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大全

合集下载

【K12学习】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优质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K12学习】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优质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优质课
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课首先从学生观察蚂蚁时遇到困难,然后指导学生怎样观察蚂蚁的活动情况。

通过学习本节课使学生了解蚂蚁的生活特征、从而爱护小动物。

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生观察蚂蚁的兴趣较高,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由于三年级学生年龄小,找不到最后的方法来观察蚂蚁的活动,看清蚂蚁的外形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通过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使学生懂得爱护小动物。

(2)指导学生用文字、图画记录观察内容,让学生了解蚂蚁外形特征。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关心小动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观察蚂蚁的活动。

教学难点:了解蚂蚁的生活特性。

教学过程。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反思
教学过程的反思
本次教学,我精心策划了一节以《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为基础的科学课,为了让学生从探究和实践中获得有效的概念理解,让他们能够理解和体验现象,把学习拓展至思考。

通过科学教学实践,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过于分散注意力,在课堂
上专注力较弱,容易分心,只有少数学生能够正确抓住重难点。

其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较弱,无法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不能准确的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第三,学生对科学的概念认识较弱,思路不够清晰,理解不透彻,不能很好地完成科学实验作业。

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科学课,我计划推行以下措施。

首先,把教学过程采取小
组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维护课堂纪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专注度;其次,引导学生多渠道发现并熟悉科学问题,多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提高思考能力,考察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深化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识,不断开拓学生视野,实践中体悟科学思维,让科学实验带来全面的概念认识。

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也发觉了自己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仅靠把握住重点难点,可能无法完成有效的教学,应当更多的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带他们一步步深入。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小学科学三上全册教案(教科版)课题:1、我看到了什么【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掌握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科学探究能力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手段】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策略】小孩子对周围的世界总是感到新鲜有趣,总是爱寻根问底,这种好奇心产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十分可贵,因为任何有效的学习都是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当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我努力提供尽可能多的观察实践机会,并在实践活动中获得能力和体验。

【教学资源】校园内的各种树木,课本的插图。

【教学活动】一、引言1、师:朋友们好!生:老师好!生:科学老师你为什么不说:同学们好呀?师:以后我就是跟你们一起研究科学的伙伴,和大家一起研究科学、学习科学。

【教学评价】学生通过教师的亲切的引入,渗透了科学是我们大家一起合作才能学习、才能研究的意识。

让学生有与他人合作的愿望和意识。

2、师: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教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要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1师:请大家看课本第2页的片,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预设:树叶很绿,树冠很大,树干很粗等。

)【教学评价】学生通过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大全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大全

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植物);物体和材料的特性(材料);地球物质的特性(水和空气)。

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

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

《植物》单元解读: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

选择植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动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孩子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动物》单元解读: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

学生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

科学教学内容也从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

《材料》单元解读:本单元学生将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

在对材料展开的研究中,学生们将进一步发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从对物体一个特征的注意转换成几个特征的同时注意。

学习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间的相同和不同,学习根据物理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

《水和空气》单元解读:本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开始。

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是学生正式学习这些方法的开始。

本单元的有些活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往瓶中打人和抽出空气的实验、空气重量的测量、往足球中充气、观察注射器上的刻度及收集资料等。

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含反思(表格式):3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含反思(表格式):3
第1课 我们关心天气
(教材P41~42)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
课题
我们关心天气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2.知道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探索四:观察和记录天气
1.过渡: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我们把专门观测天气、研究天气变化的科学家叫作气象学家。(教学提示:播放介绍竺可桢先生的视频。)
2.提问:视频中的气象学家叫什么名字?他在坚持做什么事情呢?(预设:视频中的气象学家是竺可桢爷爷,他在坚持观察和记录各种天气。)
3.出示:其实我们也能像竺爷爷一样观察和记录天气。为了方便记录,我们可以用简洁的天气符号来描述天气。(教学提示:出示常用的天气符号。)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会带来灾害的天气?(预设:冰雹,可能会破坏房屋,毁坏农作物;大雾,给交通出行造成安全隐患。)
4.小结:根据大家的交流,我们发现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时十分迅速,有时比较缓慢。所以了解天气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意图】对于天气,学生会有一些印象,特别是恶劣天气或者重大天气事件,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本环节通过探索与研讨“恶劣天气带来的灾害”来让学生认识到了解天气变化的重要性,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3.追问:你知道关于大气的哪些信息?(预设:我们的地球周围有很多气体;我们身边感受到的天气都发生在大气圈里;大气圈可以保护地球……)
4.小结: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我们平时能观察到的下雨、闪电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设计意图】探索一、二主要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多样性,学会给不同的天气现象分类,通过分类间接学习不同的天气现象和天气特征;通过播放关于大气圈的视频,让学生知道天气现象其实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其反思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其反思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其反思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课标要求:1、科学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能力方面的培养。

