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学教案【人教版】10-11学年高二生物(选修)学案——第六章学案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教学教案【人教版】10-11学年高二生物(必修二)学案——第六章第四节染色体变异学案(写写帮整

人教版教学教案【人教版】10-11学年高二生物(必修二)学案——第六章第四节染色体变异学案(写写帮整

人教版教学教案【人教版】10-11学年高二生物(必修二)学案——第六章第四节染色体变异学案(写写帮整理)第一篇:人教版教学教案【人教版】10-11学年高二生物(必修二)学案——第六章第四节染色体变异学案〔写写帮整理〕高中生物必修二必修本第39课时染色体变异金湖中学沈德邻学问精华染色体的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举例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削减举例:21三体综合症染色体组的倍性增加染色体组的概念:一般地说,生殖细胞中,大小、样子各不相同的一组染色体概念: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二倍体举例:几乎全部动物,过半数的高等植物概念: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1 /3的被子植物,65%的帕米尔高原的高山植物举例:成因:外界条件剧变,有丝分裂过程受阻,染色体数目加倍特点:茎秆粗大;叶片、果实、种子比较大;养分物质含量高;发育延迟,牢固率低多倍体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成因: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多倍体育种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原理:有丝分裂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发育多倍体植株实例: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染色体组的倍性削减(单倍体)单倍体的概念: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成因:由配子直接发育成新个体(孤雌生殖、孤雄生殖)举例:蜜蜂中的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等特点:植株弱小,高度不孕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单倍体正常纯合体单倍体育种方法:花药离体培育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后代都是纯合体题例领悟例题:一般小麦是六倍体,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42条,指出以下各细胞的染色体数目(1)六倍体小麦的花粉( ) (2)六倍体小麦花粉离体培育发育成的植株( ) (3)六倍体小麦的胚( ) (4)六倍体小麦的胚乳( ) (5)六倍体小麦的珠被( ) A、21 B、42 C、63 D、84 解析:一般小麦是6倍体,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42条。

花粉是生殖细胞,染色1 生物必修高中生物必修二体数目减半,有21条染色体,因此(1)(2)答案为A。

生物:高二必修课教案全集(旧人教版4-6章)

生物:高二必修课教案全集(旧人教版4-6章)

高二生物必修课教案(4-6章)教学目的1.植物的向性运动(知道)。

2.设计向性运动实验及观察植物的向性运动。

3.生长素的发现(知道)。

4.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理解)。

5.其他植物激素的分布、合成和生理作用(知道)。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及其生理作用。

教学难点1.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教学用具:录像片:由实验小组同学重复达尔文等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实验过程录像(4个);实验小组同学自己设计的生长素发现补充实验录像(3个)。

胶片:酶的专一性实验;植株受粉与否对子房发育情况的影响;带芽多的枝条,带芽少的枝条和不带芽的枝条。

计算机教学软件:生长素转移的具体过程;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松树的塔形树冠;去顶芽后侧芽的生长情况,横放的幼苗的生长情况。

投影片:植物某一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反应图;根、茎、芽三个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反应图。

实物投影仪,计算机。

教学方法:过程式教学法、谈话法与学生讨论实践相结合。

课时安排3课时。

引言:通过“新陈代谢”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物体内随时都在进行着非常复杂的生命活动。

那么,这些活动为什么能够非常顺利地进行?为什么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变化又会做出非常精确的反应呢?这一切依靠的是生物体自身的调节作用。

观察:请同学们通过录像观察植物的几种生命现象。

然后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你看到了哪些现象?2.各种现象分别是由哪种刺激引起?3.引起它们的刺激在方向上有什么特点?(利用录像演示:向日葵一天的变化;窗台上的花的变化;一粒菜豆种子萌发过程的快放,根和茎的生长情况。

)(学生观察。

分析后回答:略。

)提问:植物体表现出的向性运动对它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学生讨论,并以实例分析回答:适应环境。

)讲述: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现象属于向性运动?(学生举例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向性运动普遍存在。

