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未走的路》赏析
评点之二:《一条未走的路》
⑦ 重 新 思考 当年 作 出选 择 的理 由。“ 更少 人迹 ”美 、
丽 、 惑 、 战 、 难 、 有 洞天 … …可 能 性太 多 了。即使 诱 挑 艰 别 差 可 安 慰 , 总是 以牺 牲 另 一种 选择 为 代 价 的 。 但
将 来 能 否 重 回 旧地 , 就 难 言 。 ⑤ 这
隔 了 多 少岁 月 , 逝 了 多 少 时 光 , 流
⑥ 再 次 追 溯 往 事 , 足 以说 明 不 可 假 设 的 遗 憾 。
“ 一 口气 ” 可 隐 藏 后 悔 。 叹 或
我 将 叹 一 口 气 , 起 当年 的 旧 事 : 提 ⑥ 林 子 里 有 两条 路 , 着 两 个 方 向 , 朝
直 到 它打 弯 , 线 被 灌 木 丛 挡 住 。 视
② 这 是一个 很平 常 的大 家都会 遇到 的难 题。 ③ 思考 的开始 。
于 是 我 选 择 了另 一 条 , 比 那 条 差 , 不
也 许 我 还 能 说 出更 好 的理 由 ,
因 为 它绿 草 茸 茸 , 待 人 去 践 踏 — — 等
于是 带 来 完 全 不 同 的 一 番 景 象 。⑦
诗 人 通 过 日常 生 活 的 场 景 表 达 出 深 刻 的 人 生 主 题 , 象 地 说 出 了 人 生 在 选 择 时 的 困境 , 说 形 更 明 了 有 限 的 生 命 与 无 限 的 可 能 之 间 的 巨 大 矛 盾 ,从 而 揭 示 出人 的 固 有 的 悲 剧 性 。太 执 著 固然 不
专 …… 酬… @
评点之二 :一条未走的路》 《
汪 政
罗 伯特 ・ 罗斯 特 是美 国著 名诗 人 , 于写 作 抒 隋短 诗 和富 于 戏尉 I 弗 善 生的长 篇 叙 事诗 。 美 诗坛 认为 他 英
英文诗歌鉴赏-The-road-not-taken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2)弗罗斯特在诗歌风格上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朴素无华,含义隽永,把深刻的思考和哲理寓于平淡无奇的内容和简洁朴实的诗句之中。本诗堪称是这方面的典范。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但在构思上却非常巧妙。我们不难看出,诗歌中所描写的岔路就是人生岔路的象征。它说明,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时常必须要在两条道路、两种思想或两种行动中做出选择,不同的选择将决定不同的人生方向。面对选择时,我们往往会变得犹豫不决,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最后,我们终究会选择其中的一条路。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面临选择的人和他进行选择时的心态,至于选择的具体内容并没有写出,诗人的着眼点是选择本身。每一个读者都能够在这首诗中发现自己的生活体验,体味其中的哲理。因为这首诗具有丰富的内涵,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从而受到触动,引发深深的思索。这种每个人都有过的复杂的心理体验,被弗罗斯特敏感地捕捉到了,并谱写成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罗伯特弗罗斯特堪称美国20世纪90年代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是美国非官方的桂冠诗人,他一生致力于诗歌的创作,主要写作并出版了10部诗集,这一首是其第三部诗集《山的间隔》中的名篇。
2诗歌翻译:
The Road Not Taken——Robert Frost未选择的路罗伯特•弗罗斯特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文档:《一条未走的路》赏析
《一条未走的路》赏析《一条未走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表达人们的共同感受。
在这首诗里,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形象,用比喻的手法引起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
诗人选择的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林中岔道,来阐发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生活哲理的。
《一条未走的路》是弗罗斯特的一首名诗,作于1915年,最初收录于他的第三本诗集《山间》(1916)中。
罗伯特·弗罗斯特堪称美国20世纪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诗歌的创作,写作并出版了10部诗集。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出生于旧金山一个教师家庭,在美国西部度过童年。
中学毕业后,他在哈佛大学学习两年后肄业,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同时他也开始写诗,但他的诗歌最初并未在美国引起注意。
1912年时弗罗斯特已经38岁,这一年他作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加平坦、安稳的生活,而选择了诗歌。
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
”夫妻二人商量后,决定到异地去闯一条路,找一个生活水平比较低,但更利于写诗的环境。