(通过观察如何提出问题,如何通过比较认识事物,如何进行猜测并验证结果,如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形成结论)用写观察记录、撰写报告的方式来表达探究结果,通过表达与交流、总结与交流、总结与反思来发展的科学判断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建立学习科学课的信心。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观察活动中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积极地把学生学习科学的确场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

3、科学知识:获取大树、叶子的一些知识。

对蜗牛、蝗虫、蚂蚁等小动物有所认识、构建起有关动物、生物、事物的初步认识;初步了解基人身体的各部分及功能;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懂得液体的含义;认识纸的性质与用途、对一些纸质材料进行简单的研究;认识几种大米。

知道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这一检测方法。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

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

通过教师观察,该班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

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习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教材分析:教材的内容安排在生命科学方面有所侧重。

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

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

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和报告撰写的重视。

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教材在活动设计中,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多项环境保护的内容,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方法措施: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

【K12学习】三年级科学《蜗牛》教学反思

【K12学习】三年级科学《蜗牛》教学反思

三年级科学《蜗牛》教学反思教师反思的过程经历“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四个过程。

下面XX以三年级科学《蜗牛》教学反思为例,为大家介绍教学反思的写作技巧。

三年级科学《蜗牛》教学反思一(一)、准确把握教材本课是观察蜗牛这样的小动物,在活动中,我从动物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入手,在环境布置和材料选择上有的放矢,考虑较为周详。

由于蜗牛具有胆小、怕受惊扰、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等生活习性,在环境布置上,我利用窗帘遮挡光线,要求学生较为安静,不能惊吓我们的动物朋友,营造了一个适宜蜗牛出来爬行的物理环境,课堂上的蜗牛表现得很活跃。

在材料选择上,蜗牛爬行的地方是一张明胶片,底下衬一张白纸。

白纸是为了防止桌子与蜗牛相近的颜色混淆学生的观察判断,明胶片的利用有两大作用,第一是减少磨擦,利于蜗牛的爬行;其二是让学生能多角度地对蜗牛进行观察。

在材料中还用到了纸杯,一方面是蜗牛会乱爬,会影响到课堂秩序;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把蜗牛套入纸杯中,减少分散注意力的因素,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倾听同学的发言。

(二)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核心。

本课在教学中力求体现这样的理念。

课堂中第一个活动,学生小组观察研究蜗牛用时13分,汇报交流6到7分钟。

第二个活动学生小组观察蜗牛壳用时6分,汇报交流9分。

从时间上来说,保证了学生探究的时间,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使探究的理念较好地落实在了课堂上。

从学生的反映来看,学生对蜗牛的描述各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每个小组观察描述的方法并不雷同,学生有了自己的观察和思想。

学生对蜗牛的观察也不局限于课堂,通过教师送给学生的蜗牛食物,学生对蜗牛食物的探究自然就延伸到了课外,通过课外对学生的观察,我发现学生对蜗牛依然是兴趣盎然、气氛热烈,令我颇为欣慰。

(三)对本课以及科学教学的一些探讨。

1、对教学重点的把握过去的教学是一个个知识点的连接,而现在的科学教学强调的是一个个活动的连接,让学生在活动中去经历,去体验,从而获得儿童成长所需要的经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植物的生长》: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种子、根、茎、叶等基本结构。

2. 第2章《动物的生活》:学习动物的基本特征,认识不同种类的动物及其生活习性。

3. 第3章《水的循环》:了解水循环过程,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4. 第4章《天气与气候》:学习天气与气候的基本知识,掌握简单的气象观测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动物、水循环以及天气与气候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科学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水循环过程、天气与气候的影响。

2. 教学重点:认识植物、动物的基本结构,了解水循环、天气与气候的基本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动物标本,水循环模型,气象观测工具。

