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史第六章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1、“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标志、过程、主要内容。

五四新文化运动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的创办。

主要内容:过程——1915.9《青年杂志》1916.9《新青年》1917上海移居北京1919.5.4五四运动1920上半年移居上海人物——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周作人、钱玄同、吴虞等。

阵地——《新青年》杂志。

中心——北京大学。

口号——民主与科学。

思想内容——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批判旧文化,建设新文化;对世界文化的拿来主义;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等。

五四文学革命标志:1917.1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事”。

过程:1917.1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八事”。

1917.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三大主义”。

1918.4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1917.2钱玄同从语言进化角度提出“选学妖孽和桐城谬种”。

1917.5刘半农从散文改革、韵文改革、标点分段等角度提出具体意见。

1918.3“双簧戏”——刘半农《复王敬轩(钱玄同)书》1918.12周作人《人的文学》,“人的文学”。

1918.12.20周作人《平民的文学》,“平民文学”。

主要内容:“八事”、“三大主义”、“选学妖孽和桐城谬种”、“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等2、胡适的“八事” ,陈独秀的“三大主义”,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等理论主张。

八事: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滥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人的文学:周作人提出:“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

”它对新文学做了质的界定;它是严肃的、希望人的生活,对于非人的生活怀着悲哀和愤怒;它“当以人的道德为本”,从平等的两性观和现代爱情婚姻观念书写两性的爱,站在人道主义立场上表现亲子之爱。

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考试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考试版)

●1917-1927 文学革命,文学社团(1、2节)(2—4章)●1927-1937 革命文学,自由主义文学(3、4节)(5—10章)●1937-1949 抗战文学,解放区文学(5、6节)(11—12章)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 1 、文学革命的背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新文化运动《新青年》●2、文学革命的发生、发展胡适陈独秀周作人李大钊易卜生3、文学革命的内容与成就4、文学革命与封建复古派的论争●一、文学革命的背景:●(一)晚清文学改良运动:1、诗界革命:黄遵宪“我手写我口”2、小说界革命:梁启超,小说的社会作用3、文界革命:梁启超,报章体4、白话文运动:裘廷梁5、白话谴责小说●(二)新文化运动:1、口号:科学与民主(赛先生和德先生)2、阵地:《新青年》●二、文学革命的发生、发展●(一)胡适:1、《文学改良刍议》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2、《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3、《易卜生主义》介绍了易卜生的现实主义思想和个性主义。

4、《谈新诗》主张“诗体的大解放”●(二)陈独秀:1、《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三大主义”,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2、《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提出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

●(三)周作人:1、《人的文学》“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

2、《平民文学》“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人生的艺术派的主张。

●(四)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是一个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新文学提出的要求。

●(五)其他倡导者1、钱玄同在文学革命中提出小说、戏剧为文学正宗的主张,斥桐城派、文选派为“桐城谬种”、“选学妖孽”。

2、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增多诗体,重造新韵,分段,使用标点符号等。

3、傅斯年《怎样做白话文?》●(六)易卜生:1918年5月《新青年》出版“易卜生专号”,译载了易卜生的《娜拉》、《国民公敌》等剧本,刊登了胡适的长篇文章《易卜生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学期第四、五、六章复习题(定)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学期第四、五、六章复习题(定)

第四章1917年《新青年》第2卷第6号刊出的胡适《白话诗八首》,是最初公开发表的新诗尝试之作。

1920年3月,胡适出版《尝试集》是现代第一部个人新诗集。

1919年2月,周作人发表在《新青年》上的《小河》被胡适称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

康白情的《草儿》借音乐一鸣惊人;刘半农的《瓦釜集》(1926年4月)是用江阴方言创作的民歌体新诗;刘大白《旧梦》(1924年3月)中的《卖布谣》、《田主来》具有古乐府民歌的特点。

“小诗”派代表诗人是冰心和宗白华。

冰心有“小诗”集《繁星》(1923年1月)、《春水》(1923年5月)。

宗白华有“小诗”集《流云》(1923年12月)1922年4月,潘漠华、冯雪峰、应修人、汪静之等在杭州成立湖畔诗社,先后出版有诗歌合集《湖畔》、《春的歌集》和汪静之的诗集《蕙的风》等。

1926年4月《晨报》副刊《诗镌》创刊,标志着新月诗派的形成。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指出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是新月诗派新格律诗的基本主张。

早期象征诗派发生于20年代中后期,代表诗人是李金发,重要诗人有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蓬子、胡也频等。

20年代李金发相继出版诗集《微雨》(1925)、《为幸福而歌》(1926)、《食客与凶年》(1927)等。

由于诗风朦胧、晦涩与怪异,李金发因此被称为“诗怪”。

1925年1月,蒋光慈出版诗集《新梦》,是中国现代第一部为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新生活放声歌唱的诗集。

1919年下半年至1920年上半年,郭沫若进入诗创作爆发期,《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天狗》、《炉中煤》等都是这一时期写成的。

1921年《女神》出版,奠定了他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

1926年,郭沫若出版了包括《聂嫈》、《王昭君》、《卓文君》三个剧本的《三个叛逆的女性》,显示了历史剧创作的才华;抗战期间的代表作是《屈原》(1942)、《棠棣之花》(1942)和《虎符》(1942)等六部大型历史剧。

徐志摩一生的四本诗集是《志摩的诗》(1925)、《翡冷翠的一夜》(1931)、《猛虎集》(1931)、《云游》(1932)。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第六章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第六章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第六章一、五四新诗运动和尝试中的新诗以胡适为代表的五四新诗运动是新诗的先声。

胡适在《论新诗》中明确提出新诗的主张:推翻词调曲谱的种种束缚;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作什么诗;诗该怎么作,就怎么作。

后又将其概括为作诗如作文。

作诗如作文原则包含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打破诗的格律,换以自然的音节。

二是以白话写诗,以白话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口语)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

在某种意义上,五四新诗运动是从宋诗对唐诗的变革里,取得自身的变革与创造的历史依据与启示的。

作诗如作文的主张背后,蕴含着时代所要求的诗歌观念的深刻变化。

新诗运动中,胡适还提出了诗的经验主义,其论点的核心是要求新诗必须言之有物,即强调有我与有人,前者强调创作中知识分子的自我(作者的主体性情与见解),后者则强调新诗要强化与普通平民百姓的沟通与交流。

