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第1章 三角函数 1_2_2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教学设计 苏教版

合集下载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示范课教学设计【高中数学人教】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示范课教学设计【高中数学人教】

环节三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新知探究】1.发现规律问题 1 诱导公式一表明,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而三个三角函数值都是由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唯一确定的,所以它们之间一定有内在联系.那么,终边相同的角的三个三角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答案:如图1,设P (x ,y )是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过P 作x 轴的垂线,交x 轴于M ,则△OMP 是直角三角形,而且OP =1.由勾股定理OM ²+MP ²=1.因此x ²+y ²=1。

即同一个角的三个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sin 2α+cos 2α=1 .并且当角α的终边与坐标轴重合时,该公式也成立.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有:sin tan cos ααα=,2ππ+≠k α,k ∈Z . 即同一个角α的正弦、余弦的平方和等于1,商等于角α的正切.追问 从方程的角度观察同角三角函数关系,你能发现它有什么作用?答案:因为有两个方程,三个未知数sin α,cos α,tan α,所以已知其中一个可以求出另外两个,简称“知一求二”.2.应用规律例1已知sin α=-53,求cos α,tan α的值. 答案:因为sin α<0,sin α≠-1,所以α是第三或第四象限角.由sin 2α+cos 2α=1得cos 2α=1-sin 2α=1-2316()525-=; 如果α是第三象限角,那么cos α<0.于是cos α=164255-=-, 从而sin 353tan ()()cos 544ααα==-⨯-=; 如果α是第四象限角,那么cos α>0.于是cos α=164255=, 从而sin 353tan ()cos 544ααα==-⨯=-. 图1追问 你能对“例1”这种题型总结出它的解题步骤吗?答案:解题步骤如下:第一步,先根据条件判断角所在的象限;第二步,分类讨论确定其中一个三角函数值的符号;第三步,利用基本关系求出其他的三角函数值.例2求证:xx x x cos sin 1sin 1cos +=-. 答案:证法一:由cos x ≠0,知sin x ≠-1,所以1+sin x ≠0,于是左边=22cos (1sin )cos (1sin )cos (1sin )1sin (1sin )(1sin )1sin cos cos x x x x x x x x x x x x++++===-+-=右边. 所以,原式成立.证法二:因为(1-sin x )(1+sin x )=1-sin 2x =cos 2x =cos x cos x ,且1-sin x ≠0,cos x ≠0,所以cos 1sin 1sin cos x x x x +=-. 3.探究延伸问题 2 总结上述研究过程,你能说说我们是从哪些角度入手发现三角函数性质的?你认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答案:借助单位圆,从三角函数的定义出发,我们从三角函数值的符号规律、三角函数的取值规律(相等)入手发现了诱导公式一和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自然地,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研究三角函数取值互为相反数等其他关系的规律.【归纳小结】问题3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并回答下面问题:(1)本单元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基本脉络是怎样的?在上一节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图?(2)我们是如何发现诱导公式一和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的?在发现这些性质的过程中,有哪些值得总结的思想方法或经验?答案:(1)基本脉络是:现实背景—获得研究对象—分析对应关系的本质—下定义—研究性质;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图:(2)三角函数的定义是借助于单位圆来定义的,因此其性质必然与单位圆的几何性质有关,又因为三角函数是一个背景下同时得到三个概念,所以,它们之间一定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发现了诱导公式一和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湘教版高中数学目录

湘教版高中数学目录

必修一第1章集合与函数1.1集合1.1.1 集合的含义和表示习题11.1.2 集合的包含关系习题21。

1.3 集合的交与并习题31。

2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1。

2。

1 对应、映射与函数习题4阅读与思考计算机编程语言中的函数1。

2。

2 表示函数的方法习题5数学实验用计算机做函数图象和列函数表1.2。

3 从图象看函数的性质习题61。

2。

4 从解析式看函数的性质习题71。

2.5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习题81。

2.6 分段函数习题91.2。

7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增减性和最值习题101.2.8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对称性习题11数学实验用计算机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小结与复习复习题一第2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问题探索射线在介质中的衰减阅读与思考放射性元素的衰变2.1 指数函数2.1。

1 指数概念的推广习题12.1.2 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习题2阅读与思考指数爆炸和指数衰减2。

2 对数函数2.2。

1 对数的概念与运算律习题32。

2.2 换底公式习题4阅读与思考对数小史2.2。

3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习题52.3 幂函数2。

3。

1 幂函数的概念习题62。

3.2 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习题72.4 函数与方程2。

4.1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2.4。

2 计算函数零点的二分法数学实验用二分法就方程的近似解2.5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2。

5.1 几种函数增长快慢的比较习题102.5.2 形形色色的函数模型习题11小结与复习复习题二数学文化 函数概念小史多知道一点 用计算机给区域填色(集合)表示函数的其他方法(函数)用概念解决问题(换底公式)负数有时也有有理指数幂(幂函数)必修二第3章 三角函数数学建模 怎样度量平面上的转动3.1 弧度制与任意角3。

1。

1 角的概念的推广3.1.2 弧度制习题1问题探索 用方向与距离表示点的位置3.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3。

2.1 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3。

2。

2 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3。

高中数学_1.2.3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数学_1.2.3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自主学习推导公式1、证明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1)平方关系:(2)商的关系:回忆: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学生回答: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x,y)则:sinα=y;cosα=x,引导学生注意:单位圆中所以,sin2α+cos2α=1;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知识解决未知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2、辨析讨论—深化公式辨析1思考:上述两个公式成立有什么要求吗?设计意图:注意这些关系式都是对于使它们有意义的角而言的。

如(2)式中辨析2判断下列等式是否成立:设计意图:注意“同角”,至于角的形式无关重要,突破难点。

辨析3思考:你能将两个公式变形么?(师生活动:对于公式变式的认识,强调灵活运用公式的几大要点。

)设计意图:对这些关系式不仅要牢固掌握,还要能灵活运用(正用、反用、变形用)等(二)小组合作及时训练自然界的万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家只要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也许每天都会有新的发现。

刚才我们发现了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那么这些关系式能用于解决哪些问题呢?[例1] 已知sinα=0.8,且α是第二象限角,求cosα,tanα的值.思考1:条件“α是第二象限的角”有什么作用?思考2:如何建立cosα与sinα的联系?如何建立他们与tanα的联系?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对于刚学习的知识所拥有的探求心理,让他们学习使用两个公式来求三角函数值。

变式:α是第四象限角,tanα=-5/12,求sinα.思考:本题与例题一的主要区别在哪儿?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设计意图: 对比之前例题,强调他们之间的区别,并且说明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α可能所处的象限分类讨论。

小结:(由学生自己总结,师生共同归纳得出)2.注意:若α所在象限未定,应讨论α所在象限。

设计意图:利用例题与变式,共同总结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

[例2]本题已知正切的值欲求sin α,tan α的值.设计意图:利用商的关系的灵活使用,解法多样,通过对公式正向、逆向、变式使用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与认识。

《三角函数》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三角函数》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三角函数》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三角函数》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2011年10月03日《三角函数》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一、新旧教材对比分析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数学和其他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基本初等函数。

三角恒等变换在数学中有一定的应用。

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是高中数学课程的传统内容,因此,本模块的内容属于“传统内容”。

与以往的教科书相比较,本书在内容、要求以及处理方法上都有新的变化。

1.以基本概念为主干内容贯穿本书,削枝强干,教材体系更显合理。

“标准”设定的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学习目标是:(1)通过实例,学习三角函数及其基本性质,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具有周期变化规律的问题中的作用;(2)运用向量的方法推导基本的三角恒等变换公式,由此出发导出其他的三角恒等变换公式,并运用这些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根据上述学习目标,在编写教科书过程中,特别注意突出主干内容,强调模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三角函数”一章,突出了三角函数作为描述周期变化的数学模型这一本质。

即通过现实世界的周期现象,在学生感受引入三角函数必要性的基础上,引出三角函数概念,研究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并用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与传统的处理方法不同,这里把三角恒等变换从三角函数中独立出来,其目的也是为了在三角函数一章中突出“函数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这条主线。

为了实现削枝强干的目标,教科书除了将三角恒等变换独立成章外,还在具体内容上进行了处理。

在三角函数部分删减了任意角的余切、正割、余割,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以及符号等内容。

任意角、弧度制概念,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三角函数的奇偶性等内容都降低了要求。

三角恒等变换中,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余弦、正切公式由原来的掌握减弱为能从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

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都作为三角恒等变换基本训练的例题,不要求用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作复杂的恒等变形。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和诱导公式5题型分类-备战2025年高考数学一轮专题复习全套考点突破和专题检测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和诱导公式5题型分类-备战2025年高考数学一轮专题复习全套考点突破和专题检测