2. 学具:放大镜、画笔、记录本、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认识不同种类的动物。

(3)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4)组织学生进行气象观测,学习天气与气候的基本知识。

2. 例题讲解:(1)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认识种子、根、茎、叶等基本结构。

(2)分析动物的生活习性,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及其特点。

(3)通过图示,讲解水循环过程,使学生理解水的三态变化。

(4)结合实际观测数据,讲解天气与气候的基本知识。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绘制植物生长图。

(2)让学生描述动物的特点,制作动物卡片。

(3)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4)组织学生进行气象观测,记录天气变化。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种子、根、茎、叶2. 动物的特点:种类、生活习性3. 水循环:三态变化4. 天气与气候:观测方法、影响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绘制植物生长图。

教科版三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1章:声音的秘密第2节:声音是怎样传播的2. 动物的生活习性第3章:动物的生活第4节:动物的不同习性3. 植物的生长变化第5章:植物的生长第6节:种子发芽了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理解声音与生活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动物生活习性的能力,激发关爱动物的情感。

3. 使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原理;动物生活习性的观察;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动物的生活习性;种子的发芽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设备、图片、模型、实物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放大镜、种子、花盆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自然界中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讲解声音的原理,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种子的发芽:讲解种子发芽的过程,指导学生动手实践,观察种子的生长变化。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声音,并说明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观察教室里的动物图片,说出它们的生活习性。

(3)分组讨论,如何让种子更好地发芽。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2. 动物的不同习性:动物根据生活环境的不同,具有不同的习性。

3. 植物的生长变化:种子发芽的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举例说明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一种动物,描述其生活习性。

(3)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

2. 答案:(1)例如:电话、广播、音乐等。

(2)以家养宠物为例,描述其饮食、作息、活动范围等习性。

(3)记录种子从播种到发芽的过程,包括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条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了解了声音、动物和植物的相关知识。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全册

《水生植物》教学反思考虑到让学生准备材料的危险性,在上本节课的前一天我去近郊的河里捞了些水葫芦作为上课用的观察材料。

由于准备充分,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这些水生植物。

在观察过程中主要是学生自主观察,而且我要求他们在观察的同时作好观察记录(画出观察对象的外形)。

由于见得少,孩子们非常好奇,观察得也格外认真仔细。

他们的观察顺序也不尽相同:有的小组从叶子开始,从上到下观察;有的从根开始从下往上观察。

一边观察一边还不断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水葫芦会浮在水面上?水葫芦上鼓起来的地方是什么,有什么用?这时候我就用美工刀帮助学生剖开水葫芦让他们看看里面的秘密。

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发现,这时候孩子们都显得很兴奋,争先恐后地发言,其中有个学生更是形象地说他们观察到的切面像面包的切片,这个回答让我感到很惊喜,孩子的想象力真是让人惊叹,让我这个成年人不得不喟叹自身想象力的贫瘠!看着他们的胃口被吊得差不多了,我就把救生圈浮起的原理告诉学生,学生一对比水葫芦的结构马上就明白了水葫芦浮起的原因。

我感觉这是一次很好的抛砖引玉加联系实际的教学。

在这一次观察活动中学生都很好的通过实物观察获取水生植物的外貌特征然后逐渐深入知道一些植物的生长特。

《植物的叶》教学反思推荐《植物的叶》是主题单元“植物”中的第五课。

教材通过捡树叶、研究树叶来发现叶子有相同的结构;再从新鲜的叶与落叶的比较,显出叶子的生命特征,最后从一条枝叶的叶子变化过程中得到叶子具有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从而显出叶的生命轨迹。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让学生了解叶子的结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植物器官的角度去进一步体会到植物也具有生命的特征。

课前,我布置每位学生捡两片落叶,每一组中的同学尽量捡不同的落叶,以便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