于是他们卖掉了祖父遗传下来的农场,再加上几年教书所得的一点积蓄,就这样他们来到大海对岸的英国,在离伦敦不远的一个村子里找到了一座木板茅屋的新家。
不久之后,他的第一本诗集《孩子的意愿》出版了,很快就以其特有的朴素坦率和真诚赢得了诗人们的好评。
美国著名诗人庞德特别撰文推荐,说它是美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最好的一本诗集。
1915年弗罗斯特回到美国,在新罕布什尔州经营农场。
此后他的诗名日盛,分别于1924,1931,1937,1943年四次获得普利策奖,并在几所著名的大学中任教师、驻校诗人与诗歌顾问。
晚年的他已是美国的一个非官方的桂冠诗人。
弗罗斯特的诗往往从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他素有“新英格兰诗人”之称。
英文诗歌翻译与赏析
我是生物工程专业学生###,虽然我是理科生,但是我也同样喜欢文学,喜欢语言,喜欢诗歌,因此选了学习这门课,我经常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说真心话,做真心人;只要是合理的,就没有做不到的事.二. the road not taken1诗歌简介:这首名诗《The Road NotTaken》形式是传统的抑扬格四音步,但音步可变(含有不少抑抑扬的成分);每节的韵式为abaab 。
弗罗斯特写诗最大的特色就是善于运用眼前看似平淡无奇的事物,去表达一个深刻的哲理。
这正如他在一首诗中写的:“黄色的树林里有两条岔开的路/可惜我不能在同一时间走两条路/我选择了少人行走的那条/这就造成了一切的差异。
”诗人选择了诗歌,放下了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以及那可能平坦,安稳的生活。
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于是他们就来了英国,在离伦敦不远的一个村子里找到了一座木板茅屋作为新家。
罗伯特弗罗斯特堪称美国20世纪90年代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是美国非官方的桂冠诗人,他一生致力于诗歌的创作,主要写作并出版了10部诗集,这一首是其第三部诗集《山的间隔》中的名篇。
2诗歌翻译:The Road Not Taken Robert Frost 未选择的路罗伯特•弗罗斯特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但我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呵,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一个地方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and I—一片森林里分出两条路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而我却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And that has made al lthe difference.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3诗歌赏析:(1)诗歌特点: 全诗共4节,可分两层:1—3节为第一层,在树林里,“我”面临着两条路,而经过思考决定选择了一条人迹罕至的路。
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上册《一条未走的路》教案
一条未走的路学习目标1、理解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了解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3、品析诗中的美句。
学习重点1、理解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品析诗中的美句。
学习难点了解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课前预习1、自由诵读该诗,并划分出诗歌的节奏2、想想几句关于写“路”的美句或诗句。
知识链接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
母亲把他带到祖籍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
中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
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
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
他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走进课堂一、导入新课指名背诵或集体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教师:上节课,我们跟大家一起学习了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诗《一条未走的路》。
(板书课题、作者)二、朗读课文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划分诗歌节奏2、(老师作朗读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组员之间对读3、小组之间比赛读三、整体感知、解读诗歌指名某同学在全班朗读教师启发:说到路,人们自然会很容易地联想到生活之路。