虽然遭到诗词界传统势力的抵制和反对,但是新诗仍然站住了脚跟,在经历了近三年时间的新诗讨论阶段,至1920年白话新诗已经在文坛占有一席之地,赢得了相当的青年读者。

五四白话新诗的第一位尝试者胡适胡适是五四白话新诗的第一位大胆尝试者。

1920年他出版了《尝试集》。

作为新诗的尝试,《尝试集》充满了矛盾,新旧参半,亦文亦白,《尝试集》里真白话的新诗不过几首,显示出一种新诗试验的性质。

然而他的试验并没有超出宋诗与诗界革命的范围。

胡适真正走出以传统反传统的怪圈,是从他翻译了美国意象派诗人莎拉替斯代尔的《关不住了》以后。

虽然《尝试集》仅仅是尝试,但确实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形式传统中挣脱出来,初步具备了现代汉语抒情诗形式法则的雏形,成为沟通新旧两个艺术时代的桥梁。

和胡适一样从旧式诗词、曲里脱胎出来的早期白话诗人,还有新青年社的沈尹默、新潮社的俞平伯、康白情、傅斯年等,他们的作品基本上是词化了的新诗。

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等人也在各自的道路上进行着新诗的探索。

在集体的努力中,早期白话诗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写实、白描、比喻、象征成为新诗最常用的手法,也构成了中国现代新诗的最初形态。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目录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1)1 双簧戏: (10)2 文学研究会: (10)3 创造社: (10)4 新月社: (10)5 语丝社: (11)6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 (11)7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1)8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1)9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2)10 左联: (12)11 中国诗歌会: (12)12 京派 (12)13 论语派: (13)14 文协: (13)15 孤岛文学 (13)16 七月诗派: (13)17 九叶诗派: (14)18 战国策派: (14)第二章鲁迅 (15)1 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 (15)2 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 (15)3 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 (16)4 分析评价《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 175 分析评价《阿Q正传》的思想及其艺术成就 (18)6 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妇女形象和妇女问题的提出 (19)7 分析《彷徨》中涓生、魏连殳、吕纬甫等知识分子形象和在知识分子道路的探索 (20)8 分析评价《呐喊》《彷徨》的艺术特色 (21)9 分析《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地位 (23)10 分析鲁迅杂文的思想特色 (23)11 分析鲁迅后期杂文的思想特点 (24)12 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鲁迅杂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25)13 简析《故事新编》中的古人形象 (26)14 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 (26)15 简析《野草》的思想内容 (27)16 简析《野草》的艺术特色 (28)17 简析《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8)18 简析《朝花夕拾》的人物形象 (29)第三章郭沫若 (30)1 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 (30)2 简述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创作特色 (31)3 分析《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31)4 分析评价《女神》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及不足 .. 325 分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作的基本思想 (33)6 分析郭沫若历史剧的悲剧精神 (33)7 分析《屈原》中爱国诗人屈原形象 (34)8 简述《屈原》的浪漫主义特色和诗情 (34)9 简述《屈原》的现实战斗意义 (35)第四章1917年-1927年的文学创作 (36)1 分析评价《尝试集》的思想和艺术形式及其地位与不足 (36)2 分析评价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37)3 分析评价《倪焕之》的思想和艺术 (37)4 分析叶圣陶现实主义小说的特色和风格 (38)5 简析许地山早期短篇小说的特点 (39)6 简析许地山后期小说《春桃》等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色 (40)7 简析许地山的散文集《空山灵雨》的思想和艺术 (41)8 简析王统照的长篇小说《山雨》的思想 (41)9 简析王统照小说创作的风格 (42)10 简析冰心的“问题小说”的发展 (42)11 简析诗集《繁星》《春水》的思想和形式 (43)12 简析《寄小读者》的思想和形式 (43)13 简析朱自清以事传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 (45)14 简析朱自清借景抒情类散文的思想艺术特点 (45)15 简析朱自清对现代散文的贡献 (45)16 分析朱自清散文的创作特色 (46)17 简析《海滨故人》的思想和风格 (47)18 简析庐隐小说题材和思想特点 (47)19 简析《沉沦》的思想 (48)20 分析评价郁达夫小说的思想 (48)21 分析郁达夫小说的艺术风格 (49)22 分析郁达夫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50)23 分析闻一多爱国主义诗篇的内容 (50)24 简述闻一多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51)25 分析评价闻一多诗歌“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及其创作实践 (51)26 分析评价徐志摩的前期诗集的思想 (52)27 简述徐志摩后期诗集的思想 (53)28 分析徐志摩诗的艺术特点 (54)29 简述冯文炳小说的思想特色 (55)30 简述冯文炳小说的艺术特色 (55)31 简述冯至的《作日之歌》的思想艺术特色 (56)32 简述冯至的《十四行集》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56)第五章茅盾 (57)1 分析评价《蚀》三部曲的思想内容 (57)2 简析《动摇》中的胡国光形象 (58)3 简析《蚀》的艺术特点 (59)4 分析《子夜》的思想内容 (59)5 分析《子夜》里吴荪甫的形象 (60)6 简析《子夜》里赵伯韬的性格特征和形象意义 (61)7 简析《子夜》的艺术特色 (61)8 分析评价《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62)9 简析《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6310 简析《白杨礼赞》、《风景谈》的思想艺术特色 (64)第六章老舍 (66)1 分析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 (66)2 通过祥子的悲剧分析《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思想 (67)3 分析祥子的形象 (68)4 简析老舍长篇小说《二马》的思想和幽默特色 (70)5 简析《猫城记》思想的复杂性 (70)6 简析老舍长篇小说《离婚》的思想和艺术 (71)7 简析老舍短篇《月牙儿》《断魂枪》等的艺术成就 (72)8 简析《骆驼祥子》中虎妞形象及其对祥子悲剧的意义 (72)9 分析《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73)10 简析《四世同堂》中祁老者的形象 (74)11 简析《四世同堂》中祁瑞宣的性格 (75)12 简析《四世同堂》的结构特点 (76)13 简析《四世同堂》的文化反思色彩 (76)14 分析《四世同堂》的思想内容 (77)第七章巴金 (79)1 简析巴金《灭亡》的思想内容和杜大心形象 (79)2 简析巴金早期表现社会革命的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 (79)3 简析《激流三部曲》的思想内容 (80)4 简析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 (80)5 《还魂草》是风格转变的代表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整理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1、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一、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1、诗界革命:黄遵宪(反对拟古复古、提倡“我手写我口”)2、小说界革命:梁启超(重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3、文界革命:梁启超(“报章体”)4、白话文运动:裘廷梁二、“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1、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2、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三、《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创刊时间:1915年主编姓名:陈独秀四、“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1、文学革命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因为旧文学中充斥着封建礼教道德的思想内容,思想革命的深入,必然要求反对旧文学的文学革命;2、而文学革命的开展,批判旧文学观念和旧文学中封建思想道德观念,新文学以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为内容,也大大推动了思想革命更深入地开展;3、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相辅相成,使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成为自有中国以来最彻底反对封建文化和封建旧文学的革命。