)那么,本节课我们就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来亲自观察一下。

以前的实验都是书本上写好的方法步骤,这一次我们要求同学们亲自去设计。

人教版高二生物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二生物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二生物教案设计自己整理的人教版高二生物教案设计相关文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人教版高二生物教案设计(一)一,分析教材和学习任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必修模块3第五章第二节通用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民教育版)内容。

是本章第一节的知识延伸,也是生态系统三大功能中最重要的。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揭示了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过程和特征。

能量的流动存在于整个生态系统中,无论是个体层面还是群体层面。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般都是在小组层面学习,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用到。

同时,在本节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能量流的概念以及能量流的方式和过程。

能具体表达或解释能量流的流动。

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试着调查一下周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

二、学习对象的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基于生态系统的结构,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

学生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对生态系统有了基本的了解,但缺乏对个体整体进行系统分析的能力,会导致从个体的角度分析能量流,无法深入理解能量流的内涵。

同时,学生缺乏具体的思维能力,可能无法区分能量流动的过程和方向。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知识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流动通道和研究目的。

2.总结能量流的特点。

3.说明研究能流的现实意义。

[能力目标]1.利用数据分析能量流的特征。

2.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相关数据,计算能源利用效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农业发展和生态农业建设,形成生态观。

承认科学为社会服务的观点。

四、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征动词(verb的缩写)学习和研究目标1.分析群体层面的能量流动过程。

2.解释能量流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第六,学习理念的设计这一段教学可以从“问题讨论”入手,引发学生的讨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能量的角度去思考,提醒学生“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生物需要不断获得能量才能生存”。

进一步引导学生“那么什么是能量?能量一般以什么形式出现?不同生物如何获得能量?”在循序渐进的引导中,学生可以逐步定义能量的存在形式,可以将“能量”这一抽象概念形象化为“食物、阳光”等物体。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6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6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6全册教案
第一章:细胞分裂和遗传
1.1 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 目标:了解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 教学重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
- 教学内容:细胞周期、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1.2 遗传的基本规律
- 目标:掌握遗传的基本规律
- 教学重点: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遗传规律
- 教学内容: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基因的组合、品质的分离和重新组合
第二章:进化论与简单生物进化
2.1 进化论的基本概念
- 目标:理解进化论的基本概念
- 教学重点: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概念
- 教学内容:生物进化的历程、达尔文的进化理论
2.2 简单生物的起源和进化
- 目标:探究简单生物的起源和进化
- 教学重点: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
- 教学内容:原核生物的起源和进化、真核生物的起源和进化
第三章:蛋白质的合成和遗传信息的表达
3.1 DNA的结构和功能
- 目标: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
- 教学重点:DNA双螺旋结构和碱基配对规律
- 教学内容:DNA的结构、DNA复制、DNA的功能
3.2 RNA的合成和功能
- 目标:掌握RNA的合成和功能
- 教学重点:mRNA的合成和遗传信息的表达
- 教学内容:RNA合成、转录过程、遗传信息的表达
以上为本教案的部分内容,教案全册包括更多章节和详细内容。

人教版高二下生物教案模板

人教版高二下生物教案模板

人教版高二下生物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1.2掌握细胞膜的作用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3了解细胞器的作用及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过程与方法2.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3.2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1.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3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教学难点2.1物质跨膜运输的具体机制。

2.2细胞分裂过程中的调控机制。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细胞的概念。

1.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

2.新课内容2.1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2.1.1介绍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2.1.2通过实验观察细胞的结构。

2.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2.2.1介绍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等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2.2.2结合实例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原理。

2.3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2.3.1介绍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基本过程。

2.3.2通过模型或动画展示细胞分裂的过程。

3.课堂互动3.1分组讨论:分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3.2小组报告: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4.实验操作4.1观察细胞结构: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4.2物质跨膜运输实验:观察NaCl溶液对红细胞的影响。

5.课堂小结5.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5.2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6.作业布置6.1完成课后练习题。

6.2预习下节课内容。

四、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评价1.1学生对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的理解程度。