这首诗就是写人生之路的。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哲理思辨;人们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于是,人生的选择,也就是“路”的选择了。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一条未走的路》有着深刻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的。
(1)、怎样理解诗中所说的“路”?这里用了什么手法?明确:诗中所说的“路”,表面上指的是自然界的道路,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
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 1(一)导入新课由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
然后,启发:同学们,当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你是一味埋怨命运不公,还是勇敢地与命运抗争?让我们看看俄国诗人普希金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二)了解(三)研读课文1.整体感知(1)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诗歌(或利用录音机播放课前录制的配乐朗诵磁带),有视听效果,营造诗意氛围,将学生带入特定情境。
(2 )指名某同学在全班朗读后,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作初步的报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
2.解读诗歌教师介绍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年代。
这是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波娃的女儿叶夫波拉夏·尼古拉耶夫·夫里夫的纪念册上的。
当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情况下,诗人并没有失去希望和斗志。
他热爱生活,执着追求理想,坚信光明终将到来,正义终将胜利。
3、合作探究(1.)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2)?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4.)从刚才初步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了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可是,从诗句上看,我们只能说“不要悲伤”是一种乐观;可诗人又说“须要镇静”,“镇静”岂不就是“忍耐、忍让”?那不就是消极、无所作为吗,难道这也能说是“积极乐观”?( 5 )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成为亲切的怀恋”?(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体会了身处困境时那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再次领略了诗美的艺术魅力。
对我们今后在人生道路上经历风雨,经受磨练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和巨大的教育意义。
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次来齐声朗读(背诵)这位伟大诗人的不朽之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播放音乐,让学生和着音乐吟诵这首诗,以加强对诗歌的思想感情的领悟和诗歌艺术美的品味。
越剧名段赏析
目录《碧玉簪.归宁》 (3)《碧玉簪.送凤冠》剧场版 (3)《碧玉簪.送凤冠》婆婆版 (4)《春香传.与君不结百年仇》 (4)《穆桂英挂帅.辕门外三声炮》 (5)《浪荡子.叹钟点》 (6)《梁山伯与祝英台.我家有个小九妹》 (7)《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剧场版 (7)《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演唱版 (9)《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凤求凰》 (10)《双珠凤.送花楼会.兴冲冲奉命把花送》 (10)《沉香扇.你我鸾凤两分开》 (11)《何文秀》全剧 (11)《何文秀.狱中》 (15)《何文秀.算命》 (16)《何文秀.桑园访妻》 (18)《何文秀.何日里拨开乌云雪沉冤》 (19)《沙漠王子.算命》尹桂芳 (20)《沙漠王子.算命》赵志刚 (22)《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23)《红楼梦.葬花》 (23)《红楼梦.想当初妹妹从江南初来到》 (24)《红楼梦.劝黛》 (24)《实验越剧.镜像红楼.金玉良缘荒唐言》 (25)《实验越剧.镜像红楼.天下谁人不识君》 (25)《实验越剧.镜像红楼.头戴束发紫金冠》 (25)《实验红楼.镜像红楼.粉层层素面生辉》 (26)《盘妻索妻.洞房悄悄静幽幽》 (26)《追鱼》全剧 (27)《碧玉簪·归宁》娘啊!女儿是娘亲生来娘亲养,有长有短总好商量。
女儿若有事做错,啊娘啊!你也肯来原谅。
女儿嫁到王家只一月,那婆婆虽好怎比得堂上我亲生娘?我夫妻虽然也恩爱,怎比得亲娘你能知儿痛痒?夫妻失和儿受苦,还要怪你娘亲少教养。
