批零件,计划8小时完成,平均每小时加工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1÷8=。

(师:你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师小结:不知道工作总量时,我们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相对应的工作效率就用时间分之一来表示。

)(4)一项工程,施工方每天完成,几天可以完成全工程?1÷=6(天)。

(师:你又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二、创设情境,设疑导入为了建设新农村,各地都在进行乡村公路的建设。

张村也准备新修一条公路。

两个工程队,一队单独修12天完成,二队单独修要18天完成。

师:从以上条件,我们可以获得什么信息?师:假如你是负责人,你会承包给谁?为什么?如果要修得又快又好,怎么办?(预设:让甲队修;可以让两个队一起修。

)师: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PPT出示完整题目。

)张村准备新修一条公路。

两个工程队,一队单独修12天完成,二队单独修要18天完成。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工程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工程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工程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理解和掌握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

2.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工程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对数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耐心和毅力。

二、教学内容1.工程问题的定义与特点2.工程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3.实际工程问题的应用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工程问题的定义与特点知识讲解1.工程问题是指与实际生活中的工程建设、生产制造直接相关的数学问题。

2.工程问题通常涉及到长度、面积、体积等概念。

案例分析学生通过老师提供的案例,了解工程问题的具体应用场景。

第二课时:工程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知识讲解1.确定问题2.设定目标3.分析问题4.列出解决方案5.实施方案6.检验结果练习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解决教师提供的工程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课时:实际工程问题的应用联想拓展学生结合身边的生活或学校周边的环境,提出实际工程问题并尝试解决。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工程问题的特点和解决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解决工程问题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工程问题解决方法的掌握程度和实际运用能力。

同时,与学校其他老师进行交流,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工程问题》的教学内容,希朥通过本教案的实施,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工程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工程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工程问题》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工程问题》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材通过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工程问题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由浅入深,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工程问题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掌握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能够独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效率。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能够独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工程问题的实际意义。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2.实际案例:收集相关的实际案例,用于教学。

3.小组合作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小组合作学习材料,用于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工程问题的实际意义。

例如,引入修路、建桥等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工程问题的实际意义。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解决。

例如,呈现一个修路的问题,让学生分析并解决。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总结并分享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

工程问题小学数学教案

工程问题小学数学教案

工程问题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实例、练习题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入工程问题的概念,并简单介绍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几个实际工程问题,让学生了解问题的背景和需求。

2. 讲解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包括识别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执行方案、确认结果等步骤。

3. 通过教学实例,演示如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

三、练习(20分钟)
1. 学生进行练习,尝试解决几个简单的工程问题。

2. 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讨论(10分钟)
1. 学生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法,进行讨论和交流。

2. 教师总结学生的解决方案,指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练习解决更多的工程问题。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工程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共同解决难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工程问题》教学设计 (1)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工程问题》教学设计 (1)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42页例7【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情境创设,理解工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会分析问题,并能正确解决简单的工程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知识的迁移、变换,通过问题解决的多种方法,体会事物的灵活,多样性。

【教学重点】分析工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工程问题的一般解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思考:下面各题研究的是哪三种量的关系?仔细读题,了解每一道题已知哪些数学信息,要求什么?分别写出数量关系式.1.挖一条全长100米的水渠,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2.挖一条水渠,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全长的几分之几?3.挖一条水渠100米,平均每天挖20米,几天可以挖完?二、创设情境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你们来看看能不能从中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出示图片(工人盖楼房、铺路)。

生:工程队每天铺路多少米?几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师:在我们数学中通常把这些问题称为工程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分数除法中的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

(板书课题:工程问题)三、探究交流1、修一条30千米的公路,甲队每天修3千米,几天可以完成?(1)怎样解决? 30 ÷ 3 = 10(天)(2)你是怎样想的?用总路程除以每天完成的路程,就是所求的时间。

(3)师:这里我们把总共的路程叫做工作总量,每天完成的路程叫做工作效率,一共用的时间叫做工作时间。

(引出数学中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三个量)2、修一条30千米的公路,甲队每天修3千米,乙队每天修2千米,两队合作,几天可以完成?(1)怎样解决? 30÷(3+2)(2)你是怎样想的?(3)这里的3+2表示什么?两队的工作效率和3、通过这两题,你有什么发现?生: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师:是啊,两题都用到了这个数量关系式。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
的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通过工程问题的学习,学生可以 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和思维方式,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目标
掌握工程问题的基本概念 、分类和特点;了解工程 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步骤。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 际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 案并进行优化;具备团队 合作和沟通能力。
结合工程实例和案例,增加教材的实 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改编时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确保学生能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制作与优化
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制作简洁明了、重点突出的课件。
课件中注重图表、图片等视觉元素的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网络资源利用与开发
利用互联网上的优质教育资源, 如在线课程、教学视频、学术论
文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开发网络互动平台或应用程序,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和成果展示的空间。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拓展 学习和实践探索,培养其自主学
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06 学生评价与反馈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作业提交及时率
讲解相关原理与方法
根据所选案例,介绍相关的工程原理、设计方法和优化策略,如结构设计原理 、有限元分析方法等。
分析案例与解决问题
案例分析与讨论
组织学生对所选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中的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及优化措施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
问题解决与实践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提出的挑战性问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 扮演、模拟实验等方式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工程问题-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工程问题-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工程问题-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工程问题的含义;
2.能够灵活运用多种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
3.能够运用工程问题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工程问题的含义;
2.能够运用多种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内容及时间
章节名称时间
第二章第一节工程问题2课时
第二章第二节工程问题解法3课时
五、教学方法
1.探究式学习法;
2.讨论式学习法;
3.课堂演示与讲解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通过实际案例,向学生介绍工程问题的概念和存在的问题。

