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生态学课件

合集下载

《校园生态学报告》PPT课件

《校园生态学报告》PPT课件
简要分析
通过简单分析,发现西区虽然面积很大,但是绿化面
积不足,不能够很好的发挥植物的绿化作用。为学生提供
的绿化效果很有限,应该增加绿化面积,加强对绿化的保
护,同时做好对师生的宣传工作,从而更好地营造一
个很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精选ppt
8
××××××××××
东区诗琴湖绿化
基本概况
水质概况
由于整个湖是死水湖,有相当一部分地方干涸,导致淤泥露出水面。 水体大体呈灰黑状,比较浑浊,贴近湖面处可以闻到一种腐烂的气味。 水面上大面积的地方被落叶覆盖,靠近岸边的地方有很多的垃圾,如塑 料袋、饮料瓶、纸屑、水果皮。
银杏8
××××××××××
实习小结
经过几个星期的校园实习,通过向全校师生发问卷调查表,使用GPS仪器, 查找相关资料等方法水里完成了这次对校园生态系统的实习,对我们生活的校园 生态系统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校园各教学服务要素以及自然要素整体运行良 好,但与师生息息相关的水体质量方面和餐饮业方面应当采取措施加以改善。校 园绿化树种有60多种,在校园的环境改善、环境保护以及环境美化方面起着不同 的作用。通过这次实习,让我们更好地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团队协作的能 力,进一步了解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以及科研工作的艰辛,让我们对科研产生了 极大的兴趣,同时也为校园生态系统的改善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精选ppt
19
×××××××××××××
精选ppt
20
实习目的
通过这次校园生态学的实习,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来观察
和研究生态系统,达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走出课堂,体验 ×××

生态学基本原理课件

生态学基本原理课件
生态学基本原理
➢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类群 生产者 消费者 还原者或称分解者
生态学基本原理
(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碳、氮、磷和水等元素在 不同层次、不同大小的生 态系统内,乃至生物圈内, 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 生物体,又从生物体再回 到环境,不断进行着流动 和循环的过程叫生物地球 化学循环。
水循环 气体循环
富营养化 藻类蔓生 溶氧降低 鱼类死亡 5.信息系统的破坏 污染物和昆虫性激素发生反应,使昆虫失去交配 机会,从而导致该物种繁殖受阻,直至消失。
• 全球变化的几个典型事件举例 • “生物圈二号”
• 该事件告诉人们,地球是目前最完美的生态系统,人们利用高 科技不可能创造象地球这样完美的生态系统
- 长江特大洪灾 1998中国从南到北, 从东到西的大部分地区, 都发生了洪水灾害或洪水影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 2000亿人民币!造成2150多万hm2农作物受灾。问题的原因是 由于江河上游乱砍乱伐森林造成的

当达到一定生理年龄 时,短期内几乎全部
死亡,如人类、及其
生态学基本原理
他一些哺乳动物,以 及某些植物
种群增长模型
(1)指数增长模式
➢ 在没有限制的指数增长中,
增长速度(G)与个体数量 (N)成正比;
➢ 指数增长模式只是一种理 想的状态
种群的环境负荷量
环境负荷量(carrying capacity) 一定面积或一定空间内种群个体的数目接近或达到环境所能
三、人类活动与环境的良性互动
1、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2、切实保护环境 3、人口平衡增长
20
双锯鱼和海葵共栖
黄嘴牛椋 鸟和犀牛 共栖
蚂蚁和蚜虫合作
白蚁消化道中原生动物帮助白蚁消化木屑

生态学(共26张PPT)