啊娘啊娘!你今日放儿回家去,到来日我双双对对来望亲娘。
《碧玉簪·送凤冠》剧场版陆氏媳妇大娘!(唱)我格心肝宝贝呀!王玉林娘子,母亲的话你可要听啊!陆氏格么侬自家来送!(唱)叫声媳妇我啊格肉,心肝肉啊呀宝贝肉。
阿林是我格手心肉,媳妇大娘侬是我格手背肉,手心手背都是肉,老太婆舍勿得奈两块肉,媳妇啊侬心宽宽气和啊和,贤德媳妇来听婆婆。
阿林从前待亏侬,难为伊今朝赔罪来认错,侬看伊跪到西啊呀跪到东,膝踝头跪得是红啊火火。
赏析《一条未走过的路》
赏析《一条未走过的路》人的一生中,常常会遇到许多需要抉择的时候。
职业、爱情、婚姻等等,我们的面前摆着两条或更多的路,看上去都差不多,各有各的吸引人之处,而我们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这时我们往往会变得犹豫不决,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
最后,我们终究会选择其中的一条路去走,心里想着万一此路不通,还可以退回来,重新走另一条路。
然而生活常常跟我们过不去,一旦走上了一条路,想要回头恐怕难上加难了,我们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走下去,颇有一种悲壮的感觉。
但有时我们会停下来,回头看看,不禁感慨万千,心想要是当年自己选择了另一条路,现在不知会怎样了?这时的我们,真希望时光能够倒流,一切可以重来,就像科幻影片中那样,该有多好!这种复杂的、每个人都有过的经验,被一位诗人敏感地捕捉到了,写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作。
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这首诗,这位敏感的诗人就是美国现代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四次获得普利策诗歌奖的罗伯特·弗罗斯特。
弗罗斯特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朴素,他“用日常聊天的语调建立他的诗行”,走了一条与其他现代派诗人完全不同的道路。
这在当时总是拿高雅、圆熟、不着边际的铺张卖弄等作为诗歌标准的美国,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但他最终征服了美国的千千万万的普通民众,他的书成了历久不衰的畅销诗集。
一些代表作品在美国几乎家喻户晓。
我曾在美国一位总统的演说词里见到过引用他的诗歌的片段。
连起初认为他的诗歌“很乏味,而乏味的东西叫人读不下去”的艾略特,后来也不得不承认他“也许是当今英美诗人中最卓越、最优秀的一位了”。
但他的诗又与我们现在有些人提倡的口语诗不同,这主要表现在诗歌的内容及情感方面。
他的诗大多表现了日常生活的哲理,有很丰富的内涵,其基调是幽默、积极和乐观的。
他选择的题材大都是具有普遍性的,因而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他的名言是“与众相通的经验,与众不同的表达”,他要写的是“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的东西。
这与我国诗坛上的一些口语诗的自恋、无聊、空洞、插科打译和玩世不恭有天大的区别。
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赏析
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赏析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的一诗写了“面对两条都没有走过的路,主人公毅然选择了一条人迹更少的路来走、来历练”的事情,体现了人性之美,其实我们倘将该作品作为“选择人生之路”来读也完全恰当。
品读该诗,主人公形象的大气沉雄、勇敢创新、义无反顾,还是比较容易看得出来。
在到了岔路口,因为“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所以必得选一条路去走。
由于“鱼”和“熊掌”两者不能得兼,故颇费踌躇,“我”“久久伫立”对两条路都再三观望,最终才咬咬牙下定决心选实了走“人迹更少的”那条“荒草凄凄,十分幽寂”的路,这样的义无反顾需要何等的勇气和魄力?如果说选择“那条通向丛林深处的路”是大众化的选择,比较平稳,但很有可能就平常了;那么主人公不愿庸俗而冒险地去创新一番,玩一把过瘾,认为即使轰轰烈烈地去死也比窝窝囊囊地存活强上百倍千倍。
诗人的这种思想无疑是难得的,很精彩的。
这样看来,说诗人的这种勇敢和大气魄不是一般的果敢,而是大气沉雄的干练,再恰当不过。
还有,诗人的思想之美也体现在对未来的展望上,还体现在对未来忆及“现今”这个从前的回忆上,它们的思想美点也确实颇为多多。
已经选定并走上选定的路时,诗人还念念不忘“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可人生是趟单程旅行,决无回头再走的可能。
故一旦选定人生的道路,便是无尽头的求索。
才开始走就揣测日后之事是展望,是人生的“大气度设计”,是开放。
这样的展望有利于更稳健地干好人生大事业。
因为不能同时选走人生道路,所以只选一条去走或许就很圆满地获取了成功,或许就大致成功却稍留缺憾,或许就根本是个事业大失败的结局,人生况味无外乎上述三种可能。
有缺憾固然该“叹息”并后悔当初选择的太过于“草率”了些;我们说,就是成功者也可以“叹息”,认为假如选择走另外的一条道路成功准许会更大。
这样憧憬未来的回顾因其打通了“少年、中年、老年”再“老年、中年、少年”的关节,属全程式鸟瞰,是高瞻远瞩,显得深刻。
诗人在作品中的价值取向是明确的、不含糊的,他并没因为“叹息”就否定当初的“隆重选择”,他甚至为自己“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去走而喝彩,虽然曲高可能和寡,虽然极有可能是失败居多,但是他认为即使失败也依然光彩,因为毕竟曾经奋斗过、拼搏过。