大多数同学都带来了,有些班级带的学生比较少,我就在课前请每个小组长在校园里捡了一些不同植物的落叶。

总体观察情况良好,我给同学们留了三个问题进行讨论:1、我们小组一共捡到了几片叶子?2、一共有几种树叶?3、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发现了一些问题,很多学生将大小不同或颜色不同的同种叶片分到不同种类,大小和颜色确实属于分类的依据,但是同一种植物的叶片也会存在差异,不能光凭这两点来判断他们是否属于同种植物,要多维度的判断,比如叶片的形状、叶片表面的光滑程度、叶片边缘、叶片的质地、软硬和厚薄,等等。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共23课)(2022)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反思(共23课)(2022)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反思第一单元水1.水到哪里去了1.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大多学生能说出水变成水蒸气不见了,也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蒸发现象,也有部分学生提到煮饭时锅里冒的白气、洗澡时的白色水雾都是水蒸气。

白气是不是水蒸气这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难点。

他们能根据水蒸气的特点来判断白气不是水蒸气,但不能解释白气到底是什么。

这也是为活动三做好铺垫。

在这一块上我花费的时间稍微多点,让大多学生明白白气就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雾状小水滴。

2.开学第一节课就上新课,没有让学生提前做活动三的实验。

整个活动采用了让学生通过图片看实验过程,教师追问会出现什么现象并解释原因。

这其实是对蒸发过程的再次理解,2个实验虽然课前没有亲身体验,但因为有活动一的铺垫,学生大多都能解释蒸发现象。

不过课后可以让学生回家做一做这2个实验。

后面的班级老师也把之前做的实验结果展示学生观察。

3.小学数学经常用韦恩图来总结物体的相同和不同,在总结水和水蒸气的相同和不同时比较容易。

在教学时前面的班级我把透明和无色两者的区别忘讲了,第2节课才去补上。

2.水沸腾了1.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酒精灯、温度计、石棉网、三脚架都是第一次接触,实验中的组装及使用比较难。

为了减轻难度,我把认识酒精灯和温度计放在第一课时。

认识温度计时,学生大多能说到温度计的组成部分,在读数时,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学生都会读,当0摄氏度以下就有一定难度,容易读错,需要多练习。

2.学生对酒精灯有一定的了解,但没有用过。

为了让他们心存敬畏,我在介绍了酒精的结构及注意事项时,播放了一些因为操作不当引起的爆炸新闻,让学生更加重视规范使用酒精灯的重要性。

最后每一个小组分发一个酒精灯,实践操作点燃酒精灯和熄灭酒精灯。

熄灭酒精灯时有的小组还是心存害怕,不能用灯帽快速熄灭酒精灯,最后还是在别的小组帮助下顺利完成。

这也告诉我们分小组时男女学生最好搭配合理,各小组选操作员时可以建议他们选择胆大心细的学生。

教学时发现有的小组还是不能成功熄灭酒精灯,需要寻求帮助。

2023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反思

2023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反思

2023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反思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反思1看到的是什么?这是三年级的孩子真正意义的第一节科学课。

我想处理好爱好和习惯是我第一单元的常规工作重点。

既要爱护孩子深厚的学习爱好,又要有利于促进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回忆所知道的植物,很多孩子曾养过一些植物,所以他们能详细说出植物的名称,但是对于植物的其它学问了解的很少。

在看图中的大树时,孩子们关注大树的结构较少,能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了解树的结构,并试着去描述。

在回忆曾经看到过的大树时,孩子们显示出来的东西并没有我想象的多,结合PPT他们讲到了叶、树干、藤蔓、树的形态等信息,联想部分说到了鸟巢、树干上的动物,也有少部分孩子说到低下的小草和周边的环境。

当老师说道想不想去校内看大树时,学生显的特别的兴奋。

老师在引导孩子们探讨时,大部分孩子能说出自己想视察的是什么,怎么视察。

但是实际视察时,孩子最感爱好的是视察树上的小动物,很简单被树上的小动物吸引,而对于诸如树根、果实、花、叶片长度等相关特点关注明显不够。

明显他们的认知和行为还有肯定的差距。

在视察的过程中,我也发觉,大多数孩子能用放大镜去视察,他们这么做,有许多孩子是因为对放大镜产生了新奇,急于想运用,而对真正视察的结果并不是很注意,老师在以后的'视察活动中还要留意有效的引导学生如何运用工具。

本课还呈现的一个孩子的特点是大部分孩子能在老师和同伴的提示下刚好记录,但是记录的速度比较慢,以致影响了他们的视察,以后的课中老师指导和调整孩子们的记录,使视察更有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反思2在上这节课前,特意到山上去抓了些大蚂蚁,让学生更好的视察。