五、文学革命的发生过程:1、1917年1月,《文学改良刍议》(胡适)——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2、1917年2月,《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3、钱玄同、刘半农等撰文响应,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六、鲁迅:《狂人日记》(发表于《新青年》)——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1918年)七、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对文学革命的影响:1、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用白话写的文章,算不得新文学;新文学应建立在“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新文学提出的要求)2、鲁迅:《狂人日记》小说对封建主义揭露、批判所达到的高度3、郭沫若的新诗,体现了“五四”反抗叛逆、破旧创新的精神八、了解文学革命在创作上的初步成绩和白话文运动的胜利:1、《新青年》上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等的白话新诗,《新潮》上叶绍钧、汪敬熙、杨振声等的白话新小说和康白情、俞平伯的新诗,都是文学革命的最初实绩。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六章老舍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六章老舍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六章老舍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老舍的生平和创作概况,掌握其小说创作的基本特色。

重点掌握《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人物形象塑造。

能够就具体作品分析老舍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第一节概述老舍(1899-1966),本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与茅盾、巴金同为现代长篇小说大家。

对多种文艺体裁都有实践,写过杂文、鼓词、新诗、旧剧、民歌、话剧等。

老舍早期长篇小说:1924年赴英教学,到1929年夏返国之前,在英国完成三部长篇:《老张的哲学》(1926)、《赵子曰》(1927)、《二马》(1929),连载于《小说月报》。

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

《老张的哲学》:通过对半封建半殖民地宗法社会中老张这个恶棍命运的描写,展现了20年代在黑暗势力的摧残逼迫下,北京普通市民的生活,沉痛揭示了封建传统道德观念对国民的严重侵蚀,在哭声中暴露了现实社会的丑恶、腐朽。

艺术特色:长于表现北平市民生活,具有浓郁的北京味儿,笔调幽默,视野开阔,在新文学史上较早地描写了北方都市的市民生活。

《赵子曰》:作品通过对赵子曰们空虚无聊的生活的透视,剖析了这群新人物骨子里的旧与俗。

他们卑微的心理与空虚的灵魂,正是国民劣根性的真实写照。

作品所设置的赵子曰从混世到救世的觉醒过程,作者对赵子曰的针砭与嘲讽,出自于老舍呼唤自重自强的民族精神的深层心理。

《二马》的思想:它以马则仁(老马)、马威(小马)父子从北京到伦敦的生活轨迹为经,以中英两国国民性的比较为纬,展开了较为广阔、复杂的画面。

在老马这个老中国、老民族的老分子身上,老舍痛快淋漓地剥露了国民劣根性的种种迂腐、落后、可笑之处。

作者以此寄托了深深的忧虑,并清醒地认识到国家要兴盛,必须从改造国民性入手。

在小马和李子荣身上,则可以看到新一代年轻人面向世界潮流,走向开放的新姿态。

两代人在历史转折时期无可调和的冲突,显示了他们不同的心态,亦即昭示了民族新生的希望。

2021年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六章笔记(7)

2021年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六章笔记(7)

2021年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六章笔记(7)简析《四世同堂》的结构特点一、全景式、多线索的广阔场景1、《四世同堂》从时间上来说几乎跨越了八年抗战的全过程。

2、从空间上说,它的笔触遍及北平的小胡同、大杂院等,简直就是一副沦陷了的北平社会的全景图。

二、在人物关系的设置上,呈辐射型、网络状展开。

它以小羊圈胡同的祁家四代报酬中心,间以多重矛盾,既有中国人民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又有维护民族尊严者与出卖民族利益者的矛盾,也有同一个家庭内部的上与下之间、正与邪之间的矛盾,但结构严谨、匀称、完整。

简析《四世同堂》的文化反思色彩《四世同堂》有一个鲜明的特色,这就是比力浓厚的文化反思色彩:1、小说中心的祁家,本色上是中国封建礼教堡垒的象征,祁老者引为自豪的“四世同堂”正是传统家庭伦理的抱负结构。

老舍抓住了维系这个堡垒的内在文化纽结,把它置于小羊圈胡同的具体环境和广阔深邃的民族抗战的历史文化背景上加以表示,对表现了民族文化精髓的北平文化进行了沉痛的反思。

2、小说以明确的批判意识揭露了浮游在北平市民中的民族劣根性,以理性审视的目光,对“民族的遗传病”作了穿透性的剖析。

企望在战火中焚毁国民性的劣根性,显示了改造与重塑“国民性”的努力。

分析《四世同堂》的思想内容老舍的宏篇巨著《四世同堂》由三部连续性的长篇《惶惑》《偷生》《饥荒》组成。

反映的是抗战期间北京沦陷人民的苦难生活及其觉醒和斗争。

作品以祁家为中心,广泛地描写了北京市民阶层的各式人等。

小说的思想内容可分为以下三点:1、是异族统治下灵肉遭受熬煎的痛史。

亡国奴的生活是惨痛的。

物质极度匮乏,人民陷于饥饿之中,生命没有保障。

祁天佑安守故常却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日寇枪杀;钱默吟老诗人被日寇抓住严刑拷打长期监禁;祁瑞宣作为教师面临着要他教日语的苦恼。