1.2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分析能力。

1.3学生对细胞分裂过程的掌握情况。

2.教学改进措施2.1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调整教学难度和进度。

2.2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人教版高二生物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二生物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二生物教案设计人教版高二生物教案设计(一)一、教材及学习任务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普通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生物必修模块3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它是本章第一节的知识延伸,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中最重要的一个功能。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揭示了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过程和特点。

能量的流动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不论从个体层面还是群体水平,都是存在的。

我们学习时,一般在群体水平上研究,这种将群体看作是一个整天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

同时,在本节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能量流动的概念以及能量流动的方式和过程。

能过具象化的表示或阐述能量流动的流程。

能够概述能量流动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尝试调查周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二、学习对象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建立在生态系统的结构基础之上的,它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

同学们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对生态系统有基本的了解,但是缺乏将个体看做一个整体进行系统性分析的能力,这样会导致分析能量流动时以个体的视角审视,无法深刻领会能量流动的内涵。

同时学生缺乏具象化思维能力,可能会无法分清能量流动的过程和方向。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知识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流动渠道和研究目的。

2、概述能量流动的特点。

3、说出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能力目标】1、使用数据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

2、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情况。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处理相关数据,计算能量利用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农业发展和生态农业的建设,形成生态学观点。

认同科学服务于社会观点。

四、学习重点和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五、学习研究目标1.在群体水平上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

2.阐述能量流动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六、学习思路设计本节教学可以从“问题探讨”出发,引发学生的讨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能量角度考虑,并提示学生“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生物需要不段的获取能量才能够生存”。

高中生物教案选修

高中生物教案选修

高中生物教案选修
课时安排:每周2节课,共16周
教学目标:
1. 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对生命现象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2. 掌握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并能够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3. 培养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

教学内容:
1.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细胞结构和功能
3. 遗传与进化
4.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3. 课堂讨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4. 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教学评价方式:
1. 阶段性考试,检测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3.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思维能力;
4. 期末综合评价,综合考核学生在整个学期的学习成果。

教学资源:
1. 《高中生物教材》
2. 生物学实验室设备和材料
3. 生物学相关的教学视频和实例案例
教学安排:
第1-4周: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5-8周:细胞结构和功能
第9-12周:遗传与进化
第13-16周: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以上仅为教案的一个简单范本,实际的选修生物教案根据学校的具体要求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教案1从生物圈到细胞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二、教学重难点:1、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难点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求同存异讨论教学、自学指导法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的情绪(二)、引入新课:问题:1、病毒是不是生物?2、病毒在细胞外不具备很多生命的基本特征,它是怎么复制的呢?3、冠状病毒在哪些细胞里面复制?(三)、问题讨论:1、浏览PPT上病毒的图片以及相关资料:2、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总结:小结上的内容,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在细胞外表现不出生命特征,说明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细胞的任何一部分脱离了细胞就不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大分子物质也不具有生命的特征。

所以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问题:细胞能表现出哪些生命活动呢?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进行小组讨论活动。

(四)、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学生自学资料并思考讨论实例一:草履虫除了分裂和运动,还能摄食、排泄、生长、应激;实例二:精子和卵细胞作为桥梁,胚胎发育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有关系;实例三:缩手反应的结构基础,强调多重分化细胞之间的协调合作;小结:细胞是生命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一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是在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上实现各种的生命功能;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五)、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快速阅读并速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找学生上黑板板书这九个层次:2、依次讲解生命系统的几个层次,尤其是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3、强调单细胞生物,高等植物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与动物的区别小结:生命系统的宏观结构层次为生物圈,微观层次为细胞,各层次都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但彼此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各层次之间紧密联系互相配合成为一个整体。