但出乎意外的是:蚂蚁明显并不适应我打算的“家”。

过了一天,就死了一大批,到上课的时候总共只剩下8只活的蚂蚁,12个小组都不能安排好,只能用几只死蚂蚁代替(死蚂蚁身体会缩成一块,特殊是胸部这块很难视察到)。

四人视察一只蚂蚁,即使给了学生较多的时间,还是有一些学生视察得不到位。

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通用5篇)

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通用5篇)

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通用5篇)【篇1】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一、活动目标:1、经过引导幼儿自我动手做实验,从而明白两种颜色加在一齐会变成别的颜色,初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本事。

2、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1、黄色的水若干,红、黄、蓝三色颜料。

2、演示记录卡和操作记录卡若干。

3、操作图若干,透明塑料纸若干,调色卡人手一份。

4、毛笔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动过程:1、设置悬念,以变魔术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看,这是一瓶什么颜色的水呢?(黄色)今日,教师来当回魔术师,来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请小朋友仔细看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喽!我们一齐喊一、二、三!(教师摇晃瓶子)黄色的水变成什么颜色的水了呢?2、自由讨论:师:谁明白魔术师是怎样把黄色的水变成绿色的水的?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告诉教师!3、自由探索①究竟加入了什么颜色的宝宝了呢?请每位小朋友也来当回魔术师:你们看教师帮你们请来了红色宝宝、黄色宝宝、蓝色宝宝三种颜色宝宝,请你们选择其中的一种颜色宝宝把瓶子里的黄色宝宝变成绿色宝宝?②谁变出了绿色宝宝?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变出来的?(幼儿回答)③总结:我们此刻一齐来试一试,然后用记录卡把它记录下来。

(出示大的示范调色卡教师边讲解边调色,并出示记录卡进行记录)4、探索操作师:咦!刚才有的小朋友还变出了什么颜色?(认识橙色)师:那又是怎样变出来的呢?先不要说出来,教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调色卡,请小朋友试一试,怎样能够变出橙色?再把它记录下来。

(幼儿调色并记录)教师总结:请幼儿说一说,教师出示大记录卡边讲解边示范。

5、引导幼儿发现并记录①蓝色宝宝和红色宝宝也想手拉手,那它们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请你们自由选择一种材料试一试,能够用瓶子,也能够用调色卡,还能够用透明的塑料纸重叠起来看看,然后把你们的发现用记录卡记录下来!(幼儿自由选材操作并记录)②变出了什么?请你把你的记录卡讲给大家听听。

③教师总结:出示大记录卡进行记录。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全册教案反思齐全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全册教案反思齐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植物);物体和材料的特性(材料);地球物质的特性(水和空气)。

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

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

《植物》单元解读: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

选择植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动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孩子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动物》单元解读: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

学生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

科学教学内容也从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

《材料》单元解读:本单元学生将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

在对材料展开的研究中,学生们将进一步发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从对物体一个特征的注意转换成几个特征的同时注意。

学习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间的相同和不同,学习根据物理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

《水和空气》单元解读:本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开始。

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是学生正式学习这些方法的开始。

本单元的有些活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往瓶中打人和抽出空气的实验、空气重量的测量、往足球中充气、观察注射器上的刻度及收集资料等。

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科学教案】科目:科学年级:三年级学期:上册【教案一】课题:物体的颜色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颜色是由光的反射决定的。

2.掌握物体的颜色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确定。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总结的能力。

教学内容:1.物体的颜色是由光的反射决定的。

2.物体的颜色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确定。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彩色纸、白纸、黑纸、红色、黄色、蓝色的物体。

2.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彩色笔。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新课1.教师出示彩色纸、白纸、黑纸,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颜色。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颜色是怎么来的呢?Step 2 探究物体的颜色1.教师出示红色、黄色、蓝色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颜色。

2.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物体的颜色是怎么来的呢?3.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Step 3 实验验证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2.实验内容:将红色物体放在白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将红色物体放在黑纸上,观察颜色变化。

3.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总结。

Step 4 总结归纳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

2.学生回答问题: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Step 5 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其他颜色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颜色。

2.学生尝试用实验验证自己的观点。

【教案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物体的颜色是由光的反射决定的。

通过实验验证,学生进一步巩固了这个概念,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实验和总结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实验结果也基本符合预期。