2、是憎恨侵略者、民族败类,也恨惶惑与偷生的国民性的恨史。

小说描写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也刻画了一批汉奸形象。

如大赤包、蓝东洋、冠小荷等。

现代文学史课件:11第六章20年代戏剧

现代文学史课件:11第六章20年代戏剧

1925年,在余上沅、赵太侔、闻一多等主持下,恢复了北京国 立艺术专门学校,增设戏剧系。这是第一个国立戏剧教育机构, 戏剧艺术由此进入国家高等教育,以后,在田汉主持下,又在南 国社基础上,创立了上海艺术大学与南国艺术学院。
这就表明,他们所要创造的是不同于中国传统戏
曲的,适应于现代文明需要的,主要借鉴西方的,以
言语、动作(而非歌舞)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新的戏剧
形式,当时称之为“文明新戏”。
Your company slogan
20年代戏剧概述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1910年底,由任天知发起,聚 集了汪仲贤、欧阳予倩、陈大悲等优秀戏剧人才的“ 进化团”,这是第一个职业性的新剧团体.他们打着“ 天知派新戏”的旗帜,以《血蓑衣》、《东亚风云》 、《新茶花》一炮打响,演遍大江南北。
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 燕京女校、交通大学、民国大学、 师范大学、政法专科学校、北京高 等师院、女高师等院
Your company slogan
20年代戏剧概述
1921年11月,北京学生业余剧团联合组织北京实验剧社成立。
1922年1月上海民众剧社扩建为新中华戏剧协
1922年冬,在蒲伯英、陈大悲主持下,创办北京人艺戏剧专门 学校,鲁迅、周作人、梁启超等均被聘任为校董事。这是第一所 培养“预备将来以戏剧为职业的”“专门的戏剧人才”学校。
侨民传入中国。 中国人演话剧始于教会学校学生的业余演出
“文友会”——从校园走向社会
Your company slogan
20年代戏剧概述
春柳社《演艺部专章》宣称:
“演艺之大别有二:曰新派演艺(以言语动作感
人为主,即今欧美流行者);曰旧派演艺(如吾国

之昆曲、二黄、黄腔、杂调皆是)。本社以研究新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汇总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汇总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资料1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名词解释:双簧戏:1、 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文学革命”与“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清、冰心等。

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

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

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

《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知识点第六章闪耀于五四时代的星辰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知识点第六章闪耀于五四时代的星辰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知识点第六章闪耀于五四时代的星辰第六章闪耀于文化战国时代的星辰第一节闻一多徐志摩李金发闻一多,原名闻家骅,1923第一部诗集《红烛》,多为自由体诗歌,浪漫主义色彩浓厚。

1928,第二部诗集《死水》,转向格律体,诗风颇具新古典主义色彩。

昵称“新月的理论家”。

诗歌特征:《红烛》《死水》:大多秉持严谨凝练的诗风,“体情之制”。

《红烛》多写留美期间游子对家人的眷恋以及对故土的恋怀。

《死水》大多表现诗人悲愤的沉郁美和强烈的忧患意识。

但并没有完全陷入沉郁,而是在压抑中坚守抗争精神,赋予其爱国诗篇以悲壮的艺术魅力,而爱国主义的真情倾露,又成为其诗情的主要特色。

意象的选择和处理:华贵而新奇的意象;在意象的运用与组合上,他力求短小而恰切,同他的诗歌语言一样精炼。

三美理论:完美体现于代表作《死水》。

以及《口供》《夜歌》《一个观念》徐志摩:四部诗集,1927分界,前期《志摩的诗》(1925)《翡冷翠的一夜》(1927),主调:忧郁和抒情的浪漫主义;后期《猛虎集》(1931)《云游集》(1932),情感更为低沉阴郁。

比闻一多更像一位纯诗人,擅长凭借灵性将柔美流丽的情绪洒脱表达。

胡适曾说徐志摩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里面只有三个大字:爱、自由、美。

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爱情的歌颂贯穿他的创作历程。

在追逐理想的过程中,抒唱爱情是诗人心灵律动的具体表现,爱的观念成为其人生的原动力。

诗歌语言多是轻烟般的飘逸,带有温柔缠绵的诗化情感。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将其发挥到极致,也集中体现了徐一贯追求的意境美。

徐志摩还注重音乐性的建设,讲究艺术形式的实验,他的新格律诗排列各异,长短不一,还才用过对话体、独白体、戏剧性情景,同时借鉴西方诗歌的用韵特点综合尝试,平衡了新月派过于追求格律的整饬与严谨的形式化倾向。

李金发:1923年,诗集《微雨》,4月《食客与凶年》,10月,《为幸福而歌》。

诗歌主题:大都围绕生与死的忧伤,在现实与梦幻的迷离间弹拨生命的哀弦,表达精神的孤独与绝望。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学衡》派: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2、主张:尊崇中国的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3)新文化阵营与章士钊《甲寅》上的复古论调的论争。

13、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1)自晚清以来的被压抑着的现代性获得了最大的生机,形成了新的文化与文学观念,开创了新的主题领域与人物形象谱系;(2)五四文学革命全面革新文学语言、文体形式,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3)五四文学增添了世界维度,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的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有本土特点的开放性现代文学;(4)五四形成的现代作家队伍是以后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的主体力量,这批作家和他们开创的文学内容及形式形成了新的现代传统,这一传统的赓续是文学现代性的基本保证。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论述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论述题