二、探究
教师通过提出实际生活中的工程问题,让学生分组展开探究和讨论。

并引导学生总结探究过程,将所学方法掌握。

三、巩固
教师布置一些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课堂讲解。

四、拓展
教师将一些应用更广泛的工程问题提出,让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并引导学生总结所学方法的适用范围。

七、教学评估
1.课堂完成情况;
2.课堂表现情况;
3.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八、作业布置
1.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
2.根据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自己寻找解决办法进行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问题(一)_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工程问题(一)文章内容由收集!工程问题(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工程问题的特点和解答方法,并能解答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以及分析的综合能力。

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使学生理解、掌握把工作总量看成单位“1”。

用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表示工作效率。

2.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复习旧知。

张师傅4小时做了200个零件,平均每小时做多少个零件?
(200÷4=50(个))
(1)问:50个表示什么?
生:50个表示每小时做的个数,就是张师傅的工作效率。

(2)张师傅4小时做了20个零件,1小时完成这些零件的几分之几?
同吗?
互相讨论后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师小结:
分之几?
2.导入。

准备题一段公路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甲、乙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1)分析:
①找学生读题,并理解题意。

②提问:要想求合修几天可以完成,要先求什么?
生:先求两队的工作效率和。

③学生独立完成。

④指名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30÷(30÷10+30÷15)=6(天)
⑤运用哪种数量关系?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
(2)将“30千米”改成“60千米”,怎样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板书:
60÷(60÷10+60÷15)=6(天)
(3)将“60千米”改成“90千米”,怎样解答?
90÷(90÷10+90÷15)=6(天)
问:同学们在做这3道题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吗?
生:结果都是6天。

师:刚才,我们把工作总量“30千米”改成“60千米”,再改成“90千米”,最后结果都是一样的。

如果工作总量改成“10千米”呢?“120千米”呢?“150千米呢”?(结果都是6天)
师:既然工作总量发生变化而工作时间却不变。

那么,我们能不能把工作总量的具体数量去掉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工程问题。

(板书:工程问题。

)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0。

(把黑板上练习题中的“90千米”摘去,前面添上“例10”和“修”字。

)
例10修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请同学读题,理解题意。

师:这道题与刚才的练习题(指有具体数量的3道题)有什么区别吗?
生:例10的工作总量没有具体数量。

师:那么,怎么办呢?请同学们看讨论题互相讨论一下。

2.讨论:
(1)工作总量可以怎么表示?
(2)甲、乙的工作效率又可以怎么表示?
(3)甲、乙合修的工作效率和是什么?
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使学生真正理解工程问题的特点。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1)工作总量可以用“1”表示。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工作总量:“1”。

师提示:甲、乙的工作效率实际就是它们单独完成工作量的时间分之一。

师:好了,我们的问题有了答案,工作总量可以用“1”表示;工
“率”来表示工作总量及工作效率。

(板书:特点)
4.解答。

先由学生自己解答,学生做完后,找一个同学汇报,教师写列式、过程。

答:两队合修6天可以完成。

5.例10与准备题比较。

问:例10与刚才做的准备题比有什么共同点、不同点吗?(投影打出准备题。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总结:
共同点是思路一致,数量关系相同。

表示的,都是用“率”来表示的。

(三)巩固反馈
1.填空。

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同样也是求工作时间,有什么不同?
小结:工作总量不一定都是“1”,也可以是全部工作量的几分之几。

2.选择:
(1)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用18小时,另一辆汽车从乙地开往甲地,需要用15小时。

两车同时开出,几小时相遇?
[]
A.1÷(8+15)
学生讨论后说答案,并说明为什么A,C是错的。

(2)车站有一批45吨重的货物,甲车单独运需要10小时,乙车单独运需要15小时。

两车合运几小时可以完成?
[]
A.45÷(45÷10+45÷15)
B.1÷(45÷10+45÷15)
3.一项工程,甲队独干15天完成,乙队独干30天完成。

(1)甲、乙合干,几天能完成?
(2)合干3天完成全工程的几分之几?还剩全工程的几分之几?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工程问题,主要学习了工程问题的哪些知识呢?(学生答略)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的设计,力求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在新课的导入上,教师将书中的例10作为准备题出现的。

解答完说出数量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然后又将“30千米”改成“60千米”等,是为了说明无论工作总量怎样发生变化,也不会影响工作时间,从而引出“我们能不能把工件总量的具体数量去掉呢?”因此,导出今天的新课:工程问题。

(出示改后的例10)
例10出示后,教师又出示了3个讨论题。

学生通过讨论这3个题,便自己找出了工程问题的特点,这是本节课的高潮。

做完例10以后,又让学生将例10与准备题进行比较,来巩固工程问题的特点,以便更好地掌握解答工程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