专题17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和诱导公式5题型分类一、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1)平方关系:22sin cos 1αα+=.(2)商数关系:sin tan ()cos 2k απααπα=≠+;【记忆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说明:(1)先将诱导三角函数式中的角统一写作2n πα⋅±;(2)无论有多大,一律视为锐角,判断2n πα⋅±所处的象限,并判断题设三角函数在该象限的正负;(3)当n 为奇数是,“奇变”,正变余,余变正;当n 为偶数时,“偶不变”函数名保持不变即可.注:1、利用22sin cos 1αα+=可以实现角α的正弦、余弦的互化,利用sin tan cos =aa a可以实现角α的弦切互化.2、“sin cos sin cos sin cos αααααα+-,,”方程思想知一求二.222(sin cos )sin cos 2sin cos 1sin 2ααααααα+=++=+222(sin cos )sin cos 2sin cos 1sin 2ααααααα-=+-=-22(sin cos )(sin cos )2αααα++-=(一)同角求值(1)若已知角的象限条件,先确定所求三角函数的符号,再利用三角形三角函数定义求未知三角函数值.(2)若无象限条件,一般“弦化切”.(二)诱导求值与变形(1)诱导公式用于角的变换,凡遇到与2π整数倍角的和差问题可用诱导公式,用诱导公式可以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成锐角三角函数.(2)通过2,,2πππ±±±等诱导变形把所给三角函数化成所需三角函数.(3)2,,2παβππ±=±±±等可利用诱导公式把,αβ的三角函数化(三)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和诱导公式的综合应用)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和诱导公式求值或化简时,关键是寻求条件、结论间的联系,灵活使用公式(π(四)三角恒等式的证明三角恒等式的证明中涉及到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和角公式,差角公式,二角公式,辅助角公式等基本知识点,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知识点是解答该类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原式得证【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证明三角函数恒等式,属于基础题.5-4.(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1)求证:tan 2αsin 2α=tan 2α-sin 2α;(2)已知tan 2α=2tan 2β+1,求证:2sin 2α=sin 2β+1.【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将22sin 1cos αα=-代入左式,化简即可得到右式.(2)将sin tan cos ααα=,sin tan cos βββ=代入条件,通分化简得到2212cos cos αβ=,即2cos 2α=cos 2β,然后由22sin cos 1αα+=,将余弦化成正弦即可证得结论.【详解】解析:(1)tan 2αsin 2α=tan 2α(1-cos 2α)=tan 2α-tan 2αcos 2α=tan 2α-sin 2α,则原等式得证.(2)因为tan 2α=2tan 2β+1,所以22sin cos αα+1=222sin 1cos ββ⎛⎫+ ⎪⎝⎭,即2212cos cos αβ=,从而2cos 2α=cos 2β,于是2-2sin 2α=1-sin 2β,也即2sin 2α=sin 2β+1,则原等式得证.一、单选题1.(2024·全国·模拟预测)已知2cos tan sin 5xx x =+,则cos2x =()A .13B .79C .23D .59【答案】B【分析】利用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得到关于sin x 的方程,再利用倍角公式即可得解.【详解】因为2cos tan sin 5x x x =+,又sin tan cos xx x=,所以sin 2cos cos sin 5x xx x =+,则222cos sin 5sin x x x =+,即2222sin sin 5sin x x x -=+,则23sin 5sin 20x x +-=,即()()3sin 1sin 20x x -+=,所以1sin 3x =或sin 2x =-(舍去),所以217cos212sin 1299x x =-=-⨯=.故选:B.2.(2024·四川巴中·模拟预测)勾股定理,在我国又称为“商高定理”,最早的证明是由东汉末期数学家赵爽在为《周髀算经》作注时给出的,他利用了勾股圆方图,此图被称为“赵爽弦图”.“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中间的一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大正方形图案(如图所示),若在大正方形内随机取一点,该点落在小正方形内的概率为917,则“赵爽弦图”里的直角三角形中最小角的正弦值为()A .217B C .217D 【答案】D【分析】设正方形的边长1,较小的角为θ,则中间小正方形的边长为cos sin θθ-,由题意可得29(cos sin )17θθ-=,显然可得π04θ<<,即可得到cos sin 0θθ>>,从而求出sin θ.【详解】设正方形的边长1,较小的角为θ,则中间小正方形的边长为cos sin θθ-,由题意可得29(cos sin )17θθ-=,显然π04θ<<,所以cos sin 0θθ>>,所以cos sin 17θθ-=,又229cos sin 2cos sin 17θθθθ+-=,所以2cos si 8n 17θθ=,所以22225(cos sin )cos sin 2cos sin 17θθθθθθ+==++,所以cos sin 17θθ+=,所以sin 17θ=.故选:D3.(2024·全国·模拟预测)已知2π2cos 53θ⎛⎫-= ⎪⎝⎭,则19π13π2sin cos 105θθ⎛⎫⎛⎫-++= ⎪ ⎪⎝⎭⎝⎭()A .2-B .2C .23-D .23【答案】A【分析】利用已知的三角函数值,利用换元法,结合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可得答案.【详解】令25m πθ=-,则22,cos 53m m πθ=+=,从而19π13π19π2π2π13π2sin cos 2sin cos 10510555m m θθ⎡⎤⎡⎤⎛⎫⎛⎫⎛⎫⎛⎫-++=-++++ ⎪ ⎪ ⎪ ⎪⎢⎥⎢⎥⎝⎭⎝⎭⎝⎭⎝⎭⎣⎦⎣⎦3π2sin cos(3π)3cos 22m m m ⎛⎫=-++=-=- ⎪⎝⎭.故选:A.4.(2024·山西·模拟预测)已知α为锐角,且cos 6πα⎛⎫+= ⎪⎝⎭,则tan 3πα⎛⎫-= ⎪⎝⎭()A.2B.CD.2【答案】D【分析】注意到πππ632αα⎛⎫⎛⎫++-= ⎪ ⎪⎝⎭⎝⎭,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求角π6α+的正弦,再利用诱导公式求角π3α-的正弦、余弦,从而得到π3α-的正切.【详解】因为α为锐角,所以ππ2π,663α⎛⎫+∈ ⎪⎝⎭且πcos 6α⎛⎫+= ⎪⎝⎭,所以22πsin 06ππsin cos 166ααα⎧⎛⎫+> ⎪⎪⎪⎝⎭⎨⎛⎫⎛⎫⎪+++= ⎪ ⎪⎪⎝⎭⎝⎭⎩得πsin 6α⎛⎫+= ⎪⎝⎭由诱导公式得ππππsin sin cos 3266ααα⎡⎤⎛⎫⎛⎫⎛⎫-=-+=+= ⎪ ⎪ ⎪⎢⎥⎝⎭⎝⎭⎝⎭⎣⎦ππcos sin 363αα⎛⎫⎛⎫-=+=⎪ ⎪⎝⎭⎝⎭.所以πsin π33tan π32cos 3ααα⎛⎫- ⎪⎛⎫⎝⎭-== ⎪⎛⎫⎝⎭- ⎪⎝⎭.故选:D5.(2024高三上·安徽合肥·阶段练习)已知角α为钝角,且角(02π)θθ<<终边上有一点()sin ,cos P αα-,则角θ=()A .πα+B .π2α+C .2πα-D .3π2α-【答案】B【分析】利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及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求解.【详解】点()sin ,cos P αα-,由诱导公式可化为ππcos ,sin 22P αα⎛⎫⎛⎫⎛⎫++ ⎪ ⎪ ⎪⎝⎭⎝⎭⎝⎭,由三角函数的定义知,π2π2k θα=++,又因为α为钝角,02πθ<<,所以π2θα=+.故选:B.6.(2024高三上·宁夏银川·阶段练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1,3P 在角α终边上,则()()()3333sin πcos ππsin cos 2αααα++-⎛⎫--- ⎪⎝⎭的值为()A .1327B .1427C .1427-D .1413【答案】B【分析】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求角α的三角函数值,再利用诱导公式化简求值.【详解】因为点()1,3P 在角α终边上,则1x =,3y =,所以tan 3yxα==,()()()333333333sin πcos πsin cos 1114π227sin sin 2tan sin cos 2ααααααααα++---==+⎛⎫----- ⎪⎝⎭.故选:B7.(2024高三上·四川成都·期中)已知角α的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始边与x 轴的正半轴重合,若角α的终边与23π角的终边相同,则sin()cos(2)3sin()2παπαπα+--=+()A1B1C.1D.1-【答案】C【分析】利用三角函数定义求得tan α=,再利用诱导公式化简即可.【详解】由题意得2tan tanπ3α==sin(π)cos(2π)sin cos sin cos sin cos tan 113ππcos cos sin()sin 22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 ⎪⎝⎭,故选:C.8.(2024·全国·模拟预测)已知直线:2310l x y +-=的倾斜角为θ,则()πsin πsin 2θθ⎛⎫-⋅-= ⎪⎝⎭()A .613B .613-C .25D .25-【答案】A【分析】根据直线一般方程可求得2tan 3θ=-,再利用诱导公式及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基本关系可得其结果.【详解】由直线l 的方程为2310x y +-=,得斜率2tan 3k θ==-,则()πsin cos sin πsin sin cos 21θθθθθθ-⋅⎛⎫-⋅-=-⋅= ⎪⎝⎭22222sin cos tan 63sin cos tan 113213θθθθθθ-⋅-====++⎛⎫-+ ⎪⎝⎭;故选:A .9.(2024·陕西宝鸡·一模)已知4ππsin 2sin 36αα⎛⎫⎛⎫-=+⎪ ⎪⎝⎭⎝⎭,则πsin 23α⎛⎫+= ⎪⎝⎭()A .34-B .34C .45-D .45【答案】C【分析】先利用诱导公式对已知条件化简得ππcos 2sin 66αα⎛⎫⎛⎫-+=+ ⎪ ⎪⎝⎭⎝⎭;再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求出2π1sin 65α⎛⎫+= ⎪⎝⎭;最后利用二倍角公式即可求解.【详解】4π3πππsin sin cos 3266ααα⎡⎤⎛⎫⎛⎫⎛⎫-=-+=-+⎪ ⎪ ⎪⎢⎥⎝⎭⎝⎭⎝⎭⎣⎦.由4ππsin 2sin 36αα⎛⎫⎛⎫-=+⎪ ⎪⎝⎭⎝⎭可得:ππcos 2sin 66αα⎛⎫⎛⎫-+=+ ⎪ ⎪⎝⎭⎝⎭.因为22ππsin cos 166αα⎛⎫⎛⎫+++= ⎪ ⎪⎝⎭⎝⎭,所以2π1sin 65α⎛⎫+= ⎪⎝⎭.所以2ππππ4sin 22sin cos 4sin 36665αααα⎛⎫⎛⎫⎛⎫⎛⎫+=++=-+=- ⎪ ⎪ ⎪ ⎪⎝⎭⎝⎭⎝⎭⎝⎭.故选:C.10.(2024·全国·模拟预测)已知(ππtan cos 3cos 44ααα⎛⎫⎛⎫+=-- ⎪ ⎪⎝⎭⎝⎭,则cos2α=()AB.2C .12-D .1-【答案】B 【分析】由诱导公式和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到(πtan 3tan 4αα⎛⎫=-+ ⎪⎝⎭,再利用正切和角公式得到方程,求出tan 1α=,利用余弦二倍角,齐次化求出答案.【详解】因为ππππcos sin sin 4244ααα⎛⎫⎛⎫⎛⎫-=-+=+ ⎪ ⎪ ⎪⎝⎭⎝⎭⎝⎭,所以(ππtan cos 3sin 44ααα⎛⎫⎛⎫+=-+ ⎪ ⎪⎝⎭⎝⎭,故(πtan 3tan 4αα⎛⎫=-+ ⎪⎝⎭,因为πtan tanπtan 14tan π41tan 1tan tan 4ααααα++⎛⎫+== ⎪-⎝⎭-,所以(tan 1tan 31tan ααα+=--,故)(2tan 21tan 30αα-+-=,解得tan 1α=,所以)()2222222211cos sin 1tan cos2cos sin 1tan 11ααααααα---=====+++-故选:B .11.(2024·全国·模拟预测)已知圆22:(1)(1)1C x y -+-=,过点()3,2P ,作圆C 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则tan ACB ∠=()A .43-B .43C .12-D .34【答案】A【分析】设切线的方程为2(3)y k x -=-,求得圆心C到切线的距离1d ==,求得k 的值,得到4tan 3APB ∠=,结合180APB ACB ∠+∠=︒,即可求解.【详解】由题意知,圆22:(1)(1)1C x y -+-=的圆心为(1,1)C ,半径1r =,且切线PA ,PB 的斜率都存在,设切线的方程为2(3)y k x -=-,即320kx y k --+=,因为直线与圆相切,所以圆心C到切线的距离1d =,解得10k =或2k =43,所以4tan 3APB ∠=,在四边形APBC 中,因为90APC ABC ∠=∠= ,可得180APB ACB ∠+∠=︒,所以4tan tan(180)tan 3ACB APB APB ∠=-∠=-∠=-.故选:A .12.(2024·河南郑州·模拟预测)已知tan 2θ=,则3πsin sin 2θθ⎛⎫+= ⎪⎝⎭()A .35B .12C .12-D .25-【答案】D【分析】利用诱导公式,平方关系和商关系即可求解.【详解】3πsin sin sin cos 2θθθθ⎛⎫+=- ⎪⎝⎭222sin cos tan 2sin cos tan 15θθθθθθ=-=-=-++.故选:D13.(2024·陕西西安·二模)已知π5cos 513α⎛⎫-= ⎪⎝⎭,则7πsin 10α⎛⎫-= ⎪⎝⎭()A .513-B .513C .-1213D .1213【答案】A 【分析】因为7πππ1052αα⎛⎫-=-- ⎪⎝⎭,由诱导公式可得选项.【详解】7ππππ5sin sin cos 1052513ααα⎛⎫⎛⎫⎛⎫-=--=--=- ⎪ ⎪ ⎪⎝⎭⎝⎭⎝⎭.故选:A.14.(2024·广东深圳·模拟预测)已知π4sin 35α⎛⎫+= ⎪⎝⎭,则5πcos 6α⎛⎫+ ⎪⎝⎭的值为()A .35-B .35C .45-D .45【答案】C 【分析】根据5πππ623αα⎛⎫+=++ ⎪⎝⎭,借助于诱导公式,即可求得结果.【详解】5πππcos cos 623αα⎡⎤⎛⎫⎛⎫+=++ ⎪ ⎪⎢⎥⎝⎭⎝⎭⎣⎦ sin 3πα⎛⎫=-+ ⎪⎝⎭45=-,5πcos 6α⎛⎫∴+ ⎪⎝⎭的值为45-,故选:C15.(2024高三上·陕西西安·阶段练习)若1sin 3A =,则()sin 6A π-的值为()A .13B .13-C.3-D.3【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诱导公式的基础运用,套用公式即可.【详解】利用诱导公式可得()()1sin 6sin sin 3A A A π-=-=-=-,故选:B.16.(2024高三上·陕西西安·阶段练习)若()1sin 2πα+=-,则cos α的值为()A .12±B .12CD.【答案】D【分析】先化简已知得1sin =2α,再求cos α的值.【详解】由()1sin 2πα+=-得1sin =2α,所以α在第一、二象限,所以cos =2α=±.故选:D.17.(2024·贵州贵阳·模拟预测)已知πsin sin 2θθ⎛⎫-+= ⎪⎝⎭,则tan θ=()A.B .1-C .1D【答案】B【分析】利用诱导公式以及同角三角函数的平方关系可得出关于sin θ、cos θ的方程组,求出这两个量的值,即可求得tan θ的值.【详解】因为πsin sin sin cos 2θθθθ⎛⎫-+=-= ⎪⎝⎭,由题意可得22sin cos sin cos 1θθθθ⎧-=⎪⎨+=⎪⎩sin 2cos 2θθ⎧=⎪⎪⎨⎪=-⎪⎩,因此,sin tan 1cos θθθ==-.故选:B.18.(2024高一下·湖南长沙·阶段练习)已知1sin cos 5αα+=,且()0,πα∈,sin cos αα-=()A .75±B .75-C .75D .4925【答案】C【分析】将已知等式两边平方,利用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求得2sin cos αα的值,结合α的范围确定sin α与cos α的正负,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及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可求得sin cos αα-的值.