题签第一章1917年-191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1,分析评价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胡适文学改良的基本主张)2,分析评价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陈独秀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3,分析评价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成就和历史意义?4,简析周作人《人的文学》一文的内容及意义(或影响)?5,简析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6,简析创造社的文艺思想?7,为什么说1917-1919年的文学思潮现实主义占主潮地位?8,为什么说浪漫主义是五四时期主要的文学思潮?9,简析文化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几次论争?10,简析文学革命革命时期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派的三次论战?11,论文学革命兴起的历史必然性及其深远的意义?12,简析“两个口号”论争的背景及意义?13,简析京派的文学主张?14,简析鸳鸯蝴蝶派文学?15,论述抗战文学运动的基本特点?16,简析抗战文学思潮的特点?17,分析五四时期新文学的思潮的特点?18,“五四”文学革命的内容及意义?19,分析评价1921年,1927年新文学的文学思潮的特点?20,分析1927年-1937年新文学的文学思潮特点?21,1927-1937年小说创作发展的标志?22,分析解放区文学的思潮特点?23,论述解放区文学运动的重要特点?24,简述关于革命文学论争的基本内容及意义?25,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兴起的背景?(或原因)26,试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者们的主张及不足?27,简述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性?28,简述左联对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开展及其重要意义?29,左联成立后进行过哪几次思想论争?30,简述左联与新月派的论战?31.简述左联对“民族主义文学”的斗争?32,简述左联与“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33,简述左联对初期革命文学创作中错误倾向的纠正?34,试析左联的成就(历史功绩或贡献)和缺点(或历史局限性)?35,分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的主流及缺失?36,简述民族形式问题讨论的意义?37,分析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内容及意义?38,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特点及由各流派及和左联的思想论证?39,语丝社对现代散文的贡献?第二章鲁迅40,简析《狂人日记》的思想性和象征意义?41,分析《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42,阿Q“精神胜利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43,试析阿Q性格?44,简析《阿Q正传》的思想主题?45,简析《阿Q正传》的艺术成就?46,为什么说《阿Q正传》是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形象总结?47,结合作品,具体论析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48,试论阿Q性格的基本特征及鲁迅批判精神胜利法的重大社会意义?49,举例论析《阿Q正传》的批判与讽刺特色及其卓越的语言艺术?50,简析《呐喊》中对辛亥革命的描写及其思想意义?51,简述《呐喊》《徬徨》的思想主题?52,分析《呐喊》《彷徨》对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礼教的深刻批判?53,分析《呐喊》中的阿Q、闰土、七斤等农民形象?54,试析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或分析《彷徨》中祥林嫂、爱姑、子君等妇女形象。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整理(六)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整理(六)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整理(六)第二部分·现代文学▼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二、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三、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四、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第二章鲁迅(一)一《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二《野草》与《朝花夕拾》第三章小说(一)一“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二、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三“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型叙述小说继续点击下方空白区域▼第四章郭沫若一、《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二、《女神》的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三、从《星空》、《瓶》到《前茅》与《恢复》四、以《屈原》为代表的历史题材的剧作第五章新诗(一)一、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二、“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三、“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四、新诗的“规范化”——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五、“纯诗”概念的提出与早期象征派诗歌第六章散文(一)一、《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1)1918年4月《新青年》第4卷4号开始设立“随感录”栏目,专门发表杂文。

此后有诸多报刊仿效开设同类栏目,使杂文承担了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的任务,成为最早显示白话文艺术特质的文体之一。

《新青年》随感录作者大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鲁迅是其中主要作家。

“随感录”杂文大都是论战批判色彩浓厚的急就章,必须联系当时特定的时代氛围来阅读。

同时,应初步了解“随感录”对后起的“语丝”派等散文诸流派的影响。

二、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2)周作人思想比较复杂,“五四”时期就有所谓“叛徒”(反抗者)与“隐士”(超离现实者)的两重性格,但他又是现代散文的大家,对他这方面的历史地位应充分肯定。

一是要了解其散文观。

他紧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并提倡抒发个人情性的“言志”小品文。

二要了解周作人小品的艺术特质,即多作闲谈体,借鉴明人小品与外国随笔的笔调,形成自然隽永,冲淡平和的风格,或者可用“闲适”两个字来概括。

现代文学史学习计划

现代文学史学习计划

现代文学史学习计划第一部分:文学史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第一章:文学史的概念和研究对象1.1 文学史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文学史是对某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活动进行系统性的整理、梳理和研究,以呈现出其发展脉络和特点,了解文学的历史演变和时代变迁,探讨文学与社会、思想、文化的关系。

它是文学与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产物,具有多重的学科属性和意义。

1.2 文学史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文学史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文学作品、作家、文学流派、文学风格、文学思潮等。

其范围涉及文学的各种类型和流派,如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优美文学、通俗文学等,也包括文学创作的社会历史背景、思想文化渊源等。

1.3 文学史研究方法文学史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本分析、历史比较、社会历史考察、思想文化解读等。

其中,文本分析以文学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文学形态、文学语言、文学思想等方面揭示文学的特点和规律;历史比较则着眼于时代差异、地域差异,使文学的发展历程得到具体的比较和对照;社会历史考察着力于文学与社会历史的相互关系,揭示文学与社会变革、社会思潮的交融;思想文化解读则审视文学作品的意义和思想内涵,涉及文学创作与文化价值、人生命运等方面的关联。

第二章:文学史发展的阶段和特点2.1 世界文学史的发展阶段世界文学的发展大致分为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近代文学和现代文学四个阶段。

古代文学以古希腊、罗马为代表,中世纪文学以文艺复兴为界,近代文学以启蒙运动为标志,现代文学则是20世纪初期至今。

2.2 中国文学史的发展特点中国文学史的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文学形式、思想内容和审美情趣等方面。

从唐宋诗文兴盛,到元明戏曲繁荣,再到清代小说兴起,中国文学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思想内容方面,儒家、道家、佛家思想,以及民间传统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使中国文学呈现出多元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则表现为中国文学的情感浓烈、意境广阔、寓意深邃、清丽婉约等特点。

2.3 世界文学史与中国文学史的异同世界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二者既有着不同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又存在着共通的文学精神和普世的文化价值。

中国现代文学史全(刘教授_)

中国现代文学史全(刘教授_)

中国现代文学史主讲人:刘为钦前言•什么叫“中国现代文学”?•1917-1949;用现代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相适应;是吸收外来文学(文化)的结果,是对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变革。

(前言)•现代文学学科发展的历史•胡适、陈子展、周作人;朱自清,1929-1933,清华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王瑶、刘缓松、唐(韬)。

(王序)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二)1917-1931•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一,自明(清)朝以来的白话文运动趋势;二,科举制度的废弃;三,清朝皇权制度的颠覆与后来的军阀混战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空间;四,外来文化的冲击。

(3-5)•《新青年》:1915年9月创刊于上海,《青年杂志》,1917迁至北京,倡导“人权、平等、自由”和“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与新文化运动息息相关。

(5-6)•《文学改良刍议》:胡适1917年1月发表于《新青年》,文言已经丧失活力,“八事”,是文学革命的发难之作。

(7)•《文学革命论》:陈独秀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二月号,三大主义。

(8)•文学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学革命和思想解放运动,表现人生,反映时代,提倡白话写作,揭开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新的一页。

(12)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等12人,《文学旬刊》《诗》《戏剧》等,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属“为人生”或现实主义的一派。

(16)•创造社:1921年6月成立于日本东京,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等,《创造》《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以1925“五卅”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表现自我有浪漫主义色彩,后期转为革命文学。