高中生物教材全一册(选修)——第六章学案2

高中生物教材全一册(选修)——第六章学案2

第22课时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知识精要生物多样性包括: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药用价值生物工业原料多样①直接使用价值科研价值性的美学价值价值②使用价值:具重要生态功能,可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③潜在使用价值物种丰富我特有及古老品种多国我国生物多样性特点经济物种丰富生生态系统多样生物物我国生物①全世界物种灭绝速度加快多样多多样性②我国生物多样性及遗传多样性面临威胁性及样面临威胁③我国生态系统多样性面临威胁其保性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护概生物多样②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况性面临威③胁的原因④外来物种的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地区使该地区原有物种生存受到威胁多地,移性与管理[知识精要] 遗传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环境污染、就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濒危动物繁育中心典型例题分析在进出口岸,进出口检疫部门要对进口货物进行严格检疫,严格禁止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

若害虫流入境内后,将A.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有害生物种群数量将呈“J”形增长B.一般会缺少其天敌C.对境内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D.不适应新环境,很快灭亡[点拨]选A B C。

被外来物种入侵的地区,一般会缺少其天敌,而得到较好的生存条件,种群数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呈“J”形增长。

而入侵害虫的大量繁衍,将会对入侵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自我评价1、下列不属于就地保护可以采取的形式是()A、风景名胜区B、森林公园C、自然保护区D、植物园2、属于我国特有的珍贵被子植物是()A、银杉B、金钱松C、珙桐D、银杏3、人们受到蝙蝠的启发研制出了雷达,受到蜻蜓的启发发明了飞机,这些都说明生物具有()A、直接使用价值B、间接使用价值C、潜在使用价值D、以上都不正确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点看,这句名句体现了野生生物资源的()A、文学价值B、美学价值C、经济价值D、潜在价值5、野生生物资源的间接使用价值是指其具有()A、重要的生态功能B、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C、重要的美学价值D、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6、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下列三个层次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A、基因、染色体和细胞B、细胞、物种和生物圈C、降雨量减少D、气温下降7、生物多样性保护重中最为有效的一项措施是()A、人工栽培和养殖B、就地保护C、迁地保护D、实施大型的生态工程8、我国特有的、处于灭绝边缘的淡水哺乳动物是()A、大鲵B、扬子鳄C、白暨豚D、儒艮9、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的数量越来越来少,造成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所致B、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而死亡C、地球气温的逐年升高而死亡D、动物自身患病而死亡10、在长白山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为了保护()A、稀有动物东北虎B、稀有植物金钱松C、稀有鸟类丹顶鹤D、代表不同地带的自然生态系统11、1978年,国际环境和发展委员会首次在文件中正式使用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并把它定义为“”自我评价答案1、D2、C3、A4、B5、A6、A7、B8、C9、A 10、D 11、再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几代人的需要。

高二生物全套教案 人教版

高二生物全套教案 人教版

高二生物全套教案学案一探索细胞膜的结构学案二细胞增殖学案五新陈代谢与酶学案六探索影响酶的活性的条件提供下列实验材料和用具:质量分数为2%(下同)的新鲜淀粉酶溶液,3%的可溶性淀粉液,5%的HCl溶液,5%的NaOH溶液,蒸馏水、碘液、斐林试剂、冰块、试管、量筒、烧杯、滴管、温度计、酒精灯等。

3.已知鸡蛋的蛋清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当加热到65℃时会变性,唾液淀粉酶也是蛋白质,现提供下列材料:稀释淀粉液2份(分别保温在37℃和65℃温水中),蒸馏水、碘液、试管若干、烧杯、酒精灯等,请设计实验探索唾液淀粉酶在65℃时生物活性是否降低。

实验步骤及操作:⑴⑵⑶⑷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学案七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一)学案八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学案九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散失学案十植物的矿质营养学案十一新陈代谢中的平衡学案十二细胞呼吸依据教材,完成下表:学案十三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案十五动物激素的调节下图是人体内分泌腺示意图:完成下表:激素内分泌腺激素的生理作用靶器官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性激素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1.熟雄鼠的甲状腺进行手术切除,从第三周开始,每天注射激素A,结果激素A和B在血液中浓度的变化如左所示,请回答:(1)激素A是。

激素B是。

(2)如果停止注射激素A,鼠的身体状况是。

2.将体重相同、发育正常的四只小白鼠进行如下处理:A鼠不作任何处理,B、C、D 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