【详解】因为1sin cos 5αα+=,两边平方得()21sin cos 12sin cos 25αααα+=+=,故242sin cos 025αα=-<,所以sin α与cos α导号,又因为0πα<<,所以sin 0α>,cos 0α<,所以7sin cos 5αα-====.故选:C.19.(2024高三下·重庆渝中·阶段练习)已知θ是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且满足sin cos 5θθ-=,则tan θ=()A .2B .1C .3D .12【答案】A【分析】利用平方关系可求得42sin cos 5θθ=,可解得29(sin cos )5θθ+=,再结合θ是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即可得sin ,cos θθ==tan 2θ=.【详解】将sin cos θθ-=两边同时平方可得112sin cos 5θθ-=,即42sin cos 5θθ=;所以29(sin cos )12sin cos 5θθθθ+=+=若sin +cos θθ=,解得sin θθ==,这与θ是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矛盾,所以sin +cos θθ=,解得sin θθ==,此时求得tan 2θ=.故选:A.20.(2024高三上·北京·阶段练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角α与角β均以Ox 为始边,它们的终边关于直线y x =对称,若4sin 5α=,则cos β=()A .45-B .45C .35-D .35【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利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结合诱导公式可求得结果.【详解】因为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角α与角β均以Ox 为始边,它们的终边关于直线y x =对称,所以ππ,Z 24k k αβ+=+∈,即π2π,Z 2k k αβ+=+∈,所以π2π,Z 2k k βα=-+∈,因为4sin 5α=,所以π4cos cos 2πsin (Z)25k k βαα⎛⎫=-+==∈ ⎪⎝⎭,故选:B21.(2024·辽宁抚顺·模拟预测)已知(),0,a βπ∈,则“tan tan 1αβ=”是“2a πβ+=”的()A .充要条件B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C .充分不必要条件D .必要不充分条件【答案】D【分析】根据诱导公式的逆运用以及由三角函数的概念即可判断其充分性,由2a πβ+=代入tan α化简计算即可判断其必要性,从而得出结论.【详解】若tan tan 1αβ=,则1tan ta 2n tan παββ⎛⎫==- ⎪⎝⎭,故()2k k παπβ=+-∈Z ,即()2k k παβπ+=+∈Z .又()0,2αβπ+∈,故0k =或1k =,充分性不成立;若2παβ+=,即2παβ=-,所以1tan tan 2tan παββ⎛⎫=-= ⎪⎝⎭,所以tan tan 1αβ=,所以必要性成立.故选:D .22.(2024·陕西榆林·二模)已知π7π1cos cos 12125αα⎛⎫⎛⎫+++= ⎪ ⎪⎝⎭⎝⎭,则2πc 23os +α⎛⎫ ⎪⎝⎭=()A .2325-B .2325C .2425-D .2425【答案】C【分析】利用诱导公式和倍角公式化简求值.【详解】7ππππcos cos sin 1212212ααα⎛⎫⎛⎫⎛⎫+=++=-+ ⎪ ⎪ ⎪⎝⎭⎝⎭⎝⎭,由π7π1cos cos 12125αα⎛⎫⎛⎫+++= ⎪ ⎪⎝⎭⎝⎭,有ππ1cos sin 12125αα⎛⎫⎛⎫+-+= ⎪ ⎪⎝⎭⎝⎭,两边平方得π11sin 2625α⎛⎫-+= ⎪⎝⎭,则π24sin 2625α⎛⎫+= ⎪⎝⎭,故2ππππ24cos 2+=cos 2+=sin 2=225366ααα⎛⎫⎛⎫⎛⎫+-+-⎪ ⎪ ⎪⎝⎭⎝⎭⎝⎭.故选:C.23.(2024高三上·北京海淀·阶段练习)已知α为第二象限的角,且3cos 5α=-,则()sin πα-的值为()A .45B .45-C .35-D .35【答案】A【分析】先根据平方关系求出sin α,再利用诱导公式即可得解.【详解】因为α为第二象限的角,且3cos 5α=-,所以4sin 5α=,所以()4sin πsin 5αα-==.故选:A.24.(2024高一上·山西太原·阶段练习)已知π02α<<,且π1sin 34α⎛⎫-= ⎪⎝⎭,则5πsin 6α⎛⎫-= ⎪⎝⎭()A .4B .14-C .4D .14【答案】C【分析】根据角的范围及正弦值求出余弦值,进而利用诱导求出答案.【详解】因为π02α<<,所以ππ36π3α-<-<,又π1sin 34α⎛⎫-= ⎪⎝⎭,所以πcos 3α⎛⎫-== ⎪⎝⎭45πππππs 62in c 3sin cos os 33αααα⎛⎫⎛⎫⎛⎫⎛⎫-=+-=-=-= ⎪ ⎪ ⎪ ⎪⎝⎭⎝⎭⎝⎭⎝⎭.故选:C25.(2024·全国·模拟预测)已知π1tan 22θ⎛⎫+= ⎪⎝⎭,则()33sin 2cos sin πθθθ+=+()A .35B .56C .56-D .35-【答案】D【分析】结合诱导公式与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运算即可得.【详解】由题意得πsin cos 12πsin 2cos 2θθθθ⎛⎫+ ⎪⎝⎭==-⎛⎫+ ⎪⎝⎭,则tan 2θ=-,故()()33333322sin 2cos sin 2cos sin 2cos sin πsin sin sin cos θθθθθθθθθθθ+++==-+-+333323sin 2cos tan 2823sin sin cos tan tan 825θθθθθθθθ++-+=-=-=-=-++--.故选:D.26.(2024高三上·云南昆明·阶段练习)若π2αβ+=sin αβ+=tan α=()A.2BC .1D【答案】B【分析】由诱导公式可得出sin cos βα=,根据已知条件可得出关于sin α、cos α的方程组,解出这两个量的值,结合同角三角函数的商数关系可求得tan α的值.【详解】因为π2αβ+=,则π2βα=-,πsin sin cos 2αβαααα⎛⎫+=+-=+= ⎪⎝⎭联立22cos sin cos 1αααα+=+=⎪⎩sin cos αα⎧=⎨⎪=⎪⎩因此,sin tan cos 3ααα==故选:B.27.(2024高三上·四川成都·阶段练习)已知角α的终边过点()1,3,则πcos(π)cos()2αα-++的值是()A.B.C.D【答案】A【分析】利用三角函数定义,结合诱导公式计算得解.【详解】由角α的终边过点()1,3,得r =,31sin r r αα====,所以πcos(π)cos()cos sin 210105αααα-++=--=--=-.故选:A28.(2024高三上·安徽·阶段练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设角α的顶点与原点O 重合,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若角α的终边过点()4,3P -,则()3πsin 2cos π22αα⎛⎫++-= ⎪⎝⎭()A .1425-B .1425C .1725-D .1725【答案】A【分析】根据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可得sin α,再利用诱导公式、二倍角公式运算求解.【详解】由题意得,5OP ==,则3sin 5α=-,则()3πsin 2cos π2cos 2cos 22cos 22ααααα⎛⎫++-=--=- ⎪⎝⎭()22314212sin 212525α⎡⎤⎛⎫=--=-⨯-⨯-=-⎢⎥ ⎪⎝⎭⎢⎥⎣⎦.故选:A .29.(2024高三上·安徽·期中)已知()sin ,cos P θθ是角π3-的终边上一点,则tan θ=()A .B .C D 【答案】B【分析】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可得sin ,cos θθ,进而由商数关系可求tan θ.【详解】因为()sin ,cos P θθ是角π3-的终边上一点,所以π1πcos sin ,sin cos 3232θθ⎛⎫⎛⎫-==-==- ⎪ ⎪⎝⎭⎝⎭,则sin tan cos 3θθθ==,故选:B.30.(2024高三上·安徽·期中)已知角θ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经过点()2,4P -,则()cos 2cos 2πθπθ⎛⎫--+= ⎪⎝⎭()A .5-B .5-C .0D .5【答案】C【分析】根据终边上的点可求得:sinθ=cos θ=,再结合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从而求解.【详解】因为:r OP ==(O 为坐标原点),所以: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得sin θ==cos θ==所以:()cos 2cos sin 2cos 02πθπθθθ⎛⎫--+=+= ⎪⎝⎭.故C 项正确.故选:C.31.(2024高一上·江苏常州·阶段练习)若π1cos()63α+=,则5π5πcos()sin()63αα--+=()A .0B .23C.13+D.13-【答案】A【分析】利用整体代换法与诱导公式化简求值即可.【详解】依题,令π6t α+=,则15ππsin ,ππ366t t αα⎛⎫=-=-+=- ⎪⎝⎭,5π3ππ3π3262t αα+=++=+,所以5π5πcos()sin()63αα--+3π=cos(π)sin()2t t --+cos cos 0t t =-+=.故选:A32.(2024高三上·重庆永川·期中)已知π0,2θ⎛⎫∈ ⎪⎝⎭,π2tan tan 43θθ⎛⎫+=- ⎪⎝⎭,则πcos cos 22π4θθθ⎛⎫- ⎪⎝⎭=⎛⎫+ ⎪⎝⎭()A .12-B .35-C .3D .53【答案】B【分析】由条件π2tan tan 43θθ⎛⎫+=- ⎪⎝⎭化简求得tan 3θ=,将所求式子利用三角恒等变换化简再根据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转化为正切求得结果.【详解】由π2tan tan 43θθ⎛⎫+=- ⎪⎝⎭,即tan 12tan 1tan 3θθθ+=--,又π0,2θ⎛⎫∈ ⎪⎝⎭,解得tan 3θ=,()()22πcos cos2sin cos sin2sin cos sinπsin cos4θθθθθθθθθθθ⎛⎫-⎪-⎝⎭∴==-+⎛⎫+⎪⎝⎭2222222sin cos sin tan tan333sin cos tan1315θθθθθθθθ---====-+++.故选:B.33.(2024高一下·山东潍坊·阶段练习)下列化简正确的是()A.()tanπ1tan1+=-B.()()sincostan360ααα-=-C.()()sinπtancosπααα-=+D.()()()cosπtanπ1sin2πααα---=-【答案】B【分析】应用诱导公式以及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对四个选项验证即可.【详解】对于A,由诱导公式得,()tanπ1tan1+=,故A错误;对于B,()()sin sin sincossintantan360cos aααααααα--===-- ,故B正确;对于C,()()sinπsintancosπcosααααα-==-+-,故C错误;对于D,()()()()()sincoscosπtanπcos tan cos1sin2πsin sinαααααααααα⋅----==-=---,故D错误.故选:B.二、多选题34.(2024·辽宁·模拟预测)设α为第一象限角,π1cos83α⎛⎫-=⎪⎝⎭,则()A.5π1sin83α⎛⎫-=-⎪⎝⎭B.7π1cos83α⎛⎫+=-⎪⎝⎭C.13πsin83α⎛⎫-=-⎪⎝⎭D.πtan8α⎛⎫-=-⎪⎝⎭【答案】BD【分析】首先由题意得π8α-是第一象限角,所以πsin 83α⎛⎫-=⎪⎝⎭,再利用诱导公式和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对选项逐个计算确定正确答案.【详解】由题意得π2π2π,Z 2k k k α<<+∈,则ππ3π2π2π,Z 888k k k α-<-<+∈,若π8α-在第四象限,则ππ1cos cos 8423α⎛⎫->=⎪⎝⎭,所以π8α-也是第一象限角,即πsin 8α⎛⎫-=⎪⎝⎭5πππππ1sin sin cos cos 828883αααα⎛⎫⎛⎫⎛⎫⎛⎫-=+-=-=-= ⎪ ⎪ ⎪ ⎪⎝⎭⎝⎭⎝⎭⎝⎭,A 项错误;7πππ1cos cos πcos 8883ααα⎛⎫⎛⎫⎛⎫+=-+=--=- ⎪ ⎪ ⎪⎝⎭⎝⎭⎝⎭,B 项正确;13π3ππππ1sin sin cos cos 828883αααα⎛⎫⎛⎫⎛⎫⎛⎫-=+-=--=--=- ⎪ ⎪ ⎪ ⎪⎝⎭⎝⎭⎝⎭⎝⎭,C 项错误;πsin ππ8tan tan 2π88cos 8αααα⎛⎫- ⎪⎛⎫⎛⎫⎝⎭-=--=-=- ⎪ ⎪⎛⎫⎝⎭⎝⎭- ⎪⎝⎭项正确.故选:BD.35.(江苏省宜兴中学、泰兴中学、泰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合质量检测数学试卷)质点P 和Q 在以坐标原点O 1的圆O 上逆时针作匀速圆周运动,同时出发.P 的角速度大小为2rad /s ,起点为圆O 与x 轴正半轴的交点,Q 的角速度大小为5rad /s ,起点为角π3-的终边与圆O 的交点,则当Q 与P 重合时,Q 的坐标可以为()A .2π2πcos ,sin 99⎛⎫ ⎪⎝⎭B .ππcos ,sin 99⎛⎫- ⎪⎝⎭C .5π5πcos ,sin 99⎛⎫-- ⎪⎝⎭D .ππcos ,sin 99⎛⎫- ⎪⎝⎭【答案】ACD【分析】由题意列出重合时刻t 的表达式,进而可得Q 点的坐标,通过赋值对比选项即可得解.【详解】点Q 的初始位置1Q ,锐角1π3Q OP ∠=,设t 时刻两点重合,则π522π(N)3t t k k -∈=+,即π2π(N)93k t k +∈=,此时点ππcos 5,sin 533Q t t ⎛⎫⎛⎫⎛⎫-+- ⎪ ⎪ ⎪⎝⎭⎝⎭⎝⎭,即2π10π2π10πcos ,sin 9393k k Q ⎛⎫⎛⎫⎛⎫++ ⎪ ⎪⎝⎭⎝⎭⎝⎭,(N)k ∈,当0k =时,2π2πcos ,sin 99Q ⎛⎫ ⎪⎝⎭,故A 正确;当1k =时,32π32πcos ,sin 99Q ⎛⎫ ⎪⎝⎭,即5π5πcos ,sin 99Q ⎛⎫-- ⎪⎝⎭,故C 正确;当2k =时,9,62π62πcos sin 9Q ⎛⎫ ⎪⎝⎭,即ππcos ,sin 99Q ⎛⎫- ⎪⎝⎭,故D 正确;由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可得,其余各点均与上述三点重合,故B 错误,故选:ACD.36.(2024高一下·河南焦作·阶段练习)已知角,A B ,C 是锐角三角形ABC 的三个内角,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有()A .()sin sinBC A +=B .sin cos 22A B C +⎛⎫= ⎪⎝⎭C .()cos cos A B C +<D .sin cos A B<【答案】ABC【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及诱导公式,三角函数单调性一一判定选项即可.【详解】由题易知()()πsin sin πsin 2A B C A B C B C A A π⎛⎫++=<⇒+=-= ⎪⎝⎭、、,πsin sin cos 222A B C C +-⎛⎫⎛⎫== ⎪ ⎪⎝⎭⎝⎭,()()cos cos πcos 0cos A B C C C +=-=-<<,即A 、B 、C 结论成立.对于D ,由锐角三角形知,2A B π+>,得ππ022B A <-<<,因此πsin sin cos 2A B B ⎛⎫>-= ⎪⎝⎭,所以错误.故选:ABC37.(2024高一下·河北沧州·阶段练习)在△ABC 中,下列关系式恒成立的有()A .()sin sin ABC +=B .cos sin 22A B C +⎛⎫= ⎪⎝⎭C .()sin 22sin20A B C ++=D .()cos 22cos20A B C ++=【答案】ABC【分析】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诱导公式,准确运算,即可求解.【详解】对于A 中,由()()sin sin sin A B C C π+=-=,所以A 正确;对于B 中由cos cos sin 2222A B C C π+⎛⎫⎛⎫=-= ⎪ ⎪⎝⎭⎝⎭,所以B 正确;对于C 中,由()()()sin 22sin2sin 2sin2sin 2sin2A B C A B C C Cπ⎡⎤⎡⎤++=++=-+⎣⎦⎣⎦()sin 22sin2sin2sin20C C C C π=-+=-+=,所以C 正确;对于D 中,()cos(22)cos2cos 2cos2cos[2()]cos2A B C A B C C Cπ⎡⎤++=++=-+⎣⎦()cos 22cos2cos2cos22cos2C C C C C π=-+=+=,所以D 错误.故选:ABC.38.(2024高一上·江苏无锡·阶段练习)下列结论正确的有()A .sin cos 63ππαα⎛⎫⎛⎫+=- ⎪ ⎪⎝⎭⎝⎭B .52cos sin 063ππθθ⎛⎫⎛⎫++-= ⎪ ⎪⎝⎭⎝⎭C .()()22sin 15cos 751αα-++=D .