生态学(共26张PPT)
逆行演替:发生在人为破坏或自然灾害干扰因素之后,原来稳定性较大,结构较复杂的群落消失,代以结构简单、稳定性小的群落,利用环境和改 造环境能力相对减弱,甚至倒退到裸地
先⑤锋起物 始种条最件先划出分的现:、原湿易生于演被替生挤、掉次的生演沼替。泽植物开始生长。如莎草科、禾本科等一些湿生
种类。排水能力更强和垫高能力更强 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水深1米左右,睡莲等植物飘浮水面,导致水下的沉水植物得不到光照而被排挤,飘浮植物的茎部的阻碍,更多泥沙沉积下来
水生演替系列
➢ 自由飘浮植物阶段:整个植物体漂浮在水面上的一类浮水植物,
这类植物的根通常不发达。
➢ 沉水植物阶段:5-7米水深,首先出现轮藻属植物,由于它
的生长,湖底有机质积累较快而多,由于湖底嫌气条件轮藻 的残体分解不完全,湖底进一步抬高;水深2-4米左右,有金
鱼藻、狸藻等出现,繁殖强,垫高湖底
➢ 多元顶极论 地下水位降低,大量地被物改变了土壤条件
新兴特有现象的存在,以及对植物环境特殊适应为方向的物种形成 ⑤起始条件划分: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第七章 群落的动态 万年到亿年:群落的演化 气候顶极是顶极群落的一种类型,但在一个气候区域内,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一定都汇集于一个共同的气候顶极终点
列的阶段,到达中生性顶极群落。这种沿着顺序阶段向着 顶极群落的演替过程称之为进展演替
➢ 逆行演替:发生在人为破坏或自然灾害干扰因素之后,原来稳定
性较大,结构较复杂的群落消失,代以结构简单、稳定性小的群落, 利用环境和改造环境能力相对减弱,甚至倒退到裸地
➢ 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的比较
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比较
水更浅,使湖底迅速升高 根据主导因子的不同,除了气候顶极之外,还可有土壤顶极、地形顶极、火烧顶极、动物顶极;

生态学第一章绪论1[1]PPT课件

生态学第一章绪论1[1]PPT课件
辞海中指出:生命是由高分子核酸、蛋白体和 其他物质组成的生物体所具有的特有现象。与非生 物不同,生物能利用外界的物质形成自己的身体和 繁殖后代,按照遗传的特点生长、发育、运动,在 环境变化时常表现出适应环境的能力。
对生命理解的要点 :
1. 生命是高度组织化的物质结构,是具有 自我复制和负载遗传信息功能的核酸等 生物大分子。
第二节 地球上的生命
一、什么是生命
李博院士在《生态学》一书(2000年,内蒙古大学) 中指出:
随着生命科学的进展,逐步认识到:生命 是高度组织化的物质结构,其分子基础是具 有自我复制和具负载遗传信息功能的核酸等 生物大分子,其通过生物膜实现内部及内外 的分隔,形成形形色色的细胞、组织与生物 体,并借助外界能量的输入,通过一系列相 互关联的生物化学过程而实现内外物质交换 和自身的复制。
了解生态学的最新发展和趋势、国内外的研究中心 及重要学术刊物。
了解在环境科学的发展过程中,生态学是一门必不 可少的基础学科。
难点:通过了解地球上生命起源、发展、进化伴随 着的大气环境改变的过程,从生物圈尺度来理解生 态学的涵义:即生物与地球环境是如何相互作 用……?
第一节 地球上的生命
一、什么是生命 二、 生命的起源 三、 生物的多样性 四、 生物圈
本课程着重从生物有机体的个体、种群、 群落和生态系统四个层次讲授生态学的基 本概念和基础理论,阐明生物与其周围环 境的关系及其规律。
另外,结合本学科发展动态,介绍与本学 科密切相关的全球环境变化、资源的合理 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及人类本身在地球上 持续生存等重要领域中的生态问题和研究 动态。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有序结构,如细胞、组 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 统、景观、生物圈等层次。