赏析The Road Not Taken
赏析“T he R oad N ot T aken"尹亮宇(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外语部,江苏南京.210000)摘要:文章简析了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未选择的路》。
本文作者通过对章节的详细分析,逐步了解这首诗的艺术构成.从而让读者得到一定的人生启示。
该诗告诉我们.人都有选择生活道路的自由意志和权利。
一旦做出选择.便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努力。
不要因现实的限制而左顾右盼迟迟不采取行动。
关键词:《未选择的路>艺术构成艺术效果启示一、‘未选择的路》简述《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著名诗篇。
罗伯特弗罗斯特堪称美国20世纪90年代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是美国非官方的桂冠诗人,他一生致力于诗歌的创作,主要写作并出版了10部诗集.这一首是其第三部诗集《山的间隔》中的名篇。
《未选择的路》描绘的是一个面临选择的人和他进行选择时的心态.至于选择的具体内容并没有写出,诗人想表达的着眼点是选择本身。
每一个读者都能够在这首诗中发现自己的生活体验.体味其中的哲理。
这首诗具有丰富的内涵.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从而受到触动.引发深深的思索。
这种每个人都有过的复杂的心理体验,被弗罗斯特敏感地捕捉到了.并谱写成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笔者认为这首诗之所以广受欢迎,也正是因为它表现了人类共同的感受。
该诗采用平实叙述的行文。
割裂时空的情节铺排.寓意内容的象征手法.表现作者主观意志高于现实的主导思想。
第一、二jJ-,节。
诗中的我一个行者。
至渐黄的树林,路分成两条。
行者一人,无论如何只能走其中的一条。
行者在树林中伫立、徘徊.极目远瞩前面的路一曲曲折折。
在一片灌木中消失。
经过一番怅望、思忖.行者作出了走另一条的选择。
理由很简单。
因为这条路草深人稀。
和那一条“相差无几、同样美丽”。
如果我们联系到诗人自己在写诗与教书之间的选择,或许能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
对于诗人来说。
如果说教书是一条平坦通畅的生活道路。
那么写诗的道路则可以说充满了幽寂荒凉。
《未选择的路》阅读答案
《未选择的路》阅读答案篇一:未选择的路预习单及练习题《未选择的路》预习单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时间年级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了解诗人和创作的背景。
2、通过流利的朗读,理解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3、通过感知文章主题,掌握象征手法,体会“路”的象征意义。
预习要求1、自读课文:用时3-4分钟。
要求:(1)读通。
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不更改,流畅,争取读出感情。
(2)查文中不认识的不懂的字词。
(2分钟)把字词分类写在预习本上。
2、二读课文:4-5分钟个人读或小组轮读。
要求:读懂,把不懂的问题记在预习本上。
(2分钟)(2)作概括,了解每一节内容,并作分析。
(写下自己已经会的内容)。
(5分钟)3、背诵课文4、记下还没有解决的疑问。
整理自己的预习本。
写出你梳理的字词:一、预习展示1、搜集作者资料2、基础字词3、小组合作朗读课文,读出感情。
4、分别用一个词语,给每一小节加一个标题二、精读研讨1、诗人为何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人迹更少的一条”“道路”?2、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怎样一种表现手法?请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子。
3、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未选择的路》练习单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时间年级姓名一、文学常识《未选择的路》一诗是()国诗人()的作品。
他的著名诗集有《》、等。
他吟唱着20实际的音调,又接近于传统诗的诗体;他的诗富于()和(),同时又有浓厚的乡土色彩。
二、内容探讨1、诗歌的第一节,“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体现了一种怎样的心理?2、3、三、背诵诗歌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课为什么题目却是“未选择的路”?写一写请从“晚霞”“落日”“背影”中选择其一为题,创作一首不少于三句的小诗四、积累好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王安石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白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卢照邻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未选择的路教案