几个月后,经验血,得到有关的数据如下表(单位:质量浓度mg/100mL血液)⑴B鼠被切除了,若它是一只幼鼠,将会出现等现象。

⑵C鼠被切除了,若它是一只幼鼠,将会出现等现象。

⑶D鼠被切除了,若它是一只成熟鼠,将会出现等现象。

⑷A鼠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

⑸将B鼠和C鼠的实验结果综合考虑,说明激素之间存在。

血中激素浓度切除甲状腺注射激素A AB鼠激素A B C D 生长激素 6.0 5.8 0.1 5.5 甲状腺激素 3.0 0 2.8 3.0 雄性激素 4.0 3.8 3.6 0.8学案十六神经调节教学素材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素材一】下图是脊反射模式图:【素材二】下图是神经元模式图:根据左图写出反射弧的结构:你能设计实验证明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吗?根据神经元模式图,你认为神经元之间的接触方式有哪几种?用图解表示。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二学案(全册 共210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二学案(全册 共210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二学案(全册共210页)目录第1章生物科学与健康第1节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第2节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第3节人体的器官移植第4节生殖健康第2章生物科学与农业第1节农业生产中的繁殖控制技术第2节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第3节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方法第4节动物疫病的控制第5节绿色食品的生产第6节设施农业第3章生物科学与工业第1节微生物发酵及其应用第2节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第3节生物技术药物与疫苗第4章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第1节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第2节生物净化的原理及其应用第3节关注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第4节倡导绿色消费第1节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课程目标]·导航1.说明抗生素在控制感染性疾病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2.简述常用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3.列举生活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实例,讨论、分析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4.认同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知识点1抗生素史话及作用机制[知识梳理]1.发现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菌分泌的青霉素能有效地杀死细菌。

2.生产1941年,弗洛里和钱恩研究出了大规模生产青霉素的方法,并于1943年将青霉素用于临床治疗。

1945年,弗洛里、钱恩和弗莱明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种类人们经常使用的抗生素有200多种。

4.抗生素的作用机制(1)概念抗生素是指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灭其他种类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2)来源微生物、动物、植物或化学合成。

(3)性能抗细菌、抗病毒、抗寄生虫等。

(4)作用机制抗生素主要是通过干扰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而影响其结构和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抑制和杀灭它们的目的。

如青霉素、头孢菌素能够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活学活用]1.对青霉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青霉素为特效药,可杀死一切病原菌B.青霉素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可口服C.青霉素毒性反应很少,过敏反应严重D.青霉素可与其他抗生素配合使用解析青霉素抗菌作用强、疗效高和毒性低,但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特别是遇酸、碱、醇、重金属离子及氧化剂易被破坏,应避免混合使用;它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对立克次氏体、真菌、病毒完全无效。

人教版教学教案【人教版】10-11学年高二生物(选修)学案——第四章第二节学案动物细胞工程

人教版教学教案【人教版】10-11学年高二生物(选修)学案——第四章第二节学案动物细胞工程

选修本第15课时 动物细胞工程淮安中学 陈同林知识精讲一、动物细胞工程常用技术——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胚胎移植、核移植等; 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

二、动物细胞培养1.过程: 2.应用:① 大规模的生产重要价值的蛋白质生物制品 ② 烧伤病人植皮③ 培养的动物细胞用于检测有害物质④ 培养正常或病变细胞由于科研(如海拉细胞系)三、动物细胞融合1、 动物细胞融合相当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 过程。

2、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细胞融合的基本原理 同,诱导融合的方法基本相似,只是除 法、 法外,还用到 方法——以 作为诱导剂。

四、单克隆抗体概念:用单个B 淋巴细胞进行 ,也就是通过 ,形成 ,这样的 就可能产生出化学性质 、 的抗体——单克隆抗体。

制备:将免疫B 淋巴细胞与骨髓瘤进行细胞融合,经过 后得到 细胞。

这种细胞经过 后能产生特定 。

将这样的细胞群在 条件下或注射到 内增殖,这样就可以获得大量的单克隆抗体了。

应用:① 疾病诊断、治疗、预防,与常规抗体相比特异性强、灵敏度高;② 治疗癌症——“生物导弹”。

题例领悟例1.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诱导融合的方法完全相同 B.所用的技术手段完全相同C.所采用的原理完全相同 D.都能形成杂种细胞解析:原理不同,方法和技术手段基本相同,但不完全相同。