4生态系统生态学_《基础生态学》 ppt课件

4生态系统生态学_《基础生态学》 ppt课件
• 千卡/平方米·年
2020/12/27
25
energy pyramid
2020/12/27
26
生物量金字塔
• 以相同单位面积上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的生物量即生命物质 总量建立的金字塔。对陆地、浅水生态系统中比较典型,因 为生产者是大型的,所以塔基比较大,金字塔比较规则
2020/12/27
27
生物量金字塔
• 生物地理群落(biogeocoenosis)
2020/12/27
6
生态系统的特征
• 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 究的最高层次
• 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
功能 • 营养级的数目受限于生产者所固定的最大能值和能
量在流动中巨大损失,生态系统中营养级不会超过 5-6个 • 动态系统
2020/12/27
7
11.2 生态系统的构成和结构
• 11.2.1 生物群落 • 生产者 (producer) • 消费者 (consumer):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大型 食肉动物
• 分解者 (decomposer) • 11.2.2 非生物环境
• 无机物质 • 有机物质 • 气候因素(及其他物理条件) • 11.2.3 成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22
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数目
• 各营养级消费者不可能100%利用前一营养级的生物量 • 各营养级同化率也不是100%,总有一部分排泄出去 • 各营养级生物要维持自身的活动,消耗一部分热量 • 能流在通过各营养级时会急剧减少,食物链就不可能太
长 • 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一般只有四、五级,很少超过六级
2020/12/27
• 植物残体-蚯蚓-线虫 类-节肢动物

(完整版)生态学课件.ppt

(完整版)生态学课件.ppt

质的量或能量。公式为:
最新.
6
Pn=Pg-R
3 净增生物量(Net Gainable Biomass,△B):单位时间内单位 面积所增加的植物生产量,公式为△B= Pn-L-G;其中L为一定时 间内植物的凋落物(Litter);G为被动物或其他消费者所啃食 (Grazing,G)的量。
4 生物量(Biomass):地表单位面积内现存的活植物体总量或贮 存的总能量,即现存量(Standing Crop),常用kg.m-2或t.hm-2表 示。
最新.
2
二 本节重难点
▪ 1 本节重点
(1) 初级生产的形成过程; (2) 影响初级生产的因素; (3) 初级生产在地球上的分布。
▪ 2 本节难点
(1) C3、C4和CAM植物在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光合效率的 差异性;
(2)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最新.
3
三 讲授新课
太 阳 光
初级生产 者的光合

最强光时

同化产 慢

物再分

不定
干物质 中等


生产
最新.
23
表3-2 具有不同二氧化碳固定方式的植物的特征
在正常大气条件下,光合作用效率由高到低依 次为C4植物、C3植物、CAM植物。如表3-3所示:
植物类群
umol/m2/s
CO2吸收 mg/g/h
C4植物 60~140
30~60(70)
C3植物 作物
CO2)
C3酸 约-10%~-20%
(PGA)
最新.
CAM 大液泡
颗粒状 约-10%~-20% 约-10%~-20% 约-10%~-20%

生态学 ppt课件

生态学  ppt课件
森林群落注意区别树高和枝下高或干高。
PPT课件
23
• 树冠:是植物生长枝叶的顶部。树冠形态与群 落内的光条件的变化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了光能利用情况。树冠的形态取决于侧枝开始的 相对高度、以及主枝的长度和发射角。树冠形态 可分为:
圆柱形,充分利用直射光与散射光; 凸透镜形树冠,利用散射光; 扁形树冠,对光的利用介于两者之间; 塔形树冠,充分利用散射光; 伞形树冠,能利用直射光。
建群种(edificator或constructive species)
伴生种(companion species)
偶见种(rare species)
同一物种可以出现在不同的群落中,在不同的群落
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即同一物种在不同群落中可以
以不同的群落成员型出现。
PPT课件
17
三、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一定的群落结构:形态结构、生态结构(生态类型)、营养 结构(食物链)。
形成群落的环境:
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种间关系。
动态特征:替代过程、机制、替代后果。
分布范围:植被的分布规律主要受温度、水分的限制
边界特征
PPT课件
8
3. 群落的性质: 关于群落性质问题,生态学界存在两派绝然对
PPT课件
9
争论焦点 两条途径
机体论观点
个体论观点
群丛单位理论指导下的 从种群独立性假说出发的群
群落学研究
落种群研究
群落类型
真实的、自然界中的客 观实体
抽象的、人为
群落比拟 有机体、生物的“种” 群落比拟为有机体,欠妥
群落边界 群落分布
明显的 间断分布
逐渐过渡 连续分布