4《未选择的路》教案七年级语文备课组一、导入课文,解读诗歌1、导入。
我们还记得上期学过的散步吗?一家人走到田野的时候,碰到了一个什么问题?对,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
大路怎么样?小路又是什么样子?最后怎么做出的决定?我们看,这一家人为了走那条路都是经过慎重选择的,他们最后都满意吗?2、弄清可供选择的两条路。
美国桂冠诗人弗罗斯特也向我们展示了两条路,我们来看,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两条什么样的路呢?林中的两条路,一条选择的路,一条未选择的路。
一条大路(未选择的路),一条小路(选择的路)。
大路:极目望去,消失在丛林尽头(可见其平坦,笔直,树木夹道)小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更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这是一条景色美丽,充满诗情画意的小路,但是人迹罕至,更具挑战性)3、理解选择的痛苦。
如果是你,会选择哪条路呢?诗人选择了哪条?他选择的时候是不是也像我们一样艰难呢?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久久伫立”、“极目望去”。
理解“伫立”和“极目”,体会诗人决策的艰难.---—还有“可惜"一词也可以看出这种决策的勇气和痛苦。
4、体会选择后的惆怅。
诗人这么慎重地做出决定选择了小路,按理,他应该对自己的决定满意了吧?就如《散步》中的一家人那样.诗人的心是惆怅的。
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返回”、“我将轻轻叹息将往事回顾"等这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对另一条路的向往和对放弃的不舍.既然是自己的选择,而且是自己慎重地选择,为什么还会惆怅呢?————这也许就是人们普遍的心理:这山望见那山高。
5、体会诗人写作的目的。
写这首诗,难道诗人就是号召人们在选择后就后悔,然后“吃着碗里瞧着锅里”,就是要人们“这山望见那山高"吗?诗人真实的目的到底是干什么呢?小组讨论。
诗人通过选择的艰难,尤其是选择后的惆怅,告诉人们,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不要草率,但是,一旦已经决定,就没有办法反悔,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一旦决定就无法反悔呢?“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情节概括②怂恿“我”去偷母亲的首饰,还散播谣言性格特征善良热心③(2)任务二:读《朝花夕拾》,消除了我们与经典的隔膜,拉近了我们与鲁迅的距离。
在这十篇散文中,我们看到的是饱含师友深情的鲁迅,是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是幽默犀利的鲁迅,是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
请结合相关篇目及内容,从划线句中任选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二)阅读(65分)(一)(7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乙]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首句“登高”紧扣题目中的时间“九日”,“强”字流露出诗人的无可奈何。
B.甲诗“无人送酒来”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写出诗人遭遇战乱,惆怅凄凉之情。
C.乙诗诗人用“正是江南好风景”表达与曾风光无限的李龟年意外相逢的喜悦之感。
D.乙诗形象地描写了大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巨大变化,语调虽平淡却有着深刻的内涵。
5.花在诗歌中很常见,这两诗中“落花”和“故园菊”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二)(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乙】黄琬①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②太守。
建和③元年正月日食④,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⑤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选自《后汉书·黄琬传》)[注释]①黄琬:东汉末大臣。
②魏郡:古郡名。
③建和:汉桓帝年号。
④食:同“蚀”,侵蚀。
⑤诏:皇帝的命令。
6.解释下列加点字。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黄琬幼而慧( )(4)为魏郡太守( )7.下列对乙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未选择的路》初中课文
未选择的路(初中课文)
哎,说起来也是缘分,今儿个咱就聊聊弗罗斯特那首出名的诗,《The Road Not Taken》,咱这边儿习惯叫它《未选嘅路》。
想当年,初中嘅时候,语文老师一开口,“两条路分岔在黄色嘅树林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嘅一条,从此决定咗我一生嘅道路。
”这话儿一出,教室里头嘅小脑袋瓜子们就开始琢磨了。
啥是人迹更少嘅路?是不是就像村口那条少有人走嘅小径,草深叶茂,藏着不少秘密?