答案:D例2.下图可表示细胞融合技术的一些过程,请巨图回答:(1)若A 、B 细胞为动物细胞,从A 和B 细胞到C 细胞的过程中,常用 作为 来诱导融合。

(2)若A 、B 细胞为植物细胞,那么这样的细胞已经用酶降解脱掉了 。

这种酶可能是 酶,由此生成的A 和B 细胞称为 。

(3)若A 细胞为骨髓瘤细胞,B 细胞为B 淋巴细胞,那么D 细胞称为 细胞。

由D 细胞连续分裂产生大量细胞的过程,称为 过程。

这种细胞既能无限繁殖,又能产生 。

解析:略。

答案:(1)灭活的病毒 诱导剂 (2) 细胞壁 纤维素 原生质体(3)杂交瘤细胞 细胞培养 单克隆抗体 C 细胞D细胞A 细胞B 细胞自我评价一、选择题1.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使细胞传到50代以后仍能传下的传代细胞称为A.原代细胞 B.传代细胞 C.细胞系 D.细胞株2.不能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是A.振动 B.刺激 C.PEG 试剂 D.重压3.下列细胞中,不具有细胞全能性特点的细胞是A.心肌细胞 B.神经细胞 C.根的皮层细胞 D.木质部导管细胞4.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最重要的用途是A.培养多倍体的经济动物 B.培养具有双亲优良性状的经济动物C.制备单克隆抗体 D.A 、B 两项5.关于单克隆抗体不正确的是A.化学性质单一 B.用有性繁殖获得C.特异性强 D.可用于治病、防病6.能提高良种家畜繁殖能力的细胞工程技术是A.组织培养 B.细胞融合 C.胚胎移植 D.细胞核移植7.在动物细胞培养中,所培养的动物细胞大都取自A.幼龄动物器官 B.老龄动物器官C.中年动物器官 D.中年动物器官二、非选择题8.如图为某同学根据杂交瘤技术的方法,设计的生产破伤风杆菌实验方案。

人教版高二生物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二生物教案范文

人教版高二生物教案范文人教版高二生物教案1各位领导,各位评委:我说课的内容是《基因的结构》,采用的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生物教科书选修第三章第二节《基因的结构》。

本次说课包括四个部分: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和教学程序.第一部分: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指出:“高中生物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的,是理科学生的必选课,要为理科学生的升学和就业打下良好的生物学基础。

选修课课程内容的安排侧重于生物科学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密切关系的基础知识,。

以上选修课教学内容,与必修课内容既不重复,又有密切的内存联系,而且是必要的延伸和提高,力求做到从理科学生升学的实际需要出发,着重选取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新进展的内容,并且十分重视理论知识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我国生产、生物技术及环境保护等实际”。

1.本章教材承接了高中生物必修课中有关遗传学基本知识。

本节是对必修教材第六章《遗传和变异》的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部分知识的补充,并使学生对基因在遗传中的地位以及作用有较全面的了解。

《基因的结构》涉及到DNA的结构特点及其作用,基因的概念、结构,复制及其表达,中心法则等知识,可以使学生对基因及其遗传机理在高二基础上取得更深一层的认识和理解。

2.为学习《基因工程简介》打好基础。

本章教材共包括三节:《细胞质遗传》、《基因的结构》和《基因工程简介》。

有关基因工程的内容在本章中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基因工程技术是四大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的核心技术.基因工程的学习又是在掌握基因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无论是从其内容,还是从其所处的地位来看,本节教学内容对理解基因工程以至于第四、五章教学内容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供试验用)》精神,本节应该达到如下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知道人类基因组研究2.能力目标:1.通过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和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法进行学习的方法。