()()22sin 15sin 751αα-++=【答案】ABD【解析】本题可通过诱导公式将sin 6απ⎛⎫+ ⎪⎝⎭转化为cos 3πα⎛⎫- ⎪⎝⎭,A 正确,然后通过诱导公式将5cos 6πθ⎛⎫+⎪⎝⎭转化为2sin 3πθ⎛⎫-- ⎪⎝⎭,B 正确,最后根据()()sin 15cos 75 αα-=+以及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判断出C 错误以及D 正确.【详解】A 项:sin sin cos cos 63332πππππαααα⎛⎫⎛⎫⎛⎫⎛⎫+=+-=-=- ⎪ ⎪ ⎪ ⎪⎝⎭⎝⎭⎝⎭⎝⎭,A 正确;B 项:因为522cos sin sin sin 6333ππππθθπθθ⎡⎤⎛⎫⎛⎫⎛⎫⎛⎫+=-+=---=-- ⎪ ⎪ ⎪ ⎪⎢⎥⎝⎭⎝⎭⎝⎭⎝⎭⎣⎦,所以52cos sin 063ππθθ⎛⎫⎛⎫++-= ⎪ ⎪⎝⎭⎝⎭,B 正确;C 项:因为()()()sin 15sin 75cos 752πααα⎡⎤-=-+=+⎢⎥⎣⎦,所以()()()222sin 15cos 752cos 751ααα-++=+≠,C 错误;D 项:()()()()2222sin 15sin 75cos 75sin 751αααα-++=+++=,D 正确,故选:ABD.【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诱导公式以及同角三角函数关系的应用,考查的公式有sin cos 2παα⎛⎫+= ⎪⎝⎭、()cos cos αα=-、sin cos 2παα⎛⎫-= ⎪⎝⎭、22cos sin 1αα+=等,考查化归与转化思想,是中档题.39.(2024高一上·黑龙江齐齐哈尔·期末)已知下列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有意义,则下列等式恒成立的是()A .cos 1sin 1sin cos x xx x-=+B .221sin 12tan sin cos tan x x x x x++=C .()()sin 53cos 37x x -=+D .()()sin 60cos 480x x -=+【答案】ABC【分析】对于A 、B ,由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进行化简证明即可,对于C 、D ,由诱导公式进行化简证明即可.【详解】对于A ,()()()()()22cos 1sin cos 1sin cos 1sin cos 1sin 1sin 1sin 1sin 1sin cos cos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故A 正确;对于B ,()2222222sin cos sin 1sin cos 2sin 12tan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tan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故B 正确;对于C ,()()()sin 53sin 9037=cos 37x x x ⎡⎤-=-++⎣⎦,故C 正确;对于D ,()()()()cos 480=cos 0=cos 18060=cos 0126x x x x -⎡⎤++---⎣⎦,故D 错误.故选:ABC.三、填空题40.(2024·全国)若π10,,tan 22⎛⎫∈= ⎪⎝⎭θθ,则sin cos θθ-=.【答案】5-【分析】根据同角三角关系求sin θ,进而可得结果.【详解】因为π0,2θ⎛⎫∈ ⎪⎝⎭,则sin 0,cos 0θθ>>,又因为sin 1tan cos 2θθθ==,则cos 2sin θθ=,且22222cos sin 4sin sin 5sin 1+=+==θθθθθ,解得sin θ=或sin θ=(舍去),所以sin cos sin 2sin sin -=-=-=-θθθθθ故答案为:5-.41.(2024高一上·福建莆田·阶段练习)已知tan α=-2απ<<π,那么sin cos 1αα=+.【分析】由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及已知条件求得1sin 33αα==-,代入目标式求值即可.【详解】由tan α=-2απ<<π,则1sin 33αα==-,所以sin cos 1αα=+.42.(2024高三·全国·对口高考)若sin cos 2sin cos x xx x-=+,求sin cos x x 的值为.【答案】310-/0.3-【分析】由已知求出tan 3x =-,再将sin cos x x 化为22sin cos sin cos x xx x+,利用齐次式法求值,即得答案.【详解】由sin cos 2sin cos x xx x-=+可得sin cos 2(sin cos ),sin 3cos x x x x x x -=+∴=-,因为cos 0x =不适合sin cos 2sin cos x xx x-=+,故cos 0x ≠,所以tan 3x =-,故222sin cos tan 33sin cos sin cos tan 19110x x x x x x x x -====-+++,故答案为:310-43.(2024高三上·江西南昌·阶段练习)若4tan 3θ=,则sin cos sin cos θθθθ-=+.【答案】17【分析】分式上下同除以cos θ,化弦为切,代入4tan 3θ=求值即可.【详解】4tan 3θ= ,sin 411sin cos tan 11cos 3sin 4sin cos tan 1711cos 3θθθθθθθθθθ----∴====++++.故答案为:17.44.(2024·上海浦东新·模拟预测)已知sin cos αα、是关于x 的方程2320x x a -+=的两根,则=a .【答案】56-【分析】先通过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sin ,cos αα的关系,再通过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即可解得.【详解】由题意:Δ41202sin cos 3sin cos 3a a αααα⎧⎪=-≥⎪⎪+=⎨⎪⎪=⎪⎩,所以13a ≤,所以()224sin cos 12sin cos 139a αααα+=+=+=,即650a +=,解得56a =-.故答案为:56-.45.(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已知1sin cos 4αα-=,则33sin cos αα-=.【答案】47128【分析】由立方差公式,得()()3322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αααααααα-=-++.将1sin cos 4αα-=两边平方,解得15sin cos 32αα=,代入即可得解.【详解】由题知()()3322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αααααααα-=-++,因为1sin cos 4αα-=,两边平方有112sin cos 16αα-=,所以15sin cos 32αα=,所以()3311547sin cos 1432128αα-=⨯+=.故答案为:47128.46.(2024高三上·安徽合肥·阶段练习)已知23sin 2m m α-=+,1cos 2m m α+=-+,且α为第二象限角,则()()sin 2024πcos 2023π2021πcos 2ααα+++=⎛⎫+ ⎪⎝⎭.【答案】73-/123-【分析】由已知可求出m 的取值范围,由同角三角函数的平方关系求出m 的值,可求出tan α的值,再利用诱导公式结合弦化切可求得所求代数式的值.【详解】因为23sin 2m m α-=+,1cos 2m m α+=-+,且α为第二象限角,则2302102m m m m -⎧>⎪⎪+⎨+⎪-<⎪+⎩,解得2m <-或32m >,因为22222223151010sin cos 12244m m m m m m m m αα-+-+⎛⎫⎛⎫+=+-== ⎪ ⎪++++⎝⎭⎝⎭,整理可得22730m m -+=,即()()2130m m --=,解得12m =(舍)或3m =,所以,233sin 25m m α-==+,14cos 25m m α+=-=-+,所以,sin 353tan cos 544ααα⎛⎫==⨯-=- ⎪⎝⎭,因此,()()sin 2024πcos 2023πsin cos 147112021πsin tan 33cos 2ααααααα+++-==-+=--=--⎛⎫+ ⎪⎝⎭.故答案为:73-.47.(2024·全国·模拟预测)若()223ππ1cos cos 714f x x x ⎡⎤⎤⎛⎫⎛⎫=--++ ⎪ ⎪⎢⎥⎥⎝⎭⎝⎭⎣⎦⎦,则()f x 的最大值为,()f x 的最小值为.【答案】91【分析】借助诱导公式将函数式转化,再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将数转化为形,利用形的直观来求最值.【详解】因为πππ3π3πcos sin sin sin 1421477x x x x ⎛⎫⎛⎫⎛⎫⎛⎫+=--=-=-- ⎪ ⎪ ⎪ ⎪⎝⎭⎝⎭⎝⎭⎝⎭,=,此式可看作点(到点3π3πcos ,sin 77x x ⎡⎤⎛⎫⎛⎫--⎪ ⎪⎢⎥⎝⎭⎝⎭⎣⎦的距离.而点3π3πcos ,sin 77x x ⎡⎤⎛⎫⎛⎫-- ⎪ ⎪⎢⎥⎝⎭⎝⎭⎣⎦的轨迹是圆221+=m n .又点(到圆心()0,0的距离为2,所以()f x 的最大值()()2max 219f x =+=,()f x 的最小值()()2min 211f x =-=.故答案为:9;1【点睛】将所给函数式展开必将陷入命题人的圈套,此时要整体把握目标,借助诱导公式将函数式转化,再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将数转化为形,利用形的直观来求最值,既简单又节省时间.本题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具有整体把握目标的能力,还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求解能力等要求较高.48.(2024·四川绵阳·三模)已知π,π2θ⎛⎫∈ ⎪⎝⎭,()sin π3θ+=-,则tan θ=.【答案】【分析】根据诱导公式以及同角关系即可求解.【详解】由()sin π3θ+=-得sin 3θ=,由π,π2θ⎛⎫∈ ⎪⎝⎭可得cos θ=-,故sin tan cos θθθ==故答案为:2-49.(2024·山西阳泉·三模)已知πsin 6α⎛⎫+= ⎪⎝⎭ππ,44α⎛⎫∈- ⎪⎝⎭,则πsin 3α⎛⎫-=⎪⎝⎭.【分析】整体法诱导公式结合同角三角函数关系求出答案.【详解】因为ππ,44α⎛⎫∈- ⎪⎝⎭,所以ππ5π,61212α⎛⎫+∈- ⎪⎝⎭,故πcos 06α⎛⎫+> ⎪⎝⎭,所以πcos 6α⎛⎫+= ⎪⎝⎭ππππsin sin cos 3266ααα⎡⎤⎛⎫⎛⎫⎛⎫-=-+=+= ⎪ ⎪ ⎪⎢⎥⎝⎭⎝⎭⎝⎭⎣⎦50.(2024·浙江温州·二模)已知tan x =,则23sin 2sin cos x x x -=.【分析】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化简23sin 2sin cos x x x -为齐次式,再代入tan x =.【详解】因为tan x =,所以2222223sin 2sin cos 3tan 2tan 3sin 2sin cos sin cos 1tan x x x x xx x x x x x---==++、()2231⨯-==+51.(2024·黑龙江哈尔滨·二模)已知tan 2θ=,则1sin 2cos 2θθ+的值是.【答案】5【分析】利用正弦、余弦的二倍角公式以及弦化切的公式先化简,在将tan 2θ=代入即可.【详解】因为tan 2θ=,所以2211sin 2cos 22sin cos cos sin θθθθθθ=++-2222cos sin 2sin cos cos sin θθθθθθ+=+-221tan 2tan 1tan θθθ+=+-221252212+==⨯+-,故答案为:5.52.(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已知()7sin cos 0π13ααα+=<<,则tan α=.【答案】125-【分析】由同角三角函数的平方关系和商数关系,并分析三角函数值的正负即可求解.【详解】解:已知7sin cos 13αα+=①,则()2sin cos 12sin cos 69491αααα+=+=,60sin cos 0169αα=-<,0πα<< ,sin 0α∴>,则cos 0α<,sin cos 0αα->,17sin cos13αα∴-===②,联立①②,得12sin 13α=,5cos 13α=-12tan 5α∴=-,故答案为:125-.53.(2024高三上·湖南衡阳·期中)已知sin cos 3αα-=-,则sin 2α=.【答案】79【分析】sin cos 3αα-=-平方,结合同角三角函数平方关系即正弦二倍角公式求解.【详解】sin cos αα-=两边平方得:()22sin cos 12sin cos 1sin 29ααααα-=-=-=,解得:7sin 29α=.故答案为:7954.(2024·全国·模拟预测)已知π1sin 35α⎛⎫-= ⎪⎝⎭,则cos 6α5π⎛⎫-=⎪⎝⎭.【答案】15/0.2【分析】由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化简可得.【详解】由题可得5π5ππππ1cos cos cos sin 663235αααα⎡⎤⎛⎫⎛⎫⎛⎫⎛⎫-=-=--=-= ⎪ ⎪ ⎪ ⎪⎢⎥⎝⎭⎝⎭⎝⎭⎝⎭⎣⎦.故答案为:1555.(2024高三上·内蒙古包头·阶段练习)若πtan 4θ⎛⎫+= ⎪⎝⎭πtan 4θ⎛⎫-=⎪⎝⎭.【答案】【分析】以π4θ+为整体,根据诱导公式运算求解.【详解】由题意可得:πππ1tan tanπ442tan 4θθθ⎡⎤⎛⎫⎛⎫-=+-=-=- ⎪ ⎪⎢⎥⎛⎫⎝⎭⎝⎭⎣⎦+ ⎪⎝⎭故答案为:56.(2024高一下·黑龙江佳木斯·开学考试)已知()1sin 535α︒-=,且27090α-︒<<-︒,则()sin 37α︒+=.【答案】【分析】设53βα︒=-,37γα︒=+,则90βγ︒+=,90γβ︒=-,从而将所求式子转化成求cos β的值,利用α的范围确定cos β的符号.【详解】设53βα︒=-,37γα︒=+,那么90βγ︒+=,从而90γβ︒=-.于是()sin sin 90cos γββ︒=-=.因为27090α︒︒-<<-,所以143323β︒︒<<.由1sin 05β=>,得143180β︒︒<<.所以cos β===所以()sin 37sin 5αγ︒+==-.故答案为:57.(2024高一上·新疆乌鲁木齐·期末)已知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221x y +=交于点1,2⎛⎫⎪⎝⎭y P ,则3πsin 2α⎛⎫-= ⎪⎝⎭.【答案】12-/-0.5【分析】根据任意角三角比的定义和诱导公式求解.【详解】因为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221x y +=交于点1,2⎛⎫⎪⎝⎭y P ,所以||1r OP ==13π12sin cos 212x r αα⎛⎫-=-=-=-=- ⎪⎝⎭,故答案为:12-.58.(2024高一·全国·课后作业)若角α的终边落在直线y x =上,则co 3si 22n s παπα⎛⎫⎛⎫++= ⎪ ⎪⎝⎭⎝⎭-.【分析】化简得到3sin cos cos sin 22ππαααα⎛⎫⎫⎪⎪-++=--⎝⎭⎝⎭,考虑角α为第一或第三象限角两种情况,计算得到答案.【详解】因为角α的终边落在直线y x =上,所以角α为第一或第三象限角,3sin cos cos sin 22ππαααα⎛⎫⎛⎫⎪ ⎪-++=--⎝⎭⎝⎭,当角α为第一象限角时,cos sin αα==,cos sin αα--==当角α为第三象限角时,cos sin αα==cos sin 22αα--=+=或.四、解答题59.(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已知角α的终边落在直线2y x =上.求(1)4sin 2cos 5sin 3cos αααα-+的值;(2)25sin 3sin cos 2ααα+-的值.【答案】(1)613(2)165【分析】由角α的终边落在直线2y x =上可得tan 2α=,再根据同角函数的关系求解即可.【详解】(1)由角α的终边落在直线2y x =上可得tan 2α=则原式=4tan 28265tan 310313αα--==++;(2)原式222225sin 3sin cos 5tan 3tan 20616222sin cos tan 155αααααααα+++=-=-=-=++.60.(2024高一下·安徽·期中)已知角θ的顶点为坐标原点O ,始边为x 轴的非负半轴,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于点P (),x y ,若点P 位于x 轴上方且12x y +=.(1)求sin cos θθ-的值;(2)求44sin cos θθ+的值.【答案】(2)2332【分析】(1)根据cos sin θθ+,cos sin θθ-,cos sin θθ三个直接的关系,可得sin cos θθ-.(2)由4422sin cos 12sin cos θθθθ+=-可得.【详解】(1)由三角函数的定义,1cos sin 2θθ+=,sin 0θ>,两边平方,得221cos sin 2sin cos 4θθθθ++=则32sin cos 04θθ=-<,sin 0θ>,cos 0θ<,所以sin cos 0θθ->,sin cos2θθ-=.(2)由(1)知,3sin cos 8θθ=-,4422222923sin cos (sin cos )2sin cos 126432θθθθθθ+=+-=-⨯=.。