但在教学准备方面,可以增加更多不同颜色的物体,让学生进行更多的观察和实验,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

同时,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时,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帮助他们更好地总结出物体颜色与光的反射之间的关系。

总体而言,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仍有一些改进的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大全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都有树干、树皮都有树叶、果实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在这节课上,老师发现班许多同学都能善于观察,善于总结,认真思考,积极动手做记录。

《校园的树木》教学反思:在这次以“校园的树木”为主题科学观察中,我采用了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三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科学课,他们的好奇心很强,学习兴趣整体很高,学习很认真,但他们已普遍习惯于常规课堂的学习方式,因而缺乏灵活性,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差.再者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他们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很少,学生所知的科学常识较少,科学探究能力较弱,对科学课的基本技能以及记录与汇报也并不熟悉.这时,对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尤为重要,我非常重视. 因此,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注意及时引导学生对比学习课本上的记录范例并在本节课中安排了时间与环节教学让学生整理自己记录的资料,学生有正确的范例进行参考效果很理想。

同时,还引导学生注重汇报、交流的总结,完善自己的记录.更惊喜的是,有些孩子不仅在记录中学习画简图,还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记录中附上了合适的实物标本,他们的记录能力正在逐步提高.但在本课教学中,学生探究的效果并不明显,探究是学习科学课的主要方式,在下一个观察“草”的活动中我将采用个人观察的形式,逐渐培养每位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第三课大树和小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一、认识常见的小草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

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

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2.比较完成对比表格:3.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

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1.比较汇报内容: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非交叉位置中。

2.全班讨论: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交叉框内。

大树小草3.《大树和小草》教学反思:从以上唯恩图的表达内容中我知道了树和草的共同点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我还知道了树和草的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的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

第四课观察水生植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教学过程】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

出示实物或图片,这就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

你课外调查到的水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1.观察记录:塑料袋中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分发给各小组,要求放入水槽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2.思考:把橡皮泥去掉,比较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在水中有什么共同之处?对,都能浮在水面上,会有什么秘密呢?3.探究:尝试剖开水葫芦的叶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这种海绵状气囊结构很轻,所以能浮在水面上。

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的结构?请课外继续探究。

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似之处?它们是水生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四、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与前堂课学生总结的陆生植物的唯恩图进行比较,再次填写维恩图,完成对植物生命体特征的梳理。

《水生植物》教学反思:考虑到让学生准备材料的危险性,在上本节课的前一天我去近郊的河里捞了些水葫芦作为上课用的观察材料。

于准备充分,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这些水生植物。

在观察过程中主要是学生自主观察,而且我要求他们在观察的同时作好观察记录。

于见得少,孩子们非常好奇,观察得也格外认真仔细。

他们的观察顺序也不尽相同:有的小组从叶子开始,从上到下观察;有的从根开始从下往上观察。

一边观察一边还不断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水葫芦会浮在水面上?水葫芦上鼓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生命体的基本特征;物体和材料的特性;地球物质的特性。

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

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

《植物》单元解读: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

选择植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动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孩子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动物》单元解读: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

学生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

科学教学内容也从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

《材料》单元解读:本单元学生将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

在对材料展开的研究中,学生们将进一步发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从对物体一个特征的注意转换成几个特征的同时注意。

学习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间的相同和不同,学习根据物理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

《水和空气》单元解读:本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开始。

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是学生正式学习这些方法的开始。

本单元的有些活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往瓶中打人和抽出空气的实验、空气重量的测量、往足球中充气、观察注射器上的刻度及收集资料等。

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三、课时安排每课一课时四、学情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三年级共有1个班,每班学生均为 43名学生,其中各班男生比例较大。

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但却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

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教学措施:1 、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

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 、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

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 、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 、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六、教学进度表:周次教学内容 1、我看到了什么第1周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第2周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第3周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第14周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第13周 1、水第12周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周次教学内容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7、植物的共同特点第4周 1、寻访小动物第5周国庆放假国庆放假第6周 2、蜗牛 3、蜗牛第7周 4、蚯蚓 5、蚂蚁第8周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第9周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第10周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第11周 4、它们吸水吗第一单元植物第22周第21周第20周第19周第18周第17周第16周第15周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资料库) 复习复习复习复习复习复习期末考试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对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