人教版高二下生物教案

人教版高二下生物教案

人教版高二下生物教案人教版高二下生物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使学生了解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2、使学生理解化能合成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与联系二、能力方面1、通过学生对新陈代谢基本类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概念进行科学分类的能力2、通过学生分析、比较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异同,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品质。

3、通过学生分析某个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培养学生利用概念进行科学判断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学生生物体新陈代谢类型的了解,使学生能较全面的、辩证的观察纷繁复杂的生命自界。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可看成对第三章内容的总结,包括新陈代谢的概念和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两部分内容。

1、新陈代谢的概念教材先定义了新陈代谢的概念: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反应的总称,它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然后着重讲述了新陈代谢中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这四个概念这含义,并用表解的形式概括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2、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教材讲述了同化作用的两种类型,即自养型、异养型,并在自养型中讲述了化能合成作用;教材还讲述了异化作用的两种类型,即需氧型、厌氧型。

教法建议本节的知识内容除了化能合成作用以外,其余的都是学生在生物课中学习过的相关内容,可以说本节是是对全章学习的总结,因此教师可在学生自学并讨论相关问题基础上,加以适当概括总结即可。

1、引言由于本节所涉及的大部分知识点都是学生学过的,因此引入本节内容时,可选择的方式就比较自由,凡与新陈代谢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都可作用为切入点。

比如通过如下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建立联系的关键,其本质是把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把光能转化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其实,自然界有些生物虽然不是绿色植物,也可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那些生物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来源于哪里呢?以此直接引入化能合成作用的学习。

2、化能合成作用在本节中,只有化能合成作用对学生而言是新知识点,学生只有在清楚了这个生理过程之后,教师才能较为顺利地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或讨论完成新陈代谢的概念和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的总结和归纳。

人教版高二生物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人教版高二生物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人教版高二生物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教案上,我泡了杯清茶,准备开始这场关于人教版高二生物课程教学设计的旅程。

十年的教学经验仿佛就在指尖跳跃,让我对这门课程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课程目标我们要明确这门课的目标。

高二生物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知识与技能掌握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

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分类方法。

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综合和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培养其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课程内容1.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介绍生命的起源,探讨生命起源的化学途径。

讲解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包括自然选择、基因突变等。

2.生物的多样性分析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介绍生物分类方法,包括形态学分类、遗传分类等。

3.生物与环境探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等。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食物链、食物网、生态平衡等。

三、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其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教学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培养其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3.项目教学设计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项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其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其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2.期中考试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形式,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3.期末考试以案例分析、论述题等形式,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运用能力。

高二生物下册选修教案人教版

高二生物下册选修教案人教版

高二生物下册选修教案人教版教案标题:免疫系统与疾病防控教学目标:1. 理解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2. 了解常见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 掌握免疫系统与疾病防控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常见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 免疫系统与疾病防控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理解免疫系统的复杂机制。

2. 分析不同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策略。

3. 探究免疫系统与疾病防控的科学原理。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生物教材人教版下册。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璃片、载玻片、染色剂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基本概念。

2. 提问:什么是免疫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二、知识讲解(25分钟)1. 讲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a. 免疫系统的主要器官:脾脏、淋巴结、扁桃体等。

b. 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等。

c. 免疫系统的功能:识别、记忆和消灭病原体。

2. 分析常见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a. 病毒性传染病:流感、艾滋病等。

b. 细菌性传染病:肺结核、痢疾等。

c. 寄生虫感染:疟疾、血吸虫病等。

d. 预防措施:个人卫生、疫苗接种、环境改善等。

三、实验探究(20分钟)1. 实验目的:观察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

2. 实验步骤:a. 准备显微镜和实验器材。

b. 用玻璃片和载玻片制作巨噬细胞的培养物。

c. 添加染色剂,观察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

d. 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四、拓展应用(15分钟)1. 小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一种常见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并向全班汇报。

2. 知识应用: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社会上出现的疾病传播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建议。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免疫系统与疾病防控的知识要点。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6章第4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6章第4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3节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2) 第4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理解物种的概念。