高中数学_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数学_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新课程的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本节课通过精心设计数学实验,创设实验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手段,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体验数学发现的喜悦,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倡导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将传统意义下的“学习”数学改变为“研究数学”,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变的主动而富有个性。

教学分析本节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图像变换和“五点作图法”来揭示参数φ、ω、A 变化时对函数图象的形状和位置的影响,正确找出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与正弦曲线的图象变换规律,并通过图象的变化过程,进一步理解正、余弦函数的性质,它是研究函数图像变换的一个延伸,也是研究函数性质的一个直观反映。

如何经过变换由正弦曲线来获取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呢?通过对参数φ、ω、A 的分类讨论,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图像变换与函数解析式变换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对由函数x y sin 到y=Asin(ωx+φ)的图象变换规律的探索,让学生体会到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三个参数φ、ω、A 对函数y=Asin(ωx+φ)图象的影响;2.掌握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与正弦曲线的变换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经历对函数x y sin =的图象到)sin(A ϕω+=x y 的图象变换规律的探索过程,体会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2、培养学生全面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问题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2. 在解决问题的难点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抓主要矛盾的思维方式;3. 在问题逐步深入的研究中唤起学生追求真理,乐于创新的情感需求,引发学生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苏教版数学高一必修1学案 2.1.2函数的表示方法

苏教版数学高一必修1学案 2.1.2函数的表示方法

2.1.2函数的表示方法1.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2.理解同一函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表示.1.函数的表示方法(1)列表法:用列表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的方法.(2)解析法:用等式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的方法,这个等式通常叫做函数的解析表达式,简称解析式.(3)图象法:用图象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的方法.1.列表法表示函数的优点在于不需要计算就可以直接看出与自变量的值相对应的函数值.这种方法常应用到实际生产和生活中.2.图象法表示函数的优点是通过图象可以直接观察出函数的变化趋势.气象台应用自动记录仪器描绘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工厂的生产图象及股市走向图等,就是用图象法表示函数关系的.3.用解析法表示函数关系的优点:一是简明、全面地概括了变量间的关系;二是可以通过解析式求出任意一个自变量所对应的函数值.【做一做1-1】客车从甲地以6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1小时到达乙地,在乙地停留了0.5 h,然后以8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1 h到达丙地.下列描述客车从甲地出发,经过乙地,最后到达丙地所经过的路程s与时间t之间关系的图象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答案:③【做一做1-2】某种杯子每只0.5元,买x只,所需钱数为y元,分别用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将y表示成x(x∈{1,2,3,4})的函数.解:(1)列表法:(2)图象法(如下图).(3)解析法:y=0.5x,x∈{1,2,3,4}.2.分段函数在定义域内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达式.像这样的函数通常叫做分段函数.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而不是几个函数.生活中有很多可以用分段函数描述实际问题的模型,如出租车的计费、个人所得税纳税额等.分段函数的图象由几个不同部分组成,作分段函数图象时,应根据不同定义域上的不同解析式分别作出.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应为各段上自变量取值的并集,如函数y =⎩⎪⎨⎪⎧1x ,0<x <1,x ,x ≥1的定义域为{x |x >0}.分段函数定义域是各段自变量取值集合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函数值集合的并集,在作图时,要特别注意每段端点的虚实.【做一做2】在实际问题中,常常使用表格,有些表格描述了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比如,国内跨省市之间邮寄信函,每封信函的质量和对应邮资如下表:解:图象如图. 解析式为:0.80,020,1.60,2040,2.40,4060,3.20,6080,4.00,80100.m m M m m m <≤⎧⎪<≤⎪⎪=<≤⎨⎪<≤⎪<≤⎪⎩1.如何求函数解析式?剖析:对于基本初等函数,通过待定系数法求之,即利用方程思想.对于实际应用问题,通常是研究自变量、函数与其他量之间的等量关系,从而将函数用自变量和其他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但不要忘记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如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2,则底边长x 与腰长y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y =6-12x ,其中x ∈(0,6).2.如何理解分段函数?剖析:(1)分段函数的表达式是分段表示的,即函数与自变量的关系不是只满足一个式子,而是在不同范围内有不同的对应法则,这样的函数关系是分段函数.(2)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应为各段上自变量取值的并集,这一点与函数y =x -1+1+x 的定义域的求法不相同.(3)作分段函数的图象时,特别注意端点处点的虚实,如函数y =⎩⎪⎨⎪⎧1,x >0,0,x =0,-1,x <0的图象为(4)分段函数的表示法是解析法的一种形式.函数y =⎩⎨⎧22-6x ,0<x <11,-44,x ≥11不能写成y =22-6x,0<x <11或y =-44,x ≥11.分段函数的表达式因其特点可以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表达式,所以其图象也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可以是由光滑的曲线段组成,也可以是孤立的点或几段线段组成;求分段函数的函数值的关键是“分段归类”,即自变量的取值属于哪一区间,就用哪一区间上的解析式.题型一 求函数解析式【例1】(1)已知函数f (x +1)=x 2-3x +2,求f (x ); (2)已知f (x +4)=x +8x ,求f (x 2);(3)已知函数y =f (x )满足2f (x )+1()f x=2x ,x ∈R 且x ≠0,求f (x ); (4)已知一次函数f (x )满足f [f (x )]=4x -1,求f (x ).分析:求解析式的方法较多,如配凑法、换元法、方程法、待定系数法等,关键在于弄清对于“x ”而言,“f ”是怎样的对应法则,至于选择什么符号表示自变量没有关系.要特别注意正确确定中间变量的取值范围,如(2)中设x +4=t ≥4,否则就不能正确确定f (x )的定义域.解:(1)方法一(换元法):令t =x +1,则x =t -1,代入得f (t )=(t -1)2-3(t -1)+2, ∴f (t )=t 2-5t +6,即f (x )=x 2-5x +6. 方法二(配凑法):∵f (x +1)=x 2-3x +2=(x +1)2-5x +1=(x +1)2-5(x +1)+6, ∴f (x )=x 2-5x +6.(2)方法一(配凑法):∵f (x +4)=x +8x =(x +4)2-16,∴f (x )=x 2-16(x ≥4). ∴f (x 2)=x 4-16(x ≤-2,或x ≥2). 方法二(换元法):设x +4=t ≥4, 则x =t -4,x =(t -4)2, ∴f (t )=(t -4)2+8(t -4)=t 2-16. ∴f (x )=x 2-16(x ≥4).∴f (x 2)=x 4-16(x ≤-2,或x ≥2). (3)(方程法)∵x ∈R ,且x ≠0, 由2f (x )+1()f x=2x ,① 将x 换成1x ,则1x换成x ,得12()f x+f (x )=2x .②①×2-②,得3f (x )=4x -2x ,即f (x )=4x 3-23x.(4)(待定系数法)∵f (x )是一次函数, ∴设f (x )=ax +b (a ≠0),则f [f (x )]=f (ax +b )=a (ax +b )+b =a 2x +ab +b =4x -1.∴⎩⎨⎧a 2=4,ab +b =-1⇒⎩⎪⎨⎪⎧a =2,b =-13或⎩⎨⎧a =-2,b =1.∴f (x )=2x -13或f (x )=-2x +1.反思:对于已知f [g (x )]的表达式,求f (x )的表达式的问题,一般方法是换元法,即设g (x )=t ,解出用t 表示x 的表达式,代入求得f (x )的解析式.在用换元法解这类题时,特别要注意正确确定中间变量t 的取值范围.若题目中已知函数f (x )的函数类型,一般采用待定系数法,如第(4)小题,由于已知函数f (x )是一次函数,故可设f (x )=ax +b (a ≠0).题型二 分段函数的图象与应用【例2】试作出函数y =|x -1|和y =|x -1|+|x +2|的图象.分析:y =|x -1|=⎩⎨⎧x -1,x ≥1,1-x ,x <1,y =|x -1|+|x +2|=⎩⎪⎨⎪⎧-2x -1,x ≤-2,3,-2<x <1,2x +1,x ≥1.解:y =|x -1|的图象如图(1). y =|x -1|+|x +2|的图象如图(2).反思:画带绝对值符号的简单函数的图象的基本方法是先求函数的定义域,然后化简函数解析式,就是去绝对值符号.(1)带一个绝对值符号的函数,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去绝对值符号.(2)带两个或两个以上绝对值符号的问题,常用“零点分段法”去绝对值符号,从而把函数写成分段函数的形式,然后作图.如本题(2),令x -1=0,得x =1;令x +2=0,得x =-2.-2和1把数轴分成三部分(如下图所示).【例3】设函数f (x )=⎩⎨⎧x 2-4x +6,x ≥0,x +6,x <0,则不等式f (x )>f (1)的解集是__________.解析:因f (1)=12-4×1+6=3,所以原不等式可化为f (x )>3.作出原函数的图象,如下图所示.再作出直线y =3,其交点坐标分别为(-3,3),(1,3)和(3,3),从图象观察即得. 答案:(-3,1)∪(3,+∞)反思:作为填空题,可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求解不等式,此方法直观、简洁、准确.题型三 实际应用问题【例4】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心理学家发现,学生的接受能力依赖于老师引入概念和描述问题所用的时间.讲座开始时,学生的兴趣激增,中间有一段不太长的时间,学生的兴趣保持较理想的状态,随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分析结果表明,用f (x )表示学生掌握和接受概念的能力,f (x )的值越大,表示接受的能力越强,x 表示提出和讲授概念的的讲授时间(单位:分钟),可有以下的公式:f (x )=⎩⎪⎨⎪⎧-0.1x 2+2.6x +43,0<x ≤10,59,10<x ≤16,-3x +107,16<x ≤30.(1)开讲后多少分钟,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能维持多长时间? (2)开讲后5分钟与开讲后20分钟比较,学生的接受能力何时强一些?(3)一道数学难题,需要55的接受能力以及13分钟的讲授时间,老师能否及时在学生一直达到所需接受能力的状态下讲授完这道难题?解:(1)开讲10分钟后,学生的接受能力值为59,达到最强,并维持6分钟. (2)f (5)=-0.1×52+2.6×5+43=53.5; f (20)=-3×20+107=47,所以开讲后5分钟学生的接受能力比开讲后20分钟强一些.(3)当0<x ≤10时,f (x )=-0.1x 2+2.6x +43=-0.1(x -13)2+43+16.9,f (x )ma x =f (10)=59.令55≤f (x )≤59,解得6≤x ≤10.所以6≤x ≤10时,f (x )∈[55,59],即开讲后10分钟里,学生只有后4分钟接受能力在55以上,然后有6分钟接受能力维持在59;当16<x ≤30时,f (x )=-3x +107.令f (x )≥55,解得x ≤523,即在这段时间里,学生只有43分钟接受能力维持在55以上.综上所述,开讲后学生共有4+6+43=343分钟接受能力在55以上,故老师不能在学生一直达到所需接受能力的状态下讲授完这道难题.反思:实际问题往往都有一个陌生的情境,它需要我们仔细阅读题意.如果题中给的数量比较多,可以逐个理解和研究,然后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函数关系进行求解.1设函数f (x )=⎩⎨⎧1-x 2,x ≤1,x 2+x -2,x >1,则1(2)f f ⎡⎤⎢⎥⎣⎦的值为__________. 解析:因为f (2)=22+2-2=4,所以1f (2)=14,1(2)f f ⎡⎤⎢⎥⎣⎦=1()4f =1-21()4=1516. 答案:15162某城市出租车按如下方法收费:起步价6元,可行3 km(含3 km),3 km 后到10 km(含10 km)每走1 km 加价0.5元,10 km 后每走1 km 加价0.8元,某人坐出租车走了12 km ,他应交费______元.解析:把收费y 元看成所走路程x km 的函数, 当0<x ≤3时,应交6元;当3<x ≤10时,应交6+(x -3)×0.5=4.5+0.5x (元);当x >10时,应交4.5+0.5×10+(x -10)×0.8=1.5+0.8x (元). ∴当x =12时,y =1.5+0.8×12=11.1(元). 答案:11.13某客运公司确定客票价格的方法是:如果行程不超过100千米,票价是每千米0.5元,如果超过100千米,超过部分按每千米0.4元定价,则客运票价y (元)与行程数x (千米)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__.解析:根据行程是否大于100千米来求出解析式, 由题意,得当0<x ≤100时,y =0.5x ,当x >100时,y =100×0.5+(x -100)×0.4=10+0.4x .答案:y =⎩⎨⎧0.5x ,0<x ≤100,10+0.4x ,x >100已知函数h (x )=f (x )+g (x ),其中f (x )是x 的正比例函数,g (x )是x 的反比例函数,1()163h ==16,h (1)=8,求h (x )及其定义域.分析:本题中已知函数的模型,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 解:设f (x )=k 1x (k 1≠0),g (x )=k 2x (k 2≠0),则h (x )=k 1x +k 2x.由题意得⎩⎪⎨⎪⎧k 13+3k 2=16,k 1+k 2=8.解得123,5k k ⎧⎨⎩=,=.所以h (x )=3x +5x,定义域是(-∞,0)∪(0,+∞).5已知函数f (x )=⎩⎨⎧x 2,x >0,1,x =0,-1x,x <0.(1)画出函数的图象; (2)求f (1),f (-1)的值.分析:分别作出f (x )在x >0,x =0,x <0各段上的图象,合在一起得函数的图象. 解:(1)如图所示.(2)f (1)=12=1,f (-1)=-1-1=1.。