(17)•新月社:最初是文化社交团体(英美留学生),1923年发起于北京,胡适、陈源、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后形成了一个诗社,《诗镌》《新月》,新格律诗。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
木,对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梁实秋的散文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 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挖掘美好与哲理,给人以宁 静与启迪。如《雅舍小品》系列文章,通过对雅 舍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
悟与热爱。
散文的影响与发展
对读者审美的影响
对后续创作的启迪
文化传承的意义
现代散文以其丰富的类型与深刻的内涵,对读者 的审美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拓宽了读者的阅 读视野,提高了读者的审美品味,促进了文学素
现代文学的诞生奠定了舆论基础。
白话文运动的兴起
白话文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旨在推广白话文作为文学创作的主要语言。 这一运动推动了文学语言的现代化,为现
代文学的创作提供了重要工具。
代表性作家
鲁迅及其《狂人日记》
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白话文短 篇小说,通过狂人的形象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对现代文学 产生了深远影响。
的独特魅力。
随笔的随意与深刻
随笔以其形式自由、内容广泛而著称,强调作 者随感而发,表达对生活、自然的独特见解。 如周作人的《苦雨》,以雨为引,探讨人生苦 短与淡然处之的生活哲学,展现了随笔的深刻
与随意并存的魅力。
杂文的社会批判
杂文以短小精悍、针砭时弊为特点,通过对社 会现象的深刻剖析与批判,展现作者的思想深 度与社会责任感。如鲁迅的《热风》,以其犀 利的笔触揭露社会黑暗,呼唤民众觉醒,是杂
城市与乡村的对比
在现代诗歌中,城市与乡村的对比成为了 一个重要的主题。诗人们通过不同的视角 和手法,展现了城市与乡村的不同面貌和 生活方式,反映了时代变迁中的社会现实。
爱情与革命的诗篇
爱情与革命是现代诗歌中常见的题材。诗 人们以真挚的情感和崇高的理想,歌颂了 爱情的甜蜜与伟大,同时也表达了对革命 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

全国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习题(答6)

全国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习题(答6)

第六章⽼舍 ⼀、单项选择题1.B2.C3.B4.C5.D6.C ⼆、多项选择题1.ABCE2.BCD3.ABCDE4.BCDE 三、名词解释题 1.《⼆马》:为⽼舍创作的⼀部剖析国民性的长篇⼩说,作品以伦敦作为⼈物活动的舞台,描写了马家⽗⼦在英国伦敦经商的种种遭遇,在⼀连串的笑谑中显⽰了海外侨胞受⼈歧视和凌辱的悲惨处境,进⽽对我国古⽼民族的国民性进⾏了尖锐的批判。

《⼆马》在艺术上,结构安排精细,对⼈物⼼理和⾃然景物的描写⽐较细致,语⾔提炼得更为纯净,摒除了⽩话夹杂⽂⾔的现象, 2.《⿎书艺⼈》:它是⽼舍创作的⼀部⽐较优秀的现实主义长篇⼩说。

在旧中国,艺⼈始终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任⼈玩弄侮辱。

作品中写到了他们的悲惨遭遇,三个青年妇⼥都受到别⼈的欺骗和糟踏,也有些⼈⾃⽢堕落,潦倒不堪。

但⼩说并没有停留在渲染他们的沉沦,⽽是写出他们的觉醒。

⽅宝庆和他的养⼥秀莲对艺术事业的严肃态度和美好设想,他们对于独⽴⽣活的渴望,使作品洋溢着⾼昂、乐观的基调。

3.《⽼张的哲学》:它是⽼舍创作的⼀部长篇⼩说。

作品以⽼张的故事为主线,并以两对青年(李静与天德、龙凤与李应)的恋爱悲剧穿插其中。

悲剧的主要制造者是⽼张,他经商、做官、办学都是为了钱,他的所谓“哲学”即“钱本位⽽之经⼀体”。

他以逼债的⼿段,逼李静、龙凤,从⽽拆散了两对恋⼈。

⽼张之流乃是军阀官僚统治的社会基础。

作者通过对⽼张的描写,抨击了军阀官僚统治,揭⽰了市民悲剧命运产⽣的根源。

这部作品是⽼舍独特艺术个性形成的⼀个起点。

4.《赵⼦⽈》:是⽼舍创作的⼀部写市民⽣活的长篇⼩说。

作品展现了北京学⽣公寓的⽣活,也⼴泛涉及京、津两地的社会⽣活。

⼤学⽣赵⼦⽈起初只是个在学校⾥吃喝、打牌、唱戏、闹学潮、追逐⼥⽣、钻研做官的门路,⼀味混闹的浪荡⼦弟,他的⾏为从⼀个侧⾯表现了都市⽣活的畸形。

后来在进步青年李景纯的帮助下,赵⼦⽈⾛上了救国济民的正路。

作品在艺术上保持了幽默的风格,但较以前的作品,也有些⼩的变化。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六章综合练习题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六章综合练习题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六章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1.老舍本名,字,与、同为现代长篇小说大家。

2.1924年到1929年,老舍在英国完成了三部长篇,分别是、、。

3.从《老张的哲学》中可以看到老舍受英国近代现实主义大师的影响。

4.老舍长篇小说《赵子曰》中,富有正义感和上进心,是他把赵子曰引上了正路。

5.《二马》的叙述结构的安排是受了英国小说家的影响。

6.1929年老舍在新加坡写的长篇是一部童话体的作品。

7.老舍的长篇在科幻小说的外衣下寄寓着明显的政治讽刺意旨。

8.老舍1933年创作的长篇通过对北平财政所几个科员家庭风波的描写,批判了整个旧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形成市民性格的文化系统。