生态学 PPT课件

生态学 PPT课件
10
实际上任何植物的自然种群,都是自然群落整体中的 一个成员,它本身的种群过程,必定与其生存的群落环境 不可分割。近十来年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机:
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更重视对各种群落内部种群结构和 动态的研究。
植物群落学研究:更加重视群落中的优势种或特征种、生 态种组的种群统计和分布格局的定量化研究,深化认识植 物群落形成演替、结构功能、、稳定性和多样化的过程。
群丛单位理论指导下的 从种群独立性假说出发的群
群落学研究
落种群研究
群落类型
真实的、自然界中的客 观实体
抽象的、人为
群落比拟 有机体、生物的“种” 群落比拟为有机体,欠妥
群落边界 群落分布
明显的 间断分布
逐渐过渡 连续分布
代表人物
Clements(1916,1928) H.A.Gleason( 1926 )
30
( 2)、生活型(life forms ): 1)概念: 生活型是植物对一定的生活环境长期适应的
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活型的植物不但在体态上是相似的, 而且在形态结构、形成条件和某些生理过程也具相似性。
7
2. 群落的基本特征:
具有一定的外貌:生活型、(种类组成)生长类型反映植物 群落的外貌。
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一定的群落结构:形态结构、生态结构(生态类型)、营养
结构(食物链)。 形成群落的环境: 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种间关系。 动态特征:替代过程、机制、替代后果。 分布范围:植被的分布规律主要受温度、水分的限制 边界特征
群落的季相是群落适应环境节律的一种必然的表现形式。群落的周 期性外貌变化,在温带和寒带明显的和气候变化相吻合,表现得最为明 显,而控制这种季节性变化的外界因子是温度的节律;在热带亚热带很 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湿度的节律性变化。

生态学基础知识ppt

生态学基础知识ppt

余热供热取暖等
制建材
图 造 纸 工 业 闭 路 循 环 工 艺 流 程 示 意 图
2、生态农场
是依据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新型农业生产 模式。
例:菲律宾的马雅农场 它由庄稼地、 牛场、饲料加工厂、沼气厂以及其他农牧产品 加工厂、污泥处理厂和养鱼池等组成。1982年 以前,每年可生产1200吨饲料原料和可供灌溉 的肥料水以及66万立方米沼气。1983年则可满 足农场各方面能源的需求。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水循环 (2)碳循环 (3)氮循环
(1)水循环
(2)碳循环
(3)氮循环
氮循环
• 生物固氮:每年约为54X106吨。 • 工业固氮:每年大约30X106吨 • 电离固氮:每年大约7.6X106吨 • 岩浆固氮:每年大约0.2X106吨
(4) 硫