高一数学必修四

高一数学必修四

河南省淮阳县实验高中课时教案河南省淮阳县实验高中课时教案.答案C D .答案D °终边上一点,则m p 等于___33_____河南省淮阳县实验高中课时教案河南省淮阳县实验高中课时教案河南省淮阳县实验高中课时教案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单位圆的概念;有向线段的概念;用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表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2、过程与方法正确利用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将任意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表示出来,即用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表示出来,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三角函数的几何表示,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拓展思维空间.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地用三角函数线表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难点:正确地用与单位圆有关的三角函数线表示三角函数值三、学法与教学用具1、学法:合作探究2、教学用具: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复习曾经学过的有关三角函数的知识,设疑引导学生思维,为下面公式的推导做好铺垫以前对于角α的各种三角函数我们都是用比值来表示的,或者说是用数以A 为原点建立y ’轴与y 轴同向,y ’轴与α角的终边(或其反向延长线)相交于点T (或T ’),则tan α=AT (或AT ’)我们把轴上的向量OM ,ON ,AT 分别叫做α的余弦线、正弦线和正切线. 思考:当角的终边在坐标轴时,三角函数线怎么变化?(三)质疑答辩,发散思维 例1:比较大小:① sin1和sin1.5; ②4cos π7和5cos π7解: ①π01 1.52<<<,∴由正弦线可知:sin1sin1.5<; ②45πππ77<<,∴由余弦线可知:45cos πcos π77>(此时余弦线方向向左). 例2:设α为锐角,求证:π1sin cos 2αα<+<. 解:如图1,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单位圆,设角α的终边为OP ,过P 作PQ Ox ⊥于Q ,PR Oy ⊥于R ,则sin QP α=,cos OQ α=.α为锐角,在OPQ △中,QP OQ OP +>,sin cos 1αα∴+>.①T'T (1,tan α)1y'Ox yPαA (1,0)河南省淮阳县实验高中课时教案河南省淮阳县实验高中课时教案河南省淮阳县实验高中课时教案sin ,[0,2]y x x π=∈(二)研探新知 ①“五点法”作简图:教师提出问题:观察y=Sin x ,x ∈[0,2π]的图象,在作图连线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哪几个点?能否利用这些点作出正弦函数的简图? 引导学生得到五个关键点.学生回答:关键五点:(0,0)、(2π ,1)、(π,0)、(32π,-1)、(2π,0).教师总结:事实上,只要指出这五个点,y=Sinx ,x ∈[0,2π]的图象形状就基本定位了.因此在精确度要求不高时,我们就常先找出这五个关键点,然后用光滑的曲线将它们连结起来,就得到函数的简图,这种作图的方法称为“五点法”作图.(1)描点法画图: 列表------- 描点---- 连线6π3π2π32π65ππ67π34π23π35π611π021230121-23-2123021-23-1-xy注: 五个关键点中,重点应突出点的横坐标,纵坐标即相应函数值; 画简图时应掌握曲线的形状及弯曲的“方向”. (三)质疑答辩,发散思维例1、用五点作图法画出函数:y=-Sinx ,x ∈[0,2π]的简图(1)列表(取五个关键点) (2)描点 (3)光滑曲线连接例2、用五点作图法画出函数:y=1+Sinx ,x ∈[0,2π]的简图 (1)列表(取五个关键点) (2)描点 (3)光滑曲线连接x 02π π 32π 2π Sinx 0 1-1 0 -sinx 0-1 01x2ππ 32π 2π Sinx 0 1 0 -1 0 1+sin x1 2111-1π23ππ2y=-sinx x ∈[0,2π]2πy . . ...③巩固练习用五点作图法画出下列函数在[0,2π]的简图:(1)y= sinx+2(2) y= sinx - 1(四)课堂检测尝试用画正弦函数图象的方法---描点法画余弦函数的图象.如果余弦函数的图象也能用五点法作图,那么用哪五个点?(五)课堂小结1.利用描点法画正弦函数图像2.能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简图(六)课后作业五、教学设计六、板书设计七、课后反思1、值得肯定之处2、有待改进之处河南省淮阳县实验高中课时教案究了正弦函数以及余弦函数的图象。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说课)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说课)

授课教师:吴淑群教材:苏教版数学4第1章1.2.3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节课是苏教版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1.2.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第一课时,该课时主要学习四组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2、教材的地位、作用本节课是学生已学过的三角函数定义、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等知识的延续和拓展,又是推导诱导公式(五)、(六)的基础。

是本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节及全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重要纽带。

求三角函数值是三角函数中的重要内容,利用诱导公式是求三角函数值的基本方法。

诱导公式的重要作用是把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转化为求0°~90”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体现了数学的数形结合和归纳转化的思想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具有重大的意义。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四组诱导公式的推导、记忆和运用。

难点:诱导公式推导过程中数形关系的转换;符号的判断。

在教学中,通过动态演示、归纳转化来突出重点,公式推导时注重师生互动、有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来化解难点。

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上述教材与重难点分析,结合新课标要求,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2.能运用这些公式处理简单的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等问题;目标解析1.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诱导公式;2.能运用诱导公式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并进行简单的三角变换;3.经历由几何特征(终边的对称)到发现数量关系(诱导公式)的探索过程;4.从公式推导和运用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等思想方法;5.初步体会三角函数和周期性变化的内在联系;三、教法分析与学法分析1.教法:本节课涉及到的公式比较多,为使学生有效掌握和运用公式,我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2.学法:指导学生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的思想;通过解题分析,对学生进行公式运用与记忆的指导。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第1章 三角函数§1.2.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考纲总要求:①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②能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2πα±,απ±的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能画出sin y x =,cos y x =,tan y x =的图像,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③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区间[]0,2π的性质(单调性、最大和最小值与x 轴交点等),理解正切函数在区间,22ππ-⎛⎫ ⎪⎝⎭的单调性.④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22sin sin cos 1,tan cos xx x x x+==. ⑤了解函数sin()y A x ωϕ=+的物理意义;能画出sin()y A x ωϕ=+的图像,了解参数,,A ωϕ对函数图像变化的影响.⑥了解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1.2.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重难点: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包括这三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以及这三种函数的第一组诱导公式;能利用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将任意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分别用他们的集合形式表示出来;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三角函数值的符号的确定,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的变式应用以及对三角式进行化简和证明.经典例题:已知α为第三象限角,问是否存在这样的实数m ,使得αsin 、αcos 是关于x 的方程286210x mx m +++=的两个根,若存在,求出实数m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当堂练习:1.已知)20(παα<<的正弦线与余弦线相等,且符号相同,那么α的值为( )A .ππ434或 B .ππ4745或C .ππ454或 D .ππ474或 2.若θ为第二象限角,那么)2cos(sin )2sin(cos θθ⋅的值为( ) A .正值 B .负值 C .零D .为能确定3.已知αααααtan ,5cos 5sin 3cos 2sin 那么-=+-的值为( )A .-2B .2C .1623D .-1623 4.函数1sec tan sin cos 1sin 1cos )(222---+-=x xx x x xx f 的值域是 ( )A .{-1,1,3}B .{-1,1,-3}C .{-1,3}D .{-3,1}5.已知锐角α终边上一点的坐标为(),3cos 2,3sin 2-则α=( )A .3-πB .3C .3-2π D .2π-36.已知角α的终边在函数||x y -=的图象上,则αcos 的值为( )A .22 B .-22 C .22或-22D .21 7.若,cos 3sin 2θθ-=那么2θ的终边所在象限为(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8.1sin 、1cos 、1tan 的大小关系为 ( )A .1tan 1cos 1sin >>B .1cos 1tan 1sin >>C .1cos 1sin 1tan >>D .1sin 1cos 1tan >>9.已知α是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且32cos sin =+αα,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形状为( )A .锐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不等腰的直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10.若α是第一象限角,则ααααα2cos ,2tan ,2cos ,2sin ,2sin 中能确定为正值的有( )A .0个B .1个C .2个D .2个以上11.化简1csc 2csc csc 1tan 1sec 22+++++ααααα(α是第三象限角)的值等于( )A .0B .-1C .2D .-212.已知43cos sin =+αα,那么αα33cos sin -的值为( ) A .2312825 B .-2312825C .2312825或-2312825D .以上全错 13.已知,24,81cos sin παπαα<<=⋅且则=-ααsin cos .14.函数x x y cos lg 362+-=的定义域是_________. 15.已知21tan -=x ,则1cos sin 3sin 2-+x x x =______.16.化简=⋅++αααα2266cos sin 3cos sin .17.已知.1cos sin ,1sin cos =-=+θθθθbya xb y a x 求证:22222=+b y a x .18.若xx x x x tan 2cos 1cos 1cos 1cos 1-=+---+,求角x 的取值范围.19.角α的终边上的点P 和点A (b a ,)关于x 轴对称(0≠ab )角β的终边上的点Q 与A关于直线x y =对称. 求βαβαβαcsc sec cot tan sec sin ⋅+⋅+⋅的值.20.已知c b a ++=-+θθθθ2424sin sin 7cos 5cos 2是恒等式. 求a 、b 、c 的值.21.已知αsin 、βsin 是方程012682=++-k kx x 的两根,且α、β终边互相垂直. 求k 的值.§1.2.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经典例题:假设存在这样的实数m ,.则⎪⎪⎪⎩⎪⎪⎪⎨⎧>+=⋅-=+≥+-=∆,0812cos sin ,43cos sin ,0)12(32362m m m m αααα 又18122)43(2=+⨯--m m ,解之m=2或m=.910- 而2和910-不满足上式. 故这样的m 不存在.当堂练习:1.C;2.B;3.D;4.D;5.C;6.C;7.C;8.C;9.B; 10.C; 11.A; 12.C; 13. 23-; 14. ⎥⎦⎤ ⎝⎛⎪⎭⎫ ⎝⎛-⎪⎭⎫⎢⎣⎡--6,232,223,6ππππ ; 15. 52; 16. 1; 17.由已知⎪⎪⎩⎪⎪⎨⎧-=+=,cos sin ,cos sin θθθθbx ax故 2)()(22=+bxax . 18.左|sin |cos 2|sin ||cos 1||sin ||cos 1|x x x x x x =--+==右,).(222,0sin ,sin cos 2|sin |cos 2Z k k x k x xx x x ∈+<<+<-=∴ππππ19.由已知P (),(),,a b Q b a -,a ba b b b a b a b=-=+=+-=βαβαcot ,tan ,sec ,sin 2222,a b a a b a 2222csc ,sec +=+=βα , 故原式=-1-022222=++ab a a b . 20.42242422cos 5cos 724sin 2sin 55sin 72sin 9sin θθθθθθθ+-=-++--=-,故0,9,2=-==c b a . 21.设,,22Z k k ∈++=ππαβ则αβcos sin =,由⎪⎪⎪⎩⎪⎪⎪⎨⎧=+=++=⋅=⋅=+=+≥+⨯--=∆,1cos sin ,812cos sin ,43cos sin ,0)12(84)6(22222121212ααααααx x k x x k x x k k 解知910-=k ,。

高中数学苏教版教材目录(必修+选修)

高中数学苏教版教材目录(必修+选修)