9.是老舍40年代末应美国国务院邀请在美讲学期间写成的,小说着重写了和两个艺人之家。

10.是老舍根据自己被毁于战火的长篇小说《大明湖》的主要情节改写的。

11.老舍作品中惟一的爱情小说是。

12.纵观老舍的长、中、短篇小说,可以看到一个似断实续的基本主题,即。

13.以为中心,是老舍为自己的文化批判所开拓的领域。

14.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最初连载于杂志。

15.祥子与生俱来的小农意识、狭隘的眼光,尤其是他的,是造成他悲剧的主观因素中最根本的一点。

16.祥子的悲剧,是的悲剧,是的悲剧。

17.鲜明突出的,是《骆驼祥子》的一大特色。

18.《四世同堂》选取北平西城一条普普通通的,作为故都这座亡城的缩影,以旧式商人一家四代的境遇为中心,展开了广阔的历史画面与错综的故事情节。

19.《四世同堂》中,身上集中体现了家庭观念与民族意识之间的矛盾。

20.《四世同堂》中,寄寓着作者的热情和理想的青年形象是。

21.《四世同堂》以明确的批判意识揭露了浮游在北平市民中的民族劣根性,以理性审视的目光,对作了穿透性的剖析。

二、单项选择题1.老舍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A.《赵子曰》B.《老张的哲学》C.《二马》D.《离婚》2.老舍的哪部长篇小说受英国近代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影响较大?()A.《赵子曰》B.《二马》C.《老张的哲学》D.《离婚》3.欧阳天风是老舍哪部小说中的人物?()A.《赵子曰》B.《二马》C.《老张的哲学》D.《离婚》4.老舍的哪部小说是以伦敦为背景展开的?()A.《赵子曰》B.《二马》C.《老张的哲学》D.《文博士》5.老舍的哪部长篇小说受英国小说家康拉德影响较大?()A.《老张的哲学》B.《赵子曰》C.《离婚》D.《二马》6.老舍的长篇《小坡的生日》是一部什么体的作品?()A.寓言体B.科幻体C.童话体D.写实主义7.老舍的哪部小说在科幻小说的外衣下寄寓着明显的政治讽刺意旨?()A.《小坡的生日》B.《二马》C.《猫城记》D.《文博士》8.《月牙儿》是老舍根据被毁于战火的哪部长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改写的?()A.《离婚》B.《鼓书艺人》C.《大明湖》D.《我这一辈子》9.下列哪部小说不是长篇?()A.《火葬》B.《鼓书艺人》C.《我这一辈子》D.《骆驼祥子》10.老舍唯一的一部爱情小说是()A.《离婚》B.《我这一辈子》C.《月牙儿》D.《微神》11.老舍的哪部小说批判了好歹活着吧的混世哲学?()A.《离婚》B.《老张的哲学》C.《二马》D.《断魂枪》12.《四世同堂》中,哪位老知识分子最后勇敢地跨人了反抗者的行列?()A.祁老者B.钱默吟C.蓝东阳D.祁瑞丰三、多项选择题1.老舍在英国创作的长篇小说有()A.《老张的哲学》B.《赵子曰》C.《二马》D.《小坡的生日》2.《赵子曰》中的人物有()A.欧阳天风B.李静C.王德D.李景纯3.老舍四十年代创作的长篇小说有()A.《四世同堂》B.《鼓书艺人》C.《骆驼祥子》D.《火葬》4.造成骆驼祥子悲剧的原因有()A.旧社会的逼迫B.虎妞的诱骗C.个人奋斗思想D.缺乏自制能力5.《四世同堂》中的汉奸形象有()A.祁瑞丰B.祁瑞宣C.大赤包D.蓝东阳四、简答、论述题1.简析《二马》在国民性方面的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从生活细节中发现某种哲理,又喜作反 语,表面看似是标新立异,实质上是一 种很成熟的愤世嫉俗。
2、瞿秋白(1899——1935)
• 《俄乡纪程》《赤都心史》 • 开中国报告文学之先声
3、“现代评论派”的散文
• 陈西滢(略)
• 徐志摩的散文集:《落叶集》、《自剖集》、 《巴黎的鳞爪》、《秋》。特色:想象丰富, 结构繁复,语言铺张,词藻华丽,感情强烈。
• 这时期是周作人散文创作的鼎盛时期,既有“金 刚怒目”的杂文类,也有“悠然南山”小品类 , 对新文学的白话散文建设具有开拓性的功劳 。 (把握其散文观)
3、27—37年,周作人的 “隐逸”生活时期。 • 创作倾向发生变化,远 离现实,谈经论史,安 心养性 ,风格平和冲淡, 文字圆熟老练。
4、抗战时期,周作人的文章多属于读书笔 记题跋,也有吹捧日本、汪伪政权之作。 主要集子有《秉烛谈》、《药堂语录》、 《药味集》等,风格趋于枯涩苍老。
• 初名槐寿,字星杓,入 南京水师堂时改名作人 • 别名有遐寿、启孟、启 明、知堂、药堂等。
(一)创作简况
1、五四阶段,周作人的杂文讽喻现实,针砭时弊, 充满战斗活力,体现了破旧立新的时代精神。 2、五四落潮后到27年,周作人处在封建传统的“叛 徒”和隐逸世外的“隐士”的摇摆和转变之中, 艺术情趣也呈现出向恬淡转化的趋向。
人丰富的知识,又使文章飘逸洒脱。如《菱角》、
《水里的东西》、《鬼的生长》。
• “抄书体”
• “文抄公” :特指以用典和摘引为主要手段的杂 文作家和杂文写法。“文抄公”们之所以“掉书袋” 或大段引用,目的在于“借别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 磊”。舒芜说此类文章是:“往往通篇十之八九都 是抄引古书,但是加上开头结尾,加上引文与引文 之间的几句话的连缀点染,极萧寥闲远之致,„„ 可谓古今未有的一种创体。” • “文抄公体”:三四十年代周作人的散文实验,文 章的主干是精心挑选的或苦涩或华美的古文,连缀 其间的是周作人的评点,用简明、朴实的现代白话, 或两者兼而有之。 《鬼的生长》
(二)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色
1、平和恬淡的抒情
• 散文中传达的感情, 是舒缓节制、隐而不 显、含而不露的淡淡 的闲情、逸情 。
• 《故乡的野菜》不正
面述说对故乡的思念,
而是通过对故乡野菜
的叙写,委婉地抒发
了隐隐的、淡淡的怀 念之情。
2、广征博引,庄谐并出,富有知识性 和趣味性
• 周作人追求知识、哲理、趣味的统一,在娓娓絮语 中针砭时弊,纵谈文史,描摹风物,探寻人情物理, 推崇“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 ,既给
二、“五四”散文空前发达的原因
1、中国散文自身悠久的历史传统
2、外国散文的艺术借鉴
3、散文样式自身的轻快便利 4、时代风云的影响。
三、“五四”时期的散文世界
• 《新青年》等报刊的各家杂文 《新青年》以外,李大钊、陈独秀主持的《每 周评论》,李辛白主持的《新生活》,瞿秋白、 郑振铎主持的《新社会》,邵力子主持的《民国 日报》副刊《觉悟》等,都开辟了“随感录”专 栏。其他许多报刊则辟有“杂感”、“评坛”、 “乱谈”等栏目,与“随感录”共同成为杂文的 摇篮。
3、徐舒自如的语言