(5)磷 循 环
该项目是用群栖的鹭科水鸟——小白鹭作为指示生物, 来评估中国和巴基斯坦境内湿地污染水平及其影响
这项欧盟与发展中国家科技合作项目是由江西省科学 院、意大利帕维亚大学、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巴基 斯坦农业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完成的。
其内容包括:
分别从受工业污染的湿地 、农业污染的湿地以及相 对未受污染的湿地上,采 用非侵害方式采集雏鸟羽 毛、鸟卵和捕食物样品进 行化学分析,以确定污染 物和污染程度,
三、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一)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规律 非洲的毛里求斯,曾有两种特有
的生物,一种是渡渡鸟,另一种是大颅 榄树。
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二)物质循环与再生规律 (三)物质输入输出的动态平衡规律 (四)相互适应与补偿的协同进化规律 (五)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规律
第三节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偏向等密切相关。பைடு நூலகம்
(一)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
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布朗芬布伦纳(U. Bronfenbrenner,1917-2005)是美 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和生态心理学家,他在1979年出版了《人类发展生态学》一 书,提出了著名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指出了环境对于个体行为、心理发展 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基本观点如下: 个体的社会化过程是家庭、 学校、社会综合作用的结果; 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等 并非是孤立的存在,在多种环 境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中,个体才得以实现自身的发 展,实现有效的社会化过程。 个体发展与周围的环境之 间相互联系构成了若干系统, 即微观系统、中介系统、外在 系统和宏观系统。
(二)心理生态学理论
心理生态学理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1902-1994) 把人的一生的心理发展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面临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即面临一种心理社会问题。 (1)婴儿期(0~1岁):信任对不信任
(2)幼儿期(2~3岁):自主对羞怯
(3)童年早期(4~5岁):主动性对内疚 (4)童年中期(6~11岁):勤奋对自卑 (5)青春期(l2岁~18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成人早期(18~24岁):亲密对孤独 (7)成人中期(25岁~59岁):创造性对自我专注 (8)成人晚期(约60岁以上):完善对绝望
(三)心理素质形塑论
人类的心理素质是可以定向形塑的, 个体心理素质的形塑方向应该是基于 积极心理取向并兼顾社会和个人的发 展需要,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全 面发展的人;心理素质形塑过程,必 须以个体遗传条件为基础,通过环境 影响、定向培养、系统教育和自我形 塑,来实现个体积极心理素质的渐进 式发展;心理素质发展是内部机制和 外部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对个体的心理素 质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外部机制对个体心理发展所产生的影 响在其被内化的过程中,通过自我修 养而逐步形成个体的相对稳定的积极 心理素质。
广义生态学涉及人类生态学、教育生态学、心理生态学、 组织生态学、产业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全球生态学以及区 域发展生态学等学科的一个广泛范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知 识体系。为了推动学校生态学的研究,此处仅介绍与学校生 态学相关的部分广义生态学理论。
当代生态学研究更加紧密地结合社会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不断突破其 初始时期以生物为中心的学科界定,愈来愈注意走近大众,与生产实践和社 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并成为政府决策与行动的基础。当生态学介入生产与 社会发展的问题时,特别是涉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时,不可避免地与政策、 经济、法律以及美学、道德、伦理等方面,甚至进入哲学领域的更深层次的 思考。可以说:生态学已经成为在解决当前社会和环境问题时广泛应用的名 词和象征。
教育与人类起源: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意识和语言)——恩格斯《劳动在 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1876)。 劳动与人类生存:人类劳动从一开始就是一种社会的共同劳动,在这种共同 劳动过程中,社会的每一个成员为了生存和生活必须尊重特定的劳动习惯,掌握 一定的劳动技能,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准则。这就需要年长者或专业人员通过各 种形式的教育和定向培养,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即实现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 教育与人类发展:从人类生命史来看,教育是人类进化和人类社会发展不可 或缺的重要机制。300万年的人类历史,1万年的人类文明,在劳动的推动下,自 然界演进出现了人,有了人就有了人类社会,并推动人类和人类社会不断进化、 不断发展。现代人仍然在不断进化。 人类的继续进化:人类进化是持续发生的渐进 式过程,这种过程与生存环境、教育导向、器官使
学校教育生态位:教育层次生态位和教育机构生态位.
教育活动生态位:广义的教育活动生态位是指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类 教育活动,包括榜样作用、媒体影响、气氛感染、文化熏陶等;狭义的教育活动 生态位则是指学校教育中的课程和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生态位:课堂教学存在多样化的生态位:师徒制与班级授课制、主体 与客体、课程教学实施过程(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双边交流)。