高中数学苏教版教材目录(必修+选修)-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苏教版-----------------------------------必修1-----------------------------------第1章集合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1.2子集、全集、补集1.3交集、并集第2章函数2.1函数的概念2.1.1函数的概念和图象2.1.2函数的表示方法2.2函数的简单性质2.2.1函数的单调性2.2.2函数的奇偶性2.3映射的概念第3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3.1指数函数3.1.1分数指数幂3.1.2指数函数3.2对数函数3.2.1对数3.2.2对数函数3.3幂函数3.4函数的应用3.4.1函数与方程3.4.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必修2-----------------------------------第1章立体几何初步1.1空间几何体1.1.1棱柱、棱锥和棱台1.1.2圆柱、圆锥、圆台和球1.1.3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1.1.4直观图画法1.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2.1平面的基本性质1.2.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平行直线2.异面直线1.2.3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平面平行2.直线与平面垂直1.2.4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两平面平行2.平面垂直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1.3.1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1.3.2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1直线与方程2.1.1直线的斜率2.1.2直线的方程1.点斜式2.两点式3.一般式2.1.3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2.1.4两条直线的交点2.1.5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2.1.6点到直线的距离2.2圆与方程2.2.1圆的方程2.2.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2.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3空间直角坐标系2.3.1空间直角坐标系2.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必修3-----------------------------------第1章算法初步1.1算法的意义1.2流程图1.2.1顺序结构1.2.2选择结构1.2.3循环结构1.3基本算法语句1.3.1赋值语句1.3.2输入、输出语句1.3.3条件语句1.3.4循环语句1.4算法案例第2章统计2.1抽样方法2.1.1简单随机抽样1.抽签法2.随机数表法2.1.2系统抽样2.1.3分层抽样2.2总体分布的估计2.2.1频率分布表2.2.2频率分布直方图与折线图2.2.3茎叶图2.3总体特征数的估计2.3.1平均数及其估计2.3.2方差与标准差2.4线性回归方程第3章概率3.1随机事件及其概率3.1.1随机现象3.1.2随机事件的概率3.2古典概型3.3几何概型3.4互斥事件-----------------------------------必修4-----------------------------------第1章三角函数1.1任意角、弧度1.1.1任意角1.1.2弧度制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2.2同角三角函数关系1.2.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3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3.1三角函数的周期性1.3.2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3.3函数y=Asin(ωx+ψ)的图象1.3.4三角函数的应用第2章平面向量2.1向量的概念及表示2.2向量的线性运算2.2.1向量的加法2.2.2向量的减法2.2.3向量的数乘2.3向量的坐标表示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3.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2.4向量的数量积2.5向量的应用第3章三角恒等变换3.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3.1.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3.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3.2二倍角的三角函数3.3几个三角恒等式-----------------------------------必修5-----------------------------------第1章解三角形231.1正弦定理 1.2余弦定理1.3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 第2章 数列 2.1数列2.2等差数列2.2.1等差数列的概念2.2.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2.2.3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2.3等比数列2.3.1等比数列的概念2.3.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2.3.3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 第3章 不等式 3.1不等关系3.2一元二次不等式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3.1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3.3.2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3.3.3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4基本不等式2b a ab +≤)0,0(≥≥b a 3.4.1基本不等式的证明3.4.2基本不等式的应用-----------------------------------选修1-1-----------------------------------第1章 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1.1四种命题1.1.2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1.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3.1量词1.3.2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第2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1圆锥曲线2.2椭圆2.2.1椭圆的标准方程2.2.2椭圆的几何性质2.3双曲线2.3.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3.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2.4抛物线2.4.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4.2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2.5圆锥曲线的共同性质 第3章 导数及其应用3.1导数的概念3.1.1平均变化率3.1.2瞬时变化率——导数3.2导数的运算3.2.1常见函数的导数3.2.2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 3.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3.3.1单调性3.3.2极大值和极小值3.3.3最大值和最小值3.4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选修1-2-----------------------------------第1章 统计案例1.1独立性检验 1.2回归分析第2章 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1.1合情推理2.1.2演绎推理2.1.3推理案例欣赏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直接证明2.2.2间接证明 第3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3.1数系的扩充 3.2复数的四则运算 3.3复数的几何意义 第4章 框图 4.1流程图 4.2结构图-----------------------------------选修2-1-----------------------------------第1章 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1.1四种命题1.1.2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1.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3.1量词1.3.2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第2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1圆锥曲线2.2椭圆2.2.1椭圆的标准方程2.2.2椭圆的几何性质2.3双曲线2.3.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3.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2.4抛物线2.4.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4.2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2.5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2.6曲线与方程2.6.1曲线与方程2.6.2求曲线的方程2.6.3曲线的交点 第3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3.1.1空间向量及其线性运算3.1.2共面向量定理3.1.3空间向量基本定理3.1.4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3.1.5空间向量的数量积 3.2空间向量的应用3.2.1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3.2.2空间线面关系的判定3.2.3空间的角的计算-----------------------------------选修2-2-----------------------------------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1.1导数的概念1.1.1平均变化率1.1.2瞬时变化率——导数1.2导数的运算1.2.1常见函数的导数1.2.2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1.2.3简单复合函数的导数1.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3.1单调性1.3.2极大值和极小值1.3.3最大值和最小值1.4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5定积分1.5.1曲边梯形的面积1.5.2定积分1.5.3微积分基本定理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1.1合情推理2.1.2演绎推理2.1.3推理案例欣赏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直接证明2.2.2间接证明2.3数学归纳法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数系的扩充3.2复数的四则运算3.3复数的几何意义-----------------------------------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1.1两个基本原理1.2排列1.3组合1.4计数应用题1.5二项式定理1.5.1二项式定理1.5.2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及用第二章概率2.1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2.2超几何分布2.3独立性2.3.1条件概率2.3.2事件的独立性2.4二项分布2.5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2.5.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2.5.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与标准差2.6正态分布第三章统计案例3.1独立性检验3.2回归分析-----------------------------------选修4-1-----------------------------------1.1 相似三角形的进一步认识1.1.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1.1.2相似三角形1.2 圆的进一步认识1.2.1圆周角定理1.2.2圆的切线1.2.3圆中比例线段1.2.4圆内接四边形1.3 圆锥截线1.3.1球的性质1.3.2圆柱的截线1.3.3圆锥的截线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2-----------------------------------2.1 二阶矩阵与平面向量2.1.1矩阵的概念2.1.2二阶矩阵与平面列向量的乘法2.2 几种常见的平面变换2.2.1恒等变换2.2.2伸压变换2.2.3反射变换2.2.4旋转变换2.2.5投影变换2.2.6切变变换2.3 变换的复合与矩阵的乘法2.3.1矩阵乘法的概念2.3.2矩阵乘法的简单性质2.4 逆变换与逆矩阵2.4.1逆矩阵的概念2.4.2二阶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2.5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2.6 矩阵的简单应用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4-----------------------------------4.1 直角坐标系4.1.1直角坐标系4.1.2极坐标系4.1.3球坐标系与柱坐标系4.2 曲线的极坐标方程4.2.1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的意义4.2.2常见曲线的极坐标方程4.3 平面坐标系中几种常见变换4.3.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变换4.3.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伸缩变换4.4 参数方程44.4.1参数方程的意义4.4.2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4.4.3参数方程的应用4.4.4平摆线与圆的渐开线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5-----------------------------------5.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5.2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5.2.1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5.2.2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证明5.3 不等式的证明5.3.1比较法5.3.2综合法和分析法5.3.3反证法5.3.4放缩法5.4 几个著名的不等式5.4.1柯西不等式5.4.2排序不等式5.4.3算术-几何平均值不等式5.5 运用不等式求最大(小)值5.5.1运用算术-几何平均值不等式求最大(小)值5.5.2运用柯西不等式求最大(小)值5.6 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学习总结报告5。

高中数学同角关系讲解教案

高中数学同角关系讲解教案

高中数学同角关系讲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同角的概念。

2. 能够运用同角关系解决相关数学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同角的定义和性质。

2. 同角关系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
1. 同角的概念:同角是指两个角度度数相等的角。

2. 同角的性质:同角两边平行,同角两边垂直,同角两边射线垂直平分。

3. 同角的应用:利用同角关系求解角度、边长等相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举例引入同角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同角的含义。

2. 讲解:讲解同角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同角关系的特点。

3. 实例: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运用同角关系进行求解。

4.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同角关系进行总结,梳理知识点。

6. 拓展:讲解同角关系在几何形状中的应用,拓展学生思维。

五、教学评估
1. 讲解同角关系的概念和性质是否清晰明了。

2. 学生在实例运用中是否能够正确应用同角关系解题。

3. 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是否扎实。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同角关系的概念和应用,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同角关系的相关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让学生进行多次练习,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

同时,将同角关系与具体几何形状相结合,拓宽学生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数学必修4第1章三角函数教案

新课标数学必修4第1章三角函数教案

4-1.1.1任意角(1)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用“旋转”定义角的概念,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学会在平面内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来讨论角;并进而理解“正角”“负角”“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含义。

教学重点:理解“正角”“负角”“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含义教学难点:“旋转”定义角课标要求:了解任意角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引入同学们在初中时,曾初步接触过三角函数,那时的运用仅限于计算一些特殊的三角函数值、研究一些三角形中简单的边角关系等。

三角函数也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今后的学习中大家会发现三角学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它能够简单地解决许多数学问题,在中学数学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二、新课1.回忆:初中是任何定义角的?(从一个点出发引出的两条射线构成的几何图形)这种概念的优点是形象、直观、容易理解,但它的弊端在于“狭隘”师:初中时,我们已学习了0○~360○角的概念,它是如何定义的呢?生: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

师:如图1,一条射线由原来的位置OA,绕着它的端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终止位置OB,就形成角α。

旋转开始时的射线OA叫做角的始边,OB叫终边,射线的端点O叫做叫α的顶点。

师:在体操比赛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术语:“转体720o”(即转体2周),“转体1080o”(即转体3周);再如时钟快了5分钟,现要校正,需将分针怎样旋转?如果慢了5分钟,又该如何校正?生:逆时针旋转300;顺时针旋转300.师:(1)用扳手拧螺母;(2)跳水运动员身体旋转.说明旋转第二周、第三周……,则形成了更大范围内的角,这些角显然超出了我们已有的认识范围。

本节课将在已掌握~角的范围基础上,重新给出角的定义,并研究这些角的分类及记法.2.角的概念的推广:(1)定义:一条射线OA由原来的位置OA,绕着它的端点O按一定方向旋转到另一位置OB,就形成了角α。

其中射线OA叫角α的始边,射线OB叫角α的终边,O叫角α的顶点。

高中数学 人教A版必修4 第1章 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二)

高中数学 人教A版必修4    第1章 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二)
1+sin α cos α ∴ = cos α . 1-sin α
分析三 因为左边分母为 1-sin α,故可将右式分子、分母同 乘 1-sin α.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sin α1-sin α 方法三 右边= cos α1-sin α 1-sin2α cos2α cos α = = = =左边, cos α1-sin α cos α1-sin α 1-sin α
若设 sin α-cos α=t,则 sin α-cos α=
2
.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2.2(二)
探究点一
三角函数式的化简
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是将三角函数式尽量化为最简单的形式,其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基本要求:尽量减少角的种数,尽量减少三角函数的种数,尽 量化为同角且同名的三角函数等.三角函数式的化简实质上是 一种不指定答案的恒等变形,体现了由繁到简的最基本的数学 解题原则.它不仅要求熟悉和灵活运用所学的三角公式,还需 要熟悉和灵活运用这些公式的等价形式.同时,这类问题还具 有较强的综合性,对其他非三角知识的运用也具有较高的要 求,因此在平常学习时要注意经验的积累. 化简三角函数式时,在题设的要求下,应合理利用有关公式, 常见的化简方法:异次化同次、高次化低次、切化弦、特殊角 的三角函数与特殊值互化等.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1.2.2(二)
请按照上述标准化简下列三角函数式: 已知 α 是第三象限角,化简:
本 答 课 时 栏 目 = 开 关
1+sin α - 1-sin α
1-sin α . 1+sin α
原式=
1+sin α2 - 1-sin α1+sin α 1-sin α2 cos2α

高中数学第一章三角函数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

高中数学第一章三角函数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

(浙江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一章三角函数1.2.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一章三角函数1.2.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数学第一章三角函数1.2.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4的全部内容。

1.2.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预习课本P18~20,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有哪两种?(2)已知sin α,cos α和tan α其中的一个值,如何求其余两个值?[新知初探]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1)平方关系:sin2α+cos2α=1.(2)商数关系:tan_α=错误!错误!。

这就是说,同一个角α的正弦、余弦的平方和等于1,商等于角α的正切错误!.[点睛]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揭示了“同角不同名”的三角函数的运算规律,这里“同角”有两层含义:一是“角相同",二是对“任意”一个角(在使函数有意义的前提下).关系式成立与角的表达形式无关,如sin23α+cos23α=1。

[小试身手]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对任意角α,sin2α3+cos2错误!=1都成立.( )(2)对任意角α,sin 2αcos 2α=tan 2α都成立.()(3)若cos α=0,则sin α=1.()答案:(1)√(2)×(3)×2.已知α∈错误!,sin α=错误!,则cos α=( )A.错误! B.-错误!C.-错误!D.错误!答案:A3.已知cos α=错误!,且α是第四象限角,则sin α=()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答案:C4.已知sin α=错误!,α∈错误!,则tan α=________。

【创新设计】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四篇第2讲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与诱导公式课件理湘教版