咱广东人讲究实际,但也爱遐想。
那时候,我想嘅是,如果选择咗另一条路,会不会遇到唔一样嘅风景,碰到唔一样嘅人?就像阿妈常讲嘅,“人生如行路,一步错,步步错。
”但其实,哪条路唔系自己一步步走出来嘅呢?
诗里头讲,“虽然喺这条路上,我留下咗足迹,但喺另一条路上,草还系更青,更未被人踩过。
”这话儿听著就让人心里头痒痒嘅,总想着要是时光能倒流,非得去试试看那条没走嘅路,看看究竟有啥唔一样。
可话说回来,人生哪有那麼多如果。
选了嘅路,就得走下去,哪怕前面系荆棘密布,也得硬着头皮上。
毕竟,每条路上都有佢嘅风景,每段经历都系人生嘅财富。
所以啊,下次当你站在十字路口,别急着做决定。
深呼吸,听听心里头嘅声音,选那条你觉得对嘅路,然后,勇敢地走下去。
毕竟,未选择嘅路,总喺那儿,留喺心里头,成为一份永远嘅好奇和向往。
初中语文十六首课内现代诗歌赏析
初中语文十六首课内现代诗歌赏析内容预览:十六首课内现代诗诗歌赏析一、《理想》流沙河(余勋坦,四川金堂人)【题目解说】“理想”就是对未来的想象和希望,是对美好未来的设想,也是人们前进的动力的源泉。
我们都有自己的理想,有了理想,我们的生活才有方向,奋斗才有目标。
人类有了理想,才使世界不断向前发展。
整体把握:1、这首诗是说,人生一定要有理想。
诗人从多种角度赞美理想,一连串形象的比喻,蕴含丰富的含义。
2、理解诗的第一节。
(1)第一节的主要意思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2)用了四个比喻(暗喻)四个比喻是连环的。
这在修辞手法上又叫“顶针”。
(3)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比喻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
a、“黎明”指理想境界。
b、漫漫黑夜里,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所以说“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3、理解诗的第二节(1)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理想,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社会是逐步发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
(2)这一节的标点值得注意,第一行、第二行,句末用分号,句号只有两个,两个句子是从两个角度来说的。
饥寒、温饱、文明是从生活状况来说的。
离乱、安定,是从社会秩序来的。
【考点预测】点击进入初中学习小组1、第一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四个比喻是连环的,这在修辞手法上有叫“顶针”。
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比喻做铺垫,诗意主要在后面两个比喻上。
“黎明”指理想境界。
漫漫黑夜里,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所以说“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见,这一节的意思主要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2、语句赏析:①、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的进取心。
提示:运用比喻的修辞,说明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
②、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提示: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
张晓风散文摘抄加赏析
张晓风散文摘抄加赏析【篇一:张晓风散文摘抄加赏析】&张晓风散文好句赏析经典1) 你来到西湖,从叠烟架翠的峨眉到软红十丈的人间,人间对你而言是非走一趟不可的吗?但里湖外湖苏堤白堤,娘,竟没有一处可堪容你。