教育生态位理论是在分析、总结基础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 的。基础生态学以自然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总结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在长期 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生态位,包括空间生态位、资源利用生态 位、多维生态位。在各类教育生态系统中,同样存在生态位现象。 基本教育生态位:个体社会化过程所必须经历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 育,就是基本教育生态位。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可以分为潜在的利益相关者和真实的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任何组织的发展都离不开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组织 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利益相关者理 论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是对“股东至上”主义的挑战。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任何一个法人组织的发展都离不开利益相关者的投 入或参与,法人组织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些主体的 利益。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出资人、债权人、员工、服务对象或消费者、供应 商等交易伙伴,也包括政府部门、本地居民、本地社区、媒体、环保主义者等 的压力集团,甚至还包括自然环境、人类后代等受到法人组织经营活动直接或 间接影响的各类客体。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学校治理结构的重要理论基础。作为一个法人组织的学 校,存在诸多利益相关者,他们通过对学校的办学条件建设、办学行为、毕业 生质量、社会声誉等,直接或间接地对学校发生影响,同时也对大学存在个人 或者团体的利益诉求,合理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来对学校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 找到他们的核心利益诉求,是进行学校治理结构研究的重点。
(二)非均衡发展理论
非均衡发展理论:源于法国经济学家佩鲁(Francois Perroux)的增长级理论、 德国经济学家赫尔希曼(Albert Hirschman)的非均衡增长发展理论(极化效 应和涓滴效应)、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逊(J. Williamson)的倒“U”理论(区 域差异的出现、扩大、缩小)、邓小平理论(先富带后富理论)。 无时间变量的非均衡增长理论主要包括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 (Francois Perroux)于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增长级理论和德国经济学家赫尔 希曼(Albert Hirschman)的非均衡增长发展理论。增长级理论认为,经济增 长并非在所有地方同时出现,它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于一些增长点或增长级 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非均衡增 长发展理论认为,非均衡增长的必然性来自少数地区的支配效应,处于支配地 位的地区对整个经济具有推动作用,在发展过程中,国际间或区域间的不平等 是增长本身不可避免的现象。有时间变量的非均衡增长理论主要包括美国经济 学家威廉姆逊(J. Williamson)的倒“U”理论:在经济发展初期,非均衡过 程及区域发展差异的扩大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而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 均衡过程和区域差异的缩小又构成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一)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理论
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理论:美国学者埃茨科维兹(Henry Etzkowitz)提出 三螺旋理论:国家的强盛取决于它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创新, 包括概念层面的“慧件”创新、制度层面的“软件”创新和技术层面的“硬件” 创新,而创新主体是大学—产业—政府以经济发展的需求为纽带而联接起来的 整体,通过组织层面制度性或结构性的安排,实现三者信息与资源的分享,达 到资源的协同运用和效能整合。 三螺旋理论认为,系统的演化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知识空间、趋同空间和 创新空间,这三个空间彼此重叠、相互交叉,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利用高技术实 现区域创新。知识空间为区域发展提供原料和知识源泉,这就意味着区域里要 有一定规模与层次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趋同空间是指相关参与者在一起工作的 过程中,大学、产业和政府三方的代表们反复论证,达成共识,形成战略并把 实现这一战略的资源组织在一起时,趋同空间的目的就达到了。创新空间概指 组织的创建或改进,目的在于填补在趋同空间被确认的发展缺口,实现趋同空 间拟定的战略。创新空间是开展创新活动的空间,高度依赖大学、产业、政府 之间的相互作用
1987年,前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博士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发表了其 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92年6月,联合 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核 心的《21世纪议程》,从而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热点。 (1)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 环境承载力论 环境价值论 协同发展论 (2)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
(四)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美国教育经济学家约翰斯通提出了教育成本分扣理论,认 为教育成本必须由利益相关者来分担,并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利益获得”原 则;二是“能力支付”原则。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包括社会(政府)、学生、教 职员工、学生家长、社区、雇主、纳税人等。 教育的直接成本是社会与个人为教育直接支付的费用总和,它分为社会直 接成本和个人直接成本。教育的社会直接成本主要是指国家、政府直接支付的 教育费用,以及社会集资捐资的经费;教育的个人直接成本主要是指学生家庭 和学生个人直接支付的教育费用,诸如学费、杂费、书籍文具费、住宿费、交 通费和生活费等。教育的间接成本是社会和个人为教育而间接支付的费用,有 时也称“机会成本”。它由社会间接成本和个人间接成本两部分构成。教育的 社会间接成本包括:学校所使用的土地、建筑物和其他设备等,如不用于高等 教育而可能获得收入(租金或利息);学校所使用的物资设备因用于教育而免 征的税收;学生已满劳动力年龄因入学而失去就业机会,社会可能获得的税收 等。教育的个人间接成本是指学生已满法定劳动力年龄因受教育而放弃的就业 收入的成本。
代际公平原则
社会公正原则 境外责任原则
(五)泛生态链理论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也称为 泛生态系统(pan-ecosystem),其 组成要素可以称为泛生态元(paneco-element)。在泛生态系统中, 各泛生态元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育生态链:个体社会化过程的 教育生态链、教育实施过程的教育 生态链、教育实体的教育生态链。 信息生态链: 人才生态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