【创新设计】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四篇第2讲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与诱导公式课件理湘教版
2.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公式一:sin(α+2kπ)=sin α,cos(α+2kπ)= ___c_o_s_α______,tan(α+2kπ)=tan α,其中k∈Z. 公式二:sin(-α)=__-__s_in__α___,cos(-α)= ___c_o_s_α_____,tan(-α)=-tan α.
(2)法一
sin12-x+ta2nsxin2x=2sin
xcos x+sin
1-csoins
x x
x
=2sin
x·cos cos
x·cos x+sin x-sin x
x=-22457×15=-12745.
5
法二
sin 由(1),得
sin
x+cos x-cos
x=15, x=-75
sin ⇒
cos
x
=-cos x·tan x=-sin x,
∴f-313π=-sin-313π=sin
31π 3
=sin10π+π3=sin π3= 23.
答案
(1)-1
3 (2) 2
方法优化4——灵活运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求值
【命题研究】 通过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分析,主要考查用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及诱导公式进行化简、求值,多数
=tanπ4=….
三点提醒 (1)利用诱导公式进行化简求值时,先利用公式化任意角 的三角函数为锐角三角函数,其步骤:去负-脱周-化 锐,特别注意函数名称和符号的确定. (2)在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平方关系时,若开方,要特别 注意判断符号. (3)注意求值与化简后的结果一般要尽可能有理化、整式 化.
考点自测
考向二 利用诱导公式求值
【例 2】►(1)已知 sinπ3-α=12,则 cosπ6+α=________; (2)已知 tanπ6-α= 33,则 tan56π+α=________. [审题视点] 已知条件或待求式比较复杂,需对比诱导公式 寻找已知角和待求角之间的关系.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与诱导公式示范课教学设计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与诱导公式示范课教学设计

第2课时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与诱导公式考纲点击:1.能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π2±α,π±α的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2.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高考分析:高考对本节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利用诱导公式或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求值上,题型多为选择题、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由于本节知识的基础性,试题难度不大,属于易得分题.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梳理1.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2.诱导公式师生活动:学生课前自主完成,生生相互订正,教师强调各知识点的应用。

xcos xsin x tan 1x cos x sin 22==+x cos xsin x tan 21x cos x sin )1(22==+)商数关系:(平方关系:二、基础自测())(()()())A 23cos(21)A sin()(5cos ,0tan ,54sin )(423D 23C 21B 21A cos ,21)sin()(322D 22C 42B 42A tan 0,2,31cos 2012233D 33C 3B 3A 330tan 20121=-π=+π=θ>θ-=θ±±=α=α+π--=α⎪⎭⎫⎝⎛π-∈α=α--=︒,那么如果教材改编则若教材改编则已知教材改编则若陕西咸阳模拟浙江台州第一模拟考试 设计意图及师生活动:设计了5个小题帮助生回顾基础知识和方法。

让学生给出答案,如有问题师生共同订正答案。

学生出错的题目由生自主订正,不会的题目教师讲解。

三、聚焦考向透析考向一: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及应用[例1] (2013·枣庄月考)已知α是三角形的内角,且sin α+cos α=15.(1)求tan α的值;(2)把1cos 2α-sin 2α用tan α表示出来,并求其值. 〔思路点拨〕(1)由已知式和平方关系式求出sin α和cos α,再利用商数关系求出tan α。

高中数学第1章三角函数1.2.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2课时)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五~六)课件苏教版必修4

高中数学第1章三角函数1.2.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2课时)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五~六)课件苏教版必修4

∴cos α=-13,
∴sinπ2+α=cos α=-13.]
3.已知 sin α=23,则 cosπ2-α= ________.
2 3
[cosπ2-α=sin α=23.]
4.若 sin α= 55,求sinπ2+cαossi3nπ-72πα+ α-1+ cos3π+αssinin525π2π+-αα- sin72π+α的值.
诱导公式在三角形中的应用 【例 3】 在△ABC 中,sinA+B2-C=sinA-B2+C,试判断△ABC 的形状. 思路点拨: sinA+B2-C=sinA-B2+C ―A―+―B―+―C=―π→ 得B,C关系 ―→ △ABC的形状
[解] ∵A+B+C=π, ∴A+B-C=π-2C,A-B+C=π-2B. 又∵sinA+B2-C=sinA-B2+C, ∴sinπ-22C=sinπ-22B,
教师独具 1.本节课的重点是诱导公式五、六及其应用,难点是利用诱导公式 解决条件求值问题. 2.要掌握诱导公式的三个应用 (1)利用诱导公式解决化简求值问题. (2)利用诱导公式解决条件求值问题. (3)利用诱导公式解决三角恒等式的证明问题.
3.本节课要掌握一些常见角的变换技巧 π6+α=π2-π3-α⇔π6+α+π3-α=π2,π4+α=π2-π4-α⇔π4+α+ π4-α=π2,56π+α-π3+α=π2等.
第1章 三角函数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2.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第2课时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五~六)
学习目标
核 心 素 养(教师独具)
1.能借助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定义
推导诱导公式五、六.(难点)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提升学生的
2.掌握六组诱导公式,能灵活运用诱 数学运算核心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2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整体设计教学分析与三角函数的定义域、符号的确定一样,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的推导,紧扣了定义,按照一切从定义出发的原则进行,通过对基本关系的推导,培养学生重视对基本概念学习的良好习惯,并通过对基本概念的学习,善于钻研,从中不断发掘更深层次的内涵.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将“同角”的三种不同的三角函数直接或间接地联系起来,在使用时一要注意“同角”,如sin 24π+cos 24π=1等,二要注意这些关系式都是对于使它们有意义的那些角而言的,如tan α中的α是使得tan α有意义的值,即α≠k π+π2,k∈Z .通过联系,让学生了解到基本关系式具有等式的一切性质(正用、逆用、变形用),对公式不仅能牢固掌握,还能灵活运用,不仅掌握公式的标准形式,而且还应掌握它们的等价形式:sin 2α=1-cos 2α,1=sin 2α+cos 2α,cos α=±1-sin 2α,sin α=tan αcos α,cos α=sin αtan α.熟练掌握这些等价形式,在应用上可更为方便,但在变形中要注意定义域从左到右的变化,如sin α=tan αcos α,这时定义域由α∈R 变为α≠k π+π2,k∈Z ,而tan αcos α=sin α,这时定义域由α≠k π+π2,k∈Z ,变为α∈R . 已知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中的一个值便可以运用基本关系式求出另外的两个,这是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的一个最基本功能,在求值时,根据已知的三角函数值,确定角的终边的位置是关键和必要的,有时由于角的终边的位置不确定,因此解的情况不止一种,解题时产生遗漏的主要原因:一是没有确定好或不去确定终边的位置;二是利用平方关系开方时,漏掉了负的平方根.三维目标1.通过三角函数的定义导出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并能运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进行三角函数的化简与证明.2.掌握如何进行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与三角恒等式的证明.3.通过同角三角函数关系的应用使学生养成探究、分析的习惯,提高三角恒等变形的能力,树立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课本的两个公式的推导及应用.教学难点:课本的两个公式的推导及应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1.先请学生回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然后引导学生先计算后观察以下各题的结果,并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猜想,教师点拨学生能否用定义给予证明,由此展开新课.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sin 290°+cos 290°;(2)sin 230°+cos 230°;(3)sin60°cos60°;(4)sin135°cos135°. 思路2.既然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都是角α的函数,自然想到它们之间会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由此引导学生探究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推进新课新知探究如图1,以正弦线MP 、余弦线OM 和半径OP 三者的长构成直角三角形,而且OP =1.由勾股定理有OM 2+MP 2=1.图1因此x 2+y 2=1,即sin 2α+cos 2α=1.(等式1)显然,当α的终边与坐标轴重合时,这个公式也成立.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当α≠k π+π2,k∈Z 时,有sin αcos α=tan α.(等式2) 这就是说,同一个角α的正弦、余弦的平方和等于1,商等于角α的正切.对于同一个角的正弦、余弦、正切,至少应知道其中的几个值才能利用基本关系式求出其他的三角函数的值.对以上关系式教师可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然后点拨学生思考这两个公式的用处.同时启发学生注意“同一个角”这个前提条件,及使等式分别有意义的角的取值范围.可让学生展开讨论,点拨学生从方程的角度进行探究,对思考正确的学生给予鼓励,对没有思路的学生教师点拨其思考的方法,最后得出结论“知一求二”.应用示例思路1例1已知sin α=45,并且α是第二象限的角,求cos α,tan α的值. 活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学生应熟练掌握,先让学生接触比较简单的应用问题,明确和正确地应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与题设条件最接近的关系式是sin 2α+cos 2α=1,故cos α的值最容易求得,在求cos α时需要进行开平方运算,因此应根据角α所在的象限确定cos α的符号,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地完成此题.解:因为sin 2α+cos 2α=1,所以cos 2α=1-sin 2α=1-(45)2=925. 又因为α是第二象限角,所以cos α<0.于是cos α=-925=-35, 从而tan α=sin αcos α=45×(-53)=-43. 点评:本题是直接应用关系式求解三角函数值的问题,属于比较简单和直接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关系式的用法.应使学生清楚tan α=-43中的负号来自α是第二象限角,这也是根据商数关系直接运算后的结果,它不同于在选用平方关系式的三角函数符号的确定.例2见课本本节例2.思路2例1已知tan α为非零实数,用tan α表示sin α、cos α.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角的终边在什么位置;能否直接利用基本关系式求出sin α或cos α的值.由tan α≠0,只能确定α的终边不在坐标轴上.关于sin α、cos α、tan α的关系式只有tan α=sin αcos α,在这个式子中必须知道其中两个三角函数值,才能求出第三个,因此像这类问题的求解,不能一步到位,需要公式的综合应用.其步骤是:先根据条件判断角的终边的位置,讨论出现的所有情况.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利用基本关系式求解.分情况求出cos α,进而求出sin α.解:因为sin 2α+cos 2α=1,所以sin 2α=1-cos 2α.又因为tan α=sin αcos α, 所以tan 2α=sin 2αcos 2α=1-cos 2αcos 2α=1cos 2α-1,于是1cos 2α=1+tan 2α,cos 2α=11+tan 2α. 由tan α为非零实数,可知角α的终边不在坐标轴上,从而cos α=⎩⎪⎨⎪⎧ 11+tan 2α,α为第一、第四象限角,-11+tan 2α,α为第二、第三象限角, sin α=cos αtan α=⎩⎪⎨⎪⎧ tan α1+tan 2α,α为第一、第四象限角,-tan α1+tan 2α,α为第二、第三象限角.点评:要求学生灵活运用三角函数公式进行变形、化简、求解.这一小题,需要学生认真细致分析题目的条件,灵活运用公式,需要较高的思维层次.例2见课本本节例3. 例3见课本本节例4.知能训练课本本节练习1~6.课堂小结由学生回顾本节所学的方法知识:①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及成立的条件,②根据一个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中的一个值求出其余的两个值(可以简称“知一求二”)时要注意这个角的终边所在的位置.“知一求二”的解题步骤一般为:先确定角的终边位置,再根据基本关系式求值,若已知正弦或余弦,则先用平方关系,再用其他关系求值;若已知正切或余切,则构造方程组求值.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三角函数式化简与三角恒等式的证明的一般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并让学生总结本节用到的思想方法.作业1.化简(1+tan 2α)cos 2α.2.已知tan α=2,求sin α+cos αsin α-cos α的值. 答案:1.1. 2.3.设计感想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公式的应用实际上是求可化为完全平方的三角函数式的“算术平方根”的化简题和证明题,这类问题可按下列情形分别处理:(1)如果这个三角函数式的值的符号可以确定,则可以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得到结果;(2)如果这个三角函数式的值的符号不可以确定,则可根据题设条件,经过合理的分类讨论得到结果.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体现了由繁到简的最基本的数学解题原则,它不仅需要学生能熟悉和灵活运用所学的三角公式,还需要熟悉和灵活运用这些公式的等价形式,同时,这类问题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对其他非三角知识的灵活运用也具有较高的要求,在教学时要注意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证明恒等式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分析转化和消去等式两边差异来促成统一的过程,证明时常用的方法一般有以下三种:(1)依据相等关系的传递性,从等式一边开始,证明它等于另一边,证明时一般遵循由繁到简的原则.(2)依据“等于同量的两个量相等”证明左、右两边等于同一个式子.(3)依据等价转化思想,证明与原式等价的另一个式子成立,从而推出原式成立. 教材上在运用这一方法时使用的是综合法,初学恒等式的证明时,运用等价转化的方法可以使证明的思路更清楚一些,实际上,使用综合法时不一定要求进行等价转化,只需证明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即可(教师知道即可),证明方法中分别运用了分式的基本性质和算式的基本性质.使学生明白,如果算式中含有正弦、余弦、正切等三角函数,为了便于将算式两边沟通,可通过“切化弦”使两边的三角函数相同.备课资料备用习题1.如果sinx +cosx =15,且0<x<π,那么tanx 的值是( ) A .-43 B .-43或-34C .-34 D.43或-342.若sin θ-cos θ=2,则sin θcos θ=________,tan θ+1tan θ=________,sin 3θ-cos 3θ=________,sin 4θ+cos 4θ=________.3.若a≠0,且sinx +siny =a ,cosx +cosy =a ,则sinx +cosx =____________.4.已知tan α=-12,求下列各式的值: (1)2cos α-sin αsin α+cos α; (2)2sin 2α+sin αcos α-3cos 2α.5.已知tan 2α=2tan 2β+1,求证:sin 2β+1=2sin 2α.参考答案:1.A 2.-12 -2 22 123.a 4.解:(1)原式=2-tan αtan α+1=2- -12 -12 +1=5.(2)原式=2sin 2α+sin αcos α-3cos 2αsin 2α+cos 2α=2tan 2α+tan α-3tan 2α+1=2× -12 2-12-3 -122+1=-125. 5.证明:由已知有1+tan 2α=2tan 2β+2=2(1+tan 2β),∴1+sin 2αcos 2α=2(1+sin 2βcos 2β). ∴2cos 2α=cos 2β.∴2(1-sin 2α)=1-sin 2β.∴sin 2β+1=2sin 2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