张晓风《一一风荷举》2) 我慢慢走着,我走爱绿之上,我走在绿之间,我走在绿之下。
绿在我里,我在绿里。
张晓风《一一风荷举》3) 一些稚拙的美,一些惊人的丑,以一种牢不可分的天长地久的姿态栖居的某一个深深的巷底。
张晓风《生活赋》4) 滴答之间,跃起落下,许多生死祸福便已告完成。
张晓风《生活赋》5) 你真好,你就像我少年伊辰张晓风6) 然而,什么是爱呢? 哇!这个答案可复杂了,我一时说不上来。
但,有一件事我是知道的,台湾就是给人家爱来爱去才爱惨的。
-p 关于玫瑰的说词,我想再也没人比十三岁的少女朱丽叶讲得更动人的了,她认为玫瑰就是玫瑰,不管它叫什么名字,都一样香甜。
正名不是不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实。
我们必须彻头彻尾是一株玫瑰,立足土壤,红烈艳艳,主干粗壮,花心无虫,而且,郁郁馥馥,卓然天地之间。
张晓风《星星都已经到齐了》7) 生活是篇赋,萧索的由绚丽而下跌的令人惘然的长门赋。
张晓风《生活赋》8) 黄昏的雨落得这样忧愁,那千万只柔柔的纤指抚弄着一束看不见的弦索,轻挑慢捻,触着的总是一片凄凉悲怆。
张晓风9) 我所挽留不住的,只能任由永恒取回。
而我,我是那因为一度拥有贝壳而聆听了整个海潮音的小孩。
张晓风《星星都已经到齐了》10) 台湾还有另一种悲伤的西淌河,那是老一代移民的西望故乡而不得归的泪水,这河常悬在他们的目眶之下,三寸长,却长流不息。
张晓风《一一风荷举》11) 我望着自己,因汗和血而潮湿的自己,突然感到十字架并不可怕。
髑髅并不可怕,荆棘冠冕并不可怕,古绝并不可怕如果有对象可以爱,如果有佘光明可以为之奉献,如果有理想可以前去流血。
张晓风《一一风荷举》12) 我愿常年地守望你,熟悉你的潮汐变幻,了解你的每一拍波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条未走的路》赏析
弗罗斯特与艾略特同被认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诗人长期定居于农场,创作大多以乡村的日常生活为题材,擅长通过对乡间自然景物和生活事件的精确描述,表达出某种新颖不俗的思想境界及深入一层的精神探求。
诗人不大喜欢直线推进的抒情方式,多采用“曲径通幽”的表达策略,常常设置一个叙事诗的外壳,而晦涩难明的深长意蕴包裹其中。
观察与思考平行、描述与议论交错,叙事带动思索,经历引出感慨。
全诗四节可分两层把握。
前三节夹叙夹议构成叙事的框架,写的无非是乡村生活日日发生的例行功课。
然而,诗人看似无心实则有意地比较了两条岔路的同异,“将来能否重回旧地”,为后面的生发作了铺垫,第四节的叹喟便水到渠成,完成了对诗歌境界的提升。
古希腊哲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中国谚语也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揭示的是大体同样的道理:可能导致选择,选择决定人生,差异形成命运。
这首诗由叙述而抒发,由写实而象征,建构了虚实两面的高层空间平淡中见隽永,渗透其中的对世事无常及偶然与宿命的唏嘘感叹与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殊途同归,而诗人发现的慧心、揭露的深刻和表达的平淡与精巧都是耐人寻味的。
原文:
金色的林子里有两条岔开的路
很遗憾,我,一个旅行的人
不能在同一时刻踏上这两条路
伫立好久,我向一条路极目远眺
直到它转弯,视线被灌木丛挡住
于是我选择了另一条,这一条也不差
或许我还能说出更好的理由
因为它芳草萋萋,不曾被践踏------
虽然说道这一点,一经我走过
同样也难免把斑斑的足印留下
那天早晨,两条路摆在我面前
同样埋在被踩藏的落叶下
啊,我把那第一条留给另一天
可是我知道,一条路又接一条路
我怀疑,将来是否能就地重返
过了许多年,在什么地方
我将叹口气,提起当年的旧事
村子里有两条路,朝着两个方向
而我——走上了一条更荒凉的路
而它就带来了迥然不同的景象
------【美】弗罗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