(重点)2.分析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重、难点)3.说出生物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1.通过分析和讨论,解释物种的概念。

2.结合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的形成过程,构建模型,说明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3.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简述生物的共同进化。

一、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1.物种与隔离(1)物种概念⎩⎪⎨⎪⎧条件⎩⎪⎨⎪⎧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结果:产生可育后代(2)隔离①概念: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②常见类型:项目类型发生范围结果生殖隔离不同物种间a.不能相互交配b.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地理隔离同种生物使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1)新物种的形成过程地理隔离⎩⎪⎨⎪⎧①不同种群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②不同种群间不发生基因交流③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不同变化↓自然选择⎩⎪⎨⎪⎧①食物和栖息条件互不相同②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不同↓ 生殖隔离:基因库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 隔离,从而形成不同物种(2)结论: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二、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协同进化(1)概念(2)实例⎩⎪⎨⎪⎧①开花植物与传粉动物互助互利②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相互选择 结果:通过漫长的协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丰富多彩的基因库,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的含义(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界的生命史做出的科学解释(1)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

(4)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

(5)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本
第22课时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淮阴师院附中王丽娟知识精要
生物多样性包括: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
统多样性
药用价值
生物工业原料
多样①直接使用价值科研价值
性的美学价值
价值②使用价值:具重要生态功能,可维护生态
系统稳定性
③潜在使用价值物种丰富
我特有及古老品种多
国我国生物多样性特点经济物种丰富
生生态系统多样
生物物我国生物①全世界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多样多多样性②我国生物多样性及遗传多样性面临威胁性及样面临威胁③我国生态系统多样性面临威胁
其保性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护概生物多样②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
况性面临威③
胁的原因④外来物种的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地
区使该地区原有物种生存受到威胁
多地,移
性与管理
[知识精要] 遗传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环境污染、就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濒危动物繁育中心
典型例题分析
在进出口岸,进出口检疫部门要对进口货物进行严格检疫,严格禁止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

若害虫流入境内后,将
A.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有害生物种群数量将呈“J”形增长
B.一般会缺少其天敌
C.对境内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D.不适应新环境,很快灭亡
[点拨]选A B C。

被外来物种入侵的地区,一般会缺少其天敌,而得到较好的生存条件,种群数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呈“J”形增长。

而入侵害虫的大量繁衍,将会对入侵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自我评价
1、下列不属于就地保护可以采取的形式是()
A、风景名胜区
B、森林公园
C、自然保护区
D、植物园
2、属于我国特有的珍贵被子植物是()
A、银杉
B、金钱松
C、珙桐
D、银杏
3、人们受到蝙蝠的启发研制出了雷达,受到蜻蜓的启发发明了飞机,这些都说明生物具有()
A、直接使用价值
B、间接使用价值
C、潜在使用价值
D、以上都不正确
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点看,这句名句体现了野生生物资源的()
A、文学价值
B、美学价值
C、经济价值
D、潜在价值
5、野生生物资源的间接使用价值是指其具有()
A、重要的生态功能
B、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
C、重要的美学价值
D、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6、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下列三个层次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
A、基因、染色体和细胞
B、细胞、物种和生物圈
C、降雨量减少
D、气温下降
7、生物多样性保护重中最为有效的一项措施是()
A、人工栽培和养殖
B、就地保护
C、迁地保护
D、实施大型的生态工程
8、我国特有的、处于灭绝边缘的淡水哺乳动物是()
A、大鲵
B、扬子鳄
C、白暨豚
D、儒艮
9、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的数量越来越来少,造成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所致
B、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而死亡
C、地球气温的逐年升高而死亡
D、动物自身患病而死亡
10、在长白山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为了保护()
A、稀有动物东北虎
B、稀有植物金钱松
C、稀有鸟类丹顶鹤
D、代表不同地带的自然生态系统
11、1978年,国际环境和发展委员会首次在文件中正式使用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并把它定义为“

自我评价答案
1、D
2、C
3、A
4、B
5、A
6、A
7、B
8、C
9、A 10、D 11、再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几代人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