• 看似从容自在,信笔而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但在字里行间之中,却有一种耐人回味的神韵。
• 极力追求“平淡自然”的境界,同时又注意适
当的含蓄,常将口语、文言和欧化语杂糅调和,
产生一种涩味与简单味,很耐人咀嚼。形成平
和冲淡、舒徐自如的叙谈风格。
(三)其他作家
1、俞平伯(1900—1990)
• 第一本诗文集《荔枝小品》,依稀有一些周作人的影子。 • 有隐逸思想,冲淡而轻松。
3、废名
• 早先专写农村乡镇宁静的生活,对小人物寄予同情,后追 求朦胧枯涩的风格。 • 废名的散文受到周作人的高度推崇,风格是追求枯涩古怪, 表现洗尽烟火气的禅意,有时不容易判断他是真的高深还 是故作高深,但其“文体实验”意义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平易的叙述寄寓深情厚意。
• 《背影》
• 一篇回忆性的抒情 散文 • 以父亲的背影为线 索,在描写无微不 至的父爱的同时, 写出了独特的人生 感受。
2、写景的诗情画意美
• 对自然景物的声音、色彩感觉敏锐,观察精确;比喻巧 妙,联想丰富,构成动静结合的鲜明形象和纯净幽远的 境界。 • 《荷塘月色》选择了极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来寄托作家的
2、《语丝》派
• 语丝社是以1924年11月创刊于北京的《语丝》 周刊而得名的,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以散文 创作为主的文学刊物,倡导思想和言论自由。
• 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犀利、泼辣的杂文;二是 以周作人为代表118)
第二节
一、周作人
周作人、朱自清的散文
第六章
20年代的散文
概述
第一节
1、 现代散文的出世
一、“五四”时期散文创作的总貌
• 新文化运动伊始,现代散文就在对“选学妖孽,桐城谬种”的 讨伐声中显露出一种生气勃勃的战斗姿态。这种战斗性的文字, 为新文学冲荡出一片开阔的战场。随后其他风格的新式散文, 也纷纷登场亮相。 • 第一个十年里,散文创作数量大,范围广,名家多,文体丰富, 风格、流派绚烂多彩:“随感录”、“语丝体”、“闲话 风”„„
2、写家庭,写朋 友,写山水,在 景物人情中抒发 自己的情怀,揭 示人生真谛。
代表作品:《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 月色》《绿》《威尼斯》;《背影》《儿女》 《给亡妇》
(二)艺术成就
1、抒情的委婉细腻美 • 情是朱自清散文的根基,是其作品内
在联系的纽带。如《给亡妇》
• 真挚纯朴的感情,不粉饰,不渲染,以
情思,即明月与荷花。
• 荷花与明月在传统审美经验中已构成固定的象征意义: 荷花的出污泥而不染,明月的洁白无暇,都是清高廉洁、 清风亮节的士大夫人格对应物。
3、结构的精致巧妙美
• 构思巧妙,尤其善用文眼;文笔精美,节奏 跌宕有致,饱含诗意和生活情趣。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以景写情,表现了 很强的时空顺序,描写秦淮河上的水色、天 光、月态、灯影。
• 散文集《杂拌儿》、《燕知草》等。 • 刻意模仿明人小品,显示出名士风度,使人于微暖轻醺 中有不知身在何世之感。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朦胧、空灵的意境中,透露出
玄妙的哲理与感伤的思绪,文笔繁缛晦涩。
• 《陶然亭的雪》《清河坊》《西湖的六月十八夜》等, 是散文中的名篇。
2、钟敬文(1903—2002)
思考题
1、举例说明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征。
2、试述周作人散文的主要特点。
另一类散文美的出现
• 杂文的本质是战斗,美文的本质是闲适。在战斗与 闲适之外,还有相当一批作家致力于表情达意之优 美,辞章语言之动人。 • 冰心、朱自清等人的散文
• 冰心(1900—1999)以问题小说和小诗成名,但以散文的成 就为最高。她自己承认:“我知道我的笔力,宜散文而不宜 诗。” • 朱自清:文字间流荡着视觉美和听觉美,可以一遍一遍地诵 读,愈读愈觉清新中有醇厚。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时间问题, 被干净清爽地剪辑在鸟、树、花的意象中,唤起人充满青春 气息的忧伤,仿佛是“五四”时代的《春江花月夜》。
周作人的散文大致可分两类
1、“浮燥凌厉”
• 代表作《碰伤》、《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 《吃烈士》、《哑巴礼赞》、《奴才礼赞》 等
2、“冲淡平和”——周散文的主体
• 代表作《吃茶》、《谈酒》、《乌篷船》、《故乡 的野菜》等。
• 周作人受英国随笔、明末公安派小品、日本俳文等 多方面影响,也与个性气质、人生态度、价值观念 有关。
1、“随感录”作家群与现代杂文
( 1 )陈独秀 “随感录”文体的开创者, 主要作品有:《偶像破坏论》等。 (2)李大钊(1889—1927)
• 主要作品:《青春》、《新的!旧的》等。
(3)钱玄同(1887—1939)
• 其“随感录”多是文化批判的文字。
(4)刘半农 • 杂文名篇有《“作揖主义”》、《奉答王敬轩先生》等。
• 《春》从三个层次描写春天: • “盼春”——“描春”——“颂春”。在作 为重点的“描春”中,又分写了春草、春花、 春风、春雨,构成一种匀称稳定的结构美。
• 对优雅和谐、含蓄节制
的美的追求,一方面是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延
续,另一方面也隐含着
对中国现实社会景象的
逃逸和否定。
4、语言的清秀朴素美
• 例如: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略) • 又如:《给亡妇》(略)
二、朱自清的散文
朱自清
• 原名自华,字佩弦, 号实秋。祖籍浙江绍 兴,生于江苏东海
• 因祖、父两辈定居扬 州,故自称杨州人
(一)散文的主要内容
1、揭开黑暗社会帷幕的一角,予 以无情暴露和批判。
• 直涉现实,痛砭锢弊。如《执政府 大屠杀记》、《白种人——上帝的 骄子》、《生命的价值——七毛钱》 等。
三、其他作家
1、梁遇春(1904——1932)
• 《春醪集》、《泪与笑》两本散文集。
( 1 ) 谈论知识,探索人生,语言机智而 有文彩。 (2)善于在小题目里开掘微言大义,引用 外国的经典、警句信手拈来,却又处处 切题。
(3)折射出作者的孤傲气:懒散的绅士
风度,不愿受约束的个性,享受人生的
生活主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